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强重点名校高考备考_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江西卷语文试题解析(完美整理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西卷语文试题解析
高考试题及解析
0612 0907
: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西卷解析
语文
江西省赣州一中黄运华
考试注意:
1、答题前,考试务必将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填写在答题卡上。
考生要认真核对答题卡上粘贴的条形码的“准考证号、姓名、考试科目”与考生本人准考证号、姓名是否一致。
2、第112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第1321小题用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书写作答。
在试题卷作答,答案无效。
3、考试结束,监考员将试题卷、答题卡一并收回。
一、(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翌(yì)日贲(bēn)张黑魆(yuè)魆沆瀣(xiè)一气
B、倜(tì)傥和(huó)面角(jiǎo)斗士莞(wǎn)尔一笑
C、魑(chī)魅伛偻(lǚ)入场券(quàn)心广体胖(pàng)
D、笑靥(yè)圭臬(jiǎo)打擂(lèi)台绿(lù)林好汉
【答案】D
【解析】A(黑魆魆hēi xū xū形容黑乎乎的。
C、心广体胖 pán D、角斗 juédòu
【考点复习】翌日yì rì:指第二天。
贲张fèn zhāng:1.扩张突起。
2.激奋。
现多以血脉偾张形容人激动、兴奋的心情。
沆瀣一气hàng xiè yī qì:比喻臭味
相投的人结合在一起。
倜傥tì tǎng1、洒脱;不拘束2、非常,特别。
和(huó)面:在粉状的物体中加液体搅拌或揉弄使有粘性。
用水揉和面粉。
和[hé]<形> 1.(平和; 和缓)2.(和谐; 和睦)<名> 1.(结束战争或争执)2.(姓氏)3.{数} (和数)<动> 1.(下棋或赛球不分胜负)<介> 1.(连带)2.(表示相关、比较等)<连> 1.(表示联合; 跟; 与)[hè]<动> 1.(和谐地跟着唱)2.(依照别人的
诗词的题材和体裁做诗词)和[hú]<动> 1.(打麻将或斗纸牌时某一家的牌合乎规定的要求,取得胜利)[huó]<动> 1.(在粉状物中加液体搅拌或揉弄使有黏性)[huò]<动> 1.(粉状或粒状物搀和在一起,或加水搅拌使成较稀的东西)<量> 1.(指洗东西换水的次数或一剂药煎的次数)角斗 jué dòu:搏斗比赛;格斗。
莞尔一笑wǎn ěr yí xiào:微笑的样子,婉转的笑。
魑魅chī mèi:一般为传说中的山神,也指山林中的鬼怪。
伛偻yǔ lǚ即腰背弯曲。
这个词要注意与佝偻(gōu lóu形容驼背的词语)的区别。
券 [quàn]<名>(票据或作为凭证的纸片)[xuàn]<名>(拱券)。
心广体胖xīn guǎng tǐ pán :原指人心胸开阔,外貌就安详。
后用来指心情愉快,无所牵挂,因而人也发胖。
笑靥xiao yè①靥:面颊上的酒窝。
笑时脸上露出的酒窝。
也指笑脸:微笑时露出两个笑靥|她面带笑靥|纵言及平生,相视开笑靥。
②古时妇女贴在脸上的装饰品。
圭臬guī niè:指圭表,比喻标准,准则和法度;可以据此作出决定或判断的根据。
绿林好汉lù lín hǎo hàn:指聚集山林反抗封建统治阶级的人们。
旧时也指聚众行劫的群盗股匪。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弭乱国粹泊来品入不敷出
B、伺候斐声煞风景得鱼忘筌
C、日晷陨落挖墙脚纵横捭阖
D、萦回撺掇黑黢黢入目三分
【答案】C。
