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师范大学本科新生导师制实施意见(试行)》的通知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印发《北京高等教育本科人才培养质量提升行动计划(2022-2024年)》的通知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印发《北京高等教育本科人才培养质量提升行动计划(2022-2024年)》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公布日期】2021.11.19•【字号】京教高〔2021〕8号•【施行日期】2021.11.19•【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教育综合规定正文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印发《北京高等教育本科人才培养质量提升行动计划(2022-2024年)》的通知京教高〔2021〕8号各有关高等学校:为进一步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培养一流人才方阵,实现北京高等教育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差异化发展,特制定《北京高等教育本科人才培养质量提升行动计划(2022-2024年)》。
现印发给你们,请按要求全面部署推进。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2021年11月19日北京高等教育本科人才培养质量提升行动计划(2022-2024年) 为深入贯彻中央有关精神,落实《北京市“十四五”时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2021-2025年)》,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培养一流人才方阵,实现北京高等教育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差异化发展,就进一步提升北京高等教育本科人才培养质量制定本计划。
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推进北京高等教育本科人才培养系统性改革,夯实教育教学根基,探索育人创新模式,完善保障激励机制,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培养更多有家国情怀、全球视野、专业本领的优秀人才,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人才智力支撑。
二、主要任务(一)健全完善高校铸魂育人体系1.推动三全育人,实现五育并举。
加快完善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机制,推动党的创新理论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形成目标明确、内容完善、标准健全、运行科学、保障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
教师教育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施
教师教育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施作者:杜春光李艳玲来源:《北京教育·高教版》2020年第04期摘要:北京师范大学系统设计教师教育实践教学体系,坚持将课程学习与教学能力实训有机结合,构建了三个层次的教师教育实践教学体系,配合不断深化的实践活动,激发师范生的从教热情,进而形成教师职业能力发展进阶,引导师范类专业人才在实践训练中体验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内化有效的教学策略,形成过硬的教学能力。
关键词:教师教育;实践教学体系教育教学实践是师范生培养的重要环节。
为提高学生教育教学能力和综合素质,北京师范大学(以下简称学校)在师范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突出实践育人导向,设置教育見习、教育实习、教育研习、教学技能实训、教学实验和科研训练等实践类必修课程;在教学计划外,开展类型多样的实践活动,形成了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的教师教育实践教学体系,全面提升师范生的教育教学能力、教学研究能力与实践创新能力。
构建教学能力实训体系,促进教育理念向实践教学能力转化学校设计与实施师范类专业人才(即师范生)培养方案,使师范生课程学习与教学能力实训有机结合,构建了三个层次的教学能力实训体系:大学一年级、大学二年级师范生开展渗透性教学观摩与教育见习。
教育见习包括课堂教学观摩、案例分析讲解、小组讨论、社会实践活动等多种形式。
观摩课程均为由优质中学教学团队精心打造的获奖课程或参赛课程。
课程配有主讲教师课程设计思路介绍,帮助师范生加深对中学教学设计与课堂教学实践的理解。
大学三年级师范生系统学习学科教学论基础理论课程和教育类、心理类课程;各专业结合自身学科教学特点,设置本专业的教师教育核心课程作为必修课;开设专门的教学技能实训课程,要求师范生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掌握基本的教学技能。
理论课程与教学技能实训课程在内容上相互关联、相互支撑,师范生通过持续不断地学习与训练,逐步实现理论与实践的融会贯通。
大学四年级师范生开展教育实习、教育研习,并修读教师教育提升课程。
北京师范大学免费师范生协议书
师范生免费教育协议书(2011)编号:甲方:(招生学校)地址:法定代表人:乙方:(学生姓名)家庭住址:身份证号:丙方:(生源所在地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地址:法定代表人:国家在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实行师范生免费教育,旨在培养造就优秀中小学教师和教育家,鼓励优秀人才长期从教。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部门关于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师范生免费教育实施办法(试行)的通知》(国办发[2007]34号)精神以及相关法律法规政策规定,甲、乙、丙三方达成以下协议,共同遵守:一、协议签订的前提第一条乙方具有参加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资格,热爱教育事业,有志于长期从教、终身从教,自愿报考甲方师范类专业。
