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科医师基层实践基地规章制度
全科医师培训基地方案 .docx

全科医师培训基地方案全科医师培训基地方案:全科医师基层实践培训方案全科医师基层实践培训方案为进一步做好基层医疗机构中医类别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层实践工作,保证培训工作顺利进行,根据《江苏省中医类别全科医师规范化培养标准》基层实践部分要求, 特制定我院相关实施方案:一、培训目标^^^^^B「通过培训,为基层医疗机构培养具有高尚职业道德和良好专业素质,能掌握中医全科医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熟悉社区常见病、多发病的中西医诊断、治疗、预防和随访工作1并能熟练运用中医适宜技术开展社区卫生服务,以人为中心、以维护和促进健康为目标,向个人、家庭与社区居民提供综合性、协调性、连续性的基本医疗和预防保健服务的合格中医类别全科医生。
二、培训对象完成中医类别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临床轮转后需参加基层实践的基层医疗机构、社区服务中心中医全科执业医师、中医全科执业助理医师。
三、培训规划培训时间与安排:1、培训时间:从**年**月至**年**月,期间共安排2- 3期中医类别全科及助理全科医生跟班学习,每期2个月。
其中:医院中医科月,基层社区卫生服务站名单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统一组织安排,具体为**社区卫生服务站、** 社区卫生服务站、**社区卫生服务站,每位实践医生定点排班一个社区卫生服务站个月。
2、人员安排:见具体轮转表3、医院及社区后勤保障安排:医院为基层实践医生提供职工食堂就餐饭卡,方便就餐。
^^Λ 培頁喙式理罢求:.十f J⅛w⅛⅛f*I它 ^J 通过基层实践基地带教老师的指导,使中医类别全科医生直接参加社区全科医疗实践和居民健康管理,利用中w^^w⅜Af<QQ^Q I ∩ CO nfi性、综合性、协调性、人性化中医药服务。
训练社区卫生服务综合管理和团队合作能力,以及结合实际工作培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开展科研工作的基本素质。
培养形式有:在基层带教医师的指导下从事全科医疗活动、集中授课、案例讨论、教学研讨会、预防服务工作实践、适宜技术培养、社区卫生调查等。
全科临床医生基层实践基地规章制度

全科临床医生基层实践基地规章制度1. 引言本规章制度是为了规范全科临床医生在基层实践基地的工作行为和职责,提高基层医疗服务质量和水平,保障患者的权益而制定的。
2. 基层实践基地的定位和任务2.1 基层实践基地是全科临床医生进行基层实践和培训的场所,旨在培养全科临床医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2.2 基层实践基地的任务包括但不限于:提供基层医疗服务,开展健康教育和预防工作,参与卫生管理和疫情防控工作。
3. 基层实践基地的组织管理3.1 基层实践基地的设立应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申请并获得批准。
3.2 基层实践基地应设立专职管理员,负责日常管理和协调工作。
3.3 基层实践基地应建立健全的人员管理制度,包括招聘、培训、考核和奖惩等方面。
3.4 基层实践基地应定期组织培训和学术交流活动,提升全科临床医生的专业水平和知识更新能力。
4. 全科临床医生的工作职责4.1 全科临床医生应遵守职业道德和行为准则,尊重患者的权益,保护患者的隐私和个人信息。
4.2 全科临床医生应积极参与基层医疗服务工作,提供全面、连续、协调的医疗服务。
4.3 全科临床医生应熟悉常见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具备基本的急救技能。
4.4 全科临床医生应积极开展健康教育和预防工作,普及健康知识,提高公众的健康素养。
5. 患者权益保障5.1 基层实践基地应建立健全的患者投诉处理机制,及时解决患者的合理要求和投诉。
5.2 全科临床医生应尊重患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提供及时、准确的医疗信息。
5.3 全科临床医生应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沟通和信任关系,倾听患者的意见和需求。
6. 管理与监督6.1 基层实践基地应定期进行内部评估和外部评审,确保工作的规范和质量。
6.2 相关卫生主管部门应加强对基层实践基地的管理和监督,发现问题及时予以纠正和处理。
7. 附则7.1 本规章制度由基层实践基地负责人负责解释和执行。
7.2 本规章制度自颁布之日起生效。
以上为全科临床医生基层实践基地规章制度的主要内容,如有补充或修改,将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相应调整。
全科医务人员基层实践基地规章制度

全科医务人员基层实践基地规章制度
一、总则
为规范全科医务人员在基层实践基地的行为,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特制定本规章制度。
二、基地管理
1. 基地应由相关医疗机构设立并负责管理,确保基地设施和设备的正常运行和维护。
2. 基地管理者应具备相关医疗管理经验和知识,并负责协调全科医务人员在基地的工作安排和培训。
3. 基地应定期进行内部评估和外部审核,以提高基地的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
三、全科医生实践要求
1. 全科医生应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规范要求,完成基层实践任务。
2. 全科医生应积极参与基地内的培训和学术交流活动,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和技能水平。
3. 全科医生应遵守职业道德规范,严格保护患者隐私,保持医疗纪律和医疗秩序。
4. 全科医生应主动与其他医务人员协作,共同提高基层医疗服务水平。
四、工作安排
1. 基地管理者应合理安排全科医务人员的工作时间和任务,确保基地的正常运作。
2. 全科医务人员应按照工作安排的要求,认真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3. 全科医务人员应密切关注患者的需求和病情变化,及时进行诊断和治疗。
五、奖惩制度
1. 基地管理者应建立健全的奖惩制度,激励全科医务人员做出优秀的业绩和贡献。
2. 基地管理者应及时对违反规章制度的行为进行批评教育或相应的惩罚措施。
六、附则
1. 本规章制度的解释权归基地管理者所有,如有异议,可提出意见并依法申诉。
2. 本规章制度自颁布之日起生效。
以上规定为全科医务人员基层实践基地的规章制度,各基地管理者和全科医生应严格遵守,共同努力提高基层医疗服务水平。
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基地认定和管理办法

