大学生创业教育体系的构建研究
构建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体系研究
文化视野425构建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体系研究崔炳利 河海大学常州校区学生工作部摘要:国家经济发展对大学生创业的需求日益增大,同时对高校创业教育提出更高要求。
高校应建立针对大学生的系统化的创业教育培养体系,健全创业教育组织保障,引入大学生创业课程理论体系和实践体系,不断优化创业环境,系统培养提升大学生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
关键词:创业;保障;体系;环境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30-000425-01一、健全创业教育组织保障体系大学生创业成为校园中越来越普遍的现象。
大学生富有活力,敢想敢做,是创业的有利条件。
但同时大学生社会阅历浅,缺乏经验和必要的专业知识,是创业的不利条件。
这就需要学校充分发挥教育引导职能,为学生创业提供保障。
学校建立以分管领导、分管职能部门领导、学院分管领导等构成的组织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通过完善的组织机制、服务体系统一处理大学生创业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具体问题,制定相关政策、规划,完善现有的创业相关制度。
将大学生创业纳入学校部门考核体系之中,对积极贯彻大学生创业政策,完成大学生创业评价指标出色的部门及个人给与奖励。
创业教育组织机构和工作机构统一协调学校与政府部门、企业之间的工作关系,整合各类创业培训资源,完善创业培训环境,通过各种保障措施来切实提高大学生创业的成功率。
二、完善创业教育课程理论体系建立创业相关学科课程理论教育体系,通过设立创业专业课、创业选修课、创业系列讲座等课程内容对学生进行系统的创业教育。
在课程内容设置上,既有各类与创业相关励志教育、政策宣讲、创新机遇的识别把握,同时还有系统的经济管理理论体系,内容涵盖从战略管理、市场营销、财务管理、生产运作管理等管理的各个方面和环节。
设置的必修课与选修课课程包含会计学、财务管理、公司法、合同法、经济学、管理学、企业家精神、项目管理、创业管理学、商务谈判、市场营销、商务英语、国际金融与贸易等与创业活动密切相关的多种课程,满足学生创业相关各类理论知识的需求。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体系构建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体系构建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全球创新竞争的加剧,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已成为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任务。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体系构建对于培养具备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创业精神的高素质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课程设置、实践环节及团队合作等方面探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体系构建。
首先,课程设置是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建设完善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既是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也是推动创新创业文化的传播和深入发展的重要途径。
在课程设置上,应充分考虑创新创业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将其融入到现有课程中,形成科学合理、系统完整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
此外,还应建立起跨学科的创新创业课程,引入社会人文科学、法律知识等领域的内容,培养学生的全面素养和综合能力。
其次,实践环节是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环节。
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需要学生在实践中进行实际操作,通过亲身经历来积累经验并改善自身能力。
因此,大学要加强与企业、科研院所等创新创业实践基地的合作,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实践机会。
可以与企业合作开展创新项目,引导学生从创意和市场需求出发,进行市场调研、产品开发等实践活动。
此外,还可以组织创新创业比赛、创业实训等活动,通过与实际问题接触和解决,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和实践能力。
同时,团队合作是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一个成功的创新创业项目往往需要团队中成员的紧密配合和共同努力。
因此,大学应通过开设团队合作与沟通的课程,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沟通和协作的能力。
在课程中,可以通过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学生感受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并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和领导力。
此外,大学还可以鼓励学生参与学生社团、创新创业俱乐部等组织,提供更多交流合作的机会,让学生在实际的团队中锻炼和提升自己。
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体系构建中,还需加强评价机制的建设。
大学应建立科学有效的创新创业能力评价体系,通过考核学生在创新创业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能力和素质,提供量化的反馈和鼓励。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建设与研究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建设与研究一、前言创新创业已成为当今时代的主题,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主要场所,为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要求其建立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以下将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建设与研究进行探讨。
二、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现状与问题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建设困难重重,一方面是教学体系落后,另一方面是缺少相应的政策和支持。
目前,绝大部分的高校创新创业能力相对较弱,存在如下问题:1.教学与实践环节相对脱离。
学生缺少创业实践经验,无法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
2.学生人才培养目标单一。
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主要是学术研究和知识传授,缺少创新创业方面的培养。
3.政策和环境不利。
高校在创新创业教育的政策和资金支持方面相对缺乏。
三、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建设面对上述问题,高校需要仔细思考如何建立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1.完善创新创业体系。
建立创业培训、实践基地、科技水平评估和成果转化等相关机制,完善高校创新创业体系。
2.建立导师制度。
利用校企合作或者行业联盟的资源,聘请多位商业成功人士、知名专家或企业家任创业导师,指导创业项目的开发和管理。
