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心房的解剖特点
心脏外科解剖图示
心肌桥
心脏静脉
1,前室间支 2,左室前支 3,心大静脉:伴行于前室间支的静脉 4,心肌桥
心脏静脉
1,左缘静脉 2,冠状窦 3,心中静脉:伴行于后室间支的静脉 4,心小静脉:行走于右房室沟的静脉 5,左室后支 6,后室间支
八、心脏传导系统
窦房结位置
窦房结为小纺锤样结构,直接位于界沟的心外膜下, SVC与右心房结合处的外侧
RC
1
3
N2C
1,右冠窦下方与室间隔连接 2,无冠瓣的左半和左冠瓣的
后半与二尖瓣连接 3,右、无冠窦交界下方为膜
部间隔和房室束穿透支
主动脉瓣下膜部结构
左室流出道
左室流出道的室间隔部分无腱索附着,表面光滑 二尖瓣乳头肌分前后两群
左心室乳头肌
1,后乳头肌
起于后壁
2
2,前乳头肌
3
起于侧后壁
2 1
3,室间隔部光滑
瓣膜面积为1394mm2
二尖瓣结构
•二尖瓣环为附着于左房 室孔边缘的纤维组织带
•前瓣的根部为与主动脉瓣 之间的纤维连接
•后瓣及交界的根部才是纤维环 •二尖瓣环不在同一平面,呈马鞍形 •二尖瓣环口径在心室收缩时可变小
二尖瓣前瓣
•大瓣似长方形 •分基底部、中间部和粗糙部 •关闭时粗糙部为瓣叶接触部 •大瓣的粗糙部占瓣叶的1/3
心脏外科解剖
提纲
• 心脏位置及外形 • 右心房 • 左心房 • 右心室 • 左心室 • 心脏纤维支架 • 心脏传导系统 • 冠脉循环
心脏在胸腔内的位置
心脏位于纵膈下部,1/3位于中线右侧,2/3位于中线左侧
心脏外形
底部
心脏形似三面椎形体:前胸骨-肋骨面、下膈面及左后上面,心尖部朝左半胸
最新 房室结双径路
五、AVNRT发生机制与分类
房室结快慢型折返性心动过速
快慢-型( F-S)
五、AVNRT发生机制与分类
快慢型房室结双径路
五、AVNRT发生机制与分类
快慢型折返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诊断标准
1)
2) 3) 4)
5) 6)
五、AVNRT发生机制与分类
⑷ 左侧慢快型 A. 心动过速时HA 间期短,提示前传径路长; B. 心房刺激时较常见1:2下传心室现象。
3) 4) 5) 6)
6)
五、AVNRT发生机制与分类
五、AVNRT发生机制与分类
希氏束不参与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的证据 1) 2) 3) 4)
5)
五、AVNRT发生机制与分类
虽然AVNRT能够经外科手术分离和射频消 融房室结周围心房组织根治AVNRT表明结周 心房组织参与AVNRT折返环的形成,但折返 的确切部位目前尚不清楚。
Spach和Josephson通过动物实验证明,存在不均一 的各向异性组织,对早搏刺激都能产生功能性的纵向分离 和持续的折返。并认为:房室结双径路的电生理现象更可 能是房室交接区域传导时不均一的“各向异性”作用的结 果。
四、房室结双径路的电生理特点
1、电生理特点
快通道: 通道 传导速度快,不应期长 慢通道: 通道 传导速度慢,不应期短
前向性双径路伴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发生机制示意图
五、AVNRT发生机制与分类
房早诱发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五、典型DAVNP 与AVNRT的诊断
五、AVNRT发生机制与分类
3、折返分型
近期研究获得的资料认为AVNRT可以分为4 型:
⑴ 慢快型
90%
⑵ 慢慢型
解剖
滤过屏障:足细胞从胞体上伸出几个大的初级突起,每个初级突起又分出许多小的指状次级突起,且突起间相互穿插嵌合,形似栅栏,紧贴于毛细血管基膜外面,突起间有宽约25nm的裂隙称裂孔,孔上覆以薄膜称裂孔膜。
肾小球毛细血管内的血浆经过有孔毛细血管内皮、基膜和裂孔膜滤过肾小囊内形成原尿,这三层结构合在一起为滤过膜(又称滤过屏障)。滤过屏障对血浆成分具有选择性通透作用,血浆中的水分和小分子物质如无机盐、葡萄糖等很容易透过滤过屏障,而大分子物质则不易通过。
D. 窦周隙 为肝血窦内皮与肝板之间的狭小间隙,利于物质交换,储存维生素A,产生细胞外基质,窦周隙内的网状纤维由它产生。
14.Ⅰ型,Ⅱ型肺泡细胞各有何结构和功能特点?
Ⅰ型肺泡细胞:细胞扁平,有核部分略厚,无核部分的细胞质菲薄,仅0.2um,覆盖肺泡表面积的95%左右,它构成肺泡的主体,参与气—血屏障的组成,是进行气体交换的部位。
球旁复合体:也称肾小球旁器或近血管球复合体,由球旁细胞、致密斑和球外系膜细胞组成。位于肾小体的血管极附件,是肾内的特殊装置,在位置、结构和功能上密切相关。
月经周期:自青春期开始,在卵巢分泌的雌激素和孕激素的作用下,子宫内膜的功能层出现周期性的变化,每28天左右发生一次子宫内膜剥脱、出血、修复和增生的过程
9. 腕前部割伤可损伤什么神经?出现什么症状?
