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安全风险管控规定

合集下载

医疗项目-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制度

医疗项目-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制度

医疗项目-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制度1. 简介本文档旨在制定医疗项目的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制度,以确保医疗项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保护患者和医务人员的生命和健康。

2. 背景医疗项目中存在着各种潜在的安全风险,包括设备故障、人为失误、保密泄露等。

为了有效应对这些风险,需要制定一套科学和可操作的管控制度。

3. 风险分级根据医疗项目的具体情况,将安全风险分为高、中、低三个级别,并提供相应的管控措施。

风险级别的评估应综合考虑风险的可能性和影响程度。

3.1 高风险高风险是指可能导致重大伤害或生命丧失的风险,需要高度重视和严格管控。

应制定详细的风险管理计划、安全操作规程,并进行定期检查和培训。

3.2 中风险中风险是指可能导致一定损害或健康影响的风险,需要适当的管控措施。

应建立风险监测和报告机制,培训医务人员的安全意识,并进行风险定期评估。

3.3 低风险低风险是指可能引起轻微或可忽略的影响的风险,需要基本的管控措施。

应制定简明的安全操作规程,建立安全事故记录和反馈机制。

4. 管控措施根据不同风险级别,制定相应的管控措施如下:4.1 高风险管控措施- 建立完善的设备维护和故障排除机制。

- 定期进行设备性能和安全性的检测。

- 培训医务人员的应急处理能力,包括灾难救生技能。

- 实施严格的安全操作规程,防止潜在的错误和事故。

- 进行定期的风险评估和管理,及时调整管控策略。

4.2 中风险管控措施- 建立风险监测和报告制度,及时发现和处理风险事件。

- 加强医务人员的安全培训和意识教育,提高其风险防范能力。

- 建立安全文化,鼓励医务人员主动报告风险和事故。

- 定期进行风险评估和管理,及时采取改进措施。

4.3 低风险管控措施- 制定简明的安全操作规程,确保医务人员的基本安全行为。

- 建立安全事故记录和反馈机制,及时处理和改进。

- 定期进行风险评估,保持对低风险的管理和监控。

5. 总结医疗项目的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制度是确保医疗项目的安全运行和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健康的重要措施。

医疗卫生机构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体系

医疗卫生机构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体系

医疗卫生机构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体系一、医疗卫生机构安全风险的分类:1.人身安全风险:包括患者人身安全和医务人员人身安全两个方面。

患者人身安全主要涉及治疗操作不当、不良事件发生、医疗设备故障等;医务人员人身安全主要包括工作环境恶劣、暴力伤害等。

2.财产安全风险:主要指医疗卫生机构内外的财产被盗、损坏等情况。

3.医疗机构运行安全风险:主要包括医疗卫生机构的火灾、地震、水灾等自然灾害以及电力、供暖、供氧等设备故障等。

二、医疗卫生机构安全风险的分级:根据安全风险的威胁程度和潜在影响,医疗卫生机构可以将其分为高、中、低三个等级。

1.高风险级别:指对患者人身、财产安全和医疗机构运行稳定造成重大威胁和影响的安全风险。

一旦发生,可能导致严重的人员伤亡、巨大的经济损失和重大的社会影响。

比如,手术事故、火灾、恐怖袭击等。

对于高风险级别的安全风险,医疗卫生机构应采取更加严格和高效的控制措施,包括安全培训、设备定期维护和更新、加强安保措施等。

2.中风险级别:指对患者人身、财产安全和医疗机构运行稳定可能产生一定威胁和影响的安全风险。

一旦发生,可能导致轻微的人员伤亡、一定程度的经济损失和一定的社会影响。

比如,治疗操作不当、设备故障等。

对于中风险级别的安全风险,医疗卫生机构应制定相应的管理和控制措施,包括加强操作培训、设备定期检查和维护、建立患者投诉处理机制等。

3.低风险级别:指对患者人身、财产安全和医疗机构运行稳定影响相对较小的安全风险。

一旦发生,可能导致轻微的人员伤伤亡、财产损失和社会影响。

比如,门禁管理不严、耗材管理不当等。

对于低风险级别的安全风险,医疗卫生机构应建立相对简化的管理和控制措施,包括加强监督、定期检查等。

三、医疗卫生机构安全风险的管控措施:1.人身安全风险的管控:-加强医务人员的操作技能培训,确保治疗操作的正确性和安全性。

-建立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和跟踪,及时发现和处理不良事件。

-强化医疗设备的维护和更新,确保其安全、可靠。

医疗风险防范、控制及管理制度

医疗风险防范、控制及管理制度

医疗风险防范、控制及管理制度一、总则(一)为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防范医疗纠纷,创建平安医院,构建和谐医患关系,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医院投诉管理办法(试行)》、《病历书写基本规范》等法律、法规,结合本院实际,制定本制度。

(一)强化以事前防范为主,做到防患于未然。

设立医疗风险预警管理人员,针对已经出现的医疗事件,进行调查,设计管理程序,监测管理过程、收集信息资料、改进医疗质量,杜绝此类医疗事件的再次发生。

对可能发生医疗风险的各项制度,提出针对性的修改意见,并给予完善。

(三)落实院长负责制,健全医疗质量管理体系,建立规范管理和持续改进的长效机制,建立科学的医疗质量监控体系和评价方法,加强监督管理,保证责任落实到部门和个人,积极做好医疗风险防范与控制工作。

(四)医疗管理部门要关注管理体制、医疗流程、操作规范、质量评价等方面内容。

查看管理制度等方面有无缺陷,流程是否复杂易致操作失误,统一医护操作标准,使医疗操作科学化、合理化。

对环节和全程管理过程中的问题给予及时反馈,加强医疗全过程的监督机制。

具体的日常管理工作中要树立风险防范意识,改进系统及制度的缺陷,不强调个人处罚,从根本上降低医疗风险。

(五)坚持”以病人为中心,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为主题”理念,重视患者安全,不断改善服务条件,优化服务流程,转变服务作风,加强业务培训,不断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和能力,努力为患者提供优质安全的医疗服务。

(六)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必须严格遵守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

医务人员应当树立敬业精神,遵守职业道德,增强责任心,关心、爱护、尊重患者,加强医患沟通,保护患者隐私;努力钻研业务,更新知识,提高专业技术水平,做到因病施治,合理检查,合理用药。

(七)医疗安全管理委员会每季进行各项制度检查,进行医疗安全情况分析,总结经验教训,提出整改措施,制定并完善医疗风险防范措施,预防医疗事故的发生,减轻医疗事故的损害。

