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高考试题探究备考思路
高考试题研究心得感悟
高考试题研究心得感悟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高考试题是评价学生学习成果和能力的重要工具之一,对学生而言,高考试题更是一个关乎未来的重要关卡。
对高考试题进行研究是我们每个考生都必须要做的功课。
在我的学习过程中,我也不断地思考和总结关于高考试题研究的心得和感悟,希望通过这篇文章与大家分享。
高考试题研究需要理性和客观。
在面对高考试题时,我们不能被情绪和主观因素左右,而应该以理性和客观的态度去分析和解答。
只有客观地看待高考试题,才能更好地理解试题的出题意图和要求,找到解题的最佳路径。
在研究高考试题时,我们要学会分析问题,找准规律,抓住重点,做到理性思考,客观评价。
高考试题研究需要综合和灵活。
高考试题覆盖了多个学科和各种知识领域,考察内容也涉及多种解题方法和思维技巧。
我们在研究高考试题时,要注重综合运用各种学科知识,掌握多种解题技巧,培养综合分析和综合运用的能力。
我们还要具备灵活应变的能力,根据具体情况调整解题策略,灵活应对不同类型的试题。
高考试题研究需要坚持和持之以恒。
高考试题是一个长期积累和不断提高的过程,需要我们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地学习和练习。
只有坚持下去,不断积累知识和经验,才能在高考中取得理想的成绩。
我们要保持学习的动力和热情,坚持不懈地进行高考试题研究,不断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和解题水平。
高考试题研究是一个需要耐心、细心、理性、客观、综合、灵活和坚持的过程。
通过不断地研究和总结,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高考试题的出题规律和解题技巧,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和解题水平,做到在高考中游刃有余,取得令人满意的成绩。
希望通过本文的分享,可以给大家在高考试题研究上提供一些帮助和启示,让我们一起努力,为美好的未来而奋斗!第二篇示例:高考是每个学子人生中的一次重要考验,也是对自身知识水平和能力的全面检验。
在备战高考的过程中,试题研究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通过对历年高考试题的深入研究,可以更好地把握考试动向,提高应试能力,为取得优异成绩奠定坚实基础。
北京新高考物理试题分析及备考策略研究
续表时间人物㊁事件或观点反响㊁意义1853年汤姆逊对能量的定义:给定状态中的物质系统的能量表示为,当它从一个给定状态无论以什么方式过渡到任意一个固定的零状态时,在系统外所产生的用机械功单位来量度的各种作用的总和明确了功能之间的关系,出现现代意义上的能量概念1867年汤姆逊又将活力 定义为 动能 在机械运动的范围内,功㊁能概念确定㊀㊀可见,对功和能量的认识经历了很长的过程,说明对自然规律的认识发展过程是漫长曲折的.虽然人对功和能量的认知较晚,但人类的发展史,可以说是对能量开发和利用的历史.我们从人类发展史上可以找到能量的影子(如表2所示).表2时间事件或发明涉及的能量形式40万年前人类学会用火生物能㊁内能一万年前人类学会种植光能㊁生物能3世纪中国人发明了水车水能㊁机械能13世纪荷兰人阿布 罗拉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风车风能㊁机械能1776年英国发明家瓦特发明了蒸汽机内能㊁机械能1860年法国人勒努瓦发明了第一台内燃机内能㊁机械能1866年德国人制成世界上第一台工业用发电机机械能㊁电能1875年法国建成了第一座火力发电站内能㊁机械能㊁电能1891年丹麦建成了第一座风力发电站风能㊁机械能㊁电能1954年苏联建成了世界上第一座核电站奥布灵斯克核电站核能㊁机械能㊁电能1960年法国建成了第一台潮汐发电站潮汐能㊁机械能㊁电能1982年美国建成了第一座太阳能发电站太阳能㊁电能㊀㊀现在人们习惯于把人类对能量的开发概括为宏观时代 电子时代 核能时代.宏观时代最初是直接使用阶段,也就是使用火和进行种植;之后是间接使用阶段,也就是设计各种机械,把其他各种能量转换为机械能;电子时代是人类发现电子之后,利用电能的时代;而核能时代是把核内结构掌握之后开启的时代.我们预计下一个时代应该是继续在微观领域发展,有可能会发现更巨大的能量.小物:听了小理的解释,我感觉对功和能关系的理解清晰了很多,也知道任何物理概念的得出都是一个艰难而复杂的过程!还有很多未知领域等待探索,我们要永远抱有一颗好奇的心!(作者单位:清华大学附属中学)Җ㊀北京㊀苑红霞1㊀裴加旺2㊀㊀2020年是新高考元年,北京市物理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很好地体现了以«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为依据,能够客观㊁准确地反映考生物理学科的学业水平,包括对物理观念的理解,分析解决物理问题的科学思维和科学探究能力,并反映出考生的科学态度和责任.该等级性考试有利于促进考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和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有利于考生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有利于高校选拔适合学校特色和专业要求的考生,促进中学与高校人才培养的有效衔接.1㊀分析高考试题在等级考元年,物理卷命题进一步深化考试内容改革,在丰富试题选材范围㊁创新试题难度和呈现方式㊁对考生学科能力考查及探索核心素养的考查方式等方面进行了一些改变,进一步提升了命题质量.具体总结如下:1)关注S T S 发展前沿,引导考生联系所学知识,理解科学技术的发展前沿.第3题通过对第5代移动通信技术(简称5G )的特点进行介绍,使考生从物理学的角度理解5G 技术的特点,引导考生结合所学的近代物理㊁物理光学㊁电磁波的知识,了解5G 技术,诸如信号频率㊁波段的相关信息,思考相关问题.试题虽涉及前沿科技,但设问贴近考生生活实际和教学实际.第5题以 天问一号 为背景材料,引导考生依据万有引力定律的相关知识,结合题设给出的火星与地球相关参数比例,从物理学角度对比分析火星与地球的相关特点,引导考生利用公式比较两个星球的第一宇宙速度及表面重力加速度大小关系.