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黄汤及其类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伤寒论》中的麻黄汤类方,是以麻黄汤为基础化裁的。
一、方意解析
麻黄汤方是由麻黄、桂枝、杏仁、甘草四味药所组
(后两方《金匮要略》方)等8个
麻黄汤用麻黄辛温发散,宣肺解表,配桂枝以增强
(如鸡子大)较小,后者是寒邪化热,
(250g),两者不同之
用石膏之多少。以上三方的演变过程是:
(这里提出白虎汤,
)。
在这里,还应当提出后世在麻黄汤基础上化裁的三
本方即麻黄汤去桂枝而成,旨在宣肺止咳,无须发汗,
小青龙汤方的组成,取麻、桂二方之意,加人温肺
其中干姜、细辛既温且散,半夏降逆除痰,又合五味子、
味药,可分为三组,一是麻桂的宣散,一是姜辛的温散,
亦可加入石膏,使之温清并用,
至于麻黄附子甘草汤与麻黄附子细辛汤,两者均为
《伤寒论》
疮家等诸禁用麻黄汤例,应当慎重,不可粗疏。
二、病机证候
麻黄汤类方所主治的病机,随着体质的差异,病变
(一)表寒实证
本证由于寒邪郁遏在表,正气向外抗邪,邪正斗争
《伤寒论》说:“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
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者,
”太阳是指人体之表,表寒实证是外感病的第一
《伤寒论》中提到浮紧与浮数两种脉象,浮脉主表,
宜麻黄汤”这条原文,不能孤立地看问题,而应从前后条
表寒实证的发展趋势,前人说:太阳表证,实则多
然而,烦躁为何是寒郁化热的特征?
外无烦躁,且脉是微弱的,当然不能轻易地发散,
麻杏石甘汤证的主症是喘而汗出,病机是表寒郁热,
所以柯韵伯有两句名言,他说:“麻杏甘石汤是大
白虎汤之先着。”这就把表寒郁热的病机转归
(二)表兼湿热证
《金匮要略》说:“湿家身烦疼,可与麻黄加术汤,
“病者一身尽疼,发热,日哺所剧者,
”前者为风寒湿痹,后
故用麻黄汤以祛散风寒,加白术以燥湿(有人认
可以参考)。麻杏苡仁甘草汤证
且发热日晡为甚,说明湿有化燥化热的倾向。
这就体现了《金匮要略》“治风湿者……
(三)表兼里水证
本证是外有表寒里有水饮。《伤寒论》说:“伤寒表不
发热不渴……小青龙汤主之。”所谓“水气”是泛
(四)表兼里虚证
本证多见于正气虚弱之人,虽然是外感发热,其脉
《伤寒论》说: “病发热头痛,脉反沉”,这就
三、病案举例
[案一]李某,男性,47岁,工人。患哮喘病已10多
炙麻黄、桂枝各5g,五味子6g,党参、法半夏、白
10g,生姜3片,炙
甘草6g,服6剂。
药后哮喘咳嗽减轻,气息平和近如常人,痰少由稀
1次,小便清长,口不渴,食纳稍
制半夏10g,茯苓15g,炙甘草6g,陈皮10g,生
12g,细辛15g,五味子6g,冬花、苏子各10g,服6剂。
药后诸症悉减,惟夜间有小阵咳嗽,少量白痰,大
西党参15g,白术12g,茯苓15g,细辛2g,五味
6g,陈皮10g,炙甘草6g,生姜3片,法半夏、苏子、
10g
服6剂咳喘消失,照常上班。
[按]寒饮宿肺用小青龙汤温肺化饮此为常法,但在外
应温补脾肺,使之肺气充脾健运,才能巩固疗效。
[案二]戴某,男性,成年,农民。病者在春播期间,
2天以前,两下肢即有疼痛,踝关节处
发热恶寒无汗,小便短黄,口不甚渴,舌红苔黄滑润,
麻黄6g,杏仁10g,生薏苡仁15g,苍术、黄柏、
10g,海桐皮15g,甘草10g。
服2剂即能行走,继服3剂,肿痛痊愈,恢复劳动。
[按]痹证是由于风寒湿三气为病,故投麻杏苡甘汤宣
[案三]韩某,男性,28岁,职工。病者因暴雨衣裤尽
39.5度。虽值炎暑,被单裹身仍恶寒,肌肤干燥少汗,
生麻黄10g,桂枝6g,杏仁10g,甘草6g,生石膏
先煎),生姜3片,红枣12枚。
1剂水煎服。当日上午10时煎服1次,下午2时服
2煎,1小时后,汗出由少到多,头上出气如蒸,衫裤尽
[按]临床上表寒郁热证甚多见,但往往被发热偏高而
一汗而解,其病如失,耐人寻味,值得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