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社会领域教案《神奇的筷子》
中班社会教案《神奇的筷子》
中班社会教案《神奇的筷子》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让幼儿认识筷子,了解筷子的用途和特点。
培养幼儿对生活中常见物品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1.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使用筷子夹取食物的能力。
培养幼儿合作游戏的能力。
1.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培养幼儿积极、合作、分享的良好情感态度。
第二章:教学重难点2.1 教学重点:让幼儿认识筷子,了解筷子的用途和特点。
培养幼儿使用筷子夹取食物的能力。
2.2 教学难点:幼儿在使用筷子时可能会遇到困难,需要耐心指导和鼓励。
幼儿在合作游戏中可能需要引导如何分享和合作。
第三章:教学准备3.1 物质准备:一双筷子一些食物(如小饼干、小水果等)筷子使用的教学图示或视频3.2 环境准备:安静、舒适的活动室,适合幼儿进行活动。
第四章:教学过程4.1 引入部分:引导幼儿观察一双筷子,引发幼儿对筷子的兴趣。
向幼儿介绍筷子的用途和特点,让幼儿了解筷子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性。
4.2 主体部分:第一步:引导幼儿学习使用筷子夹取食物的方法。
示范使用筷子夹取食物的正确姿势和技巧。
让幼儿尝试使用筷子夹取食物,并给予鼓励和指导。
第二步:组织幼儿进行合作游戏,使用筷子夹取食物。
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共同使用筷子夹取食物,比一比哪个小组夹取的食物最多。
4.3 总结部分:引导幼儿回顾学习过程,总结自己在使用筷子方面的进步。
强调筷子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培养幼儿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尊重。
第五章:教学评价5.1 评价内容:幼儿对筷子的认识程度,了解筷子的用途和特点。
幼儿使用筷子夹取食物的能力,观察其姿势和技巧的正确性。
幼儿在合作游戏中的表现,观察其分享和合作的能力。
5.2 评价方法: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记录其使用筷子的正确性和夹取食物的数量。
通过与幼儿的互动和问答,了解幼儿对筷子的认识程度。
通过观察幼儿在合作游戏中的行为,了解其分享和合作的能力。
中班社会教案《神奇的筷子》第六章:教学延伸活动6.1 室内活动:组织幼儿进行筷子绘画活动,让幼儿用彩色笔或颜料在筷子的一端绘制自己喜欢的图案。
幼儿园中班教案《神奇的筷子》含反思
幼儿园中班教案《神奇的筷子》含反思一、教学背景和目标背景本教案适用于幼儿园中班年龄段的学生,主要教授关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筷子文化。
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神奇的筷子》,引导幼儿了解筷子的起源、使用方法,培养幼儿对筷子文化的兴趣和认知。
目标•帮助幼儿了解中国文化中与筷子相关的传统•培养幼儿正确使用筷子的能力•激发幼儿的探索精神和学习兴趣•引导幼儿在游戏中体验团队合作的重要性二、教案内容和活动安排1. 导入和引入故事情节(20分钟)•让幼儿坐成圆圈,并引导他们回顾他们曾经用过的食物工具。
•引入故事《神奇的筷子》,并询问幼儿是否听说过筷子,并展示一副筷子的图片。
2. 故事阅读和讲解(20分钟)•给幼儿讲解故事《神奇的筷子》,重点介绍筷子的起源、使用方法和与中国文化的关联。
•通过故事情节和插图,引导幼儿思考和发表对筷子的看法和猜想。
3. 筷子练习活动(30分钟)•分发一双筷子给每个幼儿,并向他们演示如何正确使用筷子。
•引导幼儿跟随示范练习使用筷子,如拿起小块纸,抓起桌上的小球等。
•鼓励幼儿互相交流和分享使用筷子时的困难和成功经验。
4. 小组活动:筷子接力赛(30分钟)•将幼儿分成若干小组,并给每个小组准备数个筷子和迷你篮球。
•在教室中设置一个起点和终点,要求每个小组的成员依次用筷子夹取迷你篮球,然后将篮球传递到下一个队友手中,直到传递到终点。
•鼓励幼儿在游戏中尽可能快地完成任务,并强调团队合作和互助。
5. 反思(20分钟)•让幼儿坐回圆圈,分享在教学过程中学到的知识和经验。
•开放性地提问幼儿,引导他们思考筷子在中国文化中的重要性。
•鼓励幼儿表达使用筷子时的困难和收获,并鼓励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继续使用筷子。
三、教学资源和材料•故事书《神奇的筷子》•筷子(每个幼儿一双)•迷你篮球(用于筷子接力赛)•纸张和铅笔(用于幼儿反思)四、教学评估和总结通过观察幼儿对筷子的正确使用能力,以及在游戏中展示的团队合作和互助精神,可以评估教学的有效性。
中班教案社会活动神奇的筷子
中班教案社会活动——神奇的筷子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认识筷子,了解筷子的用途和特点。
2. 培养幼儿在使用筷子过程中手眼协调能力和精细动作。
4. 激发幼儿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培养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1. 认识筷子:了解筷子的起源、材质、种类及使用方法。
2. 筷子游戏:通过游戏锻炼幼儿使用筷子的能力,提高手眼协调性。
3. 餐桌礼仪:学习正确的用餐姿势、使用筷子的礼仪和注意事项。
4. 创意活动:用筷子进行创意绘画、搭建等,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5. 传统文化:了解筷子在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意义,感受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准备:1. 教具:筷子、图片、视频、PPT等。
2. 材料:创意绘画材料、搭建材料等。
3. 环境:安静、整洁的教室,适当的座位安排。