3.提高师资素质。
高校需要提高教师创新创业知识、技能水平和创业教学能力,增强教师的创业意识和实践能力。
4.切实加强创业环境建设。
政府部门应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法规,切实加强创业环境的建设,鼓励高校创新创业活动,并为创新创业提供必要的资金和政策保障。
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建设研究方向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建设面临着诸多挑战,需要在以下方面进行研究:1.改革创新创业课程体系。
在创新创业领域,教育体系不仅应与制度体系相应匹配,教学内容本身也需要创新。
2.研究创业导师制度的有效性。
如何选派合适的导师,并探讨导师在创新创业教育中的作用和价值,是值得探讨的问题。
3.实践教学的持续性研究。
学生对创业实践的参与度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实践教育活动设计上的方便性,因此需要对实践教学课程体系的完善进行研究。
结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建设和研究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各方共同努力和支持。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构建与实施研究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构建与实施研究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变革,创新创业精神和能力的培养成为高校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
为了满足社会对创新创业人才的需求,高校不断探索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构建与实施。
本文将就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构建、实施策略及其效果等方面进行研究。
首先,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构建需要充分发挥学校和社会资源的优势。
学校应该建立完善的创业教育平台,提供创新创业实践的机会和资源,如实验室、创业孵化器等。
同时,与社会的合作也是非常重要的,建立产学研结合的合作机制,邀请企业家和创业导师参与教育,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创业案例和指导。
其次,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实施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创新创业教育应贯穿于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方式。
通过开设创新创业相关的课程,提供创新创业案例分析和解决方案的讨论,激发学生的创意和创新能力。
此外,学校还可以组织创新创业比赛和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参与创业项目的策划、实施和评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此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实施还应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
创新创业不仅仅需要技术和专业知识,还需要广泛的跨学科能力和综合素质。
因此,学校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沟通与表达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创新管理能力等综合素质。
通过开设创新创业的综合能力培养课程,组织专业素质测评和能力评估,对学生进行全面的综合素质培养。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实施应注意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新意识。
创业意识是指学生具备创业的意愿和动力,能够主动发现机会,敢于冒险和承担风险的意识。
创新意识是指学生具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创造价值的意识。
高校应该通过创新创业教育,激发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新意识,引导学生初步了解和掌握创新创业的基本概念、方法和技能。
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实施中,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创新创业教育不能仅停留在理论层面,更需要学生有实际的切身体验。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构建研究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构建研究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构建是当前高等教育领域的重要议题。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培养创新创业人才已经成为高校教育的一项重要使命。
本文将从教育体系的构建、创新创业课程的设计和实践平台的建设等方面,探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构建研究。
首先,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构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创新创业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使其具备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在建设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过程中,需要着重强调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多元化培养。
创新创业教育要与学科专业教育相结合,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使他们能够适应未来社会的需求。
其次,创新创业课程的设计是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构建的关键环节。
创新创业课程应该突破传统学科的界限,融入跨学科的内容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在课程设计中,应该注重启发式教学和项目驱动式教学,通过实践项目的设计和实施,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和团队合作能力。
同时,创新创业课程要紧跟科技和社会的发展,关注行业前沿和新兴趋势,培养具备战略眼光和创新能力的学生。
另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构建还需要建设有效的实践平台。
一方面,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可以为学生提供充足的机会,让他们亲身参与到创业项目中,锻炼和发展自己的创新创业能力。
另一方面,高校可以与企业、科研机构建立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实践实习的机会。
通过与社会的紧密联系,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市场需求和行业动态,积累实践经验,提高自己的创新创业能力。
此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构建还需要政策的支持和社会的认可。
政府应该出台相关政策,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提供经费和政策支持。
