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草根民间组织的发展现状及完善路径探析
社会民间组织的发展困境及解决路径探析
![社会民间组织的发展困境及解决路径探析](https://img.taocdn.com/s3/m/5d3147e3998fcc22bcd10d19.png)
2012年8月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Aug.,2012第30卷第4期JOU RNAL OF SOCI AL SCIENCE OF JIAMU SI U NIV ERSI TY Vol.30 No.4社会民间组织的发展困境及解决路径探析许广琦(福建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福建福州350007)[摘 要]本文将社会民间组织为研究对象,从当前发展的状况指出其发展的瓶颈,并针对其存在的治理失范困境、动力困境、制度滞后三方面进行思考,探讨解决问题的合理路径。
[关键词]社会民间组织;发展状况;困境;解决路径[中图分类号]D6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882(2012)04-0019-03在 服务型 政府理念的推动下,政府自身职能正在逐步从 全能 向 有限 职能转变。
政府治理理念的逐步转变为民间组织的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奠定了意识基础,特别是近期温家宝总理在第十三次全国民政会议中谈到 政府的事务性管理工作、适合通过市场和社会提供的公共服务,可以适当的方式交给社会组织、中介机构、社区等基层组织承担,降低服务成本,提高服务效率和质量。
这再次为社会非政府组织的发展注入一股强心剂,也为社会民间组织的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
在注重社会民间组织所带来的社会效益的同时,我们仍然应当注意到其发展的困境所在并及时给予解决,使得社会民间组织得以更加合理、有序地发展。
一、当前社会民间组织发展状况中国的社会管理组织机制经历着从单位制到社区制的变迁,且随着市场化改革的深入,使得城市各空间呈现出去组织化的态势,这种趋势的延续导致了组织个体的大量涌现,社会失范问题络绎出现,社会管理面临危机,但同时也兴起了改变城市公共服务的供给方式,这一改变使在社会管理理念变化过程中兴起的民间组织逐渐找到了其发展的空间,在组织和凝结社会居民方面显示出较大优势,成为实现组织化的有效途径。
民间组织是指 由民间力量主办的,为社会提供服务,不以营利为目的的社会组织。
中国草根组织发展的几大趋势
![中国草根组织发展的几大趋势](https://img.taocdn.com/s3/m/3a32090ab52acfc788ebc905.png)
大的 差别 。 由于 草根 组 织涉 猎 的社会 问题 非常广 泛 、发 展水 平 的不 具体 的服 务 项 目为主 。如 环保 组 织 多从事 “ 垃 圾 、观 乌 、种树 ” 捡 均 衡等 等原 因 ,到 目前 为止 ,在 中 国学 术界 还没 有形 成 统一 的概 念 老三 样 , 少涉 及 到 “ 导 ”领 域 。伴 随 着 中 国政府 治 理 模式 的 结 很 倡
而 上 发起 ,直 接从事 公 益服 务或 者 组织 社 区行动 ;相对 自治 ,并且 培养 新 的接 班人 , 努力保 持 组织 长期 稳定 运 转 。 3 积 极参 与 公共 政策 的讨 论
中国草 根 N G0 在 成 立之 初 , 多数 处于 “ 事 ”的状 态 , 做 以从 事
种 ,但它在运作逻辑和内部规范的建立上同一般非营利组织却有很
层 相对 应 的弱势 阶层 。 草根 一 词 恰 当地 表 述 了该 类 组 织 区别 于 官 办 非 营利 组 织 的特 性 ,由此我 们可 以推 出草根 组织 系指 非 营利 组织 中由 民间人 士 自下 参 与者 以志愿参 与 为基 础 的一 类。 尽管 草根 组织 是 非营 利组 织 的一 中组织 可 能 出现 短暂 的震 荡 。但 无论 怎 样 , 些 N 这 G0 的创 始人 已 经意 识 意 去 开
一
、
革根组织 的概念界定
2 制 度建 设 更加 完善 .
“ 草根 ”一 词是 直译 自英 文 的 ga sros s o t,始 于 1 r 9世纪 的美
在 中 国草根 组 织发 轫初 期 ,社 会精 英 在其 中起 了重要 的作 用 ,
国。 当时 美国 正处 于掏 金热 潮 。 民间盛 传 山脉 土壤 表层 草根 生 长茂 随 着组 织 的不 断 成长 , 国内 草根 组 织 都 已经 意识 到应 逐 渐 从精 英 色 盛 的地 方 ,下面 就蕴 藏 着黄 金 。后 来 “ 草根 ” 一说 引入 社会 学领 域 彩 比较 重 的初 创 时期 转 入 一 种 制度 性 、组 织 性 的运 作 方 式 。 当然 ,
当前我国民间的组织管理中的问题分析及对策
![当前我国民间的组织管理中的问题分析及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5d1728d89ec3d5bbfd0a7434.png)
当前我国民间组织管理中的问题分析及对策一、研究背景(一)民间组织概念民间组织(英译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是中国官方使用的概念,又称民间非营利组织,包括在民政部门登记注册的社会团体、基金会和民办非企业单位。
社会团体是指中国公民自愿组成,为实现会员共同意愿,按照其章程开展活动的非营利性社会组织,[i] 民政部门根据其性质和任务将社团分为学术性、行业性、专业性和联合性四大类,典型名称如协会、学会、联合会、研究会、联谊会、促进会、商会等。
基金会是指利用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捐赠的财产,以从事公益事业为目的,按照基金会管理条例规定成立的非营利性法人。
[ii] 基金会分为面向公众募集的基金会即公募基金会和不得面向公众募集的基金会即私募基金会。
民办非企业单位是指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其他社会力量以及公民个人利用非国有资产举办的,从事非营利性社会服务活动的社会组织,[iii] 包括教育类、科技类、文化类、体育类、卫生类、劳动类、民政类等。
(二)与民间组织相关的几个概念由于强调的角度与重点不同,目前国际上对区别于政府和企业之外的社会组织有不同的称谓。
如“非营利组织(Non-Profit Organization)”、“第三部门(The Third Sector)”、“非政府组织(NGOs,Non -government Organizations)”、“独立部门(Independent Sector)”、“慈善组织(Charitable Sect or)”、“公益组织(Philanthropie Organizations)”、“志愿组织(Vos,Volunteer Organizations)”、“免税组织(Ttax-exempt Sector)”等等。
“非营利组织”是国际学术界广泛使用的一个术语,是指不以营利为目的,介于政府和社会个体之间向社会或集体提供社会服务的组织,在中国,非营利组织有两大阵营,一是官方非营利组织,如公益性事业单位,二就是民间非营利组织,即民间组织;“第三部门”是一个相对中性的概念,由美国学者莱维特(Levitt)最先使用。
民间组织的发展与规范化管理研究
![民间组织的发展与规范化管理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32f271e3cf2f0066f5335a8102d276a20129607a.png)
民间组织的发展与规范化管理研究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进步,民间组织成为社会的重要一部分。
然而,在民间组织的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其中,最突出的问题之一就是规范化管理。
本文旨在探讨民间组织的发展与规范化管理研究,希望为民间组织的繁荣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一、民间组织的发展历程及现状民间组织是指在政府和市场之外,由自发性成员组成的、追求公益目标的非营利性组织。
在中国,民间组织的发展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
