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学总结】血液循环

合集下载

生理学中血液循环的名词解释

生理学中血液循环的名词解释

生理学中血液循环的名词解释血液循环是生理学中一个极为重要的概念,它涉及到人体内部维持生命活动所必需的物质输送、代谢废物清除以及免疫防御等功能。

本文将从血液循环的基本组成、循环的路径和循环中的关键概念等方面进行解释。

一、血液循环的基本组成血液循环主要由心脏、血管和血液三个基本组成部分构成。

心脏是血液的泵,它通过排血和收血的过程将血液推动到全身各个部分。

血管网络则形成了血液在人体内部的运输通道,包括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等。

而血液则是循环系统中的工作介质,携带着氧气、营养物质、激素等,同时也收集代谢废物和二氧化碳等。

二、血液循环的路径血液循环的路径可以分为两个大循环:体循环和肺循环。

体循环也称为系统循环,是指血液从左心室流出,经动脉进入各个器官和组织,并通过静脉返回右心房的循环过程。

肺循环则是指血液从右心室流出,经肺动脉进入肺部进行气体交换,再通过肺静脉回到左心房。

这两个循环共同组成了人体内的循环系统,实现了血液的输送和循环。

三、循环中的关键概念1. 心脏收缩:心脏通过收缩和舒张的过程推动血液循环。

心脏收缩时,心室肌肉收缩,推动血液从心脏流出,使动脉血压升高,形成了动脉脉搏。

2. 动脉和静脉:动脉是心脏将血液输送到各个器官和组织的血管,其特点是血压较高、血液流速快且携带氧气和营养物质;而静脉则是将血液从各个组织和器官回到心脏的血管,其特点是血压较低、血液流速慢且携带二氧化碳和代谢废物。

3. 毛细血管:毛细血管是血管系统中最细小的血管,它连接了动脉和静脉,起着物质交换的重要作用。

在毛细血管中,氧气和营养物质会通过血管壁进入组织细胞,而代谢废物和二氧化碳则会从组织细胞流入毛细血管,实现了物质的交换和循环。

4. 血压和循环阻力:血压是血液在血管内对血管壁施加的压力,它由心脏收缩时的排血量和血管阻力决定。

循环阻力是指血液通过血管时所受到的阻力,它取决于血管的直径、长度以及血液的黏稠度等因素。

5. 循环调节:体内具有多种调节机制来维持血液循环的稳定。

循环原理生物知识点总结

循环原理生物知识点总结

循环原理生物知识点总结1. 血液循环血液循环是指血液在心脏和血管之间不断流动的过程。

血液在循环中起着输送氧气、营养物质和代谢产物的作用,同时也参与了体温调节、免疫和凝血等重要生理过程。

人体的血液循环主要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两大部分。

体循环是指血液从心脏左心室通过主动脉进入全身各个器官,再经静脉回流到心脏右心房的过程。

肺循环则是指血液从心脏右心室通过肺动脉进入肺部进行气体交换,再经肺静脉回流到心脏左心房的过程。

在血液循环中,心脏起着泵血的作用,通过心脏收缩和舒张,将血液推送到全身各个部位。

而血管系统则是血液流动的通道,包括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等。

此外,血液本身也有很多成分,包括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和血浆等。

2. 呼吸循环呼吸循环是指人体进行气体交换的生理过程,包括呼吸道、肺部以及血液中的气体的运输与交换等过程。

呼吸循环包括外呼吸和内呼吸两个过程。

外呼吸是指气体在肺部与环境中发生气体交换的过程,包括气管、支气管和肺泡等呼吸道的组织结构,以及气体的吸入和呼出。

内呼吸则是指气体在血液中进行氧气和二氧化碳的运输与交换的过程。

在呼吸循环中,肺部起着气体交换的重要作用,肺泡内的气体与血液中的气体通过弥散作用进行交换。

氧气通过血红蛋白结合后运输到全身各个组织细胞,而二氧化碳则从细胞中释放出来,通过血液运输到肺部,并最终呼出体外。

3. 水分循环水分循环是指水分在生物体内不断流动和平衡的过程,包括水分的吸收、分布、运输和排泄等多个方面。

在人体内,水分循环涉及到多个器官和组织的功能,包括肾脏、皮肤、肺部和消化道等。

肾脏通过尿液的形式排泄体内多余的水分和代谢产物,皮肤通过汗液的形式调节体温和排泄水分,肺部通过呼吸过程中水分的蒸发和排出,消化道通过水分的吸收和分解等。

在水分循环中,血液起着水分运输的作用,将水分从吸收的地方输送到需要的地方。

同时,细胞内外的渗透压和体液的组成也是维持水分平衡的重要因素。

4. 营养循环营养循环是指身体内各种营养物质的吸收、分布、利用和代谢的过程,包括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等多个方面。

【生理学总结】血液循环

【生理学总结】血液循环

【生理学总结】血液循环血液循环心动周期与心率1.概念心脏一次收缩和舒张构成一个机械活动周期称为心动周期。

由于心室在心脏泵血活动中起主要作用,所以心动周期通常是指心室活动周期。

2.心率与心动周期的关系:心动周期时程的长短与心率有关,心率增大,心动周期缩短,收缩期和舒张期都缩短,但舒张期缩短的比例较大,心肌工作的时间相对延长,故心率过快将影响心脏泵血功能。

3.心脏泵血(1)射血与充盈血过程(以心室为例):①心房收缩期:在心室舒张末期,心房收缩,心房内压升高,进一步将血液挤入心室。

随后心室开始收缩,进入下一个心动周期。

②等容收缩期:心室开始收缩时,室内压迅速上升,当室内压超过房内压时,房室瓣关闭,而此时主动脉瓣亦处于关闭状态,故心室处于压力不断增加的等容封闭状态。

当室内压超过主动脉压时,主动脉瓣开放,进入射血期。

③快速射血期和减慢射血期:在射血期的前1/3左右时间内,心室压力上升很快,射出的血量很大,称为快速射血期;随后,心室压力开始下降,射血速度变慢,这段时间称为减慢射血期。

