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高中语文第四单元古代人物传记第12课苏武传课时作业新人教版必修4
精选高中语文第4单元12苏武传课时作业新人教版必修4
苏武传——持节云中怀汉志 一腔正气撼乾坤一、基础夯实1.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时汉连伐胡,数.通使相窥观 数:屡次。
B .别.其官属常惠等各置他所 别:离别。
C .会论.虞常 论:判罪。
D .单于益.骄,非汉所望也 益:更加。
答案:B 解析:B 项,别,分别隔离。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谋杀单于近臣,当.死副有罪,当.相坐 B.⎩⎪⎨⎪⎧ 虞常果引.张胜引.佩刀自刺 C.⎩⎪⎨⎪⎧ 虞常等七十余人欲发.恐前语发.,以状语武D.⎩⎪⎨⎪⎧ 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会.武等至匈奴答案:D 解析:A 项,判处/应当。
B 项,牵攀、招供/拿、举。
C 项,发动、实施/揭露、暴露。
D 项,适逢、恰好。
3.与“天雨雪,武卧啮雪”句中活用的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单于愈益欲降之B .尽归汉使路充国等C .武能网纺缴,檠弓弩D .反欲斗两主,观祸败答案:C 解析:A 、B 、D 三项同为动词的使动用法。
C 项中的“网”“檠”与例句中的“雨”同为名词用作动词。
4.下列句子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子卿尚复谁为乎A .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B .子卿不欲降,何以过陵C .汉天子我丈人行也D .见犯乃死,重负国答案:B 解析:B项与例句同为宾语前置句。
A项,定语后置句。
C项,判断句。
D项,被动句。
二、阅读鉴赏(一)阅读文本选段,完成5~8题。
方欲发使送武等,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
缑王者,昆邪王姊子也,与昆邪王俱降汉,后随浞野侯没胡中。
及卫律所将降者,阴相与谋劫单于母阏氏归汉。
会武等至匈奴,虞常在汉时,素.与副张胜相知,私候胜曰:“闻汉天子甚怨卫律,常能为汉伏弩射杀之,吾母与弟在汉,幸.蒙其赏赐。
”张胜许之,以货物与常。
后月余,单于出猎,独阏氏子弟在。
虞常等七十余人欲发,其一人夜亡,告之。
单于子弟发兵与战。
缑王等皆死,虞常生得。
高中语文第四单元第12课苏武传习题新人教版必修4
第12课苏武传都知道历代忠烈岳飞屈原,君可知那汉苏武牧羊在北海边,十九年的冰霜雪雨,寒来暑往地冻天寒,冰雪和毡果饥腹,只身望断南飞雁。
风摆孤灯度寒夜,铮铮铁骨照汉节。
为国家的兴亡,好男儿忠孝难两全,虽不如岳元帅尽忠报国那般壮烈,也没有楚大夫屈原的悲壮诗篇。
抛下了温柔梦红颜知己,拜别了白发高堂在故园。
一身忠烈照天地,匹夫为国家兴亡,命可舍头可抛志不可断。
千古传颂垂青史,流下美名万古传。
美十九年汉节悲零落,两千载青史永留存。
字体赏美文逝去的苏武“苏武留胡节不辱,雪地又冰天,穷愁十九年,渴饮血饥吞毡,牧羊北海边。
”这个歌声穿约2 100年的漫天雪地,穿越北海的峰峦叠嶂,直到今天,还在我的耳畔回响。
公元前100年,岁月流逝,记忆残破,也许你本应该早被历史遗忘,但是,在北海之畔,是谁在极度贫瘠之域坚守心灵,是谁要往苍穹思乡心切却岿然不动,又是谁在厮守着一群白色的精灵,成为激励后世的路标与灯塔。
浩瀚的天空迎来了送走了多少峥嵘岁月,无数个朝朝暮暮,是谁在一直饱蘸生命的气节,蓬头垢面,形销骨立。
一边是高官厚禄,一边是赤胆忠诚,站在忘却与铭记之间,站在逸豫与忧劳之间,他选择了忘记富贵,选择了铭记忠诚,给人性涂上了浓重的一笔,正是因为这样,他被历史铭记。
茫茫北海,无边无垠,地冻冰寒,人烟罕至,唯一和苏武做伴的是那根汉廷的旄节,刺骨的寒风吹遍大地的每一个角落,吹弯百草的腰,吹折树木的枝,也唯有苏武手持旄节活着,挺着,誓死不屈。
身上单薄的衣衫,饱经风雨的洗礼,支离破碎,心中却依然坚守诺言: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苏武的精神就是对家乡的眷恋,对民族的忠贞,对信念的坚守,对诱惑的不屈不挠,他怀抱和睦的夙愿,奔走于茫茫大漠,他忘却了长安的歌舞升平,游荡于寒沙蓑草,他要用挺直的脊梁,架起横亘天山,沟通中原的飞虹,就是这样的民族脊梁,在无形的传承中,塑造出一尊尊不朽的雕像。
孔曰成仁,孟曰取义。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苏武的英雄气概谱写了一首“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的正气歌。
2020_2021学年高中语文第四单元古代人物传记第12课苏武传课时作业课件新人教版必修4
第一课时 基础巩固
一、积累运用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C )
A.栘.中(yí) 厩.监(jiù) 数.通使(shù) 且鞮.侯.(jū dī) B.缑.王(gōu) 煴.火(yùn) 浞.野侯(zhuó) 昆.邪.王(kūn yé) C.阏.氏.(yān zhī) 斧钺.(yuè) 左伊秩訾.(zī) 棫.阳宫(yù) D.牧羝.(dī) 啮.雪(niè) 檠.弓弩(jìng) 汤镬.(huò)
二、课内阅读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 11~14 题。 武,字子卿。少以父任,兄弟并为郎.。稍迁.至栘中厩监。时汉 连伐胡.,数通使相窥观。匈奴留汉使郭吉、路充国等,前后十余辈。 匈奴使来,汉亦留之以相当。天汉元年,且鞮侯单于初立,恐汉袭
之,乃曰:“汉天子我丈人行也。”尽归汉使路充国等。武帝嘉其
义,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因厚赂单于,答其 善意。武与副中郎将张胜及假吏常惠等募士斥候百余人俱,既至匈
C.“节”,旄节,以竹为竿,上缀以牦牛尾,是使者所持的 信物。古代使臣奉命出行,必执符节以为凭证,即“持节”。
D.“爵”是古代皇帝对贵戚功臣的封赐。旧说周代有王、公、 侯、伯、男五种爵位。
解析:D 项,“旧说周代有王、公、侯、伯、男五种爵位” 说法错误,周代五等爵位是指公、侯、伯、子、男,没有“王” 爵。故选 D。
解析:①降:使……投降,使动用法。②屈:使……屈辱, 使动用法。辱:使……受辱,使动用法。③壮:以……为壮, 意动用法。④膏:给野草施肥,名词用作动词。⑤斗:使…… 相斗,使动用法。⑥雨:下,降,名词用作动词。⑦杖:执, 拄,名词用作动词。⑧网:结网,名词用作动词。檠:本是矫 正弓弩的工具,这里用作动词,用檠矫正弓弩的意思。⑨下: 走下,名词用作动词。
高中语文第12课苏武传课时作业4(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4.
