恢弘灿烂的唐代美术
唐代绘画:墓室壁画

唐代绘画:墓室壁画沈语冰张天弓沈之珍李松曹建吴云斌陈国成陈志平马啸杨中良(排名不分先后)往期回顾心经千字文石门十三品八大山人石涛髡残弘仁龙门二十品扬州八怪清初四王初唐四家宋四家唐代,是中国历史上最辉煌的时代之一;唐代的绘画,以其恢宏的气度,昂扬磅礴的时代精神和风貌,为中国美术史留下了极为璀璨的一笔。
在唐代绘画中,宫廷、衙署、寺观、墓室的壁画作为主要的绘画形式占据了相当比重,石窟及寺观壁画较之前的南北朝有更大的发展,其规模之宏伟、技艺之精湛在历史上都是空前的。
寺观、石窟壁画中穿插描绘有大量的生活场景,塑造的佛教形象中人性化的成分明显增强,附于壁画中的供养人占了更大的壁面,绘画趋于世俗化的倾向。
墓室壁画,亦随着帝王厚葬之风的发展,以及国力的强大,经济的繁荣,其规模和艺术水平均令前代望尘莫及。
唐代的卷轴画,并因便于创作、收藏、观赏而逐渐流行。
画家的创作载体更为自由广阔。
使众多当时名家的优秀作品得以流传后世。
据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唐代的绘画已经分人物、屋宇、山水、鞍马、鬼神、花鸟等科。
中国绘画独立分科已经形成。
唐代,对绘画理论的有了更深层次的探讨,张琛的“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概括了客观现象--艺术意象--艺术形象的全过程,诠释了客观现实与画家主观情思的辩证关系。
同时,画家与诗人的交往趋于密切,李白、杜甫、白居易等都有论画的诗流传,而王维更是将诗画有机融合的实践者,被后人誉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此次“唐代绘画艺术专题展”,分“出土绘画及器物”,“传世名作及摹本”,“墓室壁画”四个子专题分期推出,从各个层面和角度,系统而翔实地介绍唐代绘画,以求全方位地展示唐代的绘画风格和艺术水平,让我们掀开一角去感受和解读千年前的鼎盛时代--大唐王朝。
唐代时期(618年—907年),是中国古代绘画全面发展的时期。
由于隋唐两代的相继全国大一统,特别是唐代贞观至开元的一百多年间,政治昌盛,国力强大,版图扩大,经济繁荣,国内各民族关系融洽,中国文化交流也相当活跃,促进了封建文化步入鼎盛,是中国绘画史上最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历史阶段。
隋唐美术.

乾陵 永泰公主 李仙惠墓壁画: 永泰公 主是唐中宗李显的女儿,得罪祖母武则 天,在 17 岁时被处死。
1 、石窟壁画 (敦煌莫高窟 )
无 量 寿 经 变
《供养菩萨》
《帝王图》
2 、墓室壁画 墓室绘画自秦汉时期兴起以后,一直经久不衰,唐代的墓室壁画依然兴
盛。 大唐的陵墓,仅挖掘的永泰公主的,章怀太子的,懿德太子的,房陵公
主的,李寿,李震, 李爽 ,韦泂章浩的,除了一大批稀世珍宝, 三百平 方米 的 壁画 就展在博物馆的地下室。这些 壁画 不同于敦煌,墓主人都 是皇戚贵族, 壁画 多是宫女和骏马。特别是唐高宗李治的乾陵的 17 座 陪葬墓中已发掘的李贤、李仙惠、李重润等墓的墓室壁画,形制宏伟、 内容丰富、技法熟练,反映了唐代壁画的高度水平。
概述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一、隋唐的社会文化概况
二、隋唐美术概述 隋代短短的 30 余年中,由于政治经济的统一,南北文化交流
的加强,绘画、雕刻一方面是对前代艺术传统的继承,一方面是 南北不同风格的互相吸收与融合,从而使隋代美术呈现出承先启 后的过渡性特色。
唐代是中国绘画建构模式的时代,中国传统绘画中的各个门 类,在这个时期都以独特的姿态立于画坛,表现技法日趋成熟和 完备。人物画和道释绘画继先代之长而加以发扬,在表现的题材 内容和艺术形式上都有所扩大有所提高。山水画在晋以来的基础 上继续发展,在画法上进一步丰富,青绿与水墨已划分出来,奠 定了宋元以后山水画主要表现手法的初基。花鸟画继山水之后以 独立姿态登上画坛。
从恢弘灿烂的唐代美术看大唐美学——浅析美术欣赏.评述学习领域主题单元评估案例

