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治疗中风失语

合集下载

针刺加脉冲电针治疗中风后失语60例

针刺加脉冲电针治疗中风后失语60例
关键词 中风 ; 失语 ; 脉冲 电针 治疗 中图分 类号 : 2 66 R 4. 文献标识 码 : A 文章 编号 :0 3 0 1 ( 0 0 0 — 0 0 0 1 0 — 7 9 2 1 )2 0 3 — 2
中风 病是 我 国常 见病 之一 ,大 约 13 / 以上 的 中风 病 患者 会 发 生不 同 程 度 的各 种言语 障碍 。中风后 失语 的康
序随机 分为2 。 组 观察组 6例 , 4 , 0 男3例
女 2例 ; 6 年龄3 ~ 1 ; 8 8 岁 病程3 6 天 。对 ~0
表 1 两组疗效 比较
( ) 例
照 组5例 , 2 , 4 ; 龄3 ~0 6 男3例 女2 例 年 8 8
岁; 病程3 6 天 。两组年 龄 、 别 、 ~l 性 病程
对 照组5 例 予常规 西药治疗 , 6 观察 组6 例在 对照组 基础 上 予针 刺加 脉冲 电针 治疗 ,0 为 1 疗程 , 0 1天 个 疗程 之 间间 隔6 , 治疗3 疗程 , 天 共 个 观察 疗效 。结 果 : 察 组显 效1 例 , 观 4 有效4 例 , 效4 , 2 无 例 总有效 率9 . %; 照组 显效6 33 3 对 例, 有效3 例 , 效l例 , 4 无 6 总有效 率7 .3 1 %。结论 : 4 针刺 加脉冲 电针 治疗 中风 后 失语具有 良好疗 效。
针加传 统针 刺治 疗 中风后 失语 症取 得 根 。每天 1 ,0 为 1 次 1天 个疗 程 , 程 间 疗
间隔 6 , 治疗3 天 共 个疗 程后观 察疗效 。
3 疗 效 观 察
观察 对 象均 为 2 0 ~ 0 9 梧 州 31 评 估指标 采用 沼 氏失 语症程 度 验 , 0 7 20 年 . 等级 资料 采 用R dt 验 , < . ii 检 以P O0 5 级 不能用 言 具有 统计 学意 义 。 市人 民医院神 经 内科 符合 中风病 诊断 评定 标准 … 进行 分级 。0 : 标 准 的住 院患 者共 1 6 , 中脑 语 进行 实用性 交流 ,其 自发 言语 亦 无 34 结 果 见表 1 1例 其 . 。 梗塞 8例 , 出血 3例 , 先后 就诊 顺 0 脑 6 按

语言康复训练结合针灸治疗中风后失语

语言康复训练结合针灸治疗中风后失语
营养 支 持 能有 效 地维 持 患者 的 热量 和 营养 ,纠正 负 氮平 衡 和 内 【 2 ] 马 留学 , 邹 忠 东, 姚 和祥 , 等. 术后 早 期 炎性 肠 梗 阻的 诊 疗 进 展
稳态 失 衡 , 使 机体 迅速 恢 复 到 良好 的 营养状 态 , 纠 正低 蛋 白血症 … . 中 国临床 医学, 2 0 0 9 , 1 6 ( 6 ) : 8 8 9 — 8 9 0 . 及肠 壁 水 肿 , 促进 肠 道 功 能 恢复 , 从 而 减 少并 发 症 的 发生 率 , 缩 【 3 1 司徒 小新 , 徐林梧, 李连 涛 . 术 后 早 期 炎 性 肠梗 阻 1 3 例 诊 治体
1 2
部分 小 肠 切除 。
2 结 果
内蒙古中医药
和生 长抑 素是 非 常 必要 的 ,因为 糖皮 质激 素 既 可促 进 肠 道 水肿 和炎症 的消 退 , 还 可 以抑 制 纤 维母 细胞 增 生 而预 防 粘连 , 但 应小
本组 1 7例 经保 守 治 疗治 愈 出 院 ,治 愈 时间 5 - 2 7 d 。其 中 1 剂 量使 用 , 时 间不 宜 超过 1 周。 而 生 长抑 素 可有 效 抑制 胃肠 道激
增生 、 无弹性 、 肠壁高度水肿 , 行小肠部分切除 、 小肠吻合术 。
3 讨 论
的破坏 , 加 速 炎症 的消 退 , 减 轻肠 壁 水 肿 , 促 进肠 壁 血 液 循 环和 动 力恢 复 。 此外, 对 白细 胞增 高 、 发 热 患者 在应 用 糖皮 质 激 素 时
3 . 1 病 因 :近 年 来 , 有 研 究 证 实I ” , 炎 性肠 梗 阻 病 是 由浸 润 于 小 应 加 用有 效 的广 谱抗 生 素 和抗 厌 氧菌 药物 , 防止 肠 道 菌群 移 位 肠或 结 肠 间 的 白细胞 所 介 导 的一 种 炎 症 反应 , 腹 部 的手 术 操作 我 院采 用 红 霉素 静滴 , 因为 红霉 素 不仅 有 较强 的抗 菌作 用 , 而且

廉泉穴合谷刺治疗中风失语症37例观察

廉泉穴合谷刺治疗中风失语症37例观察

廉泉穴合谷刺治疗中风失语症37例观察关键词失语症中风后遗症廉泉合谷刺中风失语症是中风病常见并发症,因言语表达和理解困难,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笔者自2000年以来,运用廉泉穴合谷刺治疗中风失语症37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本组37例患者均经CT或MRI诊断为脑血管意外,病情基本稳定,意识清楚,无明显视听障碍,符合1996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急症协作组制定的《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1],并采用北京医科大学高素荣等制定的《汉语失语症检查法》[2],确诊为失语症者。

排除严重的听力和视力障碍者,心、肺、肾、脑功能衰竭者,老年性抑郁症者,老年精神病患者。

全部病例均为首次发病,其中男21例,女16例;年龄最小31岁,最大78岁,平均61.5岁;文化程度文盲3例,小学12例,中学16例,大专以上6例;病程最短2周,最长2年,平均0.6年。

