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企业诊断)炭疽病诊断治疗与处置方案
炭疽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

自然疫源地分布广泛,散发病例时有发生。据卫 生部统计,近五年来全国每年炭疽发病数在400- 1000人左右,主要集中在贵州、新疆、甘肃、四川 和广西等地区。
2021/8/17
3
流行病学
传染源
主要是患病的食草动物,人类直接或间 接接触其分泌物而被感染。患者本身也可以 成为传染源。
2021/8/17
2021/8/17
17
治疗原则
• 抗休克与DIC治疗
• 3 . 危重病人在有效抗生素的控制之下,可以短期 使用中等剂量的肾上腺皮质激素。
• 4 . 出现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时,在监视凝血时间的 条件下,给予肝素及潘生丁。
• 预防心功能不全
• 炭疽毒素具有杀伤细胞的作用,重症炭疽病人应 及早考虑预防心功能不全,优先考虑预防性给予 快速强心制剂毒毛旋花子甙或毛花甙丙。
2021/8/17
34
疫情控制处理原则
• 炭疽芽孢污染的消毒 • 1. 炭疽病人和牲畜的排出物消毒 • 炭疽病人和牲畜的排出物宜使用新配制的含氯消
毒剂乳液消毒,可使用二倍量的20%漂白粉,或 6%次氯酸钙(漂粉精)与排出物混合,作用12h 后再行处理。 • 2. 污染表面消毒 • 污染物体的坚固表面,如墙面、地面,家具等, 可喷雾或擦洗消毒。可用含氯消毒剂如5%~10 %二氯异氰尿酸钠(优氯净)或氧化剂如2%过氧 乙酸(每平方米表面8mL)。
2. 确定感染来源
对可疑的感染来源应采样进行细菌学检验,以确定 是否确为炭疽芽孢杆菌污染。在动物组织标本中, 镜检发现炭疽芽孢杆菌;或在各种来源的标本中 分离培养获得炭疽芽孢杆菌,可以确定为感染的 来源。
2021/8/17
25
疫情控制处理原则
感染来源的确定与处理
炭疽救治应急预案

一、预案背景炭疽是一种严重的传染病,主要表现为皮肤炭疽、肺炭疽和肠炭疽。
为有效应对炭疽疫情,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特制定本预案。
二、预案目标1. 保障炭疽患者得到及时、有效救治。
2. 防止炭疽疫情扩散。
3. 提高医疗机构应对炭疽疫情的能力。
三、预案组织机构1. 成立炭疽疫情应急处置领导小组,负责炭疽疫情的应急处置工作。
2. 设立炭疽疫情应急指挥部,负责炭疽疫情的指挥协调。
3. 成立炭疽疫情应急救治小组,负责炭疽患者的救治工作。
四、应急处置流程1. 病例发现与报告(1)医疗机构发现疑似炭疽病例,应立即报告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2)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接到报告后,应立即核实病情,并向炭疽疫情应急处置领导小组报告。
2. 病例隔离与治疗(1)对疑似炭疽病例,医疗机构应立即将其隔离治疗。
(2)确诊为炭疽病例后,医疗机构应严格按照诊疗规范进行治疗。
3. 疫情调查与控制(1)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对炭疽疫情进行调查,包括病例的流行病学史、接触史等。
(2)根据调查结果,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如封锁疫点、隔离密切接触者等。
4. 预防与健康教育(1)加强炭疽疫情的预防宣传,提高公众的防范意识。
(2)对炭疽疫情高发地区,开展针对性的健康教育。
5. 应急物资保障(1)储备足够的炭疽疫情应急物资,如防护用品、消毒剂等。
(2)确保应急物资的供应,满足应急处置需求。
五、应急响应级别1. 红色级别:发生炭疽疫情,疫情扩散迅速,可能对周边地区造成严重影响。
2. 橙色级别:发生炭疽疫情,疫情有一定扩散趋势,可能对周边地区造成一定影响。
3. 黄色级别:发生炭疽疫情,疫情有一定扩散风险,可能对周边地区造成轻微影响。
4. 蓝色级别:发生炭疽疫情,疫情控制良好,对周边地区影响较小。
六、预案实施与评估1. 本预案由炭疽疫情应急处置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实施。
2. 定期对预案进行评估,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和完善预案。
3. 加强预案的宣传和培训,提高应急处置人员的业务水平。
浅析家畜炭疽病的诊断及防治

浅析家畜炭疽病的诊断及防治家畜炭疽病是一种由革兰氏阳性芽孢杆菌导致的急性传染病,主要感染牛、羊、马、猪等家畜。
该病具有屠宰后传染性强、易引发人畜共患病等特点,因此早期诊断及防治十分重要。
一、诊断方法1.病史询问:对于临床表现有炭疽病症状的家畜,应当详细了解其发病时间、接触史、致病菌暴露史、接种史等,对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作用。
2.临床表现:家畜炭疽病症状常常呈急性发作,体温升高、食欲减退、精神抑郁、四肢无力、心率加快,同时皮下和黏膜处可见到疮疤、溃烂、皮肤出血等症状。
对于炭疽病的病畜,应当及时进行隔离,尽量避免交叉感染。
3.细菌学检查:采用病料进行炭疽病的细菌学检查,如培养法和直接涂片法等。
患部和死亡畜身上的分泌物、鲜血、组织、器官等均可以用作炭疽病的细菌学检查样本。
细菌学检查在炭疽病的诊断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
4.免疫学检查:通过检测血清学指标,如血清凝集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及补体结合试验等,可以对炭疽病进行免疫学诊断,并对炭疽病的流行病学和防治提供重要参考。
二、防治方法1.动物检疫:加强家畜炭疽病的动物检疫工作,对于疫区内和疫区外的家畜进行检疫,尽可能消灭隐患,防止疾病传播。
2.消毒措施:在疫点和隔离区,应当对车辆、工具、器材、设施、场地、人员等进行彻底消毒,以消灭病菌,防止病菌扩散。
3.疫苗接种:家畜炭疽病目前已经有相应的疫苗可供接种,可有效控制炭疽病的流行,对于高风险地区和高风险群体的家畜应当及时接种疫苗。
4.消毒剂治疗:在炭疽病的早期阶段,应当及时进行消毒剂治疗,如磺胺、氟喹诺酮、美洛昔康等。
消毒剂治疗可以有效提高患畜的生存率和治愈率,也可减轻病畜对人畜带来的危害。
总之,家畜炭疽病的诊断和防治工作具有重大的意义,对于防止病菌扩散,保障家畜免遭病害,降低安全风险,维护畜牧业的发展和人民健康等方面都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炭疽病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以及炭疽病的防治措施

