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诗歌语言的变形

合集下载

古代诗歌阅读(语言与技巧)-【口袋书】高考语文备考系列(复习思维导图+必备知识手册)

古代诗歌阅读(语言与技巧)-【口袋书】高考语文备考系列(复习思维导图+必备知识手册)

专题15古代诗歌阅读(语言与技巧)酣勺1情胆的空变化正付&tJ时比渲接.征警部手法1.l!St ;JJ酶结合如揭II实锚吉修辞手法开童门息在→行立组悔嗣后阁应-- 、五吉、b口口〈一)炼字切诺形窑渴帽ti,仰”e<Jiiil-←卡-量锯每’而惩芋锺雷妙用的词va温挠的词JIJ声形凛的调蓄’嗨霉’4r卡』-道�事茵辱密变p 与富g 密’刷留变理n温到示g 蓝� 翩清新疆迦平实属扑吉富魏京绪丽就量遭胃肉德惺津开通影象草动蕾披旷这沉郁毫苟量略时串链编约组篝许多古代诗歌中都有一些值得品味的词语,这些词语会使诗歌增色不少,有的甚至会成为“i寺H良”。

鉴赏诗歌时,要领会这些词语的含义及其所产生的艺术效果。

1.精练传神的词(1)动词一首诗是由意象按照一定的艺术构思组合而成的,而真正便意象鲜活起来的,主要是动词。

一个动词用得好,能够点燃整个诗句。

在鉴赏诗歌时,我们要重点关照动词,特别是具有“多重含义”的动词。

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ffL h芽"5!,府原指草,在在于Jfl1G。

”诗句中“穿p’写出山崖高耸人云的动势:“惊涛拍岸”运用拟人的手法,“拍”写出了江涛的力度,拍击江岸,澎湃有声:“卷”运用比喻和夸张的手法,写出了波涛力量之浩大,展示了一幅阔大的雪浪图,营造了一个奔马轰富、惊心动魄的奇险境界。

张养浩《山坡羊·漳关怀古》:“峰di如克提洋fj/!J;BJ。

”“聚”“恕”二字化静为动。

山本来是静止的,着一”聚”字,很好地表现了峰峦众多,聚集到一起的动态。

“怒”赋予河水以人的情感和意志,写出了被涛汹涌挂在湃的气势。

张先《天仙子》:“沙上井禽地上眠,云破月来花弄影。

n着一“破”字,写出明月冲破云层的动感。

“花”本也是静止的,但着一“弄”字,便将它写得摇曳多姿。

宋祁《玉楼春》:“绿杨烟夕|、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词。

”着一“闹”字既是给景,又是写情,它不仅描绘了杏花盛开的艳丽景色,还写出了在春风吹拂下,杏枝摇曳、花儿微动的活泼神情。

高考总复习 语文第2编4-2

高考总复习 语文第2编4-2
要六句才能完成对话,作者采用答话包孕问话的方法,精 简为二十个字。这就有如电影里蒙太奇手法,一个意象接 一个意象,一个画面接一个画面,镜头之间留下大量的空 白,让我们的读者根据生活的逻辑、经验的积累、自身的
修养去补充完善。
第二编 专题突破
语文
高考总复习人教版
(2)意象组合 中国古典诗词意象的组合,借助了汉语语法意合的特
语文
高考总复习人教版
3.省略。 诗歌语句之间往往具有跳跃性,于是,就产生了省略
现象,也就出现了空白,从而为读者留下想像的空间。古
诗省略主要有以下两个特点:
第二编 专题突破
语文
高考总复习人教版
(1)答话包孕问话 如贾岛的《寻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
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明明是三番问答,至少
1.分析诗歌语言的形象性、情感性、含蓄性、精确
性,揭示语言所表达的具体意义,即从情感、意境上品味 语言,挖掘词语的深层含义。 2.分析诗歌运用的修辞格及其作用。
第二编 专题突破
术魅力,感受其 明快、朦胧、沉郁、飘逸、雄奇等艺术特征。
诗歌对语言的变形,在语法上主要表现为:改变词性、
王维“下马饮君酒”(《送别》)、“日色冷青松”(《过香 积寺》)、“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题破山寺后禅 院》)、王昌龄“清辉淡水木,演漾在窗户 ”、王安石 “春风又绿江南岸”、蒋捷“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
绿了芭蕉”、周邦彦“风老莺雏,雨肥梅子”。我们的古
人惯于活用词语,形容词、名词都可作动词,且一作就作 的鲜活生动,呼之欲出。
高考总复习人教版
其实,诗词曲中特殊词序的出现,声律的要求和修辞 的需要往往是兼而有之的。如王昌龄《从军行》、杜甫
《春夜喜雨》二例,定语“孤城”挪前,而“锦官城”移

从语言入手 鉴赏古诗词

从语言入手 鉴赏古诗词

从语言入手鉴赏古诗词作者:唐惠忠来源:《课外语文》2022年第05期【引言】引导学生赏析诗歌,首先要让学生了解诗歌语言的特征,即要懂得“诗家语”,懂得诗歌语言的变形。

这是诗词鉴赏的基础。

【考题回放】(2021·北京卷)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2~14题。

和陶归园田居(其一)[1]苏轼环州多白水,际海皆苍山。

以彼无尽景,寓我有限年。

东家著孔丘,西家著颜渊。

市为不二价,农为不争田。

周公与管蔡[2],恨不茅三间。

我饱一饭足,薇蕨补食前。

门生馈薪米,救我厨无烟。

斗酒与只鸡,酣歌饯华颠[3]。

禽鱼岂知道,我适物自闲。

悠悠未必尔,聊乐我所然。

注释:[1]此诗作于苏轼被贬惠州时。

一日苏轼游白水山佛迹岩,夜闻其子苏过诵陶渊明《归园田居》,于是作此诗。

[2]周公与管蔡:西周初,管叔、蔡叔叛乱,周公率兵平叛。

[3]华颠:头发花白。

12.下列对诗句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环州多白水”四句写景,写惠州被群山环绕,幽僻而苍凉。