脑出血10例,脑梗塞22例,混合性5例;伴右肢瘫27例,左肢瘫10例。

2 治疗方法取穴:廉泉。

操作方法:合谷刺,患者卧位仰头,颈部垫枕。

廉泉穴常规消毒后,用0.35mm×50mm华佗牌一次性毫针,沿舌骨上缘正中进针,针尖向舌根方向直刺30~40mm,快速提插用泻法。

然后提针至皮下,分别向左右斜刺入舌根方向,再行提插泻法,快速出针,按压针孔,以免出血。

此法以患者下颚及舌体、舌根部有强烈酸胀感或发麻感为宜。

隔日1次,10次为1疗程,每个疗程间休息1周。

本组病例最长的治疗3疗程。

3 治疗结果采用《汉语失语症检查法》[2]的记分标准,记录自发谈话、理解、复述、命名4项言语的得分,并以此评定疗效。

经上述方法治疗后,37例中,10例恢复(治疗后得分达总分的90%以上)。

12例显效(治疗前总分达50%以上,治疗后有10%以上进步;治疗前总分在50%以下,治疗后有20%以上进步)。

8例有效(总分有进步,但未达以上两项成绩,且至少一方面言语功能有1级以上进步)。

针灸治疗中风失语症的临床研究

针灸治疗中风失语症的临床研究

显 上 升趋 势 。失 语 是 中风 的 常 见症 状 , 以影 响患 者 的 生 存 质 患者 口语 表 达 、 语 理解 、 可 听 阅读 、 写 等方 面 的语 言 功 能 变 化 。 书 量 。笔 者查 阅相 关文 献 资 料 , 依据 多年 的 临床 经 验 , 为 针 灸 能 4 结 果 认 有 效 地改善 失语 , 过临床 症状 进行 疗效 分析 , 总结 如 下 。 通 现
重 观 察 治 疗 前 后 患者 语 言 功 能 。 结 果 : 两组 失语 症 患 者语 言 功 能 评 分 治 疗 前后 比较 , 显 著 性 差 异 ( < O 0 ) 治 疗 前 两 组 比 有 P .1, 较 无 差 异 ( > o 0 ) 具 有 可 比性 ; 疗 后 治 疗 组 明显 优 于 对 照 组 。 结 论 : 灸 联 合 艾 灸 可 明 显 改 善 患 者 语 言功 能 , 灸 联 合 P .5 , 治 针 针
o 0 ) .5 。
2 治 疗 方 法
舌 三 针 局 部取 穴 , 刺 舌 体 局 部 , 以 使 针 感 向舌 根 部 传 针 可 导 , 以刺 激 舌 肌 、 可 舌下 神 经 和舌 咽神 经 , 射 性 兴 奋 , 时 又 反 同
主要 是 由风 火 痰 瘀 诸 邪 导 致 心 肝 脾 肺 肾 五 脏 功 能 失 3 本 院 神 经 内科 的 门诊 和 住 院 部 符 合 诊 断 标 准 的 患 者 。 随 虚 标 实 , 月 调 , 滞 清 窍 , 机 失 用 所 致 。其 病 位 虽 在 脑 , 病 变 涉 及 心 壅 神 但 机分组 , 治疗 组 5 O例 , 中男 性 2 其 2例 , 性 2 女 8例 ; 龄 4 ~ 年 1 会 舌 口唇 、 雍 垂 、 脉 、 别 、 悬 经 经 经 7 岁 , 均 6. 6 平 O 3岁 。对 照 组 4 8例 , 中男 性 1 其 8例 , 性 3 肝 脾 肺 肾五 脏 及 喉 咙 、 厌 、 、 女 o 筋 等 组 织 器 官 。任 何 一 个 环 节 出 现 问题 , 会 影 响 语 言 的 发 都 例 ; 龄 4 ̄7 年 0 5岁 , 均 5. 平 9 5岁 。两 组 病 人 在 性 别 、 龄 、 年 失 区别 仅 在 于影 响 的轻 重 以及 失 语 的 类 型 。 语 症 患 者 类 型 构 成 、 医 症 候 类 型 构 成 均 无 显 著 性 差 异 ( > 生 , 中 P

针灸治疗失语的古方分析

针灸治疗失语的古方分析

其相对频次为0.519。 足少阴肾经穴位的相对频次为0.519,这与肾经循行、语言的产生及中风失语的病机有关。《灵枢·经
脉》:“肾足少阴之脉……贯脊属肾,络膀胱。其支者,从肾上贯膈,入肺中,循喉咙,挟舌本。”肾经
循行经过发音器官舌、喉咙,远取肾经的穴位,可使发音器官舌、喉等气血调和。另外,语言的产生离
窍于上,故凡治清窍之病,必此二穴上行之力。因此中风失语用手阳明大肠经穴位,取曲池、合谷之祛 风、升阳、开窍。 2.2.4手少阴心经、心脏:通里(4)、灵道(9)、阴郗(2),共3穴,其频数之和为15,其相对频次为
1.667;手厥阴心包经、心包:间使(6)、中冲,共2穴,其频数之和为7,其相对频次为0.778。
五输穴在全身腧穴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作用,《灵枢·九针十二原》:“经脉十二,络脉十五,凡二十 七气,以上下所出为井,所溜为荥,所注为输,所行为经,所入为合,二十七气所行,皆在五腧也。’’, 因而临床应用十分广泛。五输穴的作用,又各有侧重,《灵枢·顺气一日分四时》:“病在脏者,取之井:…… 病变于音者,取之经……”,即发音及与发音有关的病变取经穴。中风失语中,运动性构音障碍、言语 失用、口失用者有发音障碍,取经穴可能与此有关。另外,阴井木、阳井金,阴经的经穴五行属金,肺 属金,故经穴属肺。而肺主声,声音出于肺而根于肾;肺主气,声由气发。因此,“病变于音者,取之 经"。这也许是古代医家选用心经经穴灵道治疗失语的原因。 2.3.2原穴:频数之和为9;络穴:频数之和为8;背俞穴:频数之和为2;募穴:频数之和为2;郗穴 频数之和为2;八会学:频数之和为5;下合穴:频数之和为6:八脉交会穴:频数之和为2。 2.4其他
口……”。《灵枢·忧恚无言》:“口唇者,音声之扇也”。合谷是手阳明大肠经原穴,《灵枢·九针十二

