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黄类方的运用

合集下载

【转载】《张仲景50味药证》笔记麻黄

【转载】《张仲景50味药证》笔记麻黄

【转载】《张仲景50味药证》笔记麻黄
麻黄
一、应用:
1.麻黄多用于无汗证,而与石膏同用时,则不必拘于无汗一证。

麻黄配石膏能调节发汗的强弱。

石膏量大于麻黄,则不发汗而退肿。

麻黄量大于石膏则重在发汗。

2.麻黄配黄芪:主治关节疼痛、汗出身重而肿者。

3.黄肿,是仲景使用麻黄的客观指征。

黄肿者的咳喘,麻黄最为适宜。

4.仲景使用大剂量麻黄强调脉象,如大青龙汤证的脉象为浮紧。

浮紧即有力,是患者心肺功能较好的一种反映。

5.配伍桂枝的麻黄剂应该是较为安全的,尤其是桂枝量大于麻黄的处方。

麻黄汤是比较安全的发汗剂。

6.麻黄6g,附子10g,细辛6g。

是温性止痛兴奋剂,治疗腰痛效果最好。

但以急性腰扭伤、腰椎间盘脱出为适宜。

麻黄量在10g以上,芍药量在30g以上,服用以且须避风,服第一服时常常会周身出汗,腰痛随之减轻,以后再服就不一定会出汗,有效才常常三五剂内见效。

笔者经验,本方加大姜、甘草、大枣等,使用更安全,汤液的口感也较好。

二、用量
1.麻黄的用量有多个阶段:
2.麻黄的中毒量为30-45g。

仲景用麻黄多先煎去上沫。

麻黄配伍方案及应用禁忌

麻黄配伍方案及应用禁忌

麻黄配伍方案及应用禁忌麻黄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材,其主要成分为麻黄碱,具有祛风散寒、发汗解表的功效。

麻黄常用于治疗感冒、头痛、发热等症状,但在使用麻黄时需要注意其配伍方案和应用禁忌,以确保药物的安全性和疗效。

一、麻黄的配伍方案1. 麻黄与桂枝:麻黄与桂枝配伍常用于治疗风寒感冒,具有发汗解表的作用。

麻黄发散风寒,桂枝温通经络,两者配伍能够协同作用,加强药效。

2. 麻黄与杏仁:麻黄与杏仁配伍常用于治疗感冒引起的咳嗽,具有祛痰止咳的作用。

麻黄发散风寒,杏仁能够润肺化痰,两者配伍能够缓解咳嗽症状。

3. 麻黄与石膏:麻黄与石膏配伍常用于治疗高热发热,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

麻黄发散风寒,石膏能够清热解毒,两者配伍能够降低体温,缓解发热症状。

4. 麻黄与甘草:麻黄与甘草配伍常用于治疗感冒引起的头痛,具有镇痛的作用。

麻黄发散风寒,甘草能够调和药性,两者配伍能够缓解头痛症状。

二、麻黄的应用禁忌1. 孕妇禁用:麻黄具有刺激子宫收缩的作用,容易导致流产或早产,因此孕妇禁用麻黄。

2. 心脏病患者禁用:麻黄具有兴奋中枢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的作用,容易导致心悸、心动过速等症状,对于心脏病患者来说,使用麻黄可能会加重病情,因此心脏病患者禁用麻黄。

3. 高血压患者禁用:麻黄具有升高血压的作用,对于高血压患者来说,使用麻黄可能会导致血压升高,增加心脑血管意外的风险,因此高血压患者禁用麻黄。

4. 服用感冒药物禁用:麻黄具有发汗解表的作用,而感冒药物中常含有退热成分,两者合用可能会导致药效相互抵消,影响疗效,因此在服用感冒药物期间禁用麻黄。

5. 过敏体质禁用:个别人群对麻黄过敏,使用麻黄可能会引起过敏反应,如皮疹、呼吸困难等,因此过敏体质者禁用麻黄。

总结起来,麻黄在配伍方案上常与桂枝、杏仁、石膏、甘草等药物配伍使用,能够发挥协同作用,增强药效。

然而,在使用麻黄时需要注意其应用禁忌,包括孕妇、心脏病患者、高血压患者、服用感冒药物者以及过敏体质者禁用麻黄。

麻黄类方的临床应用

麻黄类方的临床应用

麻黄类方的临床应用学经方,是需要经验共享的。

所以,笔者一直主张大家有经验要毫无保留地贡献出来,这样才能不断地共同提高。

下面介绍一些笔者的临床相关经验,还有一些笔者收集到的资料,主题是谈一谈麻黄类方的临床应用。

大家都是临床工作者,其中不乏临床高手,在麻黄的应用方面或许都有各自独到的经验,这里只是抛砖引玉,希望引起大家对麻黄方的重视。

o关于麻黄麻黄是中国一种传统的发汗药、平喘药、利水消肿药,同时也是一种兴奋剂。

大家知道,冰毒主要来源于麻黄,是从麻黄素里面提取的。

在经方中,麻黄方占着非常重要的位置,《伤寒论》里面含麻黄方有14张,《金匮要略》里有13张,像其中的麻黄汤、大青龙汤、麻黄附子细辛汤等,都是经方中的重要方剂。

麻黄这味药,大家确实都很害怕用,尤其我们江苏苏州这一带,用麻黄非常小心,不敢多用。

记得笔者学医的时候,老师也反复强调,麻黄不能过量,用五分、八分,用一钱。

还有人不敢用麻黄,只是用麻黄水来煎煮浸泡大豆黄卷来代替麻黄使用。

因为临床上确实有用麻黄以后导致虚脱的病例。

清人许仲元《三异笔谈》记载了这样一件事:一个五岁的孩子,生肺风,一开始先用麻黄三分没有效果,然后加量到五分,五分又不行,到第三诊他用七分。

这个七分麻黄下去以后,这个小孩额汗如珠,脉已脱矣,结果赶快用人参、五味子、牡蛎、龙骨来救脱。

后来,一查原来用的药,原来前面两诊用的麻黄都是假麻黄,第三回才是真麻黄,真麻黄七分就已经过重了。

这个医话提示真麻黄发汗确实非常厉害。

清代陆定圃著的《冷庐医话》也记载当时有个医生,看了宋代许叔微的《伤寒九十论》,非常喜欢,奉为秘本。

他见许叔微擅用麻黄汤,他也学着用。

一个女子热病无汗,他就用麻黄汤,结果病人汗出不止,最后人死了。

在美国,麻黄是禁用的。

为什么呢?20个世纪80、90年代的美国,麻黄是作为减肥药被广泛使用的。

美国的胖子非常多,减肥在美国是一大行业,他们用麻黄减肥,但是没有按照中医使用麻黄的指征来使用,结果出了问题。

麻黄方的功效与作用 药用价值 用法用量

麻黄方的功效与作用 药用价值 用法用量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麻黄方的功效与作用药用价值用法用量
导语:很多人到了一定年龄,就会患有一些疾病,因此在对药物进行选择时,一定要注意不能随意,对麻黄方这种中药方剂也是一样,需要先对它进行很好
很多人到了一定年龄,就会患有一些疾病,因此在对药物进行选择时,一定要注意不能随意,对麻黄方这种中药方剂也是一样,需要先对它进行很好的了解,下面我们来看一下。