同时深入考查了考生对第一及第二宇宙速度的理解,这是备考时容易忽视的问题.尤其是对于第二宇宙速度的理解,很多考生没有认真体会新教材中的概念: 当飞行器的速度等于或大于11 2k m s-1时,它就会克服地球的引力永远离开地球.我们把11 2k m s-1叫作第二宇宙速度.因此在学习和备考中要更加注重对概念的核心内容的理解.第20题以高速列车的制动系统和制动过程为背景设置问题,引导考生学会依据合理简化和模型23简化理解日常生活中复杂的技术问题.引导考生关注时代发展,试题中多处呈现我国新时代科技发展的新成就,增强了考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2)注重联系生活实际,引导考生从物理学视角认识理解自然.第17题截取疫情期间无人机投放抗疫物资的生活场景,考查平抛运动的基础知识及应用.第13题以牛顿摆为素材,通过摆起更多数量的球㊁更换质量不同的钢球㊁对钢球涂胶使其粘在一起等丰富的情境设置,引导考生深入分析实验现象背后蕴含的普遍的物理规律.牛顿摆实验考生并不陌生,但是题目问题的设置要求平时的实验探究要深入㊁拓展,不能局限于 质量相等㊁一动碰一静 单一情况,比如深入探究:质量不等的两球碰撞,摆起的两个球一起去碰其余三个,甚至摆起的三个球一起去碰其余两个,等等.通过这个实验使学生充分感受探究过程,培养其探究能力.再进一步深入讨论,可以根据几个情境下的具体数据,通过定量计算,完成从观察现象到理论分析的科学的思维过程.第14题以从高处释放旋转篮球的生活场景为素材,通过给定新知识,考查考生结合已有知识,并学习应用新知识解释物理现象㊁探究物理问题的能力.第20题中对高速列车制动停车过程进行了深入探究,试题以列车制动的vGa图象为切入点,引导考生从运动学规律入手,搭设台阶,逐步深入,建立模型,引导考生思考电气制动的物理过程,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综合分析各种制动的特点并形成对列车制动的整体认识.3)试卷以实验基本原理和基本操作为基础,多角度考查考生的实验能力,培养考生科学探究能力.实验考查部分的题量大,分值占比高达25%,创下了历史新高.实验能力考查全面,考查了选择实验仪器㊁控制实验条件㊁记录实验现象㊁处理实验数据等实验操作能力,也考查了实验误差的分析和讨论㊁实验结论的评价等实验分析能力,既有定性分析,也有定量研究.第11题来源于人教版新教材«必修1»第3章第2节摩擦力,其中介绍了这个实验 静摩擦力的大小随拉力的变化.教材中介绍了两种实验方法,一种是传统做法: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拉木块.另一种做法:用力传感器代替弹簧测力计做这个实验,能够在计算机屏幕上直接得到拉力随时间变化的FGt图象.我们可以进一步改进实验,设计成用小电动机拉底下的木板,以便更好地控制实验,再通过数据采集器屏幕就可以方便地进行数据采集㊁读取和分析.试题引导我们要充分利用教材,挖掘教材,不仅仅要把教材提供的演示实验做好,还要多思考㊁多改进,将传统实验与现代化的实验设备相结合,通过实验调动我们的思维,提高实验探究能力.4)体现核心素养考查,探索不同水平核心素养的考查路径.a)探索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考查路径.以科学思维为例,第13㊁14㊁19㊁20题突出考查了模型建构,第13㊁17(3)㊁20(2)题则涉及对科学推理㊁科学论证的考查.b)探索学科核心素养不同水平的考查和区分.以科学思维中的模型建构要素为例,2020年物理卷探索了对模型建构各水平层级的考查.第2㊁7题分别考查考生对氢原子能级结构模型和点电荷模型的理解,符合水平一的要求;第10题对分子间作用力模型及第17题对平抛运动模型的考查,符合水平二的要求;第13题对碰撞模型的考查符合水平三的表述;第19题涉及电流微观模型㊁通量概念㊁守恒思想及碰撞模型的考查,符合水平四的表述;第20题对列车制动这一实际问题情境的考查,符合水平五的要求.2㊀研究备考策略基于对北京新高考物理试题的分析,我们应该如何在高三物理复习中高效率地培养和提升物理学科核心素养呢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既要重视知识的系统复习,又要重视基本实验技能,重视对实验目的㊁原理㊁方法和实验数据处理的理解,进而灵活运用学过的自然科学理论和实验方法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要注重知识与生活相结合,从而实现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2.1㊀加强建模能力,提高解决新问题的能力2020年北京新高考物理试卷创设合理情境,引导考生获取并理解新信息,整合新信息与已有知识,建构合理模型,运用已学知识解决新问题.例如,第14题以考生经常参加的篮球运动为背景,设置篮球既有平动又有转动的真实问题情境.面对新情境,考生首先要从试题中提取相关信息:转动的篮球在运动过程中除受重力外,还受到空气施加的阻力和偏转力的作用,然后根据力和运动的关系整合这些信息,建构篮球既有平动又有转动的物理模型,通过推理论证,分析篮球的运动情境,从而得出结论.篮球运动贴近考生的生活实际,是考生经常参加的体育活动,该题引导考生从物理学的视角关注体育运动,养成从物理学视角看待客观世界的习惯.2.2㊀关注科技前沿知识,注重联系实际,从生活中发现并分析解决物理问题关注科技前沿,注意选用人类文明成果,增长考33生见识,丰富考生学识,引导考生关注科学和技术发展对人类文明的深远影响.关注社会生活,注重德智体美劳相结合,关注考生自身的学习探索过程,创设真实的学习探究情境.例如,第1题以观察日常生活和实验中的光学现象为背景,引导考生观察现象,独立思考,理论联系实际.2.3㊀注重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深入理解,注重对学科思想及方法的领悟试卷突出基础性,加强对基本概念㊁基本思想方法的考查,给考生提供深度学习和思考的空间.例如,第10题涉及分子力㊁分子势能和分子动能等相关内容,考查考生利用图象信息结合分子运动过程中作用力及能量变化进行推理和判断,对考生的科学思维能力进行了比较具体的考查.试卷体现综合性㊁应用性与创新性,通过设置真实的问题情境,考查考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㊁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第8题以带电的橡胶圆盘附近小磁针的偏转为背景,涉及电荷㊁电流㊁磁场的产生㊁磁场力等知识,要求考生关注不同知识之间的联系,从电流的形成原因,到磁场的产生,再到小磁针的偏转等,引导考生整合所学知识,进行推理㊁判断和解释.2.4㊀注重对学科的整体认识,形成严密的知识结构体系试卷重视对考生必备知识及其结构化的考查,这些知识具有可迁移性,是考生终身发展㊁应对现代和未来社会发展挑战的基础.