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理论基础知识备考教材
教师资格证备考必读书单
教师资格证备考必读书单一、教育综合知识类1、《教育学》这本书系统地介绍了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发展脉络。
对于理解教育的本质、目的、功能以及教育与社会、人的发展关系等方面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书中涵盖了丰富的教育案例和理论,有助于考生建立扎实的教育学基础。
2、《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在教育情境下人类的学习、教育干预的效果、教学心理,以及学校组织的社会心理学。
通过学习这本书,考生能够了解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心理特点,掌握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从而更好地应对教学中的各种问题。
3、《教育法律法规》教师资格证考试中,法律法规是必考的内容之一。
这本书详细介绍了我国教育领域的相关法律法规,包括教育法、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
考生通过学习,可以明确自己的权利和义务,了解教育活动中的法律规范,做到依法执教。
二、学科专业知识类1、对应学科的教材和教参如果您报考的是语文教师资格证,那么中学语文教材、语文课程标准及相关教参就是必备的;如果是数学,那就需要数学教材、数学课程标准及教学辅导书等。
熟悉教材内容,把握教学重点和难点,是学科考试成功的关键。
2、《学科课程与教学论》这类书籍针对不同学科,阐述了课程设计、教学方法、评价方式等方面的理论和实践。
对于考生理解学科教学的理念和方法,提高教学设计和实施能力有很大的帮助。
三、真题和模拟题类1、历年真题集通过做历年真题,考生可以了解考试的题型、题量、难度以及命题规律,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
真题能够帮助考生检验自己的学习成果,发现薄弱环节,及时进行补充和强化。
2、模拟试题册在复习的后期,模拟试题可以起到模拟考试环境、提高答题速度和准确性的作用。
选择质量较高的模拟试题册,进行全真模拟考试,有助于考生适应考试节奏,增强考试信心。
四、教育教学实践类1、《优秀教学设计案例集》阅读优秀的教学设计案例,可以学习到不同的教学思路和方法,借鉴他人的经验,丰富自己的教学策略。
同时,也可以通过分析案例中的优点和不足,提高自己的教学设计能力。
333教育综合参考书目版本(3篇)
第1篇一、前言333教育综合考试是教育硕士(专硕)入学考试的一部分,主要考查考生对教育学、心理学和教育法规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
为了帮助考生更好地备考,现将333教育综合参考书目推荐如下,供考生参考。
二、参考书目1. 《教育学》(第七版),作者:王道俊、郭文安,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本书是高等教育出版社推荐的教材,由我国著名教育学家王道俊、郭文安主编。
全书共分为12章,全面系统地介绍了教育学的理论体系,包括教育的本质、目的、内容、方法、制度、管理等基本问题。
2. 《中国教育史》(第三版),作者:张斌贤,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本书由我国著名教育史学家张斌贤主编,全面系统地介绍了中国教育史的发展脉络,包括先秦、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等各个时期的教育制度、教育思想、教育人物等。
3. 《外国教育史》(第三版),作者:张传燧,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本书由我国著名教育史学家张传燧主编,全面系统地介绍了外国教育史的发展脉络,包括古希腊、古罗马、中世纪、文艺复兴、近现代等各个时期的教育制度、教育思想、教育人物等。
4. 《教育心理学》(第二版),作者:张大均,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本书由我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张大均主编,系统地介绍了教育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包括认知心理学、发展心理学、人格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等。
5. 《教育研究方法》(第二版),作者:裴娣娜,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本书由我国著名教育研究方法学家裴娣娜主编,系统地介绍了教育研究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包括定量研究、定性研究、行动研究等。
6. 《教育政策法规》(第三版),作者:燕良轼,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本书由我国著名教育政策法规学家燕良轼主编,全面系统地介绍了我国教育政策法规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包括教育法律法规、教育政策、教育制度等。
7.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第二版),作者:王道俊、郭文安,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本书由我国著名教育学家王道俊、郭文安主编,系统地介绍了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包括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等。
教育理论基础知识题库
教育理论基础知识题库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备选答案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请将其选出,并用2B 铅笔填涂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上。
本题50 小题,每小题1 分,共50 分。
)1.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新传统教育流派教学思想主张的是()。
[单选题] *A.师生关系方面强调教育的主动权是教师B.教学过程强调吸收规定的教材内容C.教学方法的运用强调严格的训练D.教学内容上重视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课程(正确答案)答案解析:1.【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新传统教育流派的思想。
新传统教育流派是20 世纪30 年代作为与进步主义教育的对立面出现的,是具有传统教育特色的新的教育思潮,主要指要素主义教育、永恒主义教育和新托马斯主义教育。
要素主义教育主张把人类文化的“共同要素”。
作为学校教育的核心,强调教学过程必须是一个训练智慧的过程;强调学生在学习上必须努力和专心;强调教师在教育和教学中的核心地位。
永恒主义教育强调人的永恒本质和教育的永恒性质不变;教育的目的是引出人类天性中共同的要素;古典学科应在学校课程中占有中心地位;提倡通过教师的教学促进学生的学习。
新托马斯主义教育主张教育应以宗教为基础;教育的目的是培养真正的基督教徒和有用的公民;实施宗教教育是学校课程的核心;教育应从属于教会。
D 选项为新学校运动的主张(19 世纪末至20 世纪初的欧洲现代教育学掀起来的一场新教育运动)。
故本题选D。
2. 教育心理学的重点是把心理学的理论或研究应用在教育上,这里的核心问题是()。
[单选题] *A.教师的心理健康B.教师的教学活动C.学生的成绩D.学生的学习活动(正确答案)答案解析:2.【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是围绕学习与教学相互作用的过程而展开的,包括学习心理、教学心理、学生心理和教师心理四大部分内容。
