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感染参考PPT
合集下载
骨与关节感染PPT医学课件
骨与关节化脓性感染
骨与关节化脓性感染
骨 的 感 染 、 关 节 的 感 染
化 脓 性 细 菌 引 起 的 感 染
第一节 化脓性骨髓炎
化脓性细菌所引起的骨组织炎症现象 病变包括骨膜、骨皮质骨松质及骨髓组 织 “骨髓炎”一词并不准确 炎症局限于骨髓部分很少见
化脓性骨髓炎感染途径
治疗
目的:是尽早控制感染,使病变在 急性期治愈,防止演变为慢性骨 髓炎
方法: 1. 全身支持对症治疗:纠正脱水、维持水电平 衡、根据需要应用镇静、止痛、退热药,必要 时可输入少量新鲜血液 2.抗生素应用:早期大剂量应用有效抗生素 体 温下降后需持续使用2-3周(抗生素治疗结果: 四种) 3. 局部减压和引流:在大剂量抗生素不能控制 症状时,必须尽早切开,钻孔引流或开窗减压 4. 局部固定:早期用持续皮牵引或石膏托固定 于功能位,利于患肢休息、止痛、防止畸形和 病理骨折
局部症状: 患区疼痛 肢体半屈曲位 皮温增高 有局限 性压痛 局部肿胀不明显 形成骨膜下脓肿后局部可出现水肿 压痛 更明显 ‘’ 形成深部脓肿后疼痛可减轻 但局部红肿 热压痛更明显 邻近关节 可有反应性关节积液 骨质的广 泛破坏后 可发生病理性骨折
临床检查
血常规:白细胞增高 中性白细胞增高 血培养:可阳性 应用抗生素后阳性率低 脓肿分层穿刺:具有诊断意义 X线检查:早期常无异常 CT检查:可早期发现骨膜下脓肿
无小 变腿 化软 组 织 肿 胀
骨 质
发 病 后 十 四 天
样进 骨一 破步 坏发 及展 大可 块出 死现 骨虫 等蛀
应 一 线个 干表 月 骺现 左 端 右 的层 可 骨状 出 质骨 现 疏膜 早 松反 期 ---
骨与关节化脓性感染
骨 的 感 染 、 关 节 的 感 染
化 脓 性 细 菌 引 起 的 感 染
第一节 化脓性骨髓炎
化脓性细菌所引起的骨组织炎症现象 病变包括骨膜、骨皮质骨松质及骨髓组 织 “骨髓炎”一词并不准确 炎症局限于骨髓部分很少见
化脓性骨髓炎感染途径
治疗
目的:是尽早控制感染,使病变在 急性期治愈,防止演变为慢性骨 髓炎
方法: 1. 全身支持对症治疗:纠正脱水、维持水电平 衡、根据需要应用镇静、止痛、退热药,必要 时可输入少量新鲜血液 2.抗生素应用:早期大剂量应用有效抗生素 体 温下降后需持续使用2-3周(抗生素治疗结果: 四种) 3. 局部减压和引流:在大剂量抗生素不能控制 症状时,必须尽早切开,钻孔引流或开窗减压 4. 局部固定:早期用持续皮牵引或石膏托固定 于功能位,利于患肢休息、止痛、防止畸形和 病理骨折
局部症状: 患区疼痛 肢体半屈曲位 皮温增高 有局限 性压痛 局部肿胀不明显 形成骨膜下脓肿后局部可出现水肿 压痛 更明显 ‘’ 形成深部脓肿后疼痛可减轻 但局部红肿 热压痛更明显 邻近关节 可有反应性关节积液 骨质的广 泛破坏后 可发生病理性骨折
临床检查
血常规:白细胞增高 中性白细胞增高 血培养:可阳性 应用抗生素后阳性率低 脓肿分层穿刺:具有诊断意义 X线检查:早期常无异常 CT检查:可早期发现骨膜下脓肿
无小 变腿 化软 组 织 肿 胀
骨 质
发 病 后 十 四 天
样进 骨一 破步 坏发 及展 大可 块出 死现 骨虫 等蛀
应 一 线个 干表 月 骺现 左 端 右 的层 可 骨状 出 质骨 现 疏膜 早 松反 期 ---
骨科切口感染PPT课件
9
输血与切口感染
输血对免疫功能有抑制作用,异体输 血显著增加切口感染率。
每输入1个单位的浓缩红细胞,感染的 危险性增加5%。
血液储存时间延长,感染发生率增加。
10
骨科手术切口感染的潜在危险因素
年龄(大于60岁) 住院时间(大于10天)(尤其是术前时间大于10天)