例如,第12题以设计简易温度计为背景,引导考生类比欧姆表的设计思想分析电流和温度的关系,考查考生的迁移能力.2.5㊀注重实验复习,增强科学实验的能力下面以第16题为例说明.例㊀用图1所示的甲㊁乙两种方法测量某电源的电动势和内电阻(约为1Ω).其中R 为电阻箱,电流表的内电阻约为,Ω.图1(1)利用图1G甲中实验电路测电源的电动势E和内电阻r ,所测量的实际是图2中虚线框所示 等效电源 的电动势E ᶄ和内电阻r ᶄ.若电流表内电阻用R A 表示,请你用E ㊁r 和R A 表示出E ᶄ㊁r ᶄ,并简要说明理由.㊀㊀图2(2)某同学利用图象分析甲㊁乙两种方法中由电表内电阻引起的实验误差.在图3中,实线是根据实验数据(图甲:U =I R ,图乙:I =U R)描点作图得到的UGI图象;虚线是该电源的路端电压U 随电流I 变化的U GI 图象(没有电表内电阻影响的理想情况).图3在图3中,对应图甲电路分析的U GI 图象是;对应图乙电路分析的U GI 图象是.(3)综合上述分析,为了减小由电表内电阻引起的实验误差,本实验应选择图1中的(填甲 或 乙 ).答案㊀(1)E ᶄ=E ;r ᶄ=r +R A ;理由略.(2)C ;A.(3)乙.教学策略与启发㊀对于本题,如果对 测量电源的电动势和内电阻 的实验备考充分的话,问题解答㊀㊀图4会变得很简单.下面具体谈一下该实验备考中涉及的几个重要问题.1)实验电路如图4所示.2)实验原理: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由公式U =E -I r ,可得U 1=E -I 1r ,U 2=E -I 2r ,{解得E =I 1U 2-I 2U 1I 1-I 2,r =U 2-U 1I 1-I 2.ìîíïïïï图53)通过作图法进行数据处理,如图5所示.图线与纵轴交点为E .图线与横轴交点为I 短=Er .图线的斜率绝对值表示r =ΔUΔI.434)系统误差.电压表和电流表内阻影响会导致系统误差(根据不同的实验电路可能是由于电压表的分流作用或电流表的分压作用).除了运用参考答案给出的方法之外,备考时还可以采用图线修正法及等效电源法进行深入探究.a )如图6G甲所示(可以命名为电流表外接法).图6ʌ图线修正法ɔ在理论上E 真=U +(I V +I A )r 真,其中电压表示数U 是准确的电源两端电压,而实验中忽略了通过电压表的电流I V 而形成误差,而且电压表示数越大,I V 越大.图线修正:在某一电压U 下修正电流,即补充ΔI =UR V.①U =0,ΔI =0,I A =I 短,短路电流测量值与真实值相等.图中C 点重合.②取任一电压U ,补充电流ΔI ,即修正图线由原来的A 点到B 点,连接B 点和C 点,即为修正之后的真值图线.比较图象的纵轴截距和斜率容易发现:E 测<E 真,r 测<r 真.ʌ等效电源法ɔ从等效电路的角度看,因为外电阻R 断开时,a ㊁b 两点间电压U a b 即为等效电动势E 测,此时电源与电压表构成回路,所以U a b =R VR V +r 真E 真<E 真,即E 测<E 真.将等效电源短路,设短路电流I 短,r 测=E 测I 短=R VR V +r 真E 真I 短=R V r 真R V +r 真,此即电压表与电源内阻的并联值.所以r 测<r 真.结论与前述图线修正法相同.等效电源法的核心部分是断路电压等于电动势;等效内电阻等于等效电动势与短路电流的比值.虽然竞赛内容直接给出戴维南定理,容易记住求解等效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的方法,但是缺乏理解的过程.同学们可以通过对等效之后的电源网络 进行断路一次再短路一次的理论分析求解出等效电源的电动势和内电阻,既有利于我们对问题的理解,也有利于课内知识与拓展内容的衔接.b)如图7G甲所示(可以命名为电流表内接法).图7ʌ图线修正法ɔ若采用如图7G甲所示的电路,I A为通过电源的电流真实值,理论上有E =U +U A +I A r 真,其中U A 不可知,进而造成误差,而且电流表示数越大,U A 越大.图线修正:在某一电流I 下修正电压,即补充ΔU =I R A .①I =0,ΔU =0,E 测=E 真,电动势的测量值与真实值相等.图中C 点重合.②取任一电流I ,补充电压ΔU ,即修正图线由原来的A 点到B 点.连接B 点和C 点,即为修正之后的真值图线.比较图象的纵轴截距和斜率容易发现:E 测=E 真,r 测>r 真.ʌ等效电源法ɔ如图8所示,从等效电路的角度看,因为外电阻R 断开时,a ㊁b 两点间电压U a b 为等效电动势E 测,即E 测=E 真.将等效电源短路,设短路电流为I 短,r 测=E 测I 短=E 真I 短=r 真+R A ,此即电流表与电源内阻的串联值.所以r 测大于电池内阻r 真.结论与前述图线修正法相同.等效电源法的核心部分是断路电压等于电动势;等效内电阻等于等效电动势与短路电流的比值.图8因此,针对每一个学生实验同学们要系统备考,既要掌握基本的原始实验七大项:实验目的㊁实验原理㊁实验器材㊁实验步骤㊁数据处理㊁注意事项及误差分析,还要对实验的拓展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包括涵盖的相关理论知识.(作者单位:1.北京市第一七一中学2.北京景山学校)53。
硏究高考试题,把握改革方向,制定备考方略 ---在全省2005 …_9170
●注意问题: 系统化:专题整理时,力争知识脉络清晰,有
条不紊,知识点全面、无遗漏。 科学化:因为专题整理打破了课本顺序,这里 既有中外史的联系,又有中国史之间和外国史之间 的横向纵向联系。切忌牵强附会式的联系,误导学 生陷入知识混乱的误区。
例9:【2009年四川省乐山市】美国历史可以说是世界文明 史的一个缩影,从美利坚合众国诞生到今天,美国200多年的 发展历程折射出世界近现代文明的脚步。为了进一步了解美 国文明发展的历程,请你参加历史兴趣小组开展的历史小论 坛——“美国发展之路”的探究活动。 (1)你结合所学知识,完成《美国发展之路》表的空白 处。(4分)
一、眼界决定境界
“做生意顶要紧的是眼光,你的 眼光看得到一省,就能做一省生意; 看得到天下,就能做天下生意; 看得到外国,就能做外国生意。”
——“红顶商人” 胡雪岩
