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氏气单胞菌研究进展_吴同垒

合集下载

维氏气单胞菌拮抗菌株J2-2的筛选、鉴定与效果评价

维氏气单胞菌拮抗菌株J2-2的筛选、鉴定与效果评价

维氏气单胞菌拮抗菌株J2-2的筛选、鉴定与效果评价程心怡;孙正祥;苏应兵;周燚【期刊名称】《淡水渔业》【年(卷),期】2024(54)1【摘要】为筛选对维氏气单胞菌(Aeromonas veronii)有潜在抑菌作用的菌株,本研究从湖北公安县泥鳅养殖池塘底泥中分离一株细菌J2-2,对其特性进行了研究,并对抑菌活性物质进行了初步分析。

结果显示:菌株J2-2为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具有抑菌广谱性,对米尔伊丽莎白菌(Elizabethella milieri)、嗜水气单胞菌(A.hydrophila)等6种水产病原菌的抑菌直径在9.6~29.5 mm。

菌株J2-2的抑菌物质具有较好的酸碱稳定性、热稳定性和蛋白酶K处理的稳定性。

电镜结果显示菌株J2-2的发酵产物对维氏气单胞菌的细胞膜结构具有破坏作用。

通过LC-MC分析该拮抗细菌可产生至少15种不同的脂肽类化合物如杆菌霉素等。

药敏试验结果显示,菌株J2-2对氨苄西林、青霉素具有耐药性,对克林霉素中度敏感,对大多数抗生素高度敏感。

【总页数】9页(P36-44)【作者】程心怡;孙正祥;苏应兵;周燚【作者单位】长江大学农学院;长江大学动物科学学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941【相关文献】1.罗非鱼细菌性败血症病原菌嗜水气单胞菌拮抗菌株的筛选和鉴定2.家养观赏地图鱼肺炎克雷伯氏菌、维氏气单胞菌与黏质沙雷氏菌的分离鉴定及耐药性分析3.鱼类病原菌嗜水气单胞菌新菌株AhX040的分离鉴定及其拮抗菌筛选4.胭脂鱼维氏气单胞菌和中间气单胞菌的鉴定及药物敏感性5.维氏气单胞菌的smpB、tmRNA 及hfq敲除菌株减毒活疫苗筛选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国农科院生物所创制高花青素玉米种质

中国农科院生物所创制高花青素玉米种质

78中国农村科技 CHINA RURAL SCIENCE & TECHNOLOGY|FRONTIER |前沿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饲料研究所周志刚研究员领衔的水产动物饲料创新团队发现了我国南方地区气单胞菌败血症的主要致病菌是维氏气单胞菌,并发现气溶素是维氏气单胞菌的主要毒力因子。

维氏气单胞菌的气溶素可以引起鱼肠道损伤,从而使得病原菌穿透肠道屏障进入周身系统,引起感染和败血症。

相关研究结果以封面文章发表在《环境微生物学(Environmental Microbiology)》上。

气单胞菌败血症是影响我国淡水养殖业最主要的细菌性传染病,主要危害鲫鱼、鲢鱼、鳙鱼、草鱼、鳜鱼等淡水养殖鱼类,每年因该病造成的经济损失可达60亿元。

一直以来,该病的致病菌被认为是嗜水气单胞菌,包括针对嗜水气单胞菌的减毒疫苗已经投入使用多年。

然而,针对嗜水气单胞菌的防控措施未能使该病的爆发和危害减少,造成的损失仍然困扰着淡水养殖业,也引起学术界对该病致病原的重新思考。

饲料所水产动物饲料创新团队系统分析了2009-2014年我国南方四省区鲤科鱼类气单胞菌败血症样品的分离菌株,发现维氏气单胞菌占比最大。

该团队利用斑马鱼幼鱼浸浴攻毒高通量模型分析了17株维氏气单胞菌和20株嗜水气单胞菌的毒力,结果显示除去个别低毒维氏气单胞菌株外,维氏气单胞菌的毒力普遍高于嗜水气单胞菌。

进一步通过转座子突变文库和无菌斑马鱼高通量筛选发现气溶素是维氏气单胞菌的主要毒力因子。

研究发现,气溶素可以损坏鱼体的肠道组织,造成维氏气单胞菌穿透肠道壁进入周身系统。

嗜水气单胞菌也可产生气溶素,但毒力和表达水平均低于维氏气单胞菌,只有在和维氏气单胞菌混合感染时借助维氏菌的气溶素功能,或者在鱼体应激条件下肠道屏障不健全时,嗜水气单胞菌才可以有透过肠道壁引起感染的能力。

该研究成果可以有效指导对淡水鱼类气单胞菌败血症的防控。

该团队已初步测试了缺失气溶素基因的维氏气单胞菌作为减毒活疫苗的功效,取得了显著的抗病效果。

不同药物对维氏气单胞菌的抑菌作用研究

不同药物对维氏气单胞菌的抑菌作用研究

不同药物对维氏气单胞菌的抑菌作用研究水产养殖 2006级于书萍指导老师:黄小丽摘要:以28种常见药物为材料,测定了其对斑点叉尾鮰的维氏气单胞菌的生物学活性,结果表明,在所试的28种化学试剂中,以环丙沙星、氟苯尼考、奥福星、美福仙、罗美沙星、左氟沙星等共计14种对该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而以前水产养殖中常用的四环素、青霉素、红霉素等对此病原菌无抑菌作用或作用不明显,显示出病原菌对其可能已具有抗性,不适合作为它的抑菌药物。

关键词:斑点叉尾鮰抑菌性 MIC前言:斑点叉尾鮰是一种温水性淡水鱼类,适温范围0-38 ℃,生长摄食温度为5-36 ℃,最适生长温度为18-34 ℃,最佳摄食温度为18-30 ℃,当水温超过39 ℃时会出现呼吸变慢、行动呆滞等不良反应。

在溶氧为3 mg/L 时能正常生长,当低于0.5 mg/L会出现死亡现象.对pH 值的适应范围为6。

5-9.0,对盐度的适应值应小于1‰【1 2】斑点叉尾鮰有密而细的口腔齿和咽喉齿,属于有胃鱼类,行动敏捷,体色较深.一般认为它属肉食性鱼类.在我国养殖面积比较广,有着较好的经济价值。

然而随着养殖面积的不断扩大,养殖水域环境的日益恶化,斑点叉尾鮰的病害越来越严重,给广大的渔民朋友们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3】目前对水产养殖动物细菌病进行控制的主要手段是采用抗菌药物治疗。

但由于对病原学、药理学等方面认识不全面,在养殖过程中存在高剂量多种药物混合使用等滥用、乱用药物现象,虽然对杀灭病原菌有一定的效果,但毒副作用明显,长期使用,易导致病原微生物产生抗药性。

因此,在使用药物治疗细菌性疾病之前,必须测定该药物对病原菌的敏感性研究。

【4】对于水产病原的药物敏感性的研究大都采用测定MIC,MBC等方法,目前报道的测定MIC的方法有液体法和平皿法,斜面法,其中由于液体法不能测定出不溶性药物的MIC,故使用较少,以平皿法使用居多,平皿法是将细菌点种在含药平板上,足够药液浓度便可抑制细菌生长,可较快筛选药物,斜面法是在一系列试管中,以普通肉汤培养基按倍比稀释法稀释药液,每管加入等量的含菌普通肉汤和加入琼脂量为2.6%的琼脂培养基,使最终菌量为104CFU/ml、摇匀、摆成斜面;适宜温度下培养16-18h观察实验结果,记录无菌生长的最低药物浓度,即为该药的最低抑菌浓度[1].1:材料与方法1、试验材料试验对象:斑点叉尾鮰维氏气单胞菌(四川农业大学实验室)主要试剂:药敏纸片,蛋白胨,牛肉膏,氯化钠,琼脂,蒸馏水,主要仪器:光学显微镜,培养皿,镊子,烧瓶,酒精灯,PH试纸,平板。

维氏气单胞菌TH0426rpoN与rpoE基因缺失株的构建及功能的初探

维氏气单胞菌TH0426rpoN与rpoE基因缺失株的构建及功能的初探

分类号:S855. 1 单位代码:10193 密级:公开学号:20160225硕士学位论文维氏气单胞菌TH0426 rpoN与rpoE基因缺失株的构建及功能的初探Preliminary study on the construction and function of Aeromonas vaginalis TH0426 rpoN and rpoE gene deletion strain作者姓名:王冬雪学位类别:农学硕士专业名称:预防兽医学研究方向:微生物与免疫指导教师:孟庆峰副研究员所在学院:动物科学技术学院2019 年5 月本研究由“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7YFD0501000)”“吉林省科技厅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170101016JC)”吉林省教育厅“十三五”科学技术项目(JJKH20180694KJ)联合资助独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成果。

尽我所知,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所列内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吉林农业大学或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

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本学位论文所有内容若有不实之处,本人愿意承担一切相关法律责任和后果。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签字日期:2019 年 6 月15 日关于论文使用授权的声明1、本人完全了解吉林农业大学有关保留和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研究生在校攻读学位期间所完成的论文及相关成果的知识产权属吉林农业大学所有,并同意将本论文的版权授权给吉林农业大学,学校有权保留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

2、本人(同意/不同意,务必打印后填写)吉林农业大学将本论文版权授权给不同媒体进行电子出版、多媒体出版、网络出版以及其他形式出版(涉密学位论文解密后应遵守此协议)。

