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散文之部第四单元方山子传大铁椎传教师用书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

合集下载

2018学年人教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课件 第四单元 创造形象 诗文有别 方山子传

2018学年人教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课件 第四单元 创造形象 诗文有别 方山子传

(2)语言奇妙,平字见彩 作者用字准确而含蓄,字里行间饱含感情,细节描写、形 象描写独具匠心,故而有言简意赅的艺术效果。如“余谪居于 黄,过岐亭,适见焉”,一个“适”字正刻画出作者想见已久 而又不期而遇的喜悦之情。当得知作者被贬黄州的原因后,这 位作为故人的隐士,竟没有一点同情或安慰的表示,只是“俯 而不答,仰而笑”,在这里,作者再度向读者渲染了隐士的特 征,不仅活灵活现地写出了其神态,而且也蕴涵着多少人生沧 桑与感慨!如第四段极度赞颂方山子超脱世俗的高尚美德,直 接赞语仅最后“此岂无得而然哉?”一个反问句,真是惜墨如 金,又字字千钧!
“右胁夹大铁椎”“饮食拱揖不暂去”写其对武器的态度 之异。还有“不知何许人”底细之异,“与人罕言语”“扣其 乡及姓字,皆不答”,言谈之异,以及初来乍到时的装束之 异,夜半时分的诡秘行动之异。作者定要读者疑团满腹之后才 去将疑案一一揭开,让读者睁眼将“异人”的庐山真面目看个 清清楚楚、真真切切。
(2)作者是如何通过人物的简洁对话提示其性格特征的? 【参考思路】 作者先通过人物的简洁对话揭示其性格特 征,将其光彩照人的形象刻画得淋漓尽致,感人肺腑。“吾始 闻汝名,以为豪,然皆不足用。”这番辞行前的内心表白道出 了他投奔宋将军的原因,将军“工技击,七省好事者皆来 学”,将军威名远播,雄健有加,他是慕名而来,必有所图 的。“皆不足用”的结论绝非轻率作出的,大铁椎考察不全 面,论据不充分,判断不准确,就不会当面向将军下如此断 语,否则,将军想必也不会允许的。事实上,将军显然是默认 了大铁椎的看法。
1.《方山子传》 (1)构思奇特,凸显人物 苏轼此文之“奇”,首先表现在构思上,没有像一般传 记,平铺直叙地介绍人物的姓氏、籍贯、家世、生平等等,而 是“随物赋形”,极其切合隐士的身份,由隐而显,由略而 详,层层设疑,层层呼应,愈深愈见出方山子的不同寻常和卓 立无匹。起而如神龙见首不见尾,继而如春蚕吐丝,终而如秋 蝉脱壳。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 09传状 方山子传教师用书 苏教版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苏教版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 09传状 方山子传教师用书 苏教版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苏教版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09传状方山子传教师用书苏教版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苏教版*方山子传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题目。

方山子传苏轼 方山子,光、黄间隐人也。

少时慕朱家、郭解为人,闾里之侠皆宗.之。

稍壮,折.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

晚乃遁于.光、黄间曰岐亭。

庵居蔬食,不与世相闻。

弃车马,毁冠服,徒步往来山中,人莫识也。

见其所著帽,方屋而.高,曰:“此岂古方山冠之遗像乎?〞因谓之方山子。

余谪居于黄,过岐亭,适见焉。

曰:“呜呼!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何为而在此?〞方山子亦矍然..问余所以至此者。

余告之故,俯而不答,仰而笑,呼余宿其.家。

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余既耸然.异之。

独念方山子少时,使酒好剑,用财如粪土。

前十有九年,余在岐下,见方山子从两骑,挟二矢,游西山。

鹊起于前,使骑逐而射之,不获。

方山子怒马独出,一发得之。

因与余马上论用兵及古今成败,自谓一世豪士。

今几日耳,精悍之色,犹见于眉间,而岂山中之人哉!然方山子世有勋阀,当得官,使从事于其间,今已显闻。

而其家在洛阳,园宅壮丽,与公侯等。

河北有田,岁得帛千匹,亦足以富乐。

皆弃不取,独来穷山中,此岂无得而然哉!余闻光、黄间多异人,往往阳.狂垢污,不可得而见,方山子傥见之与! 1.对以下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 )A .闾里之侠皆宗.之 宗:尊奉 B .折.节读书 折:改变 C .方山子亦矍然..矍然:欣喜的样子 D .往往阳.狂垢污 阳:通“佯〞,假装 【解析】 矍然:吃惊注视的样子。

【答案】 C2.以下每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见其所著帽,方屋而.高蟹六跪而.二螯 B.⎩⎪⎨⎪⎧ 余既耸然.异之河内凶亦然.C.⎩⎪⎨⎪⎧ 晚乃遁于.光、黄间师不必贤于.弟子D.⎩⎪⎨⎪⎧ 呼余宿其.家其.皆出于此乎【解析】 A 项,“而〞都是连词,表并列。

