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管理基础重要知识点大纲
补完:《信息管理学》复习大纲
![补完:《信息管理学》复习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39999477866fb84ae55c8d49.png)
《信息管理学》复习大纲1.哈特莱、香农、维纳和钟义信对信息的定义。
P2~3哈特来:信息是他从通信符号表中选择符号的具体形式香农:信息被看作是消除信宿对信源发出何种消息不确定性的东西。
维纳:信息是我们对外界进行调节并使我们的调节为外界所了解时而与外界叫唤来的东西。
钟义信:信息是食物存在的方式或运动的形态,以及这种方式或状态的直接或简介的表述。
2.简述信息与物质、能量的关系。
P3信息与物质的关系:物质是信息存在的基础。
信息与能量的关系:能量是信息运动的动力。
3.按照信息的表现形式和主体的认识层次,信息如何分类?P4按照信息的表现形式分类:消息,资料,知识。
按照信息的认识层次分类:语法信息,语义信息,语用信息4.简述信息的层次如何划分?哲学层次、认识论层次和社会层次。
5.信息的特征。
P56.普遍性。
表征性。
动态性。
相对性。
依存性。
可传递性。
可干扰性。
可加工性。
7.简述信息的功能。
(注意各要点的细节)P8~10认知客体的中介。
人类思维的材料。
科学决策的依据。
有效控制的灵魂。
系统秩序的保证。
社会发展的资源。
8.广义与狭义信息管理概念。
9.信息管理发展各阶段的主要任务和特征。
P28~29古代信息管理时期:信息交流是自发的无组织的,信息记载材料是天然的,信息记录方法是手工的。
信息活动几种在个体层次上,社会信息量不大,信息管理活动零星、片段,对信息载体进行封闭式的物理管理。
近代信息管理时期:以文献信息为中心,以图书馆为主要阵地,以解决文献资料的收集、整理、保存与传播报道问题为主要任务,管理手段基本上是以人力和手工为主并辅之以部分机械化作业,主要管理者是图书管理员。
现代信息管理时期:面向技术的信息管理阶段: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以管理信息系统为主要阵地。
以解决大数据量信息的处理和检索问题为主要任务,管理手段计算机化,主要管理者是mis经理。
面向竞争的信息管理阶段:以信息资源为中心,以战略信息系统为主要真滴,以解决信息资源对竞争战略决策的支持问题为主要任务,管理手段网络化,主要管理者是信息主管(cio)10.广义的信息资源包括哪几个方面?P30信息,信息技术,信息人员。
信息管理学复习大纲
![信息管理学复习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1fef54e6951ea76e58fafab069dc5022aaea4664.png)
信息管理学复习大纲信息管理学考试主要内容1、信息与管理思想的演变从科学管理的思想到信息资源管理的思想的演变过程,是管理重心从物→人本→信息资源管理的变化过程。
2、信息在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2角度,管理过程是以信息为媒介,角度,信息是相互间沟通联络、协调行动的桥梁和纽1、信息概念及分类客观世界中各种事物的运动和变化的反映,事物之间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表征,表现事物运动和变化的实质内容。
可用四种方法分类:(1)信息按内容分为自然信息(非人类)与社会信息(人)(2)表现形式【文献型信息:声音、图像、数字、多媒体】;(3)时间状态【过去信息(记录信息)、现在信息(控制信息)、未来信息(计划信息)】;(4)空间状态【宏观信息(国家)、中观信息(部门)、微观信息(企业);】2、信息资源及内涵资源:满足一定条件的信息,经过加工、处理和序化成为为信息资源。
三部分组成。
生产者:生产信息的工作者。
信息:在信息资源三要素中,通过开发和利用,表明其的价值,信息是信息资源的核心。
信息技术:搜集、加工、存储和传递技术3、信息科学的概念及理论基础概念:研究不同领域里收集、加工、存储、传递以及使用的学科。
理论基础:出发点是认识信息的本质和它的运动规律;4、信息化指人们信息活动的规模不断增长以至在国民经济中占主导地位的过程。
1、信息管理的内容概念及任务概念:(1)狭义;控制、存贮、检索和规划等,并将其引向预定目标】。
(2)广义;对涉及信息活动的【进行合理的组织和控制,以实现信息及有关资源的合理配置,】从而有效地满足社会的信息需求。
任务:(一)【宏观层次】的信息管理任务;(1)制定其开发战略、策略、规划、方针和政策,保障信息活动的有序进行。
(2)制定信息管理的法律、规章和条例,为社会的信息活动提供制度及法律保障并实施监督。
(3)明确各级信息开发利用机构的责、权、利关系,利用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实现资源的共享。
(4)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和网络建设,为社会提供有效信息物质保障。
信息管理学基础知识点
![信息管理学基础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a21718c858fafab069dc02aa.png)
一、信息与信息管理、信息1:信息是事物存在的方式和运动状态的表现形式。
信息(本体论):主体所感知或表述的事物存在的方式和运动状态。
信息(认识论)全信息:我们把同时考虑到事物的存在方式和运动状态的外在形式、内在含义和效用。
价值的认识论层次上的信息称为“全信息”而把仅仅考虑其中形式因素的信息称为“语法信息”,把考虑其中内容(含义)因素的。
信息称为“语义信息”,把其中效用因素的信息称为“语用信息”、信息的特征:2信息存在的普遍性和客观性(1)信息产生的广延性和无限性(2)信息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传递性 3)(信息对物质载体的独立性)(4信息对认识主体的相对性(5)信息对利用者的共享性) 6(信息的不可变换性和不可组合性(7)信息产生和利用的时效性)8(.、信息链、数据、信息与知识3。