同时,社会应该认识到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鼓励和支持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
社会各界可以为高校提供资源和平台,帮助学生创业和实践,推动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
最后,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构建需要不断的改革创新。
创新创业教育是一个不断发展的领域,需要与时俱进,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建设研究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建设研究
随着国家创新创业政策的逐步出台和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尤为重要。
为了培养
具有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的大学生,需要建立完善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一、创新创业意识的培养
创新创业教育需要从大学生的思想引导开始,引导大学生树立创新创业的观念和意识。
可以举办一些交流会或分享会,邀请一些成功创业者来讲述自己的成功经验,激发大学生
的创新创业热情。
同时,可以设置相关的课程,如创业管理、创新思维等,使大学生可以
在学习中获得更多的创新创业技能和知识。
二、创新创业实践的推动
创新创业教育不仅需要理论知识的灌输,更需要实践操作的培养。
可以设置创业实践
基地或创新创业实验室,让大学生可以利用学校提供的资源和平台进行真正的创新创业实践。
同时,大学可以开展相关的比赛或挑战赛,如商业计划书比赛等,让大学生可以在竞
争中得到实践机会和锻炼机会。
创新创业教育需要有一个完善的体系来支持。
大学可以设置创新创业教育中心或创新
创业指导中心,提供论坛、研讨会、顾问咨询、项目评审等服务,帮助大学生更好地进行
创新创业。
同时,大学也需要与企业、政府、社会等方面紧密合作,建立一个包括投资、
政策支持和人才培养的创新创业生态系统。
总之,创新创业教育是一项长期而重要的任务。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建设需要
政府、高校、社会各界共同努力,打造富有活力的创新创业生态环境,为未来的创新创业
人才培养做出更大的贡献。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研究
课程实施过程中存在一些问 题,如师资力量不足、教学
资源有限等
课程实施效果在不同高校、 不同专业之间存在差异
课程设置不够合理,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 课程内容过于理论化,缺乏实践性和应用性 课程师资力量不足,缺乏专业性和经验性 课程评价机制不完善,缺乏有效性和客观性
培养创新人才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创新人才培养是提高国家竞争力的关键 大学生是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力量 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对培养创新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是必要的,能够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业精神。
建设过程中需要注重课程内容的实用性、创新性和实践性,以及课程结构的系统性和完整性。
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应该与专业课程有机融合,形成完整的课程体系,提高教育效果。
创新创业教育需要注重实践教学环节,加强校企合作和产学研合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 新思维。
YOUR LOGO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
汇报人:
20XX
Part One Part Four
Part Two Part Five
Part Three Part Six
课程类型:理论课、实践课、 创新创业模拟实训等
课程学分:学分设置较为灵活, 鼓励学生自主选择
课程质量:部分课程质量较高, 但整体水平参差不齐
课程评价:评价方式多样,但 评价标准不够统一
理论课程:涵盖创新创业基础理论、案例分析等 实践课程:包括创业计划书撰写、模拟路演等实践环节 校企合作:企业参与课程设计,提供实践机会 在线课程:利用互联网资源,提供多元化的学习方式
课程内容丰富多样,注重实 践与理论相结合
课程覆盖面广,涵盖了多个 学科领域
实践操作:组织学 生进行创新创业实 践,如创业计划大 赛、创新项目实施 等。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建设研究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建设研究高等学校作为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源头,面临大学生创新意识教育与创业能力培养的新课题。
就大学生创新创业人才培育体系建设进行研究,从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建设和创业实践基地建设两个方面,探索学生创新意识与创业能力培养。
提出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学校教学体系,建立多元化的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开设创新教育课程,以大学科技园为平台,建设大学生创新创业实习实践基地,从而构建完整有效的创新创业人才培育体系。
一、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建设(-)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教学体系将高校创新教育、创业培训与科技园创新实践和创业环境融为一体,从教学手段、课程设置、创新能力培养和就业培训进行统一规划,建立完善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教育体系,对学生进行从理论教学、学术研究、科研活动、创业培训和创业实践的全过程培养,形成基础理论教学、专业课程教学和创业实践辅导相结合的多元化课程建设管理体系。
(二)注重学生创新创业意识与能力培养除课堂教学外,可以让学生参加学术讲座,参与导师的科研工作,与教师一起开展学术讨论和科学研究提高学生创新研究的兴趣和能力。
开展多种形式的创新创业讲座,使一部分有能力的大学生由被动就业转变为主动创业。
举办各类创新创业大赛,鼓励大学生参加各种形式的创新创业实践活动,通过创新创业体验活动,增加大学生对创新创业的认识。
通过树立正面典型和宣传成功案例的方式,营造创新创业氛围,邀请成功创业的年轻企业家与大学生共坐一堂,面对面交流,激发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热情。
二、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建设(-)以大学科技园为载体,共建创新创业人才培育基地人才培育基地建设是创新创业人才培育体系中的重要环节,对学生创业实践活动的开展和创业能力的培养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大学科技园是依托大学的学科优势、人才优势和科技资源优势建立起来的研发平台和科技企业孵化园区,具有良好的研发条件和浓厚的创新意识。
作为培养科技创业人才的重要平台,其具有优越的创业条件和完善的创业服务体系。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建设研究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建设研究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建设的基础是学科体系和课程体系建设。
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中,学科体系是指通过不同学科的融合和交叉,形成具有创新性和实践性的专业课程群体,为学生提供系统化、专业化的知识素养和实践能力。