甲方和丙方经审核,认为乙方符合择优录取条件,同意录取乙方为免费教育师范生(以下简称免费师范生)。
二、甲方的权利和义务第二条根据国家相关规定,制订免费师范生的招生办法和录取原则,对报考甲方师范类专业的考生进行审核,择优录取免费师范生。
将免费师范生的录取通知书及经甲方、丙方签字盖章的本协议书一式四份一并寄送乙方。
乙方或乙方及其监护人在本协议书签字后,录取通知书生效。
第三条按照培养造就优秀教师和教育家的目标,制订免费师范生教育培养方案,提供优良的教育教学条件,对乙方实施教育培养,进行管理和综合评价。
第四条按照国家财政部核定的标准,在乙方四年修读年限内,免除学费,免收住宿费并补助生活费。
第五条根据国家政策规定,制订免费师范毕业生在职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的具体办法,录取免费师范毕业生在职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
第六条关心免费师范毕业生的成长,并为他们继续深造、终身学习和职业发展创造条件。
三、乙方的权利和义务第七条持本人或本人及其监护人签字的本协议书一式四份及录取通知书到甲方报到,经甲方复查合格后,正式注册入学,成为免费师范生。
第八条按照国家教育行政部门的相关规定及甲方的教育培养方案,接受甲方的教育培养,修读年限为四年。
第九条在四年修读年限内免缴学费、住宿费,并领取生活费补助,同时可享受其他非义务性奖学金。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优师计划”师范生就业工作的通知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优师计划”师范生就业工作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教育部•【公布日期】2024.10.29•【文号】教师厅函〔2024〕22号•【施行日期】2024.10.29•【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教师队伍建设正文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优师计划”师范生就业工作的通知教师厅函〔2024〕22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部属师范大学: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弘扬教育家精神加强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给北京师范大学“优师计划”(即中西部欠发达地区优秀教师定向培养计划)师范生的重要回信精神,根据全国教育大会关于建设教育强国的工作部署和《教育部等九部门关于印发中西部欠发达地区优秀教师定向培养计划的通知》(教师〔2021〕4号)要求,做好“优师计划”师范生就业工作,确保毕业生按照协议约定,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履约任教,现就有关工作通知如下。
一、加强就业教育(一)强调履约要求。
“优师计划”师范生毕业后须按协议约定,到定向县中小学履约任教。
国家优师专项师范生未按规定履约的,按照协议约定承担相应责任,违约记录归入人事档案,依法依规纳入社会信用体系。
地方优师专项师范生根据协议约定,进行就业管理。
各培养院校要高度重视“优师计划”毕业生就业工作,通过政策宣讲强调履约要求,同时,通过就业教育与职业指导知识推送等,积极引导毕业生履约任教。
(二)注重榜样引领。
各培养院校要通过一线优秀校长教师报告会、定向县优秀教师谈体会等多种形式,进一步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和师德养成教育,引导动员广大“优师计划”师范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成才观,弘扬教育家精神,坚定从教初心,到欠发达地区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做新时代文明乡风的塑造者,振兴乡村教育的“大先生”。
二、优化就业服务(一)统筹制订招聘计划。
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要会同机构编制部门,在核定的中小学教师编制总额内,提前安排、准确核查接收“优师计划”师范生编制计划,统筹本地区中小学教师岗位需求和各类定向培养计划,按照招生当年定向范围,做好“优师计划”毕业生履约任教招聘计划。
北京师范大学关于修订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
北京师范大学关于修订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北京师范大学关于修订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为构建与世界一流大学战略目标相一致的本科人才培养体系,根据《北京师范大学本科人才培养质量提升计划》(师校发〔2013〕38号),现提出修订我校本科人才培养方案指导意见。
一、坚持立德树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尊重高等教育发展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秉承“治学修身、兼济天下”的育人理念,贯彻“拓宽基础、加强融合、尊重个性、追求卓越”的本科教学指导思想,培养具有优秀的人文与科学素养、宽厚的专业基础、开阔的国际视野、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的未来精英人才。
二、鼓励学生自主构建个性化修读方案适度调减毕业学分要求,各专业毕业总学分控制在130-155学分。
在学分结构和课程设置上,力求为学生自主选择专业和课程提供可能。
降低必修学分要求,增加选修学分比例,使各专业选修学分平均比例不低于总学分的三分之一。
设置自由选修学分,学生可修读全校各专业的专业必修、选修课程(除艺术、体育等特殊类型专业)。
各学科专业课应开放不少于20%的名额供其他专业学生选修。
三、提升通识教育课程质量构建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有机融合的课程体系。
打通原有的学校平台课程和相关学科基础课程,构建六大模块通识教育课程:家国情怀与价值理想、国际视野与文明对话、经典研读与文化传承、数理基础与科学素养、艺术鉴赏与审美体验、社会发展与公民责任。