苏武传一、基础巩固1.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与旃毛并咽之B.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C.与武决去D.武与副中郎将张胜及假吏常惠等募士斥候百余人俱2.从词类活用的角度看,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屈.节辱.命 B.单于愈益欲降.之C.尽归.汉使路充国等D.单于壮.其节3.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古今义相同的一项是( )A.因厚赂单于,答其善意..B.汉天子我丈人..行也C.武使匈奴,明年..,陵降D.皆为陛下所成就..4.下面选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 少以.父任,兄弟并为郎恐前语发,以.状语武B.⎩⎪⎨⎪⎧ 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使牧羝,羝乳乃.得归C.⎩⎪⎨⎪⎧ 久之.,单于使陵至海上宜皆降之.D.⎩⎪⎨⎪⎧ 虽.生,何面目以归汉虽.蒙斧铖汤镬,诚甘乐之5.下列各句中,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请毕今日之马雚,效死于前B.何以复国C.信义安所见乎D.子卿尚复谁为乎二、课内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方欲发使送武等,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
缑王者,昆邪王姊子也,与昆邪王俱降汉;后随浞野侯没胡中,及卫律所将降者,阴.相与谋劫单于母阏氏归汉。
会武等至匈奴,虞常在汉时,素与副张胜相知,私候.胜曰:“闻汉天子甚怨卫律,常能为汉伏弩射杀之,吾母与弟在汉,幸蒙其赏赐。
”张胜许之,以货物与常。
后月余,单于出猎,独阏氏子弟在。
虞常等七十余人欲发,其一人夜亡,告之。
单于子弟发兵与战。
缑王等皆死,虞常生.得。
单于使卫律治其事,张胜闻之,恐前语发,以状语武。
武曰:“事如此,此必及我,见犯乃死,重负国。
”欲自杀,胜、惠共止之。
虞常果引张胜。
单于怒,召诸贵人议,欲杀汉使者。
左伊秩訾曰:“即谋单于,何以复加?宜皆降之。
”单于使卫律召武受辞。
武谓惠等:“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引佩刀自刺。
卫律惊,自抱持武,驰召医。
凿地为坎,置煴火,覆武其上,蹈其背以出血。
高中语文第12课苏武传课时作业3(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4.
苏武传1.下列句子中均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①女为人臣子②畔主背亲B.①武帝嘉其义②头县北阙C.①因泣下沾衿②与武决去D.①置币遗单于②见犯乃死2.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非汉所望.也望:希望闻汉天子甚怨.卫律怨:怨恨B.虞常生得.得:擒获虞常果引.张胜引:引导C.副有罪,当相坐.坐:定罪武卧啮.雪啮:咬,吃D.羝乳.乃得归乳:生育如惠语以让.单于让:责备3.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①以.货物与常②汉亦留之以.相当B.①请毕今日之欢,效死于.前②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C.①因.厚赂单于②欲因.此时降武D.①其一人夜亡.,告之②空自苦亡.人之地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词类活用现象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单于壮其节A.诚甘乐.之B.杖.汉节牧羊C.得夜.见汉使D.单于愈益欲降.之5.下列各句,句式特点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何以女为见B.信义安所见乎C.子卿尚复谁为乎D.若知我不降明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霍光字子孟,骠骑将军去病弟也。
父中孺,河东平阳人也,以县吏给事平阳侯家,与侍者卫少儿私通而生去病。
中孺吏毕归家,娶妇生光,因绝不相闻。
久之,少儿女弟子夫得幸于武帝,立为皇后,去病以皇后姊子贵幸。
既壮大,乃自知父为霍中孺,未及求问,会为骠骑将军击匈奴,道出河东,河东太守郊迎,负弩矢先驱至平阳传舍,遣吏迎霍中孺。
中孺趋入拜谒,将军迎拜,因跪曰:“去病不早自知为大人遗体也。
”中孺扶服叩头,曰:“老臣得托命将军,此天力也。
”去病大为中孺买田宅奴婢而去。
还,复过焉,乃将光西至长安,时年十余岁,任光为郞.,稍迁诸曹侍中。
去病死后,光为奉车都尉..光禄大夫,出则奉车,入侍左右,出入禁闼二十余年,小心谨慎,未尝有过,甚见亲信。
光为人沉静详审,长才七尺三寸,白皙,疏眉目,美须髯。
每出入下殿门,止进有常处,郎仆射窃识视之,不失尺寸,其资性端正如此。
2019-2020学年语文人教版必修4课时作业:12苏武传 Word版含解析
姓名,年级:时间:第四单元12一、基础知识1.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畔主背亲,为降虏于蛮夷B.缑王等皆死,虞常生得C.空自苦亡人之地D.因泣下霑衿,与武决去【答案】B【解析】A.“畔”同“叛”.C。
“亡"同“无"。
D.“霑”同“沾”,“衿”同“襟",“决”同“诀”.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活用情况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空以身膏.草野A.惠等哭,舆.归营欲因此时降.武B.反欲斗.两主,观祸败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C.尽归.汉使路充国等何久自苦.如此D.单于壮.其节天雨.雪【答案】C【解析】A.舆:名词用作动词,抬,扛。
B.杖:名词用作动词,执、拄。
D.壮:意动用法,认为……壮烈;雨:名词用作动词,下。
例句与其他加点词都是使动用法。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汉天子我丈人..行也B.明年..,陵降,不敢求武C.皆为陛下所成就..D.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答案】D【解析】A。
丈人:古义,对老人和长辈的尊称;今义,岳父。
B.明年:古义,第二年;今义,今年的下一年。
C。
成就:古义,栽培,提拔;今义,业绩。
4.下列句子,属于被动句式的一项是( )A.送匈奴使留在汉者B.畔主背亲,为降虏于蛮夷,何以汝为见C.见犯乃死,重负国D.汉天子我丈人行也【答案】C【解析】A.定语后置句,“送留在汉匈奴使”。
B。
“何以汝为见"为宾语前置句.D.判断句。
二、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5~8题。
武,字子卿。
少以父任,兄弟并为郎。
稍迁至栘中厩监。
时汉连伐胡,数通使相窥观。
匈奴留汉使郭吉、路充国等,前后十余辈。
匈奴使来,汉亦留之以相当。
天汉元年,且鞮侯单于初立,恐汉袭之,乃曰:“汉天子我丈人行.也。
”尽归汉使路充国等.武帝嘉其义,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因厚赂单于,答其善意。
