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科室建设与管理指南
医院科室建设与管理指南
中医医院皮肤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征求意见稿)一、总则第一条为指导和加强中医医院皮肤科规范化建设和科学管理,突出中医特色,提高临床疗效,总结中医医院皮肤科建设与管理经验,参照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指南。
第二条本指南旨在指导中医医院及其皮肤科管理者加强科室中医特色建设与管理,同时可作为中医药管理部门开展评价工作的参考和依据.第三条二级以上中医医院皮肤科参照本指南建设和管理。
第四条中医医院皮肤科应当主要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应用药物和技术开展皮肤病诊疗工作,注重突出中医特色,充分发挥中医优势,继承创新和发展中医特色诊疗技术,不断提高诊疗水平.第五条各级中医药管理部门应当加强对中医医院皮肤科的指导和监督,中医医院应当加强对皮肤科的规范化建设和管理,保证中医特色优势的保持和发展,不断提高临床诊疗水平,保证医疗质量和安全。
二、基本条件第六条中医医院皮肤科应当具备与医院级别、科室功能相适应的场所、设施、设备、药品和技术力量,保障皮肤病诊疗工作有效开展。
第七条中医医院皮肤科应当开设独立的专业门诊,有条件的可以开设病房,有急症处理能力的可以开设急诊。
第八条中医医院皮肤科门诊应当设置候诊区、诊室、检查室、治疗室,各区域布局合理,就诊流程便捷,保护患者隐私。
建筑格局和设施应当符合医院感染管理要求.中医医院皮肤科病房应当设置治疗室和患者淋浴室,有条件的应当设置药浴室、熏蒸室,应当通风良好,绝缘防雾,铺设防滑地砖。
开展中药临方调配的,应具备外用中药临方调配的条件。
第九条中医医院皮肤科应当根据医疗需要及其工作量,合理配备不同类别与数量的专业技术人员。
第十条中医医院皮肤科设备设施配置,应当与医院级别、科室功能相适应,达到中医医院医疗设备配置标准要求(见附件1)。
设置药浴室的,应当配备煎药设备、浴盆、水温调节与定时装置、应急呼叫装置、消毒设备等。
第十一条中医医院皮肤科应当建立健全并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岗位职责、诊疗规范与技术操作规程,保证医疗质量及医疗安全。
26个科室建设指南
26个科室建设指南科室建设指南:科室建设是医院发展的基础,为了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医院需要不断优化各科室的布局和管理。
以下是针对26个科室的建设指南,旨在帮助医院更好地规划科室布局和提高科室管理水平。
1.内科:内科科室应设有血液科、心血管科、呼吸科、消化科、内分泌科等专科,医生要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并提供高效的护理服务。
2.外科:外科科室应设有普外科、骨科、胸外科、神经外科等专科,要配备先进的手术设备和仔细的术前术后护理。
3.妇产科:妇产科科室应设有妇科、产科等专科,提供无痛分娩等高级产科服务。
4.儿科:儿科科室应设有新生儿科、小儿内科、小儿外科等专科,提供儿童健康检查、预防免疫等服务。
5.皮肤科:皮肤科科室应配备先进的皮肤病诊断设备,医生要有丰富的皮肤病治疗经验,并提供美容整形等服务。
6.口腔科:口腔科科室应配备先进的口腔诊疗设备,提供口腔检查、洁牙、牙齿修复等服务。
7.眼科:眼科科室应设有眼科、视光学科等专科,提供眼科检查、配镜、视力矫正等服务。
8.耳鼻喉科:耳鼻喉科科室应设有耳科、鼻科、喉科等专科,提供耳鼻喉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9.泌尿科:泌尿科科室应设有泌尿外科、男科等专科,提供泌尿系统疾病的治疗和康复。
10.肿瘤科:肿瘤科科室应设有肿瘤内科、肿瘤外科等专科,提供肿瘤的综合治疗服务。
12.康复医学科:康复医学科室应设有康复治疗室、物理治疗室等,提供康复治疗和康复护理。
13.放射科:放射科应配备先进的放射设备,提供CT、MRI、X光等检查。
14.核医学科:核医学科应配备核医学影像设备,提供放射性同位素示踪等检查。
15.麻醉科:麻醉科应配备专业的麻醉设备,提供全麻、局麻等麻醉服务。
16.传染科:传染科科室应设有感染病科、免疫科等专科,提供感染病的预防和治疗。
18.急诊科:急诊科应设有急诊医师、急诊护士等,提供急救和应急医疗服务。
19.针灸推拿科:针灸推拿科应设有专业的针灸推拿师,提供针灸推拿治疗和保健。
卫生部关于印发《急诊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的通知
卫⽣部关于印发《急诊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的通知⽂号:卫医政发[2009]50号颁布⽇期:2009-05-25执⾏⽇期:2009-05-25时效性:现⾏有效效⼒级别:部门规章⽬录第⼀章总则第⼆章设置与运⾏第三章⼈员配备第四章科室管理第五章检查评估第六章附则各省、⾃治区、直辖市卫⽣厅局,新疆⽣产建设兵团卫⽣局:为指导和加强医疗机构急诊科的规范化建设和管理,促进急诊医学的发展,根据《执业医师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和《护⼠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我部组织有关单位和专家制定了《急诊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以下简称《指南》),现印发给你们。
具备条件的医院要按照《指南》要求,加强对急诊科的建设和管理,不断提⾼急诊医疗⽔平。
⽬前条件尚不能达到《指南》要求的医疗机构,要加强对急诊科的建设,增加⼈员,配置设备,改善条件,健全制度,严格管理,逐步建⽴规范化的急诊科。
⼆九年五⽉⼆⼗五⽇急诊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第⼀章总则第⼀条为指导和加强医疗机构急诊科的规范化建设和管理,促进急诊医学的发展,提⾼急诊医疗⽔平,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根据《执业医师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和《护⼠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指南。
第⼆条⼆级以上综合医院急诊科按照本指南建设和管理。
第三条急诊科是医院急症诊疗的⾸诊场所,也是社会医疗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急诊科实⾏24⼩时开放,承担来院急诊患者的紧急诊疗服务,为患者及时获得后续的专科诊疗服务提供⽀持和保障。
第四条各级卫⽣⾏政部门应当加强对急诊科的指导和监督,医院应当加强急诊科的建设和管理,不断提⾼急救能⼒和诊疗⽔平,保障医疗质量和安全。
第⼆章设置与运⾏第五条急诊科应当具备与医院级别、功能和任务相适应的场所、设施、设备、药品和技术⼒量,以保障急诊⼯作及时有效开展。
第六条急诊科应当设在医院内便于患者迅速到达的区域,并临近⼤型影像检查等急诊医疗依赖较强的部门。
急诊科⼊⼝应当通畅,设有⽆障碍通道,⽅便轮椅、平车出⼊,并设有救护车通道和专⽤停靠处;有条件的可分设普通急诊患者、危重伤病患者和救护车出⼊通道。
中医医院个临床科室建设与管理指南
中医医院个临床科室建设与管理指南中医医院是指以中医学理论为基础,以中医诊疗方法为主要手段的医疗机构。
中医医院的临床科室建设与管理是一个重要的方面,对于提高医院的医疗服务水平和提升患者满意度具有重要作用。
本文将结合实际情况,为中医医院临床科室的建设和管理提供指南。
一、临床科室建设1.科室规划:中医医院的临床科室应按照专业分科设置,包括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骨伤科等。
