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综合交通规划说明书

合集下载

武汉综合交通规划说明书

武汉综合交通规划说明书

目录第一章交通现状及存在问题 (1)一、交通现状 (1)(一)对外交通 (1)1、航空 (1)2、铁路 (1)3、公路 (3)4、水运 (3)(二)城市交通 (3)1、交通需求 (3)2、道路系统 (5)3、公共交通 (5)4、停车设施 (6)二、存在问题及分析 (6)(一)交通枢纽地位下降 (6)1、现代交通的发展弱化了武汉得天独厚的交通区位优势 (7)2、区域交通设施发展滞后 (7)3、交通产业化发展不足 (8)(二)交通与土地利用缺乏互动 (8)1、重大区域交通设施建设系统性不足 (9)2、土地利用缺乏科学的交通影响分析 (10)(三)中心区交通拥堵现象加剧,过江交通依然紧张 (10)1、多轴向的向心性交通体系的组织作用 (11)2、三镇功能分工明晰带来的消极交通量的增长 (12)3、独特的城市形态导致城市交通流集中化 (12)(四)公共交通发展缓慢 (12)1、公交线网结构不合理带来公交效率的下降 (13)2、公交整体投入不足,大容量快速公交建设缺乏资金保障 (13)(五)交通建设没有充分考虑以人为本 (13)1、道路设计与建设没有充分体现以人为本 (13)2、非机动交通安全可靠性不高 (14)3、有限的交通资源未能得到充分而有效地利用 (14)4、交通管理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14)(六)交通整体建设滞后于城市发展 (14)1、与国内先进大城市相比,武汉交通建设投入严重不足 (15)2、与迅猛增长的交通需求相比,武汉交通设施建设属滞后模式 (15)第二章交通需求发展分析 (16)一、机动车拥有量预测 (16)(一)预测方法与模型 (16)1、时间序列外推法 (16)2、弹性系数法 (16)3、多元回归模型 (16)(二)预测前提和条件 (16)1、人口规模 (16)2、GDP规模 (17)3、职工年平均工资水平 (17)4、相关政策 (17)(三)各类型车辆拥有量预测 (17)1、摩托车 (17)2、客货车及其它车辆 (18)(四)预测结论 (18)二、居民出行强度与方式结构 (19)(一)居民出行强度 (19)(二)居民出行方式结构 (19)三、车辆出行需求预测 (19)(一)车辆出行量预测 (19)(二)过江交通量预测 (20)第三章交通发展目标与策略 (21)一、交通发展目标与任务 (21)(一)交通发展目标 (21)(二)交通发展任务 (21)二、交通发展策略 (22)第四章区域快速交通与城市对外交通规划 (23)一、区域快速交通 (23)(一)规划目标 (23)(二)区域公路干线 (23)1、道路分级 (23)2、干线布局 (23)(三)区域快速轨道 (24)1、功能分级 (24)2、线网布局 (24)二、城市对外交通规划 (25)(一)航空 (25)(二)铁路枢纽 (26)1、规划目标 (26)2、铁路线网布局 (26)3、站场布局 (26)(三)公路系统 (27)1、规划目标 (27)2、公路网布局 (27)(四)水运 (28)1、规划目标 (28)2、港口布局 (28)3、航道 (29)(五)管道 (29)三、公路主枢纽规划 (30)(一)客运枢纽 (30)1、规划目标 (30)2、枢纽布局 (30)(二)物流货运枢纽 (31)1、规划目标 (31)2、货运枢纽布局 (32)第五章都市发展区交通走廊规划 (33)一、规划目标与原则 (33)(一)规划目标 (33)(二)规划原则 (33)1、适应性和引导性原则 (33)2、系统性原则 (33)3、近远期结合原则 (33)二、复合交通走廊布局规划 (33)(一)干线道路规划 (33)(二)大运量快速公共交通走廊规划 (35)(三)站点规划与用地开发 (36)三、新城路网规划 (36)第六章主城交通规划 (38)一、发展目标 (38)二、道路系统规划 (38)(一)规划目标 (38)(二)规划原则 (38)1、适应性与引导性原则 (38)2、系统性原则 (38)4、近远期相结合原则 (39)5、规划与现状相结合的原则 (39)6、满足国家有关方针、政策等要求的原则 (39)(三)道路功能与分类 (39)1、快速路 (39)2、主干路 (39)3、次干路 (40)4、支路 (40)(四)快速路网络规划 (40)(五)过江通道规划 (41)1、过长江通道规划 (42)2、过汉江通道规划 (42)(六)三镇路网规划 (43)1、路网优化原则 (43)2、汉口地区 (44)3、汉阳地区 (44)4、武昌地区 (45)(七)道路交叉口规划 (46)(八)道路横断面规划 (46)(九)规划道路技术指标 (47)二、公共客运交通规划 (47)(一)规划目标 (47)(二)轨道交通规划 (47)1、规划目标 (47)2、线网布局 (48)3、轨道车场布局 (50)4、规划期内轨道建设 (51)(三)公共汽(电)车 (53)1、规划目标 (53)3、运力规模 (53)4、线网布局 (54)5、场站布局 (54)(四)出租汽车 (55)1、客运规模 (55)2、车辆规模 (56)3、营业站点 (56)(五)轮渡 (56)1、水陆衔接 (57)2、过江轮渡 (57)3、水上游览 (57)三、公共停车设施规划 (57)(一)规划目标 (57)(二)规划原则 (57)1、“比重合理”原则 (57)2、“规模适度”原则 (58)3、“布局均匀”原则 (58)4、“用地集约”原则 (58)5、区域差别化原则 (58)(三)公共停车需求规模预测 (58)1、预测方法 (58)2、公共停车需求规模 (60)3、停车设施布局 (61)4、政策与措施保障建议 (61)四、步行与自行车交通规划 (63)(一)步行交通 (63)1、规划目标 (63)2、规划原则 (63)3、规划措施 (63)1、规划目标 (64)2、规划原则 (64)3、规划措施 (64)五、交通管理与控制规划 (65)(一)规划目标与原则 (65)1、系统最优原则 (65)2、以人为本的原则 (65)3、安全可靠的原则 (65)4、法制化原则 (65)(二)交通管理与安全 (66)1、交通管理设施与智能系统建设 (66)2、交通需求与车辆管理 (66)3、停车管理 (66)4、客货运交通管理 (67)5、城市应急交通 (67)(三)交通管理体制与法制 (67)第七章近期建设规划 (68)一、近期规划原则与目标 (68)(一)规划原则 (68)1、引导性原则 (68)2、突出重点的原则 (68)3、统筹协调的原则 (68)4、可行性与前瞻性原则 (68)(二)规划目标 (68)1、初步建立完善的的城市道路系统 (68)2、基本实现交通管理信息化 (69)3、大力提升对外交通功能,强化武汉交通枢纽地位 (69)二、对外交通设施 (69)(二)铁路 (69)(三)公路 (70)(四)水运 (70)三、城市道路系统建设 (71)(一)骨干路网建设 (71)1、快速路建设 (71)2、主干路网建设 (71)(二)区域路网建设 (71)(三)过江通道建设 (71)(四)道路立交建设 (72)1、车行立交建设 (72)2、非机动立交建设 (72)四、公共客运系统 (72)(一)轨道交通 (72)(二)常规公共交通 (72)1、公交线网 (72)2、公交运力 (73)3、公交场站 (73)4、快速公共交通规划 (73)五、公共停车设施 (74)第八章相关建议 (75)一、完善相关政策法规,保障交通可持续发展 (75)(一)交通先导政策 (75)(二)公共交通优先政策 (75)(三)交通区域差别政策 (75)(四)交通需求管理政策 (75)(五)交通营运管理政策 (76)二、开拓投融资渠道、建立稳定的资金来源 (76)三、健全运行机制、加强区域与部门协调 (76)四、整合技术力量,加强基础研究 (76)附表 (78)第一章交通现状及存在问题一、交通现状(一)对外交通武汉市主要有航空、铁路、公路、水运四种对外交通方式,运输全年完成客运量18259.5万人次,其中航空运输920.2万人次、占5.1%,铁路运输5412.8万人次、占29.6%,公路运输11926.5万人次,占65.3%;完成货运量25646.7万吨,其中航空运输8.8万吨、占0.03%,铁路运输9758.1万吨、占38.0%,公路运输10342.1万吨、占40.3%,水运5537.7万吨、占21.6%。