武与副中郎将张胜及假吏常惠等募士斥候百余人俱。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课时作业30:第12课 苏武传
第12课苏武传一、语言建构与运用1.下列各句中,不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既至匈奴,置币遗单于。
B.不顾恩义,畔主背亲。
C.信义安所见乎?D.请毕今日之,效死于前!解析B项“畔”同“叛”;C项“见”同“现”;D项“”通“欢”。
★★答案★★A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古今义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皆为陛下所成就..(古义,提拔;今义,业绩。
)B.我丈人..行也(古义,老人,长辈;今义,岳父。
)C.汉亦留之以相当..(古义,相抵偿;今义,副词,表程度。
)D.兄弟亲近..(古义,友爱;今义,动词,靠近。
)解析“亲近”,古义,亲近的侍臣。
★★答案★★D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汉连伐.胡伐.薪烧炭南山中B.武与副中郎将张胜乃假.吏常惠等惜天不假.年C.坐.我西阁床侧坐.莓苔草映身D.扶辇下除.忘了除.非醉解析C项均为动词,坐着。
A项,动词,攻伐;动词,砍伐。
B项,动词,临时充任;动词,给予。
D项,名词,宫殿台阶;介词,除了,除非。
★★答案★★C4.对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①尚思为.国戍轮台②独在异乡为.异客③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④以.色事他人,能得几时好A.①②相同,③④不同B.①②相同,③④相同C.①②不同,③④不同D.①②不同,③④相同解析①介词,给,替;②动词,成为,作为;③介词,因为;④介词,凭借。
★★答案★★C5.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即谋单于,何以复加?宜皆降.之。
A.因厚赂.单于B.其一人夜.亡C.反欲斗.两主D.天雨.雪,武卧啮雪解析C项与例句皆为动词的使动用法;A项无活用;B项为名词作状语;D项为名词作动词。
★★答案★★C6.下列各项中的文言句式和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见犯乃死,重负国A.送匈奴使留在汉者B.皆为陛下所成就C.子卿尚复谁为乎D.汉天子,我丈人行也解析例句和B项都是被动句。
A项为定语后置句,C项为宾语前置句,D项为判断句。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课时作业22:第12课 苏武传
苏武传一、基础达标1.下列各句中,不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既至匈奴,置币遗单于。
B.不顾恩义,畔主背亲。
C.信义安所见乎?D.请毕今日之,效死于前!解析B项“畔”同“叛”;C项“见”同“现”;D项“”通“欢”。
答案 A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古今义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皆为陛下所成就..(古义,提拔;今义,业绩。
)B.我丈人..行也(古义,老人,长辈;今义,岳父。
)C.汉亦留之以相当..(古义,相抵偿;今义,副词,表程度。
)D.兄弟亲近..(古义,友爱;今义,动词,靠近。
)解析“亲近”,亲近的侍臣。
答案 D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十年春,齐师伐.我伐.薪烧炭南山中B.狐威假.白额惜天不假.年C.坐.我西阁床侧坐.莓苔草映身D.此情无计可消除.忘了除.非醉解析C项均为动词,坐着。
A项,动词,攻伐;动词,砍伐。
B项,动词,凭借;动词,给予。
D项,动词,消除,清除;介词,除了,除非。
答案 C4.对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①尚思为.国戍轮台②独在异乡为.异客③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④以.色事他人,能得几时好A.①②相同,③④不同B.①②相同,③④相同C.①②不同,③④不同D.①②不同,③④相同解析①介词,给,替;②动词,成为,作为;③介词,因为;④介词,凭借。
答案 C5.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即谋单于,何以复加?宜皆降.之。
A.因厚赂.单于B.其一人夜.亡C.反欲斗.两主D.天雨.雪,武卧啮雪解析C项与例句皆为动词的使动用法;A项无活用;B项为名词作状语;D项为名词作动词。
答案 C6.下列各项中的文言句式和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见犯乃死,重负国A.送匈奴使留在汉者B.皆为陛下所成就C.子卿尚复谁为乎D.汉天子,我丈人行也解析例句和B项都是被动句。
A项为定语后置句,C项为宾语前置句,D项为判断句。
答案 B7.对《苏武传》一文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苏武传》生动刻画了苏武“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这一爱国志士的光辉形象。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课时作业30:第12课 苏武传 Word版含答案
第12课苏武传一、语言建构与运用1.下列各句中,不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既至匈奴,置币遗单于。
B.不顾恩义,畔主背亲。
C.信义安所见乎?D.请毕今日之,效死于前!解析B项“畔”同“叛”;C项“见”同“现”;D项“”通“欢”。
答案A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古今义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皆为陛下所成就(古义,提拔;今义,业绩。
)..行也(古义,老人,长辈;今义,岳父。
)B.我丈人..C.汉亦留之以相当(古义,相抵偿;今义,副词,表程度。
)..D.兄弟亲近(古义,友爱;今义,动词,靠近。
)..解析“亲近”,古义,亲近的侍臣。
答案D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汉连伐.胡伐.薪烧炭南山中B.武与副中郎将张胜乃假.吏常惠等惜天不假.年C.坐.我西阁床侧坐.莓苔草映身D.扶辇下除.忘了除.非醉解析C项均为动词,坐着。
A项,动词,攻伐;动词,砍伐.B项,动词,临时充任;动词,给予。
D 项,名词,宫殿台阶;介词,除了,除非.答案C4.对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①尚思为.国戍轮台②独在异乡为.异客③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④以.色事他人,能得几时好A.①②相同,③④不同B.①②相同,③④相同C.①②不同,③④不同D.①②不同,③④相同解析①介词,给,替;②动词,成为,作为;③介词,因为;④介词,凭借。