④等容舒张期:心室开始舒张,主动脉瓣和房室瓣处于关闭状态,故心室处于压力不断下降的等容封闭状态。

当心室舒张至室内压低于房内压时,房室瓣开放,进入心室充盈期。

⑤快速充盈期和减慢充盈期:在充盈初期,由于心室与心房压力差较大,血液快速充盈心室,称为快速充盈期,随后,心室与心房压力差减小,血液充盈速度变慢,这段时间称为减慢充盈期。

(2)特点:①血液在相应腔室之间流动的主要动力是压力梯度,心室的收缩和舒张是产生压力梯度的根本原因。

②瓣膜的单向开放对于室内压力的变化起重要作用。

③一个心动周期中,右心室内压变化的幅度比左心室的小得多,因为肺动脉压力仅为主动脉的1/6。

④左、右心室的搏出血量相等。

⑤心动周期中,左心室内压最低的时期是等容舒张期末,左心室内压最高是快速射血期。

因为主动脉压高于左心房内压,所以心室从血液充盈到射血的过程,是其内压从低于左心房内压到超过主动脉压的过程,因此心室从充盈到射血这段时间内压力是不断升高的。

生理学-血液循环解读

生理学-血液循环解读

肾脏
肾动脉为肾脏提供血液,参与 排泄代谢废物、调节水盐平衡 等功能。
XX
PART 02
心脏结构与功能解析
REPORTING
心脏位置、形态及内部结构
心脏位于胸腔中纵隔内,约2/3位于正中线左侧 ,1/3位于右侧。
心脏呈倒置圆锥形,前后略扁,心尖指向左前 下方,心底朝向右后上方。
心脏内部被纵走的房间隔和室间隔分为左心房 、右心房、左心室和右心室四个腔,同侧心房 与心室相通,心房与心室之间有房室口相通。

白细胞
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负责 识别和消灭病原体,如细菌、病 毒等,以及清除体内衰老、损伤
的细胞。
血小板
参与血液凝固过程,当血管受损 时,血小板会迅速聚集在伤口处 ,形成血小板栓子,促进血液凝
固,防止出血。
血浆成分及其生理功能

血浆的主要成分,占 血浆总量的90%以上 ,为细胞提供液态环 境。
PART 06
常见血液循环障碍疾病介 绍
REPORTING
高血压病
定义
高血压病是一种以体循环动脉压升高为主要特点的临床综合征,动 脉压的持续升高可导致靶器官如心、脑、肾、血管等损害。
症状
头晕、头痛、心悸、胸闷、乏力等。
治疗
药物治疗(如利尿剂、β受体拮抗剂、钙通道阻滞剂等)、生活方式 干预(如限盐、戒烟、限酒、增加运动等)。
动脉
管壁较厚,富含弹性纤维 和平滑肌,可随着心脏的 收缩和舒张而相应扩张和 回缩。
静脉
管壁较薄,弹性较小,通 常具有较多的瓣膜以防止 血液倒流。
毛细血管
管壁仅由单层内皮细胞构 成,通透性较高,是血液 与组织液进行物质交换的 场所。
血管壁组成及功能

血液循环生理学

血液循环生理学

血液循环生理学血液循环是人体内神奇而复杂的过程,负责输送氧气和养分到身体各个组织和器官,同时也将代谢产物和废物带回到相应的排泄器官。

本文将对血液循环的功能、结构以及调节机制进行详细的探讨。

一、背景介绍血液循环是维持人体正常运转的重要系统之一。

它由心脏、血管和血液三部分组成。

心脏作为血液泵,通过不断收缩和舒张来推动血液流动;血管则为血液提供通道,包括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血液则承担运输物质的重任,包括氧气、二氧化碳、营养物质和代谢产物等。

二、血液循环的过程血液循环可分为两个循环:体循环和肺循环。

体循环负责将氧气和养分输送到身体各处,肺循环则完成了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气体交换。

首先,体循环的过程中,经由左心房接收到含氧的血液,通过左心室的收缩将血液推向全身动脉。

动脉分布至全身各个组织和器官,最细小的分支为毛细血管。

在毛细血管中,血液和组织细胞之间进行物质交换,将氧气和养分释放给组织细胞,同时接收其产生的二氧化碳和代谢废物。

而后,带有二氧化碳和废物的血液通过静脉回流至右心房,再经过右心室的收缩推送血液进入肺动脉。

随后,肺动脉将血液输送到肺部,进行氧气和二氧化碳的交换。

氧气通过肺泡传递进入血液,替换掉二氧化碳,而二氧化碳则通过呼吸排出体外。

氧气充足的血液再次返回到左心房,循环再次开始。

三、血液循环的调节机制为了保持血液循环的平衡和适应不同的需求,人体拥有一套复杂的调节机制。

这些机制包括自主神经系统、荷尔蒙、局部组织自身调节等。

自主神经系统通过神经传递信号来调节心率和血管收缩,维持血液循环的平稳。

交感神经负责提高心率和收缩血管,增加心输出量,而副交感神经则有相反的作用。

荷尔蒙也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如肾上腺素的释放可以引起心跳加速和血管收缩,而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调节血液体积和血压。

