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语文必修4课时作业:5苏轼词两首解析版

合集下载

2020年高中语文第5课苏轼词两首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4

2020年高中语文第5课苏轼词两首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4

第 5 课苏轼词两首你从北宋走来,带着风雨,挟着你的诗文;你从古代走来,携着沧桑,印着你的超然。

你让后代敬慕,让后代仰募,你的为人、你的诗文、你的品德,亦将永久后代。

你用豪放乐观的态度化解掉人活路程中的崎岖劫难,你用如椽大笔写出了千古第一豪放词《念奴娇· 赤壁怀古》,你用激情抒发了“千古文人的英豪梦” 。

美诗酒文章,峨眉山前高山仰止;书字体画辞赋,赤壁矶下景行行止。

赏美文喜爱苏东坡 ( 节选 )方方中华几千年的文明史中,名看重史的文人数以万计,被后代分外喜爱的诗人亦数不胜数。

但常常诗文作得好的,人其实不行爱;人品相当不错的,诗文却可是尔尔。

而像苏东坡这样诗文书画和人品道德都趋于完满都富于魅力者实在是百里挑一。

所以,我总感觉自从有了苏东坡后,除掉李白以外的其余中国文人都在他的光照对照下显得相形见拙。

喜爱苏东坡自然最初是由他的诗文开始。

关于苏子诗文,用什么样的溢美之词都不感觉有过。

在中国,如若游览名山名水,如若中秋月下饮酒,人们常常会不由自主地提到苏东坡,忧如离了苏东坡,山、水、月都会大为逊色。

历史上最具文化意义的山是庐山,将庐山写得最存心味的是苏东坡 (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 ;最具文化意义的水是西湖,将西湖写得最为传神的也是苏东坡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适宜” ) ;而中秋自有了苏东坡烂醉而作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后,其余便都“余词尽废” 。

不论苏东坡是在思亲,或在怀旧,不论他自品孤单,或自作潇洒,不论他心情痛快,或心情愁闷,总而言之,凡是他有所作,其作品都几乎可列入同类作品“之最”。

当年神宗陛下每逢“举箸不食”时,人们就知道他必是在读苏东坡的文章;学者章元弼家有美妻,可因太爱苏子诗文,每天读之不愿松手,其妻难以忍耐,章便为苏而休了妻。

一个人的才干到了这类地步,实在是让人除却钦佩敬慕,再无言以对。

苏东坡之让无数的后代崇拜和独爱,除了他的才干出众,还因为他的既智慧又仁厚、既旷达又风趣、既儒雅又豪放、既富于正义又富于感情的本性。

高中人教版语文必修四课时作业:作业五 苏轼词两首

高中人教版语文必修四课时作业:作业五 苏轼词两首

课时作业(五)一、基础巩固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A.樯.橹(qiánɡ)酹.酒(lèi)擂.台(lèi) 羽扇纶.巾(lún)B.蓑.衣(suō) 料峭.(qiào)萧瑟.(sè) 拾.级而上(shè)C.埋.怨(mán) 着.陆(zhuó)挟.持(xié) 洗洗涮涮.(shuā)D.粳.米(ɡěnɡ) 泊.车(bó)星宿.(xiù) 引吭.高歌(hánɡ)★★答案★★ B解析A项,羽扇纶(ɡuān)巾;C项,洗洗涮涮(shuàn);D项,粳(jīnɡ)米。

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风流:有功绩而又有文采的,英俊杰出的B.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樯橹:桅杆C.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吟啸:吟咏长啸D.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轻:不仅有轻便之意,也有“无官一身轻”的感觉★★答案★★ B解析B项,“樯橹”本义是桅杆和船桨,在词中借指曹操的水军。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大江东.去,浪淘尽B.樯橹灰.飞烟灭C.卷起千堆雪.D.都门帐.饮无绪★★答案★★ C解析A、B、D三项均为名词作状语,C项,无活用现象。

4.下列对《念奴娇·赤壁怀古》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起句写长江,给人以雄奇壮丽之感,既写江景,又点明怀古,从大处落笔,气势磅礴,感情饱满。

B.“浪淘尽”三字,把滚滚东流的长江与历史人物联系起来,也蕴含了“是非成败转头空”的意思。

C.“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三句,从形、声、色三方面勾画了古战场的雄奇壮丽。

D.这首词在“怀古”的基础上“伤今”,词作最后回到现实,抒发自我的感伤,感情沉郁而又悲慨。

★★答案★★ B解析“浪淘尽”三字,没有蕴含“是非成败转头空”的意思,这是为下文“怀古”作铺垫,以表明作者对古人的追怀。

2020版高中语文第二单元宋词第5课苏轼词两首课时作业新人教版必修4

2020版高中语文第二单元宋词第5课苏轼词两首课时作业新人教版必修4

课时作业5 苏轼词两首第一课时 基础巩固一、积累运用1.下列语句中加点的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大江东去②沛公军在霸上,相去四十里B.⎩⎪⎨⎪⎧①一尊还酹江月②秦王还柱而走C.⎩⎪⎨⎪⎧①何妨吟啸且徐行②驰椒丘且焉止息D.⎩⎪⎨⎪⎧①竹杖芒鞋轻胜马②东南形胜,三吴都会解析:A 项“去”:①动词,离去;②动词,距离。