建设学科体系的关键是要整合学校现有的教学资源,发挥学科交叉融合的优势,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
同时,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核心是课程体系的建设。
通过设置创新创业课程、创新设计课程、科技创新实践等一系列课程,引导学生学习创业知识和技能,培养创新思维和创业意识,增强实践能力和创业素养,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全面而系统的支持。
此外,多种形式的创新创业赛事、实践项目和企业沙龙等活动也是增强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素质的重要途径。
除了学科和课程体系的建设,还需要指导师和创新创业平台的建设。
指导师是指教师在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的重要角色。
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中,指导师要具有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能够对学生进行科学、系统、全面的引导,帮助学生解决困难,提高创业成功率。
创新创业平台是大学生创新创业必不可少的工具。
它可以为学生提供创业资源和创新技术支持,扩大创业渠道和市场,降低创业风险和成本,促进创业项目的快速发展。
最后,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建设需要建立评价体系。
评价体系是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保障。
建立合理、科学、多元的评价体系,能够促进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提高和创业素质的全面提升。
同时,评价体系还能够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和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推进,实现教育教学与学生自身发展的共同发展。
综上所述,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建设需要整合学校所有资源,建立完整的课程群体、创新创业赛事和实践项目、指导师和创新创业平台,并建立科学、健全的评价体系。
只有建立良好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素养和市场竞争力,对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构建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构建随着社会变革和经济发展的加速,创新创业已成为当今世界的热门话题。
大学作为培养高素质创新创业人才的摇篮,创新创业教育成为了大学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本文旨在探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构建,为培养更多有创新创业精神和能力的大学生提供指导和借鉴。
一、创新创业教育的意义1. 促进就业创业创新创业教育有助于提升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和素养,培养他们成为具备自主创新能力和创业意识的人才。
这将为大学生提供更多的就业创业机会,缓解就业压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2. 培养创新精神创新创业教育能够激发大学生的创新潜能,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创造力。
通过实践和体验式的教育方式,大学生可以获得更多实际创新经验,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3. 培养综合素质创新创业教育涉及到知识、技能、态度等多方面的培养。
通过创新创业教育,大学生不仅可以获得专业知识和技能,还能培养团队协作能力、沟通能力、领导能力等综合素质,提高他们的综合竞争力。
二、构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基本原则1. 立足学生需求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应以学生的需求为导向,关注学生的兴趣和潜能,通过针对性的培养方案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激发他们的创新创业热情。
2. 整合资源力量构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需要整合学校、企业、政府等各方资源力量。
学校可以提供创新创业导师、创业孵化基地等支持;企业可以提供实践实习机会和项目合作机会;政府可以提供政策支持和创业服务等方面的帮助。
3. 强化实践环节创新创业教育应注重实践环节的设置和强化。
通过实践项目、实习实训、创业实践等方式,让大学生亲身参与创新创业实践,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业经验。
4. 建立评价机制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是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构建的关键。
通过建立综合评价体系,将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和素质纳入评价考核体系,推动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效实施。
三、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构建的具体措施1. 专业化课程设置建立创新创业相关的专业课程体系,包括创业管理、创新思维、市场营销等方面的课程。
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实施机制与体系构建
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实施机制与体系构建一、引言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创业已成为大学生就业的一种重要选择。
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实施机制与体系构建对于培养创新创业人才、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政府、高校和社会三个方面探讨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实施机制与体系构建。
二、政府层面的机制与体系构建1.政策支持政府应出台一系列创业教育政策,包括提供资金支持、税收优惠等,鼓励大学生创新创业。
同时,政府还应完善知识产权保护机制,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保障。
2.创业导师制度政府可以设立创业导师制度,邀请具有丰富创业经验的企业家担任大学生创业导师,为大学生提供创业指导和咨询,并与高校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
三、高校层面的机制与体系构建1.课程设置高校应设计创新创业相关课程,包括创业基础知识、市场分析、商业模式创新等,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业实践能力。
2.创业实践基地高校可建立创业实践基地,提供场地和资源支持,为学生的创业项目提供孵化和加速发展的机会。
3.创业竞赛与创业孵化高校可以组织创业竞赛,选拔优秀创业项目,并提供创业孵化服务,帮助学生将创意转化为实际项目。
四、社会层面的机制与体系构建1.校企合作社会可以与高校建立校企合作关系,提供实践机会和资金支持,为大学生创业搭建平台。
2.创业导师资源社会可以积极招募创业导师,为大学生提供创业指导和资源对接,促进大学生创业项目的成功。
3.创业教育平台社会可建立创业教育平台,提供创业资讯、经验分享等资源,为大学生创业提供帮助和支持。
五、总结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实施机制与体系构建需要政府、高校和社会的积极参与与合作。