从恢弘灿烂的唐代美术看大唐美学——浅析美术欣赏.评述学习领域主题单元评估案例摘要:本课题研究属于美术“欣赏.评述”学习领域单元评估教学案例探究,在九年级教学实验,对于共同研究主题单元评估课程的新思路、新教学方法,以此案例举一反三,为中小学美术核心素养发展与养成评估方案提供更多借鉴的可能性。
关键词:唐代美术、欣赏评述、单元评估、教学案例探究前言:中国唐代作为当时世界上一流强盛的朝代,在文化艺术方面的发展更是登峰造极,对后世影响极大。
唐代的文化艺术门类繁多,造诣颇高,有雕塑、绘画、书法、工艺、建筑等,这对九年级学生的欣赏评述能力带来了考验。
从历史角度分析,三百多年的南北分裂中,北方的辽阔粗狂犷、狂放的生命激情,与南方发展得纤细精致、缛丽委婉的情思,忽然得以合流,把南北方最优秀的文明之精华加以糅合,产生了盛大的盛唐之音。
大唐是难以用一种美学规范的,它太庞大、太纷杂,呈现了太多不同的面貌,这对美术教师的文化底蕴提出非常高的要求。
因此教学上通过审美特征为主线,选择初中阶段所熟知的美术作品进行欣赏评述,了解盛唐时期的审美,让学生增强其民族自豪感。
案例以九年级《恢弘灿烂的唐代美术》为基础原型,整合初中欣赏评述典型内容,结合七年级欣赏评述课《北京故宫》名画赏析,八年级欣赏评述课《中国书法》书法鉴赏,初中历史学科《盛唐气象》等内容,实验性纳入《中小学美术学科核心素养发展与养成评估方案建设研究》课题案例,对于初中“欣赏评述学习领域”主题单元评估意义非凡。
一、设计思路概述教学内容的选取考虑到九年级中学生的知识结构,将复杂的专业概念和理论通俗化,易于理解,基于新课改“核心素养为本的教学理念”,本课教学中设计以下几个板块:首先利用情景创设,通过微视频《梦回大唐》作一个整体的了解与认识,为学生构建一个盛唐画卷宏观图像印象。
然后从敦煌彩塑《菩萨之笑》,传世名画阎立本《步辇图》,经典书法作品欧阳询《九成宫》颜真卿《颜勤礼碑》作展开“图像识读”,以此为欣赏评述评估方案切入点,以“听、看、解”为主,学习欣赏评述,发觉自身对美的需求,利用画卷直观赏析,层层递进,引领学生感受中国传统书画艺术特色,评估学生初中阶段构建审美价值观。
古建筑技艺:唐代彩画

唐代彩画唐代彩画主要是朱白彩画,红绿彩画,五彩彩画。
1.朱白彩画初唐时期,盛行朱白彩画,通体涂朱,辅以白壁。
这一形式基本是沿自于春秋时期,是最传统的彩画样式,至明清时依然有延续。
而且这一时期的彩画样式流入日本,对日本建筑产生了很大影响。
图 1 东汉壁画中丹柱白壁图 2 初唐壁画中梁柱等木构件表面通体涂朱图 3 初唐壁画、文物木构件通体涂朱图 4 辽代绘画显示依旧沿袭唐代的朱白涂饰日本奈良时代引进大陆样式建造宫室,“青瓦丹柱”便作为新样式的重要特点而区别于日本本土的掘立柱式建筑的木色风格,奠定了平安时代以后和样建筑的基本色调。
图 5 日本奈良时期引进隋代装饰风格2.关于“七朱八白”唐代彩画阑额上有间断的白色长条,宋《营造法式》中称其为“七朱八白”。
其源自于唐代建筑的“重楣”结构——双重阑额。
中晚唐时期,阑额简化为单层阑额,其彩画装饰却依然模仿重楣之形,刷出“七朱八白”样式。
图 6 唐代建筑重楣结构图7 唐代壁画中重楣结构在彩画中的影响图8 宋代保国寺大殿依旧延用了唐代朱白彩画3.红绿彩画随着斗拱铺作层的完善,这部分的装饰开始变化,形成了一种以朱白为主,青绿为辅的彩画样式。
主要的梁柱拱椽依然涂朱,斗、窗棂、驼峰等构件刷绿,构件端头涂白。
图9 壁画中反映的红绿彩画窗棂、斗、栏板刷绿这种彩画还有繁简不同的样式:有的只将斗刷绿,有的是斗、窗棂、栏板刷绿,还有整个将拱身涂深色等。
图10 朱绿彩画斗、窗棂刷绿图11 朱绿彩画此外还有一种青绿彩画,虽不常见,却是后世青绿彩画之滥觞。
图12 青绿彩画柱、门、窗涂朱,阑额刷蓝,斗拱刷青绿,采用了退晕手法图13 与青绿彩画类似的宋法式中的青绿叠晕4.五彩彩画盛唐以来,建筑彩画愈加丰富,重要建筑开始流行更为富丽的彩画装饰。
柱身、阑额的束莲彩画,模仿团花锦绣的饰带彩画,斗拱部分也出现更为细致的彩画。
图14 五彩彩画纹饰线描图15 晚唐壁画中佛殿的五彩彩画另外在栱的前棱,还绘有凸字形或工字形燕尾装饰,这在佛光寺南禅寺以及敦煌窟檐均可见到,并且进入北宋营造法式制度中。
唐代绘画代表作三十八幅