针刺治疗中风失语症的思路和方法

针刺治疗中风失语症的思路和方法
寸 , 灸 , 施 以平 补 平 泻 手 法 , 感 以 酸 胀 传 至 咽 喉 部 最 佳 。 可 并 针 留针 3 i , 5mi 针 1次 。 0r n 每 n行 a
1 2 5 配 穴 根 据 虚 补 实 泻 的 原则 , 采 用 提 插 捻 转 补 泻 兼 施 .. 均 手法 , 刺得气后 , 针 留针 3 n。每 日 1次 , 0次 为 1个 疗 程 。 0mi 1
3 讨 论 失 语 症 : 指 因脑 损 害 引 起 的原 已 习 得 的 语 言 功 能 丧 失 或 是 损 害所 出 现 的 种 种 症 状 , 现 为 对 言 语 符 号 的婵 解 、 织 、 达 表 组 表 等 某 一 方 面 或几 个 方 面功 能 障碍 的一 种 综 合 征 。轻 者 表 现 为 言
针 刺 治 疗 中风 失 语 症 的 思路 和方 法
张 先 锋
中 图分 类 号 : 4 . R2 5 2 R7 3 3 5 . 文 献 标 识 码 : C 文 章编 号 :6 2—1 4 ( 0 1 0 l7 3 9 2 1 ) 4—0 0 5 6—0 2
中风 失 语症 ( h sa 是 针 灸 临床 巾最 常 见 的 疑 难 病 症 , Ap a i) 约
对 引 起 语 言 『 枢 变 性 的 细 胞 进 行 调 节 , 周 未 受 损 的 大 脑 皮 f J 对
向舌 根 部 , 上 下 轻 度 捻 转 不 留 针 , 酸 麻 胀 感 勾 宜 , 感 均 传 以 有 针 至 咽 喉 部 最佳 。 1 2 4 人 中 、 浆 常 规 消 毒 后 , 3 .. 承 取 O号 1 0寸 毫 针 针 刺 人 . 中 , 尖 向 鼻 中 隔斜 刺 0 1 ~ 0 2寸 , 雀 啄 刺 手 法 , ‘ 以 针 . 寸 . 施 引感

针灸治疗中风失语症的临床研究述要

针灸治疗中风失语症的临床研究述要

针灸治疗中风失语症的临床研究述要【摘要】对5年来有关针刺治疗中风失语症的临床研究文献,从临床选穴治疗研究方面进行综述,诸文献研究表明,针刺治疗中风失语症疗效确切,但分析后发现,目前许多文献对于中风后急性、亚急性、慢性期各阶段的病理机制、中医证候类型分布情况以及药物与针灸的作用机制缺乏深入探索,并且目前研究多集中于临床治疗方面,实验研究极其缺乏,专业设计不严,忽视诸影响因素与针刺疗效关系的研究及其交互作用的研究分析等问题。

【关键词】中风;失语症;针刺治疗;综述近几年关于针灸治疗中风后失语症的临床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单纯针刺广州中医药大学江钢辉医师[3]采用CT定位围针法治疗中风失语症:以CT 所示病灶在同侧头皮的垂直投射区(最近距离在投射区)的周边为针刺部位,以30号1.5寸不锈钢毫针4~8针(针数视病灶大小而定)围刺方向皆刺向投射区的中心,进针方法同常规头皮针,得气后以180~200次/分)的频率捻转2分钟,留针30分钟,中间行针1次。

配穴取哑门、廉泉、通里穴。

治疗结果:显效7例,有效19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86.67%。

山东省乳山县中医院潭少牧医师[4]采用苍龟探穴法针刺廉泉穴治疗中风失语:取穴:主穴,廉泉;配穴,增音。

方法:令患者仰卧敞开衣领,颈下放一矮枕头,使头略向后仰,将颈前部分暴露,找准廉泉穴进针,进针一寸,再退至皮下,依次斜向上下左右,分别按三进一退进行钻剔,最后留针呈直刺状态,再针剌增音穴(廉泉穴旁开0.5寸) 留针20分钟,间歌行针,每日一次,出针后鼓励病人大声说话。

治疗结果:治愈38例,显效46例,有效7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96.8%。

2舌针为主山东省烟台市刘志滨医师[7]采用舌三针治疗中风失语:舌体三针法采用28号3-4寸毫针,从金津、玉液穴之间进针刺入舌根部为第一针,舌体两侧各斜刺深达舌根部分别为第2、3针。

取廉泉穴向后上刺入深选舌根部3-4寸,得气后,将针退至皮下,再分别向左、右各斜刺深达舌根部为第2、第3针。

中风后失语的针灸治疗概况

中风后失语的针灸治疗概况
训练的基础上采用针灸 治疗 。主穴取语 言 区( 运动性 失语 选语 言一 区, 命名 性失语 选语 言二 区 , 感觉 性失 语选语 言 三区 ) 及百会 、 哑门 、 通里 、 泉。属风痰 人络型加 风池 、 廉 丰 隆 , 阳上扰型加太 冲、 风 肝俞 , 风痰瘀 阻型加风 门、 膈俞 , 气 虚血瘀 型加足三里 、 血海 , 阴虚 阳亢 型加 肾俞 、 溪。针刺 太 手法 以提插捻转补 泻法 为主 , 留针 2 0~3 i ,0次 为 1 0mn 1 个疗程 , 观察治疗 1 月。共治疗 4 个 0例 , 效 1 显 8例 , 有效 1 7例 , 无效 5例 ,所引起 , 导致语言交 流能力 障碍 ,
主要表现为对语言理解 和表达能力 的丧失 , 严重影 响患者 的社会交往能力和生活质量 , 同时加重患 者的情感及 智能 障碍 。失语症 一直 是康 复界一 大难 题 , 由于其 病位 特 殊 , 语言机制复杂 , 决定 了失语 症康 复治疗 难度 较大 , 困扰 在
效2 , 效 1 8例 有 7例 , 效 4例 , 有效 率 9 . %。刘 锦 无 总 02
等 主穴 取百会 、 门, 哑 配穴 取头针语 言三 区、 神庭 、 廉泉 、
心俞 、 肝俞 、 门 、 阴交 。针刺每天 1次 ,2天为 1疗程 , 命 三 1 连续 3 个疗程后评定疗效 。共治疗 6 O例 , 显效 l , 4例 有效 4 2例 , 无效 4例 , 总有效率 9 .3 。田迎春 在语言康复 33%
天为 1 疗程 , 连续 3个疗 程后评定 疗效 。共 治疗 4 9例 , 显
起针 。隔 日 1 , 次 针刺 6次为 1 疗程 , 个 疗程 间休 息 3~5
天 。针刺 4个 疗程 无效者 停止 治疗 。头 针穴 区 的操作 方 法: 头针言语一 区、 区 , 二 采用三快针刺术 ( 快速进 针 , 快速 捻转达到 2 0转/ i, 0 mn 快速 起针 ) 。留针 9 i, 0rn 捻转行 针 a