B 项,然:形容词词尾,……的样子/代词,这样。

高中语文第四单元创造形象诗文有别推荐作品方山子传大铁椎传课件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高中语文第四单元创造形象诗文有别推荐作品方山子传大铁椎传课件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课内自主学习
一 文化常识 1.魏禧(1624~1681),清代散文家,字冰叔,一字叔子,号裕斋,宁都(今 属江西)人。明亡后隐居翠微峰勺庭,人称勺庭先生。清初,人称魏禧、汪琬 和侯方域为散文三大家。魏禧与兄长魏际瑞、弟弟魏礼,都善写文章,世称 “宁都三魏”。魏禧的诗有深沉雄浑之风,可见于他的《读〈水浒〉》《卖薪 行》等。
(3)十二时辰计时法,西周时就已使用。汉代命名为夜半、鸡鸣、平旦、 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昳、晡时、日入、黄昏、人定。又用十二地支 来表示,以夜半二十三点至一点为子时,一至三点为丑时,三至五点为寅时, 依次递推。
二 古诗文基础
方山子传
1.字音识记 ①遁.于光黄间(_____d_ù_n_____) ②方山子亦瞿.然(_____ju_é______) ③方山子傥.见之欤.?(________t_ǎ_n_ɡ_y_ú____________) ④故人陈慥.(____z_à_o ______)
4.古今异义 (1)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古义:_妻__子__和__儿_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媳妇
(2)因与余马.上.论用兵及古今成败 古义:_在__马__背__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立刻、立即
3.词语解释
(1)闾.里.之侠皆宗.之 闾里:____乡__里______ 宗:____尊__奉______ (2)折.节.读书 折节:_改__变__以_往__的__志__向_行__为______ (3)然终不.遇. 不遇:_没__有__被_赏__识____ (4)方山子亦瞿.然. 瞿然:_吃__惊__注_视__的__样__子_________ (5)挟二矢. 矢:__箭__________ (6)精.悍.之色 精悍:_精__明__强_干______ (7)往往阳狂垢.污. 垢污:__肮_脏__污__秽_____

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 创造形象,诗文有别 第十四课 方山子传 大铁椎传教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

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 创造形象,诗文有别 第十四课 方山子传 大铁椎传教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

第十四课方山子传大铁椎传[新课入门须知][知作者]1.《方山子传》苏轼[见《新城道中》(其一)相关介绍]。

2.《大铁椎传》魏禧(1624—1681),字冰叔,一字凝叔,号裕斋,亦号勺庭先生。

某某宁都人。

明末清初著名的散文家。

明亡后隐居翠微峰勺庭。

后出游江南,以文会友,传播其明道理、识时务、重廉耻、畏名义的学说,结纳贤豪,以图恢复。

与侯方域、汪琬合称“明末清初散文三大家〞。

与兄魏祥、弟魏礼并美,世称“三魏〞。

三魏兄弟与彭士望、林时益、李腾蛟、邱维屏、彭任、曾灿等合称“易堂九子〞。

他的文章多颂扬民族气节人事,表现出浓烈的民族意识。

还善于评论古人的业绩,对古人的是非曲直、成败得失都有一定的见解。

代表作品有《邱维屏传》《大铁椎传》等。

[知背景]1.《方山子传》嘉祐六年(1061年),苏轼出仕,任凤翔签判。

嘉祐八年(1063年),陈慥之父陈希亮来任府尹。

陈希亮素以威严著称,僚属和他见面多不敢仰视,而苏轼年少气盛,常与其争议,甚至形于颜色。

这年,苏轼和陈慥初遇,二人一见如故,抒怀言志,颇为投合。

自凤翔返京后,苏轼妻死父逝,宦海升沉,身经乌台诗案的文字之狱,贬往某某;陈慥也父死无禄,心志不得伸,以平民之身隐于异乡。

元丰三年(1080年),陈慥听说苏轼被放逐而相迎于途中,以后来往频繁。

据苏轼自己统计,在某某四年,他“三往见季常,季常七来见余,盖相从百余日也〞(详见《岐亭五首》)。

两人情至深,故苏轼于元丰四年(1081年)写下了这篇散文。

写方山子,实际上是自悲不遇。

但他以诗文遇祸,不便直言,于是才隐约其辞,语多深婉。

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方山子传》是苏轼在某某心态的一种形象折射。

2.《大铁椎传》本文是一篇传记,因为不知道这个人叫什么名字,就用他的兵器“大铁椎〞来代替。

文章写于“庚戌十一月〞,即康熙九年(1670年)十一月,作者47岁。

《大铁椎传》原文后面还有一段评论:“魏禧论曰:子房得力士,椎秦皇帝博浪沙中。

大铁椎,其人欤?天生异人,必有所用之……〞作者是明末遗民,具有民族气节。

2017_2018学年高中语文第四单元创造形象诗文有别第十四课方山子传大铁椎传教学案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