未来5年,武汉交通将大变样人均道路面积12平方米

未来5年,武汉交通将大变样人均道路面积12平方米

未来5年,武汉交通将大变样人均道路面积12平方米未来5年,武汉交通将大变样人均道路面积12平方米在小车、公交、轨道交通多种出行方式中,武汉市的慢行交通(行人和非机动车交通)占总出行量的62.5%,其中步行占40.5%。

需求如此大,但我市还没有一套完整的慢行交通网络规划。

昨日,市建委与六大规划院所签约,实施七大课题,涉及交通战略、客运枢纽、快速公交、慢行交通、快速路网、停车规划和近期建设的交通组织。

市建委负责人表示,这项研究将为未来5年武汉城市交通发展提供决策和技术支撑。

来自上海、广州等地铁建设前沿城市的专家听取了七大课题的开题报告。

报告披露:建1公里轨道的投入相当于建10公里的快速公交。

在轨道建设一时覆盖不到、又有大运量需求的地区,将建设快速公交系统(简称BRT)“应急”。

在城市边缘地区布点,限制小车进城。

主城内形成普通公交、轨道交通、BRT、出租车、自行车主导的出行模式。

我市8条出城高速公路今年建成,城市内部快速路网与之衔接成为下一个目标。

轨道交通站点要布局自行车停放点。

将启动慢行优先区试点,进而形成骨架慢行交通道路网络。

今年至2010年,轨道2号和4号线站点全面施工。

近期交通组织方案的控制重点是地铁站涉及的城市重要交通走廊:中北路-中南路、武珞路、航空路,重点工程是地铁中南路站、亚贸广场站和广埠屯站。

2006年武汉机动车车位缺口达29万个,将拟定停车收费和停车泊位交易等政策,缓解停车矛盾。

本次研究范围为都市发展区,面积3261平方公里,重点区域是主城区450公里。

交通战略报告描绘:到2012年,我市主城路网道路面积率达到15%,人均道路面积12平方米,中心城区干道平均车速不低于30公里/小时。

主城95%以上居民单程出行时间不超过1小时,步行到公交站点时间不超过5分钟,公交出行分担率达到30%以上,轨道交通占公共交通的比重达到25%以上。

按目标,七大课题于明年初完成。

武汉市城市公共交通专项规划word资料6页

武汉市城市公共交通专项规划word资料6页

武汉市城市公共交通专项规划第一章总则1.1 为确立公共交通在城市交通中的主导地位,构筑可持续发展的公共交通系统,以支持武汉经济发展、构建和谐交通、改善人居环境、满足出行需求,促进城市交通体系的现代化和城市综合竞争力的提升,特编制本规划。

1.2 本规划是武汉市城市公共交通发展的指导性文件,在规划范围内从事各有关规划、建设的一切单位和个人,应执行本规划。

1.3 规划年限和范围近期规划年限为2019年远期规划年限为2020年规划范围包括武汉市七城区及东西湖吴家山、金银湖、武汉经济开发区、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面积900余平方公里,同时兼顾与远城区、武汉城市圈、对外客运交通的一体化衔接。

1.4 规划主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国标GB 50220-95】●《城市公共交通站、场、厂设计规范》【建设部标准CJJ15-87】●《城市公共汽车和无轨电车工程项目建设标准》【建标(1996)298号】●武汉市城市总体规划(2019—2020)(报审稿)●武汉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网络规划(2019)●武汉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建设规划(2019)●建设部《关于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的意见》【建城(2019)38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的意见》【国办发(2019)46号】●武汉市城市交通发展战略●武汉市交通发展“十一五”规划●武汉市城市道路客运交通一体化规划●武汉市城市公共交通基础调查数据●武汉市历年有关的社会经济统计数据●武汉市居民出行调查(2019)●武汉市公共交通随车调查(2019)●武汉市客运出租汽车调查(2019)●城市公共交通规划相关的其它辅助调查第二章规划指导思想及原则2.1 指导思想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和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优先发展公共交通,保持与城市土地利用和综合交通系统相协调。

构建层次分明、结构优化、优势互补、设施先进、服务一流的武汉市城市公共交通体系。

武汉市综合管廊专项规划(2016-2030年)

武汉市综合管廊专项规划(2016-2030年)

武汉市综合管廊专项规划(2016-2030年)简本武汉市城乡建设委员会2016年8月前言中共中央、国务院高度关注城镇化健康发展,在2013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将城市管网建设作为中央预算内投资主要方向。

自2014年以来,国务院相继发布了《关于加强城市地下管线建设管理的指导意见》、《关于推进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的指导意见》等系列政策文件,明确要求统筹地下管网建设,通过试点示范效应,带动具备条件的城市结合新区建设、旧城改造、道路新(改、扩)建,在重要地段和管线密集区建设综合管廊;各城市人民政府要组织编制专项规划,结合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各类地下管线、道路交通等专项建设规划,合理确定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布局、管线种类、断面形式、平面位置、竖向控制等,明确建设规模和时序,综合考虑城市发展远景,预留和控制有关地下空间,稳步推进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

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和现代化城市建设的要求,统筹和高效利用城市地下空间,提升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和城镇化发展质量,保障城市安全、完善城市功能,避免道路反复开挖,增加公共产品有效投资、拉动社会资本投入、打造经济发展新动力,立足武汉市管线建设实际,有效指导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的建设,按照住建部关于推进综合管廊建设的部署要求和市政府的明确指示,由市城乡建设委员会组织,武汉市规划研究院、武汉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组成联合编制团队,开展了《武汉市综合管廊专项规划》的编制工作。

在进行大量的调研工作后于2015年10月底形成初步成果,并分册分批向各区人民政府和相关部门征求意见,编制团队充分吸收相关意见和建议,对专项规划成果进行了深化与完善,经专家评审等过程后形成最终成果,并于2016年8月获市人民政府批复。

