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_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Behaviorallearningtheory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Behavioral learning theory20世纪20年代,华生〔J·B Watson〕创立了行为主义学说。
这种理论认为,人类的一切行为,其构成的根本要素是反响,一切行为表现只是多种反响的组合;而该等反响中,除少数是生而具有的反射之外,全都是个体在适应环境时,与其环境中各个刺激之间的关系,经由经典条件作用的学习过程所形成的。
因此,只要能理解环境刺激与个体的关系,就可以设计并控制刺激,经由条件作用的方法,建立起所要建立的反响,从而组成预期的复杂行为;而且,也可根据条件作用法那么〔指消弱〕,消除个体已有的行为。
1920s, Watson (J.B Watson) founded Behaviorism. This theory holds that all human behavior, which constitute the basic elements of the reaction, is a combination of a variety of reactions; and such reactions, except for a few are born with reflection outside are all individual in adapting environment, their environment between the various stimuli, through the learning process of classical conditioning formed. Therefore, as long as underst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nvironmental stimuli and the individual, we can design and control the stimulus through conditioning methods, to establish the response you want to create, and thus the expected composition of complex behavior; but also the role of law in accordance with the conditions (refer to eliminate weak), eliminating the existing behavior of the individual.行为主义理论又称刺激——反响(S—R)理论,是当今学习理论的主要流派之一。
行为主义 学习理论
名词解释: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又称刺激-反应理论,是当今学习理论的主要流派之一。
该理论认为,人类的思维是与外界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即形成“刺激-反应”的联结。
行为主义者认为,学习是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他们的基本假设是:行为是学习者对环境刺激所做出的反应。
他们把环境看成是刺激,把伴而随之的有机体行为看作是反应,认为所有行为都是习得的。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应用在学校教育实践上,就是要求教师掌握塑造和矫正学生行为的方法,为学生创设一种环境,尽可能在最大程度上强化学生的合适行为,消除不合适行为。
行为主义主要观点行为主义理论又称刺激——反应(S—R)理论,是当今学习理论的主要流派之一。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为,人类的思维是与外界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即“刺激——反应”,刺激和反应之间的联结叫做强化,通过环境的改变和对行为的强化,任何行为都能被创造、设计、塑造和改变。
在教学中,对学生理想的行为要给予表彰和鼓励,还要尽量少采取惩罚的消极强化手段,只有强化正确的“反应”,消退错误的“反应”,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把“强化”看作是程序教学的核心,认为只有通过强化,才能形成最佳的学习环境,才能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
行为主义代表人物及其观点(一)华生华生,美国心理学家,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
认为人类的行为都是后天习得的,可以通过学习和训练加以控制,只要确定了刺激和反应之间的关系,就可以通过控制环境任意塑造人的心理和行为。
环境决定了一个人的行为模式,行为可以经过学习而获得的,也可以通过学习而更改、增加或消除,查明了环境刺激与行为反应之间的规律性关系,就能根据刺激预知反应,或根据反应推断刺激,达到预测并控制动物和人的行为的目的。
