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李清照词风之转变
李 清照的词风为何从婉约到沉郁
李清照的词风为何从婉约到沉郁李清照,这位在宋代词坛上独树一帜的女词人,前期词风婉约细腻,后期则转向沉郁悲怆。
这一转变并非偶然,而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李清照出生于书香门第,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和文化熏陶。
早期的生活环境优越,家庭和睦,她的词作多以描写自然景色、少女情怀和夫妻间的恩爱为主,充满了轻松、欢快和浪漫的氛围。
例如《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中“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这首词生动地展现了少女时期的李清照活泼、自由的生活场景,词风清新婉约,充满了灵动之美。
然而,命运的转折往往令人猝不及防。
金兵入侵,北宋灭亡,李清照被迫南渡。
这一重大的历史变故,彻底打破了她原本平静的生活。
在逃亡的过程中,她历经了颠沛流离、亲人离散的痛苦。
国家的破碎、民族的灾难,使得李清照的内心充满了悲愤和忧伤。
此时,她的词作不再是单纯的个人情感抒发,而是融入了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对民族苦难的同情。
例如《声声慢·寻寻觅觅》:“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整首词以悲秋为背景,通过描写残秋的景色和自己孤独凄凉的处境,抒发了作者饱经忧患、家破人亡后的悲痛之情。
词风沉郁顿挫,充满了无尽的哀愁和伤感。
除了时代的巨变,个人生活的不幸也对李清照的词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她与丈夫赵明诚感情深厚,但赵明诚在南渡途中病逝,这给李清照带来了巨大的打击。
失去了挚爱之人,她的内心充满了孤独和痛苦。
在《武陵春·春晚》中“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这首词中,李清照借景抒情,表达了对亡夫的思念和对往昔美好生活的追忆,那种沉重的忧愁溢于言表。
李清照的词风变化
李清照的词风变化“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李清照作为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其名声可谓家喻户晓,流芳百世。
一个“愁”字不仅贯穿了她的整首词,更笼罩了她的一生。
其前后期的词以南渡为界,呈现出两种截然不同的风格。
前期词的风格是细腻婉转的,反映闺情相思,歌咏离愁别恨,充满了早期生活的欢乐和浪漫气息。
而后期词的风格却是沉郁忧伤的,多表现身世之苦,孤寂无聊的心情,情调低沉,令人动容。
一、前后期词风转变的原因(一)社会背景因素虽然李清照在文学史上评价为“南宋词人”,但她的确出生并生长在北宋,北宋的社会历史状况对她创作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
宋朝的财政收入数量是惊人的,年财政收入最高曾达到16000万贯文,远远大于其他任何一个封建王朝。
如此庞大的财政收入并不靠加重对农民的剥削,而是国民经济飞速发展,工商业极度繁荣,生产力水平提高的结果,百姓生活得并不坏,社会也比较祥和安定。
宋徽宗时期,张择端所绘制的清明上河图中描绘的北宋京城汴梁及汴河两岸的繁华和热闹的景象足以彰显那时国泰民安的光景。
在这优越社会背景的照耀下,李清照所作的词自然是积极向上、爽朗明快的。
以《如梦令》为例:“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在这首词中,表现出一位活泼率真、热爱生活的.女主人公形象,细腻地表现了她开朗、清纯、多情、善感的性格。
在这国泰民安的祥和氛围下,李清照的前期词作自然是积极向上的,即使是婉转而略带忧伤的词中也透出淡淡的喜悦之感。
而社会的动荡引发了李清照词风的转变。
金人的金戈铁马冲破了词人“浓睡不消残酒”的平静幸福的生活。
公元1127年是宋代政治变化巨大的一年,也是李清照生活命运的转折。
金军攻陷汴京,宋徽宗、宋钦宗被俘,赵构仓皇南逃,在临安建立了南宋小王朝,政局的巨大改变使李清照由前期闲适的书斋生活转变为后期颠沛流离的生涯,这种苦难的经历丰富了她的后期创作,并使之发出积极的光芒,这是她前期创作所不能比拟的。
浅谈李清照南渡前后词风异同
浅谈李清照南渡前后词风异同内容提要李清照是中国文学史上的著名词人,她被誉为“婉约之宗”,现在存词近50首,李清照的词风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两期:前期词风清丽明快,后期凄婉沉郁。
南渡前的李清照,基本生活在与世隔绝的小天地,词的内容不过是伤春别恨,没有什么创新。
但她大胆地表现了一个贵族少女、少妇对大自然的热爱和风雅情调,以及对丈夫的思念。
南渡后,国破家亡,多年惨淡经营所积存的金石书画也毁于一旦,接二连三的打击,颠沛流离的痛苦,因此词风突变。
哀怨、悲愤之情渲染强烈,作品中蕴涵着深刻的故国情思。
李清照无论是南渡前还是南渡后,她的词都以朴实自然的语言,抑扬顿挫的音律,至情至性的感情代代流传。
她的词擅长白描,在用事、构思、炼字酌句上都有独立性,在两宋词坛上独树一帜。
李清照是北宋特定的历史文化背景下成长的词作家,所以她的词别具特色,生动地展现了她的生命历程和情感历程。
关键词:李清照;前后词风;不同点;相同点李清照是我国宋代一位杰出的女词人,被誉为婉约词之宗。
她学识渊博,才华出众,工于诗词,长于文赋,精通音律,善作书画,在中国古代作家中,犹如一颗璀璨的明星闪耀光芒。
这样多才多艺的女作家不仅在中国文学史上是少有的,而且在世界文化长廊中也是罕见的。
她的词①,既沿袭了婉约派的传统,又兼取豪放派之长,极富生活气息,语言朴素自然,给人以美的享受。