政府应提供政策支持和创业导师制度,高校应完善课程设置和创业实践基地,社会应加强校企合作和创业导师资源的提供。
通过多方共同努力,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实施机制与体系构建将更加完善,为培养创新创业人才和推动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建设研究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建设研究【摘要】本文围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建设展开研究,首先在引言部分介绍了该研究的背景意义、研究目的和研究方法。
然后通过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现状的分析,探讨了现有问题和挑战。
接着提出了构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思路和路径,并探索了实践经验和评估指标的建立。
通过与国际比较,总结了不同国家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方面的经验和不足。
最后结论部分强调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重要性,提出了建设建议,并展望了未来发展方向。
通过本文的研究,旨在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不断完善和提升,为培育更多具有创新创业精神的优秀人才做出贡献。
【关键词】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研究、现状、构建、实践、评估指标、国际比较、重要性、建议、发展展望。
1. 引言1.1 背景意义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建设是当前高等教育领域一个重要的议题。
背景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创新创业已经成为推动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需求。
当前教育体系中存在着对创新创业教育的不足和缺失。
传统的教学模式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缺乏对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
建立健全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对于提升教育质量和学生综合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创新创业教育是改变传统教育模式的重要途径。
通过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可以促进教育实践与社会发展的紧密结合,为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建立完善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对于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推动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探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建设与完善,分析当前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相关改进建议,并通过国际比较研究,借鉴其他国家成功经验,以期为我国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建设提供参考。
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体系构建研究
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体系构建研究创业是解决就业问题的根本途径,在大学生就业压力日益严峻的今天,开展创业教育、培养大学生创业能力是高校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本文从创业教育的目标、课程、实施模式、评价及师资建设等方面对高校创业教育体系的构建进行了探讨。
标签: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体系构建开展创业教育、培养大学生创业能力是当今世界高等教育发展与改革的一个重要趋势,是大学生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创业教育是指以课程教学与实践活动为主要载体,培养学生未来从事创业实践活动所必备的意识、心理品质、知识和能力的教育。
它应该包括三层含义:第一,通过创业教育,让学生能够自谋职业、自主就业;第二,通过创业教育,让学生具备创业所需的意识、心理品质、能力和知识。
第三,通过创业教育,让学生成为开拓进取的社会变革者。
创业教育的开展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有赖于国家、社会、高校、企业、个人等各方面的支持、努力与配合。
本文从创业教育的目标、课程、实施模式、评价及师资建设等方面进行分析,提出构建高校创业教育体系的途径。
一、明确创业教育目标是开展创业教育的先导1.要树立创业意识。
主要包括创业的需要、动机、兴趣、信念等。
创业意识在个体未创业之前或创业过程中起着动力作用,支配着人们对创业活动的态度和行动,规定着态度和行动的方向和强度,具有较强的能动性。
大学生在创业之前,应全面客观地分析自身具有的长短处、智力和非智力因素,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意识地选择和创造外部环境,合理地利用内外优势,激发自己的动机与潜能,善于捕捉创业机会等。
2.培养创业心理品质。
为适应未来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要把独立性、敢为性、适应性、合作性等心理品质的塑造作为重点,树立学生创业的自信和责任感、积极的心态和顽强的意志、勤奋、勇敢、踏实和承受挫折的心理品质等等。
3.提高创业能力。
包括信息处理的能力、推理总结的能力、反省创新的能力、监控筛选的能力、决策应变的能力、适应环境的能力等等。
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体系构建研究
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体系构建研究随着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战略部署和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全面深化,创业教育也得到了高校的共识,各高校都把创业教育纳入了教学体系,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创业教育和实践。
但是由于我国的创业教育还处于起步阶段,各高校创业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存在诸多问题,还缺乏科学的、可操作性的创业教育体系。
因此,形成系统化的创业教育体系,也是高校人才培养的“创新”课题。
一、厘清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几个基本问题1.全面把握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内涵只有深刻理解创业教育的内涵,才能对创业教育进行科学定位,要定位大学生创业教育,首先得弄清楚大学生创业这一概念。
“辞海”将创业定义为“创立基业”,一些学者则从狭义和广义两方面阐释创业概念:狭义的创业指创建一个新的企业、实现财富增长的过程;广义则认为创业是一个跨越多学科的复杂现象,是创造新事业的过程。
从高校大学生及创新创业教育综合考虑,狭义的创業更适合大学生创业的概念:创业是一个发现和捕捉机会并由此创造出新颖的产品、服务或实现其潜在价值的过程。
大学生创业,也就是指高校大学生以满足市场需要为目的开展的创造新产品、提供新服务,进而创造社会价值、获得经济回报、为自己、为社会创造更多人就业机会的独立创建企业活动。
教育部在1998年制定的《面向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提出:要“加强对教师和学生的创业教育,鼓励他们自主创办高新技术企业”,对高校创业教育作出了部署。