唐代绘画代表作三十八幅01、《授经图》局部隋展子虔绢本设色纵30.1厘米横33.7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展子虔, 渤海(今山东阳信)人。
历北齐、北周、隋三个朝代。
具体生卒年不详,在隋朝曾任朝散大夫、帐内都督等官职。
擅长画道释、人物、鞍马、楼阁和山水,在继承魏晋南北朝优秀传统的基础上突破成法,创立新意,是一位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绘画大师。
唐朝张彦远评展子虔的此画:“细密精致而臻丽。
”从这一幅《授经图》中可以看出其刻画人物手法之高超。
02、《备骑出行图》局部隋佚名壁画纵90厘米横60厘米山东嘉祥英山徐敏行夫妇墓徐敏行夫妇墓是于1976年在山东嘉祥县英山发现的。
此壁画绘在墓室四壁与门洞内外。
有《徐侍郎夫妇宴享行乐图》、《徐侍郎出行仪仗图》、《徐侍郎夫人出游图》,以及侍卫、门吏诸像。
有人物、也有山水。
所画人物都用铁线描,平涂颜色。
着色以重彩为主,个别处兼施淡彩。
这里所选的是《出行图》中四个侍卫像,姿态不同,表情各异,用笔简练劲健,可见其独特风采。
03、《锁谏图》唐阎立本绢本设色纵36.9厘米横207.9厘米美国弗利尔美术馆藏此图旧传为唐阎立本作,虽为元、明摹本,但仍不失其原有风格。
表现的是十六国汉廷尉陈元达向皇帝刘聪冒死进谏的情景。
生性荒淫奢侈而残暴的匈奴君主刘聪,耗巨资为宠妃建宫殿,陈元达冒死进谏,被暴躁的刘聪下令将他全家处斩,后被刘贵妃解救。
画面表现的就是陈元达用铁链将自己锁在树上的情景,气氛紧张,人物表情十分传神生动。
04、《步辇图》唐阎立本绢本设色纵38.5厘米横129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步辇图》取材于唐贞观八年吐蕃首领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联姻的事件, 描绘了唐太宗李世民接见吐蕃使臣禄东赞的情景。
唐太宗端坐在由六名宫女抬着的步辇上,另有数名宫女或掌华盖,或持扇。
左边所画的一排三人, 中间一位人便是禄东赞, 他被前面一位穿红袍的典礼官引见给唐太宗。
后一穿白衣者为译员(或内待)。
禄东赞身着吐蕃民族流行的联珠纹袍, 拱手向唐太宗致敬, 生动地刻画出藏族使臣的身份和恭敬、机敏的性格特征。
唐朝时期著名画家李思训十三幅绘画作品赏析

唐朝时期著名画家李思训十三幅绘画作品赏析琴棋书画,古代被称作文房四艺,是文人墨客颇为称许的娱乐活动,古人认为,抚琴、弈棋、写字、作画,或者只是听琴、观棋、赏字、阅画,领会诗情画意,能赏心悦目,陶冶情操,有益于健康和长寿。
唐朝时期绘画中出现的那些生活用品、山川河流,真实地反映了当时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科技水平,结合古画年代背景的记载,赏画更是别有一番趣味。
——题记大唐处于封建社会盛期,国家统一,社会相对安定,经济繁荣及对外经济文化交流地频繁与活跃,都给文化艺术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运,使绘画艺术形成灿烂辉煌的局面,涌现出一批在历史上具有重大影响的著名画家。
唐代绘画体裁仍以人物画为主,宫廷衙署及寺观壁画占相当比重,褒扬功勋的功臣画像仍在继续,石窟及寺观壁画较南北朝有着更大的发展,其规模之宏伟、技艺之卓绝在历史上都是空前的。
佛寺壁画中流行大型的经典题材,达到了空前的水平,穿插描绘有大量的生活场景,塑造的佛教形象中人性化的成分明显增强,甚至出现以宫娃为模特塑造菩萨形象的现象,附于佛寺壁画中的供养人占了更大壁面,这一切都展示出佛教绘画适应社会好尚而趋于世俗化的倾向。
这里介绍李思训绘画作品。
李思训(651-716,一作648-713),唐代杰出画家。
字建睍,一作建景。
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人,唐朝宗室,唐高祖李渊堂弟长平王李叔良之孙,原州都督府长史李孝斌之子,著名宰相李林甫的伯父。
以战功闻名于世,唐玄宗时期晋封彭国公,卒后追赠秦州都督。
曾任过右武卫大将军,世称“大李将军”。
传世的主要作品有《江帆楼阁图》《御苑采莲图(南宋人画)》《九成避暑图页(传李思训)》《宫苑图轴》《京畿瑞雪图纨扇》《京畿瑞雪图》《长江和绝岛》《明皇幸蜀图》《春山行旅图》《方壶阆苑图》《太宗抵九成宫》《青绿山水图》《悬圃春深图(传李思训宋人画)》等唐朝时期李思训《江帆楼阁图》赏析唐代李思训江帆楼阁图立轴,绢本,青绿设色,纵:101.9厘米,横:54.7厘米。
隋唐工艺美术