以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审美特质在两宋词坛中独树一帜、大放异彩。
一、前后期词风的不同点李清照的词风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两期:前期清丽明快,后期凄婉沉郁。
这种风格上的变化与她的特殊的成长环境和坎坷的生活经历密不可分。
所以,我们从三个时期加以分析。
1、贵族少女天真快乐的生活她生长在一个文学气氛很浓的家庭,父亲李格非是一个散文家和学者,母亲王氏也有较高的文学素养,在这种学术空气很浓的家庭里受到极好的熏陶,对于她后来的文学成就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有的词生动地描写了贵族少女无忧无虑的游乐生活和惜花饮酒的闲情雅趣,基调开朗、乐观,充满了对生活的信心和对爱情的渴望。
李 清照的词风为何变化多端
李清照的词风为何变化多端李清照,这位在中国文学史上熠熠生辉的女词人,其词作风格多样,变化多端,犹如一幅绚丽多彩的画卷,展现出丰富的情感世界和人生阅历。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她词风的这种多变性呢?首先,时代的变迁是影响李清照词风变化的重要因素。
李清照生活在北宋末年和南宋初年,这个时期社会动荡不安,政治风云变幻。
北宋时期,社会相对稳定,文化繁荣,李清照早期的词作多以清新明快、婉约细腻的风格为主,描绘了少女时期的天真无邪和婚后的甜蜜生活。
例如《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中“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生动地展现了少女游玩的欢乐场景,充满了活泼与朝气。
然而,随着金兵入侵,北宋灭亡,南宋建立,社会的动荡和人民的苦难给李清照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冲击。
这一时期,她的词作风格转为沉郁悲怆,充满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故土的思念,如《声声慢·寻寻觅觅》中的“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通过细腻的笔触和凄凉的氛围,表达了她内心的愁苦和孤独。
其次,个人经历的起伏也是李清照词风变化的关键原因。
李清照的一生经历了许多波折,包括婚姻的变故、家庭的兴衰等。
她早年与丈夫赵明诚情投意合,夫妻生活幸福美满,这在她早期的词作中有所体现,如《减字木兰花·卖花担上》中“怕郎猜道。
奴面不如花面好。
云鬓斜簪。
徒要教郎比并看。
”展现了夫妻之间的甜蜜与亲昵。
然而,后来赵明诚的离世使她陷入了巨大的痛苦之中,她的词作也随之变得哀怨凄凉,如《孤雁儿·藤床纸帐朝眠起》中的“藤床纸帐朝眠起,说不尽、无佳思。
沉香断续玉炉寒,伴我情怀如水。
笛声三弄,梅心惊破,多少春情意。
小风疏雨萧萧地,又催下、千行泪。
吹箫人去玉楼空,肠断与谁同倚?”表达了对亡夫的深深思念和无尽的哀伤。
再者,李清照自身性格的复杂性和丰富性也促使了她词风的多样化。
李清照前后期词风之转变
李清照前后期词风之转变李清照,号易安居士,是我国宋代杰出的女作家,尤其是她那自成一格的词作,最为后世人所称道,是宋代词坛婉约派的代表作家,被后世称为婉约派的“一代宗师。
她的词,令慢均工,擅长白描,善用口语,语言清新自然、淳朴易懂。
李清照在不同的社会生活经历中,个人的心里历程也经历了前后不同的变化,这表现在她的词作中,就是前后期词风的巨大差异。
其前期的词风表现为清新明快、活泼婉媚、真挚缠绵的特点;而后期的词风则表现为苍凉沉郁、凄咽悲楚、浓哀苦愁的特点。
一、李清照前期的词创作1、婚前部分在北宋末期相对稳定的社会环境以及父亲仕途稳步升迁的稳定家庭环境下,她的爽直、自由不羁的个性逐渐被培养起来。
相对宽松开明的家庭环境,使她天真少女的身心得到相对自由的发展。
率真的心灵较少受到扭曲。
明辨这一点,方能深入透彻地理解这一时期的李清照。
李清照出身于书香门第,父亲李格非为苏门“后四学士”之一,他的学术思想、人生态度都深受苏轼的影响。
表现在家庭管理与子女教育方面,李格非并不轻视或束缚女性,任随李清照自由发展身心,为李清照的成长提供了一个相对宽松的家庭环境,母亲是名门闺秀出身,博雅能文,不仅传授给她渊博的学识,同时也培养出作为一个大词人所必须具备的艺术才能。
在父母人格性格的潜移默化和文学艺术方面的言传身教下,她的天赋得以充分挖掘。
书香门第的耳濡目染和社会政治的巨大影响,使得她视野开阔、气质高贵、性格洒脱、性情率真、超越尘俗,也同样铸就了其独立自由的文学创作风格与卓尔不凡的文学修养。
她不像一般的大家闺秀,把自己的生活圈子局限于闺阁绣楼之内,而是常常走出重门深院,投入到大自然的环抱之中,因此,她少女时期写出来的词,语言欢乐明快,感情清新自然,具有天真烂漫的率真美。
如:《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这是一首作者以白描手法引出新意、用淳朴语言度入音律的脍炙人口的小令。
汉语言文学浅析李清照词风的阶段性变化
摘要 (2)关键词 (2)ABSTRACT (2)前言 (2)一、前期:夫妻琴瑟合鸣,词风清新明丽 (3)二、中期:夫妻失和,词风沉郁 (6)三、后期:国破家亡,词风凄苦,亦有男儿豪情之作 (8)(一)悼亡词,多表怀念之情 (9)(二)国破家亡,爱国情思 (10)结语 (11)参考文献 (12)致谢 (12)浅析李清照词风的阶段性变化摘要:作为宋朝乃至整个文学史上做杰出的女词人,李清照的一生宛如一株无根的浮萍,随着宋王朝的风雨变迁而跌宕起伏,又如一场灿烂的花事,经历了新蕊初吐、含苞待放、灼灼其华、暗自飘零……她被称为婉约词派的宗主,但她的词风又不是一成不变,墨守陈规的,纵观李清照的词,由初期的婉约灵致,到中期的哀怨缠绵以及后期的细腻中不掩豪放,她的词,随着她不同的人生境遇和心境的改变有着阶段性的变化。