黄喉拟水龟致病菌-维氏气单胞菌的鉴定及药敏试验

黄喉拟水龟致病菌-维氏气单胞菌的鉴定及药敏试验

黄喉拟水龟(Mauremys mutica)为龟科拟水龟 属的爬行动物。由于黄喉拟水龟具有较高的经 济价值,近年来人工集约化养殖蓬勃发展,随之 而来的疾病也越来越严重,这给养殖者带来比较 大的经济损失。2014年8月,广西凭祥市某养殖 户8年龟发病,以急性腹泻为特征性症状,患病动 物以出血和腹水为主要病理特征,发病率30%, 死亡率20%,对病死龟进行病理剖检和病原分 离,对分离到的菌株采用细菌表型特征、生化试 验以及VITEK 2 ZOMPACT 30自动微生物鉴定系 统对分离菌株进行了鉴定,并进行了药敏试验, 证明黄喉拟水龟所患疾病是由维氏气单胞菌
引起。

产品;营养肉汤、麦康凯琼脂培养基,购自北京陆 桥技术有限责任公司。PCR扩增和测序试剂为 生工生物工程(上海)股份有限公司。 1.2方法
1.2.1
细菌分离培养与纯化洗净病龟的外壳,
体表用75%乙醇消毒后,无菌操作采集黄喉拟水 龟的肝、肾、心血于血平板和麦康凯培养基上, 28℃培养18~24 h,选取形态均一的优势菌群, 挑取单菌落反复划线纯化3次,纯化所得菌株 4℃保存。 1.2.2细菌生物学鉴定 1.2.2.1形态观察将保存菌株划线接种于营养琼 脂平板上,28℃培养,观察菌落形态,挑取单个菌落 进行革兰染色,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菌体形态。 1.2.2.2生化鉴定分离菌理化特性鉴定参照 《水生微生物学实验法》和《一般细菌常用鉴定方 法》、《常见细菌系统鉴定手册》和《伯杰细菌鉴定 手册》鉴定到种。 1.2.2.3分离菌用VITEK 生物鉴定系统鉴定
1l
1I
AveroniilKJ749842 1I
Ave A veroniiIKF661s47 1I
A culictcolalAY347680 1I A veroniilNR

维氏气单胞菌鞭毛蛋白flaA的克隆及原核表达

维氏气单胞菌鞭毛蛋白flaA的克隆及原核表达

维氏气单胞菌鞭毛蛋白flaA的克隆及原核表达翟新新;温振才;沈雪飞;孙真;贾生美;张俊辉;王文东;杨振国;卢强【期刊名称】《中国畜牧兽医》【年(卷),期】2014(41)7【摘要】本试验旨在利用大肠杆菌BL21 (DE3)表达维氏气单胞菌鞭毛蛋白flaA,通过免疫印迹反应初步鉴定重组蛋白的抗原性.根据GenBank公布的序列设计1对引物,经PCR扩增获得flaA基因的完整开放阅读框序列,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ET-30a,转入大肠杆菌BL21(DE3)进行诱导、表达和纯化.SDS-PAGE结果显示重组目的蛋白在大肠杆菌成功表达,约在38 ku处可见清晰的表达产物,诱导产物大小与理论值相符.经Western blotting检测,结果显示表达的重组蛋白可与特异性血清抗体和His-tag抗体发生免疫反应.因此,本试验成功表达了维氏气单胞菌鞭毛蛋白flaA,为进一步研究其生物学功能及免疫佐剂作用奠定了基础.【总页数】4页(P40-43)【作者】翟新新;温振才;沈雪飞;孙真;贾生美;张俊辉;王文东;杨振国;卢强【作者单位】吉林大学人兽共患病研究所,吉林长春130062;吉林大学人兽共患病研究所,吉林长春130062;吉林大学人兽共患病研究所,吉林长春130062;吉林大学人兽共患病研究所,吉林长春130062;吉林大学人兽共患病研究所,吉林长春130062;吉林大学人兽共患病研究所,吉林长春130062;吉林大学畜牧兽医学院,吉林长春130062;吉林大学人兽共患病研究所,吉林长春130062;吉林大学人兽共患病研究所,吉林长春13006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786【相关文献】1.框镜鲤维氏气单胞菌CY0806株鞭毛flaA基因的克隆与生物信息学分析 [J], 单晓枫;吴同垒;孟庆峰;王伟利;钱爱东2.鼠伤寒沙门氏菌鞭毛蛋白FliC的原核表达、纯化及其多克隆抗体的制备 [J], 陈明;徐幸莲;周光宏;汤晓艳;袁飞;陈爱亮3.嗜肺军团菌flaA部分基因的克隆及其原核表达 [J], 刘阳;曹秀琴;杨志伟4.溶藻弧菌HY9901鞭毛蛋白flaB基因的克隆及原核表达 [J], 梁海鹰;夏立群;吴灶和;简纪常;鲁义善5.维氏气单胞菌AcrV基因的克隆与原核表达 [J], 孔祎頔; 田佳鑫; 赵林辉; 陈秀梅; 单晓枫; 王桂芹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框镜鲤维氏气单胞菌溶血素基因片段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框镜鲤维氏气单胞菌溶血素基因片段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 . 林 农 业 大 学 动 物 科 学 技 术 学 院 ,吉林 长 春 10 1 ; . 林 进 出 E检 验 检 疫 局 ,吉 林 长 春 1 0 6 ) 1吉 318 2吉 l 30 2
摘 要 : 试 验 对 维 氏气 单 胞 菌 的溶 血 素 基 因 片段 进 行 P R扩 增 、 序 后 分 析 , 果 表 明 , 氏气 单 胞 茵 的溶 血 素 基 因 片 段 本 C 测 结 维 序 列 与 气 单 胞 菌属 的不 同 菌 种 的 溶 血 素 基 因 具 有 很 高 的 同源 性 ; 编 码 蛋 白 的二 级 结 构 预 测 : 旋 与 p 角 占有 很 高 的 比 其 a螺 转
基 R , 自北京 陆 桥 技术 有 限 责任 公 司 ; 他 试 剂 S购 其
均为进 口或 国产 分析 纯 。 1 3 溶血 活性 检 测 将 维 氏气 单 胞 菌 c 8 6划 . Y0 0 线接种 于 1 兔血 平板 ,OC培 养 2 , 察 其 溶血 3。 4h 观
活性 。
维 氏气 单胞 菌 ( rmo a eo i , Aeo n s r niAV) 于弧 v 属 菌科 、 气单 胞菌 属 , 广 泛 分 布 于水 体 和 陆 地 , 导 其 可 血症 、 败 脑膜 炎 等疾病 _ ; j 此外 , 菌 还 可 引起 各 种 水 产 动 物 的不 该 同疾 病 的暴发 , 框 镜 鲤败 血 症 、 虾 软 壳 综 合 征 、 如 青 鱼 的流行 性 溃疡 综 合 征 等 等_ ] _ 。维 氏气 单 胞 菌 可 3 产生 一 系列 的毒 力 因 子 , 如气 溶 素 、 血 素 、 外 蛋 溶 胞
例 , 能 有 4区 域 形 成 B细 胞 表 位 。 可 关键 词 : 氏气 单 胞 菌 ; 血 素 ; 列 分 析 维 溶 序

病原维氏气单胞菌的分离鉴定研究

病原维氏气单胞菌的分离鉴定研究

具有三种毒 陛, 这在免疫学上具有重要意义。而维 氏 气单胞菌报道相对较少 , 有报道其可感染中华绒鳌蟹
1 . 参 比菌株基 因序列 由 G n ak查得弧菌 .3 1 eB n 科、 肠杆菌科 、 巴斯德氏菌科共 15 0 条序列。
收稿 日 :0 10 — 7 期 2 1— 6 0 作者简介 : , ,9 91 月生 , 士, 李靖 女 17 . 0 硕 工程师 , 主要从事海洋生物病理方面研究
T m le e pa t
Ln t b eg /p h
1 8 2 1 1 8 1 8
1 .2 三糖铁琼脂生化试验 .3 2_ 克氏三糖铁培养基配置好灭菌后呈现桔红色 , 经穿刺接种分离菌株 , 培养 1 4 后 , 2 h 分离株三糖 8 铁斜面均呈现黄色, 培养基斜面向试管 口移动 , 观察 接种 的痕迹发现该 菌呈动力 阳性 。 1 .- 微量 生化试验 .33 2 将克 氏三糖铁培养管 内菌苔分别转种生化管 , 按常规法作氧化酶试验、运动 l 生 测定以及分解葡萄 糖、 甘露醇、 蔗糖 、 阿拉伯糖、 七叶苷 、 鸟氨酸脱羧酶等
1 材料和方法
1 材料 . 1
1 . 菌株 .1 1
由山东 省青 岛市某 中华鳖养 殖 场病死 L B培养基 、 营养 肉汤 、 氏三 克
鳖病灶部位分离 得到 的菌株 H J 0 。 B Y 1 1 . 培 养基 和试 剂 .2 1 糖铁培 养基 、 胰酪蛋 白大豆 肉汤琼 脂 , 生化微 量鉴定 管、 药敏试纸均购 自杭州天和微生 物试 剂有限公 司。 分子生物试剂 : a r q酶 ,oI a P 一 9 T N t, mHI MD 1T B ,
和 gr 基 因克 隆的方法 , y B 鉴定该菌的属种 ( e m ns。 Ar oa) 结果 表明传统鉴定方法与分子生物学方法鉴定结果一 o