医疗安全风险管控规定

医疗安全风险管控规定

医疗安全风险管控规定医疗安全风险管控规定一、总则为了确保医疗机构的安全风险掌控,保护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规范医疗质量,本规定订立。

二、医疗安全风险管理体系(一)医院开展医疗安全风险管理应设立医疗安全管理部门,订立并实施医疗安全管理体系的规划和实施方案。

(二)医疗安全管理体系包括医疗风险评估、医疗安全监测与分析、医疗事故报告和处置等环节,各项环节应能够相互连接。

(三)医疗风险评估是医疗管理的关键环节。

医院必需对医疗过程所涉及到的环节进行细致的分析,认真了解患者的需要,提升服务质量。

(四)医疗安全监测与分析重要包括医护人员的工作状态监测、患者病情监测、药品使用监测等环节,确保医疗质量的实时性和精准性。

(五)医疗事故报告和处置。

医院工作人员必需严格遵守医疗安全制度,发觉医疗事故应立刻报告,并进行事故处置。

三、医疗安全管理中的风险分析(一)医疗过程中的风险分析。

医院必需对不同类型的医疗服务进行细致的分类,确保医疗安全管理所涉及的环节。

(二)医疗服务质量的风险分析。

医院必需通过患者充足度调查、投诉管理等方法了解患者对当前医疗服务的质量充足度,并进行风险评估。

(三)药品使用风险的分析。

医院必需严格遵守药品管理制度,加强药品管控,削减患者误服和药品滥用的风险。

四、医疗安全管理中的措施(一)医疗人员培训。

医院必需加强医护人员的专业学问和技能培训,严格规范医疗流程,确保医护人员工作质量。

(二)医疗设备质量掌控。

医院必需加强医疗设备质量检验,确保医疗设备正常运转,避开医疗设备故障或误操作。

(三)医疗过程中的风险掌控。

医院必需严格依照医疗管理规定进行医疗服务,确保医疗过程的正常进行。

(四)医疗事故和医疗纠纷的管理。

医院必需加强对医疗事故和医疗纠纷的管理工作,订立相应的应对措施,适时处理和解决可能产生的问题。

五、医疗安全管理中的风险评估制度(一)患者的健康安全评估。

医院必需对患者进行健康评估,加强对患者健康情形的监测和讨论。

医院医疗安全风险管理制度

医院医疗安全风险管理制度

一、目的为了加强医院医疗安全管理,提高医疗质量,保障患者安全,预防和减少医疗纠纷,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医院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我院所有医务人员、管理人员及护理人员。

三、医疗安全风险管理原则1. 预防为主:加强医疗安全管理,从源头上预防医疗风险的发生。

2. 全员参与:医疗安全风险管理是全院职工的共同责任,人人参与,共同保障医疗安全。

3. 科学管理: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对医疗安全风险进行识别、评估、监控和处置。

4. 依法依规:严格执行国家法律法规和医院规章制度,确保医疗安全。

四、医疗安全风险管理内容1. 医疗技术风险管理(1)建立医疗技术风险管理体系,实行医院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及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两级管理。

(2)医务部负责医疗技术风险上报统计、组织专家讨论、反馈整改意见等具体工作,并汇总医疗技术风险上报情况及监管情况。

(3)加强对新技术、新项目的风险评价,确保其安全性、有效性和可行性。

2. 医疗质量风险管理(1)加强医疗质量监控,严格执行医疗技术操作规范,确保医疗质量。

(2)开展医疗质量教育培训,提高医务人员业务水平和服务意识。

(3)建立健全医疗质量考核制度,对医务人员进行定期考核。

3. 医疗纠纷风险管理(1)加强医患沟通,提高医务人员沟通技巧,减少医患矛盾。

(2)建立健全医疗纠纷处理机制,及时、公正、妥善处理医疗纠纷。

(3)开展医疗纠纷预防工作,从源头上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

4. 医疗安全管理(1)加强医院安全文化建设,提高全员安全意识。

(2)定期开展安全检查,及时发现和消除安全隐患。

(3)建立健全应急预案,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五、医疗安全风险管理措施1. 建立医疗安全风险管理制度,明确各部门、各岗位的职责。

2. 定期开展医疗安全风险培训,提高医务人员风险识别和处置能力。

3. 加强医疗安全信息化建设,实现医疗安全风险信息的实时监控。

4. 建立医疗安全考核制度,将医疗安全风险管理工作纳入绩效考核。

医疗安全风险防范管理制度

医疗安全风险防范管理制度

医疗安全风险防范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医疗机构的安全管理,预防医疗安全事故的发生,保障医疗服务质量和患者安全,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医疗机构的所有部门和人员,涉及医疗服务和医疗管理的各个环节。

第三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健全医疗安全风险防范管理制度,加强对医疗安全风险的评估和监测,及时发现和纠正医疗安全风险,维护医护人员和患者的生命安全。

第四条医疗机构应当依法保障医务人员和患者的合法权益,严守医疗机构的保密制度,遵循医疗纪律,杜绝医疗安全风险。

第五条医疗机构应当重视医疗安全风险的预防和处置工作,建立健全的医疗安全信息反馈和处理机制,及时通报和处理医疗安全事件。

第六条医疗机构应当开展针对医疗安全风险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医务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技能,增强医护人员自防能力。

第七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健全医疗安全风险防范责任制,确定相关人员的责任和义务,加强对医疗安全工作的督导和检查。

第八条医疗机构应当加强与患者及其家属的沟通和交流,建立健全投诉和求解机制,维护医患关系的稳定和和谐。

第二章医疗安全风险的评估和监测第九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医疗安全风险评估机制,对医疗服务中存在的各类安全隐患进行评估和监测。

第十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医疗安全风险监测网络,实时监测和分析医疗服务中的各类安全事件,及时发现风险隐患。

第十一条医疗机构应当对医疗服务的质量和安全进行定期评估和检查,及时调整和改善医疗工作流程,降低医疗安全风险。

第十二条医疗机构应当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医疗设备和药品的使用效能和安全性,建立健全的设备和药品质量跟踪监测机制。

第三章医疗安全风险的预防和控制第十三条医疗机构应当加强对医护人员的专业培训和技能提升,确保医护人员具备应对医疗安全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能力。

第十四条医疗机构应当制定医疗事故应急预案,明确医疗事故的应急处置程序和工作责任。

第十五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健全临床诊疗规范,加强医务人员的临床质量管理,杜绝因医疗操作不当导致的医疗事故。

2024年医院医疗安全与风险管理制度模版(三篇)

2024年医院医疗安全与风险管理制度模版(三篇)

