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的意义、性质以及比的应用练习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课文《比的意义》教案范文

课文《比的意义》教案范文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比的概念,掌握比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2. 培养学生运用比的方法比较事物的大小、长短、高低等属性。

3. 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比的概念:比是用来表示两个数相除的关系,比号前面的数叫比的前项,比号后面的数叫比的后项。

2. 比的读写:比的读法与除法的读法相同,比的写法比号写作“:”,比的前项和后项用阿拉伯数字表示。

3. 比的基本性质:比的前项和后项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比的概念,比的读写,比的基本性质。

2. 教学难点:比的意义和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入比的概念。

2. 采用对比教学法,引导学生发现比与除法的关系。

3. 采用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动手操作,加深对比的理解。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比较两块橡皮的大小,引入比的概念。

2. 讲解比的意义:讲解比的前项和后项,比号的意义,让学生理解比的本质。

3. 比的基本性质:讲解比的前项和后项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的性质。

4. 比的读写:讲解比的读写方法,让学生熟练掌握。

5. 课堂练习: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比的方法比较事物的大小、长短、高低等属性。

6.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比的概念和应用。

7. 布置作业:布置一些有关比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比的概念的理解程度,能否正确表述比的意义。

2. 评价学生对比的读写能力,能否正确读写比的形式。

3. 评价学生对比的基本性质的掌握程度,能否运用比的基本性质解决问题。

七、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思考比的广泛应用,如在科学研究、工程技术等领域。

2. 引导学生探索比的其他性质,如比的大小比较方法。

八、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程度,是否积极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和练习。

2. 反思教学方法的选择,是否适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兴趣。

比的意义性质优秀教案

比的意义性质优秀教案

比的意义性质优秀教案这是比的意义性质优秀教案,是优秀的数学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比的意义性质优秀教案第1篇教学内容:课本43-44页以及相关练习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比的各部分名称,能正确地读、写比,并会正确地求比值。

2、引导学生加强知识之间的联系,使学生掌握的知识系统化,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比的意义以及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教学难点:弄清比和比值的联系和区别。

教学准备:课件,投影。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师:同学们,你们知道我国的第一艘载人飞船叫什么吗?(出示情境图)问:怎样用算式表示国旗长与宽的关系?(引导学生说出:可以求长是宽的几倍?或求红旗的宽是长的几分之几?)小结:长和宽的倍数关系可用除法表示。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1、比的意义(1)两个同类量的比比较这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除了除法,数学上还有一种表示方法,即“比”。

可以说成是:长和宽的比是15比10,或宽和长的比是10比15。

不论是长和宽的比还是宽和长的比,都是两个长度的比,相比的两个量是同类的量。

思考:两个数量组成比时,谁比谁,谁在前,谁在后,可以交换位置吗?为什么?(小组交流,汇报补充,深层体会比的意义)(2)两个不同类量的比“神舟”五号进入运行轨道后,在距地350km的高空作圆周运动,平均90分钟绕地球一周,大约运行42252km。

怎样用算式表示飞船进入轨道后平均每分钟飞行多少千米?(算式:42252÷90 ,依据是速度可以用路程÷时间表示)对于这种关系,我们也可以说:飞船所行路程和时间的比是42252比90,这里的42252千米与90小时是两个不同类的量。

问:路程和时间的比表示什么含义?(生自由发言,理解“路程比时间”表示速度)(3)归纳比的意义。

通过上面两个例子,你认为什么是比?(学生试说,教师总结: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

)2、比的写法(1)阅读课本自学问题:几比几怎样写?怎样读?比的各部分名称是什么?怎样求比值?比值可以怎样表示?比和比值有什么联系和区别?(2)小组交流汇报。

比的意义(赛课教案)

比的意义(赛课教案)

比的意义第一章:比的概念引入1.1 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比的概念,知道比的意义和应用。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的能力。