20世纪50年代,中国出现了大量的民间组织,包括文化、教育、体育、科技、卫生等领域。
在改革开放后,民间组织得到了迅猛发展。
截至目前,我国已经有了5万多个民间非营利组织。
然而,民间组织的发展也面临着不少困难和挑战。
一是政策环境不够完善。
尽管我国出台了一系列相关的法律政策,如《慈善法》、《社会组织登记管理条例》等,但对于民间组织而言,还需要更加完善和严格的管理制度和政策。
二是融资难。
很多民间组织缺乏自给自足的经济基础,导致融资面临很多困难。
三是专业化程度不足。
很多民间组织发展缺乏专业化人才的支持,也缺乏与政府、企业、社会组织等的紧密合作。
二、规范化管理对民间组织的重要性规范化管理是指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制度、标准和规范,通过管理和监管手段,保证组织运作的合法性、透明度和规范性。
对于民间组织而言,规范化管理具有以下重要性。
首先,规范化管理可以提高民间组织的合法性和公信力。
民间组织通过合法透明的运作,能够获得政策上的支持和社会上的认可,从而提高组织的公信力和合法性。
其次,规范化管理可以促进民间组织的规范化运作。
规范化管理能够提高组织的运作效率和管理水平,减少内部管理的混乱和失误,保证组织的长期稳定发展。
最后,规范化管理可以防范和化解组织管理中的风险和纠纷。
规范化管理强调制度和规范,能够减少内部管理的失误和偏差,防范和化解组织管理中的风险和纠纷,保障组织发展的长期稳定。
三、规范化管理的路径和措施针对民间组织发展中遇到的规范化管理的困境,政府需要出台有效的规范化管理措施和制度。
我国民间慈善组织发展困境及对策的探析-毕业论文
![我国民间慈善组织发展困境及对策的探析-毕业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7b1c8c0bf8c75fbfc77db2e3.png)
---文档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摘要当前,我国民间慈善组织发展迅速,在社会生产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民间慈善组织通过其高效、灵活、民间化、有组织化的行动,从宏观方面解决官方慈善组织所难以达到并解决的问题,进而弥补社会保障的其他项目的不足之处。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目前我国民间慈善组织的发展目前仍处于初级阶段,现有的法律规章并不能为民间慈善组织的成立和发展提供良好的条件,甚至还存在一些立法政策阻碍了它的发展。
因此,可以通过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有效外部监督以及提高民间慈善组织自身实力等方法,促使我国民间慈善组织的发展适应时代的要求,进而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发挥出正面作用。
关键词:民间慈善组织;法律法规;外部监督;内部提升An Analysis of the Difficultie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Chinese Folk CharityOranizationAbstractAt present, China's private charitable organizations have developed rapidly, playing an increasingly important role in social production and life. Through its efficient, flexible, civilized and organized action, the non-governmental charitable organizations can solve the shortcomings of other projects that can not be reached and solved by the official charity in order to make up for other social security projects. However, it should be noted that the development of private charities in China is still in the initial stage, the existing laws and regulations can not be for the establishment and development of private charitable organizations to provide good conditions, and even there are some legislative policies hinder its development The Therefore, we can improve the relevant laws and regulations, strengthen effective external supervision and improve the strength of private charity organizations and other methods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charitable organizations to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times, and then in the construction of a socialist harmonious society play a positive role.Key Words: private charity organization;laws and regulations;external supervision;own strength目录摘要 (I)Abstract (II)一我国民间慈善组织的特征 (1)(一)公益性特征 (1)(二) 民间性特征 (2)(三)自愿性特征 (2)(四)自治性特征 (2)(五)非营利性特征 (2)二我国民间慈善组织的作用 (3)(一)缓和社会矛盾冲突 (3)(二)填补政府职能缺位 (3)(三)构建社会价值体系 (4)三我国民间慈善组织的发展面临的困境 (4)(一)缺乏相对完备的法律法规 (4)(二)缺乏行之有效的外部监管 (5)(三)民间慈善组织自身能力有限 (6)四发展我国民间慈善组织的对策 (7)(一)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7)(二)加强有效外部监督 (7)(三)提高民间慈善组织自身实力 (8)参考文献 (10)致谢.......................................... 错误!未定义书签。
我国草根NGO发展优势
![我国草根NGO发展优势](https://img.taocdn.com/s3/m/22eb8825bd64783e09122b50.png)
我国草根NGO发展优势探析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政府职能逐渐向社会分散,公民社会意识的觉醒,以及网络的迅速普及,草根ngo(non-government organization,非营利组织的简称)如雨后春笋般在我国出现。
虽然目前我国草根ngo整体发展较为脆弱,但这并不影响这些组织的优势体现。
本文就草根ngo与官办ngo相比,探讨其在社会服务提供中的组织优势。
关键词:草根ngo;发展优势中图分类号:c91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828x(2011)08-0179-01一、草根ngo的定义“草根”是从西方引进的一个词,英文原文为“grass roots”,意思是处在地方和基层远离权力中心的民众,强调将普通人组织在一起以影响和改造他们所生存的社会环境。
[1]我国目前对草根ngo 的定义很多,本文将草根ngo组织定义为:由民间自下而上组成,不以营利为目的,旨在为社会提供相关领域的公共服务和协调相关群体利益的非营利组织。
二、草根ngo的发展优势目前,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政府职能逐渐向社会分散,公民社会意识的觉醒,以及网络的迅速普及,草根ngo如雨后春笋般在我国出现。