【处方】麻黄3克,干姜皮3克,浮萍3克,杏仁4.5克,白藓皮15克,丹参15克,陈皮9克,丹皮9克,僵蚕9克。

【功能主治】辛开腠理,和血止痒。

主气血不足,卫外失固,腠理不密,玄府失固,风邪内侵,肌肤失养。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

【摘录】赵炳南方
【处方】麻黄1钱,杏仁1钱半,干姜皮1钱,浮萍1钱,白鲜皮5钱,陈皮3钱,丹皮3钱,白僵蚕3钱,丹参5钱。

【功能主治】开腠理,和血止痒。

主慢性荨麻疹。

【摘录】《赵炳南临床经验集》
看了上面关于麻黄方这种中药方剂的简单介绍,我们知道如果坚持运用方剂的形式进行治疗,对于有些疾病来说是可以痊愈的。

大家不妨试试看。

生活常识分享。

麻黄类方——精选推荐

麻黄类方——精选推荐

⿇黄类⽅⼀、⿇黄类⽅⼀、⿇黄类⽅⽤于⿇黄体质:⿊(⾯⿊)、壮、实(壮实),像李逵那样的⾯貌。

⼆、⼀般要求⽆汗⽤⿇黄类⽅,但也不是绝对的,⿇黄与⽯膏结合的⿇杏⽯⽢汤可以治疗⾼热,咳喘,多汗等症状;越婢汤治疗风⽔⽔肿伴有汗出等症。

三、⿇黄类⽅⼀般多⽤于太阳病或是少阴病,有时也运⽤于其他病中,⿇黄可以透太阳表实伏邪或是太少伏邪。

四、运⽤⿇黄⼀般以⽣⿇黄为主,以陈⿇黄最好(颜⾊暗、淡黄,新⿇黄偏鲜绿)。

久置⿇黄可让⿇黄的头昏、兴奋的副作⽤减⼩。

中药“六陈”指陈⽪、半夏、枳壳、⿇黄、狼毒、吴茱萸这六种药物陈久放置后使⽤效果会更好。

五、陈⿇黄12克或是15克以上,必须先煎煮五分钟后倒掉⽔,留药渣⼊药,即先煮去沫,⽬的就是减少头昏等副作⽤,便于⼤剂量使⽤⿇黄,新⿇黄更要先煮,剂量⽐陈⿇黄药量⼩点。

六、⿇黄体质:患者体格粗壮,⾯⾊黄暗,⽪肤粗糙,恶寒喜热,易于着凉,着凉后多肌⾁酸痛,⽆汗发热;易于⿐塞、⽓喘;易于浮肿,⼩便少,⼝渴⽽饮⽔不多。

⾝体沉重,反应不敏感。

咽喉多不红,⾆体较胖,苔⽩较厚,脉浮有⼒,紧或沉紧。

多见于体格壮实的中青年和体⼒劳动者。

呼吸道疾病、⾻关节痛、寒冷、疲劳等常是这种体质患病的主要诱因。

⿇黄体质是适合较⼤剂量服⽤⿇黄以及安全使⽤⿇黄及⿇黄类⽅的⼀种体质类型。

代表⽅为⿇黄汤、⿇黄附⼦细⾟汤、葛根汤等。

此类患者在疾病状态中多表现为寒⽓郁表,或寒湿滞留经络之间,或表⾥俱实。

七、⿇黄剂对于表实伏邪很好,哪怕⽆明显的外感证(流⿐涕,喷嚏等等),只要表现为⽆汗的实证状态的伏邪,都可运⽤含有⿇黄的⽅剂。

⽐如⾯瘫,中风,以及顽固的⽔肿。

⼋、辨证要点:⽆汗,脉浮紧,⼝中和,全⾝酸痛,发热轻恶寒重,或咳嗽,或是四肢疼痛。

1、⿇黄汤⼀、条⽂字眼:头疼发热,⾝疼腰疼,⾻节疼痛,恶风⽆汗⽽喘,病在表,脉浮⽽数。

⼆、组成:⿇黄三两,桂枝⼆两,炙⽢草⼀两,杏仁七⼗个(去⽪尖,⾮药⽤部位)。

上四味,以⽔九升,先煮⿇黄,减⼆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升半,去滓,温服⼋合,覆取微汗,不需啜粥,余如桂枝法将息。

麻黄汤类方-麻黄汤加减方及类方简介【优质参考】

麻黄汤类方-麻黄汤加减方及类方简介【优质参考】

严选内容
17
三、麻杏大黄汤
4、麻杏石甘汤合厚朴大黄汤(凉膈散) 组成:麻黄、石膏、杏仁、厚朴、枳壳、大黄、甘草。 功效:宣肺泄热,行气通便。 主治:肺热咳喘,胸膈满闷,大便秘结,身热饮冷。 按语:此为凉膈散之重症。凉膈散(川大黄 、朴硝、 甘 草、 山栀子、 薄荷、黄芩、 连翘、竹叶。)凉膈泻热, 主治上中二焦积热,烦躁多渴,面热头昏、唇焦咽燥,舌 肿喉闭,目赤鼻衄,颔颊结硬,口舌生疮,涕唾稠粘,睡 卧不宁,谵语狂妄,大便秘结,小便热赤,以及小儿惊风, 舌红苔黄,脉滑数。辩证要点为:心烦如焚,唇焦咽燥, 口舌生疮,便秘尿赤。
严选内容
9
一、麻黄汤
9、麻杏味甘汤 组成:麻黄、杏仁、五味子、甘草。 功效:宣肺散寒,敛肺止咳。 主治:风寒久咳,喑哑声嘶。
严选内容
10
一、麻黄汤
10、麻杏乌梅汤 组成:麻黄、杏仁、乌梅、蝉蜕、地龙、紫
草、茜草、旱莲草、甘草。 功效:疏风脱敏。 主治:过敏症,过敏性鼻炎、过敏性哮喘、
荨麻疹等,症见恶寒无汗,鼻塞流涕等。
麻黄汤
麻黄汤加减方及类方简介
张吉成
严选内容
1
一、麻黄汤
1、麻黄汤 组成:麻黄、杏仁、桂枝、甘草。 功效:发汗解表,宣肺平喘。 主治:外感风寒。恶寒发热,头痛身疼, 无汗而喘,舌苔薄白,脉浮紧。
严选内容
2
一、麻黄汤
2、 三拗汤 组成:麻黄、杏仁、甘草。 功效:宣肺解表。 主治:外感风寒,肺气不宣证。鼻塞头痛, 语音不出,咳嗽胸闷。
严选内容
6
一、麻黄汤
6、麻杏芍甘汤合吴茱萸汤(延年半夏汤) 方源:张吉成经验方。 组成:麻黄、杏仁、白芍、人参、吴茱萸、生姜、甘草。 功效:宣肺散寒,温肝降逆。 主治:风寒外束,肝气犯肺证,症见咳嗽气逆,恶心呕恶, 胸闷胁痛,恼怒则咳喘哮鸣,舌苔白腻。 按语:本方乃根据延年半夏汤(半夏12克 槟榔6克 桔梗3 克 枳实3克 前胡6克 鳖甲9克 人参3克 吴茱萸3克 生姜3克 )的组方思路而制定,特点为肝肺同治,并解风寒。延年 半夏汤从肝治肺,其组成肝药多而肺药少,麻杏芍甘汤合 吴茱萸汤则肝肺同治,肝药肺药均衡。