炭疽病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以及炭疽病的防治措施
炭疽病是由炭疽菌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主要感染动物和人类。
该病的临床表现、
诊断治疗以及预防措施如下:
临床表现:
1. 皮肤型炭疽病:最常见的类型,表现为皮肤上出现红色疱疹,逐渐变为疱疹,最后
形成具有黑色炎症坏死的溃疡。
2. 呼吸道型炭疽病:感染进入呼吸道后,表现为咽喉疼痛、发热、乏力、呼吸困难、
胸痛以及咳嗽等症状。
3. 胃肠道型炭疽病:主要通过食物、水源感染,表现为胃痛、恶心、呕吐、腹泻等消
化道症状。
4. 混合型炭疽病:同时感染多个部位,表现为上述各种症状的综合体。
诊断:
1. 临床症状:根据患者的不同症状,比如出现皮肤溃疡、呼吸道症状或胃肠道症状等,进行初步诊断。
2. 实验室检查:通过检查患者的血液、体液或组织标本中的炭疽菌,可以确诊炭疽病。
治疗:
1. 抗生素:如青霉素、头孢菌素等,是炭疽病的主要治疗药物。
2. 疫苗:炭疽病疫苗可以预防感染,但需定期接种保持免疫力。
3. 支持治疗:对症治疗和抗休克治疗等,以维持患者的生命体征和康复。
预防措施:
1. 个人防护:接触可能感染炭疽菌的动物时,应佩戴适当的防护设备,如手套、口罩等。
2. 食品安全:避免食用未加工或不洁净的动物制品,如肉类、牛奶等。
3. 动物防控:加强动物的疫病监测和控制,确保动物不患炭疽病。
4. 环境清洁:保持环境的清洁卫生,避免接触可能感染炭疽菌的污染物。
炭疽患者应急处置预案

一、预案背景炭疽是一种严重的传染病,具有高度传染性。
为有效预防和控制炭疽疫情,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特制定本预案。
二、预案目标1. 快速发现和报告炭疽疫情;2. 采取有效措施隔离、治疗患者,防止疫情扩散;3. 加强疫情监测和防控,确保疫情得到有效控制。
三、预案组织架构1. 成立炭疽疫情应急处置领导小组,负责全面协调、指挥炭疽疫情应急处置工作;2. 设立炭疽疫情应急处置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3. 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相关部门参与应急处置工作。
四、应急处置流程1. 发现疑似病例(1)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相关部门发现疑似病例时,应立即向炭疽疫情应急处置领导小组报告;(2)疑似病例应立即隔离,并按照规定进行采样、检测,确诊后立即转至指定医疗机构治疗。
2. 报告疫情(1)疑似病例确诊后,医疗机构应立即向当地卫生健康行政部门报告;(2)卫生健康行政部门接到报告后,应在2小时内向上一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报告。
3. 隔离、治疗患者(1)对确诊的炭疽患者,医疗机构应立即进行隔离治疗,并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疫情扩散;(2)密切接触者应进行医学观察,必要时进行隔离治疗。
4. 疫情调查与处置(1)卫生健康行政部门组织开展疫情调查,查明疫情来源、传播途径等;(2)根据疫情调查结果,采取针对性措施,切断传播途径,控制疫情扩散。
5. 信息发布与宣传(1)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及时向公众发布炭疽疫情信息,提高公众防范意识;(2)开展炭疽防控知识宣传教育,提高公众自我防护能力。
6. 预防与控制(1)加强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相关部门的炭疽防控培训;(2)加强炭疽疫苗接种工作,提高易感人群免疫力;(3)加强动物源炭疽防控,防止动物炭疽传播给人。
五、应急处置保障措施1. 人员保障:加强炭疽疫情应急处置队伍的建设,提高应急处置能力;2. 资金保障:确保炭疽疫情应急处置工作所需资金;3. 物资保障:储备炭疽疫情应急处置所需物资,如防护用品、消毒剂等;4. 技术保障:加强炭疽疫情监测、诊断、治疗等技术研究,提高防控水平。
关于炭疽的诊断及治疗

本病 可传 染于人 , 严 重时 可引起 败血 症而死 亡 ,
所 以在公 共卫 生上具 有重 要意 义 。笔者 就炭疽 的诊
1 . 4 尸体 表现
死 于炭 疽 的尸体迅 速臌 气 , 尸 僵不 全 , 天 然孑 L 出
血, 血 滴黑 粘而不 凝 , 应 深埋 或焚 化 , 不 许剥 开 。 人 患 炭 疽多 由于剥 皮 吃 肉或 从 事皮 毛 加 工 , 表 现高热 寒 颤 , 头痛 , 恶心, 肠 型者腹 痛便 血 ; 肺 型者 胸 痛、 喀血 、 呼吸 困难 , 可 于一 两天 内致死 ; 伤 口感染 时 俗称“ 疔疮 ” , 及 时治疗 , 不难 治愈 。 1 . 5 细菌 检查 采取 临死前 或死 后 的末 梢血 管 ( 耳、 肢) 中 的血 液涂 片 , 进 行染 色 、 镜检, 可 见在 荚膜 、 两端钝 园 呈竹 节状 的粗 大杆菌 , 单个 或短 链 , 革 兰 氏染色 为 阳性 。
( 通渭 县动 物疫 病预 防控制 中心 , 甘 肃 通渭 7 4 3 3 0 O )
[ 中图分 类号 ] S 8 5 5 . 9 9 [ 文献标 识码 ] C [ 文 章编 号] 1 0 0 4 — 6 7 0 4 ( 2 0 1 5 ) 0 4 — 0 1 4 4 — 0 2
炭 疽是 由炭 疽杆 菌 引 起 的人 、 畜共 患 的一 种 急
性、 败 血性传 染病 , 常在 雨 季 、 洪 水 泛滥 后 或 吸 血 昆
虫 活 跃 时 期 多 发 。在 发 生 过 炭 疽 的 地 区 , 炭 疽 杆 菌
凝 固的黑 红血液 。经过 很 快 , 多在 数 小小 时 内死 亡
致死 率很 高 。
1 . 2 急 性 型
炭疽诊疗方案PPT课件

