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必修四第十一课ppt课件
合集下载
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四生活与哲学11.1社会发展的规律(共26张PPT)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十二条规定社会主义的公共财产神圣 不可侵犯。同时,第十三条也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合法 私有财产不受侵犯,国家依照法律规定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权和继 承权。”有了以上法律规定后,原本害怕企业做大做强后,合法财 产得不到国家法律保护的民营企业家们,敢更加放手经营企业了, 使得经营效益得到提高,促进了国家经济的发展。这说明了什么?
2.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辨证关系 (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中
西
国
方
的
的
菩
耶
萨
稣
形
形
象
象
注:不论是错误的社会意识还是正确的社会意识都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只不过错误的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扭曲、虚幻的反映。
①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
社会形态
社会存在
社会意识
重视精神的力量
如果我们把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运用来观察社会历史 领域里的问题,就表现为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基本含义
(1)社会存在——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包括自然地理环境、 人口因素,但主要是指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2)社会意识——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它包括政治法律思想、 艺术、道德、宗教、哲学、科学以及风俗习惯和社会心理等。
第四单元 第十一课第1框
中物理
社会发展的规律
重点内容
1、一个基础、一个趋势: 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2、两对矛盾: (1)生产力与生产关系 (2)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
2、二条规律: (1)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2)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4.4.11《寻觅社会的真谛》ppt课件

核心考点突破
对农村进城务工者认识的变化?
盲流
北佬 民工
打工仔、打工妹 城市建设者
以人为本的社会要求我们观念更新,给 农民工、异乡人、乞讨者以更多的宽容 和爱心。
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
核心考点突破
(2)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社会意识具 有能动作用
A.从根本上说,社会意识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而 变化发展。(社会存在决定作用第一位)
核心考点突破
考点三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命题揭密
★★★近三年有8次在此处命题,属于中频考点。命题 形式既有选择题,也有主观题。命题意图以考查人民群众 的地位和作用为主,背景材料以民生问题为主。
复习要求
理解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坚持群众观点和 群众路线。
核心考点突破
讲解点1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有反作用。 (3)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 体现了两者之间的内在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即上层 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
核心考点突破
哲理总结
记一记
(1)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
背一背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
的矛盾是贯穿人类社会始终的基本矛盾。
高效复习导航
知识概览
社会存在
决定
反作用 社会意识
历
社会基本矛
盾运动
史
观
社会历史发
展总趋势
决定
生产力 反作用 生产关系
决定
经济基础 反作用 上层建筑
前进的、上升的 过程是曲折的
社会历史的 主体
人民群众是历史 的创造者
群众观点和 群众路线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社会历史的主体PPT课件

刘备、不孙权都断是镇创压过农造民起义和。 改变社会关系,从而不断推动社会历
史的进步和发展。
归纳总结:
一、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表现在:
(1)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2)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3)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二.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方法论)
1、党的群众观点
基本内容
中国载人航天事业比俄、美要晚四十多年,但起步晚、起点高,通过技术创新实现跨越式发展,现已成为世界上第三个能独立自主开 展载人航天飞行的国家。从“神舟”一号到“神舟”五号再到“神舟”六号,中国仅用四次无人飞行试验,就成功地把自己的航天员
A. “人民群众”是群体概念,是相对于个人而言的。既有 送上太空,时隔短短两年之后,又一次性突破多人多天太空飞行这一载人航天领域至为关键的基本技术,为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后续任
C.我国现阶段人民群众的范围: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 D.三年/权知礼部贡举/会大雪苦寒/士坐庭中/噤未能言/轼宽其禁约/使得尽技巡铺内侍/每摧辱举子/且持暖昧单词/诬以为罪/轼尽奏逐之/
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
2、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人民群众在社会历史中发挥什么作用? (1)人民群众是社会 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2)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3)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3)要求
坚持人民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 本力量,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 本宗旨,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真正让人民来评判各项工作。
3、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实践意义 ----两个保证
(1)是党领导中国人民夺取民主革命 胜利的重要保证
(2)是取得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并成功 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保证
史的进步和发展。
归纳总结:
一、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表现在:
(1)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2)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3)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二.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方法论)
1、党的群众观点
基本内容
中国载人航天事业比俄、美要晚四十多年,但起步晚、起点高,通过技术创新实现跨越式发展,现已成为世界上第三个能独立自主开 展载人航天飞行的国家。从“神舟”一号到“神舟”五号再到“神舟”六号,中国仅用四次无人飞行试验,就成功地把自己的航天员
A. “人民群众”是群体概念,是相对于个人而言的。既有 送上太空,时隔短短两年之后,又一次性突破多人多天太空飞行这一载人航天领域至为关键的基本技术,为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后续任
C.我国现阶段人民群众的范围: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 D.三年/权知礼部贡举/会大雪苦寒/士坐庭中/噤未能言/轼宽其禁约/使得尽技巡铺内侍/每摧辱举子/且持暖昧单词/诬以为罪/轼尽奏逐之/
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
2、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人民群众在社会历史中发挥什么作用? (1)人民群众是社会 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2)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3)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3)要求
坚持人民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 本力量,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 本宗旨,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真正让人民来评判各项工作。
3、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实践意义 ----两个保证
(1)是党领导中国人民夺取民主革命 胜利的重要保证
(2)是取得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并成功 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保证
高中政治第十一课寻觅社会的真谛第一框社会发展的规律课件新人教必修4(1)