目录第一章总则 (1)第一条规划目的 (1)第二条规划目标 (1)第三条规划原则 (1)第四条规划依据 (1)第五条规划范围 (2)第六条规划期限 (2)第二章综合管廊规划 (2)第七条规划标准 (2)第八条规划结构体系 (2)第九条布局规划 (3)第十条平面及竖向控制规划 (4)第十一条配套及附属设施 (4)第三章近期建设规划 (4)第十二条近期建设目标 (4)第十三条近期布局原则 (5)第十四条近期建设规划 (5)第四章保障措施规划 (5)第十五条组织保障 (5)第十六条政策保障 (5)第十七条投融资保障 (6)第十八条管理保障 (6)第十九条技术保障 (6)第一章总则第一条规划目的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和现代化城市建设的要求,统筹和高效利用城市地下空间,提高城市综合承载能力,遵循“创新模式、科学规划、机制保障、强力推行”的指导思想,立足武汉市管线建设实际,高标准科学编制《武汉市城市地下综合管廊专项规划》,有效指导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的建设。

武汉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修编(2016—2030年)

武汉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修编(2016—2030年)

武汉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修编(2016—2030年)一、项目概述当前,按照2015年中央及省市城市工作会议“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围绕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长江中游城市群等国家发展战略,遵循2049远景发展目标,武汉市正在全面建设更具竞争力更可持续的世界城市,努力打造国际创新中心、金融中心、贸易中心和高端制造中心,建设活力、高效、绿色、宜居、包容的世界城市。

在新的发展形势和要求下,我市正在谋划新一轮武汉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综合交通体系规划修编工作,力求通过规划统领,进一步明确城市远景发展目标、规模和空间结构,强化区域统筹和协作,实现武汉世界城市的建设目标。

综合交通体系规划作为其中最为核心的要素和内容,是明确交通发展方向,配置交通资源,支撑空间拓展,布局重大交通基础设施,促进交通与土地利用协调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对于城市空间结构和布局起着决定性的引导作用。

遵循市委市政府指示精神,立足实现总规、土规、交规“三规同步,交通先行”,强化交通引领城市发展的功能和作用,特组织开展本次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工作。

二、规划内容(一)交通发展战略目标1、交通总体目标2个总体目标:全力构建以世界性门户机场和国际内陆港为纽带、以绿色交通为主导,以轨道交通为核心的多模式一体化综合交通体系,建立依托骨架交通,特别是轨道交通发展的空间结构和用地布局,促进区域、城乡交通统筹协调发展,将武汉建成为国际枢纽城市和绿色出行楷模。

5个交通远景:一个以满足人的交通需求特性为根本原则、以绿色交通方式为主要载体、以智慧去管理、以高效为显著标志的高度一体化的综合交通系统,即实现武汉的智慧交通(Wisdom)、人本交通(User-oriented)、一体化交通(Holistic)、高效交通(Accessible)和绿色交通(Natural)。

2、交通目标内涵(1)国际枢纽城市:以航空港和内陆港“双港齐飞”为核心,全面提升“空、铁、水、公”枢纽功能,强化多式联运,将武汉建设成为中部乃至中国走向世界的门户。

武汉市城市轨道交通第四期建设规划(2019-2024年)

武汉市城市轨道交通第四期建设规划(2019-2024年)

附件武汉市城市轨道交通第四期建设规划(2019-2024年)一、线网规划武汉市城市轨道交通远景(2049年)线网总长约1100公里,形成以轨道交通为主导、与土地集约开发相协调,多元复合、衔接高效的一体化公共交通体系,实现“60/60客运目标”,即公共交通出行比例达到60%、轨道出行占公共交通出行的60%。

二、建设规划(一)建设方案建设12号线、6号线二期、8号线三期、11号线三期(武昌段首开段、新汉阳火车站段和葛店段)、7号线北延线、16号线、19号线、新港线项目,总长198.4公里,其中:地铁项目4个(含延伸线)、总长81.7公里;市域快线项目4个、总长116.7公里。

到2024年,形成14条线路运营、总长606公里的轨道网。

12号线工程自武昌火车站至武昌火车站(环线),线路长59.9公里,设车站37座,投资583.87亿元,项目建设工期为6年。

6号线二期工程自金银湖至富民南路,线路长7公里,设车站5座,投资45.58亿元,项目建设工期为3年。

8号线三期工程自野芷湖至黄家湖,线路长4.9公里,设车站2座,投资25.97亿元,项目建设工期为2年。

11号线三期工程分为三段实施,其中武昌段首开段自武昌火车站至白沙洲,线路长4公里,设车站2座,投资79.89亿元,项目建设工期为6年;新汉阳火车站段自黄金口至新汉阳火车站,线路长2.2公里,设车站2座,投资39.01亿元,项目建设工期为6年;葛店段自左岭至葛店南,线路长3.7公里,设车站1座,投资16.25亿元,项目建设工期为2年。

7号线北延线工程(前川线)自马池路至黄陂广场,线路长33.6公里,设车站9座,投资175.59亿元,项目建设工期为5年。

16号线工程自国博中心至周家河,线路长32.3公里,设车站12座,投资154.2亿元,项目建设工期为3年。

19号线工程自武汉火车站至高新二路,线路长20.6公里,设车站6座,投资171.9亿元,项目建设工期为4年。

武汉交通运输发展“十二五”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

武汉交通运输发展“十二五”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

武汉交通运输发展“十二五”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1.0 规划概况1.1规划背景经过“十一五”的快速发展,武汉市城市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

武汉交通大建设、大发展,武汉现代交通发展战略思想得到充分体现,“十一五”交通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初步完成。

武汉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框架初具雏形,初步形成了铁、水、公、空、城市交通多方式共同发展的综合交通网络、通道、枢纽格局,基本适应当前武汉经济社会发展要求。

但与新的发展阶段的新要求差距仍十分突出,国家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城市圈经济的快速发展、中部崛起战略实施和建设“两型”社会试验区等都需要加快交通运输结构调整,转变交通发展方式,大力发展绿色交通。

为明确“十二五”武汉交通运输发展目标、建设任务、建设重点和支撑策略,促进武汉交通运输持续、健康发展。

2010年12月武汉市交通科学研究所受武汉市交通运输委员会委托,编制完成了《武汉市交通运输发展“十二五”规划”》。

1.2规划目标武汉交通运输发展“十二五”规划范围涵盖武汉市行政辖区,总面积为8494平方公里,同时考虑,规划实施影响,涵盖武汉周边“1+8”城市圈和省会城市。

规划年限为2010-2015年。

规划提出总的发展目标:强化三类枢纽、完善五大网络、畅通六大通道、打造一个体系,奠定武汉中部地区国际交通枢纽、全国四大综合性交通枢纽地位,支撑经济社会发展。

“十二五”交通运输建设项目总计448项,“十二五”期投资总额1864.69亿元。

其中铁路、航空建设项目26项,投资444.99亿元,其它项目422项,投资1419.70亿元。

1.3 规划布局规划布局涵盖了综合运输通道、综合运输网络、综合交通枢纽布局、综合交通运输服务和结合交通支持保障建设等相关规划。

⑴综合运输通通按照多种运输方式共存互补的原则,进一步完善以武汉市主城为核心,辐射武汉城市圈乃至全国的6条复合型综合运输通道。

●通道一(北通道):武汉向北至北京方向“十二五”规划建设石武客运专线,启动武汉至大悟高速公路等项目。

《武汉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年)》

《武汉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年)》

国务院关于武汉市城市总体规划的批复国函〔2010〕24号湖北省人民政府:你省《关于审批〈武汉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年)的请示》收悉。