科室规划应考虑到患者就诊需求和医务人员的专业分工,确保科室设置科学合理。
2.科室装修:科室装修应符合中医文化建筑风格,注重环境舒适和专业化设施的配备。
科室内部应具备必要的诊疗设备和药品,满足患者的就诊需求。
3.人员配置:科室应根据患者就诊数量和科室规模合理配置医务人员,包括医生、护士、药师等。
人员配置要求科学合理,确保医疗服务效率和质量。
4.管理制度:科室应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包括医疗流程、医疗质控、患者管理等方面。
科室管理应遵循医疗机构管理规范,健全工作流程,提高医疗服务效率和质量。
二、临床科室管理1.医疗质控:科室应建立医疗质控机制,确保医疗服务的质量和安全。
科室应定期开展医疗质量评估、医疗事故报告和病例讨论,提高医疗水平和风险防范意识。
2.患者管理:科室应注重患者管理,提高患者满意度。
科室应建立患者档案管理制度、就诊预约制度、患者宣教制度等,保障患者的权益和就诊体验。
3.卫生环境:科室应注重卫生环境管理,确保医疗场所的整洁和卫生。
科室应定期进行消毒、通风和清洁工作,预防医院感染和交叉感染的发生。
4.医患沟通:科室应注重医患沟通,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
医务人员应热情接待患者、倾听患者意见、解答患者疑问,提高患者满意度和信任度。
5.科研教育:科室应注重科研教育,提高医务人员的专业水平和学术能力。
科室应推动科研项目、临床研究和学术交流,促进科室的学术发展和医疗技术创新。
综上所述,中医医院临床科室的建设和管理是中医医院日常工作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中医医院临床科室建设与管理指南
中医医院临床科室建设与管理指南1. 前言中医作为中华文化的瑰宝,具有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底蕴。
在现代医学中,中医药在各个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为人们的健康保驾护航。
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中医医院临床科室建设和管理也面临着一些困难和问题。
本文以中医医院临床科室建设和管理为主题,探讨中医医院临床科室建设和管理的一些指南和经验,旨在促进中医医院临床科室建设的良性发展。
2. 中医医院临床科室建设2.1 临床科室的选择和设置中医医院的临床科室设置应该根据医院的规模、特色和服务范围来确定。
一般来说,中医医院的临床科室包括内科、外科、妇科、儿科、骨伤科、皮肤科、眼科、口腔科、中医康复科等。
此外,根据中医和西医的配合应该建立的科室还有术后管理科、营养科等。
2.2 临床科室的规划和布局中医医院临床科室的规划和布局应该按照科室的功能需求来设计。
一般来说,临床科室的规划和布局应该注重以下几点:•科室的空间布局合理,可以有效地利用空间资源。
•设计要符合中医医院的特色,满足患者的需求和感受。
•科室的设备要先进,能够满足医疗需求。
2.3 医疗设备的选购和使用中医医院的临床科室需要高效的医疗设备来支持其日常工作。
在选购和使用医疗设备时,应该考虑以下因素:•设备的质量和性能是否符合需求。
•设备的价格是否实惠,成本是否可控。
•设备的维护和维修是否方便,质保期是否长。
3. 中医医院临床科室管理3.1 人员管理中医医院临床科室需要高素质、高技能的医疗团队来支持其工作。
在人员管理方面,应该注重以下几个方面:•人员的招聘应该主要在人才市场上进行,同时也可以通过内部推荐、招聘广告等方式进行人才引进。
•通过对员工持续教育、培训和学习,提高员工的专业素质和技能水平。
•确定合理薪酬制度,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
3.2 运营管理中医医院临床科室需要不断优化自己的运营管理,才能更好地服务于患者。
在运营管理方面,应该注重以下几个方面:•患者的治疗体验应该得到充分的关注和重视,要做到温馨、舒适、尊重的服务。
26个科室建设指南
26个科室建设指南在医院中,不同科室扮演着各自不同的作用,为了提高医院的整体效率和医疗水平,建设科室指南显得尤为重要。
以下是26个科室的建设指南,分别对其进行详细介绍和建议。
1.急诊科急诊科是医院门诊诊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急诊科的建设中,需要考虑患者的急诊处理速度和效率。
急诊科需要配备完善的急救设备和药品,并设置专门的急诊医生和护士团队,确保患者在最短时间内得到及时治疗。
2.内科内科是医院门诊的主要科室之一,需要配备专业的内科医生和护士。
内科科室需要设立各个专业的诊疗区,如心血管病区、呼吸病区等,以满足不同患者的诊疗需求。
3.外科外科是医院的重要科室之一,需要配备有丰富的外科手术经验的医生和护士。
外科科室需要设立专业的手术室和术前检查区,确保手术的安全和效果。
4.儿科儿科是医院门诊的特殊科室,需要配备有经验丰富的儿科医生和护士。
儿科科室需要设置适合儿童的检查设备和药品,并提供儿童专用的诊疗服务。
5.妇产科妇产科是医院门诊的重要科室之一,需要配备专业的妇产科医生和护士。
妇产科科室需要设立专门的产房和产前检查区,以确保产妇和新生儿的安全。
6.放射科放射科是医院的重要科室之一,负责医疗影像的检查和诊断。
放射科需要配备有经验丰富的放射科医生和技师,以确保影像的质量和准确性。
7.检验科检验科是医院的重要科室之一,负责对患者的生理指标和病理标本进行检测和分析。
检验科需要配备有专业的检验师和实验室技术人员,以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8.药剂科药剂科是医院门诊的重要科室之一,负责药品管理和发放。
药剂科需要配备有专业的药剂师和药品管理员,以确保患者用药的安全和有效性。
9.康复科康复科是医院门诊的重要科室之一,负责对患者的康复进行评估和指导。
康复科需要配备有丰富康复经验的康复医生和治疗师,以帮助患者尽快康复。
10.精神科精神科是医院门诊的特殊科室,需要配备有专业的精神科医生和心理治疗师。
精神科科室需要提供舒适的就诊环境和亲切的医疗服务,以帮助患者缓解精神压力和疾病。
中医医院临床科室建设与管理指南
中医医院临床科室建设与管理指南一、前言二、组织架构1.领导班子:由医院领导任命中医临床科室的负责人,负责科室的整体规划与管理工作。
2.中医科室:包括中医内科、中医外科、中医妇产科、中医儿科等,负责开展中医临床服务工作。
3.支持科室:包括药剂科、检验科、影像科等,为临床科室的工作提供必要的支持和保障。
三、人员配置合理的人员配置是中医医院临床科室建设与管理的基础。
科室应根据工作需要制定合理的人员需求计划,并按照临床职业技术人员配备标准进行人员配置。
1.医师队伍:科室应拥有一支专业的医师队伍,包括中医临床专业技术职称人员和初级医师,其数量应满足临床服务需求。
2.护理团队:科室应配置合适数量的护士,保障患者在临床过程中的护理与安全。
3.其他人员:根据需要,科室可以配置中医师承、病案管理员、门诊助理等其他专业人员。
四、设备设施1.诊疗设备:科室应具备符合临床需求的中医诊疗设备,包括中医诊断设备、中医治疗设备等。
2.医疗器械:科室应具备必要的医疗器械,包括医用注射器、导尿管、手术器械等。
3.病房设施:科室应配置合适数量的病房,保障患者住院期间的生活和护理需要。
4.前台接待:科室应设立前台接待处,包括挂号、缴费等功能。
五、规范管理1.临床路径:科室应根据常见病、多发病的特点,制定标准化的临床路径,提高诊疗效率和质量。
2.学科建设:科室应加强学科建设,推动中医学术研究和人才培养,提升科室整体实力。
3.患者管理:科室应建立患者管理和沟通机制,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切实保障患者权益。
4.安全管理:科室应建立健全的医疗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医疗风险评估和应急预案的制定。
六、质量监控1.计划评估:定期对科室的临床工作进行评估,确保医疗服务的规范和质量。