答案C5.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即谋单于,何以复加?宜皆降.之.A.因厚赂.单于B.其一人夜.亡C.反欲斗.两主D.天雨.雪,武卧啮雪解析C项与例句皆为动词的使动用法;A项无活用;B项为名词作状语;D项为名词作动词.答案C6.下列各项中的文言句式和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见犯乃死,重负国A.送匈奴使留在汉者B.皆为陛下所成就C.子卿尚复谁为乎D.汉天子,我丈人行也解析例句和B项都是被动句.A项为定语后置句,C项为宾语前置句,D项为判断句.答案B7.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武帝嘉其义,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因厚赂单于,答其善意.译文:(2)武曰:“事如此,此必及我,见犯乃死,重负国。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课时作业23:第12课 苏武传
第12课 苏武传一、基础知识检测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既至匈奴,置币.遗单于 币:财物 B.常能为汉伏.弩射杀之 伏:暗中 C.惠等哭,舆.归营 舆:车子 D.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 徙:流放 ★★答案★★ C解析 舆:名词用作动词,抬,扛。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单于益骄,非汉所.望也别其官属常惠等各置他所.B.⎩⎪⎨⎪⎧ 单于子弟发兵与.战吾母与.弟在汉,幸蒙其赏赐 C.⎩⎪⎨⎪⎧ 惶恐饮药而.死单于视左右而.惊 D.⎩⎪⎨⎪⎧乃.幽武置大窖中见犯乃.死,重负国 ★★答案★★ C解析 C 项都是连词,表修饰关系。
A 项“所”与“望”构成名词短语,所希望的/名词,处所。
B 项介词,跟、同/连词,和。
D 项连词,于是,就/副词,才。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汉天子我丈人..行也 B.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 C.武使匈奴,明年..,陵降,不敢求武 D.武父子亡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答案★★ B解析 A 项古义:对老人和长辈的尊称。
今义:岳父。
C 项古义:第二年。
今义:今年的下一年。
D 项古义:栽培,提拔。
今义:事业上的成绩;完成(多指事业)。
4.从词类活用的角度看,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反欲斗.两主,观祸败B.单于愈益欲降.之C.尽归.汉使路充国等D.单于壮.其节★★答案★★ D解析D项是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壮,钦佩。
A、B、C三项均为动词的使动用法,分别解释为:使……争斗;使……投降;使……回来。
5.下列各句的文言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见犯乃死,重负国A.送匈奴使留在汉者B.皆为陛下所成就C.子卿尚复谁为乎D.汉天子我丈人行也★★答案★★ B解析例句和B项都是被动句。
A项为定语后置句,C项为宾语前置句,D项为判断句。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四课时分层作业12+苏武传+Word版含答案
课时分层作业(十二)一、基础运用层1.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 .武卧啮雪,与旃毛并咽之B .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C .空自苦亡人之地D .凿地为坎,置煴火D [A 项,“旃”通“毡”;B 项,“去”通“弆”;C 项,“亡”通“无”。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虞常果引.张胜 引:牵攀、招供 B .会.论虞常 会:会同 C .会论.虞常 论:判罪D .阴.相与谋劫单于母阏氏归汉 阴:阴谋 D [D 项,阴:暗地里。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少以.父任,兄弟并为郎恐前语发,以.状语武 B.⎩⎨⎧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使牧羝,羝乳乃.得归 C.⎩⎨⎧久之.,单于使陵至海上宜皆降之. D.⎩⎨⎧虽.生,何面目以归汉虽.蒙斧钺汤镬,诚甘乐之 D [A 项,介词,因为/介词,把。
B 项,连词,于是,就……/副词,才。
C 项,音节助词,无实义/代词,他们。
D 项,均为连词,即使。
]4.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即谋单于,何以复加?宜皆降.之 A .因厚赂.单于 B .其一人夜.亡 C .反欲斗.两主 D .天雨雪.,武卧啮雪C[C项,与例句皆为动词的使动用法;A项,名词作动词;B项,名词作状语;D项,无活用。
]5.下列文言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见犯乃死,重负国B.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C.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D.皆为陛下所成就C[A、B、D三项都是被动句,C项是定语后置句。
]6.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导学号:11162115】(1)事如此,此必及我,见犯乃死,重负国。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且单于信汝,使决人死生,不平心持正,反欲斗两主,观祸败。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臣事君,犹子事父也,子为父死,无所恨,愿勿复再言!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事情到了如此地步,这一定会牵连到我,等到被(匈奴)侮辱以后才死,更加对不起国家。
2020年语文必修4课时作业:12苏武传解析版
第四单元12一、基础知识1.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畔主背亲,为降虏于蛮夷B.缑王等皆死,虞常生得C.空自苦亡人之地D.因泣下霑衿,与武决去【答案】B【解析】A.“畔”同“叛”。
C.“亡”同“无”。
D.“霑”同“沾”,“衿”同“襟”,“决”同“诀”。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活用情况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空以身膏.草野A.惠等哭,舆.归营欲因此时降.武B.反欲斗.两主,观祸败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C.尽归.汉使路充国等何久自苦.如此D.单于壮.其节天雨.雪【答案】C【解析】A.舆:名词用作动词,抬,扛。
B.杖:名词用作动词,执、拄。
D.壮:意动用法,认为……壮烈;雨:名词用作动词,下。
例句与其他加点词都是使动用法。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汉天子我丈人..行也B.明年..,陵降,不敢求武C.皆为陛下所成就..D.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答案】D【解析】A.丈人:古义,对老人和长辈的尊称;今义,岳父。
