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4《渡荆门送别》诗文鉴赏及考点揭秘(解析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望无际的低平的原野。著一“随”字,化静为动,将群山与平野的位置逐渐变换、推移,真切地表现出
来。这句好比用电影镜头摄下的一组活动画面,给人以流动感与空间感,将静止的山岭摹状出活动的趋向
来。
“江入大荒流” ,写出江水奔腾直泻的气势,从荆门往远处望去,仿佛流入荒漠辽远的原野,显得天空寥
廓,境界高远。后句著一“入”字,写出了气势的博大,充分表达了诗人的万丈豪情,充满了喜悦和昂扬
著名的三峡地区,是蜀地;以东是平坦广阔的原野,是楚地。
远:远自。
从:往。
楚国:楚地,指湖北一带,春秋时期属楚国。
平野:辽远无际的原野。
江:长江。
大荒:辽远无际的荒原。
月下飞天镜:明月映入江水,如同从天上飞来一面明镜。
海楼:海市蜃楼,形容江上云霞多变形成的美丽景象。
仍:依然。
怜:喜爱。
故乡水:指从四川流来的长江水。因诗人从小生活在蜀地,把蜀地称作故乡。
到广大平原时的新鲜感受极其真切地写了出来。
颈联两句反衬江水平静,展现江岸辽阔,天空高远,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
李白在欣赏荆门一带风光的时候,面对那流经故乡的滔滔江水,不禁起了思乡之情: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
诗人顺着长江远渡荆门, 江水流过的蜀地也就是曾经养育过他的故乡, 初次离别, 他怎能不无限留恋,
广阔平原的高空中和平静的江面上所观赏到的奇妙美景。如在崇山峻岭的三峡中,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
月,夏水襄陵,江面水流湍急汹涌,那就很难有机会看到“月下飞天镜”的水中影像;在隐天蔽日的三峡
空间,也无从望见“云生结海楼”的奇景。这一联以水中月明如圆镜反衬江水的平静,以天上云彩构成海
市蜃楼衬托江岸的辽阔,天空的高远,艺术效果十分强烈。颔颈两联,把生活在蜀中的人,初次出峡,见
这首诗首尾行结,浑然一体,意境高远,风格雄健。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写得逼真如画,有
如一幅长江出峡渡荆门长轴山水图, 成为脍炙人口的佳句。 如果说优秀的山水画 “咫尺应须论万里” ,那么,
这首形象壮美瑰玮的五律也可以说能以小见大,以一当十,容量丰富,包涵长江中游数万里山势与水流的
景色,具有高度集中的艺术概括力。

那么,这首形象壮美瑰玮的五律也可以说能以小见大,以一当十,容量丰富,包涵长江中游数万里山势与
水流的景色,具有高度集中的艺术概括力。
【基础过关】
1. 了解作者。 李白,字 _______, _______(朝代)诗人,有 _______之称。 【答案】太白 唐朝 诗仙 【解析】考查与李白相关的文学常识。平时要注意积累。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问题。 【 2019 年广西百色市中考题】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B
A.首联以叙事为主,交代地点和事由,写诗人乘船来到荆门外,将到楚地游览。
极其概括地写出了诗人整个行程的地理变化。
【解析】赏析诗句,可以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也可以从炼字的角度赏析,任选一角度,言之有理
即可。
【实战过关】
一、理解性默写
1.李 白在 《 渡荆 门送 别 》一 诗中 , 点明 出发 地 .目 的地的语
句:


2.李 白在《 渡荆 门送别》一 诗中,化静为 动,表 现雄 浑开 阔 的意 境的诗句
2、写作背景
《渡荆门送别》是李白出蜀时所作。荆门自古即有楚蜀咽喉之称。李白这次出蜀,由水路乘船远行,
经巴渝,出三峡,直向荆门山之外驶去,目的是到湖北、湖南一带的楚国故地游览。这时的青年诗人,兴
致勃勃, 坐在船上沿途纵情观赏巫山西岸高耸云霄的峻岭,
一路看来, 眼前景色逐渐变化, 船过荆门一带,
视域顿然开阔,别是一番景色。
B.颔联以移动视角来描写景物的变化,由蜀地到荆州,两岸的地势由平原过渡到山地。
C.尾联采用拟人手法,不说自己思念家乡,而说家乡之水情深义重,恋恋不舍。
D.这首诗明丽流畅,写出诗人对未来的憧憬和外出游历的喜悦,又表达对故乡的依依惜别之情。
【答案】 B
【分析】 本诗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青年时期在出蜀漫游的途中写下的一首五律。
的激情,力透纸背,用语贴切。景中蕴藏着诗人喜悦开朗的心情和青春的蓬勃朝气。
颔联这两句不仅由于写进“平野” 、“大荒”这些辽阔原野的意象,而气势开阔;而且还由于动态的描
写而十分生动。大江固然是流动的,而山脉却本来是凝固的,
“随、尽”的动态感觉,完全是得自舟行的实
际体验。在陡峭奇险,山峦叠嶂的三峡地带穿行多日后,突见壮阔之景,豁然开朗的心情可想而知。它用
目的是到湖北、湖南一带楚国故地游览。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指的就是这一壮游。这时候的青年
诗人,兴致勃勃,坐在船上沿途纵情观赏巫山两岸高耸云霄的峻岭,一路看来,眼前景色逐渐变化,船过
荆门一带,已是平原旷野,视域顿然开阔,别是一番景色: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
“山随平野尽” ,形象地描绘了船出三峡、渡过荆门山后长江两岸的特有景色:山逐渐消失了,眼前是
下句写白天,仰望天空,彩云兴起,变幻如海市蜃楼。着一“结”字,拟人生情,引人联想。此联想
象新奇,表现了诗人与月同行、与云同飘的喜悦之情。
4. 尾联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参考:
拟人手法。明明是自己依恋故乡,却借故乡的山水说故乡眷恋他。此联写出了长江水送“我”的离别
之意,对故乡依恋不舍的情感溢于言表。
2. 根据拼音写出正确的汉字。
j īng( ) 门
大 huāng ( )
【答案】荆;荒
【解析】考查学生汉字的正确书写能力。平时注意汉字的正确书写,注意积累。
3. 借助课下注释或工具书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 1)远: ( 2)从: ( 3)平野: ( 4)江: ( 5)大荒: ( 6)月下飞天镜: ( 7)海楼: ( 8)仍: ( 9)怜: ( 10)故乡水:
到山地。
( 2)简要分析颈联如何体现“诗中有画”的特点。
【答案】颈联描绘了两幅图画:第一幅是水中映月图,第二幅是天边云霞图;这一联以水中月明如圆
镜反衬江水的平静,以天上云彩构成海市蜃楼衬托江岸的辽阔,天空的高远,艺术效果十分强烈。
【解析】本题考查诗歌关键句赏析。要找出诗句中运用的修辞手法,再在理解诗句的基础上,结合所
是:


3.李 白在《 渡荆 门送别》一 诗中,表达了 奇特大 胆的 想象 这 一特 点的诗句
是:


4.李白在《渡荆门送别》中,借故乡之水的深情厚谊,表达对故乡思念之情的语句是:


5、《渡荆门送别》比喻描写楚地江水澄澈水雾弥漫的句子是:

。(反
衬江水平静,展现江岸辽阔,天空高远,充满浪漫主义色彩)
八、问题探究
1. 首联“渡远荆门外,来从出国游”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
参考:
首联紧紧扣住诗题,交代了诗人此行的目的:远渡荆门,到楚地游历。具有穿针引线、贯穿全诗的作
用。
2. 怎样理解“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参考:
诗人用远景勾勒出一幅气势雄浑的万里长江图。 一个“随” 字,将群山与平野位置的逐渐变换、 推移,
用修辞的特点,结合写作背景,整首诗的意思,加以赏析。颈联将明月比作天镜,将云霞比作海市蜃楼,
描绘出眼前看到的绮丽景象,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的意思是:月映江面,
犹如明天飞镜;云变蓝天,生成海市蜃楼。这一句写的是远景,第一幅是水中映月图,第二幅是天边云霞
专题 04《渡荆门送别》诗文鉴赏及考点揭秘(解析版)
【知识储备】
一、导入
李白的诗歌我们学习了不少, 他的诗歌中经常会出现月亮这一形象, 似乎李白和月有一种特别的情缘。
今天我们要学的这首诗中还是有月亮,让我们一起学习吧!
二、目标
1、 初步了解一些诗歌的常识。了解诗歌朗读的一些技巧,反复诵读,体会诗歌的韵律美。
2、 通过品读诗歌的语言理解其内容,体会其情味,领悟其意境。
3、 培养学生一定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通过诗歌意境的再加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加强修养,
陶冶情操。
三、原文
渡荆门送别
唐代: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四、注释
荆门,即荆门山,在今湖北宜都,位于长江的南岸。地势险要,有“楚蜀咽喉”之称。荆门以西,是
此诗由写远游点题始,
继写沿途见闻和观感,后以思念作结。全诗意境高远,风格雄健,形象奇伟,想象瑰丽,以其卓越的绘景
取胜,景象雄浑壮阔,表现了作者少年远游、倜傥不群的个性及浓浓的思乡之情。
【解析】本题考查句意理解、赏析,解答时明确全诗的每一句话的意思,理解诗歌的意境及作者的情
感。 B.有误,这一句两岸的地势由山脉过渡到平原,江水向原野奔腾而去的壮阔景色,而不是由平原过渡
七、文学常识
1、作者简介
李白 (701 — 762), 字太白 , 号青莲居士。唐朝人。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是屈原之后最
具个性特色、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美誉
, 与杜甫并称“李杜” ,或称“大李杜” 。有《李
太白集》传世。
代表诗作《静夜思》 《行路难》 《望庐山瀑布》 《蜀道难》《将进酒》《梁甫吟》 《早发白帝城》等。
生动再现出来,给人以空间的流动感。 “入”字写出远处水天相接,仿佛江水流入原野,给人无限的想象
空间。诗句也蕴含着诗人喜悦的心情和蓬勃的朝气。
3. 诗中“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是如何体现李白诗的浪漫主义风格的?
参考:
上句写晚上, 仰观天宇, 皓月洒辉;俯察江流,明月倒映如镜。 着一“飞” 字,动感十足,神韵毕备。
依依难舍呢?但诗人不说自己思念故乡,而说故乡之水恋恋不舍地一路送我远行,怀着深情厚意,万里送
行舟,从对面写来,越发显出自己思乡深情。诗以浓重的怀念惜别之情结尾,言有尽而情无穷。诗题中的
“送别”应是告别故乡而不是送别朋友,诗中并无送别朋友的离情别绪。清沈德潜认为“诗中无送别意,
题中二字可删” (《唐诗别裁》 ),这并不是没有道理的。
(用比喻描写水中月、天上云的美丽景象)
【答案】
1、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2、山随平野尽 江入大荒流
3、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4、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5、月下飞天镜 云生结海楼
【解析】
考查古诗词默写能力。同学们平时除了要背记默写古诗词,还要能理解古诗词的内容。
注意 “渡”“荆”
“荒”等字词的正确书写。
二、课内诗歌鉴赏
4. 赏析“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两句。
【答案】颔联这两句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不仅由于写进“平野”
“大荒”这些辽阔原野的意象而气
Fra Baidu bibliotek
势开阔,而且还由于动态的描写而十分生动。 “随、尽”的动态感觉,完全是得自舟行的实际体验。在陡峭
奇险、 山峦叠嶂的三峡地带穿行多日后, 突见壮阔之景, 豁然开朗的心情可想而知。 它用高度凝炼的语言,
高度凝炼的语言。极其概括地写出了诗人整个行程的地理变化。
写完山势与流水,诗人又以移步换景手法,从不同角度描绘长江的近景与远景: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
长江流过荆门以下,河道迂曲,流速减缓。晚上,江面平静时,俯视月亮在水中的倒影,好象天上飞
来一面明镜似的;日间,仰望天空,云彩兴起,变幻无穷,结成了海市蜃楼般的奇景。这正是从荆门一带
九、诗歌主旨
《渡荆门送别》通过对出蜀至荆门沿途所见景物的描写,展现了一幅雄奇壮丽的画卷,抒发了诗人对
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表达了作者对故乡无限爱恋的真挚感情。
十、课堂小结
这首诗首尾行结,浑然一体,意境高远,风格雄健。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写得逼真如画,有
如一幅长江出峡渡荆门的长轴山水图,成为脍炙人口的佳句。如果说优秀的山水画“咫尺应须论万里”
( 11)万里: 【答案】 ( 1)远自。 ( 2)往。 ( 3)辽远无际的原野。 ( 4)长江。 ( 5)辽远无际的荒原。 ( 6)明月映入江水,如同从天上飞来一面明镜。 ( 7)海市蜃楼,形容江上云霞多变形成的美丽景象。 ( 8)依然。 ( 9)喜爱。 ( 10)指从四川流来的长江水。因诗人从小生活在蜀地,把蜀地称作故乡。 ( 11)喻行程之远。 【解析】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实词的理解。平时学习时注意背记课下注释。
万里:喻行程之远。
五、诗意
我乘船远行,路过荆门一带,来到楚国故地。
青山渐渐消失,平野一望无边。长江滔滔奔涌,流入广袤荒原。
月映江面,犹如明天飞镜;云彩升起,变幻无穷,结成了海市蜃楼。
故乡之水恋恋不舍,不远万里送我行舟。
六、赏析
这首诗是李白出蜀时所作。李白这次出蜀,由水路乘船远行,
经巴渝, 出三峡,直向荆门山之外驶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