B 项“还”:①副词,还是;②动词,环绕。

C 项“且”,都是表并列的连词。

D 项“胜”:①动词,胜过;②形容词,优越。

答案:C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樯橹..灰飞烟灭。

樯:挂帆的桅杆。

橹:一种摇船的桨。

这里代指曹操的水军。

B .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华发:花白的头发。

C .一尊还酹.江月。

酹:将酒洒在地上,以表示凭吊。

D .已而..遂晴,故作此。

已而:已经。

解析:“已而”意思是“不久,过了一会儿”。

答案:D3.下列对《定风波》中语句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词小序中的“狼狈”是说在雨中感到窘迫、难堪,“不觉”指不在乎。

B .首句中的“莫听”意思是不用管;“吟啸”的意思是高歌长啸。

C .“一蓑烟雨”一句是说自己对披蓑衣、冒风雨的生活向来处之泰然。

D .“山头斜照”一句是说云开雨霁,落日有情,脉脉斜晖,映照我身。

解析:“吟啸”的意思是吟咏长啸。

答案:B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古今义相同的一项是( )A.回首向来..人物..萧瑟处 B.千古风流C.便纵有千种风情....D.同行皆狼狈解析:A项,古义:刚才;今义:从来,一向。

B项,古义:杰出的,有才华的;今义:有才学而不拘礼法;轻浮放荡等。

C项,古义:指流露出来的男女相爱的深情;今义:①情怀,意趣;②景象,情况;③风土人情;④流露出来的男女相爱的感情(多含贬义)。

D项,“狼狈”古今均形容“困苦或受窘的样子”。

答案:D5.下列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千古..风流人物千古:永垂不朽的。

高中语文第二单元宋词第5课苏轼词两首课时作业含解析4 (1)

高中语文第二单元宋词第5课苏轼词两首课时作业含解析4 (1)

第5课苏轼词两首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画是融中国哲学思想、美学精神、绘画理念于一体的民族艺术。

20世纪以来,新的文化思潮和艺术观念不断对中国画领域产生冲击,画家们既要突破传统观念推陈出新,又要继承传统发扬光大中国文化精神。

(),也造就了当今画坛的各种风格。

作为中华文化的传统瑰宝,中国画的笔墨纸砚等工具材料和表现方式有着其他画种无法比拟的特殊性,为历代画家崇尚与传承。

其伟大而完整的绘画体系,成就了一代代宗师。

然而,也正是这千百年来逐渐趋于完美的绘画准则,让一些画家“长跪不起”,不敢轻易逾越雷池,仍在使用今日的笔墨纸张道说古人程式化的话语。

事实上,单凭笔墨功力,是无法成就作品艺术灵魂的。

画家能否凭借自己的生活积累和艺术感觉,让传统文化内涵及现代人文精神在画面上得到充分体现,是新时代美术创作并行不悖的艺术法则。

新时代的中国画创作者,应该以笔墨激扬时代精神,让中国画在多元共融的艺术格局中保持鲜活的生命力。

1.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B) A.其中尺度的把握使画家对中国文化有不同的理解B.其中尺度的把握体现着画家对中国文化的不同理解C.画家对中国文化的不同理解,影响他们对其中尺度的把握D.画家对中国文化的不同理解使他们对其中尺度的把握不同解析:根据前后语境可知,“其中尺度的把握”是中心,“其中”指代前文中的“画家们既要……又要……”,故排除C、D两项,A 项逻辑关系颠倒,故排除,所以选B。

2.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长跪不起”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B)A.我站在山脚抬头望去,只见无数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一直向山顶延伸着。

B.父亲的话让我意识到,要打破我们父子之间这层令人悲哀的“厚壁障"太难了。

C.著名画家徐悲鸿笔下的马,正如有的评论家所说的那样,“形神兼备,充满生机”。

D.他们的做法彻底撕掉了自己“文明”的面具,真相赤裸裸地展现在大家面前。

解析:文中“长跪不起”的引号起强调词语的特殊含义的作用,在语境中,该词被赋予了新的含义—-不是现实中的跪地,而是指一些画家固守于完美的绘画准则。

2019-2020学年语文人教版必修4作业与测评:2.5 苏轼词两首 Word版含解析

2019-2020学年语文人教版必修4作业与测评:2.5 苏轼词两首 Word版含解析

第5课 苏轼词两首基础积累运用 限时:15分钟1.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乱石穿空,惊涛拍岸穿:直指B.一尊还酹江月酹:将酒洒在地上,以表示凭吊C.何妨吟啸且徐行徐:缓慢D.一蓑烟雨任平生任:担负答案 D解析 任:听任,任凭。