2.绩效评价:建立绩效评价制度,对医师和护士的临床工作进行评价,激励优秀人员。
3.患者满意度调查:定期开展患者满意度调查,了解患者对医疗服务的评价和需求,及时改进工作不足之处。
中医医院外科建设与管理指南
中医医院外科建设与管理指南一、建设要求1.安全:建设过程中要注重安全,确保工程施工期间没有安全事故发生。
2.环保:注重环保要求,遵守相关环保政策和规定,确保建设过程中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3.设备先进:选用国际先进的外科医疗设备,确保医院具备先进的外科技术能力。
4.专业人员:招聘具有丰富临床经验和专业技术的外科医生和护士,保证医院外科科室具备一流的专业水平。
5.舒适环境:提供舒适的就诊环境,包括等候区、手术室、病房等,让患者感到温馨和安心。
二、建设内容1.门诊部:设立门诊部,包括等候区、诊室、检验室等。
门诊部应具备一定的规模和设备,满足日常门诊就诊需求。
2.手术室:建设标准化的手术室,包括洁净区、消毒区、手术区、无菌区等,确保手术操作的安全性和无菌性。
3.病房:提供多种类型的病房,包括普通病房、VIP病房、特需病房等,满足不同患者的需求。
4.医护办公区:设立医生和护士的办公区,方便医生和护士进行日常的工作和交流。
5.医疗设备:选用一流的外科医疗设备,包括手术台、手术刀具、麻醉设备、监护仪器等,确保外科手术的安全和有效性。
6.信息系统:建设医院信息系统,包括病历管理系统、医嘱系统等,方便医生进行病例管理和诊疗决策。
三、管理要求1.人员管理: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对医护人员进行管理。
包括人员招聘、培训、考核、晋升等,确保医护人员的专业素质。
2.质量管理:制定严格的质量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加强对医疗质量的监督和检查。
建立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和医患纠纷处理机制,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患者满意度。
3.设备管理:建立设备台帐、维修保养记录等,确保医疗设备的正常运行和有效使用。
定期开展设备维护和更新,保证医疗设备的先进性和可靠性。
4.安全管理:建立院内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对医院内部安全事故的防控和处理。
制定灾难应急预案,保障医院在突发事件下的安全和稳定。
5.环境卫生管理:加强对医院环境卫生的管理,做到常态化清洁和消毒,确保医院的卫生环境符合卫生标准和要求。
外科医学科构建与管理指南(2023版)
外科医学科构建与管理指南(2023版)外科医学科构建与管理指南(2023版)1. 引言外科医学科作为医院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构建与管理对于提高医院整体水平、提升患者满意度具有重要意义。
本指南旨在为医院管理者提供一份全面、详细的外科医学科构建与管理指导,以期优化外科医学科的运作,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2. 外科医学科定位与目标2.1 外科医学科应根据医院的整体发展规划,明确自身的定位与目标。
定位包括学科发展方向、研究领域、技术水平等方面,目标包括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研创新、医疗服务等方面。
2.2 外科医学科应注重与其他科室的协同发展,加强跨学科合作,提高医疗服务的综合竞争力。
3. 组织架构与人员配置3.1 外科医学科的组织架构应包括行政管理部门、临床科室、科研与教学部门等,明确各部门的职责与协作关系。
3.2 外科医学科的人员配置应根据科室规模、业务需求等因素进行合理规划。
包括医生、护士、技师、科研人员等,保证各岗位的专业素质与工作能力。
4. 医疗技术与服务4.1 外科医学科应具备先进的医疗技术,包括传统开放手术、微创手术、介入治疗等。
并根据患者需求,引进国内外新型医疗技术,提高医疗服务水平。
4.2 外科医学科应建立健全医疗服务质量管理体系,加强医疗安全与风险控制,提高患者满意度。
4.3 外科医学科应积极开展疾病筛查、健康教育等公共卫生服务,提高患者及公众的健康意识。
5. 科研与教学5.1 外科医学科应加强科研创新,积极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与合作,提高学科竞争力。
5.2 外科医学科应承担临床教学任务,培养具备专业素质与临床经验的外科人才。
6. 资源配置与信息化建设6.1 外科医学科应合理配置医疗资源,包括设备、药品、耗材等,满足临床需求。
6.2 外科医学科应加强信息化建设,实现医疗信息管理系统与医院信息系统的无缝对接,提高工作效率。
7. 科室管理与持续改进7.1 外科医学科应建立健全科室管理制度,包括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设备管理等方面。
医院外科科室规章制度
医院外科科室规章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外科科室管理,确保医疗质量和医务人员安全,制定本规章制度。
第二条外科科室是医院的重要部门之一,负责对外科病患进行诊治和护理工作。
第三条外科科室的宗旨是:以病人为中心,严格遵循医疗规范,保障医疗安全,有效提高治疗效果。
第四条外科科室遵循“以人为本,科学管理,创新发展”的原则,确保医疗服务的安全、有效和高效。
第五条外科科室遵循政府法律法规和医院规章制度,积极配合医院各项工作。
第六条外科科室人员应保持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操守,恪守医疗纪律,热情服务患者。
第七条外科科室应提倡团结协作、互帮互助的工作氛围,做到有序、有序管理。
第八条外科科室的重要决策应当经过科室主任或者经主管领导同意后进行;遇到重大问题,应当及时向医院领导汇报并报审核。
第二章医疗服务第九条外科科室应当严格按照医疗质量管理制度,提高医疗技术水平,保障医疗质量。
第十条外科科室应当建立健全患者就诊制度,做好患者接待、诊疗、护理等工作,确保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医疗服务。
第十一条外科科室应当建立病历管理制度,对患者病历的书写、保存、传阅等工作进行规范管理。
第十二条外科科室应当保障医务人员的安全和健康,做好职业暴露防护,保护医务人员。
第十三条外科科室应当加强医疗设备的管理和维护工作,确保医疗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安全使用。
第三章管理制度第十四条外科科室应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对医务人员的行为、工作进行明确的规范和要求。
第十五条外科科室应制定相关管理制度,对医务人员的职责、权利、义务进行明确规定。
第十六条外科科室应建立健全考核评价制度,对医务人员的工作业绩进行定期评估,评选出优秀人才。
第十七条外科科室应当建立卫生消毒制度,对科室环境、设备、物品进行定期消毒,确保医疗安全。
第十八条外科科室应当建立医疗事故处理制度,对医疗事故进行认真调查、追究责任,确保医疗安全。
第四章纪律要求第十九条外科科室要求医务人员严格遵守医疗纪律,不得违反法律法规和医疗规范。
外科科室规章制度最新规范
外科科室规章制度最新规范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外科科室的工作秩序,提高医疗质量,保护患者权益,制定本规章制度。
第二条外科科室是医院重要的临床科室,负责实施各类外科手术和疾病的诊治工作。
第三条外科科室的工作原则是以患者为中心,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理念,保障医疗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
