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和考试重点

合集下载

管理学考试重点_习题加答案

管理学考试重点_习题加答案

1.根据明茨伯格的理论,管理者应扮演哪些角色?2.根据卡茨的研究,管理者应该具备哪些技能?3.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包括哪些方面?4简述系统管理理论。

5.什么是工作定额原理?6管理包括哪些职能?它们各自的表现形式是什么?它们的相互关系是怎样的?7.梅奥的人际关系学说与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有何不同?8反对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理由有哪些?9支持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理由有哪些?1`0.简述两种社会责任观。

11企业的社会责任与利润取向的关系如何?12.管理包括哪些职能?它们各自的表现形式是什么?它们的相互关系是怎样的?13.梅奥的人际关系学说与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有何不同?14.什么是决策?如何理解其含义?15简述古典决策理论。

16简述行为决策理论。

17.简述头脑风暴法的特点及原则。

18.简述运用德尔菲技术的步骤19.决策的过程包括哪些步骤?每一步骤需要注意哪些问题?20根据经营单位组合分析法,企业经营业务的状况可以被分成哪四种类型?各自具有什么特点? 21.简述计划与决策的区别与联系。

22.计划具有哪些性质?2 3.计划的编制包括哪些工作步骤?24什么是战略性计划?其主要内容有哪些25试分析行业竞争的五种力量。

26.目标管理的基本思想是什么?它要经过哪些过程?27试分析滚动计划法的基本思想,并对其加以评价。

28.有效的授权必须掌握哪些原则?29.试比较扁平式组织结构与锥型式组织结构的优缺点。

30.管理中的职权来源于哪几个方面?31梅尔斯和斯诺是如何总结四种战略类型以及相关的组织结构类型的?32.有效的管理幅度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33组织设计要遵循哪些原则?34对管理人员的培训可以采用哪些方法?35什么是彼得原理?36.外部招聘的优势和局限性表现在哪些方面?37.内部提升的优势和局限性表现在哪些方面?38简要叙述组织文化的功能。

39为什么组织变革会遇到阻力?管理者可以采用哪些方法来克服变革的阻力?40请详细说明存在于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间,直线与参谋间以及委员会内部间的冲突为什么会发生,怎样避免这些冲突?41领导和管理是一回事吗,如果不是,区别在哪里?42.请简要地说明菲德勒权变模型所阐述的环境与领导的关系。

管理学原理考试重点

管理学原理考试重点

管理学原理考试重点(一) 管理与管理学1。

识记:(1)管理的概念:(P5)管理是指组织为了达到个人无法实现的目标,通过各项职能活动,合理分配、协调相关资源的过程.(2) 管理的基本职能:(P6)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

2. 领会:(1) 管理学的研究对象:(蔡P5)管理学的一般规律。

(2)管理二重性:(蔡P15)与生产力相联系的自然属性和与生产关系相关联的社会属性。

(3) 管理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种艺术:(蔡P3)科学性:A、管理是有一定的规律可以遵循的;B、管理要以科学的管理理论和方法为指导。

艺术性:在管理实践中,必须灵活运用管理理论和方法,经验和技巧都很重要。

统一性:在管理中,科学性与艺术性相辅相成。

(4)管理者的角色:(P7)A、人际角色: a代表人 b 领导者c联络者;B、信息角色:b传播者a监督人c发言人;C、决策角色:a企业家b冲突管理者c资源分配者d谈判者(5) 管理者的技能:(P8)a 技术技能b人际技能c概念技能(二)、管理理论的形成与发展1. 识记:(1)霍桑试(实)验:(P18)是指梅奥作为一位心理学家和管理学家,他领导了1924-—1932年在芝加哥西方电器公司霍桑工厂进行的试验。

包括四个阶段:第一阶段,工作场所照明试验;第二阶段,继电器装配室试验;第三阶段,大规模访谈;第四阶段,接线板接线工作室试验。

梅奥在总结霍桑试验成果的基础上写出了《工业文明中的人的问题》一书,并于1933年出版。

梅奥开创了人际关系学说,并为后续的行为科学理论奠定了基础。

人际关系学说的主要内容如下:1、工人是社会人,而不是经济人。

2、企业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

3、生产效率主要取决于工人的工作态度以及他和周围人的关系。

(2)学习型组织:(P22)是指具有持续不断学习、适应和变革能力的组织.彼得圣吉认为,判断一个组织是否是学习型的组织,具有以下四条基本标准:1、人们能不能不断检验自己的经验;2、人们有没有生产知识;3、大家能否分享组织中的知识;4、组织中的学习是否和组织的目标息息相关.(3)核心资源:是指有价值的、稀缺的、不完全模仿和不完全替代的资源,它是企业持续竞争优势的源泉。

管理学期末考试重点归纳

管理学期末考试重点归纳

一、名词解释:1、管理: 就是在特定的环境下,对组织所拥有的资源进行有效的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以便达成既定的组织目标的过程。

2、亨利.法约尔:法国一家大型矿业联合企业的管理者,管理过程学派理论奠基人。

具有长期从事高层管理工作的经历,对全面管理工作有深刻的体会和了解,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智慧。

代表作《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提出了一般管理理论对西方管理理论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3、霍桑实验:是心理学上的一种实验者效应,是指当被观察者知道自己成为被观察对象而改变行为倾向的反应。

4、风险型决策:也称随机决策,在这类决策中,自然状态不止一种,决策者不能知道哪种自然状态会发生,但能知道有多少种自然状态以及每种自然状态发生的概率5、波特竞争理论:理论重点是:五力模型、三大一般性战略、价值链、钻石体系、产业集群6、领导:指挥、带领、引导和鼓励部下为实现目标而努力的过程。

7、激励:是人类的一种精神状态,对人的行动起激发、推动、加强的作用。

8、控制:组织在动态的环境中,为保证实现既定目标和任务而采取的检查和调整的活动和过程9、学习型组织:一个能熟练地创造、获取和传递知识的组织,同时也要善于修正自身的行为,以适应新的知识和见解10、创新:是一种思想及在这种思想指导下的实践,是一种原则及在这种原则指导下的具体活动,是管理的一种基本职能11、程序化决策:是指决策可以程序化到呈现出重复和例行的状态,可以程序化到制定出一套处理这些决策的固定程序,以致每当它出现时,不需要在进行重复处理。