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基地认定和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基地管理,根据《国务院关于建立全科医生制度的指导意见》(国发…2011‟23号)等,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基地(以下简称全科基地)是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转岗培训和考核考试的主要场所,包括临床培养基地和实践基地。
第三条全科基地原则上设臵在三级综合医院和具备条件的二级综合医院,实践基地原则上设臵在有条件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下同)和专业公共卫生机构。
全科基地的建设要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按照“填平补齐”的原则进行。
第四条每个全科基地应当与2所以上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1所以上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建立合作培养关系,作为实践基地承担全科医生基层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实践训练,实践基地应当具备相应的培训条件。
第五条全科基地实行分级动态管理。
卫生部会同教育部、发展改革委、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中医药局等部门负责制订全科基地标准、认定和管理办法,组织抽查督导。
各省级卫生行政部门会同教育、发展改革、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中医药管理等部门负责全科基地认定和管理工作,定期组织督导评估。
第二章认定条件和程序第六条全科基地应当具有满足全科医生培养需要的二级学科设臵,个别专科设臵不全的,可与1-2家专科医院联合,作为协作基地共同完成培养全科医生的任务。
第七条申请认定为全科基地的医院(以下简称申报医院),应当符合全科基地标准(见附录1),收治疾病种类基本覆盖相关学科常见疾病(病种名单见附录2),具备能够满足培养标准要求的师资队伍。
第八条符合本办法规定条件的医疗机构可向所在地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提出全科基地认定申请。
第九条全科基地认定按照如下程序进行:(一)自评与认定申请。
申报医院依据有关文件和标准,对本院、协作医院、实践基地进行自评,完成自评报告,填写《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基地申报表》,并按要求准备相应的申报材料,向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提出认定申请。
医疗服务基层实践基地制度

医疗服务基层实践基地制度一、背景为了提高基层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率,建立医疗服务基层实践基地制度势在必行。
本文档旨在介绍和规范医疗服务基层实践基地制度的相关内容,以确保其顺利实施和有效运作。
二、定义医疗服务基层实践基地是指在基层医疗机构内设立的专门用于培养和实践医务人员的实践基地。
其功能包括但不限于提供实际诊疗机会、开展科研研究、提供全科医师培训等。
三、目标医疗服务基层实践基地制度的目标是:1. 提升基层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水平;2. 加强基层医务人员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3. 促进基层医学教育和科研发展;4. 增加基层医疗服务的人才储备。
四、基本要求为了保证医疗服务基层实践基地制度的有效实施,以下是基本要求:1. 基层医疗机构应配备合适的专业人员进行管理和指导;2. 基层医疗机构应提供适宜的医疗资源和设施;3. 基层医务人员应参与实践基地的轮岗培训和实践活动;4. 实践基地应有明确的管理制度和规范的运作流程。
五、运作模式医疗服务基层实践基地的运作模式应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但应满足以下基本要求:1. 提供全科医师实践机会,丰富实践培训内容;2. 提供规范的病例教学和讨论,促进医务人员的研究和成长;3. 定期开展学术交流和科研活动,提升医疗服务水平;4. 建立健全的质量评估和监管机制,确保医疗服务的质量和安全。
六、评估与反馈为了不断完善医疗服务基层实践基地制度,应定期进行评估和反馈。
评估应包括医疗服务质量、医务人员素质等方面的考核,并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进行调整和改进。
七、总结医疗服务基层实践基地制度的建立和实施对于提高基层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率至关重要。
通过规范的管理和运作模式,医疗服务基层实践基地将成为培养优秀医务人员的重要平台,促进基层医学教育和科研的发展,为基层医疗服务的全面提升做出贡献。
全科医师基层实践基地制度

全科医师转岗培训基层实践基地制度职责目录l、基地培训管理制度2、培训考核制度3、奖惩管理制度4、教学管理制度5、师资管理制度6、教师备课制度7、学员管理制度8、例会制度9、费经管理制度10、档案管理制度11、办公室负责人工作职责12、教学管理人员工作职责13、教学组工作职责14、带教老师岗位职责基地培训管理制度为加强全科医学培训基地建设,做好全科医生转岗培训工作,成立以院长为组长,医疗组、办公室、财会科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和管理工作。
成立教学小组,由各临床专业的骨干为成员,负责学员的教学和带教工作。
此项工作将纳为院绩效考核内容,由领导小组对各职能部门进行考核。
一、办公室:1.在分管教学院长领导下,具体负责教学工作管理与实施。
2.按照下达的教学任务,拟定、实施有关教学计划,经常督促、检查、指导各临床科室或教研组的教学、带教,保证临床教学质量和效果。
3.要有专人负责临床教学安排,确保有计划、有要求、有病例、有项目、有考核、有考勤,有专人带教。
4.负责教学材料的收集、整理和归纳。
二、教学组:1.根据办公室(医务科)安排的计划、教学指导的内容与要求,制订带教计划,并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带教内容。
2.安排专人带教,做好备课与遴选病人等准备工作。
3.合理安排查房、示教、病例讨论、教学小讲课、参观手术及操作等,结合理论教学,增强感性认识,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4.定期召开教学组会议,总结经验,发现不足,及时改正,提高教学质量。
培训考核制度1、日常考核。
培训医师应将完成的培训内容如实填写转岗培训手册,带教老师定期审核后签字,作为培训医师出科及参加结业综合考核的依据。
2、出科考核:培训医师按标准规定,完成每一科室轮转培训后,由本院相应学科的培训小组,按照培训考核要求组织考核,并在学员手册中记录考核结果。
3、实践技能考核,由市卫计委统一组织进生。
4、理论结业考核,由省卫计委统一组织进行1、考核结果分为合格不合格。
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实践基地实施方案

