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肠内及肠外营养操作指南(完整版)

合集下载

中华医学会肠外肠内营养学分会(一类特选)精选全文完整版

中华医学会肠外肠内营养学分会(一类特选)精选全文完整版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肠道外营养疗法的指南中华医学会肠外肠内营养学分会2009年一、背景一般认为,临床营养支持包括经口、经肠道或经肠外途径为患者提供较全面的营养素。

目前临床上包括肠内营养(enteralnutrition,EN)和肠外营养(parenteralnutrition,PN)。

EN是指经消化道管饲较全面的营养素;PN即经静脉输注氨基酸、脂肪和糖等营养素,又称全肠外营养(totalparenteral nutrition,TPN)。

在评价PN临床有效性的随机对照研究的文献中,常用糖电解质输液(5%GNS)与全肠外营养两种方法相对比。

当患者由于各种原因导致无法或不愿正常进食,有营养不良(malnutrition)或有营养风险(nutritionrisk)的患者经口方式提供营养素不足时,应给予PN支持。

营养支持绝非急诊处理措施,应该在患者生命体征稳定后才按适应证规范和使用规范进行。

二、证据国际上已有多项随机对照研究和系统评价发现,对于多数无营养不良风险的患者,常在围手术接受单纯的糖电解质输液治疗。

对于这类患者使用PN可能会导致感染和代谢并发症的增加,并且增加不必要的医疗费用。

本起草小组检索了国内文献,尚未发现有对比糖电解质输液与PN对患者临床结局影响的随机对照研究的报道。

显然,决定患者是否使用PN的一个决定性因素是有无营养风险,这就需要用到营养评定的方法。

营养评定方法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在国际上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在发达国家中得到应用的营养评定工具有10余种之多。

其中体质指数(bodymassindex, BMI)是评价营养状况的众多单一指标中被公认为较有价值的一种,尤其是在评价肥胖症方面,它被认为是一个比较可靠的指标。

2002年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根据1990年以来中国13项流行病学调查数据得出中国人BMI正常值(1815≤ BMI<2315)。

除单一指标外,近20年中还发展出为数种复合营养评定工具,如“主观全面评定”(SGA)、“微型营养评估” (MNA)等。

临床肠内及肠外营养操作指南

临床肠内及肠外营养操作指南

钙 25mmol(1000mg)
01
磷 23.3mmol(700mg)
02
钾 51mmol(2000mg)
03
钠 95.6mmol(2200mg)
04
镁 14.6mmol(350mg)
05
RNIs-推荐营养素摄入量 **AIs-适宜摄入量
06
表3-2 每日正常成人微量元素的RNIs或AIs
表3-4 每日电解质需要量
电解质 肠内给予量 肠外给予量
1
钠 500mg(22mmol/kg) 1~2mmol/kg
2
钾 2g(51mmol/kg) 1~2mmol/kg
3
氯 750mg(21mmol/kg) 满足维持酸碱平衡的量
4
钙 1200mg(30mmol/kg) 5~7.5umol/kg
正常成人每日蛋白质的基础需要量为0.8~1.0g/kg,相当于氮0.15g/kg。但其需要量可能随代谢的变化而提高到2g/(kg.d),甚至更高。
氨基酸是蛋白质的基本单位,外源性蛋白质必须先分解为氨基酸,然后再合成自身的蛋白质,而体内已有的蛋白质又不断地分解进行更新。由此可见,氨基酸是提供机体最直接、最有效的氮源。静脉内给予的氮应由氨基酸提供,它比蛋白质供氮更合理,可直接参与合成代谢,快而有效,且无异性蛋白的副作用。
正常情况下机体所需的能量来自体内能源物质的氧化,而这些能源物质一方面来自机体储备,另一方面来自摄入的外源性营养物质。
能量的计算:Harris-Bendeict公式至今一直作为临床上计算机体基础能量消耗(BEE)的经典公式:
男: BEE(kcal/d)
女: BEE(kcal/d)
(W:体重,Kg; H:身高, cm A:年龄,年)

中国成人患者肠外肠内营养临床应用指南(2023版)解读

中国成人患者肠外肠内营养临床应用指南(2023版)解读
(证据C,强推荐,98.9%)。
EN治疗期间如何应对腹泻?
推荐意见 :EN 治疗期间发生的腹泻应首先排除疾病或非营养药物性原因,而非停止EN(证据C, 强推荐,98.9%)。
腹泻是 EN 治疗的常见并发症,严重者可出现电解质紊乱、脱水、肛周皮肤破裂和伤口污染等不良 事件。EN相关腹泻的干预措施包括改用短肽配方和联合益生菌治疗。也有研究发现,等渗短肽型 EN配方可改善患者粪便硬度和排便次数,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与单独使用EN制剂相比,EN 制剂联合复合益生菌组的机械通气患者腹泻发生率明显降低,更有利于EN治疗的顺利进行。
对于持续性腹泻患者(除外药物和艰难梭菌感染等原因),使用含混合纤维的配方或仅含可溶性纤
维的标准 EN 配方可能获益。建议膳食纤维摄入量 25~30 g/d。不溶性纤维配方可能导致重症患者 发生肠梗阻,因此对存在肠缺血或肠梗阻等较高风险的患者应慎用混合纤维配方。
短肽型EN配方有何适应证?
推荐意见 :对于消化吸收功能不全的炎症性肠病患者,初始可考虑短肽型EN配方;合并严重吸收不 良或对膳食纤维反应不敏感的腹泻患者,可考虑使用短肽型EN配方;重症胰腺炎、短肠综合征及放 射性肠炎等患者,使用短肽型 EN 配方亦可获益。 短肽型 EN 的氮源来自于蛋白质的分解物,更易消化吸收,且残渣少,用于肠功能不全患者的初始 EN治疗。对于持续腹泻伴严重吸收不良或对膳食纤维反应不敏感的腹泻患者可使用短肽型配方。
PN适用于哪些患者?
推荐意见 :PN 适用于无法通过口服和(或)肠内途径满足其营养需求的患者 (证据A,强推荐,99.3%)。 推荐意见 :对于需要营养支持治疗的患者,若EN提供的能量和蛋白质低于机 体目标需要量的60%,通过补充性PN(SPN)增加能量及蛋白质摄入量,以 减低或避免喂养不足,改善临床结局(证据A,强推荐98.6%)。 推荐意见 :对于肠功能衰竭、短肠综合征、肠缺血、高流量瘘及腹腔间隔室 综合征等患者,建议使用PN(证据B,强推荐,96.8%)。 推荐意见 :PN 可改善晚期肿瘤患者的营养不良状态。(证据C,弱推荐, 96.8%)。