建立通识教育课程审核制度。
学生在每个模块均要修读一定数量的学分,通过通识教育课程的学习,全面提升学生的人文修养、科学精神、批判分析和沟通表达的能力。
四、优化学科基础课程和专业方向课程设置学科基础课程以严谨规范、优质精炼为设置目标,建议设置30-48学分。
专业方向课程体现前沿性,院系可根据学科专业特点分模块设置,学生至少修读18学分,部分专业方向课程实现本科生和研究生共享。
各专业实际开设的专业方向课程数量不低于学生应选课程的1.5倍,保证学生课程选择的空间和机会。
北京师范大学本科新生导师制实施意见(试行)【模板】
附件1**大学本科新生导师制实施意见(试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落实学校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围绕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目标,不断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充分调动和利用学校优质教学资源,发挥导师在本科人才培养中的指导作用,进一步提高本科人才培养质量,经学校研究决定实施本科新生导师制(以下简称导师制)。
第二条在本科一年级实施导师制,是针对学生个体差异、加强因材施教、帮助学生了解专业及专业学习的基本方法和要求、使学生尽快进入学习状态、树立良好学风、进一步提高本科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措施。
第二章导师的聘任第三条导师的聘任原则学部(院、系、所)应坚持水平与责任并重的原则,聘任热爱本科人才培养工作、师德学识兼具的教师担任导师,建设一支以学生学业指导为核心,兼顾学生人生引导和科学研究指导、高水平、人员充足的导师队伍。
第四条导师的聘任条件学部(院、系、所)对导师的任职资格须进行认真筛选,聘请恪守职业道德、师德高尚、责任心强、为人正派、爱生敬业,能认真履行导师职责的教师担任本科新生导师。
所聘请的导师应具备较高的学术造诣,有教学和指导学生的经验,了解本科教学计划和教学要求等。
所聘请的导师原则上应为具有副高级以上职称的在职教师。
可优先安排一年级任课教师承担导师工作。
第五条导师的聘任程序1. 采取教师自荐与学部(院、系、所)推荐相结合的办法,经学部(院、系、所)组织教师申报、学部(院、系、所)审核,报教务处备案。
学校其他单位的教师可向拟指导学生所在学部(院、系、所)提出申请。
2. 学部(院、系、所)建立“导师信息库”,将经教师申报、学部(院、系、所)核准的导师信息纳入“导师信息库”,供学生了解和选择导师。
3. 按照师生双向选择的原则,学生可根据自身的意愿、兴趣和发展在本学部(院、系、所)或跨学部(院、系、所)选择导师;导师也可根据自身的要求选择学生。
每位导师指导学生总数不超过5名。
4. 导师聘期一般为一年,第一学期结束后,如需变动,师生均可向所在学部(院、系、所)提出申请,学部(院、系、所)批准后,报教务处备案。
北京师范大学强基计划培养方案(化学)
北京师范大学大学强基计划培养方案根据《教育部关于在部分高校开展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教学〔2020〕1号)等文件要求,加强强基计划招生和培养的有效衔接,特制定培养方案如下。
化学专业一、基本情况1.专业简介北京师范大学化学学院的前身化学系(1922年建立)是我国高等院校最早建立的化学系之一,可追溯到 1912 年成立的北京高等师范学校理化部,至今有100 多年的历史。
1952 年,我国大规模进行院系调整时,辅仁大学化学系并入北京师范大学化学系。
2005 年 9 月,北京师范大学化学系撤系建院,并更名为北京师范大学化学学院。
化学学科分为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和高分子化学与物理5个二级学科,并在此基础上形成相应的教学和科研团队。
物理化学为国家重点学科,无机和有机化学为北京市重点学科。
2009年获批高校特色专业建设点;2010年参加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并建立了励耘化学实验班;2019年入选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2.师资队伍学院师资力量雄厚,现有专任教师99人,正高职称53.5%,98%具有博士学位,45岁以下青年教师48.5%,境外博士学位获得者15.2%。
学院拥有院士2人、长江学者2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0人、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5人、万人计划教学名师1人、国家教学名师1人、北京市名师5人、宝钢优秀教师3人、教指委2人。
3.教学及科研条件资源平台拥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近年来,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北京市教学成果一等奖6项。
拥有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1个、国家精品课3门、国家级双语示范课1门、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4门、国家精品在线课程1门。
拥有基金委创新群体、创新团队及3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
承担包括国家973计划项目、863计划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和杰出青年基金项目等50余项,年均获得纵、横向经费约4千余万元。
本科生导师制实施方案
本科生导师制实施方案为了更好地促进学院本科生的全面发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物理与___特制订了本科生导师制全覆盖工作实施暂行办法。
该制度旨在充分发挥高校教师在全员育人中的主导作用,实现对学院全体大学生的思想引领、能力提升、职业规划、考研就业指导的无缝对接和全方位覆盖,进一步提高学院本科生人才培养质量,大力提升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为了确保本科生导师制的顺利实施,学院成立了本科生导师制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导师制工作的日常管理。
每位本科生必须选择1名导师,每位导师至少指导3-5名学生。