此外,局部组织自身调节机制也参与到血液循环的调控中。

当某个组织需要更多的氧气和养分时,会释放一些物质来扩张周围的血管,增加血液供应;相反,当某个组织供应过剩时,则释放出收缩血管的物质,限制血液流向该区域。

人体机能(生理学):血液循环

人体机能(生理学):血液循环
(二)兴奋性
1.心肌细胞兴奋性周期变化 最大特点:有效不应期特别长。即相当于心肌的整个收缩期和舒张的早期。 意义:使心肌不产生强直收缩,始终保持有节律的舒、缩交替活动,有利于心室完成射血功能。
【掌握】心肌的四大生理特性
(1)有效不应期: ✓ 绝对不应期+局部反应期 ✓ 兴奋性为零 (2)相对不应期: ✓ 兴奋性低于正常 (3)超常期: ✓ 兴奋性高于正常
✓心率↑↑(>180次/分)→心动周期缩短,尤其是心舒期缩短
✓→前负荷↓↓→心排出量↓。
✓心率↓↓(<40次/分)→心动周期延长,尤其是心舒期延长 ✓→前负荷↑↑→心排出量↓。
〔了解〕心力贮备
【概念】心排出量随着机体代谢的增强而增多的能力。
健康人在安静时的心输出量约3.6-4.8L/min 健康人在剧烈体力活动时的心输出量可高达25 ~ 35L/min,为安
〖熟悉〗心输出量概念
心指数: 概念:每平方米体表面积的心排出量。 意义:临床上评价不同个体心功能好坏的常用的指标。
现实中人有矮小和高大的,其新陈代谢总量并不相等,用心输出量 的绝对值作为指标进行不同个体间心功能的比较是不全面的。研 究发现心输出量与体重不成正比,而与体表面积成正比。
〖熟悉〗心输出量概念
期前收缩(早搏): 在有效不应期之后,心肌受到人工或来 自异位起搏点的激动而产生的收缩。 代偿间歇: 期前收缩后一段较长的心室舒张期。
(五)理化因素对心肌生理特性的影响
1.温度:主要影响自律性,使其增高。 2.酸碱度:当PH值增大,心肌收缩力增强。 3.电解质离子: ❖高血钾:重度高血钾时,心肌的自律性、传导性、兴奋性和收缩性均减弱, 甚至心脏停止跳动于舒张状态(钾抑制)。故临床补钾时,禁止静脉推注。 ❖高血钙:血Ca2+升高,心肌收缩力增强,甚至停跳于收缩状态(钙僵直)。

《生理学》血液循环ppt课件

《生理学》血液循环ppt课件

数量
白细胞数量较少,约占血 液总容积的1%左右。
功能
参与机体免疫应答,防御 病原体感染。
血小板形态、数量和功能
形态
不规则形状,无细胞核和细胞器。
数量
每立方毫米血液中约有10-30万 个血小板。
功能
参与止血和血栓形成过程,维护 血管壁完整性。
05
血液循环调节机制
神经调节途径和效应器
01
交感神经调节
心腔结构与特点
心脏由四个心腔组成:左心房、左心室、 右心房和右心室。
右心房接收来自上下腔静脉的非氧合血, 右心室将非氧合血泵入肺动脉。
左心房接收来自肺静脉的氧合血,左心 室将氧合血泵入主动脉。
心房与心室之间通过房室瓣相连,保证 血液单向流动。
心肌细胞类型及特性
心肌细胞主要分为工作细胞 和自律细胞两类。
肌性动脉
中动脉,如冠状动脉、脑动脉等,管壁较 厚,富含平滑肌,收缩能力强,可调节器 官和组织的血流量。
小动脉
管径较小,管壁主要由平滑肌构成,对血 流阻力较大,是形成外周阻力的主要部位。
静脉血管类型及功能
01
02
03
体循环静脉
上腔静脉、下腔静脉等, 收集全身血液回流至心脏, 管壁较薄,弹性小。
肺循环静脉
04
营养物质
如葡萄糖、氨基酸、脂肪酸等,为机 体提供能量和合成原料。
红细胞形态、数量和功能
形态
双凹圆盘状,无细胞核和细胞器。
数量
成年男性每立方毫米血液中约有 400-550万个红细胞,女性约为 350-500万个。
功能
运输氧气和二氧化碳,维持机体氧 供和酸碱平衡。
白细胞分类、数量和功能
分类
粒细胞(中性粒细胞、嗜 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 胞)和单核细胞。

生理学总结 第四篇 血液循环

生理学总结 第四篇 血液循环

第四篇血液循环总结一.心脏的泵血功能:心房或心室每收缩和舒张一次所经历的机械活动周期,称为心动周期。

按心率75次/分计算,每个心动周期持续0.8秒。

首先心房收缩,0.1s后心房舒张,心室收缩,分为等容收缩期、快速射血期和慢速射血期。

在等容收缩期,心室有收缩的趋势,而房室瓣关,动脉瓣关,心室容积不变,导致室内压急剧升高。

当室内压高过主动脉压时,进入快速射血期,动脉瓣冲开,血液快速射入动脉,室内压下降。

当室内压下降到与主动脉压相等时,进入慢速射血期。

此后射血的速度逐渐减慢,直至为0。

此后心室进入舒张期,分为等容舒张期、快速充盈期和慢速充盈期。

在等容舒张期,心室有舒张的趋势,而动脉瓣关,房室瓣关,心室容积不变,导致室内压急剧下降。

当室内压下降到低于房压时,房室瓣冲开,血液快速进入心室,室内压上升。

当室内压上升到与主动脉压相等时,进入慢速充盈期。

心房的收缩、舒张原理与心室类似,不过心房的收缩期占0.3s,舒张期占0.5s。

心脏的工作具有很多评价指标,比如心脏的搏出量是指每次心跳一侧心室射出的血量,心脏的射血分数是指搏出量占心室充盈血量的百分比,还有每分心输出量、心指数、每搏功和每分功等,这些指标对心脏的评价具有重要作用。