切口类型(是否开放、清洁切口、清洁-污染切口、污染切口、 感染切口) 使用糖皮质激素 是否有糖尿病等基础疾病 术前是否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手术类型及部位(择期手术或急诊手术、皮肤条件) 手术时间(大于3小时) 手术地点 是否接台手术 有无参观人员 术前刷手是否规范
11
骨科切口感染有别于普通外科的 影响因素
骨折类型和部位 高能量损伤、复合伤、多发伤和粉碎骨折,
骨折部位创伤教中,周围软组织损伤眼中, 术后感染几率大 上肢骨折循环较下肢丰富,较少感染。下肢 尤其小腿因为胫骨皮下软组织少,若骨折端 损伤中,局部剥离多,影响皮肤血供,则感 染几率大
12
骨折内固定方式 切开复位内固定较闭合复位髓内钉或克氏针
3.再次手术探查,经组织病理学或影像学检查发现涉及深部切 口有脓肿或其他感染证据。
4.临床医师诊断的深部切口感染。 病原学诊断 临床诊断基础上,分泌物细菌培养阳性。
5
细菌来源
空气5% 手术人员35% 口鼻手 患者皮肤 50% 手术器械植入物 10%
6
危险因素及其预防措施
患者因素(不可控) 年龄 肥胖 吸烟 营养状况 免疫功能 各种慢性疾病
麻醉损伤体温调节 麻醉时可能发生低体温 麻醉扩张血管降低中心体温 低体温引起:
--感染几率增加 --心肌缺血 --增加出血 术中低体温 氧摄入降低损害中性粒细胞的杀菌能力 氧摄入降低可减少胶原蛋白的沉积-伤口愈合迟缓 30分钟的预热表明能降低感染率 舒适是患者最重要的感觉 确保所用患者任何时候的温暖 体温与保暖 预防低体温的方案应在手术前开始实施持续到手术结束后。 冲洗手术部位,使用37℃无菌生理盐水等。 保温方法:保温材料覆盖,强力空气加热,循环温水床垫,电阻加热 等。
输血与切口感染
输血对免疫功能有抑制作用,异体输 血显著增加切口感染率。
每输入1个单位的浓缩红细胞,感染的 危险性增加5%。
血液储存时间延长,感染发生率增加。
10
骨科手术切口感染的潜在危险因素
年龄(大于60岁) 住院时间(大于10天)(尤其是术前时间大于10天)
切口类型(是否开放、清洁切口、清洁-污染切口、污染切口、 感染切口) 使用糖皮质激素 是否有糖尿病等基础疾病 术前是否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手术类型及部位(择期手术或急诊手术、皮肤条件) 手术时间(大于3小时) 手术地点 是否接台手术 有无参观人员 术前刷手是否规范
11
骨科切口感染有别于普通外科的 影响因素
骨折类型和部位 高能量损伤、复合伤、多发伤和粉碎骨折,
骨折部位创伤教中,周围软组织损伤眼中, 术后感染几率大 上肢骨折循环较下肢丰富,较少感染。下肢 尤其小腿因为胫骨皮下软组织少,若骨折端 损伤中,局部剥离多,影响皮肤血供,则感 染几率大
12
骨折内固定方式 切开复位内固定较闭合复位髓内钉或克氏针
3.再次手术探查,经组织病理学或影像学检查发现涉及深部切 口有脓肿或其他感染证据。
4.临床医师诊断的深部切口感染。 病原学诊断 临床诊断基础上,分泌物细菌培养阳性。
5
细菌来源
空气5% 手术人员35% 口鼻手 患者皮肤 50% 手术器械植入物 10%
6
危险因素及其预防措施
患者因素(不可控) 年龄 肥胖 吸烟 营养状况 免疫功能 各种慢性疾病
麻醉损伤体温调节 麻醉时可能发生低体温 麻醉扩张血管降低中心体温 低体温引起:
--感染几率增加 --心肌缺血 --增加出血 术中低体温 氧摄入降低损害中性粒细胞的杀菌能力 氧摄入降低可减少胶原蛋白的沉积-伤口愈合迟缓 30分钟的预热表明能降低感染率 舒适是患者最重要的感觉 确保所用患者任何时候的温暖 体温与保暖 预防低体温的方案应在手术前开始实施持续到手术结束后。 冲洗手术部位,使用37℃无菌生理盐水等。 保温方法:保温材料覆盖,强力空气加热,循环温水床垫,电阻加热 等。
骨科感染的治疗以及预防PPT课件
手术预防措施
术前准备
手术前进行全面的身体检 查,评估患者的身体状况 ,确保手术安全。
严格遵守无菌操作