框镜鲤致病性维氏气单胞菌双重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框镜鲤致病性维氏气单胞菌双重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框镜鲤致病性维氏气单胞菌双重PCR检测方法的建立边宇;钱宏伟;孟庆峰;贺德聪;比尔来西肯·赛都力;单晓枫;康元环;王伟利;钱爱东【期刊名称】《中国预防兽医学报》【年(卷),期】2013(035)004【摘要】To establish the duplex PCR method for detection of Aeromonas Veronii in Cyprinus carpio, two DNA fragments about 880 bp and 430 bp were amplified with the specific primers of 16S rRNA gene and Aer gene from the chromosome DNA of A.veronii CY0806 strain and reference strain. Alignment analysis indicated that the 2 DNA fragments shared 99% homology in sequence with the gene of A.veronii ATCC35624. The further experiments indicated that the duplex PCR method was specific forA.veronii with a limit detection of 1.58×10-3 ng bacteria DNA. In addition, tested on 30 artificial infected fish samples showed that the detection rateof the duplex PCR method reached 86.7% which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70% by bacterial isolation method. The established duplex PCR provided a sensitive method for the detection of A.veronii infection in Cyprinus carpio.%为建立快速检测框镜鲤致病性维氏气单胞菌(A.veronii)双重PCR方法,本研究以A.veronii CY0806株和国际标准株DNA为模板,分别以16S rRNA和Aer基因特异性引物进行PCR扩增,分别获得大小约880 bp 和430bp的DNA片段.通过序列比对分析,16S rRNA基因片段、Aer片段序列与GenBank中登录的A.veronii ATCC35624株的的同源性均为99%.进一步试验显示该方法的敏感性较高,达到1.58× 10-3 ng/μL,特异性较强,只有A.veronii标准株及分离株结果呈阳性;人工模拟污染样本试验显示:该方法的检出率达到了86.7%,高于细菌分离培养的70%检出率.双重PCR检测方法的建立,为框镜鲤致病性A.veronii的检测提供新的方法.【总页数】4页(P304-307)【作者】边宇;钱宏伟;孟庆峰;贺德聪;比尔来西肯·赛都力;单晓枫;康元环;王伟利;钱爱东【作者单位】吉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吉林长春130118;吉林电力医院,吉林长春130022;吉林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吉林长春130062;吉林省通化市畜牧总站,吉林通化134000;吉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吉林长春130118;伊犁职业技术学院,新疆伊犁835000;吉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吉林长春130118;吉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吉林长春130118;吉林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吉林长春130062;吉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吉林长春13011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852.61【相关文献】1.框镜鲤维氏气单胞菌CY0806株鞭毛flaA基因的克隆与生物信息学分析 [J], 单晓枫;吴同垒;孟庆峰;王伟利;钱爱东2.框镜鲤维氏气单胞菌的生物学特性 [J], 胡天野;吴同垒;孟庆峰;边宇;单晓枫;康元环;王伟利;钱爱东3.框镜鲤致病性维氏气单胞菌的分离鉴定 [J], 龚倩;高淑琴;单晓枫;郭伟生;孟庆峰;王伟利;钱爱东4.框镜鲤维氏气单胞菌CY0806株OMPAⅠ基因的克隆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J], 单晓枫;吴同垒;孟庆峰;王伟利;钱爱东5.龟致病性维氏气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双重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J], 丁利;代小梅;方振华;汪继超;史海涛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乌鳢致病性维氏气单胞菌的分离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研究

乌鳢致病性维氏气单胞菌的分离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研究

动物医学进展,2014,35(5):40 43ProgressinVeterinaryMedicine乌鳢致病性维氏气单胞菌的分离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研究 收稿日期:2013 11 13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201927);国家质检总局科技计划项目(2013IK163);国家出入境检验检疫行业标准制(修)定计划项目(2103B251K) 作者简介:康元环(1988-),男,山东潍坊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动物细菌学研究。

通讯作者康元环1,孟庆峰2,夏京津1,龙继兵1,盛宇轩1,陈 龙1,单晓枫1 ,钱爱东1(1.吉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吉林长春130118;2.吉林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吉林长春130062) 摘 要:从患病乌鳢体内分离出一株细菌WL161,人工感染试验显示,该菌株具有较强的毒力。

经理化特性及16SrRNA基因序列分析,该病原菌为维氏气单胞菌(Aeromonasveronii)。

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头孢克肟、头孢曲松钠等药物对菌株WL161有较好的抑菌效果;部分毒力基因的检测结果证实,该菌携带气溶素、细胞毒性肠毒素、丝氨酸蛋白酶、黏附素、LuxS等多种毒力基因。

关键词:乌鳢;维氏气单胞菌;分离鉴定;生物学特性中图分类号:S94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 5038(2014)05 0040 04 乌鳢(Channaargus)俗称才鱼、墨鱼、乌鱼,是一种经济价值与营养医学价值均较高的淡水名贵鱼类。

其味美肉鲜,蛋白含量较高,且具有去瘀生新、健脾利水等医疗功效,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推捧。