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是学生心理。
故本题选D。
3. 学生的实际发展水平和在成人的指导下可以达到水平之间的差距,被维果斯基称为()。
教育基础知识考点狂背版
教育根底知识考点狂背版教育学1. 简述传统教育派与现代教育派各自的“三中心〞主张类似考题:比拟赫尔巴特与杜威的教育思想答:〔1〕传统教育派〔赫尔巴特〕:①教师中心②教材中心③课堂中心〔2〕现代教育派〔杜威〕:①儿童中心②活动中心③经历中心2. 简述几种教育起源论的主要观点,并作评价答:〔1〕生物起源说代表人物:勒图尔诺;沛西﹒能主要观点:教育的产生完全来自动物的本能,是种族开展的本能需要。
〔2〕心理起源说代表人物:孟禄主要观点:原始教育形式与方法主要是日常生活中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模仿。
〔3〕劳动起源说代表人物:前苏联与我国的学者主要观点: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社会活动,人类教育起源于劳动或劳动过程中产生的需要。
评价:神话起源说是根本错误的,生物起源说与心理起源说都无视了教育的社会性。
劳动起源说是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下形成的,符合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论及辩证法,从而为科学、合理地提醒教育起源问题奠定了根底。
3. 简述教育活动的根本要素类似考题:学校教育的根本要素有哪些?他们之间的关系如何?答:〔1〕教育者:是从事教育活动的人,是教育活动的主导者。
〔2〕受教育者:是受教育的对象,是教育活动的主体。
有的教材也称“学习者〞。
〔3〕教育影响:包括教育的内容与教育手段等,是教育者及受教育者发生作用的中介。
〔4〕相互关系:上述三要素之间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教育实践系统。
4. 简述古代社会教育的根本特征类似考题:简述封建社会教育的根本特征;简述奴隶社会教育的根本特征答:〔1〕教育及生产劳动相脱离;〔2〕具有鲜明的阶级性与等级性;〔3〕道统性〔反映统治阶级政治思想与伦理道德思想〕;〔4〕刻板性〔指教学方法与学习方法,死记硬背、机械训练〕;〔5〕象征性〔承受教育是社会地位的象征〕;〔6〕教学组织形式以个别教学为主。
5. 简述现代社会教育的主要特征类似考题:简述现代教育的特点;简述现代教育的开展趋势答:〔1〕教育的终身化〔保罗﹒朗格朗1965年提出终身教育的思想〕;〔2〕教育的全民化〔所有人受教育,特别是适龄儿童都进入小学,所有中青年都脱盲〕;〔3〕教育的民主化〔对教育的等级化、特权化、专制性的否认〕;〔4〕教育的多元化〔对教育的单一性与统一性的否认,是培养目标、办学形式、管理模式、教学内容、评价标准等的多元化〕〔5〕教育技术的现代化6. 简述教育的经济功能答:〔〔1〕教育通过提高国民的人力资本,促进国民收入与经济的增长〔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手段,把可能的劳动力转化为现实的劳动力〕〔2〕教育通过生产科学技术,促进经济的开展〔教育是科学技术再生产的手段,把潜在的生产力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3〕教育是开展科学的一个重要手段7. 简述教育的政治功能答:〔1〕教育通过提高国民整体素质来实现其政治功能〔2〕教育通过政治思想的“教化〞来实现其政治功能〔3〕教育通过培养各类政治人才来实现其政治功能8. 简述教育的文化功能答:〔1〕文化传承功能〔2〕文化选择功能〔3〕文化融合功能〔4〕文化创新功能9. 教育的人口功能答:〔1〕教育有助于控制人口数量〔2〕教育有助于提升人口质量〔3〕教育有助于改善人口构造10. 教育的科技功能答:〔1〕教育能完成科学知识的再生产〔2〕教育推进科学的体制化〔3〕教育具有科学研究的功能〔4〕教育促进科学技术研究成果的开发与利用11. 试述人的身心开展的根本特点类似考题:学生/儿童身心开展的一般规律答:〔1〕顺序性:人的身心开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量变到质变的连续不断的开展过程。
教育理论基础(教育学)一 ——2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思维导图)
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我国的教育思想孔子开创了私人讲学之风提出“庶富教”,中国历史上最早论述教育与经济发展的关系重视“仁”和“礼”“仁”是核心和最高道德准则,即爱人人性论“性相近,习相远”人性三等教学过程:学—思—行教学思想有教无类“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最早提出启发教学因材施教墨子主张:兼爱和非攻人性论:人性素丝说获得知识的途径:亲知、闻知、说知说知:依靠推理方法来追求理性知识教育内容的最大特色:科学技术(小孔成像)教育观点:量力性原则(最早提倡)孟子教育目的:“明人伦”最早将“教”和“育”连在一起用(《孟子•尽心上》)人性论:性善论(“良知良能”)理想人格:“大丈夫”教育方法:深造自得、盈科后进、教亦多术、专心致志荀子最早将“道”和“德”连在一起用道家思想主要人物:老子、庄子观点文化堕落论人性“复归”论“绝圣弃智”论《礼记》《大学》三纲: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八条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中庸》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学记》世界上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教育学问题的论著被称为“教育学的雏形”作者:东正克原文观点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杂施而不孙,陵节而施长善救失“预、时、孙、摩”原则“语之而不知,虽舍之可也”:量力性原则/可接受性原则藏息相辅朱熹教育思想重视基础教育重视思想品德教育讲究教育方法朱子读书法子循序渐进、熟读精思、虚心涵泳、切己体察、照进用力、居敬持志王阳明教育思想核心:“致良知”教育观点:量力性(随人分限所及)王充著作《论衡》观点:“问难”与“距师”颜之推《颜氏家训》我国最早的家庭教科书显学外国教育思想萌芽时期苏格拉底(个人本位论)教育目的:认为教育的首要目的是培养道德。
美德即知识,智慧即德行。
学习科目:几何、天文、算术教学方法:“产婆术”地位:西方最早提出的启发式教学步骤:讥讽—助产术—归纳—定义柏拉图(社会本位论)代表作《理想国》教育最高目标:培养“哲学王”“寓学习与游戏”的最早提倡者学习科目:算术、几何、天文、音乐理论学习即回忆(理念回忆说) 亚里士多德(社会本位论)地位:古希腊百科全书式的哲学家教育最高目的:“理性说”,追求理性就是追求美德教育观点主张按照儿童心理发展规律进行分段教育最早提倡对学生进行和谐全面发展的教育和谐发展教育的核心:音乐教育首次提出“教育遵循自然”原则主张自由教育条件闲暇时间自由学科昆体良代表作:《论演说家的教育》(《雄辩术原理》)地位西方最早的教育著作世界上第一部研究教学法的书“欧洲古代教育理论发展最高成就”学习过程:模仿—理论—练习班级授课制萌芽反对体罚创立时期培根地位科学归纳法第一人被马克思成为“英国唯物主义和整个现代实验科学的真正始祖”著作《新工具》首次提出,应该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从学科分类中提出来夸美纽斯地位:教育学之父著作《大教学论》教育学开始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近代第一本教育学著作《母育学校》西方教育史上第一本学前教育专著《世界图解》欧洲第一部儿童看图识字课本教育目的:宗教目的—永生教育理论的核心:泛智主义和普及教育。
教育理论基础知识书籍
教育理论基础知识书籍教育理论基础是教育工作者必备的知识体系,它为教育工作提供了指导和理论支撑。
通过研读教育理论基础知识书籍,教育从业者可以不断丰富自己的教育理念,提升专业素养。