眉形与实物对照图
花钿
画黛眉后。。。
贴花钿(dian) 。。。
唐朝的女子流行在额头贴、画以花钿,以此来增 加美感,同样花钿的图形也是多种多样。
贴、画以花钿。 多种多样的花钿。
彩色图解
花钿
贴面靥
面靥(ye):古代妇女面部的妆饰。 面靥是 施于面颊酒窝处的一种妆饰 , 也称妆靥。起初并 不是为了妆饰, 而是宫廷生活中的一种特殊标记。 当某妃例假来临,不能接受帝王御幸,即在脸 上点上小点,称为点痣,也叫点“的”,女史见了 ,即不用列名,后来逐渐成为一种妆饰,而专门在 嘴角边所点的,即是面靥。
唐朝是版图最大的中原王朝,亦是唯一未修建长城的大一统中原王朝。唐代国土在西部及
北部皆超出现代中国的疆界范围。唐朝自攻灭东突厥、薛延陀后,天子被塞北各族尊为天
可汗,并借由羁縻制度控制突厥、回鹘、铁勒、契丹、靺鞨、室韦等等民族,还征调漠北
地区的突厥士兵攻打西突厥、高句丽,且让南诏、新罗、渤海国、日本等国学习自身的文 化与政治体制。
胡服平面展示图
典型的胡服衣 着偏好小窄袖、 紧腰、足登小 皮靴,朱唇赭 颊,是时尚的 打扮。这种服 式通常是锦绣 饰玉浑脱帽, 翻领窄袖对襟 衫袍和条纹小 口裤,足穿锦 靴或皮靴,腰 上通常系革带, 带下垂挂着若 干香囊及各种 小饰物。
隋唐服饰
4、唐代大袖衫 盛唐以后,胡服的影响逐渐减弱,女服的样式日趋宽大。
唐代科技、文化、经济、艺术具有多元化的特点[18] ,在诗、书、画各方面涌现了大量
的名家,如诗仙李白、诗圣杜甫,颜筋柳骨的颜真卿、柳公权,画圣吴道子、李思训,音 乐家李龟年等[19] 。唐朝文化兼容并蓄,接纳海内外各国民族进行交流学习,形成开放的
浙美版义务教育美术教材课题四个领域分类

站立的折纸动物
游乐园
手拉手好朋友
船儿出航
动漫宝宝
动物造型饼干
光荣的奖章
做一棵大树
走迷宫
泥塑恐龙
炫彩的天空
小鸟的家
奇特的梦
淘气堡
35 36 37 38 二年级下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三年级上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三年级下 56 57 58 59 60 61 62 四年级上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四年级下
盛开的鲜花 田园风光
倒影 印印画画 纸版画人像
向日葵 夏天 可爱的猫咪 潺潺的小溪水 我驾神舟游太空 找果子的刺猬 夸张的脸 威武的大将军 彩墨游戏 大狮子 向齐白石学画蔬果 黑白拼贴画 彩色拼贴画 生动的表情 我们爱劳动 爷爷奶奶 我家的厨房 小小建筑师 会说话的石头 山外有山 砖石上的雕刻
墙 给同学画漫画
生活中的基本形
纸袋玩偶
巧用碎纸片
“东西南北”
来来往往的汽车
奇妙的同心圆
动物身上的斑点
画画叶子
心中的太阳
花式“点心”
好看的棒棒糖
小小水果店
五彩的烟花
小小书签
我的老师
缤纷花布
叔叔阿姨真忙
美丽的盘子
刮出来的画
窗花花
卷纸动物
漂亮的拉花
摹印纹理
手指印画
机器人来了
热带鱼乐园
神气的大公鸡
大牛和小牛
蘑菇家园
我的假日
四季歌 迎春祈福
奇石 南宋官窑
灯彩辉映 活字印刷 绿色家园
漫画与生活 青铜器
水资源 自己做图画书
良渚古玉 清明上河图
茶香四溢 爱书藏书
唐代工艺美术的风格特点是什么