现批复如下:一、原则同意修订后的《武汉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年)》(以下简称《总体规划》)。

二、武汉市是湖北省省会,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我国中部地区的中心城市,全国重要的工业基地、科教基地和综合交通枢纽。

《总体规划》实施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经济、社会、人口、环境和资源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统筹做好武汉市城乡规划、建设和管理的各项工作。

要按照合理布局、集约发展的原则,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不断增强城市综合实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完善公共服务设施和城市功能,逐步把武汉市建设成为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生态良好、特色鲜明的现代化城市。

三、重视城乡统筹发展。

在《总体规划》确定的8494平方公里的城市规划区范围内,实行城乡统一规划管理。

主城区要依托“两江交汇、三镇鼎立”的自然格局,逐步完善汉口、武昌、汉阳的功能,促进一体化发展。

要加快卫星城镇发展,依托主要交通干线,建成以主城区为核心的多轴、多中心、开放式的城市空间布局,防止城市无序蔓延。

要按照城乡统筹发展的要求,根据市域内不同地区的条件,有重点地发展基础条件好、发展潜力大的建制镇,优化村镇布局,促进农业产业化和农村经济快速发展。

四、合理控制城市规模。

到2020年,主城区城市人口控制在502万人以内,城市建设用地控制在450平方公里以内。

根据《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空间布局,积极引导人口的合理分布,避免主城区人口过度集聚。

根据武汉市资源、环境的实际条件,坚持集中紧凑的发展模式,切实保护好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

重视节约和集约利用土地,合理开发利用城市地下空间资源。

五、完善城市基础设施体系。

要加快公路、铁路、水运和民航等区域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交通运输条件,充分发挥武汉市的全国重要交通枢纽功能。

武汉总规市域城镇体系规划说明书

武汉总规市域城镇体系规划说明书

目录一、市域现状概况 (1)(一)市域自然条件 (1)(二)市域行政区划与人口概况 (1)(三)市域经济发展 (1)(四)市域社会发展 (2)(五)市域土地利用 (3)(六)市域基础设施 (3)二、市域城乡统筹发展战略 (4)(一)市域发展分析 (4)(二)市域城乡统筹发展总体策略 (6)(三)市域功能区划 (7)(四)城市规划区范围界定 (9)(五)各行政区发展指引 (9)(六)区域协调对策 (10)三、市域空间管制规划 (13)(一)市域空间资源管制 (13)(二)市域禁限建分区管制 (18)(三)空间管制措施建议 (19)四、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21)(一)现状城镇体系分析 (21)(二)市域城镇发展战略与原则 (26)(三)市域人口与城镇化水平预测 (27)(四)市域城镇体系结构 (27)(五)主要城镇发展指引 (30)五、市域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34)(一)农业与农村现状分析 (34)(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形势与发展要求 (36)(三)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展目标与建设要求 (37)(四)市域村庄规划建设指导 (39)(五)市域农业生产布局 (45)六、市域旅游规划 (46)(一)旅游资源现状分析 (46)(二)市域旅游功能区划 (48)(三)市域旅游资源开发利用 (50)一、市域现状概况(一)市域自然条件武汉市位于长江中游,江汉平原东部,东经113˚41’-115˚05’,北纬29˚58’-31˚22’之间。

武汉市域属于扬子地槽凹陷的一部分,地形属残丘性河湖冲积平原,处于平原向低山丘陵过渡地带,以丘陵和平原相间的波状起伏地貌为主,地势北高南低,北部低山林立,南部丘陵、岗地密集,中部低平,80%以上面积为岗垄平原和平坦平原地区,河道纵横交错,湖泊星罗棋布。

市区平均海拔20-26米。

武汉市域拥有丰富的山水自然资源。

以长江、汉江为主干,以金水、通顺河、府河、举水、倒水等支流构成庞大的水系,全市有大小湖泊166个;另外在北部黄陂、新洲山区、丘陵地带和江夏南部分布有大型水库,水域总面积约占市域面积的四分之一。

武汉市城市轨道交通第三期建设规划

武汉市城市轨道交通第三期建设规划

附件武汉市城市轨道交通第三期建设规划(2015~2021年)一、线网规划依据武汉市城市总体规划和综合交通规划,武汉市城市轨道交通线网由25条线路组成,总长约1045公里,设车站603座,其中换乘车站123座。

规划2020年,武汉市区公共交通占机动化出行量比例达到62.5%,轨道交通占公共交通的比例达到53%。

二、近期建设规划(一)基本原则以线网规划为基础,加密中心城区网络,扩大对外部新城组团的覆盖,改善交通状况,支持城市重点发展区域。

坚持量力而行、稳步发展的方针,力求近期建设规模和发展速度与城市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与其他交通方式发展密切配合与衔接,形成城市轨道交通基本网络。

(二)近期建设方案建设1号线延伸工程,2号线北延、南延工程,4号线西延工程,5号线,7号线南段,8号线二期工程,11号线东、西段,21号线。

到2021年,形成10条运营线路、总长400公里的轨道交通网络。

1号线延伸工程自金山大道至径河站,线路长4公里,设站2座,投资17.43亿元,规划建设期为2019~2020年。

2号线北延工程自宏图大道至天河机场站,线路长15公里,设站5座,投资75.97亿元,规划建设期为2015~2018年。

南延工程自流芳至藏龙岛站,线路长7.8公里,设站5座,投资68.69亿元,规划建设期为2015~2019年。

4号线西延工程自黄金口至新汉阳火车站,线路长4公里,设站2座,投资26.34亿元,规划建设期为2016~2018年。

5号线自武汉火车站至青菱站,线路长31.9公里,设站27座,投资249.64亿元,规划建设期为2017~2021年。

7号线南段自野芷湖至纸坊青龙山站,线路长14.2公里,设站7座,投资96亿元,规划建设期为2016~2020年。

8号线二期工程自梨园至野芷湖站,线路长16.7公里,设站12座,投资137.72亿元,规划建设期为2018~2021年。

11号线东段自武昌火车站至左岭站,线路长32.1公里,设站20座,投资246.2亿元,规划建设期为2015~2020年。

武汉综合交通运营方案

武汉综合交通运营方案

武汉综合交通运营方案一、背景介绍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武汉市的人口数量呈现持续增长的趋势,交通拥堵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避免的问题。