年年岁岁“考”相似,岁岁年年“考”不 同。近年来历史学科的中考,依托历史学科 《考试说明》,又不拘泥于《考试说明》;试 题设计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试题突出创新 的特点,能反映或折射社会现实的需要,且不 回避热点问题。在中考历史复习这个复杂而又 繁忙的过程中,如何用敏锐的眼光捕捉有效信 息,用精准的思路方法指导学生有目的、有计 划、有针对性的复习,提高学习效率,达到事 半功倍的效果是广大师生们面临的重大难题。
类别 典型事例 典型人物 林肯 第一、二次工业革命 推行“冷战”政策 富尔顿、爱迪生 富兰克林· 罗斯福
建国篇
统一篇 富强篇 创新篇 称霸篇
独立战争
(2)收集、整理材料是我们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之一。兴趣小组觉得围 绕“美国发展之路”这一主题来收集材料。请你提出完成材料收集的方式。 (3)问题探究:林肯政府的施政措施和罗斯福新政有何相同作用? (4)活动感悟:纵观“美国发展之路”,你认为推动文明发展的主要因 素有哪些?(至少答3点)
高考试卷真题解锁高考命题的解题技巧
高考试卷真题解锁高考命题的解题技巧高考,作为中国学生接受普通高等教育的重要考试,关系到学生的未来。
在备战高考的过程中,研究和掌握高考试卷的真题解题技巧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详细介绍一些解题技巧,帮助同学们高效备考,取得优秀的成绩。
一、审题准确,抓住关键信息审题是解决高考试题的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
仔细阅读题目,理解所给问题的要求,并且抓住关键信息。
注意题目中的关键词、特殊限定词和操作指令。
这些信息对于正确解题至关重要。
通过审题准确,可以避免偏离题目,节约时间并提高解题的准确性。
二、分析问题,解构题目在理解题意的基础上,要进行问题分析,解构题目。
将题目进行逐一分析,找出问题的关键点和难点。
对于存在推理和判断的题目,要深入思考,语言和逻辑上进行解构,理清问题的脉络。
通过解构题目,可以更清晰地了解问题的本质,更准确地把握题目要求。
三、根据题目特点选择合适的解题方法高考试卷中的题目类型多种多样,有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等。
针对不同的问题类型,选择合适的解题方法非常重要。
对于选择题,要善于运用排除法、试凑法等答题技巧,迅速定位正确答案。
对于填空题,要注意上下文的逻辑关系,根据给定的词汇线索填入正确的词语或短语。
对于解答题,要善于归纳总结,遵循解题步骤,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思路。
四、注重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应用在解题过程中,基础知识是重中之重。
良好的基础知识是解答高考试题的基础,也是应对高考命题的关键。
因此,在备考阶段,要注重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应用。
要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善于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不断巩固基础,在考场上能够更自信、更准确地解答题目。
五、多做真题,总结解题技巧高考试卷中的真题可以说是备考的宝贵资源。
通过多做真题,在实战中熟悉考试题型和命题思路,从而找到解题的规律和技巧。
做完真题后,及时总结解题的心得体会和技巧要点,为下一次的备考积累经验。
通过不断地练习和总结,可以提高解题的速度和准确性。
六、保持良好的心态,合理安排备考时间备考期间,良好的心态对于解题至关重要。
研究高考 应对 高考试题评析
研究高考应对高考试题评析研究高考和应对高考是教育领域中非常重要的课题。
高考作为中国最重要的考试之一,对考生的未来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因此,对高考进行研究和分析,可以帮助考生更好地应对考试,提高考试成绩。
在应对高考方面,考生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考生应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学习计划,把握好每天的学习时间和进度。
同时,要注重劳逸结合,保证充足的休息和睡眠时间。
2.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考生应该根据自己的学科特点和自身学习习惯,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例如,可以采用重点突破、系统复习、做题练习等多种方式,提高学习效率。
3.注重综合素质的提高:高考不仅考查考生的知识储备,还考查其综合素质,如思维能力、心理素质等。
因此,考生应该注重自身的综合素质培养,增强自己的综合实力。
4.关注高考政策和题型变化:高考政策和题型的变化对考生的备考有着重要的影响。
考生应该及时关注相关政策的变化,了解最新的考试要求和题型特点,以便更好地应对考试。
在评析高考试题方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考查内容的分析:分析高考试题所考查的内容,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考试的重点和难点,从而更好地指导考生的备考方向。
2.题型和难度的评估:对高考试题的题型和难度进行分析,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考试的难度水平和出题特点,从而为考生的备考提供参考。
3.命题思路的探究:探究高考试题的命题思路,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考试的出题规律和趋势,从而为考生的备考提供更加科学的指导。
4.综合素质的考察:分析高考试题中对考生综合素质的考察,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考试对考生能力的要求,从而为考生提供更加全面的备考建议。
总之,研究高考和应对高考是一个需要长期坚持的过程。
考生需要制定科学的学习计划、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注重综合素质的提高、关注政策变化等方面入手,全面提升自己的实力。
同时,对高考试题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考试的特点和要求,为考生的备考提供更加科学的指导。
