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油新标准

合集下载

五种食用油的新的国家质量标准完整版

五种食用油的新的国家质量标准完整版

五种食用油的新的国家质量标准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棉籽油》、《葵花籽油》、《油茶籽油》、《玉米油》、《米糠油》五项食用植物油国家标准,已于2003年5月14日经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批准,将于2003年10月1日起实施。

1 标准制修订的主要内容规范名词术语根据《化工标准名词术语》的规定,对专业名词术语进行了规范,统一定义和表述。

将文本中的名词术语逐一进行阐述。

明确强制条文本次修订的标准主要采取了条文强制的形式。

强制的主要内容有以下几点:限定了食用油中的酸值、过氧化值、溶剂残留量等指标酸值、过氧化值、溶剂残留量这3项指标,既是加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指标,又是产品的卫生安全限制指标。

它们的高低不但反映了加工工艺的控制、产品品质的状况,而且也反映了油脂的分解速度和氧化、劣变情况。

上述指标过高,都会对人体的健康有害。

限定了食用油质量的基础等级指标对第四个等级的压榨成品油和第四个等级的浸出成品油的各项指标进行了强制。

这是对食用植物油产品的最低质量要求。

不仅是维护广大消费者的根本利益,也是为了避免低质量的产品对消费者的健康产生不利影响。

增加了保护消费者知情权和选择权的条款根据国家的有关规定,为了保护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对用转基因油料加工的原油、成品油、压榨油,浸出法加工的原油、成品油和原料原产国等都必须分别用“转基因”、“压榨”、“浸出”、原料原产“国名”等字样在标签中标识。

重新明确产品分类的等级根据产品的用途、加工工艺和质量要求的不同,将油脂产品分为原油和成品油,成品油又分为压榨成品油和浸出成品油。

原油即指未经精炼等工艺处理的油脂(又称毛油),不能直接用于人类食用,只能作为成品油的原料。

增加原油这个类别,使原油在进行贸易时有章可循,同时也防止将原油直接投放市场,严重危害消费者的健康。

成品油则是经过精练加工达到了食用标准的油脂产品。

压榨成品油是指用机械挤压方法提取原油加工的成品油;浸出成品油是指用符合卫生要求的溶剂,采用浸出方法提取的原油加工的成品油。

1植物油产品评价标准

1植物油产品评价标准

0.038-0.18mgKOH/
0.071-0.18mgK 0.56mgKOH/
0.062mgKOH/
8 酸值(KOH)
0.15mgKOH/g
0.45mgKOH/g 0.21mgKOH/g 0.43mgKOH/g
g
OH/g
g
g
9 溶剂残留量
ND
ND
ND
ND
ND
ND
ND
ND
1
农药残留
ND
0
ND
ND
ND
炼植物油)
精炼植物油)
3
抗氧化剂(BHA、TBHQ、BHT)
≤200 mg/kg(同类总限量)
≤200 mg/kg(同类总限量),其中 BHT
≤200 mg/kg(同类总限量),其 中BHT
≤100 mg/kg
≤100 mg/kg
4
苯并芘
≤10μg/kg
≤2μg/kg
≤2μg/kg
5
转基因
标识
标识
阴性
表 1:植物油产品评价标准
序号

检测项目
国家标准
标准限量 欧盟标准
评价标准
1
重金属(铅、总砷)
≤0.1 mg/kg
≤0.1 mg/kg
≤0.1 mg/kg
≤20μg/kg(花生油、玉米油),≤
≤2 μg/kg(不含粗提植物油和精 ≤2 μg/kg(不含粗提植物油和
2
真菌毒素(黄曲霉毒素 B1)
10μg/kg(其他油)
1 重金属(铅)
0.014mg/kg
ND
0.013mg/kg
ND
ND
ND
0.015mg/kg 0.007mg/kg

gb2716是什么油

gb2716是什么油

gb2716是什么油
gb2716是食用油。

食用油国家标准(食用油标准代号GB2716)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和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公布《关于发布〈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聚氧丙烯甘油醚〉(GB1886.297-2018)等27项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公告(2018年第5号)》,其中包括《食品国家安全标准食用油(GB2716—2018)》。

