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_2019学年八年级历史下册第四单元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第12课民族大团结练习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4单元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第12课民族大团结课件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4单元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第12课民族大团结课件
少数民族的历史( 文化遗产 )。国家还有组织、有计划
地开展了少数民族( 古籍文献)的搜索、整理和出版工作, 取得了很大成绩。这些措施对少数民族文化的( 传承 ) 和( 发展 )具有重要意义。
5.20世纪末,中央决定进行( 西部大开发 )。西 部大开发战略覆盖了( 5 )个民族自治区、27个民族
自治州和83个民族自治县,还有3个民族自治州参照享 受( 西部大开发 )优惠政策。西部大开发为少数民族 地区的( 加快发展 )创造了巨大的历史机遇。西部大
设 立该政策的根据是什么?该政策的含义是什么? 基本政策: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根据:我国民族问题的历史特点和现实情况。

含义: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在少数民族聚居
读 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按照民族聚居的人口多少 和区域大小,设立不同级别的民族自治区和自治
机关。在自治区域内,由当地民族当家做主,管
理本民族地方性的内部事务,行使自治权。
2.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在少数民族地区 ( 因地制宜 ),进行一系列的( 民主改革 )和 ( 社会主义改造 ),废除了剥削和压迫,各 族人民翻身做主人,迈进了( 社会主义 )社会。
3.国家采取许多( 优惠 )政策,派出大批
人员,还通过技术、资金、物资等多种方式,加 强少数民族地区的( 经济建设 ),促进各民族 ( 共同繁荣发展 )。各民族也根据本民族地区
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作为我国的一项基 本政治制度是如何确立下来的?
1949年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共同纲领》,将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作为一项 基本政治制度确定下来。后来,民族区域自 治制度被载入宪法。1984年,《中华人民共 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颁布实施。
二、共同繁荣发展
国家重视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和发展的措施有哪 些?这些措施有何意义?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2课《民族大团结》优秀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2课《民族大团结》优秀教案

《民族大团结》教学模式介绍:“传递-接受”模式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主要通过口授、板书、演示,学生则主要通过耳听、眼看、手记来完成知识与技能的传授和学习,从而达到教学目标要求的一种教学模式。

该模式以传授系统知识、培养基本技能为目标。

其着眼点在于充分挖掘人的记忆力、推理能力与间接经验在掌握知识方面的作用,使学生比较快速有效地掌握更多的信息量。

该模式强调教师的指导作用,认为知识是教师到学生的一种单向传递的作用,非常注重教师的权威性。

“传递-接受”模式的课程环节:复习旧课-激发学习动机-讲授新知识-巩固运用-检查评价-间隔性复习设计思路说明:根据编排需求把本课内容分成两大目标导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各民族共同发展,逐一进行讲解,以整体宏观的角度让学生去感知教材,最大限度地去调动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教师在讲解到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形成的时候可以运用“传递-接受”模式教学,对中国古代史的民族内容进行复习回顾,同时抛出问题,激发学生学习新课知识的兴趣,在此基础上教师讲授新课知识内容,让学生对新课知识进行巩固练习和运用,从而达到隔一段时间复习旧知识,减轻学生对旧知识的遗忘程度。

教材分析《民族大团结》是人教版2018年部编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第12课的内容,本单元教学内容以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为主,民族关系问题历来是古今中外各国政治中的重要问题,是关系国家安定团结的关键问题之一。

作为本单元的开篇之章,主要介绍新中国成立后的民族政策和各民族地区经济、文化发展情况,在本单元中具有提纲挈领的作用。

对于学生更好地认识我国的优秀文化传统,形成对中华民族历史的认同感以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认识具有重大意义。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掌握党和政府对少数民族的政策,少数民族跨入社会主义的基本情况;2.知道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地区;3.了解党和国家实行各族人民共同繁荣政策。

【过程与方法目标】1.知晓各族人民在共产党领导下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史实,归纳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政策,培养学生通过具体事件发现历史发展规律的能力;2.在学习的过程中,倡导积极思考、与他人交流合作的学习方法,并鼓励学生用此方法来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2课《民族大团结》课件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2课《民族大团结》课件