《伤寒论》麻黄类方验案3则

《伤寒论》麻黄类方验案3则

医话医案中国民间疗法 犆犎犐犖犃 犛犖犃犜犝犚犗犘犃犜犎犢,犕犪狉 2024,犞狅犾 32犖狅 5 ※基金项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全国中医学术流派传承工作室第2轮建设项目:齐鲁伤寒中医学术流派传承工作室(XSLP2013 35)通信作者:孙丰雷,E mail:2531332880@qq.com第一作者:陈瑜,E mail:1002506887@qq.com《伤寒论》麻黄类方验案3则※陈瑜1孙丰雷2(1.山东中医药大学,山东济南250355;2.山东省中医院,山东济南250000)【摘要】 麻黄类方多出自《伤寒论》,是经方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主治太阳伤寒的麻黄汤加减化裁而来,临床广泛用于内、外、妇、儿诸证。

该文介绍3例麻黄类方验案以供分享。

【关键词】 《伤寒论》;麻黄类方;大青龙汤;麻黄附子细辛汤;麻黄升麻汤中图分类号:R249.2 文献标识码:B 犇犗犐:10.19621/j.cnki.11 3555/r.2024.0521麻黄汤出自张仲景的《伤寒论》,主治太阳伤寒,为八法中“汗”法的代表方剂。

麻黄类方是在麻黄汤基础上加减化裁而来的方剂,仅在《伤寒论》中提到的麻黄类方就有大青龙汤、小青龙汤、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麻黄连翘赤小豆汤、麻黄附子细辛汤、麻黄附子甘草汤、麻黄升麻汤。

古今诸多医家擅用麻黄类方,个案、验案报道层出不穷。

笔者灵活运用《伤寒论》中麻黄类方治疗内科杂病,收效甚佳。

1 大青龙汤治疗高热后四肢多发皮疹患者,男,28岁,2021年6月25日初诊。

主诉:高热后四肢多发皮疹12d。

现病史:患者自述12d前因农忙大汗出,复又冲凉饮冷后突发高热,四肢出现多处皮疹,2021年6月17日就诊于山东大学第二医院。

于呼吸内科住院查血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免疫球蛋白E(IgE)等无明显异常;炎症4项: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692.2mg/L,C反应蛋白(CRP)123.3mg/L,降钙素原(PCT)0.166ng/mL,白细胞介素 6(IL 6)39.84pg/mL。

修改第二节(麻黄汤类方)

修改第二节(麻黄汤类方)

【词解】 词解】 ①厥逆:指手足厥冷。 厥逆:指手足厥冷。 ②筋惕肉瞤:指筋肉跳动。 筋惕肉瞤:指筋肉跳动。 ③乍有轻时:指身重忽而有减轻之时。 乍有轻时:指身重忽而有减轻之时。 【提要】 提要】 论太阳伤寒兼内热的证治。 论太阳伤寒兼内热的证治。
【释义】 释义】 ①大青龙汤证治 主症: 主症: 发热恶寒 身疼痛 风寒外束,卫闭营郁。 风寒外束,卫闭营郁。 无汗 脉浮紧 ——郁热扰心。 郁热扰心。 郁热扰心 烦躁 病机:风寒束表,内有郁热。 病机:风寒束表,内有郁热。
病机:风寒束表,卫闭营郁,肺气不宣。 病机:风寒束表,卫闭营郁,肺气不宣。 治法】发汗解表,宣肺平喘。 【治法】发汗解表,宣肺平喘。 【方药】 方药】 桂枝二两 ——通阳解肌 通阳解肌 麻黄汤 麻黄三两 走表——发汗解表 发汗解表 走表 入肺——宣肺平喘 入肺 宣肺平喘 利肺降气 杏仁七十个 ——利肺降气 调和诸药 甘草粉 ——避燥生津。 避燥生津。 避燥生津 微利去麻黄加荛花 ——下其水气。 下其水气。 下其水气 噎去麻黄加附子 ——温阳散寒。 温阳散寒。 温阳散寒 小便不利少腹满去麻黄加茯苓 ——淡渗利水。 ——淡渗利水 淡渗利水。 喘去麻黄加杏仁 ——宣降肺气。 宣降肺气。 宣降肺气 (注:麻黄不可轻易去之。) 麻黄不可轻易去之。) 服药后的转归: 服药后的转归: 服汤已渴者——“此寒去欲解也”。 “此寒去欲解也” 服汤已渴者
病机:风寒外束,水饮内停。 病机:风寒外束,水饮内停。 治法】 发汗解表,温化水饮。 【治法】 发汗解表,温化水饮。 【方药】 方药】 小青龙汤 麻黄三两 ——发汗、平喘、利水。 发汗、 发汗 平喘、利水。 桂枝三两 ——解表、通阳、散寒。 解表、 解表 通阳、散寒。 芍药三两 ——破阴利水,助桂枝调和营卫。 破阴利水, 破阴利水 助桂枝调和营卫。 细辛、 细辛、干姜各三两 ——散寒化饮。 散寒化饮。 散寒化饮 敛肺止咳; 姜辛散太过。 敛肺止咳 防麻、 五味子半升——敛肺止咳;防麻、辛、姜辛散太过。 化痰降逆止呕。 化痰降逆止呕 半夏半升 ——化痰降逆止呕。 甘草三两 ——甘缓和中,调和诸药。 甘缓和中, 甘缓和中 调和诸药。