从此,创业教育的理念开始进入我国高校,学者们也开始了对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研究和探索。
结合创业的概念、教育部提出的创业教育内容和高校的特定范畴,大学生创业教育可定义为:通过学校教学体系的教育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创业意识,提高学生创业的基本知识、基本素质和基本技能,使学生具备从事创业实践活动的“第三本教育护照”。
2.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辨析面对经济发展的新形势、新常态,国务院提出“全面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要求,我国各高校也广泛地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教学体系。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构建研究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构建研究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是当前教育改革中的热点话题之一。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变革,培养创新能力和创业精神的大学生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迫切需求。
本文将从教育体系构建的角度出发,探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构建一个有效的教育体系。
一、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是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在当前激烈的就业竞争环境中,只有具备创新创业能力的大学生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并在就业市场中脱颖而出。
其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领导才能。
在实际的创新创业过程中,需要团队协作和有效的领导能力。
通过创新创业教育,学生将有机会接触到团队合作,锻炼并培养自己的领导能力。
最后,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创新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创造力和实践能力,而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能够为学生提供实践平台和培养创新思维的机会。
二、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构建的原则构建一个科学合理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需要遵循以下原则:1. 系统性原则:教育体系应该具备系统化,涵盖创新创业教育的各个环节和要素。
2. 现实性原则:教育体系应该紧密结合当前的社会经济发展需求,提供与实际需求相匹配的能力培养。
3. 注重基础原则: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应该注重学生的基础能力培养,从基础开始,逐步引导学生进入创新创业的领域。
4. 实践性原则:教育体系应该注重实践,提供给学生切实可行的创新创业项目和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成长。
三、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建设1. 课程设置:学校应该根据创新创业领域的需求,制定相关课程,提供创新创业的理论基础知识和实践技能培训。
2. 实践平台:学校可以建立创新创业实验室、孵化器等实践平台,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和资源支持。
3. 活动组织:学校可以组织创业比赛、创新项目展示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创业激情和创新思维。
4. 导师制度:学校可以建立导师制度,为学生提供导师指导和辅导,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和提升能力。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构建与实施策略研究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构建与实施策略研究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越来越被人们所认识和重视。
创新创业教育是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和创业精神的重要途径,对于提高大学生就业创业竞争力、促进社会经济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然而,目前还存在着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不够完善、实施策略不够精准等问题,需要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索。
一、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构建研究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构建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综合考虑教育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多个方面。
首先,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应该贯彻创新精神,强化创新思维的培养。
学校可以设置创新创业教育的专业或课程,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学校的教育体系之中。
此外,学校还可以建立创新创业实践基地,提供实践机会和资源支持,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创新创业的技能和知识。
其次,高校创新创业教育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通过课堂教学和实践环节的结合,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校可以与企业进行合作,提供实践机会和实习就业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创新创业的经验。
最后,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应该将创新创业思维贯穿于各个学科的教学中。
不仅仅是传授知识,还要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和创新精神。
学校可以开设跨学科的课程,让学生在不同学科的交叉中培养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二、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实施策略研究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实施策略的研究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创新创业教育的实施效果,提高学生创新创业的能力和意愿。
首先,学校应该注重创新创业教育的质量和效果评估。
通过设置评估机制和指标,及时发现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并进行改进和调整。
同时,学校还可以利用调查问卷、学生满意度调研等方式收集学生的意见和建议,根据学生的需求进行创新创业教育的调整和优化。
其次,学校需要制定创新创业教育的长远规划和发展策略。
创新创业教育是一个长期的工程,需要有长远规划和发展战略。