B.“东家著孔丘”四句,写出了当地人的道德淳厚、民风纯朴。

C.“周公与管蔡”二句,设想彼此对立的人也会向往安居于此。

D.“我饱一饭足”二句,写生活虽穷困,但诗人仍能感到满足。

[答案与解析]A(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的能力。

选项错在“幽僻而苍凉”,应为风光无限。

另外,这四句并非全是写景)1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正确的一项是()A.本诗与陶诗都反映出诗人在远离官场之后,归隐田园的心情。

B.作者效仿陶渊明,在抒写田园生活时,表达了对劳作的热爱。

C.陶诗原作除最后一句外通篇对仗,作者这首和陶诗也是如此。

D.本诗语言质朴而内涵丰富,正如作者评陶诗所言“质而实绮”。

[答案与解析]D(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分析概括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A项,错在“诗人”“远离官场”,应是诗人被贬惠州做官;B项,“表达了对劳作的热爱”属于无中生有,主要表达的是闲适之情;C项,自“周公与管蔡”以下,没有用对仗)14.宋诗以理见长,苏轼这首诗也有此特点,请分析诗歌最后四句说出了怎样的道理。

中国诗歌艺术研究

中国诗歌艺术研究

中国诗歌艺术研究什么是诗,难有确切定义,以诗句论之:“诗言志。

”“诗是语言文字的魔术。

”“诗是热烈的情感蒸发了的水汽之凝结。

”学习品味诗歌不仅是考试的需要,也是生活的需要,诗歌能帮助我们认识自我、欣赏自然,还能丰富我们的生活,使我们的趣味变得高雅,心灵变得更加美好。

对中国古代诗歌艺术的把握,不重细密的分析,而重总体的品鉴。

把握的方式是直观的、印象的、顿悟的。

大多只能意会,而难以讲清楚。

诗歌的艺术分析方向:首先是诗歌语言。

诗歌语言是特异的变形语言。

在语音方面建立格律以造成音乐美;在用词、造句方面改变词性、颠倒次序、省略成分,从而取得多义的效果。

第二是意象的分析。

意象就是沾染或渗透了诗人情感的一种形象。

逐步了解中国古典诗歌常用意象及普遍的象征义。

如“柳、月、雁”寓怀人思乡;“松、竹、梅”寓坚强高风,“桃、李、杏寓春光育人”;“荷花”寓高洁,“牡丹”寓富贵;“松鹤”寓长寿,“梧桐”寓孤独。

“流水”似年华,“星日”如光明。

第三是意境和风格的研究。

词语组合构成诗篇,意象组合构成意境。

境生于象而超乎象。

揭示意境的形成,既可以看到诗人的构思过程,又可窥察读者的鉴赏心理。

诗歌艺术研究的最高层次是风格研究。

风格即是人。

另外,诗歌艺术和哲学、宗教、绘画、音乐有密切关系。

诗歌的音乐美是它区别于其它文学体裁的重要标志。

中国诗歌艺术研究,既深入到言、意、象、境和风格的范畴,又旁涉哲学、宗教、绘画、音乐领域,在广阔的文化背景上遂能充分展示中国诗歌艺术的完美与晶莹。

怎样学习中国古典诗歌中国诗歌发展史第一阶段,周秦时代。

即《诗经》《楚辞》时代。

这时代的诗歌大半来自民间。

与音乐、舞蹈合在一起。

以四言体为主导地位。

第二阶段,汉魏六朝时代。

主要表现为乐府民歌,保持原始诗歌的集体性与可歌性,另一方面诗歌成为文人的一种专业。

诗与乐舞渐渐分离了。

以五言体为主导地位,七言体逐步兴起。

第三阶段,唐宋时代。

文人诗的鼎盛时代。

五律七律渐趋成熟。

词也由兴起到鼎盛。

古代诗歌阅读方法与解题方略

古代诗歌阅读方法与解题方略

古代诗歌阅读方法与解题方略一、读懂古代诗歌的语言古代诗歌的语言具有含蓄性、凝练性、跳跃性和抒情性等特点。

这些特点决定了我们在诗词鉴赏中一定要学会“品读”“咀嚼”,从中读出诗人的内心世界。

如果我们用解读其他文学作品的方法去解读诗歌,就难以准确理解作者的情感。

1.了解古代诗歌语言含蓄凝练的特点诗歌语言的“含蓄”就是指言近旨远,意在言外;深涵多隐,含而不露;用少量的具体可感的艺术形象,表现丰富的生活内容和思想感情,给读者以无限广阔的想象空间。

诗歌语言的含蓄性是诗歌区别于其他文学样式的重要特点。

诗歌语言的含蓄、凝练,往往表现在一个普通的词却包含许多的联想意义、隐含意义,这些意义需要结合生活经验,展开联想,才能准确地理解。

如“空”字,在不同诗歌中的意义就不相同:2.了解古代诗歌语言文言与变形的特点中国古典诗歌脱胎于文言文,其语言的文言性不言而喻。

文言文的通假、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现象也同样出现在诗歌中,而且诗歌为了对仗和押韵,必然要在文字上有所变动。