1.2 教学内容(1) 比的概念:两个数相除叫做比。

(2) 比的读写:比的前项读作“比”,后项读作“于”,例如3:2 读作“三比二”。

(3) 比的例子:20 比15,3 比5。

1.3 教学步骤(1) 引入:讲解比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比的意义。

(2) 演示:用实物或图片展示比的例子,让学生直观理解比的意义。

(3) 练习:让学生举例说明比的应用,互相交流、讨论。

(4) 总结:强调比的概念和读写方法。

第二章:比的性质2.1 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比的性质,掌握比的基本运算。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运算的能力。

2.2 教学内容(1) 比的性质:比的前项和后项乘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比的大小不变。

(2) 比的基本运算:加减乘除法。

(3) 比的例子:20 比15,3 比5。

2.3 教学步骤(1) 引入:讲解比的性质,引导学生理解比的基本运算。

(2) 演示:用实物或图片展示比的例子,让学生直观理解比的基本运算。

(3) 练习:让学生举例说明比的基本运算,互相交流、讨论。

(4) 总结:强调比的性质和基本运算方法。

第三章:比的应用3.1 教学目标(1) 让学生学会用比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应用的能力。

3.2 教学内容(1) 比的应用:用比解决实际问题,如购物、烹饪等。

(2) 比的例子:购物时商品的优惠活动,烹饪时食材的比例。

3.3 教学步骤(1) 引入:讲解比的应用,引导学生理解比在实际问题中的作用。

(2) 演示:用实物或图片展示比的例子,让学生直观理解比的应用。

(3) 练习:让学生举例说明比的应用,互相交流、讨论。

(4) 总结:强调比的应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第四章:比的综合训练4.1 教学目标(1) 让学生巩固比的概念、性质和应用,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比的意义》教案优秀5篇

《比的意义》教案优秀5篇

《比的意义》教案优秀5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以下这5篇《比的意义》教案是来自于作者的比的意义教案的范文范本,欢迎参考阅读。

比的意义教案篇一教学要求:1.使学生认识正比例关系的意义,理解、掌握成正比例量的变化规律及其特征,能依据正比例的意义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成不成正比例关系。

2.进一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综合和概括等能力,让学生掌握判断两种相关联量成不成正比例关系的方法,培养学生判断、推理的能力。

教学重点:认识正比例关系的意义。

教学难点:掌握成正比例量的变化规律及其特征。

教学过程:一、复习铺垫1.说出下列每组数量之间的关系。

(1)速度时间路程(2)单价数量总价(3)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2.引入新课。

上面是已经学过的一些常见数量关系,每组数量中,数量之间是有联系的,存在着相依关系。

当其中有一个量变化时,另一个量也随着变化,而且这种变化是有规律的,这节课开始,我们就来研究和认识这种变化规律。

今天,先认识正比例关系的意义。

(板书课题)二、自主探究:1.教学例1.出示例l。

让学生计算,在课本上填表,并思考能发现什么。

指名口答,老师板书填表。

让学生观察表里两种量变化的数据,思考:(1)表里有哪两种数量,这两种数量是怎样变化?(2\\)长方形的面积随着那种量的变化而变化的?你能看出它们变化的特点吗?(3)分别找出面积与款项对应的数,面积与宽的比各是几比几?比值各是多少?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得出:(1)表里的两种量是长方形的宽与面积(长与面积)。