本科生导师的任职条件包括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具备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和奉献精神,为人师表,具有较丰富的教学经验,专业及学术水平较高,教学效果良好,有一定的专业指导能力,熟悉本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发展方向和学科前沿。
原则上中级及以上的专业技术职务的专任教师均应担任本科生导师。
本科生导师应当明确相应专业的人才培养规格和人才培养目标,了解学校及院(系)的教学管理制度,熟悉教学计划,坚持因材施教和个性化培养,解决思想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的原则,遵循以个别指导为主、个别指导与集体指导相结合的工作方式,就学生的共性问题召集学生集中处理,而个别问题则给予个性化的指导。
本科生导师的工作职责包括思想引领,加强学生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教育,以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风范影响和教育学生,使学生在研究科学文化知识的过程中,自觉加强思想道德修养,提升道德品质和思想境界。
2、本科生导师要向学生介绍学分制条件下主修和辅修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和基本情况,了解学科专业发展动态和社会需求。
导师要根据学生的研究能力、兴趣和爱好,指导学生制定科学合理的研究计划,并对选课、研究进程安排、发展方向选择和研究方法等进行指导。
导师要引导学生明确研究目的,端正研究态度,确立正确的成才目标,培养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和良好的研究惯。
本科生导师制的价值、问题及对策
师资建设Teaching Staff D evelopment 本科生导师制的价值、问题及对策吴丽朦(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北京100875)摘要本科生导师制是给予学生人文关怀、促进学生专业能力发展、保障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重要方式。
面对本科生导师制存在的指导内容不合理、指导方式不适配、指导频率有待提升等突出问题,亟须教师重视学生综合能力指导、加强针对性指导、拓展延续性指导,不断增强导师制育人成效。
关键词本科生导师制人才培养因材施教中图分类号:G451文献标识码:A DOI:10」6400/ki.kjdkz.2020.12.033The Tutorial System for Undergraduates:Value,Problemsand CountermeasuresWU Limeng(Faculty of Education,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Beijing100875)Abstract Undergraduate tutorial system is an important way to give students humanistic care,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students'professional abilities and ensure the individualized development of students.In the face of the outstanding problems such as unreasonable guidance contents,unsuitable guidance methods and guidance frequency to be increased,teachers needto develop students'comprehensive abilities,strengthen the targeted guidance,expand the continuous guidance,and constantly enhance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tutorial system.Keywords tutorial system;talent training;teach students in accordance with their aptitude一流本科建设背景下,强化师生深度互动、给予学生指导关怀,是高校育人模式改革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在我国高校实行本科生导师制的探索与思考
在我国高校实行本科生导师制的探索与思考摘要:本文通过借鉴国外一流大学本科办学的制度和传统,结合北京师范大学生命地球科学类本科生导师制的实践,对我国高校实行本科生导师制的课题进行了研究和探讨。
研究结果表明,本科生导师制将成为我国本科生培养工作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
关键词:本科生导师制;探索与思考本科生导师制,是近年来我国部分高等院校在借鉴国外高校教育和管理工作经验的基础上,为适应我国高等教育发展需要,探索在本科教育中培养出高素质人才的一种教育制度。
虽然本科生导师制度在国外已实行多年,然而,从我国高等教育的实际情况来看,本科生导师制的引入仍然是一个新课题,没有现成的模式可以照搬。
因此,探索适合我国高校的本科生导师制十分重要。
本文借鉴国外一流大学成熟的本科生培养模式,结合北京师范大学的校情和实施状况,探讨了本科生导师制的实施课题及其存在的问题,以期为我国本科生导师制的实施抛砖引玉。
一、国外大学本科生培养的做法1、英国牛津大学牛津大学是世界一流大学,其成功的秘诀是什么?加拿大散文家兼大学教授斯蒂芬,利考克两次访问牛津后,于1922年写了《我见之牛津》。
他在这篇散文中说道:“牛津的方法是陈旧的,它轻视科学,它的讲课很糟,它没有秩序,没有安排,没有制度”。
在描述了牛津落后和保守的一面后,他说道:“然而,它成功了。
无论我们喜欢与否,牛津给了学生某种东西,一种生活和一种思想方式。
”秘诀何在?利考克认为关键就在于导师的作用。
学生所知道的一切都是从导师那里或者不如说同导师一起学到的。
利考克说,牛津并不急功近利,不追求眼见得到的“效率”。
“对大学生真正有价值的东西,是他周围的生活和环境。
一切他真正学到的东西,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靠他自己的智力积极活动,不是作为被动的听讲者而学到的。
为了进行这种积极活动,他真正最需要的是跟同伴们不断地密切接触。