-智能五个要素构成“信息链”-信息-知识数据由事实-“事实”是人类思想和社会活动的客观映射;“数据”是事实的数字化、编码化、序列化、结构化;“信息”是数据在信息媒介上的映射;“知识”是对信息的加工、吸收、“智能”则是运用知识的能力。
提取和评价的结果;、信息流4当信息生产出来后(产生)之后,便要流向特定的利用者,于是在信息生产者和利用,即信息流。
者之间形成源源不断的“流”、信息管理5信息管理的实质就是人类采用技术的、经济的、政策的、法律的、人文的方法和手段对信息流进行控制,以提高信息的利用效率,最大限度地实现信息效用价值为目的的一种活动。
.、信息管理的视角6(1)从技术视角,信息管理主要研究用手工方式和计算机方式对信息进行收集、加工、处理,使之有序化存储、便于快速检索并传递给特定的利用者。
这一直是信息管理研究的重点和目标。
(2)从经济视角,主要研究以信息的生产、流通和利用为基础的信息市场,包括信息产业、信息经济的形成、发展、特征和运行模式,信息资源和优化配置,信息技术的评价选择以及信息经济效益评价等方面的问题。
信息经济学是该视角下信息管理与经济学相互交叉的研究领域。
信息管理学基础知识点梳理
![信息管理学基础知识点梳理](https://img.taocdn.com/s3/m/235569d88bd63186bcebbca8.png)
信息管理学基础第一部分信息管理一.熟悉和掌握1.当信息产生后,要流向特定的利用者,于是在信息生产者和利用者之间形成了源源不断的流,即信息流。
信息流由两条渠道流向利用者,一条是直接由生产者流向利用者,另一条是信息在信息系统的控制下流向信息利用者。
前者称为信息传递的非正规渠道,后者称为信息传递的正规渠道。
2.信息管理的概念:P22 **信息管理不仅是对信息的管理,而是对涉及信息活动的各种要素(信息、人、机器、机构等)进行合理的组织和控制,以实现信息及有关资源的合理配置,从而有效地满足社会的信息要求。
信息管理的实质就是人类综合采用技术的、经济的、政策的、法律的、人文的方法和手段对信息流(包括非正规渠道和正规渠道中的信息流)进行控制,以提高信息利用效率、最大限度的实现信息效用价值为目的的一种活动。
(简记:1.综合方法控制信息流 2.提高利用率 3.实现信息的价值)3.信息管理研究的内容:P23 **·从技术角度,研究手工方式和计算机方式(当前主要是计算机网络方式)对信息进行收集、加工、处理,使之有序化存贮、便于快速检索并传递给特定的利用者。
信息管理的方法(或支持工具)有:分类、主题、代码、数据库、元数据、搜索引擎和各类信息系统、网络等。
·从经济角度,主要研究信息市场,信息产业、信息经济的形成、发展、特征和运行模式,信息资源的优化配置,信息技术的评价以及信息经济效益评价等问题。
·从行政和法律角度,运用行政手段和法律手段,对信息活动进行调节和控制,解决社会信息化过程中出现的矛盾,促进社会更充分地利用信息,更好地发挥信息的社会功能。
·从人文角度:在网络环境下,人们的信息行为仅仅依靠行政和法律手段是难以有效约束的,必须通过人文精神的培养来规范人们的行为,对信息活动进行管理。
信息管理是一个综合性的领域,其理论方法涉及计算机科学、信息科学、图书馆学、情报学、社会学、管理学、经济学、法学、心理学、学等众多学科。
信息管理学复习大纲
![信息管理学复习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39506717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0c70858.png)
信息管理学复习大纲信息的定义;我们认为,信息是事物发出的信号所包含的内容。
事物发出的信号中所包含的内容,实质上是事物的存在方式、运动状态和相互联系特征的一种表达和陈述,也可以说是物质存在方式和状态的自身显示。
信息和物质、能量构成当今人类社会的三大资源。
信息技术:对于信息技术目前信息和物质、能量构成当今人类社会的三大资源。
还没有一个十分统一的定义,一般认为,信息技术就是获取、处理、传递、储存、使用信息的技术。
信息的特征:1.客观性。
2.普遍性。
3.无限性。
4.依附性,5.可传输性(可传递性)。
6.可塑性和可变换性,即信息的可处理性。
7.新质性,即包含的新因素、新知识。
8.可分享性和相对性。
9.时效性和非时效性。
10.定向性。
11.系统性。
12.动态性。
信息技术:对于信息技术目前还没有一个十分统一的定义,一般认为,信息技术就是获取、处理、传递、储存、使用信息的技术。
从广义上讲,凡是与上述诸方面相关的技术都可以叫做信息技术,一般可分为四类,即感测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和控制技术。
感测技术:是指对信息的传感、采集技术;通信技术:是传递信息的技术;计算机技术:是处理、存储信息的技术;控制技术:是使用与反馈信息的技术。
“3A”技术:工厂自动化(Factory Automation)办公自动化(Office Automation)家庭自动化(Home Automation)“3C”技术:通信(Communication)计算机(Computer)控制(Control)“3D”技术:数字传输(Digital Transmission)数字交换(Digital Switching)数字处理(Digital Processing)第一产业,包括农业、畜牧业、林业、渔业、采掘业等。
第二产业,包括制造业、加工业、建筑业、能源工业等。
第三产业,包括商业、金融及保险、运输通信业、服务业、其他公益事业和行政管理等各项事业。
计算机信息管理基础知识点
![计算机信息管理基础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9aa93303a417866fb84a8eff.png)
第一章1.1简答或者选择1.信息的要素:语义要素、差异要素、传递要素和载体要素2.按信息描述的对象划分,分为自然信息和社会信息。
3.按信息加工深度划分,分为一次信息、二次信息和三次信息。
4.按信息的表现形式划分,分为文献型、档案型、统计型、动态型等。
5.按信息的性质划分,可分为语法信息、语义信息和语用信息。
6.信息一般表现为四种形态:数据、文本、声音和图像7.从时间和空间上,信息运动的过程可分为自然信息运动、生物信息运动和人类社会信息运动三种不同的类型。
8.信息产业包含四大技术:信息获取技术、信息处理技术、信息传输技术和信息应用技术。