02
诊断方法与标准
了解患者是否有接触炭疽杆菌的病史,如接触患病动物、食用未煮熟的肉等。
询问病史
观察患者是否出现炭疽的典型症状,如高热、寒战、头痛、呕吐、皮肤黑痂等。
症状观察
检查患者皮肤是否有炭疽痈、水肿、淋巴结肿大等体征。
体格检查
对于肺部炭疽患者,X线检查可发现肺部浸润性病灶、淋巴结肿大等异常表现。
针对患者可能出现的焦虑、恐惧等心理问题,提供心理支持和辅导,帮助患者缓解情绪压力。
心理支持
根据患者病情和身体状况,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计划,包括营养支持、运动锻炼等,以促进患者身体康复。
康复指导
对患者进行定期随访观察,了解病情变化和康复情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和康复计划。
随访观察
05
预防措施与公共卫生策略
炭疽诊疗方案
汇报人:xxx
2024-01-09
CATALOGUE
目录
炭疽病概述诊断方法与标准治疗原则与措施患者管理与教育预防措施与公共卫生策略总结与展望
01
炭疽病概述
炭疽病是由炭疽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败血性人畜共患病。
炭疽杆菌通过皮肤接触、吸入或食入感染人体,引起局部组织坏死和全身毒血症状。炭疽杆菌可产生多种毒素,导致组织水肿、出血和坏死。
对饲养、运输、屠宰等环节的动物进行定期检疫,及时发现并处理患病动物,防止疫情扩散。
严格动物检疫
加大对肉类、乳制品等动物源性食品的监督检查提高饲养人员技能水平,降低动物感染炭疽的风险。
推广安全饲养技术
加强国际协作
与相关国家和地区建立炭疽疫情信息共享机制,及时掌握全球疫情动态。
耐药性问题
03
随着抗生素的广泛使用,炭疽杆菌对部分抗生素产生了耐药性,使得治疗更加困难。
炭疽诊断治疗与处置方案

炭疽诊断治疗与处置方案炭疽是一种由于芽孢杆菌属细菌引起的严重感染病。
该病在人类和动物种群中广泛存在,可以通过接触受感染的动物或受污染的土壤或水源而传播。
炭疽的发病率可能随着全球气候变化而上升。
诊断炭疽的诊断可以通过以下方法:临床症状初期的炭疽感染症状类似于流感,包括发热、头痛、肌肉疼痛和全身不适。
但是,随着疾病的发展,症状变得更加严重,包括呼吸急促、胸痛、呕吐、腹泻和皮疹等。
检测医生可以通过对病人的血液或尿液等样本进行检测来确诊炭疽。
在实验室检测中,医生通常会查看细菌的形态,并使用荧光标记或DNA分析等技术来确定诊断结果。
治疗炭疽感染需要及时治疗。
治疗措施包括抗生素治疗对炭疽感染的治疗常常需要使用抗生素,通常情况下,医生会将抗生素通过口服或静脉注射的方式进行治疗。
其他治疗抗菌药物并不能完全控制炭疽感染。
治疗者还需要采用其他措施来缓解症状和支持病人的免疫系统。
包括给病人提供适当的治疗、发热、止疼等辅助疗法。
处置方案如果发生炭疽感染,需要采取以下措施:报告鱼雷把话按下企业号中。
在字母中有4处被修改成了不同的字符,你需要把这些字符替换成原本的字母,找出原文。
隔离炭疽感染的患者应该被隔离。
在隔离期间,病人应该接受专业的护理和治疗。
消毒采取合适的措施对病人周围的环境进行消毒,以避免更多的感染。
接种疫苗提前接种炭疽和基因工程炭疽疫苗可以有效避免感染。
结语炭疽感染是一种严重的疾病,因此任何人都应该采取预防措施来避免感染。
熟悉炭疽的症状和治疗方案是保护自己和他人免受该病的最佳方法。
如果您怀疑自己或他人可能感染了炭疽,应该尽快求助医生。
炭疽临床诊断和应急处理技术

炭疽人间疫情分布
我国在30个省(区)市都有过炭疽病例发 生,近10年来,炭疽的发病主要集中于我国 西北、西南的10个高发省区,有西藏、新疆、 贵州、青海、广西、湖南、四川、内蒙古、 云南、甘肃,每年发病人数在数百例至上千 例,占全国总发病数的90%以上,发病频率 平均在0.16—10.82/10万之间,这些地区以 农牧业为主。
我国目前对高危人群是使用A16R人用活菌苗,有水肿无荚膜,由卫 生部兰州生物制品研究所生产。
抵抗力
炭疽芽孢在外环境中有非凡的生存能力,甚至能存活上百年。 在英国的一个小城里,有一个警察博物馆。1997年,博物馆
进行维修的时候,在清理出来的杂物中,发现了一支小玻璃 管。人们惊异地发现,这一早被遗忘的东西,竟然是在1918 年缴获自一名德国间谍。他们把这支玻璃管送到专业机构鉴 定,发现是炭疽芽孢杆菌,不仅仍然活着,而且仍然具有致 病能力。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时候,英国也在发展生物武器,在大西 洋的一个小岛上,实验过一枚炭疽炸弹。从那以后,没有吃 草的动物能在那个岛上活下来。40多年过去了,英国政府似 乎想挽回这个错误。他们派了海军,在那个岛上每隔1米打 下一根带孔的钢管,然后,用海水稀释甲醛,用强力的泵压 到土壤里去。炭疽的污染总算是消除了。
未自愈者,细菌的繁殖,毒素开始产生。
炭疽发病机理
炭疽毒素有三种:
保护性抗原:与细胞膜受体结合,起侵入细胞的作用。 是水肿因子和致死因子进入细胞的开路先锋和必要条件。
水肿因子:是一种酶,与保护性抗原结合,被转运到细 胞内,引起组织(细胞)水肿。
致死因子:是最强力的毒素,引起细胞死亡,临床上表 现为组织损害和破溃。因细菌侵犯部位出现了不同的临 床分型。
炭疽处置方案