答:桡神经。桡神经主干受伤后,除皮支分布区的感觉障碍外,最主要的症状为伸肌运动障碍,肘和腕不能伸直,抬前臂时腕下垂
10. 什么神经支配舌肌的运动?什么神经管理舌的味觉和一般感觉?为什么一侧舌下神经受损,伸舌时舌尖偏向患侧?
16.简述肾单位的组成及功能。
每侧肾约有100万个以上的肾单位,由肾小体和肾小管两部分构成。
肾小体呈球型,又称肾小球,由肾小球和肾小囊两部分组成。肾小球是连接入球微动脉和出球微动脉之间的毛细血管团;由于入球微动脉较出球微动脉粗,肾小球毛细血管内的血压较一般毛细血管高,所以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大量水分及小分子物质易于滤出而进入肾小囊内。肾小囊为肾小管盲端凹陷形成的杯状双层囊,分为内、外两层,外层为单层扁平上皮,内层在电镜下可见许多大小不等的突起,称足细胞。
心脏2-心房
Koch三角的前部心内膜深面为房室结,
三角的尖对着膜性室间隔的房室部。 此三角为心内直视手术时的重要标志, 用以指示房室结的位置所在,以防术中损伤。
17
18
右心房的6个壁:
前壁:范围很小,包括右心房与主动脉右窦、后窦的粘着面, 中心纤维体的右侧面和膜性间隔的心房部 后壁:为界嵴后方的心房壁,内面光滑, 有腔静脉结节向前突起,使上下腔静脉呈140°角, 在胚胎时期有分流上腔静脉血的作用。
上腔静脉口 orifice of superior vena cava
开口于腔静脉窦的上部,
口周围没有瓣膜组织。
在上腔静脉与右心耳交界处, 即界沟上1/3的心外膜下有 窦房结,手术剥离上腔静脉 根部时,应避免损伤窦房结
及其血管。
8
下腔静脉口 开口于腔静脉窦的下部。在下腔静脉口的前缘有半月形的 下腔静脉瓣,其形态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有半月形、窗形 或网状瓣(Chiari网)。 瓣的右角续于界嵴的下端,左角连于卵圆窝前缘,瓣内有少 量肌纤维,可能系后结间束的纤维。 在胎儿时,此瓣有引导下腔静脉血 经卵圆孔流入左心房的作用。 出生后逐渐退化,
25
二、左心房窦 又称固有心房,腔面光滑无梳状肌。 基本上呈不规则的六面体形。 前壁的上部隔以心包横窦与升主动脉相邻,
下部与主动脉左窦及后窦的左侧份相邻,中间隔以疏 松的结缔组织。 外侧壁为左心房的游离壁,有左心耳开口;
在右心耳内面,肌束交错成网,呈蜂窝状排列。 心耳在胚胎时有储血功能。 当心功能发生障碍时, 心耳处血流更为缓慢,
易在此淤积形成血栓。
6
下腔静脉瓣的前下方常有一袋状突出,称后心耳(右房 后窝,Eustachian下窦),有许多肌小梁衬垫,插心导 管时,导管有时可蟠曲于此处,可致右房壁破裂。
心血管疾病(心脏和血管的生物学特征)
1:心血管系统由哪些器官组成?其功能如何?广义的心血管系统由心脏、动脉、毛细血管和静脉组成,血液在其中循环流动。
心血管系统的主要功能是物质运输,即将消化系统吸收的营养物质和肺吸收的氧气运送到全身器官、组织及细胞;同时将组织和细胞的代谢产物及二氧化碳运送到肾、肺和皮肤排出体外,保证机体新陈代谢的不断进行;此外,还具有运送体内一些分泌激素、维持机体内环境内外理化特性的相对稳定以及机体防卫功能、内分泌功能等重要作用。
2:血液在人体内是如何循环的?血液在人体内的循环分大循环(体循环)和小循环(肺循环)。
体循环中血液由左心室搏出,流经主动脉及其派生的若干动脉分支,进入相应的器官。
动脉再经多次分支,管径逐渐变细,血管数目逐渐增多,最终到达毛细血管,在此与周围的组织、细胞进行物质和气体交换,血液中的氧和营养物质被组织吸收,而组织中的二氧化碳和其他代谢产物进入血液中,动脉血变为静脉血。
再通过各级静脉,最后经上、下腔静脉及心冠状静脉窦返回右心房。
肺循环中血液由右心室搏出,经肺动脉干及其各级分支到达肺泡毛细血管进行气体交换,在此排出二氧化碳,吸收新鲜氧气,变静脉血为动脉血,再经肺静脉进入左心房。
体循环的路程长,流经范围广,以动脉血滋养全身的脏器和组织,并将全身的代谢产物和二氧化碳运回心脏。
肺循环路程较短,只通过肺,主要使静脉血转变成氧饱和的动脉血。
3:血液在心脏内是如何流动的?如前所述,流回到心脏的静脉血通过两条最大的静脉(上、下腔静脉)回流到右心房。
当其充盈后,将血液推入右心室。
然后,经过肺动脉瓣,右心室将血液泵入肺动脉进入肺脏。
在肺脏内,血液流经广泛分布于肺泡周围的细小毛细血管床,并与肺泡内的气体进行气体交换,吸收氧气和释放二氧化碳(通过呼气排出)。
随后,这些富氧血液通过肺静脉流入左心房。
当左心房充盈后,将这些富氧血液推入左心室。
然后,经过主动脉瓣将血液泵入全身最大的动脉——主动脉。
4:心脏位于人体哪个部位?重量大约是多少?心脏在人体胸腔的中部(中纵隔内),位于胸骨体和第2至第6肋软骨后方,第5至第8胸椎前方,膈肌的上方,二肺之间。