本文将介绍一些重要的教育理论基础知识书籍,并简要概括其内容。
《教育学原理》《教育学原理》是教育学界公认的经典教材,由中国教育学会编写。
本书系统地介绍了教育学的基本理论、基本内容、基本方法等,在教育理论研究和实践中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教育学原理》一书包括了教育学的基本概念、教育的本质与功能、教育目标、教育内容与方法、教育评价等内容,通过深入浅出的方式,帮助读者全面了解和把握教育学的基本理论,为实际教育工作提供了参考。
《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是由王汉英主编的教育心理学教材,是国内外广泛使用的教育心理学入门读本。
本书全面系统地介绍了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理论体系和研究方法,涵盖了学习与记忆、思维与创新、情感与情绪、人格与社会化等内容。
通过研读本书,读者可以深入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掌握适合不同学生个体的教学方法,改善教学效果。
《课程与教学论》《课程与教学论》是高校教师培训和教育管理领域的重要教材之一,由著名教育学家潘光旦教授撰写。
本书系统介绍了教育课程与教学设计、教师教学行为与管理等内容。
其中包括教育课程目标的确定、教学设计的原则与方法、教师教学行为的规范等方面的内容,帮助读者全面理解和掌握优质课程与教学的要素。
《教育学史》《教育学史》是对教育学发展历史进行梳理和研究的经典著作,由刘晓旭教授编写。
本书通过对古代至现代教育思想的回顾与总结,帮助读者了解和思考教育学的产生、发展和变革。
书中包括了教育学史的概念与研究对象、古代教育思想、近代教育思想、现代教育思想等内容,使读者加深对教育理论的认识,掌握教育学的历史脉络,提升教育研究的深度与广度。
《教育学研究方法》《教育学研究方法》是研究教育问题时必备的方法论指导书之一,由赵莉莉主编。
2024教资科三速记手册(3篇)
第1篇一、第一章教育基础1. 教育的本质- 人的全面发展- 社会发展的需要- 教育与人的发展相互作用2. 教育的基本要素- 教育者:具备教育素质的专业人员- 受教育者:具有学习需求和发展潜能的人- 教育内容:传授的知识、技能、价值观等- 教育方法: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的方式3. 教育的基本原则-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全面发展- 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 教育要注重学生个性发展4. 教育的基本规律- 教育的发展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相适应- 教育的发展与人的身心发展相适应- 教育的发展与科学技术的发展相适应二、第二章学生发展1. 学生发展的特点- 生理发展:生理器官的成熟和生理功能的完善- 心理发展:认知、情感、意志等方面的成长- 社会性发展:道德、法律、文化等方面的认知和内化2. 学生发展的规律- 个体差异性:每个学生都有独特的发展轨迹- 连续性:学生发展是一个连续不断的过程- 顺序性:学生发展有一定的顺序性,不能逾越- 互补性:学生可以通过不同方式发展不同能力- 阶段性:学生发展分为不同的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其特点3. 学生发展的因素- 生物因素:遗传、生理等- 环境因素:家庭、学校、社会等- 主观因素:学生的自身努力、自我认知等三、第三章教学实施1. 教学的基本任务- 传授知识:使学生掌握基本知识、技能和方法- 培养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实践能力等- 情感陶冶: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审美情趣等2. 教学的基本原则- 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结合- 理论联系实际- 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相结合- 传授知识与培养品德相结合- 因材施教3. 教学的基本方法- 讲授法:教师讲解,学生听讲- 示范法:教师示范,学生模仿- 演示法:教师展示,学生观察- 探究法:学生自主探究,教师引导- 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引导4. 教学评价- 形成性评价:在教学过程中进行的评价- 总结性评价:在学期、学年末进行的评价- 评价方式:观察、测试、访谈、作品分析等四、第四章教师职业行为1. 教师职业道德- 尊重学生:关爱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 爱岗敬业:忠诚教育事业,认真履行职责- 严谨治学:追求真理,严谨治学- 团结协作:与同事团结协作,共同进步- 廉洁从教:廉洁自律,不谋私利2. 教师职业素养- 教育理念:具备正确的教育观念和价值观- 知识素养:掌握教育教学所需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 能力素养:具备教育教学所需的基本能力- 心理素养: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情绪管理能力 - 身体素养:保持健康的身体和心理状态3. 教师职业行为规范- 仪表规范:着装得体,整洁大方- 语言规范:文明礼貌,语言得体- 行为规范:举止文明,遵守纪律- 课堂规范:组织有序,气氛活跃- 交流规范:尊重他人,真诚沟通五、第五章教育法律法规1. 教育法律法规的基本原则- 公正公平原则- 保护未成年人原则- 教育优先发展原则- 依法治教原则2. 教育法律法规的主要内容- 教育法:规定国家教育的基本制度和原则- 教师法:规定教师的权利、义务和职业行为规范- 学校法:规定学校的性质、任务、组织形式和管理制度 - 学生法:规定学生的权利、义务和学校保护措施3. 教育法律法规的实施- 依法行政:政府部门依法管理教育事务- 依法执教:教师依法履行教育教学职责- 依法维权:学生和家长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六、总结本手册旨在帮助考生快速掌握教师资格证考试科目三的相关知识点,提高学习效率。
自学考试备考复习资料:教育学导论《第七章 教学过程与教学原则》知识点考点归纳整理汇总
第七章教学过程与教学原则知识点汇总一、教学过程1教学过程(名解):教学过程即教学活动的展开过程,是教师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和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借助一定的教学条件,指导学生主要通过人事教学内容而认识客观世界,并在此基础上发展自身过程。
2教学过程本质上是:特殊的认识过程1教学过程本质上是属于一种认识过程。
教学过程的矛盾主要地表现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矛盾(即教与学的矛盾)、教师与教学内容之间的内容、学生与教学内容之间的矛盾三个方面。
其中第三方面是教学过程的主要矛盾,是教学活动存在和发展的依据。
2教学活动具有特殊性。
简述教育过程的特殊性?或教学认识的特殊性是如何体现的?●教学认识有特殊的主体(学生)●教学认识有特殊的客体(教材)●教学认识有特殊的目的(学生发展)●教学认识有特殊的活动方式(教学实践)●教学认识有特殊的检验方式(考试)3掌握知识和发展智能掌握知识和发展智能是教学活动的两大基本任务。
1)形式教育论与实质教育论之争。
形式教育论认为,教学的任务主要不在于教给学生多少知识,而在于培养学生的能力。
代表人物裴斯泰洛齐。
实质教育论认为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应当是教给学生对生产活动实际有用的知识。
在教学活动中应重视自然科学、机械技术等学科的教学,代表人物是斯宾塞。
2)掌握知识与发展智能的关系具体表现为:1掌握知识与发展智能二者互为基础、互为条件首先,知识是发展智能的内容和手段。