麻黄类方ppt课件

麻黄类方ppt课件

控制其使用。
在美国有14个州限制麻黄制剂的销售,不容许 用于18岁以下的未成年人。1994年美国得州网 球锦标赛中一妇女导致死亡,认为因服用含麻 黄的“处方1号”有关,为此有关生产厂家受到 美国FDA的通报,WHO拟订的全球通用草药手 册范本,亦将其从目录名单中取消。(引自第二届
全国道地药材学术研讨会资料《国际草药科研生产与市场 的最新报告》)
最大量方(6两):越婢汤
9
麻黄六两,石膏半斤,生姜三两,甘草二两,大枣十 五枚,上五味,以水六升,先煮麻黄,去上沫,内诸 药,煮取三升,分温三服。
原书指征:风水恶风,一身悉肿,脉浮不渴,续自汗 出,无大热,越婢汤主之。
一身悉肿,为全身性浮肿,提示麻黄用于浮肿,与甘 草麻黄汤主治相同。不过,本方证不是无汗,而是 “自汗出”。提示麻黄配伍石膏,不必拘于无汗一证。
广西中医学院第一附属26医院王晋平、唐 农报道,
应用线栓法制备大鼠急性脑梗死模型,给予中药 小续命汤灌胃 10 d 后,测定血浆中 NO 含量和 NOS 的活力。结果:中药治疗组血浆 NO 含量和 NOS 活力明显下降,与模型组相比差异显著(P < 0.01)。结论:中药复方小续命汤可降低急性 脑梗死大鼠血浆 NO 含量和 NOS 的活力,抑制 缺血性脑损伤。(《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9年2月19卷1期)
麻黄汤催生
19
清代伤寒家舒驰远治一产妇,发动六日,儿已出胞, 头已向下,而竟不产。医用催生诸方,又用催生灵符, 又求灵神炉丹俱无效。舒诊之,其身壮热无汗,头项 腰背强痛,云此太阳寒伤营也,法主麻黄汤。作一大 剂投之,令温服,少顷得汗,热退身安,乃索食。食 讫豁然而生(《女科要诀》)。
麻黄汤催生
27

麻黄的中医验方和用法

麻黄的中医验方和用法

麻黄的中医验方和用法核心提示:麻黄的中医验方和用法麻黄的主要功用有四: 1. 发汗解表 2. 宣肺平喘 3. 利水消肿 4. 散阴疽,消症结。

由于临床上最常用为辛温发汗药,所以一般都归在发散风寒药中。

……麻黄的主要功用有四:1. 发汗解表2. 宣肺平喘3. 利水消肿4. 散阴疽,消症结。

由于临床上最常用为辛温发汗药,所以一般都归在发散风寒药中。

麻黄除了辛温发汗、解表散寒以外,并有明显的宣肺平喘作用。

凡是风寒外侵、毛窍束闭而致肺气不得宣通的外感喘咳,都可用麻黄治疗(风寒表实无汗证)。

即使是表证已解,但仍喘咳的,还可以继续用麻黄治疗,这时可改用炙麻黄。

生麻黄发汗解表的效力大,炙麻黄发汗力小而平喘止咳的效果较好。

用麻黄治疗喘咳,最好配上杏仁。

麻黄宣通肺气以平喘止咳,杏仁降气化痰以平喘止咳,麻黄性刚烈,杏仁性柔润,二药合用,可以增强平喘止咳的效果,所以临床上有“麻黄以杏仁为臂助”的说法。

喘咳的病人,如出现肺热的证候(痰黄稠、喉燥咽干、口鼻气热、遇热则喘咳加重、苔黄、脉数等),则需加入生石膏,或黄芩、知母等,以清肺热而平喘。

常用的方剂如麻杏石甘汤、定喘汤等,可资参考。

麻黄除了解表平喘之外,还可以用它行水消肿。

主要用于上半身水肿明显的,或头面四肢水肿或急性水肿兼有表证的治疗。

麻黄可以温宣肺气、开发腠理、助上焦水气宣化而达到行水消肿的作用。

用麻黄治水肿,可能出现以下情况:水从汗解而消肿;?小便增多而消肿;?大便水泻而消肿;?身有微汗出而小便明显增多而水肿消退。

这与“肺主皮毛、肺布津液下输膀胱、肺与大肠相表里,水肿病其本在肾,其标在肺”等理论有关。

近些年来,根据这些经验,用越婢加术汤(麻黄、生石膏、苍术、甘草、生姜、大枣)加减,治疗肾炎病的水肿,也取得了一定的疗效。

麻黄配熟地、白芥子、当归等可以散阴疽,消症结。

麻黄温通发散,气味轻清,外可宣透皮毛腠理,内可深入积痰凝血,《神农本草经》有“破症坚积聚”的记载。

《外科全生集》的阳和汤(麻黄、熟地、白芥子、鹿角胶、炮姜炭、肉桂、甘草)就是把麻黄(五分)、熟地(一两)同用,来消散阴疽、痰核、流注结块的最好例子,并摸出了“麻黄得熟地而不表,熟地见麻黄而不腻”的经验。

百味中药精讲之麻黄

百味中药精讲之麻黄

百味中药精讲之麻黄麻黄首见于《神农本草经》,味辛微苦,性温,归肺、膀胱经,具有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的功效。

现总结临床常用配伍如下:1、麻黄配桂枝,同类相须,共奏发汗散寒解表之功,首见于《伤寒论》麻黄汤。

麻黄善行肌表卫分,开腠理、通毛窍,乃发汗之要药;桂枝既透营达卫,助麻黄解表散邪,以增强其发汗之功,又温通血脉,畅行营阴,使头痛身疼之证得解。

麻黄与桂枝相须为用,一发卫气之邪以开腠理,一透营分之郁以行血滞,共奏发汗解表,温通和营之功。

2、麻黄配杏仁,升降相宜,共奏宣降肺气,止咳平喘之功,首见于《伤寒论》麻黄汤,麻黄宣肺,杏仁降肺,一宣一降,恢复肺之宣发肃降功能从而达到止咳平喘的目的。

如后世治疗风寒咳嗽之三拗汤(《和剂局方》),即是麻黄汤去桂枝化裁而成。

3、麻黄配石膏,寒热相制,共奏清泄肺热,宣肺平喘之功,首见于《伤寒论》麻杏石甘汤。

麻黄性温宣肺,石膏性寒清肺,一温一寒,麻黄得石膏,宣肺平喘而不助热,石膏得麻黄,清解肺热而不凉遏,共奏宣肺平喘,清泄肺热之功。

4、麻黄配干姜,异类相使,共奏温肺散寒,止咳平喘之功,首见于《伤寒论》小青龙汤。

麻黄辛温微苦,归肺、膀胱经,上宣肺气,发汗解表,使肌肤之水湿从毛窍外散,并能通调水道,下输膀胱,使水湿之邪从小便而解;干姜辛而大热,归肺、脾、胃经,最善温肺散寒化饮,既能温散肺中寒邪而利肺气,使水道通而痰饮化,又能温中焦脾胃阳气去水湿以杜绝生痰之源。

5、麻黄配白果,散敛兼顾,共奏发汗解表,敛肺定喘之功,首见于《摄生众妙方》之定喘汤。

麻黄轻清上浮,既可疏表散寒,又可宣肺止咳平喘;白果气薄味厚,性敛而收,敛肺定喘,且兼有一定化痰之功,二药配伍,一散一收,宣散之中寓以收敛,敛肺定喘而不致留邪,具有相反相成之效。

