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教版中职语文基础上册《爱情诗二首:致橡树 我愿意是急流学案》精编解析

合集下载

《第二单元 一 诗二首 我愿意是急流》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中职语文高教版2023

《第二单元 一 诗二首 我愿意是急流》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中职语文高教版2023

《我愿意是急流》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诗歌中象征手法及意象的运用,理解诗人对爱情的执着追求和奉献精神。

2. 提高学生阅读、理解和鉴赏诗歌的能力,培养审美情趣。

3. 引导学生关注爱情,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引导学生分析诗歌中的意象,理解象征手法的运用。

2. 难点:通过诗歌理解诗人对爱情的深刻理解,并从中受到启发。

三、教学准备1. 准备多媒体课件:包括诗歌朗诵、相关图片和背景音乐等。

2. 制作教学用的《我愿意是急流》的诗歌原文及翻译。

3. 准备一些与诗歌主题相关的爱情故事或案例,用于课堂讨论。

4. 安排课堂环境,确保学生有良好的阅读和讨论氛围。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提问:同学们,你们听过“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句诗吗?请说说你对这句诗的理解。

2. 引出诗人,介绍诗人背景。

3. 引出诗歌《我愿意是急流》,板书课题,并引导学生质疑。

(二)诵读指导1. 学生自由诵读,注意读音准确,停顿适当。

2. 教师范读,学生轻声跟读。

3. 学生再次诵读,注意重音和感情的处理。

4. 请学生个别诵读,师生共同点评。

5. 指导学生注意诗歌的韵律、节奏,感受诗人的情感变化。

(三)品味欣赏1. 引导学生找出诗中描绘的意象及意象间的关系。

2. 师生共同赏析“我愿意是急流”一段,体会诗人情感的起伏变化。

3. 指导学生学习欣赏诗歌的方法(抓住重点词句,联系诗人的经历及背景)。

4. 学生自由朗诵诗歌,思考:(1)“我”为什么愿意是急流?愿意是荒林、废墟、草屋?(2)“我的爱人”为什么愿意“是草屋”却“温柔而宁静”?5. 学生回答后,教师进行点评和补充。

(四)拓展延伸1. 仿写训练:我愿意是……要求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运用优美的语言把内容表达得更生动。

2. 讨论:你认为这首诗表达了一种怎样的爱情观?请谈谈你对爱情的看法。

3. 教师总结并点评学生的发言。

(五)布置作业1. 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中职教育《我愿意是急流》教案

中职教育《我愿意是急流》教案

中职教育《我愿意是急流》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我愿意是急流》这首诗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2. 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培养审美情趣。

3. 通过诗歌学习,引导学生体验作者对爱情的执着和奉献精神,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内容1. 诗歌背景介绍:诗人及其创作背景,诗歌的历史地位和影响。

2. 诗歌文本解析:逐句解析诗歌内容,领会诗人的情感表达。

3. 诗歌主题探讨:分析诗歌中所表现的爱情观和人生观。

4. 诗歌鉴赏方法:学会从不同角度欣赏文学作品,提高审美能力。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诗歌背景、文本解析和主题探讨。

2. 互动讨论法:分组讨论,分享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3.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诗句,提高鉴赏能力。

4. 实践法:让学生尝试创作诗歌,培养创作兴趣。

四、教学资源1. 教材:《我愿意是急流》及相关阅读材料。

2. 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诗歌文本、图片和视频资料。

3. 网络资源:查找诗人及其作品的背景资料。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评估学生在课堂讨论、提问和分享中的表现。

2.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诗歌鉴赏作文的质量和思考深度。

3. 单元测试:检验学生对诗歌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的掌握程度。

4. 个人创作展示:评价学生在诗歌创作方面的进步和创造力。

六、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1. 理解《我愿意是急流》诗歌的内容和主题思想。

2. 掌握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艺术特色。

3.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教学难点:1. 诗歌中深刻的情感和哲理的把握。

2. 诗歌创作技巧的运用和理解。

七、教学进度安排第1周:介绍诗人及其创作背景,诗歌的历史地位和影响。

第2周:诗歌文本解析,逐句领会诗人的情感表达。

第3周:探讨诗歌主题,分析诗歌中所表现的爱情观和人生观。

第4周:学习诗歌鉴赏方法,提高审美能力。

第5周:诗歌创作实践,分享创作成果。

八、教学反馈与调整1. 课堂反馈:根据学生的提问和讨论情况,及时解答疑惑,调整教学进度和深度。

中职语文《爱情诗二首》课后“练习与思考”参考答案

中职语文《爱情诗二首》课后“练习与思考”参考答案

二爱情诗二首
练习与思考
一、给下面的加点字注音。

红硕.(shuò)慰藉.(jiè)戟.(jǐ)常春藤.(téng )
二、下列各组词语中都有一个书写错误的词语请改正后填写在后面的括号里。

1.凌宵花废墟懊丧(宵—霄)
2.做窠稠蜜雾霭(蜜—密)
3.流岚虹霓绿阴(阴—荫)
三、朗读课文,回答下面的问题。

1.《致橡树》中作者否定了哪几种爱情观?为什么?
参考答案:《致橡树》一诗中,凌霄花是指现实生活中那种攀附他人的爱情模式,痴情的鸟儿是没有价值的单方依恋的爱情模式。

泉源、险峰、日光、春雨都仅仅是一味地奉献,这些爱情关系中的双方不是本质上的平等,当然也缺少一种独立性,所以女诗人是持否定态度的。

2结合《致橡树》全诗,谈谈你对“爱——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也爱你坚持的位置,足下的土地”的理解。