肠道外营养疗法的指南

肠道外营养疗法的指南

肠道外营养疗法的指南一、适应证(一)肠功能障碍:如短肠综合征、严重小肠疾病、放射性肠炎、严重腹泻及顽固性呕吐胃肠梗阻、肠外瘘等;(二)重症胰腺炎;(三)高代谢状态危重患者:如大手术围手术期、大面积烧伤、多发性创伤等;(四)严重营养不足肿瘤患者;(五)重要器官功能不全患者:如肝、肾、肺、心功能不全或衰竭等;(六)大剂量化疗、放疗或接受骨髓移植患者。

二、禁忌证(一)胃肠功能正常,能获得足量营养者;(二)需急诊手术者,术前不宜强求肠外营养;(三)临终或不可逆昏迷患者。

三、并发症(一)导管相关并发症1、机械性并发症:均与放置中心静脉导管有关。

常见的有气胸、血胸、动脉损伤、神经损伤、胸导管损伤、空气或导管栓塞、静脉血栓形成等。

发生后需拔除导管,治疗并发症,从其他静脉另行置管。

2、感染性并发症:主要是导管性败血症,是PN时最常见、最严重的并发症。

可因穿刺时未严格执行无菌技术、导管护理不当、营养液细菌污染、导管放置时间过长或患者存有感染病灶引起。

发生后应立即拔除导管,作血培养和导管头培养,改用周围静脉营养。

若血培养阳性,则应根据药敏试验选用抗生素。

预防的措施为严格执行无菌穿刺插管技术、穿刺导管经 15cm 的皮下隧道引出皮肤、在超净台内配制营养液、使用 3L 袋以组成全封闭式输液系统、保持导管出口处皮肤干燥、定时每天消毒穿刺导管周围皮肤、避免导管采血或输血、注意更换输液系统时的无菌操作等。

3、中心静脉导管拔除意外综合征:该并发症主要累及心、肺及中枢神经系统,出现难以解释的严重临床症状。

预防的措施有在拔管前注意使患者取仰卧位或垂头仰卧位,当患者有脱水症时应避免拔管,导管拔出时嘱患者屏住呼吸,同时注意夹闭导管腔或用手指压在拔reduction in property value. Find warning signals, timely reporting or warning, develop and implement measures against customer transfers and other acts leading to loss or increase the difficulty of clearing. Personal credit business of late, agenciesshould be timely collection, if necessary, ask the right institutions to bring proceedings. Non-approved by head office, agencies at all levels shall not without the following: give管的皮肤切口上,但要避免过度按压或用力摩擦颈动脉,切口处涂抗生素软膏,并嘱患者静卧 30 分钟。

医院临床肠内及肠外营养操作指南

医院临床肠内及肠外营养操作指南

医院临床肠内及肠外营养操作指南引言一、肠内营养操作要点1.适应症肠内营养适用于能够经由胃肠道消化吸收的患者,但口服或摄入量不足以维持其营养需求的情况。

常见适应症包括食欲不振、消化道疾病、卧床休克、肠瘘等。

2.营养配方选择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合的营养配方。

常见的有多肽型、单氨基酸型、脂肪乳剂和碳水化合物溶液等。

在选择过程中需考虑患者的年龄、肠功能状况、营养需求等因素。

3.操作要点(1)建立肠内营养管道:选择合适的途径,常见的有鼻饲管、鼻肠吻合术、胃造口术等。

操作前要消毒皮肤,逐步用适合的管道置入。

(2)确定营养量与速度: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比如年龄、病情、营养状况等,确定合适的营养剂量与输注速度。

(3)监测与调整:定期监测患者的营养状况,包括体重、血生化指标等。

根据监测结果及时调整营养方案。

二、肠外营养操作要点1.适应症肠外营养适用于存在消化道功能障碍或器官重建手术后,无法通过肠道摄入足够营养的患者。

常见适应症包括严重胃肠功能衰竭、肠梗阻、急性胰腺炎等。

2.营养配方选择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适合的营养配方。

常见的有微量元素、维生素、氨基酸、脂肪乳剂等。

根据患者的病情及需要,同时补充葡萄糖、胺基酸等。

3.操作要点(1)建立肠外营养途径:选择合适的途径,常见的有经静脉输注和经胃管直接灌流。

操作前要消毒皮肤,逐步用适合的管道置入。

(2)确定营养量与输注速度: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包括年龄、病情、营养状况等,确定合适的营养剂量与输注速度。