为了提高城市交通运行效率,减少交通压力,武汉市政府积极推进综合交通运营方案的研究和实施。

二、方案优势1.整合资源:通过整合各种交通运输方式,形成一体化的交通网络,提高运输效率。

2.环保节能:推广绿色交通工具,减少车辆尾气排放,改善城市空气质量。

3.减少拥堵:合理规划道路网格,优化交通流量,减少交通压力。

4.服务便捷:提供便捷的出行服务,满足市民多样化的出行需求。

三、具体措施1.公共交通优化:完善地铁、公交等公共交通线路,提高公共交通覆盖率和运行频次。

2.骑行和步行推广:建设骑行道和步行街,鼓励市民选择环保出行方式。

3.智能交通管理:引入智能交通管理系统,实现交通信号灯的智能调控和交通信息的实时更新。

4.交通拥堵治理:针对交通拥堵重点路段,采取限行、错峰出行等措施,缓解拥堵压力。

四、成效评估1.减少排放:经过方案执行一段时间,城市尾气排放量明显减少,城市空气质量有所改善。

2.减少拥堵:道路拥堵情况得到有效缓解,车辆通行速度提升。

3.提高满意度:市民对综合交通运营方案的满意度逐渐提升,对城市交通环境的评价也在好转。

五、展望综合交通运营方案需要长期坚持和不断完善,希望通过各方的合作和努力,能够为武汉市打造更加便捷、绿色、智能的交通系统,提升城市的生活品质和发展水平。

以上是关于武汉综合交通运营方案的简要介绍,让我们共同期待武汉交通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和提升!。

武汉市城市交通建设规划

武汉市城市交通建设规划
武汉市城市建设(城市道路桥梁和轨道交通)十二五规划)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推进我市“两型社会”建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力打造全国综合交通枢纽,科学统筹城市交通建设,根据《武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精神,特制订本规划。
一、指导思想、原则及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以发展为第一目标,通过进一步加大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促进我市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凸显我市城市地位;切实做到以人为本,通过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来改善城市居住环境,努力提高城市居民出行效率,拓展城市空间;注重城市交通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全面统筹考虑铁、水、公、空组成的立体交通体系,全力打造全国综合交通枢纽;加强城市内外交通衔接,实现城市内外交通衔接便捷化、城市内部交通畅通化、出行结构绿色低碳化、交通设施人性化,使城市交通基础设施与武汉地理特点相适应,与中心城市的地位相匹配。
2.加快过江通道建设。初步形成间距合理、疏解完善的过江交通系统。形成7座过长江通道、6座过汉江通道的格局,建成二七长江大桥、鹦鹉洲长江大桥、江汉六桥,改造江汉四桥,建设杨泗港长江通道、三阳路过长江通道、江汉七桥。
3.完善主干路网。建成规模适当、成网率高的主干路网,续建解放大道上延线、武青四干道和东沙大道等,改造长江大道、解放大道下延线等,建设东湖通道、芳草路等。
3.交通出行方式优化。公共交通方式出行比例达到30%,较现状提高6二五”期间主要有7大任务:
1.加强快速路建设。建成环网结合、轴向放射的“三环十三射”城市快速路网,在“十一五”建成三环线的基础上,贯通一环,建成二环,完善三环,续建武汉大道、中北路延长线、白沙洲大道、江北快速路,提升姑嫂树路、常青路、长丰大道、雄楚大街、友谊大道、龙阳大道功能,新建墨水湖北路、国博大道。

泛金银湖地区综合交通规划

泛金银湖地区综合交通规划

泛金银湖地区综合交通规划时间:2009-04-29 来源:武汉市规划局作者:武汉市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1、项目概述综合交通规划是城市交通建设决策的基础依据,也是交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技术支撑。

协调交通与城市的关系,落实城市交通发展战略,确定城市交通发展目标,整合交通系统资源,制定交通发展方案,是城市综合交通规划的根本任务。

近年来,立足打造“百年东西湖”,东西湖区大力推进“汉口生态新城”建设,促进全区社会经济快速发展。

泛金银湖地区作为东西湖区的东部地区,城市建设非常活跃,城市化进程有力地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伴随这一发展进程,区域交通问题开始日益显现。

开展“泛金银湖地区综合交通规划”,能够协调区域交通与城乡建设的关系,落实城市总体规划和交通发展战略,整合交通系统资源,指导区域交通建设,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本项目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资料收集与现状交通调查、交通需求预测分析和交通发展战略制定、道路网络规划、公共交通规划、道路交通管理规划、东方马城交通组织方案和近期道路交通建设规划。

2、研究重点2.1规划范围规划范围:泛金银湖地区77.8KM2,,主要任务是“建设与整合”。

以东方马城及金银湖高尔夫球场5.3平方公里为核心、四周向外各拓展一个完整功能组团的地区,南达红旗渠路,北抵府河,东临金桥大道,西至张柏公路,主要包括金银湖地区、常青花园、金银潭地区及汉口三环线以南部分区域。