关键词:词风;清新明丽;阴郁;闺阁闲愁;凄苦;男儿豪情Analysis of Li Qing Zhao 's Ci phase changeAbstract:As the Song Dynasty and the whole history of literature to do outstanding female writer, Li Qing Zhao 's life is like a rootless duckweed, as the Song Dynasty and changes and ups and downs, and as a brilliant flowers, experienced a new blossom spits, in early puberty, triggering the Hue, secretly wandering ... ...She is known as the graceful words to send home, but her word wind is not immutable and frozen, legalistic, in Li Qing Zhao’s words, from the early to mid to subtle spirit, sad touching and later the exquisite in does not cover, bold and unconstrained, her word, along with the changes in her different life circumstances and mood changes on the stage. Key word:Word wind; fresh and beautiful; gloomy; boudoir sorrow; grief; men of pride前言李清照,今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号易安居士,生于南北宋之交。
李清照词词风转变
李清照词词风转变:靖康之难之前李清照的词中苦涩的离愁中含有夫妻双方心心相印和彼此眷恋的幸福感,她的情感世界分为两半,一半是对丈夫的钟情,另一半是对自然景物的热爱,以及对禽鸟花草的眷顾。
靖康之难以后女词人的心境和词境发生了变化,从前轻盈妙丽的望夫词如今变成了沉重哀伤的生死恋歌,词境由明亮轻快变成了灰冷凝重。
这是词人情感历程的真实写照,也是时代苦难的象征。
语言特色:无论是从口语还是书面语,一经她提炼熔铸,就别开生面,精妙清亮,风韵天然。
李清照善于用最平常最简练的生活化的语言精确地表现复杂微妙的心理和多变的情感流程。
主张,内容易安体,“别是一家”和“自是一家”的比较:苏轼的“自是一家”追求壮美的风格和扩大的意境,词品应与人品相一致,作词应像写诗一样抒发自我的真实性情和独特的人生感受,在词的创作上自成一家。
是从诗词同源的渊源论角度提高词体的地位,从根本上改变了词史的发展方向。
李清照的“别是一家”指出词是与诗不同的一种独立的抒情文体,词对音乐性和节奏感有更独特的要求,她着重强调“诗”“词”的不同,是从词的本体论出发进一步确立了词体独立的文学地位。
欧阳修文学主张:针对五代文风和宋初西昆体倡导诗文革新,反对西昆体和太学体。
主张文道并重。
认为儒家之道是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
在理论上既纠正了刘开、石介的偏颇,有矫正了韩、柳古文的某种缺点。
散文内容:1、内容充实、形式多样,有为而作,有感而发。
记叙文言之有物2、散文有很强的感情色彩,政论文慷慨陈词,感情激越;史论文低回往复,感慨淋漓;其他散文更加注重抒情,哀乐由衷,情文并至。
诗歌革新及其主张:提出“诗穷而后作”的诗歌理论重视生活内容的精神。
诗歌以社会现实为题材,表现个人的生活经历或抒发个人的情怀,以及对历史题材的吟咏。
受韩愈的影响较大主要体现在散文的手法和议论入诗。
议论往往能与叙事、抒情融为一体。
学李白,语言清新流畅与欧阳修特有的委婉平易相结合,便形成了流丽婉转的风格。
李清照前后期词风变化之比较
李清照前后期词风变化之比较李清照的词和她的人一样,永远笼罩着一层淡淡的哀愁,永远都是笼罩着一层美丽的轻轻的面纱,能够唤起我们很多很多对于情感的追索,对于情感的一种追忆。
李清照应该算是中国古代最杰出、最有才华的女文学家、女作家。
如果要用一句话来概括李清照这个人,我们也可以说李清照这个才女,她不容易,不简单,而且也不平凡。
她一生经历了很多的苦难和坎坷。
国破,家亡,财散,再嫁,离婚,还没有子嗣。
一个封建时代的女性,她经历了许许多多的苦难,但是,这些苦难的挫折从来没有打到过李清照,她的意志非常顽强,她挺住了,这作为一个女性,真是太不容易。
李清照的一生从优裕走向苦难,时代和个人生活的巨变使词人视野不断扩大。
其前后期词作在内容上呈现出前期的闺阁相思、离愁别绪到后期的哀怨情愁,凄婉哀痛忧愤深沉迥然不同的特色。
一、李清照前后期词风之变化由于生活环境的变幻,李清照的词以靖康之难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词的内容、风格迥然不同:前期词中多以少女闲游、少妇闲愁等作为题材,流露了她对爱情生活的向往和别离相思的痛苦。
而后期由于国破家亡之后,遭受政治上的风险和饱经风霜的凄苦生活,词作题材则由前期抒发个人感情发展到关注国家存1/ 6亡的感情,多写内心愁苦,展现出饱经世态炎凉的凄苦心情。
(一)前期的闺思闲愁李清照前期的创作局限于自我的狭小空间内,关注的是自己的感情世界和自然青春。
1、少女时代李清照在她的少女时代,生活幸福,性格天真活泼,她的生活在她的眼睛里边是充满了色彩的,充满了愉快,充满了生机,也充满了乐趣,这很集中地体现在她一首著名的词《如梦令》当中: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李清照给我们描画出了这样一幅生机勃勃而又盎然情趣的画面,运用白描的笔法勾勒出一幅美不胜收的日暮晚景图。
溪亭、暮日、莲塘、荡舟、鸥鹭等景致动静交织,情景交融,表现出明快、清新、活泼的风格。
2、少妇时期李清照前期的生活也有因与丈夫离别而产生的寂寞与忧愁。
浅谈李清照前后词风的变化
浅谈李清照前后词风的变化
李清照,一位著名的女性诗人,出生于宋朝末期。
她主要创作于南宋,以其独特的诗