四、教学过程:1. 引入:讲解筷子的来历和特点,引发幼儿兴趣。
2. 讲解:介绍筷子的使用方法、餐桌礼仪等。
3. 实践:分组进行筷子游戏,锻炼幼儿的使用能力。
4. 创意:进行筷子创意活动,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5. 总结:讲解筷子在传统文化中的意义,培养民族自豪感。
五、作业与评价:1. 作业:让幼儿回家后,尝试与家人一起使用筷子用餐,观察并记录使用过程中的感受。
2. 评价:通过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表现、家庭作业的完成情况以及与家长的沟通,评价幼儿对筷子知识的学习效果。
六、教学策略:1. 互动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幼儿的兴趣和参与度。
2. 实践操作:让幼儿亲自动手使用筷子,提高他们的操作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3. 情景模拟:设置真实的用餐场景,让幼儿在实践中学习并掌握餐桌礼仪。
4. 创意活动:鼓励幼儿发挥想象,进行筷子创意绘画、搭建等,培养他们的创造力。
七、教学步骤:1. 认识筷子:介绍筷子的来历、材质、种类及使用方法。
2. 学习餐桌礼仪:讲解正确的用餐姿势、使用筷子的礼仪和注意事项。
3. 筷子游戏:组织幼儿进行筷子夹物游戏,锻炼他们的手眼协调能力。
4. 筷子创意活动:让幼儿用筷子进行创意绘画、搭建等,培养他们的创造力。
幼儿园中班教案《神奇的筷子》含反思
幼儿园中班教案《神奇的筷子》含反思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中国人使用筷子的文化习惯;2.学习筷子的使用方法,掌握基本的筷子使用技巧;3.能够通过模拟游戏,培养孩子的手眼协调能力;2.态度目标1.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树立中华民族文化自信;2.学习尊重食物,爱惜食物,逐渐形成良好的饮食习惯;3.在游戏中体会和感受集体合作的乐趣,增强合作意识。
二、教学内容1.筷子的文化背景知识介绍;2.筷子的使用方法;3.模拟游戏环节。
三、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老师向孩子们介绍中国人使用筷子的文化背景,激发孩子们的兴趣和好奇心。
2.知识传授(10分钟)1.老师手持筷子,示范如何使用筷子,并让孩子们观察;2.老师让孩子们试着用筷子夹起一些物品,如笔、纸巾、小球等,锻炼孩子们的手眼协调能力和操作技巧。
3.游戏环节(30分钟)1.给每个孩子发放两根筷子,并在课桌上放置一些小物品,如豆子、纸片、贴纸等;2.老师为孩子们讲解游戏规则,让孩子们用筷子夹起小物品,放到桌子上的指定位置(小篮筐里);3.孩子们可以自由组队,进行比赛,看谁的小物品先夹到篮筐里。
4.总结(5分钟)老师回顾今天的学习内容,让孩子们交流自己的感受和体会,引导孩子们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筷子。
四、教学反思1.教学过程中,孩子们操作筷子的技巧不同,有的孩子比较困难,需要老师加强引导和指导,让孩子们更好地掌握基本的筷子使用技巧。
2.游戏环节,孩子们积极参与,组成小组协作完成比赛任务,但也出现了一些小矛盾和争执,老师及时进行调节和引导,帮助孩子们解决问题。
3.整堂课通过游戏和活动的形式,让孩子们在学习中获得了愉悦的体验,并在游戏中获得了实际的操作经验,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老师不仅要注重孩子们技能的学习,也要重视孩子们的性情、性格、兴趣等差异,因材施教,让孩子们在快乐中学习,更好地掌握知识和技能。
幼儿园中班社会教案《神奇的筷子》
幼儿园中班社会教案《神奇的筷子》教学目标1.让幼儿了解筷子的历史和作用,激发幼儿的探究和好奇心。
2.培养幼儿用筷子的基本技能,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协调能力。
3.培养幼儿品尝食物的习惯和礼仪意识,进一步提高幼儿的自理能力和素质。
教学材料1.《神奇的筷子》绘本。
2.筷子、餐具、小米饭、馅饼等食物。
3.彩色卡纸、剪刀、胶水等。
教学步骤步骤一:引入1.教师拿出筷子,问学生筷子是什么。
2.向学生介绍筷子的历史和作用,并引出故事《神奇的筷子》。
3.通过问问题,激发孩子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引导孩子们了解神奇的筷子。
步骤二:讲故事1.投影幼儿绘本《神奇的筷子》,介绍故事的情节和人物。
2.阅读绘本,让孩子们感受故事中的情感和人物的形象。
3.引导孩子们回答问题,思考故事中的道理和启示。
步骤三:实际操作1.教师展示正确的用筷子方法,让孩子们模仿。
2.教师发放小米饭、馅饼等食物,让孩子们练习用筷子夹食物。
3.孩子们在尽量不抖动的情况下,尝试夹食物,并注意礼仪和卫生习惯。
步骤四:创意活动1.教师发放彩色卡纸、剪刀、胶水等,让孩子们动手制作“神奇的筷子”。
2.引导孩子们发挥天马行空的想象,制作出自己的神奇筷子。
3.孩子们用自己制作的神奇筷子,再次进行食物夹取的训练。
步骤五:总结1.教师引导孩子们回顾全文,总结学到的内容和经验。
2.教师提醒孩子们要继续保持用筷子的好习惯和礼仪意识。
3.孩子们互相分享自己的创意和心得体会。
总结通过《神奇的筷子》绘本故事和实际操作,这节社会教学活动旨在培养幼儿的学习习惯,动手能力和协调能力,同时提高幼儿品尝食物的习惯和礼仪意识,这些是幼儿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同时,可以让幼儿更好地了解我国的文化传统,发扬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
中班社会活动神奇的筷子教案【含教学反思】
中班社会活动神奇的筷子教案一、活动简介本次活动的主题为“神奇的筷子”。
通过观察、探究、操作,让幼儿了解筷子的作用和基本使用方法,培养幼儿使用筷子的兴趣和能力。
二、活动准备1.筷子(每个幼儿一双)2.食物模型(如小木块、小球等)3.导入教材:儿童读物《小熊学习使用筷子》4.活动区域布置:准备桌子、椅子和餐桌布,为幼儿提供仿真食物,营造用餐场景。
三、活动步骤1. 导入教材老师向孩子们介绍教材《小熊学习使用筷子》,借助故事情节帮助孩子们理解使用筷子的基本技巧和注意事项,营造学习使用筷子的环境氛围。