1.2知识点【判断】1.核心资源、支持资源和环境资源构成了完整的信息资源体系。
2.冗余是指在表达和传递信息时,用较多的信息量来实现较少的信息传递。
3.自然信息运动过程是随机的和盲目的;4.自然信息是不完整的,只有信息的生成和存储,而不能对信息进行加工和利用,存在着过程上的断层。
5.信息产业是智力和资本高投入、高风险的产业。
6.信息网络体系、信息产业基础以及社会支持环境这三者组成的有机整体也称为信息基础设施。
7.信息:信息是按照用户的需要经过加工处理的数据。
对信息的加工是信息管理工作的核心。
8.信息资源:狭义的信息资源是指信息及其载体。
也就是经过加工处理的、对决策者有用的数据。
广义的信息资源把信息活动的各个要素都纳入到信息资源的范畴,强调系统的概念。
9.信息差异:由于客观事物差异性的存在,信息会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性。
越是表现细微差异的信息,越有使用价值。
1.3综合1.信息传递模式的多样性:多向主动传递:是指信息生产者或收集者针对整个社会的需要将自己生产或收集到的信息主动传递给事先未确定的接收者。
单向主动传递:是指信息生产者或收集者将信息传递给事先确定的接收者。
多向被动传递:这种方式事先没有确定的接收者,是信息收集者向整个社会开展的信息服务。
单向被动传递:这种传递方式是指信息生产者或收集者开展的信息咨询服务。
(2021年整理)信息管理学基础知识点
![(2021年整理)信息管理学基础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db31219fa8956bec0875e3a3.png)
信息管理学基础知识点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信息管理学基础知识点)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信息管理学基础知识点的全部内容。
一、信息与信息管理1、信息信息(本体论):信息是事物存在的方式和运动状态的表现形式。
信息(认识论):主体所感知或表述的事物存在的方式和运动状态.全信息:我们把同时考虑到事物的存在方式和运动状态的外在形式、内在含义和效用价值的认识论层次上的信息称为“全信息”.而把仅仅考虑其中形式因素的信息称为“语法信息",把考虑其中内容(含义)因素的信息称为“语义信息”,把其中效用因素的信息称为“语用信息”.2、信息的特征:(1)信息存在的普遍性和客观性(2)信息产生的广延性和无限性(3)信息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传递性(4)信息对物质载体的独立性(5)信息对认识主体的相对性(6)信息对利用者的共享性(7)信息的不可变换性和不可组合性(8)信息产生和利用的时效性3、信息链、数据、信息与知识由事实—数据—信息-知识—智能五个要素构成“信息链”。
“事实"是人类思想和社会活动的客观映射;“数据”是事实的数字化、编码化、序列化、结构化;“信息"是数据在信息媒介上的映射;“知识”是对信息的加工、吸收、提取和评价的结果;“智能”则是运用知识的能力。
4、信息流当信息生产出来后(产生)之后,便要流向特定的利用者,于是在信息生产者和利用者之间形成源源不断的“流",即信息流。
5、信息管理信息管理的实质就是人类采用技术的、经济的、政策的、法律的、人文的方法和手段对信息流进行控制,以提高信息的利用效率,最大限度地实现信息效用价值为目的的一种活动。
信息管理学基础知识点
![信息管理学基础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5cab05af6394dd88d0d233d4b14e852458fb39ed.png)
信息管理学基础知识点1.信息资源与信息管理信息资源包括各种形式的信息,如文字、图像、音频、视频等,并且不断地生成和积累。
信息管理是对信息资源的全面管理,包括信息获取、信息评估、信息组织、信息传输、信息存储和信息利用等过程。
2.信息行为与信息需求信息行为是一个人在面对信息时所呈现的各种行动,包括主动获取信息、处理信息、传递信息和利用信息等。
信息需求是指一个人在特定情境下所感到的、对其中一特定信息进行寻求和获取的需要。
3.信息检索与信息推荐信息检索是指通过信息系统对已存储的信息进行查询,并从中获得与用户需求相匹配的信息。
信息推荐是根据用户的兴趣和需求,通过分析用户的行为和偏好,为用户推荐相关的信息。
4.数据库与信息组织数据库是指存储、组织和管理大量结构化数据的系统。
信息组织是指对信息进行分类、编目和标引,以方便用户检索和利用。
5.信息传输与网络技术信息传输是指将信息从一个地方传递到另一个地方的过程,网络技术包括计算机网络、互联网以及各种网络通信协议与技术,为信息的传输提供了基础设施。
6.信息存储与数字化技术信息存储是指将信息保存在特定的介质中,数字化技术是将信息转化为数字形式的技术,如数字图书馆、数字档案馆等。
7.信息安全与保护信息安全是指保护信息资源免遭未经授权的访问、使用、披露、破坏的能力。
信息保护包括控制信息的访问权限、确保信息的机密性和完整性等措施。
8.信息利用与知识管理信息利用是指将信息应用于实际工作和决策中,以满足用户的实际需求。
知识管理是指对知识资源的有效组织、存储、获取和共享,以提高组织的学习和创新能力。
9.信息资源开发与知识产权保护信息资源开发是对传统信息资源进行数字化加工和再利用,以满足多样化的信息需求。
知识产权保护是为了保护创造性思维的产出,如版权、专利和商标等。
10.信息政策与法律法规信息政策是指政府对信息业的宏观规划、指导和管理。
法律法规是指对信息资源的获取、传输、存储和利用等方面进行规范和监管的法律规定。
信息管理基础内容大纲
![信息管理基础内容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c5acb86d27d3240c8447efe7.png)
信息管理基础提纲第一章一、信息管理的三个层次信息管理具有微观,中观和宏观三个层次:微观层次上的信息管理——是指狭义信息资源管理,即对信息进行搜集,加工,组织,形成信息产品,并引向预定的目标。
中观层次上的信息管理——是指广义上的信息资源管理,即对涉及信息活动的各种要素(信息,技术,人员,机构等)进行合理的计划,集成,控制,以现实信息资源的充分开发和有效利用,从而有效地满足社会信息需求。