12、组织结构:是组织中划分,组合和协调人们的活动和任务的一种正式的框架,表现为组织各部分的排列顺序,空间位置,聚集状态,联系方式和相互关系13、员工活性化:是员工参与的一种高级形式,在这种状态下的员工在规定的限度内拥有做出决定和采取行动的知识,技能,职权以及意愿,同时,他们对自己行动的后果以及对企业的成功又有高度的责任感。

14、组织变革三阶段:思想准备阶段、经营组织改进阶段、巩固强化阶段。

管理学考试重点整理

管理学考试重点整理

管理学考试重点整理第一章绪论1.管理的含义:管理就是在特定环境下,对组织拥有的资源进行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以便有效达到既定的组织目标的过程。

2.管理的任务:⑴实现本组织的目的和使命⑵使工作富有活力并使员工有所成就⑶关心对社会的影响,承担社会责任3.管理的基本职能及其所对应的主要任务:⑴管理的计划职能 (任务:确定目标,制定战略,制定计划配置方案)⑵管理的组织职能 (任务:组织设计,人员配备,组织变革,组织发展)⑶管理的领导职能 (任务:引领和指导员工,沟通协调,解决冲突,激励下属)⑷管理的控制职能 (任务:确定控制标准,衡量业绩,差异分析,纠偏措施)4.管理的特点: (科学性和艺术性及含义)科学性:反映了管理活动普遍应遵循的准则艺术性:管理必须因地制宜,讲究方式和方法,避免机械、呆板的管理。

即管理的独创性和灵活性。

管理的科学性和艺术性相互依赖,相互补充。

5.管理者的角色:⑴人际关系方面的角色⑵信息情报方面的角色⑶决策方面的角色6.管理者应具备的技能⑴概念职能⑵专业技术职能⑶人际关系职能对不同层次的管理者重要性不同:人际关系职能是各个层次的管理者都应该具备的重要职能。

第二章管理学的产生1.巴贝奇的管理思想①进一步发展了亚当•斯密关于劳动分工能提高劳动生产力的思想。

②提出一种固定工资和利润分享的制度2.泰勒的科学管理思想的主要内容:中心问题是提高劳动生产率。

⑴工作定额管理⑵实行差别计件工资制⑶挑选和培训第一流的工人⑷标准化管理⑸实行管理职能分工⑹例外管理3.韦伯的行政组织理论韦伯提出了“理想的行政管理体系”,被人们称为“现代组织理论之父” 。

⑴三种组织权力的类型:①传统权力,对应的组织形式是“传统的”组织。

②神授权力,对应的是“神秘化”的组织。

③法定权力,对应的是“合理化—法律化”组织。

(★最合理的)⑵理想的行政组织体系,即“官僚体制”或称为“科层体制”。

第三章管理学的发展1.梅奥的人际关系学说⑴霍桑实验:即在西方电气公司所属的霍桑工厂,为测定各种有关因素对生产效率的影响程度而进行的一系列实验。

管理学(邢以群版)期末复习知识点

管理学(邢以群版)期末复习知识点
②组织经营:指组织所具有的各种资源的数量和质量情况以及运用这些资源的能力,包括人员素质、资金实力、科研力量、信誉等。
j. 集权与分权 P213
集权是组织将决策权集中于最高层管理者或某上一级部门,下级部门只能依据上级决定和指示执行决策。
分权是一个组织向其下属各级组织进行系统授权的过程,是形成任何组织内部各组织单元之间权力关系的基本手段。
过程型激励理论:主要研究一个人被打动的过程,着重研究行为是如何产生、发展、改变和结束的过程,包括弗洛姆的期望理论、亚当斯的公平理论
d. 关于权变管理理论以及费特勒模型 P246
有效的领导行为应当随着被领导者的特点和环境的变化而变化。
费特勒从1951年开始,首先从组织绩效和领导态度之间的关系着手进行研究,经过长达15年的调查实验,提出了“有效领导的权变模式”,简称费特勒模型。他认为任何领导形态均可能有效,其有效性完全取决于是否与所处的环境相适应。
授权的益处:可促使管理者专注而有效地达成目标;可促使员工愉快而高效地完成工作;有助于组织培养人才和提升效益。
c. 目标管理 P108
目标管理是由美国管理学家德鲁克在1954年发表的《管理实践》一书中提出的一种管理方法。是先由组织明确提出一定时间期望达到的理想的总目标,然后由各部门和全体员工根据总目标确定各自的分目标并积极主动地想办法将其实现的管理方法或制度。它是一种综合的以工作为中心和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方法。
集权是分权的对立面
k. 领导者影响力及其来源 P238
领导者影响力能使大家建立群体规范,落实角色分工,统一群体成员思想认识,增强内聚力,将大家团结在一起,共同为实现群体目标而努力。
领导是个体对他人施加影响,带领和指导他人活动以实现群体或者组织目标的过程。施加这种影响的个体就是领导者。

大一管理学考试重点

大一管理学考试重点

选择题1管理的四项职能和五项职能分别是什么?谁最先提出的五项要素四项基本职能:计划职能组织职能领导职能控制职能、五项职能: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法约尔最先提出的五项职能2.管理的性质分别是什么?理解管理的相关性质,掌握应用.管理的二重性。

①自然属性;②社会属性2管理的科学性和艺术性的统一3。

管理的有效性效率和效果的统一管理的科学性管理的科学性是指它以反映管理客观规律的管理理论和方法为指导,有一套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科学的方法论。

管理的艺术性就是强调其实践性,没有实践则无所谓艺术.这就是说,仅凭停留在书本上的管理理论,或背诵原理和公式来进行管理活动是不能保证其成功的.管理人员必须在管理实践中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因时、因地制宜地将管理理论与具体管理活动相结合,才能进行有效的管理。

从管理的科学性与艺术性可知,科学性是艺术性的基础,没有科学性,不存在艺术性。

也就是说,有成效的管理艺术是以对它所依据的管理理论的理解为基础的。

因此,要想成为一个成功的管理者,应既注重管理基本理论的学习,又不忽视在实践中灵活的运用。

3.管理在社会中存在的必要条件两个人以上的集体活动有一致认可的目标有管理者有各种资源有机构4.什么是领导?相关工作是什么领导是领导者未实现组织的目标而运用权力向其下属施加影响力的一种行为或行为过程。