2. 筷子制作老师为每位幼儿提供一双筷子,学生可以使用颜色笔、贴纸等装饰,自由发挥,增强使用筷子的兴趣。
3. 观察筷子老师向幼儿介绍筷子的构造、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让孩子们观察和感受筷子,培养孩子们的观察能力。
4. 筷子抓小球(1)孩子们分别取一只筷子,将其拿在手中,熟悉筷子的构造和使用方法,并进行模拟操作。
(2)小球下落:老师在桌面上放置几个小球,让孩子们尝试用筷子夹起小球。
这样可以帮助孩子们锻炼手指和眼睛之间的协同能力。
5. 操作食物模型(1)老师为幼儿准备一些仿真食物模型,如豆腐、豌豆、鱼肉等。
(2)孩子们可以试着使用筷子夹起食物模型,让幼儿熟练使用筷子,并加深对不同食物的认知。
6. 用餐模拟(1)老师摆出餐桌,为孩子们提供餐桌布、餐具等,让孩子们体验用筷子进餐。
(2)老师提供一些简单菜品,如水果、饼干等,让孩子们在轻松的氛围下体验用餐的乐趣。
四、教学反思本次活动通过游戏操作的方式,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充分利用幼儿活泼好动、喜爱手工制作的特点,按照幼儿的认知规律,逐渐引导幼儿形成正确的理解和习惯。
在活动过程中,孩子们能够兴致盎然地学习,提高了孩子们的操作能力和对环境的认知水平,使得学习更加生动有趣。
在以后的教学中,应该继续积极开展类似的活动,使孩子们在学习中的获得感不断增强。
中班教案社会活动神奇的筷子
中班教案社会活动神奇的筷子一、活动目标1. 认知目标:让幼儿了解筷子的用途和特点,知道筷子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性。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使用筷子吃饭的能力,提高他们的手眼协调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增强他们的民族自豪感。
二、活动准备1. 物质准备:一双筷子、一碗米饭、一些小菜、PPT、视频等。
2. 环境准备:安静的用餐环境,桌子上有足够的空间放饭菜和筷子。
三、活动过程1. 导入:教师出示一双筷子,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筷子的名称和特点。
2. 讲解:教师通过PPT或视频,讲解筷子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性,以及使用筷子的正确方法。
3. 示范:教师示范使用筷子吃饭的过程,让幼儿跟着学。
4. 实践:幼儿尝试使用筷子吃饭,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幼儿掌握使用筷子的技巧。
5. 总结:教师引导幼儿总结使用筷子的心得,鼓励他们继续练习。
四、活动延伸1. 家园共育:教师与家长沟通,让家长在家鼓励幼儿使用筷子吃饭。
2. 环境创设:在班级环境中增加有关筷子的元素,如筷子绘画、筷子手工等。
3. 区域活动:设置“筷子夹夹乐”区域,让幼儿在游戏中锻炼使用筷子的能力。
五、活动评价1. 教师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评价他们使用筷子的熟练程度。
2. 家长反馈:收集家长关于幼儿在家使用筷子吃饭的反馈,了解幼儿的掌握情况。
3. 同伴评价:让幼儿互相评价在使用筷子吃饭时的表现,鼓励彼此进步。
六、活动注意事项1. 确保活动环境安全,避免幼儿在使用筷子时发生意外。
2. 教师在示范使用筷子时,动作要慢且清晰,以便幼儿观察和学习。
3. 针对不同能力的幼儿,教师应给予个别化的指导和鼓励,让他们都能感受到进步和成功。
4. 在实践环节,教师应关注幼儿的安全,及时制止不正确的使用筷子的行为。
七、教学资源1. PPT:包含筷子的发展历史、使用方法、注意事项等图文并茂的内容。
2. 视频:展示筷子使用的正确方法和技巧。
3. 筷子:一双双干净的筷子,用于幼儿实践使用。
中班社会领域教案《神奇的筷子》
中班社会领域教案《神奇的筷子》教案名称:《神奇的筷子》(幼儿园中班社会领域教案)教案目标:1. 通过讲故事的方式,让幼儿们了解中国文化中筷子的使用和其背后的故事。
2. 培养幼儿们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让幼儿们学会提问、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幼儿们的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流的能力。
教学内容:1. 理解筷子的制作和使用方式。
2. 学习中国文化中关于筷子的故事。
教学准备:1. 教具:筷子、物品图片。
2. 师生用具:幻灯片投影仪、笔记本电脑。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幼儿们回忆一下他们在餐厅或家中使用过的餐具。
2. 引导幼儿们思考一下,除了勺子和叉子之外,还有没有什么其他的餐具。
二、讲故事(15分钟)1. 向幼儿们介绍中国文化中的筷子。
2. 运用图片或幻灯片展示筷子的形状和使用方式。
3. 讲述关于筷子的故事《孔子教“用筷子”》。
三、讨论与思考(15分钟)1. 引导幼儿们观察和思考,筷子与勺子、叉子相比有什么特点?2. 提问:你们平时使用筷子吃饭吗?使用筷子有哪些好处?3. 引导幼儿们思考:你们有没有想过为什么中国人使用筷子而不是勺子或叉子?4. 让幼儿们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四、活动(20分钟)1. 分发筷子给每个幼儿,并引导幼儿们动手操作筷子。
2. 操作练习:让幼儿们用筷子夹起放在桌上的物品,如小球、纸片等。
3. 以小组为单位,设计比赛活动:比赛谁夹得快、夹得准、夹得多。
五、总结(5分钟)1. 让幼儿们回忆一下当初他们对筷子的观察和思考。
2. 引导幼儿们总结筷子的特点和使用方法。
3. 充分鼓励幼儿们的表达和思考能力。
教学反思:通过讲故事的方式,幼儿能更好地理解筷子的制作和使用方式,并了解其背后的文化内涵,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筷子的实践操作活动能增强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协作能力,同时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通过教学活动的设计,幼儿们能切身感受到筷子带来的乐趣,增强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流的能力。