这个新国标将原来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用植物油》《食用植
物调和油》并在一起,是对《食用植物油卫生标准》《食用植物油煎
炸过程中的卫生标准》的整合修订,可谓四标合一。

该项国标是食用油领域最重要的基础性标准,将对国内植物油产业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食用油的国家质量标准

食用油的国家质量标准

食用油的国家质量标准未进行调整,保持原有标准。

1.4.2质量指标进行了调整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对部分质量指标进行了调整。

例如,玉米油的过氧化值从原来的10克/千克调整为8克/千克,花生油的酸值从原来的2.0克/千克调整为1.5克/千克等。

这些调整有助于提高产品的品质和安全性。

1.4.3卫生指标未进行调整,保持原有标准。

1.4.4其他(掺伪试验)指标进行了调整对掺伪试验的指标进行了修改,更加严格地控制了产品的质量。

同时,还增加了对掺杂非食用油脂的规定,严格禁止将非食用油脂掺杂到食用油脂中,以保障消费者的健康安全。

总之,这次标准修订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规范食用植物油市场,保障消费者的健康安全。

通过明确强制条文、重新明确产品分类等级、调整部分质量指标等措施,将食用植物油的质量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同时也促进了食用植物油产业的健康发展。

本文介绍了植物油的质量标准和卫生指标。

其中,质量指标包括气味、滋味、水分及挥发物、不溶性杂质、酸值、过氧化值和溶剂残留量。

增加了过氧化值和溶剂残留量两项指标,以更全面地反映油脂产品的质量。

卫生指标执行GB2716《食用植物油卫生标准》和GB2760《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同时规定不得混有其他食用油或非食用油,也不得添加任何香精和香料。

此外,标签的重要性也被强调,需要标明转基因、压榨、浸出产品和原料产国,以维护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

五个标准的质量指标内容分别为棉籽油、花生油、大豆油、菜籽油和葵花籽油。

棉籽油的质量指标包括气味、滋味、水分及挥发物、不溶性杂质、酸值、过氧化值和溶剂残留量,其中过氧化值和溶剂残留量是强制指标。

成品油分为四个等级,质量指标包括色泽、气味、滋味、透明度、水分及挥发物、不溶性杂质、酸值、过氧化值、加热试验、含皂量、烟点、冷冻实验和溶剂残留量。

其中,一级和二级油的气味、滋味、水分及挥发物、不溶性杂质、酸值、过氧化值和溶剂残留量都有明确的限制。

总之,植物油的质量和卫生标准对于保障消费者健康和权益具有重要意义。

GB2716-2018《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植物油》标准解读

GB2716-2018《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植物油》标准解读

中国质量与标准导报 2018 / 11 GB 2716—2018《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植物油》标准解读中国是食用油的消耗大国,我国市场上不仅有玉米油、菜籽油、大豆油、葵花籽油、花生油等人们喜爱的大宗食用油,还有为满足消费者营养和风味需要的大量的食用调和油。

目前,我国食用调和油的小包装销量已经超过大豆油,成为小包装油市场占有率最高的品种。

GB 2716—2018《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植物油》是对GB 2716—2005《食用植物油卫生标准》和GB 7102.1—2003《食用植物油煎炸过程中的卫生标准》的整合修订。

新标准的出台,预示着食用调和油进入配方公开新时代,将给食用油行业带来一场新变革。

本文将对标准的修订背景、适用范围、术语和定义、检验指标和检验方法、标准的主要变化等内容进行分析说明,帮助相关人员了解和熟悉新标准的内容和要求,充分发挥标准的指导作用,方便检验人员尽快掌握检验过程,保证食用油的产品质量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要求。