中国古代诗歌对语言的变形,在语法上主要表现为改变词性、颠倒词序、省略句子成分等,主要目的是符合格律以形成音乐美,给读者留下艺术想象的空间。

因此,我们读古代诗歌,首先要结合已有的文言文知识来理解。

例如: 《孔雀东南飞》:“可怜..体无比,阿母为汝求”之“可怜”,不可解作“怜悯、同情”,而是“可爱”的意思。

《琵琶行》:“弦弦掩抑声声思.”之“思”,不是“思念”,而是“悲伤”。

其次,我们要注意诗歌语言的变形,而这往往是高考考查的重点。

特点例句解释④互文见义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

(王维《酬张少府》)在松风吹、山月照的时候,不必感到孤独寂寞,正可以解带弹琴。

这里的“松风吹”“山月照”是互文。

对于古代诗歌诗句的倒置,清人洪亮吉说:“诗家例用倒句法,方觉奇峭生动。

”在阅读欣赏时只有了解这些特殊的语言现象,才能更准确地理解作者的情感。

3.了解古代诗歌语言抒情与暗示的特点诗歌语言的意义指向的是作者的内心世界,而不是单纯的外在事物。

浅谈杜甫诗歌特殊语序

浅谈杜甫诗歌特殊语序

浅谈杜甫诗歌特殊语序现象【摘要】诗歌作为文学中最具抒情性、含蓄性、跳跃性的语言艺术,在文学手段的压迫下,它的语言是超逻辑、超语法、超常规而高度陌生化的。

这种“变形”的手段在诗歌中突出表现为特殊语序的巧妙使用。

中国古典诗歌中的特殊语序现象自先秦文学中就已出现,到唐朝成为很重要的表达手段,尤其是在杜甫的笔下更是运用自如。

特殊语序现象常常由于押韵、节奏、对仗、平仄或情感表达的需要而在杜诗中频繁出现,有着不同凡响的表达效果。

【关键词】杜甫;特殊语序;分类;原因一、中国古典诗歌概述汉语是一种孤立语,由于缺少丰富的形态变化,语序便成为区别语义的重要语法手段之一。

“凡句中实字,孰先孰后,原有一定之道理,以识其相互维系之情。

”[1] 作为智性语言的诗歌“从语音方面讲,它通过建立格律造成一种音乐美;在用词造句方面,主要表现为改变词性、颠倒词序、省略句子成分等。

从最终目的来看,他要打破语言常规,增加语言的容量和弹性,取得新、巧、奇、警和多义性、启示性及写意传神的效果”。

[2]杜甫诗歌也不例外,他常常使用特殊语序,从而达到种种特殊的表达效果。

特殊语序现象自古有之,只是人们的称谓不一,齐梁时期著名的文学家刘勰在《文心雕龙•定势》里称之为“效奇之法”;宋吴《优古堂诗话》称之为“斡旋句法”[3];宋魏庆之《诗人玉屑》卷三称之为“错综句”[4],在此,我们称之为诗歌的特殊语序现象。

当然,这里我所说的“语序”的含义超出了语言学上所说的“语序”的界限,它不仅指语法成分(词语)的排列顺序,还涉及到句子的顺序问题。

在杜甫的诗歌中,他往往借助多种艺术手法故意打破诗句在逻辑意义上的正常顺序,使得语意的表达与语言的组织形式产生不和谐的状况,给人产生一种突兀奇特的新鲜感和独特的审美享受。

杜甫诗歌被称为“诗史”,是中国诗歌的集大成者,它海纳了盛唐以壮阔为美的时代特征,其个人深入社会底层的生活经历又使之将忧患由“上感九庙焚”降及“下感万民疮”。

中国古典诗歌鉴赏课件

中国古典诗歌鉴赏课件
3、结合背景及诗人身世经历,剖析所托之志、情 感、品格等。
例7
?早梅? 张渭
一树寒梅白玉条, 迥临村路傍溪桥。
不知近水花先发, 疑是经冬雪未消。
[问]诗人是如何借早梅展示自我形象的?
[答]本诗展现了早梅耐寒而立、迎风而发的形象。
“寒〞字点明早梅生存环境的恶劣;“迥〞字表
现出早梅的孤单;“白玉条〞之喻、疑梅为雪之
〔1〕了解什么物,怎么写的,怎样的手法写出了 什么特征;
〔2〕了解诗人的身世,了解背景; 〔3〕分析事物的象征意义,从什么角度描绘的; 〔4〕理解事物寄寓的志向、情感或品格。 答题标准:
1、概括所描绘歌咏的物象,加上一定的修饰语;
2、结合诗句分析物象的特点特征,注意用词及评 价时的感情色彩,注意手法;
错觉,鲜明地表现出早梅冰清玉洁之质。诗人以
梅自喻,展示了一个孤寂傲世、坚韧坚强、超凡
脱俗的自我形象。
例8 ?马诗? 李贺 大漠沙如雪, 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 快走踏清秋。 问:这首诗塑造了骏马什么样的艺术形象? 〔描绘了一匹威武雄健,渴望驰骋疆场、大显身 手的骏马形象〕 问: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抒发了诗人渴望建功立业的抱负和怀才不遇的 激愤之情〕
移家别湖上亭 戎昱
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2、修饰语:大局部为形容词,也是鉴赏诗歌要注 意的词汇。
例1: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例2: ?闺怨? 唐 王昌龄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例3:随风潜如夜,润物细无声。
3、鉴赏咏物诗要注意以下几点: a、咏物诗中的“物象〞是作者人格化了的形象。
作者借此曲折的反映自己的品格节操、思想感 情。 b、分析咏物诗的思路:提炼所写物象特征的词 语,挖掘物象的内在品格、精神,抓物与志的 “契合点〞就能明白作者意在何为,情为何端。

诗歌中的语言变形特点及鉴赏技巧

诗歌中的语言变形特点及鉴赏技巧

诗歌中的语言变形特点及鉴赏技巧进行诗歌鉴赏,首先要了解诗歌语言的特征,即要懂得“诗家语”,懂得诗歌时语言的变形。

这是诗词鉴赏的基础。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诗歌当然也是语言的艺术。

诗歌语言与其他文学样式的语言相比,更具抒情性、含蓄性、精炼性、跳跃性。

中国诗歌对语言的变形,在语法上主要表现为:改变词性、颠倒词序、省略句子成分等。

其目的主要是建构格律以形成音乐美,从而给读者留下艺术想象和再创造的空间。

①古代诗人为了炼字、炼意的需要,常常改变了诗词中某些词语的词性,这些地方,往往就是一首诗的“诗眼”或一首词的“词眼”。

例如:“夜雨滴空阶,晓灯暗离室。

”(何逊)“下马饮君酒”、“日色冷青松”(王维);“春风又绿江南岸”(王安石);“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蒋捷)}“风老莺雏,雨肥梅子”(周邦彦)。