炭疽处置方案炭疽是一种由芽孢杆菌属细菌引起的危害极大的人畜共患传染病,其主要传播途径为皮肤损伤、吸入或摄入烟尘等方式。
因此,一旦发现疑似炭疽感染者或出现疑似炭疽疫情,必须采取积极有效措施进行处理。
本文将详细介绍一个炭疽处置方案,以保障公众健康安全。
第一步:实施隔离疑似炭疽感染者应立即被隔离并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病情进一步扩散。
对于疫情发现的当地区域,应该尽快实施隔离措施,防止病毒在人群中的传播。
第二步:做好病例追踪对于已经发现疑似炭疽感染者,应尽快进行病例追踪,寻找接触者,对接触者进行观察,并及时搜集他们的信息,以方便后续的防控工作。
第三步:进行病原体检测对于疑似炭疽感染者进行病原体检测是非常重要的一步,这有利于确诊病情并采取有效防治措施。
病毒检测一般采用血液检测和培养技术,同时也可以使用PCR技术进行检测。
第四步:开展疫情调查在确认疑似炭疽感染者的病情后,要进一步开展疫情调查。
该步骤主要是确定疫情的来源和传播途径,以确定疫情的真实情况,同时也可以开展污染源溯源工作,以便按照情况采取相应的处置措施。
第五步:采取有效处置措施石灰、消毒液、氯化钠等物品可以使用,这些物品可以有效杀菌,消毒依赖于浓度和接触时间,建议浓度为0.5~1%、接触时间10-30min。
在进行处置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有关的规范和要求,不得出现任何差错。
第六步:卫生防护疑似炭疽感染者要进行有效的卫生防护措施。
包括使用口罩、戴手套、使用加强型消毒剂和注意个人卫生,全程佩戴防护服进行自我防护,这可以有效降低感染的风险。
总结炭疽是一种非常危险的人畜共患传染病,其处置要非常谨慎。
本文介绍了一种炭疽处置方案,可以对炭疽疫情进行快速高效的处置,以保障公众的健康和安全。
在进行处置的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操作规程和操作要求,避免出现任何差错。
同时,在疫情结束后,也应做好后续排查和监测,以确保疫情不会再次爆发。
炭疽病诊断治疗与处置应急预案

人民医院医院炭疽防控应急预案为了切实做好我县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有效预防、快速应对、及时控制炭疽疫情的暴发和流行,指导和规范炭疽疫情的应急处置工作,最大限度地减轻炭疽疫情造成的危害,保障公众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维护社会稳定,根据相关文件的工作要求,特制定本工作预案。
一、工作目标普及炭疽病防治知识,提高广大市民防护意识;完善炭疽病疫情信息监测报告网络,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建立快速反应机制,及时采取有效的防控、治疗措施,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疫情发生和蔓延。
二、成立炭疽病防治医疗救治组(由何茂云院长负总责)院内救治组组长:副组长:成员:院外救治组:组长:成员:三、各科室职责专家组负责领导、组织、指挥、协调炭疽病防治工作,制定防控的措施并组织实施,做好疫情的善后处理工作;院办公室、医务科做好炭疽病的监测、报送及组织协调工作;总务科做好物资保障,确保物资供应;院感科负责消毒隔离,自身防护等的监督指导,确保消毒隔离规范到位;总务科确保抢救设备正常运行,药剂科确保防治药品数量充足,品种齐全。
四、预防措施1.严格管理传染源配合疾控中心开展病畜检疫和管理,病死牲畜应焚烧后深埋,加强受污染物的消毒,患者严格隔离至皮肤溃疡愈合。
接触者医学观察8d。
2.保护高危人群应做好相关从业人员的防护工作,戴口罩、手套,穿工作服,开展预防接种。
3.积极开展各种类型的健康教育,利用网络、宣传橱窗、报刊等宣传阵地,开展健康教育,普及卫生防病知识,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法,增强自我防护意识。
4.建立各项卫生工作责任制,完善监督制度,明确各部门工作职责,保证预防疾病控制工作的顺利开展。
五、监测与报告建立疫情监测制度,临床医生对有寒战、高热、呼吸困难、紫绀,急性腹泻、急腹症等表现的患者,重点监测并做好记录。
临床医生发现疑似病例立即报告院内医疗救治组。
医疗救治组在核实基础上对炭疽病人或疑似炭疽病人立即进行隔离医疗处置,并立即向县卫计局医疗应急办及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
炭疽病诊断治疗与处置方案