针灸加功能锻炼治中风失语症86例

针灸加功能锻炼治中风失语症86例
可多次训 练 。
点 刺 出血 , 刺后立 即在点 刺部 位拔 罐 , O n后 起罐 , 点 l mi
并 用 消毒干棉 球清 洁皮肤 。另 在疱疹 的起点 ( 头 )疱 龙 、 疹 的终末 端 ( 龙尾 )小 指第 二指关 节尺 侧缘横纹 尽头处 、 ( 眼 ) 血 , 日治疗 1 , 龙 放 每 次 7次为 1个疗程 。
针、 针、 头 体针 配合 针 灸 。① 精选 穴 位 : 津 、 液点 刺 金 玉 放血 , 舌根针 刺后接 G6 0 — 电 针仪 , 8 51型 电压 4 频 率 V,
2 Hz 留针 2 mi ; 选 用 头 针 一 、 、 语 言 区 , 百 O , 5 n② 二 三 并
脚依 次挑 治穴位 是 : 会 ( 百 高血 压 、 虚 、 体 高度 过 敏者 禁 用) 风池 、 、 大椎 以远 5 、 节 肺俞 、 心俞 、 膈俞 、 俞 、 肝 胆俞 、 脾俞 、 肾俞 、 曲池 、 三里 、 关 、 手 外 血海 、 阴陵 泉 、 阴交 、 三
周 永 琴
( 山西 省 临汾 市尧 都 区 中 医皮 肤 病 医 院 ,4 0 6 0 10 )
笔者 采用挑 治配合 针灸 、 拔罐 等综合 疗法治 疗带状
疱疹 2 8例 , 疗效 显著 , 现报道 如下 。

中风失 语是脑 血管 病常见 症状 , 急性 中风后产 生失 语 高达 3 以上 , 重影 响 患 者 的 生 活质 量 。笔 者 采 5 严 用针 刺加 功能锻炼 治疗 中风失 语 , 道如下 。 报
典型 病例
疗 效评 定标准 : 显效 : 疗 3个疗 程 后 能 说 出 2个 治
字 以上 的词语 , 吃饭 、 如 喝水 、 衣 服等 常 用 词语 , 肢 穿 患 可 自主活动 , 从事较 轻 的活动 ; 有效 : 疗 3 疗程 后能 治 个 说单 字 , 、 、 、 等 吐字较 清楚 , 肢基本 可 自主运 吃 喝 穿 戴 患 动 , 活基本 可 自理 ; 效 : 生 无 治疗 3个 疗 程 后 症 状 无 改 善, 不能 发清楚 的声 音 , 患肢 不能 自主 活动 。 经治 疗 , 效 3 显 4例 , 3 . 3 ; 效 4 占 9 5 有 5例 , 占 5 .3 ; 2 3 无效 7例 , 8 1 ; 占 . 4 总有效 率 9 . 6 。 1 8

针灸治疗中风失语症的临床研究述要

针灸治疗中风失语症的临床研究述要

针灸治疗中风失语症的临床研究述要摘要】对5年来有关针刺治疗中风失语症的临床研究文献,从临床选穴治疗研究方面进行综述,诸文献研究表明,针刺治疗中风失语症疗效确切,但分析后发现,目前许多文献对于中风后急性、亚急性、慢性期各阶段的病理机制、中医证候类型分布情况以及药物与针灸的作用机制缺乏深入探索,并且目前研究多集中于临床治疗方面,实验研究极其缺乏,专业设计不严,忽视诸影响因素与针刺疗效关系的研究及其交互作用的研究分析等问题。

【关键词】中风失语症针刺治疗综述失语症是由特定脑损伤(通常是大脑皮质区域损伤,如血管破坏、创伤或肿瘤)所致的语言障碍。

常见原因为脑猝中和脑外伤。

大约1/3以上的中风患者发生不同程度的各种语言障碍。

事实证明,依靠药物治疗对中风后遗症期的失语症并不能取得满意疗效。

祖国传统医学对中风后失语症早有深入研究[1]。

古代文献记载的失语名称繁多,病机的叙述多样,唐宋以前医家多以感受外风立论,强调外风人中引致失语,如《中藏经》有云“心脾俱中风,则舌强不能言,盖脾脉络胃挟咽,连舌本,散舌下,二脏受风,则舌本强硬而不语也”;《外台秘要》云“肝风其口不能言,脾风其声不出”;随着临床实践经验的丰富和人们对于中风研究认识的深入,刘完素倡“心火暴甚”学说于先,朱丹溪、李东垣继阐述于后,至明清之际已着重强调内伤脏腑为本病发病关键,其病机大体可归纳为风、火、瘀、痰四邪伤及心、肝、脾、肾四脏。

心主神明,心气通于舌。

心神失养,故出现舌强、言语蹇涩不利,脑为元神之府,风中脑络,致使脑脉淤阻,气血不通,或肾虚精亏,髓海空虚,风、火、瘀、痰和之,流窜经络,上阻清窍,以致神昏失语。

然诸家认识仍有所侧重,如明朝王肯堂认为失语症以肾中阴阳亏虚所致为多,《证治准绳》曰:“《素问》云太阴所谓酥朽痴撸针灸疗法依据自己的理论在失语症的康复治疗中显示出独特的优势,取得令人满意的疗效。

今将近几年关于针灸治疗中风后失语症的临床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针灸治疗中风失语症的临床研究

针灸治疗中风失语症的临床研究
成均无显著性差异 ( 尸> 0 0 ) .5 。
颞三针属于头穴疗法 ,头穴疗法是利用针法 、灸法及其他有
关物理方法 ,刺激脑 ( 包括大脑 、小脑 、脑干 )的体表投 影部位 及其临床腧穴 ( 或刺激区 ) ,治疗各种疾病 的一种方法。头穴疗
2 治疗方法
2 1 基础治疗 :全部病例均予 口服拜阿斯匹灵 1 0 、静 . 0 mg
以3号 1 2 寸毫针直刺 02寸行捻转补法,以得气为度 ;神堂、魂 . 门穴以 3 号 1 2 寸毫针直刺 0 3 . 寸行捻转补法 ,以得气为度。 .-0 5 2 3 对照组:基础治疗 +西药 。盐酸培他啶 5 0 ( .2 . 0 ml 0 0g)
4 结果
1 1 1 西医诊断标准 .. () 1 参照 19 年全国第 四次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诊断标 95 准…,并经 C T或MRI 诊断为脑梗塞或脑 出血 , 明有单发病灶; 证 () 2 采用北京医院制定的 ( ( 汉语失语症检查法》 确诊为失语
症者 。
两组失语症 患者语言功能评分的 比较,见表 1 。 经 检验 ,两组失语症患者语言功能评分治疗前后 比较,有 显著性差异( O O . lo治疗前两组 比较无差异( 0 0 ) .5 ,具有可 比性 ;治疗后治疗组 明显优于对 照组 ,有显著性差异( 0 O < . lo
法治疗 中风源于 《 内经 ( ,( 灵枢 ・ 五乱 “ 气乱于头则为厥逆 ,头 重 眩仆 ……取之天柱” 灵枢 ・ 。 邪气藏府病 形》篇中记载 ,“ 十 二 经脉 ,三百六十五络 ,其血气 皆上于面而走空窍” 。说明了头 部与人体 内的各 脏腑器官的功能有着密切关系 , 颞三针的每一刺 到活血化瘀 ,通经活络作用 ,从而使其功能恢复 。
当代 医学