”导师制在指导本科生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有益于他们学习、思考和研究能力的培养,一代又一代的高质量人才的涌现,表明这种制度具有内在的合理性,值得我们思考和借鉴。
大学本科生导师制管理办法(试行) 模版
大学本科生导师制管理办法(试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顺应高等教育发展形势,深化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绩效,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根据《**大学学分制改革实施意见》,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指“导师”,是指针对实行学分制的本科学生,以其学业指导为核心,兼顾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和生活、心理等方面指导的专兼职教育工作者。
第二章导师的任职条件和权责第三条导师的任职条件(一)恪守教师的职业道德,师德高尚,责任心强,为人正派,爱生敬业。
(二)熟悉教育教学规律,教学经验或管理经验丰富,具有较高的教学水平或管理水平及较强的科研能力。
(三)熟悉所指导学生所在专业的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教学环节,熟悉学校有关教学管理、学生管理的规章制度。
(四)具有中级以上(含中级)职称或硕士研究生以上(含硕士)学历且具有一年以上的教学工作或管理工作经历。
(五)上一年度考核结果为称职及以上的辅导员和专任教师。
第四条导师的权责(一)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帮助学生端正专业思想和学习态度,注重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和科学精神、人文精神、创新精神以及专业素养的培养,促进学生知识、能力与素质的协调发展。
(二)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发挥自身专业优势和知识结构优势,对学生选课、选师、选时、选择专业及专业方向以及学习方法、科学研究、职业生涯规划等方面进行指导,当好学生的参谋。
(三)针对学生在不同学习阶段的特点进行指导。
对低年级学生重在帮助他们尽快完成从中学生到大学生的角色转变,尽快融入大学的学习和生活,帮助学生树立专业观和打牢专业基础;对高年级学生则重在培养专业素质和专业精神,为学生考研、出国留学、就业、创业提供的咨询、指导和帮助。
(四)与学生保持相对稳定的接触,每学期初与每学期末必须与学生见面。
采取集体指导与个别指导相结合的方式,每学期集体指导不少于两次,对每个学生的个别指导不少于一次。
北京师范大学本科生培养方案
北京师范大学本科生培养方案各专业自由选修学分认定办法汇编北京师范大学教务处汇编二零一七年十二月目录教育学部 (1)文学院 (2)历史学院 (3)哲学学院 (4)法学院 (5)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 (7)外国语言文学学院 (8)艺术与传媒学院 (9)数学科学学院 (11)物理学系 (12)化学学院 (13)天文系 (14)地理科学学部 (15)环境学院 (16)生命科学学院 (17)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 (20)心理学部 (21)政府管理学院 (22)统计学院 (23)新闻传播学院 (24)社会学院 (25)汉语文化学院 (26)教育学部教育学教育学专业设置“专业前置课程”,无“自由选修”模块设置。
教育学(留学生)留学生修读“国际视野与文明对话”模块中的东西方文化课程、“经典研读与文化传承”模块、“数理基础与科学素养”模块、“社会发展与公民责任”模块中的课程,超过培养方案要求的学分后,可以申请记录为自由选修学分。
还可修读全校各专业的专业教育课程(除艺术、体育等特殊类型专业)、教师职业素养课程、研究生课程,也可认定为自由选修学分。
文学院汉语言文学、汉语言文学(励耘实验班)、汉语言文学(留学生)学生修读以下模块课程,认定为文学院2015版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中“自由选修”模块课程:1.全校通识教育课程中的A类课程、各院系的开放为“自由选修”模块的专业课程。
2.文学院学生修读“经典研读与文化传承”模块课程,超出专业培养方案要求的学分。
3.全校各专业开设的专业教育课程、教师职业素养课程、研究生课程。
历史学、历史学(励耘实验班)、历史学(留学生)1.学生修读“国际视野与文明对话”模块中的“东西方文化”课程、“经典研读与文化传承”模块、“数理基础与科学素养”模块、“社会发展与公民责任”模块中的课程,超过专业要求的学分后,可以申请记录为自由选课学分。
2.选修本专业的专业课,超出专业课学分要求后,可申请记录为自由选修学分。
北师大本科人才改革新闻稿
当前,高校综合改革进入深水区,教育教学改革更是引人注目,信息时代如何面临有效教学现实挑战?如何满足提升教学质量的强大需求?北京师范大学以机制创新作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根本出路,为社会交上满意答卷。
回归“教与学”坚守大学灵魂——北师大掀起本科生人才培养改革新浪潮通讯员祁雪晶“本科教育是一所大学的灵魂,没有一流的本科教育,就不能构建一流的高等教育体系,更何谈建设世界一流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校长董奇始终认为本科教育是学校发展的头等大事。
他深知在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本科教育教学质量面临着多元挑战,提升教学质量的内外压力正在推动北京师范大学酝酿着一轮更为深入的教学改革。
重拳打造精品课堂让“低头族”抬起头来如今在大学课堂上,“低头族”现象越来越让人瞩目:大学生虽然人在教室,却专注于低头玩手机、低头看课外书、低头睡觉……如何让大学生回归课堂,让“低头族”抬头,这是信息化时代摆在北师大教师眼前的一道新题。
新生研讨课是北师大在有序组合教育教学改革中形成的“重拳”,目的就是要解开这个低头族的“扣子”,让课堂真正“活”起来。
“时空弯曲的神秘漩涡——黑洞”、“物理学与医学相遇之———人工耳蜗”、“超弦理论”、“高温超导材料”……看到这些“高大上”的研究课题,你大概不会想到这居然是2013级大一新生的课堂报告题目。
这些引人入胜的报告,覆盖了与物理学相关的天文学、医学、材料学、历史学等多个学科,内容之多维,让人惊讶于稚嫩新生的学术潜能何以如此深厚?——这就是北师大新生研讨课《当代物理学及其交叉学科》的一个缩影。
2013年9月,北京师范大学全面推出了一种新课型——新生研讨课。