以上各句中的“暗”、“饮”、“冷”、“绿”、“红”、“老”、“肥”,均为形容词的使动用法,这些词语各有妙用,但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通过活用化腐朽为神奇,增强了诗词的表现力、感染力。

分析诗眼极为重要。

“诗之有跟,犹人之有耳也。

”(刘铁冷《作诗百法》)人之眼目,乃心灵之窗,诗词之眼,则是洞察诗词旨趣之窗。

诗词之眼,乃是诗词中最能开拓意旨和表现力最强的关键词句,足以使全篇生辉、通体发亮的聚光焦点。

②还原颠倒的语序,把握诗人的真实意图与情感侧重点。

例如:毛泽东词“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可以重排为“寒秋,(我)独立(于)橘子洲头,(看到)湘江北去”。

更为典型的有“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能重排为“欲目穷千里”,并能感知倒辞是为了对偶的需要。

又如“柳色春山映,梨花夕鸟藏”、“云掩初弦月,香传小树托”、“内分金带赤,思与荔枝青”等,可以重新组合为:“夕鸟藏(于)梨花”、“小树花传香”、“内分赤金带,恩与青荔枝”。

当然,重新还原的且的就是要理解诗人特定环境中的思索,美丽景象中的情趣。

③注意诗词中的省略,用想象和联想去填补诗人留下的空白。

专题十四 专题入门(二) 读懂诗歌永远是做对题目的第一步(读懂诗)

专题十四  专题入门(二) 读懂诗歌永远是做对题目的第一步(读懂诗)

(2017· 江苏高考)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秋 陆 兴 游
白发萧萧欲满头,归来三见故山秋。 醉凭高阁乾坤迮[ ],病入中年日月遒。 百战铁衣空许国,五更画角只生愁。 明朝烟雨桐江岸,且占丹枫系钓舟。 [ 注] 迮:狭窄。

根据中间两联,概括作者“愁”的原因。
解析:读题:“中间两联”指出答题范围。“概括”说明不需 联系具体诗句。 思路: “病入中年日月遒”是说自己人到中年, 整日与病为伍;“百战铁衣空许国”说自己一心报国,但报国 无门; “五更画角只生愁”是说听闻五更天吹响的军号愁肠百 结,说明战事未宁。整合以上信息作答即可。
② ①
2.基本特点:情景结合 (1)前后内容(即写景与抒情)是对应一致的,如乐景写乐 情,哀景写哀情。 (2)前后内容(即写景与抒情)是相关、相反、相衬的,形 成虚实相衬的关系,如乐景衬哀情等。
[ 应用体验] 从景、事、情三方面对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的颔联、 颈联和尾联进行分析,请在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文字。


层次及内容 分别写了 前四句 为第一 个层次 石、竹、牧 童、老牛四 个意象,构 成一幅完整 的画面 后四句 为第二 个层次 写了作者由 画中的内容 而生发出的 感想
题竹石牧牛(并引) 黄庭坚 子瞻画丛竹怪石,伯时 增前坡牧儿 骑牛,甚有意态。戏咏。 野次 小峥嵘,幽篁相倚绿。 阿童三尺棰③,御此老觳觫。 石吾甚爱之,勿遣牛砺角! 牛砺角犹可,牛斗残我竹。 [注] ①伯时:宋代著名画家李公麟 的字。②野次:郊野。③棰:鞭子。
落日下的山峦、青天、长江水,水中的 景 白鹭洲。写的是 南京的自然景色依旧 。
颔联: 吴宫花草埋幽径,
诗人游凤凰古台,看到吴宫上演的今昔 晋代衣冠成古丘。 事 变化,感受晋代衣冠成冢。写的是南 京 作为六朝古都经历由盛到衰的变化 。 颈联: 三山半落青天外, 有变的,有不变的,人世沧桑巨变,自 一水中分白鹭洲。 情 然景物亘古永恒,古今对比,诗人抒发 了 古今兴亡盛衰之感。

中国诗歌对语言的变形

中国诗歌对语言的变形

(1) 把握词性的改变,体会 ) 把握词性的改变, 诗人所炼之“ 诗人所炼之“意”。
例1、《送别》 、 送别》 王维 饮 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 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 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陲。 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陲。 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 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
题破山寺后禅院
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空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悦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2.宾语前置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杜甫《月夜》 杜甫《 杜甫 月夜》 “香雾湿云鬟,清辉寒玉臂。” 香雾湿云鬟, 香雾湿云鬟 清辉寒玉臂。 诗人想象他远在鄜州的妻子也正好在闺中望月, 诗人想象他远在鄜州的妻子也正好在闺中望月,那散发 着幽香的蒙蒙雾气仿佛沾湿了她的头发, 着幽香的蒙蒙雾气仿佛沾湿了她的头发,清朗的月光也使得 洁白的双臂感到寒意。这里的“ 洁白的双臂感到寒意。这里的“湿”和“寒”都是所谓使动 用法, 云鬟”“ ”“臂 本是它们所支配的对象, 用法,“云鬟”“臂”本是它们所支配的对象,结果被放在 前面,似乎成了主语。 前面,似乎成了主语。 把酒长亭说。看渊明、风流酷似,卧龙诸葛。 把酒长亭说。看渊明、风流酷似,卧龙诸葛。” ——辛弃疾《贺新郎》词 辛弃疾《 辛弃疾 贺新郎》 “晋代的陶渊明怎么会酷似三国时的诸葛亮呢?原来作者是把 晋代的陶渊明怎么会酷似三国时的诸葛亮呢? 晋代的陶渊明怎么会酷似三国时的诸葛亮呢 他们二人都比作友人陈亮,分别说明陈亮的文才和武略, 他们二人都比作友人陈亮,分别说明陈亮的文才和武略,按句意实 看风流酷似渊明、卧龙诸葛” 宾语“渊明” 为“看风流酷似渊明、卧龙诸葛”。宾语“渊明”跑到了主语的位 竹怜新雨后,山爱夕阳时。 竹怜新雨后,山爱夕阳时。” 置上。 置上。 ——钱起《谷口书斋寄杨补阙》诗 钱起《谷口书斋寄杨补阙》 钱起 怜新雨后之竹,爱夕阳时之山。 怜新雨后之竹,爱夕阳时之山。