2017_2018学年高中语文第四单元创造形象诗文有别第十四课方山子传大铁椎传教学案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

第十四课方山子传大铁椎传[新课入门须知][知作者]1.《方山子传》苏轼[见《新城道中》(其一)相关介绍]。

2.《大铁椎传》魏禧(1624—1681),字冰叔,一字凝叔,号裕斋,亦号勺庭先生。

江西宁都人。

明末清初著名的散文家。

明亡后隐居翠微峰勺庭。

后出游江南,以文会友,传播其明道理、识时务、重廉耻、畏名义的学说,结纳贤豪,以图恢复。

与侯方域、汪琬合称“明末清初散文三大家”。

与兄魏祥、弟魏礼并美,世称“三魏”。

三魏兄弟与彭士望、林时益、李腾蛟、邱维屏、彭任、曾灿等合称“易堂九子”。

他的文章多颂扬民族气节人事,表现出浓烈的民族意识。

还善于评论古人的业绩,对古人的是非曲直、成败得失都有一定的见解。

代表作品有《邱维屏传》《大铁椎传》等。

[知背景]1.《方山子传》嘉祐六年(1061年),苏轼出仕,任凤翔签判。

嘉祐八年(1063年),陈慥之父陈希亮来任府尹。

陈希亮素以威严著称,僚属和他见面多不敢仰视,而苏轼年少气盛,常与其争议,甚至形于颜色。

这年,苏轼和陈慥初遇,二人一见如故,抒怀言志,颇为投合。

自凤翔返京后,苏轼妻死父逝,宦海升沉,身经乌台诗案的文字之狱,贬往黄州;陈慥也父死无禄,心志不得伸,以平民之身隐于异乡。

元丰三年(1080年),陈慥听说苏轼被放逐而相迎于途中,以后来往频繁。

据苏轼自己统计,在黄州四年,他“三往见季常,季常七来见余,盖相从百余日也”(详见《岐亭五首》)。

两人情至深,故苏轼于元丰四年(1081年)写下了这篇散文。

写方山子,实际上是自悲不遇。

但他以诗文遇祸,不便直言,于是才隐约其辞,语多深婉。

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方山子传》是苏轼在黄州心态的一种形象折射。

2.《大铁椎传》本文是一篇传记,因为不知道这个人叫什么名字,就用他的兵器“大铁椎”来代替。

文章写于“庚戌十一月”,即康熙九年(1670年)十一月,作者47岁。

《大铁椎传》原文后面还有一段评论:“魏禧论曰:子房得力士,椎秦皇帝博浪沙中。

大铁椎,其人欤?天生异人,必有所用之……”作者是明末遗民,具有民族气节。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课件:4-5方山子传大铁椎传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课件:4-5方山子传大铁椎传


也 过 雷霆乍惊,宫车过 .
Z 走进新课 Y阅读鉴赏 K课外求知
OUJINXINKE
UEDUJIANSHANG
EWAIQIUZHI
了解作品背景
积累语言知识
把握文脉主旨
4.辨活用 (1)闾里之侠皆宗 之 . 宗:名词的意动用法 ,以……为宗,引申为 “尊奉” (2)余既耸然异 之 . 异: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异,认为……很奇怪 (3)见方山子从 两骑 . 从:动词的使动用法 ,使……跟从。 “带着” (4)不冠 不袜 . . 冠、袜:名词用作动词,戴帽子、穿袜子 (5)故仇 我 . 仇:名词的意动用法 ,以……为仇 (6)吾欲护汝,则不快 吾意 . 快:形容词的使动用法,让……痛快
Z 走进新课 Y阅读鉴赏 K课外求知
OUJINXINKE
UEDUJIANSHANG
EWAIQIUZHI
问题导思
多维探究
Z 走进新课 Y阅读鉴赏 K课外求知
OUJINXINKE
UEDUJIANSHANG
EWAIQIUZHI
问题导思
多维探究
审美鉴赏
【任务一】 赏析《方山子传》的形象特点,鉴赏文章写人叙事 的艺术手法 1.文中苏轼对方山子“耸然异之”,那么方山子的“异”表现在哪些 方面? 参考答案:(一)与常人不同的生活道路:少年——血气方刚,一身 侠气;成年——折节读书,有志用世;晚年——无所遇合,遁于光、黄 间。 (二)生活态度的独特:庵居蔬食,弃车马,毁冠服,徒步往来山中,所 著帽,方耸而高。 (三)待人接物的方式:不与世相闻,人莫识也。 (四)其家庭情况及其大气、大方的行为作风:世有勋阀,岁得帛千
推荐作品
-1-
方山子传 大铁椎传
-2-

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 创造形象,诗文有别 第十四课 方山子传 大铁椎传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

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 创造形象,诗文有别 第十四课 方山子传 大铁椎传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

