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国际资本流动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概论(第二版)》第六章 资本主义流通

思考题
解释下列概念:产业资本、资本循环、资本周转、固定资本、流动资 本、资本总周转、年剩余价值率。
资本的循环时间是由哪几个部分组成的?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又包含 哪些组成部分?
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划分同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划分有什么不同? 加速资本周转有什么意义? 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实现条件是什么? 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实现条件是什么? 资本主义流通出现了哪些新变化?
二、资本周转的新变化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周转速度加快,周转时间缩短,流通 费用相对减少。 •企业原材料储备量和储备时间大大减少,甚至实现无储备。 •资本主义国家发达运输体系建设,缩短了购买和销售时间,加
快了资本周转速度。 •基于互联网的电子商务的崛起,极大地提高了流通效率。
三、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的新变化
值在报废以前是基本完整的,价值按磨损程度一部分一部分转移到新产品中 去。
流动资本:以原料、辅助材料、燃料等生产资料形式,以及劳动力形式 存在的生产资本。体现为原料、辅助材料、燃料等形式的流动资本,使用价 值在生产中全部消费掉,价值也全部转移到新产品中去;体现为劳动力的流 动资本,它的使用价值即劳动,其价值由活劳动再生产出来。
产品分工转向要素分工,发达国家占据价值链高端,发展中国家 成为发达国家的“加工厂”和“车间”。
销售阶段:随着全球化的发展,资本在全球范围内寻找更有利 场所,能够更大限度地实现价值和剩余价值;随着信息化和网 络技术的发展,商品流通具有了新模式,如电子商务出现,销 售规模和范围呈几何级数增长,商品价值实现随之加快。
资本周转速度的快慢,影响预付资本的数量。 资本周转速度的快慢,影响年剩余价值量和年剩余价值率的 高低。 用公式表示:
第六章 要素国际流动

第二节 资本国际流动的经济效应
三、资本流动效应模型 麦克道格尔一肯普模型 FDI在国际间自由流动后,将使资本的边际产出在国 际上平均化,从而提高世界资源的利用率,增进全世 界的生产,以及东道国与母国的福利。
第二节 资本国际流动的经济效应
证券组合的方式取决于证券的预期收益及其方差。证券 投资的全部风险(总风险)是系统风险和非系统风险之和。
非系统风险在证券组合中的证券品种达到一定数目后基 本可以消除,但是,系统风险仍然存在。
第一节 资本流动纯理论
系统风险——能够影响整个金融市场的风险因素引 起的,这些因素包括经济周期、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 变动等。这种风险不能通过分散投资相互抵消或者削 弱。因此又称为不可分散风险。
变化
0 +K1K2
增加资本K1K2后的影响:
MPK M
ME1K1M1 ME1K1M1 +E1E2K2K1
M1AK0O M2BK0O
-M1ABM2 转移给劳动者
M1
AE1K1K0 BE2K2K0 +CE2K2K1
M2
A
E1
E2
BC
MPK
K0K1的利润在E2时为BCK1K0,减少 了AE1CB
ME1M1 ME2M2 +M1E1E2M2
OALA
OALB
-L0LA
M
B国劳 动量
OBLB
OBL0
+L0LB
A国工 资水平
LAD
L0E0
+FE0
E
B国工 资水平
LBE1
L0E0
-FE0
A
A国人 均产出
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第六章笔记(二)

2018年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第六章笔记(二)第二节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论述)一、经济全球化与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经济全球化是指国际经济发展中的这样一种趋势,即在生产不断发展,科技加速进步,社会分工和国际分工不断深化,生产的社会化,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的情况下,世界各国各地区的经济活动越来越超出一国和地区的范围并相互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1)20世纪8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的进程明显加快,促成这种变化的原因主要是:1,新科学技术,特别是计算机、通信技术日新月异的进步和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加强了国际经济联系。
2,国家贸易的自由程度大大提高。
当今世界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有发展国际经济关系的迫切要求,因而加快了经济全球化的步伐。
3,国际资本流动的大幅增加。
吸引外资发展本国经济,不但是发展中国家的迫切要求,也是发达国家过剩资本的一个出路,而且发达国家间的相互投资也在增加。
(2)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内容(单选)经济全球化本质上是资源配置的国际化。
(单选)经济全球化大体可从生产全球化、贸易全球化和资本全球化三方面来考察。
1,生产的全球化。
指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一系列高精尖产品和工艺技术的出现,生产领域的国际分工和协作的加强,各国在生产上密切配合的趋势。
2,贸易的全球化。
国家贸易活动虽然已有很长有历史,但它的全球化则是近几十年来在工业和科技革命推动下出现的,尤其是近二三十年发展得更快。
(多选)贸易全球化发展的原因有:新科技革命中出现了很多新兴产业;新科技革命推动下的高效率、大批量生产;人们的生活水平也普遍提高了;新的更便捷更灵活的贸易方式,以及国际协调对贸易限制的减少,也都从不同方面促进了贸易全球化。
3,资本全球化。
在垄断资本主义阶段,资本输出意味着资本国际化开始出现。
近二三十年来,在新科技革命的推动下,资本在国际间的流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增加,形成了资本全球化趋势。
(单选)资本主义发展到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已经建立起比较成熟的政治制度和法制制度。
湘教版(2024)地理七年级上册第六章《国际合作》教学设计