虽然它目前的合法身份问题仍待政府予以解决,但是,在社会福利的提供中,我们已经可以看到草根ngo发挥的作用日益重要。
在政府福利提供不到的地区、人群中,草根ngo可以说是他们的希望。
相对于官办非营利组织而言,草根ngo在社会福利的提供中有更多的优势。
1.扎根基层,服务于民。
草根非营利组织自下而上成立,扎根于基层,更了解基层民众真实的想法,更能发掘出真正需要帮扶的群体。
通过动员社会的力量,整合社会的部分资源开展帮扶活动,对于整个社会公益事业的发展都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2.实现三方共赢。
对于草根非营利组织来说,其本身由公民自发成立,带有强烈的志愿服务精神以及社会意识,针对不同的帮扶对象提供自己所能提供的福利,是草根非营利组织实现社会价值的体现。
中国草根ngo的现状与发展
![中国草根ngo的现状与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5788117c27284b73f24250a7.png)
中国草根NGO的发展草根NGO定义草根NGO是民间的慈善公益组织,是指那些以非营利为宗旨,为社会提供服务的机构。
“草根”一词是由英文grass roots直译而来。
有人认为它有两层含义:一是指同政府或决策者相对的势力;一是指同主流、精英文化或精英阶层相对应的弱势阶层。
之所以叫草根,是因为草根一是顽强,二是广泛。
NGO是英文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缩写,作为一个外来词,直接译为“非政府组织”。
它是相对于政府组织而言的,是指那些在地方、国家或国际上建立起来的,以促进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为目的的社会组织,多用于第三世界国家,是一个独立于政府、不由国家建立的组织,是在地方、国家或国际级别上组织起来的非营利性的、自愿公民组织。
NGO主要是由兴趣相同的人们推动,它们提供各种各样的服务和发挥人道主义作用,向政府反映公民关心的问题、监督政府和鼓励在社区水平上的政治参与,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弥补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的第三部门,所以它又被称作“第三部门”、“非盈利部门”、“利他部门”等。
NGO最早见于1945年签署的联合国宪章,一般则认为现代意义上的NGO出现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
1952年的联合国经社理事会在其决议中将NGO定义为“凡不根据政府间协议建立的国际组织都可被看作NGO”。
1995年,第四届世界妇女大会在北京召开,按照惯例需要同期同地召开国际NGO论坛,这一概念及其相关的问题第一次摆在中国人的面前。
这届的世界妇女NGO论坛称为NGO这一概念进入中国的标志。
1998年,国务院将设于民政部的原社会团体管理局改为民间组织管理局,“民间组织”一词从此作为“NGO”的官方用语开始被正式使用。
此后,草根NGO开始日益发展壮大。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NGO的发展主要来源于两种类型,一种是自上而下的NGO,它们与政府改革向关联,在相当程度上是政府改革和政府职能社会化的产物,其中政府性质比较强的被称为GONGO (政府组织的NGO ),它们是政府主办的或者由政府派出人员担任主要职务的非政府组织,比如说中国红十字协会;另一种是被称为自下而上的NGO,他们与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与之相关联的经济过程、社会过程乃至政治过程的产物,与政府性质较强的GONGO相对应,这种由民间自发形成的组织,自下而上产生的NGO,被认为是草根NGO。
我国民间组织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国民间组织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https://img.taocdn.com/s3/m/271ab22252ea551810a68734.png)
我国民间组织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摘要在我国,民间组织已经开始进入一个大的发展时期,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它在总体上它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阻碍了其作用的充分发挥。
本文主要通过对民间组织发展现状的分析,指出民间组织存在的主要问题并进一步论证如何依法规范和保障民间组织的发展,从而使其充分发挥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民间组织存在问题法律规制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和改革开放格局的进一步扩大,我国民间组织开始进入一个大发展时期。
民间组织以其非营利性、公益性、自愿性与组织性为特征,在社会管理和服务方面与政府相比具有其独特的优势,在构建和谐社会中起非常重要的作用。
但民间组织本身是双刃剑,其消极影响也不可低估,如处理不好乃至失控,则会给中国经济建设与社会稳定造成巨大的损失。
因此,我们要给予民间组织以足够的注意,建立健全法律制度,为民间组织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法制环境;同时要依法加强对民间组织的监管,积极引导他们健康发展,以防止他们利用其形式来破坏正常的社会秩序。
一、我国民间组织发展的现状民间组织与非政府组织、非营利性组织这三个概念之间没有实质性的差别,只是从不同的角度阐明该类组织的非营利性、非政府性(社会性或民间性)和公益性的特征。
非政府组织是从该组织与政府的关系方面来认识这类组织的,其中非政府组织与民间组织比较接近;非营利组织则是从活动性质的角度来认识这类组织的,它介于政府与企业之间,兼具非政府性与非营利性的社会性组织。
我国民间组织大致分为三类:一类是社会团体,一类是民办非企业单位,一类是基金会。
民间组织最初产生于19世纪中叶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是人类社会与政治经济条件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
在当时,由于仅靠政府与企业无法解决的社会问题大量涌现,民间组织也就应运而生,它是推动公民社会发展为相对独立于国家与市场之外的第三部门。
当今非政府组织的大发展则是以政治民主化、经济市场化、社会现代化、全球化为特定背景。
浅析中国草根NGO发展现状
![浅析中国草根NGO发展现状](https://img.taocdn.com/s3/m/8c55df19866fb84ae45c8d2a.png)
浅析中国草根NGO发展现状摘要:草根NGO是民间自发组织而成立的民间组织,它有力的促进了公民社会的建设和发展。
在许多领域,政府已离不开民间组织的参与,是公民和国家的联系桥梁。
本文分析当今草根NGO发展的现状,并对草根NGO如何走出发展困境提出一些建议和对策。
草根NGO的概念NGO 是英文Non Government Organization的缩写,世界银行《非政府组织的立法原则》中将其定义为:“在特定的法律系统下,不被视为政府部门的一部分的协会、社团、基金会、慈善信托、非营利性公司或其他法人,且不以营利为目的,即使有利润赚取,也不可以将此利润分配。
”NGO 也叫第三部门、非营利组织、民间组织等。
把NGO称为第三部门,是相对于作为第一部门的国家体系和第二部门的市场体系而言的。
我国NGO按照建立的途径不同,可分为自上而下的和自下而上两种类型,前者一般是由政府自上而下组织建立,经过登记注册,享有合法地位和相应优惠条件,但官办色彩浓厚,后者则由民间人士自下而上发起,没有经过任何形式的注册,直接从事公益服务或者组织社区行动,这种组织即为草根NGO。
草根NGO的社会功能接近NGO组织动员利用各种社会资源,弥补政府社会职能的不足,协助各级政府在救灾、帮助社会弱势群体、发展公益事业、创造新的就业机会、维护和促进社会公平、公正等方面发挥着独特的作用。
NGO组织的出现是政府失灵和市场失灵的必然要求,也是逐渐增强的公民社会意识的体现。
NGO 在许多国家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尤其是在社会变革迅速的国家,增加的速度更快。