参考答案:这句诗是从女性角度表现的爱情观,是一种独立、平等、互依互助、既尊重对方存在又珍视自身价值的爱情观。

3.《我愿意是急流》一诗中诗人把自己和爱人分别比作什么?
参考答案:《我愿意是急流》一诗中,诗人把自己比作急流、小河、荒林、废墟、草屋、云朵、破旗;把“爱人”比作小鱼、小鸟、常春藤、火焰、夕阳,表现了诗人愿意为自己所爱的人奉献出一切的炽热情怀。

四、朗诵
1.反复聆听高水平的《致橡树》朗诵录音(如丁建华朗诵的《致橡树》录音),仔细揣摩、品味,然后融入自己的感情,模仿着诵读,最后独立朗诵。

2.在理解诗人的爱情观和把握诗歌感情基调的基础上,诵读《我愿意是急流》。

五、爱情是最能激荡心灵的,也是人类最美好的情感之一。

请在课外找几首你感悟较深的爱情诗诵读,最好能背诵。

中职教育《我愿意是急流》教案

中职教育《我愿意是急流》教案

中职教育《我愿意是急流》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我愿意是急流》的背景知识,理解诗中的比喻和象征手法。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欣赏诗歌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3. 情感目标:引导学生感受诗人对爱情的执着和奉献精神,激发学生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二、教学重点1. 诗文的背景知识及诗中的比喻和象征手法。

2. 学生对诗歌的欣赏和分析能力。

三、教学难点1. 诗中深奥的比喻和象征意义的理解。

2. 学生对诗歌情感的把握。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诗文的背景知识,分析诗中的比喻和象征手法。

2.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诗中的意象和情感,促进学生思考。

3. 欣赏法:引导学生欣赏诗歌的美,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诗人及其作品《我愿意是急流》的背景知识。

2. 讲解:分析诗中的比喻和象征手法,讲解诗的意义。

3. 讨论:组织学生讨论诗中的意象和情感,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4. 欣赏:引导学生欣赏诗歌的美,感受诗人的情感。

6. 作业: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我愿意是急流》的读后感,加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和欣赏环节的积极参与情况,以及他们的思考深度。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对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估他们对诗文的理解和感悟。

3. 读后感:阅读学生的读后感文章,评估他们对诗文主题和情感的把握程度。

七、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诗歌创作,鼓励他们运用比喻和象征手法表达自己的情感。

2. 邀请文学社团或诗人来校进行讲座,增加学生对诗歌创作的了解和兴趣。

3. 开展诗歌朗诵比赛,提高学生对诗歌的欣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八、教学反馈与调整1. 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及时给予反馈,鼓励学生继续努力。

2. 根据学生的读后感文章,了解他们的思考和感悟,针对共性问题进行讲解和引导。

3. 根据教学过程中的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确保教学效果。

九、教学资源1. 诗文原文及注释:提供《我愿意是急流》的原文和注释,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文。

中职语文(基础模块)第17课《我愿意是急流》教案

中职语文(基础模块)第17课《我愿意是急流》教案

《我愿意是急流》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诗人裴多菲及其创作风格。

2.品味语言,领会对比、反复、倒装、发愿体的表达效果。

3.感受诗人对爱的执着与奉献精神,引导学生树立积极、健康的爱情观。

教学重难点1.通过分析意象领会诗歌的情境美,感悟诗中的意象群。

2.提升学生分析诗中意象的能力,深入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

教学方法:诵读法、讲授法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提起裴多菲大家也许感到陌生,他是19世纪匈牙利最伟大的爱国诗人,但是那首在全世界广为传诵的诗篇《爱情与自由》你一定听说过,请跟着老师一齐诵读: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

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

今天,我们共同学习他的另一篇诗歌《我愿意是急流》感受作者对爱情的坚贞品格。

二、作者简介裴多菲(1823-1849)是匈牙利伟大的革命诗人,也是匈牙利民族文学的奠基人。

他15岁开始写诗,一生共写了八百多首诗和八篇长篇叙事诗。

他当过兵,作过流浪艺人。

1849年与俄国军队作战英勇牺牲,年仅26岁。

他一生写过大量爱情诗,尤其是爱上森德莱尤丽亚之后,写了不少动人的诗给她。

他的代表作有《民族之歌》、《爱情与自由》和《勇敢的约翰》等。

三、学生自行研讨全诗,思考并讨论。

1.诗中意象可概括为几组、几类?明确:全诗五段,每段有一组意象构成。

这些意象又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急流、小河、荒林、废墟、草屋、云朵、破旗,都是诗人的自喻;一类是:小鱼、小鸟、常青藤、火焰、夕阳,是“爱人”的形象表现。

2.这几类意象各有什么特征?诗人自喻的意象,比较阔大粗犷,有男性的阳刚之气,给人以壮美之感;比喻爱人的意象,比较娇小、细腻、有着女性的柔媚,给人以秀美之感。

四、学生深入研读全诗,思考并讨论1.诗人用哪些词语将这两类意象联系在一起的?明确:“我愿意”“只要”。

2.这样写表现诗人什么样的爱情观?明确:表现了诗人对爱情的奉献精神。

3.这首诗五处运用对照的写法,请对照分析,每段所揭示的深层含义。

第一节写为爱人快乐,而不畏坎坷;第二节,写为爱人安逸而不畏风雨;第三节,写为爱人青春永驻而甘愿牺牲自己;第四节,写为使爱人享受爱情之火而感受风雨打击;第五节,写为使爱人鲜艳辉煌,而敢作陪衬。