第四条外科科室的工作任务包括但不限于:手术实施、疾病诊治、科研教学、卫生防疫等工作。
第二章外科科室管理第五条外科科室设主任一名,副主任若干名,主管护士若干名,医师、护士、技术人员分工明确。
第六条主任负责外科科室的全面工作,副主任协助主任处理日常事务,主管护士负责护理工作的指导和监督。
第七条外科科室实行岗位责任制,各类人员要按照本人职责履行工作,确保医疗质量和患者权益。
第八条外科科室负责人员必须具备相关资格证书,经过专业培训和考核合格方可上岗。
第九条对外科科室医师进行规范化培训,提高专业水平和技能,确保医疗工作的质量和安全。
第三章外科手术管理第十条外科手术必须在规定的手术室内进行,手术前应进行病史询问和体格检查,确保手术患者适合手术。
第十一条外科手术前要进行术前准备和麻醉药物评估,确保手术的安全和顺利进行。
第十二条外科手术实施过程中,医师要按照规范操作流程进行,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范,确保手术成功。
第十三条对于复杂手术,医师要提前制定详细手术方案和应急预案,确保手术过程中出现问题能够及时处理。
第四章疾病诊治管理第十四条对于各类外科疾病的诊治,医师要严格按照指南和专家共识进行,确保诊断准确和治疗有效。
第十五条对于术后患者的管理,医师要进行及时观察和处理,确保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和治疗。
第十六条外科疾病诊治过程中,医师要积极与其他科室、医院合作,通力协作,提高诊治效果。
第五章科研教学管理第十七条外科科室要积极参与科研项目,促进学科发展和技术创新,提高医疗水平。
第十八条对于临床疑难病例,医师要及时总结经验,撰写病例报告,促进临床病例交流和学习。
中医医院科室建设与管理指南个科室
中医医院科室建设与管理指南个科室中医医院是以中医学理论和技术为基础,以中医药治疗为主要手段的医疗机构。
为了更好地服务患者,中医医院应根据患者的需求建设科室,并进行科室管理。
下面是中医医院科室建设与管理指南,包含了11个科室,总字数1200字以上。
一、内科科室内科科室是中医医院的核心科室,主要负责患者的常见病、多发病和疑难杂症的中医诊治工作。
应根据患者的需求建设相关专科(如心血管内科、消化内科等),并配备专业的医疗设备和仪器。
二、外科科室外科科室主要负责中医外科手术和一些常见病、多发病的中医治疗工作。
应根据患者的需求建设相关专科(如骨科、肿瘤科等),并配备先进的手术设备和器械。
三、儿科科室儿科科室主要负责儿童常见病、多发病的中医诊治工作。
宜建设儿科专科,配备儿童中医专家和儿科医疗设备。
四、妇产科室妇产科室主要负责妇科和产科的中医治疗工作。
宜建设妇科专科和产科专科,配备专业的妇科产科医生和相关仪器设备。
五、针灸推拿科室针灸推拿科室主要负责针灸和推拿疗法的临床应用。
应建设专业的针灸推拿科室,配备有经验丰富的针灸推拿医师和相关设备。
六、康复科室康复科室主要负责中医康复治疗和康复理疗工作。
应建设康复科室,配备专业的康复医师和康复理疗设备。
七、中西医结合科室中西医结合科室主要负责中医和西医的协同治疗工作。
应建设中西医结合科室,培养具有中西医结合治疗能力的医生,并配备综合治疗设备。
八、中药科室中药科室主要负责中药的炮制、配方和处方制备工作。
应建设中药科室,培养具有丰富中药知识和经验的药师,并配备先进的中药生产设备。
九、检验科室检验科室是中医医院必备的科室之一,主要负责中医体液、尿液、其他生理样本的检验工作。
应建设检验科室,配备专业的检验师和先进的检验设备。
十、影像科室影像科室主要负责中医影像学的临床应用工作。
应建设影像科室,配备专业的影像医师和先进的影像设备。
十一、行政管理科室行政管理科室主要负责医院的行政事务和管理工作。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重症医学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的通知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重症医学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卫生部(已撤销)•【公布日期】2009.02.13•【文号】卫办医政发[2009]23号•【施行日期】2009.02.13•【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卫生医药、计划生育综合规定正文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重症医学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的通知(卫办医政发〔2009〕23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根据我国临床医学的发展和患者对医疗服务需求的增加,我部印发了《关于在<医疗机构诊疗科目名录>中增加“重症医学科”诊疗科目的通知》(卫医政发〔2009〕9号),具备条件的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可以设置重症医学科。
为指导重症医学科的设置和管理,推动重症医学科的发展,根据《执业医师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和《护士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我部组织制定了《重症医学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以下简称《指南》),现印发给你们。
具备条件的医院要按照《指南》要求,加强对重症医学科的建设和管理,不断提高专科医疗服务水平。
目前条件尚不能达到《指南》要求的医院,要加强对重症医学科的建设,增加人员,配置设备,改善条件,健全制度,逐步建立规范的重症医学科。
二〇〇九年二月十三日重症医学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对医疗机构重症医学科的建设和管理,保证医疗服务质量,提高医疗技术水平,合理使用医疗资源,根据《执业医师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和《护士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指南。
第二条医院的重症医学科参照本指南建设和管理。
第三条重症医学科负责对危重患者及时提供全面、系统、持续、严密的监护和救治。
第四条重症医学科以综合性重症患者救治为重点,独立设置,床位向全院开放。
第五条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加强对医院重症医学科的指导和检查;医院应加强对重症医学科的规范化建设和管理,落实其功能任务,保持患者转入转出重症医学科的通道畅通,保证医疗质量和安全,维护医患双方合法权益。
外科科室建设与管理指南
中医医院外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一、总则第一条为指导和加强中医医院外科规范化建设和科学管理,突出中医特色,提高临床疗效,在系统总结中医医院外科建设与管理经验的基础上,参照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指南。
第二条本指南旨在指导中医医院及其外科专业管理者加强外科中医药特色优势的建设与管理,同时可作为中医药管理部门开展评价工作的参考和依据。
第三条二级以上中医医院外科按照本指南建设和管理。
第四条中医医院外科应在外科基本诊疗技术基础上,以中医理论为指导,应用药物和技术开展外科诊疗工作,注重突出中医药特色,充分发挥中医药优势,继承、创新和发展中医特色诊疗技术,不断提高中医临床诊疗水平。