手术过程中严格遵守无菌 操作规程,减少手术部位 感染的风险。
使用抗生素
根据情况在手术前或手术 后使用抗生素,预防术后 感染。
其他预防方式
及时治疗原发病
对于已经存在的感染性疾病,应 及时治疗,避免病情加重。
骨科感染的治疗以及预防
汇报人:可编辑
2024-01-11
目
CONTENCT
录
• 骨科感染概述 • 骨科感染的治疗 • 骨科感染的预防 • 骨科感染案例分析 • 总结与展望
01
骨科感染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骨科感染是指骨骼、关节及其周围软组织的感染性疾病,通常由 细菌引起。
分类
根据感染部位和病因,骨科感染可分为开放性骨折感染、骨髓炎 、化脓性关节炎、脊柱感染等。
骨科感染的常见原因
外伤与手术
开放性骨折、手术操作不当或术后伤口护理不当等 都可能导致感染。
细菌感染
接触或吸入细菌,如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 菌等,可引起感染。
免疫系统低下
免疫系统功能低下或缺陷,如糖尿病患者、长期使 用免疫抑制剂的患者,容易发生感染。
骨科感染对患者的危害
疼痛与肿胀
感染会导致局部炎症反应,引 起疼痛和肿胀,影响关节活动 。
预防措施
加强手术室消毒、规范手术操作、术后定期伤口 换药等。
案例三:骨折术后感染
01
02
03
04
患者情况
患者因骨折接受手术治疗,术 后出现伤口红肿、疼痛等症状
。
诊断
通过血液检查和伤口分泌物培 养确诊为骨折术后感染。
骨科手术部位感染PPT课件
预防措施
加强手术室消毒、严格遵守无 菌操作、术后定期复查等措施
,预防感染发生。
案例三:脊柱手术后感染
患者情况
患者因腰椎间盘突出接受脊柱手术,术后出 现发热、腰背部疼痛等症状。
治疗过程
经过清创、使用抗生素等治疗,感染得到控 制,患者逐渐康复。
感染诊断
通过血液检查和伤口分泌物培养确诊为脊柱 手术后感染。
免疫治疗
通过调节机体免疫功能,增强机体抗 感染能力,如注射免疫球蛋白、细胞 因子等。
04 骨科手术部位感染的案例 分析
案例一: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
患者情况
患者因髋关节骨折接受 髋关节置换术,术后出 现发热、疼痛等症状。
感染诊断
通过血液检查和关节穿 刺确诊为髋关节置换术
后感染。
治疗过程
经过多次清创、更换敷 料、使用抗生素等治疗, 感染得到控制,患者逐
尽量减少手术中对软组织 的损伤,以降低感染的可 能性。
术后护理
定期换药和检查
手术后定期对手术部位进行换药 和检查,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感
染。
合理使用抗生素
在手术后的一段时间内,可以继续 使用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
康复锻炼
根据手术部位和类型,指导患者进 行适当的康复锻炼,促进手术部位 的愈合,提高免疫力,降低感染风 险。
骨科手术部位感染 PPT课件
目录
CONTENTS
• 骨科手术部位感染概述 • 骨科手术部位感染的预防 • 骨科手术部位感染的治疗 • 骨科手术部位感染的案例分析 • 骨科手术部位感染的预防与控制建议
01 骨科手术部位感染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骨科手术部位感染是指患者在接 受骨科手术后,手术部位出现的 感染,包括浅表感染和深部感染 。
加强手术室消毒、严格遵守无 菌操作、术后定期复查等措施
,预防感染发生。
案例三:脊柱手术后感染
患者情况
患者因腰椎间盘突出接受脊柱手术,术后出 现发热、腰背部疼痛等症状。
治疗过程
经过清创、使用抗生素等治疗,感染得到控 制,患者逐渐康复。
感染诊断
通过血液检查和伤口分泌物培养确诊为脊柱 手术后感染。
