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中毒(有毒动植物及化学性)资料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毒蕈中毒(毒蘑菇)
蕈俗称蘑菇,是一类高等真 菌,其种类多,分布广,除 具食用外,亦有药用价值。 但某些有毒蕈类的形态,与 无毒蕈类相似,误食可导致 中毒。
白乳菇 ( Lactarius piperatus )
毒蝇伞 (Amanita muscaria )
红网牛肝(Boletus luridus)
考试时间:11月14日 9-10节
地点:本教室 开卷考试
食源性疾病 --食物中毒
韩 蓓 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公共卫生系 陕西省营养与食品安全工程研究中心
食物中毒
细菌性食物中毒 真毒素及霉变食品食物中毒 有毒动物植物食物中毒 化学性性食物中毒
有毒动植 物中毒
是指一些动植物本身 含有某种天然有毒成 分或由于贮存条件不 当形成某种有毒物质, 被人食用后所引起的 中毒。
一、河豚鱼中毒
(二)中毒机制与症状 毒素主要作用于神经系统,阻碍神经传导,可使神经末梢和中枢神经发生 麻痹。最初为知觉神经麻痹,继而运动神经麻痹,从而引起外周血管扩张, 血压下降,最后出现呼吸中枢和血管运动中枢麻痹。 (三) 抢救与治疗 河豚毒素中毒尚无特效解毒药,一般以排出毒物和对症处理为主 (四)预防措施 1.大力开展宣传教育 2.加强对河豚鱼的监督管理 无科学依据的做法: 有人认为去掉河豚有毒的头、内脏、皮,或盐腌、日晒、高温蒸煮就会无毒
二、鱼类引起的组胺中毒
(一)组胺形成及中毒机制
组胺是组胺酸的分解产物,海产鱼类中的青皮红肉鱼,如鲐巴鱼、鱼师鱼、竹夹 鱼、金枪鱼等鱼体中含有较多的组氨酸。当鱼体不新鲜或腐败时,细菌分解 鱼体中的组氨酸为组胺,使组胺含量升高,摄入后可以引起过敏型食物中毒。 (200mg/100g引起中毒)
二、鱼类引起的组胺中毒
一、河豚鱼中毒
河豚,我国沿海各地及长江下游均有出产,属无鳞鱼的一种,在淡水、海 水中均能生活。河豚是一种味道鲜美,但含有剧毒物质的鱼类。民间流 传一句俗语“拼死吃河豚”,可见该鱼味美诱人,食之却要冒生命危险。 (一)有毒成分 引起中毒的河豚毒素可分为河豚素、河豚酸、河豚卵巢毒 素及河豚肝脏毒素。 河豚毒素是神经毒素,比氰化钠强1250倍,0.5mg致人死亡。
三、麻痹性贝类中毒

带子/扇贝的内部构造 — 消化腺和生殖腺最容易 引致麻痹性贝类中毒
三、麻痹性贝类中毒
(三)中毒症状及治疗 中毒症状 在人们进食受污染双贝类后数分钟至数小时内 出现,主要与神经系统有关,包括刺痛、麻痹、口部四周 出现灼热感觉、发烧、出疹和踉跄等,并有肠胃病症状。 患者 通常在数天内康复,严重者可能出现瘫痪、呼吸停 顿,甚或死亡。 尽快催吐洗胃等 (四)预防措施 主要应进行预防性监测,当发现贝类生长的海水中有大量 海藻存在时,应测定当时捕捞的贝类所含的毒素量。
一、河豚鱼中毒
