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变电流教材分析及教学建议
《第三章 1 交变电流》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高中物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二
《交变电流》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理解交变电流的基本观点和性质。
2. 掌握交变电流的周期、频率等重要参数。
3. 学会用交流电表测量交变电流,并理解其读数方法。
4. 了解生活中常见的交变电流现象。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理解交变电流的产生原理和测量方法。
2. 难点:实际生活中的交变电流现象的分析和理解。
三、教学准备1. 教材、PPT课件、直流电表、交流电表、电源、导线等实验器械。
2. 准备一些生活中的交变电流图片或视频,用于教室讲解。
3. 设计一些教室互动问题,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
四、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一些生活实例让学生感知交变电流的存在和特点,引起学生对交变电流的探究兴趣。
例如:* 家庭用电:交流电的周期性变化使得家庭用电设备能够正常工作。
* 电磁炉:利用交变电流产生变化的磁场,从而加热食物。
* 交流发电机:利用线圈在磁场中转动产生交变电流。
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交变电流?如何描述交变电流?让学生对交变电流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2. 讲授新课:通过实验和课件展示,详细讲解交变电流的定义、周期、频率、有效值等观点,并介绍交流发电机的工作原理。
实验:让学生观察一个简单的交流发电机模型,了解其工作原理。
课件展示:通过动画和图片,展示交变电流的变化过程,帮助学生理解交变电流的特点。
3. 学生活动:让学生分组讨论,尝试用自己的语言诠释交变电流的观点,并尝试总结交变电流的特点。
通过小组讨论,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4.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一些实际交变电流的案例,让学生了解交变电流在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并让学生思考如何利用交变电流的特点来提高效率或减少能耗。
5. 作业安置:让学生回家后通过网络或图书馆查阅有关交变电流的资料,进一步了解交变电流的应用和发展趋势,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6. 教室小结: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交变电流的重要性和应用,鼓励学生继续探究和学习物理知识。
《交变电流》《电磁场和电磁波》教材分析和教学建议.
《交变电流》《电磁场和电磁波》教材分析和教学建议南京市金陵中学物理组一、教材分析这两章知识,是前面学过的电和磁的知识拓展及综合应用,其中电磁波部分也联系到机械振动和机械波的知识,与生活和生产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
但在高中阶段,限于学生的思维特点和知识基础,只讲解最必要的基本知识,即:初步介绍交变电流的产生,性质和特点,它的传输和应用;浅显地介绍了麦克斯韦的电磁场理论,定性地介绍了电磁场与电磁波。
《交变电流》实际上是电磁感应现象研究的继续和其规律的具体应用。
从交变电流的产生、交变电流的规律、变压器的工作原理等都和楞次定律及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有密切的联系。
因此在本章教学时,既要注意本章知识所具有的新特点(如周期性、最大值和有效值等,还要时时注意本章知识与电磁感应规律的联系。
本章的重点内容:交变电流的产生原理和变化规律、交变电流的特点、变压器的工作原理及规律、电能远距离的输送。
由于学生的知识结构决定了本章难点在于:电感和电容对交变电流的影响,理想变压器的有关运算,以及远距离输电中损耗的有关讨论。
《电磁场和电磁波》是以前学过的电磁学以及振动和波的延续与补充,同时也为以后学习物理光学作好准备的,由于电磁场理论极为抽象,要求较低,只作科普性的定性介绍。
重点为LC 回路振荡过程的分析、电磁场概念、电磁波及波速。
二、教学建议(一交变电流第一单元:§1——§2交变电流的产生和描述第二单元:§3电感电容对交变电流的作用第三单元:§4——§5变压器和电能的输送单元复习:1课时第一节、交变电流的产生和变化规律基本内容:交变电流的产生原理、变化规律、图象教学建议:(1对于交变电流的产生,教材由感性到理性,由定性到定量,逐步深入的讲述,有利于难点的分散。
对于交变电流的产生,尽可能用模型配合讲解,引导学生运用电磁感应中所学的知识来分析线圈转动一周的过程中电动势和电流方向的变化的理解,加深对t∆∆Φ=ε的理解。
高中物理:交变电流教材分析
有效值:跟交流热效应相等的恒定电流的值 叫做交流的有效值。(计算一个周期就行)
E Em 2
I Im 2
只适用于正弦式的交流电
U Um 2
2.通过例题强调:求热量时用有效值 求电荷量时用平均值
高压输电的意义
有关参考知识
(一)交流输电 存在的问题
电缆输电时,心线与地间有较小的容抗 并网供电各个电站相位要同相
1.直流输电技术难点:
换流(交、直流电的互换)
(1).输电前要将交流变为直流
整流
(2).输电后要将直流再还原为交流
逆变
2.直流输电首先应用在海底电缆输电问题
(二).有关变压器: 1.理想变压器的线圈看作一个电感元件,忽略其导线的电
本章实验素材特别丰富,如何通过这一些实 验,让学生提高物理学习的兴趣,这是值得我们去 探索的问题。
二.知识结构与课时安排
第一单元:交变电流
一课时
描述正弦交流电的物理量 一课时
第二单元:电感、电容对交流电的影响
一课时
第三单元:变压器 电能的输送 习题
一课时 一课时 一课时
三.教学建议
一单元:交变电流 1.实验导入 手摇发电机模型 ①小灯泡一闪一闪发光(电流大小在变) ②直流电流表指针左右摆动(电流方向在变) ③用示波器观察电压电流的波形
r
400V
用户
r
若采用10kv高压送电,用户得到的
电功率、电压又是多大?