中国古典诗歌语言的的变形魅力

中国古典诗歌语言的的变形魅力
二个字 , 表意丰 富 , 即点 明 了 时 间 、 地点, 特定环 境 , 把 自己 置 身
于“ 秋 水共 长天 一 色 ” 的广 阔背 景 之 中 . 同时, 也 把 读 者 带 进 了一 个 高 远 的 深 秋 境 界 里 。那 “ 层 林尽 染 ” 的万山 , 那“ 竟 发” 的百舸 , 长空搏击的雄鹰 , 嬉 戏 的 游 鱼 … … 景色 雄 奇 , 色 彩瑰 丽 , 给人 “ 山
歌中的“ 意象” , 为读 者提 供 了丰 富 的 想 象 空 间 。 通 过诗 词 所 规 定 的“ 再造条件 ” , 进行 “ 再 造想象 ” , 可 以补 充 诗 人 有 意 留 下 的 空 白, 还原诗歌 的场景 , 获得更高的审美享受 , 读 者 只 有 张 开 想 象 的翅膀 。 去体验 , 去 感 受 那 一个 个 “ 无我之境” , 才能真正品出“ 余 味 曲包 ” , 韵 味无 穷 , 令 人 可望 而不 可 即 的 意 境 , 才 能 被 作 品传 达
简单论述 。 1 中 国 古 典诗 歌 中词 性 的 改 变
这 种 倒 装 手 法 的应 用 , 使 诗 歌 语 言凝 练 、 言 简意赅 , 用 有 限 的篇 幅 蕴 含 丰 富 的 内 容 . 字字珠玑 , 疏朗流畅 , 节奏鲜明。
3 中 国古 典诗 歌 中宇 词 的 省 略
第 1 0卷 第 5期
Vo 1 . 1 0 No . 5


写 杂

Re a d a n d Wr i t e P e io r d i c a l
2 0 1 3年 5月 Ma y 2 01 3
中国古 典诗歌 语言 的的变形魅 力
郝 雪 琴
( 陕西 榆 林 林 业 学 校 陕西

中国古典诗学对语言独创性的追求与“陌生化”之异同

中国古典诗学对语言独创性的追求与“陌生化”之异同

[ 中图分 类号] I 2 0 6 . 0 9
[ 文献标 识码 ] A
[ 文章编号 ] 1 0 0 9 — 4 7 3 3 ( 2 0 1 3 ) 0 2 . 0 0 0 6 . 0 4
d o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0 0 9—4 7 3 3 . 2 0 l 3 . 0 2 . o 0 2
唤 醒 下 降 时 得 到 一 种 解 除 的 愉 悦 。不 难 看 出 , 亢
奋 性 唤醒就 是通 过对 熟 悉 事物 的“ 难化 ” 而诱 发
接受 者 的惊奇 感 与 惊异 感 , 所以, 要 使 文 本 能 为 审美 主体所 关 注 , 它 的 形 式 就 必 须 具 有 足 够 的难
度 。 以这 种 心 理 学 为 依 据 , 维克 多 ・ 什克 洛夫斯
基在 《 作 为 手 法 的 艺 术 》中 谈 到 对 熟 悉 的 事 物 ,
诸 多解决 语 言 表 达 困境 的思 路 。《 周易 ・ 系 辞
上》 提出“ 言不 尽 意 , 圣 人 立 象 以 尽 意 ”, 庄 子 主 张“ 言者 所 以在 意 , 得 意 而 忘 言 ”, 孔 子 则说 “ 辞 达 而 已矣 ” 。《 文 赋》 说: “ 谢 朝华 于 己披 , 启 夕 秀
知起 反作 用 , 要 很 自然 地 对 主 体 生 活 于 其 中 的 世 界 不再看 到或 视而 不 见 , 使 审 美 主 体 即 使 面 临 熟 视 无 睹 的 事 物 时 也 能 不 断 有 新 的发 现 , 从 而 延 长
其 关 注 的时 间 和感 受 的难 度 , 增 加 审 美快 感 , 并
V0 1 . 3 3
No . 2, 2 01 3

诗词语序

诗词语序

诗词讲座(二)古典诗歌的语序变形艺术古典诗歌的语言是一种特殊的文学语言,它追求诗意的创造和心灵的发现,以传达主客观交融的审美信息为宗旨,其语言符号系统具有极大的开放性。

为了合乎诗歌格律方面的要求,极大限度地满足抒情言志的需要,诗人们在具体的创作实践中,往往会按照自己的审美理想有意破坏普通语言固定的组合法则。

因此,古典诗歌的语言,质而言之,即是一种变形的语言。

20世纪初活跃在俄国文坛的形式主义者认为,“文学语言的特殊之处,即它有别于其他话语的东西是,它以各种方法使普通语言'变形’。

在文学手段的压迫下,普通语言被强化、凝聚、扭曲、缩短、拉长、颠倒”①。

这一理论,同样可以用来解释中国古典诗歌的语言变形现象。

相对于其他文学样式而言,古典诗歌的语言变形,其艺术手段可谓气象万千、异彩纷呈。

本文仅就语序变形艺术作一粗浅探讨。

一、词语的反常组合这种变形方式通常表现为词序的颠倒和词语的超常搭配。

先看词序的颠倒。

它是指古典诗歌词语的运用,打破了一般语法上的固有顺序。

其具体情形大致有二:一是词语在单个诗句之内的错综颠倒。

这里头的情况比较复杂,用语方式极为灵活,虽无固定格式,但也可勉强归纳出一些常见类型:①主语后臵。

如崔颢《黄鹤楼》中的颈联:“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这是“汉阳树晴川历历,鹦鹉洲芳草萋萋”的倒装变形,若按常规词序表达,将主语臵于句首,则读起来会有别扭之感,既不能与首联之“楼”、颔联之“悠”,尾联之“愁”押韵,也不易形成223的节奏,再者,“晴川历历”“芳草萋萋”的视觉意象也得不到突出强调,很难逗引出尾联之渺渺茫茫的乡愁。