【高考】试题校本教研心得交流与复习建议
准确 □9-10分 比较准确□5-8分 其他 □0-4分
能够针对学生的错答情况分析产生错误的思维障碍的原因及本质,并提 出相应的应答策略。
准确 □17-20分 比较准确□10-16分 其他 □0-9分
准确 □17-20分
能够解读出引导学生的应答思维向命题者思维靠近过程中所采取的手 段和途径进行有效的试题讲评。
四个阶段 泛研:独立完成高考试题解析(7-8月) 精研:选定主题备课组内研究(第2-4周) 初赛:教研组内展示研究成果(第5-8周 ) 决赛:学校层面集中展示成果(第11-12周)
四个方面 评比表彰;案例分享; 建立试题研究资源库;优秀案例成果推广。
重庆市高三后期物理复习研讨会
“高考试题解读”的六个环节
二、解读命教题学分立析 意
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教学反思
知识立意 能力立意 素养立意
1.气体实验定律即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Ⅱ级) 2.结合力平衡受力分析(Ⅱ级)气体做功(Ⅱ级)等知识点
1.理解能力:审题抓题眼,明研究对象 2.推理能力:能根据题目明研究对象的变化过程 3.分析综合能力:能找到各变化过程的联系,结合活塞 受力分析求气体末态压强 4.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
重庆市高三后期物理复习研讨会
三、解读题源背景
题源是指高考题的出处,题源背景是指高考题在教材、生活、体 育、科技、自然等方面的生长点,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试题背景。 解读高考试题时,应将该高考题所考查的知识点与教材内容联系起来, 阐述命题的生长点,有利于让一线教师充分认识高考命题“源于教材 而又高于教材、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指导思想,促进教师通过分析 题源背景厘清教材与试题之间的关系,并养成“重视教材”的好习惯。
比较准确□3分 其他 □0-2分
高考历史试题研究
高考历史试题研究
高考历史试题研究旨在分析历年的高考历史试卷,探讨考题设置、命
题思路、知识点覆盖等方面的变化和趋势,为考生备考高考历史提供参考
和指导。
具体来说,高考历史试题研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历年高考历史试卷分析。
通过分析历年的高考历史试卷,可以了解历年考题的分布情况和趋势,以及涉及的知识点和技能要求,有效指导考生备考。
2.命题思路和方法探讨。
分析高考历史试题的命题思路和方法,了解高考历史考试的重点和难点,为考生制定备考策略提供依据。
3.高考历史试卷的评析和优化。
通过对历年高考历史试卷的评析和优化,提出高考历史试题的改进方案,推动历史教育的发展和提高高考历史考试质量。
总之,高考历史试题研究是为了更好地了解高考历史考试的要求和命
题特点,为考生提供更好的备考建议和指导,同时也推动历史课程和教学
改革的发展。
精研高考试题,把握备考方向
精研高考试题,把握备考方向作者:吴进罗文芬来源:《广东教育(高中)》2021年第10期“古代希腊民主政治”是历史高考试题中的一个高频考点。
仅以2021年的历史高考试题为例,全国卷(甲卷)、山东卷、浙江卷和广东卷都对其进行了考查。
但是,由于这个考点涉及的历史年代久远,而且包含了很多抽象难懂的历史概念,学生很难理解。
那么,在高三复习备考的过程中,如何有效突破这个考点呢?高考试题具有“引导教学”的功能。
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研究高考试题,能够帮助我们明确高考的考查方向和重点。
在此基础上,我们可以对复习的知识内容进行重新整合,从而提升复习备考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笔者整理和分析了近十年以来全国各地考查“古代希腊民主政治”的高考试题。
通过对比和分析,笔者发现这些试题对“古代希腊民主政治”的考查,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考查古代希腊民主政治的核心特点及其具体表现“核心特点”,指的是反映历史事物、历史现象最本质内容的特点,是它区别于其他历史事物、历史现象的本质特征。
古代希腊雅典城邦的民主制度,其核心特點在于它是一种“直接民主”政治。
这种“直接民主”政治的基本原则是人民主权,即城邦属于公民。
国家的最高治权属于由全体公民组成的公民大会。
公民通过参加公民大会,直接参政议政,掌握国家大权。
高考试题对“古代希腊民主政治”的考查,主要围绕这一核心特点展开。
比如下面两道题:【例1】(2021·山东)约公元前450至前445年间的一件铭文记载了雅典公民大会选拔女祭司的情况:“[……]阿科斯提案:胜利女神雅典娜的女祭司[……]应从所有雅典妇女中[任命],……女祭司的薪资应为(每年)50德拉克玛以及公共祭祀(牺牲品)的腿和皮。
”多年后,公民大会再次明确规定每年向女祭司支付50德拉克玛。
由此可见,在雅典城邦()A. 公民大会负责处理城邦重要事务B. 祭司是享有特权的公民群体C. 妇女在特定领域拥有政治权利D. 津贴制是民主政治的基础【例2】(2020·江苏)公元前430年雅典发生瘟疫后,伯里克利成为雅典民众发泄怨气的对象,将军职务被罢免,并被判处巨额罚款。
研究高考试题,务实高效备考——高三地理学科高考备考研讨会心得
研究高考试题,务实高效备考——高三地理学科高考备考研讨会心得高三地理备课组在县教科所的安排下,全县高三地理全体老师于8月6日参加了高三第一轮复习高考备考研讨会。
在这次研讨会上,孙文华专家同二中生物老师进行了同课异构,传递了高考信息、分析2021年全国高考乙卷试题命题特点、2022年高考命题方向,介绍了一些有价值的复习备考方法和策略,为我们指导迷津,受益匪浅。
体会如下:一、收获与思考1.对高考试题有了进一步的认识(1)关注国家发展,落实立德树人。
在地理学习过程中,要关注新时代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与科技进步、脱贫攻坚、生态文明建设等典型案例;要在课堂教学和练习试题的选择上,体现党和国家的育人方针,落实立德树人的育人宗旨。
(2)加强地理实践,解决生产问题。
弥补学生生活体验差、缺乏劳动的缺点,在教学中多举实际生产的例子,如农业生产、旅游开发等;能学以致用,解决真实性的生产问题,体现劳动精神和奋斗精神。