第五条各级中医药管理部门应加强对中医医院外科的指导和管理,中医医院应加强对外科的规范化建设和管理,保持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不断提高临床疗效,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
二、基本条件第六条中医医院外科应具备与医院级别、科室功能相适应的场所、设备、设施和技术力量,以保证本科诊疗工作的有效开展。
第七条有条件的中医医院外科应开设门诊,可开设专病门诊,三级中医医院和有条件的二级中医医院应开设病房,具备提供外科急诊诊疗服务的能力。
第八条中医医院外科门诊应设置候诊区、诊室、检查室、治疗室(含中医治疗室),各区域布局合理,就诊流程便捷,能够保护患者隐私,建筑格局和设施应符合医院感染管理要求。
中医医院外科病房应设置普通病房、观察室、抢救室或重症监护病房和中医治疗室,并符合相关规定。
中医治疗室能够开展针灸、火罐、理疗和中药外治疗法等。
第九条中医医院外科设备设施配置,应与医院级别、科室功能相适应,在配备基本诊疗设备和相应急救设备、药品的同时,应配备医用微波治疗仪、中药熏洗设备等有助于提高临床疗效的中医诊疗设备。
三级中医医院和有条件的二级中医医院在此基础上应配备多功能艾灸仪、半导体激光治疗机、医用臭氧治疗仪、腿浴治疗器、足疗仪等设备。
诊疗设备和相关功能检查室应全院共享。
中医医院临床科室建设与管理指南
中医医院临床科室建设与管理指南一、引言中医医院临床科室是医院的核心部门,直接提供医疗服务。
科室的建设和管理对于医院的发展至关重要。
为此,制定科学的指南,有助于提升中医医院临床科室的质量和效率。
二、建设指南1.科室设置科室的数量和设置应根据医院的规模和需求进行合理分配。
常见的中医临床科室包括内科、外科、妇科、儿科等。
同时,可以根据患者需求和市场需求开设特色科室,如中医骨伤科、中医肿瘤科等。
2.科室布局科室的布局要合理,确保科室内流线顺畅、清洁整洁。
同时,科室内应设有等候区、诊室、检验室、治疗室等功能齐全的区域,方便医务人员进行工作。
3.医疗设备和器械科室的医疗设备和器械应根据科室的需求进行配置。
常见的设备包括中医诊断仪器、中药煎药设备、针灸设备等。
确保设备和器械的质量可靠,保持良好的维护和更新。
4.人员配置科室应根据业务需求合理配置医务人员。
必须保证医生、护士、技术人员的素质和能力。
建议配备专职负责人,负责科室的日常管理和协调工作。
三、管理指南1.医疗质量控制科室应建立科学的质量控制体系,确保医疗工作的规范和安全。
包括建立和执行科室标准操作规范,定期开展继续医学教育,提高医护人员的专业水平。
2.人员培养和发展科室应注重医务人员的培养和发展,定期开展培训和学术交流活动,提高医护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
3.信息化管理科室应引入信息化系统,实现病历、医嘱、检验等信息的电子化管理,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同时,要加强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防止信息泄露。
4.患者服务科室应注重提高患者服务质量,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提供个性化的医疗服务。
鼓励医护人员关注患者的需求和反馈,积极改进服务方式和效果。
5.卫生安全管理科室应加强卫生安全管理,确保医疗工作的安全和可靠。
包括严格执行感染防控措施,合理使用抗生素,规范医疗废物处理等。
四、结论中医医院临床科室的建设和管理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工作。
科学的指南可以指导医院科室的建设和管理,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外科科室建设与管理指南
中医医院外科建设与管理(guǎnlǐ)指南(试行(shìxíng))一、总则(zǒngzé)第一条为指导和加强(jiāqiáng)中医医院外科规范化建设和科学管理,突出中医特色,提高临床疗效,在系统总结中医医院外科建设与管理经验的基础上,参照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指南。
第二条本指南(zhǐnán)旨在指导中医医院及其外科专业管理者加强外科中医药特色优势的建设与管理,同时可作为中医药管理部门开展评价工作的参考和依据。
第三条二级以上中医医院外科按照本指南建设和管理。
第四条中医医院外科应在外科基本诊疗技术基础上,以中医理论为指导,应用药物和技术开展外科诊疗工作,注重突出中医药特色,充分发挥中医药优势,继承、创新和发展中医特色诊疗技术,不断提高中医临床诊疗水平。
第五条各级中医药管理部门应加强对中医医院外科的指导和管理,中医医院应加强对外科的规范化建设和管理,保持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不断提高临床疗效,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
二、基本条件第六条中医医院外科应具备与医院级别、科室功能相适应的场所、设备、设施和技术力量,以保证本科诊疗工作的有效开展。
第七条有条件的中医医院外科应开设门诊,可开设专病门诊,三级中医医院和有条件的二级中医医院应开设病房,具备提供外科急诊诊疗服务的能力。
第八条中医医院外科门诊应设置候诊区、诊室(zhěn shì)、检查室、治疗室(含中医治疗室),各区域布局合理,就诊流程便捷,能够保护患者隐私,建筑(jiànzhù)格局和设施应符合医院(yīyuàn)感染管理要求。
中医医院外科病房应设置普通(pǔtōng)病房、观察室、抢救室或重症监护病房和中医治疗室,并符合相关(xiāngguān)规定。
中医治疗室能够开展针灸、火罐、理疗和中药外治疗法等。
第九条中医医院外科设备设施配置,应与医院级别、科室功能相适应,在配备基本诊疗设备和相应急救设备、药品的同时,应配备医用微波治疗仪、中药熏洗设备等有助于提高临床疗效的中医诊疗设备。
中医医院科室建设与管理指南
中医医院科室建设与管理指南中医医院作为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在中医药传承发展中起到关键作用,同时也在满足患者需求和促进中医学术研究方面扮演重要角色。
因此,科室建设与管理对于中医医院的发展至关重要。
为此,制定一份中医医院科室建设与管理指南,以规范科室的运营和管理,并提高中医医院整体医疗服务质量。
一、科室建设1.根据中医药特色和患者需求,确定科室设置。
根据中医药学科门类和临床特点,科学合理地进行科室规划。
常见科室包括针灸推拿科、中医内科、中医外科、中医妇科等。
2.人才引进。
为了提高中医医院的整体服务实力,应引进一批临床经验丰富、专业技术过硬的中医医师,并建立明确的人才引进机制。
3.装修和设备配备。
根据科室的功能和需要,合理规划和设计科室的装修,并配备先进的诊疗设备和医疗仪器,提高科室的临床诊疗能力。
二、科室管理1.制定科室管理制度。
科室应制定健全的管理制度,包括科室工作制度、岗位职责等,明确科室内各成员的工作职责和权限。
2.人员管理。
合理配置科室人员,制定科室人员招聘、培训、考核和激励机制,建立科室医师队伍的稳定性和整体实力。
3.临床工作流程管理。
制定科室的临床工作流程,合理分配各项工作任务,确保患者顺利就诊、科室内部协调一致。
4.质量管理。
建立科室的质量管理体系,包括规范临床操作、标准化医疗流程、不良事件报告和处理等,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患者满意度。
5.学术研究与教育培训。
鼓励科室医师参与学术研究和教育培训活动,提高医师的专业素质和学术水平,同时促进整个科室的学术氛围。
三、科室合作与交流1.积极参加院内和院外的学术交流活动,与其他科室进行合作和交流,提高医师的学术知识和技术水平。
2.科室之间要加强沟通和协作,形成科室间的良好互动机制,加强合作,共同提高医疗服务水平。
3.科室可以采取多种形式的交流活动,如开展学术讲座、举办医学研讨会等,提高科室内部和外部的学术交流与合作。