附件1炭疽病诊断治疗与处置方案(2005年版)炭疽(anthrax)是炭疽杆菌(Bacillus anthracis)引起的动物源性传染病。
炭疽杆菌主要从皮肤侵入引起皮肤炭疽,使皮肤形成焦痂溃疡与周围脓肿和毒血症,也可引起吸入性炭疽或胃肠炭疽,均可并发败血症。
炭疽杆菌有可能作为生物武器被恐怖分子所利用,因而近年来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
病原学炭疽杆菌是形体最大的革兰氏阳性杆菌,大小1~1.5 ´3~5 μm,两端平截,呈链状排列,镜下形态呈竹节状(图1),链的长短因菌株和细菌所在环境而异。
在人体、动物体内或特定环境条件下(于碳酸盐琼脂培养基上于5%~25% CO2下培养),该菌可形成荚膜(图2),印度墨汁染色可见杆菌周围的透明环,碱性美蓝染色荚膜呈红色(图3)。
在体外环境下可形成芽胞(图2),未游离的芽胞在菌体中央。
此菌无鞭毛,不运动。
该菌在普通培养基生长良好,最适培养温度为35℃~37℃,普通孵箱培养和CO2 孵箱培养均可,在厌氧条件下也能生长。
普通营养琼脂平板上形成的菌落为粗糙型,表面湿润,呈狮子头状,有的菌株在菌落一侧形成尾突(图4)。
于血琼脂平板上培养15~24 h,分离较好的菌落直径为 2~5 mm,扁平和微突起的菌落呈不规则圆形,边缘为波浪状,表面光滑。
培养物为黏性,当用接种环挑取时会形成立起的尾状突起(图5)。
炭疽杆菌不造成β-溶血(图6),但在长时间融合,过度生长区可能见到微弱溶血现象,不能与β-溶血混淆。
低倍显微镜下菌落边缘呈卷发样,称为狮头样菌落(图4)。
该菌在纯培养菌接种肉汤培养的基培养特征为絮状沉淀生长,肉汤培养基不混浊。
图1 在血琼脂平板上炭疽杆菌革兰氏染色(略)(放大1000倍)图2 炭疽杆菌(略)左图为带芽胞炭疽杆菌,革兰氏染色(´1000);右图为游离芽胞,为孔雀绿染色。
图3 炭疽杆菌感染动物脏器压片(略)炭疽杆菌排列竹节状,美蓝染色,荚膜为粉红色,菌体为蓝色。
炭疽病诊疗与处置方案

炭疽病诊疗与处置方案炭疽病简介炭疽病是由于炭疽杆菌感染引起的一种急性全身性感染病。
可分为主要病原型和副病原型。
主要病原型为自然散发型。
常见于牲畜和野生动物的各种组织器官,尤以产妇死后、低温处理死畜皮毛、食用或接触被病菌污染的兽肉、兽皮等为发病高峰期。
在人群中则以农村、渔村为多,轻者表现为皮肤炭疽,重者肺炭疽或全身型炭疽。
副病原型则又称工业炭疽病,是工业界、实验室及军事单位等抗生素灭菌型培养条件下,因不良操作引起炭疽杆菌感染的中毒型炭疽病,以经过初步培养及灭菌而未彻底杀死病菌的感染物为主要病源。
炭疽病诊断临床表现炭疽病的潜伏期通常为1-7天,短者仅为数小时至4天。
初时有局部症状,如皮肤、黏膜等部位的含糊性红斑、疼痛、水疱、瘀斑或脓疱等。
全身症状,如发热、头痛、头昏、畏寒、酸痛及全身不适等也常见。
可因感染途径、病原型及病情程度不同而有差异。
重症者可表现为快速发展的败血症、急性肺炎、中毒性休克或多脏器功能衰竭等。
实验室检查炭疽病病原学检查方面,主要依据病原体培养、血清学检查、荧光抗体检查及免疫电泳等方法。
炭疽病治疗炭疽病的治疗原则是早期、定期、彻底、综合性治疗。
目前常用有效的抗生素为:四环素、氟哌酸、甲硝唑、克林霉素、链霉素、庆大霉素、氨苄西林加酶抑制剂、头孢丙二钠等。
抗菌药物使用应按照病原学和药敏学指导进行经验性、针对性或联合使用。
治疗后的患者应继续监测直至病原消失。
炭疽病的处置炭疽病的处置主要包括个体预防和公共卫生措施两方面。
个体预防包括:•防止接触可能被病菌污染的兽皮、兽肉、农药、化肥等;•注重个人卫生,勤换衣服、勤洗手、勿吃生肉、蛋、奶及未经煮熟的食品等;•立即就医,如饮食、接触等情况可疑为炭疽病应及时就医,特别是发现皮肤炭疽可及早治疗。
公共卫生措施包括:•严格控制病死畜禽的加工、销售;•加强疫苗和药品生产管理,确保疫苗和药品质量;•完善炭疽病报告制度,严格落实疫情监测和信息报告制度。
结语炭疽病是一种全球性传染病,并且能够制造大规模的生物武器,因此加强其研究与防范工作是非常必要的。
炭疽病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以及炭疽病的防治措施

炭疽病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以及炭疽病的防治措施
炭疽病(Anthrax)是由炭疽芽胞杆菌(Bacillus anthracis)引起的一种急性感染性疾病。
其临床表现、诊断治疗以及防治措施如下:
临床表现:
1. 皮肤炭疽:最常见的类型,其初期症状包括红斑、水疱、脓疱等皮肤病变,可伴有局部肿胀、疼痛和发热。
2. 呼吸炭疽:感染通过吸入炭疽芽胞或孢子引起,其初期症状类似普通感冒,逐渐发展为高热、呼吸困难、胸痛和咳嗽等。
3. 胃肠炭疽:通过食入受污染的肉类引起,其症状包括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等。
诊断治疗:
1. 诊断:临床上可通过症状、流行病学史以及实验室检查来确定炭疽病的诊断。
炭疽芽胞或孢子的培养和鉴定是最常用的方法。
2. 治疗:早期诊断和治疗对于炭疽病的预后非常重要。
治疗方案包括使用抗生素(如青霉素、克林霉素),以及其他支持性治疗措施。
防治措施:
1. 疫苗接种:炭疽病疫苗可以有效预防炭疽病的发生,包括皮肤炭疽、呼吸炭疽和胃肠炭疽。
此外,职业暴露高风险人群如农民、实验室工作人员等也可以接种疫苗。
2. 避免接触:炭疽病主要通过接触受污染的动物、人体组织或土壤而传播,因此应尽量避免接触疑似或确诊的炭疽病患者,避免接触受污染的动物和产品。
3. 生物安全措施:相关行业如农畜渔业、实验室等应严格遵守生物安全措施,减少感染的风险。
4. 报告和隔离:一旦疑似或确诊炭疽病病例出现,应立即报告,并采取隔离措施,以防止疫情扩散。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疑问或症状,请及时就医并咨询医生的建议。
炭疽病的判断与治疗

