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三节--国家的起源

合集下载

第一章 阶级与国家 (《政治学概论》PPT课件)

第一章  阶级与国家  (《政治学概论》PPT课件)
社会管理职能则因经济与社会发展的要 求而日益增强和扩展
国家的历史类型和国家的消亡
一、 国家的历史类型 二、国家的消亡
国家的历史类型
1. 国家历史类型的涵义及其划分标准
国家的历史类型,是指按国家本质对国 家进行的历史分类,是对各式各样国家的 本质特征的分类概括
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从对国家的经济基 础和阶级性质的分析出发,提出了划分国 家历史类型的基本标准,即社会经济基础 和阶级实质
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本质的基本观点
第二,国家是阶级统治的工具,国家 的实质是阶级专政
国家是适应统治阶级的需要,依照统治阶级 的意志而建立以来的
政治统治属于社会上层建筑,是为其经济基 础服务的
政治统治是统治阶级集体意志和力量的表现; 政治统治是统治阶级有组织的力量
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本质的基本观点
第三,国家的作用是缓和冲突,把冲 突控制在秩序的范围以内——控制冲突、 维护社会秩序
——列宁
国家的起源
3. 欧洲早期国家产生的三种基本形式
恩格斯在《家庭、私有 制和国家的起源》一书中, 着重考察了雅典国家、罗马 国家、德意志国家三种欧洲 早期国家产生的基本形式— —揭示出国家是阶级分化的 结果、国家权力是国家形成 的标志
国家的起源
3. 欧洲早期国家产生的三种基本形式
(1)雅典形式
这种社会秩序,说到底就是维护既有社会生 产关系和阶级统治地位,维护统治阶级的根本利 益
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本质的论断是与 阶级分析紧密联系的——没有阶级就没有 国家,阶级性决定了国家的根本性质
其他国家观分析
1. 社会共同体说
是一种古典主义的观点,其 基本特征是把国家看作人们基于特 定目的而结合在一起的群体
国家契约说基于某种主观假设,认 为国家是人们订立契约的结果,并不符 合历史事实,因而缺乏科学性

政治学.第三讲

政治学.第三讲

第三节
国家与社会
一、国家---社会关系 A 国家促进了社会发展 B 国家破坏了社会生活
第三节
国家与社会
二、国家与社会边界的分殊性 国家在组织和结构上相对与社会的独立 性。
1、国家组织体系的建立 2、对合法暴力的垄断,逐渐建立起对疆域内民众的管 辖和统治 3、国家权威取代传统的家族、地方、宗教和种族权威 4、国家功能的多元化
第二节 国家的起源
二、国家产生的影响
1、在传统社会中属于土地贵族的权力逐渐集中到国 家手中,形成中央与地方之分。 2、国家的政治权力延伸至基层社会。 3、民众开始向国家提出诉求。 4、国家用强制性的力量进行民族建构,逐渐形成了 民族认同。 5、个人权利兴起。
第二节 国家的起源
三、国家的演变 A 前国家的古典政治形态 (一)古希腊城邦 1.古希腊城邦政治生活是敞开的,凡具备公民资格的人都可以 参加。 2.古希腊城邦中,由所有公民参与的公民集会是唯一的立法机构, 一切政令和法律均出于此,它也控制了城邦的行政和司法。 3.城邦的政治活动主要依赖说服力,而不是暴力。 4.城邦的根本特征在于城邦与个人的紧密结合,公民个人不能 脱离城邦而存在,因为只有认同城邦共同体,尊奉城邦共同的神, 他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人。
第一节
四、国家的特征
国家是什么?
(1)控制大片连续的领土 (2)中央集权 (3)垄断强制手段 (4)独一无二的政府 (5)统一的行政安排
第二节 国家的起源
一、国家的形成
(一)国家形成的条件
1、资源的大量获取
2、安全的地缘政治 3、持续的人才供给 4、战争中获胜 5、被统辖人口文化上同质 6、中央权力与地方精英的强大同盟
第三节
国家与社会
三、国家超越社会的自主性

政治学概论(1-7)章知识点

政治学概论(1-7)章知识点

大家好,我是叶老师。

大家工作都很忙吧,不过,再忙也一定要记得忙里偷闲地抓紧时间看书哦!下面的资料是我给大家归纳的政治学概论(1-7)章的知识点,应该对大家有所帮助,一定要认真看认真记哦!有付出才有回报,别指望着不劳而获哦!希望你们每个人都好运!祝福你们的叶老师。

还有请尊重老师的劳动,本资料不要外传!政治学概论(1-7)章知识点第一章绪论第一节政治学研究对象一.政治的含义政治的最初含义是指古希腊的城邦,即城市国家。

(2012、2013单)亚里士多德:在他的名著《政治学》里,认为政治主要指的是国家的活动。

(2010单)中国古代的政治:其核心含义是统治。

古往今来对政治含义的解释主要分两种观点:(一)非马克思主义的解释即历史上剥削阶级思想家以及当代西方政治学者的解释。

(二)马克思主义的解释。

1、非马克思主义的解释即剥削阶级思想家关于政治的解释,代表性的观点有5种:(09多)(1)用道德的观点解释政治,把政治等同或归结为伦理道德,即伦理或道德政治观(2010名)。

代表人物:我国古代的孔子、希腊的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近代德国的康德、黑格尔。