我国的NGO 起步是在改革开放时期。
根据民政部门统计,截至2005 年底,全国各类民间组织已发展到32 万多个,其中社会团体近17.1 万个,民办非企业单位14.8万个,各类基金会975 个。
草根NGO具有一般NGO的作用外,还有自上而下,隶属于政府的NGO所不具有的优势和价值理念。
(一)促进公民社会的建设“公民社会是相对独立于政治国家的民间公共领域, 其基础和主体是各种各样的民间组织, 作为公民社会主体的民间组织指的是有着共同利益追求的公民自愿组成的非营利性社团。
草根公益组织的发展与管理
![草根公益组织的发展与管理](https://img.taocdn.com/s3/m/d4fdbd24793e0912a21614791711cc7930b77845.png)
草根公益组织的发展与管理公益事业一直受到社会的关注,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公益活动,许多草根公益组织也逐渐崛起。
草根公益组织是由普通人自发组织起来,旨在解决当地社会问题的志愿者组织。
在中国,草根公益组织作为一股新生力量,逐渐成为推动社会进步发展的重要力量。
但是,草根公益组织的发展和管理也面临着种种挑战。
一、草根公益组织的优势和劣势首先,草根公益组织拥有人数众多、组织松散、活力旺盛的优势,能够更好地接触和服务于社会上的弱势群体。
其次,草根公益组织以小组为单位工作,致力于专业化服务,有利于在专业领域展开更深入和有效的服务。
但是,草根公益组织在组织和管理上存在着一定的困难。
首先,草根公益组织通常缺乏融洽的组织内部合作和规范的管理体系。
其次,草根公益组织的组织能力和执行力相对较弱,导致其在规范、专业化管理方面存在相应的缺陷。
最后,草根公益组织的公信力和资金保障不如大型公益机构和政府资金支持机构,导致其在长期育成和持续开展公益服务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困难。
二、草根公益组织的发展趋势随着公益意识的逐步提高,草根公益组织在社会中的地位得到了不断提升。
草根公益组织已经开始成为一个更加专业化和有效的组织形式。
在未来的发展中,草根公益组织有望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
未来发展趋势方面,草根公益组织可以通过以下几点来提高组织规范化、专业化和影响力:1. 加强组织内部管理。
草根公益组织需要加强组织规划和人员管理,构建完整的管理流程和制度,建立有效的内部沟通机制,以实现组织的高效运作和规范化管理。
2. 引进专业化人才。
草根公益组织应该注重聘请专业人才,提高组织专业化和协作效率,以更好地服务于弱势群体。
3. 注重自身品牌建设。
草根公益组织应该构建自身品牌,并通过品牌的传播提高组织影响力和公信力。
4. 联合合作共同发展。
草根公益组织需要充分利用各种社会资源,不断拓宽人脉、资源渠道和发展渠道,实现合作共赢,推动组织发展。
三、草根公益组织的管理草根公益组织的管理是一个复杂而关键的问题,包括财务管理、人员管理、项目管理等方面,需要注重以下要点:1. 加强财务管理。
我国民间组织发展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我国民间组织发展的问题及对策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ab29681d55270722192ef732.png)
学生 , 其中一名 因为被该村 民认错而误伤 。事后 , 该名被误伤 的
一
、
民 间组 织 概 述
学生家长在要求 学校以及肇事 者赔偿无果后无奈将灯塔计划义
民间组织 、 第i部门 、 中介组织等名词都是对 同一概念 的不 工诉诸法庭。 事件发生后 , r 义 : 都表示无法理解 。 事实上 , 灯塔计 同称谓 。陈振明教授 在《 公共管理学》 书中对这一概念是这样 划也属于 “ 一 无牌照” 的民间组织 , 既然无法得到法律上的保护 , 发 定义的 : 于政府 部门与营利性部 门之 间, 介 依靠会员 缴纳会费 、 生意外后只能由志愿者代替组织承担法律责任 。 民间捐款或政府财政拨款等非 营利性收入从事政府与私人部 门 19 年 世 界 妇 女 大会 在 北 京 召 开 后 , 国 对 新 型 非 政 府 组 95 我 无力 、无 法 或 无 意作 为 的社 会 公 益 事 业 ,从 而 实 现 服 务 社 会 公 织 的认识和探索才进入一个全新的领域 。 所以 , 非政府组织在我 众、 促进社会稳定与发展的宗 旨的社会公共部 门口 1 。非政府组织 国本土的发展处 在起步阶段。由于 自身缺乏完善 的管理体制 、 没 具有组织性 、 公益性 、 非赢利性 、 民间性等特征 , 其主要从事社会 有正确的 目标定 位以及缺 乏专业人员 的运作等等 因素导致我国 公益事业 , 提供公共物品。在对 非政府组织概念 的中文表达 中, 许多非政府组织 畸形 成长 ,有些组织甚 至被一些人作为牟取私 民间组织是与之最相应 的意思 。本文是对我 国非政府组织的分 利 的 工 具 。 这些 民 间组 织 能 否 真 实 反 映 某 种 民意 以及 多 大 程 度 上反 映 , 引起 人们的质疑 。20 0 9年 3月在 宁波 发生 的“ 常善 非 民间组织是公 民社会 的重要组成部分 ,公 民社会 又是社会 事” 事件再次降低了公益性组织在人们心中的公信度 。 一名叫徐 发 展 的 趋势 和必 然 ,公 民社 会 是 独 立 于 政 治 社会 和经 济社 会 的 君的女孩在被诊断 出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后 , 由于家境 困难 , 无 社会。对于这个概念 的出现 , 是一个必然的结果 。随着市场经济 力支付 高昂的治疗费用 。其家人在听说宁波市抗癌健康基金会 的不断发展 ,政府管理职能不断转变 ,社会 结构也发生重 大改 是专 门帮 助患 有癌症 的困难人 群而 成立 的公 益性 组织 后 , 于 变: 政府与市场逐步分离 。在这个分离的过程 中, 则产生一块制 20 0 8年 1 0月前往求 助。之后 , 该组织 成员在捐给徐君 2 0 0 0元 度空间。在 国家治理的理 想状 态中 , 应该是 由政治社会 、 经济社 后再无联系 。但是 , 该组织却 以徐君 的名义在 当地乡镇各企 、 事 会 、 民社会并立而存 的状态 。民间组织则是公 民社会的主体 , 业单位募捐善款 3万余元 。 公 此外 , 该机构还存在严重的财务管理 也是政府与企业之间的桥梁 ,其最重要 的作用在 于弥补政府与 漏 洞和问题 , 如行 政成本过高 , 发起人动用 注册 资金牟取暴利 。 市 场不 愿 或 者 无 力触 及 的公 共 物 品 和服 务 的不 足 。正 如 全 球 非 公募 、非盈利性的机构主要依靠公 众对 其的公信力 和诚信度得 政府组 织研 究的权威学者莱斯特 ・ 萨拉蒙教授所说 :我们是 到捐款而维持运作。这些缺乏组织 自律 和管理的民间组织更容 M・ “ 置身于一场全球性的社团革命 之中, 历史将证 明这场革命对 2 O 易速 成 速 亡 。 世纪后期世界 的重要性丝毫不 亚于 民族 国家的兴起对 于 1 9世 从 以上 两 个 实 例 中不 难 看 出 ,制 约 我 国 民 间组 织 发 展 的 因 纪后期 的世界的重要性 。”] I 2 素一方 面来 自外部 , 即行政环境 的限制 ; 另一方面来 自内部架构 析和研究 , 因此使用本 土化 的非政府组 织概念 , 即民间组织 。 关 键 词 民 间组 织 政府 问题 对 策
我国民间组织状况及其培育和发展
![我国民间组织状况及其培育和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78c1c648e45c3b3567ec8bb4.png)
2005年9月总第138期第9期学术交流AcademicExchangeSept.,2005SerialNo.138No.9我国民问组织状况及其培育和发展张焕金(黑龙江省社会主义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90)[摘要]当今世界各国特别是在发达国家,民间组织的社会影响和积极作用日益显著。
民间组织在我国虽然有悠久的历史渊源,但因各种历史及现实缘故,我国的民间组织发展很不充分。
一方面,在发展环境上,面临着成立门槛高、限制多、监管机制不合理等问题。
另一方面,在其自身层面上存在着数量少、民间性特点弱、经费紧张以及社会活动能力不足等缺陷。
所以,对于我国的民闻组织,首先应从理论上加强研究,引起国家和社会的关注与重视,同时要在实践上加大培育和扶持力度。