研究范围:周边城市地区,主要任务是“衔接与联系”。

主要包括主城汉口地区、东西湖区及市域汉口以北的滠口开发区及临空经济区等,保持区域交通的系统性、连接性。

本次规划年限分为近期和远期,近期为2012年,远期为2020年。

规划范围及区位图2.2交通现状分析(1)土地利用与人口就业现状金银湖地区土地开发主要用于居住、休闲娱乐、商务办公和工业,现状有4万人。

常青花园土地开发主要用于居住,现状有7万人。

金银潭地区为待开发区,现状有4万人。

武汉综合交通规划说明书

武汉综合交通规划说明书

目录第一章交通现状及存在问题 (1)一、交通现状 (1)(一)对外交通 (1)1、航空 (1)2、铁路 (1)3、公路 (3)4、水运 (3)(二)城市交通 (3)1、交通需求 (3)2、道路系统 (5)3、公共交通 (5)4、停车设施 (6)二、存在问题及分析 (6)(一)交通枢纽地位下降 (6)1、现代交通的发展弱化了得天独厚的交通区位优势 (7)2、区域交通设施发展滞后 (7)3、交通产业化发展不足 (8)(二)交通与土地利用缺乏互动 (8)1、重大区域交通设施建设系统性不足 (9)2、土地利用缺乏科学的交通影响分析 (10)(三)中心区交通拥堵现象加剧,过江交通依然紧 (11)1、多轴向的向心性交通体系的组织作用 (11)2、三镇功能分工明晰带来的消极交通量的增长 (12)3、独特的城市形态导致城市交通流集中化 (12)(四)公共交通发展缓慢 (12)1、公交线网结构不合理带来公交效率的下降 (13)2、公交整体投入不足,大容量快速公交建设缺乏资金保障 (14)(五)交通建设没有充分考虑以人为本 (14)1、道路设计与建设没有充分体现以人为本 (14)2、非机动交通安全可靠性不高 (14)3、有限的交通资源未能得到充分而有效地利用 (14)4、交通管理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15)(六)交通整体建设滞后于城市发展 (15)1、与国先进大城市相比,交通建设投入重不足 (15)2、与迅猛增长的交通需求相比,交通设施建设属滞后模式 (15)第二章交通需求发展分析 (17)一、机动车拥有量预测 (17)(一)预测法与模型 (17)1、时间序列外推法 (17)2、弹性系数法 (17)3、多元回归模型 (17)(二)预测前提和条件 (17)1、人口规模 (18)2、GDP规模 (18)3、职工年平均工资水平 (18)4、相关政策 (18)(三)各类型车辆拥有量预测 (18)1、摩托车 (19)2、客货车及其它车辆 (19)(四)预测结论 (20)二、居民出行强度与式结构 (20)(一)居民出行强度 (20)(二)居民出行式结构 (20)三、车辆出行需求预测 (21)(一)车辆出行量预测 (21)(二)过江交通量预测 (21)第三章交通发展目标与策略 (23)一、交通发展目标与任务 (23)(一)交通发展目标 (23)(二)交通发展任务 (23)二、交通发展策略 (24)第四章区域快速交通与城市对外交通规划 (26)一、区域快速交通 (26)(一)规划目标 (26)(二)区域公路干线 (26)1、道路分级 (26)2、干线布局 (26)(三)区域快速轨道 (27)1、功能分级 (27)2、线网布局 (27)二、城市对外交通规划 (28)(一)航空 (28)(二)铁路枢纽 (29)1、规划目标 (29)2、铁路线网布局 (29)3、站场布局 (29)(三)公路系统 (30)1、规划目标 (30)2、公路网布局 (30)(四)水运 (31)2、港口布局 (31)3、航道 (32)4、水运管理 (32)(五)管道 (32)三、公路主枢纽规划 (33)(一)客运枢纽 (33)1、规划目标 (33)2、枢纽布局 (33)(二)物流货运枢纽 (34)1、规划目标 (34)2、货运枢纽布局 (35)第五章都市发展区交通走廊规划 (36)一、规划目标与原则 (36)(一)规划目标 (36)(二)规划原则 (36)1、适应性和引导性原则 (36)2、系统性原则 (36)3、近远期结合原则 (36)二、复合交通走廊布局规划 (36)(一)干线道路规划 (36)(二)大运量快速公共交通走廊规划 (38)(三)站点规划与用地开发 (39)三、新城路网规划 (40)第六章主城交通规划 (41)一、发展目标 (41)二、道路系统规划 (41)(二)规划原则 (41)1、适应性与引导性原则 (41)2、系统性原则 (41)3、开放性原则 (41)4、近远期相结合原则 (42)5、规划与现状相结合的原则 (42)6、满足有关针、政策等要求的原则 (42)(三)道路功能与分类 (42)1、快速路 (42)2、主干路 (42)3、次干路 (43)4、支路 (43)(四)快速路网络规划 (43)(五)过江通道规划 (45)1、过长江通道规划 (45)2、过汉江通道规划 (46)(六)三镇路网规划 (46)1、路网优化原则 (46)2、汉口地区 (47)3、汉阳地区 (48)4、武昌地区 (48)(七)道路交叉口规划 (49)(八)道路横断面规划 (50)(九)规划道路技术指标 (50)二、公共客运交通规划 (51)(一)规划目标 (51)(二)轨道交通规划 (51)2、线网布局 (51)3、轨道车场布局 (53)4、规划期轨道建设 (55)(三)公共汽(电)车 (57)1、规划目标 (57)2、客运规模 (57)3、运力规模 (57)4、线网布局 (58)5、场站布局 (58)(四)出租汽车 (59)1、客运规模 (59)2、车辆规模 (60)3、营业站点 (60)(五)轮渡 (61)1、水陆衔接 (61)2、过江轮渡 (61)3、水上游览 (61)三、公共停车设施规划 (61)(一)规划目标 (61)(二)规划原则 (62)1、“比重合理”原则 (62)2、“规模适度”原则 (62)3、“布局均匀”原则 (62)4、“用地集约”原则 (62)5、区域差别化原则 (62)(三)公共停车需求规模预测 (63)1、预测法 (63)3、停车设施布局 (66)4、政策与措施保障建议 (66)四、步行与自行车交通规划 (68)(一)步行交通 (68)1、规划目标 (68)2、规划原则 (68)3、规划措施 (68)(二)自行车交通 (69)1、规划目标 (69)2、规划原则 (69)3、规划措施 (69)五、交通管理与控制规划 (70)(一)规划目标与原则 (70)1、系统最优原则 (70)2、以人为本的原则 (70)3、安全可靠的原则 (70)4、法制化原则 (70)(二)交通管理与安全 (70)1、交通管理设施与智能系统建设 (71)2、交通需求与车辆管理 (71)3、停车管理 (71)4、客货运交通管理 (72)5、城市应急交通 (72)(三)交通管理体制与法制 (72)第七章近期建设规划 (73)一、近期规划原则与目标 (73)(一)规划原则 (73)2、突出重点的原则 (73)3、统筹协调的原则 (73)4、可行性与前瞻性原则 (73)(二)规划目标 (73)1、初步建立完善的的城市道路系统 (73)2、基本实现交通管理信息化 (74)3、大力提升对外交通功能,强化交通枢纽地位 (74)二、对外交通设施 (74)(一)航空 (74)(二)铁路 (74)(三)公路 (75)(四)水运 (75)三、城市道路系统建设 (76)(一)骨干路网建设 (76)1、快速路建设 (76)2、主干路网建设 (76)(二)区域路网建设 (76)(三)过江通道建设 (76)(四)道路立交建设 (77)1、车行立交建设 (77)2、非机动立交建设 (77)四、公共客运系统 (77)(一)轨道交通 (77)(二)常规公共交通 (77)1、公交线网 (78)2、公交运力 (78)3、公交场站 (78)五、公共停车设施 (79)第八章相关建议 (80)一、完善相关政策法规,保障交通可持续发展 (80)(一)交通先导政策 (80)(二)公共交通优先政策 (80)(三)交通区域差别政策 (80)(四)交通需求管理政策 (81)(五)交通营运管理政策 (81)二、开拓投融资渠道、建立稳定的资金来源 (81)三、健全运行机制、加强区域与部门协调 (81)四、整合技术力量,加强基础研究 (82)附表 (83)第一章交通现状及存在问题一、交通现状(一)对外交通市主要有航空、铁路、公路、水运四种对外交通式,运输全年完成客运量18259.5万人次,其中航空运输920.2万人次、占5.1%,铁路运输5412.8万人次、占29.6%,公路运输11926.5万人次,占65.3%;完成货运量25646.7万吨,其中航空运输.8万吨、占0.03%,铁路运输9758.1万吨、占38.0%,公路运输10342.1万吨、占40.3%,水运5537.7万吨、占21.6%。

武汉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构想_刘东兴

武汉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构想_刘东兴

文章编号:1672-5328(2015)06-0033-04中图分类号:U491.1+2文献标识码:A DOI:10.13813/11-5141/u.2015.0606武汉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构想刘东兴,刘进明(武汉市交通发展战略研究院,湖北武汉 430017)摘要:结合武汉市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和综合交通体系规划“三规”同步修编,如何做好新时期综合交通体系规划修编工作成为当前亟须思考的问题。

首先对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的地位、作用及存在的不足进行分析。

回顾武汉市已开展的三轮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实践,指出既有规划在一体化发展、枢纽衔接与合作、土地开发模式、交通与空间发展的协调性等方面的不足。

结合武汉市新一轮综合交通体系规划修编,从交通引领发展、建设枢纽城市、交通规划转型、优化交通结构等方面阐述需要重点研究并解决的问题。

规划修编强调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三规”高效衔接与互动融合,通过一系列政策保障城市交通行动计划的推进。