心脏解剖的描述
心脏解剖的描述
心脏是人体的重要器官之一,位于胸腔中央,稍微偏左。
它是一颗肌肉组织构成的器官,具有泵血的功能。
心脏大致呈圆锥形,重约300克,大小约为人体拳头的大小。
心脏主要由四个腔室组成,分为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和右心室。
左心房和右心房位于心脏的上部,而左心室和右心室位于心脏的下部。
左心房和右心房之间有一个称为房间隔的壁,而左心室和右心室之间有一个称为室间隔的壁。
心脏的壁由三层组成:内膜、中层和外膜。
内膜是与血液接触的一层光滑的组织,它有助于减少血液在心脏内部的摩擦。
中层是由心肌组织构成的,这种组织具有收缩的能力,能够将血液推出心脏。
外膜是最外层的一层,主要起到保护心脏的作用。
在心脏的左侧,有四个主要的血管与心脏相连:主动脉、肺动脉、肺静脉和体静脉。
主动脉起源于左心室,将氧合血液传送到全身各个组织和器官。
肺动脉起源于右心室,将含有二氧化碳的血液输送到肺部进行氧合。
肺静脉将氧合血液从肺部带回到左心房。
体静脉将含有二氧化碳的血液从全身各个组织和器官带回到右心房。
心脏的正常功能依赖于一系列的电信号,这些信号控制心脏的收缩和舒张。
心脏的收缩被称为收缩期,舒张被称为舒张期。
这个过程被称为心脏的跳动,每分钟跳动的次数被称为心率。
心脏是人体的重要器官,通过泵血的功能将氧合血液输送到全身各个组织和器官,同时将含有二氧化碳的血液带回肺部进行氧合。
了解心脏的解剖结构对于保持心脏健康非常重要,它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心脏的功能,还可以帮助我们预防和治疗心脏疾病。
右心房的解剖名词解释是
右心房的解剖名词解释是右心房是人体心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位于心脏的右上方,是心脏的一个腔室。
右心房的解剖名词解释主要包括结构、功能以及与其他心脏腔室的关系等方面。
首先,右心房的结构。
右心房是由心脏肌肉组织构成的,呈向后略微倾斜的椭圆形。
它分为三部分:前上部、下部和后下部。
前上部为右心耳,是一个悬垂的小囊状结构,有助于提高右心房的容积。
下部是一个较大的区域,呈乳头状隆起,称为球部。
球部上有一条名为卵圆窝的结构,是胚胎时期两个房室间的通道,这在出生后逐渐闭合,形成间隔垂直开放的孔洞。
后下部是一个相对较平坦的区域,与右心室相邻。
其次,右心房的功能。
右心房作为心脏的进血腔室,主要接收静脉血液。
它接收来自全身静脉系统的含有二氧化碳和代谢废物的血液,将其输送到右心室,进而通过肺动脉运送到肺部进行气体交换。
正常情况下,右心房的壁较薄,承受的压力较低。
但一些疾病,如肺源性心脏病和心肌病,可能导致右心房扩大,壁变厚,对右心房功能产生影响。
此外,右心房与其他心脏腔室的关系也十分重要。
右心房通过三个瓣膜与其他心腔相连。
其中,右房室瓣(三尖瓣)位于右心房与右心室之间,起着防止血液逆流的作用。
此外,右心房还通过上腔静脉和下腔静脉接收血液,上腔静脉将血液从头部、颈部以及上肢输送到右心房,下腔静脉则将血液从下半身和腹腔输送到右心房。
在某些心血管疾病中,右心房的解剖特点对其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例如,结构和功能异常的右心房在先天性心脏病中可能扮演重要的角色。
以艾森曼格综合征为例,这是一种右心房和右心室之间出现通道畸形的疾病,导致血液逆流以及右心室负荷过重。
此外,右心房扩大也可能是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表现,常见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
综上所述,右心房是人体心脏的一个重要部分,具有结构、功能以及与其他心脏腔室的密切关系。
对于心脏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右心房的解剖名词解释,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心脏的结构和功能,为心血管疾病的研究提供支持。
观察标本,总结各个心腔的结构特点
观察标本,总结各个心腔的结构特点1. 概述心脏是人体最重要的器官之一,它以强大的力量将氧气和营养物质输送到全身各个组织和器官中。
心脏的结构复杂而精密,其中的心腔更是其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通过观察心脏标本,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各个心腔的结构特点,从而为心脏疾病的研究和治疗提供重要参考。