(3)监测与调整:定期监测患者的营养状况,包括体重、血生化指标等。

根据监测结果及时调整营养方案。

总结。

肠道外营养疗法指南

肠道外营养疗法指南

肠道外营养疗法指南肠道外营养(parenteral nutrition,PN)是从静脉内供给人所需要的营养要素,作为手术前后及危重患者营养支持治疗的手段之一,肠道外营养分为完全肠外营养和部分补充肠外营养。

目的是使患者在无法正常进食的状况下仍可以维持营养状况、体重增加和创伤愈合,幼儿可以继续生长、发育。

静脉输注途径和输注技术是肠外营养的必要保证。

一、适应证(一)肠功能障碍:如短肠综合征、严重小肠疾病、放射性肠炎、严重腹泻及顽固性呕吐胃肠梗阻、肠外瘘等;(二)重症胰腺炎;(三)高代谢状态危重患者:如大手术围手术期、大面积烧伤、多发性创伤等;(四)严重营养不足肿瘤患者;(五)重要器官功能不全患者:如肝、肾、肺、心功能不全或衰竭等;(六)大剂量化疗、放疗或接受骨髓移植患者。

二、禁忌证(一)胃肠功能正常,能获得足量营养者;(二)需急诊手术者,术前不宜强求肠外营养;(三)心血管功能或严重代谢紊乱需要控制者;(四)临终或不可逆昏迷患者。

三、并发症(一)导管相关并发症1.机械性并发症:均与放置中心静脉导管有关。

常见的有气胸、血胸、动脉损伤、神经损伤、胸导管损伤、空气或导管栓塞、静脉血栓形成等。

发生后需拔除导管,治疗并发症,从其他静脉另行置管。

2.感染性并发症:主要是导管性败血症,是PN最常见、最严重的并发症。

可因穿刺时未严格执行无菌技术、导管护理不当、营养液细菌污染、导管放置时间过长或患者存有感染病灶引起。

发生后应立即拔除导管,作血培养和导管头培养,改用周围静脉营养。

若血培养阳性,则应根据药敏试验选用抗生素。

预防的措施为严格执行无菌穿刺插管技术、穿刺导管经15cm的皮下隧道引出皮肤、在超净台内配制营养液、使用3L袋以组成全封闭式输液系统、保持导管出口处皮肤干燥、定时每天消毒穿刺导管周围皮肤、避免导管采血或输血、注意更换输液系统时的无菌操作等。

3.中心静脉导管拔除意外综合征:该并发症主要累及心、肺及中枢神经系统,出现难以解释的严重临床症状。

肠外营养治疗指南

肠外营养治疗指南

肠外营养1.肠外营养输注途径指南[背景]用于肠外营养输注的静脉置管途径可分为周围静脉导管(PVC)与中心静脉导管(cvc)中心静脉置管又可分为经外周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直接经皮穿刺中心静脉置管、隧道式中心静脉导管(CVTC)输液港(Port)选择何种输注途径,需考虑以下因素:患者以往静脉置管病史,静脉解剖走向,出凝血功能,预计PN持续时间,护理环境,潜在疾病等1。

中心静脉置管(CVC)的应用越来越普遍,包括肠外营养液输注,血制品输注等。

应用CVC可显著减少周围静脉穿刺次数。

但不可避免地也会引起某些并发症。

因此,必须由经培训的专门人员置管和维护,操作时必须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则。

[证据]1)输液途径选择周围静脉置管定义为皮下浅静脉置短导管或钢针。

美国静脉输液护理学会(INS)组织编写并发表的《输注治疗护理实践标准》中提出超过10%葡萄糖和/或5%蛋白质的肠外营养液,pH值<5或>9的液体/药物,以及渗透压大于500mosm/L的液体/药物,不适合经周围静脉输注。

但目前临床广泛使用的全合一营养液,含有脂肪乳剂,不仅能够有效降低溶液渗透压,还有一定的保护血管内皮作用。

此外,长时间均匀慢速输注也能够减少对血管刺激。

有作者报道,不超过900mosm/L 渗透压的静脉营养液可经周围静脉输注。

20世纪90年代期间,有关经周围静脉输注肠外营养液的前瞻性研究得到较为一致的结论为70%以上患者周围静脉能够耐受常规能量与蛋白质密度的肠外营养配方全合一溶液,但输注肠外营养超过10〜14d后,周围静脉较难耐受。

中心静脉置管途径包括锁骨下静脉穿刺、颈内静脉穿刺、股静脉穿刺。

需长期使用,还可采用有隧道式中心静脉导管(如BroviacCVC和HickmanCVC)经周围中心静脉置管(PICC)是自20世纪90年代发展起来的新的静脉穿刺技术,注册护士经培训合格,即可操作。

迄今有关PICC的RCT研究较少。

2000年发表的1项比较PICC与CVC的随机对照研究[5]结果显示PICC的血栓性静脉炎发生率较高,穿刺难度更高,穿刺未能达到预计部位的发生率更高,但感染、导管异位、导管堵塞的发生率两者间差异无显著性。