学校可以根据自身的定位和资源优势,确定创新创业教育的目标和发展方向。
同时,学校还需要加强与政府、企业等外部资源的合作,共同推动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构建研究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构建研究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技进步的加速推进,创新创业已成为推动国家发展的重要引擎之一。
高校作为培养人才的场所,肩负着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重要使命。
为了适应时代的需求,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构建成为一项关键任务。
构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首先需要明确其目标和价值。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具备创新思维和创业能力的人才,以应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和推动社会发展。
它不仅要重视学生创新创业的能力培养,还应注重创新创业人才的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价值在于培养具备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为社会创新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其次,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构建需要建立科学的教育模式和教育方法。
传统的教育模式注重知识传授,而创新创业教育需要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因此,在教学方法上,高校需要创新,引入项目式教学、案例教学、实践教学等方法,让学生能够在实践中学习和实践创新创业的技能。
同时,还需加强学生的跨学科能力培养,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第三,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构建需要多方共同参与。
创新创业教育不仅仅是教师的责任,还需要企业、政府、社会组织等各方的参与。
高校可以与企业合作,提供实习机会和创业孵化平台;政府可以提供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社会组织可以提供创新创业的导师和资源。
多方参与的模式有利于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机衔接和持续发展。
此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构建还需要加强教师的专业能力培养。
教师作为创新创业教育的主要推动者和引导者,需要具备创新创业的知识和能力。
高校应该提供相关的培训和学习机会,帮助教师深入了解创新创业的理论和实践,提高他们的教育水平和能力。
最后,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构建需要建立有效的评价体系。
评价是教育改革的重要一环,也是推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的关键环节。
高校应该建立科学、客观的评价指标,对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和成果进行评估,从而促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不断优化和完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生创业教育体系的构建研究创业教育的开展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有赖于国家、社会、高校、企业、个人等各方面的支持、努力与配合。
阐述了大学生创业教育内涵与重要意义,从教育观念的转变、创业教育学科建设和课程教学体系、师资建设、创业实践基地、社会保障体系及企业家精神的教育等方面进行了具体分析与构建。
标签:大学生;创业教育;体系;构建就业是民生之本,创业是就业之源,开展创业教育、培养大学生的创业能力是当今全球高等教育发展与改革的一个重要趋势,是大学生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在学校内部开展创业教育,帮助和扶持有能力的大学生进行创业,将成为毕业生流向社会的一种全新的就业方式,有助于缓解当今社会的就业压力,实现以创业提升就业的目的,积极鼓励和扶持大学生开展自主创业创新就业机制,拓宽就业渠道的重要措施。
因此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构建一套健全高效的大学生创业教育体系,对于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培养创业人才、促进大学生自我发展、拓宽就业渠道,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一、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含义为了改变当今大学生就业观念,利用其在大学和社会所学知识、才能和技术,以技术入股、自筹资金、寻求风投等方式创立新的就业岗位。
开展创业教育技术,就是通过教育方式,提升大学生自我创业能力,增强自主创业的思维。
如今学者对创业教育的概念因研究者和研究对象的生活环境、文化层次、研究目的的不同而存在一定的差异,提法主要可归纳如下5种:(1)以梁保国、乐禄祉的观点为代表的人才说。
此种说法认为创业教育主要培养能够为社会创造工作岗位的人才。
(2)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素质说。
从创业者的素质角度进行定义。
(3)房欲飞等人提出的综合说。
通过大学生创业教育来提升其自身素质。
(4)高等院校的自我就业说。
创业教育除提升创业能力,还可提升自身就业能力。
(5)能力说。
创业教育可提升学生综合能力,可为创业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实施大学生创业教育的鲜明意义1.大学生创业教育是促进社会发展,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
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人口居世界第一,因此,就业压力就显得十分严峻。
为了解决这个迫在眉睫的重大问题,国家出台了相关法律法规,给予了很多优惠政策,鼓励大学生创办企业,培养出能胜任各行各业的创业者,从而为社会增加和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维护我国稳定和快速发展。
2.创业教育可提升当代大学生的全面素质。
对当今大学生个体来说,通过创业教育这个平台,他们获取更多的就业机会,在掌握社会所需的专业技能同时,还必须要通过学习,积累必要的创业知识,增强自己的生存能力,挖掘其的创业潜能,培养其勤奋、创新的个性,从而为社会创造价值、贡献力量。
3.创业教育的实施,可提高我国高校核心竞争优势。
高校的竞争,体现在人才的综合素质方面上,这就要求高等学校定位必须准确,办学必须具有自己的特色,要将教学型与研究型大学的办学思路并重,并且要适应市场的需求。
培养当代大学生的实践、探索、冒险和创业能力,全方位灌输大学生积极创业的思想,将是我国高校创新发展、提升核心优势的有效途径。
4.创业教育是符合高等院校培养模式改革的内在要求。
在我国高校传统培养模式下,大学生普遍表现为依赖社会,创新不足。
在当今社会快速发展时代,传统人才教育模式已经无法适应社会和经济结构调整对人才要求,进而会被社会所淘汰。
为了改变这一现状,高校就应该改变教育模式,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新型人才,顺应我国对人才需求的内在要求。
5.创业教育,有利于社会的健康发展。
学校大力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国家出台相关鼓励大学生创业优惠措施,顺应了世界教育发展和改革的发展潮流。
