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风病(病案导入)-针灸治疗学
中风(教材)-针灸治疗学
2.中脏腑的针灸治疗
(l)闭证采用熄风、豁痰、清火为治则,选穴以醒脑开窍,多用 毫针刺法或刺络法。 针灸治疗闭证多用督脉穴如水沟、素髎以醒脑开窍;用十二井穴 特别是手上的六个井穴与涌泉穴刺出血,以接通十二经气,祛瘀 通络;太冲以平熄肝风;丰隆以化痰浊。用穴宜少而精,针刺用 泻法,针水沟可使病人出泪或眼睛潮润为度,针刺其他四肢穴至 肢体略有抽动为度。
(2) 中脏腑 治法:醒脑开窍,启闭固脱。以 手厥阴经及督脉穴为主。 主穴:内关水沟 配穴:闭证加十二井穴、太冲、 合谷;脱证加关元、气海、神阙 。
方义
2024/10/19
内关调心神,水沟醒脑开窍
十二井穴点刺出血,可接通十 二经气,调和阴阳
配太冲、合谷,平肝熄风。关 元为任脉与足三阴经交会穴, 灸之可扶助元阳
(2)脱证多选用任脉穴,大艾炷灸以扶正固脱。
中风脱证生命危在旦夕,除应中西医综合抢救外,灸法用穴宜精 专,大艾炷灸关元或隔盐灸神阙,不计壮数、时间,直至汗止、 脉起、肢温。
【经验介绍】
头穴透刺疗法(北京针灸骨伤学院朱明清教授)
顶颞前斜线:前顶穴透悬厘穴 顶中线:百会穴透前顶穴 额中线:神庭穴向下针1寸 该法适用于中风病的恢复期。
4.好发年龄以40岁以上为多见。
5.脑脊液检查、眼底检查,颅脑CT、MRI等检查,有助于 诊断。
【鉴 别 】
中风 痫证 厥证
中风 、痫证、厥证
病因病机 诱因
中风 痫证 厥证
临床表现 病程长短
【治疗】
针灸学课件中风PPT课件
评估工具
中风评分量表
利用中风评分量表,如NIHSS(美国 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பைடு நூலகம்表)、mRS (改良Rankin量表)等,对患者的病 情严重程度、预后等进行评估。
功能评估
对患者进行日常生活能力、认知功能 、语言能力等方面的评估,了解患者 中风后的功能障碍程度,为制定康复 计划提供依据。
04
中风的治疗与针灸疗法
THANKS
状。
中风是一种常见于中老年人的疾 病,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和
高死亡率的特点。
中风的分类:缺血性中风与出血性中风
缺血性中风
由于脑部血管阻塞导致脑组织缺 血缺氧,引起脑组织坏死。
出血性中风
由于脑部血管破裂导致血液流入 脑组织,引起脑组织压迫和坏死 。
中风的症状与表现
突然出现的肢体瘫痪、麻木、 无力等症状。
增加中风的风险。
03
中风的诊断与评估
诊断方法
体格检查
通过观察患者的症状、体 征,如面部表情、肢体运 动、语言能力等,初步判 断是否发生中风。
影像学检查
利用CT、MRI等影像学手 段,观察脑部是否存在缺 血或出血病灶,以明确诊 断。
实验室检查
通过血液检查,了解患者 的血脂、血糖、凝血功能 等指标,有助于评估中风 风险和预后。
语言障碍,如口齿不清、失 语等。
02
01
视觉障碍,如视力模糊、视
野缺损等。
03
意识障碍,如昏迷、嗜睡等。
04
05
其他症状,如头痛、恶心、 呕吐等。
02
中风的原因与风险因素
常见原因
01
02
03
高血压
长期高血压会导致血管壁 损伤,使血管弹性降低, 容易发生动脉粥样硬化和 血栓形成。
中风(针灸治疗学)
针灸治疗中风的并发症及其处理
针灸治疗中风过程中可能发生出血或血肿,轻者无需处理,重者需及时就医。
出血与血肿
部分患者可能出现晕针或对针灸材料过敏,应注意观察并及时处理。
晕针与过敏反应
针灸治疗中风时可能刺入肺脏,导致气胸的发生,需密切观察并及时处理。
头面部穴位
如曲池、外关、合谷等,可调理上肢关节和肌肉功能。
上肢穴位
如足三里、阳陵泉、太冲等,可舒筋活络、强壮筋骨。
下肢穴位
针灸治疗中风的穴位选择
一般采用每日治疗1次,连续治疗10~15天为一个疗程。
针灸治疗中风的疗程安排
急性期治疗
每周治疗2~3次,连续治疗3~4周为一个疗程,共治疗2~3个疗程。
恢复期治疗
气胸
部分患者可能出现低热、头痛、恶心、呕吐等并发症,应注意观察并及时就医。
其他并发症
05
针灸治疗中风的实验研究与文献综述
针刺对中风大鼠模型脑保护作用的研究
针灸联合药物治疗对中风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
针刺对中风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
针灸治疗中风的实验研究进展
03
基于多中心临床试验的针灸治疗中风研究
通过多中心临床试验对针灸治疗中风的疗效进行验证,为推广应用提供可靠保障。
针灸治疗中风的文献综述及其评价
01
基于循证医学的针灸治疗中风文献综述
通过对针灸治疗中风的文献进行系统评价,为临床医生提供可靠的依据。
02