本文将通过对心脏标本的观察,总结各个心腔的结构特点。
2. 右心房右心房是心脏的上部,它接收来自全身静脉回流的血液,并将其送入右心室。
通过观察心脏标本,我们可以看到右心房呈椭圆形,其壁较为薄,内部光滑。
右心房内有三个主要开口,分别为上腔静脉开口、下腔静脉开口和冠状静脉开口。
右心房内还有充满血液的乳头肌和心房隔,这些结构对于保证右心房的正常功能非常重要。
3. 右心室右心室是心脏的下部,它接收来自右心房的血液,并将其通过肺动脉送往肺部进行气体交换。
通过观察心脏标本,我们可以看到右心室呈锥形,其壁较为厚实且肌肉发达。
右心室内具有三瓣瓣膜,分别为三瓣瓣膜、肺动脉瓣和三叶瓣膜。
右心室内还有肌肉纤维和乳头肌,这些结构对于保证右心室的正常收缩和泵血功能非常重要。
4. 左心房左心房是心脏的上部,它接收来自肺静脉回流的氧合血液,并将其送入左心室。
通过观察心脏标本,我们可以看到左心房近似椭圆形,其壁较为薄,内部光滑。
左心房内同样具有三个主要开口,分别为四肺静脉开口和冠状静脉开口。
左心房内还有充满血液的乳头肌和心房隔,这些结构同样对于保证左心房的正常功能非常重要。
5. 左心室左心室是心脏的下部,它接收来自左心房的氧合血液,并将其通过主动脉送往全身各个组织和器官。
通过观察心脏标本,我们可以看到左心室呈卵形,其壁极为厚实且肌肉发达。
左心室内同样具有三瓣瓣膜,分别为二瓣瓣膜、主动脉瓣和二叶瓣膜。
左心室内还有肌肉纤维、乳头肌和心尖肌,这些结构对于保证左心室的正常收缩和泵血功能同样非常重要。
6. 结论通过对心脏标本的观察,我们不仅加深了对心脏解剖结构的认识,还总结了各个心腔的结构特点。
右心房的解剖特点
右心房的解剖特点右心房位于左心房的右前方,呈不规则卵圆形,其长轴几呈垂直位。
根据右心房胚胎发育来源可将其分为前、后两部。
前部为心房体,由原始心房衍变而来,其壁内有许多带状肌束(梳状肌)向后连于界嵴;后部为静脉窦,由原始静脉窦发育而成,上、下腔静脉和冠状窦开口于此。
解剖上将右心房区分为6个壁,上壁被上腔静脉口占据,下壁有下腔静脉口和冠状窦口,前壁有右房室口通右心室,后壁呈凹槽状,为介于上、下腔静脉口之间的静脉窦后部,内侧壁主要为房间隔,外侧壁即心房体和静脉窦侧面的部分。
心房体与静脉窦以界嵴和下腔静脉瓣为界。
界嵴(terminal crest,CT)为一明显肌嵴,其横部从上腔静脉口前内方起于房间隔,横行向外至上腔静脉口前外方,移行为界嵴垂直部。
垂直部垂直向下,于下腔静脉口前外方延续于下腔静脉瓣(Eustachian瓣),向内与房间隔相连。
通常所说的界嵴一般指其垂直部。
在右心房壁外面有一与界嵴相对应的浅沟即界沟(terminal sulcus)是心表面区分静脉窦和心房体的标志。
当胚胎发育至第6-8周时,静脉窦右角连同上、下腔静脉与原始心房融合,形成界嵴,并将右心房分为由原始静脉窦成分为主的光滑部和由原始心房部为主的小梁肌部。
而处于原始起搏区域的起搏细胞也随着静脉窦移动而集中分布于右房上部及界嵴上部。
上腔静脉开口于静脉窦上壁,两者交界处的心外膜下有窦房结。
上腔静脉口下方,腔静脉窦后壁稍隆起的部分为静脉间嵴(Lower结节),胎儿的Lower结节明显,具有引导静脉血液流如右心室的作用,成人则不显著。
下腔静脉前缘为下腔静脉瓣,胎儿时该瓣具有引导血液经卵圆孔流向左心房的作用,出生后该瓣逐渐退化,留下一瓣膜残痕。
腔静脉壁内有心房肌细胞延伸,这一特殊结构被称为腔静脉肌袖(venal cacal sleeves),功能类似瓣膜,防止心房收缩时,血液回流入静脉系统。
冠状窦(coronary sinus,CS)是冠状沟的左后部主要结构,部分被左心房覆盖。
心脏解剖--右心
同理早期起搏器的心室起搏电极一般是放在流入道,因为这个地方柱状肌纵横交 错,如果起搏器电极头做成倒钩状,就很容易被动固定,安装方便,但是这个地 方位置低,心室收缩由下而上,QRS波宽不生理,所以很多新型号的起搏器起搏 电极都放在高位流出道,但这个地方很光滑,没办法被动固定,好在这里毛糙肉 厚,所以可以用螺旋电极旋进心肌里面,这叫主动固定,我们一般只要看 II、III、 AVF 主波方向就能大概判定起搏电极安放位置。
室间隔是右室和左室共有的部分,右室的解剖讲解在这里结束,左室的解剖讲 解又将从这里开始,六界轮回,生生不息,敬请关注虫哥说图------心脏大体解剖 (下)左室左房篇,我们将从心肌的缺血定位开始。