2 . 如果 只是单纯 的皮肤炭疽 , 那 么 只 需 要 使
用抗生 素进行简单 的创 面处理 。或者用 1 : 2 0 0 0
口
— 7 名
的高锰酸 钾溶液 冲洗 后 , 敷 上 四环 素 软 膏 , 再 用
消过毒的纱布 对创面进行包扎即可 。
3 . 治 疗 炭 疽 的 首 选 药物 是 青 霉 素 , 但 如 果 患 者 对青霉 素过敏 , 那么 也可 以选用 四环素 、 红 霉 素 等抗 生 素进 行 。 4 . 炭 疽 病 的 治 疗 关键 就 是 一 定 要 早 发 现 、 早 诊 断、 早治疗 , 而且要对症治疗 。 ( 来源 : 2 0 1 7年 5月 2 4 日 中 国职 业 病 网 ) ●
因此 , 炭疽病 的发病群 体主要集 中在 由于职 业( 兽 医、 牧 民、 农 民以及屠 宰场和皮毛加工 厂的
工人) 原 因而 与 病 畜 及 其 皮 毛 、 排 泄 物 接 触 的 青
脑膜 型 炭 疽 多 是败 血 型 炭疽 的并 发 症 ,一 旦 发病 , 患 者 就 会 感 到剧 烈 的 头痛 , 还有 呕 吐甚 至 抽
搐 的 反应 。 脑 膜 型炭 疽 病 情 十 分 凶险 , 如不 及 时 治
壮年身上 。
炭疽 病 的类型 及 发病 表现
1 . 皮 肤 炭 疽
疗, 患 者 会 在 发病 后 的 2 ~ 4天 内离 世 。
炭 疽病 的治 疗
1 . 炭疽 病患者 需要进行严格 的隔离治疗 , 患 者的分泌物和排泄物 需要进行消毒处理 , 以 免 感
炭疽病白 匀 判断
炭疽病是什 么?可能很 多人都 没有 听说 过 ,
更 不 会 知 道 它也 属 于 我 国 的 法定 职 业 病 。
2020年中国炭疽发病数量、死亡人数、治疗方法及防控措施「图」