【高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册:第17课《爱情诗二首-致橡树-我愿意是急流》(共15张PPT)

【高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册:第17课《爱情诗二首-致橡树-我愿意是急流》(共15张PPT)

一步步衬托出诗人高尚的情操,感人至深。
(2023-2024学年 完美订制版)
3 ①这首诗多次运用了什么写法?怎么运用的?②请具体说
说每段内容所揭示的深层含义及其作用. ③这首诗运用了 哪些表现手法?(和《致橡树》比较)
2
0

2 3
《我愿意是急流》
处 可


辑 修


我 愿 意 是
急流、小河(崎岖经过——痛苦) (快乐——悠闲)小鱼
(2023-2024学年 完美订制版)
2 ①只要一组意象就能表达诗人对爱情的态度,为什么
诗人还要选择这么多意象? ②这些意象在顺序安排上有 什么特点?对主旨的表达有什么作用?
2
0

2 3
要点:①诗中作为比喻的自然现象包罗万象,丰富多彩。上
处 可 编
年 版
至广漠的天空,下至河流山谷;大至山崖废墟,小至一鸟一
第一节:急流、小河
(穿越崎岖的路和岩石——不怕爱情有重重艰险、坎坷)
第二节:荒林
(同狂风勇敢作战————不怕爱情遭受磨难、打击 )
2 0
第三节:废墟

2 3
(静默中毁灭荒凉———— 不怕爱情遭受毁灭、遗弃
)处 可 编
年 版
第四节:草屋
辑 修 改
(饱受风雨打击————— 不怕处境孤单、风吹雨打 )
第五节:云朵、破旗
《致橡树》比较)③这几类意象各有什么特征?(和《致橡树》 比较)④诗人是用哪些词语将这两类意象联系在一起的?
2 0 2 3 年 版


意 是


急流、小河 荒林 废墟 草屋 云朵、破旗
《我愿意是急流》

《爱情诗二首 致橡树 我愿意是急流》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册第17课【高教版】3

《爱情诗二首 致橡树 我愿意是急流》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册第17课【高教版】3
(4)我们分担寒潮、风雨、霹雳。我们共享雾蔼、流 岚、虹霓。 ——双方互为支持、分担苦难、共享人生。
真正的爱情
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 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 仿佛永远分离 却又终身相依
这才是伟大的爱情!
心 中 的 爱 情
拓展延伸:比较阅读
一颗开花的树
席慕容
如何让你遇见我 在我最美丽的时刻
“在天愿做比翼鸟, 在地愿为连理枝。”
“两情若是久长时, 又岂在朝朝暮暮。”
• 讨论:情为何物?
爱情语录
爱情不是一颗心去敲打另一颗心,而是两颗心共
同撞击的火花
【苏联】伊萨可夫斯基
爱是一种甜蜜的痛苦。真诚的爱情永远不是一条平
坦的道路。
【英国】莎士比亚
伟大的爱情能使最平庸的人变得敏锐、勇于献身、
充满信心。
不管你们相爱的时间有多长或多短,
若你们能始终温柔地相待,
那么,所有的 时刻都将是一种无瑕的美丽。
若不得不分离,
也要好好地说声再见,
也要在心里存着感谢,
感谢他给了你一份记忆。
长大了以后,
你才会知道,
在蓦然回首的刹那,
End!
没有怨恨的青春才会了无遗憾, 如山岗上那轮静静的满月。
编者语
• 要如何做到上课认真听讲?
为这 我已在佛前求了五百年 求佛让我们结一段尘缘 佛于是把我化作一棵树 长在你必经的路旁
阳光下 慎重地开满了花 朵朵都是我前世的盼望
当你走近 请你细听 那颤抖的叶 是我等待的热情
而当你终于无视地走过 在你身后落了一地的 朋友啊 那不是花瓣 那是我凋零的心
《无题》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多无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爱情诗二首 致橡树 我愿意是急流》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册第17课【高教版】2

《爱情诗二首 致橡树 我愿意是急流》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册第17课【高教版】2


2、不要看书,要看老师的眼睛

只要老师不是在一味地读教材,那老师的“话”就不可能和你低头看着的教材上的“文字”一致。头脑聪明的学生,也许能做到既集中精神听老师的话,又集中精神看眼前书上的内容。可是实际上大部分的学生都做不到这一点。

认真听讲的第一个阶段就是上课时间无条件地“往前看”,上课的时候看书往往很容易开小差。摒除杂念,将视线从摊在眼前的书上移开。老师讲课的时候只看前面,集中注意力听老师嘴里说出来的话,那才是认真听讲的态度。
• 这首诗的艺术特色:意象的独创性
谈谈 你对这首诗的理解
思考:
1、本诗主旨
2、“我”指什么人? “爱人”指什么人?
主旨
• 1、爱情诗。抒发对爱人的深挚感情,歌颂纯洁而高尚的爱情。
• 2、政治抒情诗。表达匈牙利人民的解放斗争事业,歌颂为民族 解放事业献身的精神和执著追求理想的革命精神。
• 我:1、诗人 • 2、革命战士
• 五处对照,使诗人对爱情的真诚无私的奉献精神得到了形象而 深刻的体现,具有强烈的感人力量。
一组意象已能表达诗人对爱情的态度,诗人为什么还要选择这么多 意象?
•这不仅展现出诗人自由、开朗、 奔放的襟怀,也将爱情表白推向 更高境界。
这些意象在顺序安排上有什么特点?对主旨的表达有什么用?
• 由快乐的小鱼,到鲜艳的辉煌,是爱人走向成熟的生命历程。 • 作用:一步步衬托出诗人高尚的情操。感人至深。