用电器
P损=I2R=R(P送/U送 ) 2 ≠U送2/R
增加一个演示
S
S
3交变电流 教学设计说课稿 大单元教学设计说课稿 高中物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二册
大单元教学设计说课稿《3.1 交变电流》一、教材分析①本节课主要介绍交变电流的基本概念、特点和类型,为后续学习交变电流的相关知识打下基础。
②教材突出了交变电流在现代电力系统中的重要地位,让学生认识到交变电流的广泛应用。
③本课程涉及到数学知识,如正弦函数、平均值等,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数学基础。
④教材通过实例和实验,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交变电流的概念和特点。
二、学情分析①学生已掌握直流电流的基本知识,具备一定的物理学基础,有利于学习交变电流的相关知识。
②学生对交变电流的概念和应用场景有一定了解,但尚未形成系统化的知识体系。
③学生对于涉及数学知识的部分可能存在困惑,需要教师引导和解答。
④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有待提高,需要在实验环节加强指导和训练。
三、核心素养1.物理观念①培养学生理解交变电流的基本概念和特点,明确其与直流电流的区别。
②使学生了解交变电流在现代电力系统中的重要作用,认识到交变电流的广泛应用。
③引导学生探究交变电流的类型,如正弦交变电流、方波交变电流等。
2.科学思维①教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分析交变电流的特点,如正弦函数、平均值等。
②培养学生运用物理原理分析交变电流的产生和传输过程。
③引导学生通过比较直流电流和交变电流,理解二者的优缺点。
3.科学探究①鼓励学生通过实验探究交变电流的产生和特点,培养动手能力。
②指导学生设计实验方案,比较不同类型交变电流的特点。
③引导学生关注交变电流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4.科学态度与责任①培养学生积极探究交变电流现象的精神,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
②教导学生遵循科学方法和实验规范,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实验安全意识。
③鼓励学生关注电能的节约使用和可持续发展,培养社会责任感。
四、教学重难点1.重点①理解交变电流的基本概念和特点,掌握其与直流电流的区别。
②学习交变电流的类型,如正弦交变电流、方波交变电流等。
③了解交变电流在现代电力系统中的重要作用和广泛应用。
三、交变电流
教学评价
返回
2、能力目标 (1)掌握描述物理量的三种基本方法(文字法、公式法、 图象法)。 (2)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以及将立体图转化 为平面图的能力。
3、德育目标 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思想。
教学目标
返回
重点: 交变电流产生的物理过程分析。 难点:交变电流的变化规律及应用。
重点难点
返回
1、理论依据 为充分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准备
采用前苏联教育家马赫穆托夫、列尔涅尔、 斯卡特金等人所倡导的问题教学法。其基本 程序是: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观察实验— —启发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
教法分析
返回
返回
教学评价
教学中以交变电流的产生和变化规律概 念的理解为基础,结合学生的思维特点,充 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以实验为主线,运 用多媒体教学,把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和渗 透方法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目的在于全方位 地培养学生。
"变",对于变化的物理量学生往往会感到困难,特别是第一 次接触这么多的新名词,如:交变电流、正弦式电流、中 性面、瞬时值、峰值等,如何让学生清楚地理解这些概念, 掌握交流电的变化规律,是处理好这节课的关键。针对此 问题我采用了从感性到理性,从定性到定量逐渐深入的方 法来来处理。
教材分析
返回
1、知识目标 (1)使学生理解交变电流产生的原理。 (2)掌握交变电流的变化规律及表示方法。 (3)理解交变电流的瞬时值和最大值及中性面的准确含义。 (4)知道交流发电机的简单构造及种类。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源自重点难点 教法学法 教学设计 教学评价
地位:交变电流的产生和变化规律一直以来都是高中物
理教学的一个重点与难点。
作用:本节内容是本章的重点,又是电磁感应、楞次定
物理选修3 1教案_物理选修交变电流教案
物理选修3 1教案_物理选修交变电流教案在高中物理中,交变电流知识比较抽象,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物理选修交变电流教案,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中物理交变电流教案一、教材分析交变电流知识对生产和生活关系密切,有广泛的应用,考虑到高中阶段只对交流电的产生、描述方法、基本规律作简要的介绍,这些知识是已学过的电磁感应的引伸,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对开阔学生思路、提高能力是很有好处的。
为了适应学生的接受能力,教材采取从感性到理性、从定性到定量逐渐深入的方法讲述这个问题.教材先用教具演示矩形线圈在匀强磁场中匀速转动时产生交流电,以展示交流电是怎样产生的.并强调让学生观察教材图5.1-3所示线圈通过甲、乙、丙、丁四个特殊位置时,电流表指针变化的情况,分析电动势和电流方向的变化,这样学生就会对电动势和电流的变化情况有个大致的了解.然后让学生用右手定则独立分析线圈中电动势和电流的方向.这样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关于交变电流的变化规律,教材利用上章学过的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引导学生进行推导,得出感应电动势的瞬时值和最大值的表达式,进而根据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和部分电路欧姆定律推出电流与电压瞬时值与最大值的表达式.1、知识目标(1)知道什么是交变流电。
并理解交变电流的产生原理,知道什么是中性面.(2)掌握交变电流的变化规律,及表示方法.(3)理解交变电流的瞬时值和最大值及中性面的准确含义.(4)知道几种常见的交变电流。
如正弦式交变电流、锯齿形交变电流、矩形脉冲电流。
