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尔赛宫与故宫的建筑艺术对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凡尔赛宫与故宫的建筑艺术对比
明代永乐年间建成的北京紫禁城与法国国王路易十四所建的凡尔赛宫,一个是中国古代宫殿建筑艺术与技术的集大成者,一个是17世纪以后数百年中法国乃至欧洲及其殖民地各国宫殿建筑辉煌的样板,同为两个世界著名的宫殿式建筑,自然免不了被世人拿来作比较,今天我们主要要看的就是这两个宫殿在建筑艺术方面所存在的差异。
当然,我们要了解他们在建筑艺术上的差异,首先就应该了解这两个宫殿的形成背景。
作为绝对君主专政制度的象征,二者的产生也具有相似的背景。明代初期,太祖朱元璋废除了秦汉以来延用了千余年的宰相制,整个国家的政权军权集中于皇帝一人手中形成了中国历史上少见的高度集权的君主体制。明成祖朱棣作为一个以武力夺取帝位的皇帝,将都城由南京迁至北京时,为了标示自己的正统地位,在紫禁城皇宫的规划设计上,也处处以体现天子授命于天、君权神授之观念为要。致使北京紫禁城皇宫无论在整体规划还是单体设计上,都强烈地体现着君权神授这一宗旨。使紫禁城成为天子正统地位的绝对象征17世纪的法国是西方历史上君主制度空前强大的时期,文艺复兴使人们重新发现了自身的完美和思想的力量,确立起以人为中心的世界观和价值体系。人的力量逐渐壮大,文明的领域也从壁垒森严的中世纪城镇扩展到广袤无垠的大自然中。这一时期由于欧洲自然科学的发展对思想领域产生了极深刻的影响,出现了以培根和霍布士为代表的唯物主义经验论和以笛卡尔为代表的唯理论。理性受到绝对的尊崇,数学和几何学成为一切知识的基础在艺术领域,笛卡尔也推崇理性的规则和标准强调结构的明晰和逻辑。17世纪下半叶法国成为欧洲大陆最为强大的中央集权的君主国家。绝对君权的政治体制使得唯理主义成为意识领域的主流。君主专政被认为是最能体现秩序和理性的社会体制。在这样的社会政治和文化背景下古典主义建筑风格得到了推崇和发展。起源意大利的城市设计思想因其具有系统化的组织结构、强烈的向心性和辐射感,被认为是绝对君权的有力象征。在当时法国的城市和建筑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法国人在17世纪的一系列建设均标志着人类开始在宏大尺度上将文明与自然结合成为具有中心感和系统性的结构整体。在这种思想指导下兴建的凡尔赛宫及其园林可谓是这一规划设计思想的杰出代表。
了解了这两座宫殿的形成背景,我们就更容易理解他们在建筑艺术上所产生的差异。
中国历代宫殿设计均十分注重”象天立宫”的思想,以此象征君权”授命于天”明代宫殿称紫禁城,即象征天帝居住的”紫宫”禁地,这种思想反映在具体设计手法上,则表现为注重礼制秩序与万物皆分阴阳的布局。
紫禁城宫殿布局分两大部分:南部为外朝,是皇帝临朝问政和举行国家重大庆贺典礼的地方,建筑雄伟庄重,空间疏朗开阔,突显阳刚之气;北部为内廷,是帝后嫔妃居住的生活区,建筑为许多庭院的组合,布局紧凑而富美感,尤显阴柔之氛。为了使外朝更显雄伟,在紫禁城南部中轴线上又建了大明门、承天门、端门,其两侧由奉天门开始又配置了两条外朝的辅助轴线——文华殿、武英殿,形成三条轴线,从数的象征上表达外朝的阳气。由于内廷属阴,故文华、武英殿二条轴线并不贯穿进去,而设置了东、西六宫及五所等建筑。紫禁城所有宫殿建筑的布置均以南向为主导,南北轴线为中枢,外加左辅右弼的文华、武英殿为副轴,形成了以太和殿为中心,象征“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之寓的布局,使这一庞大的建筑体系在重重围合中完美表达出儒学的礼制秩序,将宫殿衬托得极其巍峨、富丽、壮观。
凡尔赛宫的发展开始于1661 年建筑师路易.勒伏对于路易十三狩猎庄园的加建。庄园被要求加以保留,并在南、北、西三面贴上一圈新建筑,形成了一个巨大的近似方形的体块,作为皇帝与皇后居住和工作的场所。最初的庭院依旧向东敞开,此后又被改造成大理石院。后来,三合院的南北两翼又向东延长,在其东面接建了两座服役房屋,形成了进深很大的前院。宫殿的立面由爱奥尼柱和壁柱及高大的柱楣上层组成。稍后,当整个政府与宫廷搬来后,又增加了向南、向北绵长的两翼,作为王子们及宫廷贵族和官吏们居住与办事场所,并设有