唐代工艺美术的风格特点是什么唐代工艺美术的风格特点是什么唐代工艺美术,其艺术风格具有博大清新华丽丰满的特点,用"满"字形容,由于它富于情趣化,也可用"清"字形容。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整理的唐代工艺美术的风格特点简介,希望能帮到大家!唐代工艺美术的风格特点(1)人的意识的解放。
(2)装饰的情趣化。
唐代的装饰,一变以前以动物纹占主导地位的传统特点,开始面向自然生活,富有浓厚的生活情趣,摆脱了拘谨、冷静、神秘、威严的气氛,使人感到自由、舒展、活泼、亲切。
(3)唐代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高度发展时期,人们充满自信,采取开放的策略,人的思想意识得以解放,这是唐代工艺美术在装饰意匠上追求清新、自由的一个重要的社会原因。
(4)装饰技法的应用。
陶瓷工艺出现了多种釉色,运用洒釉、流釉等色釉技法;染织工艺有蜡缬、拓印等印染法;从造型看多运用较大弧度的外向曲线。
从色彩看,多运用色彩退晕的方法表现深浅层次色阶,有富丽华美的艺术效果。
从装饰纹样看,纹中多以牡丹为主题,早期清秀、工整,受传统图案影响,中期(盛唐)富丽、丰满,表现手法有色称和对比,有撇丝晚期则比较洗练、简朴。
卷草是唐代装饰纹样中应用最广的一种。
唐代工艺美术—唐三彩唐三彩是一种盛行于唐代的陶器,以黄、白、绿为基本釉色,后来人们习惯地把这类陶器称为"唐三彩"。
唐三彩作为传统的文化产品和工艺美术品,它吸取了中国国画、雕塑等工艺美术的特点,采用堆贴、刻画等形式的装饰图案,线条粗犷有力,不仅在中国的陶瓷史上和美术史上有一定的地位,而且它在中外的文化交流上也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
唐代工艺美术风格唐代是我国封建历史阶段工艺美术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折时期。
从工艺美术的艺术风格看,唐代起,就脱离了商、周、汉魏六朝以来的那种古朴特色,而是具有近代装饰风貌的因素。
唐代的工艺美术特点有:(1)人的意识的解放(2)装饰生活的情趣化。
唐代的装饰,一变以前以动物纹占主导地位的传统特点,开始面向自然生活,富有浓厚的生活情趣,摆脱了拘谨、冷静、神秘、威严的气氛,使人感到自由、舒展、活泼、亲切。
中国十大传世名画《唐宫仕女图》(全集特大高清图)

中国十大传世名画《唐宫仕女图》(全集特大高清图)张萱周昉唐代作为封建社会最为辉煌的时代,也是仕女画的繁荣兴盛阶段。
中国古代仕女众生像,“倾国倾城貌,多愁多病身”,唐代仕女画以其端庄华丽,雍容典雅著称,《唐宫仕女图》展示着“回眸一笑百媚生”的唐代美女众生像。
其中最杰出的代表莫过于张萱的《虢国夫人游春图》、《捣练图》和周昉的《簪花仕女图》、《挥扇仕女图》以及晚唐的《宫乐图》。
它们所表现的贵族妇女生活情调,成为唐代仕女画的主要艺术特征。
张萱、周昉是唐代最具盛名的仕女画大家,驰誉丹青。
张萱在盛唐时画贵族人物最负时誉,不仅能够表现上层社会妇女的姿容情态,而且善于巧妙地刻画出“金井梧桐叶落黄”这种宫女被冷落的凄凉情调。
周昉出身显贵,多画宫廷妇女,其风格为优游闲逸,容貌丰肥,衣榴劲简,色彩柔丽,独树一帜。
虢国夫人游春图《虢国夫人游春图》描绘的是公元752年(天宝十一年),再现唐玄宗的宠妃杨玉环的三姊虢国夫人及其眷从盛装出游,“道路为(之)耻骇”的典型环境。
画面描写了一个在行进中的行列,人马疏密有度,以少胜多。
全画共九人骑马,前三骑与后三骑是侍从、侍女和保姆,中间并行二骑为秦国夫人与虢国夫人。
其中四人(包括女孩)穿襦裙、披帛,另外五人都穿男式圆领袍衫。
虢国夫人在画面中部的左侧,她身穿淡青色窄袖上襦,肩搭白色披帛,下着描有金花的红裙,裙下露出绣鞋上面的红色绚履。
秦国夫人居右上首,正面向虢国夫人诉说什么。
捣练图《捣练图》唐代作品,原属圆明园收藏。
1860年“火烧圆明园”后被掠夺并流失海外,现藏美国波士顿博物馆。
《捣练图》卷是一幅工笔重设色画,表现贵族妇女捣练缝衣的工作场面。
这幅长卷式的画画上共刻画了十二个人物形象,按劳动工序分成捣练、织线、熨烫三组场面。
第一组描绘四个人以木杵捣练的情景;第二组画两人,一人坐在地毡上理线,一人坐于凳上缝纫,组成了织线的情景;第三组是几人熨烫的场景,还有一个年少的女孩,淘气地从布底下窜来窜去。
唐代壁画发展历程

唐代壁画发展历程
唐代壁画是我国古代壁画艺术的重要代表,从六朝时期起开始发展,并在唐代达到高峰。
唐代壁画的发展历程可以概括为早、中、晚三个阶段。
早期唐代壁画的特点是线条柔和流畅、色彩明快,主要表现了宫廷美人、仙山佛国等主题。
其代表作品有《敦煌莫高窟》、《楼兰古墓》等。
这些壁画以深化色彩层次和强调服饰细节为主要特点,给人以绚丽多彩、富有豪放气势的感觉。
中期唐代壁画的特点是形态更加写实,色彩更加鲜艳,并出现了一些富有象征意义的图案和装饰。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洛阳龙门石窟的壁画。
这些壁画以唐代社会中的政治、宗教、文化等为题材,表现了唐代社会各个方面的生活场景。
晚期唐代壁画则更加注重于人物形象的塑造和情感的表达。
壁画题材也更加广泛多样,涉及宗教、神话、历史等各个领域。
除了洛阳龙门石窟,敦煌莫高窟的壁画也成为晚期唐代壁画的代表作品之一。
在唐代壁画的发展历程中,壁画技法和主题内容都不断丰富和创新。
同时,唐代壁画也积极吸收了外来文化的元素,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和特点。
唐代壁画不仅是中国古代绘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文化艺术的宝贵遗产。
隋唐时期的敦煌文化艺术