风而闻名,因此又称为“宋派诗体”。
该诗风具有流畅、活泼、洒脱、气韵悠扬的特点,
抒情思路以并重对仗著称。
并且她的前期诗歌更多地抒发空灵浪漫的情怀,后期诗歌则多
以抒情的表达更加深入。
李清照的前期诗作主要体现了自我表达的情怀,以及浪漫歌颂的语言风格。
她追求心
灵的自由,主张社会规范之外的自由行为,描述脱离现实世界,在理想世界里任心所欲,
强调情怀、内心的展现。
如《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表达的痴缠的思恋几乎可以感
受其不舍的心境。
李清照的后期诗作逐渐表达深沉的感情,表达出整个生活当中的眼泪和欢乐,强调追
求爱情的真实性,表现的是一种沉重的感受。
它将情感和现实生活深深结合起来,描述出
弥留之情及小情小致的抒情效果。
如《蝶恋花·泪湿罗衣脂粉满》,把感情世界与现实世
界紧密地结合起来,完美地表现出思念、深情、牵挂的情愫。
和前期诗作相比,李清照的后期诗作更加抒情,表达的深情更甚,意境也更加沉重。
她借助比喻的手法,力求表达出自己内心深处的情绪,从而在诗歌中营造出一种凝重、醉
人的感受。
《声声慢》以一种凄惨悲凉并又叹息不已的语调来抒发内心深处的思念情绪,
表达出无情家国和可遇不可求的爱情之间的矛盾。
总之,李清照前后词风的变化表现了有着巨大变化的文体特点,也一直影响着现当今
中国文学发展。
在语言上,抒情型的语言更能表现出更多的情感,全面展示她的诗歌成就,给后世的文字创作带来灵感。
浅论李清照前后期词风之转变
浅论李清照前后期词风之转变赵蓉【内容摘要】:李清照是宋代著名的女词人,她处在一个风云不定的时代,南渡前的短暂安定生活,金兵南下的动荡岁月,都在作者的词作中得到体现;前后期作者生活的巨大转折是作者词风前后迥异的客观原因。
从她的作品中,我们能看到作者生活的大动乱的年代,而这样的艰难岁月也必然影响作者词风的改变。
【关键词】:李清照、前期、轻盈清婉、后期、沉痛哀伤李清照,是我国文学史上最杰出的女词人,在两宋词坛上独树一帜,是颇具影响的大词家之一。
她的诗、词、文、赋淋漓尽致地表现了一个女性的真挚情怀,凭借一支笔,“不徒俯视巾帼,直欲压倒须眉。
” [1]据记载,李清照本有《漱玉词》 6 卷(或作三卷),但已经散失,后经人重新编辑,得词约八十首,但其中也夹杂了他人的作品,目前可以确认是李清照所写的有四十余首。
李清照以女子敏感细腻的心,感悟着生命流逝的无奈,体味着人生的离愁别恨,承受着乱世的黍离之苦,并凭着极高的艺术天赋,化愁为美,创造出了流传千古的词作珍品。
解读她的词作,品味她的愁绪,我们感受到了一代词女的一片柔肠和一腔热血。
纵观李清照的一生,她前半生为喜,后半生为悲,南渡像一条分水岭将其生活轨迹划得清晰如水。
她的词也应以她南渡的这条人生轨迹为界,分为前后两期。
南渡前,李清照的生活幸福而安定,词作多描写闺情,流露出她对爱情生活的向往和别离相思的痛苦,展现出女词人多愁善感的个性和真挚细腻的情感。
在李清照前期描写男女相思离别之情的词中,表露出的女性情感往往热烈而恬静,微妙而直率,朴素而深刻,而这些离愁别怨的苦涩中又夹杂着一丝思念的甜蜜,体现出一种细腻的儿女柔情。
所以,词中透露出的愁是清新凄婉,朦胧淡约的。
李清照后期的词多写晚年孤苦无依的凄凉情境,词风由前期的轻盈清婉转向了沉痛哀伤,词中的愁也由前期的闲愁升华到更高的一个层面,有了更为丰富的内涵和更深刻的内容,儿女情长的闲愁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由乡关之思、身世之苦、丧失亲人的悲哀和理想的失望破灭等交织而成的愁,这种愁是复杂的,是沉痛凄厉、深刻感人的。
李清照词风变化研究
李清照词风变化研究
李清照无疑是中国古典文学中最著名的女诗人。
她的诗歌中充满了浓郁的情感,也是一个重要的见证者与哲学家,关于她诗歌中词风变化的研究,也赢得了许多诗学家的关注和钦佩。
李清照的诗歌体现了她的个性特征和感情生活,更重要的是,其中的词风表达出了诗人的审美观点。
李清照的诗歌词风具有丰富多样的变化,如绝句、章回体、排比体、连句,并且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变化着。
首先,李清照的诗歌以绝句为主,其绝句具有“双重意”的特征,即在表达诗人内心情绪的同时,也能够展现出审美观点,反映出其细腻的思维模式,因此凡是李清照的绝句,都能够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其次,李清照的诗歌中也有章回体的变化,主要是以缓慢的篇幅叙述诗人的心理状态,也有排比体的变化,用重复的词语进行叙述,更有连句的变化,让诗歌在情感上得以表达,让诗歌更具有生动性,以此增添诗歌中文字的美感。
李清照的诗歌真正具有了语言文化的特色,其深刻、精致的词风也就得以全面地展现出来。
最后,李清照的诗歌也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发生着变化,如晚清时期的诗歌,更多是表达出离别与悲伤的情绪,而近代的诗歌则更多的表达出了日常生活的新鲜感,以及社会的变化。
这些新的词风变化,也让李清照的诗歌更具有可读性,令人耳目一新。
综上所说,李清照的诗歌中充满了丰富多样的词风变化,其丰
富的情意与别具一格的语言风格,赢得了许多诗学家的喜爱与赞赏,也使这位古代女诗人的诗歌一直流传至今。
2023年度浅谈李清照词的艺术风格及词风前后的变化
2023年度浅谈李清照词的艺术风格及词风前后的变化李清照是宋代最著名的女词人之一,她的词作不仅表现出当时社会变革和文艺风尚的特点,同时也突显了她个人的思想感情和审美理想。
本文将从李清照词的艺术风格和词风前后的变化两方面为读者做出简要的阐述。
一、李清照词的艺术风格李清照的词作具有很强的女性气质和表现力,她运用了丰富的色彩和形象描写,用声情并茂的意象和细腻的描写表达了自己丰富的思想和感情体验。
同时,她的词作在语言风格和结构上也比较独特,具有很强的自我风格。
1. 语言风格在读李清照的词时,你会发现她的词作语言韵律优美,凤鸣虽美不如无声,提笔难入万重山,这些美妙的句子容易让人陶醉其中。
李清照善于用寓言和比喻等修辞手法来表现自己的情感,通过细腻的线条、生动的色彩和独特的音乐性,她的词作展现出一种红尘中对生命的理解和对感情的追求。