B.明年:古义,第二年;今义,今年的下一年。
C.成就:古义,栽培,提拔;今义,业绩。
4.下列句子,属于被动句式的一项是()A.送匈奴使留在汉者B.畔主背亲,为降虏于蛮夷,何以汝为见C.见犯乃死,重负国D.汉天子我丈人行也【答案】C【解析】A.定语后置句,“送留在汉匈奴使”。
B.“何以汝为见”为宾语前置句。
D.判断句。
二、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5~8题。
武,字子卿。
少以父任,兄弟并为郎。
稍迁至栘中厩监。
时汉连伐胡,数通使相窥观。
匈奴留汉使郭吉、路充国等,前后十余辈。
匈奴使来,汉亦留之以相当。
天汉元年,且鞮侯单于初立,恐汉袭之,乃曰:“汉天子我丈人行.也。
”尽归汉使路充国等。
武帝嘉其义,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因厚赂单于,答其善意。
武与副中郎将张胜及假吏常惠等募士斥候百余人俱。
既至匈奴,置币遗单于;单于益骄,非汉所望也。
方欲发使送武等,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
高中语文 第12课 苏武传课时演练 新人教版必修4
【优化指导】高中语文 第12课 苏武传课时演练 新人教版必修4一、基础积累1.下列对加点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 .前后十余辈.辈:批 B .汉天子我丈人行.也 行:行辈 C .因厚赂.单于 赂:贿赂 D .单于使卫律召武受辞.辞:供词 解析:C 项中“赂”意思为“赠送礼物”。
答案:C2.下面选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 ①少以.父任,兄弟并为郎②恐前语发,以.状语武 B.⎩⎪⎨⎪⎧①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②使牧羝,羝乳乃.得归 C.⎩⎪⎨⎪⎧ ①久之.,单于使陵至海上②宜皆降之.D.⎩⎪⎨⎪⎧ ①虽.生,何面目以归汉②虽.蒙斧钺汤镬,诚甘乐之解析:D 项,连词,即使。
A 项,①介词,凭借,②介词,把。
B 项,①连词,于是,②副词,才。
C 项,①凑足音节,助词,不译,②代词,代指“他们”。
答案:D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古今同义的一项是( )A .汉亦留之以相当..B .武使匈奴,明年..,陵降 C .武等实在..D .虞常在汉时,素与副张胜相知..解析:A 项,相当:作为抵押;B 项,明年:第二年;C 项,实在:确实还活着。
答案:D4.下列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句是( )例句:武父子亡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A .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B .子卿尚复谁为乎C.见犯乃死,重负国D.畔主背亲,为降虏于蛮夷解析:例句和C项均为被动句。
A项,定语后置句。
B项,宾语前置句。
D项,介宾短语后置句。
答案:C5.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活用现象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因泣.下霑衿B.欲因此时降.武C.屈节辱.命D.反欲斗.两主解析:A项,动词作名词,眼泪。
B项,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投降;C项,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受辱;D项,动词的使动用法,使……争斗。
答案:A二、阅读理解(一)课内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10题。
方欲发使送武等,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
缑王者,昆邪王姊子也,与昆邪王俱降汉;后随浞野侯没胡中,及卫律所将降者,阴.相与谋劫单于母阏氏归汉。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课时作业3:第12课 苏武传
第12课 苏武传学后自评一、积累运用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穹.庐(ɡōnɡ) 廪.食(lǐn )扶辇.(niǎn ) 诡.言(ɡuǐ)B .窥.视(kuī) 单.于(Chán)弓弩.(nǔ) 煴.火(yūn )C .赏赐.(chì) 蛮夷.(yí)自刎.(wěn ) 溺.死(nì)D .斧钺.(yuè) 喟.然(wèi)赦.罪(shè) 阏氏.(zhī)2.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既至匈奴,置币.遗单于 币:财物B .常能为汉伏.弩射杀之 伏:隐藏C .惠等哭,舆.归营 舆:车子D .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 徙:转移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①单于益骄,非汉所.望也②别其官属常惠等各置他所.B.⎩⎪⎨⎪⎧ ①单于子弟发兵与.战②吾母与.弟在汉,幸蒙其赏赐C.⎩⎪⎨⎪⎧ ①惶恐饮药而.死②单于视左右而.惊D.⎩⎪⎨⎪⎧ ①乃.幽武置大窖中②见犯乃.死,重负国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汉天子我丈人..行也B.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C.武使匈奴,明年..,陵降,不敢求武D.武父子亡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5.从词类活用的角度看,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反欲斗.两主,观祸败B.单于愈益欲降.之C.尽归.汉使路充国等D.单于壮.其节二、阅读理解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10题。
终军,字子云,济南人也。
少好学,以辩博能属.文闻于郡中。
年十八,选为博士弟子。
至府受遗,太守闻其有异材,召见军。
甚奇之,与交结。
军揖太守而.去,至长安上书言事。
武帝异其文,拜军为谒者给事中。
元鼎中,博士徐偃使行风俗。
偃矫制①,使胶东、鲁国鼓铸盐铁。
还,奏事,徙.为太常丞。
御史大夫张汤劾偃矫制大害,法至死。
高中语文必修四人教版练习:课时作业12+第12课 苏武传+Word版含答案【KS5U+高考】
课时作业12苏武传第一课时基础巩固一、积累运用1.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既至匈奴,置币.遗单于币:财物B.复举剑拟.之,武不动拟:打算C.律知武终不可胁.,白单于胁:威胁D.子为父死,无所恨.恨:遗憾解析:B项,拟:比划。