我们先把右心耳切开,往外翻大家看看右心耳切开外翻是不是更有耳朵的赶脚? 耳朵里面交错纵横的这些结构叫梳状肌,为什么叫梳状肌-----上图 心耳位于心房上方,血流本来 就慢,当房颤时候血流速度更 慢,再加上左右心耳这些纵横 交错的梳状肌结构,所以很容 易在这里形成血栓,---所以房 颤超过48小时要抗凝治疗3周 才能复律。一方面防止新的血 栓形成,另一方面要让已经形 成血栓机化。另外即使房颤复 律为窦性,左右心耳一般不能 马上恢复节律收缩,仍处于顿 抑状态,叫心房顿抑,所以仍 要抗凝4周,这就是房颤抗凝 前3后4 的由来。(但是现在 偱证试验表明在华法林抗凝治 疗3周大多数人血栓会消失或 明显变小,虽然华法林不是溶 栓药物,但是它破坏血栓沉积 和溶解平衡,使天平向另一边 倾斜---个人猜测)
那问题又来了何谓流出道、流入道?与其啰里啰嗦的解释不如直接 模拟一个血流,蓝色血流代表流入道它位置较低,在额面电轴上 I II III AVR AVL AVF 探测电流方 向如图所示,当心室除极综合向量在额面投射方向与探测电流方向一致,QRS主波向 上,反之主波方向向下。如果除极激动来自于窦房结或A点(流出道),那么除极大方 向和 II、III、AVF的大方向是一致的,所以在II、III、AVF QRS主波方向向上,如果来 自于流入道 B点,可想而知心脏除极由下向上,和II、III、AVF 大方向相反所以在II、 III、AVF QRS主波方向向下,那么它很可能是个起源于流入道的室早或室速。
心脏的解剖结构及生理
心脏的解剖结构及生理一、心脏的位置心脏是整个血液循环中推动血液流动的泵。
心脏的位置位于胸骨体和第2-6肋软骨后方、胸椎第5-8椎体前方的胸腔中纵隔内,2/3部分居左侧胸腔,1/3部分在右侧。
二、心脏内部解剖心脏由心肌细胞构成,有瓣膜及四个腔。
心尖部主要由左心室构成,心底部由大动脉、静脉组成。
心脏的四个腔包括: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右心室。
右心房室之间的瓣膜称三尖瓣,左心房室之间的瓣膜是二尖瓣。
右心室与肺动脉之间的瓣膜称肺动脉瓣,左心室与主动脉之间的瓣膜称主动脉瓣。
瓣膜的功能是防止心房和心室在收缩或舒张时出现血液反流。
在左右心房及心室间有肌性房间隔和室间隔,使左右心之间互不相通。
右心房血液的流入口有上、下静脉;右心房的血液出口为肺动脉;左心房血液的流入口为肺静脉;左心室的血液流出口为主动脉。
心包可分为几层:纤维心包,是最外层的坚韧结缔组织囊;内膜,也称浆膜,包括脏层和壁层。
脏层紧贴心脏,也称为心脏的心外膜层,壁层位于脏层和纤维心包的中间。
心包腔(脏层心包和壁层心包中间的腔膜)内可容纳10-30ml的心包液,这些液体可起到润滑及减轻心脏收缩时产生的摩擦力的作用。
三、心脏的传导系统心脏的传导系统由特殊分化的心肌细胞组成,主要功能是产生并传导激动,维持心脏正常的节律。
心肌细胞具有兴奋性、传导性、自律性和收缩性。
传导系统包括:窦房结、结间束、房室交界区、房室束、左右束支及浦肯野纤维。
心脏窦房结的自律性最高,是正常人心脏的起搏点,其后自律性高低排列依次为房室交界区、房室束、左右束支及浦肯野纤维。
四、冠状动脉解剖及冠脉血液循环(一)冠状动脉解剖:营养心脏的血管称冠状动脉,共有左、右两支,分别为左冠状动脉和右冠状动脉,冠状动脉起源于主动脉根部的左右动脉瓦式窦内。
左冠状动脉又有两个分支:前降支和回旋支。
前降支沿途发出三组分支,左室前支(分布于左心室前壁的中下部,也称对角支)、右室前支、室间隔前动脉。
回旋支发出左室前支(主要分布于左室前壁的上部,其中分布于心室钝缘的动脉支称钝缘支)、左室后支及左房支。
右心房的解剖特点
右心房的解剖特点右心房是心脏的四个腔室之一,位于心脏的上部。
它是一个四边形的腔室,具有一些特殊的解剖特点。
以下是对右心房的解剖特点进行详细描述:1.位置:右心房位于心脏的右上部,处在心脏的前方。
它比左心房稍大,但体积较小。
它横跨心脏的右侧,并且后方紧贴心脏的纵膈面。
2.外形:右心房呈现出四边形的外形,呈浅杯状。
它的底部与左心房相连接,顶部和前部与右心室相连接,后部则与下腔静脉和上腔静脉相连。
3.壁厚:相对于左心房来说,右心房的壁厚度较薄。
这是因为右心房的主要功能是将血液输送到右心室,而不需要像左心房那样将血液输送到全身。
4.阻拦:右心房的内部展现出明显的脊状肌束,也被称为阻拦带或室间隔束。
它们通过心房壁,将右心室的心房和心室分隔开来。
5.入口:右心房有三个入口,分别是上腔静脉入口、下腔静脉入口和冠状静脉入口。
上腔静脉入口负责接收来自身体上半部分的静脉血液;下腔静脉入口负责接收来自身体下半部分的静脉血液;冠状静脉入口则负责接收心脏壁上的静脉血液。
6.定位:右心房在X光片上具有一些辨识特点,这可以帮助医生确定心脏的位置和大小。
例如,右心房位于肺门的右侧,且离胸骨稍远。
7.瓣膜:右心房和右心室之间有一个三尖瓣,也被称为右心房-心室瓣。
这个瓣膜帮助阻止心血液倒流,确保了正常的血液流向。
8.血液循环:右心房充当血液接收和存储的功能。
它接收来自全身各处的非氧气血液,并将其输送到右心室,然后通过肺动脉进入肺部,进行氧合作用。
