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经济常识》重要知识点归纳
高中政治经济知识点归纳
高中政治经济知识点归纳高中政治经济知识点归纳一、政治经济学基本概念1. 政治经济学的定义:政治经济学是研究社会生产、分配和交换的规律以及政府在经济活动中的作用的学科。
2. 经济:指人们为了满足物质和文化需要而进行的生产、分配和消费活动。
3. 政治:指人们在社会生活中为了实现共同利益而进行的组织和管理活动。
4. 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社会经济制度、经济发展规律、经济政策等。
二、经济制度1. 经济制度的定义:经济制度是指一定历史时期、一定社会形态下的经济组织形式和经济关系的总和。
2. 市场经济制度:市场经济制度是以市场为基础,通过市场供求关系调节资源配置和经济活动的一种经济制度。
3. 计划经济制度:计划经济制度是由国家计划机关对经济进行全面调控和管理的一种经济制度。
4.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是在社会主义基础上,通过市场机制调节资源配置和经济活动的一种经济制度。
三、经济发展阶段1. 传统经济阶段:以农业为主导,生产方式落后,经济发展水平低。
2. 工业化阶段:以工业为主导,生产力水平大幅提高,经济结构发生变化。
3. 现代化阶段:以服务业为主导,科技水平高,经济发展更加多元化和高效率。
四、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1. 经济增长:指国民经济总量的增加,通常用国内生产总值(GDP)来衡量。
2. 经济发展:指经济结构的优化和经济质量的提高,包括经济增长、经济结构调整、经济效益提高等方面。
五、经济政策1. 宏观经济政策:宏观经济政策是指国家为了调整和控制整个经济运行状况而采取的政策措施,包括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和产业政策等。
2. 货币政策: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和利率等手段来影响经济运行和调控经济。
3. 财政政策:通过调整政府支出和税收等手段来影响经济运行和调控经济。
4. 产业政策:通过制定产业发展规划和支持政策来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和经济发展。
六、经济全球化1. 经济全球化的定义:经济全球化是指国际间经济联系的日益紧密和经济活动的全球范围内的扩展。
《经济常识》知识点
《经济常识》知识点《经济常识》知识点必背1.影响价格的因素?价格变动的影响?(1)影响价格的因素:价值决定价格,供求影响价格。
(2)价格变动对人民生活的影响:①一般来说,商品价格上升,需求会减少;②生活必需品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需求弹性)较小,高档耐用品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较大;③当一种商品价格上升,需求量减少,其替代品需求量增加,互补品需求量会减少,反之,其替代品需求量减少,互补品需求量增加。
(3)价格变动对生产经营的影响:①调节生产规模。
(当某种商品价格下降,生产者获利减少,就会压缩生产规模,减少产量,反之,扩大生产规模,增加产量;)②提高劳动生产率;③促使企业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
2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刺激消费、扩大内需的措施?①根本因素是经济发展水平。
——最根本的就是大力发展生产力、发展经济。
②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
——保持经济稳定增长,增加居民收入。
③消费水平还受未来收入预期影响。
——增加就业、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减少其后顾之忧。
④.收入差距会影响社会总体消费水平,差距过大,总体消费水平降低。
——统筹城乡、区域发展,缩小收入差距,实现社会公平。
⑤物价变动会影响人们的购买力。
——国家要加强宏观调控,稳定物价。
⑥人们的消费行为还受到消费观念的制约。
——应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量入为出,适度消费;避免盲从,理性消费;保护环境,绿色消费;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3恩格尔系数的内涵、影响及标准?恩格尔系数是指食品支出占家庭总支出的比重。
恩格尔系数过大,会影响其他消费支出,特别是影响发展资料、享受资料消费的增加,限制消费层次和消费质量的提高。
恩格尔系数减小,通常表明人们生活水平提高,消费结构改善。
4生产与消费的关系?(1)生产决定消费。
(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方式、质量和水平,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
)(2)消费反作用于生产。
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生产发展。
(消费所形成的新的需要,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成长。
高中政治经济知识要点总结
高中政治经济知识要点总结高中政治经济知识要点总结经济部分的知识是我们刚上高中就学习的政治内容,学好这部分的知识,关键在于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高中政治经济知识总结,希望对大家有用!高中政治经济知识总结1、商品的含义?商品的基本属性?(1)含义: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商品必须符合两个基本条件:一、用于交换;二、劳动产品。
(2)商品的基本属性是:使用价值(商品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和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价值是商品的本质属性。
2、货币的含义?货币的本质?货币的基本职能?(1)含义: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就是货币(这里讲的货币是指有价值的金属货币)。
(2)本质: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一般等价物是指能够和其它一切商品相交换的商品。
(3)基本职能:货币的基本职能是价值尺度(货币本身有价值、是商品,才能充当价值尺度的职能。
货币执行价值尺度的形式是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并不需要现实的货币)和流通手段(货币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货币执行流通手段的形式是只能用现实上的货币,而不能用观念上的货币。
货币充当流通手段是指用货币直接去买或者卖商品,要求交易时双方价值互换)。
(4)其它职能:货币除了基本职能外还充当支付手段(支付手段是指除现金买卖商品外的其它支付货币的情况,交易时是价值的单方面支付)、贮藏手段、世界货币的职能。
3、货币流通规律公式?商品价格总额待售商品数量*价格水平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货币流通次数=货币流通次数4、纸币及其本质?通货膨胀、通货紧缩及危害?(1)纸币是国家(或者某些地区)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其本质是价值符号(本身没有价值,所以不能充当价值尺度的职能)。
(2)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的货币量为限度,超过这个限度可能发生通货膨胀,小于这个限度可能引发通货紧缩。
高中政治经济必备知识1、供求对价格的影响?(1)气候、时间、地域生产条件、政策等因素通过改变商品的供求影响商品的价格。
高中政治《经济常识》重要知识点归纳范文
高中政治《经济常识》重要知识点归纳第一课商品和商品经济1、商品和商品经济的含义(1)商品的含义: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成为商品必须同时具备两个条件:①劳动产品;②必须用于交换。
(2)商品经济的含义:商品经济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总和。