中班社会领域教案《神奇的筷子》
中班社会领域教案《神奇的筷子》课题名称:神奇的筷子课时:1课时目标:通过学习神奇的筷子,使幼儿了解筷子的来历、使用方法以及它在中华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培养幼儿的中华文化意识和筷子使用技能。
教学内容:1. 筷子的来历与使用方法2. 筷子在中华文化中的重要地位3. 筷子的使用技巧和礼仪教学目标:1. 了解筷子的来历和使用方法,能正确使用筷子。
2. 了解筷子在中华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培养对中华文化的兴趣和认同感。
3. 掌握筷子的使用技巧和礼仪,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和礼貌行为。
教具准备:1. 筷子实物2. PPT或图片资料3. 纸和笔课堂活动:活动一:引入1. 师生互动:问幼儿是否知道什么是筷子,他们见过别人使用过吗?幼儿对筷子有什么了解?2. 出示图片或实物筷子,介绍它的外形特点,以及我们使用筷子吃饭的方法。
活动二:筷子的来历与使用方法1. 出示PPT或图片,简要介绍筷子的起源和历史。
2. 引导幼儿观察筷子实物,解释筷子的使用方法和技巧。
3. 配合筷子使用的小游戏:每个幼儿都分发一双筷子,通过练习捡取纸片、小豆子等小物品,培养幼儿使用筷子的技巧。
活动三:筷子在中华文化中的地位1. 出示中华文化的图片或PPT,让幼儿了解中华文化的丰富和独特之处。
2. 介绍筷子在中华文化中的地位,如筷子的象征意义、与餐桌礼仪的关系等。
3. 组织幼儿讨论:你们家里晚餐时,有没有注意使用筷子的方法和礼仪?活动四:筷子的使用技巧和礼仪1. 指导幼儿正确握筷的方法,如何夹取食物等。
2. 游戏环节:通过模拟用餐场景,引导幼儿正确使用筷子,并注意餐桌礼仪。
3. 教导幼儿生活常识:使用过的筷子要洗净晾干。
活动五:总结与延伸1. 回顾课堂内容,与幼儿一起整理筷子的来历、使用方法、在中华文化中的地位以及使用技巧和礼仪。
2. 提醒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使用筷子的技巧和礼仪,与家人一起培养良好的饮食和礼貌习惯。
教学反思:本堂课通过多种形式引导幼儿了解筷子的来历、使用方法以及它在中华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2024年神奇的筷子中班教案
筷子有挑、拨、夹、拌、扒等用途(边说边示范)
筷子有这么多用途,又方便,又卫生,你们说它是不是很神奇呢?
3、筷子这么神奇我们得先学会使用它。
(1)、教师示范使用筷子。一般我们在使用筷子时,正确的'使用方法是用右手拿筷子,筷子的两端要对齐,夹东西时,食指和中指把筷子分开,然后并拢夹住东西。
5、筷子做游戏。
鼓励幼儿大胆尝试与筷子有关的各种游戏活动。
(1)筷子本领强——用筷子夹得方法,给玩具分类。
(2)筷子变变变——用筷子进行拼搭模仿,如兔耳朵、小对号等等。
师:还有谁能想出我们神奇的筷子还可以做些什么?
(3)筷子来唱歌——用筷子敲击节奏。
6、出示课件,欣赏各种各样漂亮的筷子。
7、活动延伸:设计筷子图案
2、亲身感知、比较各种筷子的外形特点。
请小朋友找一找筷子有什么不一样?(每桌出示一筐筷子)请幼儿观看后,提问:筷子有什么不一样?(两根一样长,花纹对称、一头粗一头细、有粗的,有细的.、有儿童筷、有花边筷、有长短不一样、有整根装饰、有半根装饰的、有各种颜色的……)
引导幼儿观察并总结出:
(1)颜色不同(2)长短不同(3)粗细不同
(1)、古时候人们削两根细竹棍,一头细,一头粗,使用起来很方便,就给它起了一名字叫“箸”,教幼儿认读),后来人们又给它起了一个更好听的名字叫“筷子”(出示字卡)
(2)、你们知道除了我们中国人使用筷子外,还有哪些外国人也用筷子吗?(日本、韩国、朝鲜、越南等等国家也都用筷子)。除了用筷子吃饭外,还有用什么吃饭的?(非洲还有一些人用手抓饭,欧洲一些国家用刀、叉、匙吃饭)
在最后,让幼儿设计筷子,使幼儿充分体验创造的快乐。通过这个活动,能让幼儿真正体验在活动中享受使用筷子的乐趣。
幼儿园中班教案《神奇的筷子》含反思
幼儿园中班教案《神奇的筷子》含反思1. 教学目标1.学会使用筷子,并且能够自如地使用;2.通过制作不同的图形,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想象力;3.帮助幼儿了解中国传统文化。
2. 教学重点1.学习使用筷子的技能;2.制作不同的图形,并通过实践中体验筷子的乐趣;3.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筷子文化。
3. 教学步骤步骤一:引入教师可以先向幼儿询问他们是否知道筷子,然后展示一下筷子,并向幼儿介绍筷子的由来和用途,同时鼓励幼儿尝试使用筷子。
步骤二:学习筷子的使用技能教师向幼儿讲解筷子的使用技巧,并且进行演示,然后再让幼儿试着使用筷子夹一些小物品,比如豆子或小饼干。
在这一步中,应该给幼儿足够的时间和机会去掌握筷子的使用方法。
步骤三:制作图形教师为幼儿展示一些使用筷子制作的图形,并且引导幼儿尝试制作不同的图形,比如正方形、三角形等等。
在制作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及时给予幼儿指导和帮助。
步骤四:分享制作的成果在制作完成后,教师可以带领幼儿分享他们所制作的图形,并且鼓励幼儿互相欣赏和赞美。
在分享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向幼儿介绍一些古代中国文化中使用筷子的习俗和传统。
4. 教学反思使用筷子虽然是一项日常生活中非常普遍的技能,但是对于幼儿来说,确实是一项新颖的体验。
在本次教学活动中,我采用了先让幼儿了解筷子的由来和用途,再进行演示和实践的教学方法。
同时,在制作不同图形的过程中,我也特别注重了幼儿的动手能力和想象力的培养。
在分享制作成果的过程中,幼儿们参与性非常高,也很愿意听教师介绍中国古代文化。
通过这次教学活动,幼儿们掌握了使用筷子的技能,也了解了中国传统文化文化,同时也增强了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中班教案社会活动《神奇的筷子》教学设计
一、活动名称:中班教案社会活动《神奇的筷子》教学设计二、活动目标:1. 了解筷子的重要性以及使用筷子的基本礼仪。
2. 培养幼儿手部协调能力和精细动作。