2024年医院医疗安全与风险管理制度模版一、严格执行卫生法律法规、医院管理核心制度、等有关法律文件,规范医生的医疗行为,保障医疗质量、防止医疗差错。

二、实施风险管理,成立医院院长为组长的医疗医疗质量与医疗安全管理小组,对参与医生的诊疗行为进行监督,对存在的风险进行排查。

三、定期或不定期在医务人员中进行医疗安全、质量教育,提高医务人员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的思想,增强医疗安全意识,保证医疗安全,严防差错发生。

四、鼓励全院职工及患者参与医疗风险管理,科室或个人若发现质量上的差错或事故应主动及时的向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管理小组报告,领导小组根据情况展开调查,必要时提请医院院办公会讨论。

对患者发现的医疗风险,及时给予反馈及奖励。

五、对医疗风险较大的疾病(手术),科室应先组织科室内部讨论,如仍未排出风险的,如实将病情告知家属,征得患方同意,申请全院会诊或其他医院会诊,直到医疗风险的排出。

2024年医院医疗安全与风险管理制度模版(二)2023年医院的医疗安全与风险管理制度应该包括以下内容:1. 风险评估与管理:医院应针对医疗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系统的评估与管理,制定相应的措施来降低风险发生的概率。

2. 人员培训与管理:医院应加强对医疗人员的培训,提高其医疗安全意识与技能,建立健全的人员管理制度,确保医疗过程中的安全性。

3. 质量控制与改进:医院应建立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定期进行内部审核与评估,发现问题并及时进行纠正与改进,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和安全性。

4. 设备设施管理:医院应定期对医疗设备和设施进行检测和维护,确保其正常运行和安全可靠,防止设备故障导致医疗事故的发生。

5. 医疗事件报告与分析:医院应建立医疗事件报告和分析制度,鼓励医务人员及时上报医疗安全事件,对事件进行调查与分析,采取相应措施,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6. 患者权益保护:医院应加强患者权益保护工作,加强沟通与信息共享,提高患者参与医疗决策的能力,确保医疗过程中的患者安全与满意度。

医疗安全与风险防控制度

医疗安全与风险防控制度

医疗安全与风险防掌控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保障医院内患者、员工及其他相关人员的生命安全和资产安全,防备和掌控医疗过程中的风险,优化医疗服务质量,订立本规章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医院全体医务人员、管理人员、护理人员以及与医疗服务相关的其他从业人员。

第三条医院应加强安全教育培训,提高医务人员和相关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和风险防控本领,确保医院安全管理工作的顺利实施。

第二章建立和完善安全管理体系第四条医院应建立健全医疗安全和风险防控管理体系,明确职责分工,确保各项安全工作的有效实施。

第五条医院应设立医疗安全与风险防控部门,由专职人员负责领导和落实医疗安全和风险防控工作。

第六条医院应定期组织医疗安全与风险防控工作的培训和演练,加强工作人员的应急反应本领和处理本领。

第七条医院应建立安全管理档案,记录医疗事故、意外事故的发生情况、原因和处理结果,为后续风险识别和防控供应参考。

第三章风险评估和防备措施第八条医院应定期进行风险评估,全面了解医疗工作各环节存在的风险,并依据评估结果采取相应的防备措施。

第九条医院应加强不安全物品的管理和掌控,确保不安全物品的安全使用和存储,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

第十条医院应建立医疗设备的安全管理制度,对设备进行定期检测和维护,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使用安全。

第十一条医院应对医疗过程中的突发事件进行风险防备和预案编制,严密组织处理突发事件,最大限度减少损害和损失。

第十二条医院应加强药品管理,落实国家和地方药品管理法规,确保药品的安全使用和管理。

第四章医疗事故和意外事故处理第十三条医院应建立医疗事故和意外事故的报告和调查制度,对事故进行全面调查和分析,提出改正和避开仿佛事故发生的措施。

第十四条医院应及时将医疗事故和意外事故报告给相关部门和上级管理机构,搭配调查和处理工作。

第十五条医院应及时与患者及其家属沟通,予以适当的解释和赔偿,并加强对患者及其家属的心理疏导工作。

第十六条医院应建立医疗事故处理的挽救机制,对因医疗事故导致的患者损害进行赔偿和治疗,乐观维护医院形象和声誉。

医院医疗安全与风险管理制度(五篇)

医院医疗安全与风险管理制度(五篇)

医院医疗安全与风险管理制度为了进一步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增强主动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减少医疗缺陷、医疗差错、医疗事故的发生和因此而产生的医疗投诉及医疗纠纷,结合本院实际,制订医疗风险预警制度。

一、医疗风险警示范围凡实施诊断、治疗过程中,发生任何“作为”与“不作为”的医疗事件,无论病人与家属有无投诉,都是医疗风险的警示范围。

二、医疗风险警示分级根据诊疗过程中责任人实际造成的影响医疗风险的缺陷性质、程度,将医疗风险警示分为三级。

(一)一级医疗风险警示1、未及时完成入院首次病程记录、病历、各种侵入性操作术前记录(术前诊断)、术后记录;未及时签定各种重要的医患协议书等,影响病案内涵质量的重要医疗文献内容;2、未及时查房,连续两次以上,病人有投诉,但未发生医疗缺陷后果(以下简称后果);3、在诊疗过程中,有一定缺陷,但无后果;4、各种医疗操作不当或不成功,病人投诉但无后果;5、其他未引起后果,但有病人投诉的诊疗行为。

(二)二级医疗风险警示1、超过____小时未完成住院病历、各种侵入性操作术后记录、超过____小时未完成首次病程记录等重要医疗文件,或超过____小时未补记抢救记录,可能酿成医疗缺陷或医疗纠纷投诉;2、非特殊、疑难病人,未及时确诊(超过____小时)或未及时确定与更正、补充治疗方案,延误治疗,造成病人投诉;3、三级查房不及时,特别是上级医师查房不及时,造成病人投诉;4、经上级卫生行政部门鉴定或法院判决虽未构成医疗事故,但有一定的过失或差错;5、一年内,被二次一级医疗风险警示。

(三)三级医疗风险警示1、经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鉴定或人民法院判决为医疗事故;2、由于各种“不作为”因素,酿成医疗纠纷,责任人过失严重,虽未认定医疗事故,但影响恶劣,造成医院声誉的损害;3、由于责任人的过失,造成医疗缺陷,经调解,给病人经济补偿的;4、一年内,二次被二级医疗风险警示。