肠内与肠外营养治疗指南

肠内与肠外营养治疗指南

肠内与肠外营养治疗指南--肠内营养指南饮食保健加入时间:2006-5-25 15:09:16 胥明群点击:623营养是治疗疾病和健康长寿的保证。

对患者来说,合理、平衡、及时的临床营养治疗极为重要。

营养治疗包括肠内营养(enteral nutrition ,EN) 治疗和肠外营养(parenteral nutrition ,PN) 治疗,而前者又分为饮食治疗和管喂营养治疗。

危重病人的营养治疗非常重要,俗话说“疾病三分治,七分养”,营养即在其中。

任何时候都应遵循,如果胃肠存在,就应首先考虑使用肠内营养。

与肠外相比,肠内营养经济、安全、方便,符合生理过程。

为提高临床营养治疗效果,规范临床营养治疗程序,在参照国内外相关资料的基础上,结合我们的经验,制订营养治疗指南,供临床应用参考。

肠内营养指南一、适应证1、意识障碍、昏迷和某些神经系统疾病:如脑外伤、脑血管疾病、脑肿瘤、脑炎等所致的昏迷患者,老年痴呆不能经口进食或精神失常、严重抑郁症、神经性厌食者等;2、吞咽困难和失去咀嚼能力:如咽下困难、口咽部外伤及手术后、重症肌无力者等;3、上消化管梗阻或手术:如食管炎症、化学性损伤等造成咀嚼困难或吞咽困难、食管狭窄梗阻、食管癌、幽门梗阻、吻合口水肿狭窄、胃瘫等;4、高代谢状态:如严重创伤、大面积烧伤、严重感染等所致机体高代谢、负氮平衡者;5、消化管瘘:通常适用于低流量瘘或瘘的后期,如食管瘘、胃瘘、肠瘘、胆瘘、胰瘘等。

对低位小肠瘘、结肠瘘及空肠喂养的胃十二指肠瘘效果最好;6、术前准备和术后营养不良:如术前肠管准备期间、术中有额外营养素丢失者等;7、炎性肠管疾病:如溃疡性结肠炎、Crohn s 病等;8、短肠综合征:短肠综合征肠代偿阶段;9、胰腺疾病:急性胰腺炎肠功能恢复后、慢性胰腺功能不全者。

注意喂养管应插入近端空肠10cm 以上,营养制剂只能选用小分子低脂不需要消化即可吸收的要素膳,如维沃、爱伦多、大元素等;10、慢性营养不足:如恶性肿瘤、放疗、化疗患者及免疫缺陷疾病者等;11、器官功能不全:如肝、肾、肺功能不全或多脏器功能衰竭者;12、某些特殊疾病:急性放射病,各种脏器移植者,包括肾移植、肝移植、小肠移植、心脏移植、骨髓移植等;13、肠外营养治疗不能满足要求时的补充或过渡。

肠外营养指南

肠外营养指南

肠内与肠外营养治疗指南肠内与肠外营养治疗指南肠内与肠外营养治疗指南肠内与肠外营养治疗指南--------肠内营养指南肠内营养指南肠内营养指南肠内营养指南饮食保健加入时间:2006-5-25 15:09:16 胥明群点击:623 营养是治疗疾病和健康长寿的保证。

对患者来说,合理、平衡、及时的临床营养治疗极为重要。

营养治疗包括肠内营养(enteral nutrition ,EN) 治疗和肠外营养(parenteral nutrition ,PN) 治疗,而前者又分为饮食治疗和管喂营养治疗。

危重病人的营养治疗非常重要,俗话说“疾病三分治,七分养”,营养即在其中。

任何时候都应遵循,如果胃肠存在,就应首先考虑使用肠内营养。

与肠外相比,肠内营养经济、安全、方便,符合生理过程。

为提高临床营养治疗效果,规范临床营养治疗程序,在参照国内外相关资料的基础上,结合我们的经验,制订营养治疗指南,供临床应用参考。

肠内营养指南肠内营养指南肠内营养指南肠内营养指南一一一一、、、、适应证适应证适应证适应证1、意识障碍、昏迷和某些神经系统疾病:如脑外伤、脑血管疾病、脑肿瘤、脑炎等所致的昏迷患者,老年痴呆不能经口进食或精神失常、严重抑郁症、神经性厌食者等;2、吞咽困难和失去咀嚼能力:如咽下困难、口咽部外伤及手术后、重症肌无力者等;3、上消化管梗阻或手术:如食管炎症、化学性损伤等造成咀嚼困难或吞咽困难、食管狭窄梗阻、食管癌、幽门梗阻、吻合口水肿狭窄、胃瘫等;4、高代谢状态:如严重创伤、大面积烧伤、严重感染等所致机体高代谢、负氮平衡者;5、消化管瘘:通常适用于低流量瘘或瘘的后期,如食管瘘、胃瘘、肠瘘、胆瘘、胰瘘等。

对低位小肠瘘、结肠瘘及空肠喂养的胃十二指肠瘘效果最好;6、术前准备和术后营养不良:如术前肠管准备期间、术中有额外营养素丢失者等;7、炎性肠管疾病:如溃疡性结肠炎、Crohn s 病等;8、短肠综合征:短肠综合征肠代偿阶段;9、胰腺疾病:急性胰腺炎肠功能恢复后、慢性胰腺功能不全者。