湘教版(2024)地理七年级上册第六章《国际合作》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一)教材地位和作用《国际合作》是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六章的内容。
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国际合作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通过对本章节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国际合作的主要领域、重要意义以及面临的挑战,培养全球视野和国际意识,为今后进一步学习地理知识和理解世界发展奠定基础。
本章节内容与前面所学的世界地理知识紧密相连,如世界的国家和地区、世界的人口、世界的气候等。
同时,也为后续学习世界经济发展、区域可持续发展等内容做好铺垫。
(二)教材内容结构本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经济全球化介绍经济全球化的表现,如跨国公司的发展、国际贸易的增长等。
分析经济全球化对世界经济发展的影响。
国际合作的重要性从资源、环境、灾害防治等方面阐述国际合作的必要性。
举例说明国际合作在解决全球性问题中的作用。
国际组织在国际合作中的作用介绍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等重要国际组织的职能和作用。
(三)教材特点紧密联系实际教材内容选取了大量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实例,如跨国公司的产品、国际体育赛事等,使学生能够直观地感受到国际合作的存在和重要性。
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通过分析国际合作的各个方面,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和全球视野。
强调地理实践力教材中设置了一些探究活动,鼓励学生通过调查、讨论等方式,深入了解国际合作的实际情况,提高学生的地理实践力。
二、学情分析(一)学生的知识基础在学习本章节之前,学生已经对世界的国家和地区、世界的人口、世界的气候等内容有了一定的了解,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
同时,在日常生活中,学生也通过新闻、网络等渠道接触到了一些国际合作的实例,对国际合作有一定的感性认识。
(二)学生的认知特点七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处于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他们对具体的、直观的事物比较感兴趣,容易理解和接受。
同时,他们也具有一定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喜欢探究新事物。
经济学第六章国际资本流动

第六章 国际资本流动
7
一、国际资本流动的原因
对于单个的资本所有者来说,风险的预测 和控制困难。因此,降低和分散风险就成 为国际资本流动的又一个原因。
投资风险
σH
一国范围的资产分散化
σw
国际范围的资产分散化
K
资产分散化程度
图7-1 资产分散化程度与风险大小
第六章 国际资本流动
按资本流动划分:资本流出和资本流出
第六章 国际资本流动
12
一 、按资本流动的期限划分
长期资本流动 直接投资:是指投资者在国外创办企业或与
当地资本合营企业等方式进行的投资。 国际直接投资的途径主要有:
▪ 一是在国外创办新企业 ▪ 二是购买国外企业的股权并达一定的比例 ▪ 三是利润再投资
第六章 国际资本流动
对资本输出国的消极影响:
▪ 会面临较大的投资风险 ▪ 政府税收减少 ▪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国内经济发展 ▪ 增加潜在的竞争对手
第六章 国际资本流动
11
第二节、国际资本流动的形态
按照资本流动的期限划分: 1 .长期资本流动
▪ 直接投资 ▪ 证券投资 ▪ 国际贷款
2 .短期资本流动
▪ 贸易资本流动 ▪ 银行资本流动 ▪ 安全性资本流动 ▪ 投机性资本流动
这类交易又称套期保值(hedging)。
第六章 国际资本流动
21
一 、按资本流动的期限划分
投机性资本流动:是指投资者(speculators) 利用自己对国际市场上汇率、利率、金融 资产价格或实物商品价格的变动方向及变 动幅度所作出的,自认为比反映在市场有 关价格(如有关货币的利差、远期外汇交易 的升水或贴水、期货价格等)上的信息更 为准确的预期,冒险去故意敞开某种头寸, 以期在市场价格真地发生预料中的变动时 赚取风险利润而进行的交易。
第六章 开放经济

如果S-I>0,我们把余额贷给外国人 S-I<0,通过国外借贷来为额外投资 筹资 国民收入恒等式表明:资本净流出= 贸易余额(国际收支平衡)
如果NX>0,有贸易盈余 NX<0,有贸易赤字 NX=0,有贸易平衡
在开放经济中会有三种不同的结果 产品与资本的国际间流动
贸易平衡 出口=进口 净出口=0 Y=C+I+G 储蓄=投资 资本净流出=0 贸易赤字 出口<进口 净出口<0 Y<C+I+G 储蓄<投资 资本净流出<0
3、贸易政策
提高关税或进口配额来减少进口,这会增加 NX,使汇率提高而收入不变 e LM*
IS2* IS1*
Y
注意: 贸易政策的目标通常是改变贸 易余额NX,但这一目标不一 定能实现。因为进口减少会增 加NX,而汇率上升又等量的 减少了NX
十一、固定汇率下的小型开放 经济
1、固定汇率是如何运行的
实际汇率
S-I2
S-I1
NX NX
(3)投资增加使S-I1减少为S-I2 ,本币供给减 少使实际汇率上升.
七、贸易政策的影响
S-I
实际汇率
NX2 NX1 NX NX 贸易保护使NX增加(进口减少),从而实际汇率 上升(注意:均衡的净出口水平没变)这会是国 内产品价格相对较高,使出口减少,进口增加, 这样,汇率升值抵消了贸易保护增加的净出口
3 开放经济中的LM*曲线 M/P=L(r*,Y)
M 与P是外生变量, L与 r*反向变动
图中可知,标准LM曲线向右上方倾斜, 开放经济中LM*曲线是垂直的 (汇率变动不影响货币供给量)
国际金融学选择题