扣 通 叩 , 询问
三、一词多义
1.工
①工.技击 动词,擅长 ②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 形容词,精巧 2.许 ①引之长丈许. 数词,表示约数 ②大铁椎,不知何许.人 名词,处所,地方 ③时人莫之许.也 动词,赞同
3.省 ①北平陈子灿省.兄河南 动词,探望 ②七省.好事者皆来学 名词,省份 四、词类活用
A.①③⑤ C.②③④
B.①③④ D.②③⑤
解析:选 A ②④表现的是“隐”。
2.下列对文章的分析阐述,正确的一项是 ()
A.方山子出身贫寒,自幼苦读,意欲以此 驰骋当世,但不得意,晚年隐逸光州、黄州一 带,自得其乐。
B.传主少年、壮年时血气方刚,意气风发, 一身侠气;晚年时安贫乐道,心境恬淡。作者 有意识选择这两种具有对比性的行为表现来丰 富其形象。
D.描写大铁椎奋椎挥击,人马四面扑地。 寥寥几笔,就把他过人的神力、高强的武艺、 豪迈的性格,刻画得淋漓尽致。
解析:选 C 通过宋将军的表现从侧 面衬托出“大铁椎”的勇猛过人。
5.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篇文章是一篇带有传奇色彩的人物传 记,作者善于层层设疑,读来引人入胜。
一、了解行文脉络
方山子传
弃荣利功名 回归自然 生命取向 特立独行 乐观旷达 异甘于贫穷 怡然自乐 生命境界 (赞赏、向往,自悲不遇)
(第1段)引出大铁椎—底细之异
大铁(第2、3段)介绍大铁椎食容兵言量貌器谈之之之之异异异异

装束之异

行为之异

五、文言句式 1.判断句 ①方山子,光、黄间隐人也(“……,……也” 表判断) ②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也”表判断) ③自谓一世豪士(“谓”为判断词) 2.宾语前置 何为而在此(“何为”,疑问代词作宾语,宾 语前置,“为何”)

高中人教版高二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四单元推荐作品方山子传大铁椎传(含答案解析)

高中人教版高二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四单元推荐作品方山子传大铁椎传(含答案解析)

人教版高二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四单元推荐作品方山子传大铁椎传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其他1.请分析下面这段话的作用。

方山子,光、黄间隐人也。

少时慕朱家、郭解为人,闾里之侠皆宗之。

稍壮,折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

2.赏析下面一段话。

晚乃遁于光、黄间,曰岐亭。

庵居蔬食,不与世相闻。

弃车马,毁冠服,徒步往来山中,人莫识也。

3.分析下面这句话的作用。

见其所著帽,方耸而高,曰:“此岂古方山冠之遗象乎?”因谓之方山子。

4.分析“余谪居于黄,过岐亭,适见焉”这句话的作用。

5.曰:“呜呼!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

何为而在此?”方山子亦矍然,问余所以至此者。

余告之故。

俯而不答,仰而笑。

为什么方山子听了苏轼的遭遇后,表现出“俯而不答,仰而笑”的情态?6.请赏析“呼余宿其家。

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7.说说“余既耸然异之”这句话的作用。

8.说说“独念方山子少时,使酒好剑,用财如粪土”这句话的作用。

9.请赏析下面这段话。

前十九年,余在岐山,见方山子从两骑,挟二矢,游西山。

鹊起于前,使骑逐而射之,不获。

方山子怒马独出,一发得之。

因与余马上论用兵及古今成败,自谓一世豪士。

今几日耳,精悍之色,犹见于眉间,而岂山中之人哉?10.请说说下面这段话在文中的作用。

然方山子世有勋阀,当得官,使从事于其间,今已显闻。

而其家在洛阳,园宅壮丽与公侯等。

河北有田,岁得帛千匹,亦足以富乐。

皆弃不取,独来穷山中,此岂无得而然哉?11.赏析下面的一段话。

余闻光、黄间多异人,往往阳狂垢污,不可得而见。

方山子傥见之欤?12.在方山子身上最能打动作者的是他的“异”,那么其“异”表现在哪些方面呢?13.《方山子传》一文在结构上与众不同,请加以分析。

14.方山子的“隐”,是不是真正的消极遁世?15.识记字音闾.(___)遁.(___)慥.(___)矍.然(___)勋.阀(___)垢.(___)庵.(___)岐.(___)奴婢.(___)精悍.(___)傥.(____)16.通假字犹见.于眉间(___)往往阳.狂垢污(___)17.古今异义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___)使从事..于其间(___)18.一词多义使使.骑逐而射之(_____)使.从事于其间(_____)而使骑逐而.射之(_____)而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_____)见其所著帽,方耸而.高(______)19.词类活用岁.得帛千匹(___)闾里之侠皆宗.之(___)余既耸然异.之(___)见方山子从.两骑(___)亦足以富乐..(___)方山子怒.马独出(___)20.句式积累人莫识也(___)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___)见方山子从两骑(___)何为而在此(___)鹊起于前(___)21.分析“大铁椎,不知何许人”这句话的作用。

