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音乐史考研复习资料(供参考)
中国音乐史复习资料 (3)
1.河南舞阳贾湖??骨笛?的出土证明我国古代音乐文化已有约8000年可考的历史。
2.远古时期的乐舞形式表现为歌舞乐?三位一体的艺术形式。
3.孔子看过乐舞《?韶乐?》后,给予了“尽善尽美”的评价。
4.“ ??巫乐??”和“淫乐”是商代音乐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
5.周代设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礼乐机构—— ?春官?。
6.《大武》是颂赞帝王周武王?的战功的乐舞。
7.《诗经》可分为三类不同内容和形式的音乐作品,其中??雅?多是贵族文人创作的音乐作品。
8.春秋时期产生了我国最早的计算乐律的方法——?三分损益法??。
9. ?编钟艺术?艺术是春秋战国时期乐器最突出的成就。
10.先秦诸子中,?孔子?提出了“安上治民、莫善于礼;移风易俗,莫善于乐”的主张,持有“非乐”观点的则是?墨子??。
11.李延年根据胡曲《摩诃兜勒》创作的“新声二十八解”,是吸收西域音乐进行创作的最早记载。
12.汉代鼓吹可分为黄门鼓吹、横吹、骑吹和?.短箫铙歌?四类。
13.相和歌最初产生于一些民间没有伴奏的歌谣,即?徒歌??。
15.南北朝时期,着名的龟兹音乐家??苏祗婆??曾将龟兹乐律理论传授给长安音乐家郑译。
16.清商乐中,流传在今天湖北江陵一带的民间音乐称为?西曲?。
17. ??歌舞戏?是兴起于南北朝末年的一种具备戏曲雏形的艺术形式。
18.《声无哀乐论》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着名隐士嵇康?音乐思想的集中体现。
19.唐代最着名的燕乐大曲《霓裳羽衣曲》,相传由唐玄宗李隆基改编。
20.唐代的音乐机构中,隶属于宫廷的音乐机构有教坊?和?梨园?。
21.隋代乐工万宝常提出了“ ?八十四调?”的乐律理论。
22.1900年在敦煌藏经洞发现的?变文?是我国目前保存最早的说唱本子。
23.古琴减字谱为唐代曹柔?所创。
1.黄帝时的乐舞《咸池》是远古时期一部代表性的乐舞。
(×)2.原始音乐的旋律很发达。
(×)3.远古时期的乐器以吹奏乐器和打击乐器为主。
(√)4.商代肯定已经存在五声、七声音阶。
中国音乐史重点整理(打印版)复习资料重点
中古音乐史要点整理一、中国古代乐律学1.三分损益法在周代正式确立的我国古代生律的方法,按其振动体长度来进行音阶或十二律吕的相生,史称“三分损益法”,最早记述这一理论的是《管子》一书。
其求五音之法为:先求得一个标准音“黄钟”,把它作为宫音。
然后就宫音的弦长增加三分之一(三分益一),即得低四度的徵音;再就徵音的弦长减去三分之一(三分损一),即得高五音的商音;把商音的弦长增加三分之一,得低四度的羽音;就羽音弦长减去三分之一,可得角音。
2.周代“十二律吕”十二律吕是周代律学的名称。
它是用三分损益法求得的,即:黄钟、大吕、太簇、夹钟、姑冼、仲吕、蕤宾、林钟、夷则、南吕、无射、应钟。
其中单数各律为“律”,双数各律为“吕”。
3.京房六十律京房(前77〜前37)西汉律学家,本姓李,字君明。
他因为三分损益法所生十二律中仲吕不能回到黄钟律,因而继续推算下去,成为“六十律”。
京房同时觉察到律管的管口校正问题,提出“竹声不可度调”的认识,并制作了十三弦的“准”。
4.荀勖笛律西晋律学家荀勖(?~289)在乐律上的成就在于他发现了笛律中的“管口校正数”,荀勖运用“管口校正”制作出较精确的十二笛。
每笛适吹一律。
荀勖的“管口校正”之方法为:他作的笛有六个按孔,前五后一。
后面一个按孔离吹口最近,作为商音。
前面五孔依次由吹孔向下排列为宫、变宫、羽、徵、变徵;六孔全按为角音。
5.何承天的“新律”何承天,南朝宋时郑(今山东郊城县)人,武帝时(420~422)曾为尚书祠部郎,文帝时做过御史中丞:后因故免官,死于家中。
他在乐律学史上,第一次别开生面地提出了“十二等差律"(即隋书称之“新律”)的理论。
其方法是:先以黄钟本律之数(9寸)减去由仲吕所生黄钟2之数(8. 8788寸),得差数为0. 1212,再将此差数平分为十二等份。
即0. 1212÷12=0.0101,然后将此数依次递加在林钟以下各律上,即得“新律”各音之数。
中国音乐史-重点复习资料LX
论》D.《梦溪笔谈》 --- 答案:A
歌曲《梅娘曲》是近代音乐家 的代表作品之一。A.聂耳B.任光C.黄自D.冼星海 --- 答案:A
用三分损益的方法,将“徵”音弦长三分而损之,得到 音。A.宫B.商C.角D.羽 --- 答案:B
黄自的“四大弟子”包括 等著名作曲家。A.贺绿汀B.陈歌辛C.陈田鹤D.江定仙 --- 答
C.各种小歌剧形式D.秧歌剧形式 --- 答案:A,B,C,D
华彦钧创作的二胡曲有 。A.《寒春风曲》B.《病中吟》C.《二泉映月》D.《听松》 --- 答
案:A,C,D
左翼重要作曲家任光的代表作有 等。A.《渔光曲》B.《彩云追月》C.《大刀进行曲》D.《
打回老家去》 --- 答案:A,B,D
以下以古诗词创作的作品包括 等。A.《大江东去》B.《老天爷》C.《点绛唇-赋登楼》D.
远古及夏商时期,可考乐器种类主要有 。A.吹奏乐器B.拉弦乐器C.弹奏乐器D.打击乐器 -- 答案:A,D 赵元任先生的创作注重 。A.旋律与歌词声韵语调的结合B.反映“五四”精神C.和声配置的 “中国化”D.“调性情感”的运用 --- 答案:A,B,C,D 都是魏晋南北朝时期传入中原的外来乐器。A.秦汉子B.钹C.曲项琵琶D.五弦琵琶E.筚篥 --答案:B,C,D,E 近代中国钢琴音乐作品的特点有 。A.小型作品居多B.明确的标题性C.调性明确D.结构单纯 --- 答案:A,B,C,D 是隋唐时期重要的音乐论著。A.《羯鼓录》B.《唱论》C.《教坊记》D.《梦溪笔谈》 --答案:A,C 汉代乐府中的重要人物有 等。A.李延年B.谭鑫培C.司马相如D.万宝常 --- 答案:A,C 上世纪二十年代的重要音乐家包括 等。A.黄自B.箫友梅C.聂耳D.王光祈E.刘天华 --- 答 案:B,D,E 黎锦晖儿童歌舞剧作品有 。A.《小小画家》B.《兄妹开荒》C.《可怜的秋香》D.《麻雀与 小孩》 --- 答案:A,C,D 隋唐时期宫廷燕乐的重要作品有 。A.《杏花天影》B.《秦王破阵乐》C.《霓裳羽衣曲》D. 《六么》 --- 答案:B,C,D 汉魏时期的琴曲有 。A.《广陵散》B.《平沙落雁》C.《酒狂》D.《潇湘水云》E.《胡笳十 八拍》 --- 答案:A,C,E 明清时期流行的说唱音乐品种有 等。A.诸宫调B.鼓词C.弹词D.货郎儿E.京韵大鼓 --- 答 案:B,C,E 中国近代音乐史上被称为“学堂乐歌之父”的是 。A.黎锦辉B.沈心工C.李叔同D.萧友梅 -- 答案:B 《琵琶记》属于以下哪类戏曲体裁 。A.杂剧B.梆子腔C.南戏D.歌舞戏 --- 答案:C 曾候乙墓编钟,展示了 时期我国编钟艺术的惊人文化成就。A.夏商B.春秋C.战国D.秦汉 -- 答案:C 汉代乐府中的 “协律都尉”是 。A.李延年B.谭鑫培C.司马相如D.万宝常 --- 答案:A 的 音乐素材来自于京剧西皮过门的音调。A.赵元任《海韵》B.萧友梅《问》C.黄自《春思 曲》D.赵元任《教我如何不想他》 --- 答案:D 在我国古代是指天子及诸侯宴饮宾客时所用的音乐。A.雅乐B.