针灸治疗中风失语

针灸治疗中风失语

针灸治疗中风失语的临床研究进展针灸治疗中风失语的临床研究进展[摘要] 中风,是以突然昏扑,半身不遂,语言謇涩或失语,口舌歪斜,偏身麻木为主要表现,并具有起病急,变化快,如风邪善行数变的特点的疾病中风也叫脑卒中。

中风,西医称脑血管意外或脑卒中,是指一组由各种不同病因使脑血管发生病变引起急性脑部疾病临床上以起病急骤与出现局灶性神经功能缺失症侯为特征,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且有 20%的中风患者存在着不同程度失语。

随着我国人口构成结构的逐渐老龄化,中风失语越来越困扰着我国中老年人的工作和生活,而针灸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独特方法,在治疗中风失语方面具有显著疗效。

为了更好的将针灸应用于中风失语的临床治疗,现将近2O年关于针灸治疗中风失语的文献概述如下。

关键词中风失语头针舌针体针综合应用中风是以突然昏扑,半身不遂,语言謇涩或失语,口舌歪斜,偏身麻木为主要表现,并具有起病急,变化快,如风邪善行数变的特点的疾病中风也叫脑卒中。

中风,西医称脑血管意外或脑卒中,是指一组由各种不同病因使脑血管发生病变引起急性脑部疾病临床上以起病急骤与出现局灶性神经功能缺失症侯为特征,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

无论世界不同地区或不同类型国家,脑血管意外都是主要的死亡原因与致残原因。

中风在我国古代是四大难症之首, 它是以猝然昏倒,不省人事,伴发口角歪斜、语言不利而出现半身不遂为主要症状的一类疾病。

如今有调查表明:我国每年新发完全性脑卒中220-250万人,每年死于脑卒中者100-140 万人,死亡率在城市占第三位,在农村占第四位,积累下来的为数更多的存活者中约75%致残,5年复发率高达41%。

如何最大限度地降低死亡率、致残率是我们医疗卫生事业面临的重要任务.1 病因病机中风的发病突然,是其病理是逐渐形成的。

与肝、肾、心、脾的关系最为密切,其病因与虚、风、痰、火四者密切相关,发病机理罗为复杂。

①情志所伤或所老肾衰,致阴阳失调,发为本病。

或因暴努伤肝,使肝阳暴动,引起心火,风火相扇,气热郁逆,气血并走于上,心神昏冒而发病②。

明清时期针灸治疗中风后失语选穴规律的数据挖掘分析

明清时期针灸治疗中风后失语选穴规律的数据挖掘分析

引言
眩晕是临床常见症状,多表现为视物旋转、头晕目眩、恶心呕吐等。中医认为, 眩晕由肝、脾、肾三脏功能失调所致,针灸治疗眩晕具有独特优势。然而,针 灸治疗眩晕的选穴配伍规律尚未完全明确。因此,本研究旨在通过数据挖掘技 术,分析针灸治疗中医眩晕的选穴配伍规律,为临床实践提供指导。
文献综述
针灸治疗眩晕的历史悠久,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有关于针灸治疗眩晕的记载。 此后,历代医家不断探索和研究针灸治疗眩晕的理论和实践。近年来,随着数 据挖掘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开始针灸治疗眩晕的选穴配伍规律。如 王不留行穴、风池穴、膈俞穴等被广泛用于治疗眩晕。同时,研究表明,针灸 治疗眩晕的效果与选穴配伍密切相关。
引言
中风后失语是中医学的常见病证之一,针灸治疗本病具有独特优势。明清时期 针灸治疗中风后失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后世医家提供了宝贵的学术资源。 本研究通过对明清时期针灸治疗中风后失语相关文献的研究,运用数据挖掘技 术分析其选穴规律,旨在探讨古人针灸治疗的思路和方法,为现代临床提供指 导。
文献综述
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文献综述和临床试验相结合的方法,收集相关文献和临床数据。首 先,建立眩晕病因病机和针灸治疗原则的知识图谱。然后,运用数据挖掘技术, 如聚类分析、关联规则挖掘等,对知识图谱进行深入分析。最后,结合临床实 践,总结出针对不同证候的选穴配伍规律。
结果与讨论
通过数据挖掘技术,我们发现眩晕病因病机与肝、脾、肾三脏关系密切。其中, 肝阳上亢、痰浊中阻、气血亏虚等是常见的证候。针对不同证候,总结出相应 的针灸治疗选穴配伍规律。例如,肝阳上亢型眩晕可采用风池穴、太冲穴、太 阳穴等为主穴,配合肝俞穴、肾俞穴等辅穴;痰浊中阻型眩晕可采用中脘穴、 丰隆穴等主穴,配合脾俞穴、胃俞穴等辅穴;气血亏虚型眩晕可采用气海穴、 关元穴等主穴,配合足三里穴、三阴交穴等辅穴。

针灸治疗中风后运动性失语的研究进展

针灸治疗中风后运动性失语的研究进展

针灸治疗中风后运动性失语的研究进展发布时间:2022-10-30T07:44:17.190Z 来源:《科技新时代》2022年第12期6月作者:朱柯舟[导读] 失语是中风患者常见的后遗症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朱柯舟广西中医药大学赛恩斯新医药学院 530022摘要:失语是中风患者常见的后遗症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因此,中风后失语症治疗显得尤为重要。

针刺治疗中风后失语症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主要治疗方法有体针疗法、头针疗法、舌针疗法、针刺结合语言康复训练、药物、经颅磁刺激等。