针对新标准的发布,对食用油生产企业的改进提出了相关建议。

1 标准修订背景面对我国庞大的食用调和油的市场需求,调和油的国家标准长期缺位,导致推动调和油国家标准尽快出台的呼声越来越强烈,调和油“公开配方”的呼声日趋高涨,但调和油国家标准一直“难产”,导致在消费者实际购买中对调和油产品的营养成分、配方比例无法知晓。

为维护消费者的知情权和规范市场,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和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联合发布了GB 2716—2018《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植物油》。

2 标准适用范围GB 2716—2018适用于植物原油、食用植物油、食用植物调和油和食品煎炸过程中的各种食用植物油。

不适用于食用油脂制品。

3 标准的主要变化与GB 2716—2005、GB 7102.1—2003相比,GB 2716—2018的主要变化如下:——标准名称修改为“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植物油”。

——修改了适用范围。

增加了“食用植物调和油”和“食品煎炸过程中的各种食用植物油”。

五种食用油的新的国家质量标准

五种食用油的新的国家质量标准

《棉籽油》、《葵花籽油》、《油茶籽油》、《玉米油》、《米糠油》五项食用植物油国家标准,已于2003年5月14日经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批准,将于2003年10月1日起实施。

1 标准制修订的主要内容1.1规范名词术语根据《化工标准名词术语》的规定,对专业名词术语进行了规范,统一定义和表述。

将文本中的名词术语逐一进行阐述。

1.2 明确强制条文本次修订的标准主要采取了条文强制的形式。

强制的主要内容有以下几点:1.2.1限定了食用油中的酸值、过氧化值、溶剂残留量等指标酸值、过氧化值、溶剂残留量这3项指标,既是加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指标,又是产品的卫生安全限制指标。

它们的高低不但反映了加工工艺的控制、产品品质的状况,而且也反映了油脂的分解速度和氧化、劣变情况。

上述指标过高,都会对人体的健康有害。

1.2.2限定了食用油质量的基础等级指标对第四个等级的压榨成品油和第四个等级的浸出成品油的各项指标进行了强制。

这是对食用植物油产品的最低质量要求。

不仅是维护广大消费者的根本利益,也是为了避免低质量的产品对消费者的健康产生不利影响。

1.2.3增加了保护消费者知情权和选择权的条款根据国家的有关规定,为了保护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对用转基因油料加工的原油、成品油、压榨油,浸出法加工的原油、成品油和原料原产国等都必须分别用“转基因”、“压榨”、“浸出”、原料原产“国名”等字样在标签中标识。

1.3 重新明确产品分类的等级根据产品的用途、加工工艺和质量要求的不同,将油脂产品分为原油和成品油,成品油又分为压榨成品油和浸出成品油。

原油即指未经精炼等工艺处理的油脂(又称毛油),不能直接用于人类食用,只能作为成品油的原料。

增加原油这个类别,使原油在进行贸易时有章可循,同时也防止将原油直接投放市场,严重危害消费者的健康。

成品油则是经过精练加工达到了食用标准的油脂产品。

压榨成品油是指用机械挤压方法提取原油加工的成品油;浸出成品油是指用符合卫生要求的溶剂,采用浸出方法提取的原油加工的成品油。

国标食用植物油和植物油酸价、过氧化值汇总

国标食用植物油和植物油酸价、过氧化值汇总

国标食用植物油和植物油酸价、过氧化值汇总一、国标食用植物油的质量标准根据国家食品安全标准,食用植物油的质量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项指标:1.酸价(Acid Value):是指中和1克油脂中游离脂肪酸所需氢氧化钾的毫克数。

酸价是衡量油脂新鲜度和质量的重要指标,反映了油脂的新鲜程度和氧化程度。

按照国标要求,食用植物油的酸价应小于或等于4.0。

2.过氧化值(Peroxide Value):是衡量油脂氧化程度的重要指标,表示每千克油脂中过氧化物的毫克当量数。

过氧化值反映了油脂在储存过程中的氧化程度,过氧化值过高表明油脂已经变质。

按照国标要求,食用植物油的过氧化值应小于或等于0.25。

3.碘值(Iodine Value):是衡量油脂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的指标,表示每100克油脂所能吸收碘的质量数。