三、被医疗风险警示责任者处罚程序对被医疗风险警示责任者的处罚参照《贵州航天医院医疗安全管理办法(试行)》、《贵州航天医院医疗质量考核办法(试行)》及相关终末质量考核标准执行。

医疗安全风险管控规定

医疗安全风险管控规定

医疗安全风险管控规定摘要随着医疗技术和服务的不断发展,医疗行业也面临着越来越复杂的安全风险。

为了让患者获得更加安全、可靠的医疗服务,医疗机构需要制定一系列严格的医疗安全风险管控规定,从而全面提升医疗服务的质量和安全性。

前言医疗安全是医疗服务的核心前提,是医疗机构发展的基础。

随着医疗技术和医疗服务的不断升级,医疗安全风险的类型和数量也越来越多,医疗机构需要积极采取各种措施来针对这些风险进行有效管控。

医疗安全风险管控规定是医疗机构制定的重要规章制度,它包括了医疗机构应当遵循的安全管理和风险防控等各项规定。

严格遵守医疗安全风险管控规定,有助于提高医疗服务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进一步提升医疗机构的声誉。

医疗安全风险管控规定内容医疗安全风险管控规定应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安全管理制度医疗机构需要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确保医疗服务和医疗设施的安全性。

医疗安全管理制度应当包括以下内容:•人员安全管理。

医疗机构应当对医疗服务人员进行必要的安全教育和培训,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和应变能力。

•营业场所安全管理。

医疗机构应当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医疗设施的建设和使用。

•医疗设备和药品管理。

医疗机构应当制定相应的医疗设备和药品使用管理制度,确保医疗设备和药品的质量和安全。

风险评估和防控措施为了识别和规避潜在的风险,医疗机构需要建立风险评估机制,对医疗服务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风险进行评估和管理。

风险评估和防控措施应当包括以下内容:•患者风险评估。

医疗机构应当根据患者的疾病和健康状况,制定相应的医疗服务方案,确保医疗服务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医疗设备和药品风险评估。

医疗机构应当对医疗设备和药品进行风险评估,制定相应的使用和管理措施。

•医疗操作流程风险评估。

医疗机构应当对医疗操作流程进行风险评估,制定相应的操作规程和操作标准。

安全事件处置医疗机构需要建立安全事件处置机制,对医疗服务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安全事件进行及时处置,并做好相关记录。

医疗安全风险管控规定

医疗安全风险管控规定

医疗安全风险管控规定1. 规定目的为了确保企业的医疗安全管理工作能够得到有效开展,防备和掌控医疗安全风险的发生,保障员工和患者的安全,特订立本规定。

2. 定义•医疗安全风险:指在医疗过程中,可能影响患者、员工或企业利益的不确定因素。

•医疗安全风险管控:指通过识别、评估和掌控医疗安全风险,以确保医疗过程的安全和质量。

3. 管理标准3.1 风险评估与分类•针对各项医疗过程,对潜在的风险因素进行全面评估,并依据风险的可能性、严重程度和可控性进行分类。

3.2 风险限制与掌控•订立风险掌控措施,包含培训医务人员,确保医疗操作符合规范要求;建立医疗设施及器械的安全保障措施,确保其完好;加强对各医疗过程的监督和引导,确保操作规范。

3.3 岗位责任•订立医务人员的岗位责任,明确各岗位的职责界限和权限,确保医疗服务过程中的责任清楚。

3.4 信息管理•建立信息管理系统,确保医疗信息的真实、准确、完整、安全,避开信息泄露和误用。

3.5 应急预案•订立应急预案,包含各种常见医疗事故的处理方法和沟通机制,确保在应急情况下能够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降低医疗风险造成的损失。

3.6 组织文化•建立医疗安全文化,加强员工的安全意识教育,提高他们对医疗安全的重视程度,强化行业规范和职业道德的培养。

4. 考核标准4.1 风险评估与分类•各部门应对各自负责的医疗过程进行风险评估并及时更新,评估内容包含医疗过程中的关键点、风险来源、掌控措施等。

•风险评估报告应当经过职能部门审核,并上报公司管理层审批。

4.2 风险限制与掌控•针对每项医疗过程,各部门应订立相应的风险掌控方案,确保掌控措施的有效性。

•定期检查和评估掌控措施的执行情况,并及时采取矫正措施。

4.3 岗位责任•各级管理人员应对下属岗位责任的规范性进行评估和考核,确保各级人员明确本身的岗位责任。

•培训和考核应当依据医疗安全工作的实际情况,采用多种方式,包含面对面培训、考试等。

4.4 信息管理•定期检查信息管理系统的安全性和可用性,并进行备份和存档工作。

医疗安全风险管控规定

医疗安全风险管控规定

医疗安全风险管控规定医疗安全是医疗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和健康。

为了确保患者的安全,医疗机构需要制定医疗安全风险管控规定。

以下是医疗安全风险管控规定的一些重要内容:一、风险评估和管理1.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的风险评估和管理制度,明确风险评估的责任和流程。

2.医疗机构应对识别出的风险进行分析,并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措施。

3.医疗机构应定期进行风险评估和管理的检查,确保措施的有效性。

二、危险物品的管理1.医疗机构应建立危险物品管理制度,记录和管理所有危险物品的流向和使用情况。

2.医疗机构应建立合理的危险物品使用规范,包括存储、使用和销毁的要求。

3.医疗机构应对危险物品进行分类,根据不同的危险程度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

三、手术风险的管控1.医疗机构应建立手术风险的评估和管理制度,对手术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及时识别和处理。

2.医疗机构应对手术操作人员进行培训和考核,确保他们具备足够的手术技能和安全意识。

3.医疗机构应定期对手术设备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其安全性和可靠性。

四、药品安全的控制1.医疗机构应建立药品管理制度,明确药物的采购、存储、配药和使用的流程和要求。

2.医疗机构应建立药物使用的审核和监控机制,确保药物的正确使用和合理使用。

3.医疗机构应对药品进行分类管理,根据风险程度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

五、感染控制1.医疗机构应建立感染控制制度,明确感染监测和控制的流程和要求。

2.医疗机构应定期进行感染监测和评估,制定相应的感染控制措施。

3.医疗机构应加强医务人员的感染控制培训,提高他们的防护意识和操作技能。

六、设备安全的管理1.医疗机构应建立设备管理制度,对设备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其功能正常和安全可靠。