第一期25门课程推出后大受学生追捧,因为课堂容量小,“抢课”场面火爆。
新生研讨课,开课教师是最夺人眼球的亮点。
翻开北师大《新生研讨课教学手册》,“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教育部首届“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获得者赫然在列。
“课程内容精、教学方式活,而且几乎都是由学术造诣颇深的知名教授开设,让我享受了一项令学长们羡慕不已的优待”,对于初涉学术殿堂的2013级新生王雨涵而言,与名师面对面交流,受益匪浅。
本科生对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课程设置的满意度及意见——以北京师范大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为例
本科生对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课程设置的满意度及意见——以北京师范大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为例
牛莉
【期刊名称】《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年(卷),期】2009(000)017
【摘要】本文在分析国内信息管理学科建设现状的基础上,结合问卷分析了该专生本科生对课程设置的满意度及意见,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总页数】1页(P136)
【作者】牛莉
【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管理学院,北京,100875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421
【相关文献】
1.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研究——以信息计量学课程为例 [J], 邱均平;瞿辉
2.基于工程理念的课程设置——以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为例 [J], 李劲东;冯继宣
3.本科生导师制实践与思考——以蚌埠医学院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为例 [J], 杨枢;陈兴智;张浩;王辅之;翟菊叶
4.AACSB学习目标导向的商学院本科生毕业设计流程改进研究
——以上理工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为例 [J], 张昕瑞;胥陈卓
5.基于SEM的电子商务和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满意度研究——以云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为例 [J], 刘婕;张仙;朱克西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大学本科生导师制实施办法
XXXX大学本科生导师制实施办法本科生导师制是学校在实行辅导员、班主任制度的基础上,选聘专任教师担任学生的学业指导教师,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在学业规划、能力培养、素质提升等多方面进行个性化指导,促进师生交流、构建新型师生关系的一种管理模式。
为全面贯彻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立德树人为中心,不断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现教师教书育人的有机结合,全面提高本科生人才培养质量,特制定本办法。
一、聘任条件1.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师德高尚,工作责任心强,关心学生的成长和成才。
2.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合理的知识结构、较高的学术理论水平和科研创新能力。
3.熟悉学校有关教学管理、学生管理的规章制度,熟悉指导学生所在专业的培养目标、培养要求和人才培养方案,了解专业发展动向,具有一定的专业指导能力。
二、工作职责本科生导师行为规范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等法律法规的要求,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指导工作:1.品德养成。
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历史观、人生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学术道德规范和严谨求实的学风。
2.学业指导。
按照专业培养目标和学生个性、特长,对学生进行学业指导,指导学生合理安排学习进程、选课等,解答学生学习中的困惑,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使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达到专业能力与综合素质的协调发展。
3.成长规划。
根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学生实际情况,帮助学生制定个人成长发展规划,并定期检查其执行情况,帮助学生建立个人成长档案;指导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帮助学生确立未来深造或就业的方向。
4.能力培养。
引导或指导学生参与创新创业项目、科研训练、社会实践、论文写作、学术研究等,培养创新创业意识,提升创新创业能力和实践能力;指导学生有效利用图书馆、实验室等资源;积极为学生参加科研课题创造条件,有条件的导师可吸收学生参与其课题研究。
学院“分类分级”本科生导师制管理办法
学院“分类分级”本科生导师制管理办法为配合学校“分类分级”本科生导师制改革,加强本科生导师工作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和制度化,保证学校“分类分级”本科生导师制实施效果,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办法。