兴边富民行动
课堂练习
1.中国历代政府都非常重视对西藏地区的管理。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央
对西藏地区的管辖方式是( )
A.设置驻藏大臣
B.实行金瓶掣签制度
D
C.实行西部大开发 D.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2.当今少数民族人口较多的西部地区出现大开发、大发展新气象得益
于( ) A.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
D B.民主改革的推行
新中国成立后少数 民族地区发展取得 巨大成就的原因?
合作探究
作为当代青少年, 你应该为维护民族 团结做些什么呢?
(1)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与给与民族 地区各方面的支持与援助; (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行; (3)各民族团结奋斗,是实现各民族共 同繁荣发展的直接原因;
1、做到“三个尊重”,即尊重各民族的 宗教信仰、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尊 重各民族的语言文字。 2、要坚决反对一切危害各民族大团结的 言行。
平等自由权利以及经济、 障各少数民族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 维护和发
社会、文化权利;
展各民族的平等、团结、互助关系。禁止对任
②对维护民族团结、巩 固祖国统一和促进少数 民族地区开发具有重大
何民族的歧视和压迫, 禁止破坏民族团结和制 造民族分裂的行为。
国家意根据义各少数民族的特点和需要, 帮助
各少数民族地区加速经济和文化的发展。
西部大开发典型工程
青藏铁路
西电东送
西气东输
西部大开发意义:西部大开发为民族地区的加快发展创 造了巨大的历史机遇,极大地带动了民族地区的经济社
会发展。
青藏铁路修建意义:大大加强了祖国内地与边疆地区的 联系,促进了青海、西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
青藏铁路世界之 最
线路最长的高原铁路: 全线总里程达1142公里。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四单元 第12课 民族大团结 一等奖优秀课件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四单元 第12课 民族大团结 一等奖优秀课件

2.新中国成立以来,全国已建立五个 省级民族自治区和许多自治州、自治 县等,对这一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 度较早作出明确规定的是( A ) A.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B.197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C.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198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 法》
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背景
根据我国民族问题 的历史特点,中国 共产党将民族区域 自治制度确立为解 决我国民族问题的 基本政策。
2.含义
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在国家 统一领导下,在少数民族 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 按照民族聚居的人口多少 和区域大小,设立不同级 别的民族自治区域和自治 机关。在自治区内,由当 地民族当家作主,管理本 民族地方性的内部事务, 行使自治权。
我国的五个民族自治区
宁夏回族自治区
新疆维尔 自治区 内蒙古自治区
西藏自治区 广西壮族自治区
5.民族区域自治的意义: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体现了国家充分 尊重和保障各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管 理内部事务权利的精神,对维护民族 团结、巩固祖国统一和促进少数民族 地区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为实现各民 族共同繁荣发展奠定了基础。
(2)采取许多优惠政策,加强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建 设,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
(3)重视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与发展,对少数民族文 化的传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创制文字
尊重宗教信仰 和风俗习惯 保护少数民族的 历史文化遗产
(4)20世纪末,中央决定进行西部大开发,为少数民 族地区的加快发展创造了巨大了历史机遇
B
5.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实施的重 大意义在于( D ) ①体现民族平等 ②体现民族 团结 ③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 ④维护祖国统一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第12课 民族大团结(课件)八年级历史下册课件(部编版)

第12课 民族大团结(课件)八年级历史下册课件(部编版)

西藏地区农奴占人口 95%,完全没有人身自 由,保留着断手、剁足、 剜目、割耳等极为野蛮的 刑罚。 没有一所现代意 义上的学校,青壮年文盲 率高达95%。
2.措施 阅读课本,概括政府采取了哪些措施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
2.措施
2.措施
(2)国家采取许多优惠政策,派出大批人员,还通过技术、资金、物资 等多种方式,加强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 共同繁荣发展。
青藏铁路世界之最 线路最长的高原铁路:1142公里 穿越冻土里程最长:达550公里 海拔最高的火车站:唐古拉站海拔达5068米
青藏铁路世界之 最
线路最长的高原铁路: 全线总里程达1142公里。
穿越冻土里程最长: 穿越连续冻土里程达550公里。
创高原铁路最高时速: 冻土地段时速将达到100公里。
最高的高原冻土隧道: 风火山隧道海拔5010米
佤族
朝鲜族
瑶族
彝族
维吾尔族
藏族
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背景:
结合以下图文材料,分析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原因。
1.历史依据:我国自古以来就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 度符合中国国情和历史传统。
西域都 护府
安西都护府 北庭都护府
新疆:伊犁将军
西藏:宣政院
西藏:驻藏大臣
台湾:澎湖巡检司 台湾:台湾(府)省
颁布实施:1984年《中华人民共 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
建立:5个自治区
政策:西部大开发
发展表现:2006年,青藏铁路全 线通车
检测提升
1.1945年10月23日,中央在关于内蒙古工作方针的指示中指出:“对内蒙(古)的
基本方针,在目前是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但又明确指出:“根据和平建国纲领要