2.下列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3分)( )例句:何妨吟啸且徐行A.若属皆且为所虏B.磐石方且厚C.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D.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答案 B解析 B项与例句都是连词,表并列。

A项,副词,将要。

C项,副词,将近。

D 项,副词,尚且,还。

3.下列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3分)( )A.回首向来萧瑟处B.千古风流人物C.多情应笑我D.同行皆狼狈答案 D解析 D项,“狼狈”古今义均形容困苦或受窘的样子。

A项,古义,刚才;今义,从来,一向。

B项,古义,杰出的;今义,有功绩而有文采的、英俊的;有才学而不拘礼法;跟男女情爱有关;轻浮放荡。

C项,古义,多愁善感;今义,重感情(多指重爱情)。

4.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3分)( )A.大部分词调分成两段,甚至三段、四段,分别称为“双调”“三叠”“四叠”。

段在词中又叫“片”或“阕”。

一首词的上下两段分别称上下片或上下阕。

B.词,每首皆有调名,称词调(词牌)。

每调的片数、句数、字数、用韵、字的平仄,都有一定的格式,即“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

C.豪放派是宋词的一个流派,其主要内容不仅描写花间月下,而且更摄取军情国事那样的重大题材。

D.苏轼,北宋文学家,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其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其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影响很大。

答案 D解析 应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之首”为韩愈。

5.下列对《定风波》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词的开篇突兀而起,“莫听穿林打叶声”,作者从正面写雨,一个“打”字,证明雨下得很大,首句就给读者营构了一个突然而至的不利环境。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课时作业24:第5课 苏轼词两首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课时作业24:第5课 苏轼词两首

第5课苏轼词两首一、基础知识检测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乱石穿.空,惊涛拍岸穿:直指B.一尊还酹.江月酹:将酒洒在地上,以表示凭吊C.何妨吟啸且徐.行徐:缓慢D.一蓑烟雨任.平生任:担负★★答案★★ D解析任:听任,任凭。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回首向来..人物..萧瑟处 B.千古风流C.多情....应笑我 D.同行皆狼狈★★答案★★ D解析D项“狼狈”古今义均形容困苦或受窘的样子。

A项古义:刚才。

今义:从来,一向。

B项古义:有功绩而又有文采的。

今义:有才学而不拘礼法,跟男女间情爱有关的,轻浮放荡。

C项古义:多愁善感。

今义:重感情(多指重爱情)。

3.从修辞手法上看,下列词句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B.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C.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D.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答案★★ B解析B项“樯橹”是借代,其他三项是比喻。

4.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词始于隋唐,盛于宋。

因其由诗歌发展而来,故称诗余;因其先有曲调,后有文词,又称曲子词;因句式长短不一,故又称长短句。

B.词,每首皆有调名,称词调(词牌)。

每调的片数、句数、字数、用韵、字的平仄,都有一定的格式,即“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

C.按字数的多少,词可分为小令、中调、长调三种,58字以内为小令,如《如梦令》;59~90字为中调,如《一剪梅》;91字以上为长调,如《雨霖铃》。

D.宋词习惯上分为婉约和豪放两派:前者风格婉约清丽,代表作家有柳永、李清照、姜夔等;后者风格豪迈奔放,代表作家有李煜、苏轼、辛弃疾等。

★★答案★★ D解析李煜应属婉约词人。

5.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5个字。

苏轼的一生,宦海沉浮,历经坎坷,由于受到儒、道、佛等各种思想的影响,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9-2020学年度高中必修四语文[第二单元5 苏轼词两首]人教版课后练习[含答案解析]九十三

2019-2020学年度高中必修四语文[第二单元5 苏轼词两首]人教版课后练习[含答案解析]九十三

2019-2020学年度高中必修四语文[第二单元5 苏轼词两首]人教版课后练习[含答案解析]九十三第1题【单选题】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间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A、词中写乱石用“穿”,写浪涛用“惊”、“拍”,都是比拟,“雪”借喻波涛,几种物象作用于视觉、听觉,引发想像,呈现出一个富有动感的画面。

B、此词借穿插的“小乔初嫁了”这一细节及“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等描写塑造了一个青春年少、志得意满、谈笑自若、指挥镇定的儒将周瑜的形象。

C、此词善用衬托,比如用“千古风流人物”、“一时多少豪杰”来反衬周郎,又用“早生华发”的词人自我正衬“雄姿英发”的周郎。

D、全词环环相扣。

上阕即景生情,由大江浪涛,引出“千古”,由故垒引出“三国周郎”,由“江山如画”引出一时的“豪杰”,为下阕着重写周郎伏下一条线。

【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下列各组词语中,加下划线字的字形、注音都正确的一组是( )A、纶巾(lún) 酒酹(lèi) 樵悴(qiáo) 卷起(juǎn)B、华发(fà) 故垒(lěi) 毫杰(háo) 樯橹(lú)C、狼狈(bèi) 雨具(jù) 吟啸(xiào) 蓑衣(s uō)D、料峭(qiào) 箫瑟(sè) 泠然(lénɡ) 贬谪(zhé)【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下面对《定风波》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词全篇即景抒情,语言自然流畅,蕴涵着深刻的人生哲理,体现了东坡词独特的审美风格。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课时作业26:第5课 苏轼词两首 Word版含答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课时作业26:第5课 苏轼词两首 Word版含答案