宏观层次上的信息管理——是在广义信息资源管理的基础上再增加信息产业管理这一部分,就是指对社会信息事业及其环境因素进行综合性的规划,协调,指导,以推动信息产业和信息经济的发展,最终实现社会信息化的战略目标。
二、现代信息管理的特点现代信息管理活动可分为两个发展层次:a)面向技术的信息管理层次——特点是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以管理信息系统为主要阵地,以解决大数据量信息的处理和检索问题为主要任务,管理手段计算机化,主要管理者是MIS经理。
b)面向竞争的信息管理层次——特点是以信息资源为中心,以战略信息系统为主要阵地,以解决信息资源对竞争战略决策的支持问题为主要任务,管理手段网络化,主要管理者是信息主管(CIO)。
三、语法信息、语义信息、语用信息?四、如何理解信息管理?五、信息方法?第二章一,信息技术体系的结构主体技术应用技术基础技术支撑技术二、信息技术的概念——信息技术是指扩展人类信息器官功能的一类技术。
人类创立和发展起来的信息技术,就是不断扩展人类信息器官功能的一类技术的总称。
例:(见课本38页)。
广义上,凡是涉及到信息的产生、获取、检测、识别、变换、传递、处理、存储、显示、控制、利用和反馈等与信息活动有关的、以增强人类信息功能为目的的技术都可以叫做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中比较典型的代表,就是信息处理三、信息技术的发展规律第三章一,信息需要的层次结构未意识到的状态信息需要意识到的状态未表达出来的状态(潜在信息需求)表达出来的状态(现实信息需求)信息需要与信息需求的关系。
信息与信息管理知识点总结笔记(信息管理学)
![信息与信息管理知识点总结笔记(信息管理学)](https://img.taocdn.com/s3/m/ab29611582c4bb4cf7ec4afe04a1b0717fd5b3ff.png)
信息与信息管理知识点总结笔记(信息管理学)一、信息1.定义●本体论层次:在最为一般的意义上,亦即没有任何约束条件,我们可以将信息定义为事物存在的方式和运动状态的表现形式。
●认识论层次:主体所感知或表述的事物存在的方式和运动状态。
●本体论层次和认识论层次的信息的区别:●在本体论层次上,信息的存在不以主体的存在为前提,即使根本不存在主体,信息也仍然存在。
在认识论层次上则不同,没有主体,就不能认识信息,也就没有认识论层次上的信息●识论层次的信息概念比本体论层次的信息概念具有更为丰富的内涵。
●(1)首先,作为主体的人具有感知能力,能够感知到事物的存在和运动状态。
●(2)其次,人具有理解能力,能够理解事物的存在和运动状态的特定含义。
●(3)第三,人具有目的性,能够判断事物的存在方式和运动状态对其目的而言的效用价值。
2.类型●按照信息的加工程度:一次信息、二次信息、三次信息、零次信息●按信息的性质划分,可分为语法信息、语义信息和语用信息●利用者观察的角度和过程划分,可分为实在信息、先验信息和实得信息。
3.特征●信息存在的普遍性和客观性●信息产生的广延性和无限性●信息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传递性●信息对物质载体的独立性●信息对认识主体的相对性●信息对利用者的共享性●信息的不可变换性和不可组合性●信息产生和利用的时效性4.信息链中的数据、信息、知识●信息链:事实(Fact)——数据(Data)——信息(Information)——知识(Knowledge)——智能(Intelligence)英语中的Information是一个连续体概念,由事实(Fact)——数据(Data)——信息(Information)——知识(Knowledge)——智能(Intelligence)五个要素构成“信息链”。
简单地说,(1)“事实”是人类思想和社会活动的客观映射;(2)“数据”是事实的数字化、编码化、序列化、结构化;(3)“信息”是数据在信息媒介上的映射;(4)“知识”是对信息的加工、吸收、提取和评价的结果;(5)“智能”则是运用知识的能力。
信息管理基础重点
![信息管理基础重点](https://img.taocdn.com/s3/m/a007116c561252d380eb6ef1.png)
信息管理基础一、名词解释:1、信息管理:信息管理是指对人类社会信息活动的相关因素(人、信息、技术和机构等)进行计划、组织、控制和协调,实现信息资源的合理开发与有效利用的过程。
“信息管理”包括:微观上对信息内容的管理; 宏观上对信息机构和信息系统的管理。
2、知识管理:是对企业生产和经营所依赖的知识及其收集、组织、创新、扩散、使用和开发等一系列过程的管理。
3、主题组织法:是按照信息概念、信息记录和信息实体的主题特征来组织排列信息的方法。
学术论文以及书刊内容的组织中采用的标题、章节次序等可视为较简单的主题组织法。
4、超文本组织法:是一种非线性的信息组织方法,它的基本结构由结点(node)和链(1ink组成。
结点用于存储各种信息,链则用于表示各结点之间的关联。
利用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把文本信息中若干可产生联想的内容(结点),通过建立结点间超文本链接,构成相关信息的语义网络,就可以实现超文本的信息组织方式。
5、搜索引擎:是指根据一定的策略、运用特定的计算机程序从互联网上搜集信息,对信息进行组织和处理后,为用户提供检索服务,将用户检索相关的信息展示给用户的系统。
包括目录分类式搜索引擎和全文检索式搜索引擎6、信息推送:就是"web广播",是通过一定的技术标准或协议,在互联网上通过定期传送用户需要的信息来减少信息过载的一项新技术。
推送技术通过自动传送信息给用户,来减少用于网络上搜索的时间。
7、生命周期法:又称结构化方法,基本思想是采用结构化、模式化,自项向下的方法对系统进行分析与设计,系统开发以用户为中心。
任何系统均有其产生、发展、成熟、消亡或更新换代的过程。
8、面向对象分析方法:就是要将客观世界抽象地看成是若干相互联系的对象(对象类),然后根据对象和方法的特性研制出一套软件工具,使其能够映射为计算机软件系统结构模型和进程,从而实现信息系统的开发工作。