(2)认为政治是一种法律现象,将政治说成是立法和执法的过程。

代表人物:凯尔逊(3)将政治视为争夺权利以及施展谋略和玩弄权术的活动。

代表人物:我国古代的韩非子、意大利思想家马基雅维里、美国的拉斯韦尔、德国的韦伯。

马基雅维里在西方政治思想史上第一次将政治与伦理分开,提出了政治是君主夺取国家政权和维护其统治的权术活动的观点。

在他的代表作《君主论》中指出,政治就是人与人之间争夺权力的斗争。

(08、2010、2011单,09、2013多)(4)将政治看作是“管理众人之事”即管理公共事物的活动。

代表人物:我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09单)。

(5)把政治解释为围绕政府制定和执行政策而进行的活动,是一种实现“社会价值的权威性分配的活动。

代表人物:美国政治学家戴维·伊斯顿。

政治学原理课程教学大纲(最新整理)

政治学原理课程教学大纲(最新整理)
第七章 政治文化与政治社会化
【章节内容与学时分配】 第七章 4 学时 第一节 政治文化 一、政治文化的含义 二、政治文化的功能 三、政治文化的类型划分 四、政治文化的结构 第二节 政治社会化 一、政治文化与政治社会化的关系 二、政治社会化的途径与方法 三、坚持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化的正确方向
【教学要求】 一、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明确政治文化和政治社会化的基本含义,了解政治文化组构成要
特点和根本区别,从而加深对无产阶级政党在社会主义国家中的领导地位重要性的认识。了解政治 团体的含义、特征和性质,明确认识划分政治团体类型的标准、以及对政治团体划分类型的意义, 正确掌握政治团体在政治生活中的地位、功能及对当代政治发展的影响。
二、本章教学方法主要采用讲授法,教学手段采用多媒体课件教学。
具有初步的政治分析能力,为进一步学习其他政治科学及其相关学科打下坚实的基础。 具体要求: (1)了解政治学主要分析范式和分析方法。初步具备分析政治问题的学术能力。 (2)掌握政治学基本概念、基本范畴及其历史流变。 (3)重点掌握政治学基本理论及其内在的逻辑联系和主要分析方法。
二、课程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 政治与政治学
【教学要求】 一、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理解国家政权是指这样一种政治组织形式: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
级为维护其根本利益,借助于公共权力对整个社会进行的统治和管理。使学生正确把握国家形式两 个方面内容,并进一步把握国体与政体的关系及我国国家结构形式的特点;使学生掌握国家机构的 一般理论,了解两种国家机构组织原则的区别,并能够运用—学过的政治理论联系实际分析三权分 立原则的历史进步性和局限性,分析民主集中制原则在我国国家机构中的体现。
第六章 民族与宗教
【章节内容与学时分配】 第六章 4 学时 第一节 民族问题 一、民族问题概论 二、资本主义国家的民族问题 三、社会主义国家的民族问题 第二节 宗教与政治 一、宗教的本质 二、资本主义国家的宗教与政治 三、社会主义国家的宗教与政治

政治学概论 第二章 国家与阶级8[1].3

政治学概论 第二章 国家与阶级8[1].3
列宁: “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 物和表现。在阶级矛盾客观上不能调 和的地方、时候和条件下,便产生国 家。反过来说,国家的存在证明阶级 矛盾不可调和。”——《国家与革命》
马克思主义的国家起源论
1.国家是个历史现象,它不是从来就有的,是社会发展到这一 阶段的产物 2.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 3.国家的作用是缓和冲突,是把冲突控制在秩序的范围以内。 国家的作用和目的是 :缓和阶级冲突 、把阶级冲突控制在一定 秩序范围内 、实现统治阶级专政 、维护统治阶级根本利益 。
3.暴力论
暴力论认为,国家起源于掠夺和征服,是人对人使用暴 力的结果。强调暴力是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错误: 第一,认为先有暴力,后有私有财产,这是违背历史发展事实的。 第二,否认国家是社会内部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 第三,歪曲了国家和阶级的关系。
第二节 国家的本质和职能
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的定义
2.公共权力的设立。所谓公共权力,是指武装的人—— 军队、警察和物质的附属物——监狱和强制机关。
三、剥削阶级思想家关于国家起源的理论
1.神权论——君权神授论
神权论亦称君权神授论,国家源于神,是根据神的意志建立的 ,国家的权力来源于神,即上天或上帝。政府的权威都是由神来 授予,君主是替天行道,代表神意,服从君主,就是服从神意。 托马斯· 阿奎那:除上帝外,别无权力。

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和表现, 是一切国家产生的普遍规律。
国家产生的三种形式
第一种:雅典国家的产生形式,最纯粹、最典型的形式 。(内部阶级对立中产生的)
第二种:罗马国家产生的形式。(在平民与贵族的斗争 中产生的国家 )
第三种:德意志国家的产生形式。(征服另一个地区的 结果)
国家与氏族组织的区别。 1.国家是按地区划分居民,氏族组织是以血缘关系划分 居民。