苏轼词两首一、语言表达专练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樯橹..灰飞烟灭。

樯:挂帆的桅杆。

橹:一种摇船的桨.这里代指曹操的水军。

B .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华发:花白的头发。

C .一尊还酹.江月。

酹:将酒洒在地上,以表示凭吊。

D .已而..遂晴,故作此。

已而:已经。

2.下列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 .回首向来..萧瑟处B .千古风流..人物 C .便纵有千种风情.. D .同行皆狼狈..3.下列各句中运用了借代手法的一项是( )A .塞上长城空自许B .举酒欲饮无管弦C .足下蹑丝履D .君当作磐石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念奴娇 赤壁怀古》中表现诗人旷达之情的句子是:“ , 。

”(2)《念奴娇 赤壁怀古》中描写周瑜轻松从容大败曹军的诗句是:“ , 。

”(3)苏轼的《定风波》中“ ”一句写雨滴打在竹林上发出响声不要感到扫兴,如果把它当作美妙的音乐来欣赏,就“ ”了.对客观事物,客观存在不要太在意,不妨去欣赏它。

5.下面六个句子被打乱了顺序,请重新排序。

①苏东坡被贬广东,他一到惠州,就赋诗大赞“岭南万户皆春色”。

②由于广东的自然环境优越,可提供做盆景的树种很多.③广东盆景又称岭南盆景。

④广东盆景的盆栽艺术,也有近千年历史。

⑤到了清代,盆景艺术已普及于民间。

⑥所以,广东盆景以树桩盆景较为盛行。

答:6.请以古代诗歌为内容仿照例句续写两个句子,与例句构成排比。

例句:苏轼在赤鼻矶头的浪涛前,慷慨高歌,用豪放解读了如梦的人生。

(1)(2)7.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在横线处补充一段话,表达对迟到职工的委婉批评,不超过60个字。

某工厂召开“先进工作者经验交流会”,会议在下午1:30开始,会后举行舞会。

有个别职工在交流会快要结束时才到会,显然只想来参加舞会。

大会主持人在会议总结时一本正经地说:“.”台下顿时充满了愉快的笑声,那些迟到者也难为情地笑了。

2019-2020学年语文人教版必修4课时作业5苏轼词两首 Word版含解析

2019-2020学年语文人教版必修4课时作业5苏轼词两首 Word版含解析

课时作业5苏轼词两首[基础演练]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A.公瑾.(jǐn) 萧瑟.(sè) 纶.巾(lún)淘.尽(táo)B.凄.切(qī) 刹.那(chà) 芒.鞋(wáng) 病菌.(jūn)C.暮霭.(ǎi) 连累.(lèi) 支撑.(chēng) 料峭.(qiào)D.骤.雨(zhòu) 崇.拜(chóng) 迫.切(pò) 模.糊(mó)解析:A项,“纶”应读guān;B项,“芒”应读máng;C 项,“累”应读lěi。

答案:D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慰藉销毁羽扇伦巾瞠目结舌B.焦躁坐标变本加厉缘木求鱼C.吟啸竣工哄堂大笑怀瑾握玉D.狼狈蓑衣关怀倍至迫不及待解析:A项“伦”应为“纶”;C项“玉”应为“瑜”;D 项“倍”应为“备”。

答案:B3.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一尊还酹江月B.被甲上马C.早生华发D.竹杖芒鞋轻胜马解析:A项中“尊”通“樽”;B项中“被”通“披”,穿上;C“华”通“花”。

答案:D4.比较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①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②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③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④暮去朝来颜色故.A.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同B.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也相同C.①和②不同,③和④相同D.①和②不同,③和④也不同解析:“风流”分别是“有文采有功绩”“繁华的景象”。

“故”都是“旧”“年纪大的”意思。

答案:C5.与“故垒西边”句中的“故”意义相同的是()A.故.作不良计B.既欲结大义,故.遣来贵门C.已而遂晴,故.作此D.故.国神游解析:当“旧”讲。

答案:D6.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错误的一组是()A.浪淘.(冲刷)尽,千古风流..(有功业)人物。

B.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英俊奋发)C.谈笑间,樯橹..(桅杆和摇船的工具)灰飞烟灭D.一尊.(同“樽”,酒具)还酹江月解析:代指曹操水军。

2020年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第5课苏轼词两首课时2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4]

2020年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第5课苏轼词两首课时2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4]

苏轼词两首课时优案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苏轼一向被推为宋代最伟大的文人,在散文、诗、词各方面都有极高的成就。