临床肠内及肠外营养操作指南共64页文档

临床肠内及肠外营养操作指南共64页文档
Thank you
60、人民的幸大的骄傲于最大的自卑都表示心灵的最软弱无力。——斯宾诺莎 7、自知之明是最难得的知识。——西班牙 8、勇气通往天堂,怯懦通往地狱。——塞内加 9、有时候读书是一种巧妙地避开思考的方法。——赫尔普斯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的人谈话。——笛卡儿
临床肠内及肠外营养操作指南
56、极端的法规,就是极端的不公。 ——西 塞罗 57、法律一旦成为人们的需要,人们 就不再 配享受 自由了 。—— 毕达哥 拉斯 58、法律规定的惩罚不是为了私人的 利益, 而是为 了公共 的利益 ;一部 分靠有 害的强 制,一 部分靠 榜样的 效力。 ——格 老秀斯 59、假如没有法律他们会更快乐的话 ,那么 法律作 为一件 无用之 物自己 就会消 灭。— —洛克

中国老年病患肠外肠内营养操作指南(2023)

中国老年病患肠外肠内营养操作指南(2023)

中国老年病患肠外肠内营养操作指南
(2023)
一、引言
本指南旨在为中国老年病患提供肠外肠内营养操作的指导,以帮助他们获得合理有效的营养支持。

以下是操作指南的要点。

二、肠外营养操作
1. 肠外营养的适应症
- 消化道功能丧失
- 营养不良或无法正常进食
- 重大手术后的短期营养补充
- 具有高代谢疾病的患者
2. 肠外营养的注意事项
- 选择适当的肠外营养配方
- 根据患者的需要和程度调整营养摄入量
- 确保肠外营养的输注方式和速率正确
- 监测患者的营养状态和生化指标,及时调整营养计划
3. 肠外营养的并发症预防
- 注射部位感染的预防和控制
- 肝功能损害的预防和监测
- 液体和电解质平衡的维持
- 血糖控制的重要性
三、肠内营养操作
1. 肠内营养的适应症
- 能够进食但无法获得足够营养的患者
- 消化道功能部分丧失但仍可利用的患者
- 必须经过消化道进食的患者
2. 肠内营养的注意事项
- 选择适当的肠内营养配方
- 根据患者的需要和程度调整营养摄入量
- 确保肠内营养的给予方式正确
- 监测患者的营养状态和生化指标,及时调整营养计划
3. 肠内营养的并发症预防
- 便秘的预防和处理
- 营养不良的预防和监测
- 肠道感染的预防和控制
- 营养不耐受症状的处理
四、结论
本操作指南提供了中国老年病患肠外肠内营养操作的指导。

希望通过合理的肠外肠内营养支持,能够改善老年病患的营养状况,提高其生活质量。

*注:以上内容仅供参考,请根据具体情况和医生建议进行操作。

*。

医院临床肠内及肠外营养操作指南(完整版)

医院临床肠内及肠外营养操作指南(完整版)

XX医院临床肠内及肠外营养操作指南第一节肠内营养【肠内营养适应证及其优点】1.口服摄入不足,但胃肠道有消化吸收功能的病人,可以应用肠内营养支持。

2.要努力实施肠内营养支持,即使暂时不成功也要尽可能创造条件去反复尝试肠内营养,因为临床病人一旦耐受了肠内营养,将受益无穷。

3.营养物质经门静脉系统吸收输送至肝脏,有利于内脏(尤其是肝脏)的蛋白质合成及代谢调节。

4.长期持续应用全肠外营养会使小肠粘膜细胞和营养酶系的活性退化,而肠内营养可以改善和维持肠道粘膜细胞结构与功能的完整性,有防止肠道细菌易位的作用。

5.肠外营养导致内脏血流与心搏出量增加,使代谢营养物质消耗的能量增加。

6.在同样热卡与氮量的条件下,应用肠内营养的病人的体重增长、氮潴留均优于全肠外营养,而且人体组成的改善也较明显。

7.肠内营养较价廉,对技术和设备的要求较低,使用简单,易于临床管理。

【肠内营养配方的选择】1.可供临床选用的肠内营养配方很多,成分与营养价值差别很大,选择配方时主要考虑其蛋白质、碳水化合物与脂肪的来源及比例,各配方的膳食纤维、维生素和矿物质含量也可能不同。

肠内营养制剂发展迅速,配方常有改变,因此要注意所用产品的具体配方。

2.根据病人的营养状态及代谢状况确定营养需要量,高代谢病人应选择高热卡配方,需要限制水分摄入的病人应选择浓度较高的配方(如能量密度为/m1),免疫功能异常的病人应选择具有免疫调节作用的配方。

3.肠内营养支持提供的非蛋白热量一般取决于病人的静息能量消耗及其活动情况,一般对于无严重感染或烧伤的病人,提供30~35Kcal/的非蛋白热量较为理想,其中15%~40%的非蛋白热量可由脂肪乳剂提供,热氮比一般为100—150:1。