四、科室发展与创新1.科室应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推进数字化和智能化建设,提高临床操作效率,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外科诊疗科目各项规章制度
外科诊疗科目各项规章制度第一条、科室名称:外科诊疗科目第二条、科室性质:专科门诊第三条、科室职责:外科诊疗科目是医院的重要临床科室,主要承担普通外科疾病的诊治工作,包括各种创伤、炎症、肿瘤等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第四条、科室人员构成:外科诊疗科目由科主任、副主任、主治医师、住院医师、护士等组成,各职务人员应当依法从事医疗工作,严格遵守相关规定,尊重患者权益,保障患者安全。
第五条、科室管理制度:外科诊疗科目遵循医院的管理制度,建立健全科室管理体系,保障医疗质量和安全。
第六条、规范诊疗流程:外科诊疗科目严格按照诊疗规范和操作规程进行工作,确保诊治流程规范顺畅,提高治疗效果。
第七条、患者权益保障:外科诊疗科目尊重患者权益,保障患者隐私,保证患者合法权益不受侵犯。
第八条、医疗文书规范:外科诊疗科目对医疗文书进行规范管理,确保文书内容真实准确,完整规范。
第九条、信息安全保护:外科诊疗科目对患者信息和医疗数据进行保密处理,防止泄露,保护患者隐私。
第十条、卫生安全管理:外科诊疗科目严格遵守医院的卫生安全管理制度,做好医疗废物处理和感染控制,确保医疗环境清洁卫生。
第十一条、医疗质量管理:外科诊疗科目建立健全医疗质量管理制度,进行医疗质量检查和评估,确保医疗质量达到标准。
第十二条、医患关系管理:外科诊疗科目建立健全医患沟通机制,及时解决医患纠纷,构建良好的医患关系。
第十三条、科室信息化建设:外科诊疗科目积极开展信息化建设,推动医疗服务数字化发展,提升服务水平。
第十四条、科室发展规划:外科诊疗科目制定科室发展规划,明确发展目标和方向,提高科室整体水平。
第十五条、制度落实:外科诊疗科目各项规章制度必须得到全体科室成员的认可和遵守,确保制度有效落实。
外科诊疗科目规章制度经过上述规定,我们明确了外科诊疗科目的名称、性质、职责、人员构成、管理制度等方面的要求,为科室的正常运作提供了基本保障。
科室是医院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重要的诊疗任务,必须加强管理,确保医疗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促进科室的健康发展。
卫医政发〔2009〕50号 卫生部关于印发《急诊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的通知
卫生部关于印发《急诊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的通知卫医政发〔2009〕50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为指导和加强医疗机构急诊科的规范化建设和管理,促进急诊医学的发展,根据《执业医师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和《护士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我部组织有关单位和专家制定了《急诊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以下简称《指南》),现印发给你们。
具备条件的医院要按照《指南》要求,加强对急诊科的建设和管理,不断提高急诊医疗水平。
目前条件尚不能达到《指南》要求的医疗机构,要加强对急诊科的建设,增加人员,配置设备,改善条件,健全制度,严格管理,逐步建立规范化的急诊科。
二〇〇九年五月二十五日急诊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指导和加强医疗机构急诊科的规范化建设和管理,促进急诊医学的发展,提高急诊医疗水平,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根据《执业医师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和《护士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指南。
第二条二级以上综合医院急诊科按照本指南建设和管理。
第三条急诊科是医院急症诊疗的首诊场所,也是社会医疗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急诊科实行24小时开放,承担来院急诊患者的紧急诊疗服务,为患者及时获得后续的专科诊疗服务提供支持和保障。
第四条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加强对急诊科的指导和监督,医院应当加强急诊科的建设和管理,不断提高急救能力和诊疗水平,保障医疗质量和安全。
第二章设置与运行第五条急诊科应当具备与医院级别、功能和任务相适应的场所、设施、设备、药品和技术力量,以保障急诊工作及时有效开展。
第六条急诊科应当设在医院内便于患者迅速到达的区域,并临近大型影像检查等急诊医疗依赖较强的部门。
急诊科入口应当通畅,设有无障碍通道,方便轮椅、平车出入,并设有救护车通道和专用停靠处;有条件的可分设普通急诊患者、危重伤病患者和救护车出入通道。
第七条急诊科应当设医疗区和支持区。
医疗区包括分诊处、就诊室、治疗室、处置室、抢救室和观察室,三级综合医院和有条件的二级综合医院应当设急诊手术室和急诊重症监护室;支持区包括挂号、各类辅助检查部门、药房、收费等部门。
中医医院个临床科室建设与管理指南
中医医院个临床科室建设与管理指南一、引言中医医院临床科室建设与管理是服务于中医临床诊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促进患者健康的重要作用。
为了规范中医医院临床科室的建设与管理,提高临床服务的质量和效率,制定本指南。
二、科室专业设置1.根据中医临床特点和患者需求,合理设置临床科室。
常见科室包括内科、外科、妇科、儿科、针灸推拿科、康复科等,可根据实际需要设置其他专科科室。
2.科室的专业设置应根据医院规模、医生资源和患者需求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保证科室之间的协作和资源共享。
三、科室建设要求1.科室的建设要符合当地卫生行业发展规划和中医医院发展方向的要求。
2.科室的建设要根据实际需求合理配置人员、设备和物资。
3.科室的建设要考虑到患者的舒适度和医务人员的工作环境,提供良好的医疗服务环境。
四、科室人员管理1.科室主任需具备相应的职称和中医临床工作经验,负责科室的日常工作和管理。
2.医生需具备相应的职称和专业技术水平,定期进行继续教育与培训,不断提高自身业务水平。
3.护士要依法执业,具备相应的执业资格证书,关注患者的安全和护理服务质量。
五、科室设备与物资管理1.科室应配备相应的医疗设备和技术设施,保持设备的正常运行和有效使用。
2.设备要定期进行维护和保养,并进行故障排除和质量检查。
3.科室应储备足够的医疗物资,确保临床工作的顺利进行。
六、临床工作流程1.科室要根据工作需求制定科学合理的工作流程和工作制度,保证工作的高效和质量。
2.充分了解和掌握患者的病情,确保准确的诊断和治疗方案的制定。
3.加强科室内部和科室之间的协作与沟通,提高临床诊疗的效率和质量。
七、患者安全与满意度1.提高患者服务意识,加强患者教育,帮助患者正确使用药物和治疗方案,提高患者对治疗的满意度。
2.加强医疗安全管理,制定科学合理的医疗安全制度和操作规程,保证患者的安全。
八、质量管理与质控1.制定科学合理的质量管理制度,建立完善的质量评估和质量控制机制,提高临床工作的质量与效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医院外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一、总则第一条为指导和加强中医医院外科规范化建设和科学管理,突出中医特色,提高临床疗效,在系统总结中医医院外科建设与管理经验的基础上,参照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指南。