商品交换(相互让渡或买卖商品的行为)→商品生产(以交换为目的而进行的生产)(3)商品经济产生的根本原因: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2、商品的基本属性(1)商品的使用价值:商品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是商品的使用价值。
商品的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它反映人与自然的关系。
(2)商品的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就是商品的价值。
商品的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它反映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商品的本质属性和特有属性。
(3)商品的交换价值任何商品都有价值,但商品的价值是不能自我表现的,必须通过交换,由另一种商品表现出来。
一种使用价值与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量的关系和量的比例就是交换价值。
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
(4)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重属性。
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二者缺一不可。
使用价值是商品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价值是商品的本质属性。
(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不一定有价值,有价值的东西必然有使用价值)3、商品的价值量(1)商品价值量的含义:商品的价值量是指商品价值的大小。
(2)商品价值量的决定因素:商品的价值量不是由各个商品生产者所耗费的个别劳动时间决定,而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3)劳动生产率的含义:劳动生产率就是劳动者的生产效率。
劳动生产率高低的两种表示方法:①每个劳动者在单位时间内所生产出来的产品数量。
②生产单位产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
→提高劳动生产率,缩短个别劳动时间,是商品生产者增加收入的主要途径。
高中政治经济知识要点归纳
高中政治经济知识要点归纳高中政治经济知识要点归纳学习经济生活部分的政治内容时,我们要牢固掌握所学概念和原理,不断加强知识地复习和巩固。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高中政治经济知识归纳,希望对大家有用!高中政治经济知识总结1 商品的含义及其基本属性分别是什么?商品: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基本属性:使用价值和价值。
2 货币的含义及其本质分别是什么?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的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运用)如何认识货币?(1)从起源看,货币是商品交换长期发展的产物,从本质上看,它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其基本职能是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
(2)从一定意义上讲,货币是财富的象征,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仍然存在商品货币关系,各种经济活动都离不开货币。
(3)对待金钱应该“取之有道,用之有度”。
(4)要树立正确的金钱观,认为金钱是万能的拜金主义要不得,我们一方面要努力为国家创造财富,一方面也要养成把金钱花在需要它的地方,让自己在精神文明上也要上一个台阶。
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可以让我们的灵魂更纯洁。
3 货币的职能有哪些?它的基本职能是什么?基本职能:①价值尺度:货币具有的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
货币能够执行价值尺度职能,是因为货币本身是商品,有价值。
通过一定数量的货币表现出来的价值,叫价格。
②流通手段: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
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叫商品流通。
公式:商品—货币—商品。
③贮藏手段;④支付手段;⑤世界货币。
基本职能:①价值尺度;②流通手段。
4 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公式是什么?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待售商品量*商品价格水平)/货币流通次数。
5 纸币的含义及其发行标准是什么?纸币是由国家(或地区)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
发行标准: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
高中政治经济知识要点1 响价格的间接因素和直接因素有哪些?间接因素:气候、时间、地域、生产等,甚至宗教信仰、习俗等文化因素。
高三政治经济知识点梳理
高三政治经济知识点梳理一、政治经济学概述政治经济学是研究社会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
它揭示了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经济制度、经济运行和经济发展趋势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在高中教育阶段,政治经济学作为一门重要学科,对于培养学生的历史观、国家观和世界观具有重要意义。
二、经济制度的演变1. 自然经济与商品经济自然经济是以自给自足为特征的经济形态,商品经济则是以商品交换为基本特征的经济形态。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商品经济逐渐取代自然经济,成为社会经济的主导形态。
2.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核心是私有制和市场经济。
在这一制度下,生产资料归个人或企业所有,通过市场机制调节生产和分配。
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生产力进步,但同时也产生了贫富分化、经济危机等问题。
3.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以公有制为主体,旨在消除剥削,实现共同富裕。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在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框架下,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同时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的经济体制。
三、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1. 市场机制市场机制是通过供求关系影响价格,进而调节生产和分配的经济运行方式。
市场机制能够有效配置资源,促进经济效率的提升,但也可能导致资源分配不公和市场失灵。
2. 宏观调控宏观调控是政府为了实现经济稳定增长、物价稳定和充分就业等目标,通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对经济运行进行干预和调节的过程。
合理的宏观调控能够弥补市场机制的不足,维护经济秩序和社会稳定。
四、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1. 经济全球化经济全球化是指全球范围内生产、贸易、资本流动和技术传播的加速过程。
经济全球化促进了世界经济的融合和发展,但也带来了文化冲突、环境问题和国际经济风险的传播。
2. 对外开放对外开放是国家为了参与国际分工和竞争,推动本国经济发展而采取的一系列政策措施。
