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务通生存期模型案例

合集下载

校务通管理系统项目管理案例

校务通管理系统项目管理案例

校务通管理系统项目管理案例案例说明-《校务通管理系统》的规模成本估算估算是循序渐进的过程,随着项目的不断发展,估算可以重复多次进行的,而且是逐步精确的。

本项目采用自下而上和参数法综合的估算方法,具体过程如下:(一)、签订合同前开始签订合同的时候,根据以往类似项目的经验,采用类比估算方法,进行粗略的估算:根据用户的要求采用B/S结构,公司JSP+SQL Server的技术比较成熟,以前成功完成过类似的项目,根据SOW的说明,基本上需要2-3个开发人员,2个月左右的开发时间,基本上是4-6人月的规模,所以,10-15万可以作为合同的参考价格。

(二)、合同签署后合同签署之后,根据现有的资源和WBS分解的结果,进一步细化估算,由于WBS分解是针对项目的功能进行的分解,在成本估算的时候,首先估算每个任务的开发规模,然后在通过系数获得相应的质量、管理任务的规模,从而计算直接成本,然后计算间接成本,以及总成本,具体过程如下。

资源●人力资源⏹2个开发人员⏹1个项目管理人员⏹1个项目质量人员⏹1个配置管理人员●设备资源(作为间接成本计算)⏹3台电脑⏹1台服务器WBS 名称估计值(人天) 小计(人天) 总计(人天)1 通用功能31 1031.1 电子课表81.2 会议通知和公告 31.3 个人日记 51.4 通讯录 21.5 教师答疑 51.6 作业布置和批改82 日常业务管理功能2.1 招生管理26估算步骤如下:1. 1.获取项目分解结果WBSa)a)任务分解是根据项目的功能进行分解的,2. 2.计算开发成本a)a)由于任务分解的结果主要是针对开发任务的分解,管理任务和质量任务可以通过计算开发任务得到,根据以往经验,管理任务和质量任务=20%*开发任务。

b)b)从表6-3得知项目规模是103人天,开发人员成本参数=480元/天,则内部的开发成本=480元/天*103天=49440元,c)c)加上外包外购的部分软件成本5000+3000+3000=11000元,则开发成=49440+11000=60440元。

校务通生存期模型案例【范本模板】

校务通生存期模型案例【范本模板】

案例说明-《校务通管理系统》的生存期模型针对本项目的开发特点,参考企业的生存期模型说明和软件过程体系,决定采用增量式模型如下图,理由如下:1.校务通系统的全部功能分成通用功能和日常业务管理功能两大类,因此可以先基于通用功能作出一个最小的使用版本,再逐步添加其余的功能。

这样一来,用户可以先试用最小版本的同时,提出更多明确的需求,这有助于下一阶段的开发,大大减小了开发的风险.2.在校务通系统需求规格中,要求系统有可扩充性。

若使用增量模型,可以保证系统的可扩充性。

用户明确了需求的大部分,但也存在不很详尽的地方。

如:“关于教师档案,比照所提供资料设计,现在也没有一个成形的东西”;资源库系统只提到“应提供一个标准的资源库解决方案。

"这样只有等到一个可用的产品出来,通过客户使用,然后进行评估,评估结果作为下一个增量的开发计划,下一个增量发布一些新增的功能和特性。

直至产生最终完善的产品。

3.“系统要求有可扩充性,可以在现有系统的基础上,通过前台就可加挂其它功能模块”.也说明用户可能会增加新的需求。

4.对一个管理方式已经比较成熟的学校,要完全舍弃原有的管理方式,用校务通系统替代全部管理,这是不实际的。

所以,可以从最基础的做起,逐步扩充其应用,所以选用增量模型来开发校务通系统。

5.本项目具备增量式模型的其他特点a)项目复杂程度为中等。

b)预计开发软件的成本为中等。

c)产品和文档的再使用率会很高,d)项目风险较低图:项目生存期模型生存期中的各阶段定义如下:项目规划阶段阶段目标:根据合同和初步的需求分析确定项目的规模、时间计划和资源需求。

输入:合同文本SOW过程: 项目规划,计划确认输出:项目计划需求分析阶段阶段目标:确定客户的需求输入: 项目计划,SOW过程: 需求获取,需求分析,需求控制输出: 原型系统,需求规格设计阶段阶段目标:总体系统结构设计输入:原型系统,需求规格过程: 总体设计输出:系统设计说明书,数据库结构定义增量1实现阶段目标: 实现系统的通用功能输入:系统设计说明书数据库结构定义过程:详细设计,编码,代码走查,代码评审,单元测试输出:详细设计说明书,源代码,可运行版本-1增量2实现阶段目标:实现系统的招生管理功能输入:系统设计说明书数据库结构定义过程:详细设计,编码,代码走查,代码评审,单元测试输出:详细设计说明书,源代码,可运行版本-2增量3实现阶段目标: 实现系统的学生日常管理功能输入:系统设计说明书数据库结构定义过程:详细设计,编码,代码走查,代码评审,单元测试输出:详细设计说明书,源代码,可运行版本-3增量4实现阶段目标:实现系统的教务管理功能输入: 系统设计说明书数据库结构定义过程:详细设计,编码,代码走查,代码评审,单元测试输出: 详细设计说明书,源代码,可运行版本-4增量5实现阶段目标:实现系统的教师辅助功能输入: 系统设计说明书数据库结构定义过程:详细设计,编码,代码走查,代码评审,单元测试输出:详细设计说明书,源代码,可运行版本-5增量6实现阶段目标:实现系统的聊天室/论坛功能输入:系统设计说明书数据库结构定义过程: 详细设计,编码,代码走查,代码评审,单元测试输出: 详细设计说明书,源代码,可运行版本-6集成测试阶段目标:通过集成环境下的软件测试输入:测试计划测试案例过程:集成测试,系统测试输出:系统软件包,测试报告,产品说明书产品提交阶段目标: 产品可投入使用输入: 系统软件包过程: 产品提交输出: 验收报告注:生存期模型中的过程定义可以参照企业的质量保证体系并结合项目的具体特点而决定,由于公司的流程已覆盖到了项目开发、管理的所有方面,包括从最开始的合同到最后软件的产品提交,都有相应的过程规定,基本上已形成一种工业化的软件开发,所以,为形成一个良好的软件开发环境奠定了基础.例如系统设计过程及产品标准的定义如下:参与角色R1:项目经理R2:开发经理R3:设计人员进入条件E1:项目计划规定的系统设计时间到输入I1:需求规格活动A1:设计人员了解业务需求并仔细阅读需求规格A2:设计人员收集了解同类项目的技术框架;A3:开发经理领导设计人员通过具体的业务分析和企业成熟的技术框架进行系统设计;A4:设计人员在进行系统设计时,应按照系统设计的标准模板进行,要求如下✧✧完整,正确,如实地说明每个模块的流程和数据库表;✧✧用中文进行描述,并用小四号字体A5:开发经理负责监督设计人员设计文档的对等评审;A6:开发经理主持设计正式评审,同时要求项目经理和质量经理参加A7:设计人员根据评审结果进行修订和补充,并形成最终系统设计文档.A8:开发经理负责将系统设计过程中无法解决的问题以事件报告形式提交给项目经理,由项目管理者进行跟踪解决;输出O1:系统设计文档(格式标准见企业质量体系)完成标志F1:系统设计评审通过,纳入配置库。