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 大铁椎传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 大铁椎传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大铁椎传
(清)魏禧
学习目标
1. 了解作者; 2. 读准字音,积累文言词语,
能够通顺翻译。
魏禧(1624-1681),字叔子、冰叔,号
裕斋。宁都(今属江西)县人。清初著名 散文家。和侯方域、汪琬齐名,号“国初 三家”。明末诸生(明清时期经考试录取 而进入府、州、县各级学校学习的学生) 明亡后隐居翠微峰,所居之地名勺庭,人 又称他为“勺庭先生”。后出游江南,入 浙中,以文会友,并传播其明道理、识时 务、重廉耻、畏名义的学说,结纳贤豪, 以图恢复。康熙间,举博学鸿词,不应, 逝于扬州。
宋将军:屏息观之,股栗欲堕 … … 战斗激烈
响马贼:贼二十余骑四面集,步行负弓矢从者百许人。 人多势众,攻势凶猛
衬托出大铁椎的英勇无畏,所向披靡
6、且 祸且及汝(将要) 贼能且众(并且) 且欲观客所为(再说)
7、骑 吾骑马挟矢以助战(动词,骑) 贼二十余骑四面集(名词,骑马的人)
8、去 饮食拱揖不暂去(离开) 夜半,客曰:“吾去矣!”(离开,走) 黑烟滚滚东向驰去(表趋向,到……去)
9、长 长子灿七岁 (比……年长,与短相对) 引之长丈许 (长) 众魁请长其群(为首领,执掌)
学习目标
熟悉人物塑造的常用手法,了解本文的写作 特色:通过次要人物衬托主要人物
文章的主人公是谁? 他被塑造成什么形象?
文章的主人公是大铁椎。通过对大铁椎的外貌特 征、来踪去迹以及他的高强武功的描写, 刻画了 一个简朴深沉、粗犷威严、英勇无畏、武艺高强而 行踪飘忽的侠士形象。
本文刻画人物的手法
正面描写: 外貌、语言、动作 豪爽深沉 粗犷威严 奇
三次“吾去矣”刻画出大铁椎鲜明 的性格特点,皆有画龙点睛之妙。
2.目的是为了衬托出大铁椎的“技 击”更高超,更具英雄本色。

2017-2018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课件:4.3 方山子传 大铁椎传

2017-2018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课件:4.3 方山子传 大铁椎传

1
2
3
4
5
6
7
5.古今异义。 (1)欲以此驰骋 当世 ..
古义:放开手脚干一番事业。 今义:指纵马奔跑。 (2)而妻子 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 古义:妻子儿女。 今义:男子的配偶。 (3)使从事 于其间 .. 古义:任职。 今义:投身到(事业中去)。 (4)方山子亦矍然,问余所以 至此者 .. 古义:……的原因。 今义:因果连词。
目标导航
文本助读
基础导练
预习导读
1
2
3
4
5
6
7
足缠白布(名词,脚) (4)足 然皆不足用(副词,值得) 足下到此……(与“下 ”组成固定词语 ,表示对 对方的尊称,您) 故仇我(连词,所以) (5)故 宋将军故自负(副词,本来) 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形容词,原来的 )
目标导航
文本助读
基础导练
预习导读
目标导航
文本助读
基础导练
预习导读
1
2
3
4
5
6
7
(5)子灿见窗户 皆闭 .. 古义:窗子和门。 今义:窗子。 (6)力请客 .. 古义:请求客人。 今义:请人吃饭、看戏等。
目标导航
文本助读
基础导练
预习导读
1
2
3
4
5
6
7
6.词类活用。
(1)闾里之侠皆宗 之(名词用作动词,尊奉) . (2)余既耸然异 之(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认为……奇怪) . (3)见方山子从 两骑(动词的使动用法,使……跟从) . (4)岁 得帛千匹(名词作状语,每年) . (5)亦足以富乐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富足快乐) .. (6)贼二十余骑四面 集(名词作状语,从四面八方) .. (7)客奋椎左右 击(名词作状语,从左右两侧) .. (8)不冠 不袜 (名词用作动词,戴帽子/穿袜子) . . (9)则不快 吾意(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感到痛快) . (10)故仇 我(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仇敌) .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学案:第四单元方山子传 大铁椎传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学案:第四单元方山子传 大铁椎传

方山子传一、相关背景方山子,是一个当时隐居之人。

其家世代有功,为官宦之家,在洛阳也多有产业,在河北还有不少田产,然而他不慕当时的权贵,只身一人来到山中。

当时苏轼被贬来到今湖北黄冈,认识了方山子。

作者对方山子的生活态度十分赞赏,对方山子的异人之处非常佩服.又联想到自己从京城被贬到了这僻远之地,顿生感慨.于是便写下了这篇传记性散文。

二、内容提要本文通过对方山子生平的生动介绍和描写,给读者展示了一位出身富家,少年踌躇满志、威武侠义,中年舍弃豪华、自甘清贫、不慕荣华、崇尚道义、崇尚自然的隐士形象,表达了作者对他的喜爱之情,流露出作者对自由、安宁生活的向往,同时也寄托了作者对人生的无限感慨,隐约有不平之意,流露出自己因仕途坎坷而郁郁不得志的心情。