3. 激发幼儿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兴趣。
三、活动准备:1. 准备一双筷子、一些小食品和一碗水。
2. 教学图片或视频素材,展示不同场景下使用筷子的情景。
四、活动过程:1. 导入:教师向幼儿介绍本次活动主题,引发幼儿对筷子的好奇心和兴趣。
2. 讲解与示范:教师讲解筷子的基本使用方法,示范正确的拿筷子姿势和用餐礼仪。
3. 实践操作:幼儿在教师的指导下,尝试使用筷子夹取小食品,并练习喝水时的使用方法。
4. 游戏环节:设置一些有趣的筷子游戏,如“筷子夹夹乐”、“筷子传情”等,让幼儿在游戏中进一步熟练使用筷子。
5. 总结与反思:教师与幼儿一起总结本次活动,强调使用筷子的重要性以及用餐礼仪。
五、活动延伸:1. 家庭作业:家长协助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多练习使用筷子,鼓励幼儿独立完成用餐。
2. 环境创设:在班级环境中布置一些与筷子相关的装饰,如筷子挂饰、筷子绘画等,增强幼儿对筷子文化的认识。
3. 相关活动:组织幼儿参观餐馆或家庭,观察不同场景下筷子的使用,让幼儿更加了解筷子的作用和意义。
六、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以及他们对筷子使用技巧的掌握情况。
2. 关注幼儿在游戏环节中的表现,以及他们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收集家长反馈,了解幼儿在家庭中使用筷子的情况以及家长对活动的评价。
七、教学注意事项:1. 在活动过程中,教师应耐心指导幼儿,关注每个幼儿的学习进度,避免给予过多压力。
2. 确保活动环境安全,避免筷子等物品造成意外伤害。
3. 在教学过程中,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给予他们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适应和学习。
八、教学资源推荐:1. 《中华筷子文化》PPT或视频素材,介绍筷子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2. 儿童筷子使用教学视频,展示正确的使用方法和用餐礼仪。
3. 筷子游戏道具,如夹子、小食品等,用于实践活动。
幼儿园中班社会详案教案《神奇的筷子》含反思
幼儿园中班社会详案教案《神奇的筷子》含反思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幼儿认识筷子,了解筷子在不同民族的使用习惯和文化意义。
2. 能力目标:培养幼儿使用筷子吃饭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动手协调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对筷子的兴趣,增强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幼儿认识筷子,了解筷子在不同民族的使用习惯和文化意义。
难点:培养幼儿使用筷子吃饭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动手协调能力。
三、教学准备:1. 物质准备:筷子、餐具、食物、图片、视频等。
2. 环境准备:安静、整洁的用餐环境。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出示筷子,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筷子的名称。
2. 讲解:教师讲解筷子在不同民族的使用习惯和文化意义,让幼儿了解筷子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具有重要地位。
3. 示范:教师示范使用筷子吃饭的正确方法,讲解使用筷子的重要性。
4. 练习:幼儿在教师的指导下,尝试使用筷子吃饭,教师及时给予鼓励和指导。
5. 总结:教师引导幼儿总结今天学习的内容,让幼儿认识到使用筷子的重要性。
五、教学反思:本次教学中,幼儿对筷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在练习使用筷子吃饭时,积极参与,动手能力得到了提高。
但在教学过程中,部分幼儿对筷子的使用还是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继续加强指导。
总体来说,本次教学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六、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筷子知识的掌握程度。
2. 评估幼儿在使用筷子吃饭时的表现,观察他们的动手协调能力是否有所提高。
3. 搜集家长反馈,了解幼儿在家中使用筷子的情况。
七、教学拓展:1. 开展“筷子绘画”活动,让幼儿用筷子作为画笔,创作出有趣的画作。
2. 举办“筷子运动会”,设置一些用筷子完成的比赛项目,如筷子传球、筷子夹珠等,培养幼儿的团队协作精神。
八、教学注意事项:1.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安全,避免幼儿在使用筷子时受伤。
2. 针对不同能力的幼儿,给予个别化的指导,确保每个幼儿都能在课堂上得到锻炼和提高。
2024年中班活动教案神奇的筷子
2024年中班活动教案神奇的筷子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中班活动教材《生活中的趣事》第四章:《神奇的筷子》。
详细内容包括了解筷子的起源、用途、种类以及相关的文化礼仪,通过实践活动,让幼儿学会正确使用筷子,锻炼手眼协调能力,培养幼儿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筷子的基本知识,认识不同种类的筷子,了解筷子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2. 培养幼儿正确使用筷子的能力,提高手眼协调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正确使用筷子,了解筷子的文化礼仪。
教学重点:认识不同种类的筷子,培养幼儿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各种类型的筷子、筷子使用演示视频、文化礼仪图片、PPT 课件。