燕乐C.尝祭之乐D.乡射之乐 -- 答案:B 近代传统音乐品种中 的职业化程度最高。A.器乐B.歌舞C.说唱D.戏曲 --- 答案:D 集中的反映了隋唐时期的音乐文化最高成就。A.民间俗乐B.宫廷燕乐C.说唱音乐D.戏曲音乐 --- 答案:B 1915年 先生在《音乐小杂志》上发表的 ,是迄今所见中国人 最早发表的钢琴音乐作品。 A.贺绿汀《牧童短笛》B.赵元任《和平进行曲》C.江定仙的《摇篮曲》D.李荣寿《锯大缸》 --- 答案:B 唐朝的歌舞大曲有复杂的结构但基本可以分为 三个部分。A.散序、中序、破B.艳、解、趋 C.艳段、正杂剧、散段D.首部、中部、再现 --- 答案:A 是“文艺整风”、“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具体贯彻的产物,在40年代的革命根据 地是极受欢迎的艺术形式。A.新歌剧B.秧歌剧C.说唱叙事歌曲D.群众歌曲 --- 答案:B 贺绿汀创作的管弦乐作品 在配器和复调手法运用方面堪称佳作。A.《中国狂想曲》B.《民 族解放交响曲》C.《森吉德玛》D.《台湾舞曲》 --- 答案:C 歌舞戏是南北朝末年兴起的一种戏曲雏形,其重要节目有 。A.《东海黄公》B.《参军戏》 C.《大面》D.《钵头》E.《踏谣娘》 --- 答案:C,D,E 歌剧《白毛女》塑造的音乐形象个性化、富于戏剧性,主题音调来自于 等。A.河北民歌《 小白菜》B.山西民歌《捡麦根》C.陕北民歌《骑白马》D.江苏民歌《哭七七》 --- 答
南艺钱慧老师中音史复习资料
远古夏商时期中国音乐起源:《模仿自然说》《情感本能说》《劳动起源说》《异性求爱说》《巫术起源说》《葛天氏之乐》是一部载歌载舞的乐舞,表演时有三个表演者手中拿着牛尾巴,边舞边唱,一共有八首歌曲。
乐舞还有黄帝时代的《云门》,黄帝时代所作至尧时代增修的《咸池》。
《咸池》又名《大咸》,相传咸池为东方日浴地,有可能这是一部崇拜日浴的乐舞。
《箫韶》简称《韶》,可能此乐舞以排箫为主要伴奏乐器的缘故。
《夏龥》又名《大夏》是一部歌颂夏禹治水有功的乐舞。
《大濩》又称《濩》是一部歌颂成汤灭夏建立商朝功勋的乐舞商代的巫乐,又称“巫音”,即巫术活动中所用的乐舞。
1973年在浙江余姚河姆渡出土了用禽骨制成的骨哨和卵形的陶埙,至今约7000年,1986年在河南省舞阳县贾湖村出土了用鹤骨制成的骨笛,至今约9000年。
1977年湖北崇阳出土的铜鼓,1976年河南安阳安屯好墓出土的编绕。
周秦时期周代的礼乐制度:为维护和巩固统治,周代统治阶级制定出符合本朝的礼乐制度,从思想上巩固等级名分,以维护天子的权威。
礼乐的礼就是宗法制度和等级制度相互结合的礼仪,乐就是音乐,包括乐队,乐舞编制,乐曲,乐舞的使用。
佾指古代乐舞的行列,一是认为每佾固定为八人,另一种认为人数与八佾相同。
天子用八,诸侯用六,大夫用四,士二乐县:。
正乐县之位,王宫县,诸侯轩县,卿大夫判县,士特县,辨其声。
周代掌管音乐的乐官最高级别为“大司乐”,为中大夫,一般具有行政,教学和演奏三职能。
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乐包括乐德,乐舞和乐语。
宫廷乐舞包括六代乐舞,小舞,颂乐,雅乐,房中乐,四夷之乐。
六代乐舞简称“六乐”,都是从黄帝时期开始历代沿袭下来带有史诗性的乐舞。
分别是黄帝时期的《云门大卷》,唐尧时期的《咸池》,虞舜时期的《韶》,夏禹时的《大夏》,商汤时的《大濩》,周朝当代的《大武》。
小舞是相对于“六代乐舞”等大型乐舞而言,那些13岁至19岁的国子们还必须学习一定数量的小舞。
中国音乐史复习资料
成相:一种劳动歌曲的名称,被认为中国说唱音乐的始祖。
春秋战国时期民间音乐家:韩娥、秦青、陈莲、高渐离、俞伯牙、钟子期乱:中国古代乐曲的高潮部分。
三分损益法:是一种生律的方法,是把一个振动体(即弦长)的长度均分为三段,去掉他的三分之一得二分之一称三分损一,如加上他的三分之一就得三分之四称三分益一,这种取律的方法称三分损益法,用这种方法取律所形成的律制称三分损益律。
凡将起五音凡首,先主一而三之,四开以合九九(即1*3的4次方=9*9=81)以是生黄钟小素之首,以成宫。
三分而益之以一,为百有八(即81*3/4=108),为徵。
不无有三分而去其乘(即108*2/3=72),适足,以是生商。
有三分,而复于其所(即72*4/3=96),以是成羽。
有三分去其乘(即96*2/3=64),适足,以是成角!十二律:是古代的定音方法。
即用三分损益法将一个八度分为十二个不完全相同的半音的一种律制。
各律从低到高依次为:黄钟、大吕、太簇、夹钟、姑洗、仲吕、蕤宾、林钟、夷则、南吕、无射、应钟。
黄钟生林钟,林钟生太簇,太簇生南吕,南吕生姑洗,姑洗生应钟,应钟生蕤宾,蕤宾生大吕,大吕生夷则,夷则生夹钟,夹钟生无射,无射生仲吕,三分所生,益之一分为上生,去其一分为下生。
黄钟、大吕、太簇、夹钟、姑洗、仲吕、蕤宾为上,林钟、夷则、南吕、无射、应钟为下!林C114.90.114.90.90.114.90.114.90.114.90蕤B旋宫转调:《礼记。
礼运》记载:五声六律,十二管还相为宫也,也就是说可以在十二律中任意选取一律作宫音,其他各音级与律位相对应,就形成了十二种不同调高的音阶,即以一个音阶以某律为宫就称为某宫。
就有了八十四调!孔子:1尽善尽美,2崇雅贬郑3强调音乐的社会功能!荀子:第一音乐中所呈现出的音响必须中,和而不淫,第二,抨击墨子非乐的思想,第三主张贵礼乐而贱邪音!孟子:1认为音乐的本质是用来表现人得喜乐之情的,2与民同乐3恶郑声,恐其乱乐也。
中音史复习资料
列举十个远古乐器(先秦以前的)鼓、龠、磬、钟、埙、瑟、筝、琴、箫、笙、笛、篪骨笛 1986,河南舞阳县贾湖出土,猛禽较骨钻孔而成,有8,7,6,5孔笛,7孔居多,音阶结构至少六声音阶,也有七声音阶,科学鉴定距今9000年,是竖吹乐器。
价值:证明我国古代音乐文化有9000多年可考历史,通过测音,说明位于中原的河南地区,可能是五声,七声音阶形成和成熟最早的地方。
礼乐制度:为巩固社会地位和等级社会,吸取商代灭之之教训,社乐制度由周公初步制定,后人增补而成一种严格而又烦琐的制度,礼乐制把上层社会的人分等级,再依等级地位的不同规定所施行的礼乐,表现在三个方面:(1)乐器排列方面,天子四面,诸候三面,卿二面,士一面排列(2)乐舞规模大小,天子八佾,诸候六佾(3)繁琐的典礼,仪式不同音乐不同。
一、郑卫之音狭义的讲,郑卫之音是指先秦时期郑国和卫国的地方音乐。
广义的郑卫之音即民间音乐。
历史上儒家曾把郑卫之音贬为“靡靡之音”、“淫声”、“亡国之音”等,原因主要是郑国和卫国在周代是商代后裔的聚居地,郑卫之音是“商之遗音”。
二、郑卫之音的音乐特点音乐的娱乐性和观赏性大大增强,教育功能很弱。
为后世的歌舞伎乐发展奠定了基础。
八音周代出现的乐器分类法,按照制选材料的性质分为金,石,木,土,草,丝,匏,竹,是我国音乐史上最早的乐器科学分类法。
曾侯乙墓编钟 1978年,湖北隋县出土,显示出我国历史上编钟音乐文化所达到的惊人成就。
(1)整套编织共64枚,分为上,中下三层。
(2)这套钟的总音域达到五个八度,可奏出完整的五声音阶,其间中部区可演奏十二个半音,采用纯律和三分损益律的复合生律法。
(3)钟上有铭纹,为了研究古代乐理提供了实证资料,其价值在于其证实了我国古代双音钟的存在,说明了战国时期编钟艺术的高度发达。
乐府乐府是秦朝开始设立、汉代开始兴盛起来的、以搜集、改编、整理和表演民间音乐为主要职能的音乐机构。