目前,乌鳢已成为特种养殖品种一族,其养殖规模也在逐年扩大。

但由于养殖的集约化,在养殖过程中有一部分养殖户缺乏对传染病有效控制的理念,致使乌鳢各种细菌性病害逐渐严重,制约了乌鳢养殖业健康而且可持续发展[1]。

2010年6~8月间,吉林省某乌鳢养殖场养殖的乌鳢出现大量死亡,病鱼主要表现为体表有大量出血点,鳍条充血,肛门红肿,剖检可见主要组织脏器有出血点,肠道充血。

维氏气单胞菌最新研究进展

维氏气单胞菌最新研究进展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C h i n e s e J o u r n a l o f Z o o n o s e s㊀2018,34(5)D O I :10.3969/j.i s s n .1002-2694.2018.00.064 综㊀述维氏气单胞菌最新研究进展康元环1,张冬星1,杨滨僮2,张贺亮2,孙武文1,单晓枫1,钱爱东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 o .31201927),吉林省重点科技攻关项目(N o .20150204065N Y )和吉林省科技厅自然基金项目(N o .20170101016J C )联合资助通讯作者:钱爱东,E m a i l :q i a n a i d o n g0115@163.c o m ;单晓枫,E m a i l :s x f 1997@163.c o m作者单位:1.吉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吉林省动物微生态制剂工程研究中心/动物生产及产品质量安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长春㊀130118;2.长春科技学院,长春㊀130600摘㊀要:维氏气单胞菌(A e r o m o n a s v e r o n i i ,A .v e r o n i i )是一种重要的人㊁兽及水生生物共患病原菌,可引起人类胃肠炎㊁腹膜炎㊁败血症和外伤感染等,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而且给水产养殖业造成了巨大经济损失.本文对A .v e r o n i i 的病原学㊁临床特征㊁国内外流行现状以及致病机理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概述,旨在为该菌的防治提供参考.关键词:维氏气单胞菌;临床特征;毒力因子;致病机理中图分类号:R 183㊀㊀㊀文献标识码:A ㊀㊀㊀文章编号:1002-2694(2018)05-0452-08L a t e s t r e s e a r c h p r o gr e s s o n A e r o m o n a s v e r o n i i K A N G Y u a n Gh u a n 1,Z H A N G D o n g Gx i n g 1,Y A N GB i n Gt o n g 2,Z HA N G H e Gl i a n g 2,S U N W u Gw e n 1,S H A N X i a o Gf e n g 1,Q I A N A i Gd o n g1(1.C o l l e g e o f A n i m a lS c i e n c e a n dT e c h n o l o g y ,J i l i nP r o v i n c i a lE n g i n e e r i n g Re s e a r c hC e n t e r of A n i m a lP r o b i o t i c s ,K e y L a b o r a t o r y f o rA n i m a lP r o d u c t i o n ,P r o d u c tQ u a l i t y a n dS a f e t yo f M i n i s t r y o f E d u c a t i o n ,J i l i nA g r i c u l t u r a lU n i v e r s i t y ,C h a n gc h u n 130118,C h i n a ;2.C h a n g c h u nS c i GT e c hU n i v e r s i t y ,C h a n gc h u n 130600,C h i n a )A b s t r a c t :A e r o m o n a s i s o n e o f t h e s e r i o u s p a t h o g e n sw h i c h c a n i n f e c tm a mm a l s a nd a q u a t i c o r g a n i s m s .A n d i t po s e s a s e r i Go u s t h r e a t t oh u m a nh e a l t h ,c a u s i n g h u m a n s g a s t r o e n t e r i t i s ,p e r i t o n i t i s ,s e ps i sa n dt r a u m a t i c i n f e c t i o n s .I na d d i t i o n ,i th a s c a u s e d g r e a t e c o n o m i c l o s s e s t o t h e a q u a c u l t u r e i n d u s t r y .I no r d e r t o p r o v i d e t h e r e f e r e n c e f o r t h e p r e v e n t i o na n d t r e a t m e n t o f A .v e r o i i ,t h i s a r t i c l ew i l l p r o v i d e a n o v e r v i e wo f t h e l a t e s t r e s e a r c h p r o g r e s s o n i t s e t i o l o g y,c l i n i c a l f e a t u r e s ,c u r r e n t s i t u a t i o n a n d p a t h o ge n e s i s .K e yw o r d s :A e r o m o n a s v e r o n i i ;c l i n i c a l f e a t u r e s ;v i r u l e n c e f a c t o r s ;p a t h o g e n e s i s F u n d e db y t h eN a t i o n a lN a t u r a l S c i e n c eF o u n d a t i o nP r o j e c t (N o .31201927),t h eK e y S c i e n t i f i c a n dT e c h n o l o g i c a lP r o je c t sof S c i e n c e a n dT e c h n o l og y D e p a r t m e n t o f J i l i nP r o v i n c e (N o .20150204065N Y )a n d th eN a t u r a l S ci e n c e F u n d o f S c i e n c e a n dT e c h Gn o l o g y D e pa r t m e n t o f J i l i nP r o v i n c e (N o .20170101016J C )C o r r e s p o n d i n g a u t h o r s :Q i a nA i Gd o n g ,E m a i l :q i a n a i d o n g 0115@163.c o m ;S h a nX i a o Gf e n g,E m a i l :s x f 1997@163.c o m ㊀㊀近年来,国内外有关维氏气单胞菌(A e r o m o n a s v e r o n i i ,A .v e r o n i i )病例的报道逐年增多,其流行呈明显上升趋势,A .v e r o n i i 已成为一种重要的人㊁兽及水生生物共患病原菌.目前,A .v e r o n i i 在食品安全上也表现出重要的意义,研究表明污染的畜禽肉类㊁水产品和蔬菜等均是A .v e r o n i i 的重要传染源,因此一些国家已把A .v e r o n i i 及其同属菌作为水体质量和食品安全的检疫对象[1G2];A .v e r o n i i不但可以感染包括鱼类在内的水生动物,也可感染包括人在内的哺乳动物,引起人类胃肠炎㊁腹膜炎㊁脑膜炎㊁败血症和外伤感染等,给水产养殖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的同时也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3G4].本课题组先前对A .v e r o n i i 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过综述,但考虑到近年来有关A .v e r o n i i 的研究逐渐增多,因此本文对A .v e r o n i i 的病原学㊁临床特征㊁国内外流行现状以及致病机理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254概述,旨在为该菌的防治提供参考.1㊀维氏气单胞菌概述1.1㊀维氏气单胞菌㊀气单胞菌属(A e r o m o n a s)是一类革兰阴性兼性厌氧杆菌,其对环境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广泛存在于环境中特别是淡水和河口等环境[5].目前,A e r o m o n a s属共有27个种,主要包括两大类,一类是非运动性嗜冷气单胞菌,最适生长温度为22ħ~25ħ,如杀鲑气单胞菌(A.s a l m o n i c iGd a);另一大类是运动性嗜温气单胞菌,最适生长温度是28ħ~37ħ,如嗜水气单胞菌(A.h y d r o p h iGl a)和维氏气单胞菌(A.v e r o n i i)等[6].以A.s a lGm o n i c i d a为代表的嗜冷性气单胞菌对水产养殖业危害巨大,特别是对鲑鱼,可引起鲑鱼以及一些重要经济鱼种(如大菱鲆和鳕鱼等)的感染性菌血症和溃疡性疾病;相较于嗜冷性气单胞菌,嗜温性气单胞菌的危害更为严重,特别是A.h y d r o p h i l a,A.v e r oGn i i以及豚鼠气单胞菌(A.c a v i a e),有研究表明目前临床上分离到的气单胞菌85%以上是这3种菌[7].A.v e r o n i i又包括2个生物型,即温和生物型(A.v e r o n i i b i o v a r s o b r i a)和维罗纳生物型(A.v e r o n i i b i o v a r v e r o n i i),其中A.v e r o n i i b i o v a r s oGb r i a致病性较强且危害较大[8].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病例表明A.v e r o n i i已成为一种重要的人㊁兽及水生生物共患病原菌,其不但可感染鱼类㊁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也可感染包括人在内哺乳动物,特别是老年人㊁儿童及免疫力低下的人群,不仅给水产养殖业造成了巨大经济损失,同时也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3G4].1.2㊀临床特征㊀A.v e r o n i i不但可以感染水生生物而且可以感染包括人在内的哺乳动物,严重的可以引起死亡.A.v e r o n i i在环境中广泛存在,特别是水体环境,而且在夏㊁秋两季其繁殖最快,免疫力降低或体表有创伤的水生生物更容易感染A.v e r oGn i i,严重时可以引起较高的死亡率.A.v e r o n i i可感染多种水生生物,症状也各有差异,但主要以皮肤溃疡或溃烂,脏器出血和严重腹水等症状为主.相关研究表明,A.v e r o n i i可引起鲤鱼㊁罗非鱼㊁鲈鱼㊁鲫鱼㊁鲶鱼和西伯利亚鲟鱼的出血性败血症,主要表现为体表及脏器不同程度的出血和充血等[9G10];鲤鱼和鲈鱼的红肿病,病鱼的腹部出现红斑,肛门红肿等[11G12];鲶鱼㊁鳕鱼㊁鲤鱼和虾虎鱼的溃疡性感染,病鱼体表鳞片脱落,出现溃疡,严重者出现溃烂[13G14];此外,A.v e r o n i i也可感染一些特殊的水生生物,国内相关研究表明A.v e r o n i i也可引起大鲵的皮肤腐烂;中华绒螯蟹的发病及死亡;泥鳅体表的出血和溃烂;斑点叉尾鮰的皮肤溃烂,脏器肿胀和出血,腹腔积水,严重的可造成大面积死亡;黄颡鱼的溃疡综合征 ,主要表现为体表溃疡和溃烂;青虾的 软壳综合征 ,主要表现为掉肢㊁软壳以及肌肉水肿等[15G20].