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1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试题 浙江2002年7月自考 试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考试试题及答案7套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考试试题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各有四个备选答案,其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对把正确答案选出,并将答题卡上相应题号下的字母涂黑。
每小题1分,共40分)1.社会经济基础是指A.一定社会中各种生产关系的总和 B.社会存在和发展所必需的物质生活条件C.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各方面的总和 D.特定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有机统一2.作为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的阶级斗争是A人们随意制造的"阶级斗争" B.一切形式的阶级斗争C.有利于生产力发展的阶级斗争 D.只是指经济领域的阶级斗争3.社会上层建筑体系的核心是A.哲学观点 B.道德规范C.国家政权 D.艺术形式4.原因是指A.在某一现象出现之前的现象 B.被某一现象所引起的现象C.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现象 D.引起一定现象的现象5.实践的观点是认识论首要的观点,这是因为A.实践中的认识都属于真理性的认识 B.来源于实践的认识都是真理C.实践就是真理 D.人们的认识过程就是一个通过实践而发现真理,又通过实践去检验和发展真理的过程6.区分社会的根据主要是A社会的阶级关系 B.生产力发展水平C.产品分配形式 D.建立在一定生产力水平之上的经济基础7.否认运动的绝对性,把静止绝对化的观点是A.唯心主义 B.唯物主义C.形而上学 D.相对主义8.只承认绝对运动否认相对静止的观点是A.主观唯心主义 B.相对主义C.客观唯心主义 D.唯物主义9.一定的社会形态是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 B.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
C.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统一 D.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统一10.在现实中缺乏充分根据,因而在当前条件下,不能实现的,称之为A.不可能性 B.现实的可能性C.抽象的可能性 D.微小的可能性11.坚持真理的客观性是真理观点的A唯物主义 B.唯心主义C.形而上学 D.机械论12.生产关系变革的根源是A.先进思想理论的形成 B.新的生产关系已经出现C.人们自觉的革命活动 D.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13.实现意识对物质反作用的基本途径是A.人们的主观努力 B.进行思想斗争;C.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D.社会实践14.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运动和静止的关系是A.动者恒动,静者恒静 B.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C.因为运动是绝对的,所以静止也是绝对的 D.因为静止是相对的,所以运动也是相对的15.社会主义社会的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性质是A.对抗性的 B.非对抗性的C.既有对抗性的一面,又有非对抗性的一面 D.基本上是对抗性的16.真理的内容是A.以个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B.以人类的意志为转移的C.以阶级的意志为转移的 D.不以任何人、人类或阶级的意志为转移的17.质和量的关系是A.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B.相互规定、相互作用的关系C.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 D.原因和结果的关系18.矛盾问题的精髓是指A.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绝对和相对的关系 B.根本矛盾和非根本矛盾的关系C.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的关系 D.矛盾的主要方面和非主要方面的关系19.相对真理是指A.任何真理都是有条件的、相对的 B.任何真理都没有确定的内容C.任何真理都必然包含着错误 D.任何真理都需要反复地检验20.在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中A.上层建筑决定经济基础 B.经济基础服务于上层建筑C.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D.经济基础产生于上层建筑21.设想没有物质的运动必然导致A.唯心论的错误 B.机械唯物论的错误C.二元论的错误 D.庸俗唯物论的错误22.在世界统一性问题上,唯物论和唯心论的根本分歧是A.统一于实践还是认识 B.统一于运动还是静止C.统一于存在还是非存在 D.统一于物质还是精神23.我国现阶段社会的主要矛盾是A.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 B.人民内部矛盾C.僵化的经济体制同先进的政治制度的矛盾D.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24.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关系是A第一性和第二性的关系 B.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C.认识的"源"和"流"的关系 D.理论和实践的关系25.世界上各种事物千差万别的内在根据是A.矛盾 B.普遍矛盾C.特殊矛盾 D.矛盾双方又统一又斗争26.事物的度是指A.事物的质变 B.事物的量变C.事物保持自己质的数量界限 D.关节点或临界点27.人民群众对历史的创造作用总是受到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其根本的条件是指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状况 B.人们头脑中的传统观念C.科学文化水平 D.人们的生活水平28.社会主义社会开始了人民群众自觉创造历史的新时代,这是指A.人民群众可随意按照自己的意志创造历史 B.人民群众可以制定社会规律创造历史C.人民群众可以改造社会规律创造历史 D.人民群众自觉地按照社会规律创造历史29.社会主义上层建筑同自己的经济基础A.完全适合 B.基本适合C.基本不适合 D.完全不适合30.从产生上说,意识是A天赋的 B.独立自生的C物质世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D.对物质的反映31.历史唯物主义对人民群众作用的肯定是A.内在地包含了对包括历史人物在内的个人作用的肯定B.不包含对个人作用的肯定 C.是对个人作用的否定D.是与肯定历史人物的作用并列的32.假象和本质的关系是A.假象不是本质的规定 B.假象是本质的全部规定C.假象是本质的一种规定 D.假象不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33.下列哪种现象属于必然性A.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B.瓜内有多少粒种子,早已确定,不多不少C.只刮风,不下雨 D.感性材料多了就变成理性认识34.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A.运动变化的观点 B.矛盾双方对立统一的观点C.联系和发展的观点 D.运动和静止辩证统一的观点35.决定社会面貌的基本因素是该社会的A.政治制度 B.物质资料生产方式C.阶级力量对比 D.政党的成熟程度36.国家是A.与人类社会同时产主的 B.封建社会产生的C.资本主义社会产生的 D.随着阶级的产生而产生的37意识是A.一切生物普遍具有的现象 B.动物普遍具有的现象C.人和高等动物共有的现象 D,人类独有的特殊现象38.我国社会主义社会上层建筑的核心是A.社会主义的政治法律观点 B.共产主义的道德和理想C.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 D.社会主义精神文明39.热爱领袖同反对个人崇拜的关系是A绝对对立的 B.热爱领袖必然导致个人崇拜C.反对个人崇拜必然会否定或排斥领袖的权威 D.一致的40.辩证的否定是指A.外力否定 B.自我否定C.任意否定 D.甲变乙,乙变甲二、多项选择题(每题各有五个备选答案,其中有二个以上是正硬的,把正确答案选出,选中后将答案卡上相应题号下的字母涂黑。
浙江7月自考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试题及答案解析

浙江省2018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试题课程代码:00001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
每小题1分,共30分)1. 有的哲学家认为,世界上的一切现象都是有原因的,因而一切都是必然的,偶然性是不存在的。
这是一种( )。
A. 庸俗唯物主义观点B. 唯心主义非决定论观点C. 形而上学的机械决定论观点D. 辩证唯物主义决定论观点2. 哲学为具体科学的研究提供( )。
A. 一般方法B. 经验材料C. 理论结论D. 具体方法3. 马克思主义哲学大厦的基石是( )。
A. 世界是联系和发展的原理B. 世界统一于存在的原理C. 世界统一于物质的原理D. 世界统一于精神的原理4. “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这句话说明运动和静止的关系是( )。
A. 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B. 运动是相对的,静止是绝对的C. 静止是绝对的,运动也是绝对的D. 静止是相对的,运动也是相对的5. 列宁对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的定义是通过( )。
A. 物质与意识的关系界定的B. 个别与一般的关系界定的C. 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界定的D. 认识与实践的关系界定的6. 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的焦点表现为( )。