关键词: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公共交通;轨道交通;武汉市Comprehensive Transportation System Planning in WuhanLiu Dongxing, Liu Jinming(Wuhan Transportation Development Strategy Institute, Wuhan Hubei 430017, China)Abstract: The new round of planning document revisions in urban planning, land use and comprehensive transportation system in Wuhan provides opportunities to rethink the best way to develop comprehensive transportation plans in a new era. This paper first discusses the status, functionalities and shortcomings of existing comprehensive transportation system planning. By reviewing the past three rounds of comprehen-sive transportation system planning practice in Wuhan, the paper points out the shortcomings of existing planning in several aspects: integrated development, connection and cooperation between public transit ter-minals, land use development, coordination between transportation and spatial development, and etc. Based on the new round of comprehensive transportation system planning in Wuhan, the paper stresses sev-eral key elements, such as transportation-oriented development, hub city construction, transportation plan-ning reform, and optimization of travel mode share. The paper stresses that the planning documents’ revi-sion must emphasize the coordination and integration of comprehensive transportation system planning, ur-ban planning and land use planning, which calls for a series of policies to support urban transportation sys-tem.Keywords: comprehensive transportation system planning; urban planning; land use planning; public trans-portation; rail transit; Wuhan收稿日期:2015-06-26作者简介:刘东兴(1967—),男,广东揭西人,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副院长,主要研究方向:城市交通发展战略、综合交通规划、专项交通规划、交通政策等。

武汉市黄陂区综合交通规划工作方案6.24

武汉市黄陂区综合交通规划工作方案6.24

武汉市黄陂区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工作方案*******2013-6-23一、规划背景新时期,武汉市迎来了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打造国家级综合交通枢纽及公交都市示范城市的发展新机遇。

未来十年是湖北省发展的“黄金十年”,更是武汉市发展的“黄金`十年”,武汉市将在“五个湖北”战略的指导下,全面落实“1+6(主城+新城)”空间发展战略,深入推进“工业倍增计划”,强力推进城建攻坚计划和交通跨越工程,开展新一轮轨道线网修编,推行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城市用地开发模式,实现区域统筹、城乡统筹的新跨越。

黄陂区规划面积2261平方公里,规划人口150万,是武汉市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新城。

同时,黄陂还具有独特的发展优势:武汉市的北部生态新城、殷商盘龙城遗址所在地、木兰文化的发源地等等,其历史人文底蕴悠远厚重;境内拥有国际化的“铁、水、公、空”交通设施,武汉天河国际机场、亚洲最大的武汉北铁路编组站、武汉新港和京珠高速公路等共同构成了立体交通枢纽;正在开发建设的武汉临空经济区、汉口北商贸物流枢纽区均为今年湖北省重点推进项目,华中地区唯一国家级台湾农民创业园落户黄陂。

按照“独立成市、产城融合,宜居宜业”的发展思路,围绕“华中地区独具临空特色的高科技制造产业基地,全国重要的商贸物流枢纽,武汉北部生态、文化新城”的发展目标,黄陂区提出了“两城”崛起,“四区”支撑,建设“美丽、幸福黄陂”的发展战略。

为了适应黄陂新城新时期、新战略的发展要求,充分整合新一轮区域发展规划成果,打造适应区域快速、可持续发展的综合交通体系,受黄陂区交通局的委托,我院特组织开展《黄陂区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的修编工作。