他批评吴道子的画,曾经说过:“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

”在分散于他著作里的诗文评看来,这两句话也许可以现成地应用在他自己身上,表明他诗歌里的理论和实践。

他在风格上的大特色是比喻的丰富、新鲜和贴切,而且在他的诗里还看得到宋代散文人所谓“博喻”或者西洋人所称道的“莎士比亚式的比喻”,用一连串的形象来表达一件事物的一个方面或一种状态。

这种描写和衬托的方法仿佛是采用了旧小说里讲的“车轮战法”,连一接二的搞得那件事物,本相毕现, 在诗人的笔下。

在中国散文家里,苏轼所喜欢的庄周和韩愈就都地用这个手法。

在中国诗歌里,“诗经”每每有这种写法,像“国风”的《柏舟》,连用镜、石、席三个形象来跟心情参照。

上古理论家早已重视诗歌语言的形象化,很注意比喻;在这一点上,( )。

1.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在分散于他著作里的诗文评看来,他自己身上也许可以现成地应用这两句话,表明他诗歌里的理论和实践。

B.从分散于他著作里的诗文评看来,这两句话也许可以现成地应用在他自己身上,概括他诗歌里的理论和实践。

C.在分散于他著作里的诗文评看来,他自己身上也许可以现成地应用这两句话,概括他诗歌里的理论和实践。

D.从分散于他著作里的诗文评看来,这两句话也许可以现成地应用在他自己身上,表明他诗歌里的理论和实践。

答案 B解析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原画线句有两处语病,都是搭配不当。

一、“在分散于他著作里的诗文评看来”搭配不当,“在……看来”不搭配,应改为“从……看来”,据此可排除A、C两项;二、“这两句话……表明他诗歌里的理论和实践”主谓不搭配,“表明”改为“概括”,据此排除D项,选B项。

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 )A.五花八门目不暇接降服轻车熟路B.五光十色目不暇接拜倒得心应手C.五光十色应接不暇拜倒轻车熟路D.五花八门应接不暇降服得心应手答案 D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

2019-2020学年语文人教版必修4课时作业:5苏轼词两首 Word版解析版

2019-2020学年语文人教版必修4课时作业:5苏轼词两首 Word版解析版

第二单元5一、基础知识1.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千古风流..人物风流:有才学而不拘礼法B.一尊还酹.江月酹:将酒洒在地上,以表示凭吊C.料峭..春风吹酒醒料峭:形容春天的微寒D.回首向来萧瑟..处萧瑟:风吹雨落的声音【答案】A【解析】风流:有功绩而又有文采。

2.古诗词中,有时为了押韵,或为了强调某一点或为了协调平仄,常存在语序颠倒的情况,下列诗句中,不存在这种现象的一项是()A.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B.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陆游《书愤》)C.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王昌龄《从军行》)D.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苏轼《定风波》)【答案】D【解析】A.神游故国,应笑我多情。

B.北望中原气如山。

C.遥望孤城玉门关。

3.将下面五个句子排列成一段内容连贯的话,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①宋神宗时,王安石推行新法,苏轼极力反对,被调往杭州等处担任地方官。

②《念奴娇·赤壁怀古》正是苏轼谪居黄州时游赏黄州城外的赤鼻矶时所作。

③元丰二年在湖州太守任上又因作诗讽刺新法,遭到御史弹劾、论罪,被捕入狱。

④这首词历来被视为宋词豪放派的代表作。

⑤苏轼为官关心政治,但思想比较保守。

A.⑤①③②④B.②④⑤①③C.⑤②④①③D.②④①③⑤【答案】A【解析】文段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次说苏轼关心政治和思想保守,第二个层次说苏轼被贬官之后写出了《念奴娇·赤壁怀古》。

第一个层次是第二个层次的前提条件,应该排列在前面。

细分第一个层次,应该先总说,再依次分说关心政治和思想保守。

③中的“又”字也能决定③应该在①之后。

接下来是第二个层次,④句中的“这首词”决定了其应该排列在最后。

4.下面对两首词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风流人物”是指那些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

B.“卷起千堆雪”是比喻句,比喻浪花像雪一样白。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课时作业24:第5课 苏轼词两首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课时作业24:第5课 苏轼词两首

第5课苏轼词两首一、基础知识检测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乱石穿.空,惊涛拍岸穿:直指B.一尊还酹.江月酹:将酒洒在地上,以表示凭吊C.何妨吟啸且徐.行徐:缓慢D.一蓑烟雨任.平生任:担负答案 D解析任:听任,任凭。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回首向来..萧瑟处 B.千古风流..人物C.多情....应笑我 D.同行皆狼狈答案 D解析D项“狼狈”古今义均形容困苦或受窘的样子。

A项古义:刚才。

今义:从来,一向。

B项古义:有功绩而又有文采的。

今义:有才学而不拘礼法,跟男女间情爱有关的,轻浮放荡。

C项古义:多愁善感。

今义:重感情(多指重爱情)。

3.从修辞手法上看,下列词句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B.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C.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D.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答案 B解析B项“樯橹”是借代,其他三项是比喻。