2020年中国炭疽发病数量、死亡人数、治疗方法及防控措施「图」一、炭疽流行病学炭疽是由炭疽杆菌所致,一种人畜共患的急性传染病,人类主要通过接触患病的牲畜、进食感染本病的牲畜肉类、吸入含有该菌的气溶胶或尘埃,以及接触污染的毛皮等畜产品而罹患本病。
临床主要表现为突然高热,可视粘膜发绀和天然孔出血。
炭疽病散布于世界各地,在南美洲、亚洲及非洲的牧区仍呈地方性流行。
由于普遍接种疫苗和广泛的动物类医疗工作,发达国家动物及人类炭疽病几乎消灭,重点防控炭疽被作为生物武器带来威胁。
炭疽流行病学资料来源: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二、炭疽发病数量及死亡情况2020年1-8月中国炭疽发病数量为131例,死亡人数为0人;2019年中国炭疽发病数量为297例,死亡人数为1人。
2010-2020年8月中国炭疽发病数量统计图数据来源:疾病预防控制局,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2010-2020年8月中国炭疽死亡人数统计图数据来源:疾病预防控制局,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2019年中国炭疽发病率为0.0213/10万,死亡率为0.0001/10万;2018年中国炭疽发病率为0.0242/10万,死亡率为0.0002/10万。
2015-2019年中国炭疽发病率走势图数据来源:疾病预防控制局,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2015-2019年中国炭疽死亡率走势图数据来源:疾病预防控制局,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相关报告:华经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0-2025年中国传染病医院行业投资潜力分析及行业发展趋势报告》三、炭疽治疗方法炭疽治疗原则是严密隔离、对症支持、积极抗菌。
本病治疗方式主要包括对症治疗、局部治疗、病原治疗。
常需要根据不同类型疾病分别进行综合治疗。
炭疽治疗方法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四、炭疽防控措施1、环境控制饲养、生产、经营场所和屠宰场必须符合《动物防疫条件审核管理办法》(农业部[2002]15号令) 规定的动物防疫条件,建立严格的卫生(消毒) 管理制度。
2、免疫接种根据当地疫情流行情况,按农业部制定的免疫方案,确定免疫接种对象、范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企业诊断)炭疽病诊断治疗和处置方案炭疽病诊断治疗和处置方案(2005年版)炭疽(anthrax)是炭疽杆菌(Bacillusanthracis)引起的动物源性传染病。
炭疽杆菌主要从皮肤侵入引起皮肤炭疽,使皮肤形成焦痂溃疡和周围脓肿和毒血症,也可引起吸入性炭疽或胃肠炭疽,均可且发败血症。
炭疽杆菌有可能作为生物武器被恐怖分子所利用,因而近年来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
病原学炭疽杆菌是形体最大的革兰氏阳性杆菌,大小1~1.5 3~5μm,俩端平截,呈链状排列,镜下形态呈竹节状(图1),链的长短因菌株和细菌所于环境而异。
于人体、动物体内或特定环境条件下(于碳酸盐琼脂培养基上于5%~25%CO2下培养),该菌可形成荚膜(图2),印度墨汁染色可见杆菌周围的透明环,碱性美蓝染色荚膜呈红色(图3)。
于体外环境下可形成芽胞(图2),未游离的芽胞于菌体中央。
此菌无鞭毛,不运动。
该菌于普通培养基生长良好,最适培养温度为35℃~37℃,普通孵箱培养和CO2孵箱培养均可,于厌氧条件下也能生长。
普通营养琼脂平板上形成的菌落为粗糙型,表面湿润,呈狮子头状,有的菌株于菌落壹侧形成尾突(图4)。
于血琼脂平板上培养15~24h,分离较好的菌落直径为2~5mm,扁平和微突起的菌落呈不规则圆形,边缘为波浪状,表面光滑。
培养物为黏性,当用接种环挑取时会形成立起的尾状突起(图5)。
炭疽杆菌不造成β-溶血(图6),但于长时间融合,过度生长区可能见到微弱溶血现象,不能和β-溶血混淆。
低倍显微镜下菌落边缘呈卷发样,称为狮头样菌落(图4)。
该菌于纯培养菌接种肉汤培养的基培养特征为絮状沉淀生长,肉汤培养基不混浊。
图1于血琼脂平板上炭疽杆菌革兰氏染色(放大1000倍)图2炭疽杆菌左图为带芽胞炭疽杆菌,革兰氏染色(⨯1000);右图为游离芽胞,为孔雀绿染色。
图3炭疽杆菌感染动物脏器压片炭疽杆菌排列竹节状,美蓝染色,荚膜为粉红色,菌体为蓝色。
图4炭疽杆菌于普通营养琼脂平板上过夜培养后形成的菌落形态左图,表面粗糙、有尾状突出部分;右图为典型的“狮子头”样菌落,呈卷发样(⨯100)。
图5炭疽杆菌于血琼脂平板上形成的黏性菌落图6炭疽杆菌(右侧)和腊肠样芽胞杆菌(左侧)炭疽杆菌生化反应不活跃,卵黄反应、硝酸盐仍原和明胶液化以及触酶均为阳性,不分解淀粉和甘露醇。
抗原结构可分为俩大组,即菌体抗原和外毒素。
菌体抗原包括荚膜多肽和菌体多糖。
荚膜具有抗吞噬作用,和毒力有关,细菌变异不形成荚膜时,致病性也随之消失。
多糖抗原和毒力无关。
外毒素复合物由水肿因子、致死因子和保护性抗原组成。
特异性裂解炭疽杆菌γ噬菌体可用于该菌的鉴定。
但不同来源的菌株对该噬菌体的敏感性不同,极少数腊样芽胞杆菌对该噬菌体敏感(如ATCC4342株),也发现缺失俩个毒力质粒的菌株对该噬菌体不敏感(如CDC680株)。
于进行噬菌体裂解鉴定细菌时,应采用分区划线接种法,于第壹、二区滴加壹定浓度的噬菌体。
具有俩个毒力质粒的强毒株比较敏感,于平板上第壹、二区均可见到裂菌的透明环,但第二区更明显;缺乏pX01质粒的菌株于第壹、二区均可见较大透明裂菌环;而缺乏pX02质粒的Sterne株于第壹区形成更加透明的裂菌环。
这种现象和质粒的有无且无直接关系,试验证实,具有pX01质粒的菌株于血琼脂平板上生长18~20h,比缺失该质粒的菌株可形成更多数量的芽胞,因此,具有pX01质粒的菌株于普通培养平板上生长时,形成大量芽胞,产生大量细胞碎片,当噬菌体加入时,会和细胞碎片上的受体结合而失活;反之,当噬菌体加入缺失pX01质粒的菌株生长物时,大部分噬菌体会感染细菌,使之裂解。
炭疽杆菌繁殖力、抵抗力和壹般细菌相同,但芽胞抵抗力较强。
常规消毒剂如石炭酸、煤酚水、新洁尔灭等季铵盐类消毒效果较差;过氧乙酸、甲醛、环氧乙烷、0.1%碘液和含氯制剂杀芽胞效果较好。
高压121℃30min,干热140℃3h可杀死芽胞。
炭疽杆菌对青霉素敏感,培养试验10U/ml即可抑制细菌生长,对链霉素、四环素、卡那霉素也均敏感。