A. 联系观点和孤立观点的对立B. 全面观点和片面观点的对立C. 发展观点和静止观点的对立D. 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内在根据7. “万物皆备于我”是( )。
A. 形而上学的观点B. 客观唯心主义观点C. 唯心主义辩证法的观点D. 主观唯心主义观点8. 实践高于理论的认识,是因为实践具有( )。
A. 普遍性B. 客观实在性C. 直接现实性D. 社会历史性9. “火”是万物本原的观点是属于( )。
A. 唯心主义的观点B. 朴素唯物主义的观点C. 机械唯物主义的观点D. 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110. 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 )。
A. 世界是否可知B. 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C. 世界是否运动变化D. 是否承认世界统一性11. 实际工作中“一刀切”的习惯做法,忽视了事物的( )。
马哲自考试题及答案

马哲自考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对象是()A. 自然界B. 人类社会C. 人的思维D. 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答案:D2.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A. 物质性B. 多样性C. 运动性D. 规律性答案:A3.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实践是指()A. 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B. 人们认识世界的精神活动C. 人们之间的社会交往活动D. 人们使用工具的活动答案:A4.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社会存在决定()A. 社会意识B. 社会制度C. 社会变革D. 社会进步答案:A5.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A. 德国古典哲学B.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C. 法国空想社会主义D. 所有上述答案:D二、简答题1. 简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答案: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以下基本特征:- 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有机统一,即在唯物主义基础上的辩证法,以及建立在辩证法上的唯物主义。
- 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有机统一,即认为自然界和社会历史都遵循同样的辩证法规律。
- 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即强调通过实践来检验和发展理论,并以此指导革命实践。
2. 如何理解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答案:社会存在是指社会的物质生活条件,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社会意识是指人们对社会存在的认识和反映,包括政治、法律、哲学、宗教、艺术等方面的观念和理论。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反作用。
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推动社会存在的发展,而落后的社会意识则可能阻碍社会存在的进步。
三、论述题1. 论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观及其对个人和社会的意义。
答案: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观认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基础。
实践不仅是物质生产活动,也包括科学实验、社会变革等多种形式。
实践对个人而言,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基础,通过实践,个人能够不断发展自己的能力和智慧。
马哲自考试题及答案

马哲自考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
A. 德国古典哲学B.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C. 法国空想社会主义D. 以上都是答案:D2.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
A. 多样性B. 客观性C. 实践性D. 物质性答案:D3.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革命性在于()。
A. 它的实践性B. 它的科学性C. 它实现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D. 它实现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统一答案:A4.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标志着()。
A. 人类哲学思想发展到了顶峰B. 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成熟C. 哲学研究对象的转变D. 哲学研究方法的转变答案:B5.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物质是()。
A. 一种具体的物质形态B. 可以脱离物质而独立存在的C. 标志着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D. 一种抽象的客观存在答案:C6.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意识是()。
A. 人脑的机能B. 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C. 人脑自生的D. 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答案:B7.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实践是()。
A. 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B. 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基础C. 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D. 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答案:B8.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社会存在是指()。
A. 社会的物质生活条件B. 社会的精神生活条件C. 社会的物质生活条件和社会的精神生活条件D. 社会的政治法律制度答案:C9.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社会意识是指()。
A. 社会的精神生活条件B. 社会的政治法律制度C. 社会的物质生活条件D. 社会的精神生活条件和社会的政治法律制度答案:A10.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是()。
A. 阶级斗争B. 社会基本矛盾C. 革命D. 改革答案:B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包括()。
A. 实现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B. 实现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统一C. 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D. 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答案:ABCD12.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物质具有以下特性()。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及答案指导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试题(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以下哪个不是马克思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A. 哲学B. 经济学C. 社会学D. 政治学2、马克思主义认为,以下哪个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A.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B.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C. 资本与劳动的矛盾D. 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矛盾3、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体系。
A. 正确B. 错误C. 可能正确D. 不确定4、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必然的历史趋势。