4.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词始于隋唐,盛于宋。

因其由诗歌发展而来,故称诗余;因其先有曲调,后有文词,又称曲子词;因句式长短不一,故又称长短句。

B.词,每首皆有调名,称词调(词牌)。

每调的片数、句数、字数、用韵、字的平仄,都有一定的格式,即“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

C.按字数的多少,词可分为小令、中调、长调三种,58字以内为小令,如《如梦令》;59~90字为中调,如《一剪梅》;91字以上为长调,如《雨霖铃》。

D.宋词习惯上分为婉约和豪放两派:前者风格婉约清丽,代表作家有柳永、李清照、姜夔等;后者风格豪迈奔放,代表作家有李煜、苏轼、辛弃疾等。

答案 D解析李煜应属婉约词人。

5.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5个字。

苏轼的一生,宦海沉浮,历经坎坷,由于受到儒、道、佛等各种思想的影响,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课时作业31:第5课 苏轼词两首 Word版含答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课时作业31:第5课 苏轼词两首 Word版含答案

Evaluation Only. Created with Aspose.Words. Copyright 2003-2016 Aspose Pty Ltd.第5课苏轼词两首一、语言建构与运用1.下列诗句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大江东去,浪涛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B.羽扇伦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C.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D.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情.解析A项“浪涛尽"应为“浪淘尽";B项“羽扇伦巾”应为“羽扇纶巾";D项“无情”应为“无晴”.答案C2.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浪淘(冲刷)尽,千古风流(有功业)人物。

B.谈笑间,樯橹(桅杆和摇船的工具)灰飞烟灭。

C.料峭(十分寒冷)春风吹酒醒.D.回首向来萧瑟(凄凉)处。

解析B项应是代指曹操水军;C项应是微冷;D项应是风吹雨落的声音。

答案A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A.故国神游但为君故,沉吟至今B.远芳侵古道道狭草木长C.风雨不动安如山天阶夜色凉如水D.一任群芳妒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解析A项分别为形容词,旧的;名词,原因。

B项均为名词,道路;C项均为动词,好像;D项均为副词,任凭。

答案A 例句:何妨吟啸且徐行A.父母且不顾,何言子与妻B.乐工等罗列上前,连拜且泣C.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D.不出,火且尽解析例句和B项都是连词,一面……一面。

A项为副词,尚且,还;C项为副词,将,将近;D项为副词,将要。

答案B5.从修辞手法上看,下列词句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A.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B.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C.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D.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解析B项“樯橹”是借代,其他三项是比喻。

答案B6.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对词的发展影响最大的人无疑是苏轼。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课时作业4:第5课 苏轼词两首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课时作业4:第5课 苏轼词两首

《苏轼词两首》课时作业一、语基落实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组读音都相同的一项是( )A.故垒./累.赘公瑾./谨.慎惊涛.拍岸/文韬.武略B.豪杰./借.助樯.橹/蔷.薇吟啸.徐行/风雨萧.瑟C.狼狈./疲惫.料峭./俊俏.羽扇纶.巾/至关.重要D.蓑.衣/绳索.斜.照/写.照竹杖.芒鞋/仗.义执言[解析]A项,分别读:lěi/léi,jǐn/jǐn,tāo/tāo;B项,分别读:jié/jiè,qiáng/qiáng,xiào/xiāo;C项,分别读:bèi/bèi,qiào/qiào,guān/guān;D项,分别读:suō/suǒ,xié/xiě,zhàng/zhàng。

[答案]C2.下列词句中加点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乱石穿.空,惊涛拍岸穿:直指。

B.一尊还酹.江月酹:祭奠。

C.何妨吟啸且徐.行徐:缓慢。

D.一蓑烟雨任.平生任:担负。

[解析]D项“任”的意思是“听任”“任凭”的意思。

[答案]D3.将下列诗词名句补写完整。

(1)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 。

(苏轼《定风波》)(2)欲把西湖比西子, 。

(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3)不识庐山真面目, 。

(苏轼《题西林壁》)(4) ,熟读深思子自知。

(苏轼《送安惊落第诗》)(5)我欲乘风归去, ,高处不胜寒。

(苏轼《水调歌头》)(6) ,千里共婵娟。

(苏轼《水调歌头》)(7) ,最是橙黄橘绿时。

(苏轼《赠刘景文》)(8)竹外桃花三两枝, 。

(苏轼《惠崇春江晚景》)[答案](1)也无风雨也无晴(2)淡妆浓抹总相宜(3)只缘身在此山中(4)故书不厌百回读(5)又恐琼楼玉宇(6)但愿人长久(7)一年好景君须记(8)春江水暖鸭先知二、阅读理解4.阅读文本选段,完成第5~8题。

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单元5一、基础知识1.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千古风流..人物风流:有才学而不拘礼法B.一尊还酹.江月酹:将酒洒在地上,以表示凭吊C.料峭..春风吹酒醒料峭:形容春天的微寒D.回首向来萧瑟..处萧瑟:风吹雨落的声音【答案】A【解析】风流:有功绩而又有文采。