第一章:国际收支与调节1、国际收支统计所指的“居民”是指在一国经济领土上具有经济利益,且居住期限在一年以上的法人和自然人。
它包括——。
A、该国政府及其职能部门B、外国设在该国的企业C、外国政府驻该国大使馆D、外国到该国留学人员2、国际收支记录的经济交易包括——。
A、海外投资利润转移B、政府间军事援助C、商品贸易收支D、他国爱心捐赠3、国际收支经常项目包含的经济交易有——。
A、商品贸易B、债务减免C、投资收益收支D、政府单方面转移收支4、国际收支金融帐户包含的经济交易有——。
A、海外直接投资B、国际证券投资C、资本转移D、非生产非金融资产购买与放弃5、国际收支平衡表的调节性交易包括——。
A、非生产非金融资产购买与放弃;B、职工报酬收支;C、国际直接投资;D、官方储备资产变动6、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平衡项目是指——。
A、经常项目;B、资本项目;C、金融项目;D、错误与遗漏7、国际收支记帐方法是——。
A、收付法B、增减法C、借贷法D、总计法8、商品与服务进出口应计入国际收支平衡表的——。
A、错误与遗漏项目B、经常项目C、资本项目D、金融项目9、投资收益的收支应计入国际收支平衡表的——。
A、错误与遗漏项目B、经常项目C、资本项目D、金融项目10、政府提供或接受的国际经济和军事援助应计入国际收支平衡表的——。
A、错误与遗漏项目B、经常项目C、资本项目D、金融项目11、一国提供或接受国际债务注销应计入国际收支平衡表的——。
A、错误与遗漏项目B、经常项目C、资本项目D、金融项目12、一国对他国提供投资项目捐赠应计入国际收支平衡表的——。
A、错误与遗漏项目B、经常项目C、资本项目D、金融项目13、一国商业银行通过股权并购方式参与他国金融体系运作,该笔经济交易应计入国际收支平衡表的——。
A、资本转移项目B、国际直接投资项目C、国际证券投资项目D、其他投资项目14、企业通过绿地投资在他国设立分支机构,该笔交易应计入国际收支平衡表的——。
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PPT43张)

资料来源:Business Week,July 15,2002
6.3.3 跨国公司在世界经济中的作用
促进了全球商品生产和流通
促进了资本的国际流动 促进了技术的国际转移
一、跨国公司促进全球商品生产和流通
• 当前,国际贸易三分之一是在跨国公司内部进行, 三分之一是在跨国公司之间进行,三分之一在国 家与国家之间进行。即与跨国公司有关的贸易已 占世界贸易的三分之二多。 • 跨国公司内部贸易的特点: • 1.一般集中在研发密集度较高的产业部门;(防外溢) • 2.最终产品是公司内部贸易的最主要产品; • 3.跨国公司内部贸易的价格采用转移价格。
(万人)
5 4 3 2 1 0
1985 1986 1987 1988 1989 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美国
加拿大
数据来源:海闻、P.林德特,王新奎:《国际贸易》,P163,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
20世纪60年代以来中国向北美地区的移民大幅增加,主要由三个因素:1. 台湾和香港的经济起飞(自费留学和投资移民增加);2.政治冲击波(台海危 机、97回归等);3.祖国大陆的改革开放。
6.2 国际资本流动
6.2.1 国际资本流动的状况
一、 国际资本流动的方式
国际借贷 单纯货币资产流动 国际资本流动 (或资产组合投资) 国际证券投资 国外直接投资(FDI)
(1)国际借贷
外国政府贷款 国际金融组织贷款 外国商业银行贷款 国际银团贷款(即辛迪加贷款) 项目贷款 出口信贷
(2)国际证券投资
国际股票投资
国际债券投资
(3)国外直接投资(FDI)
FDI指国外公司对本国进行实物资产投资, 包括对本国企业的并购、在本国建立合资或独 资企业,进行厂房和设备投资,购买房地产等。 FDI不包括证券投资,FDI的主要形式是:
国金五六章重点