答案:B2.对下列语句中加点的“食”字的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绝不饮食.②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③廪食.不至④给其衣食.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相同B.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C.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D.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不同解析:①给……吃的;②吃;③④粮食。
答案:C3.下列各句中,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子卿尚复谁为乎A.何面目以归汉B.汉天子我丈人行也C.为降虏于蛮夷D.皆为陛下所成就解析:例句与A项均为宾语前置句。
B项,判断句;C项,状语后置句;D项,被动句。
答案:A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虞常果引.张胜引:牵攀、招供B.私候.胜曰候:拜访C.而收.系张胜收:逮捕D.阴.相与谋劫单于母阏氏归汉阴:阴谋解析:阴:暗地里。
答案:D5.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扶辇下除.,触柱折辕除:殿阶B.阴.相与谋劫单于母阏氏归汉阴:暗地里C.吾母与弟在汉,幸.蒙其赏赐幸:幸运地D.武与副中郎将张胜及假.吏常惠等募士斥候百余人俱假:代理的,临时的解析:幸:希望。
答案:C6.下列各句中加点词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汉天子我丈人..行也B.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C.武使匈奴,明年..,陵降,不敢求武D.武父子亡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解析:A项,“丈人”,古义:对老人和长辈的尊称;今义:指岳父。
C项,“明年”,古义:第二年;今义:今年的下一年。
D项,“成就”,古义:栽培,提拔;今义:在某方面取得业绩。
答案:B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子为.父死,无所恨 为.降虏于蛮夷,何以汝为见 B .乃.幽武置大窖中 羝乳乃.得归 C .君因.我降,与君为兄弟 因.厚赂单于,答其善意 D .张胜许之,以.货物与常 以.状语武 解析:A 项,介词,替/动词,做;B 项,连词,就,于是/介词,才;C 项,介词,通过/介词,趁机;D 项,介词,用、拿。
2019-2020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课后作业:苏武传
课后作业(十二)苏武传练习1基础巩固一、知识积累1.下列各句中,不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既至匈奴,置币遗单于B.不顾恩义,畔主背亲C.信义安所见乎D.请毕今日之,效死于前[解析]B项,“畔”同“叛”;C项,“见”同“现”;D项,“”通“欢”。
[答案] A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古今义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皆为陛下所成就..(古义,提拔;今义,业绩。
)B.我丈人..行也(古义,老人,长辈;今义,岳父。
)C.汉亦留之以相当..(古义,相抵偿;今义,副词,表程度。
)D.兄弟亲近..(古义,友爱;今义,动词,靠近。
)[解析]“亲近”,古义,亲近的侍臣。
[答案] D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汉连伐.胡伐.薪烧炭南山中B.武与副中郎将张胜乃假.吏常惠等惜天不假.年C.坐.我西阁床侧坐.莓苔草映身D.扶辇下除.忘了除.非醉[解析]C项,均为动词,坐着。
A项,动词,攻伐;动词,砍伐。
B项,动词,临时充任;动词,给予。
D项,名词,宫殿台阶;介词,除了,除非。
[答案] C4.对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①尚思为.国戍轮台②独在异乡为.异客③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④以.色事他人,能得几时好A.①②相同,③④不同B.①②相同,③④相同C.①②不同,③④不同D.①②不同,③④相同[解析]①介词,给,替;②动词,成为,作为;③介词,因为;④介词,凭借。
[答案] C5.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即谋单于,何以复加?宜皆降.之。
A.因厚赂.单于B.其一人夜.亡C.反欲斗.两主D.天雨.雪,武卧啮雪[解析]C项与例句皆为动词的使动用法;A项,无活用;B项,为名词作状语;D项,为名词作动词。
[答案] C6.下列各项中的文言句式和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见犯乃死,重负国A.送匈奴使留在汉者B.皆为陛下所成就C.子卿尚复谁为乎D.汉天子,我丈人行也[解析]例句和B项都是被动句。
人教新课标版-高一-语文高中语文第四单元第12课苏武传 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必修4
课时作业12苏武传第一课时基础巩固一、积累运用1.下列语句中加点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既至匈奴,置币.遗单于币:财物。
B.复举剑拟.之,武不动拟:打算。
C.律知武终不可胁.,白单于胁:威胁。
D.子为父死,无所恨.恨:遗憾。
解析:B.“拟”,比划。
答案:B2.对下列语句中加点的“食”字,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绝不饮食.②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③禀食.不至④给其衣食.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相同B.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C.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D.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不同解析:①“食”:给他吃的。
②“食”:吃。
③④“食”:粮食。
答案:C3.下列各句中,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子卿尚复谁为乎A.何面目以归汉B.汉天子我丈人行也C.为降虏于蛮夷D.皆为陛下所成就解析:例句为宾语前置句。
A.宾语前置句;B.判断句;C.状语后置句;D.被动句。
答案:A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虞常果引.张胜引:牵攀、招供B.私候.胜曰候:拜访C.而收.系张胜收:逮捕D.阴.相与谋劫单于母阏氏归汉阴:阴谋解析:“阴”意为“暗中”。
答案:D5.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扶辇下除.,触柱折辕除:殿阶B.阴.相与谋劫单于母阏氏归汉阴:暗地里C.吾母与弟在汉,幸.蒙其赏赐幸:幸运地D.武与副中郎将张胜及假.吏常惠等募士斥候百余人俱假:代理的,临时的解析:幸:希望。