第四章 国家

第四章 国家

国家的阶级性(国家的本质) 生产力的发展——剩余产品出现—— 出现贫富分化——私有制产生——阶级— —国家产生
国家的阶级性(国家的本质)
恩格斯说:“国家是社会在一定发展阶段上 的产物;国家是表示:这个社会陷入了不可解决 的自我矛盾,分裂为不可调和的对立面而又无力 摆脱这些对立面。而为了使这些对立面,这些经 济利益互相冲突的阶级,不致在无谓的斗争中把 自己和社会消灭,就需要有一种表面上凌驾于社 会之上的力量,这种力量应当缓和冲突,把冲突 保持在秩序的范围以内;这种从社会中产生但又 自居于社会之上并且日益同社会脱离的力量,就 是国家。” ---《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
国家的社会性(从国家起源考察)
恩格斯说:社会产生着它不可缺少的 某些共同职能,被指定去执行这些职能的 人,就形成社会内部分工新的部分,他们 就获得了和授权给他们的人相对立的特殊 利益,他们在对这些人的关系上成为独立 的人,于是就出现了国家。
马克思主义指出: 国家是不同于原始社会公共权力的一 种“特殊”的公共权力组织。
五、国家形态
国家形态指一个国家在特定时期因国家 与社会互动形成治理结构以及由此治理结 构而产生的政治过程和治理绩效。 1.失败国家 2.依附国家以及相关国家形态 3.自主性国家
1.失败国家
美国智库和平基金会的定义 失去对其领土的控制,又或未能维持其于领 土内对正当的武力使用的垄断; 正当的做出集体决定的权力受到侵蚀; 未能提供公共产品; 未能以享有国际社会成员的身份与其他国家 交往。 除以上特点外,失败国家还有普遍的贪污和 犯罪情况,出现难民等非自愿人口迁移以及严重 经济下滑。

随着韩战的结束,韩国政府面临着严重的合 法性危机并直接面临着北韩的制度与军事竞争, 为了延续统治,取得合法性,南韩政府就必须竭 力取得制度竞争优势。近代以来的殖民悲情,二 战后民族主义的复兴,激发了韩国人强烈的民族 主义和国家主义情感,这些与传统儒家文化中的 集体主义意识形态相结合,形成一种强大的价值 观软约束,对小团体与个人机会主义行为形成强 大的内在制约,保证了现代化过程中政府的高效 与廉洁,形成另一种强政府模式。

国家理论

国家理论

中国是一个地域辽阔的国家。 中国是共产党领导的国家。 中国是一个拥有几千年文明由许多民 族组成的国家。
2、在中国“国家”一词的演变。
秦汉以前,“国”与“家”有不同 的含义,诸侯的封地称为“国”,大 夫的封地称为“家”,天子的统治区 域称为“天下”。秦统一中国后,国 家与天下通用。需注意的是,在古代 并无真正的近代民族国家的观念,而 只有“天下”观念,权威的源泉和中 心则称为“中国”。如“蛮夷”之说。
第三章 国家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国家理论 政体 国家机构 国家结构形式
第一节国家理论



一、语义学上的国家 二、国家的起源 三、中国国家产生的特殊性问题 四、国家的本质与目的 五、国家的基本职能
第一节国家理论
一、语义学上的国家
1、country /state /nation-state的区别
三、总统制
1、总统制的特点 (1)三权完全分立。立法权由国会掌握;行政 权由总统掌握,司法权由联邦最高法院掌握。 (2)三权密切制衡。 ①立法权与行政权相互制约。体现在:总 统对国会通过的法案拥有否决权,总统的行 政命令与法律具有同等效力。总统任命的高 级官员需经参议院同意,国会握有弹劾权。
②行政权与司法权相互制约。体现在:最 高法院法官终身任职,由总统任命,但决不 是傀儡,他们可以利用解释宪法的权力宣布 总统的法令违宪。 ③立法权与司法权相互制约。体现在:总 统任命的最高法院法官要经参议院同意,参 议院还有弹劾最高法院法官的权力。反之, 司法部门也可以利用监督立法等方式就国家 的政策方针提出自己的见解。
详细内容参考《政治学的 重大问题》。
4、国家能力

汲取能力:国家动员社会经济资源的能 力。

第三章 中世纪西欧政治思想

第三章 中世纪西欧政治思想
第三章 中世纪西欧政治思想
第一节 5-10世纪西欧的政治状况和政治观念
第二节 教权和王权斗争的政治思想 第三节 托马斯 阿奎那的神权政治思想 第四节 城市的兴起和反对教会统治的政治思 想
第一节 5-10世纪西欧的政治状况和 政治观念
一、封建社会的形成
二、封建社会的特征 三、5-10世纪西欧政治思想的特点
另一个效忠的纽带,亦即领袖和随从战士之 间的支配关系,也起因于早期日耳曼人好 战的癖好。这是一种自愿关系。 他们形成以誓言结合的团体, 使彼此负有义务 ,并在精心挑选 的关系中对领袖。
二、封建社会的特征 第一,武士贵族对社会的支配 第二,政治权威在封土贵族持有者 第三,一个封臣对领主个人的忠诚,而非所 有臣民对一个假定为公共利益服务的国家 忠诚。
他们没有可支配的官僚,他们确实是一群私 人朋友,通过一项特殊的忠诚条约,即古 老的日耳曼文“武士盟誓”的法兰克文译 文,受制于国王人称此团体为“义勇卫 队”,其成员为“法兰克国王的侍从”。 同样地,在“城市”中的法兰克伯爵们与 他们所取代的罗马行政官员也没有什么相 似之处。
他们拥有一个法庭,维持着秩序,但他们并 不是受国家俸禄的官员。他们靠私人田产 的收入生活,这些田产是在法兰克征服时, 国家恩赐给他们的。他们与国王的关系仍 然是一个个人忠诚的问题,当软弱或不得 人心的国王们不能维持这种忠诚时,这些 伯爵就将独立。
3.神权君主制的成熟 公元800年,查理曼由教皇加冕为皇帝,这是 西方皇帝的开端,而后 西方历任皇帝药油 教皇加冕涂油, 才具合法性。 涂油仪式是对 王权神授观念的 仪式性表达
二、教权与王权的斗争 1.教会的变革 2.格列高利七世与亨利四世的斗争 3.卜尼法斯八世与美男子 腓力(菲利普)的 斗争
2.神授王权的思想 对神授王权做出重要贡献的是教皇大格列高 利和西班牙大主教塞维利亚的伊西多尔。 在教权与王权的关系,大格列高利遵循格拉 修斯的传统。同时,他将王权描绘成基督 教的工具,承担这个职责的国王要有基督 教的谦卑。