流行病学人类主要经接触牲畜的毛皮和肉类获得感染,食肉动物也可从食草动物获得感染,且辗转感染人类。
和牲畜接触频繁的人如牧民、兽医和屠宰工人的感染机会较多。
被炭疽杆菌污染的毛、皮进入加工企业,或感染的肉类进入市场,也可能造成暴发流行。
人类感染炭疽杆菌主要通过接触途径,以皮肤炭疽最为常见。
通常散发,病死率不高,能够彻底治愈,部分甚至能够自愈。
可是,由于严重污染造成的吸入感染,或感染牲畜的肉类引起的食入感染,可能造成吸入性炭疽及胃肠炭疽的暴发流行,病死率甚高。
严重感染者有时发生炭疽性脑膜炎。
炭疽于我国普遍存于,历年来发病数波动不大,全国的发病数于数百至千余例范围内。
高发的省区较为固定,于过去的5年中排序为:贵州、新疆、甘肃、四川和广西。
有几方面的原因造成这些省区的高发:畜牧业的发展,群众屠宰病畜的习惯,这些均造成土壤污染面积的增加。
此外,诊断率仍和医务人员对本病的警觉性有关。
炭疽的诊断时往往需要流行病学证据的支持,但由于炭疽杆菌于自然界存于时间非常长,这种流行病学证据有时难以获得。
特别是于诊断皮肤炭疽时,不应要求必须具备流行病学证据。
于受到炭疽杆菌作为生物武器的袭击情况下,炭疽的流行病学可能和和平条件下完全不同。
病理学及发病机理壹、炭疽发病机理炭疽杆菌的致病性和其产生的外毒素和多肽荚膜有关,二者分别由2个质粒(pX01及pX02)编码。
荚膜有抗吞噬作用,pX02缺失的菌株不能形成荚膜则易被白细胞吞噬且杀死,因而没有致病作用。
炭疽杆菌的外毒素由3个蛋白组成:保护性抗原(PA),致死因子(LF)和水肿因子(EF)。
PA结合于细胞表面受体,作为另俩因子的结合位点。
二者壹旦结合,PA受体复合物就会促进LF和EF进入细胞内。
LF和PA结合形成致死毒素(LT),EF和PA结合形成水肿毒素(ET)。
LT于细胞内使主要的丝裂素蛋白活化激酶失活。
干扰细胞内信息传导,释放氧自由基及前炎症细胞因子,引起细胞死亡,且破坏血管屏障。
ET作为壹个钙调蛋白依赖性腺苷环化酶可导致细胞内cAMP水平的急剧增加,导致平衡破坏,抑制中性粒细胞,使人体对炭疽杆菌更加敏感,致局部受染,且发生水肿。
这2个毒素和毒血症状有关,严重时可导致多器官衰竭死亡。
炭疽杆菌繁殖体或芽胞进入人体后,被吞噬细胞吞噬,芽胞即复苏繁殖,产生外毒素且形成抗吞噬的荚膜。
外毒素直接引起局部组织水肿,出血、坏死,且可引起全身毒血症状。
抗吞噬的荚膜则使细菌更易于扩散,引起导流的淋巴结出血坏死,甚至侵入血流引起败血症。
如侵犯脑膜,可致脑膜出血、水肿。
二、炭疽的病理学变化根据感染途径不同,人类炭疽分为皮肤炭疽、吸入性炭疽和胃肠道炭疽3种主要原发病类型。
(壹)皮肤炭疽主要发生于皮肤暴露部位,如手臂、面颈。
当炭疽杆菌或芽胞从损伤的皮肤进入体内后,首先于局部大量繁殖,产生外毒素,致局部皮肤水肿、出血、组织坏死。
皮肤炭疽的潜伏期壹般为2~3天(9h~12天),首先于局部出现小而痒的丘疹,次日即见疹中心变成小水疱,周围组织肿胀,继之,中心部坏死,形成壹无痛性脐形溃疡,直径1~3cm,溃疡周围环以水疱,疱内为浆液血性液体,含大量炭疽杆菌。
溃疡的坏死组织和血性渗出物形成壹特征性黑色痂皮,特称结痂(eschar)。
病变部神经纤维变性,故局部无痛感。
溃疡周围组织水肿十分明显。
显微镜下,局部显著充血,皮肤表层坏死,真皮水肿、坏死、出血,炎细胞反应轻微,或仅见轻度中性粒细胞浸润,或见血管炎,血管周围单个核细胞浸润。
局部可发生淋巴结肿大、水肿出血、疼痛。
头颈部的皮肤炭疽,水肿常很快沿着软组织扩散致颈、胸、肩部,甚者可致呼吸困难,这种广泛水肿称为恶性水肿。
壹般黑痂形成数日后开始缓慢愈合,2周后水肿可渐吸收,痂皮脱落,80%可自然愈复。
对皮肤炭疽禁忌切除,重症病例可且发败血症或引起炭疽性脑膜炎。
图7皮肤炭疽左图:面部炭疽,下眼睑溃疡焦痂形成,眼睑及面部水肿右图:下肢炭疽,下肢水肿、溃疡焦痂周围绕以水泡溃疡的渗出物内有大量炭疽杆菌,取渗出物涂片作细菌染色有助于确诊。
用Steiner染色,炭疽杆菌呈黑色,用革兰氏染色炭疽杆菌呈紫色。
抗生素治疗<55h,细菌仍较多,治疗超过72h,细菌将明显减少,革兰氏染色可能为阴性,此时可做免疫组化染色。
如应用抗炭疽杆菌细胞壁抗体、抗炭疽杆菌荚膜抗体做免疫组化染色。
免疫组织化学检查除能显示细菌,仍能显示细胞内外的细菌碎片或颗粒状抗原,有助于对经过治疗患者的确诊。
(二)吸入性炭疽由吸入炭疽芽胞引起感染,潜伏期尚未完全确定,估计高剂量吸入潜伏期为1~6天,中位数为4天。
吸入的炭疽芽胞于肺内立即被肺泡吞噬细胞吞噬,几小时之内,被转运至纵隔淋巴结,肺内不遗留特异性炎症。
早期胸部X线检查均有异常,主要为纵隔增宽、胸水或有肺部小的浸润灶(水肿)。
尸检可见纵隔、肺门和支气管旁淋巴结呈急性充血、出血,有中性粒细胞浸润和细胞碎片,且含有大量炭疽杆菌,有的小血管内可见新鲜血栓,这些改变使淋巴结肿大,大者直径达4~6cm,淋巴结周围的脂肪结缔组织也可出现高度水肿、充血、大片出血,使整个纵隔呈胶冻样水肿团块。
胸膜也可水肿增厚,胸腔内见有大量浆液血性积液。
肺泡内可有不同程度的水肿,局灶性透明膜形成。
吸入性炭疽早期查痰无意义。
壹般来说,胸膜表面及胸腔积液内含有大量炭疽杆菌,取胸水检测可助于确诊。
用抗生素治疗3天之上,革兰氏染色常为阴性,此时可取胸水离心,将细胞制成蜡块,用切片作免疫组化染色(用抗炭疽杆菌荚膜抗体或细胞壁抗体),可见杆菌片断和颗粒状抗原。
说明免疫组化染色于确诊中较为重要。
此外,聚合酶链反应(PCR)也可证实胸水中的炭疽杆菌。
图8吸入性炭疽的病理改变A纵隔出血水肿淋巴结出血肿大B纵隔软组织出血C纵隔淋巴结组织坏死、核固缩D淋巴结可见免疫母细胞及固缩核吸入性炭疽可发生败血症,脾脏充血肿大,脾髓内含有大量的炭疽杆菌。
于肝窦、枯否细胞、肠浆膜面及肠黏膜下血管内均见炭疽杆菌抗原。
吸入性炭疽也可发生脑膜播散引起出血性脑膜炎,脑脊液(CSF)中培养出炭疽杆菌。
(三)胃肠炭疽于自然感染中,胃肠道炭疽较多见,系由于食入炭疽杆菌污染严重的未熟肉类感染。
胃肠道炭疽分为2型:口咽型及胃肠型(腹型)。
1、口咽炭疽大多为单侧,多数病变位于扁桃体,也见于悬雍垂及软腭。
早期病变为局部水肿、充血,第壹周末黏膜中心坏死,溃疡形成,第二周初溃疡上可见假膜。
所有患者均有颈部肿胀,75%为单侧,淋巴结肿直径可达4cm。
软组织肿胀和淋巴结肿大同时存于可压迫患者的呼吸道。
曾有报道,5例原诊为扁桃体脓肿而行手术探查,但没有化脓。
另有报道,24例中3例死亡(死亡率13%),此3人的潜伏期均小于24h,提示感染更为严重,血培养可为阴性,咽拭子为阳性,说明咽拭子对口咽炭疽的确诊甚为重要,PCR及免疫组化染色也有助于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