基于荟萃分析的针灸治疗中风疗效评价
运用荟萃分析方法对针灸治疗中风的疗效进行评价,为优化治疗方案提供科学依据。
06
针灸治疗中风的未来展望
中风(针灸治疗学)
针灸治疗学
中风
• 是以突然晕倒、不省人事,伴口眼歪斜、语言不利、半身不遂,或不经昏仆仅以口 歪、半身不遂为主症的病证。
病因病机
• 与饮食不节、五志过极、年老体衰等因素有关,风火痰瘀为主要病因。病位在脑, 病变涉及心肝脾肾等脏。基本病机是脏腑阴阳失调,气血逆乱,上扰清窍,窍闭神 匿,神不导气。
• 2.厥证----昏仆不省人事时间一般较短,多伴有面色苍白、四肢逆冷,一般移时苏醒, 醒后无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不利等症。
• 3.痉证----以四肢抽搐、颈项强直,甚至角弓反张为特征,甚至昏迷,但无半身不遂、 口舌歪斜、言语不利等症状。
• 4.痿证----一般起病缓慢,多表现为双下肢痿躄不用,或四肢肌肉萎缩,痿软无力, 与中风之半身不遂不同。
丰隆;气虚血瘀配足三里、气海;阴虚风动配太溪、风池。口角歪斜配颊车、地仓; 上肢不遂配肩髃、手三里、合谷;下肢不遂配环跳、阳陵泉、阴陵泉、风市、足三 里、解溪;头晕配风池、完骨、天柱;足内翻配丘墟透照海;便秘配天枢、丰隆、 支沟;复视配风池、天柱、睛明、球后;尿失禁、尿潴留,配中极、曲骨、关元。
• 方义----脑为元神之府,督脉入络脑,水沟为督脉穴,可醒脑开窍、调神导气;心 主血脉藏神,内关为心包经络穴,可调理心神,疏通气血;三阴交为足三阴经交会 穴,可滋补肝肾;极泉、尺泽、委中,疏通肢体经络。
结语
• 1. 针灸治疗中风疗效满意,尤其对肢体运动、语言、吞咽等功能的康复具有明显促进作用。 • 2. 中风的治疗应注重针灸的早期干预,开始越早效果越好。针灸领域对缺血性中风急性期治疗的
研究显示,在缺血后立即给予针刺治疗,能使局部脑血流显著增加,使缺血组织局部维持有效的 血供,对抗缺血引起的损伤;在缺血后再灌注期针刺治疗,可以增加局部组织供血,使脑梗死面 积显著减小,神经功能得到有效的保护。 • 3. 要积极预防中风,控制高血压,采取低盐、低脂饮食。若经常出现头晕头痛、肢体麻木,偶有 发作性语言不利、肢体痿软无力者,多为中风先兆,可针刺足三里、风市,以加强防治。 • 4. 针刺能改善脑动脉的弹性和紧张度,扩张血管,改善脑部血液循环,提高脑组织的氧分压,增 加病灶周围脑细胞的营养,促进脑组织的修复。针刺还可清除自由基、调节钙稳定、纠正中枢单 胺类神经递质的代谢紊乱、降低中枢兴奋性氨基酸及一氧化氮的含量,从而保护缺血性脑损伤。
针灸名医中风类症治案
针灸名医中风类症治案转自:青年针灸会中风又称卒中、脑卒中等,以突然昏扑,半身不遂,语言謇涩或失语,口舌歪斜,偏身麻木为主要表现,并具有起病急,变化快,如风邪之善行数变。
其临床表现与西医所称的脑血管病和急性脑血管病相似,好发于中老年人,通常分为两种类型: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
中医学认为中风为本虚标实之证,在本为阴阳偏胜,气机逆乱;在标为风火相煽,痰浊壅塞,瘀血内阻。
在气血内虚的基础上,由于劳倦内伤,忧思恼怒,烟酒无度,或恣食肥甘,纵欲劳累,或起居不慎等,使脏腑阴阳失调,气血逆乱,上犯于脑,形成脑脉痹阻或血溢脉外。
临床有中经、中络、中腑、中脏之分,又有中寒(脑缺血)、中热(脑充血)、中湿(脑出血)、中燥(脏燥症)之别,复有闭症、脱症之辨。
《内经》偏枯,身偏不用而痛,言不变,志不乱,病在分腠之间,巨针取之,益其不足,损其有余,乃可复也。
痱之为病也,身无痛者,四肢不收,智乱不甚,其言微知,可治;甚则不能言,不可治也。
《灵枢》虚邪偏客于身半,其入深,内居营卫,营卫稍衰,则真气去,邪气独留,发为偏枯。
《灵枢.刺节真邪》《金匮要略》夫风之为病,当半身不遂,或但臂不遂者,此为痹。
脉微而数,中风使然。
寸口脉浮而紧,紧则为寒,浮则为虚;寒虚相抟,邪在皮肤;浮者血虚,络脉空虚;贼邪不泻,或左或右;邪气反缓,正气即急,正气引邪,?僻不遂。
邪在于络,肌肤不仁,邪在于经,即重不胜;邪入于腑,即不识人,邪入于脏,舌即难言,口吐涏。
《金匮要略》中风论据《针灸大成》引徐凤《针灸大全》且夫中风者,有五不治也。
开口、闭眼、撒屎、遗尿、喉中雷鸣,皆恶候也。
且中风者,为百病之长,至其变化,名不同焉。
或中于脏,或中于腑,或痰或气,或怒或喜,逐其隙而害成也。
中于脏者,则令人不省人事,痰涎壅塞,喉中雷鸣,四肢瘫痪,不知疼痛,语言蹇涩,故难治也。
中于腑者,则令人半身不遂,口眼?斜,知痒痛,能言语,形色不变,故易治也。
治之先审其症,而后刺之。
针灸临床结合治疗中风 教学案例
主题:针灸临床结合治疗中风的教学案例内容:1. 背景介绍中风是一种常见且严重的疾病,其发病率逐年增加。
中风后患者常常面临严重的功能障碍和生活质量下降的问题,给个人和家庭带来了巨大的负担。