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实践基地实施方案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实践基地实施方案一、目标通过规范化培训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专业素质掌握一定专业知识和技能能独立开展工作以人为中心、以家庭为单位、以维护和促进健康为目标向个人、家庭和社区居民提供综合性、协调性、连续性的基本医疗保健服务的合格全科医生并成为社区卫生服务的骨干。
1、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祖国遵纪守法贯彻执行党的卫生工作方针具有良好的医德医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2、熟悉全科的基础理论具有较系统的专业知识了解本专业的新进展并能用以指导实际工作。
三、培训对象新入院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从事全科临床医疗工作人员。
经过全科医师理论培训、临床科室轮转。
二、培养规划 1、培训安排实践期间在带教老师指导下开展社区实践7个月。
实践期间在带教老师指导下开展社区卫生服务工作接受独立开展社区卫生服务的技能训练接受独立开展社区卫生服务的技能训练。
中心站点内儿科、外科、妇产科、防保科各轮转一月社区服务点3个月。
2、教学实践方案(1)全科教学与社区团队服务相结合以一定数量的居民为服务对象为社区提供“六位一体”的人性化服务为每位学员分配责任辖区开展辖区内居民综合防治工作。
(2)全科教学与社区课题结合要求学生了解课题设计、资料收集、整理过程。
(3)全科教学与信息化建设相结合。
3、培训要求 A. 综合素质要求(1)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对医疗技术精益求精的科学态度(2)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的思想和优良的医德医风(3)良好的医患沟通能力(4)遵守国家各项法律法规依法行医(5)较强的团队协作精神 B. 基本理论及临床技能要求符合浙江省全科医学规范化培训要求。
四、培训考核 1、日常考核(1)社区实践医师工作日、假期安排参照我院假期制度因事假、病假及其它事由耽搁的工作日需在实践期间补足。
(2)请假2天以下(含2天)由本人提出书面申请指导教师签字后生效并在考核表上予以登记。
2天以上者还需要由医务科签字后生效。
全科医师实践培养管理制度

全科医师实践培养管理制度一、绪论全科医师是一种新兴的医学专业,其培养管理制度的建设对于全科医师队伍的培养和发展至关重要。
全科医师在医疗行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他们具备丰富的临床经验和全面的医学知识,能够为患者提供全方位的医疗服务。
因此,建立科学的全科医师实践培养管理制度对于提高全科医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和医疗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全科医师实践培养管理制度的目标1. 培养优秀的全科医师:通过全科医师实践培养管理制度的建设,培养出既懂得全面医学知识,又具备丰富临床经验的全科医师,能够为患者提供全方位的医疗服务。
2. 提高全科医师队伍的整体素质:通过制度的规范管理,提高全科医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提高其临床护理和治疗水平。
3. 促进全科医师队伍的发展:通过该制度的建设,促进全科医师队伍的发展,培养更多的全科医师,满足社会对全科医师的需求。
三、全科医师实践培养管理制度的内容1. 培训体系建设(1)建立科学的全科医师培训体系,包括临床实践、理论学习、综合能力培养等环节,培养出既懂得全面医学知识,又能熟练进行临床操作的全科医师;(2)建立全科医师岗前培训计划,包括初级岗位实习、高级岗位实习等,为全科医师的进一步发展奠定基础;(3)制定全科医师实践培养计划,包括培养目标、培养要求、培养内容、培养方法、培养评估等内容,确保全科医师的培养质量。
2. 师资队伍建设(1)建立全科医师教师队伍,包括全科医师、专业医师、全科医师专业相关学科的教师等;(2)培养全科医师教师,提高其教学水平和临床指导能力;(3)建立全科医师教师的培养计划,包括培养方式、培养方法、培养要求等内容。
3. 资源建设(1)完善实践教学设施和条件,为全科医师的学习和实践提供良好的环境;(2)完善教学资源,包括医学文献、学习资料、实验设备等,为全科医师的学习和实践提供充分的支持。
4. 考核评价(1)建立全科医师培养考核评价制度,包括培养阶段性的考核,以及全科医师毕业考核;(2)建立全科医师评价体系,包括临床实践能力、医学知识掌握程度、综合素质等方面的评价内容;(3)建立全科医师考核评价标准,确保全科医师的培养质量。
医疗培训基地与实习管理制度