《政治学概论》第五章 国 家

《政治学概论》第五章 国  家

• 四、以政治治理形式为标准的划分 • 以政治治理形式或权力集中的程度,可将国家划 分为集权主义和分权主义国家。 • 1、集权主义国家(20世纪影响较大的集权主义是 法西斯主义和威权主义) • ⑴法西斯主义国家:又称极权主义、全权主义国 家,根本特征是国家对社会的全面控制。实行极 端的国家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一党政治;秘密警 察统治;国家垄断经济、文化和信息机构。—— 阿伦特《极权主义的起源》
• 2、绝对主义国家:从传统国家向现代国家的过渡 时期。疆界划定,主权出现,国王成为主权代理 人,法律成为全民规范,军事力量扩张,常备军 制度建立,中央的赋税制度,为控制社会提供了 可资借用的体系。典型的有英国的都铎王朝(下 图分别为亨利七世、亨利八世和伊利莎白一世) 和法国波旁王朝等
• 3、现代民族国家 • 从绝对主义国家继承了疆界和主权。工业 化提供了物质资源和技术,行政力量扩大, 国家对社会的监视力加强。——国家将社 会的空间大大压缩。 • 综上,吉登斯实际以欧洲历史为基础勾画 出了传统国家向现代国家的转型过程。
• 3、自主性国家 • 自主性国家是与依附性国家相对应的一个 概念,也源出于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 —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 • 新马克思主义对自主性概念又有发展,如 希腊学者普兰查斯。认为资本主义国家并 非永远依照资产阶级的利益行动,有时会 采取与资产阶级利益相抵触的政策。
• 2、文化性的民族观 • 特点:强调族群概念和大融合 • 族群(ethnic group)侧重文化上的归属、 淡化政治利益。 • “某种群体由于体质类型、文化的相似, 或者由于迁移中的共同记忆,面对他们共 同的世系抱有一种主观的信念,这种信念 对于非亲属社区关系的延续相当重要,这 个群体就被成为族群”——马克斯· 韦伯

政治学概论(00312)学习笔记

政治学概论(00312)学习笔记

政治学概论〔00312〕学习笔记第一章绪论政治是人类社会一种特殊的历史现象,它产生于人与人之间的利益冲突;其实质是社会中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通过建立以强制力为核心的公共权力,调节利益分配、缓和社会冲突的活动。

政治现象既是复杂的,也是有规律的。

政治学研究的目的就是试图揭示人类政治生活的基本规律,从而建立起一门关于人类政治生活规律性的科学。

第一节:政治学的研究对象政治学是研究人类社会政治现象的学科。

在古希腊的思想家看来,政治主要指的是国家的活动。

中国古代的“政治”,其核心含义是统治,政治主要是指“治国平天下”的活动,即依据某种道德原则管理社会、治理国家。

政治的几种代表性观点:〔1〕用道德的观点解释政治,把政治等同或归结为伦理道德。

〔我国古代的儒家思想是道德政治的典型代表。

(2〕认为政治是一种法律现象,将政治说成是立法和执法的过程。

〔纯粹学派的代表人物凯尔逊说过“国家是国内法律程序所创造的的社团,这里,凯尔逊把国家说成一种法律现象,实质上也就是把政治界定为一种法律现象,因为政治活动主要通过国家来进行。

(3〕将政治视为争夺权力以及施展谋略和玩弄权术的活动。

〔政治活动的这种特征,要求君主必须要不择手段,残酷、欺骗、背信弃义、不讲情面等等。

这种从权利的角度来理解政治观点影响深远,直到现在西方仍有相当多的学者将政治视为一种以权力为核心而展开的运筹活动。

〔4〕将政治看作是“管理众人之事”即管理公共事务的活动。

〔5〕把政治解释为围绕政府制定和执行政策而进行的活动,是一种“社会价值的权威性分配的活动”。

根据马克思主义理论,政治学的实质和含义:〔共4点〕(1)政治的根源是经济,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政治关系归根到底是由经济关系决定的。

强调经济对政治的决定作用,是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根本特征。

(2)政治学的实质是阶级关系。

(3)政治的核心是政治权力,国家政权问题是政治的根本问题。

国家是政治权力的最终载体。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政治史围绕国家政权而展开的社会关系和社会活动,国家政权问题是政治的核心问题。