第五章国际金融市场1.类型:按交易客体分:国际货币市场、国际资本市场、国际外汇市场、国际黄金市场、国际金融衍生市场。
按交易主体分:离岸金融市场、在岸金融市场2.国际资本市场:期限在1年以上的金融工具的交易场所。
市场工具:国际股票市场、国际证券市场(欧洲债券和外国债券)3.国际货币市场:国库券、商业票据、银行承兑票据、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银行同业拆借市场。
4.离岸金融市场:指经营非居民之间的国际金融业务并且不受任何国家的政府法律和金融条例管制的金融市场。
特点:经营对象包括所有可自由兑换货币;借贷关系发生在市场所在国的非居民之间;不受任何国家政府法律和金融条例的制约;其形成不以所在国强大的经济实力和资金积累为基础。
类型:功能型(从事具体的金融业务)、名义型/簿记型(不从事具体的金融业务,只从事借贷投资业务的转帐或注册等事务手续,开曼、巴哈马、巴林)5.在岸金融市场:指一国的居民和非居民从事市场所在国货币的国际借贷,并受市场所在国政府法律和金融条例管制的金融市场。
(典型的在岸市场是外国债券市场和国际股票市场)6.国际金融中心的形成条件:稳定的政治制度;完善的金融制度;不实行外汇管制与资金流动和信贷控制,外汇交易自由;现代化的通讯设施和完善的金融服务设施;优越的地理和时区位置;政府采取鼓励性的政策措施。
特点:调节各国国际收支失衡;促进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发展;优化国际分工和资源配置,促进世界经济一体化。
7.欧洲货币市场概念:欧洲货币是在货币发行国境外流通的各种货币的总称,货币市场指在货币发行国境外进行该种货币存储与贷放的市场。
特点:市场范围广,不受地理限制;交易规模巨大,交易品种、币种繁多,金融创新活跃;有自己独特的利率结构;所受管制较少。
第六章国际资本流动1.国际资本流动分类:长期资本流动:直接投资(绿地投资、收购股权、利润再投资)证券投资(融资手段证券化、对投资对象无管控权)国际贷款(政府、国际金融机构、国际银行等贷款)短期资本流动:贸易性资本流动、套利性、保值性、投机性。
第六章生产要素国际流动

跨国公司对全球的商品生产和流通的促进作用主要通过两个 渠道来实现:
横向渠道:指跨国公司对东道国出口的直接贡献和通过自己 在各国的分公司生产和销售最终产品——有利于节约运输成本、 降低商品价格、规避关税壁垒,并促进了全球贸易自由化进程。
利外流”(brain drain),使这些人才原 居国的教育投资效益下降甚至丧失。
当然,人才外流对发展中国家来说也不完 全是损失。这些人才与本国的关系不会割 断,有可能回流。
• 三、 外在成本和收益
知识收益:新移民带来知识、商业关系、 艺术才能、食品烹饪技术等
拥挤成本:过多的噪音、冲突与犯罪 社会摩擦:种族歧视与种族冲突
• 劳动力流动的福利分析 • 美国:工人-c;厂商c+d;净收益d • 墨西哥:工人a;厂商-a-b;净收益-b • 墨西哥移民:净收益≥b+e (这部分收益归谁?) • 两国整体:净收益≥d+e
• 结论:从整个世界范围看,劳动力的自由流动和 自由贸易一样,提高了资源的有效利用,整个世 界总体上获得收益
2. 对子公司所在国的负面影响
控制所在国的经济:比如美国跨国公司直接或间接控 制拉美70%以上的资源和原材料开发,巴西100的汽 车工业,57%的化学工业,76%的家电,60的电力工 业都在跨国公司的控制之下; 跨国公司将大量利润汇回母国,导致所在国经济“增 长而不发展”。 吸纳所在国的高级人才; 跨国公司不愿意转让关键技术,导致所在国对跨国公 司技术的依赖。
增长趋势 资本流动加速流向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流入发达国家总量减少。发达国
姜波克《国际金融学》知识要点

姜波克《国际金融学》知识要点前言一、本课程的性质与特点国际金融学是专门研究国际金融活动的经济科学,其研究对象为国际间金融活动及其本质与规律性,是从货币金融的角度研究开放经济下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同时实现的问题的一门学科。
国际金融学是作为一门新兴学科,是由研究国际贸易的理论发展而成的,其理论性,业务性较强,宏观、微观并重,研究范围广,交叉学科多,并需要一定计算技术的综合学科。
二、本课程教学计划中的地位、作用和意义国际金融学是国际商务专业的专业必修课。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将为本专业的其他专业课奠定理论基础,掌握分析和研究国际金融问题的研究方法和手段,与本专业的其他课程相辅相成,成为本专业的专业理论课程之一。
作为经济学中新兴的一门学科,国际金融学可以用来分析经济学中一些常见的、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经济现象和政策问题,即通过开放经济下对外帐户的构成及不平衡所导致的内外部均衡的相互冲突的分析,学习其解决冲突的理论方法;掌握汇率变动的影响及均衡汇率的决定以及汇率的管制和干预方法;了解国际资本流动所带来的汇率、货币危机的产生及防范措施;强调内外均衡的国际协调的重要性及其对策。
毫无疑问,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不仅为其它专业课程的学习打好理论基础,而且使学生掌握理论联系实际的本领。
三、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和任务1、了解国际金融基本知识,如:国际收支、外汇的概念、汇率的种类及计算、金融衍生工具、国际货币体系的演变、布雷顿森林体系、国际储备等。
2、掌握国际金融相关动态,如,欧洲货币体系的形成及特点、国际金融体系内部存在的问题、货币危机的防范及对策、汇率政策的选择等。
四、总学时、学分54学时(每周3学时)、3学分五、教学方法和手段以多媒体讲授为主,采取辩论一次、撰写论文一次、课堂讨论一次、学生自主讲课一次、课堂小考若干次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力求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六、上课要求1、上课方式的多样化:课堂提问、讨论、辩论、小考、写小论文、检查作业、学生讲课比赛等。
第六章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