医疗培训基地与实习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为确保医院医疗培训基地与实习管理的顺利进行,提高医学生的实际操作本领和临床实践水平,订立本规章制度。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规章制度适用于医院内全部医疗培训基地的建设和管理、医学生实习的组织和管理,具体包含专业培训、实践教学等内容。
第三条定义1.医疗培训基地:指医院内部设立的用于进行医学生实践教学和专业培训的场合或临床科室。
2.实习:指医学生在医疗培训基地进行的临床实践学习活动。
3.管理负责人:指医院委派的具备相关资质和经验的管理人员,负责医疗培训基地与实习管理工作。
第二章医疗培训基地管理第四条医疗培训基地设立1.医院内应依据临床科室的具体需求和本领,在适当位置设立医疗培训基地。
2.医疗培训基地的设立需经医院管理层批准,并依照相关规定进行建设和装备。
第五条医疗培训基地管理责任1.管理负责人负责医疗培训基地的管理和运行,并组织对医学生进行实践教学。
2.管理负责人应定期评估医疗培训基地的教学质量,提出改进建议,并报告给医院管理层。
第六条医疗培训基地资源保障1.医疗培训基地应具备必需的临床设备、工具和教学用品,以满足医学生实践教学的需要。
2.管理负责人要做好医疗培训基地设备的维护和更新,确保设备的正常使用。
第七条医疗培训基地安全管理1.医疗培训基地应设立安全责任人,负责医学生实践教学过程中的安全事务。
2.管理负责人要定期组织安全培训,并加强对医学生的安全管理和教育。
第八条医疗培训基地的师资团队建设1.管理负责人要确保医疗培训基地的师资力气充分,并具备相关临床经验和教学本领。
2.管理负责人要定期组织老师培训和沟通,提高师资队伍的教学水平。
第三章医学生实习管理第九条实习计划订立1.管理负责人要结合医学生的专业要求和教学布置,订立认真的实习计划。
2.实习计划应包含实习科室、实习时间、实习要求等内容,并经医院管理层批准后执行。
第十条实习考核和评估1.管理负责人应组织对医学生的实习进行考核和评估,以评定实习成绩。
全科医师培训基地合格标准社区部分

科
卫
能械务勤
保 医医
生 服
检科科科
健 疗学 科 科科
务查 站
科
中
质
心
量
办
控
公
制
室
科
9
社区卫生服务站的设置标准
A类
服务人口:1-1.5万 业务用房建筑面积≥350m2
基本具备综合 社区卫生服务功能。
B类
服务人口:0.5-1万 业务用房建筑面积≥250m2
基本满足预防、 基本医疗、
健康教育功能的需要。
48
❖ 体格检查:血压:160/90mmHg,心率:80次/分, 律整,体重73kg。BMI为24.68kg/cm2。因高血压 规范化管理每年要求检查生化指标,以及时发现并 发症, 故测血钾、钠、氯、肝功能、肾功能,发 现血钾3.4mmol/L,考虑于口服寿比山2.5mg Qd有 关,社区站戴医师为王先生调整降压药寿比山改为 一平苏2.5mg po Qd(ACEI药物)和络活喜5mg po Qd,嘱其多食香蕉、橘子等水果以补充电解质。
35
A:
❖ 王先生,男性,52岁,血压最高为 170/100mmHg,有吸烟饮酒史,高血压2级 (高危)。应控制好血压,定期行肝功、肾 功、血脂、电解质、心电图、B超等检查,检 测血压对靶器官的损害。
36
P:诊断计划
❖ 1. 肝功、肾功、血脂、电解质、血糖 ❖ 2. 腹部B超 ❖ 3. 胸片 ❖ 4. 心电图,必要时行超声心动检查 ❖ 5. 查眼底
46
❖ 按全科医师要求,早晚两顿饭严格控制其 食盐量,将早餐酱豆腐2块改为5根咸菜 (约为0.5g盐),晚饭炒菜2g盐,并要求 在家中不许抽烟,以免家属被动吸烟。
47
助理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基地规章制度

6.住院医师参加培训应当满足临床实践时间的要求,除法定节假日和 暂停培训等情形外,年度各类休假累计超过15日的应当按照下列规定延 长培训年限:
(1)累计请假16天至30天的,延长培训2个月。 (2)累计请假31天至90天的,延长培训6个月。 (3)累计请假91天至180天的,延长培训1年。 (4)累计请假超过180天的,终止培训。
——考勤有关规定
9.单位委派的培训对象在培训期间原人事(劳动)、工资关系不变,委 派单位、河南省直第三人民医院和培训对象三方签订委托培训协议。面 向社会招收的培训对象与河南省市人才交流中心。
——考勤有关规定
10.我院新进住院医师参加规范化培训过程中,其工资奖金按照我院 职工工资奖金标准执行。单位委培人员工资由委托单位负责发放,与我 院同级别住院医师工资差额部分由我院补发。社会人员工资按照我院同 级别住院医师工资标准由我院全额发放。单位委托培养和社会人奖金享 受我院住院医师同等待遇。各种原因导致不能如期完成培训者,顺延期 间我院停止其工资和奖金的发放。
——考勤有关规定
(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考核管理规定
第五条 培训过程考核是对住院医师培训过程的综合评价,是保证临 床医师培训质量的关键环节,包括岗前培训考核、日常考核、出科考核、 年度考核等。考核内容包括:人文沟通、理论考核、技能考核、轮转任务 完成情况、临床综合能力、参加业务学习、出勤情况等方面。由医务科、 各专业基地和轮转专业共同负责组织考核。
——专业轮转
3.住院医师在培训期间必须遵守我院各项规章制度,树立良好的医德 医风, 积极参加并认真完成各项培训考核任务。凡发生服务态度恶劣、 工作责任心差、玩忽职守甚至因违反我院各项规章制度出现医疗差错、 引发医疗纠纷、造成医疗事故或恶劣社会影响者,视其严重程度,给予 批评教育、顺延培训甚至终止培训,并参照我院有关规定进行处理,其 首培导师及带教老师负连带责任。对于终止培训的住院医师, 报省卫健 委备案。情节严重者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全科医师基层实践基地制度