初中八年级下册历史 第12课 民族大团结 说课稿

初中八年级下册历史 第12课 民族大团结 说课稿

《民族大团结》说课稿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12课《民族大团结》。

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说明:一、说教材《民族大团结》一课是第四单元《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的第一课这节我主要围绕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内容和意义,党和政府对少数民族实行共同繁荣发展的民族政策,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做线索贯穿本课。

二、说目标在反复阅读教材、认真钻研《历史课程标准》我将教学目标设置如下:掌握党和政府对少数民族的政策,知道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地区;了解党和国家实行各族人民共同繁荣发展的措施及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影响。

通过欣赏图片及视频,了解各族人民在共产党领导下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史实,归纳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政策,注重历史学习与现实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用历史的眼光来分析历史与现实问题,设计问题,让学生思考,分组讨论,加强学生之间团结协作的能力和正确评价历史的能力。

理解并热爱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形成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认同感。

通过对孔繁森先进事迹的学习,形成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逐步确立为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做贡献的人生理想。

使学生认识搞好民族团结的重要性,初步树立为维护国家的统一、巩固各族人民大团结做出应有贡献的历史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内容和意义,党和政府对少数民族实行共同繁荣发展的民族政策,西部大开发的战略。

2.教学难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含义。

三、说教法采用情境教学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多媒体演示法,给学生以直观的历史感受;合作探究法,通过学生分组讨论探究,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及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四、说学法由于历史课分值较少,课时不多,学生普遍不是太重视历史课的学习,对于近代史的内容了解较少且对自主学习还不大习惯。

根据八年级的学生的了解,学生心理素质较好,善于交流,敢于表达,对事物充满了好奇,探究历史真实的欲望强烈。

新的课程标准要求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注重其学习知识的过程和方法,使学生学会学习,鼓励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和交流合作学习历史,培养其发现历史问题和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养成探究式学习的习惯。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2课民族大团结知识点总结练习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2课民族大团结知识点总结练习

练习课《民族大团结》知识点总结+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2+练习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2课《民族大团结》知识点1 知识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含义: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按照民族聚居的人口多少和区域大小,设立不同级别的民族自治区域和自治机关,分为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

在自治区域内,由当地民族当家做主,管理本民族地方性的内部事务,行使自治权。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自治区地位: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1984域自治法》颁布实施。

4/ 1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2课《民族大团结》知识点总结+练习实施:目前,全国已经建立了内蒙古、新疆、广西、宁夏、西藏5个民族自治区。

意义:(1)体现了国家充分尊重和保障各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权利的精神。

(2)对维护民族团结、巩固祖国统一和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3)为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奠定了基础。

知识点2 共同繁荣发展措施: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在少数民族地区进行一系列的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废除了剥削和压迫,各族人民翻身做主人,迈进了社会主义社会。

国家采取许多优惠政策,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

国家重视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与发展,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

表现:20世纪末,中央决定进行西部大开发,为少数民族地区的加快发展创造了巨大的历史机遇,极大地带动了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

2006年,青藏铁路全线通车,大大加强了祖国内地与边疆地区的联系,促进了青海、西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