低着头,心情就放松了,但那种放松对学习一点好处也没有,之所以会放松,就是因为觉得即便是自己开小差,老师也不知道。如果你往前看,不时地和老师眼神交会一下,注意力必然会集中起来。和老师眼神交汇的那种紧张感会让你注意力集中,并充
实地听完整堂课。

中职语文《爱情诗二首》之《我愿意是急流》教案

中职语文《爱情诗二首》之《我愿意是急流》教案
补充:他写的政治抒情诗:
《民族之歌》:
起来,匈牙利人,祖国正在召唤!
是时候了,现在干,还不太晚!
愿意做自由人呢,还是做奴隶?
你们自己选择吧,就是这个问题。
三、写作背景
这首诗是诗人献给未婚妻森德莱·尤丽娅的。
1846年9月,23岁的裴多菲在舞会上结识了伊尔诺茨伯爵的女儿森德莱·尤丽娅。这位身材修长、有浅蓝色眼睛的美丽姑娘的清纯和率真,使年轻诗人一见倾心,拥有大量土地庄园的伯爵却不肯把女儿嫁给裴多菲这样的穷诗人。面对阻力,裴多菲对尤丽娅的情感仍不可抑制,在半年时间里发出了一首首情诗,如《致尤丽娅》、《我是一个怀有爱情的人》、《你爱的是春天》、《凄凉的秋风在树林中低语》、《一下子给我二十个吻吧》等。这些抒情诗鼓动尤丽娅冲破父亲和家庭的桎梏,在一年后同裴多菲走进了婚礼的殿堂。
板书:对比衬托→意象美
2、讨论:这种具有巨大反差的形象和炽热的情感,作者是用什么样的句式结构来表达的?这样的句式结构对情感的表达起了什么样的作用?”
明确:作者运用反复,倒装、发愿体。
反复这一结构特色我们并不陌生,初中学的《蒹葭》。“蒹葭苍苍,在水一方,所谓伊人,在水一方上,溯徊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二、三两节是对第一节诗结构和意义的反复,一唱三叹,增强了作者对所爱慕女子的倾慕之情。回到我们今天所学的《我愿意是急流》,作者用反复的结构特色把五幅画面连接起来,使炽热的情感表达的更强烈。
四、课堂小结:
本诗借助一系列对称的意象,形象地描绘了相爱双方相伴相随的亲密关系,为了爱情,他可以献出一切的勇气和力量。这种爱情是美好的,但其实对于我们每个人,爱情都不是最重要的,能够成为我们人生动力的也不只是爱情,我们还有亲情、友情、师生情等等,这些都可以鼓舞我们战胜人生的困难。

爱情诗两首《致橡树》《我愿是急流》教案(最终定稿)

爱情诗两首《致橡树》《我愿是急流》教案(最终定稿)

爱情诗两首《致橡树》《我愿是急流》教案(最终定稿)第一篇:爱情诗两首《致橡树》《我愿是急流》教案十七、《爱情诗二首》教案《致橡树》《我愿意是急流》一、教学目标1.通过诵读和品味,理解诗中丰富的意象内涵,流畅而有感情地诵读本诗。

2.感悟诗人提倡的独立平等、互相依存、亲密无间的爱情观,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3.培养鉴赏诗歌的浓厚兴趣,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

二、教学重点1.理解诗中丰富的意象内涵。

2.感悟诗人提倡的独立平等、互相依存、亲密无间的爱情观,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三、教学难点1.理解诗中意象所象征的传统爱情观。

2.培养鉴赏诗歌的浓厚兴趣,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

四、教学课时:4课时五、授课方式:诵读法、讲授法、鉴赏法、比较法六、教学过程1、什么是爱情?有人说,爱情就是一颗心与另外一颗心的碰撞;有人说,爱情就是黑暗中闪闪发光的钻石,就是撒在夜空里的一大把星星;也有人说,爱情使人欢乐,爱情令人痛苦,爱情给人力量,爱情让人迷惘。

是啊,因为爱情,卓文君奔向了司马相如;因为爱情,孟姜女哭倒了万里长城;因为爱情,林黛玉含恨焚诗稿;因为爱情,祝英台忍悲赴黄泉。

简简单单的两个字,引出了人世间多少酸甜苦辣、悲欢离合、恩恩怨怨;“爱情”因而便成了文人笔下永恒的主题。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