一、“分类分级”本科生导师制的内涵根据不同年级本科生特点,结合学生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及学校师资总量实际情况,实施“分类分级”本科生导师制,以学业指导和职业引领为指导重心,注重指导对象覆盖面上的点面结合,校级层面统一化要求与各二级学院个性化做法相适配。
面向一年级本科生实施全员学业导师(班导师)制,面向部分二、三、四年级本科生实施科研创新和学术提升导师制、就业创业导师制。
二、各类导师性质与工作目标(-)学业导师(班导师)性质与工作目标性质:学业导师(班导师)是指学校以行政班级为单位,在学生进校的第一学年,为每个班级配备1名帮助大一新生完成专业学习、实现个性化成长的学业指导教师。
目标:通过学业导师的个性化指导,加强学生学业指导和职业规划,引导学生积极进取、刻苦求知、追求卓越,对学生的个人学业发展做到目标明确、及时规划,调动学生专业学习积极性。
(二)科研创新和学术提升导师性质与工作目标性质:科研创新和学术提升导师是指学校为有意向参与科研创新和学术提升(有报考研究生意向)的本科二年级及以上学生,配备的指导教师。
目标:通过科研创新和学术提升导师的个性化指导,提高学生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践的能力;提高学生运用专业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合作科研的意识。
(三)就业创业导师性质与工作目标性质:就业创业导师是指学校为没有配备科研创新和学术提升导师的本科二年级及以上学生,根据学生意愿配备学生创新创业、就业及职业能力发展等方面的指导教师。
目标:通过就业创业导师的个性化指导,帮助学生制定职业发展规划,明确个人发展目标;引导学生在学有余力的情况下参与创新创业实践,顺利就业。
三、各类导师的任职条件基本条件: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热爱教育工作,热爱学生,工作责任心强,具有奉献精神,品行端正,为人师表。
本科生导师指导记录手册
本科生导师指导记录手册淮阴师范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制一、实施导师制的目的导师制是学校为不断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充分调动和利用学校优质教学资源,发挥导师在本科人才培养中的学业指导和人生引导作用,进一步提高本科人才培养质量而实施的一项重要举措。
旨在通过导师对学生的学业指导和人生导引,针对学生个体差异,加强因材施教,帮助学生提高探究知识、独立思考的能力;帮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树立远大理想、养成良好学风。
二、导师的基本职责1 • 了解学科和专业的基本情况,掌握所指导学生的学习情况,根据本专业培养方案和指导性教学计划,指导学生制定切实可行的整体学习方案和发展目标。
2.为学生提供针对性的指导,帮助制定个人学习计划。
具体指导学生学习、选课、辅导答疑、实践、毕业论文、考研、谋职择业等工作,切实起到教书育人的作用。
3.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指导学生的学习和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相关能力。
4.全面关心和帮助学生在德、智、体诸方面得到健康发展。
重点指导学生如何寻求知识、汲取知识、运用知识,并使已经掌握的知识成为今后继续学习和创新发展的基础。
5.导师应定期对学生进行集中指导,经常性地对学生进行个别指导,了解并掌握学生的心理、思想和学习状况,以便分类指导、因材施教,并做好指导记录。
原则上每学期导师指导学生不少于3次。
三、导师的指导方式导师将根据师生双方的具体情况釆取灵活多样的指导方式。
通过见面指导、电话指导、邮件指导、集体指导、个别指导、开设研讨课及组织校内外参观等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指导与引导。
四、填写导师指导手册的注意事项导师在指导学生后需及时填写《导师指导记录手册》,记录指导过程、内容及跟踪了解学生的收获,学期末送交本学院办公室存档。
请充分利用本手册,加强导师指导、师生沟通。
请妥善保管,按时提交。
导师指导计划表(包括学业、思想、生活等方而的指导内容、时间、要求等)导师指导计划导师签字:导师指导记录表本表可列附加页导师指导记录表导师指导记录表导师指导记录表导师指导记录表学生专业必读书记录。
《本科生导师指导记录手册》
附件2本科生导师指导记录手册学生姓名:梅晓雯所在部部院系:资源学院专业:资源环境科学年级:2014级本科生导师姓名:康慕谊所在部部院系:职称:教授学年:20 14 —2015 学年北京师范大学教务处制导师需知一、实施新生导师制的目的新生导师制是学校为不断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充分调动和利用学校优质教学资源,发挥导师在本科人才培养中的学业指导和人生引导作用,进一步提高本科人才培养质量而实施的一项重要举措。
旨在通过导师对学生的学业指导和人生导引,针对学生个体差异,加强因材施教,帮助学生提高探究知识、独立思考的能力;帮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树立远大理想、养成良好学风。
二、导师的基本职责1.负责学生的学业指导。
发挥自身专业优势和知识结构优势,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学科特点、学习要求以及自身发展潜质;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在学生学习方法、学习计划、科学研究、职业生涯规划等方面进行指导。
2.注重学生的人生导引。
充分发挥导师的启迪与濡染作用,加强对学生的人生和思想引导,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帮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树立远大理想;注重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和科学精神、人文精神、创新精神以及专业素养的培养促进学生知识、能力与素质的协调发展。
3. 制订指导计划,采取多种方式进行指导。
导师需针对学生特点制订并填写导师指导计划表。
原则上每学期导师指导学生不少于6次。
指导方式包括见面指导、电话指导、邮件指导、集体指导,以及通过学校“导师工作网络交流平台”、组织校内外参观等。
主动联系、指导学生,关注学生学业和思想的发展动态。
对有特殊学业需求的学生应及时给予指导。
学生需知一、实施新生导师制的目的新生导师制是学校为不断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充分调动和利用学校优质教学资源,发挥导师在本科人才培养中的学业指导和人生引导作用,进一步提高本科人才培养质量而实施的一项重要举措。