二、问答:(一)信息:1、含义:信息是认知主体对物质运动的本质特征、运动方式、运动状态以及运动的有序性的反映和揭示,是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状态的描述。
信息管理基础知识点总结
![信息管理基础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342ddb0930126edb6f1aff00bed5b9f3f90f7231.png)
信息管理基础知识点信息管理是指对企业所拥有的信息进行收集、存储、处理、分析、传递和使用等处理活动的管理。
要做好信息管理,首先需要了解一些基础的知识点。
本文将对信息管理基础知识点进行。
信息管理的基础概念信息信息是指人们获取、传递和处理的有用的知识、经验和技能,它通常以文字、数字、图像、声音等形式表现出来。
信息管理信息管理是一种管理方法,指对企业所拥有的信息进行收集、存储、处理、分析、传递和使用等处理活动的管理。
目的是保证信息的准确、完整、安全和及时。
信息技术信息技术是指用计算机技术、网络通信技术和数据库技术等工具和设备处理信息的技术和方法。
信息管理的基础内容信息收集信息收集是指从各种渠道收集和获取相关的信息。
信息收集渠道包括:市场调查、客户反馈、供应商信息、竞争对手情况等。
信息存储信息存储是指将收集到的信息进行整理、分类并存储到数据库中。
数据库可以根据不同的需求进行分类和分层。
信息处理信息处理是指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分析、比较、加工、汇总、筛选和归纳等处理活动。
通过信息处理可以得到更多有用的信息和数据。
信息传递信息传递是指将有用的信息传递给需要的人或部门。
通常是通过电子邮件、短信、电话、内部公告等方式进行传递。
信息使用信息使用是指将有用的信息用于决策、规划、指导和控制等方面。
有效的信息使用可以大大提高企业经营效率。
信息管理的管理方法SWOT分析法SWOT分析法是一种用来评估企业优劣势和挑战的方法。
将企业的优势、劣势、机会和挑战进行分析,以便为企业的决策和规划提供有效信息和数据。
标准化管理方法标准化管理方法是指将企业的管理过程和步骤规范化,以便提高工作效率和效益。
标准化管理方法可以减少错误和低效率,消除工作瓶颈等。
数据分析方法数据分析方法是指通过分析数据来获取信息,评估解决问题的方法。
数据分析方法能够有效利用企业的数据和信息,帮助企业做出更好的决策和规划。
信息管理的注意事项信息安全信息安全是企业信息管理的重要问题。
信息管理学基础
![信息管理学基础](https://img.taocdn.com/s3/m/ce48c7c9e2bd960591c6778c.png)
第一章信息与信息管理第一节信息的含义【本章考点】1、信息、全信息、社会信息的概念(2010年名词解释)2、信息的特征3、社会信息化的含义及层次4、信息管理的内容及任务5、信息管理的沿革发展【本章重难点】1、社会信息化2、信息管理的目标和任务3、信息管理的发展阶段及基本特征【知识点详细讲解】一、信息概念的发展1、消息层面的信息早期,人们对信息的理解是很肤浅的,仅停留在字面上,把信息看做是消息的同义语。
这种认识甚至可以追溯到1000多年前,唐朝诗人李中曾吟出了“梦断美人沉信息,目穿长路倚楼台”的名句。
诗中的“信息”就是指音信、消息。
在西文中“信息”(information)和“消息”(message)两个词汇在许多场合也是相互通用的。
2、通信领域的信息概念最早把信息作为科学对象来加以研究的是在通信领域。
(1)哈特莱的开创研究1928年,哈特莱把信息理解为选择通信符号的方式,并用选择的自由度来计量这种信息的大小。
(2)申农的负熵理论1948年,通信专家申农以概率论为工具,阐明了通信中的一系列基本理论问题,给出了计算信源信息量和信道容量的方法和一般公式,得到一组表示信息传递重要关系的编码定理,即负熵理论,把信息定义为用来减少随机不确定性的东西。
(3)维纳的控制理论1950年,控制论的奠基人维纳则把信息看做广义通信的内容,把人与外部环境交换信息的过程看做是一种广义的通信过程,即泛指人与人、机器与机器、机器与自然物、人与自然物之间的信息传递与交换。
维纳同样也把信息解释为负熵。
3、经济科学的信息概念不确定性与信息之间关系的研究在20世纪40年代就受到许多经济学家的关注。
这些关于信息的理解也在不断影响着其他领域的研究,例如有关风险定性的减少(信息的获取)与成本、收益联系起来,取得了突出成果。
4、信息的生物科学概念英国生物学家W.阿思比把信息定义为“变异度”,他认为,任何一个集合包含的元素的数目以2为底的对数就是该集合的变异度。
信息管理知识点整理
![信息管理知识点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98841faba0c7aa00b52acfc789eb172dec639931.png)
信息管理知识点整理在当今数字化的时代,信息管理成为了一项至关重要的技能和学科领域。
无论是企业的运营、个人的生活,还是社会的发展,都离不开有效的信息管理。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深入了解一下信息管理的相关知识点。
一、信息的定义与特征信息,简单来说,就是对事物状态、特征和变化的描述。
它可以以各种形式存在,如文字、数字、图像、声音等。
信息具有以下几个重要特征:1、准确性:信息必须准确无误,否则可能导致错误的决策和行动。
2、时效性:信息的价值往往与时间相关,过时的信息可能失去其重要性。
3、完整性:信息应该全面,不完整的信息可能导致片面的理解和判断。
4、相关性:信息要与特定的需求和情境相关,无关的信息只会增加干扰。
二、信息管理的概念信息管理是指在整个组织范围内,对信息的收集、整理、存储、传播和利用进行规划、指导和控制,以确保信息能够有效地支持组织的目标和决策。
其主要目的包括:1、提高信息的质量和可用性,使信息更易于理解和使用。
2、促进信息的共享和流通,避免信息孤岛的出现。
3、降低信息管理的成本,提高信息管理的效率。
三、信息管理的流程1、信息收集这是信息管理的起点,通过各种渠道和方法获取所需的信息。
收集的信息要具有针对性和可靠性。
2、信息整理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筛选、分类、排序等处理,使其条理化、系统化。
3、信息存储将整理好的信息以合适的方式保存起来,以便后续查询和使用。