2.古诗词中,有时为了押韵,或为了强调某一点或为了协调平仄,常存在语序颠倒的情况,下列诗句中,不存在这种现象的一项是()A.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B.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陆游《书愤》)C.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王昌龄《从军行》)D.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苏轼《定风波》)【答案】D【解析】A.神游故国,应笑我多情。

B.北望中原气如山。

C.遥望孤城玉门关。

3.将下面五个句子排列成一段内容连贯的话,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①宋神宗时,王安石推行新法,苏轼极力反对,被调往杭州等处担任地方官。

②《念奴娇·赤壁怀古》正是苏轼谪居黄州时游赏黄州城外的赤鼻矶时所作。

③元丰二年在湖州太守任上又因作诗讽刺新法,遭到御史弹劾、论罪,被捕入狱。

④这首词历来被视为宋词豪放派的代表作。

⑤苏轼为官关心政治,但思想比较保守。

A.⑤①③②④B.②④⑤①③C.⑤②④①③D.②④①③⑤【答案】A【解析】文段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次说苏轼关心政治和思想保守,第二个层次说苏轼被贬官之后写出了《念奴娇·赤壁怀古》。

第一个层次是第二个层次的前提条件,应该排列在前面。

细分第一个层次,应该先总说,再依次分说关心政治和思想保守。

③中的“又”字也能决定③应该在①之后。

接下来是第二个层次,④句中的“这首词”决定了其应该排列在最后。

4.下面对两首词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风流人物”是指那些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

B.“卷起千堆雪”是比喻句,比喻浪花像雪一样白。

C.“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是“应笑我多情,华发早生”。

D.“也无风雨也无晴”表现了词人消极遁世的人生态度。

【答案】D【解析】“也无风雨也无晴”表现了词人旷达、洒脱的人生态度。

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大部分词调分成两段,甚至三段、四段,分别称为“双调”“三叠”“四叠”。

段在词中又叫“片”或“阕”。

一首词的上下两段分别称上下片或上下阕。

B.从晚唐的温庭筠到宋的晏殊、秦观、苏轼、李清照等一系列词坛名家的词风虽不无差别,各有擅长,但大体上可归诸婉约范畴。

C.婉约词风,其内容主要是写男女情爱,离情别绪,伤春悲秋,光景流连;其形式大都婉丽柔美,含蓄蕴藉,情景交融,声调和谐。

D.苏轼,北宋文学家,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其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其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影响很大。

【答案】B【解析】B.把“苏轼”去掉。

苏轼属豪放派,其余属于婉约派。

6.名句默写。

(1)______________,惊涛拍岸,________________。

(2)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是这样描绘周瑜的:小乔初嫁了,________________。

羽扇纶巾,谈笑间,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归去,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乱石穿空卷起千堆雪(2)雄姿英发樯橹灰飞烟灰(3)回首向来萧瑟处也无风雨也无晴二、文本阅读7.阅读《念奴娇·赤壁怀古》,完成下面的问题。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间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1)上片中的“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和“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两句在全词中分别起什么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在词的下片中苏轼为何要加入“小乔初嫁了”这一细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是全词起兴之笔,把写景与写人融合在一起,创造了一个旷远、深沉的意境,为“周郎”出场蓄势。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起过渡作用。

总束上片,带起下片,将怀古之情和江山之胜融为一体。

(2)加入“小乔初嫁了”这一细节,一是借周瑜娶小乔的事实,说明周瑜在指挥赤壁之战时,年纪很轻,但才华横溢,很有作为。

二是以美人配英雄,更能衬托周瑜潇洒的风姿。

8.阅读《定风波》,完成下面的问题。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1)“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三句,在词中有何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句中的“风雨”和“晴”有什么深刻含义?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这几句既与上片所写风雨对应,又为下文所发人生感慨做铺垫。

(2)①“风雨”比喻人生中的逆境,如各种政治打击和人生险途;“晴”比喻春风得意的顺境。

②人生有顺逆,有成败,有荣辱,有福祸。

但无论处于何种境地,我们都要以坦然而超脱的心态去面对,胜不骄,败不馁,福不喜,祸不悲,这样才能完善自己的人格,提高自身修养。

风雨改变不了苏东坡,也改变不了我们。

三、类文阅读9.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

西江月①[宋]苏轼照野弥弥浅浪,横空隐隐层霄。

障泥②未解玉骢骄,我欲醉眠芳草。

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

解鞍欹枕绿杨桥,杜宇一声春晓。

【注】①此词为苏轼被贬黄州时作。

其春夜行蕲水边,过酒家,饮醉,乘月至一溪桥上,解鞍,枕臂醉卧少休。

拂晓,见乱山攒拥,流水淙淙,宛如仙境,书此词于桥柱上。

②障泥:马鞯,垂于马两侧以挡泥土。

(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障泥未解玉骢骄,我欲醉眠芳草”,写词人濒临溪流,从马上下来,等不及卸下马鞯,即欲眠于芳草。