1、劳动力移动的收益与成本比较
这是劳动力迁移的最直接原因。劳动力移动的直接收益表 现为移动后实际收入的增加和生活环境、水平的改善。
劳动力移动的成本是指为迁移而付出的全部代价。主要包 括交通运输费用和其他货币支出,迁移期间的工资和其他 收入损失,为迁移而付出的其他非货币支出或牺牲,如社 会、历史、文化、语言等方面的不适应。如果劳动力移动 的收益明显大于成本,就构成了劳动力移动的现实基础。
由于许多发达国家受人口增图2发达经济体与发展中经济体劳动力流动与进出口关系1990年与2005年404050的比重流入量占劳动力总数的进口额占gdp比重发达经济体劳动力流入发达经济体商品与服务进口404050的比重流出量占劳动力总数的重出口额占gdp的比重发展中经济体劳动力流出发展中经济体商品与服务出口010203019902005年份010203019902005年份3普通型劳动力的流动趋缓技术型劳务限制放宽?一些国家和地区奉行保护主义政策主要是针对普通劳务人员入境设限从发展趋势看这种状况不会有太大改观技术型劳务会日益成为国际劳务市场发展的主力
一、国际劳动力流动的概况
劳动力流动的主要形式有移民和外籍劳工两种。 “移民”是指到别的国家定居,最终成为该国居民。 “外籍劳工”只是在别国临时工作。 从流动的性质看,到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地的多数
是永久性移民,到日本、欧洲、或中东国家的,多是外籍 劳工。从流动的方向看,基本上是从人口多的国家流向人 口相对少的国家,从经济落后工资低的发展中国家流向工 资高的经济发达国家。
如下图1所示,1975年,国际移民总数为7990.8万人,占 全球总人口数的2.15%;1985年,全球移民总数增加至 10246.4万人,占全球总人口比重达到2.3%;2000年,全 球移民数量进一步增加至17568.5万人,占全球人口比重 达到2.9%;2019年,全球共有移民18969.3万人,国际移 民数量占全球人口比例增加至2.95%。在此背景下,劳动 力流动全球化呈现出以下特点。
新科目一知识点总结

新科目一知识点总结第一章:基本概念1. 国际财务管理的概念和基本理论国际财务管理是指公司在国际环境下进行财务活动的管理。
它是国际商业活动中财务管理理论的扩展和发展,并以解决跨国资金流动和跨国企业直接投资的财务问题为主要研究内容。
国际财务管理包括外汇风险管理、国际资本预算、国际资本结构、国际财务决策等内容。
一、多元化:多元化是指企业在进行全球化战略的过程中,分散经营地域、行业和产品,以求达到资产配置的最优化,并降低企业整体风险;1、跨国公司的定义2、国际金融市场和商品价格变化3、全球商业和投资环境4、跨国企业的多元化战略5、跨国公司的国际化发展阶段第二章:货币和外汇市场1、外汇市场的作用和结构2、外汇市场的基本交易方式3、外币运动的原因及利率对外汇市场的影响4、我国外汇市场及其发展5、国际收支平衡表6、指数和汇率对外汇市场的影响第三章:外汇市场参与者1、银行、外汇经纪和外汇交易商2、跨国公司3、中央银行4、国际货币基金组织5、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市场第四章:汇率和汇率风险1、汇率的定义和分类2、汇率制度与管理3、汇率风险的种类和度量4、汇率风险管理5、汇率制度的调整和发展第五章:外汇市场理论和方法1、国际货币体系2、国际金融市场3、外汇交易和投资理论4、国际金融和外汇市场价格决定理论5、汇率和利率的关系第六章:国际收支和国际资本流动1、国际收支的平衡和失衡2、国际资本流动的类型和影响3、国际收支调节和国际资本流动形式4、国际收支的可持续性和国际资本流动的约束第七章:外国直接投资和跨国公司的国际融资1、外国直接投资的动机和类型2、外国直接投资对国际融资的影响3、跨国公司的融资结构和方式4、跨国公司的国际融资与外国直接投资的关系5、外国直接投资的风险与控制第八章:国际投资组合和金融衍生品1、国际投资组合的构建和优化2、金融衍生品的分类和作用3、金融衍生品的风险管理和交易策略4、金融衍生品对国际投资组合的影响5、国际投资组合的绩效评估第九章:国际企业财务决策1、国际企业的融资决策2、国际企业的资本结构3、国际企业的红利政策4、国际企业的投资决策5、国际企业的资金管理第十章:国际税收和会计1、国际税收的基本原理和方法2、国际会计的基本理论和方法3、国际税收与国际会计的关系4、国际税收和会计对国际财务决策的影响5、国际税收和会计制度的发展和调整第十一章:国际财务管理与国际经济发展1、国际财务管理对国际经济发展的影响2、国际财务管理对国际贸易和投资的影响3、国际财务管理对国际金融和货币体系的影响4、国际财务管理对跨国公司和新兴市场的影响5、国际财务管理对国际经济整体稳定与发展的影响总结:以上所列举的知识点是国际财务管理的基础知识,通过学习这些知识点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国际财务管理的重要性和复杂性。
大一政治经济学第六章 资本的循环和周转