对外开放不仅包括对外贸易的扩大,还包括吸引外资、技术和人才的引进,以及国际经济合作的深化。
高中政治经济学常识总结
高中政治经济学常识总结政治经济学在我国经济理论界居于基础地位,对我国经济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下面是店铺为你整理的高中政治经济学常识总结,一起来看看吧。
高中政治经济学常识总结一、货币(一)货币的本质1、商品的基本属性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构成商品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劳动产品,二是用于交换。
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基本属性。
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是商品的使用价值。
它是商品的自然属性,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关系。
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就是商品的价值。
价值是一切商品所共有的东西。
它是商品的社会属性,反映了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
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2、货币的产生与本质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它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偶然的物物交换,扩大的物物交换,一般等价物为媒介的交换,以货币为媒介的交换。
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就是货币。
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3、货币的基本职能货币的职能是货币本质的体现。
货币从产生时起就具有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两种基本职能。
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就是把商品的价值用货币表现出来,现实生活中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即可。
用货币表现出来的商品的价值,叫商品的价格。
货币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就是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它需要现实的货币。
4、金属货币与纸币纸币是金属货币的代表,与金属货币相比,纸币的制作成本低,更易于保管、携带和运输,避免了铸币在流通中的磨损。
所以,纸币被世界各国普遍使用。
纸币是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
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否则,会引发通货膨胀或导致通货紧缩。
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时各应实行什么对策?通货膨胀对策:实行适度从紧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控制货币供应量和信贷规模,具体来说A要大力发展生产,增加有效供给;B提高银行贷款利率和提款准备金率,紧缩银根,减少财政、投资,努力增收节支,同时要加强对预算外资金的管理;C要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抑制消费基金过快增长;通货紧缩对策: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加大金融支持力度,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高三政治经济常识常考知识点归纳
高三政治经济常识常考知识点归纳一、经济体制与经济发展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和优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在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下,依法保护和促进各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一种经济体制。
其基本特征包括:社会主义公有制与各种所有制经济的有机结合、政府宏观调控与市场资源配置的结合、国家法律法规约束与市场规律自由发展的结合。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优势在于能够更好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调动各种因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经济效益,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2. 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特征和阶段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特征包括:经济规模迅速扩大、发展速度较快、结构持续优化、开放程度加深、创新能力不断提升等。
我国的经济发展经历了计划经济时期、改革开放时期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期三个阶段。
计划经济时期以国家计划为主导,实行的是计划经济体制;改革开放时期我国实行了改革开放政策,逐步引入市场机制和竞争机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期我国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行以市场为基础、国家调控为辅助的经济运行机制。
二、经济发展与社会问题1. 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经济增长需要资源的支持,而资源的有限性使得经济增长受到一定的制约。
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的压力,包括能源消耗、土地利用、水资源污染等问题。
因此,经济增长需要在合理利用资源的基础上注重环境保护,实现可持续发展。
2. 产业结构调整与就业问题产业结构调整是指不同产业部门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发生变化的过程。
产业结构调整对就业问题有一定的影响。
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一些传统产业会减少就业机会,而新兴产业和服务业则会增加就业机会。
因此,我国在进行产业结构调整时需要注重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就业增长点,提高就业岗位的质量和数量。
3. 城乡发展差距与农民工问题城乡发展差距是指城市与农村在经济发展、生活水平和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差异。
有关高考政治经济常识的知识点总结
有关高考政治经济常识的知识点总结
(1)商品:商品和商品经济的含义商品的基本属性商品的价值量
(2)货币:货币的产生和本质货币的职能纸币的产生和发展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
(3)价值规律:价值规律的内容和表现形式价值规律的作用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制度: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确立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国家宏观调控的目标与手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1)企业是市场的主体:企业及其作用公司是企业的一种重要形式国有大中型企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股份制是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