9.连接:右心房通过房间隔与左心房相连。
这个连接处有一个叫做孔型的小孔,通常在出生后逐渐关闭。
这个孔型的开放有助于胎儿循环,但在出生后没有功能。
总结起来,右心房是心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一些独特的解剖特点。
它的主要功能是接收全身的非氧血液,并将其输送到右心室,以便进行氧合作用。
右心房具有四边形的外形,壁厚度相对较薄,并且与右心室通过三尖瓣相连。
它通过上腔静脉入口、下腔静脉入口和冠状静脉入口接收静脉血液。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心脏必考知识点
部编初中生物下册心脏必考知识点输送血液的泵——心脏一、心脏的结构和功能1、心脏解剖图2、心脏壁主要由心肌构成,心脏有左心房、右心房和左心室、右心室四个腔,只有同侧的心房和心室相通;主动脉连左心室,肺动脉连右心室,同侧的心房和心室之间,心室和动脉之间都有瓣膜,这些瓣膜单向开放的,只能沿一定的方向流动,而不能倒流。
3、心室与动脉之间的瓣膜叫动脉瓣;心房与心室之间的瓣膜叫房室瓣。
二、血液循环的途径1、体循环:血液由左心室进入主动脉,再流经全身的各级动脉、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最后汇集到上、下腔静脉,流回到右心房。
2、在体循环中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进行了物质交换,体循环把动脉血变成静脉血。
3、肺循环:流回右心房的血液,经右心室压入肺动脉,流经肺部的毛细血管网,再由肺静脉流回左心房。
4、在肺循环中,血液与肺泡之间进行了物质交换,肺循环把静脉血变成动动脉血。
5、动脉血:含氧丰富,颜色鲜红。
静脉血:含氧较少,颜色暗红。
注意:动脉中不一定流动脉血(如肺动脉),静脉中不一定流静脉血(如肺静脉)。
6、人在安静状态下,心室每次射出的血量大约为70毫升。
人体内的血液总量大约为4000毫升。
心脏相关练习题1.在构成心脏的四个腔中,其中壁最厚的是( )A.左心房B.右心房C.左心室D.右心室2.某人的甲血管与心室相通,流的是静脉血,乙血管与心房相通,流的是动脉血,请问他的这两条血管的名称依次是( )A.肺动脉和主动脉B.上腔静脉和主动脉C.主动脉和肺静脉D.肺动脉和肺静脉3.下列关于人体心脏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同侧的心房和心室相通B.血液只能由心房流向动脉C.左心室的壁比右心室的壁厚D.心脏内既有动脉血也有静脉血4.心室收缩时,房室瓣与动脉瓣的开、闭情况是( )A.都开B.房室瓣开、动脉瓣闭C.都闭D.房室瓣闭、动脉瓣开5.肌肉注射青霉素,若做跟踪检查,则在心脏中最先发现青霉素的地方是( )A.右心室B.左心室C.右心房D.左心房6.下图为人体的血液循环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当血液流经①时,血红蛋白与氧分离B.当血液流经②后,血液由鲜红变成暗红C.图中虚线为体循环路径,实线为肺循环路径D.若②为小肠,则血液流经②后,静脉血变成动脉血7.体循环和肺循环的共同规律是( )A.心房→动脉→身体各器官→静脉→心室B.心室→动脉→身体各器官→静脉→心房C.心室→静脉→身体各器官→动脉→心房D.心房→静脉→身体各器官→动脉→心室8.某同学患了肺炎,医生采用臀部肌肉注射青霉素治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右心房的解剖特点右心房位于左心房的右前方,呈不规则卵圆形,其长轴几呈垂直位。
根据右心房胚胎发育来源可将其分为前、后两部。
前部为心房体,由原始心房衍变而来,其壁内有许多带状肌束(梳状肌)向后连于界嵴;后部为静脉窦,由原始静脉窦发育而成,上、下腔静脉和冠状窦开口于此。
解剖上将右心房区分为6个壁,上壁被上腔静脉口占据,下壁有下腔静脉口和冠状窦口,前壁有右房室口通右心室,后壁呈凹槽状,为介于上、下腔静脉口之间的静脉窦后部,内侧壁主要为房间隔,外侧壁即心房体和静脉窦侧面的部分。
心房体与静脉窦以界嵴和下腔静脉瓣为界。
界嵴(terminal crest,CT)为一明显肌嵴,其横部从上腔静脉口前内方起于房间隔,横行向外至上腔静脉口前外方,移行为界嵴垂直部。
垂直部垂直向下,于下腔静脉口前外方延续于下腔静脉瓣(Eustachian瓣),向内与房间隔相连。
通常所说的界嵴一般指其垂直部。
在右心房壁外面有一与界嵴相对应的浅沟即界沟(terminal sulcus)是心表面区分静脉窦和心房体的标志。
当胚胎发育至第6-8周时,静脉窦右角连同上、下腔静脉与原始心房融合,形成界嵴,并将右心房分为由原始静脉窦成分为主的光滑部和由原始心房部为主的小梁肌部。
