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生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
[摘要]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自主创业是解决就业难的有效途径之一。
培养创业型人才,开设合理、科学的课程体系是高校需要研究的课题。
文章阐述了创业教育的内涵和目标,设置高校创业教育课程框架和课程模块,围绕课程模块,对大学生创业教育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进行了全面的分析。
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高校创业教育理论,对创业教育的课程体系设置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大学生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院校扩招规模的不断增大,高等教育逐渐从精英教育转变为大众化教育,大学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
以2008年为例,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达559万,而实现就业人数有397万,就业率为71%,仍有大约162万的应届高校毕业生未能如期就业,这表明大学生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加强学生创业能力势在必行。
但是,目前我国创业教育还处于摸索阶段,各方面还不完善,尤其是课程设置方面的研究还没有形成体系。
因此,本文就高校创业教育对应课程体系设置的内容进行了系统归纳与分析。
一、创业教育基本理论的概念
自创业教育概念提出以来,陆续有学者对创业教育的含义进行界定。
谭菊华,邱东升将创业教育定义为以开发和提高青少年的创业基本素质,培养具有开创个性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教育;杨志坚认为,21世纪的失业者将主要是大学毕业生,整个社会创业能力低,导致新兴产业少,进而难以创造新的工作岗位,当代大学生必须创造性地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开拓性地就业。
Hemandez Gantes,Victor指出创业教育是培养有创新意识的人才,当前越来越多的企业重视雇员的创新精神、冒险精神和独立工作能力等。
本文认为创业教育就是通过创业教育教学活动来培养学生创业能力的教育,即在加强基本理论和基础教育的同时,以培养学生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
二、创业教育课程模块设置
1.课程模块框架。
高校的创业教育可以围绕创业教育的基本内涵,建立由四大模块课程构成的创业教育课程框架。
课程框架中的课程模块不是简单的分割,而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共同完成创业教育的使命,如图1。
四大模块课程不是以孤立的、单独的、毫无联系的形式存在,而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互成体系的。
课程模块以创业教育价值理念为前提,以创业教育教学计划为核心,是由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若干课程及影响这些课程运行的各种关系,按一定结构组成的具有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功能的相对完整的有机整体。
2.课程模块分析。
一是创业意识类课程。
创业意识是创新教育首先要解决的重点问题,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对其今后就业和创业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通过无数个创业成功典型的分析可知,具有创新意识的人往往能够洞察细微之处,最终创业成功。
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就是要培养大学生创新思维,通过培养其创新思维,激发创新兴趣、动机和观察能力。
围绕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可开设三个子教学模块:创业入门教学模块、创业心理教学模块和创业哲学教学模块,培养大学生对创业的理解和认识,提高日常观察能力、分析能力、评估能力以及创造力等,使其具备从事独立创业的基本能力和气质,提高责任意识和动机,具备较为完善的创新思维和能力体系。
二是创业知识类课程。
创业者除具备强烈的创新意识外,还必须具备较为系统的知识体系,这是创业成功的重要前提之一。
从现实经验来看,创业者在创业过程中往往涉及多方面的知识,尤其是行业先进技术、管理知识、法律知识、人际交往知识和财务知识等。
因此,对大学生进行创业教育,必须结合实际需要,有重点地开设课程,组织教师研究、编写较为适宜的系列教材。
创业知识类课程主要开设创业经济模块和创业管理模块,可考虑开设的课程有“战略管理”“市场销售管理”“公司金融与理财”“人力资源管理”“合同法”“专利与知识产权管理”等课程,着重培养大学生经济管理能力与意识。
三是创业能力类课程。
创业者的能力结构包括专业技术技能、管理能力和企业家能力。
专业技术技能是创业者利用自身的某种特长谋求生存,继而发展的特殊能力,也是使组织获得独特能力的源泉;管理能力是对公司资金、人才、外部环境的一种优化组合的能力,通过发挥管理能力,使企业外部机遇转化成为企业资源,进而提升企业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企业家能力主要是指对外部环境的分析能力,创业者要结合自身的经验,对外部环境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处理和抽象,发现外部环境隐含的机遇和威胁,从而提前做好应对策略。