2、能力目标(1)掌握描述物理量的三种基本方法(文字法、公式法、图象法).(2)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以及将立体图转化为平面图形的能力.(3)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结合实际情况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思想.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交变电流产生的物理过程的分析.2、交变电流的变化规律的图象描述。
高中物理_交变电流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物理人教版选修3-2第五章交变电流第一节交变电流【5.1 交变电流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会观察电流(或电压)的波形图,理解交变电流、直流的概念。
(2)、分析线圈转动一周中电动势和电流方向的变化,能对交变电流的产生有比较清楚的了解,具有运用基本原理解决新情况下问题的能力。
(3)、知道交变电流的变化规律及表示方法,知道交变电流的峰值、瞬时值及中性面的物理意义。
2、过程与方法(1)、掌握描述物理量的三种基本方法(文字法、公式法、图象法)。
(2)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以及将立体图转化为平面图形的能力。
(3)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实验观察,激发学习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体会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重要性二、教学重点:1、中性面的特点;2、正弦交变电流的产生原理;3、正弦交变电流的变化规律、图象和三角函数表达式。
三、教学难点:1、正弦交变电流的产生原理;2、正弦交变电流的变化规律、图象和三角函数表达式。
四、教学方法:演示法、分析法、归纳法。
六、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演示1:观看教学视频,用示波器观察交流电和直流电的波形图师:两种电流的特点是什么?电流方向是否随时间改变?师:电路中的电流大小是否随时间改变?学生根据视频内容和预习的课本知识回答。
让学生答出交流电和直流电的定义。
小结:(板书)大小和方向不随时间变化的电流叫做直流电,简称直流(DC)。
(板书)(1)交变电流:大小和方向都随时间做周期性变化的电流,简称交流(AC)。
视频演示2:课本P31“做一做”实验现象说明了什么?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回答出电路中的电流方向和大小在交替变化。
引出课题------交变电流。
(板书课题)5.1交变电流(二)讲授新课(板书)1、交变电流视频演示3:交变电流的产生过程。
通过观察视频教师提出问题:师:为什么矩形线圈在匀强磁场中匀速转动时线圈里能产生交变电流?投影:多媒体演示交流发电机构造示意图。
《交变电流》教案
《交变电流》教案《交变电流》教案「篇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知道电流表的符号和用途.(2)知道电流表的正确读数方法.(3)知道电流表的使用规则.能力目标通过观察和实验,形成电学实验的初步技能.情感目标养成科学的态度,体验科学精神.教学建议教材分析教材介绍了一些物理课上常见的电流表,有电流计、教学演示用电流表、学生用电流表.说明电流表能够测量电流.详细介绍了电流表的读数,注意零刻度线、量程有两个、每个量程对应有最小刻度、接线柱有三个且分正负.要求学生能够根据实际情况读出电流表的示数.教材又详细介绍了电流表的使用规则,对于连接方式画出了参考图,并分析了在电路中电流表测是测量哪部分的电流.对于接线柱的连接,教材画出了参考图分析了如何连接才是正确的.选择量程问题,教材讲解了选择量程的具体方法,要注意先选用较大量程,并用试触的方法.对于不能直接连接在电源两极上,教材用图示分析了其做法的错误.教材最后提出了思考的问题,学生应的联系实际,注意想像选择不同接线柱的物理图景,分析出正确的方法.教法建议本节教学要注意观察和实验,有条件的可以边授课边学生实验探究的方式进行.学生联系实际学习,教师要提供不同的电流表让学生观察,接触实际的材料.教师还可以提供大量的电流表的资料,增长学生的见识.电流表读数的教学,要注意讲清三个接线柱对应着两个量程,要通过练习掌握电流表的读数.电流表的使用,要联系实际学习,学生可以动手连接并分析电流表这些用法的原因.分析一些电路图中电流表的使用是否正确,并如何改正.教学设计方案【重难点分析】学生使用电学测量仪器,所以电流表是本节的重点和难点,学生要会读数和使用.【教学过程设计】一.电流表教师可以提供实际资料,如各种电流计、教师演示用电流表、学生电流表,对于学生电流表可以提供多种,例如零刻度线在左边的、左面是负刻度的、一个负两个正接线柱的、一个正和两个负接线柱的电流表.本处学生要接触实际材料,切实联系科学实际.在此基础上,教师介绍电流表的符合和用途.二.电流表的示数方法1、讲清电流表的接线柱、对应的量程、每个量程所对应的最小刻度.并出示制作的表盘和指针让学生根据所连接的接线柱判断所选用的量程,根据指针的位置读出电流表的读数.可以使学生思考没给出接线柱的连接是电流的读数可能是多少,可以让学生思考某个电流值要选用什么量程,为什么.方法2、对于基础较好的班级可以用实验探究的方法,教师提供电流表,学生自行设计方法,电流表的一些问题如:电流表的三个接线柱的用途和用法;电流表的两个量程、最小刻度;电流的读数.教师可以指导学生的探究过程,注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方法.三.电流表的使用方法1、教师要注意结合电路图来帮助学生学习电流表的四个使用规则,要注意引导学生想像物理过程,分析这些使用电流表方法的原因.对于电流表的连接方式,可以由电流是测电路的某点处的电流入手,把电流表接到电路的某点处应当是串联.结合电路图分析各种电流表的测量,并会判断一些电路图中电流表的作用.对于电流表接线柱的连接,讲清电流由电流表的正接线柱流进和从负接线柱流出的过程,要结合电路图分析,发现电路图中的问题.可以由学生实际连接,从电源的正极开始连线,连接电流表时连接正接线柱,又从负接线柱连线,经过电路连回电源的负极.学生感受电流表是如何在电路中连接的.对于电流表的量程,在第二个问题"电流表的读数"中已经介绍过了,这里学生比较好理解选择量程的意义,只是介绍清楚具体的实现方法,选择较大量程用导线试触的方法就可以了,可以让学生亲自实践,体会这种方法的意义,从而深入理解电流表量程的选择问题.对于电流表不能连在短路的电路中,由于没有电阻的知识,所以本处宜形成学生的观念,在电阻学习中再深入讲解,教师可以结合电路图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电路中哪些有短路的现象并如何改正.方法2、对于基础较好的班级,可以用学生实验探究的方法,教师提供实验仪器,并提供一些可能用到的电路图,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方案,完成教师提供的课题,教师可以参考的课题有:电流表的应当如何连到电路中;分析电路中电流表的作用;怎样才能安全使用电流表.教师要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及时纠正学生在分析问题、设计方案、实施方案、得出结论的过程中错误,并建立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板书设计】一.电流表1.电流表的符号:2.电流表的作用:测量电路中的电流.二.电流表的示数1.量程:0-0.6A;0-3A2.对应的最小刻度:0.02A;0.1A三.电流表的使用1.电流表要串联在电路中2.正负接线柱的`接法要正确:电流从正接线柱流入,从负接线柱流出.3.被测电流不要超过电流表的量程:先选用较大量程,用导线试触.4.绝对不允许不经过用电器而把电流表直接连到电源的两极上.探究活动【课题】电流表的种类、原理、构造。