6、麻黄配熟地、鹿角胶,散补兼施,共奏开腠理,散寒结之功,首见于《外科证治全生集》之阳和汤。

麻黄辛温宣散,发越阳气,开泄腠理,以散肌表卫分之寒凝;熟地黄味甘而厚,滋阴养血,填精益髓;鹿角胶甘温,血肉友情之品,生精补髓,养血助阳,强筋健骨。

麻黄的40种配伍应用汇总

麻黄的40种配伍应用汇总

麻黄的40种配伍应用汇总麻黄,又名龙沙、卑相、卑盐、狗骨。

为麻黄科植物草麻黄、木贼麻黄或中麻黄的草质茎。

多产于河北、山西、甘肃等地。

其味辛、微苦,温。

归肺、膀胱经。

具有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之功。

主治风寒感冒,发热恶寒无汗,百日咳,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大叶性肺炎,麻疹初期透发不畅,风疹身痒,风水浮肿,小便不利。

使用注意:凡素体虚弱而自汗、盗汗、气喘者,均忌服。

【配伍应用】(1)配石膏,治肺热咳嗽气喘。

(2)配桂枝,治感冒风寒,发热无汗、恶寒怕风,头、身疼痛之表实证,风寒湿痹,咳喘等症。

(3)配浮萍,治风水为病,身热恶风,头面四肢浮肿,小便不利,或风疹瘙痒。

(4)配杏仁,治风寒犯肺,咳喘气逆。

(5)配米壳(即罂粟壳),治久咳不止,干咳少痰。

(6)配干姜,治寒饮喘咳.(7)配五味子,治肺寒痰饮喘咳。

(8)配熟地黄,治寒湿阻滞脉络的阴疽,或肾虚寒饮喘咳。

(9)配附子,治风寒痹痛、阳虚外感、浮肿等症。

(10)配白术,治水肿病。

(11)配细辛,治外感风寒,恶寒发热,身痛头痛而兼肺气郁闭,咳喘寒痰者。

(12)配葱白,治肺气不宣,水气不行,上半身浮肿,小便不利之风水证。

(13)配葛根,治外感风寒,邪气内迫于阳明之恶寒无汗、发热口渴、下利等症。

(14)配生姜,治风寒外束,肺气郁闭之发热恶寒,无汗兼见咳喘呕逆者。

(15)配人参,治元气虚弱,感受风寒,汗不得出者。

(16)配黄芩,治身热汗出,喘促气粗,甚则鼻翼扇动,咳嗽痰黄而黏,胸闷烦躁,口渴喜冷饮,舌苔黄腻之肺热痰喘证。

对于肺阴不足,痰热虚喘之证不宜应用。

(17)配车前子,治肺气郁闭,水道不通,肾失开阖之四肢水肿,小便不利,或头面四肢急性水肿兼有表证者;痰壅肺闭之咳喘者;外邪袭肺,肺气失畅所致的发热恶风,头面四肢水肿兼有胸闷气喘,咳嗽痰多者。

(18)配白果,治肺气壅塞,久喘久咳而不愈者(本药对较少单独应用,多根据病证的寒热虚实等具体证情,与他药配伍同用,而以本药对为主)。

【何绍奇:麻黄研末应用】

【何绍奇:麻黄研末应用】

【何绍奇:麻黄研末应用】
麻黄研末应用
何绍奇将麻黄配伍并研散是其用药特色之一。

麻黄和甘草打粉,以2:1比例和匀,每服3~5克,治疗时行感冒。

麻黄30克、甘草30克、蜂房6克,共研细末,和匀,每次4克,1日3次用于遗尿。

麻黄30克、五味子30克、甘草30克研粉,和匀,分成30包,治气管炎,1日3次,每次1包。

曾有一哮喘患者,久治不愈,误将三药研粉煮糊,一次服下,麻黄量高达30克,竟喘息顿平,虽属意外,确歪打正着。

何绍奇一再强调,麻黄用量必须从小剂量开始,不可贸然投以大量,更不能猛狼从事。

他还指出使用经方中的麻黄可师其意,不可枸于方,随证调整,灵活便用。

他将麻黄作为自己治疗风、寒、湿、热的要药之一,并将其巧妙地融入温病治疗中,提高了治疗效果。

以上仅是何绍奇临床应用麻黄的一个缩影,从侧面反映了他对麻黄的了解与喜爱。

(作者单位为山西中医药大学)。

古方今用--麻黄剂

古方今用--麻黄剂

古方今用--麻黄剂中医养生文化进万家全国巡回转播!张仲景为善用麻黄的大师,创立麻黄一系列名方,后世屡用皆效。

历代医家又创一些新方,如双解散、定喘汤、阳和汤等,皆为可靠效方。

兹举应用麻黄剂治疗验案四则如下,供临床参考。

案1:支气管肺炎包某,男,3岁,1964年2月29日初诊。

发热咳嗽气喘一天。

检查:两肺布满水泡音。

胸透:两肺纹理粗重模糊,并有小型斑点状浸润性阴影,两肺下部有轻度肺气肿。

血白细胞总数14100/立方毫米,中性84%,淋巴16%。

起病即邀余诊治,用麻杏石甘汤加桔梗、前胡、豆豉、葱白。

服2剂未效,患儿仍髙热,体温39.6℃,咳喘气促,目如脱状,腹满膈扇,喉间痰声漉漉,鼻翼扇动,头汗出,时有烦躁,欲饮而不多,咳甚作呕,时吐涎沫,舌尖边红,苔白微腻,脉浮弦数。

乃请先师蒲辅周诊,认为肺气郁闭,热饮内蕴,治宜辛凉开泄,必佐化饮,用越婢加半夏汤化裁。

处方:麻黄5克,生石膏15克,甘草4克,法半夏6克,前胡4.5克,炒苏子4.5克,茯苓6克,生姜3片,大枣3枚。

2剂。

药后热退,痰少,咳喘基本已平,续予调理肺胃、清气化痰而愈。

体会:先师告余曰:“医者,寒饮易晓,治饮宜温,主以苓桂术甘汤;外寒内饮,则用小青龙汤;热饮难知,患者热象既重,又兼夹饮,证属热重于饮,宜用越婢加半夏汤;若饮重于热,则当选用小青龙加石膏汤。

”越婢加半夏汤与麻杏石甘汤君臣药虽同,皆用麻黄、生石膏,发泄透达肺之邪火,但其佐使药有异,因而作用有别。

越婢加半夏汤有透发邪火,兼蠲饮之长。

若热饮咳喘,目如脱状,主以越婢加半夏汤,其效甚速。

因饮蕴于肺,邪有依附,邪火难清,麻杏石甘汤则无祛饮之功,故难取效。

若病延日久,热灼其饮,更为胶结难解。

可见运用麻黄剂必须从君臣佐使药全面考虑,方可提髙疗效。

案2:支气管肺炎、咽炎赵某,男,5岁,1980年3月15日初诊。

咽痛音哑、咳嗽加重而喘,已有3天,前医用银翘散加减未能控制。

检査:体温39℃,咽部充血,扁桃体I?II°,两肺呼吸音粗糙,有细小水泡音,血白细胞总数15000/立方毫米,中性81%,淋巴19%,胸透结果符合“支气管肺炎”。

