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煤灰检测实施细则

粉煤灰检测实施细则
粉煤灰检测实施细则

粉煤灰检测实施细则

1.适用范围、检测参数及技术标准

适用范围

适用于拌制混凝土和砂浆时作为掺合料的粉煤灰及水泥生产中作为活性混合材料的粉煤灰。

检测参数

细度(45卩m方孔筛筛余)、含水量、安定性、烧失量、需水量比、活性指数、三氧化硫、游离氧化钙。

技术标准

1.3.1产品标准(判定标准)及其需引用标准

GB/T 1596-2005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粉煤灰

1.3.2试验方法标准及其需引用标准e. GB/T 17671-1999 水泥胶砂强度检验方法(ISO法)

a. GB/T 176-2008 水泥化学分析方法

b. GB/T 1346-2001 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凝结时间、安定性检验方法

C. GB/T 2419-2005 水泥胶砂流动度试验方法

d. GB 12573-2008 水泥取样方法

2.检测环境

普通混凝土、砂浆用粉煤灰的设施环境应能满足下列要求:

试件成型试验室的温度应保持在20C± 2C、相对湿度不低于50%。

试件养护池水温应保持在20 C±「C范围内。

3.检测设备与标准物质

检测设备

见表

标准物质

3.2.1 GSB14-1511水泥细度和比表面积标准粉。

322 GSB14-1510强度检验用水泥标准样。

4.取样方法及试样数量

对于同一产家、同一等级、同一品种、连续进场且不超过10d的掺合料为一验收批,但一批的总量不宜超过200t。不足200t者应按一验收批进行验收。

每一编号为一取样单位,当散装粉煤灰运输工具的容量超过该厂规定的出厂编号吨数时,允许该编号的数量超过取样规定吨数。

取样方法按GB 12573-2008进行。取样应有代表性,可连续取,也可从10个以上不同部位取等量样品,总量至少6kg。

5. 检测方法

细度(45卩方孔筛筛余)

5.1.1 设备、标准、环境检查

检查核对所需设备正常与否,必要时作记录;

检查核对产品标准和试验方法标准,并记录;

检查核对环境温度,并记录。

5.1.2试样核对检查

核对和检查试样是否符合要求,并记录。

5.1.3检测与计算5.1.3.1检测

检测方法依据标准:GB/T 1596-2005。

操作步骤、细节,注意事项:

a.将测试用粉煤灰样品置于温度为105C ~110C烘干箱内烘至恒重,取出

放在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

b.称取试样约10g,准确至0.01g,倒入451 m方孔筛筛网上,将筛子置于筛座上,盖上筛

盖。

C.接通电源,将定时开关固定在3min,开始筛析。

d开始工作后,观察负压表,使负压稳定在4000Pa~6000Pa若负压小于4000 Pa,则应停机,清理收尘器中的积灰后再进行筛析。

e在筛析过程中,可用轻质木棒或硬橡胶棒轻轻敲打筛盖,以防吸附。

f. 3min 后筛析自动停止,停机后观察筛余物,如出现颗粒成球、粘筛或有细颗粒沉积在筛框边缘,用毛刷将细颗粒轻轻刷开,将定时开关固定在手动位置,再筛析1min~3min 直至筛分彻底为止。将筛网内的筛余物收集并称量,准确至

0.01g。

5.1.3.2计算

依据标准、条款:GB/T 1596-2005 附录A 第条。

45 11 m方孔筛筛余按下式计算,计算至%。

F= (G i/G)X 100

式中:F——451 m 方孔筛筛余,%;

G 1 ——筛余物的质量, g ; G ――称取试样的质量,

45卩m 方孔筛筛余检测结果F '按下式计算,计算至%。

F ' = F >K

式中:F ' 45卩m 方孔筛筛余检测结果,%;

F -- 45卩m 方孔筛筛余,%; K ——筛网校正系数。

5.1.3.3 筛网的校正

筛网的校正采用粉煤灰细度标准样品或其他同等级标准样品,按本细则

K=m 0/m

式中:K ——筛网校正系数;

m ――标准样品筛余实测值,

注 1:筛网校正系数范围为 ~。若超出此范围,试验筛报废。 注 2:筛析 150个样品后进行筛网的校正。 含水量

5.2.1 设备、标准、环境检查

检查核对所需设备正常与否,必要时作记录;

检查核对产品标准和试验方法标准,并记录; 检查核对环境温度,并记录。

5.2.2 试样核对检查

核对和检查试样是否符合要求,并记录。

5.2.3 检测与计算 5.2.3.1 检测

检测方法依据标准: GB/T 1596-2005。 操作步骤、细节,注意事项:

a.称取粉煤灰试样约50g ,准确至0.01g,倒入蒸发皿中。

b.将烘干箱温度调准并控制在105C ~110C 。

g 。

5.1.3.1条步骤测定标准样品的细度, 筛网校正系数按下式计算,计算至

%。

m 0――标准样品筛余标准值,

%; %。

c. 将粉煤灰试样放入烘干箱内烘至恒重,取出放在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后 称量,准

确至 0.01g 。

5.2.3.2 计算

依据标准、条款: GB/T 1596-2005附录 C 第条。 含水量按下式计算,计算至 %。

W=[(w 1

-w 0

)]/w 1]

式中:W ——含水量,%;

安定性

5.3.1 设备、标准、环境检查

检查核对产品标准和试验方法标准,并记录; 检查核对环境温度,并记录。

5.3.2 试样核对检查 核对和检查试样是否符合要求,并记录。

5.3.3 检测 检测方法依据标准: GB/T 1596-2005和 GB/T 1346-2001。

操作步骤、细节,注意事项:

5.3.3.1 材料

对比样品:符合 GSB 14-1510《强度检验用水泥标准样品》 。

5.3.3.2 配合比

试验样品:对比样品和被检验粉煤灰按 7:3 质量比混合而成。

5.3.3.3 标准稠度用水量的测定

安定性检测前必须确定标准稠度用水量,确定标准稠度用水量可用标准法, 也可用代用法。

a.标准法

1 )试验前必须做到:

维卡仪的金属棒能自由滑动;

>100

W 1 ――烘干前试样的质量, g ; w o ------ 烘干后试样的质量,

g 。

检查核对所需设备正常与否, 必要时作记录;

调整至试杆接触玻璃板时指针对准零点;搅拌

机运行正常。

2)试验样品浆的拌制

用水泥净浆搅拌机搅拌,搅拌锅和搅拌叶片先用湿布擦过,将拌和水倒入搅拌锅内,然后在5s~10s内小心将称好的500g试验样品(350g对比样品和150g

被检验粉煤灰混合而成)加入水中,防止水和试验样品溅出;在搅拌机的锅座上,升至搅拌位置,启动搅拌机,低速搅拌拌和时,先将锅放

120s,停15s,同时

将叶片和锅壁上的试验样品浆刮入锅中间,接着高速搅拌(3)标准稠度用水量的测定步骤120s停机。

拌和结束后,立即将拌制好的试验样品浆装入已置于玻璃底板上的试模中,用小刀插捣,轻轻振动数次,刮去多余的试验样品浆;抹平后迅速将试模和底版移到维卡仪上,并将其中心定在试杆下,降低试杆直至与试验样品浆表面接触,拧紧螺丝1s~2s后,突然放松,使试杆垂直自由地沉入试验样品浆中。在试杆停

止沉入或释放试杆30s时记录试杆距底板之间的距离,升起试杆后立即擦净;整个操作应在搅拌后内完成。以试杆沉入试验样品浆并距底板6mm± 1mm的试验样品浆为标准稠度试验样品浆。其拌和水量为该试验样品的标准稠度用水量

(P),按试验样品质量的百分比计。

b代用法

1 )试验前必须做到:

维卡仪的金属棒能自由滑动;

调整至试锥接触锥模顶面时指针对准零点;