A. 正确B. 错误C. 可能正确D. 不确定5、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以下哪个不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特征?A. 实践性B. 科学性C.革命性D. 历史性6、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关于人的本质的描述,正确的是:A. 人的本质是一成不变的B. 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C. 人的本质是抽象的D. 人的本质是固有的7、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以下哪个不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A. 实践性B. 时代性C. 矛盾性D. 革命性8、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以下哪个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A. 历史唯物主义B. 辩证唯物主义C. 剩余价值理论D. 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理论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以下哪个不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A. 实践B. 辩证法C. 历史唯物主义D. 逻辑唯物主义 10、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关于人的本质的论述,正确的是?A. 人的本质是一成不变的B. 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C. 人的本质是抽象的D. 人的本质是固有的11、关于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说法,正确的是()A.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B. 实践是纯粹主观的精神活动C. 实践是理论产生的基础D. 实践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唯一方式12、下列关于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人性是永恒不变的B. 人的本质在于其社会性C. 人的本质是自由意志的体现D. 人的本质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13、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
自考马哲试题及答案(共五则范文)

自考马哲试题及答案(共五则范文)第一篇:自考马哲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
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题干】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
【选项】A.理论特征B.理论核心C.理论品质D.理论前提【答案】C2.【题干】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选项】A.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B.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C.物质和时间的关系问题D.物质和空间的关系问题【答案】A3.【题干】客观实在性是()。
【选项】A.自然物质的个性B.一切物质的共性C.物质的具体形态D.物质的存在形式【答案】B4.【题干】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根本对立和斗争的焦点在于,是否承认()。
【选项】A.联系具有复杂多样性B.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C.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D.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答案】D5.【题干】“注意分寸”“掌握火候”“适可而止”等说法,都是要在实践中坚持()。
【选项】A.适度原则B.辩证否定观C.实事求是D.科学发展观【答案】A6.【题干】假象同真相一样,也是客观存在的。
这是一种()。
【选项】A.辩证法的观点B.唯物辩证法的观点C.形而上学的观点D.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答案】B7.【题干】人们认识世界的目的在于()。
【选项】A.发展个人的兴趣爱好B.实现对自身能力的改造C.满足人类的求知欲望D.实现对客观世界的改造【答案】D8.【题干】“没有理性,眼睛是最坏的见证人”。
这句话强调的是()。
【选项】A.仅同事物的现象相符合的不一定是真相B.只要同事物的现象相符合的就是真理C.只要观察事物的外部联系就能获得真理D.只要观察事物的偶然联系就能获得真理【答案】A9.【题干】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时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002年7月浙江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试题

课程代码:00005 ⼀、单项选择题(在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个正确答案,并将其号码填在题⼲的括号内。
每⼩题1分,共30分) 1.⼈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是()A.价值规律B.剩余价值规律C.平均利润规律D.⽣产关系⼀定要适合⽣产⼒的规律 2.社会⽣产关系的基础是() A.物质资料的⽣产 B.⽣产资料所有制以及⽣产资料与劳动者的结合⽅式 C.社会⽣产⼒ D.⽣产、分配交换、消费诸⽅⾯的关系 3.价格是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所以()A.价格和价值始终⼀致B.价格和价值始终不⼀致C.价格和货币的价值⽆关D.价格和货币的价值有关 4.在⾦属货币流通的条件下,能⾃发地调节货币流通量的职能的是()A.流通⼿段B.贮藏⼿段C.⽀付⼿段D.世界货币 5.在⽣产商品的劳动中,() A.具体劳动创造使⽤价值,抽象劳动形成价值 B.具体劳动形成价值,抽象劳动创造使⽤价值 C.先是具体劳动创造使⽤价值,后是抽象劳动形成价值 D.先是抽象劳动形成价值,再是具体劳动创造使⽤价值 6.商品不同于其他产品的特点是()A.它只有价值,没有使⽤价值B.它不仅有使⽤价值,⽽且有价值C.它是⽣产者为⾃⼰⽣产的产品D.它是⽣产者⽆偿地为他⼈⽣产的产品 7.货币的⼆个基本职能是()A.价值尺度和⽀付⼿段B.价值尺度和流通⼿段C.⽀付⼿段和流通⼿段D.流通⼿段和贮藏⼿段 8.资本主义扩⼤再⽣产的源泉是()A.剩余价值B.可变资本C.不变资本D.资本积累 9.在商品价值形成的过程中,转移⽣产资料价值的是()A.具体劳动B.抽象劳动C.必要劳动D.剩余劳动 10.资本积聚是指() A.由资本积累⽽引起的⽣产资料和劳动⼒的增加 B.个别资本通过剥夺⼩⽣产者来扩⼤资本规模 C.个别资本通过组织股份公司来扩⼤资本规模 D.个别资本通过兼并其他资本来扩⼤资本规模 11.劳动⼒商品的⼀个重要特征是() A.劳动⼒在⼀定的历史条件下才成为商品 B.劳动⼒商品的使⽤价值是价值和剩余价值的源泉 C.劳动⼒商品有⼀个历史的和道德的因素 D.劳动⼒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条件 12.根据资本的不同组成部分的价值周转⽅式不同,可以把资本分为()A.固定资本和可变资本B.流动资本和不变资本C.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D.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 13.⽣产资料之所以优先增长是因为() A.在扩⼤再⽣产的过程中⽣产规模的扩⼤ B.在扩⼤再⽣产的过程中产业结构的调整 C.在扩⼤再⽣产过程中,经营管理⽔平的提⾼ D.在扩⼤再⽣产过程中技术进步和资本有机构成的提⾼ 14.资本周转速度与() A.资本周转时间成反⽐,与资本周转次数成正⽐ B.资本周转时间成正⽐,资本周转次数成反⽐ C.资本周转时间成正⽐,资本周转次数成正⽐ D.资本周转时间成反⽐,与资本周转次数成反⽐ 15.经济危机的实质是()A.阶级⽭盾B.资本主义的基本⽭盾C.⽣产不⾜的⽭盾D.⽣产相对过剩的危机 16.平均利润的形成是()A.部门内部竞争的结果B.部门之间竞争的结果C.资本有机构成变化的结果D.剩余价值增加的结果 17.超额利润是() A.商品价值与⽣产价格的差额 B.商品价值与⽣产成本的差额 C.部门⽣产的剩余价值与平均利润的差额 D.个别⽣产价格与社会⽣产价格的差额 18.从产业资本循环的商品资本的职能中分离出来的独⽴的职能资本形式是()A.货币资本B.⽣产资本C.商业资本D.借贷资本 19.商业利润是商业店员()A.必要劳动时间创造的商品价值B.剩余劳动时间创造的剩余价值C.剩余劳动时间实现的剩余价值D.全部劳动时间创造的商品价值 20.银⾏利润的源泉是() A.银⾏职⼯创造的剩余价值 B.银⾏资本所带来的收⼊ C.贷款利息与存款利息的差额 D.产业⼯⼈在⽣产过程中创造的剩余价值 21.农产品的个别⽣产价格低于社会⽣产价格的超额利润构成()A.级差地租B.绝对地租C.建筑地租D.垄断地租 22.在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占统治地位的资本形式是()A.⼯业资本B.银⾏资本C.⾦融资本D.商业资本 23.垄断资本主义阶段,银⾏的作⽤发⽣了根本的变化,表现在() A.银⾏直接控制了⼯业⽣产 B.由普通的信贷关系的中介⼈变成万能的垄断者 C.不仅是信⽤中介,⽽且是结算中介 D.直接从事⽣产经营活动 24.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产⽣和发展的根本原因是() A.资本主义⾃觉适应⽣产⼒发展的产物 B.资本主义国家⼒量逐渐增强的表现 C.对资本主义⽣产⽆政府状态的反应 D.资本主义基本⽭盾加剧的必然结果 25.欧盟建⽴的重要动机之⼀是()A.增强与美国抗衡的能⼒B.增强与东盟抗衡的能⼒C.提⾼与⽇本联合时的⾝价D.加强援助发展中国家的能⼒ 26.跨国公司是由() A.联合国有关机构出资建⽴起来的 B.原料出⼝共同投资建⽴起来的 C.⼀国的或以⼀国的垄断组织为主建⽴起来的 D.多个国家的垄断组织共同组织起来的 27.资本国际化逐步扩展的进程是() A.从商业资本到借贷再到产业资本的国际化 B.从借贷资本到商业资本再到产业资本的国际化 C.从产业资本到借贷资本再到商业资本的国际化 D.从商业资本到产业资本再到借贷资本的国际化 28.垄断资本主义国家不断增⼤资本输出是形成()A.⾷利者阶层的主要原因B.宗主国的主要原因C.⾷利国的主要原因D.附属国的主要原因 29.⽣产社会化和资本主义私有制之间的⽭盾,其解决的根本办法是资本主义制度()A.从⾃由竞争向垄断过渡B.被社会主义所代替C.不断地⾃我扬弃D.向国际垄断过渡 30.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A.消灭剥削B.发展⽣产⼒C.实现公有制D.实⾏按劳分配 ⼆、多项选择题(在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个⾄五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题⼲的括号内。