11、歌曲《爱我中华》谱写了56个民族交融相处,生生不息,共同铸造中华民族辉煌的历史篇章。

下列哪一项政治制度的实行体现了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团结和兴盛( )A、政治协商制度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C、“一国两制”4/ 2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2课《民族大团结》知识点总结+练习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实施的重大意义在于( )①体现民族平等②体现民族团结③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④维护祖国统一A、①②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3、为了带动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缩小东西部地区之间的贫富差距,扩大内需,党中央实行( )A、可持续发展战略B、西部大开发战略C、放宽政策D、搞活经济政策4、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首先要实现的是( )A、祖国统一B、民族平等C、民族团结D、共同富裕5、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引导少数民族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方式是( )A、实行民族区域自治B、进行三大改革C、实行赎买政策D、进行民主改革6、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我国先后成立了5个少数民族自治区,其中成立最早的是( )A、内蒙古B、宁夏和广西C、西藏D、新疆7、李克强在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加大对民族地区发展支持力度。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2课 民族大团结课件(共44张PPT)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2课 民族大团结课件(共44张PPT)
民族区内域,由自当治地制民族度当的性质和层次:
①、性家质做:主是,中管国理政本民府为了解决民族问题而采取的一项基本政策,
族地方性的内部事
也是一项务基,本行政使治自制治度权。。
②、层次: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旗)三级。
3.提出 (1)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 会议共同纲领》将实行民族区域自 治作为一项基本政治制度确定下来来自雪顿节意思是吃酸奶子的
节日。起源于17世纪前,时间 从藏历的6月29日到7月5日结束 。
藏族
新课探究
一 探究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目的——解决民族问题
1.背景:我国民族问题的历史特点和现实情况。
中国是由56个民中华民族小名片
族组成的统一的多民
民族构族成国家:。中在国长是期由的历56个民族组成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4. 5个民族自治区
1958年10月 宁夏回族自治区
1955年10月 新疆维尔自治区
1965年9月 西藏自治区
1947年5月 内蒙古自治区 我国第一个省级少数民族自治地

1958年3月 广西壮族自治区
5.意义
P61:材料研读 民族区域自治对维护民族团结、巩固祖国统一和 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为实现各民族 共同繁荣发展奠定了基础
民族平等、民族团结 平等相待、友好互助、共同发展
平等、团结、互助、和谐
维护和促进了各民族和睦相处、共同繁荣进步的良好民族关系。
民族平等与民族团结
1、民族分布格局:大杂居、小聚居 2、新中国民族政策:民族平等、民族团结
⑴政治上:保障少数民族平等参与__国_家_政_治_生_活_。 ⑵习俗上:尊重和保护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__民_族_文_化。 ⑶文教上:保护少数民族具特色的__宗_教_信_仰_。 既反对__大_民_族_主_义_,也反对__民_族_分_裂_主_义_。 (4)经济上:安排建设项目,扶植民族经济。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2课《民族大团结》课件 (共27张PPT)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2课《民族大团结》课件 (共27张PPT)

国家。爱我中华,中华雄姿英发, 爱我中华,五十六族兄弟姐妹,五十六种语言汇成
一句话:爱我中华。 这首《爱我中华》是我国第四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会 歌,每当听到这首优美的旋律,我们都能深深地感受到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团结和兴盛。 新中国建立以来,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团结如何巩固和发展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民 族大团结》一课。
3.重视少数民族的文化与发展。
4.进行西部大开发。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引导少数民族走上社 会主义道路的方式是( )
D
A.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B.进行三大改革
C.实行赎买政策
D.进行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
2.中共中央提出“实行民族的区域自治”建议是在( A ) A、筹建新中国时 B、制定宪法时 C、修改宪法时 D、中共“八大”上 3.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为促进少数民族 地区发展实行( ) A.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政策 B.民族团结政策 C.民族平等政策 D.民族聚居政策
地位
关系:
民族分布格局:大杂居、小聚居。 民族关系:相互依存、相互促进。 法律依据:
1949年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 领》,将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作为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确定下来。 198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颁布 实施
实施分布情况:1947年建立第一个省级少 数民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目前, 全国已建立了内蒙古、新疆、广西、宁夏、 西藏5个民族自治区,30个民族自治州, 100多个民族自治县(旗)。70%以上的少数 民族人民生活在民族自治地方。
4. 为了带动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缩小东西部 地区之间的贫富差距,扩大内需,党中央实行( B ) A .可持续发展战略 B .西部大开发战略 C .放宽政策 D.搞活经济政策 5.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重大意义在于( C ) A、体现各民族的共同心愿 B、受到各民族的热烈欢迎 C、有利于祖国统一,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地区发展 D、体现了各民族一律平等 6.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有利于( A) ①促进民族团结 ②缩小东西差距 ③各民族共同发展 ④政府依法行政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②④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四单元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第12课民族大团结教案新人教版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四单元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第12课民族大团结教案新人教版
2.设计具体的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学活动:
(1)角色扮演:学生分组扮演不同民族的角色,模拟民族团结互助的场景,增进学生对民族团结的认识和体会。
(2)历史游戏:设计关于民族团结的历史知识问答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巩固所学知识。
(3)实验探究: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和融合,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
基于以上反思,我制定了一些改进措施,并计划在未来的教学中实施。首先,我会提供更多的案例和实例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民族团结的历程。其次,我会提供更多的机会,让学生在课堂上展示自己的观点,以提高他们的自信心。最后,我会增加一些具体的例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培养家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的意义。
我相信,通过这些改进措施,我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本节课的内容,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坚决反对任何形式的民族分裂主义和台独势力。
-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为实现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作出贡献。
6.培养家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
-学习国家历史,了解国家的发展历程和取得的成就。
-关注国家大事,积极参与国家的建设和发展。
-传承优秀的民族文化,为民族的繁荣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对国家和民族的忠诚和热爱。
板书设计: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概念
-实施地区
-自治机关
-自治权
民族团结的历程
-新中国成立后
-政治、经济、文化共同发展
-政府措施
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国家统一、繁荣昌盛
-社会稳定、经济发展
-民族凝聚力、向心力
祖国统一的意义
-中华民族根本利益
-国家主权、领土完整
-民族复兴、长治久安
维护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的方法