隋唐时期的敦煌文化艺术隋唐时期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一个非常宏伟、光辉灿烂的时期,这一时期的文化与艺术更是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其中以敦煌文化艺术为代表,成为了当时的璀璨明珠。
敦煌文化艺术是指发源于甘肃省敦煌市的文化艺术,其历史悠久,形成于魏晋时代,而在隋唐时期则是达到了顶峰。
一、敦煌绘画艺术敦煌艺术的代表之一就是壁画,这是敦煌绘画艺术的特色之一。
在敦煌石窟中有800多个洞窟、5万余平方米的壁画,它们气魄宏伟、题材广泛。
其中最为著名的是《卢舍那大士墓图》,这幅作品被誉为“石窟之花”,它的内容是指头陀随身佛,这幅作品在绘画的形式上,体现了隋唐时期的审美特色,凸显了唐朝时期的风格,同时又兼顾了东西方文化的融合。
二、敦煌文学艺术敦煌文学从卷石、碑刻到文书、草书,充分表现了唐朝时期的特殊艺术风貌。
其中《大唐西域记》是一部极具历史价值的史书,在海涅、东瀛、南周等唐朝时期的历史过程中,通过对西域地方的记述,刻画了当时国家的边疆地区的丰富多彩的人文景观,体现了唐朝在汉族文明的传承与创新。
三、敦煌音乐艺术敦煌音乐是以传承和发展唐代音乐为基础的,涉及诸多器乐、舞蹈、歌唱等方面,在当时被视作一种富有文学与艺术感的综合艺术形态。
敦煌长嘶悄、敦煌十曲等诸多音乐作品是其代表作之一。
在这些作品中,旋律优美、节奏和谐,散发出古典与现代的双重气息,令人叹为观止。
四、敦煌雕塑艺术敦煌雕塑艺术也是敦煌文化的代表之一,主要包括佛像、塑像、石刻、瓷器、铜器等多种形式。
在这些艺术形式中,美丽的佛塔是最为独特的艺术品之一,它们的大小形状各异,寓意丰富,无不体现出敦煌文化的瑰丽与魅力。
敦煌文化的影响不仅局限于中国国内,它还传播到了世界各个角落,成为了中华文化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敦煌文化艺术的发展和兴盛,不仅为中华民族的文化传承作出了贡献,还为人类文明史上的发展做出了不可获得的贡献,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重要作用,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继承。
简述唐代风采辉煌的艺术成就

简述唐代风采辉煌的艺术成就唐代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一个辉煌灿烂的时代,不仅在政治、经济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而且在文化艺术领域也取得了非凡的成就。
唐代的艺术成就在中国文化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被誉为中国艺术史上的黄金时期。
唐代的绘画艺术成就非常辉煌。
唐代的绘画家们注重形神兼备,善于运用线条和色彩表现对象的形象特征和情感内涵。
他们以写意的手法表现自然景物和人物形象,注重捕捉对象的神韵和气息。
唐代绘画的风格多样,有写意的山水画、花鸟画和人物画等,每一种画风都有其独特的魅力。
李唐时期的绘画家王维、韩干等,擅长山水画,他们的作品表现了自然山水的壮丽和宏伟。
花鸟画方面,吴道子、张萱等人的作品以线条流畅、笔墨浓淡相间、色彩鲜明、造型准确而著称。
人物画方面,韩滉、顾恺之等大师的作品以写实的手法表现人物的神态和气质,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唐代的雕塑艺术成就也非常辉煌。
唐代的雕塑家们善于运用各种材料和技法,创作出了许多精美的雕塑作品。
他们善于捕捉对象的形象特征和神韵,注重表现对象的气息和情感。
唐代的佛教雕塑是唐代雕塑的重要组成部分,佛教雕塑以佛像为主要题材,形象栩栩如生,造型庄严肃穆,给人以庄重肃穆之感。
唐代的石窟艺术也非常发达,龙门石窟、云岗石窟等都是唐代石窟艺术的典范,这些石窟以佛教题材为主,雕刻精细,造型庄严,给人以深深的艺术享受。
唐代的音乐艺术成就也非常辉煌。
唐代的音乐家们注重音乐的和谐与美感,善于创作各种类型的音乐作品。
唐代的音乐分为雅乐和俗乐两大类,雅乐是宫廷音乐,是皇帝和贵族享受的音乐,俗乐是民间音乐,是百姓们喜闻乐见的音乐。
唐代的雅乐以大乐和宫乐为主,大乐是指皇帝举行盛大仪式时演奏的乐曲,宫乐是指皇帝平日里演奏的乐曲。
唐代的俗乐以诗词歌谣为主,民间音乐的风格多样,有舞曲、歌曲、器乐曲等。
唐代的音乐家们擅长演奏和创作各种类型的音乐,他们的作品以其独特的音乐风格和丰富的音乐内涵而著称。
唐代的文学艺术成就也非常辉煌。
隋唐美术概况