3-3第三讲第三节渊源学

3-3第三讲第三节渊源学

• 《罗摩衍那》
雕新 像德 里 哈 奴 曼
• 2、本土说: • 鲁迅:无支祁
“形若猿猴,缩鼻高额, 青躯白首,金目雪牙, 颈伸百尺,力逾九象, 搏击腾踔,疾奔轻利”
• 二、渊源学的定义和特征 • 渊源学(Crénologie),又称为源流学或 源泉学,是指以文学接受者为出发点,去 探寻文学作品中主题、题材、人物、情节、 语言、风格等因素的来源。 • 特征:终点清楚,而起点不详。 • 十四行诗的起源:杨宪益
• 4、孤立的渊源
• A.唐璜
• a.唐璜故事的流传:
• 唐璜故事始于西班牙塞维利亚一个民间传说。 • 唐璜故事在西班牙产生后,从西班牙传到了意大利,后 来从意大利又传到法国,然后再传到英国、德国、斯堪 的纳维亚国家、俄罗斯、匈牙利、波兰
• b.有关唐璜的艺术作品
• 蒂尔索《塞维亚的荡子》(《塞维利亚骗子与石像客 人》)。1630(1620至1625之间出版?1615 ?) • 唐璜;伊莎贝拉;蒂丝贝亚;阿敏塔;德· 莫塔;唐 拉· 娜· 安娜
• • • •
B.浮士德、该隐 5、集体的渊源 巴登斯贝格的《巴尔扎克作品中的外国方向》 鲁迅:李春林《鲁迅与外国文学关系研究》吉 林人民出版社,2005
《鲁迅与外国文学资料汇编》 书籍作者:福建大学中文系/三明钢厂理 论组/鲁迅著作注释组 图书出版社:福建大学中文系/三明钢厂 理论组/鲁迅著作注
通过口头传播方式而造成的文学渊源关系有时在写作过程种忽然想起从前人书里读到过的一句话正与我当时的思想契合于是就跋那句话略加改造嵌入自己的诗里
•第三节 渊源学
• 一、由中韩、中印文化渊源说起 • 二、渊源学的定义与特征 • 三、渊源的种类
? !
韩国灵通寺匾额,据 称为朱元璋所题

北京大学 政治学原理

北京大学 政治学原理

第二章国家国家的一般定义:西塞罗《共和国》:国家乃人民之事业,而人民是许多人基于法的一致和利益的共同而结合起来的集合体。

韦伯《经济与社会》(上):国家是一种制度性的权力运作机构,它在实施其规则时垄断着合法的人身强制。

Duguit:国家是一种人群组织,在这个组织中,人被区分为统治者及被统治者。

Bodin:共和国是对公共事务的主权性管理。

恩格斯:国家无非是一个阶级镇压另一个阶级的机器。

总之,是一个成长于社会之中而又凌驾于社会之上的、以暴力或合法性为基础的、带有相当抽象性的权力机构。

如果我们将一国之内的诸组成部分依范围大小列一个表,则国家的位置大概是:社会-政治-国家-政府。

祖国与国家的区别:前者是一个地域、文化、历史、宗教、有时是民族及人种概念,而国家是一个政治权力机构。

国家与政府的区别:在国家与政府的关系上,有时国家与祖国的概念不分。

在分得十分清晰时,国家大于政府,尤其是国家是主权者的同义词,而政府只是国家的仆人、权力的执行者、被委托人。

但在国际舞台上,国家的概念比在国内政治中宽泛很多。

此时国家是国际法中的主体,是该国范围内的整个社会的代表,是这个国家全体人民的代表,与国内政治中的祖国十分相近。

第一节国家的起源国家不是与市民社会一起诞生的,它是人类社会生活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或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看,是社会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和表现。

它应当是一个历史现象,即在人类社会发展的一定阶段诞生,又会在一定阶段消失。

西方政治学界对国家起源的研究有两种思路。

一种是对人类不同的政治社会形态进行比较,以看出相对于其他政治权力组织形式,现代国家的特殊性。

一种是对西方国家的发展轨迹进行历史的观察与描述。

第一种思路的结果是对现代国家三个特点的总结(即国家起源的三个标志):1)统治者及官员的专业化。

2)权力中心的集中化。

同时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了统一的、金字塔形的法律体系(在法制国家内:宪法-法律-法规-行政命令)或规范体系。

政治学概论1-5章

政治学概论1-5章

第一章绪论第一节政治学的研究对象所谓政治学是指研究人类政治活动的规律性的科学,是一种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和意识形态的学说。

※政治学不可能是一种对人类社会的政治活动规律进行简单归纳的实证科学。

一、政治的含义(一)“政治”最初的含义:是指古希腊成邦,即城市国家,我国古代“政治”的含义是:统治的意思,也即“治国平天下”的含义。

(二)历史上剥削阶级思想家和当代西方政治学者的政治观。

1.从道德的角度,用道德观点解释政治,把政治等同或归结为伦理道德。

认为政治的最高目的为了使人类社会达到道德至善的境界;代表人物:(1)中国的“孔子”;(2)古希腊的思想家柏拉图及亚里士多德;(3)德国的康德和黑格尔。

2.从法律的角度,将政治说成是立法和执法的过程;代表人物:凯尔逊。

3.从权力的角度,将政治视为争夺权力以及施展谋略和玩弄权术的活动,即认为政治就是统治者对法、势、术的掌握和运用。

典型代表:(1)《韩非子·定法》;(2)意大利思想家马基雅维里,他的代表作《君主论》又称为《霸术》,主张政治就是用力量来统治人,用权术来欺骗人;(3)德意志首相卑斯麦,把政治说成是当政者的统治艺术;(4)美国“拉斯韦尔”,认为研究政治就是研究权力的形成和分享;(5)德国社会学家“韦伯”,认为政治意指力求分享权力或力求影响权力的分配。

4.从管理的角度,将政治看作是《管理众人之事》即管理公共事务的活动,代表人物:<1>孙中山,他认为政就是众人之事,治就是管理,管理众人之事便是政治,有管理众人之事的力量,便是政权,标志着我国近代政治观的一种发展和进步。