时间管理经典模型

时间管理经典模型

时间管理经典模型摘要时间管理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

在现代社会,人们面临着越来越多的任务和压力,如何高效地利用时间成为了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介绍时间管理的经典模型,包括《番茄工作法》和《四象限法》。

这些模型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组织和规划我们的时间,提高工作效率,并有效地应对各种挑战。

1. 番茄工作法《番茄工作法》是一种时间管理技术,由意大利人弗朗西斯科·西里洛于20世纪80年代开发。

该方法通过将工作划分为一系列短时间段,称为“番茄”,每个番茄为25分钟,之后休息5分钟。

每四个番茄后,可以休息更长的时间,一般为15-30分钟。

使用番茄工作法的好处是,它有助于集中注意力,避免分心。

将工作划分为小的时间段,可以更好地掌控工作量,并提高工作效率。

番茄钟的定时提醒也有助于提醒人们专注于当前的任务,并避免拖延。

然而,番茄工作法并不适用于所有人和所有情况。

对于需要连续专注较长时间的任务,如写作或解决复杂问题,番茄工作法可能感到有些受限。

因此,在使用番茄工作法时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2. 四象限法《四象限法》是另一种经典的时间管理模型,最早由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引入。

该方法通过将任务分为四个象限,分别是紧急且重要、重要但不紧急、紧急但不重要和不紧急且不重要。

•紧急且重要的任务是即将到期或需要立即处理的任务,如紧急的报告或突发事件。

这些任务应优先处理,以避免产生更严重的后果。

•重要但不紧急的任务是长期规划和发展性任务,如制定个人目标或学习新技能。

这些任务应该在紧急任务之后安排,以确保不被忽视。

•紧急但不重要的任务是需要尽快完成,但对整体目标没有太大影响的任务,如回复邮件或参加不必要的会议。

在处理这些任务时应注意时间的使用,以免耽误了重要的工作。

•不紧急且不重要的任务是浪费时间的任务,如看电视或刷社交媒体。

这些任务应该尽量避免,以免分散注意力和浪费时间。

四象限法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任务的紧急性和重要性,从而有针对性地规划和安排时间。

生存分析案例

生存分析案例

生存分析案例生存分析是一种统计学方法,用于研究个体何时发生某一事件的概率。

在医学、生物学、经济学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以一个实际案例来介绍生存分析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案例背景,某医院对100名癌症患者进行了一项新药的临床试验,希望了解患者在接受新药治疗后的生存情况。

在随访的过程中,记录了患者的生存时间以及是否存活的状态。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生存分析中的一些基本概念。

生存时间指的是从某一特定时间点开始,到达某一事件(比如死亡)发生时的时间长度。

而存活状态则指的是个体在某一时间点是否存活。

在这个案例中,生存时间就是患者接受新药治疗后存活的时间长度,存活状态则是指患者在随访时是否还存活。

接下来,我们将利用Kaplan-Meier曲线来描述患者的生存情况。

Kaplan-Meier曲线是生存分析中常用的一种方法,它可以直观地展示个体在不同时间点的存活概率。

我们将100名患者按照其生存时间进行排序,然后根据存活状态绘制Kaplan-Meier曲线。

通过观察曲线的变化,我们可以了解患者在接受新药治疗后的生存情况。

在观察Kaplan-Meier曲线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在治疗开始后的前三个月,患者的存活率较高,随着时间的推移,存活率逐渐下降。

这表明新药在治疗初期具有一定的生存益处,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其效果逐渐减弱。

这对于医生们制定治疗方案和患者们的生存预期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除了Kaplan-Meier曲线外,我们还可以利用Cox比例风险模型来分析影响患者生存的因素。

Cox模型可以同时考虑多个因素对生存时间的影响,比如年龄、性别、疾病分期等。

通过对这些因素进行分析,我们可以得出它们对患者生存的相对影响程度,从而为临床决策提供依据。

综上所述,生存分析是一种重要的统计学方法,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个体生存的概率和影响因素。

通过本文的案例介绍,相信读者对生存分析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对其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信息系统开发与管理课件第6章生命周期法与原型法