它对各民族间音乐文化的交流、融合及对秦汉音乐文化和以后各代音乐文化都有很大的影响。
中国音乐史复习资料
音乐的起源:1照搬说2模仿说3数理说4凭空说5社会生活说6语言说彩陶盆:青海大通县上孙家寨村发现距今约4500余年,属新石器时代的遗物。
意义:1陶盆图像形象地反映了原始音乐舞蹈的面貌2首例乐舞研究鲜明的实物最早的证据3最早鼓乐舞的实物。
原始乐歌乐舞的内容:1朱襄氏之乐(求雨)2葛天氏之乐(八支歌:载民.玄鸟.遂草木.奋五谷.敬天常.达帝功.依地德.总禽兽之极)3伊耆氏之乐(祈求丰收)4阴康氏之乐(古老健身舞)5弹歌(歌谣:断竹、续竹、飞土、逐宍.反映狩猎活动)6黄帝时的云门(图腾)7尧时的箫韶(九韶.最高水平)骨笛-是在河南舞阳县发现的距今近8000年历史的用动物骨头制作的吹奏乐器。
意义:文化至少有8000年历史的可靠数据;说明新石器时代的成就;说明新石器时代早期就开始使用七声音阶的高度发达器具。
骨哨:远古时期在浙江姚河姆渡遗址发现的距今近7000年历史的用动物骨头制作的一种吹奏乐器.陶埙:新石器时代发现的用陶土烧制的闭口吹奏乐器.夏启《九韶》.歌颂夏禹治水功绩<大夏>乐舞.夏代的侈乐:夏桀夏纣.中国最老的情歌歌词:候人兮猗(南音)商代音乐:巫乐淫乐. 濩:商代著名的一部传统乐舞,歌颂商汤伐桀的功绩.乐器:打击乐(鼓罄编磬钟编钟编铙)吹奏:埙.龠.说明商代已经出现的吹管变奏乐器,体现制作工艺进步.夏乐律的成就:1反映当时人们音高音列乐音形态方面形成了观念2已经存在五声和七声音阶3半音音程的出现,说明已具备发明十二律学说的前提西周时期的音乐概括:1形成古代的专业音乐文化.设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礼乐机构-春官2乐器有系统化的分类法,称八音3乐律学产生十二律吕和旋宫转调4成为礼的附庸西周音乐等级:王的乐队-四面,诸侯-三面,卿和大夫-两面,士-一面;王的舞队-64人八佾;诸侯-36人六佾;卿大夫-16人四佾;士-4人二佾雅乐:周代的礼乐制度建立了我国第一个宫廷雅乐体系,雅乐指我国古代社会祭祀天地神灵祖先等典礼中所使用的音乐.特点:典雅庄严;篇幅长而规整;节拍缓慢;齐奏为主;曲调简单.周代乐舞分类: 1六代乐舞-六乐:黄帝《云门大卷》尧时《咸池》舜时《大韶》禹时《大夏》商时《大濩》周初《大武》2小舞-规模较小的乐舞:帗舞-执五彩丝织物裁成的条子、羽舞-手持鸟羽制成的道具,皇舞-由五彩全鸟羽,旄舞-执牦牛的尾巴,干舞-执盾牌,人舞-用长袖舞蹈.以上两种是用来教贵族子弟学习.3散舞4四夷之乐5宗教性乐舞-受重视:干旱求雨《舞雩》秋季驱除瘟疫《傩舞》周代推行音乐的目的:期望以音乐的和谐求得天地君臣上下人心的和谐,以达到社会秩序的稳定,民众心态的平和,天地人性的完美统一,长治久安.西周的乐器-八音(金-钟镛钲)石(罄.鸣球)土(埙.缶)革(鼓.建鼓.雷鼓.灵鼓)丝(琴.瑟.筑)木匏(簧.笙.和.芋.巢)竹(箫.褫.管)西周乐律律名:黄钟.大吕.太簇.夹钟.姑洗.仲吕. 蕤宾.林钟,夷则.南吕.无射.应钟(黄钟生林钟.林钟生太簇.太簇生南吕.南吕生姑洗.姑洗生应钟.应钟生蕤宾. 蕤宾生大吕,大吕生夷则.夷则生夹钟.夹钟生无射.无射生仲吕)春秋时期礼崩乐坏:礼教规范的崩塌破坏,礼乐一统的官学体系土崩瓦解,私学兴起,礼崩乐坏体现在王子朝奔楚.八佾舞于庭.郑卫之音.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的各类音乐作品305篇,分为风-民间歌曲160篇,语言通俗自然,雅-大雅小雅,语言丰富篇幅较长.经过专业提高.颂-周鲁商颂,古老祭歌舞曲.楚辞:代表作离骚,实质是楚地原始祭祀鬼神的歌舞,延续最能体现楚辞特色的作品是《九歌》,共11首.以浓郁的地方特色展示上古楚文化的魅力,融入巫术和宗教于一体的音乐,从侧面体现战国各诸侯国民间音乐蓬勃发展的景象.(阳春白雪)(下里巴人)《成相篇》:荀子模仿民间音乐形式而填词的一首长诗.意义:说唱音乐的远祖三分损益法:是春秋战国之际,正式确立用数学的方法计算五声音阶中各音弦长比例的科学理论.曾侯乙墓编钟:是目前同类出土乐器中已知数量较多,规模最大,音域最宽.音律较准,保存较好的乐器.是我国十二乐音体系中最早具有半音音阶关系的一套完整的特大型定调乐器.对我国音乐史有重大意义.共64枚,分上中下三层.总音域达5个八度,十二律齐全;一钟双音三度音程,这套编钟的上层扭钟的律制与三分损益律近似,说明三分损益律较早运用于实践.音乐思想(论述)儒家:积极提倡音乐,肯定音乐,孔子提出:”安上治民,莫善于礼,移风易俗,莫善于乐.把音乐作为一种手段,与礼配合,赋予其治理天下的政治功能,对于仁,主张使用礼乐手段,来贯彻仁(做人的道德)为核心的学说.墨家:对音乐的态度是持否定态度,墨子站在劳动者的立场上反对当时王公贵族的奢侈享乐是正确的,但他偏激的反对以至主张禁止一场音乐是错误的.道家:以老子和庄子为代表,对音乐的态度也持否定的观点.老子的音乐观是大音希声,认为最美的音乐史一种自然的,无声的境界.该观点积极意义在于反对统治阶级的侈乐风气,其消极一面是反对一切欲望,这对音乐文化不利.庄子则不完全否定音乐,只是否定人为造作的音乐,他把音乐分为天籁,地籁,人籁,只有天籁才是一种自然神化的音乐,具有自然朴素的一面,但否定人的主观作用,把音乐神秘化,具有消极的一面.《乐记》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较完整体系的音乐理论著作,由公孙尼子所作,总结了先秦时期儒家的音乐美学思想,奠定了我国音乐美学原理和音乐创作方法的基石.1谈论本质特征:音乐是客观世界的主观反映,”物动心感”说.2谈论音乐与政治艺术标准的关系:3谈论音乐的阶级化方面4谈论音乐的政治的关系5音乐的社会功能:是乐记阐述的核心问题之一人为音乐是治理国家不可缺少的手段6对音乐美感认识,认为音乐应使人产生愉悦感受.乐府:是封建王朝管理音乐的一个官署,始于秦代,汉承秦制,其宗旨是大规模大范围地采集民间歌谣,同时还要对民歌进行加工,改编,创作和填写歌词,演奏和演唱等.汉乐府的领导人是协律都尉李延年.鼓吹:因受北方民族的马上之乐影响形成的一种以管乐器和打击乐器为主,兼有歌唱的器乐合奏形式.1黄门鼓吹-天子宴乐群臣时所用2横吹-军中马上所奏的乐歌3短箫铙歌-社,庙,郊祀,校猎等场面盛大的活动4骑吹-用于卤薄,随行车驾相和歌:是两汉间对民间歌曲艺术加工或另填新词形成的歌,舞,大曲等音乐的总称.发展过程:徒歌,但歌.相和歌.相和歌可分为引,曲,大曲三类,大曲中分为艳-歌舞形象与动作有关,解-主体部分多次出现,趋-出现在结尾部分速度快属于高潮部分.百戏:民间舞蹈体现1巴渝舞(描写战争)2鞞舞(用有柄的单面鼓作为道具)3公莫舞-用巾或衣袖作为道具4铎舞-用铎作为道具5盘舞汉代统治者为发展百戏的四项措施:1设立国家乐舞机构-乐府2汉代载宫廷内还专门设置俳优部,集中优秀艺人进行节目的加工和演出3为了加强对乐舞.杂技的管理,汉代在雅乐以外,另设散乐专部,这是过去历朝没有的音乐专门机构4国家经常举办一些盛大规模的百戏演出.汉代器乐发展:排箫.羌笛.笛.笳.角.筑.箜篌.琵琶.琴董仲舒音乐美学思想的贡献1总结历代兴亡经验教训,突出强调礼乐是治国的必经路明确提出”礼乐教化之功也”的命题2强调音乐是”人心之动”蕴涵音乐的主体性原则3既强调文质相互依存,不可或缺,主张”先质而后文”清商乐:以相和歌为内容的北方民歌,与南方民间音乐融合,形成当时较著名的《清商乐》,主要为清商三调,瑟调以角为主,清调以商为主,平调以宫为主,其中的(和送)或在曲前,或在曲后,大致具有引子或尾声的含义.