2. 结构特点李清照的词结构特点比较明显,首先她的词作多是由四句组成,其次,她在词中采用了大量的换景手法,善于将词的不同部分互相呼应,形成了一种整体的美感。
比如《如梦令》中的“常记溪亭日暮,惊回首、见绿杨阴里,有人散乱如麻”和“入时、相帖皆错、荒烟依旧平楚”,这两句词语虽然看似离散,但是却能够在语言艺术上达到一种完美的统一感。
二、李清照词风前后的变化随着时间和社会的发展,李清照的词风也有了一些变化,这些变化与宋代社会的变革和女性地位的提高有着一定的关系。
1. 早期词风李清照诞生在男权社会中,她的早期词风也受到了这种思想体系的影响。
在此阶段,她的词多半表现出对人生苦难和荒唐的感叹,饱含着对世态炎凉的绝望和无奈,比如《如梦令》中的“常记溪亭日暮,惊回首、见绿杨阴里,有人散乱如麻”,这种对人生的悲凉的描写,反映了她个人对于社会形态的认识和对人生意义的思考。
2. 中期词风随着宋朝时期史蒂芬氏人物的崛起和市井文化的发展,李清照的词风开始出现了一些转变。
她的词作呈现出更浓烈的个性和女性情感,比如《声声慢》中的“千万恨,恨极在、成诗,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表现出了李清照个人的感情体验和审美情趣,并在宋代女词人的词作中独领风骚。
李清照前后期诗词词风对比
李清照前后期诗词词风对比李清照的词以南渡为界,分前期和后期两个截然不同的历史时期,前期作品风格细腻婉转,后期作品风格沉郁忧伤、苍凉凄楚。
李清照是一位生活在两宋之交的女词人。
时代的动荡,个人生活经历的改变,使得她的词作以南渡为界,分前后两个历史时期。
公元1126年,北宋为金所灭,史称“靖康之变”。
南渡前,李清照的生活幸福浪漫欢乐,因此词作内容多表现自己的个人生活,词风活泼清新、细腻婉转,后期词作因丈夫的离世和颠沛流离的生活,词风则转向沉郁忧伤、苍凉凄楚。
一、李清照前期词的主要风格1、李清照南渡前的个人生活经历。
李清照,出生于宋神宗年间。
她的父母都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她的成长受家庭影响较大,良好的文学创作基础也由此奠定。
少女时代的她生活得无忧无虑,于是她率真自然的性格和心灵由此形成。
十八岁时与赵明诚结为夫妻,期间,她与丈夫共研金石书画,一度生活幸福美好。
2、李清照南渡前的词作风格。
南渡前,李清照过着美好欢乐的生活,偶尔的“愁”也只是强说的“闲愁”,所以她前期词风多为:清新自然,细腻婉转,色调明快。
前期词基本分为三类:一是赞颂自然青春;二是惜春和伤春;三是对爱情的自我独白。
(1)赞颂自然青春《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这首词约写作于李清照十六岁时,当时她刚来汴京不久。
词里,她回忆昔日游玩溪亭的情景:天色将晚,在溪亭尽情游玩喝酒,直到沉醉不醒,于是也就忘了回家。
以至于后来玩得尽兴了,酒也醒了,天色也已晚,匆忙返回。
不经意,竟又把小船划进藕花丛中,迷了路。
焦急彷徨之际,惊动了滩边的沙鸥和白鹭,它们纷纷起飞,消失在苍茫的暮色中了。
透过词作,一位天真浪漫的少女出外游玩的画面跃然于纸上,我们也能体会到作者少女时代的那种无忧无虑、快乐和自由。
(2)伤春情怀《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此首词作表达的是少女伤春的情怀。
从李清照词风变化看其心路历程
从李清照词风变化看其心路历程咱来聊聊李清照这个超厉害的女词人。
她的词风那可是像坐过山车一样有很多变化,这些变化背后藏着她超级精彩又复杂的心路历程呢。
李清照早期的词风,那叫一个清新自然、活泼俏皮。
就像一个无忧无虑的小姑娘在词的世界里蹦蹦跳跳。
你看她写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这画面感多强啊,感觉她就像在和小伙伴们在湖面上嬉戏玩耍,玩得忘乎所以,把船划得飞快,结果把那些水鸟都惊飞了。
这时候的她呢,生活环境优越,家庭美满幸福。
她在家里可以尽情地读书、写诗、玩耍,所以她的词里满是这种少女的纯真和快乐,还有对美好生活的那种热爱和憧憬。
但是啊,后来她结婚了。
和赵明诚婚后初期,词风还是挺甜美的。
像“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虽然有点小哀怨,不过那也是夫妻之间小别胜新婚的那种思念。
这时候她的生活还是挺滋润的,和丈夫一起收集金石文物,两个人志趣相投,夫唱妇随的感觉。
她在这种爱情的滋润下,词风在甜蜜中又带了一点细腻的情感,就像给甜蜜的蛋糕上加了一层薄薄的奶油,让口感更加丰富。
可是呢,命运这个调皮鬼开始捉弄她了。
北宋末年,社会动荡不安,李清照的生活也开始走下坡路。
她和丈夫被迫南迁,在这个过程中,他们经历了很多磨难,而且丈夫赵明诚还去世了。
这对李清照来说,简直就是天塌了。
她的词风一下子就变得愁苦、哀怨起来。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你看这一连串的叠词,把那种孤独、无助、绝望的感觉表现得淋漓尽致。
就像一个人在黑暗的世界里独自摸索,找不到方向,周围只有寒冷和孤寂。
她失去了爱人,失去了曾经美好的生活,还要在这乱世中独自漂泊,所以她的词里满是对过去的怀念、对丈夫的思念,还有对生活的绝望。
再到后来,李清照又面临着改嫁风波。
她在那个时代,作为一个寡妇改嫁是很不容易的,而且她的第二次婚姻也并不幸福。
她遭遇了欺骗、家暴等一系列糟心事。
这时候她的词风更加冷峻,对人性、对社会都有一种深深的失望。
她不再是那个只写小情小爱的女子,而是有了一种看透世态炎凉的沧桑感。
李清照词风的变化原因
李清照词风的变化原因
李清照是宋代著名的女词人,她的词风在不同时期有所变化。
这一变化主要是受到她个人经历和社会环境的影响。
首先,李清照的词风在早期被认为比较豪放洒脱,主题多为爱情和自然。
这与她自幼受到的良好教育和开放的家庭环境有关,使得她对于自由和激情的表达有较高的追求。
同时,宋代社会相对宽容开明,文化繁荣,也为她的豪放词风提供了舞台。
然而,后来李清照的词风逐渐转向忧郁和哀怨。
这一变化与她个人的悲剧经历和社会动荡有关。