心脏的输出量不是一成不变的,可以随机体代谢需要而增加,称为心力储备,包括搏出量的储备和心率储备。

心输出量等于搏出量与心率的乘积,因此搏出量与心率影响心输出量。

而博出量取决于心室的前负荷、后负荷和心肌收缩能力等。

二.心脏的生物电活动心肌细胞静息电位的形成与K+外流有关,与骨骼肌神经细胞类似。

而动作电位可分为5个时期:去极相的0期和复极化相的1、2、3、4期。

0期去极化主要是因为电压门控钠通道开放,Na+内流引起的,持续时间很短。

1期复极化则主要是K+外流引起的。

在2期复极化,由于Ca2+内流和K+外流处于相对平衡,形成一个平台,因此也叫平台期。

由于Ca2+逐渐停止内流和K+增加外流,膜电位再次下降,出现3期复极化。

复习总结:生理学第三章血液循环

复习总结:生理学第三章血液循环

【考纲要求】 1.⼼脏的泵⾎功能:①⼼动周期的概念;⼼脏泵⾎的过程和机制;②⼼脏泵⾎功能的评价:每搏输出量、每分输出量、射⾎分数、⼼指数、⼼脏作功量;③⼼脏泵⾎功能的调节:每搏输出量的调节和⼼率对⼼泵功能的影响。

2.⼼肌的⽣物电现象和电⽣理特性:①⼯作细胞和⾃律细胞的跨膜电位及其形成机制;②⼼肌的兴奋性、⾃动节律性和传导性;③正常⼼电图的波形及⽣理意义。

3.⾎管⽣理:①动脉⾎压的形成、正常值和影响因素;②中⼼静脉压、静脉回⼼⾎量及其影响因素;③微循环的组成及作⽤;④组织液的⽣成及其影响因素。

4.⼼⾎管活动的调节:①神经调节:⼼交感神经、⼼迷⾛神经、交感缩⾎管神经纤维;②⼼⾎管反射: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压⼒感受性反射;③体液调节:肾素-⾎管紧张素系统、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