2.医疗机构应对设备进行分类管理,根据不同的风险程度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

3.医疗机构应为医务人员提供设备的使用培训,确保他们正确使用设备并做好防护措施。

七、医疗差错事件的报告和处理1.医疗机构应建立医疗差错事件的报告和处理制度,明确医务人员对差错事件的报告责任和流程。

医疗安全风险管控管理制度

医疗安全风险管控管理制度

医疗安全风险管控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确保医院的医疗服务安全,保障患者的生命健康,依据法律法规和相关管理规定,订立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医院内全部与医疗服务相关的部门和人员。

第三条医疗安全风险管控是指通过科学的管理和掌控措施,防备和减少医疗事故和医疗纠纷,保障医疗服务的质量和安全。

第二章风险评估与防备第四条医院每年应当开展医疗安全风险评估,对医疗过程中可能显现的各类风险进行科学评估。

第五条医院应当建立健全医疗安全风险防备机制,通过改进和优化医疗工作流程、提升医疗设施设备水平、加强医务人员培训等手段,最大限度地防备医疗事故的发生。

第六条医院应当建立健全患者告知制度,对患者或其家属进行必需的告知,包含医疗服务的风险、治疗效果、治疗方案等,确保患者对医疗服务有充分的了解和知情权。

第七条医院应当加强药品管理,确保药品采购、储存、配送和使用的安全可靠,防止药品管理环节显现安全隐患。

第八条医院应当加强医疗设备设施的维护和管理,确保设备设施的正常运行、维护保养和定期检验等工作,避开医疗服务因设备故障而受影响。

第三章医疗事故应急管理第九条医院应当建立健全医疗事故应急预案,明确各类医疗事故的应急处理流程和责任分工,确保医疗服务在发生事故时能够及时、有效地进行应急处理。

第十条医院应当建立健全医疗事故报告制度,明确医疗事故的分类和报告要求,及时上报医疗事故,并进行事故调查和分析,总结经验教训,提出改进措施。

第十一条医院应当建立医疗事故纠纷处理机制,对医疗事故引发的医疗纠纷进行及时处理和调解,确保医疗事故纠纷得到妥当解决。

第四章医务人员管理第十二条医院应当建立健全医务人员准入管理制度,对医务人员的资格和本领进行审核和评估,确保医务人员具备从业资格和本领。

第十三条医院应当加强医务人员的岗前培训和在职培训工作,不绝提升医务人员的专业素养和安全意识。

第十四条医院应当建立医务人员绩效考核制度,对医务人员的医疗质量、医疗安全和服务态度等进行考核,通过考核结果对医务人员进行奖惩和提升。

医院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制度

医院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制度

医院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制度一、背景医院作为医疗服务的提供者,必须确保患者和员工的安全。

然而,医院面临各种安全风险,如火灾、医疗事故等。

为了有效地管理和控制这些风险,制定一套科学的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制度势在必行。

二、目标本制度的目标是根据安全风险的等级对医院进行全面的管控,以确保患者和员工的安全。

通过分级管控,可以合理配置资源,提高预警和应急能力,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保护医院的声誉。

三、实施步骤1. 风险评估首先,医院应当进行风险评估工作。

通过对医院内存在的各种潜在风险进行综合评估,确定风险等级。

2. 制定管控措施根据风险等级,医院应当制定相应的管控措施。

具体措施包括但不限于:- 提高意识:加强员工的安全意识培训,提升患者的健康安全意识。

- 加强设施设备管理:定期检查和维护医疗设施设备,确保其正常运行和安全性。

- 完善制度和流程:制定各种操作规范和应急预案,明确责任人和流程。

- 强化监测和检测:建立安全监测系统和定期检测机制,及时发现和处理潜在风险。

- 加强安全培训:对医务人员进行安全培训,提高他们的操作技能和安全意识。

3. 实施和监督医院应当按照制定的管控措施进行实施,并建立相应的监督机制。

监督机制应包括定期检查和评估,以及风险事故的调查和处理。

四、责任分工医院应明确相关部门和人员的责任分工,确保各项管控措施得到有效的实施。

负责人应负责协调和监督相关工作,并及时报告上级。

五、宣传和教育医院应加强对患者和员工的安全宣传和教育,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和应对能力。

宣传和教育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进行,如宣传海报、培训课程等。

六、总结医院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制度是保障医院安全的重要举措。

医院应根据自身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并落实相关措施,以确保医院安全,维护患者和员工的权益。

医疗安全风险评估与控制管理制度

医疗安全风险评估与控制管理制度

医疗安全风险评估与掌控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提高医疗服务的品质和安全水平,保护患者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本制度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和相关文件订立。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医院内全部与医疗工作相关的部门、人员。

第三条医疗安全风险评估与掌控管理制度是指对医疗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风险进行评估和掌控的一系列措施,包含风险评估、风险掌控措施的订立与实施,并建立相应的监督检查机制。

第二章风险评估第四条为了对医院内各类医疗活动中的安全风险进行评估,医院将建立风险评估机构,重要负责进行各项医疗活动的风险评估工作。

第五条风险评估应包含但不限于以下内容:1.患者医疗过程中可能显现的意外事故和医疗事故;2.医疗设备可能存在的故障和安全隐患;3.医疗人员可能存在的专业错误和失误;4.医疗环境可能带来的安全隐患。

第六条风险评估机构应定期组织对医院内各类医疗活动进行风险评估,评估结果应及时报告给医院管理层。

第七条风险评估结果应依照评估等级划分,设定相应的安全掌控措施。

第八条风险评估结果应对医院内各部门、人员进行明确通报,并引导各部门订立相应的安全措施。

第三章风险掌控第九条风险掌控是指在医疗活动中针对不同风险等级采取一系列具体措施,以尽量除去或降低风险的发生。

第十条医院应对各项医疗活动中可能显现的风险订立相应的掌控措施,包含但不限于以下方面:1.患者医疗过程中的安全保障措施,包含术前准备、手术操作规范、术后护理等;2.医疗设备的安全使用和维护措施,包含设备检修、定期维护、故障排查等;3.医疗人员的专业培训和技能提升,包含定期考核、培训教育、知识更新等;4.医疗环境的安全保障,包含清洁消毒、无菌操作、空气质量监测等。

第十一条医院各部门应依照风险评估结果的要求,订立相应的风险掌控措施,并及时组织实施和监督落实。

第十二条医疗人员应严格依照风险掌控措施的要求,保证医疗过程中的安全和质量,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第四章监督检查第十三条医院将建立医疗安全风险评估与掌控管理的监督检查机制,重要包含定期检查、临时检查和事故调查等。