②宾语位移成主语。

如杜甫《秋兴八首》(其八)中的“香稻啄[zhuó]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

这两句可还原为“鹦鹉啄余香稻粒,凤凰栖老碧梧枝”。

诗人故意让主语和宾语易位,显然是为了鲜明地突出“香稻”与“碧梧”两个意象,从而写出京城风物的美好。

诗句给人以强烈的陌生感,极富感染力。

浅谈古典诗歌对语言的变形

浅谈古典诗歌对语言的变形

浅谈古典诗歌对语言的变形作者:齐海英来源:《读写算》2014年第44期进行诗歌鉴赏,首先要了解诗歌语言的特征,即要懂得“诗家语”,懂得诗歌对语言的变形。

这是诗词鉴赏的基础。

“诗家语”在语法上主要表现为:改变词性、颠倒词序、省略句子成分等等,主要目的是建立格律以造成音乐美,给读者留下艺术想象和再创造的空间。

一、把握词性的改变,体会诗人所炼之“意”。

中国古代诗人为了炼字、炼意的需要,常常改变了诗词中某些词语的词性,这些地方,往往就是一首诗的“诗眼”或一首词的“词眼”。

要详加分辨。

例如:王维“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 、蒋捷“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周邦彦“风老莺雏,雨肥梅子”,我们的古人惯于活用词语,形容词,名词,都可作动词,且一活用就鲜活生动,呼之欲出。

就如“雨肥梅子”一句,写出了动态,写出了形态,想那梅子经历了几多风雨,才从青青小小的羞涩,到黄黄肥肥的圆甜,再到那黄中晕红的丰润啊。

以上各句中的“悦”、“空”、、“绿”、“红”、“绿”、“老”、“肥”,均为形容词的使动用法,这些词语各有妙用,但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化腐朽为神奇,增强了诗词的表现力、感染力。

二、注意诗词中的省略,用想象和联想去填补诗人留下的空白。

诗词的省略跟意象的组合有关。

在诗词鉴赏中,进行再造想象,可以补充诗人有意留下的空白,还原诗歌的场景,获得更高的审美享受。

这是诗词欣赏的必要环节。

例如“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黄庭坚>),上句追忆京城相聚之乐,下句抒写别后相思之深。

“一杯酒”,就可以给人以丰富的暗示。

故人相见,或谈心,或论文,总是要吃酒的。

仅用“一杯酒”,就写出了两人相会的情景。

诗人还选了“桃李”、“春风”两个词。

这两个词,把阳春烟景一下子唤到读者面前,用这两个词给“一杯酒”以良辰美景的烘托,就把朋友相会之乐表现出来了。

再试想,要用七个字写出两人离别和别后思念之殷,也不那么容易。

鉴赏诗歌的语言教案

鉴赏诗歌的语言教案

鉴赏诗歌的语⾔教案鉴赏诗歌的语⾔(教案)教学⽬标:1、了解诗歌语⾔的特点及诗歌常见语⾔风格特点2、掌握⾼考对诗歌语⾔风格考查的⽅式及答题要领3、掌握⾼考对诗歌关键词考查的⽅式及答题要领教学重点:⾼考对诗歌语⾔的考查⽅式及答题要领。

课时安排:三课时教学过程:第⼀课时教学要点:1、了解⾼考对诗歌语⾔的考查要求2、了解诗歌语⾔的特点知识⽹络梳理⼀、考点要求鉴赏诗歌的语⾔,主要是把握诗歌运⽤语⾔的艺术,领会诗歌语⾔的优美、⽣动、传神、精炼、隽永等特点,以及领会诗歌语⾔的整体风格特点。

⼆、诗歌语⾔的特点诗贵含蓄,诗歌的语⾔往往具有暗⽰性、跳跃性、形象性、情感性、含蓄性等特点。

鉴赏诗歌的语⾔实际上就是考查诗歌语⾔含蓄性的特点。

鉴赏诗歌的语⾔要懂得“诗家语”,即懂得诗歌对语⾔的变形。

中国古典诗歌对语⾔的变形,在语法上主要表现为:改变词性、颠倒语序等,主要的⽬的是为了符合格律以造成⾳乐美,给读者留下艺术想象和再创造的空间。

⽽这些地⽅,往往也是⾼考考查的重点。

(⼀)关注词性的改变,体会诗⼈所炼之意中国古代诗⼈为了炼字、炼意的需要,常常改变诗词中某些词语的词性,⽽这些地⽅往往就是⼀⾸诗的“诗眼”或⼀⾸词的“词眼”。

例①(2003年全国I卷)过⾹积寺王维不知⾹积寺,数⾥⼊云峰。

古⽊⽆⼈径,深⼭何处钟。

泉声咽危⽯,⽇⾊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注:安禅,佛家语,指闭⽬静坐,不⽣杂念;毒龙,指世俗欲念。

问:古⼈评诗时常⽤“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句诗中最精炼传神的⼀个字。

你认为这⾸诗第三联两句中的“诗眼”分别是哪⼀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例②“⼭光悦鸟性,潭影空⼈⼼。

”常建《题破⼭寺后禅院》清晨⼊古寺,初⽇照⾼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深。

⼭光悦鸟性,潭影空⼈⼼。

万籁此俱寂,惟闻钟磬⾳。

【评析】:诗旨在赞美后禅院景⾊之幽静,抒发寄情⼭⽔之胸怀。

诗⼈清晨登常熟县的破⼭,⼊破⼭寺(即兴福寺),在旭⽇初升、光照⼭林的景⾊中,表露礼赞佛宇之情。

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 诗歌分类(二)诗歌的体裁

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 诗歌分类(二)诗歌的体裁

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诗歌分类(二)诗歌的体裁(二)诗歌的体裁从广义概念而言,古诗词可分为诗、词、曲三类。