其实质:把精神看成是社会历史发展的最终原因。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 的反映,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着社会意识的变化 发展。要求我们树立实践第一的思想,要尊重社会实 际 ②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对社会存在具有 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正确地预见社会发展的 方向和趋势,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落后的 社会意识对社会的发展起阻碍作用。 要树立先进的正确的社会意识。
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历史 观的基本观点,是打开社会历史奥秘的钥匙。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与物质和意 识的关系(或存在和思维)一样吗?
思维与存在的关系和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
回忆 :思维与存在的关系内容包括哪些? ⑴区别:①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 思维与存在的辩证关系是什么? 问题,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则不是。 内容包括 : 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 ; 思维和存在 ②对思维与存在何者为第一性问题的不同回答, 有无同一性 . 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辩证关系 : 物质决定意识 , 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 对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关系问题的不同回答,是 用,能指导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正确的意识对事 划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基本依据。 物的发展起促进作用,错误的意识起阻碍作用。 ⑵联系: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思维 与存在的关系问题在社会历史领域的具体表现。(或思 维与存在的关系包括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
我国生产力水平低且发展不平衡的状况,决定了我 国除了实行公有制为主体,还应该允许多种所有制经济 共同发展,以及除了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还应该允许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建国初期我国实行了计划经济体制,不利于劳动者 积极性的发挥,严重地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实现了市场经济体制,调动了 劳动者的积极性,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探究五:以上材料体现了什么哲理? 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2、生产关系反作用生产力。 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状况时,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状况时,会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3、体现了: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四社会发展的规律

①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它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当上 层建筑不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会阻碍经济基础的发展和变革 ②当上层建筑为先进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它就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社 会进步;当它为落后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则束缚生产力的发展,阻碍社会 前进。
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四11.1社会发展的 规律( 共48 张PPT)
生 决定 产 力 反作用
决定 反作用
生产关系(的总和)经济基础
生产资料所有制 产品的分配方式
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四11.1社会发展的 规律( 共48 张PPT)
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作用
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四11.1社会发展的 规律( 共48 张PPT)
(2)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①
从根本上说,社会意识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而
变化发展,但它有时落后于社会存在,有时先于社会存在。
(具有不完全同步性。)
②
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的发展其阻碍作用;先进的
社会意识可以正确的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对社会发展
起积极的推动作用.(相对独立性最突出表现 正促错阻 )
(经济基础、生产关系)
F.大机器生产
(生产力)
G.人民代表制度
H.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I.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的相互关系
(经济基础、生产关系)
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四11.1社会发展的 规律( 共48 张PPT)
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四11.1社会发展的 规律( 共48 张PPT)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2)方法论: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 规律
3、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
(1)含义:
经济基础:生产关系(即所有制形式、交换形式、分配形式)的总和
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四11.1社会发展的 规律( 共48 张PPT)
生 决定 产 力 反作用
决定 反作用
生产关系(的总和)经济基础
生产资料所有制 产品的分配方式
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四11.1社会发展的 规律( 共48 张PPT)
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作用
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四11.1社会发展的 规律( 共48 张PPT)
(2)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①
从根本上说,社会意识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而
变化发展,但它有时落后于社会存在,有时先于社会存在。
(具有不完全同步性。)
②
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的发展其阻碍作用;先进的
社会意识可以正确的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对社会发展
起积极的推动作用.(相对独立性最突出表现 正促错阻 )
(经济基础、生产关系)
F.大机器生产
(生产力)
G.人民代表制度
H.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I.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的相互关系
(经济基础、生产关系)
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四11.1社会发展的 规律( 共48 张PPT)
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四11.1社会发展的 规律( 共48 张PPT)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2)方法论: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 规律
3、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
(1)含义:
经济基础:生产关系(即所有制形式、交换形式、分配形式)的总和
高中政治必修4精品课件:11.1社会发展的规律

不断调整完善生育政策,可以有效应对和积极缓解人口结 构性矛盾的长期影响,保持合理的劳动力数量和结构,为转 变经济发展方式、培育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新优势,准备更为 有利的人口条件。
[问题探究] 结合材料,运用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分析我 国人口政策的演变历程。 提示:(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状 况的不断变化,人口政策也要做相应调整。 (2)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随着 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原来的人口政策已不 适应当前社会的发展,不断调整完善生育政策,对于缓解人 口结构性矛盾、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会起到积极的促进作 用。
产力的发展,阻碍社会前进。
小图示: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图示 如下:
(3)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及其_矛__盾__运__动__,体现了两 者之间的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这就是上层建筑一 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
小提示:不能说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就会促进 生产力的发展。判断上层建筑是否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关键 是看上层建筑为先进的经济基础服务,还是为落后的经济基 础服务。
点,是打开社会历史奥秘的钥匙。
二、社会基本矛盾运动 1.物质生活资料生产方式
(1)地位:_生__产__活__动__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2)作用:_生__产__方__式__决定着社会的性质和面貌,生产方式的变 革决定着社会形态的更替。
2.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1)生产力的状况_决__定__生产关系的性质,生产力的变化、发展, 迟早会引起生产关系的变革。 (2)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__反__作__用__。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 发展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__推__动__作用;当生产关系 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__阻__碍__作用。 (3)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及其_矛__盾__运__动___,表明了生 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这就是
高中政治第十一课第二框社会历史的主体课件新人教版必修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知识脉络
解惑提高
1.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人类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物质生活资料,离不开广大人民群众的
创造性活动。同时,劳动群众在生产活动中不断积累经验,改进生
产工具和生产技术,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创造出更多的社会财富,为
社会的发展创造更好的物质条件,从而促进整个社会的发展。
2.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中国共产党建党90多年来,广大劳动群众积极投身革命、建设、 改革的时代洪流,为实现国家独立和人民解放、国家富强和人民幸 福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性贡献。一路走来,“中国奇迹”的创造、 “中国震撼”的交响,无不凝聚着广大劳动者的智慧和汗水。
劳动群众与人民群众是一种怎样的关系?结合材料说明人民群众 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是否 入选 × ×
√
×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知识脉络
技巧归纳 解答选择题的一般思路图示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知识脉络
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互动探究 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检验党一切 执政活动的最高标准。任何时候都要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始终 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始终依靠人民推动历史前进。坚 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从人民伟大实践中汲取智慧和 力量。坚持实干富民、实干兴邦,敢于开拓,勇于担当,多干让人民 满意的好事、实事。 以上论述是如何体现坚持党的群众路线的?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知识脉络
解惑提高 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1.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哲学依据 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 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知识脉络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11.1社会发展的规律3