全科医师基层实践基地制度2、考核不合格者,应当接受再培训,直至合格为止。
3、对于表现突出的培训医师,可以给予表扬或奖励,如发放荣誉证书、奖金等。
4、对于严重违反培训纪律、影响教学质量的培训医师,应当给予相应的惩罚,如取消结业资格、暂停培训等。
5、奖惩管理应当公正、公开、透明,遵循法律法规和程序,确保权益得到保障。
5/16全科医师基层实践基地制度教学管理制度1、教学内容应当紧密结合实际临床工作,注重实践操作技能的培养。
2、教学方法应当多样化,包括讲授、讨论、病例分析、操作演示等,以满足不同学员的研究需求。
3、教学过程中应当注重学员的参与和互动,鼓励学员提出问题和思考。
4、教学评估应当客观、全面、科学,包括日常考核、出科考核、实践技能考核和理论结业考核等,以确保教学质量。
5、教学管理应当有专人负责,确保教学计划的实施和教学效果的评估。
6/16全科医师基层实践基地制度师资管理制度1、带教老师应当具备一定的临床经验和教学能力,由医院领导任命。
2、带教老师应当定期接受教育培训,提高教学水平和带教能力。
3、带教老师应当认真备课,制定教学计划,确保教学质量和效果。
4、带教老师应当注重学员的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鼓励学员参与临床工作。
5、带教老师应当积极参与教学管理和教学评估工作,为教学质量的提高做出贡献。
7/16全科医师基层实践基地制度教师备课制度1、教师备课应当根据教学计划和教学要求,制定详细的备课方案和教材选用方案。
2、备课应当充分考虑学员的实际情况和研究需求,注重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
3、备课应当注重教学方法的多样化,包括讲授、讨论、病例分析、操作演示等。
4、备课应当提前完成,确保教学计划的顺利实施。
5、备课应当有专人负责,确保备课质量和效果。
8/16全科医师基层实践基地制度学员管理制度1、学员应当遵守培训纪律,认真听讲、参与教学活动,积极参与临床工作。
2、学员应当按时完成研究任务,如实填写转岗培训手册,接受教学考核。
基层全科实践基地建设若干问题

全科基层实践基地基本要求
• 2、 基层医疗机构师资条件
• (1)具有医学专科及以上学历、主治医师及以上专业技术 职务,并有3年及以 上社区工作经历.
• (2)经过全科医师培训,并取得合格证书.
• (3)应当有5名以上指导医师接受过省级及以上卫生计生 行政部门认可的机 构组织的师资培训,并获得师资培训证 书.
• 常见病的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
• 急危重症的识别与转诊.
• 健康档案的书写与使用
20
• 健康教育
5
• 家庭访视
5
• 规范管理高血压
10
• 规格管理糖尿病
10
• 管理家庭病床
2
• 脑血管病、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骨质疏松症的 临床特点与治疗原则,一、二、三级预防措施及规范管理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主要技能要求
交流提要
• 一、全科专业基层基地要求 • 三、基层实践基地的建设要素 • 四、做实基层实践基地的建议
三、实践基地建设要素
三、实践基地建设要素
• 4、明确带教医师:经过专业培训合格;有较 扎实的全科医学理念;有较丰富的社区医疗经 验;有较高的社区慢性病管理能力;对培训要 求清晰理解;对带教流程熟悉;对带教内容及 方法熟悉等。
基层全科实践基地建设若干问题
公丕裕 2017-07-06
个人简历
公丕裕
全科副主任医师
•
现任:中国社区卫生协会一、二届理事;中华医学会全科医学教育专业
组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全科医师分会委员;海峡两岸医学交流协会全科医学
分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全科医生培训专家委员会委员;江苏省医学会全科
医学分会委员副主任委员;江苏省药师协会社区药师分会会长;江苏省基层
基层卫生人员实训基地质量控制制度内容

基层卫生人员实训基地质量控制制度内容基层卫生人员实训基地质量控制制度是为了保证实训基地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提升基层卫生人员的实践能力和技术水平而建立的。
质量控制制度的建立能够规范实训基地的运行,确保教学任务的完成,提高实训效果,为培养优秀的基层卫生人员提供保障。
首先,基层卫生人员实训基地质量控制制度应明确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
制定教学计划,明确学习内容和教学安排,确保教学目标与实际操作相符合,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其次,实训基地的质量控制制度还应包括实训教师的选拔和培训。
实训教师应具备专业知识和教学经验,能够指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传授专业技能。
实训教师的选拔应该严格按照相关要求进行,培训教师的培训应该不断更新,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
此外,基层卫生人员实训基地的质量控制制度还应包括实训设备和实训场地的维护和更新。
实训设备和实训场地应该符合实际教学需要,保证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实训设备的维护和更新应该定期进行,确保实训设备的正常使用,提高实训教学的效果。
另外,基层卫生人员实训基地的质量控制制度还应包括实训教学质量的评估和监控。
建立教学质量评估的机制,定期对实训教学的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进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进行改进,保证实训教学的质量和效果,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实践技能。
总的来说,基层卫生人员实训基地的质量控制制度是保证实训基地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的重要保障,应该建立完善的制度,明确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选拔和培训实训教师,维护和更新实训设备和实训场地,建立教学质量的评估和监控机制,为培养优秀的基层卫生人员提供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只有不断完善实训基地的质量控制制度,才能提升基层卫生人员的实践能力和技术水平,为基层卫生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人才保障。
全科医师规培基层实践基地培训内容与标准