宽与面积(长与面积)是两种相关联的量,(板书:两种相关联的量)面积随着宽(长)的变化而变化。

(2)宽(长)扩大,面积也扩大;宽(长)缩小,面积也缩小。

(3)可以看出它们的变化规律是:面积与宽(面积与长)比的比值总是一定的。

(板书:面积和宽比的比值一定)因为面积和宽(面积与长)对应数值比的比值都是5(2)。

六年级数学上册《比的意义》教案、教学设计

六年级数学上册《比的意义》教案、教学设计
3.加强对比的计算和应用的训练,提高学生的数学运算技能。
教师应设计丰富的练习题,让学生通过练习,熟练掌握比的计算方法,提高数学运算速度和准确性。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树立自信心。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鼓励和表扬,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树立自信心。
4.强化实践操作,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教学中,我将组织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如测量、计算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比的应用,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注重评价与反馈,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展,及时给予评价与反馈,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6.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2.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教学活动中,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小组讨论,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表达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3.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
教师应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让学生意识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兴趣,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2)根据课堂所学,自己设计一道与比有关的实际问题,并列出解题步骤。
2.提高题:
(1)课本第45页第4题,分析问题,运用比的知识解决问题,并解释解题思路。
(2)尝试用比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家庭成员的身高比较、水果的重量比较等,将解题过程和答案写在作业本上。
3.拓展题:
(1)查阅资料,了解比在科学、技术、工程等领域的应用,并整理成一篇短文,与同学分享。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比的意义》教学设计(优秀10篇)

《比的意义》教学设计(优秀10篇)

《比的意义》教学设计(优秀10篇)《比例》教学设计篇一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比例的意义教学内容:比例的意义(教材第40页的内容)教学目标:1、理解和掌握比例的意义。

2、了解比和比例的区别与联系。

2、能用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教学重难点:1、认识比例,理解比例的意义。

2、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结合实例引出新的知识。

教具准备:情景图、多媒体课件、习题卡。

教学过程:一、导入出示课题:比例看到课题你想到了以前学过的什么知识?(生1,生2等回答)我们已经了解了比的这些知识,请做下面练习。

求下面各比的比值。

18:453:52.7:4.5求完比值你觉得哪些比有联系?【设计意图:通过复习比单关的有关知识。

唤起学生对已有知识的回忆,为新知的学习做好准备。

】“例”在汉语词典里的解释为符合某种条件。

今天这两个比的比值一样,能不能用等号连接呢?师:相机板书:3:5=2.7=4.5?今天我们将深入学习比例的意义,看到课题你想了解什么知识呢?板书完整课题:比例的意义二、揭题示标。

预设:生:1、比例的意义是什么?生:2、比例的意义有什么作用?(师趁机板书在黑板右上角)【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读课题,提问题,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做到有的放矢。

同时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

】本节课我们就来完成这两个目标:三、自主探索出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国旗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标志和象征,神圣不可侵犯,你在什么地方见过国旗?【设计意图:对学生同时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和爱国教育】生各抒己见。

你知道下面这些国旗的长和宽是多少吗?它们有大有小,都符合要求吗?今天我们一起来探讨。

自学指导:1、请每位同学任选两面国旗,分别计算出它们长与宽的比值和宽与长的比值。

2、发现了什么有趣的现象?3、把你的发现尝试用算式写下来。

(5分钟后,期待你精彩的分享)【设计意图:充分利用教材中的主题图设计教学情景,设置悬念,国旗为什么形状相似却大小不一,这其中的奥秘何在?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能让学生通过形象的感受大小不同的国旗的变化。