高中政治《经济常识》重要知识点归纳
精心整理高中政治《经济常识》重要知识点归纳第一课商品和商品经济1、商品和商品经济的含义(1)商品的含义: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成为商品必须同时具备两个条件:①劳动产品;②必须用于交换。
2。
性。
是交换价值。
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
(4)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重属性。
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二者缺一不可。
使用价值是商品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价值是商品的本质属性。
(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不一定有价值,有价值的东西必然有使用价值)3、商品的价值量(1)商品价值量的含义:商品的价值量是指商品价值的大小。
(2)商品价值量的决定因素:商品的价值量不是由各个商品生产者所耗费的个别劳动时间决定,而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3)劳动生产率的含义:劳动生产率就是劳动者的生产效率。
4(3)货币的含义: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4)货币的本质:货币的本质就是一般等价物。
5、货币的职能(1)货币的五种职能:货币的职能是货币本质的体现。
货币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五种职能。
其中,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货币的基本职能。
(2)货币的两种基本职能①价值尺度——货币作为价值尺度,就是以货币作为尺度来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的大小。
货币之所以能成为价值尺度,是因为货币也是商品,也有价值。
作为价值尺度的货币不需要现实的货币,只需要观念的货币。
②流通手段——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叫做流通手段(购买手段)。
公式为:商品—货币—商品。
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叫做商品流通。
作为流通手价6(2)纸币的发行: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
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同商品的价格总额成正比,而同货币流通速度成反比。
高中政治选修2《经济学常识》整体框架和思维导图(复习用)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伟大贡献
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立。
2.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
3.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
4.马克思的经济危机理论。
西方国家现在市场经济的兴起与主要模式
1.罗斯福新政。
2.凯恩斯革命。
3.新自由主义。
4.西方国家现代市场经济主要模式。
社会主义理论的初期探索
1.列宁对社会主义市场和经济的探索。
2.斯大林对社会主义市场和经济的探索。
3.毛泽东对社会主义市场和经济的探索,
4.毛泽东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认识。
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探索
1.我国计划经济体制的形成及其作用。
2.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探索。
3.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4.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高中政治知识点总结:经济常识
高中政治知识点总结:经济常识高中政治知识点总结:经济常识一、商品和商品经济(1)商品商品和商品经济的含义;商品的基本属性;商品的价值量。
(2)货币货币的产生和本质;货币的职能;纸币的产生和发展;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
(3)价值规律价值规律的内容和表现形式;价值规律的作用。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制度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制度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确立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国家宏观调控的目标与手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注:考点中要注意的问题1、只有商品才有价值,价值是商品所独有的,有价值就一定是商品,是商品就必有价值。
2、商品的使用价值与价值是商品所不可缺少的,如果假冒伪劣就不能视为商品。
3、个别劳动生产率、个别劳动时间与价值无直接关系,但存在间接关系,将会对社会劳动生产率产生重要的影响。
商品的价值量有单位商品价值量和一定时期内创造的价值量之分,但多数情况下是指单位商品价值量,要注意分清。
4、如果l只羊=10斤大米成立,这是不考虑供求关系变化情况下,得出价值相等。
等式的右边是等价物,是直接的物物交换,买与卖同时进行即W-W.5、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可以是一般等价物,也可以是货币,这时买与卖分离。
货币产生后,交换媒介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即W-G-W.6、纸币不能执行价值尺度,有贮藏手段职能。
除执行价值尺度外,必须是现实的货币。
纸币不是观念中的货币,是货币符号。
假币不是纸币。
7、价值的表现:交换价值、等价物、一般等价物、价格都是商品价值的表现。
等价物-----般等价物-----货币交换价值←---价格8、流通中所须的货币量是指实际所需要的货币量。
由于货币是指金银贵金属货币,因此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也是指金属货币量。
高考政治《经济学》答题术语和核心知识点汇总
高考政治《经济学》答题术语和核心知识点汇总经济学是高考政治考试中的重要科目之一。
掌握经济学的答题术语和核心知识点,对于考试取得好成绩至关重要。
以下是经济学的一些重要术语和核心知识点的汇总。
答题术语1. 宏观经济学:研究整个经济系统总体运行规律的经济学分支。
2. 微观经济学:研究经济系统中个体经济单位行为及其相互关系的经济学分支。
3. 劳动力:指用于生产物品和提供服务的人力资源。
4. 预算:指将某一时期内国家或个体的收入和支出计划编制在一起的文件。
5. 价格:指在市场上货币单位能够购买的商品和劳务的数量。
6. 供给:指生产者根据市场价格愿意出售的商品和劳务的数量。
7. 需求:指消费者根据市场价格愿意购买的商品和劳务的数量。
8. 货币:指用作交换媒介和流通手段的特殊商品或代用品。
核心知识点1. 经济体制:指在一定历史条件下,一国或一地区内部经济关系的总和。
2. 国民经济核算:是指对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活动进行多方面统计和综合分析的体系。
3. 经济增长: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所创造的经济总值和国民生产的规模的扩大。
4. 工业化:是指以工业为主导,工业产值占国民经济总产值比重较高的社会经济发展阶段。
5. 农业现代化:是指以提高农业锄头生产效益和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为目标,实现农业社会化、商品化的发展方向。