其次,智能的发展又是掌握知识的前提条件因此,掌握知识与发展智能是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对任何一方面的偏废,都必然导致另一方面的畸形发展,并最终影响教学质量,损害个体的整体发展。
2掌握知识与发展智能之间并未同步进行、一一对应。
掌握知识与发展智能之间虽然联系密切,不可分割,但知识并不等于智能,知识掌握的量与智能发展的掌握知识与发展智能的水平之间不是一种绝对的正比关系,两者之间不同步,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剪刀差”。
首先,知识的智力价值是不同的;其次,不同的认知活动方式在发展智能方面的价值也是不同的。
自学考试备考复习资料:教育学基础《第七章 课堂教学》知识点考点归纳整理汇总
第七章课堂教学知识点汇总一、教学及其思想的产生和发展(一)教学的概述★★★1、教学的含义存在多种认识,但有共同之处:a、强调教与学的结合,是辨证统一的。
b、明确了教师教的主导作用和学生学的主体地位c、都指出了教学对学生全面发展的促进功能。
教学——是一种尊重学生理性思维能力,尊重学生自由意志,把学生看做是独立思考和行动的主体,在与教师的交往和对话中,发展个体的智慧潜能,陶冶个体的道德性格,使每个学生都达到自己最佳发展水平的活动。
目的2、教学与相关概念的关系a、教学与教育(部分与整体)b、教学与智育教学是智育的主要途径,但不是唯一途径;智育是教学的主要内容,但不是唯一内容。
3、教学的功能a、教学适应并促进社会发展的有力手段传递和继承人类知识文化,社会延续发展的条件b、教学是培养学生个性全面发展的重要环节(二)教学思想的产生和发展1、古代教学思想精华中国:《学记》是世界上最早系统地论述教育教学思想的专著教学两字最早见于《尚书》古希腊、罗马:苏格拉底“道德教育”启发性的教学方法——“产婆术”柏拉图“理念世界”培养军人和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第一个儿童年龄分期“和谐教育”昆体良因材施教反对体罚2、近代教学思想精华最初引进国外教学思想(夸、裴、赫)我国:梁启超、蔡元培(反对讲授、灌输)、陶行知(教授法——教学法)3、当代“教学”的新观念★★★工业社会——信息社会专才教育——通识教育“教学”观的变革有六大趋势:a、重视教师——重视学生b、重视知识传授——重视能力培养c、重视教法——重视学法d、重视认知——重视发展e、重视结果——重视过程f、重视继承——重视创新二、教学理论及其主要流派(一)教学理论的一般概念★★1、教学理论的概念既是理论学科,也是应用学科;既是研究教学的现象、问题,揭示教学一般规律,也要研究利用,遵循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策略和技术;既是描述性理论,也是处方性、规范性理论。
2、教学理论与相关概念的关系a、教学理论与学习理论前者:“怎样教”促进学习后者:“学习是怎样发生的,学习开始后会发生什么样的情况”描述学习b、教学理论与课程理论有两种极端:“大教学小课程”,“大课程小教学”其实,教学与课程相互关联;又有区别:研究侧重点不同:课程(学习的范围)教学(教师对学生引导的行为);目的与手段,内容与形式的关系。
00398学前教育原理(新版教材)
《学前教育原理》复习备考资料课程代码:00398 2014年版绪论1、学前教育是对0-6、7岁儿童进行的教育,从初生到三岁这一阶段为婴儿教育,三岁到六岁为幼儿教育。
2、学前教育学是专门研究学前教育规律的科学,是一门兼具理论与应用性质的学科,既要在学前教育实践中研究学前教育规律,又要在研究中服务于学前教育实践。
注:以下3-6点为学前教育学产生与发展的四个阶段,具体内容结合第一章复习。
3、孕育阶段(15世纪以前):古希腊柏拉图著作《理想国》第一次提出了学前社会教育的主张,标志着学前公共教育思想的诞生。
古罗马昆体良著作《雄辩术原理》提出教育培养应从婴儿期开始。
4、萌芽阶段(16世纪-18世纪初):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著有《大教学论》提出了将一切知识教给一切人的泛智学说;《母育学校》是世界上第一本学前教育专著;《世界图解》是西方教育史上第一本图文并茂的儿童百科全书。
英国哲学家,教育学家洛克在《教育漫话》中提出绅士教育思想,西方教育史上第一次将教育分为体育,德育,智育三部分。
洛克绅士教育的理论基础是“白板说”:洛克认为人的观念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观念出现前,人心只是一块“白板”,是没有任何特征的一张白纸。
法国启蒙思想家,教育家卢梭著有《爱弥儿》提出应当遵循自然的去教育儿童,基于儿童自由,重视儿童生活的权利,培养真正的自然人,被誉为“儿童的发现者”。
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著作《林哈德与葛笃德》《葛笃德怎样教育他的子女》《母亲读物》提出应重视儿童本质发展,应依照儿童心理发展的顺序使儿童获得适当的发展机会。
5、初创阶段(18世纪后期-20世纪前半期):德国教育家福禄贝尔是学前教育理论的奠基人,创办了世界上第一所幼儿园,著作《人的教育》《幼儿园教育学》及为幼儿开发了一系列的玩具—恩物。
美国教育家杜威《我的教育信条》《学校与社会》《民主主义与教育》认为教育应让儿童从中学,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不断改造。
意大利幼儿教育家蒙台梭利著有《蒙台梭利教学法》《蒙台梭利手册》《童年的秘密》认为儿童的心理具有“吸收力”和“敏感期”教师应提供有准备的环境。
教育理论基础知识
教育理论基础知识教育理论基础知识教育理论是由教育概念、教育命题和一定的推理方式构成的。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教育理论基础知识,希望大家认真阅读!一、教育理论基础知识考哪些内容1、教育学的考查重点在哪些章节?教育学的章节可以分为宏观教育原理、中观教育系统、微观教育实践三大部分。
其中宏观教育原理(教育与教育学、教育与社会、教育与个体发展)多考查客观题,常出现细节识记型选择题或填空题;中观教育系统(教育目的、教育制度、课程)识记型、理解性题目都有涉及,还是以客观题为主,最多考查到简答题层面;微观教育实践(学生与教师、教学基本理论、德育基本原理、班级管理)更侧重于考查理解分析型题目,尤其是教学和德育两大部分。
其中德育与教学的原则、方法,教学过程,个别教育等知识点是材料分析题的高频考点。
在复习过程中,对核心的理论和观点深入理解,需具备联系实际以及较强的分析能力。
2、心理学的考查重点是什么?心理学内容相对较少,重点在心理过程中的认知过程、意志过程、个性心理部分的个性心理特征等章节。
心理学主要集中在客观题上考查,较少出现案例分析题。
在复习过程中,需要重视细节知识点的识记与理解。
3、教育心理学的考查重点是什么?教育心理学是所有学科中难度相对最大的学科,涉及的章节内容也很多。
其中学习理论、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学习心理等章节的知识是考查的重点。
教育心理学的考查题型较为广泛,主客观题都有所涉及,主观题一般以简答题和论述题的形式出现。
在复习过程中,除了识记重点知识理论之外,还要能举例子并联系实际,达到掌握应用的水平。
4、教育政策法规考什么?教育政策法规包括两方面内容的考查,一方面是法理学基础知识,一方面是重要法律条款。
法理学基础知识往往只在浙江、四川等地的考试中涉及到,大多数地区的教育政策法规以重要法律条款的识记、应用为主,主要以客观题的形式出现,难度不大。
常考的教育政策法规有《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中长期教育规划纲要》等。
2024年成人高考专升本《教育理论》考试备考题库及答案
2024年成人高考专升本《教育理论》考试备考题库及答案学校:________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_考号:________一、单选题(25题)1.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提出的“三维”课程目标是()。
A.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B.知识与技能、理论与实践、理想信念与价值观C.知识与技能、创新与实践、情感态度与科学观D.知识与技能、理解与运用、人生观与价值观2.课程可被划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对课程进行这种划分的角度是()A.学生对课程选择的自由度B.课程管理制度C.课程的组织核心D.课程的存在形式3.喜者见之而喜,忧者见之而忧。