他认为,行为就是有机体用以适应环境刺激的各种躯体反应的组合,有的表现在外表,有的隐藏在内部,在他眼里人和动物没什么差异,都遵循同样的规律。
(二)巴甫洛夫是俄国著名的生理学家。
他的条件反射理论被行为主义学派吸收成为制约行为主义的最根本原则之一。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ppt课件
3、根据学习繁简的水平分类(加涅(Gagne))
(四)根据学习结果分类(R.M.Gagne)
5、根据学习性质与形式分类教育心理学——认知观点》 系统阐述了针对认知领域的学习分类:
大脑细胞的发育
3-15岁大脑构造发生
胞体
巨大变化
树突
总体积变化不大
神经突起
神经元之间节点急剧
增加
触突
一个神经元的基本结构
关键期假说
关键期:个体的某些行为在某一个时期在适当的环境
刺激下才会出现,如果在这个时期缺少适当的环境刺
激,这种行为就永远不会产生。这个时期就称为该种 行为发展的关键期。 敏感期:人类容易受到特定环境刺激的影响,但环境 缺失所造成的不良影响可以得到弥补。
结果:前者每一个神经细胞中有更多毛细血管,因而 能给大脑提供更多血液;后者不论是单独喂养还是成 对喂养,它们每个神经细胞中的毛细血管都较少,这 就意味着它们将得到较少的氧和其他营养物。星形细 胞是为神经元提供营养并排除废物的细胞。用它们作 指标,复杂环境中生长的动物比笼子内喂养的动物有 更多的星形细胞。
3、学习能使突触数量增加,但单纯的练习并不能 使突触数量增加
实验: A组“杂技演员”,通过一个月左右的练习,它们要学会穿越设有障碍物 的路程; B组“强制操练者”,每天被臵于踏车上一次,每跑30分钟后休息10分 钟,再跑30分钟; C组“自愿操练者”,它们的笼中带有活动轮盘,可以自由使用该轮盘 进行活动; D组“笼中土豆” ,无操作活动。 结果:B组“强制操练者”和C组“自愿操练者” ,血管密度提高。 A组学习复杂的动作技能,活动量并不大,血管密度未增加,而突触 数量增加显著。 研究表明:不同种类的经验以不同方式制约大脑。突触形成和血管形 成是脑适应的两种重要形式,但它们是由受不同生理机制和不同行 为事件驱动的。
现代教育技术——第2章-现代教育技术理论基础
· 3.评价最优化的基本标准
· 首先是效果标准 , 即每个学生在教学 、教育和发 展三个方面都达到他在该时期内实际可能达到的 水平 。这条标准包含三层意思: 一是要从学习成 绩 、品德修养 、智能发展三个方面全面衡量效果; 二是评价效果要有客观标准 ,这就是国家规定的 教学大纲等; 三是评价要依据具体条件和实际可 能 。其次是时间标准 , 即学生和教师都遵守规定 的课堂教学和家庭作业的时间定额。
· 3 .确定了教学传播过程的基本阶段
· 教学传播是一个连续动态的过程 ,但是为了研究方便 , 南 国农 、李运林将它分解为六个阶段(如图2-5) 。
· 4 .揭示了教学传播过程的若干规律
· ( 1) 共识律: 在教学传播活动中 ,共同的知识技能基础 是教师与学生之间得以交流和沟通的前提。
· ( 2) 谐振律: 指教师传递信息的“信息源频率 ”同学生 接受信息的“ 固有频率 ”相互接近 , 两者在信息的交流和 传通方面产生共鸣。
· 2.3.3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关于学习的含义 , 建构主义认为 , 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 得到 , 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 , 借助 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 的帮助 , 利用必要的学习 资料 , 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 。 由于学习是在一定的 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 , 借助其他人的帮助即通过人际间 的协作活动而实现的意义建构过程 , 因此建构主义学习理 论认为“情境 ”、“协作 ”、“会话 ”和“意义建构 ”是 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或四大属性。
· 第一 , 从需求分析中确定问题;
· 第二 , 确定解决问题的方案和可替换的解决方案; · 第三 , 从多种可能的解决方案中选择问题解决的策略; · 第四 , 实施问题求解的策略;
《教育心理学》课件——第二章--第一节-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每次)坐端正 喜欢帮忙 (下次)有礼貌 勤劳(爱做家务) 懒惰(不爱干活) 不敢上课说话 不敢说脏话
(二)应用强化时应注意
●1.强化前提是有机体的需要。 ●2.强化物的选择。 ●3.强化的程序。 ●4.强化的技术。
1.强化前提是有机体的需要。
强化是指利用强化物增强个体行为反应的过程。 强化物就是增加反应可能性的任何刺激。
二、斯金纳的操作学习理论
学习的实质在于形成刺激-反 应(S-R)联结,这种联结是 通过尝试错误的过程而自动形 成的。在这个过程中,无关的 错误的反应逐渐减少,而正确 的反应最终形成。
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 “饿猫出迷笼”
“试误说
1+2=4 1+2=2 1+2=3
操作性条件反射
斯金纳箱