比的意义教案与教案

比的意义教案与教案

比的意义优秀教案与优秀教案第一章:比的意义介绍教学目标:1. 理解比的概念和意义。

2. 能够正确书写比的形式。

3. 能够比较两个数的大小。

教学内容:1. 比的概念:比是用来表示两个数之间的大小关系的符号,由两个数的比值组成,用分数的形式表示。

2. 比的书写:比的书写一般先写被比较的数,写比号,写比较的数。

3. 比的比较:通过比较两个比的值,可以判断出两个数的大小关系。

教学活动:1. 引入比的概念,通过举例说明比的意义。

2. 讲解比的书写规则,让学生练习书写比的形式。

3. 进行比的比较练习,让学生通过比较比的值来判断数的大小。

教学评价:1. 通过练习题检查学生对比的概念和书写的理解。

2. 通过比较练习题检查学生对比的比较方法的掌握。

第二章:比的性质与运算教学目标:1. 理解比的性质,包括比的基本性质和比的倒数性质。

2. 掌握比的基本运算,包括比的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

教学内容:1. 比的基本性质:比的基本性质包括比的大小不变性质和比的反比性质。

2. 比的基本运算:比的基本运算包括比的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

教学活动:1. 讲解比的基本性质,通过示例让学生理解比的大小不变性质和比的反比性质。

2. 讲解比的基本运算,让学生通过练习掌握比的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

教学评价:1. 通过性质和运算的练习题检查学生对比的基本性质和运算的理解。

2. 通过综合练习题检查学生对比的基本性质和运算的运用。

第三章:比例与比例尺教学目标:1. 理解比例的概念和意义。

2. 能够正确书写比例的形式。

3. 能够判断两个比例的大小关系。

教学内容:1. 比例的概念:比例是用来表示两个比之间的大小关系的符号,由两个比的比值组成,用分数的形式表示。

2. 比例的书写:比例的书写一般先写第一个比,写冒号,写第二个比。

3. 比例的大小关系:通过比较两个比例的值,可以判断出两个比例的大小关系。

教学活动:1. 引入比例的概念,通过举例说明比例的意义。

比的意义练习教案

比的意义练习教案

比的意义练习教案第一章:比的概念与性质1.1 教学目标:了解比的概念,理解比的意义。

掌握比的基本性质,能够进行比的运算。

1.2 教学内容:比的概念:比较两个量的大小关系。

比的基本性质:比的前项和后项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的大小不变。

1.3 教学活动:引入:通过实例讲解比的概念,让学生感受比的意义。

讲解:讲解比的基本性质,进行比的运算。

练习:进行一些比的运算练习,巩固所学内容。

1.4 教学评价:通过一些练习题,检查学生对比的概念和性质的理解程度。

第二章:比的化简与求比值2.1 教学目标:掌握比的化简方法,能够将复杂的比化简为简单的比。

学会求比值,能够将比转化为分数形式。

2.2 教学内容:比的化简:通过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将复杂的比化简为简单的比。

比值的求法:将比的前项除以后项,得到比值,比值是分数形式。

2.3 教学活动:讲解:讲解比的化简方法和比值的求法,进行示例演示。

练习:进行一些比的化简和求比值的练习,巩固所学内容。

2.4 教学评价:通过一些练习题,检查学生对比的化简和求比值的方法的掌握程度。

第三章:比例的概念与性质3.1 教学目标:了解比例的概念,理解比例的意义。

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能够进行比例的运算。

3.2 教学内容:比例的概念: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

比例的基本性质:在比例中,两个内项的乘积等于两个外项的乘积。

3.3 教学活动:引入:通过实例讲解比例的概念,让学生感受比例的意义。

讲解:讲解比例的基本性质,进行比例的运算。

练习:进行一些比例的运算练习,巩固所学内容。

3.4 教学评价:通过一些练习题,检查学生对比例的概念和性质的理解程度。

第四章:比例的化简与求比例值4.1 教学目标:掌握比例的化简方法,能够将复杂的比例化简为简单的比例。

学会求比例值,能够将比例转化为分数形式。

4.2 教学内容:比例的化简:通过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将复杂的比例化简为简单的比例。