一、通假字1.前十有.九年通又2.往往阳.狂垢污通佯,假装3.方山子傥.见之欤通倘,或许二、古今异义1.然终不遇..古义:不被赏识,得不到重用今义:没有遇到2.此岂古方山冠之遗像..乎古义:遗留下来的样子今义:死者生前的相片或画像3.问余所以..至此者古义:……原因今义:连词,表因果4.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古义:妻子儿女今义:丈夫的配偶5.因与余马上..论用兵及古今成败古义:骑在马背上今义:立刻,立即6.使从事..于其间,今已显闻古义:任职今义:投身到(事业中去)三、一词多义1.慕①少时慕.朱家(《方山子传》)动词,仰慕②如怨如慕.,如泣如诉(《赤壁赋》)动词,思慕2.闻①不与世相闻.(《方山子传》)动词,来往②今已显闻.(《方山子传》)名词,名声,名望③余闻.光、黄间多异人(《方山子传》)动词,听说④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口技》)动词,听到,听见⑤以勇气闻.于诸侯(《廉颇蔺相如列传》)动词,闻名,出名3.等①与公侯等.(《方山子传》)动词,等同,相类似②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马说》)动词,相同,同样③公等.遇雨,皆已失期(《陈涉世家》)助词,类,辈。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四单元《方山子传》课件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四单元《方山子传》课件

或许 句末语气助词 方山子傥见之欤?
方山子的“遁世”是一种怎样的状态? 文章最后的异人的“阳狂”之行乃是一种掩盖, 是为了压抑心中的激情,平息心中的矛盾。
虽淡泊自守,仍有「不遇」的愤懑
语文,心中的一泓清泉
我爱语文
文章主旨:
借老友的平生遭遇,寄托自己身世之感
作者结合自己当时被贬黄州的处境,于文 字之外,又寓有自己之情,是借他人之酒杯 浇自己胸中之块垒。写方山子的不遇,又写 自己的诗文被祸,不直言,于是隐约其辞, 语多委婉。
现在,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前富贵,积极入世 今清贫,自得遁世
曾经,使酒好剑,用财如粪土;与余前,立 刻论用兵及古今成败,自谓一世豪士
现在,弃车马,毁冠服,徒步往来山中,人 莫识也。
语文,心中的一泓清泉
我爱语文
2:为什么方山子听了苏轼的遭遇后,表现出“ 俯而不答,仰而笑”的情态和“呼余宿其家”的 做法?
语文,心中的一泓清泉
我爱语文
鉴赏艺术:
“文似看山不喜平” ,作文最忌平淡,请 问此文是如何打破平 淡,塑造饱满形象的 ?
语文,心中的一泓清泉
我爱语文
1、奇妙的构思。
没有像一般传记,平铺直叙地介绍人物的姓 氏、乡里、家世、生平等,而是“随物赋形” 极其切合隐士的身份,由隐而显,由略而详, 层层设疑,层层呼应,愈深愈见方山子的不同 平常和卓立无匹。 从结构上看
我们学校常常会有从高二开始杀出的黑马, 就是折节读书的有志者。老师期望这样的有志 者在我班出现!
语文,心中的一泓清泉
我爱语文
方山冠:汉代祭祀宗庙 时帝王侍从官吏和乐师 等所戴之礼帽。唐宋时, 隐者常喜戴之。
语文,心中的一泓清泉
我爱语文
1、第一自然段介绍了什么内容?

高中语文《方山子传》《大铁椎传》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高中语文《方山子传》《大铁椎传》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答案:A
第二十二页,共23页。
9. (1)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译文: (2)因与余马上(mǎshàng)论用兵及古今成败,自谓一 世豪士。 译文:
(1)(他的家里)四壁萧条,然而他的妻子、儿女和奴仆都 显出怡然自乐(yí rán zì lè)
(2)因而他就在马上与我谈论起用兵之道及古今成败之事,
解析:“以”,因/来;“许”,大约/哪里(nǎ li)。 答案:B
第十七页,共23页。
二、阅读(yuèdú)鉴赏
(一)阅读《方山子传》,完成5~9题。 5.下列(xiàliè)句子中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闾里之侠皆宗之 B.稍壮,折节读书 折节:改变志节、行为 C.方山子傥见之欤 D.欲以此驰骋当世 驰骋:纵马奔跑 解析:“驰骋”在文句中是放开手脚干一番(yī fān)事
第十页,共23页。
画龙点睛 (huà lóng diǎn jīng)
1.《方山子传》 一、少年侠义(xiáyì)
方山(fānɡ shān)子传 五、光黄“异”人
第十一页,共23页。
2.《大铁椎(tiě zhuī)传》
第十二页,共23页。
第十三页,共23页。
一、基础达标 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状河伯留客之久(表示推测语气,有“估计(gūjì)”之 意) B.民治渠少烦苦(没有,缺少) C.然百岁后期令父老子孙思我言(必定) D解.析凡(ji投ě x三ī):弟“子少(一”共,) 稍微。 答案:B
B.传主少年、壮年时血气方刚,意气风发(yì qì fēng fā),一 身侠气;晚年时安贫乐道,心境恬淡。作者有意识选择这两种具有 对比性的行为表现来丰富其形象。
C.尾段作者以疑问的口吻问方山子能否见到那些“阳狂垢污” 的“异人”,从“岂山中之人哉!”这句话中可以看出,答案是否 定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方山子传大铁椎传
方山子传大铁椎传
篇目一方山子传
说作者
(一)简介: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人。