3、预付资本总周转次数
固定资本年 预付资本的 流动资本年
+ 周转价值总额 周转价值总额 =
预付资本总额
年周转次数
26
(2)提高资本周转速度可缩短资本的回 收期。 (3)提高资本周转速度,有利于提高年剩 余价值率和企业的盈利水平。年剩余价值率是 一年生产的全部剩余价值与预付可变资本的比 率。 4.上述原理也可用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条件下企业的经济活动分析。社会主义企业加 速资本周转,有助于节约预付资本,增加年利 润总额,提高利润率和总体经济效益。
22
2、无形磨损(精神磨损):是由于技术 进步而引起原有设备的价值上的损失。 无形磨损又分为两种情况:一是由于劳 动资料生产部门提高劳动生产率而使原有固 定资产贬值;二是由于发明了高效能的新型 设备而使原有固定资产贬值。
23
3.折旧基金:企业从销售收入中提取的 固定资本的补偿金额。
折旧费 折旧率= 固定资本原始价值
第六章 资本的循环和周转
本章重点
产业资本的循环的三个阶段、资本正常 循环的条件、提高资本周转速度的方法与意 义
1
第一节
资本的循环
一.产业资本循环的三个阶段和三种职能形式
(一)产业资本循环的基本涵义
1.产业资本即投放在工业、农业、交通 运输业和建筑业等部门的资本。 2.产业资本依次经历三个阶段、相应采 取三种不同的职能形式,使原有资本价值增 殖,最后回到原来出发点形式的运动过程, 就是资本循环。
4
2、生产阶段 通过雇佣工人的劳动创造剩余价值的阶段。
A W … P … W’ (生产资本→商品资本)
Pm
生产资本的职能: 使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相结合,生产出 包含剩余价值的商品。
国际资本流动一般模型

国际资本流动一般模型
国际资本流动一般模型是指用于解释和描述国际上资本流动的一类理论模型。
这些模型通常涉及到经济体之间资本的流动、投资决策和利益平衡。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国际资本流动模型的要素和内容:
1. 国际资本流动理论:
- 比较优势理论:描述不同国家之间在特定产业上的相对优势,从而影响资本的国际流动。
- 国际投资组合理论:解释投资者如何在不同国家和资产类别之间分配资本,以实现最大化收益和最小化风险。
2. 汇率决定和利率平价理论:
- 购买力平价理论:认为汇率趋向于调整,以使得不同国家的商品价格在本国货币下相等。
- 利率平价理论:描述汇率和利率之间的关系,即预期利率的差异会影响资本流向。
3. 资本市场理论:
- 国际资本市场理论:研究国际上的资本市场,分析资本流动对金融市场的影响,包括股票、债券和其他金融资产。
4. 投资决策模型:
- 现金流量模型:描述投资决策过程,考虑投资项目的现金流入和流出,以及折现率的影响。
- 风险管理模型:考虑投资者在面对不确定性时的决策过程,包括风险评估和风险规遍。
5. 政治经济学因素:
- 政府政策:研究政府对国际资本流动的干预,如货币政策、贸易政策和资本管制。
- 政治风险:考虑政治因素对资本流动的影响,包括政治不稳定和法规变化。
这些模型有助于解释和预测国际资本流动的趋势,同时也为政策制定者和投资者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以更好地应对国际经济环境的变化。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笔记第六章:资本主义流通

导言:资本主义生产过程就整体来看,使生产过程与流通过程的统一,资本只有在运动中 才能实现价值增殖。
一、资本的循环(研究产业资本)1、含义资本循环指产业资本从一定的职能形式出发,依次经过购买、生产、销售三个阶段,分别地采取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三种职能形式,实现了价值的增殖,并回到原来出发点的全过程。
这一过程称为产业资本的循环。
资本有很多种,如商业资本、产业资本、借贷资本等,但是只有产业资本具有生产职能和流通职能,才能发生价值增殖,能完整地体现资本的运动过程。
►2、产业资本的含义产业资本是指投在生产领域,能够生产剩余价值的资本,如工业,农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等领域的资本。
3、循环的三阶段(1)购买阶段(货币资本转化成生产资本) A G ——W P m在此阶段,产业资本以货币的形式出现。
G 不是普通的货币,而是货币资本。
a. 货币本身非资本,只有在用于购买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时候才成为商品。
货币G 执行一般商品流通的购买手段和支付手段的职能b. 当货币购买到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以后,资本就转化成以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形态存在的生产资本。
(2)生产阶段(生产资本转化为商品资本)AW …P …W'P m G —货币W —商品,生产资本的存在形式A —劳动力Pm —生产资料P —生产过程W'—生产出来的包含剩余价值的商品…—流通过程的中断第六章:资本主义流通2022年5月10日10:21W 从上一阶段的形式上的生产资本转化成实际上的生产资本。
不仅执行着一般生产职能,而且执行着资本的职能。
a.W'是已发生了价值增殖的,且以商品形式存在的资本,即商品资本。
b.生产阶段是产业资本循环中具有决定意义的阶段c.(3)销售阶段(商品资本转化为货币资本)W'—G'W'同任何条件下生产出来的商品一样,都需要通过流通转化成一定数量的货币a.资本家出售W'不仅要收回投资或成本(即预付资本),还要实现资本的价值增殖b.(4)总结产业资本循环的第一、三阶段是资本的流通过程,第二阶段是资本的生产过程❖在资本循环过程中,生产过程起决定性作用。
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解析