搅拌机运行正常。

2)试验样品浆的搅拌:同本细则第5.3.3.1.3a (2)条。

3)测定步骤:可用调整水量和不变水量两种方法的任一种测定。采用调整

水量方法时拌和水量按经验找水,采用不变水量方法时拌和水量用。拌和结束后,

立即将拌制好的试验样品浆一次装入锥模内,用小刀插捣,轻轻振动数次,刮去

多余的净浆;抹平后迅速放到试锥下面固定的位置上,将试锥降至试验样品浆表

面,拧紧螺丝1s?2 s后,突然放松,使试锥垂直自由地沉入试验样品浆中。到试锥停止下沉或释放试杆30 S时记录试锥下沉深度。整个操作应在试验样品浆

5.4.1 设备、标准、环境检查

拌和后内完成。

用调整水量方法测定时,以试锥下沉深度 28mm ±2mm 时的试验样品浆为标准 稠度净浆。 其拌和水量为该试验样品浆的标准稠度用水量 (P ),按试验样品质量 的百分比计。如下沉深度超出范围需另称试样,调整水量, 重新试验,直至达到 28mm ± 2mm 为止。 5.3.3.4 安定性的测定(标准法) a ?测定前的准备工作 每个试样需成型两个试件, 每个雷氏夹需配备质量约 凡与试验样品浆接触的玻璃板和雷氏夹内表面都要稍稍涂上一层油。 75g~85g 的玻璃板两块,

b 雷氏夹试件的成型 将预先准备好的雷氏夹放在已稍擦油的玻璃板上,并立即将已制好的标准稠 度试验样品浆一次装满雷氏夹, 装浆时一只手轻轻扶持雷氏夹, 另一只手用宽约 10mm 的小刀插捣数次,然后抹平,盖上稍涂油的玻璃板,接着立即将试件移至 湿气养护箱内养护 24h ± 2h 。 C.沸煮 调整好沸煮箱内的水位, 使能保证在整个沸煮过程中都超过试件, 不需中途 添补试验用水,同时又能保证在 30min ±5min 内升至沸腾。 ――脱去玻璃板取下试件,先测量雷氏夹指针尖端间的距离(A ),精确至0.5mm , 接着将试件放入沸煮箱水中的试件架上,指针朝上,然后在 30min ±5min 内加 热至沸并恒沸 180min ± 5min 。 结果判别:沸煮结束后,立即放掉沸煮箱中的热水,打开箱盖,待箱体冷却 至室温,取出试件进行判别。测量雷氏夹指针尖端的距离( C ),准确至0.5mm , 当两个试件煮后增加距离(C-A )的平均值不大于5.0mm 时,即认为该粉煤灰安 定性合格,当两个试件的(C-A )值相差超过4.0mm 时,应用同一样品立即重做 一次试验。再如此,则认为该粉煤灰为安定性不合格。 烧失量

检查核对所需设备正常与否,必要时作记录; 检查核对产品标准和试验方法标准,并记录;

检查核对环境温度,并记录。

5.4.2 试样检查

核对和检查试样是否符合要求,并记录。

5.4.3检测与计算

5.4.3.1检测

检测方法依据标准:GB/T 176-2008。

操作步骤、细节,注意事项:

a.将来样采用四分法缩分至约100g,经0.08mm方孔筛筛析,用磁铁吸去筛余物中金属铁,将筛余物经过研磨后使其全部通过0.08mm方孔筛。将样品充分

混匀后,装入带有磨口塞的瓶中并密封。

b.称取约1g试样(m i),精确至O.OOOIg,置于已灼烧恒量的瓷坩埚中,将盖

斜置于坩埚上,放在马弗炉内从低温开始逐渐升高温度,在( 950 ± 25)C 下灼烧15min-20min,取出坩埚置于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称量m2。反复灼烧,

直至恒量。

注:恒量是指:经第一次灼烧、冷却、称量后,通过连续对每次15min 的灼烧,然后冷却、称量的方法来检查恒定质量,当连续两次称量之差小于0.0005g 时, 即达到恒量。

5.4.3.2 计算

依据标准、条款:GB/T 176-2008第4 条、第8.3.1 条和第41 条。

烧失量的质量百分数X LOI 按下式计算,计算至%:

3 Loi= (m i-m2)/m i x 100

式中:3 LOI――烧失量的质量百分数,%;

mi -- 试料的质量,g;

m2——灼烧后试料的质量,g。

试验次数为两次,用两次试验平均值表示测定结果,计算至%。同一试验室

的允许差为绝对偏差%。

需水量比

5.5.1 设备、标准、环境检查

检查核对所需设备正常与否,必要时作记录;

检查核对产品标准和试验方法标准,并记录;

检查核对环境温度,并记录。

5.5.2试样核对检查

核对和检查试样是否符合要求,并记录。

5.5.3检测与计算

5.5.3.1检测

检测方法依据标准:GB/T 1596-2005、GB/T 17671-1999 和GB/T 2419-2005。

操作步骤、细节,注意事项:

5.5.3.材料

a水泥:GSB 14-1510强度检验用水泥标准样品。

b 标准砂:符合GB/T 17671-1999规定的0.5mm~1.0mm的中级砂。

C.水:洁净的饮用水。

5.5.3.配合比

5.5.3.试验准备

如水泥胶砂在24h内未被使用,先空跳一个周期25次。

5.5.3.胶砂制备

先使水泥胶砂搅拌机处于待工作状态,把水加入锅里,再加入水泥、粉煤灰,

把锅放在固定架上,上升至固定位置。立即启动搅拌机,低速搅拌30s后,在第二个30s开始的同时均匀地将砂加入。把机器转至高速再搅拌30s。停拌90s,

在第一个15s内用一胶皮刮具将叶片和锅壁上的胶砂,刮入锅中间。在高速下继续搅拌60so 各个搅拌阶段,时间误差应在±s以内。

5.5.3 .试验过程

a.在制备胶砂的同时,用潮湿棉布擦拭跳桌台面、试模内壁、捣棒以及与胶砂接触的用具,将试模放在跳桌台面中央并用潮湿棉布覆盖。

b将拌好的胶砂分两层迅速装入试模,第一层装至截锥圆模高度约三分

5.6.3.1 检测

层表面。装胶砂和捣压时,用手扶稳试模,不要使其移动。

c .捣压完毕,取下模套,将小刀倾斜,从中间向边缘分两次以近水平的角

度抹去高出截锥圆模的胶砂, 并擦去落在桌面上的胶砂。 将截锥圆模垂直向上轻 轻提起。立刻开动跳桌,以每秒钟一次的频率,在

25s ± 1s 内完成25次跳动。

d .流动度试验,从胶砂加水开始到测量扩散直径结束,应在

6min 内完成。

e.跳动完毕,用卡尺测量胶砂底面互相垂直的两个方向直径,计算平均值, 取整数,单位

为 mm ,该平均值即为该水量的试验胶砂流动度。当流动度在

130mm~140mm 范围内,记录此时的加水量;当流动度小于130mm 或大于140mm

5.5.3.2 计算

依据标准、条款: GB/T 1596-2005附录 B 第条。 需水量比 X 按下式计算,计算至 1%:

X= (L 1/125 )X 100

式中:X ——需水量比,%;

活性指数

5.6.1 设备、标准、环境检查

检查核对产品标准和试验方法标准,并记录; 检查核对环境温度,并记录。

5.6.2 试样核对检查

核对和检查试样是否符合要求,并记录。

检测方法依据标准: GB/T 1596-2005、GB/T 17671-1999。

之二处,用小刀在相互垂直两个方向各划 5 次,

用捣棒由边缘至中心均匀捣压

15 次;随后,装第二层胶砂,装至高出截锥圆模约

20mm ,用小刀在相互垂直两 个方向各划 5 次,再用捣棒由边缘至中心均匀捣压 10 次。捣压后胶砂应略高于

试模。捣压深度, 第一层捣至胶砂高度的二分之一,

第二层捣实不超过已捣实底

时,重新调整加水量,重复上述过程,直至流动度达到

130mm~140mm 为止。

L 1――试验胶砂流动度达到 130mm~140mm 时的加水量,mL ; 125——对比胶砂的加水量,

mL 。

检查核对所需设备正常与否,

必要时作记录;

5.7.1设备、标准、环境检查

操作步骤、细节,注意事项:

5.63材料

a 水泥:GSB 14-1510强度检验用水泥标准样品。

b 标准砂:符合 GB/T 17671-1999规定的中国标准砂。 C.水:洁净的饮用水。 5.6.3.配合比

胶砂配合比按下表:

5.6.3.试验过程

a 将对比胶砂和试验胶砂分别按 GB/T 17671-1999规定的方法进行搅拌、

试体成型和养护。每种胶砂制作三个试件。

b 试体养护至28天,按GB/T 17671-1999规定的方法分别测定对比胶砂和

测实施细则》中5.3.7的水泥胶砂强度试验过程。

5.632计算

依据标准、条款:GB/T 1596-2005附录D 第条。 H 28= (R/R 0)X 100

式中:H28——活性指数,%;

注:对比胶砂28d 抗压强度也可取GSB 14-1510强度检验用水泥标准样品给出的 标准值。

三氧化硫(基准法)

检查核对所需设备正常与否,必要时作记录; 检查核对产品标准和试验方法标准,并记录;

试验胶砂的抗压强度。抗压强度计算至。此试验过程见

LG/QTD/02/05《水泥检

活性指数H 28按下式计算,计算至

1%:

R ――试验胶砂28d 抗压强度, MPa ; R 0――对比胶砂28d 抗压强度,

MPa 。

检查核对环境温度,并记录。

5.7.2 试样核对检查

核对和检查试样是否符合要求,并记录。

5.7.3.1 检测

检测方法依据标准: GB/T 176-20080 操作步骤、细节,注意事项:

5.7.3. 试剂和材料

a.盐酸(1+1): 1份体积的浓盐酸与1份体积的水相混合。

b .氯化钡溶液(100g/L ):将100g 二水氯化钡()溶于水中,加水稀释至 1L 。 C.硝酸银溶液(5g/L ):将5g 硝酸银(AgN03)溶于水中,加10mL 硝酸 (HN03),用水稀释至1L0 d. 水:蒸馏水或同等纯度的水。 5.7.3. 试验过程

a.称取约0.5g 试样m1(试样制备方法见本细则5.4.3.1a 条),精确至0.0001g, 置

于300mL 烧杯中,加入30~40mL 水使其分散。加10mL 盐酸(1+1),用平头 玻璃棒压碎块状物, 慢慢地加热溶液, 直至水泥分解完全0 将溶液加热微沸 5min0 用中速滤纸过滤,用热水洗涤 10~12次。调整滤液体积至200mL ,煮沸,在搅

拌下滴加10mL 热的氯化钡溶液,继续煮沸数分钟,然后移至温热处静置

检验无氯离子为止0

b 将沉淀及滤纸一并移入已灼烧恒量的瓷坩埚中,灰化后在 800C ~950C 的

高温炉内灼烧30min ,取出坩埚置于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称量。反复灼烧,直 至恒温0 灼烧是指: 将滤纸和沉淀放入预先以灼烧并恒量的坩埚中, 烘干0在氧化性气氛 中慢慢灰化,不使有火焰产生,灰化至无黑色炭颗粒后,放入高温炉中,在规定

4h 或

过夜(此时溶液的体积应保持在 200mL )0

用慢速滤纸过滤,用温水洗涤,直至

氯离子检验: 按规定洗涤沉淀数次后, 水洗涤滤纸和沉淀, 将滤纸收集在试管中, 用数滴水淋洗漏斗的下端, 用数毫升 加几

滴硝酸银溶液, 观察试管中溶液

是否浑浊0如果浑浊,继续洗涤并定期检查,

直至用硝酸银检验不再浑浊为止0

的温度下灼烧。在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称量。

恒量是指:经第一次灼烧、冷却、称量后,通过连续对每次15min的灼烧,然后

冷却、称量的方法来检查恒定质量,当连续两次称量之差小于0.0005g时,即达到恒量。

5.7.3.2计算

依据标准、条款:GB/T 176-2008第4 条、第条和第41条。

a.三氧化硫的质量百分数X S03按下式计算,计算至%:

X so3= (m2/m i)xx 100

式中:X sO3 ------- 三氧化硫的质量百分数,%;

m2――灼烧后沉淀的质量,g;

m i ---- 试料的质量,g;

硫酸钡对三氧化硫的换算系数。

b.试验次数为两次,用两次试验平均值表示测定结果,计算至%。同一试验室的允许差为绝对偏差%。

游离氧化钙(代用法)

5.8.1 设备、标准、环境检查

检查核对所需设备正常与否,必要时作记录;

检查核对产品标准和试验方法标准,并记录;

检查核对环境温度,并记录。

5.8.2试样核对检查

核对和检查试样是否符合要求,并记录。

5.8.3.1检测

检测方法依据标准: GB/T 176-2008。

操作步骤、细节,注意事项:

5.8.3.试剂和材料

a.乙二醇[1, 2- (CH20H) 2]:含水量小于% (V/V)。每升乙二醇中加入5mL 甲基红-溴甲酚绿混合指示剂溶液。

b.无水乙醇(C2H5OH):含量不低于% (V/V)。

C?盐酸标准滴定溶液[c (HCl) =L]。

5.8.3. 试验过程

a.称取约0.5g 试样m (试样制备方法见本细则543.1a 条),精确至O.OOOIg,

置于250mL 干燥的锥形瓶中,加入30mL 乙二醇-乙醇溶液,放入一根搅拌子, 装上冷凝管, 置于游离氧化钙测定仪上, 以适当的速度搅拌溶液, 同时升温并加 热煮沸,当冷凝下的乙醇开始连续滴下时,继续在搅拌下加热微沸 4min ,取下 锥形瓶,用预先用无水乙醇润湿过的快速滤纸抽气过滤或预先用无水乙醇洗涤过 的玻璃砂芯漏斗抽气过滤, 用无水乙醇洗涤锥形瓶和沉淀 3 次,过滤时等上次洗 涤液过滤完后再洗涤下次。滤液及洗液收集于 250mL 干燥的抽滤瓶中,立即用 苯甲酸 -无水乙醇标准滴定溶液滴定至微红色消失。

提示:尽可能快速地进行抽气过滤,以防止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

5.8.3.2 计算

依据标准、条款: GB/T 176-2008第 4 条、第条。

a ?游离氧化钙的质量百分数 X fCa 。按下式计算,计算至%:

X fCaO =T CaO X V X m

式中:X fCaO ――游离氧化钙的质量百分数,

% ;

T CaO ――每毫升盐酸标准滴定溶液相当于氧化钙的毫克数, V 滴定时消耗盐酸标准滴定溶液的体积, mL ;

m ――试料的质量,g 。

b .试验次数为两次,用两次试验平均值表示测定结果,计算至 室的允许

差为绝对偏差为:含量W 2%, %;

6. 检测结果判定复检规则

行全部项目的复检,以复检结果判定,复检不合格可降级处理。凡低于 GB/T 1596-2005第条表 1 最低级别要求的为不合格品。

水泥活性混合材料用粉煤灰,出厂检验结果符合 GB/T 1596-2005第条表 2技 术要求时, 判为出厂检验合格。 若其中任何一项不符合要求, 允许在同一编号中 重新加倍取样进行全部项目的复检,以复检结果判定。

7. 检测结果核对

试样、样品核对并记录。 检测方法核对。 数据、计算核对。

mg/mL ;

% 。同一试验

含量> 2%, %。

拌制混凝土和砂浆用粉煤灰,试验结果符合 GB/T 1596-2005第条表 1 技术要

求时为等级品。 若其中任何一项不符合要求,

允许在同一编号中重新加倍取样进

结果判定核对。

8.检测结束工作

检查检测设备及环境,登记检测设备使用记录,整理现场。

9.异常事故处理

发生异常事故,按照《程序文件》ZF09/CX/18-09/11《异常情况及意外事故处理程序》处理。

粉煤灰三氧化硫含量作业指导书

粉煤灰三氧化硫检验作业指导书 检测依据: GB/T176-2017《水泥化学分析方法》6.5硫酸盐三氧化硫的测定——硫酸钡重量法(基准法)。 试样制备: 采用四分法将试样缩分至约100g,经150μm方孔筛筛析后,除去杂物,用磁铁吸去筛余物中的金属铁。将筛余物经过研磨后使其全部通过孔径为150μm方孔筛,充分混匀,装入干净、干燥的试样瓶中,密封,进一步混匀供测试用。 提示:尽可能快的进行试样制备,以防吸潮。 试剂制备: ①盐酸1+1:将50mL的水加入洁净的适量容积的烧杯中,然后加入50mL的市售盐酸(浓度36%),边加边搅拌。然后转移入试剂瓶中。 ②氯化钡溶液(100g/L):将100g氯化钡(BaCl2·2H2O)溶于水中,加水稀释至1L,必要时过滤后使用。 ③硝酸银溶液(5g/L):将5g硝酸银(AgNO3)溶于水中,加入1mL 硝酸,加水稀释至100mL,贮存于棕色瓶中。 试验步骤: 1、称取约0.5g试样(m1),精确至0.0001g,置于200mL的烧杯中,加入40mL的水搅拌试样使其完全分散。

2、在搅拌下加入10mL的盐酸(1+1)①,用平头玻璃棒压碎块状物,慢慢的加热溶液直至水泥完全分解。 3、将溶液加热微沸5-10min,用中速滤纸过滤,用热水洗涤10-12次,滤液及洗液收集与400mL烧杯中。加水稀释至250mL,玻璃棒底部压一小片定量滤纸,盖上表面皿,加热煮沸,在微沸下从杯口缓慢逐滴加入10mL热的氯化钡溶液②,继续微沸数分钟使沉淀良好地形成,然后在常温下静置12h-24h,溶液的体积应保持在约200mL。 4、将静置过的溶液用慢速滤纸过滤,用热水洗涤,用胶头擦棒和定量滤纸片擦洗烧杯及玻璃棒,洗涤至检验无氯离子为止(用水冲洗一下漏斗的下端,继续用水洗涤滤纸和沉淀,将滤液收集于试管中,加几滴硝酸银溶液③,观察试管中的溶液是否浑浊。如果浑浊,继续洗涤并检验,直至用硝酸银检验不再浑浊为止)。 5、将沉淀及滤纸一并移入灼烧恒量的瓷坩埚中,灰化完全后,放入800-950℃的高温炉内灼烧30min以上。取出坩埚,置于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称量。反复灼烧,直至恒量后置于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后称量(m2)。 6、三氧化硫的质量百分数: ωso3=(m2-m02)×0.343÷m1×100 式中: ωso3——硫酸盐三氧化硫的质量分数(%); m2——灼烧后沉淀的质量,单位为克(g);