生产关系一 定要适应生 产力状况的 规律
人类社会的基 本矛盾
结构体系
生产力和生
产关系的矛 盾
解 经济基础和
决 上层建筑的 矛盾
上层建筑一 定要适应经 济基础状况 的规律
阶级社会 阶级斗争
社会主义社会 社会主义改革
社会发展 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过程是曲折的
课堂练习
1.“租购同权”是指保障符合条件的房屋承租人享有和房屋 购买人一样的公共服务权益(如子女就近入学等)。有分析人士 认为“对于一个有着住房长期偏好的国家而言,租购同权正 在调整的,不仅仅是住房制度、居住权利,更有全社会的理 念。”最符合这一论述的唯物史观道理的是( )
2、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2016年度流行热词 : 葛优躺 工匠精神 洪荒之力 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
2017年度流行热词 : 打call 尬聊 皮皮虾,我们走 蓝瘦香菇
2018年度流行热词 : 锦鲤 凉凉 C位出道 大猪蹄子
为什么会出现这些热词呢?并且不同年份热词也不同?
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阻碍作用 反作用 文学艺术 实践观点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 葛优躺 工匠精神 洪荒之力 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
经济基础:指生产关系的总和。 2017年度流行热词 :
①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 A.创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
②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着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
(一)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2、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对社会
存在的反映。
①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12.1价值与价值观(ppt共30张)

哲学意义上的价值涵盖了各个不同领域事物 的价值,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普遍性。
探究:那么物的价值和人的价值是一回事吗? 你是怎样认识人的价值呢?
视频:最美路人(托举哥)
问题一:周冲的勇敢一托,说明了什么? 问题二:领导给周冲送去慰问金并为其落实 合适的工作说明了什么?
问题三:你从他们的行为中收获到了哪 些启示? 2、人的价值就在于创造价值 ①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
C
3、价值观有正确和错误.先进和落后之分。 一个人如果有正确的价值观,他的人生道路 就是光明的。一个人如果有错误的价值观, 他就容易与平庸和苟且为伍。这是因为( ) A.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 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B.价值观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重要的导向 作用 C.价值观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树立和坚持正确的价值观,作出正确的价值 判断和价值选择。 小结:价值观的导向作用原理
世界观 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有重要导 向作用,价值观是人生的重要向导。 方法论
树立和坚持正确的价值观,作出正确的价值 判断和价值选择。
课堂练习 一、单项选择 1、哲学意义上的价值与具体领域事物的价值 的关系是( )
二、价值观及其导向作用 1、价值观的基本含义 人们在认识各种具体事物的价值的基础上, 形成对事物价值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回忆:世界观的含义
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探究:我国现阶段提倡的正确价值观是什么? 它的内涵是什么?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①内容 国家层面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社会层面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公民个人层面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为培育和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基本遵循。
人的价值在于创造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 和贡献,即通过自己的活动满足自己所属的 社会、他人以及自己的需要。
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4课件:第11课_寻觅社会的真谛(复习课件)

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水资源利用中的民生问题引起我国政府的高度重视,要求我们 坚持科学发展观,努力解决这一问题。
②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正确的社会意识 对社会存在具有促进作用。科学发展观是正确的社会意识,在 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采取一系列措施,能够有效推动民生水 利建设
①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②主观认识随着客观实际的变化而变化 ③价值观对人们改造客观世界具有导向作用 ④人们的价值选择应以价值判断为前提 A.①④ B.①② C.②③ D.③④
【解析】2008年的十大流行词语属于意识或主观认识范畴, 是社会存在的反映,随着客观实际的变化而变化,故选B; ③ ④分别考查价值观的作用和价值的选择;虽然价值观是一种社 会意识,但价值观对社会的作用题干并没有体现。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相互作用,构成生产力和生产关 系的矛盾运动,这一矛盾运动遵循的规律就是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考点4:(运用)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
济基础的规律
意识形态、
◆上层建筑适应经济 基础,促进经济基础 ◆上层建筑不适应经 济基础,阻碍经济基 础
上层建筑
决 定
经济基础
制度和设施
【误区警示
3.我国的改革是对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否定。 点评 改革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前提下,对具 体制度进行根本性的变革,又借改革完善社会主义基本 制度,而发挥它的优越性。改革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 和发展,而不是根本否定。
4.在人类社会中,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主要是通过 阶级斗争实现的。 点评 注意题目的范围应该是“在阶级社会中”。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思维与存在的 关系问题在社会历史领域的具体表现。
②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正确的社会意识 对社会存在具有促进作用。科学发展观是正确的社会意识,在 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采取一系列措施,能够有效推动民生水 利建设
①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②主观认识随着客观实际的变化而变化 ③价值观对人们改造客观世界具有导向作用 ④人们的价值选择应以价值判断为前提 A.①④ B.①② C.②③ D.③④
【解析】2008年的十大流行词语属于意识或主观认识范畴, 是社会存在的反映,随着客观实际的变化而变化,故选B; ③ ④分别考查价值观的作用和价值的选择;虽然价值观是一种社 会意识,但价值观对社会的作用题干并没有体现。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相互作用,构成生产力和生产关 系的矛盾运动,这一矛盾运动遵循的规律就是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考点4:(运用)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
济基础的规律
意识形态、
◆上层建筑适应经济 基础,促进经济基础 ◆上层建筑不适应经 济基础,阻碍经济基 础
上层建筑
决 定
经济基础
制度和设施
【误区警示
3.我国的改革是对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否定。 点评 改革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前提下,对具 体制度进行根本性的变革,又借改革完善社会主义基本 制度,而发挥它的优越性。改革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 和发展,而不是根本否定。
4.在人类社会中,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主要是通过 阶级斗争实现的。 点评 注意题目的范围应该是“在阶级社会中”。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思维与存在的 关系问题在社会历史领域的具体表现。
【创新方案】高中政治 第四单元 第十一课 第二框 积极参与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课件 新人教必修1