而处于原始起搏区域的起搏细胞也随着静脉窦移动而集中分布于右房上部及界嵴上部。
上腔静脉开口于静脉窦上壁,两者交界处的心外膜下有窦房结。
上腔静脉口下方,腔静脉窦后壁稍隆起的部分为静脉间嵴(Lower结节),胎儿的Lower结节明显,具有引导静脉血液流如右心室的作用,成人则不显著。
下腔静脉前缘为下腔静脉瓣,胎儿时该瓣具有引导血液经卵圆孔流向左心房的作用,出生后该瓣逐渐退化,留下一瓣膜残痕。
腔静脉壁内有心房肌细胞延伸,这一特殊结构被称为腔静脉肌袖(venal cacal sleeves),功能类似瓣膜,防止心房收缩时,血液回流入静脉系统。
冠状窦(coronary sinus,CS)是冠状沟的左后部主要结构,部分被左心房覆盖。
冠状窦系统是心脏静脉系统的一个重要部分,收集心小静脉、心中静脉、心大静脉、斜行左心房的Marshall静脉和左心室后静脉的血液,其组成为Vieussens瓣膜或斜行Marshall静脉在冠状窦的开口处为开始,回收左侧边缘静脉、左心室后静脉和心中静脉的血液,最后开口于下腔静脉口内上方与右房室口之间的冠状窦口(CSO),相当于房室交点深面。
窦口后下方有冠状窦瓣(Thebesian瓣),呈半月形,常与下腔静脉相延续。
冠状窦口直径约0.5-1.0cm,窦口异常增大常常是冠状窦回流血量增加的反映。
冠状窦胚胎发育时起源于窦状静脉,在胎儿的发育过程中窦状静脉融进右心房,原始的窦状静脉右角发育成上腔静脉,而窦状静脉的左角发育成冠状窦。
Kock三角位于冠状窦口、Todaro腱、三尖瓣隔瓣附着缘之间,Todaro腱是与中央纤维体相连的纤维索,向后与下腔静脉瓣延续,在儿童较明显。
中央纤维体是心脏纤维支架的一部分,在右心房,该结构位于膜性房室隔后方和下缘支前下方。
房室结和房室束起始部位于Koch 三角心内膜深面。
1.2 左心房的解剖特点左心房组成心底大部,根据胚胎发育来源可分为两部分,左心耳和左心房窦(固有房腔),前者由原始左心房发育而来,后者由胚胎时期肺静脉共干扩大而成。
左心耳系左心房向右前下方的突出部,边缘有多个深陷的切迹使其呈分叶状,心耳形状不规则,略似三角形。
左心耳上缘对向肺动脉干凹面,在内侧,左冠状动脉旋支行于左心耳与左心房交界处深面,左心耳腔面凹凸不平,容易导致血栓形成。
左心房窦腔面平滑,其后方两侧分别有左、右肺静脉开口,前下部借左房室口通左心室。
左右、上下肺静脉进入左心房后壁,与心房连接处无瓣膜。
Wale等1641年提出,在人、牛和狗近心腔静脉中有心肌袖存在,Elischer等1869年报道肺静脉内存在横纹肌,横纹肌向肺内延伸的长度在种系间存在变异。
Favaro研究发现:越小的动物,肺静脉的横纹肌向肺内延伸的越多,该横纹肌是静脉中层结构。
此后研究发现近心房处的肺静脉由纵向、横向以及环形的心肌纤维环绕,可以延伸1-2cm,形成心肌袖(myocardial sleeves),且上肺静脉的括约肌和心肌袖较下肺静脉发育好。
组织学、光镜和电镜下证实肺静脉由内皮层、内皮下层、内连接组织层、横纹肌层、外连接组织层等构成,其中横纹肌层与左心房的心肌连续,形成外层纵行内层环行走向,随肺静脉腔径的减小,横纹肌逐渐减少。
左心房后壁有一条由左上斜向右下方的Marshall韧带,是Marshall静脉的延续,该静脉是冠状窦的第一个心房支,汇入冠状窦。
Marshall韧带来源于左原始静脉进化过程中留下的残遗物,包含有心包的浆液层、肌细胞、脂肪组织、纤维组织、小血管和神经组织,解剖走行朝着左上肺静脉根部方向。
1.3 心房内传导系解剖特点心肌细胞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一般收缩心肌,它们构成心房和心室的肌层,收缩以推动血液循环;另一类是特殊心肌,它们集成相连的结和束,构成心脏的传导系统,主要功能是产生并传导冲动从而维持心脏的节律性活动。
心脏的传导系统有窦房结、结间束和房间束、房室结、房室束和左、右束支及其终末分支以及若干变异的副传导束即Kent氏房室副束、Mahaim氏结室和束室副束和James房室结旁路。
窦房结位于上腔静脉和右心耳之间的界沟的上端,居外膜下1-2mm,与内膜之间隔以心房肌,沿界沟长轴排列,呈梭形、半月形货马蹄铁形,扁平的椭圆形结构。
其长轴平行于上腔静脉和右心房交界处,从上腔静脉与右心耳嵴相连处向右下后延伸,可分为头(前部)、体(中间)、尾(后部)三部,其内有四种类型细胞:结细胞,移行细胞、心房肌细胞、浦氏纤维。
结间束是连接窦房结和房室结的传导束。
可分为前、中、后三个结间束。
前结间束从窦房结的头部发出,行向左前,弓状绕过上腔静脉和右心房前壁,在此分为二束纤维:一束继续延入左心房,成为上房间束,即Bachman束,另一束弯向后下入房间隔前部,在房间隔内此束在主动脉根部后方斜行下降入房室结后上缘,称为前结间束。