2018年人教版部编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2课民族大团结(共33张PPT)

2018年人教版部编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2课民族大团结(共33张PPT)

【学习重难点】
【知识点一
1.含义: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在少数民族聚 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按照民族聚居的人口多少和区 域大小,设立不同级别的民族自治区域和自治机关。 2.政策:
1949 年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将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作为一项基本政治制度确定下来。
6 .为了带动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 ,缩小东西部地区之间的贫富 B 差距,扩大内需,党中央实行( )
A.可持续发展战略 B.西部大开发战略
C.放宽政策 D.搞活经济政策
7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下 B 列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2)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是扩大国内有效需求 , 实现经济持续
快速增长的重要途径。 (3)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三步走战略部 署第三步的客观需要。 (4)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是适应世界范围结构调整,提高我国
国际竞争力的迫切要求。
【知识拓展】
1.理解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是符合中国国情的必然选择。
2018年人教版部编 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12课民族大团结
【学习目标】
• 1.知道党和政府对少数民族的政策及少数民 族如何跨入社会主义 • 2.理解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各族人民共同繁 荣的意义 • 3.了解民族工作的成就
• 【学习重点】 • 1、民族区域自治的内容和意义 • 2、人民政府实行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政策 • 【学习难点】 •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由来及意义
【释疑解难】
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怎样的?
在中央人民政府统一的领导下 , 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 实行区域自治 , 建设自治机关 , 行使自治权的制度。按 照民族聚居地人口多少和区域大小 , 来确定民族自治地 方的行政地位。(分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三个级别)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2课 民族大团结 (共26张PPT)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2课 民族大团结 (共26张PPT)

















西 气 东 输
贵州打造“西电东送”王牌电站——洪家渡水电站。 电站总装机容量60万千瓦,是我国首批“西电东送”的 标志性工程。
谢谢观看!
(1)进行改造: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对部分少数民族地区进行 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使他们迈进了社会主义社会。 (2)经济援助:国家加强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促进各民 族共同繁荣发展。
二、共同繁荣发展
(3)文化保护:国家重视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与发展。
如少数民族三大英雄史诗——蒙古族的《江格尔》、藏族的《格 萨尔王传》与柯尔克孜族的《玛纳斯》。
回顾:我国古代有两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大
一统政权,分别是哪个少数民族建立的什么王朝?
二、共同繁荣发展
1、新中国成立前,我国少数民族的发展状况 新中国成立前,由于历史和地理的原因。我国各民族发展很 不平衡,很多少数民族的生产力水平十分落后。
西藏改革 前的农奴 与下层民 众
西藏改革后变化
西藏改革前
2、措施及结果
西藏自治区 1965年9月9日
广西壮族自治区 1958年3月5日
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6、地位: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7、意义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体现了国家充分尊重和保障各少
数民族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的权利的精神,对维护民族 团结、巩固祖国统一和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发展具有重要 意义,为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奠定了基础。
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在少数民
含 义
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 按照民族聚居的人口多少和区 域大小,设立不同级别的民族

12《民族大团结》说课稿

12《民族大团结》说课稿

12《民族大团结》说课稿第12课《民族大团结》说课稿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民族大团结》,本课是部编人教版教材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的第一课内容,下面我就从教材、学情、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几个方面谈谈我对这节课的理解和设计。