你认为的爱情是什么样的?【司马相如与卓文君的故事可说是家喻户晓。

司马相如是西汉有名的辞赋家,音乐家。

早年家贫,并不得志,父母双亡后寄住在好友县令王吉家里。

卓文君,是汉代临邛(今之邛崃)大富豪卓王孙的掌上明珠。

卓文君当时仅十七岁,书上形容文君的美貌:“眉色远望如山,脸际常若芙蓉,皮肤柔滑如脂”,更兼她善琴,贯通棋、画,文采亦非凡。

本来已许配给某一皇孙,不料那皇孙短命,未待成婚便匆匆辞世,所以当时文君算是在家守寡。

卓王孙与王吉多有往来。

时值年少孤贫的汉代大才子、辞赋家司马相如,从成都前来拜访时任临邛县令的同窗好友王吉。

爱情诗二首 致橡树 我愿意是急流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册第17课高教版2

爱情诗二首 致橡树 我愿意是急流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册第17课高教版2

自喻的意象:
比较阔大、粗狂,富有男性的阳刚之气, 给人以壮美之感
比喻爱人的意象:
比较娇小、细腻、有着女性的 柔媚,给人以秀美之感。
? 第一节:急流、小河
? (穿越崎岖的路和岩石 -不怕爱情有重重艰难、坎坷)
? 第二节:荒林
? (同狂风勇敢作战 -不怕爱情遭受磨难、打击)
? 第三节:废墟
? (静默中毁灭荒凉 -不怕爱情遭受毁灭、遗弃)
讨论:
? 这首诗五处运用对照写法,请分析每处对照,所揭示的深层含义 及其作用。
? 五处对照,使诗人对爱情的真诚无私的奉献精神得到了形象而 深刻的体现,具有强烈的感人力量。
一组意象已能表达诗人对爱情的态度,诗人为什么还要选择这么多 意象?
?这不仅展现出诗人自由、开朗、 奔放的襟怀,也将爱情表白推向 更高境界。
? 第四节:草屋
? (饱受风雨打击 -不怕处境孤单、风吹雨打)
? 第五节:云朵、破旗
? (漂泊苍凉孤独 -不怕浪迹天涯、东游西荡)
?
爱恋忠贞 —— 意象叠加 —— 循环复沓
?
博喻——反复——对比
诗人用哪些词语将这两类 意象联系在一起的?
”我愿意“、 ”只要“
这样写表现诗人有什么样 的爱情观?
表现了诗人对爱情 的奉献精神。
血战中同沙俄军队作战时牺 牲,年仅 26岁。 代表作品 《民族之歌》 、《反对国 王》。
诗中意象可概括为几组、几类?
?每节一组意象,这些意象又可分为两大类: ?一类是:急流、小河、荒林、废墟、草屋、 云朵、破旗 ——自喻; ?另一类是:小鱼、小鸟、常青藤、火焰、夕 阳——“爱人”的形象表现 。
这几类意象各有什么特征?
?
认真听讲的第一个阶段就是上课时间无条件地“往前看”,上课的时候看书往往很容易开小差。摒除杂念,将视线从摊在眼前的书上移开。老师讲课的时候只看前面,集中注意力听老师嘴里说出来的话,那才是认真听讲的态度。

中职教育《我愿意是急流》教案

中职教育《我愿意是急流》教案

中职教育《我愿意是急流》教案第一章:诗歌背景与作者介绍1.1 诗歌背景1.1.1 分析《我愿意是急流》的创作背景,了解诗人裴多菲的生活年代、社会环境等因素对其创作的影响。

1.1.2 阐述《我愿意是急流》在诗歌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1.2 作者介绍1.2.1 介绍诗人裴多菲的生平事迹、文学成就和其他代表作品。

1.2.2 分析裴多菲的创作风格及其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第二章:诗歌主题与结构分析2.1 诗歌主题2.1.1 阐述《我愿意是急流》所表现的主题思想,如对自由、爱情、生活的热爱等。

2.1.2 分析诗歌主题与现代社会的关联,引导学生从中汲取启示。

2.2 诗歌结构2.2.1 分析《我愿意是急流》的诗歌结构,如诗节、韵律、意象等。

2.2.2 引导学生关注诗歌结构对表达主题的作用。

第三章:诗歌意象与修辞手法3.1 诗歌意象3.1.1 分析《我愿意是急流》中的主要意象,如急流、荒林、草棚等。

3.1.2 探讨意象在诗歌表达主题和情感方面的作用。

3.2 修辞手法3.2.1 分析《我愿意是急流》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等。

3.2.2 引导学生了解修辞手法如何丰富诗歌的表现力。

第四章:诗歌情感与审美价值4.1 诗歌情感4.1.1 分析《我愿意是急流》中所表达的情感,如热爱生活、追求自由等。

4.1.2 引导学生体验诗歌情感,培养对诗歌的感悟能力。

4.2 诗歌审美价值4.2.1 阐述《我愿意是急流》的审美价值,如语言美、意象美、情感美等。

4.2.2 引导学生欣赏诗歌的美,提高审美素养。

第五章:诗歌鉴赏与创作启示5.1 诗歌鉴赏5.1.1 分析如何鉴赏《我愿意是急流》这首诗歌,如关注诗歌主题、意象、修辞手法等。

5.1.2 引导学生运用鉴赏方法,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5.2 创作启示5.2.1 从《我愿意是急流》中汲取创作启示,如如何表达情感、运用意象和修辞手法等。

5.2.2 引导学生进行诗歌创作实践,培养创作能力。

第六章:诗歌与生活——裴多菲的诗歌对日常生活的启示6.1 诗歌中的生活哲理6.1.1 通过分析《我愿意是急流》中的意象和生活场景,提炼出裴多菲诗歌中对生活的独特见解和哲理。