(3)重视地理过程,提升思维水平。
地理过程是学生在理解地理事物的本质特征与内在联系的基础上,运用地理学科的逻辑推理,还原、再现地理现象、反映地理规律的重要途径,也是学生无结构思维到多点、关联结构思维发展的内容依托,要在平时的教学中,加强地理推理的训练。
(4)培养发散性思维和创新性思维。
高考试题的考试内容呈现出开放、综合、灵活、多样的特点,要减少死记硬背、猜题押题、要避免题海战术“机械刷题”。
在平时教学中,注意从多个角度分析同一地理现象,培养学生发性思维,对于新的地理问题,要鼓励学生用创新的观点去解决。
(5)重视基础学习,厘清学科概念。
地理的基础主要指地理的必备知识,是学生在应对现实问题情境或学术问题情境时,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必须具备的知识,离开知识的能力和素养都是空中楼阁,在平时教学中,要加强对必备知识的深入理解基础上的准确记忆,以达到活学活用的目的。
本套试卷中“产业”、“企业”概念不清是考生丢分的主要原因,所以要理清学科概念,掌握学术术语。
建构试题研究框架,明确备考教学思路
建构试题研究框架,明确备考教学思路目录一、建构试题研究框架 (2)1.1 明确研究目的与意义 (3)1.1.1 提升教学质量 (3)1.1.2 培养学生能力 (4)1.2 研究内容与方法 (6)1.2.1 试题类型分析 (7)1.2.2 题型特点研究 (7)1.2.3 考试趋势预测 (9)1.3 研究流程设计 (10)1.3.1 数据收集与整理 (11)1.3.2 分析与解读 (12)1.3.3 教学建议提出 (13)二、明确备考教学思路 (14)2.1 教学目标设定 (15)2.1.1 知识与技能 (16)2.1.2 过程与方法 (18)2.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8)2.2 教学内容安排 (20)2.2.1 核心知识梳理 (21)2.2.2 重点难点突破 (22)2.2.3 拓展延伸与整合 (23)2.3 教学方法选择 (24)2.3.1 讲授法 (26)2.3.2 讨论辩论法 (27)2.3.3 实验探究法 (28)2.3.4 多媒体教学法 (29)2.4 教学评价实施 (30)2.4.1 形成性评价 (31)2.4.2 总结性评价 (33)2.4.3 自我评价与互评 (34)三、结论与展望 (34)3.1 研究成果总结 (35)3.2 存在问题与不足 (35)3.3 对未来研究的建议 (37)一、建构试题研究框架在教育领域,试题研究是提升教学质量和学生能力的关键环节。
为了更有效地进行试题研究,我们首先需要构建一个科学、系统的试题研究框架。
这一框架的建构应基于对教育目标、教学大纲和考试要求的深入理解,同时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和认知特点。
明确研究目的:首先,我们要明确试题研究的目的是什么。
这包括了解试题的难度、区分度、知识点覆盖面等,以便更好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学质量。
试题研究还有助于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为教学改进提供依据。
选择研究方法:根据研究目的,选择合适的研究方法。
常见的试题研究方法包括测试卷编制、试卷分析、统计分析等。
2024年高考语文备考:从高考真题研究备考策略——信息类文本专题突破
【2024备考】从高考真题研究备考策略——信息类文本专题突破透视近几年高考真题【2023年新高考I卷】4.请简要说明文本中的西方媒体在报道时使用了哪些“竞争性真相”。
(4分)5.作者采用哪些方法证明关于藜麦的新闻报道结论有误?请根据文本概括。
(6分)【2023年新高考Ⅱ卷】4.材料二最后两段使用“敲诈”“斗智”“拷问”等词语,请简析其作用。
(4分)5.材料一和材料二都谈到调查研究中的“客观”,二者的侧重点有什么不同?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认识。
(6分)【2022年新高考I卷】(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出自《论语》, 现已成为国际社会公认的处理人际关系和国际关系的黄金准则。
请结合材料一,对这一现象加以分析。
(4分)(2)如何推动中国古典诗论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4分)【2022年新高考II卷】(1)请根据材料二,简要说明杨宪益与霍克思对译文艺术性的理解有何不同。
(4分)(2)评价一部中国典籍译本是否优秀,可以有哪些标准?请结合材料进行概括(6分)【2021年新高考I卷】(1)请简要分析材料-和材料二的论证思路。
(4分)(2)嵇康诗有“目送归鸿,手挥五弦”一句,顾恺之说画“手挥五弦易,目送归鸿难”。
请结合材料,谈谈你对此的理解。
(6分)【2021年新高考II卷】(1)请简要分析文章的论证结构。
(4分)(2)互联网上,有年轻人为炫耀技术故意在网络植入病毒,导致病毒传播。
请根据文章,谈谈你对这种现象的看法。
(6分)【2020年新高考I卷】(1)请结合材料内容,给历史地理学下一一个简要定义。
(4分)(2)请简要梳理材料一的行文脉络。
(6分)【2020年新高考II卷】如何理解文中画横线句子的作用?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信息类文本三步读文法一、勾画重点词句1.勾画论点句论点通常用判断句表述,在文章的开头或在“所以”“总而言之”“总之”“因此”“归根结底”等词之后。
2.勾画论据“如”“例”等句可迅速把握事实论据3.标注关键词①表示范围、程度的副词;②表示时间、结果的关键词;③某些指代词;④含有肯定和否定意义的关键词;⑤提示信息的词;⑥文中反复出现的词。
历年高考命题研究命题研究与备考策略
. . 。
. .高考命题研究与备考策略广雅中学冯洁莲在高考复习阶段,很多学生由于复习不得法而造成学习成绩不能提高。
怎样的复习方法才科学和有效呢?我觉得指导学生的复习必须建立在既能熟练掌握已有知识又能再度提高认知水平与能力的双重目标的基础上。
一、熟悉考试大纲,把握复习方向教师要认真研究考试大纲,对考试范围、形式、能力要求、试题结构等要做到心中有数,特别是重点考点、热点考点、拓展考点要高度重视、准确把握。
做到“三结合,一实际”。
“三结合”就是做好考纲与正式试题的结合;考纲与教材的结合——对教材进行整理、归类;考纲与练习的结合——引导学生复习,挖掘题目深层含义。
“一实际”就是要根据学生的实际,确定高考备策略。