信息系统开发与管理课件第6章生命周期法与原型法
• 重复项。即可以多次出现的数据项。
数据结构条目的一个例子
பைடு நூலகம்
数据流
• 关于数据流,在数据字典中描述以下属性:
– 数据流的来源; – 数据流的去处; – 数据流的组成(一个数据流可包含一个或多个数
据结构); – 数据流的流通量; – 高峰时的流通量。
数据流条目的一个例子
数据存储
• 数据存储的条目,主要描写该数据存储的结构,及 有关的数据流、查询要求。
• 输入设计的内容包栝:
– 确定输入数据内容; – 确定数据的输入方式; – 确定输入数据的记录格式; – 输入数据的正确性校验; – 确定输入设备。
人机对话设计
• 对话要清楚、简单,用词要符合用户观点和 习惯。
• 对话要适应不同操作水平的用户,便于维护 和修改。
• 错误信息提示的设计要有建设性。 • 关键操作要强调和警告。
结构化方法遵循的基本原则
• 面向用户的观点; • 严格区分工作阶段,每个阶段有明确的任务
和应得到的成果; • 按照系统的观点,自顶向下地完成系统的研
制工作; • 充分考虑变化的情况; • 工作成果文献化、标准化。
结构化方法的不足和局限性
• 开发周期长。 • 早期的结构化方法注重系统功能,兼顾数据
–②最小系统原则。耗资一般不超过总投资的10%, 但能反映系统的基本特性,并能扩充和完善。
• 评价原型
• 修改和完善原型
原 型 法 的 步 骤
原型法的优点
• 增进用户与开发人员之间的沟通 • 用户在系统开发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 辨认动态的用户需求 • 启迪衍生式的用户需求 • 缩短开发周期,降低开发风险
• 原型法(prototyping approach)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 原型法又按照对原型结果的处理方式分为淘汰原型法(又叫 试验原型法)和演化原型法(又叫演进原型法)。淘汰原型 法只把原型当成与用户进行交流和分析需求的工具,用完以 后就废弃掉,根据调研的结论做出新的系统。

oels模型 案例

oels模型 案例

oels模型案例oels模型(Objective-Evidence-Linkage-Synthesis,目标-证据-关联-综合)是一种用于评估和决策的分析模型。

它能够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问题,收集和整理证据,建立证据与目标之间的关联,并最终综合出合理的解决方案。

以下是一些符合要求的oels模型案例:1. 健康管理在健康管理领域,oels模型可以应用于评估和决策过程。

例如,当制定健康政策时,可以通过收集和分析大量的健康数据来确定目标,然后根据证据评估各项政策的效果,最终综合出最佳的健康管理方案。

2. 项目管理在项目管理中,oels模型可以帮助项目经理更好地制定项目目标,并根据证据评估项目的进展和效果。

通过建立目标与项目进展之间的关联,可以及时调整项目计划,确保项目顺利完成。

3. 教育改革在教育改革中,oels模型可以应用于评估教育政策的效果。

通过收集和分析学生的学习成绩、教师的教学方法等证据,可以评估教育政策的有效性,并根据评估结果调整教育政策,提高教育质量。

4. 营销决策在营销决策中,oels模型可以帮助营销人员更好地制定营销目标,并根据市场调研和消费者反馈等证据评估营销策略的效果。

通过建立目标与市场反馈之间的关联,可以及时调整营销策略,提高营销效果。

5. 金融风险管理在金融风险管理中,oels模型可以应用于评估和决策过程。

例如,在制定投资策略时,可以通过收集和分析市场数据等证据来确定投资目标,并根据证据评估不同投资方案的风险和收益,最终综合出最佳的投资策略。

6. 环境保护在环境保护领域,oels模型可以帮助政府和企业更好地制定环境目标,并根据科学研究和实地调查等证据评估环境保护措施的效果。

通过建立目标与环境指标之间的关联,可以及时调整环境保护策略,促进可持续发展。

7. 城市规划在城市规划中,oels模型可以应用于评估城市发展的效果。

例如,在制定城市规划方案时,可以通过收集和分析城市数据、市民意见等证据来确定城市发展目标,并根据证据评估不同规划方案的可行性和影响,最终综合出最佳的城市规划方案。

时间序列模型经典案例

时间序列模型经典案例

时间序列模型经典案例
时间序列模型是一种以时间为基础的统计模型,旨在对给定的时间序列数据进行建模
和分析。

它的基本策略是使用历史先前的行为来预测未来的行为。

它可以用于一些经济领域,如股市价格预测、可用机器预测成本、销售预测、金融账户预测和疾病蔓延预测等等。

在这种情况下,时间序列模型可以帮助人们找出未来的可能性和未来可能出现的潜在变异。

其中,一个经典的时间序列模型案例就是服务水平分析。

服务水平分析是一种应用时
间序列分析的方法,用来评估服务和/或产品的可用性、可靠性和性能。

它通过定时监测
服务或产品的可用性,反映回客户的使用情况以评估服务或产品的能力。

服务水平分析可
以对质量、可靠度和性能感兴趣的组织有所帮助,因为可以根据“服务水平政策”来识别
并跟踪服务或产品的可用性和服务质量的缺陷。

时间序列模型的另一个经典案例是客流量预测。

客流量预测是一种应用时间序列模型
的方法,它可以用来预测某一段时期内客流量的实际变化趋势。

它具有很强的精准性和灵
活性,可以精确推断客流量的预测水平,从而向组织有关以及如何优化客流资源分配方面
发出更多建议。

此外,时间序列模型的应用还包括气象分析、饮用水质量预测、能源需求识别和预测、环境污染预测以及各种其他社会问题预测等等。

例如,应用气象分析模型来识别和预测气
温变化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处理气象灾害,而应用能源需求识别和预测则可以为能源市场
提供更多信息,进而实现环境友好型、可持续发展的社会。