工资率
S1
A
B W1
D W2
N3 N1
S2 C
N2
工人人数
假定外地劳工进入本地劳动力市场பைடு நூலகம்所从事的是本地劳动者不愿意从 事工作(本地劳动者厌恶的工作)。如果没有外地劳工的进入,则本 地劳动力市场供给曲线为S1,这时工资率为W1,就业量为N1。当引 入外地劳工后,劳动力总供给曲线移至S2。由于外地劳工对工资率的 高低更敏感,所以这条曲线变得更富有弹性。劳工的进入使就业总量 增加到N2,工资率下降到W2。在这种工资率水平下,只有N3的本 地劳动者愿意从事这种工作,N1到N2的工作由外地劳工承担。如果 严格限制外劳,虽然本地就业会增加到N1,但N1N2个工作岗位却丧 失了。
劳动力国际移动的经济效应
甲国实际工资率
F
W2 N W1 C
VMP乙
乙国实际工资率
J
M
E
H
K T
G VMP甲
O
BA
O’
甲国和乙国的劳动总供给
从甲国移民劳工AB到乙国,使两国工资率均为w2,这使A 国总产出减少BEGA,乙国总产出增加BEMA,世界总产出
净增额为EGM。
国际劳动力流动的福利变动分析
墨西哥——劳动力充裕、人均收入低、具有劳动密集型产 品(大米)的比较优势、出口大米、进口钢铁
第六章 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
劳动力和资本两种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的基本情况 要素流动对两国贸易、生产、消费和福利的影响 要素流动与商品流动的关系
6.1 国际间劳动力的流动
劳动力流动的主要形式有移民和外籍劳工两种。到美国, 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地的多数是永久性移民,到日本、欧 洲、或中东国家的,多是外籍劳工。
③投资环境 利用当地的劳工和原料可以大大降低成本。 政府提供的各种优惠政策 对外国投资者的普遍态度 政治的稳定性 对所有权的控制 外汇市场的稳定性 税率结构
第六章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