---------------------------------------------------------------最新资料推荐------------------------------------------------------ 全科医师规培基层实践基地培训内容与标准基层实践基地培训内容与标准 1、全科医学和社区卫生服务理论⑴全科/家庭医学的主要概念与原则掌握:医学模式转变与健康观的理论,全科医学、全科医疗、全科医生概念,全科医疗的基本原则;全科医学对个人、家庭和社区进行综合性、连续性、协调性一体化照顾的理论。
熟悉:全科医师的角色与素质要求、全科医疗与专科医疗的区别和联系。
了解:全科医学的历史起源,全科医学与其它学科的关系,国内外全科医学发展概况,我国发展全科医学的必然性、迫切性、特点与可行途径。
⑵全科医师的临床思维与工作方式掌握:以人为中心、家庭为单位、社区为基础、预防为导向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全生命周期保健原则和内容。
熟悉:生命周期各阶段的主要疾病的社区规范化管理。
了解:生物医学模式的优势与缺陷、全科医疗成本效益原则及其与医疗保障体系的衔接。
1 / 8⑶常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健康管理与评价掌握: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全科医疗管理技能,包括主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常见危险因素及评价,筛检原则与方法;社区为基础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治原则、规范化管理与评价。
⑷健康档案掌握:健康档案的建立和使用。
熟悉: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的信息系统及其使用。
⑸健康教育掌握:健康教育的基本概念,健康教育常用的方法及其特点,居民健康教育的计划、实施、评价方法。
⑹社区卫生服务调查的基本技术掌握:资料收集与整理的基本方法。
熟悉:计数资料和计量资料的分类及其基本统计分析方法;调查报告的撰写及应用。
⑺社区卫生服务管理掌握:社区卫生服务管理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概念。
熟悉:常用的质量评价指标和管理原则。
了解:社区卫生人力资源、财务和其他资源管理的基本方法。
全科医师基层实践基地操作手册

全科医师基层实践基地操作手册介绍本操作手册为全科医师基层实践基地的工作人员提供指导,以确保基地的顺利运行和高效管理。
全科医师基层实践基地的目标是提供全面的基层医疗服务,以满足社区居民的健康需求。
全科医师基层实践基地的职责1. 提供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和治疗服务。
2. 进行预防、保健和健康教育工作。
3. 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为居民提供个性化的医疗方案。
4. 协助管理慢性病患者,提供长期的健康管理和随访服务。
5. 配合卫生行政部门开展公共卫生活动和应急救援工作。
工作流程基地的工作流程如下:1. 现场接待:将居民引导至接待区,进行初步登记并核实身份信息。
2. 医生诊断:请医生进行详细问诊和体格检查,并做出正确的诊断。
3. 医疗方案:根据诊断结果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4. 治疗服务:提供药物治疗、物理治疗或其他治疗方法。
5. 健康教育:向居民提供健康教育,如预防措施、饮食建议等。
6. 随访服务:对需要长期管理的患者进行定期随访,确保病情控制和康复。
7. 管理和记录:妥善管理医疗记录和信息,确保隐私和数据安全。
8. 卫生保洁:保持诊治区域的清洁和卫生。
9. 应急准备:掌握应急救援流程,应对突发状况。
注意事项1. 尊重患者隐私,严守医疗保密制度。
2. 遵守医疗废物处置规定,保证环境的卫生与安全。
3. 定期进行医疗设备的维护和检修,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4. 不得为患者开具虚假证明或伪造病历。
5. 加强团队合作,保证医疗质量和效率。
6. 不参与违法违规医疗行为。
全科医师基层实践基地是社区健康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遵循本操作手册的指导,工作人员可以更好地开展工作并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感谢您的辛勤付出,为居民的健康保驾护航。
全科医师基层实践基地制度