创新能力类课程开设人才管理教学模块和团队训练教学模块两个子模块,可考虑开设的主要课程有“公司法”“财务管理”“会计学”“团队训练”“拓展训练”等,通过学习课程,为学生从事创业工作提供所需的专业技术技能、管理能力和企业家能力。
四是创业实践类课程。
创业教育需要实践体验环节,加深学生对创业的认识,对创业意识、创业能力和创业知识的占有欲,激发学生的创业热情。
创业过程包含大量的隐形知识,不通过实践体验环节,往往难以获取。
因此,大学生创业教育的课程模块中必须有创业实践类课程模块,且比重要大于其他课程模块。
创业实践类课程模块主要包括创业实务教学模块和创业设计教学模块两个子模块,课程可有选择性地考虑开设“小企业管理”“创建品牌与品牌管理”“创业咨询”“创新评价”“创业投资”等经营管理实践类实践环节,以及“创业计划书”“创业财务”“创业营销”“创业专题讲座及报告”“创业实践”等生产操作实践环节。
通过实践类课程的开设,锻炼大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创业教育的课程设置
1.理论课程设置。
创业教育的理论课程就是从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和社会发展水平出发,在各门学科中选择适合大学生身心发展的知识,组成各种不同的课程。
创业教育理论课程的开发,主要有必修课程、学科渗透课程、选修课程。
必修课程是每个专业学生必须学习的,以提高全体学生创业意识、创业知识和培养优秀的创业心理品质为重点,特点是提高全体学生的综合素质。
这类课程应设置在大学三年级,此时高校学生专业课相对减少,闲暇时间增多,有助于必修课程的学习。
课程主要有“创业入门”“广告创意”“创业案例分析”“企业家精神”“创业管理知识”“公共关系学”等,每周分别设置2~3个课时,一学期大概开设14周,时间和内容上基本能保证学生对该学科有较为系统的认识和了解。
学科渗透课程和选修课则为学生提供一些进一步学习创业知识的途径,培养创业能力和实务操作能力。
创业实践课程有利于扩大学生的创业知识领域和创业背景,积累创业经验,为今后的创业提供知识、经验和信息支持。
其中选修课是为理工科、商科的学生开设的,在必修课的基础上,适当拓宽了内容,注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在规定的科目中选择。
如“创业实务”“创业计划书”“团队训练”“市场营销”等。
学科渗透课程是为了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培养特长、提供实践途径而设置的,属于选修课程,可以开设一些与必修课互为补充的课程。
如“税务制度”“企业财务”“科技创业”“企业
战略管理”等。
可将学科渗透课程和选修课程列为选修课。
每周分别设置为1~2个课时,一学期大概开设10周左右,如表1所示。
创业教育的理论课程还需要培养学生获取综合应用创业知识的能力,完善学生的知识构成机制,从多方面培养学生,增强学生的创业实践能力。
一方面要在学校现有学科中,把能体现创业教育任务和要求的课程融合进去;另一方面,要根据创业教育的目标和任务,设计专门的活动课程,开展创业教育专题活动。
2.实践课程设置。
实践类课程是大学生创业教育课程结构的重点,创业教育最终的目的是要落实到学生的创业实践上,通过设置创业类实践课程,让学生提前进入创业角色,体验创业过程,一方面促使其进一步加强理论学习的动力,尽可能掌握充分的创业知识体系和能力;另一方面通过创业实践环节总结创业中的失败和教训,从而为今后走出校园后创业提供较高的起点。
围绕创业者所需的能力结构和知识体系,创业实践课程大致可分为三大类:企业运作管理类实践环节、社会关系网络维护实践环节、企业生产管理类实践环节。
企业运作管理类实践课程主要培养学生现代企业经营意识和管理能力,通过对企业日常经营管理理论的学习,对企业运作管理实践的参观、参与管理等,全面了解现代企业运作流程和管理职能,为今后创业企业提供认识基础。
社会关系网络维护实践课程主要培养学生团队意识和沟通能力,通过多种形式的实践环节设计,培养学生开放的心态、自信心和娴熟的社会事务处理能力,如参观企业、访问消费者、进行商业调查、参加“挑战杯”创业计划竞赛,以及开展创业专题讲座和报告等,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创业实践能力。
实践场所可以在校园,也可以在企业,使大学生在不同的场所锻炼人际关系处理能力。
企业生产管理类实践课程可以在大四上学期设置,此时学生面临毕业,专业课程减少,能有更多的时间投入到创业教育课程学习中。
课程主要有“小企业管理”“创建品牌与品牌管理”“创业投资”“创业评价”“创业实践”等课程,每周1~2个课时,一学期大概开设8周左右,如文末表2所示。
创业教育的实践课程需要各高等院校之间搭建平台,设立多层次的创业教育项目,引导学生服务社会;学校还应大力建设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加强学生的调研和社会服务,鼓励教师和学生承担大型课题委托项目,积极构建学生社会实践的良好平台,科学规划,精心组织,设立多层次的社会实践项目。
[参考文献]
[1]谭菊华,韩桥生,邱东升.大学生创业教育课程设置探究[J].教育学术月刊,2008(3).
[2]杨志坚.中国本科教育培养目标研究——导论[J].辽宁教育研究,2004(5).
[3]韩雯琛.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创业教育[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5(6).
[4]温红娟.论校园文化在高校创业教育中的作用[J].中国校外教育,2008(12).
[5]李以庄.我国高校与创业教育[J].渝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4).
[6]廖忠友.论加强大学生创业教育[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3).
[7]张帆,张帏.美国大学创业教育发展及对中国的启示[J].中国人才,
200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