免疫治疗
通过调节机体免疫功能,增强机体抗 感染能力,如注射免疫球蛋白、细胞 因子等。
04 骨科手术部位感染的案例 分析
案例一: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
患者情况
患者因髋关节骨折接受 髋关节置换术,术后出 现发热、疼痛等症状。
感染诊断
通过血液检查和关节穿 刺确诊为髋关节置换术
后感染。
治疗过程
经过多次清创、更换敷 料、使用抗生素等治疗, 感染得到控制,患者逐
尽量减少手术中对软组织 的损伤,以降低感染的可 能性。
术后护理
定期换药和检查
手术后定期对手术部位进行换药 和检查,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感
染。
合理使用抗生素
在手术后的一段时间内,可以继续 使用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
康复锻炼
根据手术部位和类型,指导患者进 行适当的康复锻炼,促进手术部位 的愈合,提高免疫力,降低感染风 险。
骨科手术部位感染 PPT课件
目录
CONTENTS
• 骨科手术部位感染概述 • 骨科手术部位感染的预防 • 骨科手术部位感染的治疗 • 骨科手术部位感染的案例分析 • 骨科手术部位感染的预防与控制建议
01 骨科手术部位感染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骨科手术部位感染是指患者在接 受骨科手术后,手术部位出现的 感染,包括浅表感染和深部感染 。
骨科感染课件
诊断
诊断骨科感染需要进行详细的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如血常规、 血沉、C反应蛋白等炎症指标,以及病原学检查,如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影像 学检查如X线、CT和MRI有助于发现骨骼和关节的病变。
02
骨科感染的预防
预防原则
01
02
03
严格遵守无菌操作
在手术和日常治疗中,应 遵循无菌原则,减少感染 的风险。
案例二: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预防与治疗
总结词
早期诊断,综合治疗
详细描述
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感染较为严重,需尽早诊断并采取综合治疗措施。预防方面,需严格手术室消毒、 规范手术操作、减少术后血肿等。治疗时,需彻底清创、使用敏感抗生素、必要时进行关节切除或再 置换。
案例三:脊柱感染的早期诊断与治疗
总结词
术后护理
定期检查伤口愈合情况, 及时处理异常情况,防止 感染扩散。
预防管理
建立完善的预防管理制度
加强患者教育
制定详细的操作规程和监督机制,确 保各项预防措施得到有效执行。
向患者及家属宣传骨科感染的预防知 识,提高他们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
提高医护人员意识
加强医护人员对骨科感染的认识和重 视程度,提高他们的预防意识和技能 。
03
骨科感染的治疗
治疗原则
01
02
03
04
早期诊断
对骨科感染应尽早诊断,以便 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
彻底清创
清除感染病灶,包括坏死组织 、脓液和死骨,以减少细菌数
量。
有效抗生素治疗
根据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 ,选择敏感抗生素进行治疗。
改善局部血液循环
通过药物或手术方式改善局部 血液循环,提高组织抗感染能