李清照的丈夫赵明诚被贬官后去世,这给她带来了巨大的打击和伤痛,也导致了她诗词创作的转变。
同时,她生活的时期正是宋朝的北宋末年,外侵频繁,国破家亡的危机感使得她的词句透露出更多的忧愤和哀伤。
不同的情绪和主题变化也反映了李清照个人在不同阶段对于生活和情感的体验与认知。
从豪放奔放到忧郁哀怨,她在词中展现了不同的内心世界和思考方式,使得她的词作更富有变化和韵味。
李清照词风的变化原因
李清照词风的变化原因
李清照是宋代文学家和词人,她的词风经历了不同时期的变化。
原因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
1.情感体验的变化:李清照的词作主要表达了她的情感和内心体验。
随着时间的推移,她的人生经历和感受也发生了变化,从年少时的天真烂漫到中年时的世故和沧桑,随之她的词风也发生了转变。
2.家庭和社会环境的变化:李清照的家庭状况和社会环境也影响了她的词风。
她的早年婚姻不幸,丈夫去世后,她经历了丧偶之痛,这种变故和不幸使她的词作表现出更多的忧伤和无奈情感。
此外,她也生活在一个动荡的时代,社会变革和政治压力也对她的词风产生了影响。
3.创作技巧的改变:随着文学创作水平的提高,李清照的词作技巧也发生了改变。
她从早年的模仿和跟随先辈的风格,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词风。
她的词作风格趋向于清新、细腻,具有个人特色,并且更加注重形象的描绘和意境的构建。
总的来说,李清照词风的变化是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包括情感体验的变化、家庭和社会环境的变化以及创作技巧的改变。
这些因素使得她的词作从一开始的少女情怀到后来的成熟和沧桑,展现出了不同的风格和魅力。
浅谈李清照前后期词的风格变化
浅谈李清照前后期词的风格变化李清照历来被公认为是中国古代成就最高的女词人,她的词不仅在女词人当中无人堪比,甚至与众多杰出男词人的词作相比也有过之而无不及,被称为婉约派的代表人物。
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浅谈李清照前后期词的风格变化,欢迎阅读与收藏。
李清照的词作在思想内容上和词风上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期,生活、环境的改变影响了她词风的变化,前期生活幸福美满、思想积极向上,主要描写她在少女、少妇时期闺中的生活,表现了她对美好大自然的热爱,以及与丈夫别离时的愁闷心情。
作品题材反映面比较窄,主要是游玩、饮酒、赏花闺情之类,具有流丽明快、沉婉自然的风格特色。
南渡后,面对国破、家亡、夫死的苦难,倍感身世的凄凉,李清照开始关注社会现实。
她把自己的人生遭遇之感抒发在作品里,风格突变,词风变得沉郁悲苦,平易忧愁。
不难看出她高超的艺术手法和精美雅洁的艺术风格,再加上丰富深刻的内含,使宋代词坛放射出奇异的光环。
词是宋代最为值得骄傲的文学样式。
词中的主人公多是红粉佳人,但其作者绝大部分都是男性,述说女性的幽怀多少让人感受不太真切。
而李清照的横空出世,则彻底打破了这一现状。
她以自己独特的情感历程,写下了“别是一家”的词作,在宋代词坛上独树一帜。
纵观李清照的一生,生活颇为坎坷。
既享受过甜蜜生活的幸福,也饱经苦难的折磨。
作为杰出的女词人,李清照在词中为我们展示了一个抒发自我情感的新形象,一般认为,她的词可以以宋室南迁为界分前后期,前后期不同的人生经历,形成了她不同风格特色。
因为她“能够直抒胸臆,写真情实感”。
所以只要把握住李清照的情感变化,自然就能比较她前后期词风的变化。
一、李清照的前期词风清丽深婉。
李清照的前期,主要指她在少女、少妇的一段时间,作品多写自然风光和离别相思,反映面比较窄,主要是闺情词,词风清丽深婉。
(一)、“鸥鹭”,自然流畅的画面童年时代的李清照生活在济南,父亲李格非是当时著名的学才,“以文章受知于苏轼”,与廖正一、李禧、童荣并称为“宋代后四学士”。
李清照南渡之后词作的变化
李清照南渡之后词作的变化如下是关于李清照南渡之后词作的变化:李清照的一生,既享受过幸福,也饱经苦难。
靖康之难后,李清照家破夫亡,受尽劫难和折磨。
人生命运的剧变,也引起心境和词境的变化,从前轻盈妙丽的望夫词如今变成了沉重哀伤的生死恋歌,词境由明亮轻快变成了灰冷凝重。
这是词人情感历程的真实写照,也是时代苦难的象征。
李清照南渡之后词作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一、题材与思想内容上由“闺中闲吟”变为“国破家亡之泣”(一)南渡之前1.少女时代李清照前期的词中,少女情怀洒脱,如《浣溪沙·闺情》:“绣面芙蓉一笑开,斜飞宝鸭衬香腮,眼波才动被人猜。
一面风情深有韵,半笺娇恨寄幽怀,月移花影约重来。
”格调轻快,一片天真烂漫。
又如《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此词借宿酒醒后询问花事的描写,委婉地表达了作者怜花惜花的心情,充分体现出作者对大自然、对春天的热爱,也流露了明丽少女内心的些许苦闷。
2.婚姻美满十八岁时,李清照与赵明诚成婚,琴瑟谐和,夫唱妇和,如《减字木兰花》:“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
泪染轻匀,犹带彤霞晓露痕。
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
云鬓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
”此词作于宋徽宗建中靖国元年(1101),其时词人与夫君赵明诚新婚燕尔,心中充满对爱情的热情执着。
婚后有相聚时的甜蜜,亦有小别离的呢喃,如《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思念之情,溢于言表。
再如其脍炙人口的《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作者以萧瑟、凄凉的秋景起兴,形象委婉地抒发了思念丈夫的绵绵之情。
这首词问世后,一直为人赞叹不已。