粉煤灰制浆设备安全操作规程

编号:CZ-GC-09256 ( 操作规程)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 WORD文档/ A4打印/ 可编辑 粉煤灰制浆设备安全操作规程Safety operation procedures for fly ash pulping equipment

粉煤灰制浆设备安全操作规程 操作备注:安全操作规程是要求员工在日常工作中必须遵照执行的一种保证安全的规定程序。忽视操作规程 在生产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就有可能导致出现各类安全事故,给公司和员工带来经济损失和人身伤害,严重 的会危及生命安全,造成终身无法弥补遗憾。 1.开机前准备 a.检查搅拌机、减速机油位是否正常。定时对渣浆泵、搅拌机、减速机加注润滑油。 b.检查搅拌机、渣浆泵等机械设备所有螺栓紧固件是否松动,松动的螺栓紧固好方可开机。 2.运行维护 a.分别对渣浆泵和搅拌机电机启动,确认无问题再正式开机。 (b.检查滚筒筛和排渣系统是否正常,如有问题应及时通知维修工维修。) c.经试车确认设备运行正常后,可向搅拌池内放水,应优先用浇注废浆(废浆使用要适当)和废水,放水深度约为池深的1/3,然后开搅拌机。 d.按照工艺要求的比例向搅拌池中逐渐加入粉煤灰(也可在此处

加入一定量的磨细石膏)。不允许一次加入很多,防止堵塞搅拌机。及时检测料浆比重,当比重达到工艺规定时,可开启渣浆泵,将合格料浆打到贮浆罐中,要经常观察料浆储料罐内存料浆情况,防止漫灌事故发生。 e.在满足生产的情况下,尽可能用一个制浆罐制浆。 f.渣浆泵关闭后应将蝶阀全部打开,将余浆全部放出,以免堵塞管道。 g.料浆罐内有浆时搅拌机不能停止转动,以免沉积造成事故。 h.搅拌机、渣浆机检修时应切断电源,以免操作造成事故。 i.如不按操作规程操作造成搅拌机叶变形、料浆漫灌、电机损坏等事故时,除无偿清理罐内料浆外,酌情给予经济、行政处罚。 3.岗位责任制 a.接班时要了解上一班料浆质量和设备情况。 b.了解原料情况是否具有本班生产条件,如发现原料不具备本班生产条件,及时向带领导反映。 c.检查设备运行情况,如发现设备有异常现象,应及时通知维修

水泥企业化验室粉煤灰全分析作业指导书

水泥企业化验室粉煤灰全分析作业指导书 1检验设备:分析天平、高温炉、坩埚、烘箱、滴定管、容量瓶、移液管等。 2检验频次与抽样计划:按本企业《过程质量控制明细表》要求进行。 3取样方法与样品制备:按《取样及制样作业指导书》进行。 4试剂配制:GB176-96《标准溶液的制备和标定》 5检验准备: 5.1送检的试样,应是具有代表性的均匀样品,并全部通过孔径0.08mm的方孔筛,数量不少于50g,试样应装入带有磨口塞的瓶中,瓶口须密封。 5.2所用分析天平不应低于四级,天平与砝码应定期进行检定。 5.3称取试样时应准确到0.0001g。 5.4化学分析用的水是蒸馏水或去离子水,所用试剂应为分析纯或优级纯试剂。 5.5所用的滴定管、容量瓶、移液管应进行校正。 5.6各项分析结果(%)的数值经修约后应保留到小数点后第二位。 5.7分析结果允许误差按《试验允许误差表》执行。

6分析方法: 6.1烧失量的测定:准确称取试样约1g ,放入已灼烧恒重的瓷坩埚中,将盖子盖上并留一缝隙,放入高温炉内,由低温升起至所需温度并保持半小时以上,取出坩埚,置于干燥器内冷却至室温称量,如此反复灼烧,直到恒重。 烧失量=G G G 1 ×100% G —称取的试样质量(g ); G 1—烧后余物质量(g )。 6.2二氧化硅的测定: 称取0.5g 试样置于银坩埚中,加入7-8g 氢氧化钠,盖上坩埚盖(并留有一定空隙),放入高温炉中升温至650℃时把试样放进去,15min (中间可摇动坩埚一至二次)后取出放冷。将整个坩埚放入盛有100ml 热水的烧杯中盖上表面皿(反应缓慢时可适当加热),待熔块安全被浸出后,立即取出坩埚,用水冲洗干净,盖上表面皿,随即加入20ml 浓盐酸,浓硝酸数滴,并立即搅拌。坩埚以少量盐酸(1+5)洗净,将洗液合并于原烧杯中,盖上表面皿加热煮沸3-4min ,此时溶液应澄清透明,等稍冷却后,移入250ml 容量瓶中稀释至刻度线,摇匀备用。 将15ml 浓硝酸加入以盛有50ml 试样溶液的300ml 塑料杯中,冷至室温后加入150g/L 氟化钾溶液10ml 搅拌,然后加入固体氯化钾直至和并析出,放置15min ,用中速滤纸过滤,

粉煤灰细度作业指导书

粉煤灰作业指导书 粉煤灰细度作业指导书 1、检测目的 为了有效地进行粉煤灰的物理性能检测工作,统一检测方法,确保可操作性和试验数据。 2、检测标准 GB/T1596-2005 《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粉煤灰》3、检测设备 负压筛析仪、天平 4、实验步骤 1、将测试用粉煤灰样品置于温度为105~110℃烘箱内烘干至恒温,取出放在 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 2 、称取试样约10g,精确至0.01g,记录试样质量m2,倒在0.075mm方孔筛网上, 将筛子置于筛座上,盖上筛盖。 3 、接通电源,将定时开关固定在3min,开始筛析。 4、开始工作后,观察负压表,使负压稳定在4000~6000Pa。若负压小于4000Pa, 则应停机,清理收尘器中的积灰后再进行筛析。 5、在筛析过程中,可用轻质木棒或硬橡胶棒轻轻敲打筛盖,以防吸附。

6 、3min后筛析自动停止,停机后观察筛余物,如出现 颗粒呈球、粘筛或有细颗粒沉积在筛框边缘,用毛刷将细颗粒轻轻刷开,将定时开关固定在手动位置,再筛析1~3min直至筛分彻底为止。将筛网内的筛余物收集并称量,精确至0.01g,记录筛余物质量m1。 7 、称取试样约100g,准确至0.01g,记录试样质量m3,倒入0.3mm方孔筛网上,使粉煤灰在筛面上同时有水平方向及上下方向的不停顿的运动,使小于筛孔的粉煤灰通过筛孔,直至1min内通过筛孔的质量小于筛上残余量的0.1﹪为止。记录筛子上面粉煤灰的质量m4。 5、结果计算 45μm方孔筛筛余按下公式计算: ×100 F=1G G 式中:F-45μm方孔筛筛余,单位为百分数(%); G1-筛余物的质量,单位为克(g); G-称取试样的质量,单位为克(g) 6、其它事项 筛网的校正 筛网校正采用粉煤灰细度标准样品或其它同等级标准样品,按4条方法测定。筛网的校正系数按下式计算: K=0m m 式中: K-筛网校正系数

粉煤灰分析作业指导书

粉煤灰分析作业指导书 1 目的 保证粉煤灰分析的准确性和操作的规范性。 2 范围 粉煤灰化学分析。 3 引用标准 GB/T176-2008 水泥化学分析 熟料分析操作规程 生料分析操作规程 4 主要内容 4.1 测定方法 准确称取约0.5g已在105℃烘过2小时的试样,置于银坩埚中,加入6~7g氢氧化钠,盖上坩埚盖(应留有一定缝隙),放入已升温至400℃的高温炉中,继续升温至650~700℃后,保温20min( 中间可摇动熔物一次)。 取出坩埚,冷却后放入盛有100mL热水的烧杯中,盖上表面皿,适当加热,待熔融物完全浸出后取出坩埚,用热水和盐酸(1+5)洗净坩埚及盖,洗液并入烧杯中.然后一次加入25mL盐酸,立即用玻璃棒搅拌,加入数滴硝酸,加热煮沸,将所得澄清溶液冷却至室温。移入25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标线摇匀。 4.1.1二氧化硅的测定 吸取25mL溶液,放入250~300mL塑料杯中,加入10~15mL硝酸,搅拌,冷却至30℃以下,加入氯化钾,不断仔细搅拌至饱和并有少量氯化钾析出。再加2g氯化钾及10mL