这种现象说明心境具有()A.稳定性B.弥散性C.广阔性D.暂时性4.明确提出教育体制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提高中华民族素质,多出人才,出好人才的是()A.《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B.《关于学制改革的决定》C.《中国教育改革发展纲要》D.《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5.首次提出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学者是A.赫尔巴特B.培根C.康德D.夸美纽斯6.班级授课制在我国正式实行一般认为是在()。
A.唐朝中期B.明朝中期C.清朝末年D.辛亥革命以后7.在现代教育理论的发展中,德国教育家瓦·根舍因提出了()。
A.结构主义教学理论B.儿童智力发展阶段理论C.教学与发展的关系理论D.范例方式教学理论8.对教育学研究对象的科学表述是()。
A.研究教育事件与教育经验,探索教育理念B.研究教育方针与教育政策,制定教育法规C.研究教育现象与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D.研究德育案例与教学案例,总结教育经验9.社会主义学校对学生实施德育的基本方法是()A.说理教育法B.品德评价法C.实际锻炼法D.指导自我教育法10.世界上最早的教育文献是A.《学记》B.《论语》C.《论演说家的教育》D.《理想国》11.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是()A.了解和研究学生B.组织和培养班集体C.做好个别教育工作D.做好工作计划和总结12.个体活动积极性的内在源泉是()A.兴趣B.需要C.信念D.动机13.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教育著作是()A.《论语》B.《大学》C.《礼记?学记》D.《理想国》14.根据教育目的和不同类型学校的教育任务,由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制定的有关教学和教育工作的指导性文件是()A.课程计划B.学科课程标准C.教材D.教参15.了解智力活动的动作结构,明确活动的方向是智力技能形成哪一阶段的特点()A.原型定向B.操作定向C.原型内化D.原型启发16.在群体压力下个体放弃自己的意见而与大多数人保持一致的现象,称为A.模仿B.从众C.暗示D.服从17.实验中要解决8个问题,每个问题分别配置A、B、C三个容量不同的量杯,要求被试使用它们量出一定量的水。
【讲义】教育学(一)
考点一:教育学基础知识跟着夏夏走,教资证到手!【一个小tips 】一次成功上岸的秘诀:课前做好预习,直播积极互动,课后及时复习。
课后评价:让我看看是哪个小可爱点亮了5颗小星星~教材精讲《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主讲:夏夏老师教师资格证备考通关班模块课程阶段课程模块课程内容匹配教教材教辅笔试通关学霸领学入门学霸领学☆学霸带你领先学习教材串联精讲科目一教材精讲-覆盖考点周测-查缺补漏教材:《综合素质》《知识与能力》《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大纲及备考指南》教辅:《提分考点速记》科目二专项精准提升科目一模块专项-拿定高分精准刷题-快速提分教材:《综合素质》《知识与能力》教辅:《提分考点速记》科目二刷题预测冲刺科目一考前押题-临考加分教材:《综合素质》《知识与能力》教辅:《考前突破高分密卷》科目二面试突破面试精讲面试理论打破面试堡垒《国家教师资格证面试实战过关宝典》面试实战试讲+答辩名师一对一点评普通话普通话实战普通话水平测试普通话指导练习《普通话水平测试专用教材》课前要求1、准备好《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教材与笔记本2、可通过切换“清晰度”保障听课流畅3、做重点,勤互动第一章教育基础考点一教育学基础知识(一)教育的内涵1.教育一词的由来教育之,三乐也”最早解释:许慎《说文解字》“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
2.教育的概念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广义的教育——学校、家庭、社会狭义的教育——学校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的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的方向变化的活动。
3.教育的属性(1)教育的本质属性教育的本质属性/教育的质的规定性/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活动(育人)(2)教育的社会属性①永恒性:只要人类社会存在,就有教育现象存在。
②历史性:不同历史时期教育各有其特点,在阶级社会里,教育具有阶级性。
教资科目二科目三书本-定义说明解析
教资科目二科目三书本-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科目二和科目三是教师资格考试中的两个重要科目,其考试内容涵盖了教育教学理论和实际教学操作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本文将就教资科目二和科目三的考试要点进行介绍,并对相关教学书本进行推荐和概括。
对于科目二来说,考生需要了解教育教学理论,包括教育思想、教育学说、教育学科等基本概念。
同时,还需要掌握学科教学理论和方法,包括课程设计、教材分析、学生评价等教学要素。
科目二的考试内容涉及广泛,需要考生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和深入的教育教学实践。
而科目三则是针对教学实践进行考察,主要包括教学设计、教学过程、教学反思等内容。
科目三的考试形式更加注重实际操作,考生需要根据具体的教学情境进行教学设计,并运用合理的教学方法进行实际教学演示。
通过科目三的考试,考官将评估考生的教学技能和教学素养,考察其是否具备一名合格教师的必备能力。
在本文中,我们还将介绍一些与教资考试相关的教材,这些教材涵盖了教育教学理论和实践的内容。
通过阅读这些教材,考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教育教学的核心概念和方法,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本文将对这些教材的内容进行简要介绍和总结,帮助考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材料。
总之,本文将对教资科目二和科目三的考试要点进行介绍,以及相关教学书本进行推荐。
希望能够为考生们提供一些帮助和指导,提高他们在教育教学领域的知识和能力。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意指文章的组织结构,即包含哪些部分、各部分之间的层次关系等。
在本文中,文章结构按照以下方式进行组织:1. 引言1.1 概述1.2 文章结构1.3 目的1.4 总结2. 正文2.1 科目二要点2.1.1 考试内容12.1.2 考试内容22.1.3 考试内容32.2 科目三要点2.2.1 考试内容12.2.2 考试内容22.2.3 考试内容32.3 书本介绍2.3.1 书本内容12.3.2 书本内容22.3.3 书本内容33. 结论3.1 科目二结论3.2 科目三结论3.3 书本总结文章结构的设计有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文章的逻辑和脉络。
教育理论综合知识
教育理论综合知识教育学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第一节教育的发展教育的概念广义的教育是指一切增进人们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的活动。
它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