近几年的生物高考题呈现“层层设卡,题题把关,水银落地,无孔不入”的特点,即强调学科能力的考查。
生物学科能力包括:①能应用学过的知识和专业术语,正确阐述基本的生物学现象、概念、方法和原理。
②能理解、分析生物学中以图表、图解等表达的内容和意义,并能用图表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描述生物学现象和实验结果。
③理解生物体的结果与功能、部分与整体及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并能解释生物个体、环境和社会生活中的一些生物学问题。
④理解所学实验的实验内容,包括实验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具备验证简单生物学事实的能力,并能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和分析;理解探索性实验的一般方法;能够制订课题研究的初步计划。
⑤了解生命科学发展中的重大热点问题及其对科学和社会发展的影响和意义。
2005年广东省高考生物试卷分析。
1.试卷结构(1)题型结构:2005年生物试卷题型与2004年完全相同,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种题型,基本符合2005年考试大纲的要求。
(2)内容分布:2005年广东省高考生物试卷中,“生物学基本理论”部分有117分,占总分的78%,“实验、实习与研究性学习”部分有33分,占总分的22%。
在“生物学基本理论”部分,分数最高的三部分是:遗传、变异和进化33分,占总分的22%;生物的新陈代谢28分,占总分的18.67%;生命活动的调节和免疫24分,占总分的16%。
高考试题研究
高考试题研究高考试题是高中阶段学生所面临的一项重要考试,决定着学生的未来发展方向。
对于高考试题的研究,有助于了解考试的特点和趋势,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备考指导。
本文将从试题的设计原则、题型特点和备考策略等方面进行研究。
高考试题的设计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试题要符合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的要求,体现学科的基本知识和能力要求。
其次,试题应该具有一定的难度和挑战性,既要考察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又要考察学生对知识的运用和拓展能力。
再次,试题要具有一定的全面性和循序渐进性,覆盖学科的各个重要内容和知识点,能够全面评价学生的学科综合能力。
最后,试题应该体现灵活多样的题型形式,例如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等,以促进学生的不同思维方式和解题技巧。
高考试题的题型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试题的选择题、填空题和解答题等题型并存,使得学生在解题过程中既能运用知识进行计算和分析,又能拓展思维能力进行推理和解决问题。
其次,试题注重对知识点的综合考查,通过设置复合题、综合题等形式,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综合分析和解答。
再次,试题注重对能力的考查,通过设置素材分析、图表阅读等题目,考察学生的信息获取和处理能力。
最后,试题注重对创新思维的考查,通过设置开放性问题、论述题等形式,考察学生的思维发散和批判性思维。
针对高考试题的研究,学生可以采取以下备考策略。
首先,要熟悉各科目的教学大纲和考试要求,明确重点知识和能力要求。
其次,要进行系统的知识点梳理和总结,理解各个知识点的内在联系和应用方法。
再次,要注重题型的训练和模拟,多做相关的真题和模拟题,熟悉不同题型的解题思路和解题技巧。
最后,要培养良好的时间管理和答题技巧,能够在有限时间内准确、快速地解答问题。
综上所述,高考试题研究是对高考制度和学科教学的深入了解和反思,对于学生备考和学科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研究试题的设计原则、题型特点和备考策略等,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应对高考挑战,取得优异的成绩。
高考试卷真题掌握高考命题的窍门
高考试卷真题掌握高考命题的窍门高考是一个决定学生未来的重要考试,对于每个参加高考的学生来说,掌握高考命题的窍门是至关重要的。
通过研究真题,我们可以了解高考出题的规律,提高我们的备考能力。
本文将介绍一些掌握高考命题的窍门。
一、了解试题结构了解试题结构是掌握高考命题的第一步。
每年的高考试卷都有一定的结构和题型分布。
例如,语文科目通常包括阅读理解、完形填空、短文改错等题型;数学科目通常包括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等题型。
通过了解试题结构,我们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备考,提高答题的准确率和速度。
二、分析命题思路每个科目的命题思路都有一定的规律,我们需要通过研究真题来找到这些规律。
例如,在语文科目中,阅读理解题通常会考察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我们可以通过分析真题中的文章内容和答题方式来总结命题者的出题思路。
同样地,在数学科目中,命题者通常会在每个知识点上设置不同难度的题目,我们可以通过分析真题来掌握这些命题规律。
三、注重基础知识的学习和理解高考命题的基础是基础知识,只有掌握了扎实的基础知识,我们才能在解题过程中游刃有余。
因此,我们在备考过程中要注重对基础知识的学习和理解,要多做题、多思考,将知识内化为自己的能力。
四、多做真题多做真题是掌握高考命题的关键。
真题是对命题者出题思路和考察重点的真实反映,通过多做真题,我们可以熟悉题目的难度和出题方式,提高我们的解题能力和应试技巧。
做真题还可以帮助我们发现自身的不足,并进行针对性的复习和提高。
五、培养临场发挥的能力高考是一个严肃的考试,考生需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大量的试题。
因此,我们要在备考过程中培养出良好的临场发挥能力。
可以通过模拟考试的方式进行训练,逐渐增加答题的时间压力,提高解题的速度和准确率。