这就必须要求高校要积极在校园中营造出良好的创业文化氛围,辽宁科技大学从2008年开始,一直致力于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每年也都会有几十支团队入住孵化园,为我国培养具有创新与创业能力的企业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其模式也可供我国其他高校借鉴,如果高等学校将创业教育提到日程上来,那么这将对于我国全面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具有特殊意义。
6.创业教育必然要求我国高等院校教育改革。
高校的扩招对高等教育产生了极其重要影响,而社会稳定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如何解决毕业生的就业问题,这就要求高校必须要转变教育观念,对人才培养模式要花大力气进行改革,将理论与实践进行紧密结合,培养更具竞争力的复合型人才,从而提高高等教育的健康与可持续发展。
大学生们只有树立了创业意识,学会了创业的方法,掌握了创业的知识和技能,知晓了创业的艰辛,才能成为创业的人才。
通过创业开发,创造出社会需要的新岗位,扩大了就业范围,增加了就业人数,这样也就能为社会创造出更多的财富。
因此,对大学生进行创业教育将成为创建新的产业、行业,扩大就业岗位的源头,高等学校将成为培养创建新的产业、行业、扩大就业岗位人才的基地,在当今世界经济风暴中尤显意义重大。
三、大学生创业教育体系的构建创业教育作为一个新的教育理念,从提出到实践是一个不断探索、逐渐完善的过程。
大学生创业教育体系的构建,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它不但要求我们要树立科学的创业教育理念,而且还要要求我们培养大学生具有实战的创业能力,还要营造积极的氛围,建立适应当代大学生特点的培养、管理机制,全方位、多角度进行综合建设。
因此,教学的每个环节我们都不应忽视,应该在教学的全过程将创业教育贯穿始终。
1.创业教育思想不需要有科学、正确的态度,这是保障创业教育实施的最基本理论保障。
为了培养大学生创业意识、创业精神,提升其创业能力,首先需要我们对传统的教育观念要进行革新,引导大学生要树立创业教育价值观。
从课程的设置、内容、方法、学分等方面要进行深入的探索和富有成效的改革,夯实大学生的创业基本素质,提高其在社会上的生存能力、创业能力和竞争能力,从而为我国尽快实现创新型国家贡献力量。
2.完善创业教育学科建设和课程教学体系。
传统的课程设计方法最大的缺点是传授的知识是支离破碎的,课程与课程之间没有交集,这与创业者的素质要求相反。
对此,根据我校多年来对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开展与实施经验,我们做如下设计:(1)整合校内学科资源,依托工商管理、市场营销、财务管理等与创业实践结合密切的学院,组建创业教育学科,成立大学生创业就业研究基地,全面负责我校创业教育课程设置、组织管理、调查研究专业教育与创业教育间的逻辑性与兼容性,有针对性地开发创业教育教材。
(2)创业教育课程设置的多层次性。
在全校开设创业教育的理论基础课程的同时,还要向全校招生创业精英班、创新创业班级;(3)教学方法的革新,引入KAB、SYB等创业指导课模式,融入大量创业成功案例,并组织学生对其进行分析,同时,我院引进经营决策模拟,沙盘演练等生动、灵活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在操作企业时能独立而理性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从教学评价指标上,要建立起一套完善的课程考核评价体系。
3.增强大学生创业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
为了顺利推进创业教育的实施,高水平的创业教师队伍则是必不可少。
它是培养与提升大学生创业素质、创业能力的重要保证。
这就需要建设一支精通创业理论,同时又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这就要求高校必须要重视对创业教育的优质师资的选拔与培养,必要时,还要加强培养力度和引进力度。
为建立多元化的师资队伍,高校可以选送一批教师参加相关培训,或者到企业一线定期实践,也可从国外聘请在创业教育领域具有经验丰富的教师或从企业、政府聘请具有实际管理经验、创业经验和投资经验的专业人士和成功企业家、经济管理类的领导者做高校的客座教授,定期为大学生做讲座,与学生交流沟通,用实际案例帮助学生们增强创业意识,增添创业热情,并最终达到丰富高校教师的实践经验的目的。
4.建立企业创业实践基地。
企业是大学生进行创业教育的实践基地,是产学研合作培养人才的基地,也是人力资源的重要输入基地。
然而目前,很多学校的创业教育模式往往局限于知识传授型,并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更大的发展空间和创业实践机会。
由于创业教育所涉及的是一种实践性的教育,对于创业教育开展的当务之急就是要建立稳定的创业实践基地。
借助创业实践的平台的搭建,将更多的实践或模拟训练的机会引进到大学生创业实践中来,大大缩短学生步入社会的适应期。
为达到这一目的,可以建立校企联合的模式:通过高校在产学研领域的优势,创建孵化基地。
同时建立创业导师机制,实施进入基地对学生进行实践教学,增强学生在创新、创业过程中的实践与抵御风险的能力;再一点就是要通过研究所、校办企业与科研开发单位等创收部门筹集必要的资金,建立创业基金会等组织机构,为学生提供创业所需的必要资金,保证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高效的运转。
5.构筑与完善针对大学生创业教育社会保障的体系。
要使得大学生创业教育的顺利实施,我们必须要整合社会各方面的资源,向其灌输国家创业的政策,使其在思想中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同时,还要联合相关的资金贷款机构,对大学生自主创业所需资金进行一定的倾斜。
必要时,相关机构对大学生创业所需的资金还需提供优惠贷款或是免息政策,相关审批手续的办理要适当简化。
此外,从国家层面还需通过相关法律法规来构建与保障创业教育的顺利推进。
6.加强企业家精神的培育。
关于创业,有一个领域在国内一直受到忽略,那就是企业家精神,而这恰恰是高校可以大有作为的地方。
企业家精神培育在国外高校方兴未艾。
在美国,从各个大学的商学院到社区大学,到公立学校乃至中小学教育到处都设有企业家精神培育的相关课程。
所谓企业家精神培育主要侧重于酝酿和创立一个全新企业所需要的知识。
它包括商业机会识别、资源的组织和投入、企业组织创造等内容。
企业家精神培育将创业视为一个复杂的系统和过程,因此更加注重对创业者基础知识和综合素质的全面培养。
为此,高校要多做一些基础性的工作,开展企业家精神培育,这对学生、对创业投资事业,无疑具有更加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1]马荣霞.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实践、问题与思考[J].现代教育管理,2011(12)46-48.[2]付友良.大学生创业的困境及对策思考[J].民族论坛,2010(3):58-59.[3]陶宏.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现状及对策探析[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5):167-168.[4]孙云霞.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研究[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9(8):44-45.[5]宁小银,彭杏芳.我国大学生创业问题与对策[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0(1):24-26.[6]谢华,苟萍.高校创业教育存在问题及对策[J].中国成人教育,2008(9):48-49.[7]夏永全,蒋茂贵.论当前我国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J].湖南社会科学,2009(1):163-165.[8]李霞,熊东萍.创新视野中的大学生创业教育体系[J].中国成人教育,2008(4):28-29.[9]戴育滨.构建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体系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2008(10):58-59.[10]曲殿彬.我国高等学校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实施对策[J].现代教育科学,2008(6):126-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