本文介绍了近5年来针刺为主治疗中风后运动性失语的研究进展,阐述了目前相关治疗方法的优势和局限性,并展望了其研究前景。

关键字;针灸疗法;卒中;失语中风又称脑卒中,是指由于脑循环障碍引起的脑功能障碍综合征的局限性或综合性。

它是目前威胁人类生命和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死亡率和致残率很高。

失语是中分患者常见的并发症。

通常由左侧大脑中动脉皮质及皮质下损伤引起,发病率20中风%中风~中风38中风%,其中以运动性失语最为常见。

运动性失语又称布罗卡失语或表现性失语。

发病机制为额叶后上部和优势半球额下回后部。

主要症状为口语表达障碍,听力理解相对保留。

证候特点为自发言语少、寻言难、言语难、无流畅,甚至无言语。

语言沟通障碍使患者无法与医护人员及家属充分沟通,使患者容易产生抑郁和悲观情绪,从而影响患者治疗的依从性,进而影响治疗过程。

针灸治疗对中风中后运动性失语有较好疗效。

现将近5年针灸治疗脑卒中后运动性失语的临床研究、优势及局限性总结如下:一、单纯针刺治疗1.体针疗法体针疗法的优势在于能灵活选择和配穴。

但多数医师仍根据临床经验选择穴位,且没有统一的标准,不利于体针疗法的推广应用。

希望今后能积极探索卒中后运动性失语体针穴位的选择,丰富不同情况下穴位的选择,以及不同针刺手法对疾病的影响,进行大数据、多中心的对比研究,总结试行的有效治疗标准。

2.头皮针疗法头针疗法在中医与现代解剖学上相互对照,治疗机制已基本明确,规范治疗.中风易实施,疗效显著。

针灸治疗中风失语症的研究近况

针灸治疗中风失语症的研究近况
针灸 中风失语 症
疗 中风失语症具有 良好 的疗效 和广 阔的发展前景 。 关键词
中风 是 我 国 常见 疾 病 之 一 ,
组 ,取 廉 泉 、涌泉 、通里 ,以观 察风 府 、哑 门穴 的疗 效 。结果 治
疗组 9 . % 的 有 效 率 与 对 照 组 26
治疗 中 风失 语 症 3 4例 ,总有 效
9 % 。 王 氏Ⅲ 取 金 津 、 玉 液 3
刺络放 血 ,风池穴 进针 方 向向舌
根部 ,进 针 深 度 1—15寸 。共 . 治 疗 6 例 , 总 有 效 率 为 3 8 . % 。李 氏 以风 府 、哑 门 为 89
里 ,肾虚针肾俞 、太溪 ,治疗 中 风 失 语 症 6 例 , 总 有 效 率 7 8 . 5 。 夏 氏¨ 以 百 会 、 水 95%
氏 以哑 门穴 为主 成 熟 ,现
就近 2 0年 来 针 灸 治 疗 中风 失语 症 的文 献予 以综述 。 1 临床 应 用 11 体 针 疗 法 . 丁 氏 采 用 醒 神通 窍法 针 刺 治 疗 脑梗 塞 失语 。 针刺组 在 采 用 西 医 治 疗 的 同 时 , 予 以醒神通 窍针刺 法 ,主穴 用三
法对 中风 失语症 的疗 效进 行对 比 分析 ,主穴为 内关 、人 中 、三 阴
交 。结果 表 明 ,醒 神开 窍法对 言
疗3 O天 后 ,观 察 组 的疗 效较 对 照组 疗效 有非 常显著 性差 异 。 12 舌针 疗 法 . 重点 针 刺 舌 体 或周 围穴 位治 疗 中风 失语 症 的临 床报 道 较 多 ,且 方 法 各 异 。 张 氏_ l 10例 中 风 失 语 症 患 者 将 5 随机分 组 ,进 行对 照观 察 ,针 刺

针刺治疗中风后运动性失语的机制研究进展

针刺治疗中风后运动性失语的机制研究进展

针刺治疗中风后运动性失语的机制研究进展
肖娜;王盛春
【期刊名称】《上海针灸杂志》
【年(卷),期】2024(43)2
【摘要】运动性失语是一种以语言表达困难为主的失语症,是中风常见后遗症之一,严重影响患者身心健康。

针刺治疗中风后运动性失语安全有效,但其作用机制尚不明确。

该文从改善血液循环、减轻再灌注损伤、提高脑代谢、促进细胞再生以及促进大脑功能重组等方面综述近年来针刺治疗中风后运动性失语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为进一步临床研究提供参考。

【总页数】5页(P162-166)
【作者】肖娜;王盛春
【作者单位】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46.6
【相关文献】
1.针刺治疗中风后运动性失语的现代研究进展
2.中药汤剂联合针刺治疗缺血性中风后运动性失语的临床观察
3.针刺配合言语训练治疗中风后运动性失语临床观察
4.针刺治疗中风后运动性失语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
5.解语膏穴位贴敷与针刺联合治疗中风后运动性失语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针刺治疗中风后运动性失语症30例

针刺治疗中风后运动性失语症30例
参 考 文 献
[ ] 戴 戎 . 工 关 节 的 基 础 与 临 床 研 究 [ ] 1 . 1 人 M . 版 北
京 : 民卫 生 出版 社 , 9 3 2 1 人 1 9 :6 .
老年 患者 为多 , 病 因病 机 多为 肝 肾两 虚 、 其 筋失 荣 养 , 加 之外 伤 、 劳损 或风 寒湿 邪侵袭 , 留注 关节 所致 。 中医
治 疗 方 法 取 穴 : 津 、 液 以 及 舌 3针 、 部 顶 金 玉 头
颞前斜 线 。 操作 : 金津 、 玉液 2穴在 口腔 内 , 系带两 旁 舌
静脉 上 , 为金津 、 左 右为 玉液 。针刺前 可 以让患 者用 生
学认 为“ 不通 则痛 ” “ ,不荣 则痛 ” 依据 针刀 医学关 于 骨 。 质增 生 的原理 , 关 节骨 质增 生 形成 的根本 原 因 是膝 膝
关节 内部 的平 衡失 调 , 产生上 述 的临床症 状 和体征 。 而
造成 力平 衡失 调 的 主要病 理 因素是 拉 应力 和 压 应力 ,
临床 资料 本 临 床研究 中 3 0例 患者 均来 自广 州
中医药大学第 一 附属 医院针灸 科住 院部及 门诊 。患 者
经 C T或 MR 诊 断 为脑 血 管 意 外 , I 意识 清 楚 , 情 稳 病 定 , 心肺 等严 重并发 症 ; 用北京 医科 大学 汉语 失语 无 采 成套 检测 ( C 确诊 为运动性 失语 症 , B o a失语 。 AB ) 即 rc 3 0例 患 者 中男 性 1 8例 , 女性 1 2例 ; 龄最 小 3 年 6岁 , 最大 7 2岁 ; 脑梗 塞患者 2 例 , 出血患 者 9 。 1 脑 例
社 , 0 4 5 0 2 0 :4 .