传统的中医针灸疗法在治疗中风方面有较好的疗效,临床实践中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本文将通过教学案例的方式,介绍针灸临床结合治疗中风的方法和效果,以期为临床医生提供借鉴和参考。
2. 病例信息病例:患者,男性,65岁,中风后左侧肢体瘫痪,言语不清。
主诉:左侧肢体无力,言语不清。
入院时间:xxx既往病史:高血压病史10年,未规律服药。
3. 诊断及分析患者属于急性缺血性中风,主要症状为左侧肢体瘫痪和言语障碍。
病情较重,需要及时治疗和康复护理。
4. 治疗方案针对患者的病情,我们制定了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主要包括针灸疗法和康复训练两部分。
具体如下:(1) 针灸治疗:采用针灸手法,选用阳明经和少阳经穴位进行针刺,结合毫针和电针疗法,以激活患者受损的脑神经功能,促进神经再生和康复。
(2) 康复训练:包括肢体功能锻炼、言语康复训练、认知训练等,通过系统而有序的康复训练,帮助患者逐步恢复生活和工作能力。
5. 治疗效果经过两个月的治疗,患者肢体动作有了明显改善,能够勉强站立和行走。
言语也有了一定程度的恢复,能够与人交流。
患者情绪改善,精神状态良好。
根据患者的康复情况,我们对治疗方案进行了调整,进一步优化了方案,提高了治疗效果。
6. 结论结合针灸治疗和康复训练,能够有效改善中风患者的功能障碍和言语障碍,提高生活质量。
这种综合治疗方法在临床中取得了良好的疗效,值得在更多的临床中风治疗案例中进行推广和应用。
7. 展望未来,我们将进一步探索针灸临床结合治疗中风的方法和机制,积极开展临床研究,推动这一治疗方法的规范化和标准化,为更多的中风患者提供优质的临床治疗服务,努力提高中风患者的康复率和生活质量。
结语通过以上教学案例,我们了解了针灸临床结合治疗中风的方法和效果,详细介绍了患者的病情、治疗过程和治疗效果,希望能够为临床医生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帮助更多的中风患者尽早康复,重返美好的生活。
中风(针灸治疗学)
contents •中风概述•中风针灸治疗方法•中风针灸治疗案例•中风针灸治疗的临床研究•中风的预防和保健目录根据中风发生的部位和范围,可以分为脑血栓形成、脑栓塞、腔隙性梗死等几种类型。
脑血栓形成是指脑血管内的血栓形成,导致血管堵塞,引起脑缺血;脑栓塞是指身体其他部位的栓子脱落,随血液流动到脑血管中,阻塞血管,引起脑缺血;腔隙性梗死是指小血管堵塞引起的局部脑组织坏死。
中风的症状与表现中风的症状与表现情绪不稳定、抑郁等心理症状;针灸治疗原则针灸治疗注意事项针灸治疗的原则和注意事项针灸治疗的取穴和配穴取穴原则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确定针灸的穴位。
通常选取与病变部位相关的穴位,以调节气血、舒缓肌肉、缓解疼痛。
配穴方法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将选取的穴位进行配伍,以增强疗效。
常用的配穴方法包括局部配穴、远端配穴和上下配穴等。
针刺次数针刺次数也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病情需要来确定。
一般来说,急性期患者需要每天针刺1-2次,慢性期患者可以隔天针刺1次。
针灸治疗的操作方法进针方法常用的进针方法包括直刺、斜刺、平刺等,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进针方法。
刺激强度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病情需要,选择合适的刺激强度,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留针时间针灸治疗时,留针时间的长短也会影响治疗效果。
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病情需要,选择合适的留针时间。
总结词详细描述针灸取穴治疗方法治疗效果总结词针灸治疗中风后失语具有较好疗效,可改善语言功能,促进患者交流能力的恢复。
详细描述针灸治疗中风后失语主要采用“疏通经络”和“调理脏腑”两种方法。
疏通经络法针对失语症状进行局部刺激,选取头部和舌部穴位进行针灸,促进语言中枢的恢复。
调理脏腑法则注重调理心、脾、肾等脏腑功能,选取相应穴位进行针灸,改善脏腑功能。
针灸取穴主要选取头部和舌部穴位,如百会、四神聪、廉泉、金津、玉液等。
同时根据辨证分型选取相应脏腑的穴位,如心经穴位、脾经穴位、肾经穴位等。
根据患者病情和体质状况,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
针灸学第二十三讲 中风 (2).