通过导师对学生的学业指导和人生导引,针对个体差异,加强因材施教;帮助学生了解专业、了解专业学习的基本方法和要求,尽快进入专业学习状态;提高学生探究知识、独立思考的能力,端正学习态度、树立远大理想、养成良好学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师校发〔2013〕24号
北京师范大学关于印发《北京师范大学本科新生
导师制实施意见(试行)》的通知
校内各单位:
为落实学校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围绕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进一步提高本科人才培养质量,充分发挥导师在本科人才培养中的指导作用,学校制定了《北京师范大学本科新生导师制实施意见(试行)》,现予以印发。
二○一三年九月二十七日
主题词:本科新生导师制实施意见通知
送:党委书记、副书记,党委常委;校长、副校长、校长助理
抄送:珠海分校
北京师范大学校长办公室2013年9月27日印发
共印140份
北京师范大学本科新生导师制实施意见
(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落实学校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围绕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目标,不断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充分调动和利用学校优质教学资源,发挥导师在本科人才培养中的指导作用,进一步提高本科人才培养质量,经学校研究决定实施本科新生导师制(以下简称导师制)。
第二条在本科一年级实施导师制,是针对学生个体差异、加强因材施教、帮助学生了解专业及专业学习的基本方法和要求、使学生尽快进入学习状态、树立良好学风、进一步提高本科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措施。
第二章导师的聘任
第三条导师的聘任原则
学部(院、系、所)应坚持水平与责任并重的原则,聘任热爱本科人才培养工作、师德学识兼具的教师担任导师,建设一支以学生学业指导为核心,兼顾学生人生引导和科学研究指导、高水平、人员充足的导师队伍。
第四条导师的聘任条件
学部(院、系、所)对导师的任职资格须进行认真筛选,聘请恪守职业道德、师德高尚、责任心强、为人正派、爱生敬业,能认真履行导师职责的教师担任本科新生导师。
所聘请的导师应具备较高的学术造诣,有教学和指导学生的经验,了解本科教学计划和教学要求等。
所聘请的导师原则上应为具有副高级以上职称的在职教师。
可优先安排一年级任课教师承担导师工作。
第五条导师的聘任程序
1. 采取教师自荐与学部(院、系、所)推荐相结合的办法,经学部(院、系、所)组织教师申报、学部(院、系、所)审核,报教务处备案。
学校其他单位的教师可向拟指导学生所在学部(院、系、所)提出申请。
2. 学部(院、系、所)建立“导师信息库”,将经教师申报、学部(院、系、所)核准的导师信息纳入“导师信息库”,供学生了解和选择导师。
3. 按照师生双向选择的原则,学生可根据自身的意愿、兴趣和发展在本学部(院、系、所)或跨学部(院、系、所)选择导师;导师也可根据自身的要求选择学生。
每位导师指导学生总数不超过5名。
4. 导师聘期一般为一年,第一学期结束后,如需变动,师生均可向所在学部(院、系、所)提出申请,学部(院、系、所)批准后,报教务处备案。
第三章导师的职责与工作方式
第六条负责学生的学业指导。
导师发挥自身专业优势和知识结构优势,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学科特点、学习要求,培养学生的发展潜质以及探究知识、独立思考的能力;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对学生学习方法、学习计划、科学研究、职业生涯规划等方面进行指导。
第七条注重学生的人生引导。
充分发挥导师的启迪与濡染作用,加强对学生的人生、思想引导,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帮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树立远大理想;注重学生身心健康和专业素养发展,注重北京师范大学深厚历史文化积淀的传承。
第八条定期对学生进行指导。
导师需制订指导计划,主动联系学生,
加强对学生的辅导。
原则上每学期导师指导每个学生不少于6次。
建议在学期初、学期中及学期末加强对学生学业指导、人生引导,帮助学生制订个性化学习方案,关注学生学业以及思想发展动态,使导师与学生的交流互动成为学生学习经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九条采取灵活多样的指导方式。
导师通过见面指导、电话指导、邮件指导、集体指导,“网络交流平台”、组织校内外参观等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指导与引导。
第十条实施导师指导记录手册制。
导师认真履行职责,保证对学生指导的时间和效果;学生及时记录导师的指导过程、指导内容和学习收获。
第四章导师的待遇与考核
第十一条导师的工作量与待遇
担任新生导师工作任务计入工作量并纳入学校薪酬体系。
2013学年导师津贴标准暂定为每学期每生1000元,学校拨至学部(院、系、所),由学部(院、系、所)结合导师工作考核情况发放。
2013学年以后的工作量和津贴标准以学校将出台的相关政策为准。
第十二条考核的内容与方式
1. 学部(院、系、所)每学年组织导师工作考核。
通过审阅《本科生导师指导记录手册》、发放调查问卷、召开座谈会以及参考学生评教结果等方式,对导师进行综合考核,了解学生对导师指导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如果导师的综合评价不合格,学部(院、系、所)应及时进行提醒、约谈和培训。
2. 建立导师工作评优制。
每学年经学部(院、系、所)推荐、专家评审,学校组织评选优秀导师、优秀导师工作学部(院、系、所),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十三条学部(院、系、所)应高度重视导师队伍建设,建立和完善导师工作机制,加强日常管理,交流工作经验,研讨、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工作建议。
第五章附则
第十四条本实施意见由教务处、人事处共同制订并负责解释。
第十五条本实施意见自发布之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