学生时间管理矩阵案例

学生时间管理矩阵案例

学生时间管理矩阵案例介绍时间管理对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帮助学生合理安排时间,提高学习效率,减少工作压力。

时间管理矩阵是一种常用的时间管理工具,通过将任务划分为紧急与重要的四个象限,帮助学生更好地管理时间。

本文将介绍一个学生的时间管理矩阵案例,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时间管理矩阵。

案例小明是一名大学生,他经常感到时间不够用,总是感到学习压力很大。

于是,他决定尝试使用时间管理矩阵来改善自己的时间管理。

他首先列出了自己的任务清单,包括学习、课外活动、社交等。

第一象限: 紧急且重要在时间管理矩阵中,第一象限代表了紧急且重要的任务,这些任务需要立即处理并且对个人的长期目标有重大影响。

小明在这个象限中列出了以下任务: - 完成明天的课程作业 - 准备下周的考试 - 安排健身时间 - 参加学术研讨会为了高效完成这些任务,小明采取了以下措施: - 每天晚上预留专注学习的时间,完成课程作业和复习计划。

- 制定一个详细的备考计划,合理分配时间,集中精力备考。

- 安排每周固定的健身时间,保持身体健康。

- 参加学术研讨会,提升学术能力,并和同行交流学习。

第二象限: 不紧急但重要第二象限代表了不紧急但重要的任务,这些任务对个人的长期发展非常重要,但不需要立即处理。

小明在这个象限中列出了以下任务: - 深入研究感兴趣的课题- 参加志愿活动 - 阅读专业书籍 - 制定个人学习计划为了有效管理这些任务,小明采取了以下措施: - 每个星期日安排固定的时间进行深入研究感兴趣的课题。

- 参加志愿活动,为社会做出贡献。

- 每天预留时间阅读专业书籍,拓宽知识面。

- 制定个人学习计划,包括长期和短期目标,明确规划学习内容和时间。

第三象限: 紧急但不重要第三象限代表了紧急但不重要的任务,这些任务对个人的长期发展没有重要影响,但需要立即处理。

小明在这个象限中列出了以下任务: - 回复社交媒体上的留言 - 看电视剧和电影 - 泡图书馆 - 参加派对和聚会为了合理处理这些任务,小明采取了以下措施: - 每天设置固定的社交媒体时间,回复留言并与朋友保持联系。

【干货】咨询公司常用10个模型案例分析、商赛等必备

【干货】咨询公司常用10个模型案例分析、商赛等必备

【干货】咨询公司常用10个模型 案例分析、商赛等必备G.P.A为寻求职业发展的你精选深度有趣的文章与资讯。

更多精彩点击标题下方G.P.A---------点击文末左下角“阅读原文”于职业笔记APP中查看更多咨询业资讯、干货与职位,帮助你变得像个内行人。

文章系转载,G.P.A诚意推荐。

全球著名咨询公司管理咨询常用模型。

1.波特五种竞争力分析模型。

2.SWOT分析模型。

3.战略地位与行动评价矩阵。

4.SCP分析模型。

5.战略钟模型。

6.波士顿分析矩阵。

7.GE行业吸引力矩阵。

8.三四矩阵。

9.价值链模型。

10.ROS/RMS矩阵。

以及全新迭代模型:11.“互联网+落地系统”模型。

1.波特五种竞争力分析模型波特的五种竞争力分析模型被广泛应用于很多行业的战略制定。

波特认为在任何行业中,无论是国内还是国际,无论是提供产品还是提供服务,竞争的规则都包括在五种竞争力量内。

这五种竞争力就是企业间的竞争、潜在新竞争者的进入、潜在替代品的开发、供应商的议价能力、购买者的议价能力。

这五种竞争力量决定了企业的盈利能力和水平。

竞争对手企业间的竞争是五种力量中最主要的一种。

只有那些比竞争对手的战略更具优势的战略才可能获得成功。

为此,公司必须在市场、价格、质量、产量、功能、服务、研发等方面建立自己的核心竞争优势。

影响行业内企业竞争的因素有:产业增加、固定(存储)成本/附加价值周期性生产过剩、产品差异、商标专有、转换成本、集中与平衡、信息复杂性、竞争者的多样性、公司的风险、退出壁垒等。