5.器官循环:冠脉循环的⾎流特点和⾎流量的调节。

【考点纵览】 1.⼼脏每舒缩⼀次所构成的机械活动周期,称为⼼动周期,持续的时间与⼼率有关。

⼼率增快,⼼动周期持续时间缩短,收缩期和舒张期均缩短,但舒张期的缩短更明显。

2.⼼脏泵⾎的过程分三期:等容收缩期、快速射⾎期、减慢射⾎期。

等容收缩期室内压⾼于房内压,但低于动脉压,房室瓣和动脉瓣都处于关闭状态,⼼室的容积不变,压⼒增⾼。

快速射⾎期⼼室内的压⼒⾼于动脉压,动脉瓣开放,⾎液快速由⼼室流向动脉,⼼室容积缩⼩,此期房室瓣仍处于关闭状态,⼼室内压⼒达峰值。

减慢射⾎期⼼室内的压⼒略低于动脉压,由于惯性⾎液继续流⼊动脉,但速度减慢,瓣膜的开闭同快速射⾎期。

3.⼼室的充盈过程分四期:等容舒张期、快速充盈期、减慢充盈期、房缩充盈期。

等容舒张期⼼室内压⼒低于动脉压,但⾼于房内压,房室瓣和动脉瓣⼜都处于关闭状态,⼼室内的容积不变,压⼒降低。

快速充盈期⼼室内的压⼒低于房内压,房室瓣开放,动脉瓣仍处于关闭状态,⾎液快速由⼼房流⼈⼼室,⼼室容积增⼤。

减慢充盈期房室压⼒差减⼩,⾎流速度变慢,瓣膜的开闭同快速充盈期。

生理学中的血液循环

生理学中的血液循环

生理学中的血液循环血液循环是生理学的一个重要主题,它包括了一系列的生理过程,如心脏和血管系统的功能,血液成分和血流动力学等。

血液循环是人体维持生命的重要手段之一,是许多重要器官如脑、心脏和肺等的正常运作的基础。

下面,我们将从血液循环的概念、血液的成分、心脏和血管系统的功能、血流动力学等方面来详细阐述生理学中的血液循环。

一、血液循环的概念血液循环是指血液在心脏和血管系统之间不断运动的过程。

它主要包括动脉和静脉两个部分。

动脉是将氧和营养物质输送到身体各个部位的血管,而静脉则是将二氧化碳和其他代谢产物从身体器官和组织中带回心脏和肺部。

血液循环是维持身体正常功能的必要条件,因为它确保身体的所有部分都能获得它们需要的营养和氧气。

二、血液的成分血液是由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和血浆四个组分组成的。

红细胞负责运输氧气,而白细胞则是身体的免疫细胞,可以抵抗感染和病毒。

血小板帮助止血和愈合伤口。

血浆是血液中其他成分的液体部分,如水、电解质、蛋白质和激素等。

这些成分构成了血液循环的基础,并确保身体能够正常运作。

三、心脏和血管系统的功能心脏和血管系统是维持血液循环的关键。

心脏是将血液泵入体内动脉的中心器官,而血管则是将血液输送到身体各个部分的管道。

心脏由四个腔室组成:左右心房和左右心室。

左心室是最强大的腔室,它将氧气和营养物质负责运输到身体各个部分。

右心室则将血液带回到肺部,以从新纳氧。

血管是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身体各个部位的管道。

动脉与心脏相连,负责将氧气和营养物质输送到身体各个组织和器官。

静脉则将二氧化碳和其他代谢产物带回到心脏和肺部。

毛细血管是动脉和静脉之间的小分支,它们是每个组织中的关键部分,因为它们使氧气和营养物质能够到达每个细胞。

四、血流动力学血流动力学是研究血流的科学,它是血液循环的一个关键方面。

血液流量和血流速度是血流动力学的两个主要参数。

高血流量和流速通常意味着身体某些部位需要更多的血液和氧气,如在运动中或发烧时。

医学血液循环生理学

医学血液循环生理学
流速度有关
血液的pH值: 7.35-7.45
血液的渗透压: 与血液中的电解 质和蛋白质有关
运输氧气和营养物质 调节体温 参与免疫反应
维持酸碱平衡 参与凝血和抗凝血过程
血液循环系统:心脏、血管、血液 血液循环过程:左心室收缩,血液进入主动脉,流经全身,回到右心房 血液循环功能:运输氧气、营养物质和废物,调节体温,参与免疫反应 血液循环障碍:高血压、冠心病、脑卒中等心血管疾病
心脏的收缩和舒张:心脏 通过收缩和舒张来推动血
液流动
心脏的瓣膜:心脏的瓣膜 起到防止血液逆流的作用
心脏的压力和流量:心脏 的压力和流量是衡量心脏
功能的重要指标
心脏的泵血功能:心脏通 过泵血功能将血液输送到
全身各处
心脏的泵血功能包括收缩和 舒张两个阶段
心脏的泵血功能是推动血液 流动的主要动力
心脏的泵血功能与心率、血 压、心输出量等因素有关
心脏的电生理学是研究心脏电活动的科学,包括心脏的电兴奋、传导和恢复过程。
心脏的电兴奋是由心肌细胞膜上的离子通道和离子泵产生的,这些通道和泵控制着心肌 细胞的电位变化。
心脏的电传导是通过特殊的心肌细胞,即浦肯野细胞,实现的,这些细胞形成特殊的传 导系统,使心脏的电活动能够快速、有序地进行。
心脏的电恢复是指心肌细胞在电兴奋和传导后的恢复过程,这个过程对于保持心脏的正 常功能至关重要。
汇报人:XX
心脏:泵血器官, 推动血液循环
血管:输送血液 的管道,包括动 脉、静脉和毛细
血管
血液:由血浆和 血细胞组成,负 责运输氧气、营
养物质和废物
淋巴系统:辅助 血液循环,回收 组织液和运输免
疫细胞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生理学:血液循环

生理学:血液循环
(二) 心率储备
心率最大变化约为安静时的2-3倍。


脏 的
二生
节物



一、心肌细胞的生物电现象
(一) 心肌细胞的类型
Hale Waihona Puke 工作细胞自律细胞(一) 心肌细胞的类型
类 别 组 成 肌原纤维 生理特性 主要功能
心房肌 工作细胞 心室肌
丰富
窦房结细胞 很少或缺 自律细胞 浦肯野细胞 乏
兴奋性 传导性 收缩性 兴奋性 传导性 自律性
胸骨旁 第二肋 间
音调高; 持续时 间较短
心室 舒张 的开 始
房室瓣的功 能:心室收 缩的强弱
半月瓣的功 能 ;主动脉 和肺动脉压 力的高低
二 心脏泵功能的评价
(一)每搏输出量 (二)每分输出量 (三)射血分数 (四)心指数 (五)心脏做功量
二 心脏泵功能的评价
(一) 心脏的输出量 (stroke volume) 1.每搏输出量和射血分数
二 心脏泵功能的评价
(二) 心脏的做功量
心脏的效率:心脏所做的外功占心脏总 能量消耗的百分比。
心脏的效率
心脏所完成的外功
心脏耗氧量
20%--25%
1.每博功:0.847J
心室一次收缩射血所做的功 (心室完成一次心搏所做的机械外功) 每博功=博出量*射血压+血流动能
左心室每搏功=搏出量×血液比重×(平均动脉压-左心房平均 压)(mmHg)×13.6×9.807×(1/1000)
1.指示剂稀释法 2.阻抗法 3.成像法:超声、 磁共振
二 心脏泵功能的评价
2.每分输出量和心指数(cardiac output and cardiac index) 单位体表面积计算的心输出量,称为心指数

生理学第四章血液循环知识点总结

生理学第四章血液循环知识点总结

生理学第四章血液循环知识点总结血液循环是人体内最为重要的生命循环之一,通过血液循环,身体可以得到充足的氧气和养分,同时排出代谢产物和二氧化碳。

血液循环还协调了免疫和内分泌系统的功能,维持了体内稳态。

在生理学的第四章中,涉及了血管结构、心脏功能、血液流速等多个方面的知识点,下面我们将以从浅入深的方式来进行全面评估和总结。

1. 血管结构1.1 血管组成: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在血管结构部分,我们首先要了解的是血管的组成。

人体内的血管主要包括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三类,它们在结构和功能上各有特点。

动脉具有厚壁和弹性,能够承受心脏泵血时的压力,将含氧血液输送到全身各个组织器官。

静脉的壁较薄,但富含弹性纤维,起到血液回流的功能。

毛细血管是血管系统中直接与组织细胞接触的部分,通过其薄壁,进行气体、养分和代谢产物的交换。

1.2 血管的自主调节功能我们还需要了解血管具有的自主调节功能。

血管能够根据组织器官对氧气和养分的需求量,灵活调节血流量和血压,保持组织的正常代谢活动。

这种自主调节功能依赖于血管内膜的特殊细胞和生物活性物质的调控作用,是维持机体内环境稳态的重要保障。

2. 心脏功能2.1 心脏的构造和工作原理在了解了血管结构后,我们将深入探讨心脏的功能。

心脏是人体内一颗重要的器官,它由心房、心室、心瓣和心肌组成。

心脏的工作原理是通过心房和心室的舒缩运动,使血液能够顺利地在体内循环。

心脏的每一次收缩和舒张都受到心脏内传导系统的调节,确保了心脏的正常收缩节律和输出血量。

2.2 心脏的自律性和兴奋传导心脏还具有自律性和兴奋传导的功能。

心脏不仅能够自主地维持一定的搏动节律,还能够受到外界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影响,实现适应机体需要的心率和心搏力。

心脏的兴奋传导系统通过特定的电生理过程,将兴奋信号快速地传播至整个心脏肌肉组织,保证了心脏的高效协调收缩。

3. 血液流速3.1 血流动力学的基本参数我们还需要了解血液流速的相关知识。

生理学:血液循环(名词解释)

生理学:血液循环(名词解释)