【解析】【A、泊(舶)来品——“舶”读bó,意思是“航海大船”,“舶来品”原指通过航船从国外进口来的物品。
旧时外国商品主要由水路用船舶载运而来,故名。
引申为国外的东西,即从外国传入本国的意识、物品、语言等等。
可以是一种文化,也可以是本国没有,从外国引进来的东西或技术。
比如“沙发”、“浪漫”、“巧克力”······词语。
B、斐(蜚fēi))声——闻名于。
C、入目(木)三分——相传王羲之在木板上写字,木工刻时,发现字迹透入木板三分深。
形容书法极有笔力。
现多比喻分析问题很深刻。
】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1)时下,概括中国教育病症最流行的莫过于“应试教育”。
(2)你们这样对待远道而来的客人,太不礼貌了吧。
(3)外交部发言人表示中国海监船进入钓鱼岛海域活动。
A、词语不免无可厚非
B、词汇不免无可厚非
C、词汇未免无可非议
D、词语未免无可非议
【答案】D。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解析】【词汇,又称语汇,是一种语言里所有的(或特定范围的)词和固定短语的总和。
“词汇”也可以用来指一个人或者一部作品所使用的词语的总汇。
“词汇”还可以指语言中词汇的某个特定部分,例如:“基本词汇”“一般词汇”“科技词汇”“外来词汇”“方言词汇”“行业词汇”。
“词汇”不论用来指哪类词语,都表示某种词语的“总汇”。
也就是说,是指词语的某种集合体,因此,“词汇”不能用来指单个儿的词。
这是目前使用“词汇”时往往出现错误的地方。
对此,著名语言学家王力曾说:“一部词典只有一个词汇,不能有几千几万个词汇。
我们只能说这部词典共收录两万个词,或两万个单词。
”因此,“这篇文章里有不少新词汇”“读范文的时候要注意学习词汇的使用”“这几个词汇的意思要细心体会”之类说法中的“词汇”都应当改为“词”或“词语”。
可见,(1)中应选“词语”。
“不免”、“难免”和“未免”的区别:1、“未免”这个词用得最少、用起来也最为简单。
它必须与“程度副词…太、过分、过于、不大、不够、有点、有些……‟以及数量词…一点、一些‟合用”,否则句子不成立。
如果想对某个超出正常范围的事件、情况进行主观评价进行表达的时候,出于礼貌最好用上“未免”。
2、“不免”是使用频率最高的词。
若表示一种理想结果或中性结果时,应使用“不免”;若表示一种不理想的结果时,可以用“不免”,也可以用“难免”。
3、如果要表示具有消极意义的某种客观事件发生或客观结果出现的“不可避免性”时,我们常常选择“难免”,也可用“不免”,但是在否定句式中只能用“难免”而不能用“不免”的。
4、“未免”和“不免”的词汇化程度较高,它们一般不会离合使用,而且主要用来修饰主干谓语而不是做谓语;而“难免”在不同,经常离合使用,尤其是在做主要谓语时。
根据第一点,(2)中应选“未免”。
无可非议:没有什么可以指责的。
表示做得妥当。
无可厚非:指说话做事虽有缺点,但还有可取之处,应予谅解。
(3)中应选“无可非议”才合适。
】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中心思想是针对文章的整体内容而言的,要求具有较高的分析概括能力和准确的语言表达能力。
B、虽然有国家资源做支撑,但面临重重困难,国有企业能取得这样的成绩,确实可说堪称不易。
C、大庆石化总公司的老少职工们同台竞赛,年轻职工积极踊跃,老年职工更是不让须眉。
D、通过捐款、创办公益基金的方式回报社会,不是企业家的法定义务,可提倡而不宜强制。
【答案】D、
【解析】A、搭配不当。
“要求”和“具有”之间应该有个词语作“具有”的主语。
B、语义重复。
“堪称”即“可以称”与句中的“可”有重复
C、不合逻辑。
古时男子以胡须眉毛稠秀为美,故以“须眉”为男子的代称。
“老年职工”就包含男女,主宾构不成比较。
5. 瓦尔登湖“波平如镜”,________,____________,或许,一只燕子飞掠在水面上,低得碰到了湖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或许,还会有一只鸭子在整理它自己的羽毛