[关键词]民间组织;社会中间组织;社会团体[中图分类号]C912.2[文献标识码3A[文章编号]1000--8284(2005J09一0055一04民间组织的激增,且社会影响和作用越来越大,是当今世界许多国家社会发展的一大特色。
自20世纪90年代,由于我国市场化趋向改革的确立和逐步推进,给我国的社会组织结构和杜会管制体系带来了深刻变化,各种民间组织的迅猛发展,已经成为当代中国社会组织结构多样化、社会主体多元化的重要体现。
一、民间组织概述从概念界定看,我国的民间组织到目前也还没有一个权威的定义。
民政部门只是从登记和管理的角度,确定我国民间组织是指社会团体(包括各种基金会)和民办非企业单位的集合。
实际上,我国的民间组织与西方的NGO(非政府组织non—governmentalor—ganization)、NPO(非营利组织non—protltorganization)或第三部门(thethirdsector)类似。
NGO是指以促进国家和社会发展为己任的独立于政府之外的组织。
NPO是指符合非营利性、组织性、民间性、白?白性和志愿性特点的组织。
第三部门是指政府部门和市场部门之外的一切志愿团体、社会组织或民间协会组成的部门[1]。
当前民间组织发展面临的困难
![当前民间组织发展面临的困难](https://img.taocdn.com/s3/m/f46a45425bcfa1c7aa00b52acfc789eb172d9e33.png)
当前民间组织发展面临的困难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民间组织在中国的发展逐渐壮大。
作为一个附属于国家体系之外的社会力量,民间组织在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公共环境保护等方面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然而,与此同时,民间组织也面临着许多困难和挑战,这些问题限制了它们的有效发展。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探讨当前民间组织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
一、资金问题资金问题一直是民间组织发展中的瓶颈难题。
民间组织自身的职能定位和商业模式决定了它们往往面临着运营费用高、收入难以持续等问题。
此外,由于政府对民间组织的资金支持不够,多数民间组织依靠个人捐款、企业慈善、基金会等方式筹集运营资金。
但是这些筹款机制往往不可持续,难以为民间组织提供持久性资金保障。
因此,民间组织急需改善筹资机制,提高公众对民间组织的认识和支持,同时也需要政府提供更多的财政投入,确保民间组织可以更好地履行其社会职责。
二、法律环境法律环境也是制约民间组织发展的重要因素。
不完善、不健全的法律体系使得民间组织在运营和发展过程中显得非常困难。
比如,当前的《民间非营利组织管理法》虽然对于民间组织的合法运营和监管提供了一定的保障,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仍可能受到政府部门的过度干预和限制,这给民间组织的活动带来了不小的阻力。
另外,一些民间组织在运营和成立过程中,可能会遭遇不公正的待遇,这对于一些新近成立的民间组织尤为突出。
因此,政府需要加强对民间组织的保护、制定更完备、合理的法律法规,以保护民间组织的权益。
三、人才问题获得优秀的人力资源一直是民间组织的难题之一。
一些民间组织往往缺乏有经验的管理人才和专业人员,这些人也往往难以为民间组织的发展提供必要的帮助。
因此,民间组织需要寻找创新的人才招募和培养模式,并为这些人才提供更优厚的薪酬和福利待遇,才能吸引到更多的人才加入其中。
四、社会认可度民间组织的社会认可度也影响着它们的发展。
一些民间组织可能因为运营不规范、财务管理混乱、信誉不佳等原因,导致公众对它们的认可度下降。
中国草根公益组织发展机制的探析
![中国草根公益组织发展机制的探析](https://img.taocdn.com/s3/m/c90019000812a21614791711cc7931b765ce7bf3.png)
中国草根公益组织发展机制的探析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公民意识的提高,中国草根公益组织在社会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草根公益组织是指由民间自发成立,以公益为目的,不以营利为目的的社会组织。
本文将围绕中国草根公益组织的发展机制进行深入探讨,以期为相关领域的学者和实践者提供有益的参考。
中国草根公益组织的特点是在政府框架之外,由民间自发成立和运营。
它们的目的在于弥补政府资源的不足,通过开展各种公益活动,为社会提供各种服务。
目前,中国草根公益组织的发展状况呈现出蓬勃的生机和活力,但也面临着许多挑战和问题。
在组织架构及管理机制方面,中国草根公益组织存在着管理不规范、机构臃肿、决策不透明等问题。
因此,为了更好地推动草根公益组织的发展,我们需要建立健全的管理机制和监督机制,规范组织的运作流程,提高组织的效率和公信力。
在筹资机制方面,草根公益组织的筹资渠道相对单一,主要依靠政府补贴和社会捐赠。
因此,为了更好地应对资金方面的挑战,草根公益组织需要积极拓展筹资渠道,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同时建立科学的经费使用和管理制度,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在人才培养机制方面,草根公益组织面临着人才流失和培养不足的问题。
为了更好地应对这一挑战,草根公益组织需要建立完善的人才培养机制,包括制定严格的招聘流程、提供专业的培训课程、建立合理的考核机制等。
同时,还需要通过多种方式吸引和留住优秀的人才,为组织的长远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
以某草根公益组织为例,该组织在发展过程中建立了相对完善的筹资机制和人才培养机制。
在筹资方面,该组织积极拓展筹资渠道,除了接受社会捐赠和政府补贴之外,还通过与企业合作、举办公益活动等方式筹集资金。
在人才培养方面,该组织制定了严格的招聘流程和培训计划,重视人才的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提升。
该组织还建立了合理的考核机制,对员工的工作表现进行评估和激励。
这些措施为该组织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然而,该组织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
农村社会组织发展现状与趋势分析
![农村社会组织发展现状与趋势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8166eba5f9c75fbfc77da26925c52cc58bd69097.png)
农村社会组织发展现状与趋势分析概述农村社会组织发展是农村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农村发展的重要支撑。
本文旨在分析当前农村社会组织发展的现状和未来趋势,为推动农村社会组织的健康发展提供思考和参考。
一、背景近年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农村社会组织的发展。
多个政策文件相继出台,为农村社会组织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农村社会组织的发展正逐渐成为农村社会建设的重要任务。
二、现状目前,农村社会组织发展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首先是组织数量较少,大多数农村社区还没有建立起有效的社会组织。
其次是组织结构脆弱,很多组织缺乏专业人才和有效管理制度,难以发挥作用。
再次是资金来源相对匮乏,很多农村社会组织依靠政府拨款生存,缺乏自主发展的经济基础。
三、原因分析农村社会组织发展现状的问题主要源于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观念转变不彻底,一些地方和农民对社会组织发展的意义和价值认识不足。
其次是组织能力薄弱,农村社会组织缺乏专业人才和有效的组织管理经验。
再次是政策支持不够,农村社会组织在政策上得到的优惠政策和扶持力度较少。
四、机遇尽管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但农村社会组织的发展也面临一些机遇。