(3)继续大力发展对外贸易,优化进出口结构。要坚持 以质取胜和市场多元化战略,培育我国自己的名牌产品, 拓展我国对外活动的空间。
(4)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 (5)防范经济风险,维护国家的经济安全。
入世十年给中国带来什么
2011年12月11日是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 织十周年纪念日。中国入世10年来,中国已 经成为世界最大的出口国,全球第二大贸易 国,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有人评价,过去10年是中国经 济的“黄金10年”,中国企业家们则演绎了“羊变狼”的故事: 10年前,中国加入WTO时,人们惊呼“狼来了”,担心“引狼 入室”;今天,当初的“中国羊”已经变成了狼,中国企业正
(3)创新对外投资和合作方式,支持企业在研发、生产、
销售等方面开展
国际经化营,加快培育我国的跨国公司
和国际知名品牌。
(4)实行对外开放,发展对外经济关系,必须始终坚持 独立自主 、 自力更生 的原则。
[议话题·强认知]
2012年2月28日获悉,国家电网以3.87 亿欧元(约5.1亿美元)收购葡萄牙国家能源网 公司25%的股份,最终成交价较对方公司当 下股票市价溢价近34%。国家电网也成为国内首家收购欧洲 国家级电网资产的大型国企。
(2)要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创新利用外资方 式,优化利用外资结构;创新对外投资和合作方式,培育跨国 公司和国际知名品牌。
(3)要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更好地利用国内 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
(4)要增强规则意识,利用世界贸易组织规则,保障国家 经济安全。
1.中国加入世贸组织10年来,平均关税水平大幅降低,服
B.中国企业出口盈利水平高低取决于是否拥有核心技术
C.品牌竞争已成为中国企业参与国际竞争最重要的方式
《经济生活》第十一课PPT课件

“入世”面 临的挑战
对我国相对薄弱的产业产生了一定的冲击
对外开放是我国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
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逐步形成了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对外开放 格局和开放型经济体系,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综合国力的 增强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的措施
1、为适应经济全球化新形势,我们必须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 完善互利共赢、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
政治教师评级论文核心期刊发表定制,点击网址了解更多 高中政治公开课教案课件量身定制,点击网址了解更多
聿怀政治网点数卡和权限卡,点击网址了解更多
聿怀政治网2004年建站至今,淘宝卖家信用保持100%好评记录, 1000多个好评,零差评
商品名
400点卡
1年VIP权卡
说明
可下载除VIP和课堂实录专栏外的资料
汇款后请发短信到,告知汇入的银行、款数、网站 用户名
第四单元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第十一课 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
聿怀政治
张润丰
经济全 球化与 对外开
放
经济全球化 世界贸易组织
含义、主要表现、载体、影响、对策 性质、地位、作用、原则 中国加入世贸的影响
提高开放型经 济水平
原因、措施
经济全球化
1、含义:指商品、劳务、技术、资金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和配置,使各 国经济日益相互依赖、相互联系的趋势。
3年超级VIP权限卡
最新高考打包资料和四个必修两个选修模块打包资料,并赠 送高考一轮复习微课堂视频及配套课件和两套课堂实录视频
300元
集,另加100元可加赠二三轮视频及课件
高考一二三轮复习 微课实录和课件
加赠另一套一二轮复习微课实录(新增三轮) 目录请浏览
河南省中牟县第二高级中学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四11-1社会发展的规律课件(共24张PPT)

• 3、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 • (1)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 (2)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当上 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就促进经济基础 的巩固和完善;不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会阻 碍经济基础的发展。)
(三).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1.社会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 发展的过程是曲折的。
③改革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 方面工作的强大动力。
小结:
社会发展的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律:
社会生活在本 质上是实践的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社会的基本矛盾 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1、“如果上帝的观念是鸟类创造的,那
么上帝一定是长着羽毛的动物;假如 牛能绘画,那么它画出来的上帝一定 是头牛。”该观点说明了:
A、动物也有意识
社会存在变化发展 决定社会意识变化 发展
社会存在
决反 作
定用
社会意识
先进的社会意识推动 社会的发展
落后的社会意识阻碍 社会的发展
(二) 社会基本矛盾运动
想一想:
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 础是什么?
人与自然的关系(生产力) 物质资料生产方式
人与人之间生产中的关系(生产关系)
问题导思:
2013年6月初,北京大学经济学教授张维迎表示,过去十年是中 国经济最好的十年,未来十年是改革关键期,过了这村就没这店。 中国经济“最好的十年”来源于前25年的改革所产生的制度红利。 这些改革红利包括三个方面:第一,社会政治环境的松动促进了民 营企业的发展;第二,国有企业改革所造成的效率提升;第三,加 入WTO使中国与国际市场接轨。“中国改革的总目标是建立一个 “自由、公正、法治、民主”的社会,在经济上坚持自由市场和私 有产权制度,在政治上则建立宪政和民主制度。这一过程大概需要 30年的时间。
高中政治必修4精品课件1:11.2 社会历史的主体