清代陈廷焯《云韶集》卷十记载:“起七字秀绝,真不食人间烟火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李清照词风之转变李清照(约1084--1155),号易安居士,是诗、词、散文皆有成就的宋代女作家,但她最擅长的成就还是词。
她被尊为“蜿约之宗”,其词被誉为“易安体”。
清代文学家王士祯之评:“蜿约以易安为宗,豪放唯幼安称首”[1]。
不同的社会生活与不同的个性心理历程,使李清照的词前期有清新、明快、活泼的率真美和蜿媚真挚缠绵的柔情美;后期的词具有乱世孤独寂寞、感实伤怀的凄冷美。
一、前期词风(一)婚前词风不同于传统大家闺秀“一门不出,二门不迈”的培养方式。
李清照生活成长环境十分轻松,无拘无束。
她不拘于闺阁女工,而像男子一般投身大自然游山玩水,像《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经常想起一次郊游,玩得十分尽心。
不知不觉间到了日暮时分,沉醉美景忘记归路。
一直玩到兴致尽了才登舟返回。
不小心误入荷花深处,想要把船划出去。
划啊划啊,惊起了沙滩上休憩的一群鸥鹭。
全词以悠闲地游兴开始,中间溪亭沉醉,急切想要回舟,不料误入藕花深处。
动作情绪起伏变化,富有节奏感。
从中可以看出李清照生活的非同一般,天真快乐与自由赋予其创作以无限灵感。
词风欢快明朗,清新直白。
有一词作《点绛唇》: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
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有人来,袜划金钗溜。
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最是一回眸间,有无尽娇羞,无尽可人之态。
清晨少女荡完秋千,薄汗涔涔,露珠晶莹。
突然走来了一位客人,慌乱间匆忙逃走,金钗落地也不顾。
但是摁不住好奇激动的心绪,偷偷回顾来访客人。
为了掩饰失态她又假装嗅着青梅。
一个天真浪漫的少女形象跃然纸上。
词人明快清新笔下,一种青春快乐气息扑面而来。
从中可以看出作者生活的快乐与无忧。
还有一首《浣溪沙》:绣面芙蓉一笑开,斜飞宝鸭衬香腮。
眼波才动被人猜,一面风情深有韵。
半笺娇恨寄幽怀,月移花影约重来。
这首词写的是女子和心上人约会又写信与其再次相约的情形。
人物肖像采用比拟、衬托。
侧面描写的方法。
语言活泼自然,格调清新欢快。
随着时间流逝,这位饱含才情的少女渐渐长大。
18岁时经人撮合和当时宰相之子赵明诚喜结连理。
从此李清照将告别生活18年熟悉的家去到一个陌生的夫家。
他的创作也换了氛围。
从此创作源泉也发生不同。
(二)婚后词风赵明诚致力于金石之学,可谓幼而好之,终生不渝。
与李清照结婚后志趣更是有增无减,且日趋痴迷。
二人夫唱妇随,生活幸福美满。
“调夫雅谑谐琴瑟”[2]。
其中《醉花阴》就是丈夫远游时所作:“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
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李清照在词中以黄花自比。
重阳佳节本是团圆好日子,但女词人却孤零零枕着玉枕,半夜惊醒。
枕边只有自己。
黄昏独自赏菊饮酒。
西风吹来,西风吹来,心中更加黯然,憔悴更加一分。
全词笔调有些许惆怅,不似闺阁少女的无忧无虑增加了对丈夫的思念,牵挂。
另有一首《如梦令》:“昨夜风疏雨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
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3]。
昨天夜里刮风下雨,即使沉睡了一夜,早上起床依旧酒劲未退。
有些醉意,担心昨夜的海棠花,于是去问卷帘人,卷帘人却说道,海棠依旧是之前的样子。
词人并不认同这种说法,经过了一夜的风雨应该是绿肥红瘦才是。
这首词是李清照写的海棠名篇。
是词人刚嫁人时所作,词中已经带有一点点的忧伤,这种细细的忧伤来源于作者对花的关心,对青春时光的珍惜,虽是花开正好,但风雨的洗礼加上岁月的更迭,也是该“绿肥红瘦”了李清照不仅是一个出色诗人,同时也是敢爱敢恨,敢抒情怀,敢写内心世界丰富感情的人。
她的诗文鲜明的表现她的豪迈深沉的风格上,这完全得益于她的良好的家庭教育和家庭环境。
自由活泼,无拘无束,让她得以大胆的展露自己。
正如那首《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箪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自回是月满楼。
花自漂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际可消除。
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女词人对丈夫的思恋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可见其对她丈夫深沉的爱。
李廷机曾评曰:“《一剪梅》此词颇尽离别之情寓意超逸,令人醒目”[4]。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
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以景为主,没有明写相思。
但从前面描写的秋景中,隐约透露作者愁闷心情。
送走丈夫,难免有些许失落感。
举目所见到的,无论是云朵、花瓣还是流水。
均与作者相思联系起来。
以致“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短暂离别后便迎来公元1107年。
李清照公公赵挺之在激烈政治斗争中败下来,不久便离开人世。
而赵明诚也受到牵连被罢官。
于是赵氏夫妇便归隐山林,在青州定居长达十年之久。
这一段的定居让他们远离了政治的黑暗与勾心斗角,夫妻二人潜心钻研起了各自兴趣爱好,但又志趣相投。
二人时常共同钻研校对书刊,鉴赏收藏来的古玩字画。
二人因祸得福,天赐这样长时间里让他们在他们在文学的瀚海里尽情畅游与飞翔。