狭义的教育则指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主要指学校教育,它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的教育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的方向发展变化的活动。
教育的构成要素1.教育者教育者是指对受教育者在知识、技能、思想、品德等方面起到教育影响作用的人,是教育活动的主导者。
2.受教育者受教育者是指在各种教育活动中从事学习的人。
受教育者是教育的对象,是学习的主体。
3.教育影响教育影响是教育实践活动的手段,是教育活动的中介。
教育的起源生物起源说代表人物:法国社会学家力拓贝尔诺,理论观点:教育是一种生物行为,否认教育的社会性。
心理起源说代表人物:美国心理学家孟禄,理论观点: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的模仿。
劳动起源说代表人物:苏联米丁斯基、凯洛夫,教育观点:教育起源于劳动,起源于劳动过程中社会生产需要和人的发展需要的辩证统一。
教育的发展过程1.古代教育一般而言,古代教育是指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时期的学校教育。
(1)古代中国根据历史记载,中国早在4000年前的夏代,就有了学校教育的形态。
在我国,学校最早出现在商代。
西周以后,学校教育形成了以礼乐为中心的文武兼备的六艺教育。
六艺包括:礼、乐、射、御、书、数。
春秋战国时期,官学衰微,私学大兴,以孔子私学的规模最大。
宋代以后,程朱理学成为国学,儒家经典被缩减为四书(大学、中庸、孟子、论语)、五经(周易、尚书、诗经、礼记、春秋),特别是四书成为教学的基本教材和科举考试的依据。
明代以后,八股文被规定为考科举的固定格式。
光绪三十一年,清政府下令废科举开学堂。
(2)古代印度古代印度的教育控制在婆罗门教和佛教手中。
婆罗门教有严格的等级规定,其经典《吠fei陀》是主要教育内容,婆罗门教的僧侣是唯一的教师,教育的活动是背诵经典和钻研经义。
教育学(教育理论综合知识)总结 整理版
教育基础知识第一部分教育学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第一节教育概述一、教育的概念教育是人类有目的地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传承文化、传递生产与社会生活经验的一种途径。
广义的教育是指有目的的增进人的知识与技能、发展人的智力与体力,影响人的思想观念的活动。
包括: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
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依据一定的社会要求、依据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促使其朝着所期望的方向发展变化的活动。
二、教育的本质属性教育是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这是教育区别于其它事务现象的根本特征,是教育的本质属性。
这也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
三、教育的基本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媒介。
(1)教育者在社会教育活动中,有目的地影响他人生理、心理及性格发展的人统称为教育者。
(是教学活动主体)(2)受教育者在社会教育活动中,在生理、心理及性格发展方面有目的地接受影响、从事学习的人,统称为受教育者。
(受教育者是教育活动的对象、学习的主体、教师选择和试用教育媒介的依据,受教育者是教育活动的主体。
)(3)教育媒介(教育影响)指建构于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起桥梁或沟通作用的一切事物的总和,包括教育内容、教育方法与教育组织形式和教育手段等,是形式与内容的统一。
从内容上说,主要是教育内容、教育材料或教科书;从形式上说,主要是教育手段、教育方法、教育组织形式等。
教育活动中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内容三个基本要素之间构成三对基本矛盾。
其中受教育者和教育内容是教育中最基本、决定性的矛盾。
四、教育功能分类第二节教育的起源和发展一、教育的起源(1).神话起源说教育是人格化的神创造的。
(代表朱熹)(2)生物起源说教育来自动物本能。
(忽视教育的目的性和社会性,代表法国社会学家利托尔诺《人类各种人种的教育演化》和英国教育家沛西能《人民的教育》)这是第一个正式提出的有关教育起源的学说(3)心理起源说美国教育家孟禄,他认为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模仿。
《学前教育概论》考试大纲
《学前教育概论》考试大纲一、考试目的《学前教育概论》是学前教育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学前教育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了解学前教育的发展历程和现状,具备从事学前教育工作的基本素养和能力。
本考试旨在检验学生对学前教育概论课程的掌握程度,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和未来从事学前教育工作奠定基础。
二、考试范围(一)学前教育的基本概念1、学前教育的含义、特点和类型。
2、学前教育的价值和意义。
(二)学前教育的发展历程1、古代学前教育的发展。
2、近代学前教育的产生和发展。
3、现代学前教育的发展趋势。
(三)学前教育的理论基础1、教育学基础理论在学前教育中的应用。
2、心理学基础理论在学前教育中的应用。
3、社会学基础理论在学前教育中的应用。
(四)学前儿童的发展1、学前儿童身体、心理发展的特点和规律。
2、影响学前儿童发展的因素。
(五)学前教育的目标、任务和原则1、学前教育的目标和任务。
2、学前教育的基本原则。
(六)学前教育的课程1、学前教育课程的概念、类型和设计。
2、学前教育课程的实施和评价。
(七)学前教育的活动1、游戏活动在学前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2、教学活动的组织与实施。
3、生活活动的组织与管理。
(八)学前教育的环境创设1、学前教育环境的含义、类型和作用。
2、物质环境的创设。
3、精神环境的营造。
(九)学前教育机构与家庭、社区的合作1、学前教育机构与家庭合作的意义、内容和方式。
2、学前教育机构与社区合作的意义、内容和方式。
(十)学前教育工作者的专业素养1、学前教育工作者的职业道德。
2、学前教育工作者的专业知识和能力。
三、考试形式与题型(一)考试形式1、本课程考试采用闭卷笔试形式。
2、考试时间为_____分钟。
(二)题型1、选择题:考查学生对学前教育基本概念、理论和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2、填空题:考查学生对学前教育重要知识点的记忆和理解。
3、名词解释:考查学生对学前教育专业术语的理解和掌握。
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
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1.《学记》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教育着作。
2. 《学记》教育原则:教学相长、及时而教、不陵节而施、长善救失、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学不躐( liè)等、藏息相辅等。
3. 苏格拉底在教育理论上的最大贡献是“产婆术”。
4. 柏拉图教育思想集中体现在他的代表作《理想国》。
5. 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百科全书式的哲学家,首次提出了“教育遵循自然”的观点。
6. 昆体良是西方第一个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教育家,代表作《雄辩术原理》是西方第一本教育专着,也是世界上第一本研究教学法的书。