领导工作包括五个必不可少的因素,领导者被领导者作用对象(即客观环境)职权和领导行为。

主要是建立核心价值体系,指导员工的价值取向,引导员工自觉遵守国家,企业的行为规范,通过组织宣传和领导者的直接表率,潜移默化的影响员工。

功能:指挥沟通或协调功能、激励功能.5.管理的主体:管理主体是指掌握管理企业权力,承担管理责任,决定管理方向和进程的有关组织和成员,即组织中的主管人员。

管理者和管理机构是管理主体的两个有机组成。

6.什么是控制控制工作谁来实施与被实施控制是管理的一项重要职能,是监督各项活动,保证他们按计划进行并纠正各种重要偏差的过程.控制有很强的目的性是通过监督和纠偏来实现的是一个过程. 控制的内容:对人员的控制对财务的控制对作业的控制对信息的控制对绩效的控制控制工作:是指管理者根据事先确定或根据组织内外环境的变化和组织的发展需要重新拟定的标准,对下属的工作成效进行测量、评价和采取相应纠正措施的过程。

管理学原理与方法》期末复习及考试重点-

管理学原理与方法》期末复习及考试重点-

管理学原理与方法》期末复习及考试重点-管理学原理与方法》期末考试复重点总论:人类活动具有目的性、依存性和知识性的特点。

管理是指管理者为了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而进行的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其本质是协调,是一种目的性、有效性和协调性过程。

管理职能:决策、组织、领导、控制、创新是管理活动最基本的职能。

决策是制定符合并支持组织总体战略目标的过程,组织是设计岗位、授权分工、使整个组织协调地运转的过程,领导是指导人们的行为、增强互相理解、统一思想和行动、激励成员自觉地为实现组织目标共同努力的过程,控制是使实践活动符合于计划,计划是控制的标准,创新则是与其他职能结合中表现。

管理二重性:管理具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自然属性反映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一种客观存在;社会属性反映社会关系。

管理者的角色:XXX将管理者的角色归为人际角色、信息角色和决策角色三类,共十种角色。

管理者三种技能:技术技能、人际技能和概念技能是管理者必备的三种技能。

管理学的研究方法:归纳法、试验法和演绎法是管理学的研究方法。

中国传统管理思想的要点:宏观管理的治国学和微观管理的治生学是中国传统管理思想的两个要点,其中包括顺道、重人、人和、守信、利器、求实、对策、节俭和法治。

西方早期思想产生的三个人物:XXX、XXX和XXXXXX创立的科学管理理论,主要观点是谋求最高工作效率,用科学的管理方法代替旧的经验方法,并要求管理人员和工人双方在精神上和思想上来一个彻底的改变。

其提出了对工人提出科学的操作方法、实行差别计件制、对工人进行科学的选择、培训和提高、制定科学的工艺规程以及使管理和劳动分离等管理制度。

1.XXX的科学管理方法创立了一套具体的科学管理方法,打破了传统的落后的经验管理办法,将科学引进了管理领域。

这种方法和科学的操作程序使生产效率提高了二三倍,推动了生产的发展,适应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然而,XXX的管理方法也存在缺陷,他的科学管理所涉及的问题比较小,管理的内容比较窄,企业的财务、销售、人事等方面的活动都没有涉及。

管理学重点(邢以群)

管理学重点(邢以群)

管理学重点[老师归纳]《管理学考试重点》第一章管理及其产生一、什么是管理:管理是指组织为了达到个人无法实现的目标,通过各项职能活动,合理分配、协调相关资源的过程。

二、管理的基本特征是1。

管理的目的是为了实现预期目标。

2.管理的本质是协调。

3.协调必定产生在社会组织中;4。

协调的中心是人.5。

协调的方法是多样的。

三、管理的职能: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四、一个有效的管理者需要扮演哪些角色?根据亨利。

明茨伯格的研究,管理者扮演着十种角色,这些角色可以归入三大类:1.人际角色,包括代表人角色、领导人角色和联络者角色2.信息角色,包括监督者角色、传播者角色和发言人角色3。

决策角色,包括企业家角色、干扰应对者角色、资源分配者角色和谈判者角色.五、一个有效的管理者需要具备哪些技能?根据罗伯特.卡茨的研究,管理者需要具备三大类的技能:技术技能,是执行一项特定任务必需的能力;人际技能,是指与人共事、激励或指导组织中各类员工或群体的能力,或者说是理解、改变、领导、控制其他个人或群体行为的能力;概念技能,是一种洞察既定环境复杂程度和减少这种复杂性的能力,或者说是分析判断一种状况并能识别其因果关系的能力。

[最难培养,最重要】六、管理者必须具有哪些相应的素质?一个人的素质包括品德、知识水平和能力三大方面。

作为一个好的管理者,首先要求在品德方面:有强烈的管理意愿和责任感、良好的精神素质.其次在知识方面要求有:政治法律方面的知识、经济学和管理学知识、人文社会方面的知识、科学技术方面的知识.再次在实际能力方面要求具备技术技能、人际技能和概念技能.七、管理学的研究内容:1。

对管理中人的研究;2.对管理资源的研究;3.管理的行为和职能;4.管理的组织和制度;5.管理中的若干关系;6。

管理的文化和价值;7。

对管理的评价第二章管理与环境一、管理环境:存在于一个组织内部和外部的影响组织业绩的各种力量和条件因素的总和称为管理环境。

二、任务环境因素:对于大多数企业而言,任务环境因素主要包括资源供应者、服务对象、竞争对手、政府管理部门和社会特殊利益代表组织,这些因素对组织具有直接和具体的影响。

管理学考试必备知识点

管理学考试必备知识点

管理学考试必背知识点管理的定义:组织中的管理者,通过实施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职能来协调他人的活动,是别人同自己一起实现既定目标的活动过程。

管理者的分类:高层、中层、基层管理者的角色:1、人际角色:挂名首脑、领导者、联络者2、信息角色:监听者、传播者、发言者3、决策角色:企业家、混乱驾驭者、资源分配者、谈判者管理者的技能:1、技术技能:运用管理者所监督的专业领域中的过程、惯例、技术和工具的能力。