<2>英国政治学家麦肯齐认为政治是“参与一个社会的全面的管理进程”。

5.从政策的角度,把政治解释为围绕政府制定和执行政策而进行的活动。

代表人物:美国政治学者戴维·伊斯顿提出了“权威性分配说”,在《政治体系》书中提出,政治“是为社会作出执行权威性分配(具有约束力的决策)的行为或相互交往”。

政治学概论各章节重点

政治学概论各章节重点

第一章绪论政治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出现的特殊的历史现象。

产生于人与人之间的利害冲突,是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阶级,通过建立以暴力为基础的国家政权,利用法律这种强制性的手段来调节利益分配,解决社会冲突的活动。

政治学是研究人类政治活动的规律性的一门科学。

任何一种政治学说,都是某些阶级的利益和意志的直接反映。

有鲜明的阶级性和意识形态色彩的学说。

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理论体系的根本特征,在于它是建立在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的基础之上的学说,它集中地反映了人类社会中绝大多数人的利益和要求。

第一节政治学研究对象政治学作为社会科学的一个领域,是研究政治现象产生的原因、过程及其规律的科学。

古希腊:城邦,城市国家。

亚里士多德:国家的活动。

中国古代:主要是统治的意思。

古往今来主要分两种观点:(一)历史上剥削阶级思想家以及当代西方政治学者的解释。

(二)马克思主义的解释。

(一)对政治的解释共分五种:(1)道德观点,把政治等同或归结为伦理道德。

(2)法律现象,是立法和执法的过程。

(3)争夺权力以及施展谋略和玩弄权术的活动。

(4)“管理众人之事”即管理公共事务的活动。

(5)围绕着政府制定和执行政策而进行的活动。

(二)对政治的本质和含义归纳:(1)根源:是经济,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政治关系归根到底是由经济关系决定的。

(2)实质:是阶级关系,在阶级社会中,阶级性是政治的基本特性。

(3)核心:是政治权力,政治权力的中心问题是国家。

(4)活动:是科学、艺术,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方法来研究它。

政治:是以经济为基础的上层建筑,是经济的集中表现,以政治权力为核心展开各种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总和。

马克思主义政治观提示了政治现象的范围,主要有两点:一是时间范围。

二是界定政治现象与非政治现象的标准。

政治学的研究对象:马克思主义认为,政治活动的核心是国家政权问题。

国家政治是所有阶级社会上层建筑的核心部分,是政治上层建筑的主体。

因此,政治学应抓住政治中最本质、最主要、最根本的问题,即国家政权问题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

政治学概论复习笔记

政治学概论复习笔记

政治学概论复习资料(1-2章)一章绪论1、剥削阶级思想家关于政治的解释(1)用道德的观点解释政治,把政治等同或归结为伦理道德。

代表人物:我国古代的孔子、希腊的柏拉图、亚里士多德。

(2)认为政治是一种法律现象,将政治说成是立法和执法的过程。

代表人物:凯尔逊(3)将政治视为争夺权利以及施展谋略和玩弄权术的活动。

代表人物:我国古代的韩非子、意大利思想家马基雅维里。

(4)将政治看作是“管理众人之事”即管理公共事物的活动。

代表人物:我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

(5)把政治解释为围绕政府制定和执行政策而进行的活动,是一种实现“社会价值的权威性分配的活动。

代表人物:美国政治学家戴维·伊斯顿。

2、马克思主义对于政治的论断√根据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政治的论述,我们可以将政治的实质和含义归纳为以下几点:第一,政治的根源是经济,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政治关系归根到底是由经济关系决定的。

第二,政治的实质是阶级关系。

第三,政治的核心是政治权利。

第四,政治活动是科学,是艺术。

3、政治(概念)政治是以经济为基础的上层建筑,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是以政治权力为核心展开的各种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总和。

4、中国古代政治学儒学的主要典籍是《论语》和《孟子》,它的政治原则为:“礼治”“德治”和“王道”。

法家的代表作《韩非子》,主张“法治”和“霸道”。

道家的代表作《老子》,主张“无为而治”。

5、西方政治学1、西方政治学最早发端于古希腊社会,其主要代表人物是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

柏拉图是古希腊时代最为著名的思想家,他在其代表作《理想国》中,提出并论证了“神创等级论”、“正义国家论”的政治理想和主张,他所设想了《理想国》。

亚里士多德是西方第一个试图将政治问题与伦理问题加以区别的思想家。

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被公认为是西方政治学的真正开山之作,他本人也由此而成为西方政治学的奠基者。

2、中世纪是西欧社会的黑暗时代,当时的主题是人与上帝以及教会之间的关系,其主导思想是神学世界观。

初中历史国家的产生教案

初中历史国家的产生教案

初中历史国家的产生教案教学内容:国家的产生教学目标:1. 理解国家的定义和特征。

2. 了解国家的产生背景和过程。

3. 掌握世界各国国家产生的典型案例。

教学重点:国家的概念及产生过程。

教学难点:国家产生的内涵和历史背景。

教学准备:教科书、多媒体教学设备。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入话题:你知道国家是如何产生的吗?国家的产生和发展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2. 提出问题:国家究竟是什么?它是如何形成的?二、讲解国家的概念和特征(10分钟)1. 国家的定义:国家是一个有固定领土、人民和政府的统一的政治实体。

2. 国家的特征:领土、人民、主权和政权四个方面。

三、介绍国家的产生背景和过程(15分钟)1. 历史背景:国家的产生和发展与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密切相关。