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2.《爱情诗二首》教参

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2.《爱情诗二首》教参

二爱情诗二首课文分析舒婷的《致橡树》是从女性角度来表现爱情观的。

诗人把自己的抒情主体化作一株木棉的形象,而爱的另一方表现为橡树的形象。

诗人以“致橡树”作为诗的题目,表明诗的中心是爱的一方对另一方的倾诉。

凌宵花是指现实生活中那种攀附他人的爱情模式,痴情的鸟儿是没有价值的单方依恋的爱情模式。

泉源、险峰、日光、春雨都仅仅是一味地奉献,这些爱情关系中的双方不是本质上的平等,当然也缺少一种独立性,所以女诗人是持否定态度的。

诗人认为:理想爱情中的男女,应该如并肩而立的橡树和木棉,是一种独立、平等、相互依存、同甘共苦的关系,是一种既尊重对方存在又珍视自身价值的爱情观。

作者认为,这才是伟大的爱情,建立在这样的基石上的爱情才是鲜活、圆满的,才是值得追求的。

舒婷以她的敏感、清醒和深刻,不被世俗所羁绊,表达了一个成熟的知识女性对理想爱情的憧憬,喊出了女性对独立人格、健全心智、男女平等的向往和追求。

这种女性的自尊心理,这种对爱情的理想追求,是新时期女性文学的重要主题,其中反映了人格价值观念的觉醒,表现了知识女性的自觉与自强。

《致橡树》全诗可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由开头至“不,这些都还不够"),通过六个意象历数自己所否定的爱情模式。

第二部分(由“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至最后),表达出作者对心目中理想爱情的渴望、憧憬。

第一部分用“绝不学”、“绝不像”写出诗人对下面两种爱情模式的蔑视和摈弃:一是“凌霄花”似的,需借助橡树的高枝证明自身价值的依附式的爱情;一是“鸟儿”式的对橡树一厢情愿式的频频示爱,遭橡树冷遇可仍要死缠着不放,丧失女性尊严的爱情。

即便是世俗认可的甚至赞扬的种种女性对男性忘我奉献式的爱情,诗人也用“不,这些都还不够”明确宣告自己的不认同。

不管是“泉源”似的对橡树不求回报的长年慰籍,还是“险峰”似的满足于增加、衬托橡树的高度、威仪的默默支撑和铺垫,甚至“日光”、“春雨”式地对橡树无止境的忘我奉献,在诗人看来,这都残缺的、不圆满的爱情,都不具备爱情的应有之义。

爱情诗两首《致橡树》《我愿是急流》教案

爱情诗两首《致橡树》《我愿是急流》教案

爱情诗《致橡树》《我愿是急流》教案爱情诗,抒发男女间爱情的诗,尤指男人对女人的诗,是诗的一种,是爱情表达的一种形式。

爱情诗的定义简单说来就是情人之间传达爱意的诗。

如果是信件,就会称为情书。

爱情诗分为古典爱情诗,现代爱情诗,当代爱情诗,接下来就由小编带来爱情诗《致橡树》《我愿是急流》教案,希望对你有所帮助!致橡树教学目标1.通过诵读和品味,理解诗中丰富的意象内涵,流畅而有感情地诵读本诗。

2.感悟诗人提倡的独立平等、互相依存、亲密无间的爱情观,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3.培养鉴赏诗歌的浓厚兴趣,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

教学重点1.理解诗中丰富的意象内涵。

2.感悟诗人提倡的独立平等、互相依存、亲密无间的爱情观,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教学难点1.理解诗中意象所象征的传统爱情观。

2.培养鉴赏诗歌的浓厚兴趣,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爱情,一个亘古不变的人生话题,古今中外,多少文人墨客尽情歌颂,留下了几多千古绝唱:“在天愿做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爱情,让人烦恼并甜蜜着的主题,随着时代的变迁,人们的爱情观也在不断发生变化,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舒婷的心灵深处,听听她的心灵独白。

(板书课题、作者)二、讨论:情为何物师:我们身边有多少人在感叹“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叫人生死相许”。

那么,到底情为何物呢?在学习诗歌之前,请同学们先讨论一下:“爱情是什么?”学生讨论发言,老师出示前人爱情语录:苏联伊萨可夫斯基:爱情――不是一颗心去敲打另一颗心,而是两颗心共同撞击的火花;苏联尤留里科夫:爱情不仅能给人带来光明,而且也带来黑暗,不仅使人们感到振奋,也使人们感到压抑;英国莎士比亚:爱是一种甜蜜的痛苦。

真诚的爱情永远不是一条平坦的道路;法安德烈?莫洛亚:伟大的爱情能使最平庸的人变得敏锐、勇于献身、充满信心;法莫里哀:爱情是伟大的导师,教我们重新做人;苏联留里科夫:幸福的爱情能使一天等于一年,而使一年等于长生不老。

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册》专题二《爱情诗两首》

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册》专题二《爱情诗两首》

4. 文化传承 与参与
2. 思维发展 与提升
我们在学习这两首 关于爱情的诗歌时,可 以适当地进行比较阅读, 想一想,你愿意做“废 墟”上“青青的常春 藤”,还是做“橡树” 旁边“一株高高的木棉 树”。试比较两首诗中 所体现的爱情观。
3. 审美发现 与鉴赏
两首诗分别运用了 哪些表现手法?试着结 合具体诗句分析表达效 果。
爱情诗两首
目录
01 致橡树
02 我愿意是急流
03 素养提升
04 资料链接
01
致橡树
— — 舒婷
一、阅读提示
《致橡树》是一首优美、深沉的抒情诗。诗人以橡 树为对象,表达了爱情的热烈、诚挚和坚贞。诗中的橡树 不是一个具体的对象,而是诗人理想中的爱人象征。因此, 这首诗一定程度上不是单纯倾诉自己的热烈爱情,更是要 表达一种爱情的理想和信念。
04
资料链接
舒婷与朦胧诗
朦胧诗又称新诗潮诗歌,是新诗潮诗歌运动的产物,因其在艺术形式上多用总体象征的 手法,具有不透明性和多义性,所以被称为朦胧诗。它以“叛逆”的精神,打破了当时现 实主义创作原则一统诗坛的局面,为诗歌注入了新的生命力,同时也给新时期文学带来了 一次意义深远的变革。朦胧诗在精神内涵上有三个层面:一是揭露和批判黑暗的社会,二 是在黑暗中寻找光明、反思与探求意识,以及浓厚的英雄主义色彩,三是在人道主义基础 上建立起来对“人”的特别关注。它改写了以往诗歌单纯描摹“现实”与图解政策的传统 模式,把诗歌作为探求人生的重要方式,在哲学意义上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谢谢大来自!03素养提升
结合《致橡树》全 诗谈谈你对“爱——不 仅爱你伟岸的身躯,也 爱你坚持的位置,足下 的土地”的理解。
1. 语言理解 与运用
试模仿下面节选的 诗句构思,再造一个新 的意象,并说出理由。