2.人际技能:管理者在与人沟通,激励、引导和鼓舞人们的热情的技能。

3、概念技能:把观点设想出来并加以处理以及将关系抽象化的精神能力。

管理环境:宏观经济环境、政治环境、法律环境、社会文化环境微观顾客、供应商、竞争者、政府组织管理理论:1、罗伯特·欧文(空想社会主义)2、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工作定额、标准化、能力与工作相适应、差别计件、计划与执行相分离)贡献:在管理中提倡科学方法。

创造有助于改善管理的技术和方法。

局限:假定工人为“经纪人”。

不重视人群社会的因素。

没有解决企业组为一个整体该如何管理的问题。

3、法约尔:劳动分工、权利与责任、纪律、统一指挥、统一领导、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合理的报酬、适当的集权与分权、跳板原则、秩序、公平、人员稳定、首创精神、集体精神行为管理理论:梅奥。

理论前提:影响决策者进行决策的不仅有经济因素,还有人的行为表现,如态度、情感、经验和动机等“有限理性”标准和“满意度”原则贡献:1.工人是“社会人”而非“经纪人”。

2.企业中存在着“非正式群体”。

3.新型的领导能力在于提高职工的满意度。

决策决策的原则:满意原则决策的分类:(按时间划分)1.长期决策:事关组织发展反方向的长圆形、全局性的重大决策。

短期决策:为实行长期战略目标而采取饿短期策略手段。

(重要性划分)2.战略决策、管理决策、业务决策。

(决策的主体)3.集体决策与个人决策(按决策的起点)4.初始决策和追踪决策(所涉及的问题)5、程序化决策与非程序化(问题所处的条件)6.确定型决策、风险型决策、非确定型决策决策的方法:集体决策法:1、头脑风暴 2.名义小组3.德尔菲法有关经营方向的决策方法:1.四象限法(业务增长率和相对竞争地位) 2.九象限法(经营单位的竞争能力、市场前景)(重点)有关活动方案选择的决策方法:1.确定型决策方案 2.风险型决策方案3.不确定型决策方案(重点)计划 愿景和使命:1.核心意识形态:核心价值观(核心价值观是组织持久的和本质的原则),核心目标(核心目标是企业存在的理由和目的,而不是具体的目标和公司战略。

管理学原理考试重点

管理学原理考试重点

管理学原理考试重点管理学原理考试重点名词解释1、控制:是组织在动态变化的环境中,为了确保实现既定的组织目标而进行的检查、监督、纠正偏差等管理活动的统称。

2、过程部门化:就是按照工作或业务流程来组织业务活动。

3、决策:就是指为了达到一定的目标,从两个以上的可行方案中选择一个合理方案的分析判断过程。

4、非正式组织:指人们在共同劳动、共同生活中,由于相互之间的联系而产生的共同感情自然形成的一种无名集体,并产生一种不成文的非正式的行为准则或惯例,要求个人服从,但没有强制性。

5、激励:指影响人们的内在需求或动机,从而加强、引导和维持那些有力实现组织目标的自觉行为的活动或过程。

6、管理:组织为了达到个人无法实现的目标,通过各项职能活动,合理分配、协调相关资源的过程。

7、计划:指用文字和指标等形式所表述的,在未来一定时期内组织以及组织内不同部门和不同成员,关于行动方向、内容和方式安排的管理文件。

8、组织:两个以上的人在一起为实现某个共同目标而协同行动的集合体。

9、领导:名词性的“领导”即“领导者”的简称指为实现组织目标,进行决策、计划、组织、控制和委派职责等工作而去指挥或引导下属的人;动词性的“领导”指利用组织赋予的职权和个人具备的能力去指挥、命令和影响、引导职工为实现组织目标而努力工作的活动过程。

10、沟通:借助一定手段把可理解的信息、思想或情感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人或群体中传递或交换的过程。

11差额计件工资制:就是指对同一种工作设有两个不同的工资率。

对那些用最短的时间完成工作、质量高的工人,就按一个较高的工资率计算;对那些用时长、质量差的工人,则按一个较低的工资率计算。

12、例外原则:上级管理人员把一般的日常事务授权给下级管理人员去做,而自己只保留对例外事项的决策和监督权。

13、集权:指决策指挥权在组织层级系统中较高层次上的集中。

14、分权:指决策指挥权在组织层次系统中较低管理层次上的分散。

15、目标管理:即企业领导提出的方针目标,从上到下,再从下到上,上下结合反复协商,根据总目标确定一定时期的工作与目标,并为了这个目标实现而进行的组织管理和控制。

管理学期末考试重点-大学

管理学期末考试重点-大学

管理学重点1.组织是一群人为了实现某个共同目标而结合起来协同行动的集合体2.组织的特征:①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成员②有明确的目标③有特殊的活动④独立存在的3.形成组织的三要素:合作的意愿、共同的目标、顺畅的沟通4.为什么加入组织:克服个人力量的局限性,实现考个人力量无法实现的目标5.组织发挥功能:组织成员志同道合、能力互补、沟通顺畅是组织发挥其功能的前提6.组织从本质上而言是一个利益共同体7.管理:决策、组织、领导、控制8.决策:组织在未来众多的行动可能中选择一个比较合理的方案9.领导:领导者为实现组织的目标而运用权力向其下属施加影响力的一种行为或行为过程10.控制:为了保证组织系统按预定要求运行而进行的一系列工作11.管理的基本原理:①人本原理:人是组织的中心,也是管理的中心,人本原理当是管理的首要原理,以人为中心的人本原理要求对组织活动的管理既是依靠人的管理”,也是为了人的管理②系统原理:由若干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要素或子系统组合而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12.社会经济组织系统共同特征:整体性、相关性、有序性、与外部环境的互动性●管理活动所要处理的每一个问题都是系统中的问题●管理必须有层次观点●管理工作必须有开发观点13.效益原则:组织目标的实现与实现组织目标所付代价之间的一一种比例关系14.适度原则:在矛盾中找到最恰当的点,进行适度管理15.管理的基本方法:左脑→理性分析(基础)右脑→直觉判断(依据)16.组织管理的基本工具:①权力:1.支配权-发号施令 2.强制权-不接受命令3.奖励权-激励从事额外工作【多用3,少用2,巧用1】命令和服从-单向;影响力-双向17..组织文化的核心是组织成员普遍认同、共同接受的价值观念以及由这种价值观念所决定的行为准则;是低成本的;发挥作用是无意识的18.只有在组织中从事并负责管理工作、有直接下属的人才是管理者19.古典管理理论:1911年泰勒《科学管理理论》1916年法约尔《工业管理与一般理论》,主要研究问题是科学管理(泰勒)、一般管理(法约尔)以及科层组织(韦伯),范围主要限于企业内部、工程技术20.早期研究:●罗伯特.欧文:人本管理先驱、学前教育家、英国第一位全国工会主席●亚当.斯密:国富论、劳动分工、经济人●查尔斯.巴贝奇:数学家21.泰勒制:①改进工作方法,根据工作要求挑选和培训工人,作业环境与作业条件的标准化②改进分配方法,实行差别计件工资制③改进生产组织,加强企业管理,设置计划部门,职能工长制,例外管理22.管理活动: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23.科层组织/科层制度=官僚组织、官僚政治,是一种通过公职或职位,而不是通过世袭或个人魅力来进行管理的理想的组织制度。