4.目前常用肠内营养制剂中糖含量一般均较高,容易导致病人体内脂肪堆积而蛋白质合成不足,体细胞群改善不明显。

可以考虑督促病人加强功能锻炼,同时添加蛋白质组件以弥补蛋白质的不足,减少糖的摄入。

或考虑使用以缓释淀粉为碳水化合物的肠内营养制剂以减少单位时间内的糖摄入。

临床肠内及肠外营养操作指南

临床肠内及肠外营养操作指南

临床肠内及肠外营养操作指南引言:营养支持是重症患者管理的基础,在临床实践中,肠内及肠外营养是常用的方法。

肠内营养是指通过口服或鼻饲管、胃管、肠造瘘管等途径,将营养物质直接输入肠道,提供患者所需要的营养成分。

肠外营养是指通过静脉途径,将营养物质输入血液,供给患者全身所需的营养。

一、适应证:1.肠内营养的适应证包括口服困难、吞咽困难、胃肠道功能障碍、胃肠瘘口、肠损伤等病情。

2.肠外营养的适应证包括胃肠道完全性功能失调、吸收不良、重大手术后等病情。

二、操作步骤:1.肠内营养操作步骤:(1)选择适当的营养配方,根据患者的病情、年龄、营养需求等进行选择。

(2)准备好营养配方,按照医嘱进行浓度调整和温度调节。

(3)选择合适的营养导管,根据口腔、食管、胃、肠的情况选择适宜的导管。

(4)准备好导管,插入导管到合适的位置,固定好导管。

(5)将营养配方逐渐注入导管,注意调整注入速度和容量。

(6)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和肠内营养的耐受性反应,及时调整营养配方和操作方式。

2.肠外营养操作步骤:(1)选择适当的肠外营养配方,根据患者的病情、年龄、营养需求等进行选择。

(2)准备好肠外营养配方,按照医嘱进行浓度调整和温度调节。

(3)选择合适的静脉途径,根据患者的血管情况选择适宜的途径。

(4)准备好静脉输液装置,将肠外营养配方连接到输液装置。

(5)将输液装置连接到静脉途径,按照医嘱调整输液速度。

(6)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和肠外营养的耐受性反应,及时调整营养配方和操作方式。

三、操作注意事项:1.营养物质的选择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年龄、营养需求等进行综合评估,选择合适的配方。

2.操作前应仔细检查导管或途径的通畅性和完整性,并消毒操作区域,避免感染的发生。

3.操作过程中,营养物质的温度应适中,不宜过高或过低,以免对肠道或血管造成不良刺激。

4.营养物质的注入速度要缓慢逐渐增加,避免急性肠道反应的发生。

5.患者在接受肠内或肠外营养支持过程中,应定期监测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等指标,以调整营养配方和操作方式。

中国成人患者肠外肠内营养临床应用指南2023

中国成人患者肠外肠内营养临床应用指南2023

中国成人患者肠外肠内营养临床应用指南2023指南提出的问题及推荐意见问题 1: 哪些患者需要进行营养筛查和评估?推荐意见 1: 住院患者均应进行营养筛查; 对于存在营养风险或营养不良风险的患者,应进行营养评估。

门诊有明显摄入不足和体重下降等情况者,也应进行营养筛查和评估(证据 B,强推荐,100.0%)。

问题 2: 何种营养筛查方法适用于成人患者?推荐意见 2: 营养风险筛查 2002(NRS 2002)可用于成人患者; 住院、门诊、社区居家及医养机构的成人群体可用微型营养评定法简表(MNA‐SF)及营养不良通用筛查工具(MUST)等进行营养筛查(证据 A,弱推荐,99.3%)。

推荐意见 3: 重症患者的营养筛查可使用NRS 2002和(或)重症患者营养评估工具NUTRIC评分(证据 C,弱推荐,98.2%)。

问题 3: 营养不良如何诊断?推荐意见 4: 对于存在营养风险或营养不良风险的患者应行营养不良的诊断; 全球营养领导层倡议的 GLIM 适合于中国患者,可用于诊断营养不良和区分重度营养不良(证据 B,强推荐,99.6%)。

问题 4: 营养评估包含哪些临床项目?推荐意见 5: 营养评估应包括膳食调查、体格测量、实验室检查(含炎症指标及代谢指标)、人体成分分析(含肌肉量及肌力)、体能测试和营养综合评估量表等多层面指标,且随疾病治疗过程可多次评估(证据 C,弱推荐,98.9%)。

问题 5: 营养评估中有哪些方法用于评估重症患者胃肠道功能?推荐意见 6: 重症患者可应用急性胃肠损伤(AGI)评估量表评估胃肠道功能,并可动态评估; AGI超声(AGIUS)检查评分也可评估胃肠道功能损伤情况(证据 C,弱推荐,97.8%)。

问题 6: 重度营养不良患者应如何进行营养监测?推荐意见 7: 对于非自主体重显著丢失、极低营养摄入状态等重度营养不良患者,营养支持治疗前应常规监测肝、肾功能及血糖、血脂和电解质等代谢指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临床肠内及肠外营养操作指南(草案)中华外科学会临床营养支持学组2004.3目录第一章概述(吴肇汉) (1)第二章营养评价(曹伟新) (4)第三章成人的正常营养需要(徐鹏远) (8)第四章肠内及肠外营养 (12)第一节肠内营养(李宁) (12)第二节肠外营养(于健春) (14)第三节肠内及肠外营养并发症(林锋) (17)第五章药物与营养素的相互作用(吴国豪) (19)第六章各种疾病的营养支持 (22)第一节老年人(王为忠) (22)第二节心脏病(林锋) (23)第三节肺部疾病(许媛) (25)第四节糖尿病(徐鹏远) (26)第五节肾衰竭(刘敦贵) (28)第六节肝硬化(迟强) (30)第七节脑损伤(朱维铭) (31)第八节烧伤(伍晓汀) (33)第九节危重病人(许媛) (34)第十节胃肠功能衰竭(彭俊生) (35)第十一节短肠综合征(吴肇汉)…………………………37第十二节胰腺炎(伍晓汀) (39)第十三节炎性肠道疾病(王为忠) (40)第十四节消化道瘘(李宁) (42)第十五节癌症(曹伟新) (44)第十六节器官移植(刘敦贵) (45)第十七节围手术期(周岩冰) (46)第七章常用EN及PN制剂(朱维铭) (47)第一章概述临床营养支持的研究和实施已经有30余年的历史。