氟化钾溶液(150g/L )仔细搅拌(如氯化钾析出量不够,应再补充加入),放置15~20min 。用中速滤纸过滤,用氯化钾溶液(50g/L )洗涤塑料杯及沉淀3次。将滤纸连同沉淀取下,置于原塑料杯中,沿杯壁加入10mL 30℃5氯化钾---乙醇溶液(150g/L )及1mL 酚酞指示剂溶液(10g/L ),用[c (NOaH )=0.15mol/L]氢氧化钠标准滴定溶液中和未洗尽的酸,仔细搅动滤纸并随之擦洗杯壁直至溶液呈红色。向杯中加入200mL 沸水(煮沸并用氢氧化钠中和至酚酞呈微红色),以[c (NOaH )=0.15mol/L]氢氧化钠标准滴定溶液滴到微红色。 二氧化硅的质量百分数按下式计算: ωm V T m V T SiO SiO SiO *100*100*10** 222== 式中T SiO 2——氢氧化钠标准滴定溶液对二氧化硅滴定度,单位为毫克每毫升(mg/mL ); V ——滴定时消耗氢氧化钠标准滴定溶液的体积,mL ; m ——试料的质量,单位为克(g ) 4.1.2三氧化二铁的测定 吸取25.00mL 溶液放入300mL 烧杯中,加水稀释至约100mL ,用氨水(1+1)和盐酸(1+1)调节溶液pH 值在1.8~2.0(精密pH 试纸检验),将溶液加热至70℃,加入10滴磺基水杨酸钠指示剂,用0.015mol/L EDTA 标准滴定溶液缓慢滴定至溶液呈亮黄色(终点时温度应不低于60℃)。保留此

中心实验室粉煤灰检测试验作业指导书

粉煤灰检测试验作业指导书 一.取样 粉煤灰进场时,物设部必须填写委托单,连同供应商提供的质量证明文件,委托试验室进行检验。每厂家、每品种、每批号检查供应商提供的质量证明文件包括细度、烧失量、含水率、需水量比、三氧化硫含量、碱含量、氯离子含量等指标。对任何新选货源或同厂家、同批号、同品种、同出厂日期达3个月的粉煤灰进行细度、烧失量、含水率、需水量比、三氧化硫含量、碱含量、氯离子含量等指标进行抽样检测。 进行粉煤灰细度、需水量、烧失量、三氧化硫含量等试验。按同批号、同品种、同出厂日期的粉煤灰不超过200t抽检一次,不足200t时按一批计。技术要求如下: 二、检测依据 《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粉煤灰》(GB1596—2005); 《粉煤灰混凝土应用技术规范》(GBJ146—90); 《粉煤灰在混凝土和砂浆中应用技术规程》(JGJ28—86) 三、技术要求 四、试验方法: 细度按气流筛法测定;烧失量、三氧化硫含量和含水量应按现行国家标准《水泥化学分析法》测定、需水比按GBJ146-90附录二规定的实验方法测定。

五、验收要求: 每批粉煤灰应有供货单位的出厂合格证,包括:厂名、合格证编号、等级、批号及出厂日期、数量及质量检验结果等;取样按以下规定进行:散装灰从每批不同部位取15份试样,每份不少于1kg,混拌均匀,按四分法缩取出比用量大一倍的试样;袋装灰的取样从每批中任抽10袋,每袋各取试样不少于1kg,混拌均匀,按四分法缩取试样。粉煤灰的质量检测应满足上表要求,当有一项指标达不到要求时应重新从同一批中加倍取样进行复检,复检后仍达不到要求时,该批粉煤灰应判为不合格品处理。

2[1].粉煤灰试验作业指导书

1目的 为了规范土建试验室对粉煤灰的细度、需水量比、烧失量检验的工作程序,实现标准化操作,特制定此作业指导书作为检测依据。 2适用范围 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砼中粉煤灰的细度、需水量比、烧失量的检测。 3编制依据 3.1 GB1596-2005 《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粉煤灰》 3.2 GB/T1346-2001《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凝结时间、安定性检验方法》 3.3 JCJ28-86 《粉煤灰在砼和砂浆中应用技术规范》 3.4 GB/J2419-2005《水泥胶砂流动度测定方法》 3.5 GB/T24001-2004《环境管理体系规范及使用指南》 3.6 GB/T28001-2001《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审核规范》 4作业项目概述 4.1细度:测定粉煤灰的细度,作为评定粉煤灰等级的质量指标之一 4.2测定粉煤灰需水量比,作为评定粉煤灰等级的质量指标之一 5作业准备 5.1人员 有建筑材料试验岗位证书试验员、记录员各一人,所有试验人员须经过专业技术培训,且考核合格,并取得相应的上岗证书。 5.2仪器设备 气流筛(包括控制仪与气流筛座); 工业吸尘器(包括吸尘器与真空泵); 旋风分离器; 金属标准筛(筛网孔径45μm); 筛余物收集瓶;其它:软管、毛刷、木锤。试验筛(负压筛或水筛)、天平(称量100g,分度值不大于0.05g)胶沙搅拌机,跳桌.等。 6作业条件 试验室温湿度:?温度为20±2℃,相对湿度大于50%。水泥试样、拌和水、仪器用具的温度应与试验室一致。 7作业顺序和方法 7.1细度试验方法 7.1.1将吸尘软管一头插入工业吸尘器的吸口,另一头通过调压接头插入气流筛的抽气

蒸压粉煤灰砖作业指导书

蒸压粉煤灰砖作业指导书 1、适用范围 本实验方法适用于以粉煤灰、生石灰为主要原料,可掺加适量石膏等外加剂和其他集料,经坯料制备、压制成型、高压蒸汽养护而制成的砖。 2、引用标准 《蒸压粉煤灰砖》JC239-2014 3、规格及试验项目 3.1 规格 砖的外观为直角六面体。砖的公称尺寸为长度240mm,宽度115mm,高度53mm。生产其他规格尺寸产品,由用户与生产厂协商确定。 3.2 强度级别 根据抗压强度和抗折强度分为MU30,MU25,MU20,MU15,MU10五级。 3.3试验项目 抗压强度,抗折强度,外观质量。 4、技术要求 4.1尺寸允许偏差和外观质量

项目指标 尺寸允许偏差, mm 长度L +2,-1 宽度 B ±2 高度H +2,-1 缺棱掉角 个数,不多于(个) 2 三个方向投影尺寸不大于, mm 15 层裂不允许 裂纹 裂纹延伸的投影尺寸累计不大 于,mm 20 4.2强度 强度等级 抗压强度抗折强度 平均值不小于单块值不小于平均值不小于单块值不小于MU30 30.0 24.0 4.8 3.8 MU25 25.0 20.0 4.5 3.6 MU20 20.0 16.0 4.0 3.2 MU15 15.0 12.0 3.7 3.0 MU10 10.0 8.0 2.5 2.0 5.试验方法

5.1抗折强度试验 5.1.1仪器设备: 材料试验机:实验机的示值相对误差不大于±1%,预期最大破坏荷载应在量程的20%~80%之间。 抗折夹具:抗折试验的加荷形式为三点加荷,其上压棍和下支棍的曲率半径为15mm,下支棍应有一个为绞接固定。 钢直尺:规格为400mm,分度值为1mm。 5.1.2试样 试样数量:10块。 试样处理:样品应放在温度为(20±5)℃的水中浸泡24h后取出,用湿布拭去其表面水分进行抗折强度试验。 5.1.3试验步骤 5.1.3.1样品测量:测量试样宽度B和高度H,分别测量两次取平均值,精确至1mm。 5.1.3.2调整抗折夹具下支棍的跨距为砖规格长度减去40mm。但规格长度为190mm的砖,其跨距为160mm。 5.1.3.3将试样大面平放在下支棍上,试样两端面与下支棍的距 离应相同,当试样有裂缝或凹陷时,应使有裂缝或凹陷的大面朝下, 以(50~150)N/S的速度均匀加荷,直至试样断裂,记录最大破坏 荷载P。 5.1.3.4结果计算与评定 每块试样的抗折强度(Rc)按式(1)计算,精确至0.01MPa。

流态粉煤灰作业指导书

流态粉煤灰作业指导书 流态粉煤灰台背回填是河北省高速公路施工中推广的一项新材料和新工艺,它利用了流态粉煤灰自重轻、密实性好、压缩性小的特点,大大减小了台背后基底上的附加应力,有利于减少了桥台与路基的不均匀沉降,对减少桥头跳车起到了较好的作用。该法适用于台背面积狭窄,不适合机械作业以及软土地基和距粉煤灰料源较近地段。液态粉煤灰应采用拌和站集中拌和用罐车运到现场浇筑。其施工要求如下: 1、材料要求: (1)粉煤灰: a、粉煤灰中Sio2、A1203、和Fe2O3的总含量大于70%; b、烧失量不应超过20%; c、粉煤灰的比表面积宜大于2500cm2/g; d、干粉煤灰和湿煤灰都可以用,干粉煤灰如堆放于空地上,应防止飞扬造成污染,湿粉煤灰含水量不宜超过35%。 e、施工拌和之前应将凝固的粉煤灰块打碎或过筛,同时清除有害杂质。 (2)水泥:宜采用P.O.32.5普通水泥,水泥堆放应注意防潮; (3)水:凡人或牲畜的饮用水均可用于施工; (4)外加剂:承包人自己根据要求配置。一般采用减水剂,其性能应能激发粉煤灰的早期活性,并具有早强、增稠和减水的作用,具体的技术标准如下 a、细度:比表面积不得小于300m2/kg、筛余量(0. 08mm)不得超过8%; b、抗压强度符合下表规定: c、初凝时间不得大于30min; d、单浆可泵时间不得小于24h凝固。 施工之前应进行混合料配合比的设计,配合比设计时各项材料参考用量为水泥:粉煤灰=4.96—10.90,外加剂用量为水泥用量的1%左右,具体材料用量应以混合料试验强度确定,强度应满足7d达到0.4MPa,28d达到0.6 Mpa。混合料含水量应控制在50%—60%;稠度:可用砂浆稠度仪检测,一般控制在13—15s(注:稠度控制、施工流动速度是流态粉煤灰能否正常施工的关键)。 混合料拌制要求如下: (1)拌制混合料时,各种衡器应保持准确,对材料的含水率,应经常地进行检测,据以调整水泥和水的用量。配料数量允许偏差:(质量计)水泥:土2%,粉煤灰:士3%水、外加剂:士2% (2)混合料应使用机械搅拌,最好采用强制式搅拌机拌制,搅拌时间不应小于3分钟,。 (3)外加剂应先调成适当浓度的溶液再掺入拌和。 3 混合料浇筑 A、浇筑之前基坑的准备:当采用流态粉煤灰进行台背回填时,应将台背回填范围内清理