自考试题及答案马哲

自考试题及答案马哲马克思主义哲学自考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对象是()A. 自然界B. 人类社会C. 人的思维D. 客观世界答案:D2. 辩证法的核心是()A. 对立统一规律B. 质量互变规律C. 否定之否定规律D. 因果律答案:A3.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A. 物质性B. 多样性C. 动态性D. 可知性答案:A二、多项选择题4. 下列哪些属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A. 科学性B. 革命性C. 实践性D. 系统性答案:A, B, C5.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概念包括哪些内容?()A. 物质是客观存在的B. 物质是运动的C. 物质是精神的产物D. 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答案:A, B, D三、简答题6. 简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三个基本规律。
答案: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三个基本规律包括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和否定之否定规律。
对立统一规律认为事物内部的对立面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相互斗争的关系,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本原因。
质量互变规律指出事物在数量上的增减达到一定程度时会引起质的变化。
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螺旋式上升过程,即事物的发展是通过肯定、否定再到否定之否定的过程实现的。
四、论述题7. 论述实践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答案:实践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具有核心地位,它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也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基础。
实践是人与客观世界相互作用的过程,通过实践,人们不仅能够认识世界,还能够改造世界,推动社会的发展。
实践还是历史发展的动力,它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发展。
此外,实践还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其他哲学流派相区别的重要特征,它强调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重要性。
五、案例分析题8. 分析下列案例,并说明如何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来解决问题。
案例:某工厂在生产过程中遇到了环境污染问题,当地居民对此表示不满,工厂管理层需要采取措施解决这一问题。
2001年下半年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试题及答案(1)

2001年下半年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试题及答案(1)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第一部分(选择题,共50分)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涂黑,每小题1分,共30分)1. 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其他哲学的最显著标志在于它具胡a. 客观性b. 矛盾性c. 实践性d. 社会性2. 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是a. 对世界是否具有统一性问题的不同回答b. 对物质和意识哪个是第一性问题的不同回答c. 对世界万物是否运动发展问题的不同回答d. 对世界是否可以认识问题的不同回答3. 一切唯心主义者都主张a. 事物是感觉的集合b. 事物是“理念”的影子c. 世界统一于精神d. 世界是不可认识的4. 设想没有运动的物质是a. 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b. 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c. 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d.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观点5. 规律是指事物和现象之间a. 普遍的、永恒的联系b. 间接的、短暂的联系c. 本质的、必然的联系d. 相对的、偶然的联系6. 意识的本质是a. 各种感觉的综合b. 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c. 人脑分泌的特殊物质d.“绝对精神”的体现7. 辨证唯物主义认为,时间和空间是a. 物质的两种基本属性b. 人类感性直观的先天形式c.“绝对观念”的外在表现形式d. 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形式8. 一些地方的人们掠夺性地滥挖草原上的甘草,虽获得了一定的经济利益,却破坏了草原植被,造成土地荒漠化,一遇大风,沙尘暴铺天盖地而至,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灾难。
这些人的做法违背了a. 事物普遍联系的观点b. 事物永恒发展的观点c. 量变和质变统一的观点d. 必然性和偶然性统一的观点9.“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这句话强调的是a. 内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据b. 外部条件对事物发展有重要影响c. 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d. 内因和外因共同推动事物发展10. 揭示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析性统一的规律是a. 联系和发展的规律b. 对立统一规律c. 质量互变规律d. 否定之否定规律11. 社会经济的发展引起教育事业的发展,教育事业的发展大大提高了劳动者的素质,又反过来推动经济进一步增长。
全国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试题

全国2007年7 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历史观基本问题是()A.个人和社会的关系问题 B.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关系问题 C.经济和政治的关系问题 D.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2.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直接理论来源是() A.古希腊罗马哲学B.德国古典哲学C法国唯物主义D.英国唯物主义3.我国宋朝的朱熹提出“理在事先”,这种观点属于() A.主观唯心主义观点B•客观唯心主义观点C不可知论观点D.形而上学观点4.设想没有运动的物质的观点属于()A.朴素唯物主义观点B.唯心主义观点C.形而上学观点D.庸俗进化论观点5.空间是()A.物质运动的规律性B .物质运动的持续性C.物质运动的广延性D.物质运动的顺序性6 下列选项中,正确表述人脑与意识关系的是() A 意识是人脑的分泌物 B 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C 意识是人脑自生的 D 人脑是意识的源泉7 人们正确发挥意识能动作用的根本途径是() A 参加社会实践 B 掌握科学理论 C 依靠广大群众 D 认识客观规律8 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 A 事物位置的改变 B 事物数量的增减 C 事物性质的变化 D 新事物取代旧事物9 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 A 辩证否定的观点 B 联系和发展的观点 C 量度和质变的观点 D 对立统一的观点10 否定之否定规律是在() A 事物发展经过一次辩证否定后表现出来的 B 事物由可能性变为现实性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 C 事物经过量变向质变的转化后表现出来的 D 事物发展经过两次否定表现出来的11 . XXXX年10月11 —17日,中国“神舟六号”载人飞船的发射成功,显示了中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威望,增强了全国人民的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振奋了全国人民振兴中华的斗志。
浙江省2003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
每小题1分,共30分)1. 有的哲学家认为,世界上的一切现象都是有原因的,因而一切都是必然的,偶然性是不存在的。
这是一种()。
A. 庸俗唯物主义观点B. 唯心主义非决定论观点C. 形而上学的机械决定论观点D. 辩证唯物主义决定论观点2. 哲学为具体科学的研究提供()。
A. 一般方法B. 经验材料C. 理论结论D. 具体方法3. 马克思主义哲学大厦的基石是()。
A. 世界是联系和发展的原理B. 世界统一于存在的原理C. 世界统一于物质的原理D. 世界统一于精神的原理4. “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这句话说明运动和静止的关系是()。
A. 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B. 运动是相对的,静止是绝对的C. 静止是绝对的,运动也是绝对的D. 静止是相对的,运动也是相对的5. 列宁对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的定义是通过()。