从经典中解读麻黄的配伍应用

从经典中解读麻黄的配伍应用

从经典中解读麻黄的配伍应用“麻黄,发汗力强,被称为“虎狼之药”,尝起来辛辣微苦,归肺、膀胱经,有辛温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之功,现代医学认为,麻黄还能发汗、抗炎、镇咳、免疫抑制、抗肿瘤、抗心律失常、利尿等药理作用。

麻黄以发汗、平喘、利水为基本功效,常与其他药物配伍使用,治疗感冒、哮喘、咳嗽、风湿痹痛及水肿。

常见配伍如下:01配桂枝发汗解肌,调和营卫。

两药同归肺经,麻黄擅长发汗,桂枝擅长温经,两药相配,能增强麻黄发汗、驱邪外出、调和营卫的功效,如麻黄汤、桂枝麻黄各半汤、桂枝二麻黄一汤。

临床中,常用于风寒感冒所致恶寒、发热、头痛、无汗;也可温肺散寒,用于风寒束肺、肺失宣降引起的咳喘。

02配杏仁宣肺理气,止喘平喘。

两药同归肺经,麻黄辛散苦泄以宣肺气平喘,杏仁擅长降肺气而止咳平喘,两药合用,宣降结合,增强止咳平喘功效。

临床遇到外感风寒引起的气逆咳喘,都可选用此药对。

现多用于治支气管哮喘、支气管炎,还可治疗咳嗽气喘;水肿;黄疸;风湿痹证等证。

03配石膏宣肺平喘,清泻肺热。

麻黄发汗解表,宣肺平喘,石膏清热泻火,麻黄得石膏,宣肺平喘却不助热;石膏助麻黄除肺热,两药既能解表寒,又能清里热,寒温并用,表里双解。

这两味药张仲景在治疗表寒里热证或肺热喘咳证时常用的药对,如治疗热邪雍肺之喘咳的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香连丸、金铃子散、左金丸等。

现临床主要用于:表寒里热之感冒;肺热咳喘;水肿。

04 配苍术宣肺解表,健脾祛湿。

麻黄宣肺解表,发汗散寒湿,苍术健脾化湿,祛风发汗,二药合用,解表除湿。

现在是中医治疗各种湿证的常用药药对,如湿邪胜所致的感冒、风寒湿痹证、痰湿咳嗽等。

05配附子温经散寒、助阳解表。

麻黄温腠理,散表寒;附子温经脉,通里阳,散里寒。

两药相伍,是助阳解表的常用药对,临床中素体阳虚,风寒所致的肌肉、筋骨疼痛、发热、恶寒,里寒不解者都可随证而用;也可以用于治疗病位在肾的水肿时,以温肾助阳发汗、散寒化饮。

作为四大君药的麻黄,应用是十分广泛的,恰当的配伍可以突出特定的功效,但临床运用麻黄也应该注意,身体虚弱、大汗淋漓的虚证哮喘慎用;阴虚血虚、出血倾向、皮肤斑疹瘙痒兼色灼热者慎用。

麻黄

麻黄

麻黄
【性能特点】本品辛散性温,入肺与膀胱经,重在宣肺,药力较强。

外能开腠理,透毛窍,散风寒,以发汗解表;内能开宣肺气,通畅气机,以平喘。

此外通过宣肺,又能通调水道而利水消肿。

【功效】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散寒通滞。

[应用]风寒表实无汗症;肺气不宣咳喘证;水肿兼有表证;风寒痹证。

[特殊用法]解表宜生用,平喘宜蜜制。

【使用注意】本品发汗力较强,故表虚自汗、阴虚盗汗及肾虚咳喘者忌用。

【配伍】 1、麻黄配桂枝:发汗解表力
强,治风寒表实无汗功著。

2、麻黄配杏仁:善宣肺降气而平喘止咳,治喘咳气逆功著,证属风寒束肺者尤佳。

3、麻黄配石膏:清肺平喘兼透表热。

治肺热咳喘效佳。

这样用“麻黄”,一定可以疗效加倍!(三篇)

这样用“麻黄”,一定可以疗效加倍!(三篇)

这样用“麻黄”,一定可以疗效加倍!(三篇)这样用“麻黄”,一定可以疗效加倍!(三篇)导读:麻黄是一味临床常用的中药,如何用好麻黄是我们的必修课。

今天就一起来学习洪广祥先生运用麻黄的经验。

01麻黄治咳嗽无论寒与热,寒热之邪客肺,均可影响肺的宣降,而上逆作咳,故肺失宣肃是咳嗽的共同病机,因此“宣肺”也就成为咳嗽的基本治法。

我以麻黄为治咳的首选药,并组成一个通用方:生麻黄10g,南杏仁10g,生甘草6g,矮地茶15g,白前10g。

用于外感或内伤咳嗽,常能收到较好疗效。

如寒痰明显者,加干姜6~10g,细辛3~6g,紫菀10g,款冬花10~15g,以宣肺散寒止咳;热痰明显者,加生石膏30g,黄芩10g,鱼腥草30g,以宣肺泄热止咳;湿痰明显者,加法半夏10~15g,陈皮10g,茯苓15g,以宣肺燥湿化痰止咳;外感风寒重者,加苏叶10~15g,生姜10~15g,以辛温宣肺;外感风热重者,加连翘15g,薄荷6g,以辛凉宣肺;兼慢性鼻炎或过敏性鼻炎者,加辛夷花10g,苍耳子10g,卫矛10~15g,防风10~15g,路路通15~30g。

02虚喘亦可用麻黄。

喘证虽有虚实之分,我个人认为,虚喘中亦多见虚中夹实,尤其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所致的喘证,不仅有肺肾两虚,摄纳失常的虚喘本证,同时又可见痰瘀阻肺,肺失肃降,气道壅塞的实证。

这就是虚喘亦可用麻黄的理论和临床依据。

当然,在组方时必须在辨证论治的前提下,进行合理配伍。

如阳虚喘证,多配伍熟附子、肉桂、紫石英等以温阳纳气定喘;阴虚喘证,多配伍熟地、胡桃肉、山萸肉等以滋阴纳气平喘;气阴两虚喘证,多配伍生脉散、白果等以益气养阴平喘。

我个人经验,虚喘用麻黄,一般宜炙用,这不仅可以缓和麻黄辛散之性,同时还有补益作用,用量一般以10g为宜。

哮喘汗出是否可用麻黄?我认为哮喘汗出有两种原因,一是因哮喘发作不解,逼汗外泄所致,一旦哮喘减轻或缓解,汗出亦随之消失,所以哮喘汗出可用麻黄,决不会因用麻黄而导致阳随汗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麻黄类方的运用学经方,是需要经验共享的。