主要流行于建康.吴歌:最早是徒歌形式的,以后逐渐发展有管弦伴奏,吴歌歌曲内容细腻.代表作<黄鹄曲><团扇郎><大子夜歌>西曲:产生比吴歌晚,流传地区大体以今湖北江陵为中心,多是反映商人游女的生活,充满水上船边的情调代表作<乌夜啼><莫愁乐><那河滩>吴歌和西曲的共同点:大多是情歌,主要因为南朝统治阶级的腐朽造成.歌舞戏:指渊源于汉代百戏中情节性的歌舞和角觗,兴起于南北朝末年的一种有故事情节,有化妆表演,载歌载舞并兼有伴唱和管弦伴奏的戏曲雏形.代表作有:<代面-大面><钵头-拨头><踏谣娘-谈容娘>魏晋南北朝乐器发展:打击乐器:方响.锣.钹.星.拨弦乐器:曲项琵琶.五弦琵琶.吹管乐器:筚篥三国两晋南北朝时的乐曲:1<酒狂>该曲据传为阮籍所作,音乐基本上由一个主要曲调在不同高度上稍加变化重复.乐曲打谱为三拍子,并在弱拍出现沉重的低音或长,造成头重脚轻站立不稳的感觉.2<石调-幽兰>我国目前最古老的,用文字谱记谱的琴谱,是唐人手抄本,石调是一种曲调形式,幽兰乐曲所表现出的内容.3<胡笳十八拍>蔡琰所作,以感人的音调诉说了蔡琰一生的悲苦遭遇,反映了战乱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抒发了对祖国乡土的思念和不忍骨肉分离的强烈情感.4<广陵散>汉末出现,产于广陵描绘战国时期铸剑工匠儿子聂政为报杀父之仇,刺死韩王,然后自杀的悲壮故事.全曲始终贯穿着两个音调的交织,起伏和变化.一个是见于”正声”另一个是先出现在<大序>尾声的乱声主题.嵇康<长清><短清><长侧><短侧>被称为嵇康四弄,<声无哀乐>声并不表现一定的感情,他与感情之间没有必然联系.声只能触发已经形成于内心的哀乐之绪,而不能使人产生哀乐,因此声本身并无哀乐,并不表现哀乐之情,当然也没有哀乐之别,而只有大小单复高低舒疾猛静善恶的不同.都具有”和”的特性,这”和”的特性来自天地自然,为音乐自身所具有,不会因人的哀乐在心,心情并不平和,因此,音乐只能引起人的躁与静,而不能唤起相应的感情,乐曲能以其丰富的音调吸引人们,使人们心随音调的舒疾,高而起伏变化从中得到美的感受,感到心满意足,欢欣愉悦,以为声能给人快感和美.得出的总结性理论:音乐是客观的存在,哀乐则是主观的东西,二者互不相干,音乐并不包含哀乐,也不能唤起相应的哀乐.新律和笛律:何承天的新律是世界上最早运用数字计算对于十二平均律的探索.荀勖的笛律:在于发现”管口校正”的规律,并制作出较为精确地律管十二支笛(竖吹)每笛吹一律,正应十二律隋唐宫廷燕乐:1隋代七部乐.九部乐(国伎-西凉乐.清商伎-清乐.高丽伎-朝鲜.天竺伎-印度.安国伎-中亚西亚.龟兹伎-古龟兹国音乐.文康伎-礼毕)2唐代九部乐.十部乐3坐部伎.立部伎-唐代创作乐舞.4大曲(唐代大曲结构:散序-节拍自由,不歌不舞,中序拍序或歌头;破或舞遍-舞蹈为主)5法曲-佛教法会6歌舞隋唐音乐机构:1大乐署:是唐代太常寺下属的一个音乐机构,职责是主管雅乐和燕乐以及音乐艺人的培训和考核.2鼓吹署:也是唐代太常寺下属的一个音乐机构,职责是专门管理仪仗中间的鼓吹音乐还兼管百戏.3教坊(女乐):适应唐代宫廷燕乐的需要而建立的音乐机构.职责是在宫中训练培养乐工,传习和管理宫廷音乐.4梨园:是唐玄宗在内廷设立的音乐歌舞机构,以教习法曲为主,以”丝竹之戏”的乐器演奏为主,多由男性担当.唐代民间俗乐:参军戏:在唐代的百戏中,产生于东晋石勒时期的参军戏是一种以讽刺.滑稽为主的戏曲形式,参军时当时的一官职名,以官职作为歌舞戏的名称,可见当时是以讽刺贪官污吏为内容的歌舞戏.参军戏是有参军和苍鹘两个角色来扮演用一问一答的方式表演的参军这一角色与后来戏曲中的净有关联,而苍鹘与后来的丑角有关系.曲子:是隋唐时期一种新兴的民间歌曲,也称之为小曲,根据曲子所填的词称为曲子词代表作有:敦煌歌辞总编中的<望江南>.变文与俗讲变文是唐代佛教寺院为了宣传教义而设的一种说唱音乐形式.1900年在敦煌藏经洞发现的变文,是我国目前保存最早的说唱本子.隋唐音乐著作:1隋代虞世南编撰的《北堂书钞》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类书,保存许多古代音乐史料2《乐书要录》是一部通俗性的乐律理论专著,成书于视元年700,是武则天召集元万顷等著作郎编撰的.对于认识唐代乐律宫调理论有参考价值.3《教坊记》是唐开元年间崔令钦所著.本书记述了教坊的起.源制度及轶闻4《羯鼓录》是一本有关乐器羯鼓的专著,由唐代羯鼓名手南卓所著.该书记载羯鼓由来,羯鼓名手及有关轶事5《乐府杂录》是唐昭宗乾宁年间国子司业段安节所著,是一部对唐代音乐追忆性的见闻录,保留许多珍贵史实.隋唐乐律学方面成就:1八十四调:八十四调理论是隋代音乐家万宝常.郑译根据龟兹音乐家苏袛破的”五旦七调”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2二十八调:是唐代宫廷燕乐所用的宫调体系,也称’燕乐二十八调’隋唐乐器与乐曲:乐器有三百多种左右,其中琵琶.筚篥.笙.笛.羯鼓.等乐器占重要地位.乐曲:<阳关三叠>是根据唐代著名诗人兼音乐家王维的诗歌名篇<送元二使安西>谱曲而成的一首优秀古代歌曲.<梅花三弄>是一首通俗易懂的古琴曲,最早是一首笛曲,相传为东晋恒伊所作.<离骚>是晚唐琴人陈康士根据爱国诗人屈原的同名抒情长诗而创作的一首著名的一首琴曲.该曲最早见于明代<神奇密谱>隋唐记谱法:1古琴字谱2燕乐半字谱音乐家:歌唱-许和子.何满子.张红红.念奴.李龟年.乐手:段善本-琵琶.李凭-箜篌.唐玄宗.白居易。
(完整版)中国音乐史复习资料
中国音乐史复习资料古代部分 : 一,远古夏商时期的音乐 :中国音乐的起源 : 模拟说、感情说、劳动说乐舞:初期的音乐常常和舞蹈结合在一起,故名之“乐舞”。
黄帝时代的《云门》,又称《云门大卷》,相传黄帝部落以云为图腾,因此这是一部歌颂氏族图腾的乐舞。
《咸池》又名《大咸》,相传咸池为东方日浴地,故这是一部崇拜日浴的乐舞。
《箫韶》又名《大韶》,简称从《韶》。
最初是咸黑所作的声歌,原名《九招》,虞舜时代的质又校正过,故后辈又称此乐为《韶虞》。
《箫韶》之名,是由于此乐舞以排箫为主要伴奏乐器的缘故。
夏代开始进入奴隶制社会,乐舞内容从氏族社会中关于图腾或大自然的歌颂转向对奴隶主统治者的歌颂。
《夏籥》又名《大夏》,是一部歌颂夏禹治水有功的乐舞。
此乐舞在周代演出时舞者共六十四人,分为八行八列。
主要伴奏乐器为籥,籥为管乐器,是排箫的原始形制。
《大濩》又称《濩》,是一部歌颂成汤灭夏建立商代伟绩的乐舞。
“巫乐”,又称“巫音”,即巫术活动中所用的乐舞。
在原始氏族社会里,由于人们对各种自然现象不能够赐予科学的讲解,因此就造成了这种观念的表现。
在无力抗争或抗争失败的情况下,就寄希望于借助某种超自然的法术来推翻奴隶主阶级的统治,或能预知他们命运的吉凶。
瞽宗:一个起源于商代的音乐教育场所。
商代的音乐教育不但教本国的贵族子弟,而且还有别国的学生。
天然资料制成的乐器:骨哨、骨笛;龟甲摇响器;鼍鼓;磬(现存故宫博物馆的三音编磬为“永启”“永余”“夭余”);陶制乐器:摇响器、陶铃、陶角、陶鼓、陶镛、陶埙;铜制乐器:铜铃、铜鼓、钟、铙、镛、鑮;远古夏商时期的乐律:1 ,既有旋律性的乐器(骨哨、骨笛、陶埙等),又有节奏性的乐器(摇响器、铃、鼓),说明旋律和节奏是最早的音乐中的两大概素; 2 ,商代出土的编铙、编磬,诚然大小周边,但可以用不相同的厚度调出不相同的音高,说明商代人已经掌握了运用不相同规格的钟体和磬体产生不相同音高的技术;3 ,夏商时期已经开始出现五声音阶的歌曲和乐曲。