斯金纳认为:操作反应之 后所得到的食物刺激是决 定反应能否建立的关键。 能够提高反应概率的刺激 称为强化物。
第二章 学习理论
第一节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第二节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第三节 认知学习理论 第四节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第一节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 经典行为主义 巴甫洛夫的条件作用理论
• 新行为主义 斯金纳的操作学习理论 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一、巴甫洛夫的条的条件作用理论
2.强化物的选择。
根据效果的不同,可以分为强化和惩罚, 强化是鼓励孩子再次出现某个行为。 惩罚则是希望某个行为不再出现。
正强化
● 正强化:通过某种正性刺激(正强化物),使个体某种良好反应概率增加。 就是孩子出现某个行为之后给予的是奖励,是为了鼓励该行为再次出现。
● 正强化——具体有以下几种类型: (1)社会性强化:给幼儿传达情感、关注或认可。
铃声-(没有肉)-不流口水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2)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职业道德、时事政治、政治理论、专业基础、说课稿集、教资面试、综合素质、教案模板、考试题库、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professional ethics, current affairs and politics, political theory, professional foundation, lecture collections, teaching interviews, comprehensive qualities, lesson plan templates, exam question banks, other materials, etc.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so stay tuned!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一、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简介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是指运用行为主义的理论和方法研究学习的一种心理学流派。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从实验室到课堂的转变摘要: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是一种以行为为中心的学习理论,强调环境对个体行为的塑造和控制。
本文将对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起源和主要原则进行介绍,探讨其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并结合现代教育技术,提出促进学习的行为主义策略。
最后,本文还将对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局限性进行讨论,并提出未来研究的方向。
关键词: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环境塑造、教育实践、学习策略、局限性、未来研究1. 引言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源于心理学的实验研究,强调个体行为和外部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从20世纪初到现在,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一直在教育实践中发挥重要作用。
本文将对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起源、主要原则以及其在现代教育中的应用进行详细阐述。
2.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起源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源于俄国科学家帕夫洛夫的条件反射理论和美国心理学家沃森的行为主义理论。
帕夫洛夫认为,人和动物的行为是在特定环境刺激下产生的,并通过反射和条件反射的机制来学习。
沃森则将行为主义理论应用于人类学习,并提出了行为主义的核心原则:环境刺激和反应之间的关系是学习的基础。
3.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主要原则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主要原则包括:强化、惩罚和模仿。
强化是指通过奖励来增强某种行为的发生频率。
惩罚则是指通过消除或减少不良行为的强化来减少其发生频率。