新进入者企业必须对新的市场进入者保持足够的警惕,他们的存在将使企业做出相应的反应,而这样又不可避免地需要公司投入相应的资源。

影响潜在新竞争者进入的因素有:经济规模、专卖产品的差别、商标专有、资本需求、分销渠道、绝对成本优势、政府政策、行业内企业的预期反击等。

购买者当用户分布集中、规模较大或大批量购货时,他们的议价能力将成为影响产业竞争强度的一个主要因素。

Lec2

Lec2

Lecture 2: Wireless Channel and Radio PropagationHung-Yu Wei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Basics of communications, capacity, and channelsElectromagnetic Spectrum3Frequency and Wavelength•c=λf–c: speed of light–λ: wavelength–f: frequency•Example:–AM radio with frequency 1710 kHz•What’s the wavelength? Ans: 175m•What’s the period? Ans: 584 ns4dB•Decibels–10log10(x)–Power in decibels•dB•Y dB=10log10(x Watt)–Power ratio in decibels•dB•Power P1, P2 in Watt•10log10(P1/P2)–Example:•Input power 100W and output power 1W•What’s the power ratio in decibel? Ans: 20dB5dBm•dBm–Reference power is 1 mW–10log10(Watts/10^-3)–Example:•0 dB= 30dBm=1 Watt•Summary–P (dBW) = 10 log (P/1 Watt)–P (dBm) = 10 log (P/1 mWatt)6Gain and Attenuation in dB or dBm •Gain/attenuation in dB–10log10(output power/input power)•Gain(dB)=Pout(dB)-Pin(dB)–Gain: Pout > Pin–Attenuation Pout<Pin•Gain/attenuation in dBm–X(dBm)+Y(dB) =??(dB)=??(dBm)–X(dBm)-Y(dB) =??(dB)=??(dBm)–Example:•Input power is 2dBm, system gain is 5dB•What’s the output power? Ans: 7dBm–Notice: is it dB or dBm?7Signal-to-Noise ratio•S/N–SNR= signal power(Watt)/noise power(Watt)–Signal-to-Noise power ratio–Relate to the performance of communicationssystems•Bit-error probability•Shannon capacity•SNR in dB–S/N(dB)= 10 log10(S/N power ratio)–10log10(signal power(Watt)/noise power(Watt))9Noise, Interference, SNR •SNR–(signal power)/(noise power)–Noise: thermal noise•SIR–Signal-to-Interference•Sometimes known as C/I (carrier-to-interference ratio)–(signal power)/(interference power)–Interference: signals from other simultaneouscommunications•SINR–Signal-to-Interference-Plus-Noise ratio–(signal power)/(interference power+noise power)10Shannon Capacity •Theoretical (upper) bound of communication systems•C=B*log2(1+S/N)–C: capacity (bits/s)–B: bandwidth (Hz)–S/N: linear Signal-to-Noise ratio•How to evaluate the performance of a communication scheme?–How close to Shannon bound?–Spectral efficiency•bit/s/Hz12Concepts Related to Channel Capacity •Data rate–rate at which data can be communicated (bps)•Bandwidth–the bandwidth of the transmitted signal as constrained by the transmitter and the nature of the transmissionmedium (Hertz)•Noise–average level of noise over the communications path •Error rate -rate at which errors occur–Error•transmit 1 and receive 0•transmit 0 and receive 11314Shannon Capacity Formula•Equation:•Represents theoretical maximum that can be achieved (in AWGN channel)•In practice, only much lower rates achieved –Formula assumes white noise (thermal noise)–Impulse noise is not accounted for–Attenuation distortion or delay distortion not accounted for()SNR 1log 2+=B CNyquist Bandwidth•For binary signals (two voltage levels)–C = 2B•With multilevel signaling–C= 2B log2M•M= number of discrete signal or voltage levels15Formulations •Spectrum of a channel between 3 MHz and 4 MHz ; SNR dB= 24 dB–What’s the SNR value?•Using Shannon’s formula–What’s the maximum capacity?1617Formulations •Spectrum of a channel between 3 MHz and 4 MHz ; SNR dB = 24 dB•Using Shannon’s formula()251SNR SNR log 10dB 24SNR MHz1MHz 3MHz 410dB ====−=B ()Mbps88102511log 10626=×≈+×=CFormulations•How many signaling levels are required in modulation?1819Formulations•How many signaling levels are required?()16log 4log 102108log 222662==××=×=M MMMB CR adio propagation modelPhysics: wave propagation •Reflection -occurs when signal encounters a surface that is large relative to the wavelength of the signal•Diffraction -occurs at the edge of an impenetrable body that is large compared to wavelength of radio wave•Scattering –occurs when incoming signal hits an object whose size in the order of the wavelength of the signal or less21The Effects of Multipath Propagation •Multiple copies of a signal may arrive at different phases–If phases add destructively, the signal levelrelative to noise declines, making detectionmore difficult•Intersymbol interference (ISI)–One or more delayed copies of a pulse mayarrive at the same time as the primary pulsefor a subsequent bit24•Three components–Path-loss (long-term average)•Radio signal attenuation due to transmission over acertain distance•Depend on the distance–Shadowing (large time-scale variation)•Signal attenuation due to penetration of buildingsand walls.•Log-normal distribution–Fading (small time-scale variation)•Due to multi-path transmission (reflection createsmultiple radio paths)•Rayleigh distribution, Ricean distribution26Some more path-loss models •Smooth transition model•Two-ray-ground model•Okumura-Hata model•More models in telecom standard evaluation –E.g. 3GPP, IMT-2000, 802.16, EU WINNERproject–Common ground to evaluate proposed schemes –Reflect the radio operation conditions(frequency, terminal speed, urban/rural)29Okumura-Hata model •Model + measurement fit•For macro-cellular network–Good fit for distance greater than 1km–150-1500 MHz•Practical use in cellular network planning–Extend by COST (European Cooperative forScientific and Technical Research)•COST-231 model: suitable for urban microcells(1800-2000 MHz)32Hata Model for Mean Path Loss •Early studies by Hata[IEEE Trans. On Vehicular Technology, Vol. 29 pp245-251, 1980] yielded empirical path loss models for urban, suburban, and rural (macrocellular) areas that are accurate to with 1dB for distances ranging from 1 to 20 km. •The parameters used in the Hata equations and their range of validity are:–fc= carrier frequency (MHz)•150 < fc< 1,500 MHz–d = distance between base station and mobile (km)•1 < d < 20 km–hb and hm= base and mobile antenna heights (m) •30 < hb< 200m , 1 < hm< 10m3335COST -231 path -loss model •Extend Hata model for PCS radio model in urban areadBC dBC kmin is d m in is h and h MHz in is f h C d h h a h f dB L M M m b m M b m b 3citiessize medium and Small 0citiesLarge ,,model Hata in given heights antenna mobile for factor correction )( where log ]log 55.69.44[)(log 82.13log 9.333.46)(=•=•=+−+−−+=αShadowing •Shadowing is also known as shadow fading •Received signal strength fluctuation around the mean value–Due to radio signal blocking by buildings(outdoor), walls (indoor), and other obstacles.•Large time-scale variation–Signal fluctuation is much slower than multi-path fading36Effects of multi-path signals •Multiple copies of a signal may arrive at different phases–If phases add destructively, the signal levelrelative to noise declines, making detectionmore difficult•Intersymbol interference (ISI)–One or more delayed copies of a pulse mayarrive at the same time as the primary pulsefor a subsequent bit42Negative effects of small-scale fading •Time dispersion or delay spread: signal is dispersed over time due signals coming over different paths of different lengths. This causes interference with “neighboring”symbols, this is referred to as Inter Symbol Interference (ISI)•The signal reaches a receiver directly and phase shifted (due to reflections) as a distorted signal depending on the phases of the different paths; this is referred to as Rayleigh fading, due to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fades. Rayleigh fading creates fast fluctuations of the received signal (fast fading).•Random frequency modulation due to Doppler frequency shifts on the different paths. Doppler shift is caused by the relative velocity of the receiver to the transmitter, leads to a frequency variation of the received signal.4445Delay spread and coherent bandwidth •Reminder–duality property of signals in time-domain and frequency domain •Time domain–multi-path delay spread•Frequency domain–coherent bandwidth B c –Highly correlated signals among these frequency components timesignal strength Power delay profile50Ricean Fading•When K=0, the channel exhibits Rayleigh fading and for K there is no fading and the channel is Gaussian.•Most channels can be characterized as either Rayleigh, Rician, or Gaussian ---with Rician being the most general case ---the Rician pdf is shown below.∞→。