范饶州坐中客语食河豚鱼 春洲生荻芽,春岸飞杨花。 河豚当是时,贵不数鱼虾。 其状已可怪,其毒亦莫加。 忿腹若封豕,怒目犹吴蛙。 庖煎苟失所,入喉为镆铘。 若此丧躯体,何须资齿牙? 尝遍世上鱼万千,唯有河豚味最鲜 河豚--“美无度”,“祸无涯”, 2009年6月1日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第二十八条规定,禁止生产经 营可能危害人体健康的食品。根据Leabharlann Baidu述法律条文,河豚是不能销售加工的。
(二)中毒症状 组胺引起毛细血管扩张和支气管收缩 组胺中毒是一种过敏型食物中毒 主要症状为:面部、胸部或全身潮红,头痛、头晕、胸闷、呼吸 促迫。部分病人出现结膜充血,口唇肿,或口、舌、四肢发麻, 以及恶心、呕吐、腹痛、腹泻、荨麻疹等。有的可出现支气管哮 喘,呼吸困难,血压下降。病程大多为1~2天,预后良好
二、鱼类引起的组胺中毒
(三)治疗 抗组胺药物等 (四)预防措施
市面上出售的青皮红肉鱼应冷藏或冷冻以保持新鲜。选购鱼时要 注意其鲜度,如发现鱼眼变红、色泽不新鲜、鱼体无弹力时不应 选购及食用。 鱼购买后应及时烹调,烹调前除去内脏、洗净,切段后用水浸泡 几小时,然后红烧、酥闷,最好加食醋进行烹调,不宜油煎或油 炸。如盐腌,应劈开鱼背并加25%以上的食盐腌制。
毒红菇(Russula emetica)
鹿花菌 ( Gyromitra esculenta )
四、毒蕈中毒(毒蘑菇)
(一)有毒成分的作用器官、中毒临床表现 1.胃肠毒素--胃肠型 剧烈腹泻、恶心呕吐、腹痛等 2.神经、精神毒素--神经精神型
牡蛎
扇贝
三、麻痹性贝类中毒
(二)中毒机制
毒贝类中毒因含有毒素的不同,中毒表现也各异,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1、麻痹型:由石房蛤毒素及其衍生物所致。潜伏期一般为0.5~3小时,早期有唇、舌、 手指麻木感,进而四肢末端和颈部麻痹,直至运动麻痹、步履蹒跚。严重者可因呼吸 肌麻痹而死亡。 2、腹泻型:由大田软海绵酸及其衍生化物所致。主要症状是腹泻和呕吐,病情轻。 3、记忆丧失型:由软骨藻酸及其异构体引起。潜伏期3~6小时,主要表现为腹痛、腹泻、 呕吐、流涎、同时出现记忆丧失、意识障碍不能辨认家人或亲友等。部分病人中毒后 记忆丧失可长达1年多。 4、神经毒素型:由短裸甲藻毒素引起。主要表现有唇、舌、喉头及面部有麻木及刺痛感, 肌肉疼痛,头晕等。 5、肝型:由Venerupin所致。 潜伏期一般在24~48小时,初期胃部不适,恶心、呕吐、 腹痛、倦怠,还可有出血斑,粟粒大小,红色或暗红色,多见于肩胛部、上臂、四肢。 重者可出现吐血、黄疸、肝功能异常,甚至发生急性肝萎缩,预后不良,多有死亡发 生。 6、日光性皮炎型:可能由泥螺中的对光过敏物质所致。潜伏期一般为3天,初期面部和四 肢的暴露皮肤出现红肿,并有灼热、疼痛、发痒、发胀麻木等感觉,后期可出现瘀血 斑、水疱或血疱,破溃后引起感染。
有过敏性疾患者,应避免食用青皮红肉鱼类。
三、麻痹性贝类中毒
(一)有毒成分的来源 “赤潮”即海水中出现变色的红斑,伴有海洋动物的死亡,是某些 单细胞微藻类在海水中迅速繁殖,大量集结而成。贝类摄食有毒 藻类后,富积和蓄积藻类毒素,人们食用含毒素的贝类后可引起 中毒。 我国浙江、福建、广东等地曾多次发生有赤潮引发的贝类中毒,导 致中毒的贝类有蚶子、花蛤、香螺、织纹螺等常食用的贝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