一、说教材1.理论依据:(1)以整体观、发展史观、文明史观的角度铸就民族共同体意识,关注各民族在祖国大家庭内,不可分离的依存关系。

——XXX老师:《统编教材重点问题》(2)突出历史学科素养对学生能力要求。

以建构主义研究理论为指导,问题引领、史料研读,多角度多层次问题引导学生建构新知,提升能力。

2.教材分析:第四单元包括民族团结、港澳回归、海峡两岸交往三课内容,核心都是祖国政策推动下的团结和统一。

民族团结是稳固大陆政权的关键,是维护统一的基础。

本课有两个子目:即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共同繁荣发展。

本课主要介绍新中国成立后的民族政策和各民族地区共同繁荣发展的情况、中华人民共和国是由56个民族共同组成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根据我国民族问题的历史特点和现实情况,XXX将民族区城自治制度确立为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

3.课标分析:通过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认识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重要意义。

二、说学情八年级学生在前面的研究中,曾经初步掌握了新中国成立至今,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历程,对此构成了较为完整、清晰的认识,知道我国在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中,作了很多尝试,其中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误的选择,最终走上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在这些研究中,学生逐渐构成分析问题、办理问题的能力,具有初步的归纳、综合能力。

同时,经过这些研究,造就了学生的爱国情操和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奉献的精神。

三、说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

1.说教学目标识记民族地区自治的内容,各民族配合发展的政知识与策,说出我国设立的自治区域机构,分析归纳我国实能力行民族区域政策的原因。

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归纳概括我国促进少数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措施,分析当今社会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意义。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教学课件 第12课 民族大团结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教学课件 第12课 民族大团结

D.②③④
4.《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规定“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
区域自治,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
B 下列对此解读不正确的是(
)
A.我国在少数民族聚居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各少数民族自治区的所有事务都完全由本民族做主
C.体现了国家尊重和保障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的权利
保护民族文化 西部大开发战略
创制文字、尊重宗教信仰和 风俗习惯,保护历史文化遗

建设大批项目,如青藏铁 路
对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有重要意义
极大地带动了民族地区经 济社会发展
发展成就·共同繁荣
在全国脱贫攻坚战中,28个 人口较少民族全部整族脱贫,一些 少数民族实现了从贫穷落后到全面 小康的历史性跨越。
D.民族自治区域是我国不可分离的一部分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 识,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 交融,促进各民族像石榴 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 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 展。
——习近平中共十 九大报告
民族大家庭的团结和兴盛(
D)
A.政治协商制度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一国两制”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2.新中国成立以来,全国已建立五个省级民族自治区和许多自治
州、自治县等,对这一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较早作出明确规定的
A 是(
)
A.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B.197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
焉耆回族自治县
民族自治区
《大唐西域记》记载:“阿
耆尼国(今焉耆)引水为田, 土宜糜、麦、香枣、葡萄、
自治州
梨、奈诸果”。
自治县(旗)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四单元第12课-民族大团结-课程教学设计精选全文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四单元第12课-民族大团结-课程教学设计精选全文

精选全文完整版(可编辑修改)第四单元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第12课民族大团结课标要求:通过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认识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重要意义。

教材分析:《民族大团结》是人教版2018年部编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第12课的内容,本单元教学内容以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为主,民族关系问题历来是古今中外各国政治中的重要问题,是关系国家安定团结的关键问题之一,作为本单元的开篇之章,主要分为: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共同繁荣发展两部分,主要介绍新中国成立后的民族政策和各民族地区经济、文化发展情况,在本单元中具有提纲挈领的作用。

对于学生更好地认识我国的优秀文化传统,形成对中华民族历史的认同感以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认识具有重大意义。

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已经初步掌握了新中国成立至今,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历程,对此形成了较为完整、清晰的认识,知道我国在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中,作了很多尝试,其中有成功的经验,也有探索失误的选择,最终走上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在这些学习中,学生阅读、提炼有效信息、理解、分析、归纳等能力已经有了明显提高,同时,经过这些学习,培养了学生的爱国情操和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奉献的精神。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掌握党和政府对少数民族的政策,少数民族跨入社会主义的基本情况;知道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地区;了解党和政府实行各族人民共同繁荣政策。