其诗、词、赋、散文,均成就极高,且善书法和绘画,是中国文学艺术史上罕见的全才,也是中国数千年历史上被公认文学艺术造诣最杰出的大家之一。

(二)作品: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乐府》《前赤壁赋》《后赤壁赋》等。

(三)评价: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词人、诗人,唐宋八大家之一,豪放派词人代表。

他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皆以文学名世,世称“三苏”;其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成就上,名列“苏、黄、米、蔡”北宋四大书法家之一;其画则开创了湖州画派。

寻背景
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苏轼被李定等人诬以诗文谤讪新法,下狱治罪,九死一生。

后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这对一向胸怀大志,希望做出一番事业的苏轼来说,无疑是一个非常沉重的打击,因此,他对方山子的“欲以此驰骋当世。

然终不遇”的遭遇,别有感触。

写方山子,实际上是自悲不遇。

但他以诗文被祸,不便直言,于是才隐约其辞,语多深婉。

从这个意义上说,《方山子传》是苏轼在黄州时心态的一种形象折射。

链常识
传记——一种常见的文学形式,主要记述人物的生平事迹。

传记和历史关系密切,某些写作年代久远的传记常被人们当史料看待。

一般由他人记述,亦有自述生平者,称“自传”。

传记大体分两大类:一类是以记述翔实史事为主的史传或一般纪传文字;另一类属文学范围,传记作者在记述传主事迹过程中,可能会渗透自己的某些情感、想象或者推断,但和小说不同,传记一般不虚构,纪实性是传记的基本要求。

看结构
知文意
本文通过对方山子生平的生动介绍和描写,给读者展示了一位出身富家,少年踌躇满志、威武侠义,中年舍弃豪华、自甘清贫、不慕荣华、崇尚道义、崇尚自然的隐士形象,表达了作者对他的喜爱之情,流露出作者对自由、安宁生活的向往。

同时也寄托了作者对人生的无限感慨,隐约有不平之意,流露出自己因仕途坎坷而郁郁不得志的心情。

赏技巧
1.不主故常,起笔新巧
作者没有像一般传记那样平铺直叙地介绍“姓名、籍贯、世家……”,而是从得到“方山子”这样一个特殊称号的缘由写起,将最能吸引人、最能突出人物形象的事实告诉读者,别开生面,不同凡响。

2.一线贯串,不离主旨
开头一段就提出了方山子是“折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的“光、黄间隐人”,把主旨指出来了。

然后,以这个主旨为“一个连贯体,一根连续不断的链条”逐层写下去。

以方山子的“隐”和“异”结构全篇,将一些看来似乎是零零星星的贝壳珠粒,穿缀成了闪光的色彩斑斓的项链。

一、通假字
1.前十有.九年“有”通“又”
2.犹见.于眉间“见”通“现”,显现
3.往往阳.狂垢污“阳”通“佯”,假装
4.方山子傥.见之欤“傥”通“倘”,或许,可能
二、古今异义
1.环堵萧然,而妻子
..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古义:妻子和儿女
今义:男女两人结婚后,女子是男子的妻子
2.因与余马上
..论用兵及古今成败
古义:骑在马背上 今义:立刻、立即
3.当得官。

使从事..于其间,今已显闻 古义:任职
今义:投身到(事业中去) 4.然终不遇..
古义:不被赏识,得不到重用 今义:没有遇到
5.此岂古方山冠之遗像..乎 古义:遗留下来的样子 今义:死者生前的相片或画像 三、词类活用 1.名词的活用 (1)名词作状语
岁.
得帛千匹 每年
(2)名词的意动用法 闾里之侠皆宗.之 以……为宗,尊崇 2.动词的使动用法
余在岐山,见方山子从.两骑 使……跟从 3.形容词的活用 (1)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亦足以富乐.. 使……享乐富足 (2)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余既耸然异.之 以……为奇 四、一词多义
1.慕⎩⎪⎨⎪

①少时慕.朱家、郭解为人 动词,仰慕②如怨如慕.
,如泣如诉 动词,思慕③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
艳意 动词,羡慕
2.闻