二、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1.党的群众观点
①群众观点的基本内容: 相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向人民群 众负责,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
②我们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 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 所谋,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2.党的群众路线 ①群众路线的重要性: 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 ②群众路线的基本内容: 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山峁、沟壑、赶脚、耕地、放牧、捡柴时即兴而编,它是随天漫游,抒发感情 ,表
达心声的表现方式。集中展示了陕北高原 的自然景观、社会风貌和陕北人的精神世
界。
——劳动群众还直接创造了社会精神财富。
上述分别材料说明了什么哲学道理?
问题:谁是灿烂文化的创造者?
(2)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①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实践是一切精神财富形成和发展的源泉 ②人民群众的实践为精神财富的创造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 ③人民群众直接创造了丰硕的社会精神财富
材料一:在中国革命博物馆,陈列着由安徽凤阳县小岗村18位农民于1978 年签下的一张包产合同书。当他们冒着坐牢的危险,眼含热泪在合同书上按下18 颗鲜红的手印时,他们或许没有意识到,这是在书写着一页新的历史。农村家庭 联产承包责任制是我国农村经营管理体制的最重要的改革,给中国农村带来了举 世公认的变化。
第十一课 寻觅社会的真谛 第2课时
社会历史的主体
一、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1、正确理解“人民群众”这一概念
A 、人民群众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起推动作用的人们,既包括普通 个人,也包括杰出人物。 B、人民群众是一个历史范畴,劳动群众是人民群众的主体部分。 C、我国现阶段人民群众的范围:
新人教版必修4高中政治第十一课第一框社会发展的规律

历史进步的丰碑,孕育了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伟大五四精神。
如今,日新月异的时代变迁赋予了五四精神新的内涵。五四精神一
直激励着中国青年去争取实现祖国繁荣富强、民族伟大复兴。
(1)五四精神产生于时代,也将成就时代。你能运用社会存在与社
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对此加以说明吗?
(2)请就新时代青年如何弘扬五四精神提出三条合理化建议。
√
“经济全球化是大势所趋,顺之则昌,逆之必 衰”,强调规律具有普遍性、客观性,要按客观 √
规律办事
③
材料没有强调社会生活的本质是什么
×
④
材料没有涉及事物的性质问题
×
答案A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知识脉络
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和普遍规律 互动探究 近年来,我国通过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和减税降 费,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努力为激发 市场主体活力和创造力营造良好环境,增强了人民群众获得感。我 国经济不仅没有出现“硬着陆”,而且实现了稳中向好、结构优化、 就业扩大的目标。 (1)从社会基本矛盾角度看,上述材料涉及哪些方面的调整? (2)请运用社会普遍规律的知识,分析我国经济实现稳中向好、结 构优化、就业扩大的原因。
发展的基础。
现方式:阶级斗争、
4.阐释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并运 改革。
用这一原理分析我国社会生活中的具体事例。 三个辩证关系:社
5.阐述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规律性,运用生产 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
系原理,分析说明我国的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知识脉络
2.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1)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的发展具有不完全同步性。 虽然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但是,社会意识有时 会落后于社会存在,有时又会先于社会存在而变化、发展。社会意 识与社会存在的发展具有不完全同步性,是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 重要表现。 (2)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不同社会意识对社 会存在的作用不同。先进的、科学的社会意识可以正确地预见社 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对社会存在的发展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落 后的、不科学的社会意识,背离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对社会存 在的发展起着重大的阻碍作用。
高中政治必修四第十一课《寻觅社会的真谛》PPT课件

意识产生的物质根源——社会存在。 具体地说,有三方面的原因: 一是同社会历史这个特殊的认识对象有关,历史是
由有动机、目的的人的活动构成的; 二是社会历史条件的限制,生产规模的狭小、社会
发展的缓慢,都影响了人们对社会规律的把握; 三是剥削阶级的偏见经常歪曲历史,夸大精神活动
的作用。 (旧的社会历史理论的局限性)
精选PPT课件
10
3、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 实践构成了人类社会的起源和基础。 • 实践构成了社会关系的发源地。 • 实践构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内容。 • 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 •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精选PPT课件
11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具有相 对独立性,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社会意识随着社 会存在的变化发展而变化发展,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 的发展起阻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预见社会发展 的方向和趋势。
么它画出来的上帝一定是头牛。”该观点说
明了:
A、动物也有意识 B、上帝是人脑自生的 C、有什么样的上帝就有什么样的上帝观念 D、上帝观念是对现实世界的反映
精选PPT课件
16
在1978年世界上第一例“试管婴儿”在英 国出生时,整个世界争论不休,“不合伦理” 的诅咒声一度铺天盖地。目前,随着科技的 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试管婴儿” 已经是很正常的事。人们观念的变化说明了:
;闹太套;鸭梨;不怕狼一样的对手 就怕猪一样的
校友;围脖;蒜你狠(豆你玩、糖高宗、姜你军、
油你涨、苹什么、鸽你肉)。这些词语在2010年的
流行表明
①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B
②主观认识随着客观实际的变化而变化
由有动机、目的的人的活动构成的; 二是社会历史条件的限制,生产规模的狭小、社会
发展的缓慢,都影响了人们对社会规律的把握; 三是剥削阶级的偏见经常歪曲历史,夸大精神活动
的作用。 (旧的社会历史理论的局限性)
精选PPT课件
10
3、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 实践构成了人类社会的起源和基础。 • 实践构成了社会关系的发源地。 • 实践构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内容。 • 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 •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精选PPT课件
11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具有相 对独立性,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社会意识随着社 会存在的变化发展而变化发展,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 的发展起阻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预见社会发展 的方向和趋势。
么它画出来的上帝一定是头牛。”该观点说
明了:
A、动物也有意识 B、上帝是人脑自生的 C、有什么样的上帝就有什么样的上帝观念 D、上帝观念是对现实世界的反映
精选PPT课件
16
在1978年世界上第一例“试管婴儿”在英 国出生时,整个世界争论不休,“不合伦理” 的诅咒声一度铺天盖地。目前,随着科技的 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试管婴儿” 已经是很正常的事。人们观念的变化说明了:
;闹太套;鸭梨;不怕狼一样的对手 就怕猪一样的
校友;围脖;蒜你狠(豆你玩、糖高宗、姜你军、
油你涨、苹什么、鸽你肉)。这些词语在2010年的
流行表明
①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B
②主观认识随着客观实际的变化而变化
高中人教版政治必修四课件:第十一课 第二框《社会历史的主体》