1.心动周期(cardiac cycle)心脏一次收缩和舒张,构成一个机械活动周期,称为心动周期。

2.等容收缩期(period of isovolumic contraction)当心室肌收缩、室内压超过房内压时,房室瓣关闭。

这时,室内压尚低于主动脉压,半月瓣仍然处于关闭状态,心室成为一个封闭腔。

由于心肌的强烈收缩,导致室内压急剧升高,而心室容积并不改变,这段时间称为等容收缩期。

3.每搏输出量(stroke volume)每次心搏由一侧心室射出的血液量,称为每搏输出量。

4.射血分数(ejection fraction)每搏输出量占心室舒张末期容积的百分比称为射血分数。

即: 射血分数=(搏出量/心室舒张末期容积)×100%5.心输出量(cardiac output)一侧心室每分钟射出的血液量,称每分输出量,简称心输出量,等于搏出量与心率的乘积。

6.心指数(cardiac index)在空腹和安静状态下,以单位体表面积计算的心输出量,称为心指数或静息心指数(L/(min·m2))。

7.搏功(stroke work)心室一次收缩所作的功称为每搏功,简称搏功。

可用搏出血液所增加的动能和压强能来表示。

8.心肌收缩能力(cardiac contractility)心肌收缩能力是指心肌不依赖于前、后负荷而能改变其力学活动(包括收缩强度和速度)的内在特性,又称为心肌的变力状态。

9.异长调节Starling机制是指在生理范围内,心脏通过自身调节使搏出量随心室舒张末期容量的变化而改变,即心脏能将回流的血液全部泵出,而不会在静脉和心房中蓄积。

10.心力贮备(cardiac reserve)心力贮备又称心泵功能的贮备,是指心输出量随机体代谢的需要而增加的能力,包括搏出量贮备和心率贮备。

11.快反应细胞(fast response cell)由快钠通道开放、引起快速去极化的心肌细胞称为快反应细胞。

12.慢反应细胞(slow response cell)由慢钙通道开放、引起缓慢去极化的心肌细胞称为慢反应细胞。

生理学血液循环(一)

生理学血液循环(一)

生理学血液循环(一)引言:生理学血液循环是指人体内心脏将富含氧气的血液通过血管输送到全身各个器官和组织,并将含有二氧化碳的血液重新输送回心脏的过程。

血液循环是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的重要过程之一。

本文将从血液循环的起点、心脏结构、心脏循环的步骤、动脉和静脉的功能以及血液循环的调节等方面,详细介绍生理学血液循环的相关知识。

正文:一、血液循环的起点1. 心脏是血液循环的起点之一;2. 心脏具有收缩和舒张的功能,实现血液的泵动;3. 血液循环起点同时也包括肺血循环和体循环。

二、心脏的结构1. 心脏包括心房和心室;2. 心房和心室之间通过心瓣膜相隔;3. 心房和心室各自具有收缩和舒张的功能;4. 心脏的特殊结构使其能够有效地实现血液的泵送。

三、心脏循环的步骤1. 心脏舒张期:心脏室壁松弛,心室内充满血液;2. 心房收缩期:心房肌收缩,将血液推到心室;3. 心室收缩期:心室肌逐渐收缩,将血液从心室推入动脉;4. 心脏舒张期:心室肌松弛,血液充满心脏。

四、动脉和静脉的功能1. 动脉是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全身的血管;2. 动脉具有弹性壁和一定的收缩能力;3. 静脉是将血液从全身输送回心脏的血管;4. 静脉具有较大的容量和较低的压力。

五、血液循环的调节1. 自主神经系统对血液循环的调节;2. 神经调节对心脏和血管的影响;3. 具体的调节机制包括血压调节、心率调节等。

总结:生理学血液循环是人体维持正常生理功能的重要过程,起始于心脏,通过心脏结构的收缩和舒张实现血液泵动,进而完成心脏循环和体循环。

动脉和静脉在血液输送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其功能各不相同。

此外,血液循环还受到自主神经系统的调节,维持铺设全身的血流稳定。

深入了解生理学血液循环的相关知识,对于护理人员和医学研究人员具有重要意义。

《生理学基础》第四章 血液循环

《生理学基础》第四章 血液循环

《生理学基础》第四章血液循环
第四章《血液循环》主要介绍了血液循环的相关知识。

血液循环是指血液在体内循环的过程,它由心脏、血管和血液三个基本组成部分组成。

具体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循环系统的组成:循环系统主要由心脏、血管和血液组成。

心脏是循环系统的中心,通过心房和心室的收缩和舒张,推动血液在体内循环。

血管分为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通过形成一个闭合的系统,使血液能够在体内流动。

2. 血液的组成: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两部分组成。

血浆是血液的非细胞性成分,含有水、蛋白质、糖类、脂类等物质。

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它们在血液中起着各自特定的功能。

3. 循环的机制:血液循环经过两个循环系统,即肺循环和体循环。

肺循环是指血液从心脏经过肺部,完成氧气的吸入和二氧化碳的排出。

体循环是指血液从心脏经过全身各个组织和器官,完成物质的输送和代谢产物的排出。

4. 循环的调节:血液循环的调节主要由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共同完成。

神经系统通过控制心脏的收缩和舒张,调节心脏的输出量和心率。

内分泌系统通过激素的分泌和作用,影响血管的收缩和舒张,调节血管阻力和血压。

血液循环是人体维持正常生理功能的重要过程,它保证了氧气、营养物质和代谢产物等物质的运输和交换,维持了体内各个组织和器官的正常功能。

正常的血液循环对于人体健康至关重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理学总结】血液循环血液循环心动周期与心率1.概念心脏一次收缩和舒张构成一个机械活动周期称为心动周期。

由于心室在心脏泵血活动中起主要作用,所以心动周期通常是指心室活动周期。

2.心率与心动周期的关系:心动周期时程的长短与心率有关,心率增大,心动周期缩短,收缩期和舒张期都缩短,但舒张期缩短的比例较大,心肌工作的时间相对延长,故心率过快将影响心脏泵血功能。