诊断骨科感染需要进行详细的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如血常规、 血沉、C反应蛋白等炎症指标,以及病原学检查,如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影像 学检查如X线、CT和MRI有助于发现骨骼和关节的病变。
02
骨科感染的预防
预防原则
01
02
03
严格遵守无菌操作
在手术和日常治疗中,应 遵循无菌原则,减少感染 的风险。
案例二: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预防与治疗
总结词
早期诊断,综合治疗
详细描述
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感染较为严重,需尽早诊断并采取综合治疗措施。预防方面,需严格手术室消毒、 规范手术操作、减少术后血肿等。治疗时,需彻底清创、使用敏感抗生素、必要时进行关节切除或再 置换。
案例三:脊柱感染的早期诊断与治疗
总结词
术后护理
定期检查伤口愈合情况, 及时处理异常情况,防止 感染扩散。
预防管理
建立完善的预防管理制度
加强患者教育
制定详细的操作规程和监督机制,确 保各项预防措施得到有效执行。
向患者及家属宣传骨科感染的预防知 识,提高他们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
提高医护人员意识
加强医护人员对骨科感染的认识和重 视程度,提高他们的预防意识和技能 。
03
骨科感染的治疗
治疗原则
01
02
03
04
早期诊断
对骨科感染应尽早诊断,以便 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
彻底清创
清除感染病灶,包括坏死组织 、脓液和死骨,以减少细菌数
量。
有效抗生素治疗
根据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 ,选择敏感抗生素进行治疗。
改善局部血液循环
通过药物或手术方式改善局部 血液循环,提高组织抗感染能
骨与关节感染ppt医学课件
➢白细胞计数增高
➢MRI检查
鉴别诊断
软组织炎症:全身症状轻,浅压痛,骨扫 描检查
风湿性关节炎:全身及局部症状轻,血检 查
急性化脓性关节炎:关节间隙压痛,运动 消失,穿刺检查
Ewing肉瘤:全身症状轻,X线检查
治疗原则
卧床休息 肢体制动 患肢抬高 早期、大剂量、联合、足疗程应用敏感
抗生素(持续>4W) 全身支持治疗 外科治疗
右胫骨急性骨髓 炎早期,可见软 组织密度较正常 者升高且肿胀, 软组织内肌肉间 隙层次模糊。骨 质改变不明显。
X线表现:
进展期出现骨质破坏、骨膜反应和 死骨(sequestration)。骨质破坏是 最主要的征象,其范围随病情进展 由小到大,由不明显到明显甚至病 理骨折。骨膜反应特点是单层且密 度不高。死骨特点是密度非常高。
分类
• 单纯性骨结核Leabharlann • 单纯性滑膜结核 • 全关节结核
临床表现
• 全身表现 • 局部症状
诊断
• 临床症状 • X线检查 • 检验
鉴别诊断
• 化脓性关节炎 • 类风湿性关节炎
治疗
• 全身治疗 • 局部治疗 • 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
• 病灶清除术 • 关节融合术 • 脓肿测量 • 矫正畸形 • 截肢
• 关节穿刺检查抽出大量黄色脓液。
• 膝关节内置入一路冲洗装置,抗生素水持续冲洗,
使关节内脓液彻底排除。炎症控制后关节肿胀明 显消退。
骨与关节结核
• 常见病 • 继发肺结核或肠结核 • 病程缓慢 • 脊柱结核多见
病理
• 渗出期 • 繁殖期 • 干酪样变性期
病理结果
• 病灶纤维化、钙化 • 纤维包裹、长期静止 • 病灶发展扩大
骨科内固定术后感染防治课件PPT