软件过程管理 (4)

软件过程管理 (4)

用户测试 运行原型
chapter__3
32
原型开发过程
建立原 型目标
定义原 型功能
开发 原型
评估 原型
原型规划
框架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义
可执行原型
评估报告
chapter__3
33
原型模型分类
原型是项目系统中的一个方面或者多个方 面的工作模型。 l 抛弃型原型:用于试验某些概念,试 验完系统将无用处 l 进化型原型:原型系统不断被开发和 被修正,最终它变为一个真正的系统。
当你对一个定义得很好的版本进行维护或将一个产品移植到一 个新的平台上,可以采用瀑布模型。 在质量需求高于成本需求和进度需求的时候,可以采用瀑布模 型。
n
n
chapter__3
24
瀑布模型的缺陷
n
n n
n
n
在项目开始的时候,用户常常难以清楚地给出所有需求;用户与 开发人员对需求理解存在差异。 很少软件项目按照顺序模型进行,不能很好地支持迭代。 缺乏灵活性,因为瀑布模型确定了需求分析的绝对重要性,但是 在实践中要想获得完善的需求说明是非常困难的,导致“阻塞状 态”。反馈信息慢,开发周期长。 只有到了整个项目的后半段时间,客户才能看到软件的模样。一 个没有及时发现的错误,可能导致灾难。 虽然存在不少缺陷,瀑布模型经常被嘲笑为“旧式的”,但是在 需求被很好地理解的情况下,仍然是一种合理的方法。
一、生存期模型定义 二、常用生存期模型 三、案例分析

chapter__3
3
建筑工程类项目典型生存期模型
chapter__3
4
制药项目典型生存期模型
chapter__3
5
生存期模型选择

信息系统典型生命周期模型

信息系统典型生命周期模型

信息系统典型⽣命周期模型1 .瀑布模型瀑布模型是⼀个经典的软件⽣命周期模型,⼀般将软件开发分为可⾏性分析(计划)、需求分析、软件设计(概要设计、详细设计)、编码(含单元测试)、测试、运⾏维护等⼏个阶段,如图所⽰。

瀑布模型中每项开发活动具有以下特点:( l )从上⼀项开发活动接受其成果作为本次活动的输⼊。

( 2 )利⽤这⼀输⼊,实施本次活动应完成的⼯作内容。

( 3 )给出本次活动的⼯作成果,作为输出传给下⼀项开发活动。

( 4 )对本次活动的实施⼯作成果进⾏评审。

缺点:过程基本不可迭代,需求在开始的不确定性,错误到最后才能发现,开发进程呈现塞阻状态2 . V 模型如图所⽰V 模型的左边下降的是开发过程各阶段,与此相对应的是右边上升的部分,即各测试过程的各个阶段。

V 模型的优点在于它⾮常明确地标明了测试过程中存在的不同级别,并且清楚地描述了这些测试阶段和开发各阶段的对应关系。

3 .原型化模型原型化模型的第⼀步是建造⼀个快速原型,实现客户或未来的⽤户与系统的交互,经过和⽤户针对原型的讨论和交流,弄清需求以便真正把握⽤户需要的软件产品是什么样⼦的。