A. 物质与意识的关系界定的B. 个别与一般的关系界定的C. 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界定的D. 认识与实践的关系界定的6. 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的焦点表现为()。
A. 联系观点和孤立观点的对立B. 全面观点和片面观点的对立C. 发展观点和静止观点的对立D. 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内在根据7. “万物皆备于我”是()。
A. 形而上学的观点B. 客观唯心主义观点C. 唯心主义辩证法的观点D. 主观唯心主义观点8. 实践高于理论的认识,是因为实践具有()。
A. 普遍性B. 客观实在性C. 直接现实性D. 社会历史性9. “火”是万物本原的观点是属于()。
A. 唯心主义的观点B. 朴素唯物主义的观点C. 机械唯物主义的观点D. 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10. 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
A. 世界是否可知B. 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C. 世界是否运动变化D. 是否承认世界统一性11. 实际工作中“一刀切”的习惯做法,忽视了事物的()。
2022年浙江省7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自考试题

浙江省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课程代码:03709一、单选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题1分,共30分)在每题列出旳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种是符合题目规定旳,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旳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马克思主义是()A.有关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旳科学B.人类所有优秀文化成果旳总汇C.自然知识和社会知识旳总和D.有关将来社会具体设想旳学说2.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政治经济学是其()A.理论基本B.核心内容C.指引原则D.前提条件3.马克思主义哲学觉得,物质旳唯一特性是()A.广延性B.持续性C.可知性D.客观实在性4.唯物辩证法旳总特性是()A.联系和发展旳观点B.量变和质变旳观点C.对立统一旳观点D.辩证否认旳观点5.在马克思主义指引下,从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旳国情出发,走自己旳路。
这体现了()A.矛盾旳普遍性和特殊性旳统一B.矛盾旳统一性和斗争性旳统一C.事物发展旳量变和质变旳统一D.事物发展旳内因和外因旳统一6.肯定和否认互相依存,离开了肯定就没有否认,离开了否认也没有肯定。
这是一种()A.相对主义狡辩论观点B.主观唯心主义观点C.形而上学旳观点D.辩证法旳观点7.社会经济旳发展推动教育事业旳发展,而教育事业旳发展又反过来增进经济进一步发展。
从因果关系来看,这属于()A.因素和成果互相区别B.因素和成果互相依存C.因素和成果互相渗入D.因素和成果互相作用8.下列选项中,对旳揭示了结识旳本质旳是()A.结识是主体对客体旳能动反映B.结识是主体对客体旳直观反映C.结识是主体旳主观发明D.结识是主体旳内心体验9.宋代诗人陆游在一首诗中说“纸上得来终觉浅,觉知此事要躬行”。
这是强调()A.读书不能获得真知B.课本知识不能指引实践C.一切知识都直接来源于实践D.在实践中检查和发展真理10.党旳思想路线旳核心是()A.一切从实际出发B.理论联系实际C.实事求是D.在实践中检查和发展真理11.生产关系范畴反映旳是()A.人与人之间旳政治关系B.人与人之间旳经济关系C.人与人之间旳合伙关系D.人与人之间旳交往关系12.划分阶级旳唯一原则是()A.经济原则B.政治原则C.思想原则D.法律原则13.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发展中旳作用体现为,它是阶级社会发展旳()A.唯一动力B.最后动力C.主线动力D.直接动力14.人旳本质在于()A.人旳自然属性B.人旳文化素质C.人旳思想品德D.人旳社会属性15.商品旳使用价值反映旳是()A.人与人旳关系B.人与自然旳关系C.生产关系D.互换关系16.价值规律作用旳体现形式是()A.商品价格往往高于价值B.商品价格环绕价值波动C.商品价格常常低于价值D.商品价格总是高于价值17.相对剩余价值旳生产是通过()A.个别资本家减少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而实现旳B.个别资本家追逐超额剩余价值而实现旳C.各个资本家减少个别劳动时间而实现旳D.各个资本家追逐超额剩余价值而实现旳18.资本主义民主制旳核心和重要标志是()A.议会制B.三权分立制C.民主共和制D.普选制19.资本旳周转时间是指()A.生产时间和销售时间B.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C.劳动时间和非劳动时间D.购买时间和销售时间20.资本主义不同生产部门之间旳竞争会导致()A.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旳变化B.平均利润旳形成C.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本质旳变化D.全社会旳利润总量不不小于剩余价值总量21.资本主义利息旳本质是()A.剩余价值旳特殊转化形式B.利润旳特殊转化形式C.银行利润旳来源D.借贷资本旳报酬22.资本主义公司旳生产成本是()A.不变资本价值与剩余价值之和B.可变资本价值与剩余价值之和C.流动资本与剩余价值之和D.不变资本价值和可变资本价值之和23.农产品旳社会生产价格是由()A.优等土地旳生产条件决定旳B.中档土地旳生产条件决定旳C.劣等土地旳生产条件决定旳D.各类土地旳平均条件决定旳24.现代国际垄断组织保证其垄断统治和垄断利益旳最重要形式是()A.卡特尔和托拉斯B.辛迪加和托拉斯C.跨国公司和国际垄断同盟D.跨国公司和托拉斯25.资本主义经济中一定限度旳筹划管理和调节重要是依托()A.财政手段B.法律手段C.经济手段D.行政手段26.现代资本主义国家在经济关系方面旳一系列新变化表白()A.其社会性质已经主线变化B.其基本矛盾已经彻底解决C.其社会状况并无变化D.其社会发生了阶段性旳部分质变27.提出社会主义革命同步胜利论旳是()A.马克思和恩格斯B.列宁C.斯大林D.毛泽东28.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旳领导核心是()A.工人阶级B.工人阶级和全体劳动人民C.马克思主义政党D.社会主义国家旳政府29.共产主义社会旳本质因素是()A.实现社会单一旳公有制B.按需分派C.人旳自由而全面发展D.劳动生产率旳极大提高30.共产主义社会旳必经阶段和必由之路是()A.社会主义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B.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C.社会主义初级阶段D.社会主义社会二、多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题2分,共20分)在每题列出旳四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规定旳,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旳括号内。
自考《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试题,DOC

自考《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试题(一)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关系问题B.C.D.2.A.C.3.A.B.C.D.4.A.C.庸俗进化论观点5.人工智能出现和发展的哲学意义在于()A.否定了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B.证明了意识对物质的依赖性C.否定了电脑与人脑的本质区别D.证明了电脑在整体上超过人脑6.哲学上的二元论的错误在于否认()A.世界的统一性B.世界的运动变化C.物质和运动的不可分割性D.时间和空间的不可分割性7.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观与自然科学物质结构理论的关系属于()A.C.()A.C.9.A.C.10.A.C.11.A.激变论B.循环论C.庸俗进化论D.庸俗唯物论12.国体与政体之间的关系属于()A.本质和现象的关系B.内容和形式的关系C.共性和个性的关系D.整体和部分的关系13.“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这种观点是说()A.只要参加实践活动就能获得正确认识B.一切认识都要直接参加实践活动才能获得C.一切认识归根到底都是从实践中获得的D.只有直接经验来自实践14.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与旧唯物主义认识论有两个相同观点,其中一个是都主张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另一个是都主张()A.B.C.D.15.()A.C.16.A.C.17.A.C.18.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A.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的统一B.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统一C.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D.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19.生产关系范畴反映的是()A.人与自然界之间的关系B.人与人之间的压迫与被压迫关系C.人与人之间的合作互助关系D.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20.马克思主义认为,国家的本质是()A.管理社会各项公共事务B.为全体社会成员谋福利C.统治阶级压迫被统治阶级的工具D.保护国家领土主权不受外来势力侵犯21.先进的社会意识之所以能对社会的发展起促进作用,是由于()A.C.22.A.C.A.B.C.D.24.A.B.C.先进社会意识与落后社会意识之间的矛盾D.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25.