全科医师基层实践基地制度第一篇:全科医师基层实践基地制度全科医师转岗培训基层实践基地制度职责目录l、基地培训管理制度2、培训考核制度3、奖惩管理制度4、教学管理制度5、师资管理制度6、教师备课制度7、学员管理制度8、例会制度9、费经管理制度10、档案管理制度11、办公室负责人工作职责12、教学管理人员工作职责13、教学组工作职责14、带教老师岗位职责基地培训管理制度为加强全科医学培训基地建设,做好全科医生转岗培训工作,成立以院长为组长,医疗组、办公室、财会科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和管理工作。
成立教学小组,由各临床专业的骨干为成员,负责学员的教学和带教工作。
此项工作将纳为院绩效考核内容,由领导小组对各职能部门进行考核。
一、办公室:1.在分管教学院长领导下,具体负责教学工作管理与实施。
2.按照下达的教学任务,拟定、实施有关教学计划,经常督促、检查、指导各临床科室或教研组的教学、带教,保证临床教学质量和效果。
3.要有专人负责临床教学安排,确保有计划、有要求、有病例、有项目、有考核、有考勤,有专人带教。
4.负责教学材料的收集、整理和归纳。
二、教学组:1.根据办公室(医务科)安排的计划、教学指导的内容与要求,制订带教计划,并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带教内容。
2.安排专人带教,做好备课与遴选病人等准备工作。
3.合理安排查房、示教、病例讨论、教学小讲课、参观手术及操作等,结合理论教学,增强感性认识,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4.定期召开教学组会议,总结经验,发现不足,及时改正,提高教学质量。
培训考核制度1、日常考核。
培训医师应将完成的培训内容如实填写转岗培训手册,带教老师定期审核后签字,作为培训医师出科及参加结业综合考核的依据。
2、出科考核:培训医师按标准规定,完成每一科室轮转培训后,由本院相应学科的培训小组,按照培训考核要求组织考核,并在学员手册中记录考核结果。
3、实践技能考核,由市卫计委统一组织进生。
4、理论结业考核,由省卫计委统一组织进行奖惩管理制度1、考核结果分为合格不合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科医师转岗培训基层实践基地制度职责目录l、基地培训管理制度2、培训考核制度3、奖惩管理制度4、教学管理制度5、师资管理制度6、教师备课制度7、学员管理制度8、例会制度9、费经管理制度10、档案管理制度11、办公室负责人工作职责12、教学管理人员工作职责13、教学组工作职责14、带教老师岗位职责基地培训管理制度为加强全科医学培训基地建设,做好全科医生转岗培训工作,成立以院长为组长,医疗组、办公室、财会科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和管理工作。
成立教学小组,由各临床专业的骨干为成员,负责学员的教学和带教工作。
此项工作将纳为院绩效考核内容,由领导小组对各职能部门进行考核。
一、办公室:1.在分管教学院长领导下,具体负责教学工作管理与实施。
2.按照下达的教学任务,拟定、实施有关教学计划,经常督促、检查、指导各临床科室或教研组的教学、带教,保证临床教学质量和效果。
3.要有专人负责临床教学安排,确保有计划、有要求、有病例、有项目、有考核、有考勤,有专人带教。
4.负责教学材料的收集、整理和归纳。
二、教学组:1.根据办公室(医务科)安排的计划、教学指导的内容与要求,制订带教计划,并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带教内容。
2.安排专人带教,做好备课与遴选病人等准备工作。
3.合理安排查房、示教、病例讨论、教学小讲课、参观手术及操作等,结合理论教学,增强感性认识,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4.定期召开教学组会议,总结经验,发现不足,及时改正,提高教学质量。
培训考核制度1、日常考核。
培训医师应将完成的培训内容如实填写转岗培训手册,带教老师定期审核后签字,作为培训医师出科及参加结业综合考核的依据。
2、出科考核:培训医师按标准规定,完成每一科室轮转培训后,由本院相应学科的培训小组,按照培训考核要求组织考核,并在学员手册中记录考核结果。
3、实践技能考核,由市卫计委统一组织进生。
4、理论结业考核,由省卫计委统一组织进行1、考核结果分为合格不合格。
考核合格者,将成绩记录在学员档案中,并做为发给全科医师转岗培训合格证书的必备条件。
2、出科考核不合格者,将延长轮转、培训时间。
3、医院将严格按照培训标准组织考核,并接受市卫计委对培训医院及学员出科考核情况进行检查。
4、对在全科医生转岗培训中认真带教和规范管理人员年终给予表扬。
对不认真带教老师,予以通报批评1.布置教学任务:按办公室(医务科)下达的教学任务布置教学任务,审定开课教师名单,督促教学组新开课教师的试讲工作。
督促检查教学各个环节落实和教师工作规范执行情况,确保教学任务的完成。
2.组织研究教学辅导工作,主持教研组教学经验交流活动。
3.组织、督促、检查各类教材填写工作任务的落实。
4.做好教师工作量计算、统计和上报等工作。
5.教学检查:定期对教学工作进行检查,采取课堂听课,随堂实验,了解课堂授课及实验教学的情况,提出改进意见,保证教学质量,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6、制定教研学组工作人员教学工作手册。
1、带教医师应具备专科以上学历,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具有扎实的临床技能和良好地医德医风,遵纪守法,为人师表,以身作则,认真履行各项工作职责。
2、带教医师应严格按照卫生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科医生转岗培训大纲》的要求和医院制定的培训计划开展培训和考核,不得随意调整培训计划、培训流程和培训内容。
3、带教老师应及时检查培训学员的医疗文件书写情况,定期审核学员的培训记录,指导学员严格落实首诊负责、医疗值班等制度,指导和督促学员参加各项医疗活动、疑难病例讨论及相关学术活动,并注重培训学员的责任意识、质量意识和服务意识。