充分了解后,再在原型基础上开发出⽤户满意的产品。

如图所⽰:增量模型也是原型化开发⽅法。

如图所⽰模型要点:瀑布和原型模型相结合,强调版本升级。

4.螺旋模型螺旋模型是⼀个演化软件过程模型,将原型实现的迭代特征与线性顺序(瀑布)模型中控制的和系统化的⽅⾯结合起来。

使得软件的增量版本的快速开发成为可能。

在螺旋模型中,软件开发是⼀系列的增量发布。

螺旋模型的整个开发过程如图所⽰。

图中的螺旋线代表随着时间推进的⼯作进展;开发过程具有周期性重复的螺旋线形状。

4个象限分别标志每个周期所划分的4 个阶段:制定计划、风险分析、实施⼯程和客户评估。

螺旋模型要点:统⼀了瀑布模型与原型模型,与增量模型相似,更强调风险分析。

5 .迭代模型喷泉模型:体现认识事物的循环迭代性,强调开发活动之间的⽆间隙性,⽆明显的活动阶段划分,适⽤于⾯向对象的开发过程。

CM1系列

CM1系列
CM1-63M/4300/63A
RIYUE CM1-100H/3300 100A
RIYUE CM1-100H/3300 32A
RIYUE CM1-100H/3300 63A
RIYUE CM1-225H/3300 225A
RIYUE CM1-100M/3300/50A
RIYUE CM1-100M/33002 63A
RIYUE CM1-63L/33002 10A
RIYUE CM1-100M/33002/20
RIYUE CM1-160M/3300/100
RIYUE CM1-63M/3300
RIYUE CM1-63M/33002
RIYUE CM1-100M/3320/100A
RIYUE CM1-100M/33202/25A
RIYUE CM1-100M/33202/40A
RIYUE CM1-100M/3330/63A
RIYUE CM1-225M/3330/125A
RIYUE CM1-225M/3330/140A
RIYUE CM1-225M/3330/225A
RIYUE CM2-125M/3320/125A
RIYUE CM2-125M/3330/100A
CM1-100L/3320/80A
CM1-400L/3370/250A
CW1-2000/M1250A/690V/GDSP
CW1-2000/M2000A/690V/GDSP
CW1-2000/M800A/690V/GDSP
CW1-3200/M2500A/690V/GDSP
CW1-3200/M3200A/690V/GDSP
RIYUE CM1-63M/6A

软件项目进度计划案例

软件项目进度计划案例

软件项目进度计划案例软件项目进度计划案例软件项目进度计划案例软件项目进度计划案例软件项目进度计划案例本案例选自《软件项目管理案例教程》(韩万江,机械工业出版社),所用项目案例为“校务通管理系统”。

该项目的进度计划如下:1. 任务分解根据对本项目的需求规格的分析,采用图表方式描述的任务分解结果(WBS)如图1所示,它是按照功能组成标准进行的任务分解,其中没有包括管理、质量等相关的任务,WBS可以随着系统的完善而不断增加和完善。

另外,聊天室和论坛采用标准的重用技术,网上考试功能已经有成熟的产品(价格明确),所以这些功能可以不用分解。

图1:“校务通管理系统”的.WBS2. 项目计划根据WBS的分解情况继续分解出相应的活动(任务),使用MS Project工具,将分解后的所有活动(任务)和WBS的代码录入项目计划文件中,然后确定各个活动之间的关系。

由于采用增量式的生存期模型,在需求设计之后,系统的功能采用增量方式实现,实施阶段分6个增量,对各个活动(任务)分配相应的资源,然后经过不断地资源调整优化以及工期、活动关系的调整等,再经过多次的评审讨论,最后计划通过评审,将此计划存为基准计划。

项目的基准计划如下。

(1)进度计划项目的进度计划如表1所示:表1:项目进度计划标识号任务名称 1 校务通管理系统 2 软件规划工期 42 工作日 2 工作日开始日期结束日期 2003-4-10 2003-6-68:00 17:00 2003-4-10 2003-4-118:00 17:00 3 项目规划 4 计划评审 5 需求开发 6 用户界面设计 7 用户需求评审8 编写需求规格说明书 9 需求验证 10 设计11概要设计数据库ER图编制、建12 库 13 设计评审 14 实施15 通用功能-增量1 16 电子课表 17 会议通知和公告 18 通讯录19 作业布置和批改 20。

时间管理模型模型

时间管理模型模型

时间管理模型模型简介时间管理是提高工作效率、增强自我控制能力的重要手段,它帮助我们有条不紊地安排时间、处理任务,并能更好地平衡工作与生活。

时间管理模型提供了一种科学的方法和框架,帮助人们更好地管理和利用时间。

本文将介绍一种常用的时间管理模型,以帮助读者更好地掌握并提高时间管理能力。

时间管理模型的基本原理时间管理模型基于以下几个基本原理:1.目标设置:设定明确的目标是时间管理的关键。

只有明确知道自己要达到的目标,才能更好地安排时间和任务。

2.任务分解:将大的目标分解成具体可行的任务,并为每个任务设定合理的时间限制。

这样可以更好地掌控任务的进度,并避免拖延。

3.优先级排序:根据任务的紧急程度和重要程度,为任务设定优先级。

将时间和精力集中在最重要、最紧急的任务上,以提高效率和成果。

4.时间分配:将任务合理地分配在不同的时间段,充分利用时间优势和生产力高峰期。

同时,为任务设定合理的时间量,避免过度或不足。

5.集中注意力:在做任务时,专注于当前的工作,避免分散注意力。

通过集中注意力,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时间管理模型的应用方法时间管理模型的应用方法如下:1.设定明确的目标:首先,明确自己要达到的目标,并细分成具体的任务。

每个任务都要有明确的目标和可测量的成果。

2.任务分解和优先级排序:将每个任务分解成具体的步骤,并为每个步骤设定时间限制。

然后,根据任务的紧急程度和重要程度,为任务设定优先级。

3.时间分配:将任务根据优先级分配在不同的时间段中。

根据个人的习惯和生产力高峰期,合理安排每个任务的时间。

4.集中注意力:在做任务时,避免分散注意力,将注意力集中在当前的工作上。

可以通过关闭手机通知、安排专门的工作时间段等方法来提高注意力的集中度。

5.阶段性总结:完成一段时间的任务后,进行阶段性总结。

检查任务的完成情况,进行调整和改进,以提高效率和成果。

时间管理模型的优势和注意事项时间管理模型的优势在于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掌控时间和任务,提高工作效率和成果。

软件生存期模型特点及优缺点ppt课件PPT文档共19页

软件生存期模型特点及优缺点ppt课件PPT文档共19页

软件生存期模型特点及优缺点ppt课

26、我们像鹰一样,生来就是自由的 ,但是 为了生 存,我 们不得 不为自 己编织 一个笼 子,然 后把自 己关在 里面。 ——博 莱索

27、法律如果不讲道理,即使延续时 间再长 ,也还 是没有 制约力 的。— —爱·科 克

28、好法律是由坏风俗创造出来的。 ——马 克罗维 乌斯
•பைடு நூலகம்
29、在一切能够接受法律支配的人类 的状态 中,哪 里没有 法律, 那里就 没有自 由。— —洛克