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表现为,它是阶级社会发展的()A.根本动力B.直接动力C.最终动力26.社会革命首要的基本的标志是()A.先进的政治思想代替落后的政治思想B.高效率的政治体制代替低效率的政治体制C.国家政权从反动阶级手里转移到革命的进步的阶级手里D.合理的经济体制代替不合理的经济体制27.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在历史创造者问题上的根本对立在于,是否承认()A.杰出的个人在历史上的重大作用B.C.D.28.A.C.29.A.B.C.D.30.A.C.他们的个人意志D.他们的天赋条件。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及解答参考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自测试题及解答参考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以下哪项不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特征?A. 实践性B. 科学性C. 阶级性D. 意识形态性答案:D解析: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是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它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方法论,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2、马克思主义认为,以下哪个不是人的本质?A. 社会关系B. 生产关系C. 人际关系D. 人性答案:C解析: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包括生产关系、阶级关系等,而人际关系只是社会关系的一部分,不是人的本质。
3、下列关于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哪一项?A.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B. 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C. 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和直接现实性特点D. 实践仅仅是理论的运用和发展过程解析:本题考查对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理解。
实践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理论的运用和发展过程,更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具有客观物质性和直接现实性的特点。
因此,选项D中的说法过于片面,忽略了实践的独立性和重要性。
正确答案是D。
答案:D4、关于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的观点,以下哪项描述是不准确的?A. 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社会关系的总和B. 人的自由发展是最高追求和根本价值目标C. 人的解放是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标志D. 人的本性是不可改变的先验特质解析:本题考查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的观点。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社会关系的总和,强调人的自由发展是最高追求和根本价值目标,人的解放是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标志。
而人的本性并不是不可改变的先验特质,而是在社会实践中不断形成和发展的。
因此,选项D的描述是不准确的。
正确答案是D。
答案:D5、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以下哪个概念是指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A. 生产力B. 生产关系C. 社会制度D. 文化传统答案:A解析: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它决定了生产关系、社会制度和文化传统的发展。
浙江省2002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浙江省2002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试题课程代码:00001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
每小题1分,共30分)1. 唯物主义的三个历史发展阶段是( )A. 朴素辩证法、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唯物辩证法B. 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和毛泽东思想C. 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哲学D.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2.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 )A. 古希腊朴素唯物主义哲学B. 17世纪英国唯物主义哲学C. 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哲学D. 19世纪德国古典哲学3. 设想没有运动的物质的观点是( )A. 客观唯心主义B. 主观唯心主义C.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D. 不可知论4. 时间和空间是( )A. 物质的唯一属性B. 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形式C. 整理认识材料的工具D. 感觉系列调整了的体系5. “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是( )A.主观唯心主义观点B. 客观唯心主义观点C. 辩证唯物主义观点D.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6. 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 )A. 运动性B. 存在性C. 可知性D. 物质性7.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 )A. 质量互变规律B. 对立统一规律C. 世界普遍联系规律D. 否定之否定规律8. 我国汉朝的董仲舒说:“古之天下,亦今之天下;今之天下,亦古之天下”。
这是( )A. 唯物主义观点B. 唯心主义观点C. 辩证法观点D. 形而上学观点9. 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的转化是( )A. 向任何一个方向转化B. 向着自己的对立面转化C. 由坏到好的转化D. 由低级到高级的转化10. 同质事物也是有区别的,把它们区别开来的依据是( )A. 事物的度B. 事物的属性C. 事物量的规定性D. 事物的特殊矛盾11. 否定之否定仿佛是向肯定的复归,这种观点是( )A. 折衷主义观点B. 辩证法的观点C. 诡辩论的观点D. 形而上学的观点12. 有的哲学家说,在大风扬起的尘土中,每一粒尘土的运动状况都是纯粹必然的。
自考试题及答案马原

自考试题及答案马原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
A. 德国古典哲学B.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C. 法国空想社会主义D. 法国启蒙思想答案:A2.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是()。
A. 实践性B. 革命性C. 科学性D. 以上都是答案:D3.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的本原是()。
A. 精神B. 物质C. 意识D. 理念答案:B4.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社会的基本矛盾是()。
A. 人与自然的矛盾B. 人与社会的矛盾C.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D. 个人与集体的矛盾答案:C5.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
A. 阶级斗争B. 社会革命C. 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D. 科学技术的进步答案:C6.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
A. 创造者B. 旁观者C. 被动者D. 参与者答案:A7.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认识的本质是()。
A. 主观对客观的反映B. 客观对主观的反映C. 主观对主观的反映D. 客观对客观的反映答案:A8.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是因为实践具有()。
A. 客观性B. 社会性C. 历史性D. 以上都是答案:D9.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这是()。
A. 唯物主义观点B. 唯心主义观点C. 辩证法观点D. 形而上学观点答案:A10.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社会的发展是()。
A. 直线上升的B. 循环往复的C. 波浪式前进、螺旋式上升的D. 随机的答案:C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包括()。
A. 实践性B. 革命性C. 科学性D. 抽象性答案:ABC2.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社会的基本矛盾包括()。
A.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B. 人与自然的矛盾C. 人与社会的矛盾D. 个人与集体的矛盾答案:AB3.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包括()。
2002年1月浙江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哲学)试题