谢谢
二、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党一切工作的 根本出发点 1、党的群众观点 基本内容 地位
坚持群众观点 和群众路线的 意义
2、党的群众路线
基本内容 3、坚持党的群众路线
1、党的群众观点及其基本内容
第一、坚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的观点。
第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点。
第三、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的观点。 第四、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的观点。
B.人民群众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
问题:谁是灿烂文化的创造者?
(2)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表现在:
①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实践是一切精神财富形成和发 展的源泉。
聂耳同他的朋友在黄浦江畔散步闲谈,突 然听到了码头工人劳动的号子声,他不禁赞 叹说:“这有节奏的劳动呼声,是多么壮美 啊,旋律是多么有力啊!”聂耳由此受到启 发,谱写出著名的《码头工人歌》,成功地 塑造了中国工人阶级的艺术形象。
陈毅同志曾深情地说,淮海战役的胜利,是老区人民用 独轮小车推出来的。
(3)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①人民群众在任何时期都是社会变革的主力军。 ②此作用在阶级社会中的表现: 在 阶 级 社 会 中 , 生 产关系的变革,社会制度的更迭,都是通过人民群 众的革命实现的。 ③实现方式: 人民群众通过推动生产力的发展而不断创 造和改变社会关系,从而不断推动社会历史的进步和发 展。
2、党的群众路线及其基本内容
群众路线
“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 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我党的群众路线, 它是一条实现党的政治任务的根本工作路 线,也是根本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
2014年新华网北京3月31日电 据新华社“新华视点”微博报道,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近日到第二批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联系点内 蒙古翁牛特旗调研指导教育实践活动。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社会发展的规律(共30张PPT)