这包括建立数据库、文件系统等。
4、信息传播将信息传递给需要的人员或部门,确保他们能够及时获得相关信息。
5、信息利用对信息进行分析和挖掘,为决策提供支持,实现信息的价值。
四、信息管理的技术1、数据库管理系统用于存储和管理大量结构化数据,如关系型数据库(如 MySQL、Oracle)和非关系型数据库(如 MongoDB、Redis)。
2、数据仓库用于整合和存储来自多个数据源的数据,以便进行数据分析和决策支持。
3、数据挖掘通过分析大量数据,发现隐藏在其中的模式、趋势和关系。
信息管理学基础知识点
![信息管理学基础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5f97cd201eb91a37f0115c27.png)
一、信息与信息管理1、信息信息(本体论):信息是事物存在的方式和运动状态的表现形式。
信息(认识论):主体所感知或表述的事物存在的方式和运动状态。
全信息:我们把同时考虑到事物的存在方式和运动状态的外在形式、内在含义和效用价值的认识论层次上的信息称为“全信息”。
而把仅仅考虑其中形式因素的信息称为“语法信息”,把考虑其中内容(含义)因素的信息称为“语义信息”,把其中效用因素的信息称为“语用信息”。
2、信息的特征:(1)信息存在的普遍性和客观性(2)信息产生的广延性和无限性(3)信息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传递性(4)信息对物质载体的独立性(5)信息对认识主体的相对性(6)信息对利用者的共享性(7)信息的不可变换性和不可组合性(8)信息产生和利用的时效性3、信息链、数据、信息与知识由事实-数据-信息-知识-智能五个要素构成“信息链”。
“事实”是人类思想和社会活动的客观映射;“数据”是事实的数字化、编码化、序列化、结构化;“信息”是数据在信息媒介上的映射;“知识”是对信息的加工、吸收、提取和评价的结果;“智能”则是运用知识的能力。
4、信息流当信息生产出来后(产生)之后,便要流向特定的利用者,于是在信息生产者和利用者之间形成源源不断的“流”,即信息流。
5、信息管理信息管理的实质就是人类采用技术的、经济的、政策的、法律的、人文的方法和手段对信息流进行控制,以提高信息的利用效率,最大限度地实现信息效用价值为目的的一种活动。
6、信息管理的视角(1)从技术视角,信息管理主要研究用手工方式和计算机方式对信息进行收集、加工、处理,使之有序化存储、便于快速检索并传递给特定的利用者。
这一直是信息管理研究的重点和目标。
(2)从经济视角,主要研究以信息的生产、流通和利用为基础的信息市场,包括信息产业、信息经济的形成、发展、特征和运行模式,信息资源和优化配置,信息技术的评价选择以及信息经济效益评价等方面的问题。
信息经济学是该视角下信息管理与经济学相互交叉的研究领域。
信息管理基础知识点总结
![信息管理基础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b15f34c4294ac850ad02de80d4d8d15abe2300ac.png)
第一章信息管理学的理论基础1.1信息科学基础信息的基本概念1信息的定义: 信息是认知主体对物质特征, 运动方式, 运动状态以及运动的有序性的反映和揭示, 是事物之间相互联系, 相互作用的状态的描述。
2信息的特征: 普遍性动态性依附性相对性可传递性共享性可加工性信息的分类: 按领域: 物理信息, 生物信息, 社会信息按有无加工: 原始信息, 派生信息按表现形式: 消息, 资料, 知识按认识层次:语法信息, 语义信息, 语用信息信息科学的理论基础1 信息论: 狭义一般广义2 系统论3 控制论信息科学的方法论体系1 信息方法2 信息方法的功能准则和整体准则1. 2 管理科学基础管理和管理科学1 管理和管理科学的定义2 管理的特点: 管理是一门科学, 一门艺术3 管理的职能: 计划组织人事领导控制管理理论的发展演变古典管理理论: 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韦伯的行政组织理论行为科学理论: 人际关系学说行为科学理论现代管理理论: 管理过程学派经验学派系统管理学派决策学派管理科学学派权变管理学派管理理论的新发展: 以波特为代表的竞争战略理论以哈默为代表的企业再造理论学习型组织及虚拟组织的提出现代管理的基本理论1系统管理: 整分合原则封闭原则动态原则人本原理: 动力原则能级对应原则潜能开发原则1...信息与管理管理活动中的信息1巴纳德社会系统理论的观点2西蒙决策理论的观点3明茨伯格经理角色理论的观点: 人际关系任务信息联系任务决策任务5资源三角形信息在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1信息是管理系统的基本构成要素, 并促成各要素形成有机联系2信息是管理过程的媒介, 使管理活动得以顺利进行3信息是组织中各部门, 各层次, 各环节协调的纽带4信息是决策者正确决策的基础5信息的开发和利用是提高社会资源利用效率的重要途径信息化对组合管理的影响1对组织结构的影响2对企业战略管理的影响3对技术开发与创新的影响4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影响第二章信息管理的基本方法2.1 信息源及信息组织信息源的概念: 个人为满足其需要而获得信息的来源, 成为信息源。
信息管理学基础-复习要点
![信息管理学基础-复习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f80c80b57fd5360cbb1adb77.png)
信息管理学基础复习要点第一章1、数据、信息和知识的区分数据:是载荷或记录信息的按照一定规则排列组合的物理符号。
(数据+背景=信息)信息:是数据荷载的内容,对于同一信息,其数据表现形式可以多种多样。
知识:是信息接受者通过对信息的提炼和推理而获得的正确结论,是人通过信息对自然界、人类社会以及思维方式与运动规律的认识与掌握,是人的大脑通过思维重新组合的、系统化的信息集合。