2. 国家的产生过程: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国家逐渐形成和完善。

四、世界各国国家产生案例介绍(20分钟)1. 中国:中华文明的形成和发展,中国国家产生的历史过程。

2. 罗马帝国:古罗马帝国是欧洲历史上一个重要的国家典范。

3. 法国:从封建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法国国家的形成和发展。

4. 美国:美国独立战争和美国国家的诞生。

五、小结(5分钟)1. 国家是一个具有固定领土、人民和政府的政治实体。

2. 国家的产生和发展与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密切相关。

3. 通过了解世界各国典型案例,加深对国家产生过程的理解。

六、作业布置:请同学们选择一个国家,研究该国家的产生和发展历史,并撰写一篇作文。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理解国家的定义和特征,了解国家的产生背景和过程,熟悉世界各国国家产生的典型案例,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第三章 国 家 政 权

第三章   国 家 政 权

有人说皇上“代表地主阶级”是因为他本人就 皇上“代表地主阶级” 皇上 是最大的地主。这种说法也经不起推敲。中国 历史上有的帝王有私家庄园,但并不是所有帝 王都对私家庄园感兴趣。皇上的利益是靠其政 治上对全国的统治权而获得,而不是像平民地 主靠私产来获得。“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是就 其统治权而言,而非私产而言。否则全国只有 皇帝一个地主,有何谈代表地主阶级?
2、国家的定义
关于国家的定义,目前理论界是一个众说纷纭 的问题。如韦伯认为,国家是要求在一定领土 国家是要求在一定领土 内独占、合法地使用暴力的人类群体。还有 内独占、合法地使用暴力的人类群体 人认为,国家是由一定的人口、土地、政府 国家是由一定的人口、 国家是由一定的人口 土地、 和主权组成的共同体。达尔认为,国家指的是 和主权组成的共同体 一种特殊的社团,它的标志是,它对于它具有 管辖权的全部个体,可以借助它所拥有的最高 级的强制手段,确保它的统治在他们中间得到 实行
那种拥有固定职位与领取年金权利的官 僚。然后我们在那里可以看到两大帮政 治投机家,他们轮流执政政权,用最肮 脏的手段为最卑鄙的目的运用这个政权 而国民却无力对付这两个大的政客集团 这些人表面上是替国民服务, 这些人表面上是替国民服务,实际上却 是统治和掠夺国民的。”(《马克思恩 是统治和掠夺国民的 格斯选集》,第2卷,第334——335)
结合实际,我们可以对国家作以下三个层 次的理解: (1)国家是由领土、人口、主权和政府 所构成; (2)国家以社会公共权威为基础进行维 持和运作; (3)国家的终极目标是维护在经济上占 统治地位的阶级的利益。
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国家本质论述的全 面理解,要着重把握以下几点: 一是国家是阶级社会的特有组织 , 是一个历 国家是阶级社会的特有组织, 国家是阶级社会的特有组织 史现象; 史现象; 二是国家是按照统治阶级的意志建立起来的 , 国家是按照统治阶级的意志建立起来的, 国家是按照统治阶级的意志建立起来的 它主要体现着统治阶级的意志; 它主要体现着统治阶级的意志 三是国家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特殊机器 , 是 国家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特殊机器, 国家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特殊机器 一个拥有一整套物质设施和相关制度的有机 整体。 整体