课程代码:00001 00006 ⼀、单项选择题(在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中的括号内。
每⼩题1分,共30分) 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意味着() A.⼈类哲学思维达到了顶峰 B.科学的哲学体系的最终完成 C.崭新的⽆产阶级世界观理论体系的诞⽣ D.绝对真理的体现 2.⼀切唯物论坚持的观点是() A.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于物质 B.物质第⼀性,意识第⼆性 C.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D.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 3.下列观点属于客观唯⼼主义的是()A.万物皆备于我B.⼼外⽆物C.物是感觉的复合D.死⽣由命,富贵在天 4.⼀元论哲学认为()A.世界是物质的B.世界是精神的C.世界是运动的D.世界是统⼀的 5.在意识本质问题上庸俗唯物主义的错误在于()A.否认意识依赖于物质B.否认意识的主观特征C.否认意识是⼈脑的产物D.否认物质决定意识 6.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把世界的本质归结为()A.存在B.精神C.实物D.物质 7.思想的实现程度取决于它()A.是否理论化、系统化B.是否被群众所接受C.是否得到⼀定的传播D.是否反映事物的发展规律 8.“机器思维”的实质是() A.⽤机械的、物理的过程完全取代⼈脑思维 B.⼈所给予的对⼈类思维的模拟 C.⼈的思维的独⽴实现 D.⼈的精神活动的物化表现 9.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A.事物数量的增减B.事物场所的变更C.新事物的产⽣旧事物的灭亡D.周⽽复始的循环 10.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 A.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 B.运动和静⽌辩证统⼀的观点 C.⽭盾的同⼀性和⽃争性相结合的观点 D.肯定和否定辩证统⼀的观点 11.假象是指()A.和本质没有同⼀性的现象B.从反⾯歪曲地表现本质的现象C.主观想象的现象D.表露于外的现象 12.辩证⽭盾的两个根本属性是()A.客观性和主观性B.普遍性和特殊性C.平衡性和不平衡性D.同⼀性和⽃争性 13.质与属性的统⼀性在于()A.质是通过属性表现出来的B.质和属性是可以相互转化的C.质和属性是直接同⼀的D.质是由属性所决定的 14.质量互变规律揭⽰了()A.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B.事物发展的状态和形式C.事物发展的⽅向和道路D.事物发展的程度和规模 15.形⽽上学否定观的根本错误在于()A.否认肯定和否定的区别B.否认否定是外⼒作⽤的结果C.否认否定是事物的⾃我否定D.否认肯定和否定是辩证的统⼀ 16.对待古代⽂化和西⽅⽂化的正确态度应该是()A.全盘接受B.全盘否定C.批判为主继承为辅D.批判地继承 17.循环论的错误在于只看到() A.事物发展的周期性⽽否认了前进性 B.事物发展的曲折性⽽否认了直线性 C.事物发展的普遍性⽽否认了特殊性 D.事物发展的连续性⽽否认了间断性 18.感觉、知觉、表象是()A.反映论的三种形式B.意识的三种形式C.感性认识的三种形式D.理性认识的三种形式 19.“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这句话体现的哲理是()A.实际经验⾼于书本知识B.实际经验是可靠的C.实践出真知D.要事事取得直接经验 20.真理的发展是⼀个() A.由相对真理⾛向绝对真理的永⽆⽌境的发展过程 B.从真理中不断排除谬误的过程 C.主观真理和客观真理相互转化的过程 D.具体真理和抽象真理相互转化的过程 21.实践标准具有不确定性是因为()A.实践具有客观性B.实践具有历史性C.实践具有主观性D.实践具有能动性 22.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 A.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 B.物质⽂明和精神⽂明的关系问题 C.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D.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23.恩格斯所讲的“两种⽣产”是指() A.⼯业⽣产和农业⽣产 B.物质资料的⽣产和精神资料的⽣产 C.⽣活资料的⽣产和⼈类⾃⾝的⽣产 D.⽣活资料的⽣产和⽣产资料的⽣产 24.在⽣产⼒中物的要素是指()A.⾃然环境B.⽣产资料C.劳动资料D.科学技术 25.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反作⽤表现在() A.促进⾃⼰的经济基础的形成、巩固和发展 B.决定经济基础的变更 C.决定经济基础的性质 D.促进⽣产⼒的发展和推动社会前进 26.我国⽣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阶级⽃争() A.已不再存在 B.已不是主要⽭盾但在⼀定范围还会长期存在 C.只存在于⼈民内部 D.总的发展趋势是不断激化 27.社会进步的根源在于()A.⽆产阶级⾰命B.科学技术的发展C.党的教育D.社会基本⽭盾运动 28.承认杰出⼈物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的观点是() A.仅仅是唯物史观的观点 B.唯⼼史观的观点 C.历史⼆元论的观点 D.唯物史观和唯⼼史观都能接受的观点 29.⼈⽣观是⼈们对() A.⾃然界和社会的总的看法 B.⼈⽣⽬的和意义的根本看法 C.社会某⼀问题的具体看法 D.⼈的思维⽅式的看法 30.在⾃由和必然的关系问题上,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由是() A.完全按照个⼈的意志创造历史 B.不受客观必然性制约 C.摆脱必然性的束缚获得⾃由 D.对客观必然性的认识和对客观世界的改造 ⼆、多项选择题(在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五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分别填在题⼲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自考试题 (35)

.浙江省2002年1月自考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试题答案课程代码:00001 00006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30分)1.C2.B3.D4.D5.B6.C7.B8.B9.C 10.A11.B 12.D 13.A 14.B 15.C16.D 17.A18.C 19.C 20.A21.B 22.D 23.C 24.B 25.A26.B 27.D 28.D 29.B 30.D二、多项选择题(多选、少选、错选均不给分。
每小题2分,共20分)1.A D E2.A B C D E3.C D4.B C D5.A B C D E6.A C D E7.A B C E8.A B C D9.A D E 10.A B C D E三、简答题(第1、2小题每题7分,3、4小题每题6分,共26分)1.(1)实践是人们能动地改造和探索现实世界的客观物质活动。
(2)实践是客观的活动,具有客观性。
(3)实践是能动的活动,具有能动性。
(4)实践是社会历史活动,具有社会历史性。
2.(1)两点论就是要全面地看问题,既要看到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又要看到非主要矛盾和矛盾的非主要方面。
一点论就是片面地看问题,只看到一个方面而看不到另一个方面。
(2)重点论就是要突出重点,在看到两个方面的时候,必须分清主次,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
均衡论就是不分主次,把两个方面等量齐观。
(3)唯物辩证法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反对一点论和均衡论的形而上学观点。
3.(1)社会形态是指同生产力发展的一定阶段相联系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体。
(2)马克思主义社会形态理论的方法论意义主要是:第一,它指出社会形态是具体的、历史的;第二,它指出社会形态是有机的统一的整体。
第三,它指出社会形态的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
(3)只有在这个理论的指导下,才有可能对社会进行精确的研究,才有真正的社会科学。
4.(1)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浙江省2002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试题课程代码:00001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
每小题1分,共30分)1. 唯物主义的三个历史发展阶段是( )A. 朴素辩证法、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唯物辩证法B. 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和毛泽东思想C. 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哲学D.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2.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 )A. 古希腊朴素唯物主义哲学B. 17世纪英国唯物主义哲学C. 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哲学D. 19世纪德国古典哲学3. 设想没有运动的物质的观点是( )A. 客观唯心主义B. 主观唯心主义C.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D. 不可知论4. 时间和空间是( )A. 物质的唯一属性B. 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形式C. 整理认识材料的工具D. 感觉系列调整了的体系5. “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是( )A.主观唯心主义观点B. 客观唯心主义观点C. 辩证唯物主义观点D.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6. 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 )A. 运动性B. 存在性C. 可知性D. 物质性7.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 )A. 质量互变规律B. 对立统一规律C. 世界普遍联系规律D. 否定之否定规律8. 我国汉朝的董仲舒说:“古之天下,亦今之天下;今之天下,亦古之天下”。