交变电流教材分析和教学建议(教案).docx
第五章 交变电流教材分析和教学建议交变电流 (1学时)描述交变电流的物理量(1学时)习题课 (1学时)电感和电容对交变电流的影响(1学时)变压器 (2学时) 电能的输送 (1学时)§5.1交变电流 I 教材分析交变电流是生产和生活中最常用到的电流,而正弦电流又是最简单和最基本的。
正弦式 电流产生的原理是基于电磁感应的基本规律,所以本章是前一章的延续和发展,是电磁感应 理论的具体应用。
另一方而,本节知识是全章的理论基础,由于交变电流与直流不同,因此 它对各种元件的作用也不同。
正因为交变电流的特殊性,才有了变压器及其广泛的应用。
所 以,本节内容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新课标要求]1. 知道交变电流,了解交流发电机产生交变电流的过程。
2. 能用函数式和图象描述交变电流。
[教学重点]1. 运用电磁感应的基本知识,分析交变电流的产生过程2. 认识交变电流的特点及其变化规律。
n 教学建议一、交变电流的概念[演示]用示波器观察直流和交变电流的波形,让学生获得 一定的感认识① 观察直流电,X 扫描置于10〜100Hz 档,Y 衰减 置于X 10档,扌巴“DC 、AC”开关置于“DC”位置,闭 合开关S,调节滑片P,可以看到扫描线为一直线且上、 下移动.② 观察交流电,把电池改为学生电源的交流输出, 电压选择2V 或3V,把“DC 、AC”开关置于“AC”位 置,调节滑片P 至适当位置,调节Y 轴增益旋纽及X 轴扫描微调旋纽,使屏幕出现1一2周期正弦波形。
也可以直接观察示波器内捉供的50Hz 正弦交流波形。
总结:大小和方向都随时间做周期性变化的电流叫做交变电流.课时分配建议: 第1单元 §5」§5.2第2单元 § 5.3 第3单元§ 5.4 § 5.5[举例]下列电流中哪些属于交变电流?()1 .中性面:与磁感垂直的平面称为中性面。
2. 思维过程:(逐步分析线圈转动一周过程中,线圈中电流方向及大小变化情况)(1) 图5.1-3中,甲图所示时刻线圈中电流为多大?在线圈由甲转到乙的过程中,AB 中电流向哪个方向流动?大小如何变化?到乙图所示时刻,线圈中电流大小有何特点?(2) 在线圈由乙转到丙的过程中,AB 中电流向哪个方向流动?大小如何变化?到丙 图所示时刻,线圈中电流大小有何特点?(3) 在线圈由丙转到丁的过程屮,AB 屮电流向哪个方向流动?大小如何变化?到丁 图所示时刻,线圈中电流大小有何特点?(4) 在线圈由丁转到甲的过程中,AB 中电流向哪个方向流动?大小如何变化? (5) 大致画出通过电流的电流随时间变化的曲线。
交变电流教材分析和教学建议(教案).docx
第五章 交变电流教材分析和教学建议交变电流 (1学时)描述交变电流的物理量(1学时)习题课 (1学时)电感和电容对交变电流的影响(1学时)变压器 (2学时) 电能的输送 (1学时)§5.1交变电流 I 教材分析交变电流是生产和生活中最常用到的电流,而正弦电流又是最简单和最基本的。
正弦式 电流产生的原理是基于电磁感应的基本规律,所以本章是前一章的延续和发展,是电磁感应 理论的具体应用。
另一方而,本节知识是全章的理论基础,由于交变电流与直流不同,因此 它对各种元件的作用也不同。
正因为交变电流的特殊性,才有了变压器及其广泛的应用。
所 以,本节内容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新课标要求]1. 知道交变电流,了解交流发电机产生交变电流的过程。
2. 能用函数式和图象描述交变电流。
[教学重点]1. 运用电磁感应的基本知识,分析交变电流的产生过程2. 认识交变电流的特点及其变化规律。
n 教学建议一、交变电流的概念[演示]用示波器观察直流和交变电流的波形,让学生获得 一定的感认识① 观察直流电,X 扫描置于10〜100Hz 档,Y 衰减 置于X 10档,扌巴“DC 、AC”开关置于“DC”位置,闭 合开关S,调节滑片P,可以看到扫描线为一直线且上、 下移动.② 观察交流电,把电池改为学生电源的交流输出, 电压选择2V 或3V,把“DC 、AC”开关置于“AC”位 置,调节滑片P 至适当位置,调节Y 轴增益旋纽及X 轴扫描微调旋纽,使屏幕出现1一2周期正弦波形。
也可以直接观察示波器内捉供的50Hz 正弦交流波形。
总结:大小和方向都随时间做周期性变化的电流叫做交变电流.课时分配建议: 第1单元 §5」§5.2第2单元 § 5.3 第3单元§ 5.4 § 5.5[举例]下列电流中哪些属于交变电流?()1 .中性面:与磁感垂直的平面称为中性面。
2. 思维过程:(逐步分析线圈转动一周过程中,线圈中电流方向及大小变化情况)(1) 图5.1-3中,甲图所示时刻线圈中电流为多大?在线圈由甲转到乙的过程中,AB 中电流向哪个方向流动?大小如何变化?到乙图所示时刻,线圈中电流大小有何特点?(2) 在线圈由乙转到丙的过程中,AB 中电流向哪个方向流动?大小如何变化?到丙 图所示时刻,线圈中电流大小有何特点?(3) 在线圈由丙转到丁的过程屮,AB 屮电流向哪个方向流动?大小如何变化?到丁 图所示时刻,线圈中电流大小有何特点?(4) 在线圈由丁转到甲的过程中,AB 中电流向哪个方向流动?大小如何变化? (5) 大致画出通过电流的电流随时间变化的曲线。
交变电流 大单元教学设计说课稿 高中物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二册
大单元教学设计说课稿《3.1 交变电流》一、教材分析①介绍交流电的特点和概念,引导学生了解交流电的周期性变化和频率。
②讲解交流电的传输方式和电源变压器的作用,让学生了解电能传输的过程和原理。
③介绍交流电的测量和表示方法,引导学生了解电压、电流和功率的测量和计算方法。
④讲解电感和电容的基本原理和应用,引导学生了解交流电路的特性和性能。
二、学情分析①学生基础知识薄弱,对于电学基础概念和电路分析方法掌握不够扎实。
②学生对于交流电的特点和传输方式理解不深,对于电源变压器和交流电路的作用和性能缺乏认识。
③学生对于电感和电容的原理和应用不够熟悉,需要更深入地了解交流电路的特性和性能。
④学生需要培养科学探究和实验操作能力,了解实际生活中的交流电应用和问题。
三、核心素养1.物理观念①理解交流电的周期性变化和频率,了解交流电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②认识电路分析的方法和电路中各个元器件的作用和性能。
③了解电能的传输和利用方式,以及相关的物理原理和规律。
2.科学思维①培养科学思维能力,包括分析问题、归纳、推理和实验探究等方面。