隋唐美术概况:隋唐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
当时社会相对安定,经济繁荣,同其他国家的交流频繁,文化艺术获得高度发展,名家辈出,展子虔、阎立本、吴道子、李思训、王维、韩干、张萱、周昉、褚遂良、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张旭、怀素等都是令后人仰慕的巨匠。
隋唐的人物画继承汉魏传统,重视表现人物的精神气质;山水画分流出青绿山水和水墨山水两大体系,并产生出不同的地域风格;花鸟画创立了工笔设色和水墨淡彩等多种表现方法;书法艺术以唐朝的楷书、草书成就最为突出。
此外,雄伟的唐代雕塑,绚丽的宗教绘画也体现出伟岸的大国风度。
开青绿山水之源的展子虔展子虔(约550—604),渤海(今山东阳信)人,擅画山水、人物,被称为“唐画之祖”。
传为隋代展子虔画的《游春图》是现存最早的一件山水画卷,该画用鸟瞰方式把湖光山色统一在有限的画面里。
从画中,我们可以看到,在山峦起伏、新绿成荫、春波荡漾的大自然中,游人或放马、或伫立、或泛舟、或漫步,尽情地享受春天的快乐。
隋代以前,山水是作为人物画的背景出现的。
在魏晋南北朝这个动乱时代,老庄回归自然的思想比较流行,许多文人学士都归隐山林,从而产生了一批田园诗人和山水画家。
南北朝时期的宗炳曾写过一篇专门论山水画的文章《画山水序》,但在早期的山水画中,由于没有解决透视问题,比例不协调一直是个问题。
这幅画描绘的对象在比例处理上较为合理,有“丈山、尺树、寸马、豆人”之评,与以前“水不容泛,人大于山”的景观大为不同,标志着中国山水画己从作为人物配景的稚拙阶段进入到成熟时期。
展子虔的山水画为唐代李思训父子所承,对中国山水画的影响极为巨大。
以表现政治题材为主的阎立本唐朝初年,唐太宗李世民重视以绘画作为工具来维护政权。
当时的大画家阎立本在唐太宗的旨令下,画过《秦府十八学士图》、《凌烟阁功臣二十四人图》、《职责图》、《历代帝王图》、《步辇图》等主要反映唐太宗政治生涯的作品。
深得唐太宗欣赏的阎立本官至右相,他与当时战功赫赫的左相姜恪有“左相宣威沙漠,右相驰誉丹青”之称。
浙教版九上美 9恢弘灿烂的唐代美术 教案设计