系适应生 产力发展 规律)
通过
(上层建筑适
决定
经济基础
上层建筑
实践
应经济基础发
反作用
展规律)
不断解决
社会历史发展总趋势
前进的、上升的
实现 途径
阶级社会 —阶级斗争
社会主义 —改革
过程是曲折 的
社会
祠堂——是联络宗亲的场所,是祠堂文化的重要载体。 W村也曾有座老祠堂。祠堂文化在村民教化、乡村治理 中发挥过积极作用,但其中的封建宗法思想残余有时也 被人用来排斥外姓、干扰选择。新农村建设以来,W村 把老祠堂翻修扩建成宽敞明亮的新礼堂,开展创建“文 化礼堂、和美乡风”系列活动,敬先贤、诵村训,仪礼 传习、普法讲座、村民一家亲、评选孝老爱亲最美家庭 等。经过多年的努力,新礼堂已成为村里的文化地标。 礼堂文化温润了村民关系,促进了乡村治理。去年,该 村被评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省级示范村。
) BCDFH
2015年度网络流行语 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 主要看气质 我的内心几乎是崩溃的
2016年度网络流行语 “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 洪荒之力 “老司机” 一言不合就XX 蓝瘦香菇 “先定一个小目标”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
辨析: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所以社会意识与 社会存在是亦步亦趋的。
“整个世界历史的发源地不是在天上的迷雾中(即 纯粹精神领域),而是在粗糙的物质生产中。”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物质资料生产 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实践观——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
二 社会基本矛盾运动
“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便同它们一直 在其中运动的现存生产关系发生矛盾。于是这些 关系便成了生产力的桎梏。那时社会革命的时代 就到来了。随着经济基础的变更,全部庞大的上 层建筑也或慢或快地发生变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主体。
• 分:(1)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2)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3)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创造者。
.
鲁迅:
陶渊明赏菊
田园诗人陶渊明如果没有劳动人民供他 吃、穿、住、用,那他就不但没有酒喝,而且 没有饭吃,只能饿死在东篱旁,哪里还能吟出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诗呢?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 会历史仅仅是个人意志 运动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 支配的偶然事件的堆积 基本规律。.
社会基本矛盾
• 生产力vs生产关系: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
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
• 经济基础vs上层建筑: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
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及其规律
上层建筑
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人. 民群众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 总: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历史的
主体。
• 分:(1)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2)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3)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创造者。
.
在我国解放战争的辽 沈、淮海和平津三大战役 中,支前民工就有490多万 ,支前粮食就有40多万吨 ,从而有力的保证了战役 的胜利。
• 【方法论】(1)要尊重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2)树立改革创新的意识,不断调整生产关系和上层建 筑中不适应生产力和经济基础发展的方面和环节,推进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前进。
.
社会历史发展总趋势
• 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发展的过程是曲折的。
社会历史发展是在社会矛盾的解决中实现的
• 阶级社会,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是通过阶级斗争
社会 —改革
二、社会历史的主体
众人 民 通过 实践 创造 历史 群
创造了物质财富
创造了精神财富 是变革社会的决定 力量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原理)
要 求(方法论) 树立群众观点、坚持群众路线
意义
.
两个重要保证
实现的,阶级斗争是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 力。(天才眼镜狗)
• 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是通过改革实现
的。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 (毛泽东或邓小平)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 人民群众:一切对社会历史起推动作用的人们,
其主体是劳动群众。
• 我国现阶段人民群众的范围:
社会主义劳动者 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 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
讨论人类历史
联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思维与存在的 系 关系问题在社会历史领域的具体表现。
.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是辩证统一的
•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
的反映。
• 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社会意识对社会存
在具有反作用。
• 方法论:要求我们形成科学的社会意识,树立
正确的价值观
.
第十一课
寻觅社会的真谛
.
【全书基本框架】
哲学
马克思 主义哲学
辩证唯 物主义
历史唯 物主义
辩证的唯物论4、5 唯物的辩证法7-10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6
社会历史观11
人生观价值观12
.
几对概念
• 哲学的基本问题:物质和意识 • 物质观(唯物论):物质和意识 • 实践观(认识论):实践和认识 • 历史唯物主义: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
•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
的反映。
• 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社会意识对社会存
在具有反作用。
.
知识比较
物质和意识与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
物质和意识
区 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物质和意识何为第
别
一性,是划分唯物 主义和唯心主义的
唯一标准
讨论整个世界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
是历史观的基本问题,对社 会存在和社会意识关系的不 同回答,是划分历史唯物主 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标准
意识形态 制度和设施
生产力
.
决定 决定 反作用
生产关系、经济基础 反作用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 发展状况的规律示意图 (约230年)
社会主义社会 (共产主义社 会的低级阶段)
社会化大生产
生产关系
资本主义社会
(约1163年) 封建社会
蒸汽机电力计算机 原子能空间技术
(约3000年)
铁制工具
奴隶社会
(约几百万年)
原始社会
金属工具
生产力
石器 .
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及其规律
• 【世界观】(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
力具有反作用。生产关系一定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的规律 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2)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 反作用。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发展的规律是人类 社会发展的又一基本规律。
社会生活的本质——实践
• 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
的基本观点,是打开社会历史奥秘的钥匙
.
深化整合: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
区别
唯物史观
唯心史观
社会存在 和社会意 识何者为 第一性
谁是历史 的创造者
人类社会 有没有自 身的客观 规律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 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 而不是社会存在决定社 会意识
社会存在
决定
社会意识
反映 、 反作用(阻碍、促进)
社会基本矛盾运动
通过
实践
不断解决
社会历史发展总趋势 .
决定
生产力
生产关系
反作用
(生产关系 一定要适合 生产力发展 状况规律)
(上层建筑 一定要适合 经济基础状
决定
经济基础
上层建筑
反作用
况的规律)
阶级社会 —阶级
前进的、上升的 实现
途径
过程是曲折 的
斗争 社会主义
创作宣传画,又没有亲眼见过这些建筑物,因此画作有了别样的味道。
.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是辩证统一的
•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
的反映。
时期
流行名字
建国初期
建国、解放、援朝
大跃进、文革
红卫、跃进、文革
改革开放 90年代以来
李刚、王勇、张伟 馨月、馨文、子涵Biblioteka 新中国历史上的四次“重名潮”
.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是辩证统一的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 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 群众路线是指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 (2)意义: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是我们
党领导中国人民夺取民主革命胜利的重要保证, 也是取得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并成功地建设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保证。
.
寻觅社会的真谛
.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
• 社会存在
含义:是指社会生活中的物质方面。 内容:包括自然地理环境、人口因素,物质资料的生产 方式(最主要、最根本的内容)。
• 社会意识
含义:指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是人类社会中各种精神 生活现象的总称。 内容:包括各种不同的风俗习惯和社会心理、政治思想、 法.律思想、道德、科学、艺术、宗教、哲学等形式。
支前民工运输伤员
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 总: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历史的
主体。
• 分:(1)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2)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3)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创造者。
.
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 (1)群众观点是指相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
以下哪些属于社会存在、哪些属于社会意识
钓鱼岛位于中国东海大陆架的东部边缘 社会存在
嫦娥奔月的神话 社会意识
机器大生产
社会存在
“钓鱼岛是中国的” 社会意识
衣食住行 社会存在
HOLD 住、有木有、亲、肿么了 社会意识
.