内出血无法止血,术后易出现血肿,而血 肿又是细菌良好的培养基,研究表明20%
术后血肿内存在细菌感染。如果术后引流 不畅,极有可能导致感染的发生。
• 抗生素的选择与滥用:
•
抗生素的滥用易引起菌群失调,在敏
感病菌被抑制的同时对人体有益的双歧杆
菌等的繁殖也受到抑制,导致人体的抵抗
力下降,引发了新的更重的感染。
迟发感染因其发病隐匿,在诊断上有一定的困难。
患者行骨科内固定术后造成血管壁损伤、机体的创伤反应、取疼出痛反内射固等使定血液处于高凝状态抗、血菌管素收及缩等消因毒素剂增加的循应环用阻力,影响静
脉回流,导致肢体出现肿胀。
多若糖术-时蛋间白超复过合药物物膜半的衰形期成,与术固中定可物加的用选1择次,以保持组•织在染中反范足复围够清较的创广抗、无生症效素浓状或度较患重者感、 内固定和人工关节置换术后的感染率分别为5%~20%和炎0症. 控制无效的情况下,
感染是骨折内固定术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内固定 和人工关节置换术后的感染率分别为5%~20%和 0.5%~2%。而近年来,随着骨科内固定器械的广 泛使用骨折内固定术后感染愈发突出。现就内固定 术后感染的原因及防治情况进行综述
目录
31
感染分型
2
诊断
3
病因
4
治疗
35
预防
感染类型
急性感染
迟发性感染
急性感染
• 治疗内固定术后感染.抗菌素的应用是 必不可少的。在致病菌尚未明确时一般
先用广谱抗菌素然后再根据细菌学检查 结果进行调整。首先静脉应用2—3 周.然后口服。整个疗程维持6—12周,
急性感染的治疗 骨折内固定手术时,高频电刀过多使用,可使局部组织的考血虑管取损出伤内而固导定致。组织缺血,术后易于导直 规至 则致C足感反量应,染蛋以。白便正在常骨。组抗织菌中素获应得用有必效须的
骨科手术部位感染PPT培训课件
通过血液、伤口分泌物等样本 进行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以 确定感染的病原体及敏感药物 。
影像学检查
通过X线、CT、MRI等影像学 检查,观察手术部位的骨质、 关节及软组织情况,有助于诊 断感染。
组织病理学检查
通过手术或穿刺获取感染部位 的病理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
,可确诊感染的存在。
治疗方法
抗生素治疗
术中预防
无菌技术
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包 括手术室消毒、手术部位消毒、
手术人员手部消毒等。
减少手术创伤
尽量减少手术中的创伤和出血,以 降低感染的风险。
止血措施
采取适当的止血措施,避免术后血 肿形成,降低感染的可能性。
术后管理
伤口护理
定期更换敷料,保持伤口清洁干 燥,避免伤口感染。
预防性抗生素
危及生命
严重的感染可引起全身炎 症反应综合征,甚至危及 生命。
02
骨科手术部位感染的预防措 施
术前准备
评估患者情况
全面评估患者的身体状况, 包括免疫系统、营养状况、 合并症等,以便制定个性 化的预防措施。
皮肤准备
手术前一天进行皮肤清洁, 去除手术部位的毛发和污 垢,以减少细菌数量。
抗生素预防
根据手术类型和患者情况, 在手术前适当时间给予抗 生素,以降低感染风险。
根据手术类型和患者情况,在术 后继续给予一定时间的抗生素,
以预防感染。
功能锻炼与康复
在医生的指导下,适时进行功能 锻炼和康复训练,促进伤口愈合
和肢体功能的恢复。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03
骨科手术部位感染的诊断与 治疗
诊断方法
临床表现观察
观察手术部位是否有红肿、疼 痛、渗出等症状,以及体温、
影像学检查
通过X线、CT、MRI等影像学 检查,观察手术部位的骨质、 关节及软组织情况,有助于诊 断感染。
组织病理学检查