中国音乐史复习资料
中国音乐史复习资料名词解释相和歌汉代汉族各种民歌的总称。
它最初的表演形式是演唱的“徒歌”,后发展为一人唱、三人和的“但歌”,最终形成了以乐器与歌唱相和的形式。
《晋书·乐志》载:“丝竹更相和,执节者歌”,即是指在弹弦乐器和吹管乐器的伴奏下击节而歌,可见此时的相和歌已经发展成唱奏并重的形式。
事实上,这几种歌曲形式并无绝对的界限,只是艺术加工的程度不同而已。
相和歌常用的乐器有节、笙、笛、琴、瑟、琵琶、筝等,主要的三种调式为清、平、瑟三调。
相和歌大部分来自民间,是乐府歌曲中的精华部分。
乐府我国古代音乐机构。
据《汉书·礼乐志》载,乐府创立在元鼎五年(公元112年),但从出土文物看,乐府于秦朝始建,汉武帝时进行了扩建或改建。
汉代乐府是主管俗乐的机构,主要任务是采集民间歌谣,加工配乐,创作并填写歌词、创作和改编曲调,研究音乐理论,进行演唱和演奏。
至汉衰落绥和二年(公元前7年)撤销乐府,汉代乐府共存在了105年的时间。
汉代乐府重视民间音乐的态度,不仅促进了汉代民间音乐高度繁荣,而且对其后中国音乐的发展具有深远影响。
此后几朝的乐府在此方面大为逊色,晋代有太乐乐府,《隋书》中太乐和乐府不分,至唐代大乐署之外无乐府,此后也不再有乐府机构。
《光明行》二胡独奏曲。
刘天华作于1931年,1932年发表于《音乐杂志》第一卷第十期。
全曲由四个主体段落加引子、尾声组成。
在创作中吸收了欧洲音乐大三和弦的琶音进行和转调等手法。
演奏技巧上采用顿弓和大段的颤弓技法,取得较好的效果并具有首创意义。
乐曲音乐风格清新明朗,乐观向上,表达旧社会知识分子追求进步和光明的心情。
郑卫之音原指郑、卫等地区的民间歌舞音乐。
郑、卫两国乃商遗民聚居地,因而郑卫之音实际上是一种保留了浓郁商族音乐风格的民间音乐。
后世儒者扩大了郑卫之音的内涵,用以泛指与雅乐不同的、源自于民间音乐的俗乐,又名“新乐”以区别于代表古乐的雅乐。
春秋以来,这种音乐影响日益扩大,逐渐有取代雅乐的趋势。
《中国音乐史》考试复习资料
1.荀子成相篇:他根据民间歌曲创作了歌曲成相篇,内容主要宣扬为君治国之道,共56段,被认为是我国说唱音乐的远祖。
2.成相:体裁形式的名字在周代劳动歌曲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说唱艺术的雏形。
3.戏曲:周代优梦模仿孙叔敖,是戏曲表演的萌芽。
4.八音分类:周代以乐器制作材料的不同把乐器分为金钟,石磬,土埙,革鼓,丝瑟,木,匏笙,竹箫。
5.曾侯乙编钟:1978年出土于湖北随州,用于演奏的有64枚,另一种为鎛钟,它的发现弥补了我国古代乐律记载方面的不足,也反映了我国音乐文化在战国初期高度发展的水平。
6.三分损益法:是一种生律的方法,计算五声音阶在春秋战国时期正式确立,因数学方法计算各音弦长的比例的科学理论,最早记载这一理论的是《管子》一书。
7.儒家:孔子 a.他确立了音乐的审美标准是尽善尽美,他极其推崇韶乐,认为他尽善尽美,评价大武时认为它尽美未尽善,音乐情绪无论是欢乐还是悲哀的,都要有节制,所谓乐而不淫,哀而不伤;b.颂雅贬郑,他认为郑声淫,郑声之乱雅,认为淫声是乱国的;c.强调音乐的会功能,推崇礼乐治国,移风易俗莫善于乐;d.诗歌可以让人兴观群怨;荀子乐论:是我国历史上第一篇完整的音乐美学专轮,标志着我国音乐美学思想的成熟。
孟子:认为仁言不如仁声之入人深也,主张倡乐。
墨家墨子:主张兼爱非攻,提倡非乐;a.音乐对于万民来说没有任何利处,b.音乐解决不了老百姓的衣食住行,墨子认为王公大人要欣赏音乐必须制造乐器,请乐师,还要花时间去欣赏,既浪费劳力又浪费时间。
他以一种狭隘的功利主义思想完全否定音乐的社会功能。
道家:老子;老子追求的是大音希声,大象无形,提倡无知无欲,五音令人耳聋,最理想的音乐是无声的,这种无声之乐恰恰是有声音乐的本源。
庄子:提倡人籁,天籁与地籁;A.批判儒家的礼乐思想,礼乐思想只是统治阶级用以维护统治工具的手段,所以应该摒弃。
B.推崇自然之乐。
C.倡导适性之乐。
认为音乐应该顺应自然,适合人的本性。
中国音乐史考试复习资料
1.荀子成相篇:他根据民间歌曲创作了歌曲成相篇,内容主要宣扬为君治国之道,共56段,被认为是我国说唱音乐的远祖。
2.成相:体裁形式的名字在周代劳动歌曲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说唱艺术的雏形。
3.戏曲:周代优梦模仿孙叔敖,是戏曲表演的萌芽。
4.八音分类:周代以乐器制作材料的不同把乐器分为金钟,石磬,土埙,革鼓,丝瑟,木,匏笙,竹箫。
5.曾侯乙编钟:1978年出土于湖北随州,用于演奏的有64枚,另一种为鎛钟,它的发现弥补了我国古代乐律记载方面的不足,也反映了我国音乐文化在战国初期高度发展的水平。
6.三分损益法:是一种生律的方法,计算五声音阶在春秋战国时期正式确立,因数学方法计算各音弦长的比例的科学理论,最早记载这一理论的是《管子》一书。
7.儒家:孔子 a.他确立了音乐的审美标准是尽善尽美,他极其推崇韶乐,认为他尽善尽美,评价大武时认为它尽美未尽善,音乐情绪无论是欢乐还是悲哀的,都要有节制,所谓乐而不淫,哀而不伤;b.颂雅贬郑,他认为郑声淫,郑声之乱雅,认为淫声是乱国的;c.强调音乐的会功能,推崇礼乐治国,移风易俗莫善于乐;d.诗歌可以让人兴观群怨;荀子乐论:是我国历史上第一篇完整的音乐美学专轮,标志着我国音乐美学思想的成熟。
孟子:认为仁言不如仁声之入人深也,主张倡乐。
墨家墨子:主张兼爱非攻,提倡非乐;a.音乐对于万民来说没有任何利处,b.音乐解决不了老百姓的衣食住行,墨子认为王公大人要欣赏音乐必须制造乐器,请乐师,还要花时间去欣赏,既浪费劳力又浪费时间。
他以一种狭隘的功利主义思想完全否定音乐的社会功能。
道家:老子;老子追求的是大音希声,大象无形,提倡无知无欲,五音令人耳聋,最理想的音乐是无声的,这种无声之乐恰恰是有声音乐的本源。
庄子:提倡人籁,天籁与地籁;A.批判儒家的礼乐思想,礼乐思想只是统治阶级用以维护统治工具的手段,所以应该摒弃。
B.推崇自然之乐。
C.倡导适性之乐。
认为音乐应该顺应自然,适合人的本性。
中国音乐史考研复习资料
国外关于音乐起源的学说:a达尔文(英)异性求爱说b克罗威斯特模仿自然说c瓦勒谢克(奥)布赫(西德)劳动起源说d卢梭(法)史宾塞(英)语言抑扬说e修顿普佛(德)信号说f孔百流(法)巫术起源说我国的记载1.作为精神力量的需要而产生,2.为表达感情和娱乐3.产生过程曾模仿大自然音响与鸟类鸣声,4.起源于劳动生产。
骨笛:1987年,考古工作者在河南舞阳县贾湖新石器时代墓葬里发现了25支用猛禽翅骨制作的骨笛。
距今约7800-9000年。
这批骨笛形制统一,制作规范。
有的骨笛上面还留有设计音孔位置的刀痕标记,骨笛是河南贾湖先民生活中相当普遍的乐器。
陶埙:一种用陶土制作的圆形或橄榄形等形状的吹奏乐器。
内空,外有吹音孔,和按音孔。
通常根据按音孔的多少来称呼埙的形制目前发现的主要有1半坡陶埙2河姆渡陶埙山西万荣荆村陶埙4山西太原义井村陶埙葛天氏之乐:是古乐名。
这首古乐总的来说是反映生产劳动和原始宗教信仰,它有歌有舞,里面三人拿着牛尾巴唱歌说明了歌舞和音乐是相结合的,原始时代的文学艺术和生产劳动紧密相结合。
从八首歌的歌名上可以看出这些作品的内容,大都反应出葛天氏出在原始蒙昧时期的思想精神状态。
考古发现我国远古时期有哪些乐器?他们在音乐史上有什么价值?陶埙,骨哨,骨笛,陶钟,陶鼓,陶角。