(信息+经验=知识)数据>信息>知识三者的范围2、信息社会与以前社会形态的变化表现(1)信息、知识和智能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2)信息技术、信息产业、信息经济成为科技、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导因素(3)信息劳动者、知识阶层将发挥更大的作用(4)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行为方式和价值观念3、信息管理的发展阶段(1)传统管理阶段:以信息源管理为核心,以图书馆为象征也包含档案管理和其他文献资料管理。
(2)技术管理阶段:以信息流的控制为核心,以计算机为工具,以自动化信息处理和信息系统建造为主要工作内容。
(3)资源管理阶段:它的提出基于两个背景,一方面是技术管理阶段纯粹的技术手段不能实现对信息的有效控制和利用;另一方面,是当代社会经济发展使得信息成为一种重要的资源,迫切需要从经济的角度思考问题,并对这种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和管理。
4、经济手段引进的原因(1)用于信息活动和信息管理的预算有限,需要合理分配各项并支(2)信息系统所采用的各种技术设施越来越昂贵,信息服务的耗费越来越大,需要对成本效益进行认真分析(3)信息和信息服务中的有偿成分增多,这些都需要用经济手段对信息和信息活动进行研究和管理5、信息资源管理阶段的局限性(1)仅关注显在知识的管理,忽略对隐性知识的管理(2)仅关注记录型信息,忽视学习和创新的过程,不能实现全方位的信息管理(3)对信息者需求信息的根本原因不够重视,限制了信息效用价值的实现(4)未能将信息看做一种资产,忽视了信息的增值问题,影响了组织对信息的评价第二章6、信息交流的定义定义:不同时间或不同空间上的认知主体之间借助于相应的符号系统所进行的知识、消息、数据和事实等信息的传递与交流的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要知识点大纲第一章(重点)1、信息的概念(重点,复习时需展开)哈特莱:选择通信符号的方式—形式(语法)判断1:A1和A2是不完全相同的判断2:A1和A2是完全不相同的申农:消除不确定性的东西—功用(语用)可以消除不确定性的是未知信息,已知信息不存在不确定性,但也是信息,是已知信息。
所以,该定义范围窄了。
维纳:与外界交换的东西—内容(语义)人和外界相互交换的内容包括:物质、能量、信息。
该定义范围过宽信息的特征普遍性:信息与物质、能量一起构成客观世界的三大要素;动态性:信息在不断发展更新;依附性:信息依附于信息载体;相对性:不同的认知主体获得信息各不相同;可传递性:信息可以利用各种媒介进行传输,传输的成本低于其他物质;可共享性:信息被他人获得后,原信息持有者没有其他损失,即信息是非消耗的;可加工性:信息可以变换形式;事实性:信息必须符合客观实际,不能捏造;时效性:信息具有生命周期;增值性:人们通过利用信息,可以获得收益;可压缩性:信息可以浓缩、集中、概括以及综合而不会丢失信息的本质;可存储性:信息可以存储在不同的存储介质里;可变异性:信息再传递过程中可能出现失真;不完全与不对称性:市场中交易的双方所掌握的信息是不对称的。
按主体的认识层次划分:语法信息、语义信息和语用信息。
语法信息:考虑其中形式因素的信息(通信工程)语义信息:考虑其中内容因素的信息(信息检索)语用信息:考虑其中效用因素的信息(信息服务)按信息的加工程度划分:一次信息、二次信息、三次信息(重难点)(1)一次信息一次信息是人们研究或创造性活动成果的直接记录,一般指公开出版的图书、期刊论文、研究报告、会议文献、学位论文、专利说明书等。
(2)二次信息二次信息是对一次信息进行简单加工产生的一类信息。
如目录、题录、简介、文摘、索引、书目数据库等。
二次信息的形成是信息从分散、无序到集中、有序化的书目控制过程。
它的重要作用不仅在于报道,更重要的是为查找一次信息提供线索。
(3)三次信息三次信息是对一次信息进行分析、综合等深加工产生的一类信息。
如综述、述评、学科年度总结、进度报告、文献指南、期刊书目、百科全书、年鉴等。
这类信息包含文献著者、编辑者、信息加工者的创造性劳动,信息所含知识是经过鉴别、提纯和综合的。
说明书2、信息化发展阶段及信息产业的特征信息化进程是一个由内向外逐步渗透扩散、发展的演变过程信息产业特征:信息产业是知识智力密集型产业;信息产业是高创新型产业;信息产业是高渗透型产业;信息产业是高投入高增值高效益型产业;信息产业是高就业型产业;信息产业是省资源、省能源、低公害的社会公益型产业。
2、信息管理的概念及发展阶段信息管理(狭义):对信息本身的管理,即采用各种技术方法和手段对信息进行组织、整理、存贮、检索和分析等,并将其引向预定目标。
信息管理(广义):不单单是对信息的管理,而是对涉及信息活动的各种要素(信息、人、设备、技术等)进行合理的组织和控制,以实现信息及有关资源的充分开发、合理配置及有效利用,从而满足社会的信息要求,即信息资源管理。
信息管理的发展古代信息管理时期(工业革命前)近代信息管理时期(工业革命——二战)现代信息管理时期(二战后)面向技术的信息管理阶段(20世纪50年代——70年代)面向竞争的信息管理阶段(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第二章(重点)1、主要信息源的概念及采集方法1)口头信息源/个人信息源/零次信息源定义:是指由人的口头传播的信息,是人们通过直接交流获得的信息。
采集方法:访问交谈、召开会议、问卷调查、信息咨询等2)实物信息源采集方法:反求工程、现场观察法定义:是指由实物携带和存贮的知识信息,如生物标本、产品样品、工艺品等。
反求工程:通过对样品的材质、造型、规格、色彩、传动原理、运动规律等方面的分析研究,人们可以猜度出研制、加工者原先的构思和加工制作方法,达到仿制或在其基础上进一步改进的目的,这就是反求工程。
3)文献信息源/记录信息源定义:是指用一定的记录手段将系统化的信息内容储存在纸张、胶片、磁带、磁盘、光盘等物质载体上而形成的一类信息源。
如各种书籍、期刊等等。