恢弘灿烂的唐代美术——唐三彩一、谈话导入1、“你印象中的唐朝是什么样的?”请用几个词或一两句话简要概括。
生:经济繁荣政治清明…….师:距今1400多年前的唐朝,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在经历了贞观之治、开元盛世之后,无论在经济上、政治上、文化上和艺术领域,都是当时世界上一流的强国。
唐朝的艺术是博大精深的,在我国历史上曾达到了颠峰。
今天我就一起来领略一下恢弘灿烂的唐代美术(板书)。
2、唐朝时期有那些艺术形式呢?(翻开课本28页,找找答案。
)绘画、雕塑、书法、建筑,除了这4种形式外,工艺美术也有了重大发展,呈现出华丽的、精巧的艺术风格,众多工艺品中成就最为卓著的首推唐三彩(板书)。
3、介绍:唐三彩全称“唐代三彩釉陶器”,是盛行于唐代的一种低温釉陶器,在烧制好的陶器上涂上釉料再进行烧制而成的。
1928年,陇海铁路在修筑到洛阳邙山时毁坏了一批唐代墓葬,发现了为数众多的唐三彩随葬品,有三彩马、枕头、仕女、骆驼等等。
二、观察、分析、鉴赏釉色:1、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唐三彩的基本釉色是哪几种颜色?黄、绿、白是它的基本釉色,那唐三彩就真的只用这三种颜色吗?请同学们拿出你们抽屉里的唐三彩器物。
有什么重大发现??其实它是多彩陶器,在古代三彩有多彩的意思,所以唐三彩中也会出现其他釉色:如深绿、浅绿、黄、蓝、褐、赭等,可见唐三彩的釉色:色彩艳丽(板书)唐之前,器物上只有单色釉,到了唐代多彩的釉色在器物上同时得到了运用,这是唐代的首创,可见审美发生了变化。
2、高温烧制下釉料融化会出现什么现象?釉的流动性很强,在高温烧制过程中釉会向四周扩散、流淌,相互浸润交融,就形成了自然而又斑驳绚丽的艺术效果,是一种具有中国独特风格的传统工艺品。
(自然形成)板书造型唐三彩的造型丰富多彩,大致可以分为三类:人物、动物和生活用品。
人物:1、人物造型的共同特点:(抽问:你觉得这些人物美吗?你喜欢什么样的?)体态多姿,身材丰满圆润,拥有鲜明的唐代风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物画
二、“画圣”吴道子 吴道子的创作首先表现在宗教绘画上。他创作了300余堵壁画,涉及各类经变、 文殊、普贤、佛陀等。传为吴道子的作品有:《地狱变相图》、《送子天王图》、《钟 馗捉鬼图》等。
送 子 天 王 图
人物画
地狱变相图
人物画
三、唐代仕女画
张萱 盛唐画家,代表做有《虢国夫人游春图》和《捣练图》。
虢国张萱仕女画的是周昉,是唐代最有代表性的画家之一。 其代表作有《挥扇仕女图》、《簪花仕女图》、《宫骑图》
挥扇仕女图
山水画
一、展子虔 以青绿勾填法描写山川、人物、尚无皴法,树木直接用粉点染,体现 出朴拙而真切的描绘自然的能力,展示出山水画已经由六朝以来的萌芽状态而趋向 成熟。
清风楼阁图
中国美术史 |第五章
隋唐美术
1
中晚唐的花鸟与鞍马画
1、韩幹
绘画艺术
牧马图
中晚唐的花鸟与鞍马画
1、韩幹
照夜白图
2
昭陵六骏
陵墓雕塑 书法艺术
昭陵六骏
乾陵石刻
初唐四家
欧阳询
初唐四家
虞世南
初唐四家
薛稷
楷书与草书的发展
柳公权
楷书与草书的发展
张旭
楷书与草书的发展
怀素
3
石窟壁画
佛教美术
谢谢!
游春图
山水画
二、 李思训,他的画风突破了单纯 以线勾勒填色的画法,以富有变化的 勾褶表现山石树木的结构,再以青绿 重彩填染,使画面富丽堂皇。
江帆楼阁图
山水画
三、李昭道,是李 思训之子,被称为 “小李将军” 。
明皇幸蜀图
水墨山水画
盛唐期间,山水画出现了重大变革,有异于青绿山水而出现了吴道子笔迹豪迈和王 维水墨简淡的山水画。
石窟雕刻
龙门石窟在唐代再次成为大规模宗教活动的中心,现存唐代开凿的洞窟数十 处,其中最重要的石刻造像是奉先寺造像。其巨大的规模和造像的完美均是石窟 艺术中所罕见的。 莫高窟唐代彩塑的特点是善于利用泥塑与色彩、壁画相结合而达到统一的效 果。菩萨像在唐代彩塑中占有突出的地位,由于这会的变迁,它和壁画中的形象 一样更多的表现女性的温柔和沉思。这种表现往往不只是通过头部的刻画来完成, 而是将整个雕塑当作一个整体,以各部细致的变化、不同的质感和色彩的对比来 实现。出现了“自唐来,笔工皆端严柔弱似妓女之貌,古今人夸宫娃如菩萨也”, 反映了宗教美术与生活之间的饿联系。
新疆的唐代石窟壁画,虽然受到外来艺术的影响,但是中原的画风已经逐渐 波及新疆的石窟和寺庙壁画。 初唐的敦煌壁画开一代先锋。中宗以后的敦煌壁画在艺术上更加成熟,进入 繁荣阶段,大佛经变相愈加宏伟;菩萨形象丰润肥艳,;天王神采飞扬,鬓发怒 张,力量无穷。艺术手法出现了新的风貌,出现了富有抑扬顿挫的莼菜条线描, 略施淡彩的“吴装”,浓烈富丽的青绿山水,使得壁画更加绚丽多彩。气象宏大, 装饰缛丽,繁复的内容展现了大唐盛世的时代风貌。 唐代石窟壁画的总体特征是:初唐的作品以造型生动、气势恢弘为主要特点; 中晚唐则趋向于情节的趣味性描绘。唐代佛像多以现实人物形象为依据,具有很 强的人性化倾向。
恢弘灿烂的唐代美术
1
人物画
绘画艺术
唐代人物化主要以贵族生活为题材,并以为贵族服务为主。 一、阎立本与尉迟乙僧 阎立本,其主要成就在绘画方面,毕生为皇室创作。他的传世作品有《步辇 图》、《职贡图》、《历代帝王图》等。
步辇图
人物画
职贡图
人物画
历代帝王图
人物画
尉迟乙僧为西域人,王族子弟。他最擅长画佛像、人物、鬼神、也善花鸟。
唐代佛教美术的基本成就和特点
唐代的佛教美术明显地走向世俗化。一方面,绘画形象和表现技巧经过不断 探索而更加为广大观众所接受;另一方面,就绘画题材而论,现实性因素逐渐增 多也曲折的表现了人们对现实生活的热爱。根据经典创作的佛像、菩萨天女形象 直接来源于现实人物,其体态丰满,容貌端丽,具有动人的风貌。先前流行的 “张家样”和“曹家样”至唐代则逐渐形成了以吴道子为代表的“吴家样”和以 周肪为代表的“周家样”。这是融合中原与外来因素形成的两种中原地区新的艺 术样式,成为更加受人们普遍喜爱的道释画流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