中医针灸治疗中风后遗症

中医针灸治疗中风后遗症

中医针灸治疗中风后遗症中风是中老年患者常见多发疾病,同时该病具有很高的死亡率与致残率,严重危害患者的生命安全。

近年来,随着临床医学水平的不断提升,中风的死亡率不断下降,但是在临床治疗中还是会出现中风后遗症,这些后遗症会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和日常生活产生严重的影响。

所以要重视中风后遗症的治疗,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随着中医的不断发展,很多疾病都会选择中医方法治疗并且取得理想效果。

本文对中风后遗症的中医针灸治疗进行了研究分析,希望能够让大家对此有更全面深入的了解。

一、中风的基本介绍(一)中风的病因和诱因中风的发病原因十分复杂,主要由血脂增高和血液粘稠度增高等疾病密切相关。

首先是动脉粥样硬化,根据相关统计数据可知,在中风患者中有70%及以上都患有动脉硬化,而导致动脉硬化的主要原因就是高血脂症。

其次,高血压疾病也是中风的常见发病原因,因为超过90%的脑出血患者都有高血压病史。

最后,中风的发病原因之一还有心脏病,常见的有心内膜炎疾病,该病可能会导致附壁血栓,如果心动过缓就会导致脑供血不足从而导致中风。

另外,糖尿病也与中风具有密切的联系,在中风患者中有30%左右都患有糖尿病。

所以有以上疾病者一定要引起重视,多关注自己身体变化,预防中风。

临床研究证实中风起病急,但是具体的病理过程却比较缓慢,在病理变化的过程之中,中风的诱发因素可能会加快变化过程,最终诱发中风。

如:情绪突然波动,生气、激动等。

还有过度劳累或者是用力过猛也容易突然诱发中风。

还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以及心脏病等疾病突然加重,也会加快中风进程。

所以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注意控制自己的情绪,如果有基础疾病患者要按时服药,保证病情稳定。

(二)中风发病的三个时期中风发病主要分为三个时期,首先发病后的两周内都是急性期,在此期间患者的病情十分不稳定,并且可能会快速变化。

在这个时期的治疗原则主要是保证患者的生命健康,同时控制病情避免恶化。

其次是发病两周后到发病六个月内,这是中风疾病的恢复期,在此期间患者的病情逐渐稳定,如果治疗及时患者的肢体障碍与语言障碍等症状都能够得到很好的改善,患者病情较轻就能够恢复到正常水平,重症患者的临床症状不会有明显的改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针灸治疗中风失语得临床研究进展针灸治疗中风失语得临床研究进展[摘要] 中风,就是以突然昏扑,半身不遂,语言謇涩或失语,口舌歪斜,偏身麻木为主要表现,并具有起病急,变化快,如风邪善行数变得特点得疾病中风也叫脑卒中。

中风,西医称脑血管意外或脑卒中,就是指一组由各种不同病因使脑血管发生病变引起急性脑部疾病临床上以起病急骤与出现局灶性神经功能缺失症侯为特征,就是中老年人得常见病、多发病,且有20%得中风患者存在着不同程度失语。

随着我国人口构成结构得逐渐老龄化,中风失语越来越困扰着我国中老年人得工作与生活,而针灸作为中国传统医学得独特方法,在治疗中风失语方面具有显著疗效。

为了更好得将针灸应用于中风失语得临床治疗,现将近2O年关于针灸治疗中风失语得文献概述如下。

关键词中风失语头针舌针体针综合应用中风就是以突然昏扑,半身不遂,语言謇涩或失语,口舌歪斜,偏身麻木为主要表现,并具有起病急,变化快,如风邪善行数变得特点得疾病中风也叫脑卒中。

中风,西医称脑血管意外或脑卒中,就是指一组由各种不同病因使脑血管发生病变引起急性脑部疾病临床上以起病急骤与出现局灶性神经功能缺失症侯为特征,就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

无论世界不同地区或不同类型国家,脑血管意外都就是主要得死亡原因与致残原因。

中风在我国古代就是四大难症之首, 它就是以猝然昏倒,不省人事,伴发口角歪斜、语言不利而出现半身不遂为主要症状得一类疾病。

如今有调查表明:我国每年新发完全性脑卒中220-250万人,每年死于脑卒中者100-140 万人,死亡率在城市占第三位,在农村占第四位,积累下来得为数更多得存活者中约75%致残,5年内复发率高达41%。

如何最大限度地降低死亡率、致残率就是我们医疗卫生事业面临得重要任务、1 病因病机中风得发病突然,就是其病理就是逐渐形成得。

与肝、肾、心、脾得关系最为密切,其病因与虚、风、痰、火四者密切相关,发病机理罗为复杂。

①情志所伤或所老肾衰,致阴阳失调,发为本病。

或因暴努伤肝,使肝阳暴动,引起心火,风火相扇,气热郁逆,气血并走于上,心神昏冒而发病②。

过食肥甘或劳倦伤脾,或肝阳素旺,横逆犯脾,脾失健运,痰湿内生,或肝火内灼,灼烁液成痰,痰郁化火,蒙敝清窍,流窜经络而卒然发病。

③脉络空虚,风邪内侵,中于经络气血痹阻,肌肉筋脉失于濡养;或形盛气衰,痰湿素盛,外风引动痰湿,闭阻经络而致喎噼不遂。

2 辨证论治中风失语为本虚标实之证,在本为阴阳偏胜,气机逆乱;在标为风火相煽,痰浊壅塞,瘀血内阻。

常见得病因有忧思恼怒,饮酒无度,或恣食肥甘,纵欲劳累,或起居不慎等。

凡中风,皆就是真阳衰损得“阴盛阳虚”证候。

脑溢血,就就是“阴盛格阳”导致得阳气上冲得症状,决不应瞧作就是“阴虚阳盛”得症状。

阳气上冲,聚于脑部,中枢神经就会受到比平日多几倍得刺激,由于大脑处于极度兴奋得状态,周身岂有不抽筋、不痉挛,不失语得道理?而且,一定会神志不清,不省人事,不论就是“阳证”还就是“阴证”,都就是阳气聚集它处而不能归元得结果。

所以针灸作为中国传统医学得独特方法,在治疗中风失语方面更具显著疗效。

现就以头针疗法,体针疗法,舌针疗法三方面阐述针灸在治疗中风失语方面得应用。

2、1 舌针疗法2、1、1 纯舌针疗法盂凡秀[1]等…认为舌针不仅可刺激与舌有联系得脏腑经络,起到疏通经气、调整气血得目得,而且有利于濡养舌体,增强舌得活动功能。

同时可扩张血管, 改善微循环,增加脑血流量,改善大脑生理功能,从而改变“内结血淤”病理状态。

故临床上常将舌针作为治疗中风失语得主要疗法之一。

李湘力等[2]将60例中风后失语得患者随机分成了治疗组、对照组。

其中治疗组应用舌三针疗法, 取上廉泉、左旁廉泉、右旁廉泉;对照组采用传统针刺疗法,取穴哑门、廉泉、通里,经治疗后统计分析娃示:治疗组得总有效率为86.67%,对照组得总有效率为73.33%,两组得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

李滋平等[3]将62例中风后失语患者随机分为舌针组与体针组,观察治疗后患者语言能力及脑血流灌注情况,结果显示:舌针与体针均能很好得恢复患者得语言能力、改善脑血流灌注(对比治疗前P<0.01),舌针组与体针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3.75%、66.67%,经比较二者得差异有显著得统计学意义(P<0.01)。