模仿是指个体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并进行模仿来学习。
在教育实践中,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主张采用积极强化的方法来增加学生的学习动机和表现。
教师可以通过奖励学生的努力和进步来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同时,应该采用适当的惩罚措施来减少学生的不良行为。
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给学生提供模仿的机会,引导他们学习其他同学的优秀行为。
4.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在教育实践中已被广泛应用。
教师可以通过设定明确的学习目标和规则,为学生提供清晰的学习指导。
课堂活动可以通过奖励机制来鼓励学生的积极参与和努力。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在过去的20世纪,人们对学习的看法 发生了几次重大的变化,每一次变化 都对教学实践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在 20世纪上半叶,行为主义的学习理论 占据主导地位,60年代后,认知主义 的观点逐渐取代了行为主义,而到了 20世纪末,建构主义成为学习理论发 展的新方向。
学习理论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桑代克
一.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代表人物及观点
桑代克的试误说 巴甫洛夫的条件作用理论 华生的“刺激-反应说” 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说
(一)桑代克的试误说
(1874—1949)
实验对象--鱼、鸡、猫等动物的 学习行为 实验工具--迷箱、迷路圈、迷笼 经典的桑代克迷箱实验 三条学习律--准备律、练习律、 效果律
把一只饥饿的猫放入设有打开门闩装置的迷箱,迷箱外有 一盘食物。在猫第一次偶然打开门闩逃出迷箱之后,又将 它放回迷箱,进行下一轮尝试。“逃出—放回”如此重复 多次。
桑代克实验中五--
人类是从动物进化而来的,人类学习 也是一种在几乎没有意识参与的情况 下自动地形成刺激-反应联结的过程。 学习的实质在于形成一定的联结 试误说:一切学习过程都是不断尝试, 不断发生错误及失败,最后才取得成 功的过程。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刺激-反应学习理论)
学习目标 各经典实验和代表人物观点及评价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基本观点及评价 行为主义教学理论基本观点 如何在教学和学习中合理地运用行为主义 学习理论,即对教育的启示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时间:20世纪20年代——60年代
创始人:美国心理学家华生
主要人物:华生、桑代克、斯金纳
二.行为主义的核心观点(补充)
学习观:行为主义者认为,学习者的行为 是他们对环境刺激所作出的反应,所有行 为都是习得的。学习是外控的,学习是一 种被动完成、循序渐进、积少成多的过程。 教学观:教学就是为学生提供各种规定的 学习情境,提出应达到的目标,通过训练、 反馈和纠正性补救对学习过程进行控制, 形成了所要求的行为(达到目标)立即给 予强化,出了非要求的行为(偏离目标或 不达到目标)则不予强化并进行纠正。教 学就是一种循环往复的行为控制或过程控 制。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1.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代表人物:桑代克(学习的联结说),华升(学习的剌激―反应学说),斯金纳(操作性条件反射说)。
基本观点:(1)学习是刺激与反应的联结,其基本公式为:S-R(S代表刺激,R代表反应)。
有怎样的刺激就有怎样的反应。
(2)学习过程是一种渐进的"尝试与错误"直至最后成功的过程。
学习进程的步子要小,认识事物要由部分到整体。
(3)强化是学习成功的关键。
行为主义的学习理论,主要解释学习是在既有行为之上学习新行为的历程,是关于由“行”而学到习惯性行为的看法。
其代表主要有桑代克的学习联结-试误说与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学习理论。
基本特点:重视知识、技能的学习;注重外部行为的研究。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认知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对客观事物之间关系的认识,是在刺激与刺激之间建立联系。
学习是知识的重新组织,即将原有的知识结构和学习对象本身的内在结构相互作用,这是学习的本质。
代表人物:沃特海墨等人的完形(格式塔)说、苛勒的顿悟说、米勒等人提出的学习的信息加工理论、布鲁纳的认知――发现学习、托尔曼(认知――目的说),加涅(认知指导说)说和奥苏贝尔的意义学习说。
基本观点:1.学习不是刺激与反应的直接联结,而是知识的重新组织。