答案:C6.下列各句中加点词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汉天子我丈人..行也B.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C.武使匈奴,明年..,陵降,不敢求武D.武父子亡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解析:A项,“丈人”,古义:对老人和长辈的尊称;今义:指岳父。
C项,“明年”,古义:第二年;今义:今年的下一年。
D项,“成就”,古义:栽培,提拔;今义:在某方面取得业绩。
答案:B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子为.父死,无所恨为.降虏于蛮夷,何以汝为见B.乃.幽武置大窖中羝乳乃.得归C.君因.我降,与君为兄弟因.厚赂单于,答其善意D.张胜许之,以.货物与常以.状语武解析:A项,“替”,介词/“做”,动词;B项,“就,于是”,连词/“才”,介词;C项,“通过”,介词/“趁着”,介词;D项,“用,拿”,介词。
2020年高中语文第四单元第12课苏武传课时优案1(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4
第四单元 第12课 苏武传课时优案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并翻译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注意通假、古今异义、词类活用、文言句式等语言现象。
武,字子卿。
少以.(□01因为)父任.(□02指他父亲的职任),兄弟并为郎。
稍.(□03渐渐)迁至栘.中厩监...(□04指管理马厩的官)。
时汉连伐胡,数通使相窥观。
匈奴留汉使郭吉、路充国等,前后十余辈...(□05十几批)。
匈奴使来,汉亦留之以相当.(□06音dànɡ,抵押)。
天汉元年,且鞮侯单于初立,恐汉袭之,乃曰:“汉天子我丈人..(□07对老人和长辈的尊称)行.(□08辈)也。
”尽归汉使路充国等。
武帝嘉其义,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09汉武帝赞许他这种合乎情理的做法,就派苏武以中郎将的身份,让他持旄节出使匈奴,送回被扣留在汉朝的匈奴使者),因厚赂单于,答.(□10回报)其善意。
武与副中郎将张胜及假吏..(□11临时充任使臣属吏)常惠等募.(□12招募)士.(□13士卒)斥候..(□14侦察兵)百余人俱,既至匈奴,置币.(□15财物)遗.(□16送给)单于;单于益骄,非汉所望.(□17希望)也。
方欲发使送武等,会.(□18古义是正当、适逢)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
缑王者,昆邪王姊子也,与昆邪王俱降汉,后随浞野侯没.(□19陷没)胡中。
及卫律所将.(□20带领)降者..(□21投降匈奴的人),阴.(□22暗地里)相与谋劫单于母阏氏归汉。
会武等至匈奴,虞常在汉时,素与副张胜相知,私候.(□23拜访)胜曰:“闻汉天子甚怨卫律,常.(□24指虞常)能为汉伏弩射杀之,吾母与弟在汉,幸.(□25希望)蒙.(□26蒙受,得到)其赏赐。
”张胜许之,以货物..(□27古义指一般财物)与常。
后月余,单于出猎,独阏氏子弟在。
虞常等七十余人欲发.(□28举事),其一人夜.(□29名词作状语,在夜里)亡,告之。
单于子弟发兵与战。
缑王等皆死,虞常生得..(□30被活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时作业12 苏武传第一课时基础巩固一、积累运用1.下列语句中加点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既至匈奴,置币.遗单于币:财物。
B.复举剑拟.之,武不动拟:打算。
C.律知武终不可胁.,白单于胁:威胁。
D.子为父死,无所恨.恨:遗憾。
解析:B.“拟”,比划。
答案:B2.对下列语句中加点的“食”字,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绝不饮食.②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③禀食.不至④给其衣食.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相同B.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C.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D.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不同解析:①“食”:给他吃的。
②“食”:吃。
③④“食”:粮食。
答案:C3.下列各句中,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子卿尚复谁为乎A.何面目以归汉B.汉天子我丈人行也C.为降虏于蛮夷D.皆为陛下所成就解析:例句为宾语前置句。
A.宾语前置句;B.判断句;C.状语后置句;D.被动句。
答案:A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虞常果引.张胜引:牵攀、招供B.私候.胜曰候:拜访C.而收.系张胜收:逮捕D.阴.相与谋劫单于母阏氏归汉阴:阴谋解析:“阴”意为“暗中”。
答案:D5.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扶辇下除.,触柱折辕 除:殿阶 B .阴.相与谋劫单于母阏氏归汉 阴:暗地里 C .吾母与弟在汉,幸.蒙其赏赐 幸:幸运地 D .武与副中郎将张胜及假.吏常惠等募士斥候百余人俱 假:代理的,临时的 解析:幸:希望。
答案:C6.下列各句中加点词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汉天子我丈人..行也 B .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 C .武使匈奴,明年..,陵降,不敢求武 D .武父子亡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解析:A 项,“丈人”,古义:对老人和长辈的尊称;今义:指岳父。
C 项,“明年”,古义:第二年;今义:今年的下一年。
D 项,“成就”,古义:栽培,提拔;今义:在某方面取得业绩。
答案:B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子为.父死,无所恨 为.降虏于蛮夷,何以汝为见 B .乃.幽武置大窖中 羝乳乃.得归 C .君因.我降,与君为兄弟 因.厚赂单于,答其善意 D .张胜许之,以.货物与常 以.状语武 解析:A 项,“替”,介词/“做”,动词;B 项,“就,于是”,连词/“才”,介词;C 项,“通过”,介词/“趁着”,介词;D 项,“用,拿”,介词。
答案:D8.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组是( ) A .阴相与谋劫单于母阏氏归汉 自分已死久矣 B .空自苦亡人之地 信义安所见乎C .汝为人臣子,不顾恩义,畔主背亲 与武决去D .因泣下霑衿 与旃毛并咽之解析:B.亡—无,见—现;C.畔—叛,决—诀;D.霑衿—沾襟,旃—毡。
答案:A9.下列句子中加点字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而君幸于赵王幸蒙其赏赐B.⎩⎪⎨⎪⎧独阏氏子弟在独畏廉将军哉C.⎩⎪⎨⎪⎧会武等至匈奴会于西河外渑池D.⎩⎪⎨⎪⎧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张胜许之解析:A.宠幸/希望;B.只有/难道;C.恰逢/相会;D.都是“答应”之意。