通过手术或穿刺获取感染部位 的病理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
,可确诊感染的存在。
治疗方法
抗生素治疗
术中预防
无菌技术
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包 括手术室消毒、手术部位消毒、
手术人员手部消毒等。
减少手术创伤
尽量减少手术中的创伤和出血,以 降低感染的风险。
止血措施
采取适当的止血措施,避免术后血 肿形成,降低感染的可能性。
术后管理
伤口护理
定期更换敷料,保持伤口清洁干 燥,避免伤口感染。
预防性抗生素
危及生命
严重的感染可引起全身炎 症反应综合征,甚至危及 生命。
02
骨科手术部位感染的预防措 施
术前准备
评估患者情况
全面评估患者的身体状况, 包括免疫系统、营养状况、 合并症等,以便制定个性 化的预防措施。
皮肤准备
手术前一天进行皮肤清洁, 去除手术部位的毛发和污 垢,以减少细菌数量。
抗生素预防
根据手术类型和患者情况, 在手术前适当时间给予抗 生素,以降低感染风险。
根据手术类型和患者情况,在术 后继续给予一定时间的抗生素,
以预防感染。
功能锻炼与康复
在医生的指导下,适时进行功能 锻炼和康复训练,促进伤口愈合
和肢体功能的恢复。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03
骨科手术部位感染的诊断与 治疗
诊断方法
临床表现观察
观察手术部位是否有红肿、疼 痛、渗出等症状,以及体温、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5.局部症状:患肢活动痛和皮温增高,深压痛; 局部水肿发红—骨膜下脓肿或软组织脓肿
• 6.实验室检查:WBC高,中性WBC高,血与
脓液培养阳性
4
骨科感染
诊断:关键在于早 早期诊断: • 起病急,中毒症状明显 • 患肢持续痛不愿活动, • 干骺端深压痛, • WBC和中型WBC高, • 分层穿刺
21
骨科感染
• 感染途径:TB杆菌经血行—继发慢性感 染,95%继发于肺TB
• 发病年龄:80%以上为30岁以下青少年 • 发病部位:脊柱占50%,膝、髋、肘、
肩、腕次之
22
骨科感染
渗出期、增殖期和干酪样变性期
一.单纯骨结核
• 1.松质骨结核:炎症浸润、肉芽、干酪样 坏死、脓液与小的死骨,可形成空洞
1.早期关节肿胀与疼痛,跛行、关节活动 受限 2.晚期:关节梭形肿胀、疼痛、功能障碍, 肌肉萎缩,冷脓肿,窦道形成
26
骨科感染
1.仔细询问病史(既往史与接触史)
2.早期临床表现与化验
血常规 ESR OT试验 脓液结核杆菌培养
3.定期随访
4.X-RAY检查
• 中心性松质骨结核:早期骨小梁模糊—磨砂玻璃样改 变—发展为死骨与空洞
14
骨科感染
手术方法:
• 碟形手术
• 小儿骨髓炎:清除死骨及感染肉芽,关 闭切口,抗菌素滴入
• 肌瓣填塞或闭式引流
• 钻孔术
• 截肢术
15
骨科感染
常见于儿童的髋关节与膝关节 病因: • 化脓性细菌—血液循环—关节腔 • 化脓性骨髓炎蔓延 • 外伤后细菌直接进入 常见致病菌:金葡菌
16
骨科感染
病理 • 浆液渗出期:滑膜充血、水肿,白细胞
10
骨科感染
慢性骨髓炎
• 病因与病理:急性骨髓炎治疗不当或不 及时引起,急性骨髓炎—炎症消退留有 死骨、窦道或死腔—慢性骨髓炎
11
骨科感染
临床表现:
• 炎症静止期无全身症状 • 有反复局部红肿、疼痛、流脓或发热史 • 肢体增粗、变形、畸形、窦道形成 • X-RAY:骨膜下新骨形成,骨质硬化、
密度增加,包壳内死骨
• 边缘性骨结核:骨质缺损及软组织脓肿阴影
• 单纯滑膜结核:关节间隙宽,周围骨质疏松
•
全关节结核:软骨下骨质破坏,关节面模糊,间隙狭
窄
27
骨科感染
一.类风湿性关节炎: • 1.累及小关节,逐渐僵硬 • 2.无冷脓肿与窦道形成 • 3.类风湿因子阳性
28