过程与方法:通过搜集、整理资料,学习查找、筛选、整理资料的方法;通过分析地图、文字资料,掌握阅读材料的方法,学习如何运用材料分析具体的历史问题;通过设计和完善表格,学习利用表格归纳知识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认识中国是一个统一多民族国家,认同国家的民族政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增强自觉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责任感。

教学重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内容和意义,人民政府实行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政策。

教学难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由来及意义。

第12课民族大团结 课件(17张PPT)

第12课民族大团结  课件(17张PPT)
——198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
内容
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旗)
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原因
文成公主入藏
成吉思汗
张骞通西域
努尔哈赤
元朝宣政院 清朝驻藏大臣
①历史特点: 我国自古以来就
是统一多民族国家, 各民族共同创造了 灿烂的中华文明。
各民族在共御外 敌中建立了休戚与 共的亲密关系,在 根本利益上完全一 致。
民族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的权利、维护民族团结、巩固祖国统一,
B 我国在少数民族聚居区实行( )
A.政治协商制度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民主集中制
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二、共同繁荣发展--措施(文化方面)
国家重视保护少数民族文化 ①按照自愿原则,帮助少数民族创制文字; ②尊重各民族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保护少数民族历史文化遗产; ③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少数民族古籍文献的搜集、整理和出版。
藏族史诗《格萨尔王传》蒙古族史诗《江格尔》 柯尔克孜族史诗 《玛纳斯王传》
二、共同繁荣发展--措施(政策方面)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①有利于维护民族团结 、
巩固祖国统一
②有利于促进少数民族 地区发展,为实现各民 族共同繁荣发展奠定了 基础
③体现了国家充分尊重和 保障各少数民族自治
二、共同繁荣发展--原因
饱受农奴制压迫的藏族人民 1949年的北京街景
存在问题
解决措施
新中国成立前,由于 历史和地理的原因,我 国各民族发展很不平衡, 很多少数民族的生产力 水平十分落后。
1979年,时任山东聊城地委宣传部副部长的孔繁 森主动报名到西藏工作。
1993年,孔繁森进藏工作期满,但他继续留在西 藏,担任了阿里地委书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单元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第12课民族大团结
知识点 1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______________。

2.含义:民族区域自治是在____________领导下,在____________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按照民族聚居的人口多少和区域大小,设立不同级别的民族自治区域和自治机关。

在自治区域内,由__________当家做主,管理本民族地方性的内部事务,行使自治权。

3.法律依据:1949年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将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作为一项基本政治制度确定下来。

后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被载入宪法。

1984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颁布实施。

4.现状:目前,全国已经建立了________(第一个)、新疆、广西、宁夏、西藏5个民族自治区,30个民族自治州,100多个民族自治县(旗)。

5.意义
(1)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体现了国家充分尊重和保障各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权利的精神。

(2)对维护__________、巩固__________和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3)为实现各民族____________发展奠定了基础。

知识点 2 共同繁荣发展
1.背景:新中国成立前,由于历史和地理的原因,我国各民族发展很__________。

2.共同发展的概况
(1)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在少数民族地区因地制宜,进行一系列的________改革和________________,废除了剥削和压迫,各族人民翻身做主人,迈进了社会主义社会。

(2)国家采取许多优惠政策,派出大批人员,还通过技术、资金、物资等多种方式,加强少数民族地区的________建设,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

(3)国家重视少数民族________的保护与发展。

(4)20世纪末,中央决定进行____________,极大地带动了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

(5)2006年,____________全线通车,大大加强了祖国内地与边疆地区的联系,促进了青海、西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

1.“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

”这句歌词主要表达的是()
A.中华民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
B.我国各民族间的地位是平等的
C.我国56个民族都有自己的特色
D.我国是团结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2.歌曲《爱我中华》唱出了56个民族交融相处,生生不息,共铸辉煌的心声。

下列哪一项政治制度的实行体现了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团结和兴盛()
A.政治协商制度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一国两制”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3.中国共产党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确立为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

下列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B.在所有少数民族居住的地方实行
C.实施的前提是国家的统一领导
D.有利于保障少数民族的政治权利
4.下列措施有利于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是()
①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②帮助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经济③要求少数民族必须使用汉字④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5.为了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缩小东西部地区之间的贫富差距,扩大内需,党中央实行() A.可持续发展战略
B.西部大开发战略
C.放宽政策
D.搞活经济政策
1.在我们祖国的大家庭里,各民族之间的关系是社会主义的新型关系,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