新疆医科大学教案首页上次授课内容复习提问:(一)、提问:1、特定穴有那些种类?其含义是什么?2、俞募穴在治疗方面的比较?(二)、上次课内容梗概:特定穴的分类;各类特定穴的作用特点及配穴方法。
第七章治疗各论第一节内科病证一、中风中风是以猝然昏仆,不省人事,伴口角歪斜,语言不利,半身不遂,或不经昏仆仅以口喎、半身不遂为主症的一种疾病。
因起病急骤,症见多端,变化迅速与自然界之风性善行数变特性相似而名中风,又因其发病突然亦称“卒中”。
本病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较高,常留有后遗症,是威胁人类生命的一大疾患.现代医学的脑血管病均归属中医“中风”范畴。
【病因病机】中风发生,风、火、痰是其主因,病及心、肝、脾、肾等脏。
本病形成,或因正气不足,卫外不固,外邪入中经络,气血痹阻,或因劳累过度,肝肾阴虚,肝阳鸥张,气血上逆,或因饮食不节,.恣食厚味,脾虚痰热内盛,风阳挟痰上升,蒙蔽清窍;或因五志过极,暴怒伤肝,引动心火,风火相煽,气血上冲发为中风。
若风、火、痰流窜经络,气血阻滞,则见经络失常症状,若阴阳之气逆乱,常发为闭证;若正气衰微,阴阳之气离诀,可发生脱证。
现代医学认为高血压、动脉硬化、脑血管畸形,或动脉瘤等导致的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以及风湿性心脏病、心房颤动、细菌性心内膜炎等形成的脑血栓、脑栓塞,均可发生本病。
【辨证分型】1.中风先兆多因气血上逆而病,症见眩晕,心悸,肢体麻木,手足乏力,舌强等症。
2.中经络病位浅,病情轻,多无神志改变。
若脉络空虚,风邪入中,症见手足麻木,口角歪斜,语言不利,甚或半身不遂,苔薄白,脉弦滑或弦数。
若因肝肾阴虚,风阳上扰,症见头晕头痛,耳鸣目眩,突然口角歪斜,舌强语塞,肢体麻木,半身不遂,舌红苔黄,脉弦细而数或弦滑。
3.中脏腑病位较深,病情危重,根据病因、病机不同,可分为闭证和脱证。
闭证症见突然昏仆,不省人事,口喎,半身不遂,牙关紧闭,两手握固,面赤气粗,喉中痰鸣,二便不通,脉弦滑而数。
针灸专科病历 中风病
首次病程记录姓名:徐树林性别:男年龄:70岁民族:汉族婚姻状况:已婚出生地:湖南郴州市职业:退休入院时间:2013 年 03月8日 11:00 记录时间:2013 年 03月8日 11:10 家庭地址:湖南省郴州市城南路2号联系电话:XXXXXXXX发病节气:惊蛰病史陈述者:患者及家人主诉:右侧肢体活动不利10年,复发加重伴眩晕10+天现病史:患者于入院前10年前因“脑出血”而出现右侧肢体活动不利,经治疗后症状缓解,10+天前,在无明显诱因突然出现右侧肢体活动不利加重并伴眩晕呕吐,站立不稳,站立时,向患侧倾倒。
发作时不伴头痛,不伴有意识障碍。
立即送入郴州市六人民医院,经诊断“脑梗死”。
经住院用药(小牛血清去蛋白注射液,血栓通,疏血宁)治疗后,呕吐、头晕症状缓解。
出院后为寻求进一步康复,在我院针灸门诊治疗。
于今日门诊以“脑梗死”收入我科。
入院症见:神清,精神尚可,右侧肢体活动不利,浅感觉减退,语声不晰,二便可,纳眠可,舌淡红,苔厚腻脉滑。
既往史:有高血压病病史,服降压药物,现血压维持在145/85mmHg。
10年前患过患脑出血。
30年前患过“结核病”,有糖尿病史,服用降糖药,现餐后血糖维持6.7mmol/l—8.7mmol/l。
否认食物及药物过敏史。
否认乙肝等传染病病史。
30年前做过阑尾炎切除手术,无输血史。
预防接种史不详。
系统回顾:呼吸系统:30年前患过“结核病”。
循环系统:有高血压病病史,服降压药物,现血压维持在145/85mmHg。
14年前患过患脑出血。
消化系统:无食欲不振、反酸、暖气、呕吐、恶心、无慢性腹痛,无黄疸皮肤瘙痒史。
30年前做过阑尾炎切除手术。
泌尿生殖系统:无尿急、尿频、尿痛、血尿、浮肿史。
血液系统:无苍白、乏力、皮下淤血、紫绀及出血点,无鼻衄等出血倾向。
内分泌代谢系统:无营养障碍,无多饮、多食、多尿、视野缺损等情况,无皮肤色素沉着、毛发分布异常等。