【中职】高中语文(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上册)第2.1《诗二首 我愿意是急流》教案

【中职】高中语文(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上册)第2.1《诗二首 我愿意是急流》教案

我愿意是急流一、教学目标:1.能流畅而有感情地诵读本诗,提高阅读和鉴赏能力;通过诵读和品味,能说出诗中意象的丰富内涵。

2.通过把握诗中形象来理解作者的情感和诗的意境。

3.体会作者真挚的情怀,陶冶高尚的情操,树立学生正确的爱情观。

二、教学重点:把握诗歌的文体特点以及所使用的表达方式和修辞手法,能说出诗中意象的丰富内涵。

三、教学难点:从思想内容、艺术技巧、感情基调方面体味到爱情的滋味。

四、授课方法:诵读法,点拨法,交流讨论法。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知道《自由与爱情》这首诗吗?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

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从这首诗你们能看出在诗人心中这三者的重要性排序吗?其实这首诗也是诗人本人的人生写照,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诗人裴多菲的《我愿意是急流》,看看诗人的爱情观是怎样的吧。

(二)作者简介裴多菲·山陀尔(PetöfiSándor,1823年1月1日~1849年7月31日),原来译名为彼得斐。

19世纪匈牙利伟大的爱国诗人和英雄,匈牙利伟大的革命诗人,也是匈牙利民族文学的奠基人,革命民主主义者,在瑟克什堡大血战中同沙俄军队作战时牺牲,年仅26岁。

1.坎坷的一生:出身于一个贫困的屠户家庭,当过兵,作过流浪艺人。

2.战斗的一生:他的一生与匈牙利人民反抗外国侵略争取民族解放的斗争联系在一起。

领导1848年匈牙利革命,在为国牺牲时年仅26岁。

3.抒情的一生:他15岁开始写诗,共写了八百多首抒情诗和九首长篇叙事诗。

最著名的抒情诗有《民族之歌》《自由与爱情》《我愿意是急流》等;最著名的叙事诗有《勇敢的约翰》。

裴多菲用民歌的形式描写人民的斗争。

他说:“在匈牙利人民中间,我的歌是为了争取自由而斗争的第一课”。

(他在短短的一生中,写下了许多优美的爱情诗,尤其是1846年秋爱上森德莱尤丽亚以后,写了不少动人诗篇给她,这首诗可以看作他献给尤丽亚的一首爱情诗。

1847年裴多菲与森德莱尤丽亚结成伉俪)他被誉为匈牙利“抒情之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爱情诗二首
学习目标
1、了解诗歌的文体特点。

2、有感情的朗读全诗,培养学生的诵读能力。

3、通过诗歌中意象理解诗歌的思想感情。

4、引导学生初步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学习方案
一、学法指导:
引导学生在自主朗读、析读、讲读的过程中,理解领悟诗歌中的形象和诗人的情感,初步学会如何鉴赏现代诗歌的方法。

二、语文基础知识
1、作家作品
舒婷(1952— )原名龚佩瑜,福建泉州人。

1971年开始发表诗歌,著有诗集《双桅船》、《会唱歌的鸢尾花》、散文集《心烟》等多种。

代表作有《致橡树》、《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其中,《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获1979—1980年全国中青年优秀诗歌奖;1982年诗集《双桅船》获中国作协第一届1979—1982全国优秀新诗二等奖)。

诗风细腻而沉静,哀婉而坚强,具有抒情、浪漫、朦胧的女性风格。

是中国当代朦胧派诗歌的代表人物。

《致橡树》是朦胧诗潮中的代表作之一。

《致橡树》写于1977年,女诗人以饱含情感的笔触,用内心独白的方式向世人宣告女性是独立的,与男性是平等的,应该与男性公民一起创造美好的生活,所以本诗可以理解为女性的独立宣言。

裴多菲(1823—1849)匈牙利十九世纪最伟大的革命诗人,也是匈牙利民族文学的奠基人。

他一生写了800多首抒情诗,8部长篇叙事诗,被誉为匈牙利“抒情之王”。

主要作品有长诗《农村的大锤》和《勇敢的约翰》等。

他的《自由与爱情》一诗被白莽译为《爱情与自由》“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在我国流传甚广。

《我愿意是急流》写于1846年,是裴多菲献给未婚妻尤丽娅的一首情诗,作为一首向自己爱人表白爱情的诗,诗人以流畅的言辞抒发了诗人心中对爱人热烈诚挚的爱,始终一系列对称的意象,形象地描绘了相爱双方相伴相随的亲密关系。