②让学生理解科学与技术的关系和作用,认识到科学和技术的发展对于人类社会的影响和贡献。
③鼓励学生开展科学研究和探究,以及创新实践和应用能力的培养。
3.科学探究①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探究,了解电路中各个元器件的作用和性能。
②让学生了解实际生活中的交流电应用和问题,如电源适配器的设计和故障排查等。
③鼓励学生进行科学探究和研究,如对于电容和电感的实验研究和探究等。
4.科学态度与责任科学态度与责任①在学习交变电流的过程中,要求学生具备认真负责的态度,养成良好的实验守则,保持实验现场的整洁和安全,并遵守相关的电器使用规定,做到安全使用电器,避免发生意外。
②鼓励学生学习科学知识的同时,关注能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的问题,培养节约能源和保护环境的意识,从而推动可持续发展。
③引导学生了解科学的社会价值,关注能源的供需状况,探究电力工业的发展历程以及电力在国家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培养关注国家发展、服务社会的责任感。
高中物理_1 交变电流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课题:交变电流课型:新授课探究式学习§5.1交变电流【课程标准分析】1.会观察电流、电压的波形图,理解交变电流直流的概念,会区别交变电流和直流.2.理解交变电流的产生原理,知道什么是中性面.3.掌握交变电流的变化规律,会写交变电流的瞬时值表达式,知道交变电流的峰值、瞬时值的物理含义.本节讲述的交变电流的知识,是第四章“电磁感应”知识的具体应用。
在生活中,我们使用的交变电流主要是应用电磁感应现象产生的。
本节也是《物理选修3-1》第二章“恒定电流”内容的进一步扩展。
通过本节的学习,可以是学生了解到,不仅有大小和方向不变的电流,还有大小和方向都随时间发生变化的交变电流,交变电流与恒定电流有相似的地方,也有自己特殊的规律。
【教材分析】交变电流是生产和生活中最常见到和用到的电流,而正弦式电流又是最简单和最基本的。
正弦式交变电流产生的原理是基于电磁感应的基本规律,所以本章是前一章的延续和发展,是电磁感应理论的具体应用。
在教材设计方面,采取从简单到复杂、从感性到理性、从定性到定量逐渐深入的方法讲述这个问题。
教材在电磁感应部分学习的都是方向和大小基本不变的感应电流,但在此章感应电流的大小和方向都随时间作周期性变化。
教材是这样展开的:先用教具演示交流电是怎样产生的:让矩形线圈在匀强磁场中匀速转动,并强调让学生观察教材当线圈通过甲、乙、丙、丁四个特殊位置时,电流表指针变化的情况,分析电动势和电流方向的变化,这样学生就会对电动势和电流的变化情况有个大致的了解。
接下来让学生用右手定则独立分析线圈中电动势和电流的方向,这样能让学生讲练结合,培养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至于感应电动势的瞬时值和最大值的表达式,正好利用上一章所学内容,借助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和部分电路欧姆定律推出电流与电压瞬时值与最大值的表达式。
本节知识是全章的理论基础,由于交变电流与直流不同,因此,它对各种元件的作用也不同。
正因为交变电流的特殊性,才有了变压器及其广泛的应用。
交变电流说课稿
交变电流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交变电流”。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交变电流”是高中物理电磁学部分的重要内容,它是在学生学习了直流电路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电流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这部分知识不仅是电磁感应现象的应用和延伸,也为后续学习电磁波、变压器等内容奠定了基础。
教材首先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引入交变电流的概念,然后从交变电流的产生、变化规律、图像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同时,教材还介绍了交流发电机的结构和工作原理,让学生对交变电流的产生有更直观的认识。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电磁感应的基本规律和直流电路的相关知识,具备了一定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但是,交变电流的概念较为抽象,其变化规律和图像的理解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
此外,学生对于物理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能力还有待提高。
三、教学目标基于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理解交变电流的概念,知道交变电流与直流的区别。
(2)掌握交变电流的产生原理,能够描述交流发电机中线圈转动过程中磁通量、感应电动势和感应电流的变化规律。
(3)理解正弦交变电流的表达式和图像,会用正弦函数表达式和图像描述交变电流。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实验观察和理论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推理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2)通过对交变电流图像的分析,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对交变电流在实际生活中的广泛应用的了解,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热情。
(2)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精神。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交变电流的产生原理和变化规律。
(2)正弦交变电流的表达式和图像。
2、教学难点(1)理解交变电流产生过程中磁通量、感应电动势和感应电流的变化关系。
交变电流的教学方案及对策
交变电流的教学方案及对策教学方案:1.引入交变电流:引导学生观察电流表中的指针在正负方向上来回摆动,并解释交变电流的概念和特点。
提醒学生交流电流的频率通常是50Hz或60Hz。
2.交流电流的产生:讲解交变电流是通过发电机中的线圈旋转而产生的。
使用示波器展示交流电流的正弦波形,并解释波形与发电机旋转的关系。
3.交流电流的表示:解释交流电流常用的表示方法,包括有效值、峰值、峰峰值和频率等。
通过示例演示如何从波形中计算这些参数。
4.交流电路元件的作用:演示不同交流电路元件(如电阻、电容和电感)的作用,并解释它们对交流电流的影响。
提醒学生注意与直流电路不同的是,交流电路中元件的阻抗与频率相关。