3.心脏泵血(1)射血与充盈血过程(以心室为例):①心房收缩期:在心室舒张末期,心房收缩,心房内压升高,进一步将血液挤入心室。

随后心室开始收缩,进入下一个心动周期。

②等容收缩期:心室开始收缩时,室内压迅速上升,当室内压超过房内压时,房室瓣关闭,而此时主动脉瓣亦处于关闭状态,故心室处于压力不断增加的等容封闭状态。

当室内压超过主动脉压时,主动脉瓣开放,进入射血期。

③快速射血期和减慢射血期:在射血期的前1/3左右时间内,心室压力上升很快,射出的血量很大,称为快速射血期;随后,心室压力开始下降,射血速度变慢,这段时间称为减慢射血期。

④等容舒张期:心室开始舒张,主动脉瓣和房室瓣处于关闭状态,故心室处于压力不断下降的等容封闭状态。

当心室舒张至室内压低于房内压时,房室瓣开放,进入心室充盈期。

⑤快速充盈期和减慢充盈期:在充盈初期,由于心室与心房压力差较大,血液快速充盈心室,称为快速充盈期,随后,心室与心房压力差减小,血液充盈速度变慢,这段时间称为减慢充盈期。

(2)特点:①血液在相应腔室之间流动的主要动力是压力梯度,心室的收缩和舒张是产生压力梯度的根本原因。

②瓣膜的单向开放对于室内压力的变化起重要作用。

③一个心动周期中,右心室内压变化的幅度比左心室的小得多,因为肺动脉压力仅为主动脉的1/6。

④左、右心室的搏出血量相等。

⑤心动周期中,左心室内压最低的时期是等容舒张期末,左心室内压最高是快速射血期。

因为主动脉压高于左心房内压,所以心室从血液充盈到射血的过程,是其内压从低于左心房内压到超过主动脉压的过程,因此心室从充盈到射血这段时间内压力是不断升高的。

而舒张过程中压力是逐渐降低的,左心室内压应在充盈开始之前最低即等容舒张期末最低。

心脏泵血功能的评价1.每搏输出量及射血分数:一侧心室每次收缩所输出的血量,称为每搏输出量,人体安静状态下约为60~80ml。

每搏输出量与心室舒张末期容积之百分比称为射血分数,人体安静时的射血分数约为55%~65%。

射血分数与心肌的收缩能力有关,心肌收缩能力越强,则每搏输出量越多,射血分数也越大。

2.每分输出量与心指数:每分输出量=每搏输出量×心率,即每分钟由一侧心室输出的血量,约为5~6L。

心输出量不与体重而是与体表面积成正比。

心指数:以单位体表面积(m2)计算的心输出量。

3.心脏作功心脏收缩将血液射入动脉时,是通过心脏作功释放的能量转化为血液的动能和压强能,以驱动血液循环流动。

心音1.第一心音与第二心音的异同:2.第一心音和第二心音形成机制:(1)第一心音是心室收缩期各种机械振动形成的,这一时期从房室瓣关闭到半月瓣关闭之前。

其中心肌收缩、瓣膜启闭,血流对血管壁的加压和减压作用都引起机械振动,从而参与心音的形成。

但各种活动产生的振动大小不同,以瓣膜的关闭作用最明显,因此第一心音中主要成分是房室瓣关闭。

(2)第二心音是心室舒张期各种机械振动形成的,主要成分是半月瓣关闭。

3.第三心音和第四心音:是一种低频率振动,其形成可能与心房收缩和早期快速充盈有关。

在儿童听到第三、第四心音属正常,在成人多为病理现象。

影响心输出量的因素心输出量是搏出量和心率的乘积,凡影响到搏出量或心率的因素都将影响心输出量。

心肌收缩的前负荷、后负荷通过异长自身调节机制影响搏出量,而心肌收缩能力通过等长自身调节机制影响搏出量。

1.前负荷对搏出量的影响:前负荷即心室肌收缩前所承受的负荷,也就是心室舒张末期容积,与静脉回心血量有关。

前负荷通过异长自身调节的方式调节心搏出量,即增加左心室的前负荷,可使每搏输出量增加或等容心室的室内峰压升高。

这种调节方式又称starling机制,是通过改变心肌的初长度从而增强心肌的收缩力来调节搏出量,以适应静脉回流的变化。

正常心室功能曲线不出现降支的原因是心肌的伸展性较小。

心室功能曲线反映搏功和心室舒张末期压力(或初长度)的关系,而心肌的初长度决定于前负荷和心肌的特性。

心肌达最适初长度(2.0~2.2μm)之前,静息张力较小,初长度随前负荷变化,但心肌超过最适初长度后,静息张力较大,阻止其继续被拉长,初长度不再与前负荷是平行关系。

表现为心肌的伸展性较小,心室功能曲线不出现降支。

2.后负荷对搏出量的影响:心室射血过程中,大动脉血压起着后负荷的作用。

后负荷增高时,心室射血所遇阻力增大,使心室等容收缩期延长,射血期缩短,每搏输出量减少。

但随后将通过异长和等长调节机制,维持适当的心输出量。

3.心肌收缩能力对搏出量的影响:心肌收缩能力又称心肌变力状态,是一种不依赖于负荷而改变心肌力学活动的内在特性。

通过改变心肌变力状态从而调节每搏输出量的方式称为等长自身调节。

心肌收缩能力受多种因素影响,主要是由影响兴奋—收缩耦联的因素起作用,其中活化横桥数和肌凝蛋白ATP酶活性是控制心肌收缩力的重要因素。

另外,神经、体液因素起一定调节作用,儿茶酚胺、强心药,Ca2+等加强心肌收缩力;乙酰胆碱、缺氧、酸中毒,心衰等降低心肌收缩力,所以儿茶酚胺使心肌长度—张力曲线向左上移位,使张力—速度曲线向右上方移位,乙酰胆碱则相反。

4.心率对心输出量的影响:心率在40~180次/min范围内变化时,每分输出量与心率成正比;心率超过180次/min时,由于快速充盈期缩短导致搏出量明显减少,所以心输出量随心率增加而降低。