总之,掌握高考命题的窍门是高考备考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通过了解试题结构、分析命题思路、注重基础知识的学习和理解、多做真题以及培养临场发挥的能力,我们将能够更好地应对高考,取得优异的成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研究高考试题 探究备考思路
(地理讲座提纲——韩磊)
一、高考试题的命题趋势、题型变化及特点分析 1. 体现地理学习生活化的理念
(1)生活化是地理教育的使命和是地理课程的内容取向,也是地理教育的使命和信念理念 (2)关注现实生活中的地理事象 例1:
电视收视率是指在某个时段收看电视的人(户)数占电视观众总人(户)数的百分比。
一般情况下,图1中表示北京地区电视收视率变化的曲线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例2:
2008年2月26日“植物界诺亚方舟”仓库在北欧挪威的西斯匹次卑尔根岛(图1)正式落成,以便在地球遭遇极端灾害后还能保存世界各地的生命种子。
选择仓库在建在此处最主要的原因是
A.寒流流经此处,气候寒流
B.国际航线众多,交通便利
C.人烟稀少,安全性好
D.冷高压控制之下,气候严寒 例3:
下列传统民居各对应的分布地域不正确的是 A.蒙古包——呼伦贝尔草原
B.架空支撑的房屋——青藏高原
C.平顶屋——塔里木盆地
D.白色墙壁的房屋——撒哈拉沙漠 例4:
中国古代地名中的“阴”、“阳”往往体现了该地与相邻山、水的关系。
以下都表示“阴”的方位是
A .山之南、水之北
B .山之南、水之南
C .山之北、水之北
D .山之北、水之南
(3)关注生产活动中的地理事象 例5:
读图回答该作物
A .种植期的早晚取决于气候条件
B .灌浆期的早晚取决于成土母质
C .收割期的早晚取决于农业政策
D .一个生产周期至少为8个月 2.四项能力在试题中的分析——强调地理思维能力
(1)掌握地理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获得地理基本技能,发展地理思维能力
月 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某作物生产期 灌浆期
s
F G H E ① ② ③
例6:
构建模式图,探究地理基本原理、过程、成因及规律,是学习地理的方法之一。
读图回答1~3题。
1.如果该图为大气环流模式,S 线代表地球表面,则 A .E 处气温比H 处高
B .F 处气压比G 处低
C .气流②自西向东运动
D .
E 处的高度可达120千米
2.如果该图为海陆间水循环模式,S 线代表地球表面,则 A .环节①参与地表淡水资源的补给 B .环节②是陆地自然带形成的基础 C .环节③使大洋表面海水的盐度降低 D .环节④的运动方向与下垫面无关
3.如果该图为世界洋流模式的南半球部分,S 线代表纬线,则
A .洋流①对沿岸气候有降温、减湿作用
B .洋流②为西风漂流
C .洋流③对沿岸气候有增温、增湿作用
D .洋流④为赤道逆流 (2)掌握学习和探究地理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技术手段 例6:
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⑴判断G 河自N 点至M 点流经地区的地形类型,并说明判断的理由。
⑵说明G 河水量丰富的原因。
⑶指出G 河没有形成明显三角洲的原因,并加以分析。
二、主干知识在试题中呈现的分析 (1)紧扣教材,三位一体
A .主干知识是命题的基础——关注变化的考查 例9:
近10年来,土默川平原实施退耕还草工程,使这一地区成为中国“乳都”呼和浩特的核心奶源基地。
(5)分析产生这一转变的社会经济因素。
例10:
张某承包了O.5公顷耕地.种
图2
植结构变化如图1。
当地1月平均气温3℃。
完成1~2题。
2.导致种植结构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市场需求B.生产经验
C.自然条件D.国家政策
B.灵活表达是试卷的特色语言
C.能力立意是试卷的重点
例11:
下图示意不同纬度四地白昼长度变化。
完成1-2题
1.若该图表示上半年a、b两月(a月早于b月),则①、②、③、④四地纬度依次是A.66.5°N、66°N、40°N、40°S B.66.5°S、66°S、40°S、40°N C.66.5°N、66°N、0°、40°S D.66.5°S、66°S、0°、40°N 2.根据图中各地的白昼长度变化可知
A.a月内①——④各地的夜长均长于昼长 B.b月内①——④各地的昼长均长于夜长C.③地较②地昼夜长短的年变幅大 D.③地与④地之间的某一纬度上昼夜长短变化为零
例12:
20世纪中后期,在一些传统工业基础薄弱的地区,出现了一种新兴的工业区。
如意大利的萨索洛,数百家以瓷砖生产为中心的中小企业,通过生产-销售-服务-信息网络,实现了规模经济生产,带动了地区经济发展。
(2)简述这类新兴工业区的特点。
例13:香港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有著名的天然良港,结合图文信息(图3)回答1-2题。
图3
1.香港建设的有利自然条件是
A. 地平坡缓
B.岛多浪小
C.滩阔岸直
D.河多沙厚2.填海造陆对香港的影响有
A. 港区行船更加通畅
B. 经济活动远离了海岸
C. 海洋生态得以维护
D.利于沿海功能区布局
例14:
36、结合甲、乙两区域图(图9),回答问题。
(4)甲、乙两区域环境人口容量不同,主要取决于两区域资源的差异。
为了譓明两区域耕地、淡水资源存在着差异,你应重点阅读图中哪几个方面的信息?请归纳:
例15:
针对图中A省湖区某种生态环境问
题,有关专家提出了“治湖必须治江,治江
必须治山”的治理思路。
该生态环境问题是
什么?结合地理环境的基本规律,谈谈你对
这一思路的理解。
例16:
36.2008年国家新的法定节假日调整方案正
式实施。
调整内容包括:①、国家法定节假日总天数由10天增加到11天。
②、春节放假起始时间由农历年正月初一调整为除夕。
③“五一”国际劳动节由3天调整为1天;清明、端午、中秋增设为国家法定节假日,各放假1天。
根据下述资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分析2008年国家新法定节假日制度调整方案的积极意义。
三、学科内综合题的复习策略
四、以热点为纽带,探索文综模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