所以,我一直主张大家有经验要毫无保留地贡献出来,这样我们才能不断地共同提高。

今天呢,我也来介绍一些临床应用的经验,还有一些我收集到的资料,主题是讲一讲麻黄类方的临床应用。

在座都有不少临床高手,在麻黄的应用方面你们都有独到的经验,我只是抛砖引玉,希望引起大家对麻黄方的重视。

关于麻黄麻黄是我们中国一种传统的发汗药、平喘药、利水消肿药,同时也是一种兴奋剂。

大家知道,冰毒主要来源于麻黄,是从麻黄素里面提取的。

在经方中间,麻黄方占着非常重要的位置,《伤寒论》里面麻黄方有14张,《金匮》里有13张,像其中的麻黄汤、大青龙汤、麻黄附子细辛汤等,都是经方中的重要方剂。

麻黄这味药,大家确实都很害怕用,尤其我们江苏苏州这一带,用麻黄非常小心,不敢多用。

记得我学医的时候,老师也反复强调,麻黄不能过量,用五分、八分,用一钱。

还有人不敢用麻黄,只是用麻黄水来煎煮浸泡大豆黄卷来代替麻黄使用。

因为确实有用麻黄以后导致虚脱的病例。

清人许仲元《三异笔谈》记载了这么一件事:说一个五岁的孩子,生肺风,一开始先用麻黄三分没有效果,然后加量加到五分,五分又不行,到第三诊他用七分,好,这个七分麻黄下去以后,这个小孩额汗如珠,脉已脱矣,结果赶快用人参、五味子、牡蛎、龙骨来救脱。

后来一查原来用的药,哦!前面两诊用的麻黄都是假麻黄,第三回才是真麻黄,真麻黄七分就已经过重了。

这个医话提示真麻黄发汗确实非常厉害。

清代陆定圃著的《冷庐医话》也说当时有个医生,看宋代许叔微的《伤寒九十论》,非常喜欢,奉为秘本。

他见许叔微擅用麻黄汤,他也学着用。

一个女子热病无汗,他就用麻黄汤,结果病人汗出不止,最后人死了。

在美国,麻黄是禁用的。

为什么呢?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的美国,麻黄是作为减肥药被广泛使用的。

美国的胖子非常多,减肥在美国是一大行业,他们用麻黄减肥,但是没有按照我们中医使用麻黄的指征来使用,结果出了问题。

九四年美国的一次网球赛上有一个妇女死亡,后来一查,发现与服用一种含有麻黄的减肥药有关。

美国FDA通报后,一律禁止使用麻黄。

不仅美国禁止,在澳大利亚,在英国,麻黄都是禁用的。

但是很多医生搞到麻黄以后照用,因为麻黄确实是好药,不会用麻黄的医生不是好医生。

附子是可爱的,麻黄也是很有魅力的。

如何安全有效地使用麻黄要安全地使用麻黄,首先要对适用于麻黄的体质要进行甄别。

麻黄是什么样的人用的?我们必须看张仲景的原文。

张仲景很多的条文表面上看上去是个症状,其实他是指一种疾病或者一类疾病,甚至有的是指一种体质状态。

譬如说麻黄,张仲景用麻黄是用来治疗黄肿的。

黄肿黄肿,这是麻黄的主治,这是安全使用麻黄有效使用麻黄的重要指征。

张仲景用麻黄,最简单的配方是甘草麻黄汤。

两味药,甘草二两、麻黄四两,两味药用来治疗什么病?里水。

里水是什么病?是一身面目黄肿,是小便不利、脉沉。

脉怎么会沉的?胖的人、水肿的人,当然脉不容易摸到,是沉的。

小便不利,所以浮肿。

全身性的浮肿是使用麻黄的一个重要指征,这非常重要。

我们还可以看张仲景使用麻黄的最大量的方子,越婢汤。

麻黄用多少?六两。

这么大剂量的麻黄用来治疗什么病?用来治疗风水,恶风,一身悉肿。

也是用来治肿的。

这种情况下用大剂量的麻黄。

无汗除了黄肿以外还有一条,无汗。

甘草麻黄汤吃了以后,张仲景强调一定要“重覆汗出,不汗再服。

”说明甘草麻黄汤有发汗的作用,而适合使用麻黄的,应该是无汗的。

问题是什么叫无汗?初学中医的人往往去问病人,你有没有汗啊?病人说我现在没有汗。

病人的主诉不能算,无汗,要看出来。

“观其脉证”,我们要“观”,我们要“看”。

无汗的人,皮肤往往是干燥的,而且粗糙,摸一下的话,好像有刺,或者甚至是像鱼鳞,看上去脸色要发黄发暗,没有光泽,那么这种人,就是无汗。

一身面目黄肿是一种体质“一身面目黄肿”就是这样一种体质。

我们叫做麻黄体质。

这种人服用麻黄是比较安全的。

麻黄体质,首先从体型体貌上来看,体型要壮实,肌肉要发达,当然也有一些比较胖壮,胖或者是浮肿,皮肤要干燥要粗糙,没有光泽,发暗,“一身面目黄肿”,就是对这种体型体貌所做的一个最简单扼要的表述。

其次,我们还要看看这种人的肚子,他的肚子往往腹壁脂肪比较厚,腹肌要有弹性,如果这个人消瘦、心下痞硬,麻黄是不能用的。

还有,人要显得困倦,他的感觉,他的反应,要比较迟钝一些。

脉浮紧张仲景用麻黄非常重视脉搏。

脉搏一定要有力,张仲景用大青龙汤,特别强调脉象要浮紧。

什么是紧呢?就是有力,就是这个病人的心肺功能良好。

因为如果心功能差的话,麻黄用上去是要出问题的。

所以张仲景当时非常谨慎,因为古人用药是非常重视安全问题的。

为什么这么说?古代的医生是奴隶,是工,上工、中工、下工,工是什么啊?是有技术的奴隶。

那个时候他们的服务对象是谁?奴隶主。

如果你看不好这个奴隶主的病或者副作用很大的话,是要杀头的,甚至满门抄斩。

所以古代的医生是真正的医生,既要有效,还要安全。

大青龙汤方后,对多汗以后如何救护,就讲得非常清楚,要温粉扑,一服汗出的,不能过剂,中病即止等。

安全使用麻黄的关键,脉搏要有力。

形象地说,麻黄体质就是鲁智深,就是李逵。

我们还可以从好发症状上来判断这个人能不能用麻黄。

一般来说,这些人容易受凉,感觉比较迟钝,等到有症状了,这个寒气已经进去了,出现身体疼痛啦,出现鼻子塞啊,出现咳喘啊。

麻黄体质的女性,容易出现月经问题,月经周期长,或者闭经。

很多人喜欢出汗,汗出以后,症状能够缓解,全身感到舒适。

这个往往都可以看作是麻黄体质。

麻黄汤麻黄汤这张方,学得最早,用的最少。

我们的学生到医院实习,提出用麻黄汤,往往被老师臭骂一顿:这哪有什么麻黄汤证?哪有什么真伤寒?很多人不会用麻黄汤。

其实麻黄汤是张好方。

麻黄汤是古代伤寒病的主方,是一个经典的辛温解表方,它适合于无汗而喘,无汗而身痛者。

但今天我不来说治喘治身痛,而说说麻黄汤的拓展使用。

减肥麻黄汤的减肥作用非常好。

张仲景当年用麻黄甘草汤治里水,里水的表现是什么?是一身面目黄肿,那么你服用麻黄甘草汤以后,汗出了,小便多了,人自然就瘦下来了,所以甘草麻黄汤其实就是一个最典型的一个减肥方。