6. 城镇化:是指人口由农村向城市转移和城市化程度提高的过程。
7. 市场经济:国家主要依靠市场机制来调节资源配置和经济行为的一种经济体制。
8. 商品经济:是在一定的社会可交换的价值基础上产生的商品和服务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活动。
以上是一些高考政治《经济学》答题术语和核心知识点的汇总。
希望对您的备考有所帮助。
祝您考试顺利,取得好成绩!参考资料:- 高考政治教材- 网上经济学资料。
高三政治经济类知识点框架
高三政治经济类知识点框架一、经济体制与市场经济1. 经济体制的基本概念经济体制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关于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等经济活动的基本制度和运行机制。
它包括了所有制结构、经济决策方式、资源配置方式和经济管理体制等方面。
2. 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市场经济是一种经济体制,其核心特征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在市场经济中,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主要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价格机制是资源配置的主要调节手段。
3.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将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要求与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相结合,通过市场机制有效配置资源,同时发挥政府的作用,实现经济的快速增长和社会的公平正义。
二、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1. 宏观经济的内涵宏观经济学研究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整体经济的运行规律,关注的是国民生产总值、失业率、物价水平、国际贸易等宏观经济指标,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影响。
2. 微观经济的内涵微观经济学研究的是个体经济单位,如家庭、企业和市场等的行为和决策。
它分析个体如何在有限的资源下进行选择,以达到效用最大化或成本最小化。
3. 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的关系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
宏观经济的稳定发展为微观经济主体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而微观经济主体的决策和行为又直接影响宏观经济的运行。
三、国际贸易与经济全球化1. 国际贸易的基本原理国际贸易是基于比较优势原理,各国根据自身资源禀赋和生产条件,生产并出口自己具有相对优势的商品和服务,同时进口其他国家和地区相对优势的商品和服务。
2. 经济全球化的趋势经济全球化是指全球范围内的经济活动和经济联系日益紧密,国际贸易、跨国投资、技术转移和文化交流等方面的障碍逐渐减少,世界各国经济相互依赖程度加深。
3. 经济全球化对国家经济的影响经济全球化为国家经济发展带来了机遇和挑战。
一方面,它促进了资源的全球优化配置,提高了生产效率;另一方面,也使得国家经济更容易受到国际经济波动的影响。
高中政治经济学知识点归纳
高中政治经济学知识点归纳高中政治经济学知识归纳1、生产与消费 (分配与交换是生产与消费的桥梁和纽带)(1)生产决定消费(对象、方式、质量和水平)为消费创造动力。
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2)消费反作用于生产: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经济发展、对生产起着导向作用,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带动一个新产业的出现和成长;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提高劳动力的质量,提高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消费是物质资料生产过程的最终目的与动力2、生产力(1)必要性:①解决主要矛盾②社会主义本质要求③体现社会主义的有优越性④增强综合国力⑤提高我国国际地位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⑦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赶超发达国家(2)如何发展:①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②必须通过改革,调整生产关系中与生产力不相适应的部分,调整上层建筑中与经济基础不相适应的部分。
改革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要通过改革,完善社会主义的各项基本制度,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③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④加快科技发展,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加快科技进步和创新3、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经济制度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基础、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生产资料公有制国有经济:国有经济国民经济的支柱,掌握国民经济的命脉,在国民经济中起主导作用(主导作用--国有经济,主体地位--公有制地位)(1)公有制主体地位:1、主要体现:①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就全国而言)②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即体现在控制国民经济发展方向,控制经济运行的整体态势,控制重要稀缺资源的能力上。
在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国有经济必须占支配地位。
2、为什么坚持公有制为主体:①现行的经济制度,适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不平衡、多层次的.状况②符合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③有利于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增强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高中政治经济学知识总结1、企业——含义:以营利为目的而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向社会提供商品或服务的经济组织。
高考政治经济常识主要知识点归纳
高考政治经济常识主要知识点归纳高考政治经济常识主要知识点归纳:1、商品是价值和使用价值的统一体原理内容:价值和使用价值是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
商品是价值和使用价值的统一体,二者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是商品价值实现的基础。
只有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才成为商品。
知识运用:国家打击假冒伪劣产品;消费者追求“价廉物美”。
重视产品质量。
2、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关系。
原理内容:商品的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与个别劳动时间无关,与社会劳动产品生产率成反比。
单位时间的商品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无关。