学具:每组一套不同种类的筷子、餐巾纸、小零食。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组织幼儿进行“夹豆子比赛”,让幼儿尝试使用筷子,体验筷子带来的乐趣。
2. 知识讲解(10分钟)介绍筷子的起源、用途、种类和文化礼仪,通过PPT课件和实物展示,让幼儿对筷子有更深入的了解。
3. 例题讲解(5分钟)教师演示正确使用筷子的方法,讲解注意事项,如:拿筷子的高度、用力程度等。
4. 随堂练习(5分钟)幼儿分组进行筷子使用练习,教师巡回指导,纠正错误。
5. 小组讨论(5分钟)让幼儿分享使用筷子的感受,讨论在使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办法。
六、板书设计1. 筷子的起源、用途、种类2. 正确使用筷子的方法3. 筷子文化礼仪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用筷子夹起10个小零食,记录所用时间。
答案:根据幼儿实际完成情况,教师给予评价和指导。
2. 作业题目:与家长一起了解一种特殊的筷子,如:银筷子、象牙筷子等,并介绍其特点。
答案:根据幼儿与家长共同完成的作业,教师给予评价和鼓励。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活动,让幼儿对筷子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培养了幼儿正确使用筷子的能力。
课后,教师应关注幼儿在家庭中的实践情况,及时与家长沟通,共同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
中班社会教案《神奇的筷子》
中班社会教案《神奇的筷子》一、教学目标:1. 了解筷子在中国文化中的意义和用途。
2. 学会使用筷子,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协调能力。
3. 培养幼儿的礼仪意识和分享精神。
二、教学重点:1. 认识筷子并了解其用途。
2. 学会使用筷子,提高动手能力。
三、教学难点:1. 正确使用筷子。
2. 培养幼儿的礼仪意识和分享精神。
四、教学准备:1. 教具:筷子、图片、视频等。
2. 材料:筷子、食物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出示筷子,引导幼儿观察并提问:“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筷子有什么作用?”2. 讲解:教师讲解筷子在中国文化中的意义和用途,如:筷子代表一双勤劳的双手,寓意着人们应该珍惜食物,懂得分享等。
3. 示范:教师示范正确使用筷子的方法,如:如何夹取食物、如何放下筷子等。
4. 实践:幼儿分组练习使用筷子,教师巡回指导,纠正不正确的姿势。
5. 游戏:教师组织“筷子夹夹乐”游戏,引导幼儿在游戏中学会使用筷子,培养协调能力。
6. 总结:教师总结本次教学内容,强调使用筷子的正确方法和礼仪。
7. 作业:幼儿回家后,与家人一起使用筷子吃饭,分享学习成果。
8. 评价:教师通过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表现,以及家庭作业的完成情况,对幼儿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
9. 拓展:教师可根据幼儿的学习兴趣,组织相关活动,如:参观筷子博物馆、学习制作筷子等。
10. 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针对幼儿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策略。
六、教学延伸:1. 家庭作业:家长协助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多使用筷子,鼓励幼儿在家里尝试用筷子夹取各种食物,培养幼儿独立用餐的能力。
2. 社区活动:可与社区餐厅合作,组织幼儿去餐厅体验使用筷子的乐趣,学习基本的餐桌礼仪。
七、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包括发言、游戏等,评估他们对筷子使用兴趣和积极性。
2. 技能掌握:通过实际操作,评估幼儿对筷子使用的掌握程度,如能否熟练夹取食物,是否掌握了正确的使用方法。
年幼儿园中班社会教案教案《神奇的筷子》
年幼儿园中班社会教案《神奇的筷子》一、教学目的1.让幼儿了解并体验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筷子文化。
2.培养幼儿的用餐礼仪和动手能力。
3.提高幼儿的观察力和思辨能力。
二、教学准备1.教具:筷子、餐具、饭菜样品。
2.背景音乐:《小燕子》等中国传统音乐。
三、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播放音乐《小燕子》,引导幼儿进入故事情境。
2.故事情境(15分钟)–讲述《神奇的筷子》故事,让幼儿了解筷子的由来和文化含义。
3.实践体验(20分钟)–给幼儿展示筷子的正确使用方法,并让他们模仿使用筷子夹取饭菜。
–分成小组比赛,看哪组幼儿能够用筷子夹取更多的食物。
4.讨论交流(15分钟)–引导幼儿讨论筷子的作用,以及与使用餐具礼仪的关系。
–提出问题让幼儿思考:我们在用餐时应该注意哪些礼仪?5.游戏(15分钟)–统一筷子游戏:在桌上放置各种形状的食物,幼儿使用筷子将食物按形状分类。
6.总结(10分钟)–与幼儿一起回顾今天的学习内容,强调筷子的使用方法和用餐礼仪的重要性。
四、延伸活动1.邀请家长一同参与筷子使用教学,并与幼儿一起用筷子吃顿中餐。
2.通过展示中国传统的筷子工艺品,让幼儿了解不同地方的筷子文化。
五、教学反思1.教师应该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和活动难度。
2.需要及时对幼儿的学习情况进行观察和评估,以便进一步完善教学方案。
以上为年幼儿园中班社会教案《神奇的筷子》的教学内容,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幼儿不仅可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筷子文化,还可以培养良好的用餐礼仪和动手能力,同时也能提高观察力和思辨能力。
愿教案能够帮助幼儿在快乐中学习,体会中华文化之美。
幼儿园中班社会详案教案《神奇的筷子》含反思