即学习是认知结构的组织与再组织,其公式是:S-AT-R(A代表同化,T代表主体的认知结构)。
客体刺激(S)只有被主体同化(A)于认知结构(T)之中,才能引起对刺激的行为反应(R),即学习才能发生。
2.学习过程不是渐进的尝试与错误的过程。
学习是突然领悟和理解的过程,即顿悟,而不是依靠试误实现的。
3.学习是信息加工过程。
人脑好似电脑。
应建立学习过程的计算机模型,用计算机程序解释和理解人的学习行为。
4.学习是凭智力与理解,绝非盲目的尝试。
认识事物首先要认识它的整体,整体理解有问题,就很难实现学习任务。
5.外在的强化并不是学习产生的必要因素,在没有外界强化条件下也会出现学习。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格思里对学习基本问题的解释
• 1、泛化与辨别 • 泛化归因于训练情境与测验情境所具有的 共同要素的数量。 • 辨别只要是指一种反应逐渐成为一组刺激 要素的条件反应,而另一种反应逐渐成为 另一组刺激要素的条件反应。
2、消退与遗忘
• 格思里是通过联想性抑制或干扰来说明消 退过程的,而不是由于未受到强化。 • 比如铃声——哭, • 食物 铃声——食物 • 遗忘是由于形成了抑制原有联结的新联结 造成的。
一、基本观点
• 1、中间变量 • 赫尔认为当前的刺激环境对行为选择只起 部分作用,而有机体在同一情境或类似情 境中的原有训练历史,机体的需要状态、 生理状态等也可以影响有机体要作出的反 应。赫尔把这些因素称为中间变量。
2、强化说
• 赫尔坚持强化是学习过程中的唯一中心原 理。他认为刺激(痛楚)的降低是强化的 基础,而不把内驱力降低(逃避伤害)当 作强化的基础。
3、奖励
• 奖励本身并不能起强化作用,奖励仅仅 是急剧改变了有机体在反应发生之后的 整个刺激型式。 • 4、惩罚 • (1)两种反应是不能两立的;(2)两 种刺激具有一定数量的相同刺激要素。 • 5、动机 • 内部的维持性刺激直到完成性反应为止。
6、破除习惯
• • • • 三种方式: 阈限法或忍受法 疲劳法 对抗性条件作用或不能两立的刺激法
1、习惯强度(SHR)
• 赫尔把转入和转出神经冲动间的动力关系 称为习惯强度。赫尔认为时间上接近是习 惯形成的必要条件之一,学习的发生也依 赖于时间上的接近。这使得习惯强度成为 其学习理论的一个中心概念。赫尔认为, 学习进行的条件就是在强化情况下刺激与 反应的接近。
2、驱力(D)
• 赫尔把内驱力分为两种: • 一种是原始驱力,一种是习得内驱力或继 起内驱力。
第二章 学习与学习理论
目录第一节学习概述 (1)一、学习的含义 (1)二、人类学习与动物学习的重要区别 (2)三、学生学习的特点 (2)第二节学习理论 (2)一、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2)(一)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俄国,实验对象:狗) (2)(二)桑代克的联结学说(美国,实验对象:猫) (2)(三)斯金纳的强化学说(美国,实验对象:白鼠) (2)(四)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3)二、认知结构学习理论 (3)(二)格式塔学派的顿悟——完形说 (3)(二)托尔曼的认知——目的论 (3)(三)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理论(美国) (4)(四)奥苏贝尔的认知——接受学习论 (4)(五)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论 (5)(六)海德和维纳的归因理论 (5)三、掌握学习和指导学习理论 (5)(一)掌握学习理论 (5)(二)指导学习理论 (6)四、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6)(一)建构主义的发展历史 (6)五、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7)(一)人本主义心理学概述 (7)(一)马斯洛学习理论与康布斯学习理论 (8)(二)罗杰斯的学习理论 (8)第一节学习概述一、学习的含义广义的学习是指从低等动物到人类在后天生活过程中通过活动、练习而获得行为经验的过程。
狭义的学习是指个体在特定的情景下由于练习或反复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比较持久的变化二、人类学习与动物学习的重要区别1、人类的学习主要以间接经验为主,体现出它的社会性;2、人类的学习是通过语言的中介作用而进行的;3、人类的学习是一种有目的、自觉的、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
三、学生学习的特点1、学生的学习过程是掌握间接经验的过程;2、学生的学习是按照教育目标进行的,是在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的情况下进行的。
3、学生的学习在一定程度上是被动的。
第二节学习理论一、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诞生于20世纪初,它是在反对结构主义心理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代表人物有:巴甫洛夫、桑代克、斯金纳、班杜拉。