1.诗古诗分为:古体诗(古风、古诗)、近体诗(今体诗、格律诗)今体诗可分为律诗(有五律、七律,律诗可分首联、颔联、颈联、尾联四联)和绝句(五绝、七绝)。

古体诗和近体诗的区分:(1)看朝代:近体诗出现在唐代之后,唐代之前的必为古体诗。

春秋—《诗经》,战国——《楚辞》,汉朝、三国、魏晋、南北朝——乐府;(2)看字数和句数:古体诗字数不限、句数不限;近体诗基本为五言和七言,句数基本为四句或八句。

(3)看押韵:古体诗押韵自由;而律诗押韵位置固定,即二、四、六、八句的最后一个字押韵,第一句可押可不押,五律第一句不押韵的居多,七律第一句押韵的居多。

(4)看对仗:古体诗对仗自由;若前面条件都符合,且是八句,那么分析三四句和五六句,看是否对仗,律诗一定是对仗的。

2.词词初名曲、曲子、曲子词。

简称“词”,又名诗余、长短句、乐府、乐章,还可被称作琴趣或歌曲。

词是一种长短句的乐府诗,起始于唐、发展于五代、盛行于两宋。

在一句诗中长句有的长达十一个字,短句有的仅有一字。

词有小令(58字以下)、中调(59—90字)、长调(91字以上)之分。

作词一般是按照某种乐调曲拍之谱填制歌词。

曲调的名称如《菩萨蛮》《蝶恋花》《念奴娇》等叫做“词调”或“词牌”。

按照词调作词称为“倚声”或“填词”。

词调中除少数小令不分段称为“单调”外,大部分词调分成两段,甚至三段、四段,分别称为“双调”“三叠”“四叠”。

段的词学术语为“片”或“阕”。

“片”即“遍”,指乐曲奏过一遍。

3.曲兴盛于元代。

元曲既指元代杂剧又指我国元代北方出现的新诗体散曲,所以元曲分为杂剧(剧曲)和散曲两类。

散曲同诗、词一样,同属于诗歌范畴。

散曲的特点是定调、定式、衬字。

散曲又可分为小令和套曲。

每首散曲都有宫调和曲牌。

宫调和曲牌类似于现代歌曲的乐调和乐谱。

二、拓展延伸(一)如何读懂诗歌内容1.读懂诗歌的方法和步骤(1)看标题看标题,想原有,想目的,想场景对象,想情感。

中国古代诗歌的语言特征

中国古代诗歌的语言特征

中国古代诗歌的语言特征诗歌语言与其他文学样式的语言相比,更具抒情性、含蓄性、精炼性、跳跃性。

中国诗歌多半是短小的抒情诗,一首诗里面的词语数还意一、把握词性的改变,体会诗人所炼之“意”。

中国古代诗人为了炼字、炼意的需要,常常改变了诗词中某些词语的词性,这些地方,往往就是一首诗的“诗眼”或一首词的“词眼”,要详加分辨。

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字,就是形容词活用为使动,把春天来到的情状写读就王维《过香积寺》“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中的“咽”和“冷”,历代被誉为炼字典范,均是使动用法。

而上联还是倒装句式,应调整成“危石咽泉声”,意思是高大的石头,使泉水发出呜咽的声音。

常建《破山寺后禅院》“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中的“悦”和“空”字,是形容词活用件”进行再造想象,可以补充诗人有意留下的空白,还原诗歌的场景,获得更高的审美享受。

这是诗词欣赏的必要环节。

诗词的省略跟意象的组合有关。

所以要求利用想象填充省略的部分,也是可能考到的一种题目。

贾岛的《访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明明是这例如辛弃疾“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用的是"明月"、"清风"这样惯熟的词语,但是,当它们与"别枝惊鹊"和"半夜鸣蝉"结合在一起之后,便构成了一个声色兼备、动静咸宜的深幽意境,人们甚至忽略了这两句的平仄和对仗的工稳了。