早在20世纪60~70年代,曾宪九、黎介寿,吴肇光等前辈就深切意识到营养支持在外科的重要意义。

尽管当时药品和器材都极为匮乏,仍然带领我们开展了这项工作。

经过数十年的努力,临床营养支持的理念不仅被广大医学界所接受,而且它已经成为救治各种危重病人的重要措施之一,挽救了无数病人的生命。

改革开放以来,引进了相当多的优质产品和器材,而且逐步已在国内生根、开花,这又为我们开展临床营养支持创造了更好的条件。

现在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在全国各大教学医院里,特别是某些领先的单位,临床营养治疗的水平已经基本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但是,我国幅员广大,各地区发展的不平衡在所难免。

在边远地区,受条件的限制而发展较慢。

由于疾病谱的关系,各地区、各单位所能积累到的经验也会有所不同。

例如,国内大多数的肠瘘病人都集中在南京军区总医院,原发性肝癌和肝移植也是集中在国内几家大医院里。

这些医院很容易积累治疗这类病人的经验,而其他医院则很缺乏这种临床体验。

另外,虽然临床营养支持治疗首先是从普外科“起家”,但显然这项措施是适合整个临床医学的各个领域,而不是仅仅局限在外科。

但从目前情况看,其他学科对营养代谢的认识还显得不足,营养支持的不规范现象比较普遍。

有时在同一个单位内,不同学科、不同层次的医护人员对营养支持的认识程度也会有很大差别。

纵观上述各方面的因素,我们感到及时总结并交流经验对于推广这项技术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实际上,临床营养支持治疗已经比较完善。

营养支持的正确实施可以发挥良好的效果,能促进病人早日康复,也能使并发症发生率降到最低程度。

但相反,不恰当的营养支持则不仅疗效不明显,而且并发症很多。

其差别是很明显的。

为缩小这种差距,我们深感制订操作指南的重要性。

操作指南将成为临床医师们实施营养支持的规范。

这必将使我国的临床营养支持治疗更广泛、更健康地发展。

为此,我们“中华外科学会营养支持学组”制订了这份“临床肠内肠外营养操作指南(草案)”。

全书分为两大部分。

第1~5章是总论的内容,包括营养评价、营养物质需要量、肠内外营养的实施原则和基本方法、临床效果监测和并发症防治、以及营养素与药物的相关性等。

第6章是对17种不同代谢状态或疾病分别作较扼要的讲述,包括营养代谢变化的特点、营养支持原则、营养支持实施要点等。

部分章节还附有原发病的治疗要点等。

全书由“营养支持学组”全体成员负责撰写。

尽管临床工作十分繁忙,但各位作者都以主人翁的态度非常积极地承担了这项工作。

这是初稿,一定存在许多不够完善的地方。

由于国内在本领域内的前瞻性、多中心研究的资料还较少,因此在撰写“指南”时主要是参考了国内外已被认可的观点及做法,其中不少是专家的经验总结,这就难免有欠妥之处。

相信在今后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再经过数次的讨论和修改,将可能使这份“操作指南”在推广和完善临床营养支持中发挥其积极作用。

(复旦大学中山医院吴肇汉)第二章营养评价人体营养状况的评价内容由两部分组成:营养评价和代谢评价。

营养评价包括客观和主观指标的变化。

前者主要通过体格检查、人体测量和实验室检查获知,后者则主要通过病史、主诉等获得。

代谢评价包括对人体各脏器功能的检查和分析,及人体对营养干预后产生的代谢反应。

营养评价也是对营养支持后临床效果评价的主要指标。

【营养评价内容】1.体重:体重过度降低或增加均可视为营养不良,其评判标准为在6个月内因非主观原因比平时体重降低或增加10%左右,或比过去一个月的体重降低或增加5%,或体重为理想体重的±20%。

其中体重增加可能系水潴留所致,而实际瘦组织群量仍减少,其次也可为肥胖所致。

肥胖属营养不良的另一类型,在此不作详述。

2.体质指数(BMl):BMI=体重(kg)/[身高(m)]2。

亚洲人正常值为18.5~23,<18.5为偏瘦,23.1~25为超重,>25为肥胖。

3.肌力和握力:颞肌、三角肌、肩胛上和肩胛下肌、二头肌、三头肌和四头肌的大小及肌力测试,可早期提示肌肉强度和功能的衰退或变化情况。

4.三头肌皮褶厚度(TSF):间接判断体内脂肪储备量。

正常值:男性11.3-13.7 mm;女性14.9~18.1mm。

5.上臂肌围(AMC):用于判断全身骨骼肌群量。

AMC (cm)=上臂中点周径(cm)-3.14×TSF(mm)。

正常值:男性22.8—27.8 cm;女性20.9-25.5 cm。

6.生物电阻抗(BIA)测定:根据各类组织不同的传导性能,测算人体总液量、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量,利用所测体内液体量可算得脂肪和非脂肪组织(瘦组织群)含量。

7.双能X线吸收法(dual energy X-rayabsorptiometry,DEXA):根据不同密度的组织衰减光子程度不同的原理,应用两种不同能量的光子经横断面透过人体某一部位,记录能量的衰减程度计算出不同组织的含量。