管理学考试重点

管理学考试重点

管理学考试重点名词解释1、技术技能:是指管理者掌握和熟悉特定专业领域中的过程,惯例,技术和⼯具的能⼒2、⼈际技能:是指成功地与别⼈打交道并与别⼈沟通的能⼒,管理者的⼈际技能包括对下属的领导能⼒和处理各种关系的能⼒3、概念技能:是指产⽣新想法并加以处理,以及将关系抽象画的思维能⼒4、⼯作定额:把⼈的操作分解为基本动作,再对尽可能的⼯⼈测定完成这些基本动作所需的时间。

同时选择最适⽤的⼯具,机器确定最适当的操作程序,消除错误的和不必要的动作,将最后得出的最有效的操作⽅法作为标准,最后,将完成这些基本动作的时间汇总,加以必要的休息时间和其他延误时间,就可以得到完成这些操作的标准时间,据此制定⼀个⼯⼈的合理的⽇⼯作量5、标准化:要使⼯⼈掌握标准化的操作⽅法,使⽤标准化的⼯具,机器和材料,并使作业环境标准化6、例外管理原理:凡是下属能够完成的⼯作都应交给下属完成,管理者只⽤完成下属不能完成的⼯作7、系统管理理论:运⽤管理理论中的范畴,原理对组织中的管理活动和管理过程,特别是组织结构和模式进⾏分析的理论8、权变管理理论:着重区考察有关的环境变量与各种管理⽅式之间的关系组织所处的环境决定者何种管理⽅式更适合于组织(经济衰退时,集权=供⼤于求; 经济繁荣时,分权=供不应求)9、全⾯质量管理:由顾客需求和期望驱动企业持续不断改善的管理理念。

关注顾客,注重持续改善,关注流程,精于测量,授权与员⼯10、精益⽣产:企业把客户,销售代理商,供应商,协作单位纳⼊⽣产体系,同时他们建⽴起利益共享的合作伙伴关系,组成⼀个企业供应链。

11、时间敏感型决策,决策涉及的问题对组织来说⾮常紧迫,急需处理12、知识敏感型决策:决策涉及的问题对组织来说有⾜够的时间从容应对。

13、名义⼩组技术:管理者先选择⼀些对要研究的问题有研究或有经验的⼈作为⼩组成员,并向他们提供与决策问题想关的信息,⼩组成员各⾃先不通⽓,独⾃的思考,提出决策建议,并尽可能地将⾃⼰提出的备选⽅案写成⽂字材料,然后召集会议,让⼩组成员⼀⼀陈述⾃⼰的⽅案。

《管理学》期末考试重点

《管理学》期末考试重点

《管理学》期末考试重点一、名词解释1。

计划工作:组织根据实际情况,通过科学预测,权衡主客观条件提出的在未来一定时期所要达到的目标和实现目标的手段的过程.2.领导工作:领导工作就是对组织内每个成员(个体)和全体成员(群体)的行为进行引导和施加影响的活动过程,其目的在于使个体和群体能够自觉自愿、有信心地为实现组织的既定目标而努力。

3。

决策:管理就是决策.狭义的决策是指在两个或多个方案中做出选择的行为。

广义的决策是指为了达到一定目标,在掌握充分的信息和对有关的情况进行深刻分析的基础上,用科学的方法拟定多种可行方案,从中挑选合理的方案并加以实施的过程。

4.激励:通过一定的手段激发员工的内在动机,从而使员工积极主动地为实现组织目标而行动的过程。

5.管理:一定组织中的管理者,通过实施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职能,协调配置组织机构内外的人员及其他资源,使别人同自己一起或通过别人高效率、愉快地完成既定目标的社会实践过程.6.控制工作:对各项活动监视,从而保证各项活动按计划进行并纠正各项显著偏差的过程。

7。

组织工作:从管理科学体系来看:组织工作就是人们为了实现一定目标而设计一种分工协作体系或网络体系的过程,是实现企业战略的基本保证,是企业管理的一项基本职能。

8。

程序化决策和非程序化决策:程序化决策就是把一些日常发生处理某一问题的决策过程规范化,写成操作说明书,处理程序.非程序化决策,又称非常规决策、一次性决策或非定型化决策,是指偶然发生的或首次出现而又较为重要的非重复性决策。

9.前馈控制、反馈控制和现场控制:前馈控制是指通过观察情况、收集整理信息、掌握规律、预测趋势,正确预计未来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前采取措施,将可能发生的偏差消除在萌芽状态中,为避免在未来不同发展阶段可能出现的问题而事先采取的措施。

反馈控制是控制的主要方法之一,它是把系统的输出值的部分信号引到输入端.如此可使系统趋于稳定.现场控制是指在某项活动或者工作过程中,管理者在现场对正在进行的活动或行为给予必要的指导、监督,以保证活动和行为按照规定的程序和要求进行的管理活动。

管理与管理学考试题目

管理与管理学考试题目

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一、重要名词和术语解释1. 管理2. 组织3. 非正式组织4. 管理万能论5. 管理象征论6.管理学7. 效率8. 效果9.自然属性 10.社会属性二、思考题1.管理的职能有哪些?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2. 如何理解管理即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3. 有效的管理者一定是成功的管理者吗?说明理由。