说明了中国古代的先民早在新石器时代已经产生了明确的音高,音阶观念,并能制作骨笛,陶埙,陶钟,陶角等乐器,还创造出反映自己生活的乐舞。
远古时期的音乐传说说明了什么?这些历史传说经过分析,有的能看出他们真实的一面,如“葛天氏之乐”大都反映出葛天氏处在原始蒙昧时期的思想精神状态,“伊耆氏”的“蜡辞”也是表达了对神的敬仰、祈求平安,有的传说中的远古时期音乐作品在后世还有留存,这说明这些作品确实存在。
如黄帝的《云门》、尧的《咸池》、舜的《大韶》、禹的《大夏》,这四部作品在周代祭祀活动中还应用着,并教习给国子。
可以推测《云门》是黄帝氏族部落歌颂图腾的乐舞,《咸池》为名的乐舞则可能是尧氏族部落崇拜“咸池”的原始乐舞。
音乐考研中国音乐史复习笔记—夏商朝
音乐考研中国音乐史复习笔记—夏商朝一、音乐发展状况1 阶级对立与音乐由夏启到商末,中国社会基本属于奴隶制,以奴隶、农民为代表的下层阶级与以王、贵族 (奴隶主) 为代表的上层阶级相对立,音乐成为阶级斗争的组成部分,出现了两种相互敌对的音乐文化。
2.占卜与音乐夏商时期,求神问卜之风盛行,出现了专门掌握占卜职务的巫史,将音乐、舞蹈融入占卜、祭祀过程,使音乐的宗教性和神秘性更加明显。
3 音乐与人民生活《易经》和《尚书》记载了部分奴隶社会时期的诗歌,它们从各方面反映了当时人民的生活。
( 1) 劳动生产①夏商时期农业、畜牧业和手工业都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因此诗歌中出现了大量描写百姓生产劳动的情形。
②《易经.归妹》上六:“女承筐,无实;士刲羊,无血。
”描写了一对年青的牧羊人夫妇剪羊毛的情形,轻松活泼,充满了劳动人民的乐观主义精神。
(2) 婚姻制度①夏朝和商朝都实现一夫多妻制,且有抢婚的习俗。
②《易经.贲》六四:“贲如皤如,白马翰如。
匪寇,昏冓。
”反映了当时抢亲的场景。
( 3) 战争情况①《易经.中孚》六三:“得敌,或鼓,或罢,或泣,或歌。
”描写了俘虏敌人的情形。
②《易经.离》九四:“突如其来如!焚如!死如!弃如!”揭露了战争的残酷性。
(4) 奴隶生活①贵族剥削、虐待奴隶,使其丧失人身权利,地位与牲畜无异。
②《品经.泰》九三:“无平不陂,无往不复,艰贞无咎。
勿恤其孚,于食有福。
”反映了统治阶级意识,虽以劝勉的语气激励奴隶工作,但实则是对奴隶的剥削。
③《易经.睽》六三:“见舆曳,其牛掣,其人天且劓,无初有终。
”反映了奴隶与牛一起作为祭祀的牺牲品。
④《易经.萃》初六:“有孚不终,乃乱乃萃;若号,一握为笑。
勿恤!往无咎!”反映了奴隶在劳动时,受到严密的监视,行动没有丝毫自由。
( 5) 人民对统治者的咒骂①人民对统治者的肆意施加的剥削压迫强烈不满,有顽强斗争以求改变现状的决心,以怠工不合作的方式表示抗议。
②《尚书.汤誓》:“时日曷丧?予及汝皆亡!”述说了百姓的坚强意志。
中国音乐通史复习资料(三)
中国音乐通史复习资料(三)第一篇:中国音乐通史复习资料(三)2014中国音乐通史复习资料(三)简述题1、简述贾湖骨笛的发现及其历史意义答:我国见诸文献记载的原始乐器种类很多,有箫、苇龠、笙、骨笛、土鼓、埙、陶钟、铃、磬等乐器。
它们是古人智慧之结晶,是华夏音乐文化之灿烂的充分证明。
众多乐器在考古上也得到了证明。
如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出土有一百余件骨哨,大约据今有7000年左右;河姆渡遗址还出土有目前年代最久的埙,呈橄榄形,无音孔,只有一吹孔,据今约7000年。
青海、甘肃等地的新石器时期遗址中出土有公元前2600年左右用陶土制作的鼓。
山西龙山文化遗址也发现了夏代的一件鼍鼓,其鼓腔用树干挖成,鼓面原蒙以鳄鱼皮。
河南陕县庙底沟仰韶文化遗址出土有陶钟,约为公元前3900至公元前3000年之遗物。
山西襄汾陶寺遗址出土了迄今所见最早的石磬,据今约4400余年。
在我国目前出土乐器中,最令世人瞩目的是贾湖骨笛的发现。
它是中国目前所见年代最为久远的乐器。
1986至1987年间,考古学家在对河南舞阳贾湖裴李岗文化遗址进行挖掘时,发现了多支新石器时期的七音孔、八音孔骨笛。
根据碳同位素14C测定和树轮校正,考古学家认定这批骨笛的产生年代距今约8000年之久。
这批由鹤骨制成的骨笛一般长二十厘米,直径一厘米左右,它们有以下三个特点值得注意:一是形式固定,制作规范,骨笛一侧有规整的圆形音孔,大多为七孔,每孔间隔距离基本相等;二是其中有些笛孔旁另外钻有用于调音的小孔,说明骨笛的制作者已有了明确的音高观念;三是有些骨笛留有刻划的标记,显然是先刻好等分,然后再钻孔,说明制作者对各音孔之间的距离曾有精确的计算。
专家对其中保存较好的一支骨笛进行了测音,结果显示,它能发出较为完整的七声音阶,并可以吹奏出河北民歌《小白菜》的曲调。
贾湖骨笛的发现,使世界音乐史学界对我国史前音乐艺术的发展水平有了新的认识和评价,对贾湖骨笛进行深入的研究,不仅能为我国古代音乐史的研究创造有利的条件,提供必要的依据,而且也将对古老贾湖文明的认识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中国音乐史复习资料
中国音乐史复习资料中国音乐历史悠久而丰富多样,从古代的宫廷音乐到现代的流行音乐,每一个时期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影响。
本文将为您提供一份中国音乐史的复习资料,帮助您更好地了解中国音乐的发展和演变。
古代音乐中国古代音乐起源于约五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最早的音乐形式是原始的咏唱和舞蹈。
随着社会的发展,周朝建立后,宫廷音乐开始兴起,成为社会上层阶级的特权。
在西汉时期,音乐被纳入六艺之一,并发展出了“渔阳三奏”等宫廷音乐剧种。
唐宋时期被认为是中国古代音乐的鼎盛时期。
在唐朝,音乐发展呈现出繁荣的态势,出现了许多重要的音乐家,如韩愈、白居易等。
唐代音乐以艺术歌曲和器乐曲为主,形成了传世名曲如《月夜听箜篌》和《渔舟唱晚》。
到了宋代,音乐发展进一步,出现了许多新的音乐剧种如南曲、北曲和说唱文艺等。
宋代音乐以曲艺、戏曲和雅乐为主要形式。
近代音乐中国近代音乐受到西方音乐的影响,开始呈现出新的面貌。
19世纪末,西方音乐开始传入中国,给中国音乐带来了新的元素和思想。
李叔同和谭嗣同等音乐家开始倡导西方音乐的学习和推广。
到20世纪初,一批新生代音乐家如聂耳、冼星海等开始尝试创作新的音乐作品,在他们的努力下,中国现代音乐逐渐崭露头角。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音乐经历了一段特殊的历史时期。
在这期间,政府强调了音乐的社会责任和集体主义精神,许多音乐作品都表达了社会主义思想和价值观。
著名的音乐家如冼星海、聂耳、董抒华等为这个时期的音乐繁荣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音乐开始接触到更多的国际音乐风格和流派。
流行音乐开始兴起,许多新的音乐人和音乐团体涌现出来,如邓丽君、周杰伦和五月天等。
同时,中国传统音乐也得到了更多的关注和保护,传统音乐演奏家如吕继宏、刘源等成为了国内外的知名艺术家。
总结。
中国音乐史(三)考试复习资料
一、单选题1.《神奇密谱》的编者是________。