本实验室通过人工腹腔和肌肉接种A.v e r o n i i感染锦鲤和锦鲫,发现症状较轻者表现为游动缓慢㊁食欲不振以及皮肤溃疡等,严重的表现为肌肉溃烂㊁脏器肿胀㊁脏器出血㊁肠道充血以及严重腹水,直至死亡.A.v e r o n i i对人类引起的感染主要包括胃肠道感染,伤口和软组织感染以及败血症等[7].临床分离到的大部分A.v e r o n i i都来源于胃肠炎病例,在其它感染中,创伤和皮肤软组织感染以及败血症最为常见,其中以创伤和皮肤软组织感染为主,其次是败血症.遭受外伤的人通常更容易感染A.v e r oGn i i,接触含有A.v e r o n i i的水和土壤会增加感染的概率;A.v e r o n i i还可增加免疫力低下者罹患败血症的风险,最常见的症状是腹泻㊁胸痛和发烧等;此外,也会引发免疫功能低下者溶血性尿毒综合症,尿路感染以及脑膜炎等[3G4].总之,胃肠炎是A.v e r oGn i i感染最为常见的症状,特别是对于老年人㊁儿童及免疫功能低下的人群,此外,A.v e r o n i i也是引起旅行者腹泻的主要原因之一[21].2㊀维氏气单胞菌国内外流行现状1983年法国微生物学家首次从溺亡者的呼吸道分泌物中分离到A.v e r o n i i,后来又在患者的伤口和血液中分离到该菌[22];在国内,则由崔树玉等[23]在1989年首次从黑鱼(乌鳢)体内分离到A.v e r o n i i.近年来,国内外有关A.v e r o n i i病例的报道逐渐增多,其流行呈明显的上升趋势且危害也越来越严重.目前,在国外特别是发达国家有关A.v e r o n i i 病例的报道多集中在公共健康领域,相比于A.h yGd r o p h i l a,A.v e r o n i i对发达国家的水产养殖业造成的危害相对较小,但在某些养殖场的水生生物体内也分离到了A.v e r o n i i,而且检测发现这些A.v e r o n i i携带众多毒力因子,耐药性也在逐渐增强,对公共健康和水产养殖业的健康发展具有潜在的威胁.2011年西澳大利亚大学A r a v e n a等对144个临床样本(54个伤口感染样本,33个血液样本,34个粪便样本和23个混合样本)进行了检测,其中49株A.v e r o n i i,占比很大[24];2012年K i m u r a等对东3545期康元环等:维氏气单胞菌最新研究进展京某医院收集的36例A e r o m o n a s相关病例进行了检测,发现病原主要包括A.c a v i a e,A.h y d r o p h i l a 和A.v e r o n i i,其中A.v e r o n i i占比13.9%[25];2014年E s t e v e等收集了来自西班牙瓦伦西亚市区河流,鱼体以及临床样本的185株A e r o m o n a s,并对其进行了分析,其中A.v e r o n i i占19.5%,分离菌株对小鼠有中等毒力且耐药性有所增强[26];2016年S i nGc l a i r等对澳大利亚昆士兰临床微生物实验室在2012年至2014年间收集的临床样本进行分析,获得100株A e r o m o n a s,其中21株为A.v e r o n i i,均携带抗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碳青霉烯酶基因[27];这表明A.v e r o n i i对公共健康的威胁越来越大.此外,A.v e r o n i i对欠发达国和发展中国家而言不但威胁公共健康,而且对水产养殖业的危害也较大,这可能与各国的养殖模式和管理水平有关.2007年5月至2008年4月斯里兰卡某淡水观赏鱼养殖场暴发疾病,症状主要表现为皮肤溃疡㊁出血㊁翅片腐烂㊁眼球突出以及腹部肿胀等,J a g o d a等从患病鱼体内分离到53株A e r o m o n a s,其中A.v e r o n i i为优势菌株占79.2%[28];U z u n等对2009年至2011年间收集的土耳其黑海附近的两个鲈鱼养殖场的鲈鱼,进行细菌性病原发生频率的分析,发现A.v e r o n i i是最为普遍的病原占65.2%[29];2012年P u t h u c h e a r y 等从马来西亚大学医院收集的病人血液㊁脓液㊁尿液㊁痰液以及透析液样本进行病原分离鉴定,其中98份样本被鉴定为A e r o m o n a s,主要病原为A.h yGd r o p h i l a,A.v e r o n i i和A.s o b r i a,其中A.v e r o n i i 占到13%[30];2016年D a l l a l等[31]对伊朗某儿童医院在2013年至2014年间收集的391份急性和慢性腹泻粪便样本进行分析,发现其中有12例是由A e r o m o n a s引起的,其中又有4例的病原是A.v e r o n i i,而且均携带气溶素基因a e r A;这表明A.v e r o n i i的危害越来越严重,应当引起人们的重视.在国内,最近几年有关A.v e r o n i i感染所引起的水产养殖场疾病暴发的病例越来越多,而且给水产养殖业造成了巨大经济损失.我们以中国知网数据库(C N K I)为基础,对2001年至2015年间国内分离并报道的A.v e r o n i i病例进行了统计分析(港澳台除外),发现近年来A.v e r o n i i病例逐年增多(图1,其中2015年数据尚不完整),而且在全国的分布范围也较为广泛,特别是四川㊁广东和江苏等地相关病例报道较多,值得引起人们的警惕.其中有代表性的病例如2011年广东省某鲶鱼养殖场暴发了鲶鱼的 溃疡综合征 ,并出现大规模死亡,患病鱼表现为厌食,皮肤开放性溃疡,病死鱼解剖后发现肝脏有明显的出血性病理变化,经病原的分离和鉴定后最终确定病原是A.v e r o n i i[32];2012年浙江省甲鱼养殖场暴发流行性疾病,对甲鱼养殖行业造成严重经济损失,患病甲鱼的症状主要表现为贝壳变软,腹部贝壳发皱且伴有生长速度明显下降,被称为 软壳病 ,最终经鉴定A.v e r o n i i为主要病原[33];2013年5月江西进贤某甲鱼养殖场陆续出现死亡,患病甲鱼症状表现为贝壳出现红白色斑点,四肢和颈部出现溃疡,皮肤溃烂脱落,解剖病死甲鱼发现肝脏肿胀,胃肠道出血并充满粘稠液体,病原分离获得4株优势菌株,经鉴定均为A.v e r o n i i[34];2014年8月四川雅安,某水库养殖的加州鲈鱼出现大面积死亡,死亡率高达60%,病鱼主要表现为皮肤溃烂㊁尾鳍出血㊁肝脏和肾脏肿大并出血,对其病原进行分离,获得一优势菌株经鉴定为A.v e r o n i i[35];2015年4月广东佛山某太阳鱼和黄颡鱼养殖场陆续出现大面积死亡,患病鱼表现为体表溃疡出血,鳞片脱落,解剖后脏器肿大,最终经鉴定确诊为N a c a r d i a和A.v e r o n i i共同感染所致[36].图1㊀2001-2015年全国A.v e r o n i i病例流行情况调查F i g.1㊀E p i d e m i o l o g i c a l s u r v e y o f A.v e r o n i i c a s e sf r o m2001t o2015i nC h i n a目前,国内有关A e r o m o n a s在公共健康领域的病例报道也逐年增多,特别是腹泻和肺炎等病例,其中A.v e r o n i i的相关病例报道也越来越多.2007年天津市海河医院接受一名重症肺炎患者,症状主要表现为发热伴有咳嗽㊁咳痰以及气短等,对其下呼吸道分泌物进行提取鉴定,最终确定病原为A.v e r o n i i[37];2010年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对夏季门诊腹泻患者的1678份粪便样本进行检测,分离到99株A e r o m o n a s,其中40株A.v e r o n i i[38];2013年温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对2010年6月至2012年5月期间收集的腹泻样本进行检测,共分离出172株A e r o m o n a s,其中A.v e r o n i i占3.5%[38];454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2018,34(5)2014年T a n g等[39]对台湾南部某医院收集的2009年至2013年间患者治疗记录分析发现,其中A e r oGm o n a s阳性患者91人,患者年龄半数在65岁以上,其中由A.v e r o n i引发的共31例占34.1%;2016年贵州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贵州省2012年至2014年间部分腹泻病例样本中的A e r o m o n a s进行分离鉴定,共分离出18株气单胞菌,其中A.v e r o n i i占11 11%[40];2016年W a n g等人对在2012年间收集的上海浦东新区急性腹泻患者粪便样本进行分析,2533名腹泻患者中有101名因感染A e r o m o n a s所致,进一步分析发现其中A.v e r o n i i占52.5%,而且携带多种毒力因子[41].上述A.v e r o n i i相关病例仅仅是被检测到并报道或发表的,实际发生的感染病例应更多,分析原因一方面混合感染可能使A.v e r o n i i被忽略;另一方面,感染早期的抗生素治疗对A.v e r o n i i还是较为有效的,这些原因可能导致了目前A.v e r o n i i还没有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但考虑到A.v e r o n i i在发达国家所引起的公共健康问题以及现在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A.v e r o n i i的毒力在不断增强,而且其耐药性也在不断增强,其对我国的水产养殖业的危害和公共健康的威胁越来越大,应当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3㊀致病机理研究进展近年来,国内外有关A.v e r o n i i病例的报道逐渐增多,相关研究表明A.v e r o n i i的毒力在逐渐增强,但目前对A.v e r o n i i致病机制了解较少,近年来国内外有关A.v e r o n i i毒力因子的研究开始逐渐增多,但也主要是针对单一毒力因子的研究,如外膜蛋白㊁菌毛㊁鞭毛㊁气溶素㊁溶血素㊁肠毒素㊁蛋白酶以及一些黏附因子等;但考虑到A.v e r o n i i致病机制的复杂性,仅凭对几种毒力因子的研究难以全面了解其致病机理.目前A e r o m o n a s中有关A.h yGd r o p h i l a,A.c a v i a e和A.s a l m o n i c i d a致病机理的研究相对较多,考虑到其同属A e r o m o n a s,致病机理方面可能存在相似性,因此对以A.h y d r o p h i l a,A.c a v i a e和A.s a l m o n i c i d a为代表的A e r o m o n a s致病机理相关研究进行归纳总结,以期为A.v e r o n i i 的致病机理研究提供借鉴.3.1㊀主要毒力因子㊀相关研究表明A e r o m o n a s的致病性是多种因素在共同起作用,目前已经被证实的毒力因子有多种,包括外膜蛋白㊁运动和粘附相关因子㊁毒素㊁蛋白酶㊁群体感应系统㊁分泌系统以及铁离子获取系统等[42],见图2.A e r o m o n a s毒力因子主要包括以下几类.图2㊀气单胞菌主要毒力因子[42]F i g.2㊀M a j o r v i r u l e n c e f a c t o r s i n A e r o m o n a s 3.1.1㊀鞭毛㊀细菌的运动形式主要包括游动㊁泳动㊁滑动和旋转等.其中游动性和泳动性与鞭毛密切相关.A e r o m o n a s具有侧生鞭毛或极生鞭毛,不同的A e r o m o n a s菌株所具有的鞭毛类型也不相同.侧生鞭毛形成相关基因主要有f l g C㊁f l g E㊁f l g I㊁f l g J和f l i F等三十多个基因,侧生鞭毛系统主要负责细菌的泳动(S w a r m i n g m o t i l i t y),侧生鞭毛的糖基化对于菌体的群集运动也是至关重要的[43];极生鞭毛形成相关基因主要有f l a A㊁f l a B㊁f l a G㊁f l a H和c h e V等六十多个基因,极生鞭毛对于A e rGo m o n a s的运动㊁黏附和入侵等功能必不可少,而且研究表明极生鞭毛的糖基化在引起炎症反应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44].3.1.2㊀菌毛㊀目前相关研究已表明A e r o m o n a s具有I型㊁I V型和M i n i型菌毛.