碘值越高,说明油脂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越高,营养价值也相对较高。

按照国标要求,食用植物油的碘值应符合相应的产品标准。

4.游离脂肪酸(Free Fatty Acids):是指存在于油脂中的未与甘油结合的脂肪酸,包括单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

游离脂肪酸含量过高会影响油脂的品质和稳定性。

按照国标要求,食用植物油的游离脂肪酸含量应小于或等于0.5%。

5.杂质(Impurities):是指油脂中含有的非油脂成分,如甘油、无机盐、色素、异味物质等。

杂质的存在会影响油脂的纯净度和品质。

按照国标要求,食用植物油的杂质含量应符合相应的产品标准。

6.溶剂残留量(Residual Solvent Content):是指在油脂生产过程中使用有机溶剂后残留在油脂中的溶剂含量。

溶剂残留量过高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影响。

按照国标要求,食用植物油的溶剂残留量应符合相应的产品标准。

7.微生物指标(Microbial Indicators):包括菌落总数、大肠菌群、致病菌等指标,用于衡量食用植物油的卫生状况和安全性。

按照国标要求,食用植物油的微生物指标应符合相应的产品标准。

食用植物油安全与标准

食用植物油安全与标准
食用植物油安全与标准
Click to add title in here Click to add title in here
刘 to 弘add tit Click
上海市上海le in here Click to add title in here
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我们对食用油的认识有多少?
食用油的作用与健康
依据新标准,食用调和油的配比将对消费者“透明”,到底掺了什么 油,比例是多少,消费者只要看标签即可明白。
选购食用植物油
1、买有“有证”、大品牌、大商店的食用植物油; 2、选购食用植物油要有“平常心”,不被厂家卖点忽悠; 3、看清包装食品看标识、标签,尤其是食用调和油; 成分、生产日期是重点 4、尽可能不买散装食用植物油,慎买打折食品;
食用油的科学烹调
做菜时尽量少用爆炒的方式,更不要等锅里的油冒烟了再放
食材,油高温炒菜不仅容易损坏营养物质,更容易产生大量 的氧化分解产物和致癌物质。
把炒、煎等高油的烹调方式改变成煮、蒸、拌等少油的烹调 方式,更有利于健康。
关于橄榄油的认识
橄榄油分为初榨和精炼两大类,营养成分上也有所区别。
食用植物油新国标的变化及亮点一
扩大范围、明确原料
把最具乱象的“食用调和油”纳入了管理。 明确植物原油不可供直接食用,避免用原料油充成品油。
食用植物油新国标的变化及亮点二
科学分类,接轨国际
根据稻米油(米糠油)、棕榈(仁)油、玉米油、橄榄油 、棉籽油、椰子油等不同植物原油的特点进行分类管理。
脂肪酸);
玉米油、葵花籽油:富含亚油酸(必需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 橄榄油 、茶籽油:富含油酸(单不饱和脂肪酸) 。 调和油:各不相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植物油新标准大豆油(GB1535-2003;代替GB1535-1986)1 特征指标折光指数(n40)1.466~1.470相对密度(d )0.919~0.925碘值(gI/100g)124~139皂化值(mgKOH/g)189~195不皂化物(g/kg)≤15脂肪酸组成(%)十四碳以下脂肪酸ND~0.1豆蔻酸C14:0 ND~0.2棕榈酸C16:0 8.0~13.5棕榈一烯酸C16:1 ND~0.2十七烷酸C17:0ND~0.1十七碳一烯酸C17:1 ND~0.1硬脂酸C18:02.5~5.4油酸C18:117.7~28.0亚油酸C18:2 49.8~59.0亚麻酸C18:35.0~11.0花生酸C20:00.1~0.6花生一烯酸C20:1 ND~0.5花生二烯酸C20:2ND~0.1山嵛酸C22:0ND~0.7芥酸C22:1ND~0.3木焦油酸C24:0ND~0.5注1:上列指标与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标准CODEX-STAN210-1999《指定的植物油法典标准》的指标一致。