医疗安全风险管控规定

医疗安全风险管控规定

医疗安全风险管控规定医疗安全风险管控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规范医疗安全风险管控工作,根据国家医疗安全管理相关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医疗安全风险管控是指通过风险评估、风险分析和控制措施等手段,预防和控制各类医疗安全风险,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和质量,减少医疗事故和医疗纠纷,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第三条医疗机构应当按照本规定要求,建立健全医疗安全风险管控机制,制定相关制度和流程,建立内部管理体系,明确责任和任务,加强风险防范和应急处置能力,保障患者安全。

第二章风险评估和分析第四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风险评估和分析机制,利用统计数据、临床经验、专家意见和文献研究等材料,对医疗服务过程和管理环节中的风险进行识别和分类,制定相应控制措施。

第五条医疗机构应当将风险评估和分析结果纳入医疗服务的全过程管理,及时调整和优化服务流程和管理制度,降低医疗安全风险。

第三章控制措施第六条医疗机构应当根据风险评估和分析,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一)建立健全医疗质量管理制度,明确医疗服务流程、标准和规范。

(二)加强医疗设备管理,确保设备完好、安全,定期进行维护和检修,备有应急预案。

(三)加强药品和材料管理,建立保障用药安全的制度和流程,定期开展药品和材料使用评估和审查,避免使用过期、失效、伪劣和假冒药品和材料。

(四)加强感染控制,制定感染防控制度和规范,严格执行医疗废物管理和消毒措施,确保医疗机构的环境卫生和安全。

(五)加强抗生素合理应用,建立抗菌药物管理制度和评价体系,规范抗生素开具和使用,避免滥用和误用。

(六)开展医疗风险培训和教育,提高医务人员的风险意识和应急能力,加强沟通和协调,有效预防事故和纠纷的发生。

第四章内部管理和监督第七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健全内部管理体系,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一)建立健全医疗安全管理部门和工作机构,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和流程,明确职责和任务。

医院医疗安全与风险管理制度(二篇)

医院医疗安全与风险管理制度(二篇)

医院医疗安全与风险管理制度一、引言医疗安全与风险管理是医院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确保患者的安全与健康。

为此,本制度旨在规范医院内各项医疗行为,加强风险识别和管理,提升医疗质量和患者满意度。

二、背景医院作为社会服务机构,承担着保护患者安全和提供优质医疗服务的责任。

然而,医疗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风险与不确定性,需要通过风险管理措施进行控制。

三、风险管理流程风险管理流程包括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管控和风险监测四个环节。

1. 风险识别医院应建立健全风险识别机制,通过患者投诉、医疗事故报告、患者满意度调查等方式,及时发现医疗过程中的风险点。

2. 风险评估医院应对已识别的风险进行评估,评估其可能性和危害程度,并确定优先级。

3. 风险管控针对评估结果,医院应制定相应的风险管控措施,包括但不限于制定操作规程、加强培训与教育、完善设备设施等。

4. 风险监测医院应定期对已实施的风险管控措施进行监测和评估,及时调整措施,确保其有效性。

四、安全管理制度医院应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1. 安全责任体系医院应设立安全管理部门或委员会,明确安全管理责任,并由相关人员负责,包括制定安全管理计划、组织安全培训等。

2. 安全培训与教育医院应定期开展安全培训与教育,提升医务人员的安全意识和应对能力。

3. 病历管理医院应建立病历管理制度,规范病历记录和保存,确保真实、完整、准确、可读的病历。

4. 医疗设备管理医院应建立医疗设备管理制度,包括设备购置、验收、维护和报废等,确保医疗设备的安全可靠。

5. 药品管理医院应建立药品管理制度,包括药品采购、存储、发放和使用等,确保患者用药的安全性。

6. 院内感染控制医院应建立院内感染控制制度,包括手卫生、消毒灭菌、医废管理等,规范预防和控制院内感染的措施。

七、医疗事故处理流程医院应建立医疗事故处理流程,包括事故报告、调查和处理,以及患者赔偿等,确保医疗事故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和解决。

医疗风险管控管理制度

医疗风险管控管理制度

医疗风险管控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为了更好地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和健康权益,规范医院内各类医疗活动,提高医疗质量和风险管理水平,订立本制度。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医院的全部医疗活动和相关管理人员,包含医生、护士、医技人员等。

第三条定义•医疗风险:指在医疗过程中可能对患者造成损害或者对医院产生损失的各类风险因素。

•医疗风险管控:指通过有效的措施和方法,对医院内各项医疗活动中产生的风险进行识别、评估、掌控和监测的过程。

•医疗安全事件:指在医疗过程中发生的导致或可能导致患者伤亡或不良后果的不安全行为或不良事件。

•医疗风险管理人员:指医院内负责医疗风险管控工作的专职或兼职人员。

第二章风险识别与评估第四条风险识别医院应建立完善的风险识别机制,定期对医疗过程中可能产生的风险进行识别和记录,包含但不限于以下方面: 1. 医疗操作风险:包含手术、操作程序等可能导致患者损害的风险。

2. 药物使用风险:包含药物选择、给药途径、药物配伍等可能导致患者损害的风险。

3. 医疗设备风险:包含设备选择、设备操作、设备维护等可能导致患者损害的风险。

4. 传染病风险:包含疾病传播、院内感染等可能导致患者损害的风险。

5. 人员管理风险:包含人员培训、技能水平、工作量等可能导致患者损害的风险。

第五条风险评估医院应订立科学的风险评估方法,对已识别的风险进行评估和分类,并确定风险等级和优先级。

评估内容应包含但不限于以下方面: 1.风险概率:即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包含常见风险和罕见风险。

2. 风险影响:即事件发生后的严重程度和后果,包含损失程度和患者影响程度。

3. 风险掌控本领:即医院当前对风险的掌控本领和防范措施的有效性。

第六条风险掌控计划医院应依据风险评估结果订立相应的风险掌控计划,明确风险掌控的目标和措施,并落实到各个相关部门和岗位。

风险掌控计划应包含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1. 风险情境模拟:通过模拟场景或情境,加强人员的应急反应和处理本领。

医疗安全风险防控制度

医疗安全风险防控制度

医疗安全风险防掌控度一、总则为了保障医疗机构全体工作人员和患者的人身安全以及医疗服务的质量,规范医疗工作流程,提升医疗安全水平,特订立本医疗安全风险防掌控度。

二、医疗安全风险评估与管理1.建立医疗安全风险评估与管理机制,定期对医疗工作中存在的风险进行评估,及时采取措施加以掌控和防范。

2.设立特地的医疗安全风险管理小组,负责医疗安全风险的评估、监测、分析和处理,成立专项工作组,订立相关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