粉煤灰三氧化硫含量作业指导书

粉煤灰三氧化硫检验作业指导书检测依据: GB/T176-2017《水泥化学分析方法》硫酸盐三氧化硫的测定——硫酸钡重量法(基准法)。 试样制备: 采用四分法将试样缩分至约100g,经150μm方孔筛筛析后,除去杂物,用磁铁吸去筛余物中的金属铁。将筛余物经过研磨后使其全部通过孔径为150μm方孔筛,充分混匀,装入干净、干燥的试样瓶中,密封,进一步混匀供测试用。 提示:尽可能快的进行试样制备,以防吸潮。 试剂制备: ①盐酸1+1:将50mL的水加入洁净的适量容积的烧杯中,然后加入50mL的市售盐酸(浓度36%),边加边搅拌。然后转移入试剂瓶中。 ②氯化钡溶液(100g/L):将100g氯化钡(BaCl2·2H2O)溶于水中,加水稀释至1L,必要时过滤后使用。 ③硝酸银溶液(5g/L):将5g硝酸银(AgNO3)溶于水中,加入1mL硝酸,加水稀释至100mL,贮存于棕色瓶中。 试验步骤: 1、称取约试样(m1),精确至,置于200mL的烧杯中,加入40mL的水搅拌试样使其完全分散。

2、在搅拌下加入10mL的盐酸(1+1)①,用平头玻璃棒压碎块状物,慢慢的加热溶液直至水泥完全分解。 3、将溶液加热微沸5-10min,用中速滤纸过滤,用热水洗涤10-12次,滤液及洗液收集与400mL烧杯中。加水稀释至250mL,玻璃棒底部压一小片定量滤纸,盖上表面皿,加热煮沸,在微沸下从杯口缓慢逐滴加入10mL热的氯化钡溶液②,继续微沸数分钟使沉淀良好地形成,然后在常温下静置12h-24h,溶液的体积应保持在约200mL。 4、将静置过的溶液用慢速滤纸过滤,用热水洗涤,用胶头擦棒和定量滤纸片擦洗烧杯及玻璃棒,洗涤至检验无氯离子为止(用水冲洗一下漏斗的下端,继续用水洗涤滤纸和沉淀,将滤液收集于试管中,加几滴硝酸银溶液③,观察试管中的溶液是否浑浊。如果浑浊,继续洗涤并检验,直至用硝酸银检验不再浑浊为止)。 5、将沉淀及滤纸一并移入灼烧恒量的瓷坩埚中,灰化完全后,放入800-950℃的高温炉内灼烧30min以上。取出坩埚,置于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称量。反复灼烧,直至恒量后置于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后称量(m2)。 6、三氧化硫的质量百分数: ωso3=(m2-m02)×÷m1×100 式中: ωso3— — 硫酸盐三氧化硫的质量分数(%);

粉煤灰试验操作规程汇编

粉煤灰需水量比试验操作过程 原理:按GB/T2419测定试验胶砂和对比胶砂的流动度,以二者流动度达到130mm~140mm时的加水量之比确定粉煤灰的需水量比。 材料 水泥:GSB14—1510强度检验用水泥标准样品。 标准砂:符合GB/T17671—1999规定的0.5mm~1.0mm的中级砂。 水:洁净的饮用水。 仪器设备 天平:量程不小于1000g,最小分度值不大于1g。 搅拌机:符合GB/T17671—1999规定的行星式水泥胶砂搅拌机。 流动度跳桌:符合GB/T2419规定。 试验步骤 胶砂配比按下表。 试验胶砂按GB/T17671规定进行搅拌。 搅拌后的试验胶砂按GB/T2419测定流动度,当流动度在130mm~140mm范围内,记录此时的加水量;当流动度小于130mm或大于140mm时,重新调整加水量,直至流动度达到130mm~140mm为止。 结果计算 需水量比按下式计算: 式中: X——需水量比,单位为百分数(%); L1——试验胶砂流动度达到130mm~140mm时的加水量,单位为毫升(mL);G——对比胶砂的加水量,单位为毫升(mL)。 计算至1%。 粉煤灰细度操作规程 1、将测试用粉煤灰样品置于温度为105℃—110℃烘干箱内烘至恒重,取出放在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 2、称取试样的10g准确至0.01g,倒入45um方孔筛筛网上,将筛子置于筛座上,盖上筛盖。 3、接通电源,将定时开关固定在3min,开始筛析。 4、开始工作后,观察负压表,使负压温度在4000Pa—6000Pa。若负压小于4000 Pa,则应停机,清理收尘器中的积灰后再进行筛析。

5、在筛析过程中,可用轻质木棒或硬橡胶棒轻轻敲打筛盖,以防吸附。 6、3min后筛析自动停止,停机后观察筛余物,如出现颗粒成球、粘筛或有细颗粒沉积在筛框边缘,用毛刷将细颗粒轻轻刷开,将定时开关固定在手动位置,再筛析1min—3min直至筛分彻底为止。将筛网内的筛余物收集并称量,精确至0.01g 7、结果计算 45um方孔筛筛余按下式计算 F=(G1/G)×100% 式中:F——45um方孔筛筛余,单位为百分数(%) G1————筛余物的质量,单位为克(g) G——称取试样的质量,单位为克(g) 计算至0.1% 粉煤灰含水量试验操作规程 1 范围 本附录规定了粉煤灰的含水量试验方法,适用于粉煤灰含水量的测定。 2 原理 将粉煤灰放入规定温度的烘干箱内烘至恒重,以烘干前和烘干后的质量之差与烘干前的质量之比确定粉煤灰的含水量。 3 仪器设备 3.1 烘干箱 可控制温度不低于110℃,最小分度值不大于2℃. 3.2 天平 量程不小于50g,最小分度值不大于0.01g。 4 试验步骤 4.1 称取粉煤灰试样约为50g,准确至0.01g,倒入蒸发皿中。 4.2 将烘干箱温度调整并控制在105℃~110℃。 4.3 将粉煤灰试样放入烘干箱内烘至恒重,取出放在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后称量,准确至0.01g。 5 结果计算 含水量按式(C.1)计算:W=[(W1-W2)/W1]*100 式中: ; W————含水量,单位为百分数(%) W1————烘干前试样的质量,单位为克(g); W2————烘干后试样的质量,单位为克(g)。 计算至0.1%。

砖试验作业指导书

1目的 为了规范试验室对砖瓦的尺寸、外观质量、抗折强度和抗压强度、冻融、石灰爆裂、泛霜、吸水率和饱和系数等检验的工作程序,实现标准化操作,特制定此作业指导书。2适用范围 2.1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烧结砖和非烧结砖。烧结砖包括烧结普通砖、烧结多孔砖以 及烧结空心砖和空心砌块(以下简称空心砖);非烧结砖包括蒸压灰砂砖、粉 煤灰砖、炉渣砖和碳化砖等。 2.2适用于以水泥和集料为主要材料,经加压、振动加压或其他成型工艺制成的混凝 土路面及地面工程的块、板等(以下统称路面砖)。煤石干石瓦亦可参照执行。3编制依据 3.1GB/T2542-2012 《砌墙砖试验方法》 3.2GB5101-2003 《烧结普通砖》 3.3GB/T3810-2.3.9.12-2006 《烧结砖试验方法》 3.4JC/T446-2000《混凝土路面砖》 3.5NY/T1253-2006《植草砖》 4作业准备 4.1人员 有建筑材料试验岗位证书试验员、记录员各一人,所有试验人员须经过专业技术培训,且考核合格,并取得相应的上岗证书。 4.2设备仪器 4.2.1材料试验机。 4.2.2低温箱。 4.2.3烘箱、?天平等。 5作业条件 试验室的温度应保持在15℃~30℃。 6作业顺序 6.1抗压强度试验 6.1.1试件制备:每次试验时用砖10块,蒸养(压)砖用10块将试样切断或锯成两个 半截砖,断开的半截砖长不得小于100mm,如果不足100mm,应另取备用试样 补足。在试件制备平台上,将已断开的半截砖放入室温的净水中浸10~20min