A、朱权B、徐祺C、汪芝D、张孔山答案: A2.孔子在观看_____________的演出后曾经"三月不知肉味”。
A、葛天氏之乐B、云门C、咸池D、箫韶答案: D3.“以实物为重,典籍次之,推类又次之”的治史方法是由_______提出来的。
A、王光祈B、缪天瑞C、许之衡D、孔德答案: A4.“新律”由南北朝时期的_________提出。
A、钱乐之B、荀勖C、何承天D、京房答案: C5.《宋元戏曲史》的作者是________。
A、李叔同B、沈心工C、王光祈D、王国维答案: D6.琴曲《离骚》是琴家___________所作。
A、颜师古B、蔡琰C、董庭兰D、陈康士答案: D7.元杂剧《汉宫秋》是__________创作的。
A、关汉卿B、马致远C、郑光祖D、白朴答案: B8.《白石道人歌曲》中收录了用俗字谱记载的词调歌曲_______首。
A、15B、16C、17D、18答案: C二、判断题1.被田青评价为中国佛教音乐史上第一位杰出的中国佛曲作家是南北朝时期的萧衍。
A、正确B、错误答案:正确2.曾侯乙墓葬位于湖南省。
A、正确B、错误答案:错误3.墨子提出了“非乐”的思想。
A、正确B、错误答案:正确4.伶州鸠是周穆王时期著名的乐官。
A、正确B、错误答案:错误5.晋代荀勖提出了"笛律”,他还发现了管口校正的规律。
A、正确B、错误答案:正确6.琴曲《酒狂》相传为三国时期的阮籍所作。
A、正确B、错误答案:正确7.《山门六喜》是一首苏南牌子小曲。
A、正确B、错误答案:正确8.《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歌诗总集,保存了各类音乐作品的歌词305首。
A、正确B、错误答案:正确9.牌子曲这种说唱形式以渔鼓和简板作为主要的伴奏乐器。
A、正确B、错误答案:错误10.一般认为陶真是弹词的前身。
A、正确B、错误答案:正确三、名词解释1.鼓词答案:明清时期流行于我国北方的说唱形式。
音乐考试复习资料中国音乐史
⾳乐考试复习资料中国⾳乐史⼀、填空(每题0.5分,共15分)1.“⼋⾳”是周代开始的乐器的分类法。
2.《毕业歌》、《卖报歌》、《码头⼯⼈》等是我国作曲家(聂⽿)的作品,他较著名的歌曲作品还有《义勇军进⾏曲》等,器乐作品有《翠湖春晓》、《⾦蛇狂舞》等。
3.三分损益法最早记载在《管⼦--地圆篇》中。
4.(洗星海)早年留学法国,他最著名的两⾸⼤合唱是《黄河⼤合唱》和《⽣产⼤合唱》,两⾸交响曲是《第⼀交响曲》和《第⼆交响曲》。
5.《乐记》是(儒家)⾳乐理论的经典著作。
6.(贺绿汀)创作的⼀⾸⾮常有名的钢琴曲是《牧童短笛》7.教坊和梨园是(唐代)的⾳乐机构。
8、我国戏曲艺术发展过程中产⽣的四⼤声腔是指(余姚腔、海盐腔、⼷阳腔和昆⼭腔)。
9.关汉卿是(元代)的戏曲艺术家。
10.南戏最初产⽣在(浙江温州)地区。
11.《延安颂》是(郑律成)的代表作之⼀。
12.《⼆泉映⽉》是民族⾳乐家(华彦钧)的作品。
13.李延年是(汉代乐府)⾥的⾳乐家。
14.相传《云门》是黄帝时代的乐舞,《咸池》是尧时代的乐舞,《韶》是舜时代的乐舞,和夏代的乐舞⼤夏,商代的⼤濩、周代的乐舞⼤武,并称为古代的六代乐舞,被儒家奉为雅乐经典。
15.我国第⼀部诗歌总集是诗经,它共分为风、雅、颂三⼤部分,共收集诗歌305篇。
16.古琴古代称瑶琴或七弦琴。
17.中国古代四⼤名琴是九霄环佩、⼤圣遗⾳、枯龙吟、春雷。
18.歌剧《⽩⽑⼥》是中国歌剧发展的⾥程碑。
19.王光祈是我国著名的⾳乐学家。
20.李锦辉被认为是我国流⾏⾳乐的⿐祖。
21.写出下列⾳乐作品的作者1)学堂乐歌《黄河》的作者是沈⼼⼯。
2) 《霓裳⽻⾐曲》的作者是唐⽞宗。
3)《黄河⼤合唱》的作者是洗星海。
4) 《⼭林》的作者是刘敦南。
5)歌剧《江姐》的作者是⽺鸣、姜春阳、⾦砂等作曲。
6)《教我如何不想他》的作者是赵元任。
7)《⽵马》的作者是沈⼼⼯。
8)《牧童短笛》的作者是贺绿汀。
9)《窦娥冤》的作者是光汉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外关于音乐起源的学说:a达尔文(英)异性求爱说b克罗威斯特模仿自然说c瓦勒谢克(奥)布赫(西德)劳动起源说d卢梭(法)史宾塞(英)语言抑扬说e修顿普佛(德)信号说f孔百流(法)巫术起源说我国的记载1.作为精神力量的需要而产生,2.为表达感情和娱乐3.产生过程曾模仿大自然音响与鸟类鸣声,4.起源于劳动生产。
骨笛:1987年,考古工作者在河南舞阳县贾湖新石器时代墓葬里发现了25支用猛禽翅骨制作的骨笛。
距今约7800-9000年。
这批骨笛形制统一,制作规范。
有的骨笛上面还留有设计音孔位置的刀痕标记,骨笛是河南贾湖先民生活中相当普遍的乐器。
陶埙:一种用陶土制作的圆形或橄榄形等形状的吹奏乐器。
内空,外有吹音孔,和按音孔。
通常根据按音孔的多少来称呼埙的形制目前发现的主要有1半坡陶埙2河姆渡陶埙山西万荣荆村陶埙4山西太原义井村陶埙葛天氏之乐:是古乐名。
这首古乐总的来说是反映生产劳动和原始宗教信仰,它有歌有舞,里面三人拿着牛尾巴唱歌说明了歌舞和音乐是相结合的,原始时代的文学艺术和生产劳动紧密相结合。
从八首歌的歌名上可以看出这些作品的内容,大都反应出葛天氏出在原始蒙昧时期的思想精神状态。
考古发现我国远古时期有哪些乐器?他们在音乐史上有什么价值?陶埙,骨哨,骨笛,陶钟,陶鼓,陶角。
说明了中国古代的先民早在新石器时代已经产生了明确的音高,音阶观念,并能制作骨笛,陶埙,陶钟,陶角等乐器,还创造出反映自己生活的乐舞。
远古时期的音乐传说说明了什么?这些历史传说经过分析,有的能看出他们真实的一面,如“葛天氏之乐”大都反映出葛天氏处在原始蒙昧时期的思想精神状态,“伊耆氏”的“蜡辞”也是表达了对神的敬仰、祈求平安,有的传说中的远古时期音乐作品在后世还有留存,这说明这些作品确实存在。
如黄帝的《云门》、尧的《咸池》、舜的《大韶》、禹的《大夏》,这四部作品在周代祭祀活动中还应用着,并教习给国子。
可以推测《云门》是黄帝氏族部落歌颂图腾的乐舞,《咸池》为名的乐舞则可能是尧氏族部落崇拜“咸池”的原始乐舞。
《大夏》是一部歌颂大禹治理洪水的功绩的乐舞。
雅乐:周代恭听音乐的一种,后历代沿袭使用。
大约自孔子之后,雅乐就成了礼乐音乐的代称,并一直沿用到清代。
而这个雅乐分大雅和小雅。
大雅是大典的乐歌,主要用于天子祭祖、大射、视学及两军相见礼中。
小雅接近民歌,有些是根据民歌加工改编而成。
小雅用于诸侯的大射、典礼及士大夫乡饮酒礼等仪式中。
礼乐制度:产生于西周,相传是周公旦参照夏礼和殷礼制定的,礼和乐作为一种制度,是治理国家的办法之一。
主要有两方面的特点1等级化的音乐制度在同一个活动中,不同地位身份的人所用的音乐有严格的区别,2繁复的音乐礼节,构成特殊的礼乐形式。
本质上它是从内心教化出发,用以维护周代的等级社会,一直延续到清末。
六代乐舞:简称六舞,是中国奴隶制时期歌颂帝王的代表性宫廷乐舞作品。
包括黄帝时期的《云门大卷》、尧时期的《咸池》、舜时期的《韶》、夏时期的《大夏》、商汤时期的《大濩》以及周武王时期的《大武》瞽和巫:夏朝起瞽(盲人)担任的专职乐师,不仅要向天子进献乐曲,还要教诲天子,巫,是古代祭祀活动中能以歌舞沟通鬼神的人都是能歌善舞的人大司乐:是西周时建立的宫廷音乐机构。
职能一是掌管宫廷的音乐活动和乐律学理论,二是掌管朝廷贵族子弟的学习。
四夷之乐:四夷是指华夏民族四周的少数民族。
他们的音乐,古书上称为四夷之乐,上述地区的音乐被收集在宫廷进行表演。
周代宫廷音乐大体可以分为六代之乐,颂乐,雅乐,房中乐,四夷之乐。