第 二 章 国家与阶级

第 二 章 国家与阶级
血缘家庭阶段向普那路亚家庭转变,是人类社会进步的标志。
(二)氏族
氏族,是具有血缘亲属关系、同族内部禁止结婚的人们的集团。它是原始公社制度的社会经济单位,也是原始社会的社会组织。
氏族既是原始社会的血缘亲属集团,又是社会的生产单位,还是社会的基本单位。各个氏族一般具有共同的名称、共同的宗教信仰和共同的墓地。
5.国度
国家三要素: ຫໍສະໝຸດ (1)居民 (2)领土:领土的构成一般包括:领陆、领水、领空。
(3)主权
国外的一些非马克思主义学者,往往从国家主权、领土、居民三个方面来界定国家,故称为“国家三要素”说。这是从国家的表面现象,从政治地理意义上解释国家。它的要害是抹煞国家的阶级实质,掩盖国家的本质和阶级使命,因而是不科学的。
(三)氏族的发展阶段
分为母系氏族公社时期和父系氏族公社时期。
在氏族社会初期,由于普那路式的群婚和妇女在生活中占主要地位,社会处于母权制氏族时期。一般来说,母系氏族是原始社会的典型形态。后来,生产力不断发展,畜牧业出现,男子的经济作用和社会作用增长,父权制氏族代替了母权制氏族。在各个领域男性的特点和优势都表现出来,所以由母系氏族阶段到父系氏族阶段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
3.暴力论
暴力论者认为,国家起源于掠夺和征服,是人对人使用暴力的结果。
杜林强调暴力是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考茨基也是暴力论的拥护者,他认为阶级与国家的形成是许多部落因征服而互相联合的结果。
暴力论的错误在于,首先,它认为政治暴力先于经济发展的过程,即先有暴力,后有私有财产,这是违背历史发展事实的。其次,暴力论否认了国家是社会内部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再次,它歪曲了阶级同国家的关系。
第三,国家是机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真题训练
(二)多选题
7.(2015.10)国家产生以前的这个历史阶段的社会制度和社会组织是( )
A.原始公社制度
B.氏族社会组织
C.父权制
D.母权制
E.部落联盟
8.(2017.4)原始公社制度的形式有( )
A.民族
B.氏族
C.部落
D.部落联盟
E.议事会
9.(2016.4)家长制家庭的主要特点是( )
真题训练
(三)简答题
12.(2016.4)简述原始社会第二次社会大分工产生的主要成果。 答: (1)奴隶制的巩固和发展; (2)个体家庭开始成为社会经济单位,耕地成为私有财产; (3)部落联盟的出现。
真题训练
(三)简答题
13.(2012.1;2016.10)国家与氏族组织的区别。 答: ① 国家按地区划分居民,氏族组织以血缘关系划分居民。按地域划分居民,首先意味着人们社会关
政治学概
明世教育集团
主讲人:王老师
第二章 国家与阶级
第3节:国家的起源
国家的起源
关键词
KEYWORD
1 原始氏族公社制度 2 国家的产生及其与氏族的区别
国家的起源
一、原始氏族公社制度
1. 国家产生以前的社会制度和社会组织是原始公社制度和氏族社会组织。[多] 2. 人类最古老、最原始的家庭形式是群婚,即整个一群男子和整个一群女子互为所
国家的起源
《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是恩格斯批判地利用了摩尔根的研究成果而写成的著作,揭 示了国家在氏族制度的废墟上产生的三种主要形式是:雅典国家形式、罗马国家形式、德意志 国家形式。[单][多]
(三)国家根本区别于氏族组织的主要特征:
➢ 国家按地区划分居民,氏族组织以血缘关系 划分居民。按地域划分居民,首先意味着人 们社会关系的重大变化(亲属关系阶级关 系),其次意味着人们之间的不平等(居民 有了权力和义务之分),最后意味着氏族习 惯被破坏(自觉遵循的行为规范必须服从 统治阶级的利益)。
有的婚姻形式。普那路亚的含义是同伴。[单] 3. 氏族是具有血缘亲属关系、同族内部禁止通婚的人们的集团。由氏族直接产生的
家庭婚姻形式是普那路亚婚(夏威夷语,意为“亲近的同伴”) 。[单]
国家的起源
一、原始氏族公社制度
4. 原始公社制度有氏族、部落、部落联盟几种形式。氏族制度具有的特点:[多] [简]
03 部落联盟的出现
设立军事首长(罗马称勒克斯、 雅典称巴塞勒斯)、议事会、人 民大会所组成的联盟机关,其性 质是军事民主制。
国家的起源
(三)原始社会第三次社会大分工:
商人阶级的出现,产生了两个主要结果:
由于商品交换的发展,出现 了金属货币。
有决定意义的重要分工
由于商业活动、土地买卖与变化,人们为谋生而流 动,使原来的氏族与部落的居民杂居起来,引起社 会结构的改变,国家出现了。
A.《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
B.《古代社会》
C.《社会契约论》
D.《君主论》
5.(2016.10)氏族制度的根本规则是( )
A.群婚
B.血缘家庭
C.氏族内部禁止通婚
D.议事会
6.(2016.4)原始社会第一次社会大分工是( )
A.手工业和农业的分离
B.畜牧业和农业的分工
C.商人阶级的出现
D.畜牧业与手工业的分工
1 2
3
氏族内部禁止通婚是氏族制度的根本规则。[单]
氏族制度中的决策组织——议事会,是一切成 年男女平等表达意见的议事机构。
氏族成员有互相帮助、互相保护的义务。
国家的起源
二、国家的产生及其与氏族的区别
(一)原始社会第一次社会大分工: [单]
畜牧业与农业的分工,给社会带来了三个结果和变化:
畜牧业和农业的分工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不同部落都 开始有了剩余产品。
系的重大变化,其次意味着人们之间的不平等,最后意味着氏族习惯被破坏。 ② 公共权力的设立。公共权力,是指武装的人——军队、警察和物质的附属物——监狱和强制机关。
原始社会的氏族组织没有公共权力。
A.群婚
B.一夫多妻
C.一妻多夫
D.一妻一夫
2.(2015.10)普那路亚的含义是( )
A.父母
B.兄弟
C.姐妹
D.同伴
3.(2012.10;2013,.1)由氏族直接产生的家庭婚姻形式是( )
A.血缘家庭
B.普那路亚婚
C.对偶婚
D.家长制家庭
真题训练
(一)单选题
4.(2015.10)恩格斯批判地利用了摩尔根的研究成果而写成的著作是( )
1
2
剩余产品的日益增多,私有制出现了。
3
父权制代替了母权制和家长制家庭的出现。家长制家庭 的主要特点:非自由人包括在家庭内;父权。[多]
国家的起源
(二)原始社会第二次社会大分工:
手工业和农业的分离,其产生了三个主要结果:[简]
01 奴隶制的巩固和发展
02 个体家庭开始成为社会经济单位, 耕地成为私有财产
A.只包括夫妻和子女
B.母权
C.父权
D.把非自由人包括在家庭内
E.以部落为主
10.(2016.4)恩格斯揭示了国家在氏族制度的废墟上产生的形式是( )
A.契约论
B.雅典国家形式
C.罗马国家形式
D.德意志国家形式
E.暴力论
真题训练
(.10)原始氏族制度的主要特征。 答: ① 氏族内部禁止通婚是氏族制度的根本规则。 ② 氏族制度中的决策组织——议事会,是一切成年男女平等表达意见的议事机构。 ③ 氏族成员有互相帮助、互相保护的义务。
➢ 公共权力的设立。公共权力,是指武装的 人——军队、警察和物质的附属物——监 狱和强制机关。原始社会的氏族组织没有 公共权力。原始社会的武装组织和社会权 利是为全民所有、保护全民利益的;国家 设立的公共权力是掌握在统治阶级手里用 来镇压被统治阶级的工具。
思维导图
真题训练
(一)单选题
1.(2014.4)人类最古老、最原始的家庭形式是(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