幼儿园中班社会详案教案《神奇的筷子》含反思一、教学背景1.1 班级基本情况本班有30名学生,其中男生16名,女生14名。
学生年龄在4-5岁之间。
本班学生性格开朗、活泼好动,但存在一定的集体活动意识不强的情况。
1.2 健康状况本班学生身体健康,无重大疾病史。
1.3 教学目标综合幼儿园中班社会科目教学的要求,本次教学以《神奇的筷子》为引导,培养幼儿的集体意识和人际交流能力。
二、教学内容2.1 教学方法采取整体课堂教学法,通过剧情模拟和游戏互动的方式,引导幼儿深入体验并参与社会交往活动,提高幼儿的社会认知能力。
2.2 教学步骤第一步:读绘本《神奇的筷子》通过朗读绘本《神奇的筷子》,讲述一位小兔子学会使用筷子的故事,并引导幼儿体会筷子作为一种餐具工具的作用。
第二步:互动游戏环节1.分组游戏:“猫捉老鼠”本游戏分为“猫队”和“老鼠队”两组,每组有多名成员。
猫队以一名“猫王”为首,老鼠队以一名“老鼠王”为首。
教师会引导猫队和老鼠队分别来一起吃饭,取餐具、用餐具、清洁餐具三个环节来进行新体验。
最后一起打饱嗝,结束游戏。
2.交换餐具对于中国孩子来说,使用筷子是平常的事情。
有的学生使用筷子很娴熟,而有的学生则不会。
在老师引导下,将筷子换给不会使用筷子的同学,尽可能地培养幼儿的集体意识和人际交往能力。
第三步:回顾回顾小游戏环节中发生的事情,并引导幼儿进行相应的反思活动,让每个孩子都能认识到集体活动的意义,并理解交流的重要性。
三、教学评价3.1 教学效果通过本次《神奇的筷子》的教学活动,不仅提高了幼儿的筷子使用能力,还培养了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
3.2 评估方法通过观察幼儿在小组活动中的表现、询问个别幼儿的理解情况和老师的反馈来进行教学评估,思考是否实现了教学目标。
四、教学反思4.1 教学亮点本次教学活动的亮点在于注重幼儿对于筷子的认知和使用。
通过游戏和互动,激发幼儿的兴趣,增强其参与的主动性。
4.2 教学不足本次教学活动的时间安排过短,有的孩子还没有完全消化和掌握教学内容就结束了,下次需要适当延长活动时间。
幼儿园中班社会详案教案《神奇的筷子》含反思
幼儿园中班社会详案教案《神奇的筷子》含反思《神奇的筷子》是一节幼儿园中班的社会详案教案,通过这节课,我们希望能够引导孩子们了解不同文化的习俗和风俗,并培养他们尊重和欣赏多样性的价值观。
活动目标:1. 学习感受不同文化背景的习俗和风俗。
2. 培养孩子们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理解。
3. 培养孩子们尊重和欣赏不同文化的价值观。
活动准备:1. 图片展示:准备一些与中国传统文化相关的图片,如中国古代建筑、传统节日、服饰等。
2. 道具:准备一双筷子和一些小零食。
活动过程:1. 导入:教师展示准备好的图片,引导孩子们观察并询问:“这些是什么?”“你们知道这些图片代表着什么吗?”孩子们可以自由发表观点,教师可以适时给予肯定和引导。
2. 引入话题:教师提问:“你们有没有听说过筷子呢?”鼓励孩子们回答并分享自己的经历。
可以给孩子们一些提示,如“在哪些餐厅/地方会用到筷子?”“你们用过筷子吗?”等等。
3. 观察筷子:教师展示一双筷子,让孩子们观察并抚摸。
教师可以问孩子们:“筷子是由什么材料制成的?”“大家觉得筷子的形状有什么特别之处呢?”鼓励孩子们主动参与讨论。
4. 筷子的使用:教师示范正确使用筷子的方法,然后鼓励孩子们尝试使用筷子夹取小零食。
教师可以提醒孩子们注意筷子的握持方式和夹取力度。
5. 探究筷子的文化:教师向孩子们介绍筷子在中国的使用和相关的文化背景。
可以分享一些有趣的事实,如“为什么中国人开始使用筷子?”“在中国有哪些用筷子的礼仪?”等等。
6. 情感体验:教师可以邀请家长或学校厨师准备一些中国传统美食,如春卷、饺子等。
让孩子们用筷子尝试品尝这些食物,并向他们解释中国人民喜欢用筷子进餐的文化习惯。
7. 反思:活动结束时,教师和孩子们一起回顾这堂课的收获和体验。
教师可以提问:“今天你们最喜欢的是什么?”“你们学到了什么新知识?”等等。
鼓励孩子们分享自己的看法和感受。
通过这个活动,孩子们不仅了解了中国传统文化中使用筷子的习俗,同时也培养了他们对于多样文化的尊重和欣赏的意识。
中班社会教案《神奇的筷子》
中班社会教案《神奇的筷子》一、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让幼儿认识筷子,了解筷子的发展史和用途。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使用筷子吃饭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增强他们的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幼儿了解筷子的发展史和用途,掌握使用筷子吃饭的技巧。
难点:培养幼儿使用筷子吃饭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
三、教学准备:1. 物质准备:筷子、餐具、图片、视频等。
2. 环境准备:安静、整洁的用餐环境。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出示一双筷子,引导幼儿观察并提问:“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筷子有什么用途?”2. 讲解:教师讲解筷子的发展史,介绍筷子在古代的用途以及现代的用法。
3. 示范:教师示范如何使用筷子吃饭,讲解使用筷子的技巧。
4. 实践:幼儿在教师的指导下,尝试使用筷子吃饭,教师巡回指导。
5. 总结:教师总结本次教学内容,强调使用筷子的重要性。
五、作业布置:1. 家庭作业:让幼儿回家后,尝试使用筷子吃饭,家长协助并鼓励。
2. 课后反思:教师反思本次教学效果,为下一次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筷子知识的掌握程度。
2. 评价幼儿在使用筷子吃饭时的表现,观察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
3. 搜集家长反馈,了解幼儿在家庭中使用筷子的情况。
七、教学拓展:1. 开展“筷子文化周”活动,让幼儿深入了解筷子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地位。
2. 组织幼儿参观筷子博物馆,增长他们的见识。