答案:D10.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活用归类相同的一项是( )①诚甘乐.之②加以老母系.保宫③武父子亡.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④劾大不敬.⑤梁以此奇.籍⑥空自苦.亡人之地⑦耻.学于师A.②③⑥ B.①⑤⑦C.③④⑥ D.④⑤⑥解析:①“乐”为意动用法,以……为乐;②“系”原意为名词,绳子,此处活用为动词,关押;③“亡”通“无”;④“敬”是形容词活用为动词,恭敬;⑤“奇”为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奇;⑥“苦”形容词作动词,意思是受苦;⑦“耻”意动用法,以……为羞耻。
答案:B二、课内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11~15题。
律谓武曰:“副有罪,当相坐..。
”武曰:“本无谋,又非亲属,何谓相坐?”复举剑拟之.,武不动。
律曰:“苏君,律前负汉归匈奴,幸蒙大恩,赐号称王。
拥众数万,马畜弥山,富贵如此!苏君今日降,明日复然。
空以身膏草野,谁复知之.!”武不应。
律曰:“君因我降,与君为兄弟;今不听吾计,后虽欲复见我,尚可得乎?”武骂律曰:“汝为人臣子,不顾恩义,畔.主背亲,为降虏于蛮夷,何以汝为见?且单于..信汝,使决人死生,不平心持正,反欲斗两主,观祸败。
若知我不降明,欲令两国相攻,匈奴之.祸,从我始矣。
”律知武终不可胁,白单于。
(李陵)因谓武曰:“单于闻陵与子卿素厚.,故使陵来说足下,虚心欲相待。
终不得归汉,空自苦亡人之.地,信义安所见乎?前长君为奉车,从至雍棫阳宫,扶辇.下除.,触柱折辕,劾大不敬,伏剑自刎,赐钱二百万以葬。
孺卿从祠河东后土,宦骑与黄门驸马....争船,推堕驸马河中溺死,宦骑亡,诏使孺卿逐捕,不得,惶恐饮药而死。
来时太夫人已不幸,陵送葬至阳陵。
子卿妇年少,闻已更嫁矣。
独有女弟二人,两女一男,今复十余年,存亡不可知。
人生如朝露,何久自苦如此!陵始降时,忽忽如狂,自痛负汉,加以老母系保宫。
子卿不欲降,何以过陵?且陛下..春秋高,法令亡常,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安危不可知,子卿尚复谁为乎?愿听陵计,勿复有云。
”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当相坐..相坐:坐下B.畔.主背亲畔:同“叛”,背叛C.单于闻陵与子卿素厚.厚:关系很好D.扶辇下除.除:殿阶解析:相坐:相连坐(治罪)。
一个人犯了罪,有关的人连同治罪。
答案:A12.对下列句中“之”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复举剑拟之.(代词,代指砍的动作)B.空以身膏草野,谁复知之.(代词,代“空以身膏草野”这件事)C.匈奴之.祸,从我始矣(助词,主谓间,不译)D.空自苦亡人之.地(助词,的)解析:之:助词,的。
答案:C13.下列对相关常识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单于:匈奴最高首领的称号。
B.黄门驸马:宫中掌管车辆马匹的官。
C.辇:车的一种,秦以后可以称老百姓所乘的车。
D.陛下:臣子对帝王的尊称。
解析:辇:车的一种,秦以后特指天子所乘的车。
答案:C1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武有民族气节。
他威武不屈的民族气节在与卫律叛国求荣的无耻嘴脸的对比中凸显。
B.苏武富贵不能淫。
卫律用武力威吓苏武失败,便改为劝说,遭到苏武的痛骂与斥责。
C.李陵劝苏武投降,说朝廷法令无常,苏武的安危不可预料,其目的是想告诉苏武他自己投降的原因。
D.卫律与李陵因为身份不同,劝说苏武的方式也不同,前者方式直接,后者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解析:李陵劝苏武投降,说朝廷法令无常,苏武的安危不可预料,其目的是想断绝苏武的忠君报国的志向。
答案:C15.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君因我降,与君为兄弟;今不听吾计,后虽欲复见我,尚可得乎?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子卿尚复谁为乎?愿听陵计,勿复有云。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1)句中的关键词有:因、虽、尚。
(2)句中的关键词有:尚、谁为、云。
答案:(1)你通过我的关系投降,我与你结为兄弟;现在不听我的劝告,以后即使再想见我,还能得到机会吗?(2)你还打算为谁(守节)呢?希望你听从我的劝告,不要再有什么话说了。
三、语言表达16.下面是歌曲《苏武牧羊》的第一部分《序歌·一个古老的故事》中的一段歌词,请你根据歌词的意境,为苏武设计一段心灵独白,在60~90个字之间。
歌词:心存汉社稷,旄落犹未还;历尽难中难,心如铁石坚。
夜坐塞上时闻笳声入耳恸心酸。
心灵独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解答本题要抓住歌词的意境,运用环境描写和心理的刻画,渲染出环境的悲凉,通过心灵独白,展示生存环境的恶劣,反映苏武的赤胆忠心。
答案:唉!茫茫草原,不见其边,梦中汉家何时还?不畏风刀霜剑,甘愿饮雪吞毡,我苏武宁死不屈,挺立天地间!闻家母归天,妻离子散,谁知我在此尝尽辛酸!塞上寒风起,笳声令心酸。
忠心如可鉴,我命不足怜,敢筑孤冢向中原!17.请在下面句子中的横线处续写一句话,使文句前后贯通。
信念是艰难的克星。
常言道:“秋风别苏武,寒水送荆轲。
”苏武能忍得住塞外的彻骨之寒,是因为他有着“苏武节,骨铮铮;为国辱,重亦轻”的坚定信念;________。
解析:必须写荆轲照应上文。
答案:荆轲敢冒生命危险去刺杀秦王,只因为他怀着“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决心与必胜信念18.结合苏武“北海牧羊”的故事,为苏武拟一副对联,赞颂他的崇高精神。
要求合乎对联格式。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为人物拟写对联,首先要明确对联的基本知识,如词性相对,结构相同,字数相等,意义相关等;其次立意上要有深度,要体现出人物的主要经历或精神品质。
答案:参考示例一:云边雁断胡天月陇上羊归塞草烟参考示例二:握杖挥鞭塞外雪饮雪吞旃中原心第二课时 拓展提升一、积累运用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阴相与谋劫单于母阏氏归汉②素与副张胜相知B.⎩⎪⎨⎪⎧ ①常能为汉伏弩射杀之②凿地为坎,置煴火 C.⎩⎪⎨⎪⎧ ①与昆邪王俱降汉②张胜许之,以货物与常D.⎩⎪⎨⎪⎧①其一人夜亡,告之②单于壮其节解析:A 项,“相”,都是副词,相互。
B 项,“为”,①介词,替;②动词,成为。
C 项,“与”,①连词,和;②动词,给。
D 项,“其”,①代词,那些人;②代词,指苏武。
答案:A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①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 ②单于使使晓武,会.论虞常 ③缑王等皆死,虞常生.得 ④虽生.,何面目以归汉A .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B .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C .①与②相同,③与④相同D .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不同解析:“会”,①适逢;②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