知识运用:国家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企业要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
3、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原理内容:商品的价格由价值决定,受供求关系的影响。
当商品供不应求时,价格高于价值,当商品供过于求时,价格低于价值。
价格总是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这正是价值规律发生作用的唯一表现形式。
知识运用:当前国际石油价格上涨的重要原因是供需关系的变化。
4、价值规律的内容原理内容: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商品的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要以价值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知识运用:一分钱一分货;货真价实。
5、价值规律的作用原理内容: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
它能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各生产部门的分配。
能刺激商品生产者改进生产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
能促使商品生产者在竞争中优胜劣汰。
价值规律的作用概括为一点,就是使经济资源得到合理配置和优化配置,使资源得到更充分合理的利用。
知识运用:“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廉、人廉我转。
”6、货币的职能原理内容:货币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五种职能其中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货币的基本职能。
其他三个手段都是货币两个基本职能派生出来的。
知识运用:商店对各类商品标价;个人用人民币购物。
7、货币流通规律原理内容: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取决于三个因素:待售商品总量、商品的价格水平(两者的乘积即为待售商品的价格总额)、货币流通速度。
高中政治经济学知识点总结
高中政治经济学知识点总结高中政治经济学知识点总结:(一)为什么要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1)从根本上是由生产力决定的。
其适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不平衡、多层次的状况。
(2)实践证明,有利于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有利于增强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二)怎么样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1)必须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发挥国有经济主导作用,不断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
(2)必须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激发非公有制经济活力和创造力。
(3)国家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开公平公正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的保护,依法监管各种所有制经济。
(三)为什么要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方式?(1)生产决定分配,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分配方式。
我国实行了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相应地就必然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2)这制度为我国实现社会公平、形成合理有序的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证。
(四)为什么要按劳分配?(1)是由我国现实的经济条件决定的: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
(2)有利于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发劳动者学习科学技术、提高劳动技能,从而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
(3)是对剥削制度的根本否定,是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的重要条件,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
(五)为什么要健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制度?(1)是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生产要素所有权存在的合理性、合法性的确认,体现了国家对公民权利的尊重,对劳动、知识、人才、创造的尊重。
(2)有利于让一切生产要素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造福人民。
高中政治最全知识点汇总(必修一二三四)
高中政治最全知识点汇总(必修一二三四)必修一:经济常识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第一课:神奇的货币1、商品的含义及其基本属性含义: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劳动产品不一定是商品,但商品一定是劳动产品。
商品的基本属性:商品的使用价值是指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
不同商品使用价值不同,所以才需要交换以满足人们的不同需要。
商品的价值是指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不同商品都有价值,所以才能够按照一定比例相互交换。
2、货币的含义、本质和基本职能含义: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
当贵金属金银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时,货币就出现了。
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货币的基本职能:是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
价值尺度是指货币具有表现和衡量其它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
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
流通手段是指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
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则需要现实的货币。
3、纸币的含义及其发行规律、通货膨胀、通货紧缩纸币是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
国家能决定纸币的发行量、纸币的面值,但不能决定纸币的购买力或者纸币所代表的价值。
纸币的发行规律:纸币的发行量要以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
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货币流通次数。
4、信用卡的含义、功能及优点广义的信用卡是指具有消费、转账结算、存取现金、信用贷款等部分或全部功能的电子支付卡。
狭义的信用卡是指商业银行信用卡。
它是商业银行对资信状况良好的客户发行的一种信用凭证。