一所教堂和剧院。它们的西立面同中央部分的西立面一致,在设计上重复着相同的立面母题。总长度则超过了400 m。显然在这里,延伸已成为基本的主题,建筑物也由此成了一个简单的重复的系统。纵横三段的古典比例控制着整个立面,在两个壁柱之间是撑满整个开间的、冠以券顶的窗户。这些高大的法国式窗户与纤细的爱奥尼柱式相结合,使得整条立面有如一排透明的格构。诺伯格-舒尔兹认为凡尔赛宫殿由此具有了玻璃房屋的特征,成为联系哥特时期的透明结构和19世纪钢结构玻璃建筑的伟大作品。
在凡尔赛宫殿的室内设计中,也采用了大量巴洛克式手法,在古典比例的控制下透露出动感和变幻。凡尔赛宫中最主要的、举行重大仪式的镜厅,在室内同西面窗子相对的东墙上安装了17面大镜子,并以白色和淡紫色大理石贴墙面,科林斯壁柱的柱头上以展开双翘的太阳为主要装饰母题,喻示太阳王路易十四。
总之,紫禁城的布局从整体而言是一个富于礼制涵义的院落集合。与之相比,凡尔赛宫的营建过程可谓是在古典比例控制下的立面格构的累积与延续。紫禁城的设计自始至终以象征手法表达帝王至上的主题,注重宫殿严密的礼制规范与内涵。凡尔赛宫在设计上则注重建筑立面整体的延续性,借助优雅、明晰的古典格式表现绝对的秩序和理性的光辉。与紫禁城一致的是,凡尔赛宫在内部功能的排布与划分上亦十分清晰、明确、主次有别。但并无强烈的礼制观念和方位上的主从次序。
而在园林的规划与设计上两者又存在着很大的差别。作为自然山水式园林的代表,中国古典园林一直以来以表现自然意趣为目标,力避人工造作的气氛。追求和遵循写仿自然的指导思想,以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境界。作为西方古典园林的代表,凡尔赛宫的花园设计则是将古典主义的形式原则及巴洛克设计的动感与开放、延伸的特点灌注于园林艺术之中,从而产生出规矩严整、对称均齐的人工秩序化的自然图景。
一、不同的设计思想
如前所述,中国古典园林追求与自然的融合,力求变化和以象征的方式展示自然的本质。皇家园林作为帝王寄情山水,在自然之中寻求精神慰藉之所,也体现出中国园林写仿自然的造园基本准则。如故宫御花园虽然因宫城内布局、用地受局限而采用左右对称的规整宫廷模式布局,但仍在端庄严整之中力求变化,虽左右对称却并不完全均齐,水池花木的配置也较自由随宜,因而在总体上于严整之中仍富有浓郁的园林气氛。而紫禁城外西侧的大内西苑则面积广阔,景界开敞,保持了园内原有的树木蓊郁的景观和疏朗的布局。并以仙山琼岛与田园风光的模拟来表达“移天缩地在君怀”的象征意义和顺应自然、融于自然的传统哲学思想。
凡尔赛宫的花园则是由纵横交错的轴线系统控制。有明确的中心、次中心及向四处发散的放射性路径。这些笔直的轴线和园路将人们的视线引向远方,向心、开放、具有无限的伸展性。整个园林突出地表现出人工秩序的规整美,反映出控制自然、改造自然和创造一种明确的几何秩序的愿望。
17世纪的西方造园家认为:人们所能找到的最完美的东西都是有缺陷的,如果不去加以调整和安排得整齐匀称的话。自然本身并不美,只有经过理性的加工,才有“美的自然”。这种用理性、明晰的几何秩序改造自然的造园思想与中国园林顺应自然、师法自然的创作意匠可谓大相径庭。
二、对造园要素的不同处理
紫禁城中的园林在对造园要素如水、石、树木、花草的处理上均以自然形态为主。池岸不求规整但求曲折有致,花木配置随意之中寓匠心。凡尔赛宫花园中则不但水池池岸呈规整几何形状,布置对称,而且道路两边的树木也修剪平整,尤如屏风;花圃中的花草均组合成整齐的几何图案,处处显示人工秩序与整齐的美感。
至于园中建筑物,在紫禁城园林中数量较多,因此设计重在建筑环境中再现自然;大内西苑则因占地较广而侧重表现自然本身,建筑物仅作为配角点缀于环境之中。凡尔赛宫花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