②其时,只有一些掠水虫,隔开了同等的距离,分散在全部的湖面
③有时,全部的圆弧展露了,银色的圆弧
④在远处,有一条鱼在空中画出了一个大约三四英尺的圆弧来
⑤它跃起时一道闪光,降落入水,又一道闪光
A.④⑤③②① B.①②③⑤④ C.②①④⑤③ D.①②④③⑤
【答案】C
6、下列关于名著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觉新是“无抵抗主义”的奉行者,他虽然爱着梅,却接受长辈的安排跟瑞珏结了婚。
高老太爷病了,觉新又催觉民开门让巫师进房捉鬼。
(《家》)
B、高老头租住到伏盖公寓后,伏盖太太见他似乎很富有,就希望接近他,和他结婚,便请一房客德·昂倍梅尼伯爵夫人去试探高老头,结果却无功而返。
(《高老头》)
C、季氏已十分富有,作为季氏家臣的冉求还替他搜刮财富,孔子因此评价冉求说:“非吾徒也,朽木不可雕也。
”(《论语》)
D、贾母带刘姥姥等人来到院中,黛玉拿出珍贵的五彩泥金小盖盅,奉上茶。
品罢茶,黛玉令人将那茶杯另外收了,宝玉知道,是因为刘姥姥用过,黛玉嫌脏,不要了。
(《红楼梦》)
【答案】B 。
【考点】识记文常识.层级为识记A。
【解析】【A、见《家》第三十四章。
应该是觉慧不开门,三叔克明和觉新催着觉慧开门。
C、先进篇载:“季氏富于周公,而求也为之聚敛而附益之。
子曰:…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
‟” (先进篇记载:“季康子比王朝的周公还富有,而冉求还替他搜刮、聚积,进一步增加他的财富。
孔子说:…冉求不是我的门徒了!你们大张旗鼓地去声讨他好了。
‟” )公冶长篇载:宰予昼寝。
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①也!于予与②何诛③?”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
于予与改是。
” (①圬(wū):指泥工抹墙的工具,也作动词用,指把墙面抹平。
②与:语气词,同“欤”,下文“于予与改是”中的“与”同义。
③诛:责备。
宰予大白天睡觉。
孔子说:“腐烂的木头不堪雕刻。
粪土的墙面不堪涂抹!对于宰予这样的人,还有什么好责备的呢?”又说:“起初我对于人,听了他说的话就相信他的行为;现在我对于人,听了他说的话却还要观察他的行为。
这是由于宰予的事而改变。
)D、见《红楼梦》第四十一回贾宝玉品茶栊翠庵刘姥姥醉卧怡红院。
那妙玉便把宝钗黛玉的衣襟一拉,二人随他出去。
宝玉悄悄的随后跟跟了来。
只见妙玉让他二人在耳房内,宝钗便坐在榻上,黛玉便坐在妙玉的蒲团上。
妙玉自向风炉上煽滚了水,另泡了一壶茶。
宝玉便轻轻走进来,笑道:“你们吃体己茶呢!”二人都笑道:“你又赶了来撤茶吃!这里并没你吃的。
”妙玉刚要去取杯,只见道婆收了上面茶盏来,妙玉忙命:“将那成窑的茶杯别收了,搁在外头去罢。
”宝玉会意,知为刘姥姥吃了,他嫌腌臜不要了。
】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新石器时代前期的母系社会大概相对说来比较和平安定,其巫术礼仪、原始图腾、图象化的符号形象也如此。
仰韶型和马家窑型的彩陶纹样,其特征恰好是这相对和平稳定的社会氛围的反照。
那各种形态的鱼,那奔驰的狗,那爬行的蜥蜴,那拙笨的鸟和蛙,特别是那陶盆里的人面含鱼的形象,它们虽明显具有巫术礼仪的图腾性质,其具体含义已不可知,但从这些形象本身所直接传达出来的艺术风貌和审美意识,却可以清晰地使人感到这里还没有沉重、恐怖、神秘和紧张,而是生动、活泼、纯朴和天真,是一派生气勃勃、健康成长的童年气派。
仰韶彩陶的特点,是动物形象和动物纹样多,其中尤以鱼纹最普遍,有十余种。
据闻一多《说鱼》,鱼在中国语言中具有生殖繁盛的祝福含义。
但闻一多最早也只说到《诗经》《周易》。
那么,我们是否可以把它进一步追溯到这些仰
韶彩陶呢?像仰韶期半坡彩陶屡见的多种鱼纹和含鱼人面,它们的巫术礼仪含义是否就在对氏族子孙“瓜瓞绵绵”长久不绝的祝福?