30、风俗可以造就法律,也可以废除 法律。 ——塞·约翰逊

66、节制使快乐增加并使享受加强。 ——德 谟克利 特 67、今天应做的事没有做,明天再早也 是耽误 了。——裴斯 泰洛齐 68、决定一个人的一生,以及整个命运 的,只 是一瞬 之间。 ——歌 德 69、懒人无法享受休息之乐。——拉布 克 70、浪费时间是一桩大罪过。——卢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输出:详细设计说明书,源代码,可运行版本-1
增量2实现
阶段目标:实现系统的招生管理功能
输入:系统设计说明书
数据库结构定义
过程:详细设计,编码,代码走查,代码评审,单元测试
输出:详细设计说明书,源代码,可运行版本-2
增量3实现
阶段目标:实现系统的学生日常管理功能
输入:系统设计说明书
数据库结构定义
过程:详细设计,编码,代码走查,代码评审,单元测试
2.在校务通系统需求规格中,要求系统有可扩充性。若使用增量模型,可以保证系统的可扩充性。用户明确了需求的大部分,但也存在不很详尽的地方。如:“关于教师档案,比照所提供资料设计,现在也没有一个成形的东西”;资源库系统只提到“应提供一个标准的资源库解决方案。”这样只有等到一个可用的产品出来,通过客户使用,然后进行评估,评估结果作为下一个增量的开发计划,下一个增量发布一些新增的功能和特性。直至产生最终完善的产品。
A8:开发经理负责将系统设计过程中无法解决的问题以事件报告形式提交给项目经理,由项目管理者进行跟踪解决;
输出
O1:系统设计文档(格式标准见企业质量体系)
完成标志
F1:系统设计评审通过,纳入配置库
案例说明-
针对本项目的开发特点,参考企业的生存期模型说明和软件过程体系,决定采用增量式模型如下图,理由如下:
1.校务通系统的全部功能分成通用功能和日常业务管理功能两大类,因此可以先基于通用功能作出一个最小的使用版本,再逐步添加其余的功能。这样一来,用户可以先试用最小版本的同时,提出更多明确的需求,这有助于下一阶段的开发,大大减小了开发的风险。
A4:设计人员在进行系统设计时,应按照系统设计的标准模板进行,要求如下
完整,正确,如实地说明每个模块的流程和数据库表;
用中文进行描述,并用小四号字体
A5:开发经理负责监督设计人员设计文档的对等评审;
A6:开发经理主持设计正式评审,同时要求项目经理和质量经理参加
A7:设计人员根据评审结果进行修订和补充,并形成最终系统设计文档。
a)项目复杂程度为中等。
b)预计开发软件的成本为中等。
c)产品和文档的再使用率会很高,
d)项目风险较低
生存期中的各阶段定义如下:
项目规划阶段
阶段目标:根据合同和初步的需求分析确定项目的规模、时间计划和资源需求。
输入:合同文本
SOW
过程:项目规划,计划确认
输出:项目计划
需求分析阶段
阶段目标:确定客户的需求
输出:详细设计说明书,源代码,可运行版本-3
增量4实现
阶段目标:实现系统的教务管理功能
输入:系统设计说明书
数据库结构定义
过程:详细设计,编码,代码走查,代码评审,单元测试
输出:详细设计说明书,源代码,可运行版本-4
增量5实现
阶段目标:实现系统的教师辅助功能
输入:系统设计说明书
数据库结构定义
过程:详细设计,编码,代码走查,代码评审,单元测试
输出:详细设计说明书,源代码,可运行版本-5
增量6实现
阶段目标:实现系统的聊天室/论坛功能
输入:系统设计说明书
数据库结构定义
过程:详细设计,编码,代码走查,代码评审,单元测试
输出:详细设计说明书,源代码,可运行版本-6
集成测试
阶段目标:通过集成环境下的软件测试
输入:测试计划
测试案例
过程:集成测试,系统测试
例如系统设计过程及产品标准的定义如下:
参与角色
R1:项目经理
R2:开发经理
R3:设计人员
进入条件
E1:项目计划规定的系统设计时间到
输入
I1:需求规格
活动
A1:设计人员了解业务需求并仔细阅读需求规格
A2:设计人员收集了解同类项目的技术框架;
A3:开发经理领导设计人员通过具体的业务分析和企业成熟的技术框架进行系统设计;
输入:项目计划,SOW
过程:需求获取,需求分析,需求控制
输出:原型系统,需求规格
设计阶段
阶段目标:总体系统结构设计
输入:原型系统,需求规格
过程:总体设计
输出:系统设计说明书,数据库结构定义
增量1实现
阶段目标:实现系统的通用功能
输入:系统设计说明书
数据库结构定义
过程:详细设计,编码,代码走查,代码评审,单元测试
3.“系统要求有可扩充性,可以在现有系统的基础上,通过前台就可加挂其它功能模块”。也说明用户可能会增加新的需求。
4.对一个管理方式已经比较成熟的学校,要完全舍弃原有的管理方式,用校务通系统替代全部管理,这是不实际的。所以,可以从最基础的做起,逐步扩充其应用,所以选用增量模型来开发校务通系统。
5.本项目具备增量式模型的其他特点
输出:系统软件包,输入:系统软件包
过程:产品提交
输出:验收报告
注:生存期模型中的过程定义可以参照企业的质量保证体系并结合项目的具体特点而决定,由于公司的流程已覆盖到了项目开发、管理的所有方面,包括从最开始的合同到最后软件的产品提交,都有相应的过程规定,基本上已形成一种工业化的软件开发,所以,为形成一个良好的软件开发环境奠定了基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