4. 在一个组织中,管理者承担着哪些角色?5. 有效果的组织一定是有效率的吗?试举例说明。

6. 为什么学习管理学?7. 为什么管理者对组织的成功起着重要作用?8,管理学的特点?9.管理者的技能与层次?10组织文化的概念?11,组织文化的特征?12,组织文化的要素?13,组织文化的功能?14,组织文化的核心?15,组织文化的塑造途径?16,学习型组织的兴起?17,未来管理的十大变化趋势?18,学习型组织产生的原因?19,五项修炼?20,学习型组织?三、单项选择题1.企业在销售产品时,需要预估货款回收的可能性。

为此,信用审核部门力图以一种低成本的方式处理有关客户资信的材料,但因为过程速度太慢,使许多客户另求他处购货。

该项信用审核工作可以说是:()A.重效率、轻效果 B.轻效率性、重有效性C.重效果、轻效率 D.效率和效果都不重视2、对于管理人员来说,需要具备多种技能,如概念技能、人际技能、技术技能等越是处于高层的管理人员,对于以上三种技能按其重要程度的排列顺序为:______。

A 概念技能、技术技能、人际技能B 技术技能、概念技能、人际技能C 概念技能、人际技能、技术技能D 人际技能、概念技能、技术技3、二战以后,跨国公司获得了很快的发展,但在后来却一度因为一些发展中国家的国有化政策受到很大影响,这属于_____。

A.政治环境B.社会文化环境C.经济环境D.自然环境4、一个管理者所处的层次越高,面临的问题越复杂,越无先例可循,就越需要具备_____。

A、技术技能B、领导技能C、概念技能D、人际技能5、有人说在管理中经常是“外行领导内行”,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对管理者来说_____。

管理学考试重点(1)

管理学考试重点(1)

管理学考试重点(1)《管理学考试重点》第⼀章管理与管理者第⼀节⼈类的管理活动*⼀、⼈类活动的特点:1:⽬的性2:依存性3:知识性*三、什么是管理:由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及控制等职能为要素组成的活动过程第⼆节管理的职能与性质*⼀、管理的职能:计划、组织、领导、控制、(以上四个常见)创新*⼆、管理的两重性⾃然属性:(1)管理由⼈类活动的特点所产⽣,⼈类的任何社会活动都必定具有各种管理职能。

(2)管理也是由社会分⼯所产⽣的社会劳动过程的⼀种特殊职能。

(3)管理也是⽣产⼒。

社会属性:与⽣产关系,社会制度相联系,体现⽣产关系的特点(重要)第三节管理者的⾓⾊与技能⼀、管理者的⾓⾊:1)⼈际⾓⾊:代表⼈⾓⾊、领导⼈⾓⾊、联络者⾓⾊.2)信息⾓⾊:监督者、发⾔⼈、传播⼈.3)决策⾓⾊:企业家、⼲扰对付者、资源分配者、谈判者*⼆:管理者的职能:1)技术技能:运⽤管理者所监督的专业领域中的过程,惯例、技术和⼯具的能⼒。

2)⼈际技能:成功地与别⼈打交道并与别⼈沟通的能⼒3)概念技能:能把观点设想出三、管理学的研究对象:以各种管理⼯作中普遍适⽤的原理和⽅法第⼆章管理思想的发展第⼀节中国传统管理思想⼀、中国传统思想形成的社会⽂化背景:五千年的⽂化,根深蒂固的儒家思想都是中国的⽂化背景,在研究现代管理思想的时候,不能不⾸先研究中国传统的管理思想*⼆、中国传统管理思想的要点:顺道——顺应宏观的治国理论和客观的经济规律重⼈——1:重⼈⼼向背2:重⼈才归离⼈和——调整⼈际关系,讲团结、上下和、左右和守信——信誉是⼈类社会⼈们之间建⽴稳定关系的基础利器——“⼯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求实——实事求是,⼀切从实际出发,是思想⽅法和⾏为的准则对策——运筹谋划,以智取胜。

两个要点1:预测2:运筹节俭——理财和治⽣都提倡开源节流,勤俭治国法治——我国的法治思想起源于先秦法家和《管⼦》,后逐渐演变成⼀套法治体系第⼆节西⽅传统管理思想⼀:西⽅早期管理思想的产⽣:(1)亚当。

管理学考试重点

管理学考试重点

第一章 总论1、管理者(manager )是这样的人,他们协调和监督其他人的活动达到组织目标。

他的工作不是取得个人成就,而是帮助他人完成工作。

管理者的工作可能意味着协调一个部门的工作,也可能意味着监督几个单独的个人,还可能包括协调一个团队的活动。

2、效率(efficiency )是指以尽可能少的投入获得尽可能多的产出。

因为管理者处理的是稀缺的输入,包括像人员、资金和设备这样的稀缺资源,所以他们必须有效地利用这些资源。

效果(effectiveness )通常是指“做正确的事”,即所从事的工作和活动有助于组织达到其目标。

效率是关于做事的方式,而效果涉及结果,或者说达到组织的目标。

因此,管理当局不能只关注达到和实现组织目标,也就是关注效果,还要尽可能有效率地完成工作。

效率与效能的关系(重点)3、管理的职能:计划、组织、领导、控制计划 组织 领导 控制定义目标, 决定需要做 指导和激励 监控活动以制定战略, 什么,怎么 所有的群体 确保它们按开发计划以 做,谁去做 和个人,解 计划完成协调活动 决冲突4、为什么学习管理:管理的普遍性决定了管理是必不可少的。