其中I型菌毛的形成相关基因主要有f i m A㊁f i m C㊁f i m D㊁f i m E和f i m F等,主要在A e r o m o n a s定殖的初始阶段发挥作用[45].I V型菌毛又包括3种类型即F l p I V型㊁M S H AI V型和T a p I V型菌毛,其中F l p I V型菌毛形成关基因主要有f l p C㊁f l p D㊁f l p E和f l p F等十多个基因,其有助于A e r o m o n a s生物膜的形成和自身凝集;M S HAI V型菌毛形成相关基因主要有m s h A㊁m s h B㊁m s h C和m s h D等十多个基因, M S H A成束菌毛是A e r o m o n a s组织粘附和定植过程中的主要结构,而且在生物被膜形成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46];T a p I V型菌毛形成相关基因主要有t a p A㊁t a p B㊁t a p C㊁t a p D和t a p F等二十多个基因, T a p菌毛的生物合成可能对A e r o m o n a s的毒力产生很强的影响,其具体作用机制仍有待进一步阐明.H a d i等研究表明A.v e r o n i i存在I V型菌毛,证实M S H AI V型菌毛在A.v e r o n i i定植和生物被膜形5545期康元环等:维氏气单胞菌最新研究进展成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当M S H AI V型菌毛的主要形成相关基因m s h A和m s h B缺失或失活后,其定植能力和生物被膜形成能力明显降低[46].3.1.3㊀脂多糖㊁S层和外膜蛋白㊀脂多糖(L i p o p oGl y s a c c h a r i d e,L P S)是革兰氏阴性菌特有的表面结构,在炎症和败血症过程中L P S是固有免疫系统的关键激发因子,其表面的O抗原能够保护病原菌免受血清补体的杀伤作用和吞噬,从而介导病原菌的致病性.相关研究表明A.h y d r o p h i l a和A.s a lGm o n i c i d a具有L P S结构,且主要为S型L P S[47]. S层结构是包裹在菌体最外侧的一层类结晶表层蛋白,大部分病原菌都具有S层结构.目前研究表明所具有S层结构的A e r o m o n a s都有1个共性,均含携带O抗原多糖的L P S,因此对A e r o m o n a s而言,推测L P S可能在S层结构与菌体连接过程或S 层糖基化过程中起重要的作用,K a y等已证实S层与A.s a l m o n i c i d a的毒力密切相关[48].在A e r o m o n a s的外膜蛋白(O u t e r m e m b r a n e p r o t e i n,O m p)中许多膜蛋白具有黏附作用,如O m p48㊁O m p G㊁O m p W㊁O m p T S以及一些孔蛋白,这些膜蛋白可作为黏附因子或黏附增强剂在A e r oGm o n a s的定殖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42].A.v e r oGn i i的膜蛋白O m p48,一种类L a m B样蛋白(麦芽糖转运蛋白)已被证实具有黏附作用,可能与宿主细胞外蛋白的碳水化合物结构域相结合;Q u i n n等研究认为A e r o m o n a s孔蛋白是一类类凝集素样的黏附蛋白,其有助于菌体粘附到红细胞和肠道上皮细胞表面[49].3.1.4㊀蛋白酶和外毒素㊀A e r o m o n a s能够产生一系列的胞外酶,包括蛋白酶㊁脂肪酶㊁淀粉酶㊁几丁质酶㊁核酸酶和明胶酶等,但并非所有的A e r o m o n a s 都能产生这些胞外酶,菌株不同产生的胞外酶也不相同.其中蛋白酶可分为热不稳定性丝氨酸蛋白酶和热稳定性金属蛋白酶,可通过直接损伤宿主细胞或活化毒素来增强A e r o m o n a s的侵染能力;A.h yGd r o p h i l a也已被证实有多种脂肪酶如A h65㊁H3㊁A p l1和L i p等,而且它们与A.h y d r o p h i l a的致病性密切相关[50],S o n g等的研究表明金属蛋白酶能够激活A.v e r o n i i气溶素的活性,从而使其产生对细胞的毒性作用,证实金属蛋白酶和气溶素都是A.v e r o n i i重要的毒力因子[51].研究表明A e r o m o n a s也可产生多种外毒素,尽管有些菌株携带外毒素相关基因,但不同的A e r oGm o n a s产生的外毒素不同,而且生长条件不同其产生的外毒素也不尽相同.A e r o m o n a s产生的重要毒素主要是肠毒素和溶血素,其中肠毒素又分为细胞毒性肠毒素(C y t o t o x i ce n t e r o t o x i n,A c t)㊁不耐热细胞肠毒素(H e a t-l a b i l ec y t o t o n i ce n t e r o t o x i n, A l t)和耐热细胞肠毒素(H e a t-s t a b l e c y t o t o n i c e nGt e r o t o x i n,A s t),其中A c t能够引起溶血㊁细胞毒性和肠毒性,A c t在A.h y d r o p h i l a的作用已经被证实,可诱导巨噬细胞和上皮细胞产生炎性介质并且可引发细胞凋亡[52],A l t和A s t虽没有溶血和溶细胞活性,但能够增加肠上皮细胞c AM P和前列腺素的水平;溶血素分为α溶血素和β溶血素,其中α溶血素可引起可逆性细胞毒性和不完全溶血,β溶血素可导致细胞的渗透性裂解和完全溶血.3.1.5㊀分泌系统㊀目前A e r o m o n a s的分泌系统已经被鉴定有5种,包括I型㊁I I型㊁I I I型㊁I V型及V I 型分泌系统,主要负责毒力因子的转运,而且不同的A e r o m o n a s菌株携带的分泌系统也不尽相同.目前有关A e r o m o n a s的I型分泌系统研究较少,生物信息学预测分析表明其可能与毒素的转运有关[42];I V 型分泌系统除了跟毒力因子的转运有关外,还可能参与细菌之间遗传物质的接合转移[53];目前对A e rGo m o n a s的I I型㊁I I I型和V I型分泌系统的研究则相对较多,研究认为I I I型和V I型分泌系统与许多革兰氏阴性菌的毒力密切相关.A e r o m o n a s的I I型分泌系统相关基因主要有e x e A㊁e x e B㊁e x e C㊁e x e D㊁e x e E和e x e F等十几个基因组成,I I型分泌系统对A e r o m o n a s多种毒力因子的分泌至关重要,如溶血素㊁蛋白酶和D N A酶等; M a l t z等研究表明I I型分泌系统在A.v e r o n i i裂解红细胞和肠道定植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54];I I I 型分泌系统是A e r o m o n a s最为重要的一类分泌系统,相关基因较多主要有a c r1㊁a c r2㊁a c r G㊁a c r H㊁a c r R和a c r V等,目前A e r o m o n a s中A.h y d r o p h iGl a和A.s a l m o n i c i d a的I I I型分泌系统研究的较为详细[55],I I I型分泌系统具有一个 注射器 样的针状结构,能够直接将效应因子注入到靶细胞的细胞质中,已知的效应因子有5个分别是A e x T㊁A e x U㊁A o p P㊁A o p H和A o p O,其中A e x T和A e x U是双功能毒素,不但具有可使宿主细胞信号通路中断的G T P a s e激活结构域,而且具有可以破坏宿主细胞骨架并诱导细胞凋亡的A D P-核糖基化结构域,其中A o p P㊁A o p H和A o p O能够中断宿主细胞信号传导途径并诱导靶细胞中毒[56];A e r o m o n a s的V I 型分泌系统相关基因主要有h c p㊁h c p1㊁v g r G1和v g r G2等,目前A.h y d r o p h i l a的V I型分泌系统研究地相对较为详细,其具有一个 噬菌体样的注射体654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2018,34(5)结构 能够直接将毒力因子转运至宿主细胞的细胞质中[57],目前V I型分泌系统已有4种效应因子已被鉴定即H c p1㊁V g r1㊁V g r2和V g r3,其中H c p是一个功能强大的效应因子,一旦进入靶细胞的细胞质,可激活C a s p a s e3从而引发细胞的凋亡,而且H c p能够麻痹巨噬细胞以防止被其吞噬,V g r则是一种A D P-核糖基化毒素能够扰乱宿主细胞骨架并诱导细胞凋亡[58].3.1.6㊀铁离子获取系统㊀铁离子对大多数病原菌来说是不可缺少的营养元素,而且铁离子对病原菌的致病性也至关重要.铁离子的摄取通常需要特殊的转运系统,目前已知的A e r o m o n a s的铁离子摄取机制有两种,一种是铁载体依赖性的摄取机制,一种是不依赖于铁载体的摄取机制.病原菌侵染宿主后能否在其体内存活,铁离子的获取被认为是至关重要的一步,而且铁离子有助于增强病原菌的毒力[59].目前A.h y d r o p h i l a和A.s a l m o n i c i d a已被证实具有铁载体依赖性的铁离子摄取系统[60G61].3.2㊀致病机理㊀通过对A e r o m o n a s相关毒力因子的不断发现和认知,人们开始逐渐对A e r o m o n a s的致病机理有了一定的了解,特别是有关伤口感染,胃肠炎以及败血症等致病机理.J a n d a和A b b o t t等人[7]在对A e r o m o n a s致病机理进行研究时,认为A e r o m o n a s的感染机制与铜绿假单胞菌有相似之处,特别是涉及的感染步骤和相关毒力因子,因此他们提出了A e r o m o n a s引发伤口感染的模型,如图3所示,这一模型揭示了A e r o m o n a s如何引起表层感染,深层组织感染甚至可能的全身系统性感染.感染过程主要包括3个重要步骤:首先是在伤口位置的附着和初始定植;然后菌体合成并释放蛋白酶,降解宿主细胞蛋白并以此为能量来源,细菌增殖;最后通过细菌的趋化特性,迁移至深层组织.在这一感染过程中有多种A e r o m o n a s毒力因子参与,在伤口部位的附着和定植过程中黏附因子如菌毛㊁鞭毛以及菌体表面的黏附蛋白起主要作用;在降解宿主细胞蛋白(如胶原蛋白,纤维蛋白以及血清中相关蛋白等)过程中A e r o m o n a s合成的一系列蛋白酶如金属蛋白酶㊁丝氨酸蛋白酶以及氨肽酶等发挥着重要的作用[62];此外,A e r o m o n a s通过趋化特性参与深层组织感染过程中还涉及趋化因子(如鞭毛等),密度感应系统以及分泌系统等.A e r o m o n a s引起的胃肠炎一般认为是食用了被污染的食物或水,A e r o m o n a s到达肠道引起炎症反应,必须首先耐受胃酸的作用后到达小肠或大肠,同时要与自体微生物进行竞争并在肠道中定植,这一图3㊀气单胞菌引发伤口感染的模型[7]F i g.3㊀H y p o t h e t i c a lm o d e l o f A e r o m o n a s w o u n d i n f e c t i o n 复杂过程往往需要病原菌众多毒力因子的参与.研究表明A e r o m o n a s引起胃肠炎可能包括以下几个过程:首先借助菌体自身的酸耐受性通过胃液的酸性环境,定向运动并吸附到胃肠道的上皮细胞,形成生物被膜并定植于肠道,最后释放毒力因子并引发感染[7].其中在A e r o m o n a s的定向运动㊁吸附以及定植过程中,鞭毛和菌毛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生物被膜的形成受密度感应系统的调控[63];A e r o m o n a s 在肠道完成定植后,通过菌体分泌的肠毒素和溶血素引发肠炎,或者通过进一步侵染胃肠上皮细胞而引起炎症,A e r o m o n a s引发胃肠道炎症反应是其一系列毒力因子共同作用的结果[7].目前研究认为大多数原发性A e r o m o n a s败血症是病原菌从胃肠道转移至血液循环系统所引起的.此外,A e r o m o n a s也可能通过感染的伤口㊁腹膜炎以及胆囊炎等转移至血液循环系统,从而引起继发性败血症.相关研究表明并非所有的A e r o m o n a s 都能引起败血症,相反大部分败血症是由很少的一部分A e r o m o n a s所引起,因此分析这些少数病原菌可能是具有某些标记或属性的特定亚群[64].进一步的研究发现血清型为Oʒ11㊁Oʒ16㊁Oʒ18和O ʒ34的A e r o m o n a s与大多数的败血症病例相关,这表明L P S抗原的结构和类型在引发败血症过程中7545期康元环等:维氏气单胞菌最新研究进展。