班级授课制的萌芽。
7. 培根首次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提出来。
康德最早在大学开设教育学讲座。
8.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被称为“教育学之父”,其着作《大教学论》是教育学开始形成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最主要的教育观点是:提出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提出“泛智”教育,提出教育应适应自然的思想首次从理论上论述班级授课制。
9. 卢梭是法国教育家,代表作《爱弥儿》提出自然主义教育,儿童本位思想。
10. 裴斯泰洛奇是瑞士教育家,教育史上小学各科奠基人,在其代表作《林哈德与葛笃德》中最早提出“教育心理学化”,倡导自然主义教育,提倡情感教育、爱的教育。
11. 洛克是英国教育家,代表作《教育漫话》,提出“绅士教育”和“白板说”。
12. 第斯多惠是德国教育家,被称为“德国教师的教师”,代表作《德国教师教育指南》。
13. 斯宾塞是英国教育家,最早提出“什么知识最有价值”,代表作《教学论》,提出“教育是为幸福生活做准备”。
14. 乌申斯基是苏联教育家,代表作《人是教育的对象》,将教育学称作艺术。
15. 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被称为“现代教育学之父”,其代表作《普通教育学》标志着规范教育学的建立,提出了教育性原则(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和四段教学法(明了、联想、系统、方法),提倡传统教育三中心——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理论基础知识第一部分教育学1、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2、我国春秋末年的《学记》是世界上第一部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
比古罗马昆体良的《论演说家的教育》早约三百年。
其中的主要思想有:“学不躐等”、“不陵节而施”(体现了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反映了启发性教学原则);“教学相长”(体现了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教学规律)。
3、捷克夸美纽斯1632年的《大教学论》是近代第一部系统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
他提出了班级授课制。
4、美国杜威的《民本主义与教育》强调“儿童中心”,提出了“做中学”的方法,开创了“现代教育派”。
5、苏联赞可夫的《教学与发展》把学生的“一般发展”作为教学的出发点与归属。
6、美国布鲁纳的《教育过程》的主要思想是结构主义和发现法的教学方法。
7、苏联苏霍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其著作被称为“活的教育学”和“学校生活的百科全书”。
8、教育的概念:广义指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三个方面;狭义指学校教育;偏义指思想品德教育。
9、教育的社会属性有:永恒性、历史性、相对独立性。
10、我国封建社会学校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诗、书、礼、易、春秋)。
其贯穿了儒家思想。
11、遗传素质对人的身心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社会环境对人的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
但环境决定论又是错误的,因为人接受环境影响不是消极的、被动的,而是积极的能动的实践过程。
12、我国普通中学的双重任务是:培养各行各业的劳动后备力量;为高一级学校输送合格新生。
13、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是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
14、“双基”是指系统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技巧。
15、智育的任务之一是发展学生的智力,包括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记忆力和注意力,其中思维能力是决定性的因素。
16、体育的根本任务是增强学生体质。
17、蔡元培于1912年最早提出美育,并主张“以美育代宗教”。
18、美育的任务:(1)使学生具有正确的审美观和感受美、鉴赏美的知识与能力;(2)培养学生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3)培养学生的心灵美和行为美。
19、劳动技术教育的任务:(1)培养学生的劳动观点,养成正确的劳动态度和习惯;(2)教育学生初步掌握一些基本生产知识和劳动技能。
20、义务教育是依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都必须接受,国家、社会、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
义务教育是一种强制性教育。
21、教师是教育工作的组织者、领导者,在教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22、教书育人是教师的根本任务。
23、教师劳动的特点:(1)复杂性、创造性;(2)时间上的连续性、空间的广延性;(3)长期性、间接性;(4)主体性、示范性。
24、教师的素养:职业道德素养、知识素养、能力素养。
25、学生是教育的客体、是自我教育和发展的主体、是发展中的人。
26、我国新型师生关系的特点是:(1)尊师爱生;(2)民主平等;(3)教学相长。
从根本上说,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取决于教师的教育水平。
27、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共同组成的传递和掌握社会经验的双边活动。
28、教学是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
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
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学校工作心须坚持以教学为主,全面安排的原则。
29、教学过程是教学信息反馈和师生双边活动的过程,教学中教师起主导,学生是主体。
教师的主导作用不是包办代替。
30、课程是学校教育的核心,是学校培养未来人才的蓝图。
31、编写学科课程标准和教材应遵循的原则:思想性和科学性统一;理论联系实际;稳定性和时代性结合:系统性和可接受性结合。
32、知识不等同于智力,掌握知识的多少并不能标志智力发展的水平。
教学过程中要把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结合起来,只重视能力培养的形式教育论(英国洛克)和只重视知识传授的实质教育论(英国斯宾塞)都是错误的。
33、赫尔巴特提出了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的规律。
34、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1)激发学习动机;(2)感知教材,形成表象;(3)理解教材,形成概念,这是中心环节;(4)巩固知识;(5)运用知识,形成技能技巧。
35、主要的教学原则:(1)科学性与教育性相结合的原则;(2)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3)直观性原则:(4)启发性原则;(5)循环渐进原则;(6)巩固性原则;(7)因材施教原则。
36、两种对立的教学方法思想是启发式和注入式。
我们应当提倡启发式,反对注入式。