注2:ND表示未检出,定义为0.05%。

2. 质量等级指标大豆原油质量指标项目质量指标气味、滋味具有大豆原油固有的气味和滋味,无异味水分及挥发物(%)≤0.20不溶性杂质(%)≤0.20酸值(mgKOH/g)≤4.0过氧化值(mmol/kg)≤7.5溶剂残留量(mg/kg)≤100压榨成品大豆油、浸出成品大豆油质量指标项目质量指标一级二级三级四级色泽(罗维朋比色槽25.4mm)≤--黄70 红4.0黄70 红6.0(罗维朋比色槽133.4mm)≤黄20 红2.0黄35 红4.0--气味、滋味无气味、口感好气味、口感良好具有大豆油固有的气味和滋味,无异味具有大豆油固有的气味和滋味,无异味透明度澄清、透明澄清、透明--水分及挥发物(%)≤0.050.050.100.20不溶性杂质(%)≤0.050.050.05酸值(mgKOH/g)≤0.200.301.03.0过氧化值(mmol/kg)≤5.06.06.0加热试验(280℃)--无析出物,罗维朋比色:黄色值不变,红色值增加小于0.4微量析出物,罗维朋比色:黄色值不变;红色值增加小于0.4;兰色值小于0.5含皂量(%)≤--0.03-烟点(℃)≥215205--冷冻试验(0℃储藏5.5h)澄清、透明---溶剂残留量(mg/kg)浸出油不得检出不得检出≤50≤50压榨油不得检出不得检出不得检出不得检出花生油(GB1534-2003;代替GB1534-1986、GB/T8615-1988)1 特征指标折光指数(n40)1.460~1.465相对密度(d )0.914~0.917碘值(gI/100g)86~107皂化值(mgKOH/g)187~196不皂化物(g/kg)≤10脂肪酸组成(%)十四碳以下脂肪酸ND~0.1豆蔻酸C14:0ND~0.1棕榈酸C16:08.0~14.0棕榈一烯酸C16:1 ND~0.2十七烷酸C17:0 ND~0.1十七碳一烯酸C17:1 ND~0.1硬脂酸C18:01.0~4.5油酸C18:135.0~67.0亚油酸C18:213.0~43.0亚麻酸C18:3ND~11.0花生酸C20:01.0~2.0花生一烯酸C20:1 0.7~1.7山嵛酸C22:01.5~4.5芥酸C22:1ND~0.3木焦油酸C24:00.5~2.5二十四碳一烯酸C24:1 ND~0.32. 质量等级指标花生原油质量指标项目质量指标气味、滋味具有花生原油固有的气味和滋味,无异味水分及挥发物(%)≤0.20不溶性杂质(%)≤0.20酸值(mgKOH/g)≤4.0过氧化值(mmol/kg)≤7.5溶剂残留量(mg/kg)≤100压榨成品花生油质量指标项目质量指标一级二级色泽(罗维朋比色槽25.4mm)≤黄15 红1.5黄25 红4.0气味、滋味具有花生油固有的香味和滋味,无异味具有花生油固有的香味和滋味,无异味透明度澄清、透明澄清、透明水分及挥发物(%)≤0.100.15不溶性杂质(%)≤0.050.05酸值(mgKOH/g)≤1.02.5过氧化值(mmol/kg)≤6.07.5加热试验(280℃)无析出物,罗维朋比色:黄色值不变,红色值增加小于0.4微量析出物,罗维朋比色:黄色值不变;红色值增加小于0.4;蓝色值小于0.5 溶剂残留量(mg/kg)不得检出不得检出浸出成品花生油质量指标项目质量指标一级二级三级四级色泽(罗维朋比色槽25.4mm)≤--黄25 红2.0黄25 红4.0(罗维朋比色槽133.4mm)≤黄15 红1.5黄20 红2.0--气味、滋味无气味、口感好气味、口感良好具有花生油固有的气味和滋味,无异味具有花生油固有的气味和滋味,无异味透明度澄清、透明澄清、透明--水分及挥发物(%)≤0.050.050.100.20不溶性杂质(%)≤0.050.050.050.05酸值(mgKOH/g)≤0.200.301.03.0过氧化值(mmol/kg)≤5.05.07.57.5加热试验(280℃)--无析出物,罗维朋比色:黄色值不变,红色值增加小于0.4微量析出物,罗维朋比色:黄色值不变;红色值增加小于0.4;蓝色值小于0.5 含皂量(%)≤--0.03-烟点(℃)≥215205-溶剂残留量(mg/kg) 不得检出不得检出≤50≤50棉籽油GB1537—2003棉籽原油质量指标项目质量指标气味、滋味具有棉籽原油固有的气味和滋味,无异味水分及挥发物(%)≤0.20不溶性杂质(%)≤0.20酸值(mgKOH/g)≤4.0过氧化值(mmol/kg)≤7.5溶剂残留量(mg/kg)≤100注:黑体部分指标强制。