《花鲈哈维氏弧菌及维氏气单胞菌二价灭活疫苗生产工艺的优化》

《花鲈哈维氏弧菌及维氏气单胞菌二价灭活疫苗生产工艺的优化》

《花鲈哈维氏弧菌及维氏气单胞菌二价灭活疫苗生产工艺的优化》一、引言花鲈作为重要的水产养殖鱼类,面临着各种疾病的威胁,其中哈维氏弧菌和维氏气单胞菌是常见的病原菌。

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这些病原菌引起的疾病,二价灭活疫苗的研发和生产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旨在探讨花鲈哈维氏弧菌及维氏气单胞菌二价灭活疫苗生产工艺的优化,以提高疫苗的生产效率、质量和安全性。

二、病原菌及疫苗概述哈维氏弧菌和维氏气单胞菌是花鲈养殖过程中常见的病原菌,可导致鱼类发生严重的疾病。

二价灭活疫苗是指将这两种病原菌经过特定工艺处理后制成的疫苗,可同时预防由这两种病原菌引起的疾病。

优化生产工艺对于提高疫苗的产量、质量和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

三、现有生产工艺及问题目前,花鲈哈维氏弧菌及维氏气单胞菌二价灭活疫苗的生产工艺主要包括病原菌的培养、灭活、纯化、配制等步骤。

然而,现有生产工艺存在一些问题,如生产效率低、疫苗质量不稳定、灭活效果不理想等。

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疫苗的预防效果和安全性,需要进一步优化生产工艺。

四、生产工艺优化措施(一)病原菌培养条件的优化优化病原菌的培养条件,包括培养基的配方、温度、pH值、氧气含量等,以提高病原菌的生长速度和产量。

同时,采用先进的生物反应器技术,实现大规模、高密度培养,提高生产效率。

(二)灭活工艺的改进采用更有效的灭活方法,如化学灭活法、物理灭活法等,以提高灭活效果。

同时,优化灭活条件,如温度、时间、灭活剂浓度等,确保病原菌完全失活,同时保持疫苗的免疫原性。

(三)纯化工艺的优化通过改进纯化方法,如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超滤等技术,提高疫苗的纯度。

同时,对纯化过程中的杂质进行深入研究,采取有效措施去除杂质,确保疫苗的安全性。

(四)配制工艺的优化根据花鲈的免疫特点,优化疫苗的配方和剂量。

采用先进的配制技术,如冷冻干燥法等,提高疫苗的稳定性和保存期限。

同时,对疫苗的外观、溶解性等方面进行改进,提高疫苗的接受度和使用便利性。

五、工艺优化效果及展望通过优化花鲈哈维氏弧菌及维氏气单胞菌二价灭活疫苗的生产工艺,可以提高疫苗的生产效率、质量和安全性。

维氏气单胞菌感染下乌鳢头肾消减cDNA文库的构建及差异基因的筛选

维氏气单胞菌感染下乌鳢头肾消减cDNA文库的构建及差异基因的筛选

Co n s t r u c t i o n o f a s u p p r e s s i o n s u b t r a c t i v e h y b r i d i z a t i o n c DNA l i b r ar y
t o s c r e e n d i f f e r e n t i a l l y e x p r e s s e d g e n e s f r O m h e a d — k i d n e y o f Ch a n n a a r g u s i n f e c t e d b y Ae r o mo n a s v e r o n i i
d o i : 1 0 . 3 9 6 9  ̄ . i s s n . 1 0 0 8 — 0 5 8 9 . 2 0 1 3 . 1 2 . 0 4
维 氏气 单胞 菌感选
单 晓枫 ,杨 滨僮 ,康元 环 ,夏 京 津 ,龙 继 兵 ,吴 同垒 ,陈 龙 ,孟 庆峰 ,钱 爱 东
h e a d - k i d n e y wa s c o n s t r u c t e d u s i n g s u p p r e s s i o n s u b t r a c t i v e h y b i r d i z a t i o n( S S H ) i n t h i s s t u d y . A t o t a l o f 2 0 2 d i f f e r e n t i a l l y d i s p l a y e d
c D NA r f a g me n t s( e x p r e s s e d s e q u e n c e t a g ,E S T )we r e i d e n t i i f e d a n d s e q u e n c e d ,o f w h i c h 7 3 we r e n o t r e t r i e v e d s i g n i i f c a n t h o mo l o g o u s s e q u e n c e s a n d t h e r e ma i n i n g 1 2 9 w e r e d i v i d e d i n t o s i x ma j o r c a t e g o i r e s a c c o r d i n g t o t h e i r p o s s i b l e f u n c t i o n s . 2 5

维氏气单胞菌研究进展_吴同垒

维氏气单胞菌研究进展_吴同垒

维氏气单胞菌研究进展吴同垒1,单晓枫1,孟庆峰2,郭伟生1,王伟利2,钱爱东1(1.吉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长春 130118;2.吉林进出口检验检疫局,长春 130062)[收稿日期]2011-02-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1280(2011)07-0041-04 [中图分类号]S852.61[摘 要] 维氏气单胞菌(Aero m onas veronii )渐已成为重要的人-鱼共患致病菌。

文章简单介绍了其分类地位及常规和特殊的生物学性质,并进一步综述了该菌的毒力因子、鉴定方法、流行病学和疫苗研究。

作为气单胞菌属的成员,维氏气单胞菌具有该属典型的毒力因子,如气溶素、肠毒素、一系列粘附因子、磷脂酶、丝氨酸蛋白酶和核酸酶等。

目前,维氏气单胞菌的鉴定主要依靠生理生化方法,也有人应用分子生物学和免疫学方法鉴定。

维氏气单胞菌对水产动物有相当高的致死率,患有肝胆疾病的人感染后常常产生严重的后果,需要加强针对该菌所致疾病的诊断。

在疫苗研究方面,有学者研究了口服疫苗和DNA 疫苗,达到了一定的免疫效果。

[关键词] 维氏气单胞菌;研究进展基金项目:吉林省科技厅项目(20080218)和吉林农业大学青年启动基金联合资助。

作者简介:吴同垒(1987年-),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动物微生物和免疫学研究。

E -m a i:l 532966952@ 通讯作者:钱爱东,E-m ai:l qiana i dong0115@163.co m;单晓枫,E-m a i:l sx f 1997@Advances i n A ero m onas veroniiWU Tong-lei 1,SHAN X iao-feng 1,MENG Q ing-feng 2,GUO W ei-sheng 1,WANG W ei-li 2,Q I A N A i-dong1(1.C olle g e of An i ma lS cience and Technol ogy of Jilin Ag ric u lt ural University ,C hang c hun 130118,C hina;2.J ili n E ntry -Ex it Inspection and Quaran tine B ure au,Changchun 130062,Ch i na )Abst ract :A ero m onas veronii has been an i m portant pathogen ic bacteria to people and fish.Taxono m y and generaland spec i a l b i o log ica l properties about the bacteri a w ere briefly introduced .Further m ore ,v irulence factors ,i d entifica ti o n ,epide m iology and vacc i n e research w as revie w ed .As one m e mber of A ero m onas spp .,A ero m onas veron ii possesses the typical v irulence facto rs ,such as aero l y si n ,enterotox in ,adherence factors ,phospho li p ase ,seri n e protease ,DNases ,etc .Recentl y ,i d entificati o n o f Aero m onas veronii relied m ainly on physi o log ical bioche m icalm ethods ,and m o lecu lar bio l o gy and i m muno l o g i c al m ethods w ere a lso app li e d for identification by so m eo m e .Aero m onas veronii caused the considerab l y high m ortality of aquati c ani m als i n fected and serious consequence o f people w ith hepatobiliary d iseases .D iagnosis of the d iseases caused by this bacteria should been enhanced .For vaccine research ,scho lars has deve l o ped oral and DNA vacc i n ation w ith certain i m m une effec.t K ey w ords :Aero m onas veron ii ;advance 维氏气单胞菌又称凡隆气单胞菌、维罗纳气单胞菌,1983年,美国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为纪念法国微生物学家Veron 在弧菌和气单胞菌研究中的贡献而命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维氏气单胞菌研究进展吴同垒1,单晓枫1,孟庆峰2,郭伟生1,王伟利2,钱爱东1(1.吉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长春 130118;2.吉林进出口检验检疫局,长春 130062)[收稿日期]2011-02-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1280(2011)07-0041-04 [中图分类号]S852.61[摘 要] 维氏气单胞菌(Aero m onas veronii )渐已成为重要的人-鱼共患致病菌。