5.交流电路的分析:演示如何使用欧姆定律、基尔霍夫定律和波形图分析交流电路。
通过具体的电路图例子来展示计算过程,并提醒学生注意交流电路中电压和电流的相位差问题。
6.交流电源:讲解不同类型的交流电源,如发电厂、电池和太阳能电池板,并解释它们的输出电流的特点和用途。
7.安全注意事项:提醒学生在操作交流电路时要注意安全。
包括合理使用电源开关、正确接线、避免触电等安全问题。
对策:1.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引入实例和生活中的应用案例,激发学生学习交变电流的兴趣。
例如,介绍交流电流在家庭用电中的应用、对电器的影响等。
2.实践操作:安排学生进行实际的电路搭建和测量,让学生通过亲身实践来深入理解交变电流的性质和特点。
鼓励学生自主思考和发现问题,并引导他们进行讨论和总结。
3.示波器使用:使用示波器来展示交流电流的波形,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交变电流的特点。
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波形图,并与理论知识进行对比,提高他们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4.应用案例研究:提供一些实际应用案例,让学生分析和解决其中涉及的交变电流问题。
鼓励学生应用所学知识,从实际问题中学习交变电流的运用方法。
5.巩固练习:安排适当的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理论知识和解题能力。
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去解题,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交变电流+教学设计 高二下学期物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二册
第1课时 3.1《交变电流》1.课时教材分析:课标要求:1、通过实验认识交变电流,知道生产生活中使用的大多是正弦式交变电流,会用图像和公式描述正弦式交变电流。
2、经历建立正弦式交变电流模型、用右手定则和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推理得出正弦式交变电流方向和大小的规律的过程,体会建立模型与推理分析的思维方法。
3、了解发电机是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各种发电机的区别在于机械能产生的形式不同。
对课程标准的解读为:本条目要求学生了解交变电流的产生原理和交变电流的基本特征,属于了解水平。
学生应该从交流电的产生实验中明确,交流电的产生原理是电磁感应,知道交流电是大小和方向随时间发生周期性变化的电流。
学生能够根据交流电的特征,会用函数表达式来描述交变电流。
本章内容包括交变电流的规律,变压器模型及远距离输电模型,与之前所学内容构成完整的“电磁感应及其应用”体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
作为本章的第一节,本节内容既是对之前学习内容的巩固提升,又是为后面交变电流的描述做前期铺垫,是学生把知识从理论层面到应用层面的过渡,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本节课从学生采访的实例反映的社会问题入手,以此创立与本单元知识密切相关的挑战性大任务,并分解为与每一章节相对应的子任务。
在逐层探究过程中提升学生的学科素养。
2.课时学情分析:在之前的教材学习中,学生已经初步了解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感生电动势和动生电动势公式、也会用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和右手定则来判定电流的方向。
但对于在实际电路中具体分析上述知识的能力尚且不足,也不能把上述知识形成体系、综合处理解决问题,因此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要加以引导。
3.课时学习重点:1、直流和交流的概念。
2、对特殊位置进行进行定性分析,得到交变电流的规律。
3、通过对一般位置的推导,能定量得到电动势瞬时值的表达式。
4.课时学习难点:对一般位置定量计算电动势的表达式。
5.课时学习目标:核心知识素养:交变电流的特征和规律物理观念:通过对交变电流的认识,深化物质观念;了解发电机工作过程中的能量转化科学思维:经历建立正弦式交变电流模型、用右手定则和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推理正弦式交变电流方向和大小的规律的过程,体会建立模型与推理分析的思维方法科学探究:分析发电机电动势的过程中经历从特殊到一般的探究过程,并能基于结果分析模拟发电机发电图像不是正弦的原因。
高中物理_交变电流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中物理_交变电流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教学设计】(⼀)创设情境,导⼊新课(⽤时约2分钟)教师活动学⽣活动实验:请同学观察⽩炽灯丝在磁铁作⽤下的运动情况。
1.观察实验,同时思考其中的原因。
2.认真观看⼤屏幕,阅读“学习⽬标”。
【教学设计说明】通过实验,从感性认识的层⾯接触交变电流,活跃课堂⽓氛,设置悬念,激发学⽣学习兴趣。
(⼆)科学探究,学习新知(⽤时约30分钟)1.演⽰实验,学习什么是交变电流。
教师活动学⽣活动1.教师演⽰⼲电池实验,使学⽣观察⽰波器中光点的移动。
2.教师演⽰⼿摇发电机模型,使学⽣观察⽰波器中光点的移动。
3.学⽣根据交变电流的定义来辨别与区分。
观看实验,得出直流和交变电流的概念。
对于陈述过程中能否抓住电流的⽅向在做周期性变化来评价学⽣对概念的理解与应⽤能⼒。
【教学设计说明】通过实验,使学⽣得出直流和交变电流的概念,并能区分直流和交变电流。
2.探究线圈在匀强磁场中匀速转动,学习正弦交变电流如何产⽣。
教师活动学⽣活动1. 交流发电机由⼏部分组成?2.结合学案上的三个问题,完成表格【问题1】:线圈abcd在磁场中绕oo'轴转动时,哪些边切割磁感线?【问题2】:在线圈转动过程中,哪些位置的磁通量最⼤?哪些位置的磁通量最⼩?【问题3】:在线圈转动过程中,哪些位置的感应电动势最⼤?哪些位置的电动势最⼩?观看⼤屏幕,在教师引导下得出交流发电机的组成部分。
⼩组讨论,完成学案上的问题和表格。
学⽣到⿊板前投影展⽰。
3.结合问题,分析中性⾯的特点【问题4】:在线圈转动过程中,哪个位置的感应电动势为零?它叫什么?它有什么特点?中性⾯的特点:线框平⾯与磁感线垂直磁通量φ最⼤E感、I感为零在教师的引导下分析中性⾯的线圈与磁感线的关系,磁通量的⼤⼩,感应电动势的⼤⼩。
【教学设计说明】通过⼩组讨论,使学⽣明⽩线圈哪些边在切割磁感线,哪些位置的磁能量最⼤和最⼩,感应电动势的最⼤值和最⼩值,初步了解线圈在转动过程中各物理量的变化。
交变电流教材分析及教学建议
纯电阻、纯电容和纯电感在交流 电路中的作用
将纯电阻、纯电感、纯电容分别接在交 流电路中,设元件两端电压的有效值为U
则元件中的电流分别满足:
IR
?