工作现实的要求。

(重点)5管理的智能:决策、计划、组织、指挥、控制、协调、激励、人事、沟通、创新、调集资源。

注:科学管理之父泰罗;管理运动的最杰出的人物法约尔;现代管理之父彼得。

德鲁克第二章 管理理论的发展1、 亚当·斯密主张组织和社会将从劳动分工或工作专业化中获得经济利益。

(重点)2、 泰罗科学管理理论的几个主要观点(重点)(1) 科学管理的根本目的是谋求最高工作效率。

(2) 达到最高工作效率的重要手段,是用科学的管理方法代替旧的经验管理(3) 。

实施科学管理的核心问题,是要求管理人员和工人在精神上和思想上来一个彻底变革(要求双方都把注意力从盈利的分配转到增加盈利数量上来)。

、泰罗提出的管理制度(1) 对工人提出科学的操作方法,以合理利用工时,提高工效。

管理学大一考试知识点

管理学大一考试知识点

管理学大一考试知识点管理学是一门涉及组织、领导、决策和控制等方面的学科,旨在培养大一学生对管理理论和实践的基本了解。

以下是管理学大一考试的一些重要知识点:一、管理学基础概念1. 管理学的定义和范围2. 组织的要素和特点3. 管理者的职责和角色4. 管理理论的发展历程二、管理过程1. 规划与决策a. 规划的重要性和目标设定b. 决策的基本原理和方法2. 组织与领导a. 组织结构和设计b. 领导风格和技能3. 激励与控制a. 激励理论和实践b. 控制的目的和方法三、组织行为学1. 个体行为a. 个人特质和动机b. 个人决策和行为2. 团队行为a. 团队动力和协作b. 团队决策和冲突管理四、管理伦理和社会责任1. 管理伦理的基本原则2. 组织的社会责任和可持续发展五、管理实践案例分析1. 综合应用管理知识点进行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 引用真实案例对管理学理论的应用进行讨论以上知识点是管理学大一考试的基本内容,重点考察学生对管理学理论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考生应理清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并能灵活运用于实际情境。

此外,为了更好地备考管理学大一考试,建议学生采取以下学习方法和技巧:1. 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合理分配复习时间。

2. 阅读管理学相关教材和参考书,掌握核心概念和理论。

3. 多参加讨论和小组活动,提升团队合作与沟通能力。

4. 多做习题和案例分析,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5. 关注管理学的最新进展和实践案例,与实际情况相结合。

通过系统学习和不断练习,相信大一学生们可以顺利掌握管理学的基本知识,为将来的学习和职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加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管理学和考试重点 Company number:【0089WT-8898YT-W8CCB-BUUT-202108】第一章管理活动与管理理论管理活动1、管理的定义:管理是指组织为了达到个人无法实现的目标,通过各项职能活动,合理分配、协调相关资源的过程。

2、定义的进一步解释:1管理的载体是组织2管理的本质是合理分配和协调各种资源的过程3管理的对象是相关资源4管理的职能活动包括信息、决策、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和创新。

5管理的目的是为了实现既定的目标。

3、管理的职能:法约尔提出所有管理者都行驶着五种管理职能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

教科书中被压缩为四种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

本书中讲述的管理职能为:决策与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4、管理者的角色:人际角色(代表人、领导者、联络者)信息角色(监督者、传播者、发言人)决策角色(企业家、冲突管理者、资源分配者、谈判者)5、管理者的技能:根据罗伯特卡茨的研究,管理者要具备三种技能1技术技能(是指管理者掌握和熟悉特定专业领域中的过程、惯例和工具的能力)2人际技能(人际技能是指成功的与别人打交道并与别人沟通的能力)3概念技能(概念技能是指产生新想法并加以处理,以及将关系抽象化的思维能力)管理理论的形成与发展古典管理理论6、科学管理理论注重研究如何提高单个个人的生产率其代表人物主要有泰罗,吉尔布雷斯夫妇以及甘特等7、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工作定额2标准化3能力与工作相适应4差别计件工资制5计划职能与执行职能相分离8、组织管理理论着重研究管理职能和整个组织结构,其代表人物主要有:亨利法约尔、马克斯韦伯和切斯特Z.巴纳德等9、法约尔指出的六种基本活动:1技术活动指生产、制造和加工2商业活动,指采购、销售和交换3财务活动,指资金的筹措、运用和控制4安全活动,指设备的护理和人员的保护5会计活动,指货物盘点、成本统计和核算6管理活动,指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其中计划是指预测未来并制定行动方案,组织是指建立企业的物质结构和社会结构,指挥是指企业人员发挥作用,协调是指让企业人员团结一致使企业中的所有活动和努力统一和谐,控制是指保证企业中进行的一切活动符合制定的计划何所下的命令。

10、管理的十四条原则:1分工2权力与责任3纪律4统一指挥5统一领导6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7报酬合理8集权与分权9等级链与跳板10秩序11公平12人员稳定13首创精神14集体精神11、韦伯的贡献:韦伯对管理理论的主要贡献是提出了“理想的行政组织体系”理论。

韦伯认为等级、权威和行政制是一切社会组织的基础。

对于权威,他认为有三种类型:个人崇拜式权威、传统式权威和理性——合法的权威,理性——合法的权威才是理想组织形式的基础12、巴纳德的贡献:经理人的职能主要有:1建立并维护一个信息系统2使组织中的每个人都能做出贡献3明确组织的目标13、对正式组织来说无论级别高低和规模大小其存在和发展都必须具备三个条件:明确的目标、协作的意愿和良好的沟通行为管理理论14、梅奥的人际关系学说的内容:1工人是社会人,而不是经纪人2企业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3生产率主要取决于工人的工作态度以及他和周围人的关系。

20 世纪 90 年代15、体现时代特征的管理理论(学习型组织、精益思想、业务流程再造和核心能力理论等)16、建立学习型组织的四条标准:1人们能不能不断检验自己的经验2人们有没有生产知识3大家能否分享组织中的知识4组织中的学习是否和组织的目标息息相关17、五项修炼: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建立共同愿景、团体学习和系统思考第二章管理道德与企业社会责任1、伦理道德的真谛:本性上普遍的东西2、几种相关的道德观:功利主义道德观、权利至上道德观、公平公正道德观、社会契约道德观、推己及人道德观3、功利主义道德观认为能给行为影响所及的大多数人带来最大利益的行为才是善的,这是一种完全根据行为结果即所获得的功利来评价人类行为善恶的道德观,即“不管白猫、黑猫,抓到耗子就是好猫”。

其中存在两个不可回避的问题一是为了实现最大利益,可能采取了不公平、不道德甚至损害了他人或社会利益的手段。

二是只是规定大多数人有利,而没有规定所得的利益如何在相关人员分配,所以很可能产生利益分配不公。

4、权利至上道德观:认为能尊重保护个人基本权力的行为才是善的。

尊重人权当然是人类社会进步的思想但保障的程度必然受到社会经济发展程度的制约,过高的保障期望也会给社会经济发展带来负面效应。

强调个人权利的同时,也要强调尊重他人和组织的权利,否则就会演变为个人自私自利、任性放纵的无组织状态。

5、影响管理道德的因素:1道德发展阶段2个人特性3组织结构4组织文化5问题强度6、改善企业道德行为的途径:1挑选高道德素质的员工2建立道德守则和决策规则3管理者在道德方面领导员工4设定工作目标5对员工进行道德教育6对绩效进行全面评价7进行独立的社会审计8提供正式的保护机制。