DEXA主要用于骨密度测定、计算脂肪组织和骨骼外的非脂组织,是近年来人体测量学的一大发展。

本仪器内的软件存有西方健康人群的参数,可作为病人测定值的对照(上述仪器也相同)。

目前尚无国人的相关数据,临床应用时需同时测定健康对照者。

8.肌酐身高指数(CHl):尿肌酐排泄量与体内骨骼肌量相关,可用于判断体内骨骼肌分解程度。

24h尿肌酐排出量(mg)CHI(%)= ×100%相应身高的理想24h尿肌肝(mg)理想24h尿肌酐排出量由标准量表查得。

9.尿3-甲基组氨酸:测定24小时尿中的3-甲基组氨酸排出量,可了解骨骼肌分解状况。

10.血清蛋白:不同的血清蛋白质的半寿期各不相同,白蛋白、转铁蛋白、前白蛋白和纤维连接蛋白的半寿期分别为20天、8天、2天和15~20小时。

半寿期短的血清蛋白质水平的变化更有助于反映短期内营养状况的变化。

11.细胞免疫功能;包括总淋巴细胞计数、NK、LAK细胞活性,T细胞亚群比例的变化和迟发性皮肤超敏反应。

12.主观症状:包括食欲、有无进食或吞咽困难、味觉和嗅觉的异常及腹胀、腹泻等。

【代谢评价内容】1.氮平衡和整体蛋白质更新串的测定:有助于判断体内蛋白质合成与分解代谢程度。

氮平衡(g/d)=24小时摄入氮量-24小时排出氮量,24小时排出氮量可经凯氏定氮法测定24小时排出物中的含氮量,也可按[24小时尿尿素氮+3]计算。

2.重要脏器功能:尤其肝、肾的代谢功能。

3.葡萄糖和脂肪的代谢:当营养干预后,应严密监测血糖水平和脂肪廓清情况。

【简易营养评价法】简易营养评价法(mini nutritionalassessment,MNA)是一种简单、快速,适用于评价病人(特别是老年人)营养状况的方法,由Guigoz、Vallas和Garry于1994年提出。

内容包括人体测量,整体评价、膳食问卷及主观评价等。

各项评分相加即得MNA总分。

微型营养评价问卷①姓名性别出生年月②家庭地址③原有疾病④体重(kg ) 身高(m) 血压1.筛选(按不同程度给予量化评分)1)既往3个月内是否由于食欲下降、消化问题、咀嚼或吞咽困难而摄食减少?0=食欲完全丧失 1=食欲中等度下降2=食欲正常2)既往3个月内体重下降0=大于3kg 1=不知道 2=1~3kg3=无体重下降3)活动能力0=需卧床或长期坐着 1=能不依赖床或椅子,但不能外出 2=能独立外出4)既往3个月内有无重大心理变化或急性疾病?0=有 1=无5)神经心理问题0=严重智力减退或抑郁 1=轻度智力减退2=无问题6)BMI(kg/m2)0=小于19 1=19~小于212=21~小于23 3=大于或等于23筛选总分(14):≥12 正常,无需以下评价≤l1 可能营养不良,继续以下评价2.评价7) 独立生活(无护理或不住院)?0=否 1=是8) 每日应用处方药超过三种?0=是 1=否9)褥疮或皮肤溃疡?0=是 1=否10)每日几次完成全部饭莱?0=1餐 1=2餐2=3餐11)蛋白质摄入情况:* 每日至少一份奶制品? A)是 B)否* 每周二份以上荚果或蛋? A)是 B)否* 每日肉、鱼或家禽? A)是 B)否0.0=0或1个“是”0.5=2个“是”1.0=3个“是”12)每日二份以上水果或蔬菜?0二否 1二是13)每日饮水量(水、果汁、咖啡、茶、奶等):0.0=小于3杯 0.5=3~5杯1.0=大于5杯14)喂养方式:0=无法独立进食 1=独立进食稍有困难2=完全独立进食15)自我评定营养状况:0=营养不良 1=不能确定2=营养良好16)与同龄人相比,你如何评价自己的健康状况?0.0=不太好 0.5=不知道1.0=好2.0=较好17)中臂围(cm):0.0=小于21 05=21~221.0=大于等于2218)腓肠肌围(cm):0=小于31 1=大于等于31评价总分(16):筛选总分:总分(30):17~23.5:有营养不良危险<17:营养不良MNA分级标准:总分≥24表示营养状况良好;总分17—24为存在营养不良的危险,总分<17明确为营养不良。

【营养不良的诊断】营养不良的诊断须将所得的人体测量和实验室检测指标的结果经综合分析后才能明确(表2—1)。

表2-1. 营养不良的诊断参数正常范围营养不良轻度中度重度体重(理想正常值的%) >90 80~90 60~79 <60体质指数 18.5~23 17~18.4 16~16.9 <16三头肌皮褶厚度(正常值的%) >90 80~90 60~80 <60上臂肌围(正常值的%) >90 80~90 60~79 <60肌酐身高指数(正常值的%) >95 85~94 70~84 <70白蛋白(g/L) >30 30~25 24.9~20 <20转铁蛋白(g/L) 2.0~4.0 1.5~2.0 1.0~1.5 <1.0前白蛋白(g/L) >2 1.6~2.0 1.2~1.5 <1.2总淋巴细胞计数(×109/L) >1500 1200~1500 800~1200 <800氮平衡(g/d)±1 -5~-10 -10~-15 <-15【营养不良的分类和特征】1.成人消瘦型营养不良(adult marasmus):为能量缺乏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