信用卡集存款、取款、消费、结算、查询、信用贷款为一体。
使用信用卡可以减少现金使用,简化收款手续,方便购物消费,增强消费安全。
5、外汇和汇率外汇是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
汇率是指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
如果一定数量的外国货币可以兑换成更多的本国货币,说明外币升值、外币汇率上升;反之,说明外币贬值、外币汇率跌落。
人民币升值的利:①人民币升值使中国消费者能够买到价格便宜的进口商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政治《经济常识》重要知识点归纳第一课商品和商品经济1、商品和商品经济的含义(1)商品的含义: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成为商品必须同时具备两个条件:①劳动产品;②必须用于交换。
(2)商品经济的含义:商品经济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总和。
商品交换(相互让渡或买卖商品的行为)→商品生产(以交换为目的而进行的生产)(3)商品经济产生的根本原因: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2、商品的基本属性(1)商品的使用价值:商品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是商品的使用价值。
商品的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它反映人与自然的关系。
(2)商品的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就是商品的价值。
商品的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它反映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商品的本质属性和特有属性。
(3)商品的交换价值任何商品都有价值,但商品的价值是不能自我表现的,必须通过交换,由另一种商品表现出来。
一种使用价值与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量的关系和量的比例就是交换价值。
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
(4)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重属性。
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二者缺一不可。
使用价值是商品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价值是商品的本质属性。
(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不一定有价值,有价值的东西必然有使用价值)3、商品的价值量(1)商品价值量的含义:商品的价值量是指商品价值的大小。
(2)商品价值量的决定因素:商品的价值量不是由各个商品生产者所耗费的个别劳动时间决定,而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3)劳动生产率的含义:劳动生产率就是劳动者的生产效率。
劳动生产率高低的两种表示方法:①每个劳动者在单位时间内所生产出来的产品数量。
②生产单位产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
→提高劳动生产率,缩短个别劳动时间,是商品生产者增加收入的主要途径。
(4)商品的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劳动生产率越高,生产单位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就越短,该商品的价值量就越小。
反之,劳动生产率越低,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就越大。
所以,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4、货币的产生和本质(1)货币的产生:货币是商品交换长期发展的产物。
发展过程:偶然的物物交换→扩大的物物交换→以一般等价物为媒介的交换→货币的产生。
(2)一般等价物:一般等价物就是从其他商品中分离出来,可以和其他一切商品相交换并表现其他一切商品价值的商品。
(3)货币的含义: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4)货币的本质:货币的本质就是一般等价物。
5、货币的职能(1)货币的五种职能:货币的职能是货币本质的体现。
货币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五种职能。
其中,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货币的基本职能。
(2)货币的两种基本职能①价值尺度——货币作为价值尺度,就是以货币作为尺度来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的大小。
货币之所以能成为价值尺度,是因为货币也是商品,也有价值。
作为价值尺度的货币不需要现实的货币,只需要观念的货币。
②流通手段——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叫做流通手段(购买手段)。
公式为:商品—货币—商品。
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叫做商品流通。
作为流通手段的货币必须是现实的货币,不能是观念的货币。
(3)价值与价格:在货币产生之后,用货币来表现商品的价值,叫做价格。
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4)货币的其他职能①贮藏手段——把货币作为社会财富的代表贮藏起来。
作为贮藏手段的货币,必须是实实在在且足值的货币,即金银铸币或金银条块。
②支付手段——货币被用来清偿债务或支付赋税、租金、工资等。
③世界货币——货币具有在世界市场充当一般等价物的职能。
6、纸币的产生和发展(1)纸币的含义:纸币是由国家发行的、强制使用的货币符号。
纸币具有流通手段、支付手段和部分世界货币的职能。
但纸币本身没有价值,因此不具有价值尺度和贮藏手段的职能。
(2)纸币的发行: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
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同商品的价格总额成正比,而同货币流通速度成反比。
商品价格总额待销售的商品量×价格水平流通中所需的货币量= ———————= —————————————货币流通次数货币流通次数(3)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①通货膨胀:纸币的发行量超过流通中所需要的数量,从而引起纸币贬值,物价上涨,叫做通货膨胀。
(实质: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措施:A.要大力发展生产,增加有效供给;B.要控制货币供应量和信贷规模,实行适度从紧和量入为出的财政方针,努力增收节支,同时要加强对预算外资金的管理;C.要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抑制消费基金过快增长;D.要深化流通体制改革,加强市场体系建设,减少流通环节,降低流通费用。
②通货紧缩:表现为物价水平持续下降,货币不断升值。
通货紧缩的过程往往伴随着生产下降、市场萎缩、企业利润降低、生产投资减少,以及失业增加、收入下降等现象。
(实质:社会总需求持续小于社会总供给) →A.降低利率,刺激社会投资,增加货币的供应量;B.鼓励消费,加快货币周转速度;C.发行国债,加大基础设施投资力度,扩大社会总需求;D.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加速产品的升级换代,吸引社会消费,减少产品的积压。
7、价值规律的内容和表现形式(1)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
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是: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商品交换要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2)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是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