第二条本指南旨在指导中医医院及其外科专业管理者加强外科中医药特色优势的建设与管理,同时可作为中医药管理部门开展评价工作的参考和依据。
第三条二级以上中医医院外科按照本指南建设和管理。
第四条中医医院外科应在外科基本诊疗技术基础上,以中医理论为指导,应用药物和技术开展外科诊疗工作,注重突出中医药特色,充分发挥中医药优势,继承、创新和发展中医特色诊疗技术,不断提高中医临床诊疗水平。
第五条各级中医药管理部门应加强对中医医院外科的指导和管理,中医医院应加强对外科的规范化建设和管理,保持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不断提高临床疗效,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
二、基本条件第六条中医医院外科应具备与医院级别、科室功能相适应的场所、设备、设施和技术力量,以保证本科诊疗工作的有效开展。
第七条有条件的中医医院外科应开设门诊,可开设专病门诊,三级中医医院和有条件的二级中医医院应开设病房,具备提供外科急诊诊疗服务的能力。
第八条中医医院外科门诊应设置候诊区、诊室、检查室、治疗室(含中医治疗室),各区域布局合理,就诊流程便捷,能够保护患者隐私,建筑格局和设施应符合医院感染管理要求。
中医医院外科病房应设置普通病房、观察室、抢救室或重症监护病房和中医治疗室,并符合相关规定。
中医治疗室能够开展针灸、火罐、理疗和中药外治疗法等。
第九条中医医院外科设备设施配置,应与医院级别、科室功能相适应,在配备基本诊疗设备和相应急救设备、药品的同时,应配备医用微波治疗仪、中药熏洗设备等有助于提高临床疗效的中医诊疗设备。
三级中医医院和有条件的二级中医医院在此基础上应配备多功能艾灸仪、半导体激光治疗机、医用臭氧治疗仪、腿浴治疗器、足疗仪等设备。
诊疗设备和相关功能检查室应全院共享。
第十条中医医院外科应建立健全并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岗位职责、诊疗方案与技术操作规程,保证医疗质量及医疗安全。
根据本科室情况,建立外贴敷、箍围、切开、结扎、引流(药捻、扩创、导管等)、砭镰、垫棉、熏洗、熏蒸、溻渍、灌注、灌肠、挂线、拖线、蚕食、缠缚、熏法、熨法、热烘疗法、涂擦、针灸、耳穴治疗、穴位注射、穴位贴敷及外用中药临方调配等操作规范以及心电图、心电监护仪等外科常用诊疗设备操作规范和相关管理制度。
三、人员队伍第十一条中医医院外科中医类别执业医师占执业医师的比例不低于70%,并根据工作需要配备经过中医专业培训的其他类别的执业医师。
第十二条中医医院外科高级、中级、初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人员比例应合理。
年龄构成基本均衡,具有支撑科室可持续发展的人才梯队。
第十三条中医医院外科医生应接受过中医外科专业系统培训,掌握中医学和中医外科学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
中医类别住院医师经规范化培训后应熟练掌握外科常见病种(病证)的诊断标准,掌握本科室主要病种中医诊疗方案、临床路径、临床指南和基本诊疗技能,掌握常用中药内服方剂100首(见附件1),熟悉常用中药外治方剂20首(见附件2),掌握外科特色诊疗技术的操作。
中医类别主治医师应在达到住院医师基本要求基础上,对部分病种具有较高的中医诊疗水平,对临床常见病和疑难病形成系统的中医诊疗思路,积累相当的诊疗经验,具备常见外科急危重症处理能力,并能指导下级医师开展中医诊疗工作。
中医类别副主任医师以上医师应在达到主治医师基本要求基础上,具有较高的中医理论素养与丰富的实践经验,具备对少见、危重和疑难外科疾病的诊断和应用中医方法处理的能力,具备对本科室重要中医诊断和治疗方案作出最终决策的能力。
第十四条中医医院外科住院医师应在完成规范化培训中的转科培训后,在外科上级医师指导下,重点培训外科常见疾病的诊断标准、主要病种的中医诊疗方案、临床路径、临床指南和基本诊疗技能、中医外科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及常用诊疗技术的操作。
中医类别主治医师主要通过参加进修、跟师学习、参加学习班等方式,重点培训疑难病的诊疗技术方法、名老中医专家的学术经验、新技术、新方法等,了解外科病防治新进展,明确个人专业发展方向,并具有一项以上中医外科诊疗专长。
中医类别副主任医师以上医师主要通过参加高级研修班、学术会议、跟师学习等方式,重点培训少见、危重及疑难外科病的中医诊疗技术方法,掌握外科病防治新进展。
第十五条中医医院外科科主任应由从事中医外科专业工作的中医类别执业医师或系统接受过中医药专业知识培训(2年以上)的临床类别执业医师、并具有一定的行政管理能力者担任。
二级中医医院外科科主任应具备从事中医外科专业学习和工作10年以上经历和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三级中医医院外科科主任应具备从事中医外科专业10年以上工作经历和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第十六条执业医师人数在10人以上的三级中医医院外科和有条件的二级中医医院外科,可建立学术带头人制度。
学术带头人作为本科室的学术权威,应具备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从事中医外科专业工作20年以上,在专业领域有一定的学术地位。
学术带头人负责指导本科室中医特色的传承和创新工作,组织研究并确定本科室学术发展方向,指导重点项目的制定与实施。
第十七条中医医院外科的学术继承人,应有从事中医外科专业学习和工作10年以上的经历,二级中医医院外科学术继承人应具备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三级中医医院外科学术继承人应具备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学术继承人培养应充分利用本科室、本院以及本地区的资源,通过跟师学习、高级进修班、学术交流等方式,着重进行中医理论、老专家学术思想、临床经验、中医外科疾病防新进展等方面的培训。
第十八条中医医院外科应做好本科室名老中医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采取师带徒、名医讲堂、名医工作室等方式,整理、传承名老中医专家的学术经验。
第十九条中医医院外科护理人员应系统接受中医知识与技能培训,西医院校毕业的护士3年内中医知识与技能培训时间不少于100学时。
第二十条中医医院外科护士应熟悉外科常见疾病的中医药治疗基本知识,掌握外科常见病、多发病的基本护理知识和方法,掌握外科疾病中医护理常规和中医特色护理技术操作规程,提供具有中医药特色的护理服务和健康指导。
第二十一条中医医院外科护士长是外科护理质量的第一责任人,二级中医医院外科护士长应具备护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并具有3年以上外科临床护理工作经验,三级中医医院外科护士长应由具备主管护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具有5年以上外科临床护理工作经验。
第二十二条中医医院外科要积极应用中医药方法,促进中医诊疗水平的提高。
应建立绩效考核制度,将辨证论治优良率、中成药辨证使用率、中医治疗率、门诊中药饮片处方比例、急危重症中医参与率、治愈好转率等纳入医师绩效考核。
四、服务技术第二十三条中医医院外科应注重继承发扬中医传统诊疗技术,在保证医疗安全和患者利益的前提下,积极探索创新外科中医诊疗技术。
第二十四条中医医院外科应具备常见、多发外科疾病诊治的能力。
二级中医医院应具备开展疮疡疾病、乳房疾病、瘿瘤疾病、周围血管疾病、外伤性疾病、男性前阴病、急腹症等外科疾病的常规诊疗能力。
三级中医医院应在二级中医医院服务能力基础上,具备开展外科疑难、急危重症研究和诊治的能力。