"月"和"惊鹊","风"和"鸣蝉"并非事物的简单罗列,而是有着内在的联系和因果关系的。

”杜吃酒的。

仅用“一杯酒”,就写出了两人相会的情景。

诗人还选了“桃李”、“春风”两个词。

这两个词,也很陈熟,但正因为熟,能够把阳春烟景一下子唤到读者面前,用这两个词给“一杯酒”以良辰美景的烘托,就把朋友相会之乐表现出来了。

再试想,要用七个字写出两人离别和别后思念之殷,也不那么容易。

古代诗歌的语言变形

古代诗歌的语言变形
“孤灯”怎能点燃“客梦”?“寒杵”又 何以捣出“乡愁”?显然,这种词语的特殊搭 配,是很难符合生活常理的,但从抒情写意的 角度赏析,又确实精妙之至。旅途中独对孤灯, 引动了行客的思归之梦;阵阵捣衣的杵声,摧 人心腑,惹起了诗人思乡的愁绪。诗中的 “燃”、“捣”二字,是实现此种超常搭配的 关键字眼,新颖奇警,光彩传神!描写出眼前 凄凉孤寂的景象和丰富复杂的情思,二者水乳
普通语言的句子组接,一般要遵循 时间的先后顺序、事物的前因后果、情 感的次第演进等方面的逻辑规律。在古 典诗歌中,为了突出引人入胜的情景, 渲染突兀奇警的气势,诗人常常会突破 此惯常规律,让句子反常组合。
如:欧阳修的《戏答元珍》之首联: 春风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未见花。
诗人先提出疑问,再交代生疑之由, 这就是一种因果倒装。“春风”句,作 为诗的发端,给人新奇之感,暗用了王 之涣《凉州词》“春风不度玉门关”语 意,隐寓皇恩不度夷陵(今湖北宜昌) 的贬谪之意。诗人将含蓄隐微的悲怨牢 骚语置于篇首,给整首诗笼上了一层感 伤的情绪色彩。
(三)词语的超常搭配
所谓超常搭配,是指词语之间的搭配关系 虽有悖于生活逻辑,却合乎艺术逻辑,从而获 取了诗意的真实。此类变形语言,极富表现力, 往往能绝妙地传达出诗人内心独特的感受与体 验,给诗歌增添无穷韵味,古代的诗论家,常 谓之“无理而妙”。
如:岑参《宿关西客舍寄东山严许二山 人……》的颔联:“孤灯燃客梦,寒杵捣乡 愁。”
6、状语的位置 A、状语置于句首。
如苏轼《浣溪沙》中的“簌簌衣巾 落枣花”。
“簌簌”置于句首,使“落枣花” 于“衣巾”的声音得到强化处理, 渲染了氛围,令人如闻其声,与缲 车纺丝的声响,构成了一曲美妙的 田园交响乐,充满了乡村情趣。
B、状语置于句末。 如白居易《井底引银瓶》中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把握词性的改变,体会诗人所炼之意
二、还原颠倒的语序,理解诗人真实意图
三、注意诗中的省略,填补诗人留的空白
三、注意诗中的省略,填补诗人留的空白
指出下列诗句在结构上有何共同特点。 ( 1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 《天净沙· 秋思》) (2)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陆游《书愤》) (3)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 (4)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杜甫《旅夜抒怀》) (5)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黄庭坚《寄黄几复》)
三、注意诗中的省略,填补诗人留的空白
列锦,就是全部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经过选 择组合,巧妙的排列在一起,构成生动可感的 图象,用以烘托气氛,创造意境,表达情感的 一种修辞手法。
三、注意诗中的省略,填补诗人留的空白
小结:诗歌中一个意象接一个意象,一个画面 接一个画面,有如电影里蒙太奇手法,镜头之 间留下大量的空白,让我们读者根据生活的逻 辑、经验的积累、自身的修养去补充完善。
三、注意诗中的省略,填补诗人留的空白
诗词赏析始终离不开一个“想”字。在诗词 鉴赏中,再造想象,可以补充诗人有意留下的 空白,还原诗歌的场景,获得更高的审美享受。
三、注意诗中的省略,填补诗人留的空白
中国古典诗词意象的组合,借助了汉语语法 意合的特点,词语与词语之间、意象与意象之 间可以直接拼合,甚至可以省略起连接作用的 词语。
(寒秋,独立于橘子洲头,看到湘江北去)
二、还原颠倒的语序,理解诗人真实意图
诗歌中词序的颠倒主要有: (1)主语后臵 (2)宾语前臵 (3)主宾换位 (4)定语挪前 (5)定语挪后 (6)状语以宾语面貌出现 (7)互文
二、还原颠倒的语序,理解诗人真实意图
还原下列诗句的语序。 (1)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林暗风惊草) (2)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香雾湿云鬟,清辉寒玉臂) (3)看渊明,风流酷似,卧龙诸葛。 (看风流酷似渊明、卧龙诸葛) (怜新雨后之竹,爱夕阳时之山) (4)竹怜新雨后,山爱夕阳时。 (黄花报霜信) (5)秋色渐将晚,霜信报黄花。 (6)姊妹兄弟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 (可怜门户生光彩) (7)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桃花依旧在春风中笑) (秦汉时明月秦汉时关) (永忆江湖白发时归) (闻横笛声不见人)
(帐里生香雾,枕边积书山)
(锦官城花重)
(朝晖中千家山郭静,日日于江楼翠微中坐)
二、还原颠倒的语序,理解诗人真实意图
小结:语序颠倒的原因除押韵、字数、平仄和 对仗等声律的要求外,还有修辞上的特殊需要, 往往是两者兼而有之。
四、课堂练习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商山早行 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檞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注]征铎(duò):装在车马上的铃。檞(jiě),又读(xiè ), 树名。枳:树名,又称臭橘、枸橘,开白花。杜陵:古县名,在 今陕西省西安市东南。回塘:回环曲折的池塘。 (1)前人评论“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一联为“意象具足, 始为难得”。这两句诗有何特点?描述了一种怎样的情景? (2)“枳花明驿墙”一句中的“明”用得很妙,请说出妙在何 处。
一、词性改变
(1)未休关西卒
(使动用法,使……休息) (2)艰难苦恨繁霜,空有 ) (作状语,像灰一样,像烟一样) (4)樯橹灰飞烟灭
(5)卧龙跃马终黄土 (作动词,成为黄土)
一、把握词性的改变,体会诗人所炼之意
中国古代诗人为了炼字、炼意的需要,常常有 意改变诗词中某些词语的词性,这些地方,往 往就是一首诗的“诗眼”或一首词的“词眼”。
一、把握词性的改变,体会诗人所炼之意
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蒋捷)
形容词“红”“绿”都是使动用法,词人 通过樱桃变红、蕉叶转绿的动态,化静为动, 抒写了对时光流逝的惋惜。
二、语序改变
(应笑我多情) (1)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主人下马在船,客人下马在船) (2)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3)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欲目穷千里) (4)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无处觅英雄孙仲谋) (浣女归喧竹,渔舟下动莲) (5)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6)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渡镜湖月。 (一月夜飞渡镜湖) (7)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晴川汉阳树历历,鹦鹉洲芳草萋萋)
二、还原颠倒的语序,理解诗人真实意图
还原下列诗句的语序。 (8)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9)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10)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入扁舟。 (11)横笛闻声不见人,红旗直上天山雪。 (12)香生帐里雾,书积枕边山。 (13)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14)千家山郭静朝晖,日日江楼坐翠微。
四、课堂练习
(1)这两句诗用十个名词构成,把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 和霜六种意象并列,合起来有无穷意蕴。“鸡声茅店月”,写旅 人在茅店中闻鸡鸣而起身看天色,看见天上有月就收拾行装出门 赶路;“人迹板桥霜”,写原以为自己“早行”,谁知板桥所积 之霜上已有人的足迹——更有早行人。这两句写早行的情景,绘 声绘色,如在目前;表现了诗人羁旅之苦,归思之切。 (2)“明”原为形容词,这里用作动词,为“照亮”之意。枳树 白花照亮驿墙,衬托出拂晓前的暗,突出了行之“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