3. 开展筷子绘画、手工制作等活动,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八、教学反馈:2. 幼儿反馈:幼儿对筷子文化表现出浓厚的兴趣,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九、教学调整:1. 根据幼儿在课堂上的表现,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加深对筷子知识的学习。
2. 针对幼儿在使用筷子时的困难,加强个别辅导,提高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
十、教学总结:1. 本次教学活动使幼儿对筷子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提高了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班社会领域教案《神奇的筷子》
一、设计意图
此活动的选材来源于生活,筷子是幼儿比较熟悉的
一种餐具,他们基本上每天都能看到,用筷子进食是我
国的一大特点。
常言道,心灵手巧。
使用筷子是手的精细协调动作。
用筷子夹食物时,不仅是5个手指的活动,腕、肩及肘
关节也要同时参与。
从大脑各区分工情况来看,控制手
和面部肌肉活动的区域要比其它肌肉运动区域大得多,
肌肉活动时刺激了脑细胞,有助于大脑的发育。
可见,
及早进行手的活动功能训练一方面可以让幼儿享受用筷
子进餐的乐趣,另一方面对幼儿的智力发育也有好处。
中班幼儿的小肌肉不断的发展,可以掌握多种动作技能,而且会比较协调。
但班里大部分幼儿不会使用筷子吃饭。
因此,我选择此教材让幼儿在游戏练习中学会使用筷子,并体验其中的乐趣。
二、活动目标
活动的目标是教育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
导向作用。
根据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及实际情况为依据,确立了认知、能力、情感方面的目标,其中既有独立表
达的成分,又有相互融合的一面,目标为:
1、了解筷子的用途,知道筷子是中国人的发明创造。
2、锻炼手部肌肉的灵活性和手指配合的协调性。
3、尝试用筷子进行各种活动,体验活动带来的乐趣。
根据活动目标,我把活动的重点和难点定位于:使
用筷子进行各种活动。
为此,我作了以下的准备:
三、活动准备
幼儿人手一双筷子、一只碟子;每组一只托盘,内
放煮熟的五香豆粒、花生粒和豌豆粒;《卖汤圆》音乐磁带和录音机。
四、活动过程
新《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
在本次活动中,我还采用了适宜的方法
组织教学,采用的教法有:
1、示范法:使用筷子需要掌握动作要领,通过教师准确的示范动作让幼儿掌握学习内容和基本动作技能。
2、操作探究法:它是幼儿建构活动的基本方法。
所谓操作法是指幼儿动手操作,在与材料的相互作用过程
中进行探索学习。
本次活动安排了三次操作活动。
第一
次是引起兴趣后第一次操作,主要是练习筷子的正确使
用方法。
此时不必强求孩子一定要按照自己用筷子的姿势,幼儿拿筷子的姿势有个逐渐改进的过程,学会主要
动作要领就可以。
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拿筷子的姿势
会越来越准确。
第二次操作是实践活动,通过品尝食物
进一步练习和巩固筷子的使用方法。
第三次操作,主要
是尝试使用筷子进行各种活动,培养幼儿的创造能力,
并体验其中的乐趣。
3、游戏法:中班幼儿处于游戏的高峰时期,好动是他们这一年龄段的突出特点。
因此,我设计了筷子舞搭
建筷子等一些游戏,让幼儿充分体验筷子带来的乐趣。
说学法:
1.操作尝试法:陶行知先生说过在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
在第一次操作活动中我就引导幼儿练习筷
子的使用方法,在这一过程中幼儿通过对教师示范的观
察进行练习,他们不一定会使用的很正确,那也不要紧,在第二次的实践活动中,幼儿通过品尝,强化了筷子的
使用方法,教师适时的个别指导,就巩固了练习方法。
在尝试筷子进行各种活动时,孩子们通过使用筷子打击
节奏、搭建游戏等活动中,他们的创造思维得到了发展。
四、活动过程
我采用了环环相扣组织此活动程序,活动流程为:
导入活动--学习筷子使用方法--练习筷子的实践活
动--筷子游戏
1、导入活动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
活动一开始我就采用谜语引起
幼儿对筷子的兴趣,姐妹双双一样长,一起工作一起忙,
冷冷热热都经过,酸甜苦辣一起尝。
这个谜语形象的讲述了筷子的外型特点和用途。
在孩子们兴趣勃勃的猜出谜语后,教师出示筷子,简单介绍它的来源和用途,激发幼儿操作筷子的欲望,为下一环节打下基础,并落实了第一个目标。
2、学习活动。
筷子的使用方法有一定的标准,因此,我在幼儿第一次练习前,先示范讲解使用筷子的动作要领,再让幼儿练习自由练习。
第二次的学习,我配上了音乐,让孩子在轻松快乐的氛围里练习并拢筷子拨饭、张开筷子夹菜等动作。
3、实践活动。
学习筷子的目的在于在实践活动中的运用,在这环节里我为幼儿提供了豆类食品,让他们通过品尝锻炼手部肌肉的灵活性和手指配合的协调性,落实了第二个目标,在音乐中,孩子们无拘无束的使用筷子,边吃边和同伴交流,教师巡回指导,帮助有困难的幼儿。
最后是小结使用筷子的好处。
4、游戏活动。
《纲要》指出教育活动内容的组织应充分考虑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认识规律,各领域的内容要有机联系,相互渗透,注重综合性、趣味性、活动性。
因此,在幼儿使
用筷子品尝活动即将结束时,教师随音乐用筷子敲出欢
快的节奏,吸引幼儿一起来打击节奏乐。
这个游戏活动
渗透了艺术活动,在幼儿跳完节奏舞后,教师提问:筷
子还可以怎么玩?这个问题的设计为幼儿提供了创造发
挥的空间,在这环节中幼儿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能力,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游戏活动。
五、案例评价
纵观整个活动,各环节紧密相连,相互渗透,所有
环节都是围绕筷子来进行。
本次活动,在教学内容的组
织上体现了整合的设计思想,有效贯彻了《纲要》的理念,真正做到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我相信,通过这个活动,能让幼儿真正体验在活动中享受使用筷子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