一.迄今为止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大体可分为两个阶段: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和垄断资本主义两个阶段。
二.从资本主义制度建立到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资本主义社会在经济上一个重要特征就是自由竞争。
三.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发展进入到垄断阶段。
四.20世纪上半期较为重要的垄断形式有卡特尔、辛迪加、托拉斯、和康采恩。
五.20世纪后半叶,垄断组织的形式又有较大的发展,主要特征是混合联合企业的兴起。
六.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由于新的科学技术革命的发展,资本主义竞争进一步加剧,生产和资本进一步集中,使垄断统治进一步加强注意表现在:1.企业兼并速度加快,混合兼并占主导地位。
2.企业规模扩大,垄断程度提高。
3.垄断组织的生产经营多样化,混合联合企业大量涌现。
4.垄断组织向国际化方向发展,跨国公司迅速增加。
七.金融资本:它是由垄断的工业资本和银行资本融合或混合生长构成的一种新的资本形式,是垄断资本主义国家中社会经济生活各个方面实际上的统治者。
八.金融寡头:掌握了金融资本,操纵国名经济命脉,并在实际上控制国家政权的少数垄断资本家或资本家集团,他们是垄断资本主义国家事实上的主宰者。
九.金融寡头在经济上的统治主要通过实行“参与制”实现的。
十.金融寡头还必然要在政治上进一步控制国家的上层建筑利用政权的力量来加强其统治地位。
十二.垄断利润:垄断资本凭借其在生产和流通中的垄断地位所获得的大大超过平均利润的高额利润。
十三. 垄断利润主要是通过垄断组织制定的垄断价格来实现的。
十四.垄断价格:垄断组织在销售或购买商品时,凭借其垄断地位规定的、旨在保证获取最大限度利润的市场价格。
垄断高价是指垄断资本在出售自己产品时规定的超过商品价值和生产价格的垄断价格,垄断低价是指垄断资本在购买生产资料时规定的低于其价值和生产价格的垄断价格。
十五. 进入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后,先出现的是一般垄断或者私人垄断,经过一段时期的发展,又出现了垄断资本同国家政权相结合的垄断资本主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 长期资本流动
(一)、定义:期限为一年以上 的资本的流入和流出。
1、国内的独资、合资、三资企业。
创办企业
2、美国某公司购买我国某上市公司 的股票,并持有该公司25%的股份。
购买股票
3、张明在上海交易所买卖B种股票
(中长期)
间接投资
4、我国政府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贷款2000 万美元
国际金融机构贷款
投机性资本流动 5、为避免汇率波动,A公司买进100万美元的6 个月远期,以固定成本,避险保值
保值性资本流动 6、美国攻占伊拉克时,伊拉克富商将本币兑换 成瑞士法郎,存入瑞士银行。
保值性资本流动
二、短期资本流动的类型
1、贸易性资本流动 2、银行资本流动 3、保值性资本流动 4、投机性资本流动
三、短期资本流动对经济的影响
分公司);
▪ B:在一个决策体系中进行经营,通过一个或 几个决策中心采取一致对策和 共同战略;
▪ C:各实体通过股权或其它方式形成联系,彼 此施加影响,分享知识、信息资源和分担责 任。
2、特征 3、对国际资本流动的影响
二、跨国公司与国际直接投资
▪ (一)产业结构论 美国麻省理工大学海默(Hymer)和金德伯格
1、解决资金不足,提高投资能力,合理开发 和利用资源
2、建立新企业,增加新产品,提高生产产能 力,加速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
3、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
4、开辟新的就业领域,增加就业机会,缓解 就业压力
5、增加出口产品的竞争力,扩大国际市场, 增加出口,改善国际收支
6、冲击了民族产业 7、对外国资本产生依附性 8、借入外债会形成沉重的债务负担 9、使自然资源等部分财富被流出国掠 夺和占用。
▪ 1、产品生命周期第一阶段即新产品阶段。 ▪ 2、第二阶段即产品成熟阶段。 ▪ 3、第三阶段即产品衰退阶段。
▪ 产品生命周期是市场经济运行中普遍存在 的现象,理论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全球直接投 资迅速增加、跨国公司迅猛发展的内在原因。
2、直接投资存在与发展的动因 ①跨国公司的额外成本:
B 短期资本流动
NEXT
案例:
短 1、中国A公司出口100万匹丝绸到美国,价值 890万美元
期
资
贸易资本流动
本 2、中国银行向香港外汇市场借入500万美元
流
动
类
银行资本流动
型 3、为支付150万美元的货款,A公司买进150万美元
贸易资本流动
4、某甲有10万英镑,伦敦外汇市场 1英镑 =1.5000/5200美元,纽约外汇市场1英镑 =1.5260/5500 ,甲在纽约卖出英镑,在伦敦卖出美 元,赚取两地的差价。
第二节 国际资本流动的原因和特点 一、国际资本流动的原因
1、过剩资本的形成与国际收支大量顺差 2、利用外资策略的实施 3、利润的驱动 4、汇率的变化 5、通货膨胀的发生 6、政治、经济及战争风险的存在 7、国际炒家的恶性投机 8、其他因素
二、国际资本流动的特征 国际资本流动自2003年始呈现出五大趋势 1、跨国直接投资的流向继续向发展中国家分流, 并且成逐步加大之势,这是国际资本流动的最大 趋势。 2、跨国直接投资的热点是亚洲、中东欧等一些新 兴国家 3、跨国直接投资的主要方式已转向跨国并购 4、跨国公司内部服务离岸外包方式愈来愈盛行 5、金融资本的投资越来越和产业资本投资相结合, 机构投资人相当活跃
第三节 跨国公司与国际资本移动
一、跨国公司概述
1、定义:
Multinational Corporation Transnational Corporation International Business
符合下列标准的企业成为跨国公司:
①结构标准
②业绩标准
③行为特性标准
▪ 联合国跨国公司中心对跨国公司的定义: ▪ A:在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设立实体(子公司,
(二)对资本流出国的影响 1、有利于刺激资本流出国国内的经济发展,
促进对外经济势力的扩张 2、有利于解决过剩资本的出路,使起有获
息获利的机会 3、有利于促进商品输出,扩大对外贸易 4、资本流出国要承担一定的风险 5、本国的税收相对减少,就业机会减少 6、某些经济效益会转移到流入国
(三)对资本流入国的影响
5、我国政府向A国提供200亿人民币的贷款
政府贷款
(二)、长期资本流动的形式有
创办企业
1、直接投资 购买股票并达到一定比例
投资利润再投资
2、间接投资
股票投资 债券投资
3、国际借贷
政府贷款 国际金融机构贷款 其他贷款(银团贷款、出口信贷)
六、长期资本流动对经济的影响 (一)、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1、推动世界经济增长 2、促进国际分工深化 3、促进国际贸易和技术转移 4、加速区域经济一体化
第六章 国际资本流动
第一节 国际资本流动概述 第二节 国际资本流动的原因和特点 第三节 跨国公司与国际资本流动
第四节 国际债务与债务危机
退出
一、国际资本流动
1、定义 国际资本流动:指资本从一个国家或地区移动 到另一个国家或地区。 2、分类
A国内流向国外 :资本输出 (1)按流入和流出划分 B国外流向国内:资本输入 (2)按期限划分 A 长期资本流动
(KindlbErger)创立
(二)产品生命周期论
▪ 哈佛大学经济学教授维农首先提出,后由
威尔等美国经济学家进一步作了补充发展。
▪ 基本观点:对某些产品具有技术创新垄断 优势的企业,可以利用产品生命周期不同销售 特点的差异,去抢先占领国内外暂时没有竞争 对手的市场,从而获得更多的超额利润。
生命周期阶段理论要点
或顺差加大
• 假如一国的国际收支出现暂时逆差,
该国的货币汇率就会( 暂时)下投跌机者
就会( )买该进 国货币,待汇率上升再
(
卖)出,买卖行为引起资本的流动,
这样达到了调节国际收支的目的。
资本流动从短期来看:
调节暂时性的国 际收支不平衡
三、短期资本流动对经济的影响
1、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2、对资本流出国的影响 3、对资本流入国的影响
某国一年以来,本国货币汇率持续下跌 国际收支呈(逆差)。持有本国货币的外 汇买卖者大量( 卖出)本国货币, ( 买进)外币。此种行为,使资本(流 出/流入)数量增加,从而使国际收支逆 差(加大)。另外,本国货币持续贬值, 外来投资者为逃避贬值的风险,会将资 金投向汇率高的国家
资本流动从长期来看使:逆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