下同压榨成品棉籽油、浸出成品棉籽油质量指标项目质量指标一级二级三级色泽(罗维朋比色槽25.4mm)≤--黄35 红8.0(罗维朋比色槽133.4mm)≤黄35 红3.5黄35 红5.0-气味、滋味无气味、口感好气味、口感良好具有棉籽油固有的气味和滋味,无异味透明度澄清、透明澄清、透明-水分及挥发物(%)≤0.050.050.20不溶性杂质(%)≤0.050.050.05酸值(mgKOH/g)≤0.200.301.0过氧化值(mmol/kg)≤5.05.06.0加热试验(280℃)--无析出物,罗维朋比色:黄色值不变,红色值增加小于0.4 含皂量(%)≤--0.03烟点(℃)≥215205-冷冻试验(0℃储藏5.5h)澄清、透明--溶剂残留量(mg/kg)浸出油不得检出不得检出≤50压榨油不得检出不得检出不得检出注:1.划有“-”者不做检测。

压榨油和一、二级浸出油的溶剂残留量检出值小于10mg/kg时,视为未检出。

2.黑体部分指标强制。

下同。

葵花籽油GBl0464—2003葵花籽油质量指标项目质量指标气味、滋味具有葵花籽油固有的气味和滋味,无异味水分及挥发物(%)≤0.20不溶性杂质(%)≤0.20酸值(mgKOH/g)≤4.0过氧化值(mmol/kg)≤7.5溶剂残留量(mg/kg)≤100压榨成品葵花籽油、浸出成品葵花籽油质量指标项目质量指标一级二级三级四级色泽(罗维朋比色槽25.4mm)≤--黄35 红3.0黄35 红5.0(罗维朋比色槽133.4mm)≤黄15红1.5黄25 红2.5--气味、滋味无气味、口感好气味、口感良好具有葵花籽油固有的气味和滋味,无异味具有葵花籽油固有的气味和滋味,无异味透明度澄清、透明澄清、透明--水分及挥发物(%)≤0.050.050.20不溶性杂质(%)≤0.050.050.050.05酸值(mgKOH/g)≤0.200.303.0过氧化值(mmol/kg)≤5.05.07.57.5加热试验(280℃)--无析出物,罗维朋比色:黄色值不变,红色值增加小于0.4微量析出物,罗维朋比色:黄色值不变;红色值增加小于0.4;兰色值小于0.5 含皂量(%)≤--0.03-烟点(℃)≥215205--冷冻试验(0℃储藏5.5h)澄清、透明---溶剂残留量(mg/kg) 浸出油不得检出不得检出≤50≤50压榨油不得检出不得检出不得检出不得检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