中结间束从窦房结尾部发出弓状绕上腔静脉的后方,下行入房间隔后部,然后沿房间隔右侧下降入房室结后上缘,相当于Weckebach束。
后结间束从窦房结尾部发出后入界嵴,沿界嵴向下至下腔静脉瓣,越至冠状窦至房室结后上方,然后急转向下入房室结下部,相当于Thorel束。
房间束可分为上房间束和下房间束,上房间束即Bachman束,此束从窦房结前端发出向左至左心房体部和左心耳。
下房间束即房室结上方相互交织的三条结间束的纤维与房间隔左侧左心房的肌纤维相连的传导束。
房室结位于房间隔下部右侧面,冠状窦口前方,室间隔膜部的后方,上方为卵圆窝的下缘,下方为三尖瓣环,即位于由冠状窦口、卵圆窝和三间瓣隔瓣附着处形成的三角区域内。
房室结呈长椭圆形,稍扁平,可分为上、下两缘和左、右两面。
右侧面凸向右心房,左侧稍凹,与中心纤维体和二尖瓣环相邻。
房室结的后上缘和下部有结间束的纤维进入,前下方连于房室束。
房室结同窦房结相似,也有结细胞、移行细胞、心房肌细胞和浦氏纤维四种细胞类型。
房室结-希氏束-浦肯野系统被认为是房、室之间传导系统的正路,而Kent束、Jame s束、Mahaim纤维均属变异的副传导束,亦即旁路纤维。
前、中、后三条结间束到达房室结处相互交织,前、中结间束的大部分和后结间束的小部分纤维进入房室结后上缘,后结间束的大部分和前、中结间束的小部分纤维共同绕过房室结主体而止于房室结的下部或房室束,这些纤维为James首先描述,称为James旁路纤维或James束。
此外尚有连接心房和心室的Kent束,及从房室结下部、房室束、左、右束支直接至室间隔的Mahaim纤维。
Mahaim纤维原来认为是由房室结与右室心内膜之间的连接纤维(结室纤维),或房室结与右束支之间的连接纤维(结束纤维),但目前认为多数Mahaim纤维还是右房游离壁与右束支远端之间的连接纤维,途经三尖瓣环,呈前向递减性传导。
这些旁路纤维多是普通心肌,为发育过程中所遗留,胚胎早期,房、室心肌室是相连的,在发育过程中,心内膜垫和房室沟组织形成中央纤维体和房室环,替代了房、室之间的心肌连接,但仍遗有心肌相连并逐渐自动退化消失,如没完全消失,则成为异常房室旁路。
2. 心房内的结构与心律失常2.1界嵴参与的心律失常界嵴位于右房侧壁, 1909年Thorel首次提出临近CT或在CT内存在由窦房结至房室结的“特殊”传导束。
1963年James总结并发展Thorel等人的研究成果,将Thorel束作为三条房内传导束中的后结间束,并进行了详细的描述:由窦房结后缘发出沿CT下行,并延续至心脏EV内,冲动在CT内传导过程中,向侧面呈树枝样延伸支配右房背侧,向前则呈扇面样与小梁肌相续。
此后对CT的组织及电生理特性研究显示,CT内肌纤维为纵行排列,细胞端端的纵向连接较紧密,离子通道密度高,电传导快;而细胞侧侧的横向连接较松散,离子通道密度低,电传导慢,纵向与横向离子通道密度相差3倍以上。
认为其“特殊”优势传导途径并非由特殊传导纤维组成,而是由细胞的独特的电生理特性决定。
窦性心律时,C T的纵向传导速度为92.2+34cm/s,无横向传导,(心房其他部位传导速度为73+5cm/s),在病理情况下,若CT纵向传导发生阻滞时,冲动将被迫横向传导以较慢的传导速度绕过病变区(不应区)而沿其外周传导,由此可产生各向异性折返,Spach因此指出CT是右心房各向异性传导的典型。
CT第二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是缘于心房扑动研究的深入和介入治疗的应用。
198 6年Frame在狗房扑模型制备中发现,房扑折返需要两个屏障:一个是三尖瓣环形成的外部屏障,另一个为处在上、下腔静脉间人工缝合造成的内部屏障,而此缝合屏障正是CT所在位置。
接着Yanashita研究了CT及其与梳状肌连接处组织学和电传导特性,发现心房快频率刺激时,CT处存在两个传导阻滞区,一处在CT的后缘,一处在CT的梳状肌分支处。
199 5年Olgin等在心内超声心动图引导下,在人典型房扑中,在CT两侧放置导管电极,明确测得房扑发作时存在双电位,双电位呈被证实代表解剖上的传导阻滞。
因此该学者认为在典型房扑中,CT的横向传导阻滞保证房扑折返环不能跨越CT而形成短路,时典型房扑发生的基本条件。
近年射频消融治疗局灶性起源的房性心律失常逐渐成为该类心律失常治疗手段的首选,而CT时这类起源电的主要分布区域。
1993年Shenas等对384名房性心动过速患者行电生理检查时发现,有35人(9.1%)38处局灶性心房起源点,76%在CT或(和)沿CT排列。
Kalman等应用心内超声心动图证实局灶性房性心动过速中2/3起源于CT,且多位于CT上部,并命名为界嵴性心动过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