运动骨骼系统:无活动障碍、无脊柱畸形,运动障碍等。
针灸学课件针灸治疗27中风
让患者参与疗效评估,了解他们的主观感受 和满意度。
04
中风患者的康复与护理
中风患者的康复训练
肢体功能训练
通过针灸刺激相关穴位,促进肢体功 能的恢复,包括肌肉力量、关节活动 度和协调性的训练。
语言功能训练
认知功能训练
针对中风后认知障碍的患者,通过针 灸刺激相关穴位,改善认知功能,包 括注意力、记忆力、思维能力和判断 力。
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创 造安静舒适的睡眠环境, 帮助患理支持与疏导
心理辅导
针对患者的心理问题,如焦虑、 抑郁等,进行专业的心理辅导和
心理疏导。
家庭支持
鼓励家庭成员给予患者关爱和支持 ,增强患者的自信心和康复动力。
社会支持
鼓励患者积极参与社会活动,与他 人交流互动,减轻孤独感,提高生 活质量。
施针技巧
运用合适的针刺技巧, 如深刺、浅刺、留针等 ,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
疗程安排
制定合理的针灸治疗方 案,包括治疗频率、疗 程等,确保治疗的连续
性和有效性。
针灸治疗中风的注意事项
01
02
03
04
患者情况考虑
注意患者的年龄、体质、病情 等因素,避免因针灸造成不必
要的损伤。
防止感染
严格遵守消毒规范,防止施针 部位感染。
误区二
针灸可以立即治愈中风。针灸治疗需要一定的时间和疗程 ,不能期望短时间内完全治愈中风。同时,患者还需要配 合康复训练和物理治疗等综合手段。
教训
针灸治疗中风需要专业医生操作,避免因操作不当导致病 情加重。同时,患者和家属应充分了解针灸治疗的原理和 方法,遵循医嘱,积极配合治疗。
THANK YOU
针对中风后语言障碍的患者,通过针 灸刺激相关穴位,改善语言功能,包 括口语表达、听力理解和书写能力。
中医针灸中风门诊病历范文
中医针灸中风门诊病历范文患者信息。
姓名:年龄:性别:职业:住址:联系方式:中医诊断。
西医诊断,中风。
中医证候,气虚血瘀证、痰瘀阻络证、肝阳上亢证。
病因:病位:病机:病史。
起病时间:起病经过:症状:头晕、头痛。
口眼歪斜。
言语不清。
肢体麻木或无力。
体征:脉象:舌象:面色:眼睑:耳穴:治疗方案。
针灸:取穴:手法:留针时间:次数:中药:方剂:剂量:服法:其他治疗:康复训练:心理疏导:疗效及随访。
初诊日期:复诊日期:疗效:随访计划:病例讨论。
诊断依据:治疗原则:预后:中文回答:中医针灸中风门诊病历范文。
患者信息。
姓名:年龄:性别:职业:住址:联系方式:中医诊断。
西医诊断,中风。
中医证候:气虚血瘀证,气血运行不畅,瘀阻经络。
症状表现为头晕目眩、肢体无力、面色苍白、舌质淡紫。
痰瘀阻络证,痰浊内生,瘀血阻滞经络。
症状表现为头晕头痛、肢体麻木疼痛、舌苔黄腻。
肝阳上亢证,肝阳亢盛,上扰清窍。
症状表现为眩晕、头痛、耳鸣、烦躁易怒、口苦咽干。
病因:病位:病机:病史。
起病时间:起病经过:症状:头晕、头痛。
口眼歪斜。
言语不清。
肢体麻木或无力。
体征:脉象:舌象:面色:眼睑:耳穴:治疗方案。
针灸:取穴,根据中医辩证,选择相应的穴位。
常见穴位有,百会、曲池、血海、三阴交等。
手法,捻转、提插、补泻等。
留针时间,一般为15-30分钟。
次数,每周2-3次。
中药:方剂,根据中医证候,开具相应的中药方剂。
其他治疗:康复训练,促进肢体功能恢复。
心理疏导,缓解患者的心理压力。
疗效及随访。
初诊日期:复诊日期:疗效:随访计划:病例讨论。
诊断依据,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舌苔脉象等信息综合判断。
治疗原则,辨证论治,针对不同的中医证候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
预后,中风后遗症的恢复情况因人而异,及时治疗和康复训练有助于改善预后。
脑血管意外(中风)针灸三通法治则、取穴、刺法与医案