社会在发展,陶器造型和纹样也在继续变化。
和全世界各民族完全一致,占居新时器时代陶器纹饰走廊的,并非动物纹样,而是抽象的几何纹,即各式各样的曲线、直线、水纹、漩涡纹、三角形、锯齿纹种种。
其实,仰韶、马家窑的某些几何纹样已比较清晰地表明,它们是由动物形象的写实而逐渐变为抽象化、符号化的。
由再现(模拟)到表现(抽象化),由写实到符号化,这正是一个由内容到形式的积淀过程,也正是美作为“有意味的形式”的原始形成过程。
即是说,在后世看来似乎只是“美观”、“装饰”而并无具体含义和内容的抽象几何纹样,其实在当年却是有着非常重要的内容和含义,即具有严重的原始巫术礼仪的图腾含义的。
似乎是“纯”形式的几何纹样,在原始人们的感受却远不只是均衡对称的形式快感,而具有复杂的观念、想象的意义在内。
巫术礼仪的图腾形象逐渐简化和抽象化成为纯形式的几何图案(符号),它的原始图腾含义不但没有消失,并且由于几何纹饰经常比动物形象更多地布满器身,这种含义反而更加强了。
可见,抽象几何纹饰并非某种形式美,而是抽象形式中有内容,感官感受中有观念。
如前所说,这正是美和审美在对象和主体两方面的共同特点。
这个共同特点便是积淀:内容积淀为形式、想象,观念积淀为感受。
(节选自李泽厚《美的历程》,有删改)
7.下列关于“有意味的形式”的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有意味的形式”是一个经由再现到表现,再到事实,最后到符号化的
B.“有意味的形式”在母系氏族社会时期以动物形象和动物纹样居多,尤以鱼纹最为普遍。
C.“有意味的形式”并非某种形式美,而是抽象形式中有内容,感官感受中有观念。
D.在“有意味的形式”中,原始的图腾含义逐渐消失,抽象的几何纹饰逐渐增多。
【答案】C(信息在最后一段倒数第三行。
)
【解析】A、参照最后一段“由再现(模拟)到表现(抽象化),由写实到符号化,这正是一个由内容到形式的积淀过程,也正是美作为“有意味的形式”的原始形成过程。
”题干中“再到事实,最后到符号化”的表述属无中生有。
B、参照倒数第二段最后一句“并非动物纹样,而是抽象的几何纹,即各式各样的曲线、直线、水纹、漩涡纹、三角形、锯齿纹种种”C、参照最后一段“它的原始图腾含义不但没有消失,并且由于几何纹饰经常比动物形象更多地布满器身,这种含义反而更加强了。
”
8.下列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母系氏族社会氛围反照了仰韶彩陶纹样的艺术风貌和审美意识。
B.仰韶彩陶中的鱼纹明显包含了原始巫术礼仪的图腾含义。
C.闻一多先生把鱼的生殖繁盛的祝福含义追溯到《诗经》《周易》。
D.仰韶彩陶身上的某些几何纹饰比动物形象更多,其原始图腾含义得到加强。
【答案】A
【解析】信息在第二段第一行“仰韶型和马家窑型的彩陶纹样,其特征恰好是这相对和平稳定的社会氛围的反照”。
9.从全文来看,下列表述符合观点的一项是
A.母系氏族社会的巫术礼仪、原始图像及其把图像化符号形象是相对和平安定的。
B.仰韶彩陶中的鱼纹多达十余中,鱼纹意味着先民对氏族子孙“瓜瓞绵绵”的祝福。
C.由图腾形象抽象化而来的几何纹饰,一般包含着形式、想象等观念内容。
D.新石器时期的仰韶彩陶上的动物形象呈现出生气勃勃、健康成长的童年气派。
【答案】D
【解析】A的错误依据在第一段,原文中有“大概相对说来”的限制语。
B的错误依据第三段“它们的巫术礼仪含义是否就在对氏族子孙“瓜瓞绵绵”长久不绝的祝福?”。
原文是含问号的,是启人思考的一个说法,不是肯定判断。
C、原文说“具有复杂的观念、想象的意义在内”。
三.(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并完成10—12题。
截冠雄鸡志
李翱
翱至零口①北,有畜鸡二十二者,七其雄十五其雌,且啄且饮而又狎乎人。
翱甚乐之,遂掏粟投于地而呼之。
有一雄鸡,人截其冠,貌若营群②,望我而先来,见粟而长鸣,如命其众鸡。
众鸡闻而曹奔于粟,既来而皆恶截冠雄鸡而击之。
曳而逐出之,已而竞还啄其粟。
日之暮,又二十一其群栖于楹之梁。
截冠雄鸡又来,如慕侣将登于梁且栖焉。