行为主义理论可以用公式S-R来表示,S 表示来自于外界的刺激,R表示个体接受刺激后的行为反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而自动形成的,不需要以观念作为中介。
• 学习的实质在于形成一定的联结; • 学习的过程是一个试误的过程; • 提出了学习的基本原则和规律。
桑代克的学习律:学习的基本原则和规律
效果率:指反应之后跟随着一个满意状态的事件,刺激与
行为之间的联结就加强;而跟随一个烦恼状态的事件,联
主要内容:
巴浦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学说;
华生的行为主义;
桑代克的联结主义; 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学说;
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一、巴浦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学说
Ivan Pavlov(1849-1936)
巴普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实验
巴浦洛夫条件反射实验-(1)
食物
无条件刺激(US):食物; 无条件反应(UR):狗的唾液分泌;
消退:指消除强化从而消除或降低某一个行为。 维持:指行为的保持。 分化:知觉在先前刺激的差异并对这种差异作出反应。 泛化:指将所习得的行为、技能或概念从一个情境移到另 一个情境中。
行为的学习
塑造(shaping):发展新行为的一种方法,就是通过小
步反馈帮助学生达到目标。
塑造行为的原则:学生必须在力所能及的行为范围内得到
强化,这些行为必须能向新的行为延伸;
行为塑造的步骤
(1)选择目标
(2)了解学生目前能做什么或知道什么;
(3)找出学生所在环境中的潜在强化物; (4)将终点行为分解成有序的步骤,步调大小由学生的能力而异; (5)及时反馈学生的每步行为,使学生由起点行为逐渐向终点行为接近。
行为的学习
连锁(chaining):有步骤地训练复杂行为的方法。
巴浦洛夫条件反射实验-(2)
现象:只给狗以铃声,狗是不会有唾液分泌的。 中性刺激:铃声
巴浦洛夫条件反射实验-(3)
食物
将中性刺激与无条件刺激反复多次配对呈现,中性刺激将有
可能成为条件刺激(CS),能够引起原先只有无条件刺激
才能引起的反应,这种反应被称为条件反应(CR)。
巴浦洛夫条件反射实验-总结
刺激增加
刺激减少
行为增加
行为减少
试试看:以下适合进行哪种类型强化或惩罚
1、允许三名同学提早到图书馆,因为他们安静地完成任务;
2、一名学生参加一个很难的考试,她自己许诺,如果卷子
答得好,她就可以到海滨玩一天;
3、陈老师指出对破坏性的学生采取短暂的隔离会使教室里 相似的事件减少。
操作性条件反射的一些关键词
经典条件反射理论中的几个关键词
消退(extinction); 自然恢复(spontaneous recovery); 泛化(generalization);
分化(discrimination);
第一信号系统(first signal system);
第二信号系统(second signal system).
口香糖在口袋中;
把手伸进口袋;
手在口袋里抓到了;
手上拿着一包口香糖; 手上拿着一片包着糖纸的糖; 手上拿着一篇剥离了糖纸的口香糖
掏出一包口香糖;
从中抽出一片口香糖; 剥开口香糖纸; 把口香糖放进嘴里。
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的教育应用
教学理论和教学方法、技术; 教学目标的设置与表述方式; 行为的改变; 对行为的自我调节或管理。
经典条件反射的课堂应用
有助于教师解释学生是怎么获得一些重要的情绪
反应和态度的;
有助于教师理解学生如何内隐地习得某些态度。
强调进步但不求完美,让学生知道错误是不可避免的;
给学生提供重做难题的机会;
保持有序的、有预期的课堂环境,让学生知道你的预期;
保证新来的学生一开始就能得到他们所需的支持。
样都同样会导致儿童模仿这种攻击性行为。
社会学习理论的实验研究
在另一项实验中(1965),班杜拉对上述研究作了进一步延伸。 他要了解两个问题: (1)儿童是否不管榜样是受到奖励还是惩罚,总是会从榜样那 里习得攻击性行为?
(2)儿童看到榜样受到奖励是否比看到榜样受到惩罚会更多地
自发模仿所看到的攻击性行为?
班杜拉认为,人的行为主要是后天习得的。他说:
“除了基本有反射之外,人并不具备很多先天获得
的行为,人们必须学会它们。”行为习得的两种不
同的过程包括:
通过反应结果所进行的学习; 通过示范所进行的学习—观察学习
通过示范所进行的学习—观察学习
人类的大量行为都是通过对榜样(或示范者) 的观察而习得 的。这种学习就是观察学习或模仿学习。班杜拉将观察学习 的四个阶段:注意、保持、动作复现、动机过程。
Skinner. B.F. ,1904-1990
科学奖。
操作性条件反射实验
请回忆巴浦洛夫的实验,找到这两个实验的不同。
•任何反应如果紧随强化刺激,该反应具有重复出现的趋向;
•任何能提高操作反应率的刺激都是强化刺激;
强化学说
强化(reinforcement):指能够增强反应率的后果,对强化 的控制就是对行为的控制。
行为主义的学习原理
学习是可以测量和可观察的; 学习复杂的行为是渐进的、一步一步进行的; 学习为刺激影响反应所致。
思考题:请回忆例子,回答以下问题
1、一年级的朱老师让那些不举手就随便发言的学生起来回 答问题,这与班级确立的课堂规则相违背。这个班可以使用 下面哪种条件作用来训练学生恰当的举手行为呢?