后取出并以断用反方向叠放,两者中间抹以厚度不超过5mm的用P32.5普通硅 酸盐水泥调制成稠度适宜的水泥经净浆粘结,上下两面用厚度不超过3mm的同 种水泥浆抹平。制成的试件上下两面须相互平行,并垂直于侧面。 6.1.2试件养护: 制成的抹面试件置于不低于10℃的不通风室内养护3d。 6.1.3测量每个试件连接面或受压面的长宽尺寸各两个,分别取其平均值,精确至1mm。 6.1.4将试件平放在加压设备中央,垂直于受压加荷,应均匀平稳,不得发生冲击或振 动,加荷速度以5±0.5kN/s为宜。直至试件破坏为止,记录最大破坏荷载。 6.1.5结果计算与评定 6.1.5.1每块试样的抗压强度:R =P/LB P —抗压强度,MPa 式中:R P P—最大破坏荷载,N L—受压面(连接面)的长度,mm B—受压面(连接面)的宽度,mm 6.1.5.2试验结果以试样抗压强度的算术平均值和强度标准值或单块最小值表示,精确 至0.1 MPa。 6.1.6强度应符合下表规定: 单位:MPa 6.2抗折试验 6.2.1试样制备 6.2.1.1烧结砖和灰砂砖为5块,其他砖为10块。 6.2.1.2非烧结砖应放在温度为20±5℃的水中浸泡24h后取出,用湿布拭去其表面水 分进行抗折试验。 6.2.1.3粉煤灰砖不需浸水及其他处理,直接进行试验。

粉煤灰砖作业指导书

粉煤灰转作业指导书 一、引用标准: 评定标准:JC239-2001 检测标准:GB/T2542-2003 砌墙砖试验方法 二、分类: 1、类别:砖的颜色分为本色(N)和彩色(Co). 2、规格:砖的外型为直角六面体 砖的公称尺寸为:长240mm、宽115mm、高53mm 3、等级:强度等级分为:MU10、MU 15、MU20、MU25、 MU30 根据尺寸偏差、外观质量、强度等级、干燥收缩 分为优等品(A)、一等品(B)、合格品(C) 4、产品标记:按照产品名称、颜色、强度等级、质量等级、 标准编号和顺序编写 5、用途:可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的墙体和基础,但用于基 础或用于易受冻融和干湿交替的建筑部位必须使用MU15及以上强度等级的砖。 不得长期受热(200℃)、受急冷急热和有酸性介质侵蚀的建筑部位 三、技术要求: 1、尺寸偏差和外观

项目 指标 优等品(A)一等品(B)合格品(C) 尺寸允许偏差: 长宽高±2 ±2 ±1 ±3 ±3 ±2 ±4 ±4 ±3 对应高度差≤ 1 2 3 缺棱掉角的最小破坏尺寸≤10 15 20 完整面不下于两条面和一定面或两顶 面和一条面 一条面和一顶面一条面和一顶面 裂纹长度≤ 1.大面上宽度方向的裂纹 2.其他裂纹30 50 50 50 70 100 层裂不允许 注:在条面或顶面上破坏面的两个尺寸同时大于10mm和20mm为费完整面 2、色差:应不显著 3、强度等级:优等品的强度等级应不小于MU15. 强度等级 抗压强度抗折强度 10块平局值单块值10块平局值单块值 MU30 30.0 24.0 6.2 5.0 MU25 25.0 20.0 5.0 4.0 MU20 20.0 16.0 4.0 3.2 MU15 15.0 12.0 3.3 2.6 MU10 10.0 8.0 2.5 2.0 3、干燥收缩值:优等品和一等品应不大于0.65mm/m:合格品应不大于0.75mm/m 4、碳化性能: 碳化系数K C≥0.8 四、试验方法 1、色差: 取36块粉煤灰砖,平放在地上,在自然光照下,距离试样1.5mm处目测,无明显色差。

粉煤灰作业指导书精修订

粉煤灰作业指导书标准化管理部编码-[99968T-6889628-J68568-1689N]

粉煤灰作业指导书 粉煤灰细度作业指导书 1、检测目的 为了有效地进行粉煤灰的物理性能检测工作,统一检测方法,确保可操作性和试验数据。 2、检测标准 GB/T1596-2005《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粉煤灰》 3、检测设备 负压筛析仪、天平 4、实验步骤 1、将测试用粉煤灰样品置于温度为105~110℃烘箱内烘干至恒温,取出放在 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 2、称取试样约10g,精确至0.01g,记录试样质量m2,倒在0.075mm方孔筛网上, 将筛子置于筛座上,盖上筛盖。 3、接通电源,将定时开关固定在3min,开始筛析。 4、开始工作后,观察负压表,使负压稳定在4000~6000Pa。若负压小于4000Pa, 则应停机,清理收尘器中的积灰后再进行筛析。 5、在筛析过程中,可用轻质木棒或硬橡胶棒轻轻敲打筛盖,以防吸附。 6、3min后筛析自动停止,停机后观察筛余物,如出现颗粒呈球、粘筛或有细颗粒沉积在筛框边缘,用毛刷将细颗粒轻轻刷开,将定时开关固定在手动位置,再筛析1~3min直至筛分彻底为止。将筛网内的筛余物收集并称量,精确至0.01g,记录筛余物质量m1。 7、称取试样约100g,准确至0.01g,记录试样质量m3,倒入0.3mm方孔筛网上,使粉煤灰在筛面上同时有水平方向及上下方向的不停顿的运动,使

小于筛孔的粉煤灰通过筛孔,直至1min内通过筛孔的质量小于筛上残余量的0.1﹪为止。记录筛子上面粉煤灰的质量m4。 5、结果计算 45μm方孔筛筛余按下公式计算: F= 1 G G ×100 式中:F-45μm方孔筛筛余,单位为百分数(%); G 1 -筛余物的质量,单位为克(g); G-称取试样的质量,单位为克(g) 6、其它事项 筛网的校正 筛网校正采用粉煤灰细度标准样品或其它同等级标准样品,按4条方法测定。筛网的校正系数按下式计算: K= 0 m m 式中:K-筛网校正系数 m -标准样品筛余标准值,单位为百分数(%) m-标准样品筛余实测值,单位为百分数(%)计算至0.1 注:1.筛网校正系数范围为0.8~1.2。 2.筛析150个样品后进行筛网校正

粉煤灰检验方法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粉煤灰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和检验规则等。 本标准适用于拌制水泥混凝土和砂浆时作掺合料的粉煤灰成品生产中作混合材料的粉煤灰。 2 引用标准 GB176 水泥化学分析方法 GB177 水泥胶砂强度检验方法 GB2419 水泥胶砂流动度试验方法 3 定义 从粉煤灰烟道气体中收集的粉末称为粉煤灰。 4 技术要求 4.1 拌制的要水泥混凝土和砂浆时,作掺合料的粉煤灰成品应满足表1求。 表—1

4.2水泥生产中作活性混合材料的粉煤灰应满足表2要求。 表——2 国家技术监督局1991—06—04批准1992—03—01实施 5 试验方法 5.1烧失量 5.1.1试验步骤 称取约1g试样,精确至0.0001 g,置于已灼烧恒量的坩埚中,将坩埚盖斜置于坩埚上,放入电阻炉内,将温度调至950℃—1000℃内,当逐渐升至所调温度后,再灼烧15—20分钟。取出坩埚,置于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然后称量,5.1.2结果计算 XloI=m7-m8/ms7 *100 式中:XloI—烧失量的质量百分数(%) m7—试样的质量g. m8—灼烧后试样的质量g. 5.2细度

5.2.1适用范围 适用于粉煤灰细度的测定。 5.2.2仪器 采用有气流筛析仪(又称负压筛析仪)主要由筛座、筛子、真空源及收尘器等到组成。利用气流作为筛分的动力和介质,通过旋转的喷嘴喷出的气流作用使筛网里的待测粉状物料呈流态化,并在整个系统负压的作用下将颗粒通过筛网抽走,从而达到筛分的目的。 5.2.3试验步骤 1>称取试样50 g,精确至0.1 g.倒入0.045mm方孔筛筛网上,将筛子置于筛座上,盖上筛盖. 2>接通电源,将定时开关开到3min,开始筛析。 3>开始工作后,观察负压表,负压大于2000Pa时,表示工作正常,若负压小于2000Pa时,则应停机,清理收尘器中的积灰后再进行筛析。 4>在筛析过程中,可用轻质木棒或硬橡胶棒轻轻敲打筛盖,以防吸附。 5>3mi后筛析自动停止,停机后将筛网内的筛余物收集并称量,准确至0.1g。 5.2.4结果计算 筛余百分数X ( % )按式计算: X=G*2 式中:G—筛余物重量。