骨科感染
二.强直性脊柱炎 • 男性多 • 早期累及一侧骶髂关节或髋关节,发展
24
骨科感染
全关节结核:骨或滑膜结核不早期治疗—全关节 结核
并发症: • 1.周围及远处脓肿 • 2.浅表脓肿—窦道 • 3.关节半脱位、脱位或病理骨折 • 4.关节强直与畸形 • 5.儿童肢体短缩 • 6.晚期脊柱结核—瘫痪
25
骨科感染
早期:症状轻微,发展缓慢,容易忽视 • 全身:低热、盗汗、疲倦、食欲低等 •增多,
粘稠、浑浊,细胞成分增多 • 脓性渗出期:滑膜与关节软骨破坏
17
骨科感染
临床表现 • 全身症状:起病急、高热、畏寒、全身不适 • 局部:关节疼痛、红肿、皮温增高,关节活动
时剧疼,常半屈位 • 体检:T增高,脉快,关节红肿、压痛及活动
剧痛,浮髌试验阳性 • 化验:血:WBC及中性WBC增多,ESR增快;
• 疼痛在关节处 • 关节肿胀积液早 • 关节活动障碍
8
骨科感染
恶性肿瘤:
• 局部迅速增大
• 夜痛
• 皮肤不红,血管怒张,
• 血管搏动感,
• 骨干发生多
• 局部活检
9
骨科感染
治疗:目的:控制炎症,防止发展为 慢性骨髓炎
• 全身治疗:降温、补液、纠酸、补充营 养
• 早期联合大剂量抗菌素 • 局部减压、引流 • 局部固定
为对称、多发,蔓延至脊柱,形成强直 • 无脓肿与窦道 • HLA-B27阳性
• 2.皮质骨结核:四肢短管状骨,溶骨性破 坏和脓液(无死骨)—骨膜下脓肿—新 骨形成
• 3.干骺端结核:松质骨的溶骨与皮质骨的
增生
23
骨科感染
二.滑膜结核: 部位:膝、髋、肘、踝、肩
• 早期表现:肿胀、充血、炎细胞浸润, 滑膜失去光泽,浆液性渗出
• 晚期表现:滑膜肥厚暗红,表面粗糙、 增生,干酪坏死及脓液
5
骨科感染
• 同位素扫描有帮助诊断价值 • X-RAY和CT检查:
2周内无诊断价值, 2周后干骺端破坏 与骨质脱钙—后期新骨形成—松质骨破 坏—皮质骨破坏—病理性骨折
6
骨科感染
鉴别诊断 软组织炎症: 1.中毒症状局部重全身轻,压痛浅 2.干骺端少 3.大量抗菌素有效 4.脓肿形成早
7
骨科感染
化脓性关节炎:
12
骨科感染
诊断 • 病史 • 临床表现;局部窦道、死骨形成或排出
史 • X-RAY:病变范围、死腔大小、死骨情
况
13
骨科感染
治疗 • 原则:摘除死骨,清除瘢痕和肉芽,消
灭死腔,改善血循环,覆盖创面 • 手术禁忌: 1.慢性骨髓炎急性发作时 2.包壳未形成前不能摘除死骨 3.开放骨折并感染,骨折为愈合前
关节液:大量WBC、脓细胞和G+球菌
18
骨科感染
诊断
原则:早期诊断 • 全身症状 • 关节疼痛 • 实验室检查(血液与关节液)
19
骨科感染
鉴别诊断
• 关节结核 • 血友病关节病 • 风湿性关节炎 • 类风湿性关节炎 • 创伤性关节炎
20
骨科感染
• 早期大量抗菌素 • 加强营养,纠正水电平衡 • 患肢固定:减轻疼痛,防止关节变形、脱位 • 关节内抗生素治疗 • 关节切开引流术 • 关节功能锻炼,防止粘连(3W后) • 矫形手术:关节脱位或强直于非功能位者
骨科感染
1
骨科感染
• 概念:化脓性细菌感染骨髓、骨皮质与骨 膜引起的炎症
• 途径:其他部位化脓病灶—血液—骨骼 血源性骨髓炎 开放性骨折感染引起 邻近软组织感染引起
• 病情:急性和慢性
2
骨科感染
• 病因:金葡菌多见、链球菌、白葡菌次之 • 部位:小儿管状骨的干骺端(Cap丰富、血流
缓慢) • 病理:骨质破坏、坏死和新骨并行(早期破坏
为主,晚期新骨形成为主) • 病程:局限性脓肿:抵抗力强、细菌毒力低、
治疗及时 弥漫性骨髓炎:全身情况差、细菌毒力
强、治疗不及时(穿骺板进关节)
3
骨科感染
临床表现
• 1.儿童多见,胫骨和股骨多见
• 2.有感染病史或外伤史
• 3.身体虚弱
• 4.全身症状:中毒症状:T高、全身不适、烦 躁、头痛、寒战、脉快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