7、企业的社会责任:是企业追求有利于社会长远目标实现的一种义务8、企业社会责任的体现:1办好企业,把企业做强、做大、做久2企业一切经营管理行为应符合道德规范3社会福利投资4社会慈善事业5自觉保护自然环境第三章全球化与管理全球化内涵1、世界层面上的全球化内涵:在世界层面上,全球化是指国家之间日益增长的经济互相依赖性,反映在商品、服务、资本、和信息等方面不断增长的跨国流通上。

2、国家层面上的全球化内涵:在国家或地区层面上,全球化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与世界其他领域之间的联系程度。

3、产业层面上的全球化内涵:在产业层面上全球化是指某一产业在全球范围内的扩张和活动,以及在全球国家或地区间相互依赖的程度。

4、企业层面上的全球化内涵:在公司层面上,全球化是指公司在各国或地区的收入分而和资产扩展的程度,以及与各国或地区的资本、商品和信息的跨国/地区交流程度。

全球化与管理者5、全球化管理者的关键能力:国际商务知识、文化适应能力、视角转换能力、创新能力全 球 化 与 管 理 职 能6、全球化经营的进入方式:1出口(间接出口、直接出口)2非股权安排(特许、合同制造、管理合同)3国际直接投资(合资进入、独资进入、新建进入、购并进入)7、全球化经营的组织模式如图所示第四章 信息与信息化管理信 息 及 其 特 征 1、信息的定义:数据经过加工处理就成了信息2、有用信息的特征:高质量、及时、完全3、企业资源计划(ERP )从软件功能范围、软件应用环境、软件功能增强和软件支持技术上对其进行评价。

从管理思想、软件产品管理系统三个层面理解1他是一整套企业管理系统体系标准,实质是在MRPII 基础上进一步发展而成的面向供应链的管理思想。

2综合应用了客户机/服务体系、关系数据库结构、面向对象技术、图形用户界面、第四代语言(4GL )、网络通信等信息产业成果,是以管理企业整体资源的管理思想为灵魂的软件产品。

3它是整合企业管理理念、业务流程、基础数据、人力物力、计算机硬件和软件与一体的企业资源管理系统高全球化的压力低低 当地化的压力 高4、一般的管理包括:1财务管理模块(会计核算、财务管理)2生产控制管理模块(主生产计划、物料需求计划、能力需求计划、车间控制、制造标准)3物流管理(分销管理、库存控制、采购管理)第五章决策与决策方法决策与决策理论1、决策的定义:采用路易斯、古德曼和范特对决策的定义:管理者识别并解决问题的过程,或者管理者利用机会的过程。

2、对定义的理解:1决策的主体是管理者,因为决策是管理的一项职能2决策的本质是一个过程,由多个步骤组成3决策的目的是解决问题或利用机会。

3、决策的原则是满意原则而不是最优原则4、决策的依据是信息5、决策的影响因素:环境因素(环境的稳定性、市场结构、买卖双方在市场的地位)组织自身的因素(组织文化、组织的信息化程度、组织对环境的应变模式)决策问题的性质(问题的紧迫性、问题的重要性)决策主体的因素(个人对待风险的态度、个人能力、个人价值观、决策群体的关系融洽程度)决策方法(定型决策方法6、定性决策方法:集体决策方法(头脑风暴法、名义小组技术、德尔菲技术)有关活动的决策方法(经营单位组合分析法、政策指导矩形)7、头脑风暴法特点是:针对解决的问题,相关专家或人员聚在一起,在宽松的氛围中,敞开思路,畅所欲言,寻求多种决策思路。

倡导创新思维创始人是英国心理学家奥斯本该决策方法的四项原则是:1各自发表自己的意见,对别人的建议不做评论2建议不必深思熟虑,越多越好3鼓励独立思考、奇思妙想4可以补充完善已有的建议8、企业经营单位组合分析法1瘦狗型低只能带来很损。

对这种不放弃的战略2幼童型择是向该业务投入必要的资金,以提高市场份额使其向明星型转变,如果判断他不能转化成明星型,应忍痛割爱,及时放弃该领域。

3金牛型经营单位的特点是市场占有率较高而业务增长率较低,从而为企业带来较多的利润,需要较少的资金投资这种业务产生的大量现金可以满足企业经营的需要4明星型特点是市场占有率和业务增长率都较高,代表着最高利润增长率和最佳投资机会,企业应不失时机的投入必要的资金,扩大生产规模。

第六章 计划与计划工作计 划 的 概 念 及 其 性 质1、计划的内容包括“5W1H ”即What ——做什么目标与内容Why ——为什么做原因 Who ——谁去做人员 Where ——何地做地点 When ——何时做时间 How ——怎样做方式、手段2、计划的类型:1长期计划和短期计划2业务计划、财务计划和人事计划3战略性计划与战术性计划4具体性计划与指导性计划5程序性计划与非程序性计划3、战略性计划与战术性计划(根据涉及时间长短及其范围广狭的综合性标准) 高业务增长率 低低 相对竞争地位 高战略性计划是指应用于整体组织的,为组织未来较长时期(通常为五年以上)设立总体目标和寻求组织在环境中的地位的计划。

战术性计划是指规定总体目标如何实现的细节的计划,其需要解决的是组织的具体部门或职能在未来各个较短时期内的行动方案。

战略性计划显着地两个特点是:长期性和整体性战略性是战术性的依据战术性是战略性的落实,战略性实施是组织活动能力形成与创造的过程,战术性的实施是对已经形成的能力的应用。

4、孔茨和韦里克对计划的分类:1目的或使命2目标3战略4政策5程序6规则7方案8预算5、规则、程序、政策的区别:规则不同于程序。

其一规则用于指导行动但不说明时间顺序其二可以吧程序看做是一系列的规则,但是一条规则可能是也可能不是程序的组成部分。

规则也不同于政策。

政策的目的是要指导行动,并给执行人员留有酌情处理的余地;而规则虽然也起指导行动的作用,但是在运用规则时,执行人员没有自行处理权。

必须注意的是:就性质而言,规则和程序均旨在约束行为;但只有在不要组织成员行使他们的自行处理权时才应该使用规则和程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