U R
UU
I L ? ? L ? 2?f
IC
?
U ?C
? U ? 2?fC
纯电阻、纯电容和纯电感在交流 电路中的作用
例:如图所示,电路中完全相同的三只灯泡a、b、 c分别与电阻R、电感L、电容C串联,然后再并联 到220 V、
P入= P出 即:
U1I 1=U2I 2
理想变压器原副线圈的电流跟它们的匝
数成反比
I1 ? U 2 ? n2 I2 U1 n1
此公式只适用于一个副线圈的变压器
变压器工作时的制约关系
1.电压关系
当变压器原、副线圈的匝数比 (n1/n2)一定 时,输出电压 U2由输入电压 U1决定,即U2= n2U1/n1.
分 以线圈经过中性面开始计时, 析 在 t时刻线圈中的感应电动势
(ab和cd边切割磁感线 )
ωL e ? 2NBL ? sin ωt
2 ? NBS ω sin ωt
v//=vcosωt v? =vsinωt
交流电的变化规律(表述)
1、用函数方法表述:
以线圈经过中性面开始计时,在 t 时刻线圈中
的感应电动势为 e ? NBS? sin? t
50 Hz的交流电路上,三只灯泡亮度恰好相同.若 保持交变电压不变,将交变电流的频率增大到60 Hz,则发生的现象是
? A.三灯亮度不变 ? B.三灯均变亮 ? C.a不变、b变亮、c变暗 ? D.a不变、b变暗、c变亮
变压器
变压器的结构与原理 变压器的电压与匝数的关系 变压器的电流与匝数的关系
交变电流教案3
物理选修3-2第五章交变电流教学参考资料一、教科书的编写用意这一章讲述的交变电流知识,是前面学过的电和磁的知识的进展和应用,而且与生产生活有着紧密的关系。
但在高中时期,限于时刻和知识基础,只讲解最必要的大体知识,即初步介绍交变电流的产生、性质和特点,它的传输和应用。
教材在编写时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讨性学习。
例如,关于交变电流的产生,教材并无直接给出线圈在各个位置时电流的方向,而是以问题的方式引导学生自己分析,从而对交变电流的方向转变有所了解。
在“变压器"一节设置了一个探讨性实验,让学生对“变压器线圈两头的电压与匝数的关系”先有所猜想和实验验证,然后再通过理论分析得出结论。
与直流相较,交变电流有许多优势。
教材除在有关各节别离讲述之外,还通过温习使学生对交变电流的优势有全面的熟悉。
与此同时,讲义也讲明直流在生产和科研中仍是不可缺少的,幸免对事物绝对化的片面明白得。
交变电流与实际生活有较紧密的联系,因此,在课文、习题和阅读材料中注意联系实际,希望对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联系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起到踊跃作用。
一方面,教材要反映现代科技功效,例如直流输电、超导电缆输电等;另一方面,对现代技术的过度依托也带来了一些潜在的危害,STS栏目“大面积停电引发的试探”就反映了人们对这些问题的考虑及计谋。
二、教学要求与建议本章的教学内容能够划分为3个单元。
第1单元介绍正弦交流电的产生和描述;第2单元学习在简单的交流电路中,电阻、电感、电容元件对交流电路的阻碍;第3单元探讨在生产和生活中普遍应用的变压器的原理,了解变压器在电能输送中所起的作用。
1交变电流(1)教材分析交变电流是生产和生活中最经常使用到的电流,而正弦式电流又是最简单和最大体的。
正弦式电流产生的原理是基于电磁感应的大体规律,。
因此本章是前一章的延续和进展,是电磁感应理论的具体应用。
另一方面,本节知识是全章的理论基础,l由于交变电流与直流不同,因此它对各类元件的作用也不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负载为电灯等纯电阻用电器时
则电流按正弦规律变化
i
e R
r
Im
sin ωt
任一瞬时欧姆定律仍成立
u iR Um ImR
负载电压按正弦规律变化 u Um sinωt
将一个纯电阻元件与 交流电源相连
描述交流电的物理量
1、最大值(峰值): Em Um Im
平均值: E N t
例.如图表示一交流的电流随时间变 化的图像,求该电流的有效值。
I 2RT
1 2
I12 RT
1 2
I
2 2
RT
42
I
1 2
(I12
I
2 2
)
3 2
1 2
(4
2)2 (3
2)2 5A
电感器在交流电路中的作用
实验探究:纯电感元件对交流电路的影响
取直流电源的电压与 交流电电压的__有_效__值_ 相等
理论探究——交流电的产生
研究方法:先研究特殊位置,再研究一般位置
(3)线圈平面与中性面夹角为θ 时:
D(C)
v
v
A(B)
e
2NBL1
L2
2
sin
NBS sin
其中,当θ=0 °时,e=0; 当θ=90 °时,e=Em;
体会特殊和一般的关系
画图体会Ф、 ⊿ Ф/ ⊿t及e的关系
b
c
c
a
d
kA
L
我国生产和生活用交流电的周期 T=__0_._0_2__s,频率f= ___50____Hz, 角速度ω=_1__0_0__π_rad/s,在1s内电流 的方向变化______10_0___次。
4、有效值: E U I
(1)定义:
根据电流的热效应来规定,让交流电和 直流通过同一电阻,在相同时间 内产生的热 量相等,则这个直流电的电流和电压值就分 别称为相应交流电电流和电压的有效值。
Ф
ωt
0
t
ΔΦ
Δt
π
3π
2
π
4
2π ωt
0
T
T
3T
Tt
424若源自个物理量如 Ф 随时间按余弦规律变化
那么它的变化率如 ΔФ/Δt 就随时间按正
弦规律变化
整理小结:两个特殊位置
1、中性面:线圈平面与磁感线垂直的位置叫 做中性面。
2、线圈经过中性面时,穿过线圈的磁通量最大,
但磁通量的变化率为零( ab和cd边都不切割磁感线),
利用俯视 图分析
提问:线圈处于何 位置时,感应电动 势最大?