日子平淡却很幸福,如此欢快愉悦生活让夫妇二人即使“食去中肉,衣去重彩,首无明珠,翠羽之饰,室无涂金,刺绣之具[5]。
”也能甘之如饴。
于是就有了这样的诗文从生活中流淌出来,如《凤凰台上衣吹箫》:香冷金猊,被翻红浪,起来人未梳头。
任宝奁闲掩,日上帘钩。
生怕闲愁暗恨,多少事、欲说还休。
今年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
明朝,这回去也,千万遍阳关,也即难留。
念武陵春晚,云锁重楼,记取楼前绿水,应念我、终日凝眸。
凝眸处,从今更数,几段新愁。
该词笔调郁忧,表达作者悲苦之情。
作词背景是隐居十年后,赵明诚再次出任太守所作。
词中所蕴含的愁苦意绪远远超过之前同作。
词上边写女子神情憔悴懒散,到了该起床的时候了,还是懒得起床,怕那些离别愁之苦占据心头。
但终究离愁还是铺天盖地地卷席作者,让她“又添一段新愁”。
二、后期词风(南渡)公元1127年四月。
“靖康之变”北宗灭亡。
五月高宗继位南京,改元建炎,自此宋室南渡。
八月赵明诚再次出仕、十二月,青州发生兵变,李清照逃难南下,家财毁于战火。
期间李清照曾作词《乌江》:生当作人杰, 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 不肯过江东。
字字慷概激昂,掷地有声。
此时作者经过乌江,感概于此生乱世但不具英明的君主。
借项羽宁可一死也不愿无言去面对江东父老。
借此讽刺那些临阵脱逃,偏安于一隅,只顾个人生死而弃天下百姓于不顾的统治者,此时恰是赵明诚投降之后。
作者身为赵妻,虽不好说些什么,但心里还是深以为耻。
借此表明自己的态度立场。
赵明诚在听到此诗后也醒悟到自己的错误。
夫妻二人产生了朦胧隔阂加上战火绵延夫妻二人收藏多年的字画金石散迭大半,对于酷爱此的赵明诚来说又是一种打击。
金兵的长驱直入破坏二人和平安定生活战乱使二人感情产生淡漠。
最后赵明诚不幸而死。
李清照人生和命运的转折就此拉开帷幕。
此后李清照半生孤苦,一生的积累在经历战乱,偷盗后所剩无几,只身飘零的单身女人在那个时代是多么的无助。
性格上李清照更加忧郁深沉。
同时性格的变化直接影响后期凄凉悲怆沉郁同风的形成。
此后其所作词之间就多了对丈夫的好怀念与追悼。
此时情怀就像《武陵春》中所写: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这首词中写的是风儿停了,花儿凋谢,词人虽已起身清醒,却疲于梳洗,景物依旧,执手人儿已不在,心中无限悲苦凄怆,原本想去泛舟排遣忧伤,但怕船太小,装不了自己太多的愁苦,词人夸张的手法道出自己愁苦之深,此时作者已然寡居,居无定所的颠沛流离让她更加思念丈夫。
彼时感情寄托已然不再,一个单身女人带着贵重古玩字画是十分不便的。
这时另外一个男人出现了。
赵汝州,在李清照冷清的时候,他对其百般示好,花言巧语。
而此时李清照犯了糊涂,嫁给了他。
结婚之后,李清照原本以为一生就可以这样过去,没想到一切都是假象。
赵汝州之所以使尽浑身解数,不择手段骗取李清照为的是她的金石收藏。
当他发现事实是李清照的金石字画所剩无几时,丑恶嘴脸当即暴露,他不仅对李清照没有了好脸色,还对她拳脚相加。
李清照忍无可忍,她做了当时女性都不敢做的决定,离婚。
在那个时代,离婚只有男子去休女子,女子无法提出离婚这一要求,除非是妻子检举丈夫罪行。
即使这样,女子要连坐三年。
李清照不是一般的女子,她冒着坐牢的危险,也要同恶棍了断。
于是她找准机会检举赵汝州的罪行,当时赵李两家在朝廷都有亲戚做官。
于是李清照只坐了九天牢便被放了出来,而赵汝州被流放外地,经此一事,李清照认识命运更加悲苦。
她更加怀念从前的生活。
《孤雁儿》这首词便是作于此时。
藤床纸帐朝眠起,说不尽无佳思。
沉香断续玉炉寒,伴我情怀如水。
笛里三弄,梅心惊破,多少春情意。
小风疏雨萧萧地,又催下千行泪。
吹箫人去玉楼空,断肠谁同倚。
一枝折得,人间天上,没个人堪寄[6]。
这是一首咏梅词,也是一首悼亡之作。
既没有直接描绘梅花的颜色,也没有描写美化的气味,更没有去歌颂梅花的品性,而是把梅花作为自己悲欢离合的象征。
笔调沉郁,心境悲凉。
金兵的入侵使她流落到江南开始了孤寂的晚年生活,后期多以感时伤怀,悼亡之作。
表达对故乡的怀念,对山河破碎的无奈与痛心。
正如那首《声声慢》中所作: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环函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么一个愁字了得?秋天傍晚,地点是家中,心灵孤寂,国家的颓败,感情的失落,使她身心倍感孤独。
感情生活的痛与对国家的忧心,将作者推入苦海。
仅一个“愁“如何能够表达作者内心的悲苦。
此时作者的词风转为深沉感伤。
形成抒情艺术的极高成就。
由此可见,李清照词风转变是受社会环境影响的结果。
起初她的生活优裕,所以她的早期作品明朗轻快,不过仅限于闺情相思,晚年家破夫亡,因此她的晚期作品大多抒发深沉的相思之苦,凄凉身世之感,具有现实的社会意义。
不论词人,还是诗人,或者其他一些文人,他们的作品源于社会,源于生活,所以,我们历史悠久的中华大国才拥有经久不衰的灿烂文化参考文献:[1] 王士祯《花草蒙拾》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80。
[2]钱世明.李清照..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1983.[3]张治平.宋词花朵-宋词名篇欣赏[M].北京:北京出版社, 2004:89.[4]王学初.李清照集校注[M].北京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50.[5]马茂军,张海沙困境于超越-宋代文人心态史[M].河北: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89-98.[6]孙崇恩.《李清照诗词选》[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4: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