脑血管意外(中风)针灸三通法治则、取穴、刺法与医案脑血管意外(中风)中风以猝然昏仆、不省人事、口眼㖞斜、语言不利、半身不遂或未曾昏仆但以半身不遂、口㖞为主症。
中风在西医学中属脑血管疾患,常见有脑出血、脑梗死、蛛网膜下腔出血,脑供血不足(TIA发作)等。
【病因病机】本病产生机理颇为复杂,产生原因多与风、火、痰、虚、瘀五大因素有关,且与心、肝、肾三脏阴阳失调有十分密切的联系。
加之忧思恼怒、劳累过度,以致风火相煽,心火暴盛,肝阳上逆。
或因饮食不调,暴食肥甘以致脾虚痰热,化火生风,蒙蔽清窍致上实下虚,阴阳不能维系的危急之候。
急症期过后,气血瘀滞,经脉不通,经筋拘挛而导致偏瘫久治不愈。
【临床表现】临床按其部位深浅及病情轻重,分为中经络及中脏腑两大类。
中经络者病情较轻,多为头晕、手足麻木、口眼㖞斜、语言謇涩、半身不遂。
中脏腑者,病情危急、突然仆倒、不省人事、牙关紧闭、舌强失语、面赤气粗、半身不遂,此为闭证;更有甚者,口开目合,鼻鼾息微、手撒尿遗、四肢厥冷,此为脱证,预后不良。
【治则】息风降逆,滋阴潜阳,行气活血,通经活络。
【取穴】闭证:四神聪、合谷、太冲、太溪、听宫、足三里、环跳、阳陵泉、曲池等。
脱证:气海、神阙、关元。
【刺法】闭证:采用微通毫针及强通放血之法,多用泻法;脱证:重用灸法。
【病案举例】例1 李某,男,57岁。
主诉:左半身活动不利、语言不清数日。
病史:数日前在下楼时突然左侧半身活动不利,语言不清,口眼㖞斜。
无头痛及二便失禁,未曾仆倒。
送至急诊,诊为脑梗死。
予抗血栓药物治疗。
患者当晚病情加重,呕吐两次,但无神志意识障碍。
一般情况尚好,纳可,二便调。
望诊:左上下肢瘫痪,面白,舌苔白腻,中心略黄厚。
切诊:脉沉细。
查体:神志意识清楚,语言不清,左侧上下肢肌力3级,伸舌左偏,左侧上下肢锥体束征(+)。
辨证:素体气虚,风中经络。
治则:调补阴阳,疏风通络。
取穴:听宫、列缺、条口。
刺法:均用毫针施以补法,予轻刺激量,每日治疗1次。
针灸专科病历 中风病
首次病程记录姓名:徐树林性别: 男年龄:70岁民族:汉族婚姻状况: 已婚出生地:湖南郴州市职业:退休入院时间:2013 年 03月8日 11:00 记录时间:2013 年 03月8日 11:10 家庭地址:湖南省郴州市城南路2号联系电话:XXXXXXXX发病节气:惊蛰病史陈述者:患者及家人主诉:右侧肢体活动不利10年,复发加重伴眩晕10+天现病史:患者于入院前10年前因“脑出血”而出现右侧肢体活动不利,经治疗后症状缓解,10+天前,在无明显诱因突然出现右侧肢体活动不利加重并伴眩晕呕吐,站立不稳,站立时,向患侧倾倒。
发作时不伴头痛,不伴有意识障碍.立即送入郴州市六人民医院,经诊断“脑梗死”。
经住院用药(小牛血清去蛋白注射液,血栓通,疏血宁)治疗后,呕吐、头晕症状缓解。
出院后为寻求进一步康复,在我院针灸门诊治疗。
于今日门诊以“脑梗死”收入我科。
入院症见:神清,精神尚可,右侧肢体活动不利,浅感觉减退,语声不晰,二便可,纳眠可,舌淡红,苔厚腻脉滑。
既往史:有高血压病病史,服降压药物,现血压维持在145/85mmHg.10年前患过患脑出血.30年前患过“结核病",有糖尿病史,服用降糖药,现餐后血糖维持6.7mmol/l-8.7mmol/l。
否认食物及药物过敏史。
否认乙肝等传染病病史。
30年前做过阑尾炎切除手术,无输血史。
预防接种史不详.系统回顾:呼吸系统:30年前患过“结核病”。
循环系统:有高血压病病史,服降压药物,现血压维持在145/85mmHg.14年前患过患脑出血。
消化系统:无食欲不振、反酸、暖气、呕吐、恶心、无慢性腹痛,无黄疸皮肤瘙痒史。
30年前做过阑尾炎切除手术。
泌尿生殖系统:无尿急、尿频、尿痛、血尿、浮肿史.血液系统:无苍白、乏力、皮下淤血、紫绀及出血点,无鼻衄等出血倾向。
内分泌代谢系统:无营养障碍,无多饮、多食、多尿、视野缺损等情况,无皮肤色素沉着、毛发分布异常等。
运动骨骼系统:无活动障碍、无脊柱畸形,运动障碍等。
01中风教案-针灸治疗学
教案首页第次课授课时间:课程名称针灸治疗学年级专业、层次授课教师职称课型(大、小)大学时2授课题目(章、节)第七章(头面躯体痛症)第一节中风基本教材或主要参考书针灸学教学目的与要求:1.掌握本病的基本治疗。