而麻黄汤里面,就有这个组合。

六朝的陶弘景也说过,麻黄“令人虚”,这个“虚”不是后世所讲的八纲中的“虚”,这里的虚是“瘦”,是“消瘦”的代名词。

我前不久治一个三十多岁的男性,他是个经方爱好者,因为感冒,开了麻黄汤,他呢把两剂的麻黄汤并作一剂煎,麻黄15克,两剂并作一剂,一次就吃了30克。

结果当天夜里大汗淋漓,几日不止,体重一周内下降四公斤!而且心慌非常厉害。

我用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救逆啊,用了以后,心率下来了,然而感觉人还很虚,我再合生脉散——人参、麦冬、五味子,加上萸肉等等,调治了半个月。

他的心悸、自汗慢慢消失了,体重才止跌回升。

这个案例说明麻黄的减肥作用非常明显。

现在减肥光靠什么荷叶、山楂,你说能减到何时为止?要减肥来得快,用麻黄,但是这个一定要看体质,弄得不好伤身体,对心脏可能有损害。

催生麻黄汤还能催生。

这是清代伤寒家舒驰远的案例,说有一个产妇发动已经六天,头已经向下了,就是产不下来,没有宫缩。

医生用催生的很多方子,催生的灵符、炉丹什么都用过了,没有效。

这个时候舒驰远到了,一看,这个人壮热无汗、头项腰背强痛。

什么啊?他说这个是麻黄汤证。

寒伤营、太阳伤寒嘛!一剂麻黄汤,热退身安,知饥索食,豁然而生。

日本的浅田宗伯也有这个案例。

浅田宗伯是日本明治维新之前的一个非常著名的医生。

他的医案叫《橘窓书影》,里面也记载了他一个用麻黄汤催生的案例:说有个妇人临产破浆以后,振寒腰痛如折,不能分娩,前医给她破血剂。

结果先生跑来以后怎么看呢?脉浮数,肌热,是外感!麻黄汤加附子。

吃了以后让她出汗,须臾腰痛稍宽,渐发阵缩,宫缩开始了;然后让她坐上床,结果产一个女孩。

以上两个医案提示:麻黄汤可以催生。

麻黄汤作用于盆腔,它能够兴奋盆腔内的器官以及肌肉。

92年的《中医杂志》有个报道,介绍用麻黄汤来治疗子宫脱垂。

这个经验来源于个案:有一个中年妇女,恶寒发热,他用麻黄汤以后,感冒好了,子宫脱垂居然也好了。

他后来用麻黄汤加味,加党参、黄芪、熟地、当归,用了以后,都有效。

但是,他说劳累以后容易复发,不过再用麻黄汤加味,依然有效。

这个经验值得重视。

发汗利尿麻黄汤不仅对子宫起作用,对膀胱、肾脏也有作用,这就是我们说麻黄汤能够发汗利尿。

这个案例是我的“经方沙龙”上的案例:说有一个老太,患有焦虑、坐卧不安,一直在服阿普唑仑的。

有一天牙痛,吃了阿莫西林以后,全身大肿如泥,原来很瘦弱的人,一下就变成了一个南极仙翁,头啊肿得非常厉害,医生用了十多天的药,激素脱水剂都用了,都没有效果,当时血压130/90。

结果这个医生他给她用了什么药?麻黄汤加防己、生姜、大枣,麻黄30克;一剂药,煎三次均分三次,每八小时服一次。

吃完药以后一定要喝粥,他有黄米粥,是学张仲景用桂枝汤的方法。

结果一服以后,汗出如洗,大汗淋漓,小便通利,肿消大半,很有意思血压还有下降,本来130/90,现在变成120/85。

这个老太太的老公说:这个中医药真是神奇!确实,中药有这个效果。

我在《中医十大类方》里也介绍过,赵守真先生在《治验回忆录》的医案,也是全身浮肿,也用麻黄汤取效。

醒脑开窍麻黄汤不仅对下面的器官有效,对上面的大脑也有作用。

麻黄汤可以用来治疗煤气中毒,这是《新中医》的报道:说有一个男子煤气中毒,虽然经过抢救苏醒,但是醒了以后还是很难受啊,头晕、头痛、胸闷、烦躁、记忆力减退、精神恍惚,用麻黄汤:麻黄、甘草各15克、桂枝、杏仁各10克,只用一剂药,一身汗出,精神清爽如常。

吃麻黄后脑子清爽,这个我经常试的。

我有时候感冒的话,有时用麻黄附子细辛汤,有时用葛根汤,服用以后一般半夜里汗一出,第二天早晨起来脑子非常清爽。

所以说,麻黄兴奋,能够醒脑。

治中风值得我们现在关注的,是麻黄类方能否治疗中风这个问题。

现在我们治疗中风,老是说肝阳上亢,不敢用麻黄类方。

其实中风是可以考虑使用麻黄及其类方的。

《金匮要略》里面的“还魂汤”,麻黄、杏仁、甘草,治疗什么呢?卒蹶暴死,也就是突然倒地死亡。

这里面就包括中风。

《古今录验》续命汤,能治疗中风痱:身体不能自收持、口不能言。

等一下黄仕沛先生还要专门来讲这个问题,他用续命汤用得非常好,用来治疗多发性硬化、帕金森氏病、急性神经炎、脊髓膜瘤等,这个方他用得好,等下他来讲。

小续命汤《千金方》里面有记载,就是用来治疗中风的。

徐灵胎先生在《洄溪医案》也讲过,他治疗中风就是小续命汤加大黄,但是我们现在都不敢用。

我上次看到一个资料,上海许士骠先生,他重用麻黄来治疗中风,无论是出血性的、梗塞性的,或者混合性的,他都用他的一张自拟方,叫通脑方。

什么组成?麻黄、桂枝、甘草、细辛、川芎等。

他观察用了这张方以后,没有出现血压升高,也没有出现心跳加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