8、价值规律的作用(1)价值规律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各生产部门的分配。
(2)价值规律刺激商品生产者改进生产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
(3)价值规律促使商品生产者在竞争中优胜劣汰。
价值规律的三个作用从根本上归结到一点,就是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劳动生产率的不断提高。
第二课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制度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1、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1)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在我国,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以及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2)国有经济①含义:国有经济,亦称全民所有制经济,是生产资料归全体人民所有(以国家所有的形式存在)的一种公有制。
②地位: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起主导作用,这种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
A.对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国有经济必须占支配地位。
B.国有经济要提高自己的整体质量和竞争力,引导和影响其他所有制经济的发展,并在国内外竞争中不断壮大。
(3)集体经济①含义:集体经济是生产资料归部分劳动者共同所有的一种公有制经济。
②地位:集体经济是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③农村集体经济的经营体制:我国的农村集体经济实行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
(4)混合所有制经济混合所有制经济,是由各种不同所有制经济,按照一定原则,实行联合生产或经营的所有制形式。
这种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都属于公有制经济。
(5)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公有制的实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一切反映社会化生产规律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如股份制、股份合作制、承包、租赁等,都可以利用。
股份制是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
2、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1)我国现阶段的非公有制经济①个体经济——由劳动者个人或家庭占有生产资料,从事个体劳动和经营的所有制经济。
类型②私营经济——以生产资料私有和雇佣劳动为基础,以取得利润为目的的所有制形式。
③外资经济——我国发展对外经济关系,吸引外资建立起来的所有制形式。
包括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中外合作经营企业中的境外资本部分、外商独资企业。
地位: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的前提下,要鼓励各种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依法保护各类企业的合法权益和公平竞争,并实行引导、监督和管理。
(2)公有制的主体地位①就全国而言,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公有资产占优势,既要有量的优势,又要注重质的提高。
②国有经济控制国民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3)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必然性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从根本上说,是由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规律决定的。
具体说来,是由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的国情决定的。
①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
②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总体水平比较落后,发展很不平衡,呈现多层次性。
这必然要求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与之相适应。
③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
一切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加以利用。
④实践证明,这项基本经济制度的建立,对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促进我国的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起到了积极作用。
3、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1)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在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范围内,劳动者向社会提供劳动,社会以劳动为尺度,向劳动者分配个人消费品,实行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2)按劳分配以外的个人收入分配方式:主要包括按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成果分配、按生产要素分配等。
①按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成果分配,是同个体经济相适应的分配方式。
②按生产要素分配,是凭借资本、技术、土地、劳动力等生产要素而取得个人收入的分配方式。
③在公有制经济中对劳动者生活起保障作用的福利性分配,从社会保障中取得的各种收入,也属于非按劳分配。
(3)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客观必然性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具有客观必然性。
①这是与我国现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的。
②是由我国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决定的。
③这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
④实践证明,这一分配制度激发了社会成员积极投身国家建设的热情,对加快经济发展和实现共同富裕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
4、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1)资源和资源配置①资源:物质资料的生产必须具备的基本的生产要素的统称。
②资源配置:人们为了满足自己多方面的需求,对社会可以利用的有限资源进行一定的安排。
③资源配置的方式:在现代商品经济条件下,资源配置主要依靠市场的调节作用实现。
(2)市场和市场经济①狭义市场和广义市场A. 狭义的市场是指商品交换的场所,即有形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