第二十五条中医医院外科能够开展贴敷、箍围、切开、引流(药捻、扩创、导管等)、结扎、垫棉、熏洗、溻渍、灌注、灌肠、挂线、拖线、蚕食、缠缚、涂擦、针灸、耳穴、穴位贴敷及外用中药临方调配等中医特色诊疗技术服务项目,提高中医临床疗效。
第二十六条中医医院外科应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发布的相关病种中医诊疗方案和临床路径,结合本科室临床实际,形成本科室重点病种的中医诊疗方案,并应用于临床,定期对本科室诊疗方案的实施情况及疗效水平进行分析、总结及评估,不断优化诊疗方案,提高中医临床疗效。
第二十七条强化中医基本功训练,不断提高中医诊疗水平。
执行三级医师查房制度,查房内容要体现中医辨证论治思想,做到辨证准确、理法方药一致,充分发挥上级医师对下级医师中医诊疗的指导作用。
手术病例能正确配合使用中医药治疗。
及时开展病例讨论,提高急危重症、疑难病的中医诊治水平。
第二十八条中医医院外科应根据专科发展方向和建设规划,注重引进吸收新的诊疗技术,并以临床为基础、疗效为核心,在中医理论、技术方法、药物研发等方面积极探索,大胆创新。
五、环境形象第二十九条中医医院外科应根据本单位和本科室的实际情况,在环境形象建设上注重体现中医药特色优势。
第三十条中医医院外科环境形象建设的重点应包括门诊走廊和候诊区、病房走廊、治疗室等区域。
第三十一条中医医院外科的环境形象建设,应通过内部装饰、展板布置等形式,重点传播中医药防治外科病的科普知识,介绍中医药防治外科疾病的方法及专家特长,彰显中医药防治外科病的特色和优势,营造良好的中医药文化氛围。
宣传知识、介绍方法和彰显特色的具体内容,应使用中医病名和中医术语并依据病种的变化而及时调整。
第三十二条中医医院外科的内部装饰,根据不同的区域、内容,可以采用有关名医名言警句的书画作品、中医外科历史人物和本科室名医塑像或照片、招贴画、橱窗展柜、实物、触摸屏、视频网络、宣传折页等宣传形式。
六、附则第三十三条中医医院外科开展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按照相关要求执行。
第三十四条中西医结合医院、中医专科医院、综合医院中医临床科室以外科疾病诊疗为特色的,参照本指南进行建设和管理。
第三十五条民族医医院外科建设与管理,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医药管理部门另行制定。
第三十六条本指南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负责解释。
第三十七条本指南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附件1中医医院外科常用中药方剂目录一贯煎(《柳洲医话》)2.二陈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3.二妙丸(《丹溪心法》)4.二至丸(《证治准绳》)5.. 二仙汤(经验方) 6.八珍汤(《正体类要》)7.八正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8. 十全大补汤(《医学发明》)9.人参养荣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10. 三妙丸(《医学正传》)11. 大补阴丸(《丹溪心法》)12. 大黄牡丹汤(《金匮要略》)13大柴胡汤(《金匮要略》)14.大承气汤(《伤寒论》)15.小柴胡汤(《伤寒论》)16. 五神汤(《外科真诠》)17. 五味消毒饮(《医宗金鉴》)18. 五苓散(《伤寒论》)19. 五子衍宗丸(《医学入门》)20. 五仁丸(《世医得效方》)21.六一散(《伤寒标本》)22.六君子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23. 六味地黄丸(《小儿药证直诀》)24.牛蒡解肌汤(《疡科心得集)》25.半夏厚朴汤(《金匮要略》)26.甘麦大枣汤(《金匮要略》)27.平胃散(《医方类聚》引《简要济众方》)28.龙胆泻肝汤(《兰室秘藏》)29.丹栀逍遥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30.归脾汤(《济生方》)31.四物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32.四海舒郁丸(《疡医大全》)33.四神丸(《证治准绳》)34. 四妙散(《外科精要》)35.四妙丸(《成方便读》)36.四逆汤(《伤寒论》)37.四逆散(《伤寒论》)38.四妙勇安汤(《验方新编》)39.乌梅丸(《伤寒论》)40.猪苓汤(《伤寒论》)41.白虎汤(《伤寒论》)42.生脉散(《内外伤辨惑论》)43.仙方活命饮(《医宗金鉴》)44.瓜萎牛蒡汤(《医宗金鉴》)45.右归丸(《景岳全书》)46.左金丸(《丹溪心法》)47. 左归丸(《景岳全书》)48.失笑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49.当归六黄汤(《兰室秘藏》)50.导赤散(《小儿药证直诀》)51.当归四逆汤(《伤寒论》)52.当归补血汤(《内外伤辨惑论》)53.阳和汤(《外科证治全生集》)54.托里消毒散(《医宗金鉴》)55.血府逐瘀汤(《医林改错》)56.竹叶黄芪汤(《医宗金鉴》)57.补阳还五汤(《医林改错》)58.补中益气汤(《脾胃论》)59.沙参麦冬汤(《温病条辨》)60.青蒿鳖甲汤(《温病条辨》)61.附子理中汤(《三因方》)62.附桂八味丸(《崔氏方》)63.知柏地黄丸(《医宗金鉴》)64.金铃子散(《袖珍方》引《圣惠方》)65.参苓白术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66.抵当汤(《伤寒论》)67.神功内托散(《外科正宗)》68.茵陈蒿汤(《伤寒论》)69.独活寄生汤(《备急千金要方》)70.香贝养荣汤(《医宗金鉴》)71.香砂六君子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72.复元活血汤(《医学发明》)73.消疬丸(《外科真诠》)74.逍遥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75.逍遥蒌贝散(经验方)76.透脓散(《外科正宗》)77.柴胡清肝汤(《医宗金鉴》)78.海藻玉壶汤(《医宗金鉴》)79.桃红四物汤(《医宗金鉴》)80.真武汤(《伤寒论》)81.桂枝汤(《伤寒论》)82.顾步汤(《外科真诠》)83.清营汤(《温病条辨》)84.清骨散(《证治准绳》)85.黄连解毒汤(《外台》引崔氏方)86. 黄芪桂枝五物汤(《金匮要略》)87.萆薢渗湿汤(《疡科心得集》)88.麻黄汤(《伤寒论》)89.麻黄附子细辛汤(《伤寒论》)90.银花甘草汤(《外科十法》)91.麻子仁丸(《伤寒论》)92.理中汤(《伤寒论》)93.普济消毒饮(《东恒十书》)94.犀角地黄汤(《备急千金要方》)95.增液汤(《温病条辨》)96.薏苡附子败酱散(《金匮要略》)97.藿香正气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98.痛泻药方(《丹溪心法》)99.酸枣仁汤(《金匮要略》)100.牡蛎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附件2中医医院外科常用中药外治方剂目录1.太乙膏(《外科正宗》)2.回阳玉龙膏(《外科正宗》)3.冲和膏(《外科正宗》)4.红油膏(经验方)5.生肌白玉膏(经验方)6.黄连膏(《医宗金鉴》)7.生肌玉红膏(《外科正宗》)8.黑布膏(经验方)9.金黄散(《医宗金鉴》)10.玉露散(经验方)11.青黛散(经验方)12.升丹(《医宗金鉴》)13.白降丹(《医宗金鉴》)14.黑虎丹(《外科诊疗学》)15.生肌散(经验方)16.八宝丹(《疡医大全》)17.平胬丹(《外科诊疗学》)18.海浮散(《外科十法》)19.清凉油乳剂(《医宗金鉴》)20.红灵酒(经验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