这体现了我国各民族的关系是() A.汉族与少数民族相互竞争
B.以汉族为主体的格局已经形成
C.各民族相互依存,不可分离
D.汉族与少数民族平等互惠
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作为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其作用包括()
①维护民族团结②巩固祖国统一③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发展④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3.实行“资金援疆”“智力援疆”体现了()
①同步富裕原则②各民族共同繁荣原则③西部大开发战略④人才强国战略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4.“黄昏我站在高高的山岗,盼望铁路修到我家乡,一条条巨龙翻山越岭,为雪域高原送来安康。

那是一条神奇的天路,把人间的温暖送到边疆,从此山不再高路不再漫长,各族儿女欢聚一堂……”材料中“神奇的天路”所起到的作用不包括()
A.促进西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
B.加强祖国内地与边疆地区的联系
C.有利于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
D.彻底消除西藏和东部地区之间经济水平的差异
5.进入21世纪,少数民族人口较多的西部地区发展的机遇是()
A.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
B.改革开放的实施
C.民主改革的胜利完成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确立
6.内蒙古自治区成立以来经济社会发展硕果累累,2017年内蒙古自治区的生产总值比成立之初增长731倍,铁路运营里程已增加到1.4万千米。

这主要得益于()
①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②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③“一国两制”的强大生命力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7.某校八年级(1)班的同学围绕“我国少数民族和少数民族地区的三次巨变”这一主题展开了探究。

(1)第一次巨变:社会形态的改变——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开辟了中国各民族平等、团结、互助的新时代,“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使我国少数民族和少数民族地区发生第一次巨变的重大事件是什么?
(2)第二次巨变:政治形态的改变——各族人民在事实上获得政治上的平等。

结合所学知识,推动我国少数民族和少数民族地区发生第二次巨变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什么?
(3)第三次巨变:经济形态的改变——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各族人民在经济上普获实惠,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

为推动少数民族和少数民族地区实现第三次巨变,我国采取了一系列举措,请列举其中的两项举措。

中华民族千百年来之所以具有超强的凝聚力和生命力,就在于各民族拥有共同的追求和精神依归。

中华民族是一个血脉相通的共同体,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也离不开汉族。

各族人民同心共济、团结奋斗,共同浇铸了亿万人民美好安康的幸福大厦。

结合上述材料分析,中华民族具有超强的凝聚力和生命力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说说我国各族人民大团结有何重要意义。

请你为营造更加和谐的民族关系,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献计献策。

详解详析
【基础知识小练】
知识点1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2.国家统一少数民族当地民族
3.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
4.内蒙古
5.民族团结祖国统一共同繁荣
知识点21.不平衡
2.民主社会主义改造经济文化西部大开发青藏铁路
【基础达标小练】
1.D2.D
3.B[解析] 结合所学可知,我国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

B项理解不正确。

4.B5.B
【综合能力提升】
1.C[解析] 本题属于材料型选择题,旨在考查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

题干材料中“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体现了我国各民族之间相互依存,不可分离。

2.D[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对维护民族团结、巩固祖国统一和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为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奠定了基础。

3.D[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资金援疆”和“智力援疆”能够体现出各民族共同繁荣原则、西部大开发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

共同富裕不等于同等富裕,也不等于同步富裕,①的说法错误。

4.D[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

从材料中“为雪域高原送来安康”可以推断出“神奇的天路”指的是青藏铁路,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西藏和东部地区之间存在的经济差异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不可能通过修筑一条铁路就被彻底消除,故选D。

5.A6.B
7.(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3)国家采取许多优惠政策,派出大批人员,还通过技术、资金、物资等多种方式,加强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国家重视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与发展,帮助一些少数民族创制了文字;国家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保护少数民族的历史文化遗产;国家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了少数民族古籍文献的搜集、整理和出版工作;实行西部大开发战略;进行青藏铁路建设。

(符合要求即可) 【学科素养提升】
原因:各民族拥有共同的追求和精神依归。

意义:巩固了祖国统一;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

建议:国家应加大对少数民族地区的财政投入力度;派遣优秀干部和大学毕业生支援少数民族地区建设;关心少数民族人民的生活,提高少数民族人民的生活水平;大力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事业;等等。

(言之有理即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