文章简单介绍了其分类地位及常规和特殊的生物学性质,并进一步综述了该菌的毒力因子、鉴定方法、流行病学和疫苗研究。

作为气单胞菌属的成员,维氏气单胞菌具有该属典型的毒力因子,如气溶素、肠毒素、一系列粘附因子、磷脂酶、丝氨酸蛋白酶和核酸酶等。

目前,维氏气单胞菌的鉴定主要依靠生理生化方法,也有人应用分子生物学和免疫学方法鉴定。

维氏气单胞菌对水产动物有相当高的致死率,患有肝胆疾病的人感染后常常产生严重的后果,需要加强针对该菌所致疾病的诊断。

在疫苗研究方面,有学者研究了口服疫苗和DNA 疫苗,达到了一定的免疫效果。

[关键词] 维氏气单胞菌;研究进展基金项目:吉林省科技厅项目(20080218)和吉林农业大学青年启动基金联合资助。

作者简介:吴同垒(1987年-),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动物微生物和免疫学研究。

E -m a i:l 532966952@ 通讯作者:钱爱东,E-m ai:l qiana i dong0115@163.co m;单晓枫,E-m a i:l sx f 1997@Advances i n A ero m onas veroniiWU Tong-lei 1,SHAN X iao-feng 1,MENG Q ing-feng 2,GUO W ei-sheng 1,WANG W ei-li 2,Q I A N A i-dong1(1.C olle g e of An i ma lS cience and Technol ogy of Jilin Ag ric u lt ural University ,C hang c hun 130118,C hina;2.J ili n E ntry -Ex it Inspection and Quaran tine B ure au,Changchun 130062,Ch i na )Abst ract :A ero m onas veronii has been an i m portant pathogen ic bacteria to people and fish.Taxono m y and generaland spec i a l b i o log ica l properties about the bacteri a w ere briefly introduced .Further m ore ,v irulence factors ,i d entifica ti o n ,epide m iology and vacc i n e research w as revie w ed .As one m e mber of A ero m onas spp .,A ero m onas veron ii possesses the typical v irulence facto rs ,such as aero l y si n ,enterotox in ,adherence factors ,phospho li p ase ,seri n e protease ,DNases ,etc .Recentl y ,i d entificati o n o f Aero m onas veronii relied m ainly on physi o log ical bioche m icalm ethods ,and m o lecu lar bio l o gy and i m muno l o g i c al m ethods w ere a lso app li e d for identification by so m eo m e .Aero m onas veronii caused the considerab l y high m ortality of aquati c ani m als i n fected and serious consequence o f people w ith hepatobiliary d iseases .D iagnosis of the d iseases caused by this bacteria should been enhanced .For vaccine research ,scho lars has deve l o ped oral and DNA vacc i n ation w ith certain i m m une effec.t K ey w ords :Aero m onas veron ii ;advance 维氏气单胞菌又称凡隆气单胞菌、维罗纳气单胞菌,1983年,美国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为纪念法国微生物学家Veron 在弧菌和气单胞菌研究中的贡献而命名。

该菌普遍存在于淡水、污水,土壤乃至海水中,其中一部分菌株是微生态环境中正常存在的,而另一些菌株具有致病性,主要感染变温动物,如中华绒螯蟹、泥鳅、锦鲤,斑点叉尾鮰等,可引起大量死亡;维氏气单胞菌对恒温动物是一种机会致病菌,但有人认为免疫功能健全者也可被感染[1],通常患者发生急性腹泻,也可能引起菌血症、脑膜炎和心内膜炎等。

近年来,日益增多的病例表明维氏气单胞菌已成为一种重要的人-鱼共患致病菌,并在食品安全上表现出重要意义,部分国家已经将其规定为食品安全的检疫对象。

1分类地位维氏气单胞菌隶属弧菌科(Vibrionaceae)气单胞菌属(A ero m onas),模式菌株为ATCC35624,气单胞菌包括运动性(或嗜温性)和非运动性气单胞菌。

目前研究的气单胞菌分属14个DNA杂交群,维氏气单胞菌在杂交群分类中属DHG8/10,大多数致病菌株属DHG8。

维氏气单胞菌包含两个变种:维氏气单胞菌温和生物型和维罗纳生物型,其中温和生物型G+C含量为58.6%,维罗纳生物型G+C含量为59.6%[2-3]。

2生物学特性维氏气单胞菌是革兰氏阴性杆菌,有些略弯,单在或成双,属兼性厌氧菌,菌体大小为0.3~0.7 L m@1.2~2.5L m。

25~30e时生长良好,42e 时也能生长繁殖,在-2~10e储存的蔬菜中亦可检测到维氏气单胞菌。

该菌在普通营养琼脂上生长旺盛,培养24h后菌落直径多在1.3mm,呈圆形、边缘整齐、表面光滑、灰白色,不透明、中央稍隆起,在血平板上生长良好,能形成明显的B-溶血。

维氏气单胞菌可以耐受较高的P H,低P H环境下生长不良,不足以引起食物中毒,K.Neyts等[4]研究发现,储存食物发酵过程中会产生乳酸,当浓度达到2%时,细菌生长明显放缓,证实维氏气单胞菌对乳酸比较敏感。

维氏气单胞菌可在不含Na C l的环境中生长繁殖,盐度是主要的生长抑制因子,溶液导电率为11.7~40.2dS/m时,细菌生长受到较大抑制。

维氏气单胞菌致病菌株不具有自杀活性,而非致病性菌在37e,含0.5%葡萄糖的营养肉汤中培养时表现自杀活性。

若无自杀活性,肉汤呈均一混浊,可先假定为致病菌,再进行小鼠攻菌实验验证[5]。

3毒力因子维氏气单胞菌可产生一系列的毒力因子,如气溶素(aerolysi n)、肠毒素(enterotox i n)和粘附因子(adherence factor)等,这些毒力因子在水产动物、人类甚至畜禽感染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目前,针对维氏气单胞菌毒力基因的研究不多,且常为温和生物型的报道。

3.1气溶素国际上将外毒素命名为气溶素,鱼类感染致病性维氏气单胞菌后常常有出血现象,所以气溶素认为是主要的毒力因子。

陆承平等[6]从病人来源的嗜水气单胞菌的培养上清中提纯了一种毒素,证实其具有溶血性、肠毒性和细胞毒性的单一多肽,并取溶血性(he m o l y tic acti v ity)、肠毒性(enterotox icity)、细胞毒性(cyto tox icity)英文的第一个字母,将这种单一多肽命名为HEC毒素,H EC毒素就是气溶素。

气溶素基因大小为431bp,与细菌的致病性密切相关,具有种属的特异性,可作为菌株有无致病性的标志。

含有气溶素基因的维氏气单胞菌菌株,具有潜在的致病性,可以造成食品污染和人类的食物中毒等,但相关研究表明从淡水中分离的维氏气单胞菌中缺乏气溶素基因。

N a w az 等[7]从鲶鱼中分离到81株维氏气单胞菌,并利用PCR检测发现96.0%的菌株含有气溶素基因,说明维氏气单胞菌的毒力在逐渐增强,携带细菌的鲶鱼对人类的食品安全形成一定的威胁。

3.2肠毒素肠毒素包括两大类:细胞兴奋性肠毒素和细胞毒性肠毒素。

细胞兴奋性肠毒素可刺激肠道加强分泌作用,不引起隐窝和小肠绒毛坏死,但最终导致小肠上皮细胞的广泛性损伤;细胞毒性肠毒素除有肠毒性外,还有溶血性和细胞毒性。

肠毒素与霍乱毒素(C T)可以引起交叉免疫反应,经肠道免疫维氏气单胞菌的蝙蝠能较强的抵抗CT的侵害。

3.3粘附因子细菌感染的先决条件是在粘附因子的帮助下定植于患者机体患病部位,维氏气单胞菌的粘附因子包括菌毛、S层、荚膜、内毒素(LPS)和外膜蛋白(O M Ps)等。

菌毛分为两类:一是短的、坚硬的菌毛(S/R),二是长的、柔韧的菌毛(L/W)。

菌毛是重要的凝血因子,促使细菌粘附在红细胞表面,尤以量少的L/W菌毛更具粘附活性。

维氏气单胞菌与其它革兰氏阴性菌的LPS性质大体相同,能促进细菌定殖到小肠上皮,增强细菌毒素的分泌。

LPS作为O抗原,把临床分离到的菌株主要分为两个血清型:O11和O34。

大部分温和生物型菌株属O11血清型,这类菌株主要引起败血症和胃肠炎,与人类疾病的关系也较为密切。

O11血清型菌株可以产生S层,S层和荚膜能够帮助菌体逃避宿主的免疫调理作用,引起易感动物的败血症,荚膜还可以增强粘附素的粘附作用,导致人类胃肠炎频发。

部分温和生物型和全部维罗纳生物型菌株属O34血清型,这类菌株在20e时比在37e时具有更强的致病性。

OMPs是革兰氏阴性菌外膜中的蛋白成分,其数量、种类随菌株不同而异,也可用于血清学分型困难时的细菌分型。

维氏气单胞菌的OMPs主要有OM P38和OMP48两种,是重要的毒力因子,可增强细菌的粘附作用。

此外,维氏气单胞菌还能产生磷脂酶、丝氨酸蛋白酶、核酸酶和弹性蛋白酶等毒力因子,但是并非所有菌株都产生这些毒力因子,菌株来源不同,毒力因子也不相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