而仰望焉,而旋望焉,而小鸣焉,而大鸣焉,而延颈喔咿,其声甚悲焉,而遂去焉……
翱异之曰:“鸡,禽于家者也,备五德者也。
其一曰:见食命侣,义也。
截冠雄鸡是也。
彼众鸡得非幸其所呼而来耶?又奚为既来而恶所呼者而迫之耶?岂不食其利背其惠耶?岂不丧其见食命侣之一德耶?且何众栖而不使偶其群耶?”或告曰:“截冠雄鸡,客鸡也,予东里鄙夫曰陈氏之鸡焉。
死其雌,而陈氏寓之于我群焉。
勇且善斗,家之六雄鸡勿敢独校焉。
且其曹恶之而不与同其食,及栖焉;夫虽善斗且勇,亦不胜其众,而常孤游焉。
然见食未尝先啄而不长鸣命焉,彼众鸡虽赖其召,既至,反逐之。
昔日亦犹是焉。
截冠雄鸡虽不见答,然而其迹未曾变移焉。
”
翱既闻之,惘然,感而遂伤曰:“禽鸟微物也,其中亦有独禀精气,义而介焉者。
客鸡义勇超乎群,群皆妒而尚不与俦焉,况在人乎哉?况在朋友乎哉?况在亲戚乎哉?况在乡党乎哉?况在朝廷乎哉?由是观天地间鬼神禽兽万物变动情状,其可以逃乎?”
吾心既伤之,遂志之,将用警予,且可以作鉴于世之人。
(选自《李文公集》)
[注] ①零口:地名。
②营群:予其群林。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见粟而长鸣,如命其众鸡命:指责。
B.而仰望焉,而旋望焉旋:回头。
C.家之六雄鸡勿敢独校焉校:较量。
D.吾心既伤之,遂志之志:记载。
【答案】A
【解析】命:告,此处宜理解为招呼。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能力层级为理解B。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遂掏粟投于地而呼之庄宗受而藏之于庙
B. 鸡,禽于家者也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C. 而陈氏寓之于我群焉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
D. 客鸡义勇超乎群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也
【答案】A 连词,表承接。
【解析】B. 前“者”表判断;后“者”(助)用在形容词或动词后面,或带有形容词或动词的词组后面;表示有此属性或做此动作的人或事物。
C. 代词,代指“鸡”;动词,到。
(《论语•阳货篇》)D. 用作介词,相当于“于”,表示比较,比,跟……相比;形容词词尾,译为“……的样子”“……地”。
(《庖丁解牛》)
附《论语•阳货篇》
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
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子游对曰:“昔者偃也闻诸夫子曰:…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
'”子曰:“二三子!偃之言是也。
前言戏之耳。
”
翻译:孔子到武城,听见弹琴唱歌的声音。
孔子微笑着说:“杀鸡何必用宰牛的刀呢?”子游回答说:“以前我听先生说过,…君子学习了礼乐就能爱人,小人学习了礼乐就容易指使。
'”孔子说:“学生们,言偃的话是对的。
我刚才说的话,只是开个玩笑而已。
”
12.下列四组句子中,分别表现截冠雄鸡“重义轻利”和众鸡“妒贤嫉能”的一组是
A.截冠雄鸡又来,如慕侣将登于梁且栖焉而皆恶截冠雄鸡而击之
B.然见食未尝先啄而不长鸣命焉是以其曹恶之而不与同其食及栖焉
C.而延颈喔咿,其声甚悲焉彼众鸡虽赖其召,既至反逐之
D.截冠雄鸡虽不见答,然而其迹未曾变移焉众鸡闻而曹奔于粟
【答案】B A、前一句是“慕侣”。
C、前一句是悲伤的鸣叫,后一句是众鸡忘恩负义。
D、后一句是众鸡逐利争食。
四.(31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2分)
(1) 译文:(众鸡)拖拽(它)驱赶(它)使它出去,随后(又)争相回去啄食那些粟粒。
(2) 译文:(众鸡)又为何已经来了却一起憎恶(那只)呼叫(它们)的鸡并且逼走它呢?