4、对按照规定完成带教任务的老师,成绩突出的,医院在评优评奖、职称晋升等方面给予优先考虑。
5、对指导态度不瑞正、带教不认真的带教老师,医院将取消其带教资格。
教师备课制度1、任课教师要认真研究教学计划,明确本课程在教学计划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2、任课教师必须熟悉本课程的教学大纲和教学基本要求,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深入钻研教材,准确理解和掌握有关概念、理论和技能,明确重点、难点,广泛阅读有关文献和教学参考资料,做到教学内容具有先进性、科学性、系统性和逻辑性。
3、任课教师应按教学大纲的内容编制教学进度计划,合理分配课程讲授、实验、见习、讨论等学时。
4、实验性课程,任课教师上课前必须做好技术操作设备、教具、器械等各项教学准备工作,使教学用具处于完好备用状态。
5、备课强调教师个人钻研,同时加强教研组的集体研究。
教师应积极参加教研活动,集思广益,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并在此基础上编修教案。
学员管理制度1、学员必须自觉完成教学计划规定的各门课程及其他教学学习任务。
2、学员参加各项教学活动都要实行考勤,出勤情况记入本人学习档案。
因故不能参加者必须请假,未经请假或超假者一律按旷课处理。
3、学员因病需请假,必须持医院有关证明,病假超过教学计划课时的30%不能参加培训考核。
4、学员一律不准请事假,如遇特殊情况必须经本人所在单位许可,校方酌情准假。
5、请假者必须按规定办理请假手续,不许口头请假和代请。
6、病、事假一天以内由教学管理人员批准,一天以上由办公室审核后报领导小组批准。
7、不经准假擅自离开基地者,按考核不合格处理。
8、学员应遵守基地的各项规章制度,禁止酗洒、赌博、打架斗殴。
例会制度教学组例会是贯彻上级有关文件精神、研究制度和部署、总结、检查教研组教学、科研和其他日常工作的集体会议,是调整教研室工作正常运行的重要会议。
因此,制订制度如下:1.由教学组组长或分管教学工作的其他负责人主持,定期召开。
2.每次例会召开时,教学组教师都要按时参加.无特殊情况不得请假。
3.内容①教学组组长或分管教学工作的其他负责人及时向科室传达贯彻上级主管部门的近期工作精神、内容。
②教学组组长结合实际情况,提出阶段性或长远性工作计划草案,使大家讨论执行,同时对前段工作进行简要总结与检查。
③各位教师均可向例会提交一些有利于科室发展与建设及日常工作的一些合理化建议。
④教学组管理员负责记录。
经费管理制度1、管理组织。
为保证培训工作质量,顺利完成培训工作,落实培训经费规范使用,做到专款专用,成立了培训经费管理小组,组长由院长担任,副组长由财会科科长担任,成员由办公室、医疗组人员组成。
2、经费管理。
对统一拨付的培训经费,设立财务专户,设专人负责,专款专用。
3、经费使用。
根据考核结果及承担培训工作开展情况,按标准支付培训费;4、经费使用实行请示报告制度,严格遵守财会纪律,不弄虚做假。
档案管理制度1、全科医师转岗培训的档案管理指定专人,负责收集、整理、保管工作,并保证原始资料各种票据齐全完整。
2、全科医师转岗培训学员档案实行一人一档管理制度。
3、全科医师转岗培训的工作计划、总结及学员的考勤、考核评价等记录要及时整理、归档,并实行电子化管理。
4、档案保管要注意防火、防潮、防虫、防盗,确保档案安全。
办公室负责人工作职责1.在分管教学院长领导下,具体负责教学工作管理与实施。
2.按照下达的教学任务,拟定、实施有关教学计划,经常督促、检查、指导各临床科室或教学组的教学,保证临床教学质量和效果。
教学管理人员工作职责1.负责组织拟定和修订教学计划与考核办法,根据实际提出教学改进方案,确保临床教学质量。
2.根据教学计划的要求,组织相关教研组(任课教师)编写教学指导。
教学指导要充分考虑科室、内容和病种等情况,做到课堂教学内容与教学内容的一致。
3.根据办公室下达的《教学计划安排表》,做好见习安排,保证教学任务的落实。
4.组织、督促、检查教研组课任教师参与临床带教工作,了解教学情况。
5.负责学员注册管理、考勤登记、考试考核和结业登记;考卷存档保留。
6、负责本单位培训档案收集、催报、核查、汇总、整理、归档及上报工作。
1、组织本教学组教师的政治学习,做好教师的思想政治工作,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努力完成各项教学任务。
2、根据上级有关文件精神和学校教学改革的有关要求,负责制定本教研组的教学计划,各课程的教学大纲,实习计划。
3、按教学大纲要求,选定合适教材,讨论教材的重点、难点以及删增内容。
组织教师编写教材、讲义和教学参考资料。
4、深入教学实际,了解教学、实习情况,加强任课教师的考勤制度,定期组织任课教师分析教学情况,研究改进措施,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5、加强对教师的业务考核,经常深入课堂掌握教学进程和教师讲课情况,听取学生对教学的反映和意见。
6、组织教研组学习教学理论,制订教研活动计划,组织教师相互听课等教学活动。
7、负责教学组教师的工作安排和工作量的检查核定工作,做好教师综合测评工一作。
8、负责教授科课程的考试、考查工作,组织好出卷,评卷及质量分析等工作。
1、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忠诚人民的教育事业,爱岗敬业,作风正派,团结合作,乐于奉献。
2、认真对待每一节课,明确教学目的、任务和要求,全面把握课程的深度和广度,贯彻少而精、因材施教原则,突出重点,解决难点,讲究教学方法,启发学生积极思维。
3、具有良好职业道德,认真负责,严谨治学,为人师表,教书育人,热爱学生,诲人不倦。
4、积极开展教学研究,勇于探索,开拓创新,不断提高教学技能,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5、严格遵守院内的各项规章制度,加强政治、业务学习,服从工作安排,认真备课,按大纲要求进行教学,不得任意调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