粉煤灰路堤施工作业指导书

粉煤灰路堤施工作业指导书 1.0编制目的 明确轻质填料(粉煤灰)路堤施工作业的具体规定、施工要点和相应的工艺、标准,指导、规范粉煤灰路堤作业施工。 2.0编制依据 《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 F10-2006) 《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2004) 《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 F10-2006)释义手册 3.0适用范围 适用于各等级公路粉煤灰路堤填筑施工作业。 4.0作业准备 4.1内业技术准备 根据设计文件、标准、规范,结合实际编制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在编制中力求考虑周到,措施得力,便于操作。并上报监理工程师批复。在开工前组织技术人员认真学习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复核施工方案的可行性、阅读、审核施工图纸,澄清有关技术问题,熟悉规范和技术标准。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对参加施工人员进行上岗前技术培训,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 4.2测量技术准备 4.2.1利用已批复的水准点、导线点定出路线边线、中线及标高控制点。 4.2.2用全站仪在现场恢复和固定线路测量桩点,并设立标记,在施工过程中严格保护主要控制点。并在施工过程中随时注意复核。 4.3试验技术准备 粉煤灰在使用前应按设计及规范项目进行试验,公路路堤用粉煤灰一般对粉煤灰的烧失量X、粒径(细度)Fc等项目进行试验。并对粉煤灰路基填料进行标准击实试验,以确定路基填料的最大干密度及最佳含水量等相关数据。 4.4外业准备 施工便道通畅,符合质量要求的灰煤灰已选定。 4.5施工人员及机械准备 4.5.1施工人员配备

人员配备如下表: 4.5.2施工机械配备 选择施工机械,应考虑工程特点、土石种类及数量、地形、填挖高度、运距、气候条件、工期等因素,经济合理地确定。填方压实应配备专用碾压机具。 施工机械配备数量表 5.0粉煤灰路堤施工的一般规定 5.1试验段的规定 施工前应铺筑试验段,以确定相关工艺参数、机械组合、标准等相关要求。 5.2粉煤灰路堤填筑应符合下列规定: 1)温度在0℃以上方可施工,并避开大风季节。 2)颗粒组成、最大干密度和最佳含水量有显著差别的灰源应分别堆放,分段填筑。 3)按设计要求铺筑隔离层,隔离层界面的路拱横坡应与路堤同坡。 4)粉煤灰路堤应采用水平分层填筑施工。当分成不同作业段填筑时,先填地段应分层预留台阶,每个压实层应相互重叠搭接,搭接长度宜大于 1.5m,相邻作业段接头范围内的压实度应达到规定要求。

无机结合料配合比作业指导书(2015新版)

无机结合料配合比作业指导书(2015新版)

XXXXXXXX检测有限公司文件编号:XXXX-ZY-XXXX-2015 作业指导书第 1 页共 18 页第 A 版第0次修订 标题:无机结合料配合比设计颁布日期: 2015-09-01 无机结合料配合比设计作业指导书 1 总则 1.1目的 规范公司无机结合料(混合料)配合比设计试验。 1.2 引用标准 JTG E42-2005《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 JTG E51-2009《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 JTG/T F20-2015《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 2 范围 适用于公司无机结合料(混合料)配合比设计的原材料技术要求和配合比设计技术指标。 3 原材料要求 3.1 一般规定 3.3.1 在原材料试验评定中,应随机选取具有足够数量的样本进行材料试验。 3.3.2 再生材料可用于低于原路结构层位或原路等级的公路建设,其技术指标应满足相关要求。 3.3.3 工业废弃物作为筑路材料使用前应进行环境评价,并满足国家相关规定。 3.2 水泥及添加剂 3.4.1 强度等级为32.5或42.5,且满足要求的普通硅酸盐水泥等均可使用。 3.4.2 所用水泥初凝时间应大于3h,终凝时间应大于6h,且小于10h。

XXXXXXXX检测有限公司文件编号:XXXX-ZY-XXXX-2015 作业指导书第 2 页共 18 页第 A 版第0次修订 标题:无机结合料配合比设计颁布日期: 2015-09-01 3.4.3 在水泥稳定材料中掺加缓凝剂或早强剂时,应对混合料进行试验验证。缓凝剂和早强剂的技术要求应符合现行《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细则》(JTG/T F30)的规定。 3.3 石灰 3.3.1 石灰技术要求应符合表3.3.1-1和表3.3.1-2的规定。 表3.3.1-1生石灰技术要求 指标 钙质生石灰镁质生石灰 试验方法ⅠⅡⅢⅠⅡⅢ 有效氧化钙加氧化镁含量(%)≥85 ≥80 ≥70 ≥80 ≥75 ≥65 T 0813 未消化残渣含量(%)≤7 ≤11 ≤17 ≤10 ≤14 ≤20 T 0815 钙镁石灰的分类界限,氧化镁含量(%)≤5 >5 T 0812 表3.3.1-2 指标 钙质消石灰镁质消石灰试验方法 ⅠⅡⅢⅠⅡⅢ有效氧化钙加氧化镁含量(%)≥65 ≥60 ≥55 ≥60 ≥55 ≥50 T 0813 含水率(%)≤4 ≤4 ≤4 ≤4 ≤4 ≤4 T 0801 细度 0.60mm方孔筛的筛余(%)0 ≤1 ≤1 0 ≤1 ≤1 T 0814 0.15mm方孔筛的筛余(%)≤13 ≤20 —≤13 ≤20 —T 0814 钙镁石灰的分类界限,氧化镁含量(%)≤4 >4 T 0812

粉煤灰的物理性能检验-检测作业指导书

检测作业指导书 (粉煤灰的物理性能检验) 文件编号:ZJH\ZY—2010-04 版本:第B版 修改状态:第0次修改 颁布日期:2010年2月1日 文件受控状态: 受控号: 编制:审核:批准: 200年月日200年月日200年月日

1、目的 为了有效地进行粉煤灰的物理性能检验工作,统一检验方法,确保可操作性和检验数据的准确性、可靠性。 2、适用范围 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拌制混凝土和砂浆时作为掺合料的粉煤灰物理性能的测定。 3、检验依据 (1)GB/T1596—2005 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粉煤灰 (2)GB/T 176—1996 水泥化学分析方法 (3)GB/T 1346—2001 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凝结时间、安定性检验方法4、试验条件 粉煤灰安定性检验的试验条件:试验室温度为20±2℃,相对湿度≥50%;水泥试样、粉煤灰试样、拌和水、仪器和用具的温度应与试验室一致;标准养护箱的温度为20±1℃,相对湿度≥90%。 5、粉煤灰的检测频率、取样方法及检验项目 (1)检验频率:进厂的每车粉煤灰均须由试验人员取样检测。 (2)取样方法:按GB12573进行。取样应有代表性,样品总量至少3Kg。①在散装车上取样时,首先打开全部装料口检查各装料口位置的粉煤灰是否一样,然后用粉煤灰取样器抽取各装料口下面中部的粉煤灰,观察表里是否一致。当各部位粉煤灰基本一致时,可取一混合样品进行试验。必要时,还可要求从吹送管吹送出少量粉煤灰进行检查。 ②当对仓内正在使用的粉煤灰有怀疑时,可从仓下螺旋输送机下打开盖板取样。此情况必须通知控制室操作人员配合,注意安全。

(3)检验项目:每次检测至少应进行含水量、细度、需水量比、烧失量检验。C 类灰还应进行f-CaO 及安定性检验。每季度应测定SO 3一次。如对其它指标合格性有怀疑时,应予检验。对颜色有异、未使用过的粉煤灰,除以上指标外,还应做粉煤灰、水泥、减水剂之间的适应性试验。 6、检验操作方法与步骤 (一)粉煤灰含水量的测定: (1)需用仪器:天平(分度值不大于0.05g ),电热干燥箱,蒸发皿。 (2)试验步骤: ① 称取粉煤灰试样50g (W 1,准确至0.01g ),倒入蒸发皿中。 ② 将烘干箱温度调整并控制在105℃~110℃。 ③ 将试样放入烘干箱内烘至恒重,取出放在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后称量(W 2,准确至0.01g )。 (3)结果计算:含水量 1001 21?-=W W W W %(精确至0.1%) (二)粉煤灰的细度测定 (1)需用仪器:负压筛析仪,0.045mm 方孔筛,架盘天平 (最大称量100g , 分度值不大于0.05g ),油扫。 (2)试验步骤: ① 将测试用粉煤灰样品置于温度为105℃~110℃烘干箱内烘至恒重,取出放在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 ② 检查方孔筛,必须洁净、无破损。把方孔筛放在筛座上,盖上筛盖,接通电源,检查控制系统,调节负压至4000Pa~6000Pa 范围内;当负压偏低时,清理集尘瓶及滤尘布,使负压能达到规定要求。 ③ 称取试样10g (G 0,准确至0.01g ),倒入方孔筛筛网上,置于负压筛析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