(3) 译文:将用(它)来警示我自己,并且可以把(它)作为世人的一面镜子。
【参考译文】李翱来到零口(地名)的北部,有人养了二十二只鸡,七只公鸡,十五只母鸡,有的啄食,有的饮水,且对人很亲近人。
我很喜欢它们,于是掏出粟米来丢到地上并呼唤它们。
有一只公鸡,被人切断了鸡冠,(它)样子象这群鸡的首领,先向我走来,看见粟米便长声鸣叫,就象叫所有的鸡(来)。
所有的鸡听到声音成群跑到有粟米的地方来,来到以后却都讨厌被切了鸡冠的公鸡并攻击它,拖拽(它)驱赶(它)使它出去,随后(又)争相回去啄食那些粟粒。
天将要黑了,二十一只鸡一起栖息在堂前的木柱子上。
切了鸡冠的公鸡也来到这里,就象依恋伴侣一样,准备登上木柱子休息。
它仰头望着它们,它转着圈看它们,并且小声啼叫,然后大声啼叫,再伸着脖子发出喔噫的声音,它的声音甚是悲哀,后来就离开了……
我觉得奇怪而感叹:“鸡,是被人在家里所豢养的,(却)具备五德。
首先是:见到食物呼唤伙伴,这是义。
切了鸡冠的公鸡它是这样的。
那些鸡难道不是得益于它的呼唤而过来的吗?又为何已经来了却一起憎恶(那只)呼叫(它们)的鸡并且逼走它呢?这岂不是得它的利益而背叛它的情义吗?这不是抹杀它见食物呼唤伙伴的美德吗?还大家栖息在一起却不准它来做伴呢?”有的人告诉我说:“切了鸡冠的公鸡,是做客(外来)的鸡,我东边的邻里村夫姓陈的家的鸡。
它的母鸡死了,姓陈的(将它)放到我这群鸡里来一起养。
(它)勇敢并且很能斗,家里的六只公鸡没有敢单独和它较量的。
它们全都讨厌它并不和它一起吃食,和一起栖息;它虽然能斗并且勇敢,也无法战胜它们大家,所以常常独处的。
但是见到食物没有先吃就长声鸣叫呼唤它们,它们大家虽然由于是它召唤来的,等到了,反而驱逐它。
原来也是这样的。
切了鸡冠的公鸡虽然没有得到礼遇,但是它的行为没有改变过。
”
我听了以后,惘然感叹并且伤感地认为:“家禽鸟类是小动物啊,它们当中也有禀赋优良的美德的,讲义并且高节有操守。
外来的鸡有义并且勇敢超过大家,大家都嫉妒并且不和它结成伙伴,更何况是人呢?何况是朋友呢?何况是亲戚呢?何况是同乡呢?何况是朝廷同事呢?由此观察天地之间的鬼神禽兽等万物的演变情况和状态,哪个可以逃出这种情形呢?”
我心里为它伤感,就为它写传记,将用(它)来警示我自己,并且可以把(它)作为世人的一面镜子。
14.阅读下面一首宋诗,按要求回答问题。
(8分)
被酒独行,遍至子云、威、徽、先觉四黎之舍三首①(其二)
苏轼
总角黎家三小童,口吹葱叶送迎翁②。
莫作天涯万里意,溪边自有舞雩风。
(1)指出“溪边自有舞雩风”一句所用典故的出处。
(2分)
【答案】《论语》
【解析】舞雩,出自新课标《先秦诸子选读·论语·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试题分析:本题实际上考的是生对课本的熟悉。
考点:识记文常识.层级为识记A。
(2)请结合的思想和本诗内容,分析这首诗表现了怎样的人生态度(6分)
【答案】诗人被流放到万里之遥的天涯(海南),处境艰难,但由于受到佛道思想的影响和黎民百姓的热情欢迎,因此表现出曾点曾经有的那种逍遥自在、随遇而安的人生态度。
或诗人被流放到万里之遥的天涯(海南),处境艰难,但由于受到佛道思想的影响和黎民百姓的热情欢迎,因此仍然向往曾点描述的礼乐之治,表现出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补充:①被酒——带醉,刚喝过酒。
②总角——形如今之小辫而短。
③口吹葱叶——吹葱是一种儿童游戏。
这三首诗作于公元1099年(元符二年)。
时苏轼六十四岁,已贬谪儋州(州治在今海南岛儋县)两年。
他身为“罪人”,初期僦居官舍,后被逐出。
幸得王介石等人的帮助,在城南“污池之侧桄榔树下”,筑了五间泥房以居。
他和当地人民有很深的感情。
诗中的子云、威、徽、先觉四个姓黎的,就是他在当地的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