二、规划范围与年限本规划确定的规划区范围为黄陂区整个行政区域,东到红安县、新州区,西到小悟山、界河、孝感,南到府河、武汉市中心城区,北到大悟县。

重点规划区为武汉北新城组群和前川新城。

规划年限与上位规划保持一致为2020年。

规划基准年为2013年,近期为2015年,部分专项展望至远景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第一章交通现状及存在问题 (1)一、交通现状 (1)(一)对外交通 (1)1、航空 (1)2、铁路 (1)3、公路 (3)4、水运 (3)(二)城市交通 (3)1、交通需求 (3)2、道路系统 (5)3、公共交通 (5)4、停车设施 (6)二、存在问题及分析 (6)(一)交通枢纽地位下降 (6)1、现代交通的发展弱化了得天独厚的交通区位优势 (7)2、区域交通设施发展滞后 (7)3、交通产业化发展不足 (8)(二)交通与土地利用缺乏互动 (8)1、重大区域交通设施建设系统性不足 (9)2、土地利用缺乏科学的交通影响分析 (10)(三)中心区交通拥堵现象加剧,过江交通依然紧 (10)1、多轴向的向心性交通体系的组织作用 (11)2、三镇功能分工明晰带来的消极交通量的增长 (12)3、独特的城市形态导致城市交通流集中化 (12)(四)公共交通发展缓慢 (12)1、公交线网结构不合理带来公交效率的下降 (13)2、公交整体投入不足,大容量快速公交建设缺乏资金保障 (13)(五)交通建设没有充分考虑以人为本 (13)1、道路设计与建设没有充分体现以人为本 (13)2、非机动交通安全可靠性不高 (14)3、有限的交通资源未能得到充分而有效地利用 (14)4、交通管理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14)(六)交通整体建设滞后于城市发展 (14)1、与国先进大城市相比,交通建设投入重不足 (15)2、与迅猛增长的交通需求相比,交通设施建设属滞后模式 (15)第二章交通需求发展分析 (16)一、机动车拥有量预测 (16)(一)预测法与模型 (16)1、时间序列外推法 (16)2、弹性系数法 (16)3、多元回归模型 (16)(二)预测前提和条件 (16)1、人口规模 (16)2、GDP规模 (17)3、职工年平均工资水平 (17)4、相关政策 (17)(三)各类型车辆拥有量预测 (17)1、摩托车 (17)2、客货车及其它车辆 (18)(四)预测结论 (18)二、居民出行强度与式结构 (19)(一)居民出行强度 (19)(二)居民出行式结构 (19)三、车辆出行需求预测 (19)(一)车辆出行量预测 (19)(二)过江交通量预测 (20)第三章交通发展目标与策略 (21)一、交通发展目标与任务 (21)(一)交通发展目标 (21)(二)交通发展任务 (21)二、交通发展策略 (22)第四章区域快速交通与城市对外交通规划 (23)一、区域快速交通 (23)(一)规划目标 (23)(二)区域公路干线 (23)1、道路分级 (23)2、干线布局 (23)(三)区域快速轨道 (24)1、功能分级 (24)2、线网布局 (24)二、城市对外交通规划 (25)(一)航空 (25)(二)铁路枢纽 (26)1、规划目标 (26)2、铁路线网布局 (26)3、站场布局 (26)(三)公路系统 (27)1、规划目标 (27)2、公路网布局 (27)(四)水运 (28)2、港口布局 (28)3、航道 (29)4、水运管理 (29)(五)管道 (29)三、公路主枢纽规划 (30)(一)客运枢纽 (30)1、规划目标 (30)2、枢纽布局 (30)(二)物流货运枢纽 (31)1、规划目标 (31)2、货运枢纽布局 (32)第五章都市发展区交通走廊规划 (33)一、规划目标与原则 (33)(一)规划目标 (33)(二)规划原则 (33)1、适应性和引导性原则 (33)2、系统性原则 (33)3、近远期结合原则 (33)二、复合交通走廊布局规划 (33)(一)干线道路规划 (33)(二)大运量快速公共交通走廊规划 (35)(三)站点规划与用地开发 (36)三、新城路网规划 (36)第六章主城交通规划 (38)一、发展目标 (38)二、道路系统规划 (38)(二)规划原则 (38)1、适应性与引导性原则 (38)2、系统性原则 (38)3、开放性原则 (38)4、近远期相结合原则 (39)5、规划与现状相结合的原则 (39)6、满足有关针、政策等要求的原则 (39)(三)道路功能与分类 (39)1、快速路 (39)2、主干路 (39)3、次干路 (40)4、支路 (40)(四)快速路网络规划 (40)(五)过江通道规划 (41)1、过长江通道规划 (42)2、过汉江通道规划 (42)(六)三镇路网规划 (43)1、路网优化原则 (43)2、汉口地区 (44)3、汉阳地区 (44)4、武昌地区 (45)(七)道路交叉口规划 (46)(八)道路横断面规划 (46)(九)规划道路技术指标 (47)二、公共客运交通规划 (47)(一)规划目标 (47)(二)轨道交通规划 (47)2、线网布局 (48)3、轨道车场布局 (50)4、规划期轨道建设 (51)(三)公共汽(电)车 (53)1、规划目标 (53)2、客运规模 (53)3、运力规模 (53)4、线网布局 (54)5、场站布局 (54)(四)出租汽车 (55)1、客运规模 (55)2、车辆规模 (56)3、营业站点 (56)(五)轮渡 (56)1、水陆衔接 (57)2、过江轮渡 (57)3、水上游览 (57)三、公共停车设施规划 (57)(一)规划目标 (57)(二)规划原则 (57)1、“比重合理”原则 (57)2、“规模适度”原则 (58)3、“布局均匀”原则 (58)4、“用地集约”原则 (58)5、区域差别化原则 (58)(三)公共停车需求规模预测 (58)1、预测法 (58)3、停车设施布局 (61)4、政策与措施保障建议 (61)四、步行与自行车交通规划 (63)(一)步行交通 (63)1、规划目标 (63)2、规划原则 (63)3、规划措施 (63)(二)自行车交通 (64)1、规划目标 (64)2、规划原则 (64)3、规划措施 (64)五、交通管理与控制规划 (65)(一)规划目标与原则 (65)1、系统最优原则 (65)2、以人为本的原则 (65)3、安全可靠的原则 (65)4、法制化原则 (65)(二)交通管理与安全 (66)1、交通管理设施与智能系统建设 (66)2、交通需求与车辆管理 (66)3、停车管理 (66)4、客货运交通管理 (67)5、城市应急交通 (67)(三)交通管理体制与法制 (67)第七章近期建设规划 (68)一、近期规划原则与目标 (68)(一)规划原则 (68)2、突出重点的原则 (68)3、统筹协调的原则 (68)4、可行性与前瞻性原则 (68)(二)规划目标 (68)1、初步建立完善的的城市道路系统 (68)2、基本实现交通管理信息化 (69)3、大力提升对外交通功能,强化交通枢纽地位 (69)二、对外交通设施 (69)(一)航空 (69)(二)铁路 (69)(三)公路 (70)(四)水运 (70)三、城市道路系统建设 (71)(一)骨干路网建设 (71)1、快速路建设 (71)2、主干路网建设 (71)(二)区域路网建设 (71)(三)过江通道建设 (71)(四)道路立交建设 (72)1、车行立交建设 (72)2、非机动立交建设 (72)四、公共客运系统 (72)(一)轨道交通 (72)(二)常规公共交通 (72)1、公交线网 (72)2、公交运力 (73)3、公交场站 (73)五、公共停车设施 (74)第八章相关建议 (75)一、完善相关政策法规,保障交通可持续发展 (75)(一)交通先导政策 (75)(二)公共交通优先政策 (75)(三)交通区域差别政策 (75)(四)交通需求管理政策 (75)(五)交通营运管理政策 (76)二、开拓投融资渠道、建立稳定的资金来源 (76)三、健全运行机制、加强区域与部门协调 (76)四、整合技术力量,加强基础研究 (76)附表 (78)第一章交通现状及存在问题一、交通现状(一)对外交通市主要有航空、铁路、公路、水运四种对外交通式,运输全年完成客运量18259.5万人次,其中航空运输920.2万人次、占5.1%,铁路运输5412.8万人次、占29.6%,公路运输11926.5万人次,占65.3%;完成货运量25646.7万吨,其中航空运输.8万吨、占0.03%,铁路运输9758.1万吨、占38.0%,公路运输10342.1万吨、占40.3%,水运5537.7万吨、占21.6%。

市近年对外交通运量见附表1。

1、航空天河机场为民用机场,位于市黄陂区天河镇东南约1公里处,距长江大桥直线距离约26公里,是地区唯一一座用于民用航空运输的大型机场。

机场于1995年建成通航,现有一条跑道、两座航站楼,机场跑道长度3400米,宽45米,4E飞行区,可供B747-200C及其以下机型起降。

2008年完成旅客吞吐量920.2万人次,完成货运量.8万吨;天河机场开通航线158条,可直达全国60多座大中城市,并开通了至福冈、汉城、曼谷以及、澳门的航班。

此外,在市江夏区山坡乡有一座军用训练机场,跑道长2800米;在新洲区阳逻镇毛集,有一座1级永备军用机场,跑道长3000米,占地366.67公顷。

2、铁路(1)概况铁路枢纽北距枢纽514公里,南距株洲枢纽420公里(距枢纽556公里),西距襄樊枢纽320公里,东距枢纽380公里,发挥着沟通中南与华北、东北、西南、华东地区的人员往来和物资交流,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

枢纽现有京广铁路贯穿南北,武九线和合武线、汉丹线、长荆线分别自东、西向引入,京九铁路麻汉联络线自东北向引入在横店站接轨,京广高速客运专线武广段、武段及站正在新建中,汉口站正在进行改扩建。

枢纽目前主要有28个车站、2个线路所,其中客运站2个、编组站4个、大型综合性货运站2个、中间站21个。

主要的大型客站(武昌站、汉口站)、编组站(江岸西、武昌南)及货运设施均集中在京广铁路的两侧,已经形成以京广铁路及长江大桥为主轴的客货运输格局。

2008年,铁路完成客运量5412.8万人,客运转量465.5亿人公里;货运量9758.1万吨,货运转量1141.7亿吨公里。

(2)客运站在枢纽现有武昌、汉口两大客运站,两个车站都是全国铁路枢纽中的特等站、是枢纽主要客站,武昌站办理除麻城向外的各向始发终到旅客列车作业、全部通过旅客列车作业,汉口站办理各向始发终到旅客列车作业、大部分通过旅客列车作业。

(3)编组站北编组站:2009年5月建成运营,为目前亚洲最大的列车编组站,双向三级七场站型、自动化驼峰。

该编组站位于京广铁路、沪汉蓉快速通道的交汇处,有京广铁路贯穿南北,麻汉联络线在横店站东北侧接轨,建设中的京广客运专线也在该区域通过,在路网中处于“沟通南北、承启东西”的居中位置,编组站总用地446.1公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