⎧①不与世相闻.动词,来往
②今已显闻.名词,名声、名望
③余闻.光、黄间多异人动词,听说
④愿以闻.于官动词使动用法,使……听见
⑤闻.其声,不忍食其肉动词,听到,听见
⑥以勇气闻.于诸侯动词,闻名,出名
⑦久而不闻.其香动词,嗅到
五、文言句式
1.判断句
(1)方山子,光、黄间隐人也(语气词“也”,表判断)
(2)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语气词“也”,表判断)
2.倒装句
(1)何为而在此(宾语前置,“何为”应为“为何”)
(2)鹊起于前(介词结构后置,应为“鹊于前起”)
(3)精悍之色,犹见于眉间(介词结构后置,“于眉间”应在“见”之前) 3.省略句
(1)欲以此驰骋当世(“驰骋”后省略介词“于”)
(2)因与余马上论用兵及古今成败(“余”后省略介词“于”)
(3)亦足以富乐(“以”后省略宾语“之”)
(4)徒步往来山中(“山”前省略介词“于”)
(5)见方山子从两骑(“见”前省略主语“余”)
4.被动句
然终不遇
..(意念被动句)
篇目二大铁椎传
说作者
(一)简介:魏禧(1624-1681),原名益禧,又名称昌,字冰叔、叔子,号裕斋、勺庭,江西宁都人。

明末诸生。

入清后隐居翠微峰勺庭,人称勺庭先生。

后出游江南,以文会友,传播其明道理、识时务、重廉耻、畏名义的学说,结纳贤豪,以图恢复。

他的文章多颂扬民族气节人事,表现出浓烈的民族意识。

还善于评论古人的业绩,对古人的是非曲直、成败得失都有一定的见解,与兄际瑞、弟礼合称宁都三魏,三魏兄弟与彭士望、林时益、李腾蛟、岳维屏、彭任、曾灿合称易堂九子。

(二)作品:著有《魏叔子文集》。

(三)评价:明末清初散文家,与汪琬、侯方域并称清初散文三大家。

寻背景
本文是一篇传记,因为不知道这个人叫什么名字,就用他的兵器“大铁椎”来代替。

文章写于“庚戌十一月”,即康熙九年(1670)十一月,作者47岁。

魏禧是一个有民族思想的人物,明亡后隐居不仕。

这篇文章流露出他对当时现实的不满,梦想着侠士、大力士出现的情结。

看结构
知文意
本文属于传记文,作者在纪实的同时也增加了一些艺术的想象和虚构,塑造出了一个丰满的侠客、大力士的英雄形象,透露了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和人才不为世用的感慨。

赏技巧
1.运用衬托手法突出人物形象
如以盗贼人员之众、来势之凶从侧面反衬大铁椎“大呼挥椎”的非凡气概和“奋椎左右击”势不可挡的神威。

而威名远播的宋将军“屏息观之,股栗欲堕”的反应也从侧面写出了这场决斗之凶险惨烈、惊心动魄,同时也形象地印证了大铁椎的知人之明与泣天神威。

2.运用对话揭示人物形象
作者通过人物的简洁对话揭示其性格特征,将其光彩照人的形象刻画得淋漓尽致,动人
心魄。

一、通假字
扣.
其乡及姓字,皆不答 “扣”通“叩”,询问
二、古今异义
1.子灿见窗户..皆闭
古义:窗子和门今义:窗子 2.且欲观客所为,力请客.. 古义:请求客人 今义:请人吃饭、看戏等 三、词类活用 1.名词的活用 (1)名词作动词
不冠.不袜. 戴帽;穿袜
(2)名词作状语 ①贼二十余骑四面..集 从四面八方 ②客奋椎左右..击 从左右两侧 (3)名词的意动用法 故仇.我 以……为仇敌 2.形容词的活用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则不快.吾意 使……感到痛快 四、一词多义
1.许⎩⎪⎨⎪

①大铁椎,不知何许.人 名词,处所,地方②秦强而赵弱,不可不许. 动词,答应,允许
③杂然相许.
动词,同意,赞同④引之长丈许. 量词,表示大约的数量⑤问渠那得清如许.
代词,这样
2.工⎩⎪⎨⎪⎧
①工.
技击 动词,擅长②巫医乐师百工.
之人 名词,工匠,有技艺的人③纵豆蔻词工.
,青楼梦好,难赋深情 形容词,精巧,精致
3.故⎩⎪⎨⎪⎧
①故.
尝与过宋将军 连词,所以②宋将军故.
自负 副词,本来③赵王岂以一璧之故.
欺秦邪 名词,原因,缘故④从六国破亡之故.
事 形容词,原来的,旧的⑤君安与项伯有故. 名词,老朋友,老交情⑥余故.
道为学之难以告之 副词,特意⑦三日断五匹,大人故.
嫌迟 副词,仍然
五、文言句式 1.定语后置句 步行负弓矢从者百许人 2.省略句
(1)北平陈子灿省兄(于)河南 (2)吾始闻汝名,以(汝)为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