37、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课堂教学。
38、常用的教学方法:(1)以语言传递为主的教学方法:①讲授法;②谈话法;③讨论法;④读书指导法。
(2)以直观感知为主的教学方法:①演示法;②参观法。
(3)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①练习法;②实验法:⑧实习作业法;④实践活动法。
(4)以探究活动为主的教学方法:发现法。
(5)以情感陶冶(体验)为主的教学方法:①欣赏教学法;②情境教学法。
39、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1)备课;(2)上课(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3)课外作业的布置与批改;(4)课外辅导;(5)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
40、一节好课的基本要求:(1)教学目的明确。
(2)内容正确。
突出重点,难点,抓住关键。
(3)结构合理。
上课有高度计划性、组织性、效率高、效果好。
(4)方法恰当。
(5)语言艺术。
(6)板书有序。
(7)态度从容自如。
41、德育教育一般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法纪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四个基本方面。
42、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培养提高的过程。
知、情、意、行是品德心理的四要素。
行是学生思想品德形成与否的关键,也是衡量一个人思想品德水平高低的主要标志。
德行过程是沿着知、情、意、行的顺序发展的,但其中任何一个要素都可以作为品德培养的开端,即思想品德教育具有多端性,即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教师应“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持之以恒、导之以行”。
43、活动与交往是形成学生思想品德的源泉和基础。
44、德育原则:社会主义方向性原则;从学生实际出发的原则;知行统一的原则;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的原则;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尊重信任和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
45、马卡连柯的平行教育理论: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46、德育的途径:思想政治课是特别的重要途径,其它各科教学是最经常、最基本途径。
47、陶冶教育包括人格感化、环境陶冶、艺术陶冶三种。
48、班主任工作的主要任务是:带好班级、教好学生。
49、全面了解和研究学生是有效地进行班主任工作的前提和基础。
其中观察法是一种最基本的了解方法。
50、组织和培养班集体是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
培养正确的集体舆论和优良的班风,这是衡量班集体是否形成的重要标志之一。
第二部分心理学51、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
心理现象又称心理活动,它包括:心理过程、个性心理。
52、心理过程:(1)认知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和想象;(2)情绪、情感过程;(3)意志过程。
53、个性心理:(1)个性心理动力(倾向),包括需要、动机、兴趣、信念、世界观等;(2)个性心理特征,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
54、心理是人脑的机能,脑是心理的器官。
人的心理的实质:客观现实在人脑中的映象。
55、神经系统的基本活动方式——反射。
56、意识是人的心理反映的最高形式。
意识的基本特性:自觉的目的性、主观能动性、社会制约性、以第二信号系统为主的两种信号系统的协同性。
57、心理学科的性质:心理学是一门介于自然学科和社会学科之间的交叉学科。
58、需要的种类:(1)根据起源分:生理需要、社会需要;(2)根据对象分:物质需要、精神需要。
59、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由低级向高级发展可分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也称爱和归属的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
60、动机产生的条件:内在条件是需要,外在条件是刺激诱因。
61、兴趣是指个体积极认识、探究事物、从事活动的心理倾向。
62、兴趣的品质特性:倾向性(又称指向性)、广博性、稳定性(又称持久性)、效能性。
63、学习动机的激发:(1)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
(2)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
(3)充分利用反馈信息,有效进行奖惩。
(4)合理设置课堂结构,妥善组织学习竞赛。
(5)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
64、耶克斯——多德森定律:动机水平适中,最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65、成就结构理论认为:有三种现实的课堂结构:合作型、竞争型、个别化型。
合作型目标结构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66、成败归因理论认为,学生常将成功或失败归因于四个方面:能力、努力、运气、任务难度。
67、创设问题情境的理论基础是成就动机理论。
68、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综合整体的反映。
感觉是知觉的基础,知觉是感觉的整合。
69、生物钟现象:人体内的一切物理变化和化学都是有节律的,这些节律性的变化就是所谓的“生物钟”的机制。
70、知觉的特性:选择性、整体性、理解性、恒常性。
71、注意的的特点:指向性、集中性、心理活动的组织特性。
72、注意的种类:不随意注意(无意注意)、随意注意(有意注意)、随意后注意(有意后注意)。
73、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特征和内在规律的间接、概括的反映。
间接性与概括性是思维的两大基本特征。
74、思维的种类:(1)根据凭借物与思维形态划分:动作思维、形象思维、抽象逻辑思维。
(2)根据是否遵循逻辑规则分:非形式逻辑思维、形式逻辑思维。
(3)根据指向性和答案不同分:集中思维、发散思维(求异思维)。
75、思维的过程:分析与综合、比较、抽象与概括、系统化与具体化。
76、思维的基本形式:概念、判断、推理。
77、解决问题的思维活动:(1)提出问题(发现矛盾的过程)。
(2)明确问题(找出主要矛盾的过程)。
(3)提出假设(以假设形式找到解决问题方案)。
(4)检验假设(通过理论和实践形式检验假设)。
78、启发是从其它事物能够看出解决问题的途径。
对解决问题起到启发作用的事物叫做原型。
79、定势是指心理活动的一种准备状态(心理倾向),又称心向。
80、迁移是已经获得的知识技能和学习方法对学习新知识和新技能的影响。
一种知识技能的掌握促进另一种知识技能的掌握是正迁移,如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反之为负迁移。
81、理解是学生对教材中有关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认识。
理解是学生掌握知识的中心环节。
82、想象是人脑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而创造新形象的过程。
想象是一种特殊形式的思维。
感性材料是想象的基础,实践活动是推动想象的原因和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