既侧面描绘出月下溪景之美,又表现了词人的喜悦心情。

B.“可惜一溪风月”的“可惜”是可爱的意思,一溪风月惹人爱,写出了风月之美及人的喜悦赞美之情。

C.“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一句运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

琼瑶,本是美玉,这里代指月色,水月交辉,有如晶莹剔透的珠玉。

此句传神地写出水月之静美。

D.本词写作者爱惜一溪风月,不让马踏碎溪月,解鞍酣眠直至春晓,描写了一个醉心自然、随性洒脱、乐观豁达的诗人形象。

【答案】C【解析】是借喻,不是借代。

(2)请简要赏析“照野弥弥浅浪,横空隐隐层霄”两句。

【答案】①侧面描写(或侧面烘托):写月下细浪涟漪层层涌起,空中云朵依稀,侧面烘托月光朗照,月色美好。

②借景抒情,通过写景营造出清爽明丽的意境,凸显诗人愉悦之情。

③叠词,“弥弥”“隐隐”表现了水之盛、云之淡,音律和谐,朗朗上口,声声悦耳。

④对仗,“照野”对“横空”,“弥弥”对“隐隐”,“浅浪”对“层霄”,对仗工整,富于音韵之美。

10.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

浣溪沙①[宋]苏轼元丰七年十二月二十四日,从泗州刘倩叔游南山。

细雨斜风作晓寒,淡烟疏柳媚晴滩。

入淮清洛渐漫漫。

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

人间有味是清欢。

【注】①本词是苏轼在赴汝州(今河南汝县)任团练使途中,路经泗州(今安徽泗县)时所作。

(1)对于本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清洛入淮,遥望苍茫无际。

词人为官他乡,面临此景,难免悲从中来,痛感前途渺茫。

B.雪沫乳花:形容煎茶时上浮的白泡。

宋人以茶泡制成白色为贵,所谓“茶与墨正相反,茶欲白,墨欲黑”。

C.“蓼茸蒿笋”,即寥芽与蒿茎,这是立春的应时节物。

旧俗立春时馈送亲友以鲜嫩春菜和水果、饼饵等,称“春盘”。

D.词的上片写登高望远,残冬腊月,但入眼的已是早春景象;下片转写作者游览时喝茶、野餐及心境。

【答案】A【解析】“悲从中来,痛感前途渺茫”无中生有。

(2)本词虽作于残冬腊月人生难耐之时,但词人却感受到了人间的清欢之味,请结合词句赏析这一“清欢之味”。

【答案】上片写景,风斜雨细,寒意袭人,本是难耐,但雨丝渐收,烟云淡荡,河滩疏柳,尽沐晴晖,清洛入淮,江水苍茫,春潮渐来,写景之中,已饱含畅达之情。

1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后面的题。

点绛唇①[宋]苏轼闲倚胡床,庾公楼②外峰千朵。

与谁同坐。

明月清风我。

别乘③一来,有唱应须和。

还知么。

自从添个。

风月平分破。

【注】①此词作于宋哲宗元祐五年(1090年)秋。

词人当时在杭州为官。

②庾公楼:相传东晋庾亮在武昌登南楼赏月。

杜甫诗亦云:“池要山简马,月静庾公楼。

”③别乘:官名。

这里指词人的友人袁毂。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庾公楼外峰千朵”是词人闲倚胡床所见。

“朵”字生动地表现出重重叠叠的山峰如花般绽放。

B.上片三、四句运用了设问和拟人手法,明写词人与明月、清风同坐,暗示词人心境的孤独、寂寞。

C.下片一、二句叙写袁毂到来之后的情形:词人从独处世界中走出,与友人一起吟诗唱和。

D.下片后三句,词人戏谑友人:自从添了你,明月清风都与你平分了!足见两人关系亲密。

(2)这首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案】(1)B【解析】“暗示词人心境的孤独、寂寞”不恰当。

词人的心境应是闲适、恬静的。

(2)表达了词人在公务之余,观赏大自然美景,与明月清风为伴的闲适;对人文荟萃、风景秀美的杭州城的喜爱;对友人到访,一起欣赏美景、相互唱和的喜悦。

四、语言运用12.在下面横线处填写恰当的苏轼的诗句,使其成为一个文段的中心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看一座山,视角不同,会得出完全相反的结论和观点。

比如泰山,你可以说它有地质科学价值——岩层比较古老,太古代的变质岩层是地球最古老的岩石,距今已有25亿~28亿年;可以说它有文化价值——从古到今,留有大量的石刻书法和诗文;你可以说它是一座宗教之山,有道教、佛教建筑,有佛经,有道士;你可以说它是一座帝王之山,当你站在泰山之巅,看到群山如拱,你就知道历代帝王为何那么喜欢到泰山行封禅大典……所以,你关注的角度不同,对一座山的注解就会不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