心率低于40次/min时,也使心输量减少。

心肌细胞的类型1.工作细胞心房肌、心室肌细胞,为快反应细胞,具有兴奋性、传导性、收缩性、无自律性。

2.特殊传导系统具有兴奋性、传导性、自律性(除结区),但无收缩性。

特殊传导系统包括:(1)窦房结、房室交界(房结区、结希区)——慢反应细胞。

其中,房室交界的结区细胞无自律性,传导速度最慢,是形成房—室延搁的原因。

(2)房室束、左右束支、浦肯野氏纤维——快反应细胞3.区分快反应细胞和慢反应细胞的标准动作电位0期上升的速度。

快反应细胞0期去极化速度快。

多由Na+内流形成,慢反应细胞0期去极化速度慢,由Ca2+内流形成。

心室肌细胞的跨膜电位及其形成原理1.静息电位K+外流的平衡电位。

2.动作电位复极化复杂,持续时间较长。

0期(去极化)——Na+内流接近Na+电化平衡电位,构成动作电位的上升支。

1期(快速复极初期)——K+外流所致。

2期(平台期)——Ca2+、Na+内流与K+外流处于平衡。

平台期是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持续时间很长的主要原因,也是心肌细胞区别于神经细胞和骨骼肌细胞动作电位的主要特征。

3期(快速复极末期)——Ca2+内流停止,K+外流增多所致。

4期(静息期)——工作细胞3期复极完毕,膜电位基本上稳定在静息电位水平,细胞内外离子浓度维持依靠Na+—K+泵的转运。

自律细胞无静息期,复极到3期末后开始自动去极化,3期末电位称为最大复极电位。

3.心室肌细胞与窦房结起搏细胞跨膜电位的不同点:4.心室肌与快反应自律细胞膜电位的不同点:快反应自律细胞4期缓慢去极化。

(起搏电流由Na+、Ca2+内流超过K+外流形成。

)心肌细胞电生理特性1.自律性:(1)心肌的自律性来源于特殊传导系统的自律细胞,其中窦房结细胞的自律性最高,称为起搏细胞,是正常的起搏点。

潜在起搏点的自律性由高到低顺序为:房室交界区→房室束→浦肯野氏纤维。

(2)窦房结细胞通过抢先占领和超驱动压抑(以前者为主)两种机制控制潜在起搏点。

(3)心肌细胞自律性的高低决定于4期去极化的速度即Na+、Ca2+内流超过K+外流衰减的速度,同时还受最大舒张电位和阈电位差距的影响。

2.传导性:心肌细胞之间通过闰盘连接,整块心肌相当于一个机能上的合胞体,动作电位以局部电流的方式在细胞间传导。

传导的特点:(1)主要传导途径为:窦房结→心房肌→房室交界→房室束及左右束支→浦肯野氏纤维→心室肌(2)房室交界处传导速度慢,形成房—室延搁,以保证心房、心室顺序活动和心室有足够充盈血液的时间。

(3)心房内和心室内兴奋以局部电流的方式传播,传导速度快,从而保证心房或心室同步活动,有利于实现泵血功能。

心肌兴奋传导速度与细胞直径成正比,与动作电位0期去极化速度和幅度成正变关系。

3.兴奋性:(1)动作电位过程中心肌兴奋性的周期变化:有效不应期→相对不应期→超常期,特点是有效不应期较长,相当于整个收缩期和舒张早期,因此心肌不会出现强直收缩。

(2)影响兴奋性的因素:Na+通道的状态、阈电位与静息电位的距离等。

另外,血钾浓度也是影响心肌兴奋性的重要因素,当血钾逐渐升高时,心肌的兴奋性会出现先升高后降低的现象。

血中K+轻度或中度增高时,细胞膜内外K+浓度梯度减小,静息电位绝对值减小,距阈电位接近,兴奋性增高;当血中K+显著增高,静息电位绝对值过度减小时,Na+通道失活,兴奋性则完全丧失。

因此,血中K+逐步增高时,心肌兴奋性先升高后降低。

(3)期前收缩和代偿间隙:心室肌在有效不应期终结之后,受到人工的或潜在起搏点的异常刺激,可产生一次期前兴奋,引起期前收缩。

由于期前兴奋有自己的不应期,因此期前收缩后出现较长的心室舒张期,这称为代偿间隙。

4.收缩性:(1)心肌收缩的特点:①同步收缩②不发生强直收缩③对细胞外Ca2+的依赖性。

(2)影响心肌收缩性的因素:Ca2+、交感神经或儿茶酚胺等加强心肌收缩力,低O2、酸中毒、乙酰胆碱等减低心肌的收缩力。

植物性神经对心脏活动的影响1.迷走神经对心脏活动的影响迷走神经末梢分泌乙酰胆碱,与心肌细胞膜上的M受体结合,产生负性变力、变时、变传导作用。

2.交感神经对心脏活动的影响交感神经末梢分泌去甲肾上腺素,与心肌细胞膜上的α、β受体结合,产生正性变力、变时、变传导作用。

3.植物性神经对心脏活动的作用机制:(1)迷走神经→乙酰胆碱→提高K+通道的通透性→促进K+外流。

(2)交感神经→去甲肾上腺素→增加Ca2+通道通透性。

学习方法:(以乙酰胆碱为例)乙酰胆碱与心肌M受体结合后产生心脏活动的抑制,其原因是影响到心肌电活动的特性,而心肌电活动的改变必然是离子浓度或通透性变化所致。

通常情况下,递质与受体结合后引起某种离子通透性增加,因此,乙酰胆碱可能是增加了某种离子的通透性。

如果Na+通透性增加,会出现Na+内流增多(细胞内Na+浓度低)、增快,4期自动去极化加速,这与乙酰胆碱作用效果相反;如果Ca2+通透性增加,Ca2+内流增多将增强心肌的收缩力等改变,这也与乙酰胆碱的作用效果相反;如果K+通透性增加,心肌兴奋性、自律性都将降低,这与乙酰胆碱作用效果一致,因此,乙酰胆碱是通过增加细胞膜对K+通透性产生作用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