首先是社会需求的增加,随着农村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社会服务需求的增加为农村社会组织发展提供了基础保障。
其次是数字化技术的广泛应用,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普及为农村社会组织的发展提供了新的途径和手段。
五、发展趋势农村社会组织在未来的发展中将呈现以下几个趋势。
首先是多样化的发展模式,包括专业化服务型组织、农民合作社等。
其次是扁平化管理模式的逐渐推广,更加注重民主参与和社区自治。
再次是专业人才队伍的建设,提高组织管理和服务能力。
最后是农村社会组织与政府、企业以及其他社会组织之间的合作加强,形成合力。
六、挑战与对策农村社会组织发展过程中将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是资源短缺和经费不足,需要加强资金扶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
其次是政策的完善和落地,需要建立健全的政策体系,确保政策能够切实落实到位。
草根慈善组织的合法性困境及其克服
![草根慈善组织的合法性困境及其克服](https://img.taocdn.com/s3/m/cb4817184431b90d6c85c759.png)
因此加快慈善机构与慈善事业的立法在中国不仅具有必要性与重要性而且具有紧迫性n目前我国制定的与慈善相关的法律只有公益事业捐赠法和红十字会法这两部法律仅仅涉及了一部分参与主体主要对象是政府主导的慈善组织而对专门的慈善组织的定义和独立法人的法律主体地位并没有作规定
《
》2010 年第 3 期
政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论坛
草根慈善组织的合法性困境及其克服
组织是以接受社会捐赠为运营基础的,借以向有需要的社会 弱势群体提供扶贫济困、救灾助孤,发展教育等有利于公众福 利的非营利性的团体和组织。我国当前比较有代表性的慈善 组织有中华慈善总会、红十字会、中国青少年基金会、中国扶 贫基金会等。由于这些组织从工作人员到资金来源实际上都 有相当的官方背景,因其带有半官方性,所以,我们一般称其 为“政府主导的慈善组织”[1]15。此外,我国还有大量的民间慈善 组织。这一部分民间慈善组织,由于严格的登记制度和过高的 “门槛”仍然没有在民政部门登记注册,游离于现行的法规体 系之外,属于“非法民间组织”。本文的研究对象正是这一部分 没有正式合法身份的民间慈善组织,也可以形象地称之为“草 根慈善组织”。
浅析中国民间组织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浅析中国民间组织的现状、问题及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9ce51dfc19e8b8f67c1cb97e.png)
浅析中国民间组织的现状、问题及对策【摘要】对于处在社会转型期的中国,破解社会矛盾不断突显、公共服务供给不足、利益表达不畅以及政治参与机制不完善等问题,不仅需要来自政府与市场主体的努力,而且需要促进民间组织的参与。
民间组织作为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其他机构所不能替代的社会功能。
针对中国民间组织管理体制中存在的问题,必须进行不断的创新,才能促进中国民间组织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民间组织;现状;问题;对策我国民间组织的兴起是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结果,它是现代文明社会治理中一类重要的社会治理组织。
在公共治理的多元主体中,民间组织作为来自政府与市场之外的社会力量,被称为社会治理中的“第三极”。
对于处在社会转型期的中国,破解社会矛盾不断突显、公共服务供给不足、利益表达不畅以及政治参与机制不完善等问题,不仅需要来自政府与市场主体的努力,而且需要促进民间组织的参与。
但是,目前我国民间组织建设仍面临诸多制度瓶颈,例如规范化分类制度水平低、法制化不健全以及制度的国际化视野缺乏等,这些问题限制了民间组织在我国社会管理体制中作用的发挥。
2011年,胡锦涛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明确提出新形势下要加强与创新社会管理,进而也把民间组织的建设提上了新的日程。
一、民间组织的概述在我国,“民间组织”是指中国公民按照一定的宗旨和系统,自愿组成的各种合法的、非政府的、非营利的、非党派的、实行自主管理的民间志愿性社会中介组织,包括民间组织与民办非企业单位两种。
由于各国在历史、文化和法律制度上的不同,对类似组织内涵和外延的界定以及称呼存在较大差异,有的称之为“非政府组织”(NGO)、“非营利组织”(NPO)、“慈善组织”,也有的称之为“志愿者组织”、“公民社会”、“第三部门”等。
(一)民间组织的内涵民间组织的含义。
对于“民间组织”的定义,国内很多学者有不同的表述。
唐兴霖等认为,“所谓民间组织就是由民间力量主办的、为社会提供服务,不以营利为目的的社会组织。
[公益组织,草根,路径]草根公益组织参与地方治理路径探索
![[公益组织,草根,路径]草根公益组织参与地方治理路径探索](https://img.taocdn.com/s3/m/a278d26bf121dd36a22d8235.png)
草根公益组织参与地方治理路径探索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已逐渐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然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社会利益分化、各种矛盾加剧,传统政府统一管理的地方治理体制已不能适应社会发展要求,迫切需要创新地方治理机制,全面构建新的地方治理格局。
而作为连接政府和人民的桥梁,草根公益组织是我国社会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现代地方治理中与政府形成互补,能够很好地弥补政府在管理中的不足。
分析草根公益组织在参与地方治理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并积极提出相应对策,能够促进我国地方治理得到进步发展。
草根公益组织参与地方治理的背景及意义“草根公益组织是指由持相同或相近志向的志愿者组成的,具有稳定组织形式和固定成员及领导结构的,超出于政府机构和私人企业之外而独立运作且发挥特定的社会功能,不以营利为目的而关注于特定的或普遍的公众公益事业的民间团体。
”①草根公益组织自产生以来,便日渐参与到地方治理当中,这为我国创新地方治理体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已经成为“党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政府连接市场和社会的纽带、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支重要力量”②。
草根公益组织参与地方治理的背景。
在改革开放之前,我国实行计划经济体制,在这个时代,政府是管理地方治理的唯一合法性组织,其目的在于高度控制社会资源,统揽一切社会事务。
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地方事务也在不断变化着,这种单一的地方治理模式的弊端渐露,越来越不能满足地方乃至整个社会发展的需要。
所以迫切需要转变政府职能,将中央的权力下放给地方,并让草根公益组织承担一部分职能,由政府、社会共同组织管理地方事务代替原来的政府统一集中管理地方生活。
这就需要动员各种草根公益组织积极参与到地方治理中来,通过政府组织和草根公益组织之间的良性互动,创新地方治理机制。
草根公益组织参与地方治理的意义。
草根公益组织作为连接政府和地方群众之间的桥梁,代表着广大地方群众的利益,对于地方治理和谐稳定有着积极意义。
草根公益组织发展的研究综述
![草根公益组织发展的研究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f679c0f3910ef12d2bf9e70c.png)
草根公益组织发展的研究综述
玉 苗
( 桂 林 理 工大 学人 文 学 院 ,广 西
桂林
5 4 1 0 0 4 )