试验结果
替代过程:通过观察来学习,可以使人们获得行为的规
则,从而不必经过漫长的试误来逐渐形成这类规则。
认知过程:使用符号的能力,为人类提供了一种创造和
调整各种环境事件的有力的工具;人们并不是简单地对环境 作出反应,或被环境事件所左右。
自我调节过程(self-regulatory
p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ocess) 。
惩罚(punishments ):能够减弱行为或者降低反应频率的
刺激或事件; 正强化:通过呈现想要的愉快刺激来增强反应频率; 负强化:通过消除或终止厌恶、不愉快刺激来增强反应频率; І型惩罚:通过呈现厌恶刺激来降低反应频率; І І型惩罚:通过消除愉快刺激来降低反应频率。
强化的程式-反应在什么时候或多频繁的受到强化
三、桑代克的联结主义
1、Edward L. Thorndike 1874-1949,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 20世纪上半叶,他的联结主义学习 理论一直在美国占有统治地位,是 美国动物心理学实验的创始人之一。 他最早出版了《教育心理学》一
书,是第一个系统论述教育心理学
的心理学家。
Edward L. Thorndike
实例分析
请用经典条件作用理论来分析特维特迈耶 的实验过程; 请分析考试中学生的条件作用; 请分析课堂提问中的条件作用。
二、华生的行为主义
华生(John B. Watson)美国心理学 家,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他认为 心理学研究的对象不是意识而是行为,
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必须抛弃“内省法”,
结就会削弱。
练习率:一个学会了的反应的重复将增加刺激反应之间的
联结,即经验的重复增强了正确反应的可能性。
准备率:阐述了出现“满意”或“烦恼”状态的条件。
桑代克联结主义理论的小结
桑代克认为,学习是一个尝试与错误的过程。在解决问题的
时候,动物会表现出多种尝试性反应,直到出现一个正确反
应把问题解决,这个正确反应就会逐渐固定下来,成为动物 在这个特定环境下学习到的行为,其它无效反应会逐渐消失。 这种从多种反应中选择一种与特定刺激相联系的过程,称为 尝试—错误学习。
讨论:尝试—错误学习的条件是什么?
四、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说
Skinner. B.F. ,1904-1990,美国
行为主义心理学家,新行为主义的
代表人物,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的
奠基者。1950年当选为国家科学院
院士,1958年获美国心理学会颁发 的杰出科学贡献奖,1968年获美国 总统颁发的最高科学荣誉——国家
A. 经典条件作用;
B. 操作性条件作用;
C. 模仿学习条件作用;
D. 辅助性条件作用
思考题:请回忆例子,回答以下问题
2、以下哪种说法能够准确的指出该班学生不举手就发言的 问题所在? A.教师正在使用负强化而非正强化; B.当学生不遵守举手发言的规则时,教师没有使用普雷马克
原理;
C.教师让学生确定课堂规则,实践证明这是不行的; D.教师应该注意到愉快的结果增加行为频率,而不愉快的结 果削弱行为频率。
桑代克的联结主义学习论
桑代克将行为与生理反射联系在一起,把大多数行
为看作是对环境中刺激的反应,但他与巴浦洛夫不
同,它提出了在某个行为之后出现的刺激影响了未 来的行为。
桑代克的 “迷笼实验”
迷笼实验的结论—联结主义学习理论
桑代克在大量实验的基础上,创立了他的联结说,
也称试误说,该理论认为:学习的实质在于形成刺
而代之以自然科学常用的实验法和观察 法。华生在使心理学客观化方面发挥了 巨大的作用。
John B. Watson
华生的恐惧形成实验
华生对条件作用的断言
给我一打健全的婴儿,并在我自己指定的环境中养育他们, 则不论他的天资、爱好、脾性、能力、秉性和他们祖先的种 族如何,随机地选择其中的任何一个婴儿,我将保证把他培 养成为医生、律师、艺术家和大商人等我可以选择的任何类 型的专家。
第二章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中对于学习的理解
在行为主义者看来,当环境刺激使学生的反应发生
相对持久和观察的变化之时,学习也就发生了。
刺激:可观察到的环境事件,拥有控制行为反应的潜力; 反应:学习者的外显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