3.通过建立完善的安全事件上报制度,促进医疗事故的及时上报和调查,提升医疗安全风险管理的效能。

三、医疗场合及设施管理1.医疗机构应定期对医疗场合及设施进行全面巡检,确保设备设施安全使用,及时修复和更换存在隐患的设施。

2.订立医疗场合及设施管理规范,加强对各设施的日常维护和保养。

3.对医疗场合进行合理划分,设立明确的应急通道,确保患者紧急情况下能够快速脱离现场。

4.掌控医疗场合的人员流动,禁止未经许可人员进入工作区域,保证患者和工作人员的安全。

四、医疗料子药品安全管理1.严格执行医疗料子和药品的采购、验收、配送、管理流程,确保药品的质量、安全和有效性。

2.订立完善的药品出入库管理制度,对每一批次药品进行严格记录和追溯,确保药品使用可追溯,防止药品丢失和过期使用。

3.设立特地的医疗料子和药品管理团队,负责库存管理、质量监控和药品安全教育培训。

五、医护人员管理1.医护人员应严格依照规范操作流程和操作规程进行医疗工作,确保操作规范和安全。

2.定期对医务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其医疗技能和安全意识,强化医护人员合理用药和用量的培训。

3.贯彻医护人员连续教育制度,提升医护人员的专业素养和医疗安全意识。

4.强化对医护人员的考核和监督,及时矫正操作不规范和存在安全隐患的行为。

六、临床工作质量掌控1.完善医疗工作质量掌控体系,建立医疗工作质量评估的标准和指标体系,进行全面、客观、科学的评估。

2.加强对临床操作规程的订立和执行,严格执行手术安全核查、用药制度、消毒灭菌、护理操作等相关规定。

医疗安全风险管理制度

医疗安全风险管理制度

医疗安全风险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与依据为了确保医院内部运作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保障患者的医疗安全,减少医疗事故和责任风险,订立本制度。

本制度的订立依据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医疗卫生法》,《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以及国家医疗质量管理相关标准。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医院内部全部工作人员和相关合作方。

第二章医疗安全风险评估第三条风险评估的基本原则1.风险评估应当是全面、系统和科学的,充分考虑医院内部的组织结构、人员素养、技术设备、工作流程等因素。

2.风险评估应当及时更新,随着医院业务的发展和外部环境的变动,对风险进行重新评估。

3.风险评估应当将医院内部和外部的风险因素进行综合考量,综合推断医院的风险程度。

第四条风险评估的内容和方法1.医院应当开展对各项业务的风险评估,包含但不限于临床医疗、护理、药品使用、医疗设备使用等。

2.风险评估的方法可以采用检查、调查、访谈、记录分析等方式,取得各项业务的风险信息。

3.风险评估的内容应当包含风险的来源、风险的程度、风险的扩散路径等方面的分析。

第五条风险评估结果的应用1.依据风险评估的结果,医院应当确定必需的风险防范措施,并将其纳入医院的管理制度中。

2.医院应当将风险评估的结果向所属部门和相关工作人员进行通报,并对其进行培训和引导。

3.医院应当定期对风险评估的结果进行复查和评估,及时调整和改进防范措施。

第三章医疗安全风险防范措施第六条医疗质量管理体系1.医院应建立完善的医疗质量管理体系,确保医务人员依照标准操作程序进行工作。

2.医院应开展医疗质量管理的培训和考核工作,提高医务人员的质量管理本领。

第七条医疗设施和器材管理1.医院应依据风险评估的结果,订立和实施医疗设施和器材的管理制度,确保其安全可靠。

2.医院应对医疗设施和器材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及时处理存在的安全隐患。

第八条医疗操作规范1.医院应订立和执行医疗操作规范,确保医务人员依照规范进行医疗操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疗安全风险管控规定
医院各临床科室:近些年来,和万家为了规避医疗风险,保障医疗安全,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本院以及其他医院发生的医疗纠纷和投诉情况,下发过系列的规章制度和规定,这些规章制度和规定有效的规避了医疗风险,规范了医疗行为,促进了昆明和万家妇产医院的健康发展。

在新的形势下,为进一步规范医疗行为,确保医疗安全,根据上级公司有关防范医疗风险的文件精神,医院特将继往相关规定进行疏理,并结合当前医疗形势及医院实际情况,在征询有关专业专家的基础上作了必要的增补与修订。

望各科室认真组织学习,严格执行。

一、? 执业医师1、依法行医,严格执行医疗核心制度、国家认可的诊疗常规和技术操作常规等重要的医疗规章制度。

2、对需要手术的患者,必须在门诊病历和住院病历中详细追问既往史并如实记录,特别是手术史、高血压史、糖尿病史、心脏病史、传染病史等不能缺如。

3、开具的B超、X线检查申请单应简要写明现病史、阳性体征、异常检验结果、临床初步诊断及需要检查的部位。

属复查的,要特别注明(或电话通知)复查目的。

4、开具B超申请单时,对处女要特别注明,不能开具阴超,只能开具腹部B超或肛超。

5、对
急危重症患者行B超、X线检查,科室应安排医师或护士陪同检查,以防在检查过程中发生意外。

6、 ?临床医师若发现B 超、X线检查结果与自己的初步诊断有明显差异时,可要求B 超室、放射科复查。

7、门诊医师对当日接受手术的患者者要进行体温和血压测定,如有异常应告知患者,更改手术日期。

8、所有门诊手术必须进行术前谈话并要求患者签字同意,术后手术医师要填写简单的手术记录,留科室存档,月底交病案室保管。

9、值班人员、抢救小组成员、科主任、护士长要保证电话24小时开通,接到急救通知,原则上10分钟内赶到现场,院外30分钟内赶到医院。

10、? 夜间急诊,诸如醉酒、打架斗殴、自杀、中毒、中风、心梗、高血压危象等急危重症者,限于医院条件,建议转其它医院救治。

11、? 所有手术后发生的并发症与后遗症等问题,科主任和主管医师要做好后续处理工作,并及时向医务科报告。

12、? 所有有创检查与治疗,必须使用不同方法进行病人身份二次确认,并要求患者签名确认。

13、? 住院部必须建立缺陷/差错/事故登记本、业务培训记录本、疑难危重病例讨论记录本、抢救记录本、死亡病例讨论记录本、医院感控/感染病例登记本、新项目新技术开展登记本、术前讨论登记本等,各类登记本要安排专人保管,详细记录,要重视科室痕迹管理。

14、? 为了保证医疗文书的及时性、真实性与科学性,减少应诉和鉴定的风险,任何医务
人员必须认真规范书写医疗文书,服从医务科的安排,进行及时病历补记和重要内容核实工作。