2.熟悉本病的辨证要点。
3.了解本病的其他治法、按语。
大体内容与时间安排,教学方法:1.病例导入——3分钟2.概述(概念、病因病机、西医知识)——10分钟3.辨证要点(主症+证型)——20分钟4.治疗(基本治疗)——30分钟(其他治疗)——5分钟5.按语及文献摘要——5分钟。
6.病案分析(提问学生)——5分钟。
7.小结及思考题——2分钟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本病的基本治疗。
难点:本病的辨证要点。
教研室审阅意见:教研室主任签名:年月日基本内容辅助手段和时间分配一、病案导入:【病案内容】陈某,中风6个月。
患者6个月前晨起发现右侧肢体不能运动,无口角歪斜,无昏倒及神志不清病史,讲话口齿清晰,平时经常头昏头晕,发病之前感觉心悸,手指发麻,脚软,喜甜食,形体肥胖,嗜睡,喉中有痰声。
大便3日1次,舌质红,苔黄厚膩,脉滑。
【问题与思考】1.诊为何病?何证型?2.治法、处方、操作如何?3.试解释方义。
二、概述【熟悉】中风是以突然昏倒、不省人事,伴口角歪斜、言语不利、半身不遂,或不经昏仆仅以口、半身不遂为主症的病证。
病因病机中风的发生常与饮食不节、情志内伤、思虑过度、年老体衰等因素有关。
本病病位在脑,与心、肾、肝、脾关系密切。
本病病机复杂,但归纳起来,急性期以风、火、痰、瘀等标实证候为主;恢复期及后遗症期则表现为虚实夹杂或本虚之证,气虚、阴虚证候逐渐明显。
基本病机是脏腑阴阳失调,气血逆乱,上扰清窍,窍闭神匿,神不导气。
西医范围西医学中,中风多见于脑血管病,如脑梗死、脑出血、脑栓塞、蛛网膜下腔出血等。
三、辨证要点【熟悉】1.中经络主症半身不遂,舌强语謇,口角歪斜而无意识障碍。
证型风痰阻络:兼见肢体麻木或手足拘急,头晕目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百会向前后左右平刺,以增加 刺激量,其他穴位用提插捻转 泻法,廉泉以鸡足刺法,留针 40min间歇行针每次5min,针 刺治疗3次后,血压有所下降, 发音时夹痰声亦渐转清亮。
翌曰,改针刺处方:百会、天柱、 风府、廉泉;肩髃、曲池、三间 透后溪;环跳、阳陵泉、足三里、 解溪、太冲。隔日左右交替施 针,提插捻转泻法。针刺4个月 后,上下肢肌力基本接近5级, 发音基本清晰。
脑出血
脑出血,俗称脑溢血,是指非外伤性脑实质内血管破 裂引起的出血,最常见的病因为高血压脑动脉硬化、 颅内血管畸形等,常因用力、情绪激动等因素诱发, 故患者大多在活动中突然发病,主要表现为意识障碍、 肢体偏瘫、失语等神经系统的损害。
蛛网膜下腔出血是多种病因所致脑底部或脑及脊髓表面血管破裂 的急性出血性脑血管病,血液直接流入蛛网膜下腔。各年龄层均 可发病,以青壮年多见,多在情绪激动中或用力情况下急性发生部 分患者可有反复发作的头痛病史。临床表现多见突发剧烈头痛、
方义
百会为足厥阴、督脉之交会穴,有平肝息风之效; 肝经荣穴行间取其“实则泻子”之意, 配伍胆经之阳陵泉,共奏疏肝潜阳、条达息风之功。 阳明脉,为气盛血多之经,故用合谷、曲池,丰隆以清热化 痰,疏经通络。
方义
当病情稳定后,则取上下肢阳经腧穴,尤其是阳明经穴治 疗半身不遂,此效仿“治痿独取阳明”而用。
脑梗死是缺血性卒中的总称,包括脑血栓形成、腔隙性梗死和脑 栓塞等,约占全部脑卒中的70%,是脑血液供应障碍引起的脑部病
脑梗死 变。脑梗死是由于脑组织局部供血动脉血流的突然减少或停止, 造成该血管供血区的脑组织缺血、缺氧导致脑组织坏死、软化, 并伴有相应部位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如偏瘫、失语等神经功能缺 失的证候。
阴虚风动型:除主症外,兼见肢体麻 木,心烦失眠,眩晕耳鸣,手足拘挛或 蠕动,舌红,苔少,脉细数。
(四)治疗方案
1.治疗原则疏通经络、行气活血。以针刺为主,虚补实泻。 2.针灸处方