2、文体知识:朦胧诗产生于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强调诗人的自我意识。


容含蓄隽永,形式虚实相生,常借助象征、比喻等手法,创造一种朦胧的艺术形象或意境,从而诱发人们的好奇心和想象力,使人获得特殊的审美享受。

代表诗人有舒婷、北岛、顾城等。

3、生字词汇
霹雳流岚虹霓雾霭慰藉炫耀红硕
籍贯和蔼藤条稠密做窠戟
4、语句理解
(1)如果说“红硕的花朵”表现了女性的热情美丽,那么“沉重的叹息”该如何理解呢?
(2) “爱,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也爱你坚持的位置,足下的土地”,表达了诗人怎样的爱情观?如何理解其中的“伟岸的身躯”和“ 坚持的位置,足下的土地”?
(3)“仿佛永远分离,却又终身相依,”两句话矛盾吗?如何理解诗人在其中所包含的感情?
(4)《我愿意是急流》主要用了哪两种修辞手法?
(5)《我愿意是急流》中诗人把自己和爱人分别比做什么?
5、修辞分析
比喻
例如:我如果爱你—— 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

我有我的红硕花朵,像沉重的叹息,又像英勇的火炬。

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做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我愿意是急流,山里的小河,在崎岖的路上岩石上经过……
只要我的爱人是一条小鱼,在我的浪花中快乐地游来游去。

对偶
例如:根,紧握在地下;叶,相触在云里。

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

拟人
例如:每一阵风过,我们都互相致意,但没有人听懂我们的言语。

排比
例如:你有你的铜枝铁干,像刀,像剑,也像戟。

三、阅读探究
(1)在《致橡树》中诗人在第一部分用了哪些意象来表情达意?这些意象有何特点?
这些意象代表了那些爱情观?诗人通过哪些词语来表明自己的态度?
意象特点爱情观诗人的态度
(2)仿照前文的结构把“甚至日光、甚至春雨”省略的部分补全。

(3)第二部分中的哪一句是全诗的主旨句,同时也对第一部分的种种提问作了神圣而庄严的回答?
四、质疑析疑
请从思想内容、艺术技巧、感情基调三方面对这两首诗进行比较阅读。

达标测评
一、填空
1.《致橡树》的作者是中国朦胧诗派的代表诗人;《我愿意是急流》的作者是19世纪匈牙利诗人献给未婚妻尤丽娅的一首情诗,它以优美的语言表达了
深刻的的主题。

2.《我愿意是急流》各节开头用倒装复句,展现了五幅艺术画面,蕴涵了深刻的思想内容。

3.《致橡树》的主旨句是。

二、选择
4.下列词语注音全部正确的是()
A.慰藉(jí)雾霭(ǎi)稠密(chóu)红硕(shuò)
B.凌霄花(xiāo)虹霓(ní)做窠(guǒ)废墟(xū)
C.刀戟(jǐ)攀援(yuán)崎岖(qí)春藤(téng)
D.流岚(fēn)威仪(yì)懊丧(sàng)绿荫(yīn)
5.下列句子没有运用比喻修辞的一项是()
A.你的铜枝铁干像刀,像剑,又像戟。

B.我们仿佛永远分离,却又终身相依。

C我红硕的花朵像沉重的叹息,又像英勇的火炬。

.
D.我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

6.下面空白处所填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我愿意是云朵,是的破旗,在广漠的空中,懒懒地,只要我的爱人,是珊瑚似的夕阳,傍着我的脸,显出的辉煌。

A.红色飘来飘去苍白鲜艳
B.灰色荡来荡去鲜红鲜艳
C.红色飘来飘去鲜红鲜艳
D.灰色飘来荡去苍白鲜艳
7.《致橡树》中诗人表述“即使是由衷的奉献,也还是不够的” 这一爱情观时采用的比喻意( ) 
A.泉源 险峰 日光 春雨
B.鸟儿 凌霄花 泉源 险峰
C.泉源 险峰 鸟儿 日光
D.鸟儿 凌霄花 日光 春雨 
8.文学鉴赏,除形象感受外,还应注意结构的起承转合。

《我愿意是急流》中用哪些词语把全文一系列鲜明的意象串成一有机整体这两类意象联系在一起?
A.我愿意B.只要C.我,只要D.我愿意,只要
三、判断题
9.《致橡树》中诗人否定了极力攀附、单方痴恋、一味奉献三种爱情观。

10.《致橡树》从男性角度来表现爱情。

11.“我愿意是荒林,在河流的两岸,对一阵阵的狂风,勇敢地作战……”一句运用了
比喻的修辞手法。

12.《致橡树》和《我愿意是急流》都能借助一系列自然物象进行象征类比,通过一连
串鲜明生动的比喻、排比,围绕一个主题,构筑起一个庞大的抒情网络,表现缠绵的倾诉,
和诗人坚定美好的信念。

四、阅读理解
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根,紧握在地下,/叶,
相触在云里。

/每一阵风过,/我们都互相致意,/但没有人/听懂我们的言语。

/你有你的铜
枝铁干,/像刀,像剑,/也像戟,/我有我红硕的花朵,/像沉重的叹息,/又像英勇的火炬,
/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仿佛永远分离,/却又终身
相依,/这才是伟大的爱情,/坚贞就在这里:/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也爱你坚持的位置,
足下的土地。

13.本诗以 的方式,主要运用 的手法,展示了富有时代气
息的爱情追求。

14.诗人眼中的爱情观是什么?
15.橡树的“铜枝铁杆”象征 ,木棉的“红硕的花朵”象征 。

16.“根,紧握在地下;叶,相触在云里”在修辞上属于 ,作用是 。

17.怎样理解最后一句“爱——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也爱你坚持的位置,足下的土地”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