[ 摘
要]2 1 世 纪以来草根公益组织迅猛发展 ,成为公益事业的生力军。作为真正的民间组织草
根公益组织对于中国公益事业的发展 、社会领域的建设和发育、政府职能的改革、社会 管理体制创新 、 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等有着重要的意义。然而,由于 内外环境制约 ,草根公益组织整体发展 情况不容 乐 观 ,亟待理论研 究。文章对涉及草根公益组织发展 的研究进行 了梳理 ,总结现有研 究存在的不足 ,并
法 性 的 内 涵 往 往 包 括 :符 合 传 统 的 、根 据 法 律 的 、符合 法律 的 ,与 既 定 的规 章 、原 则 、标 准相
一
困境 是 关 注 的焦 点 。从 内容上 ,现 有 文献 常 常强 调 草根 公 益组 织 在 生存 和 发展 上 面 临 的 身份 困境
( 或称注册 困境 、合法性困境) 、资金 困境 、人才
境外援助 ,而草根公益组织往往 因为没有合法身 份 ,不能向社会募捐 ,资源渠道非常有限。据调 查 ,草根公 益组 织 的筹资 渠道 主要有 国际基 金 会 、国际公益组织和负责人 的收入 、非公募基金 会 、企业捐赠 、机构 自己的盈利性项 目、政府公 益 创投项 目等 等1 7 ] 。草根公益 组织 的生存 和发 展 主要依赖组织成员 的 自我投入 ,或者完全依赖海 外资源 ,很难获得政府资源的支持 ,大量的社会 捐赠主要流向政府或官办组织 ,草根公益组织很 难受益 ,完全处于 自生 自灭 的状态 。据统计 ,由 各级政府 和有关部 门创办 的 1 0 0 0多家公 募基金 会 、数 千家慈善 总会和 2 0 0 0多家半 官半民性质 的红十字会垄断 了全 国 9 0 %以上 的捐赠资源 ,这 些资源很大一部分受政府控制 ,使草根公益组织
我国民间组织的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我国民间组织的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https://img.taocdn.com/s3/m/6928fd04581b6bd97f19eaca.png)
我国民间组织的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作者:陈菁菁来源:《价值工程》2013年第34期摘要:目前,我国民间组织的社会关注度进一步提高,政府向民间组织购买公共服务逐年增加,但是总体来说,民间组织仍然发展缓慢,增速递减。
民间组织存在着建立门槛高,程序繁琐,经费不足,力量较弱,相关法律法规体系不健全等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政府要加强对民间组织的扶持和培育,建立政府购买服务的制度化保障机制,对民间组织的登记管理制度进行改革和创新,并为民间组织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法律环境。
同时,民间组织要增强自身能力,拓宽资金来源。
Abstract: At present, while collective concern of Chinese 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s (NGO) is improving and the governmental purchase of public services provided by NGO is increasing, NGO is still developing with a low growing speed in general. Currently, NGO is confronted with challenges including high threshold of establishment, cumbersome procedures,lack of funds and the growing strength, absence of related regulations. To solve these problems,the government should increase support for NGO and improve the governmental service purchases with institutionalized mechanisms of protection. Further more, reform and innovation for registration and management system of NGO and the creation of a favorable legal environment are essential solutions which need to be constructed by the government as well. At the same time, NGO should enhance their own ability, broaden the source of fund.关键词:民间组织;发展现状;对策Key words: Chinese 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s;development status;countermeasures中图分类号:D63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34-0009-021 我国民间组织的发展现状1.1 民间组织的社会关注度进一步提高目前,民间组织在当今社会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而且不断地与国家发生的重大事件密切联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草根民间组织的发展现状及完善路径分析摘要:随着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处于转型期的中国面临着公共管理模式和社会治理结构的多元化变迁,民间组织也在这种背景之下逐渐发展壮大。
民间组织对社会发展的参与弥补了国家能力的不足,为公民参与社会发展提供了平台,为民主和发展注入了丰富的社会资本,实现了国家和公民社会的和谐共生。
草根民间组织作为多元化氛围中的治理主题之一,其角色在公民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日益重要。
在这种背景下,草根民间组织特别是以特殊群体为对象的草根公益性NGO 的发展必然引起公众的关注。
本文通过对草根民间组织的概念阐述,以及在分析我国草根民间组织的发展现状和发展瓶颈的基础上,提出了几点完善我国草根民间组织发展的建议,旨在为将来草根民间组织的发展提供一个参考平台。
关键词:草根民间组织公益性发展现状一、草根民间组织的概念及特征(一)草根民间组织的概念关于草根民间组织的定义,我国学者众说不一。
王名在《中国民间组织三十年》中将其定义为:“草根组织是指植根于社区基层并主要服务于社区居民、具有较强民间性的组织。
”1杨淦则认为,“草根组织是指没有官方背景(没有挂靠单位或主管单位)的,也没有企业财团背景的、纯民间的、没有依法注册登记的、不具备社团法人和财团法人资格的,在民政部门备注过和没有备注的民间组织。
”2贾西津根据法律地位分类,认为我国民间组织基于法律地位的形式,分为法定民间组织和草根民间组织。
3本文草根民间组织的定义便是以法律地位为基础的:法定民间组织,指那些按照现行法规,在各级民政部门登记注册、获得社会团体或者相应法人地位的“民间组织”;而草根民间组织,是指那些不具有被现行法规正式认可的“民间组织”的法律地位,但是在相当程度上具备NGO的核心特征,即非政府性、非营利性的组织。
其中大多属于民间自发组建,因各种原因不能在民政部门登记注册而未获法人资格的组织。
(二)草根民间组织的特征虽然定义各有偏重点,但是可以归纳出草根民间组织具有以下五大特征:其一,自发成立,而非官方批准。
它是由公民自发形成,公民通过建立公益性组织发扬乐善好施的光荣传统与人文关怀,从而获得一种满足感、成就感。
其二,组织活动经费自筹,而无官方拨款和资助。
这类组织行为取向与社会价值取向一致,组织的合法活动经费大多由组织内部成员筹集,不列入官方拨款和资助范围。
其三,组织管理自治,而非官方操控。