这是( )A. 唯物主义观点B. 唯心主义观点C. 辩证法观点D. 形而上学观点9. 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的转化是( )A. 向任何一个方向转化B. 向着自己的对立面转化C. 由坏到好的转化D. 由低级到高级的转化10. 同质事物也是有区别的,把它们区别开来的依据是( )A. 事物的度B. 事物的属性C. 事物量的规定性D. 事物的特殊矛盾11. 否定之否定仿佛是向肯定的复归,这种观点是( )A. 折衷主义观点B. 辩证法的观点C. 诡辩论的观点D. 形而上学的观点12. 有的哲学家说,在大风扬起的尘土中,每一粒尘土的运动状况都是纯粹必然的。
这是一种( )A. 庸俗唯物主义观点B. 形而上学的机械决定论的观点C. 辩证唯物主义决定论的观点D. 唯心主义非决定论的观点13. 假象是指( )A. 正面地、直接地表现本质的现象B. 不存在于客观事物之中的现象C. 从反面歪曲地表现本质的现象D. 和本质没有同一性的现象14. 马克思主义提示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为无产阶级的革命斗争指明了方向。
这说明( )A.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B.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C. 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决定作用D. 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15. 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认识。
客体是( )A. 观念本身B. 人的意识的创造物C. 自然界的存在物D. 实践和认识活动所指向的对象16. 驳倒不可知论的关键在于( )A. 指出人们可以通过感觉反映世界B. 把科学的实践观引入认识论C. 指出事物的本质和现象是同一的D. 指出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17. 真理就是( )A. 客观事物及其规律性B. 对人们有用的理论C. 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D. 为大多数人普遍同意的意见18. 划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承认不承认( )A. 个人的历史作用B. 阶级斗争必然要导致无产阶级专政C.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D. 人的意识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19. 对森林的乱砍乱伐使大量耕地沙化,这说明( )A. 物质生产活动有天然的破坏作用B. 地理环境决定人们的命运C. 应尽量缩小物质资料生产的规模D. 破坏了生态平衡,人类必然受自然规律的惩罚20. 生产力诸要素中的主导因素是( )A. 劳动对象B. 劳动资料C. 劳动者D. 生产管理21. 社会形态是( )A.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统一B. 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物质资料生产方式的统一C. 国体和政体的统一D.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22. 区分生产关系基本类型的标志是( )A. 生产过程中各方面的关系B. 产品的分配形式C. 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D. 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性质23.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说明实行这种制度遵循了( )A.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原理B.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原理C. 生产力具有自我增值能力的原理D. 社会经济制度决定生产力状况的原理24. 国家属于( )A. 经济基础B. 上层建筑C. 生产关系D. 意识形态25. 社会分裂为阶级的根本原因是( )A. 一部分人对另一部分人使用暴力的结果B. 产品分配不均的结果C. 在生产中出现了指挥者和执行者的结果D. 出现了剩余产品和私有制的结果26. 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之所以能起促进作用,在于( )A. 它不完全受具体的社会存在和社会实践的制约B. 它具有相对独立性C. 意识形态诸形式之间的相互协调D. 它符合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27. 全部意识形态的核心是( )A. 哲学B. 道德C. 宗教D. 政治思想和法律思想28. 改革在人类历史上具有普遍性,它是( )A. 社会制度更替的一种形式B. 对社会体制进行改善和革新C. 统治阶级向被统治阶级妥协D. 革命阶级反对反动统治阶级的斗争29.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人的本质是( )A. 自由的自觉的活动B. 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统一C. 有语言文字和宗教信仰D. 有意识和抽象思维能力30. 在自由和必然的关系上,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自由是( )A. 人们按照自己的意志创造历史B. 不受必然性制约的创造性活动C. 对客观必然性的认识和对客观世界的改造D. 按照人们共同拟定的计划从事改造世界的活动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五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分别填在题干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
每小题2分,共20分)1. 一切哲学都是( )A. 包罗万象的“科学之科学”B. 世界观的理论体系C. 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D. 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E. 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科学2.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 )A. 各种具体物质形态的共性B. 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C. 人们感觉的复合D. 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的客观实在E. 可以看得见摸得着的事物3. 人的意识具有主观性,表现为( )A. 不同主体对同一对象反映形成的意识有差异性B. 意识中的东西都有客观原型C. 意识能创造出世界上没有的事物的观念D. 意识能虚构出荒诞的观念E. 意识的反映形式都是主观世界特有的4. 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表现在是否承认( )A. 世界是物质的B. 世界上的事物是普遍联系的C. 世界上的事物是运动发展的D.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E. 世界是可以认识的5. “激变论”的错误在于( )A. 只承认量变而否认质变B. 割裂了量变和质变的统一C. 只承认质变而否认量变D. 坚持了量变和质变的统一E. 认为质变不需要量的积累可以突然发生6.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实践是( )A. 人类的精神活动B. 社会历史的活动C. 生物的适应环境的活动D. 人类自觉的能动的活动E. 客观的物质活动7. 否认实践标准的不确定性(相对性)会导致( )A. 绝对主义B. 相对主义C. 思想僵化D. 教条主义E. 不可知论8. 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辩证发展规律的内容是( )A.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发展方向B. 上层建筑的反作用取决于经济基础的性质和要求C. 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互决定、相互促进D. 经济基础的性质决定上层建筑的组织形式E. 经济基础总是随着上层建筑的作用而发生变化9 . 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表现是( )A. 社会意识的发展变化与社会存在的发展变化不完全同步B. 社会意识和社会经济水平之间发展的不平衡性C. 社会意识的发展往往具有历史继承性D. 各社会意识形式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E. 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10. 历史上“民为贵”的思想是( )A. 唯物主义历史观B. 典型的英雄史观C. 虽然是进步思想,但仍然是英雄史观D. 是英雄史观中的某些重视群众作用的合理思想E. 是具有折衷主义的历史观三、简答题(第1、3小题每题7分,第2、4小题每题6分,共26分)1. 哲学基本问题是什么?它包含哪几个方面内容?2. 什么是主观能动性?它和客观规律的关系如何?3. 为什么说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4. 简述社会心理和思想体系的含义及两者的关系。
四、论述题(每小题12分,共24分)1. 试述在真理问题上实践标准的辩证法,并用这一原理说明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要性。
2. 运用交往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的理论,试述我国加入WTO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