二、? 护理15、? 严格执行三查八对制度和交接班制度,值班人员坚守岗位、履行职责;做到不漏做皮试、不输错液、不漏做治疗、不打错针、不发错药;主班处理完医嘱后,两人核对无误后方可执行,每日保证班班核对医嘱,如核对有误,核对人员必须及时与主管医师或当班医师核实更正。

护士长每周必须核查二次。

16、? 输液中心输液时必须注重滴数并密切观察药物不良反应,发现异常,及时通知门诊内科当班医师,并配合处理,在医师未到达之前做好必要的救治准备(如:停用过敏药物换成空盐水或糖水,保持静脉通道通畅、吸氧、监护等)。

不良反应处理完毕后,要及时向经治医师反馈信息。

17、? 病区对术后无陪护、老年患者及易造成坠床的因素要有预见性和防范措施。

18、? 各种重要标本(尿液、胸水、腹水、切除组织标本等)要妥善保管并及时送检且需要双签名。

19、? 手术室护士术前、术中、术后认真核对各种器械及物品,和病人身份,及时填写核对的相关表格。

20、? 抢救病人的口头医嘱必须经医护双方核实无误后方可执行,抢救完毕,将所用的药品空瓶两人核对后另外保存,待医患双方无异议后方可弃去,6小时内按规定做好各种抢救记录。

21、? 在执行医嘱过程中,发现药量过大、有配伍禁忌、之前有不良反应、该做皮试而未做等问题时,有
权暂停执行并及时与经治医师联系,情况严重者立即报告护理部和医务科。

22、? 发生护理不良事件时,按《和万家医院非惩罚性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制度》要求当天口头汇报到护理部,重大不良事件要口头上报医务科,24小时内上报书面材料。

23、? 输液中心皮试阳性者必须当即维护入网络信息系统,按流程通知经治医师。

24、? 输液中心必须坚持患者身份核查,坚持输液单背面签名确认制度。

25、? 输注不同类型的药剂在调换药剂时,根据配伍禁忌与药品说明,该冲管的必须按要求严格冲管。

26、? 发现超大剂量、三联以上联合使用抗菌素者,须提醒经治医师,经治医师不重视提醒,必须上报医务科,由医务科调查审核其用药的合理性。

27、? 定期检查,及时补充,保障急救药品和器械完好。

三、?产科门诊28、? 根据我院现有条件,对入院分娩的孕妇进行严格筛查,凡重度先兆子痫、中央型前置胎盘、先天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多胎、足月但胎儿低体重、在个体诊所已作处理的原则上做好解释工作,动员其转上级医院。

29、已作过两次剖宫产或一次剖宫产距本次妊娠间隔时间不足一年的疤痕子宫者,建议到省级三甲医院就诊。

30、已有宫缩或已破水的孕妇,在门诊做完必要的检查项目后,立即收入住院,检查中需有医务人员培同。

31、产前门诊医师严禁对胎儿性别作出任何猜测或暗示。

四、?产科32、? 产科医师必须认真评估分娩方式,需要
作剖宫产的,必须动员孕妇签字同意接受剖宫产手术,凡不接受医师告知,拒不接受手术的孕妇,建议转院。

33、电话咨询中心、妇产科住院部在夜晚接到孕妇电话时,要认真查明要求来院分娩孕妇的情况,如果已在个体诊所进行了处理或已在其他医院就诊,动员其转三级医院分娩。

34、要重视新生儿的观察和诊疗工作,在新生儿急救期间,当班儿科医师、产科主任、主管医师为主要抢救责任人,其有权根据病情通知其他科室参与急救,凡接通知未及时到急救现场的,医院要追究相关科室责任。

35、凡母亲是O血型的,分娩后一定要采集新生儿血液查新生儿血型,母子血型不合,要警惕新生儿ABO溶血,请及时与新生儿家长沟通。

36、产妇分娩后坚持在产房观察两小时,送回病房时助产士与病房护士要做好交接班。

37、每份产科病历必须有《胎盘处置委托书》,由产房助产士在分娩后征求产妇是自行处置还是由医院代为处置的意见,产妇必须签全名确认。

产妇同意胎盘交由医院代为处置的,一律按医疗垃圾处理,产房建立专用台帐,交接必须有相关交接人的签字。

38、任何人不得到产房索要胎盘,产房工作人员不得将胎盘交予索要胎盘的人,一经发现胎盘外流,医院要追究索要和给予胎盘的相关人员的责任。

39、? 妇产科医护人员和产房助产士、手术室要加强孕产妇产前、产中、产后的风险控制,严格执行请示汇报制度和三级医师负责制。

五、?人工
流产40、凡疤宫疤痕处妊娠者,建议到三甲综合医院诊治。

41、凡稽留流产、胚胎发育停止、葡萄胎等,一律收住院,由住院部全权处理。

42、凡宫内孕11周(含11周)以下者,若需人工终止妊娠,由门诊医师安排服药,翌日转到人流室清宫或钳刮术处理,术后无异常方可离院,若发生出血多等异常情况,可酌情安排术后留观。

43、凡宫内孕11周以上者,一律收住院,由住院部全权处理。

44、人流手术时机的选择,原则上以B超提示5周以上、宫内见卵黄囊为宜,最好可见心管搏动。

45、? 对于高危人流要格外重视,人流室医生必须告知科主任或上级医师,根据科主任或上级医师的意见进行处理。

高危人流主要有如下几种情况:①年龄<18岁,或>40岁以上;②人流术后半年内;③子宫发育畸型(双角、单角、纵隔子宫);④子宫位置异常(过度倾、屈的子宫);
⑤疤痕子宫;⑥剖宫产术后1年以内;⑦子宫肌瘤合并妊娠;
⑧孕囊小于0.8CM以下;⑨宫角妊娠;⑩哺乳期子宫;⑾血象偏高者或心电图异常;⑿全身有慢性疾病。

46、术前谈话必须充分,并记录在门诊病历本上,且须患者签字。

人流室再次填写手术同意书并要求受术者签字。

47、? 术后必须常规进行绒毛观测,将吸出组织过滤,检查绒毛组织,估计重量,对刮出物如有可疑,立即电话通知B超医生现场监测并送病理检查。

48、 B超监测:专人负责所有人流病人的监测最妥,若
目前条件不具备,至少要保障特殊人流病人的监测,B超室必须密切配合。

49、人流术后7~10天内须复查B超,发现问题B超医生应及时与经治医师沟通,由经治医师负责处理。

50、人流术后要结合是否阴道流血、HCG值、B超报告等综合评判是否需要二次清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