组织运行依照一定章程,日常监督管理由组织成员内部自觉完成,未进入官方监督管理范围而具有自我负责、自我管理的特1王名.中国民间组织三十年:走向公民社会[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102杨淦,傅钵.漫话慈善[M].新华出版社,2006.93贾西津.第三次改革一中国非营利部门战略研究[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61点。
其四,组织活动自主,而非官方强制。
组织的帮扶对象、建立的公益项目完全按社会需要由组织自身制定,组织活动不受官方的行政权力影响,组织运作灵活性强。
其五,组织成员自愿加入,而非官方任职。
组织成员成分由义工、社会服务工作者以及自愿参与公益性服务的普通公民组成,组织领导者不是由政府官员或退休官员担任,一般由组织的发起者担任。
二、我国草根民间组织的发展现状尽管“全能政府”已经走出公众的视野,但是30多年的改革,主要是在国家之外建立起一个市场,满足大多数人衣食住行等各方面的生活需要。
至于“民间组织”,虽然事实上一直存在,但其合法地位和作用不仅得不到承认,甚至很长时间被严厉控制。
例如,1989年国务院颁布《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对社会团体的成立制定了非常严苛的条件。
许多民间组织被注销、取缔或者合并,在大规模的清理整顿中销声匿迹。
一般公众对民间组织也不甚了解,甚至不知道有它们的存在。
在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以后,社会团体的发展在90年代中期出现了一个新的高潮。
到1998年新的条例颁布之前,各级各类社会团体的总数达到近17万家。
故于1998年10月,国务院在对原有条例作了大幅度修订的基础上颁布了新的《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同时发布《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
尽管我国政府对民间组织的态度从漠视到支持,但仍有数量庞大的草根民间组织仍处于体制外生存,不被公众所熟悉。
进入新世纪以来,事情正在发生变化。
几次重大自然灾害的发生,为中国草根民间组织提供了展示自己的契机。
草根民间组织在无法预测的情况下,充分展现出灵活、迅速的行动力和极强的资源动员能力,能够准确地捕捉目标群体的需求。
2008年四川大地震,据林闽钢等人的研究报告显示,仅在震后一小时,爱白成都青年同志活动中心就通过网络向灾民发出自救、避难服务等信息,并且为灾民安排临时避难所;壹基金当晚就与各大网站联合发起募捐;乐施会往灾区运送妇女卫生用品、奶粉、牛奶等物资,充分估计到妇女、儿童和当地穆斯林灾民的特殊需求。
从2003年抗击SARS,到2008年四川地震和2010年玉树地震的抗震救灾,中国草根民间组织在社会危难时刻,树起了一道及时的生命线。
当越来越多的中国草根民间组织发挥自己的作用和能力时,公众对他们的了解和肯定也在逐步地提升,这些都反过来改善草根民间组织的生存和发展空间。
2011年2月26日,北京市民政局在2011年度工作会议上公布消息,从今年开始全市工商经济类、公益慈善类、社会福利类、社会服务类这四类民间组织可直接到民政部门登记,不需再找“挂靠”的业务主管部门。
4这种创新和进步,既是政府自上而下改革的结果,同时还是过去十年中国民间组织从业者们不断积极行动,自下而上努力争取回来的胜利成果。
无疑我国草根民间组织也将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契机,草根民间组织有可能获得合法身份,获得更多的来自各界的支持,开展范围更广、程度更深的志愿活动,草根民间组织也必将迎来志愿服务的蓬勃春天。
三、我国草根民间组织发展的瓶颈(一)制度性障碍——“法外”身份的无奈中国政府对待公民社会的态度上存在两种相互矛盾的发展趋势:“一方面,由于客观上存在着对新的治理力量和治理模式的迫切需要,中国政府对公民社会组织合法化要求的容忍度增加了,至少通过各种规定划定了这些组织可以合法存4钟晓慧.NGO松绑:以行动争得社会空间./news_detail.asp?id=2720在的政治空间;另一方面,我们又可以看到政府对公民社会组织的发展疑虑重重,努力将这些组织的发展限制在政府能够控制的范围内,以避免任何政府不能控制的社会力量获得合法化的发展,并成长为能够和政府抗衡的力量,危及中国发展必需的社会安定局面。
”5综上可见,中国公民社会组织特别是草根公益NGO发展缺乏宽松的社会政策制度环境。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民间组织注册登记门槛过高。
各种民间组织、社团、基金会等都具有双重的管理体制——登记机关和业务主管部门,同时业务主管部门掌握着民间组织管理的重要权利。
一方面条例规定民间组织的业务主管部门必须是县级以上各级党政部门和由民政部授权的人民团体等机构,所以注册成功的民间组织其实是在政府部门的掌控之中的,其非政府的本质也只是徒有其名了。
另一方面民间组织的“婆家”——业务主管部门一般又比较难找,这就给本来资金就比较紧张的民间组织增加了准入成本,致使许多民间组织由于种种原因而不能登记或者不愿登记,这样的民间组织或者以工商注册登记或者直接就不登记而游离于法律监管之外。
2.资金与监管的不足。
许多体制外的草根公益民间组织,一方面由于“体制外”的身份不仅难以获得来自政府的财政拨款,而且企业为公益慈善组织提供捐助时只有向国家主办的少数几个慈善机构捐助才能得到税务机关的免税;另一方面,因其自身的公益性特质,难以实现资金投入的经济利益回报,所以资金严重短缺成为了困扰他们发展的普遍问题。
而无论是体制内的民间组织的双重重复监管还是体制外民间组织的无监管都体现出了登记机关的重“入口”轻监管的情况,民间组织的监管处于双重缺失状态——体制内的税务和司法监管的无为状态,体制外社会监管的空缺状态。
从根本上看待这种缺失还是民间组织缺乏足够的法律基础,草根民间组织没有一个足够完善的法律平台作为运作的支撑,也就难以找到有利于草根民间组织监管的法律框架。
3.人力资源编制的不平衡。
我国民间组织的人力资源编制情况综合起来可分为体制内编制和体制外编制两类。
像残联、工青妇等这种名义上的民间组织实质上政府主管的部门,他们的人员编制一般是事业编制或公务员编制,他们可以享受政府部门的相关待遇。
体制外的民间组织特别是草根民间组织的人员编制是合同聘用编制,他们无法获得足够的职业认同感,草根民间组织资金的缺乏难以形成完善的工资激励机制,无法为员工提供宽广的自我发展的平台,而组织由于各种原因受到的挫折也给员工带来了一定了打击。
制度上决定的机会的不平等不仅使得草根民间组织难以吸引优秀的人才,而且导致了草根民间组织的人才流失率较高,从而影响了组织人力资源队伍的稳定性。
4.缺乏正式的表意渠道。
体制内的民间组织依附于上级主管部门,他们的意见表达一般也是主管部门所表达的意见。
体制外的草根民间组织的确难以获得正式的表意渠道,不同的民间组织依据自己的方式来实现各自意愿的表达,甚至通过非法的方式来实现组织的意愿。
这种现状不仅使草根民间组织自身的表意难以实现,同时也导致了组织社会信任度的降低,组织公信力的降低就会导致资金、人力资源等的进一步短缺,一系列的连锁反应甚至会让一个草根民间组织在艰难的挣扎中解体。
(二)组织自身障碍一自我生长机制不足在当前中国的公民社会环境下,从草根公益NGO组织自身来看,大部分组织缺乏稳定持久的国内经济来源,组织经费的大部分来自于国际基金或者项目捐5尚晓援.冲击与变革一对外开放中的中国公民社会组织[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54助。
这种情况下,组织的发展势必会受到国际基金和项目的影响。
在我国缺乏公民社会组织社会支持系统的背景下,生存和公民组织自身的管理运作等问题成为阻碍组织发展的障碍。
1.组织的双重身份困境。
在工商注册的草根公益民间组织的组织体系中存在着两套管理系统:一套是按照企业管理的体系来设立的系统,而草根民间组织的本质又使其必须按照非政府组织的系统来设立。
这在组织管理运行上存在着谁是权利决策者的矛盾,造成了监督治理、人事管理、财务管理的困境。
2.缺乏多元化的筹资渠道。
制度性的原因也是导致草根公益组织筹款渠道难以多元化的一个因素。
一方面法律法规的不健全、缺乏善款募捐的监督管理体制等因素影响了社会公众对草根组织的公信度和参与度;另一方面,草根组织自身的管理体制的不健全,难以使善款的使用明细透明化,募捐者对自己捐助的善款的合理使用缺乏信心等因素也使草根公益NGO失去了对公众的吸引力。
3.组织内部管理体制的不健全。
非营利性组织的管理包括非营利组织的战略管理、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项目管理、非营利组织的营销等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