朝鲜画家笔下的中国 鸟巢、水立方、央视大楼,这是朝鲜画家笔下的中国。他们曾为朝鲜政府
众人民全
劳动群众
民体 群公
.
看人间, 哪一寸土地不是人民开, 哪一片庄稼不是人民栽, 哪一间房屋不是人民盖, 哪一部机器不是由人民来 制造, 哪一种商品不是由人民来 生产…… 想一想:
谁是物质生产的主体?
人民群众的生产活动对社 会存.在和发展起着什么作用?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 总: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历史的
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的创 人的思想、主观意识是 造者,杰出人物在历史发展 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 中的推动作用必须通过广大 量,人类的历史是由伟 人民群众的实际斗争才能实 大的历史人物创造的。 现。
社会历是史有否着承自认身社的会物存质运在决人定类社社会会意现识象是是划没有规 动分规历律史,生唯产物力主和义生与产关历系史、唯律心的主、义不的可标捉准摸的,社
• 分:(1)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2)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3)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创造者。
.
鲁迅:
陶渊明赏菊
田园诗人陶渊明如果没有劳动人民供他 吃、穿、住、用,那他就不但没有酒喝,而且 没有饭吃,只能饿死在东篱旁,哪里还能吟出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诗呢?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 会历史仅仅是个人意志 运动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 支配的偶然事件的堆积 基本规律。.
社会基本矛盾
• 生产力vs生产关系: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
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
• 经济基础vs上层建筑: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
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及其规律
上层建筑
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人. 民群众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 总: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历史的
主体。
• 分:(1)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2)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3)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创造者。
.
在我国解放战争的辽 沈、淮海和平津三大战役 中,支前民工就有490多万 ,支前粮食就有40多万吨 ,从而有力的保证了战役 的胜利。
• 【方法论】(1)要尊重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2)树立改革创新的意识,不断调整生产关系和上层建 筑中不适应生产力和经济基础发展的方面和环节,推进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前进。
.
社会历史发展总趋势
• 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发展的过程是曲折的。
社会历史发展是在社会矛盾的解决中实现的
• 阶级社会,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是通过阶级斗争
社会 —改革
二、社会历史的主体
众人 民 通过 实践 创造 历史 群
创造了物质财富
创造了精神财富 是变革社会的决定 力量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原理)
要 求(方法论) 树立群众观点、坚持群众路线
意义
.
两个重要保证
实现的,阶级斗争是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 力。(天才眼镜狗)
• 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是通过改革实现
的。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 (毛泽东或邓小平)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 人民群众:一切对社会历史起推动作用的人们,
其主体是劳动群众。
• 我国现阶段人民群众的范围:
社会主义劳动者 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 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
讨论人类历史
联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思维与存在的 系 关系问题在社会历史领域的具体表现。
.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是辩证统一的
•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
的反映。
• 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社会意识对社会存
在具有反作用。
• 方法论:要求我们形成科学的社会意识,树立
正确的价值观
.
第十一课
寻觅社会的真谛
.
【全书基本框架】
哲学
马克思 主义哲学
辩证唯 物主义
历史唯 物主义
辩证的唯物论4、5 唯物的辩证法7-10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6
社会历史观11
人生观价值观12
.
几对概念
• 哲学的基本问题:物质和意识 • 物质观(唯物论):物质和意识 • 实践观(认识论):实践和认识 • 历史唯物主义: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
•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
的反映。
• 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社会意识对社会存
在具有反作用。
.
知识比较
物质和意识与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
物质和意识
区 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物质和意识何为第
别
一性,是划分唯物 主义和唯心主义的
唯一标准
讨论整个世界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
是历史观的基本问题,对社 会存在和社会意识关系的不 同回答,是划分历史唯物主 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标准
意识形态 制度和设施
生产力
.
决定 决定 反作用
生产关系、经济基础 反作用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 发展状况的规律示意图 (约230年)
社会主义社会 (共产主义社 会的低级阶段)
社会化大生产
生产关系
资本主义社会
(约1163年) 封建社会
蒸汽机电力计算机 原子能空间技术
(约3000年)
铁制工具
奴隶社会
(约几百万年)
原始社会
金属工具
生产力
石器 .
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及其规律
• 【世界观】(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
力具有反作用。生产关系一定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的规律 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2)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 反作用。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发展的规律是人类 社会发展的又一基本规律。
社会生活的本质——实践
• 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
的基本观点,是打开社会历史奥秘的钥匙
.
深化整合: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
区别
唯物史观
唯心史观
社会存在 和社会意 识何者为 第一性
谁是历史 的创造者
人类社会 有没有自 身的客观 规律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 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 而不是社会存在决定社 会意识
社会存在
决定
社会意识
反映 、 反作用(阻碍、促进)
社会基本矛盾运动
通过
实践
不断解决
社会历史发展总趋势 .
决定
生产力
生产关系
反作用
(生产关系 一定要适合 生产力发展 状况规律)
(上层建筑 一定要适合 经济基础状
决定
经济基础
上层建筑
反作用
况的规律)
阶级社会 —阶级
前进的、上升的 实现
途径
过程是曲折 的
斗争 社会主义
创作宣传画,又没有亲眼见过这些建筑物,因此画作有了别样的味道。
.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是辩证统一的
•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
的反映。
时期
流行名字
建国初期
建国、解放、援朝
大跃进、文革
红卫、跃进、文革
改革开放 90年代以来
李刚、王勇、张伟 馨月、馨文、子涵Biblioteka 新中国历史上的四次“重名潮”
.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是辩证统一的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 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 群众路线是指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 (2)意义: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是我们
党领导中国人民夺取民主革命胜利的重要保证, 也是取得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并成功地建设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保证。
.
寻觅社会的真谛
.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
• 社会存在
含义:是指社会生活中的物质方面。 内容:包括自然地理环境、人口因素,物质资料的生产 方式(最主要、最根本的内容)。
• 社会意识
含义:指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是人类社会中各种精神 生活现象的总称。 内容:包括各种不同的风俗习惯和社会心理、政治思想、 法.律思想、道德、科学、艺术、宗教、哲学等形式。
支前民工运输伤员
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 总: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历史的
主体。
• 分:(1)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2)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3)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创造者。
.
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 (1)群众观点是指相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
以下哪些属于社会存在、哪些属于社会意识
钓鱼岛位于中国东海大陆架的东部边缘 社会存在
嫦娥奔月的神话 社会意识
机器大生产
社会存在
“钓鱼岛是中国的” 社会意识
衣食住行 社会存在
HOLD 住、有木有、亲、肿么了 社会意识
.
朝鲜画家笔下的中国 鸟巢、水立方、央视大楼,这是朝鲜画家笔下的中国。他们曾为朝鲜政府
众人民全
劳动群众
民体 群公
.
看人间, 哪一寸土地不是人民开, 哪一片庄稼不是人民栽, 哪一间房屋不是人民盖, 哪一部机器不是由人民来 制造, 哪一种商品不是由人民来 生产…… 想一想:
谁是物质生产的主体?
人民群众的生产活动对社 会存.在和发展起着什么作用?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 总: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历史的
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的创 人的思想、主观意识是 造者,杰出人物在历史发展 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 中的推动作用必须通过广大 量,人类的历史是由伟 人民群众的实际斗争才能实 大的历史人物创造的。 现。
社会历是史有否着承自认身社的会物存质运在决人定类社社会会意现识象是是划没有规 动分规历律史,生唯产物力主和义生与产关历系史、唯律心的主、义不的可标捉准摸的,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