八音——是指周代的乐器分类。
以制作材料划分的,分金、石、土、革、丝、木、匏(pao)、竹八类。
金类:钟、镈(bo二声)、铃、铙(nao)等石类:磬(qing四声)土类:埙(xun一声)、缶(fou三声)等革类:鼓等丝类:琴、瑟、筝、筑等木类:柷(zhu四声)敔(yu)匏类:笙、竽等竹类:籥(yue四声)、篪(chi)、箫、笛等十二律是周代律学的名称。
各律从低到高依次为:黄钟、大吕、太簇、夹钟、姑洗、仲吕、蕤宾、林钟、夷则、南吕、无射、应钟。
它是三分损益法求得的(黄,大,太,夹,姑,仲,蕤,林,夷,南,无,应)五声音阶:根据五度相生的关系,从宫音到羽音,依次为宫商角徵羽。
雅乐音阶,在五声调式的基础上,加上变徵和变宫,又称古音阶旋宫和均:还相为宫,即所谓旋宫,也即宫音在十二律上轮番为宫。
周代礼乐制度有哪些特点:礼和乐作为一种制度,是治理国家的办法之一。
主要有两方面的特点1等级化的音乐制度在同一个活动中,不同地位身份的人所拥有的乐队何舞队有严格的区别,2繁复的音乐礼节,在各种活动中音乐往往参与其中,构成特殊的礼乐形式,并相当繁复。
本质上它是从内心教化出发,用以维护周代的等级社会,一直延续到清末。
简述夏商周三代陶埙的发展历史:甘肃玉门火烧沟出土的夏代三音孔埙,已经反映出但是该地区古代先民具有四声的音乐实践,安阳出土的商代五音孔陶埙所能吹奏的音已很接近十二律(缺一个音),他具备已很历史上三中音阶所用的各个音,商代的埙的造形已比较稳定,发音孔增多,发音能力增强,表现力大大提高,在周代的乐器八音分类中,埙被列为土类乐器,埙作为乐器进入宫廷乐队以后,有了雅埙、颂埙之分。
简述商周时期的音乐教育:商代已有最早的音乐教育设施“瞽宗”,至周代音乐教育设施较之商代更为完备且具相当规模。
周设有独立的音乐机构“大司乐”,这是世界最早的音乐教育机构。
从商代的甲骨文中一条卜辞推测,商朝既能接受外国亲年学子习乐习武,本国的贵族子弟必然优先受到乐舞和武艺的教育。
西周建立以后,宫廷的音乐教育已发展的相当完备。
西周礼乐制中,尤为突出的特征是它的音乐等级制度。
西周贵族子弟所受的音乐教育包括诗乐舞三方面。
简述西周乐学理论的特点:从留存的文献来看,进入西周时期,乐律学的理论规范已经初步形成。
这个时期已形成古代乐理观念。
出现了十二律以及七声音阶,五声音阶,宫调理论。
郑卫之音:即郑、卫两国的民间音乐,从留存的作品看,他们大都是生动的反映了民间的世俗生活和男女青年间的爱情。
郑卫两国的音乐是继承了商族的音乐文化而发展起来的,以郑卫为首的新乐运动在音乐发展的历史中产生的积极影响是不可低估的。
《诗经》音乐——是我国第一部诗歌选集,在西汉时期被统治者尊为儒家经典之后,才有《诗经》之称。
据记载,《诗经》可分为“风”、“雅”、“颂”三类,风包括十五国的民歌,先秦的《诗经》音乐后来没有保存下来,但是通过歌词内容可以看到国风所表现的人民生活面试十分广阔的,题材多种多样,还有的表达了劳动人民对剥削阶级反抗的呼声,从艺术形态讲,这些作为诗的歌词,还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曲调的结构。
《楚辞音乐》源于战国时期楚国诗人屈原依据楚国民间歌调填词的诗作,由于屈原填词诗作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以后有宋玉、景差等人的模仿写作,逐渐成为一种诗的文学形式。
秦汉以后人们便把这类诗作称为楚辞。
乱:东汉王逸曾从作品的思想内容上来分析“乱”,认为这是一段具有总结性特点的段落,乱在楚辞音乐中,则是全首乐曲里最后的高潮段落。
《成相篇》:战国时期思想家荀子,在他的著作中有“成相篇”全文由五十六段句式相同的小段落组成,也是今存最早的说唱作品的底本。
成相是古老时代的产物,其最初是一种讲述诚治道理的职事,因此担任这种职事的人也叫成相,它主要又是由瞽朦来担任的他们所演唱的这种具有艺术特点形式的词也叫成相。
双音钟:随曾侯乙墓出土的编钟,每件钟的正鼓部和侧鼓部能分别奏出相距大三度或小三度的两个音。
很有规律。
筝筑:筝是当时秦国的代表乐器,是一种传统弹弦乐器,古书记载状似瑟而大,头按弦,以竹击之,故名曰筑,,演奏方法一手持筑,一手持竹敲击。
是中国最早的弓弦乐器。
三分损益法:是我国最早有关乐律理论和科学的计算方法,也即五度相生律。
周代正式确立的我国古代生律的方法,按其振动长度来进行音阶和十二律吕的相生,最早记述这一理论的是《管子》一书春秋战国时期俗乐发展有什么特点:历时五百年的春秋战国,主要音乐现象概括为“雅乐的衰落”和“俗乐的兴起”。
俗乐本来产生于民间,俗乐之中,影响最大的是郑国和卫国的音乐(简称“卫国之音“)。
略述先秦时期琴音乐的发展。
答:琴瑟类弹弦乐器的出现,以富于歌唱性的特色和更加细腻的感情色情反映了周代器乐的成熟与发展。
春秋战国时期古琴已相当流行,演奏艺术也随之发展而来,一些传说行的记载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古琴音乐已有相当高的水平。
湖北随县曾侯乙墓出土乐器的音乐特点及其历史价值。
答:音乐特点:曾侯乙的随葬品以乐器为主,乐器又以钟、磬为主体。
最为突出的曾候乙编钟正鼓部和侧鼓部能分别奏出相距大三度或小三度的两个音。
历史价值:曾侯乙墓的发掘,使人目睹战国时期宫廷音乐的奢华与豪华,对了解当时宫廷音乐的规模和钟磬音乐的发展,提供了难得一见的实例。
显示了我国奴隶社会音乐的发达和乐器制作技术方面的成就。
曾侯乙编钟的乐学理论有哪些特点?答:曾侯乙编钟音域跨越5个八度,基调与现代的C大调相同,中心音域十二律齐备,可以在三个八度内构成完整的半音阶,也可以在璇宫转调的情况下演奏七声音阶的的乐曲。
曾侯乙编钟用的是钟律,不是三分损益法。
因为曾侯钟在十二律的调律法中,只用了五音当骨干音,其他的音是‘酺’‘曾’关系,而不是三分损益法的关系。
简述孔子对古代音乐文化的贡献(包括孔子的音乐观)答:孔子的贡献:孔子整理周代的文化典籍,是他为保存我国古代文化精华所做出的最重要的贡献;孔子在其教育思想体系中,十分重视音乐教育。
他所设的六门课程“礼、乐、射、御、书、数”中,音乐位居第二位;孔子强调音乐的社会功能,主张礼、乐治国;确立音乐美学的标准—真、善、美。
音乐观:孔子注意到音乐对人能够产生精神上的影响,所以具有教育作用,视音乐为一种人的必备文化,他认为礼乐相配是治理国家的方法之一,对新乐持否定态度这使他在音乐文化的时代潮流面前思想保守,这是由其思想和政治理想的一致性所决定,孔子的音乐思想随同中国儒家学说的发展,对后世产生了深刻而又深远的影响。
简述《乐记》的主要音乐思想内容:1、音乐是一种情感的艺术,音乐是人的一种情感表达的方式,而人的情感又是受到外界事物的作用产生的,有着内在的艺术规律,可以反映一个国家的兴衰2、音乐可以陶冶人的思想感情,和礼结合起来,是一个人修身养性的重要途径,3、礼乐是治理国家的方法之一,对个人来说可以起到节制作用。
他是一部集先秦儒家音乐思想之大成的著作。
也因此他对中国音乐美学思想的发展和中国音乐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汉乐府:乐府是汉代兴盛起来的,以改编民间音乐为主的音乐机构,它的设置可以追溯到秦代,汉武帝对汉乐府进行了扩建,整理编辑了一些各地的民间歌谣集,又大量吸收了各地的民间乐工,汉乐府的扩建使得朝廷内外民间音乐一时兴盛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