采集方法:信息检索4)数据库信息源定义:按照一定的方式和结构组织起来的数据集合采集方法:信息检索5)组织机构信息源定义:各级各类组织机构内产生的信息采集方法:访问交谈、内部刊物、组织机构的信息公开等2、信息整序及其主要步骤(重点,复习时需展开)信息整序:把传递中的杂乱无序的信息整理为系统有序状态的活动信息整序的成果包括:目录、题录、索引、书目数据库、简介、文摘等(二次信息)综述、述评、年度总结、进度报告、文献指南、百科全书、年鉴等(三次信息)信息整序的基本要求信息内容有序化信息流向明确化信息流速适度化信息数量精约化信息质量最优化信息整序的步骤1)优化选择——鉴别、筛选信息(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去劣存优、精简信息数量,提高信息质量)2)确定标识——确定信息的基本特征,用于识别信息外表特征:与信息内容无关的特征(题目、作者、出处、作者工作单位、专利号、报告号等)精确对应内容特征:该信息涉及的中心事物和学科属性(分类号、主题词、关键词、摘要等)模糊对应①数据项的确定(理解)数据项:对信息外表特征和内容特征的描述。
也是构成数据库记录的最小单位和基础。
在文献数据库中,描述一篇文献特征和性质的各个数据项的集合,就是一个文献记录。
不同类型的数据库选用不同的数据项,其中以文献数据库的数据项为最多、最全。
任何一个数据项都可能成为未来数据库的检索入口。
选择原则:完整性原则;标准化原则;方便性原则;低冗余原则;灵活性原则。
②信息外表特征的加工(掌握)著录:按照一定的标准,对信息的外表特征和物质形态进行描述加工的过程。
方法:文献型信息:已有成熟的标准和规范。
非文献型信息:有两种加工方法。
其一,转化为文献型信息;其二,直接描述事物的名称、外形、内容、性能、生产者及生产时间、地点等。
③信息内容特征的加工(掌握)标引:按照一定的标准,对信息的内容特征进行揭示加工的过程。
信息标引通常可分为以学科分类代码作为信息标识的分类标引(分类法)和以主题语词符号作为信息标识的主题标引(主题法)两大类。
信息标引方法(掌握)分类标引分类标引概念(掌握)分类标引:是按照信息内容的学科属性来系统揭示和整序信息的方法。
通过分类法,可以将同一学科领域的信息集中在一起,将不同学科的区分开来,使信息构成一个有层次、有条理的整体。
分类法使用分类号来标识类目,分类号可反映类目在分类体系中的位置和排列次序。
分类标引的工具是分类法(或分类表)。
常用分类法(了解)《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简称《中图法》)《中国科学院图书馆分类法》(简称《科图法》)《杜威十进分类法》(简称DDC)《国际十进分类法》(简称UDC)分类法的优缺点(了解)优点:体现了学科的系统性,可以将同一学科的信息集中在一起,便于从学科和专业的角度出发进行族性检索缺点:不熟悉分类体系的人不易使用;对新兴学科不能及时反映。
主题标引. 主题标引概念(掌握)主题标引:按信息内容的主题名称来系统揭示和组织信息的方法。
通过主题标引,可以把有关同一主题的信息集中在一起,并将其按字顺排列起来。
主题标引的依据是主题法。
主题:信息所论及或涉及的事物。
主题词:表达主题的语词。
主题法的特点(掌握)按信息所论述的事物(主题)集中文献用自然语词(主题词)直接表达信息主题按字顺排列主题标引的优缺点(了解)优点:可以将同一主题的相关信息集中在一起,便于进行特性检索;采用自然语词作为信息标识,比较直观,便于用户使用。
缺点:不利于族性检索主题法与分类法的比较(掌握)①揭示对象不同主题法揭示文献论述的主题事物(“是什么”);分类法揭示的是文献内容的学科属性(“属什么”)。
②使用标识不同主题法直接用词语表示文献主题;分类法则以抽象的“分类号”表示文献主题。
③排列方式不同主题法按词语字顺排列,如同词典,易学易查;分类法按分类号排列,系统性较强,但不熟悉有关分类表则难以有效地利用。
④用途不同主题法较适合于对单篇文献的组织和检索,且更适于计算机组织和检索;分类法则比较适合于图书或文集的组织和检索。
元数据(掌握)元数据:关于数据的数据,它是专门用来描述数据的特征和属性的,是关于信息资源或数据的一种结构化数据。
目前使用最广泛的元数据标准是都柏林核心元数据(DC)都柏林核心元数据的15个要素信息排序(掌握)字顺组织法号码组织法时间组织法空间组织法超文本组织信息重组(了解)汇编法剪报资料、文献选编、年鉴名录、数学手册、音像剪辑等摘要法文摘、简介等综述法叙述性综述、评论性综述(述评)等3)组织排序——按一定规则和方法将信息排列成有序的集合4)改编重组——将分散的信息汇集起来进行深层次加工处理3、信息产品的概念、特征及分类信息产品是由信息及物质载体构成,分为物理信息产品和数字信息产品。
注意:所有信息产品都可以数字化信息产品的特征(掌握)a)易传递性和非消耗性;b)效用滞后性和价值差异性;c)唯一独创性和可复制性;d)价值的时效性和累积性;e)经验产品性;f)产品成本的独特性。
3)信息产品的分类(补充,理解)内容类:新闻资讯、音乐、影视、游戏、图片、书刊、技术成果、专利、文献资料、研究报告等工具类:软件、数据库、搜索引擎、网站等服务类:咨询、培训、专利代理、检索、翻译、通信服务等4、信息商品化的条件及障碍信息商品化有哪些条件?a)社会的发展扩大了人们的信息需求,突出了信息的作用b)信息技术的发展使信息从物质中独立出来c)知识产权法使信息的共享受到限制信息商品化有哪些障碍?a)信息的公益性使一部分信息无法进入流通领域b)信息的后验性使人们无法预先了解信息的功能和效用,这就使得信息消费具有高风险性c)信息的易传递性和共享性使信息商品的购买量小于需求量d)信息的效用滞后性和差异性使人们对信息价值的评价差异较大5、信息市场的价格机制和竞争机制(重点,复习时需展开)价格机制影响信息商品价格的因素a)信息成本b)信息市场的供求情况c)行业竞争情况d)替代品和互补品的价格变化e)信息商品的时效性信息商品的特性对定价的影响特性一:零边际成本影响:传统商品中普遍使用的成本定价法一般不适合信息商品,不可能通过一次交易收回所有成本;先进入者容易垄断市场,形成垄断价格特性二:后验产品影响:效用成为信息商品定价的主要依据用户掌握了更多定价主动权基于用户效用评价的定价方法效益分成定价法价格=(用户利用信息后的)收益×百分比适用情况:用户收益容易界定用户理解定价法价格=用户出价适用情况:买卖双方沟通较容易拍卖法价格=最优竞价适用情况:信息商品数量有限竞争机制信息市场具有明显的垄断倾向,是一种不完全竞争的市场原因:a)高固定成本,低边际成本b)信息商品的差异性c)人为约定性(知识产权法)第三章1、信息需要的层次结构分析2、信息服务的类型a)文献提供服务b)报道服务c)息检索服务d)咨询服务e)网络信息服务3、信息检索(重点,复习时需展开)信息检索:利用一定的检索工具和检索算法,从大量的信息集合中找出用户所需信息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