v
利用侧视
图分析
A(B)
D(C)
v
锻炼空间想象能力
理论探究——交流电的产生
研究方法:先研究特殊位置,再研究一般位置
v
(1)B∥S时,e最大
e
2
NBL1
L2
2
A(B)
D(C)
v
NBS D(C)
(2)B⊥S时, e=0
此面称为中性面
v
v A(B)
交变电流教材分析及教学建议
东城区教师研修中心 2014 2,20
考试说明对本章内容的要求
内容
要求
交流发电机及其产生正弦式电流的原理、 交 Ⅱ 变电流的图像和三角函数表达式、最大值 和
有效值
电阻、电感、电容对交变电流的作用
Ⅰ
变压器和原理、原副线圈电压电流的关系 Ⅰ
电能的输送
Ⅰ
实验:示波器的使用;传感器的使用
令 Em NBS
则 e Em sinωt
其中,Em为电动势的最大值(峰值) e为电动势在时刻t的瞬时值
交流电的变化规律(表述)
2、用图像的方法描述:
以线圈经过中性面开始计时,线圈中的感应电 动势 e 随时间 t 变化的图线为正弦曲线
e
Em
π
3π
2
π
4
2π ωt
0
T
T
3T
Tt
Em
4
2
4
体会Ф、 ⊿ Ф/ ⊿t及e的关系
本章主要内容
1、正弦交变电流的产生和表述 2、描述交流电的物理量 3、示波器的使用 4、电容器在交流电路中的作用 5、电感器在交流电路中的作用 6、变压器 7、电能的输送
本章知识的地位和作用
电场
磁场
电磁 感应
交变流 电
闭合 电路
理论探究——交流电的产生
研究方法:对照实际模型,将立体图转化为平面图分析
电感器在交流电路中的作用
实验探究:纯电感元件对交流电路的影响 进一步探究得出结论:
决定电感器对交流电阻碍大小的因素有 两个:一是交变电流的频率,二是线圈本 身的性质,即线圈匝数、横截面积,有无 铁芯等因素
电感对交变电流阻碍作用的大小称为感 抗.
电感器在交流电路中的作用
理论分析:通过线圈的电流大小和方向变化 ,都会引起通过线圈的磁通量发生变化, 从而产生感应电动势,这种现象就是自感 现象.根据楞次定律,自感电动势所引起 的感应电流总是要使它产生的磁场阻碍线 圈内原有磁场的变化,所以自感电动势对 线圈中电流的变化有阻碍作用,这样就形 成了对交变电流的阻碍作用,电感对交变 电流阻碍作用的大小就称为感抗.
(2)正弦交流电的有效值与最大值的关系:
E Em 2
I Im 2
(3)说明:
A、以上关系式只适用于正弦或余弦交 流电;
B、交流用电器的额定电压和额定电流 指的是有效值;
C、交流电流表和交流电压表的读数是 有效值
D、对于交流电若没有特殊说明的均指 有效值
(4)注意:峰值(最大值)、有效值、
平均值在应用上的区别。 A、在求交流电的功、功率或电热时必 须用交流电的有效值。 B、求通过某导体截面的电量一定要用 平均值。
Em NBS
2、瞬时值: u i e
3、周期和频率:
T和f的物理意义:表征交流电变化的快慢。
(1)周期: 交变电流完成一次周期性变化所需的时间。
(2)频率:一秒内完成周期性变化的次数。 (3)角频率:线圈在匀强磁场中转动的角速度。
(4)关系:
f 1 T
2 2f
T
一个周期内电流方向改变两次。
线圈中的电动势为零,方向要改变。
线圈经过与中性面垂直位置(即线圈平面与磁感 线平行)时,穿过线圈的磁通量为零,但磁通量的
变化率最大( ab和cd边都垂直切割磁感线),线
圈中的电动势最大,方向不变。
3、线圈经过中性面时,电流将改变方向,线圈转 动一周,两次经过中性面,电流方向改变两次。
将一个纯电阻元件与 交流电源相连
分 以线圈经过中性面开始计时, 析 在t时刻线圈中的感应电动势
(ab和cd边切割磁感线 )
e 2NBL ωL sinωt 2
NBSω sinωt
v//=vcosωt v=vsinωt
交流电的变化规律(表述)
1、用函数方法表述:
以线圈经过中性面开始计时,在 t 时刻线圈中
的感应电动势为 e NBS sin t
B
b
K L
A
a
B
c
b
b
a
d
a
k
A
L
c
KA
L
d
B
b
c
a
d
kA
L
B
Ф
ωt
0
t
ΔΦ
Δt
π
3π
2
π
4
2π ωt
0
T
T
3T
Tt
4
2
4
学生练习推导 设N匝正方形
线圈的边长为L,在匀强磁场B 中绕垂直于磁场的对称轴以角 速度ω匀速转动,如图所示,ab和 cd边垂直于纸面,转轴为O.试推 导感应电动势大小的变化规 律公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