①百会、合谷,曲池、阳陵泉,行间、丰隆、廉泉。 ②百会、天柱,风府、廉泉;肩髃、曲池、三间透后 溪;环跳、阳陵泉、足三里、解溪、太冲
患者是否存在脑血管病的 相关危险因素,如高血糖、高血脂等,必要时进行相应治疗措施
患者者既往有高血 压病史,故应动态 监测血压,协助调 整用药,减缓症状。
应定时复查脑CT, 了解血肿吸收情况。
(三)辨证分析
本案例思者因肝失条 达,肝阳暴张致阳亢 化风,气血逆乱,血溢 于脑脉之外,蒙蔽清 窍而发为中风;
中风病分期
急性期
恢复期
(发病1个月以内, (发病后1~6个症期
(发病超过6个月)
目前,急性期多采用中西医 结合的方法,迅速稳定患者 病情,挽救生命
恢复期和后遗症期针灸疗 法可作为主要的康复手段, 以改善患者的肢体运动功 能吞咽功能等
诊断与鉴别诊断
本病相当于西医学的 急性脑血管病,如脑梗 死、脑出血、蛛网膜 下腔出血等,总体上可 分为出血性和缺血性 两类
风湿性心脏病、心房 颤动、细菌性心内膜 炎等常形成缺血性中 风。
高血压、动脉硬化、脑 血管畸形、脑动脉瘤常 可导致出血性中风;
另外,高血糖、高血脂、 血液流变学异常及情绪 的剧烈波动均与本病的 发生密切相关
• 体检:体温正常,血压165/110mmHg,心肺未见明显异常, 腹部(一)。悬雍垂左偏吞咽不利,流涎,上下肢均呈痉挛 性瘫痪,肌力级左右,肌张力高,右侧腱反射亢进,巴宾斯 基征阳性。
• 西医诊断:脑出血(恢复 期);中医诊断:中风中 经络,证属肝风内盛,痰 浊内阻治拟化痰息风, 疏通经络。
• 取穴:百会、合谷、曲 池、阳陵泉、行间、丰 隆、廉泉。
【临床诊疗思路】
主症分析
患者以神清,口舌㖞斜, 舌强语謇,右半身偏瘫 为主症,结合脑部CT, 诊断为中风;因患者无 意识障碍,故属中经络。
神识不清者属中脏腑。
中风病的诊断以神清或 突然昏仆、口舌㖞斜、 言语謇涩或不语、半身 不遂或偏身麻木为主症, 神清者属中经络;
本案例患者刻下神清,故 诊断为中风病之中经络。
舌强语謇,烦躁,舌红, 苔黄浊腻,脉沉滑均 为肝风内盛、痰浊内 阻之象。
刻下虽病情较急性期 有所缓和,但遗留的 肝风、痰浊等病理因 素并未完全消失;
其它证型
痰热腑实型:除主症外,兼见口黏痰 多,腹胀便秘,舌红,苔黄腻或灰黑, 脉弦滑大
气虚血瘀型:除主症外,兼见肢体软 弱,偏身麻木,手足肿胀,面色淡白, 气短乏力,心悸自汗,舌暗,苔白腻, 脉细涩。
在患侧上、下肢体各 选2个腧穴,针刺得气 后接通电针仪,疏密波, 强度以肌肉微颤或患 者耐受为度。
【按 语】
(一)病证识别
• 中风多是在内伤积损的基础上, 因劳逸失度、情志不遂、饮酒 饱食或外邪侵袭等诱发,引起 脏腑阴阳失调,血随气逆,蒙蔽 神窍,从而出现相应临床症状。
劳逸失度 情志不遂 饮酒饱食 外邪侵袭
天柱、风府、廉泉,治疗假性球麻痹之舌强语謇,伸舌右 偏,吞咽不利等症。
操作中,除常规提插捻转泻法外,还配合百会向四神聪方 向透刺以增加刺激量;
廉泉采用鸡足刺法。
3.其他疗法
(1)头针
(2)电针
选顶顺前斜线、顶旁1线 及顶旁2线,均健侧。毫针 平刺入头皮下,快速捻转 2~3min,每次留针30min, 留针其间反复捻转2~3次。 留针期间,鼓励患者活动 患肢。
蛛网膜下腔 呕吐、颜面苍白;多数患者无意识障碍,但可见烦躁不安,危重者 可有不同程度的意识不清及至昏迷;青壮年患者脑膜刺激征多见 且明显,伴有颈背部痛,老年患者、深昏迷者可无脑膜刺激征。腰 穿、头颅CT可协助本病诊断。
相关检查
三大常规、凝血三 项、血生化,高血 糖、高血脂等,必 要时进行相应治疗 措施。步了解
中风病
【病 案】
• 叶某,男,51岁,突发头痛,呕吐、偏癍1个月。今年春天因大怒引 起高血压脑出血,急送医院急救,CT诊断为“左侧内囊出血”,经 治疗症情稳定后出院,直接来针灸科治疗。刻诊见:神志清醒,精 神萎靡,右侧半身瘫痪,伴口角㖞斜,伸舌右偏,舌强语謇,烦躁舌 红,苔黄浊膩,脉沉滑。既往有高血压病史12年,无肝炎、伤寒等 传染病病史。否认食物及药物过敏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