叶晓翔[4]应用舌体针刺法治疗中风失语l5例,在舌体刺3针,第1针沿舌体横刺、第2针在瘫侧舌尖部呈15。

向舌根部进针,第3针在舌尖向舌根直刺达舌根部,3针均用泻法不留针,疔后结果显示显效l3例(87%),好转2例(13%)。

2、1、2 舌针为主疗法舌针为主配合其她疗法郭翠萍[5]认为中风失语多就是由患者平素心、肝、肾、脾等脏腑阴阳失调产生风、痰、火、气、血一系列病理变化所致,故取用舌针得心穴(位于舌面尖部,顶尖后5分)、肝穴(位于舌面后1/3处,边缘向内5分)、脾穴(位于舌面中央处旁左右分开4分)、肾穴(位于舌面叶J央后3分,外开4分)、聚泉(位于舌面中央)、金津、玉液、中矩(舌上举舌根底与牙齿龈交界处),配合体针辨证循经取穴(如肩偶、膈会、曲池、外关、合谷等)治疗中风失语症56例,经2—5个疗程得治疗后,结果显示治愈34例(60.7%)、无效11例(19.6%)、有效8例(14.3%)、无效3例(5.4%),总有效率为94.6%。

李滋平等[6]将70例中风失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与对照组3O例。

治疗组以舌针为主配合穴位注射疗法:舌针取心穴、脾穴、肾穴,用1-1、5寸毫针,进针0、1-0、2寸,拇指向右大弧度捻转l2次,最好出现舌体抽动,不留针;接着在双侧风池穴注射丹参注射液.每穴1 mL。

对照组用单纯体针疗法,取外金津、外玉液、廉泉、双侧风池、双侧内关、双侧通里。

手法以平补平泻为主。

经2个疗程得治疗后疗效观察显示:治疗组治愈l0例、显效14例进步12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0%;对照组痊愈3例、显效5例、进步l0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为60%,二者得差异经统计学分析有极显著意义。

两组治疗前后语言能力评分比较显示:治疗后治疗组、对照组得语言能力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P<0.01),同时两组比较,经统计学分析显示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

张小英[7]对44例确诊中风失语症患者应用舌针(上廉泉、海泉、金津、玉液)配合语言区穴位注射治疗30d后,观察疗效显示:痊愈l4例(31.8%),显效18例(40.9%),有效9例(20.4%),无效3例(6.8%),总有效率为93.2%,说明舌针配合语言区穴位注射治疗中风失语症疗效确切。

米建平等[8]将84例中风失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6例与对照组38例,治疗组以舌针配体针治疗,对照组单纯体针治疗,治疗3个疗程后得疗效观察显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得语言能力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观,经统计学分析其差异有显著得统计学意义(P<0.01),而同时治疗组得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得总有效率为80.4%,对照组得总有效率为68.4%,两组得差异比较有显著得统计学意义(P<0.01),故得出舌针为主治疗中风失语优于单纯应用体针治疗得结论。

2、2 头针疗法2、2、1 纯头针疗法单纯应用头针疗法头针可以反射性增加皮质得血流量,改善皮质缺氧状态,促进皮质功能得恢复。

孙铭[9]运用头皮针语言区治疗中风失语100例,取头皮针语言二区、语言三区、晕听区,用毫针沿皮分三段刺人帽状腱膜下,施以小幅度高频率捻转手法,再配合电针以增加刺激量,每日针刺次,10次为1个疗程,经3个疗程得治疗后观察其疗效,结果显示:痊愈5l例(51%)、显效16例(16%)、有效l4例(14%)、无效19例(19%),总有效率为81%;并且对比各型失语症得疗效显示,头皮针治疗中风失语对于感觉性失语总有效率为91.67%,而对运动性失语总有效率为78.26%,二者得差异经分析有统计学意义(P<0.05)。

江钢辉等[10]认为通过针刺病灶在头皮得投射区,促进了病变部位侧枝循环得建立与皮质缺血缺氧状态得改善,重建语言活动得神经通路,即可使患者言语功能得以恢复。

故以颅脑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所示病灶在头皮得相应投射区围针(CT定位围针)治疗中风失语症30例,临床疗效观察显示:恢复5例(16.67%),显效7例(23.33%),有效14例(46.67%),无效4例(13.33%),总有效率为86.67%。

2、2、2 头针为主疗法王素霞等[11]以头针为主治疗中风失语50例为治疗组,对比常规针刺治疗40例为对照组。

治疗组取头针语言三区从耳尖直上1、5cm处沿皮向后水平透刺4 cm,快速捻转2 min,以局部产生麻胀感为度,然后接C6805电针仪,留针30 min;配合通里、太溪穴常规针刺。

对照组取廉泉、哑门、通里、百会、太溪穴。

经2个疗程得治疗后观察疗效显示:治疗组痊愈l0例、显效21例、有效14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90%;对照组痊愈2例、显效15例、有效11例、无效l2例,总有效率为70%。

二者得总有效率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

陈安亮等[12]取舌根三针、头针言语一区、二区、三区,配合体针肩髑、曲池、外关、合谷、梁丘、足三里、太冲等穴治疗中风后失语症3O例,经5个疗程得治疗后疗效观察显示:患者得语言障碍评分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较治疗前有明显得改善(P<0.05)。

2、3 体针疗法2、3、1 纯体针疗法石学敏院士[13]认为醒脑开窍针刺法能够改善血液凝固性、粘滞性,可以改善中风患者得“三高”状态,降低血流阻力,增加脑循环灌注,使脑组织缺血、缺氧状态得以改善,促使丧失或减弱得神经功能得以恢复,从而达到治疗中风失语症得目得。

李隽[14]应用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中风失语症30例,取用内关、人中、三阴交、风池、完骨、天柱、上廉泉、金津、玉液穴,先在双侧内关穴进针0、5—1寸,施以捻转提插泻法,施术1 min,然后针刺人中穴,向中方向斜刺0、3寸,施雀啄泻法,以眼球湿润或流泪为度;三交沿胫骨后缘与皮肤成45。

斜刺,进针1—1.5寸,施以体补法,以下肢抽动3次为度;风池、完骨、天柱针向结喉,进针1、5—2寸,施小幅度高频率捻转补法;上廉泉针向舌根,进针1、5—2寸,施捻转提插泻法,致喉头有酸重感为度;金津、玉液用三棱针点刺放血,出血1—2 mL,舌面用2寸毫针点刺出血。

每天治疗1次,12次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疗效评价显示:显效6例、有效l9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83、3%。

魏凤英[15]”根据“肺为声音之门,肾为声音之根”得中医理论,取肺经得原穴太渊及肾经得原穴太溪,配合上廉泉、足三里治疗中风失语36例,临床疗效观察显示:痊愈28例(78%)、好转8例(22%),总有效率为10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