比例值的求法:将比例的内项除以外项,得到比例值,比例值是分数形式。

《比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练习课》教案

《比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练习课》教案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们对于比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的理解整体上是积极的。他们在导入环节就能积极参与,分享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比较问题,这为后续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然而,我也注意到在具体的操作和案例分析中,部分学生对于如何运用比的性质简化比、解决实际问题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在讲授新课的过程中,我尽量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解释比的概念,并通过实例让学生感受比的实际意义。但我也意识到,对于一些学生来说,这可能还不够直观。在以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多地运用直观教具和实际操作,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更深刻地理解比的性质。
1.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语言表达现实世界中的比较关系,提高数学抽象能力。
2.培养学生通过比的基本性质进行问题分析,提高逻辑推理和数学运算能力。
3.培养学生运用比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增强数学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升数学交流与团队合作的核心素养。
5.培养学生自主探究比的意义和基本性质,养成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好习惯,提高数学思维品质。
(2)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以或除以同一个非零数,比的大小不变。
(3)比的前项和后项为相同数时,比值为1。
3.比的应用:解决实际问题,如比较两个物体的大小、长度、面积等,以及进行简单的比例计算。
4.练习:设计不同类型的练习题,巩固比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提高学生运用比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核心素养目标
《比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练习课》核心素养目标: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比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比的意义》参考教案

《比的意义》参考教案

《比的意义》参考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比的概念和基本性质。

2. 培养学生运用比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二、教学内容1. 比的概念:比是用来表示两个数相除的关系,比的前项相当于除法里的被除数,比的后项相当于除法里的除数。

2. 比的写法:比的前项和后项要用“:”隔开。

3. 比的基本性质:比的前项和后项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比的概念和基本性质。

2. 教学难点:比的基本性质的运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情境教学法,以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入比的概念。

2.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探究中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3. 采用引导发现法,引导学生发现比的基本性质,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生活中的一些图片,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其中的比较关系。

2. 探究比的概念:引导学生发现比的意义,理解比的前项和后项的含义。

3. 学习比的写法:讲解比的写法,让学生正确书写比。

4. 探究比的基本性质:引导学生发现比的前项和后项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

5. 练习与应用:布置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比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6. 总结与拓展: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布置一些拓展题目,供学有余力的学生思考。

7.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小结,强调比的概念和基本性质。

8. 课后作业:布置一些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9. 教学反思: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总结优点和不足,为下一步的教学做好准备。

10. 评价与反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及时给予反馈,促进学生的进步。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内容:学生对比的概念的理解,比的基本性质的掌握,以及运用比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评价方式:课堂问答、练习题、小组讨论、课后作业等。

3. 评价标准:能正确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比的概念和基本性质,能运用比解决实际问题。

比的意义教案与教案

比的意义教案与教案

比的意义优秀教案与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比的各部分名称。

2. 培养学生用比来描述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

3. 培养学生运用比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比的意义: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

2. 比的各部分名称:比号、前项、后项、比值。

3. 比的性质:比的前项和后项乘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比的意义的理解,比的各部分名称的掌握。

2. 教学难点:比的性质的理解和运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直观演示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理解比的意义。

2. 采用自主探究法,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发现比的性质。

3. 采用练习法,让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运用比的知识。

五、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图片展示,引导学生发现图片中的数量关系,引出比的概念。

2. 讲解:讲解比的意义,介绍比的各部分名称,举例说明。

3. 实践:让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通过实际操作,发现比的性质。

4. 总结:引导学生总结比的性质,并进行归纳。

5. 练习:布置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比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6. 拓展:引导学生思考比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案示例: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比的各部分名称。

2. 培养学生用比来描述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

3. 培养学生运用比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1. 比的意义: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

2. 比的各部分名称:比号、前项、后项、比值。

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比的意义的理解,比的各部分名称的掌握。

2. 教学难点:比的性质的理解和运用。

教学方法:1. 采用直观演示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理解比的意义。

2. 采用自主探究法,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发现比的性质。

3. 采用练习法,让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运用比的知识。

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图片展示,引导学生发现图片中的数量关系,引出比的概念。

2. 讲解:讲解比的意义,介绍比的各部分名称,举例说明。

比的性质教案范文

比的性质教案范文

比的性质教案范文教案:比的性质教学目标:1.理解比的概念和意义。

2.掌握比的性质和运算方法。

3.能够用比进行实际问题的解决。

教学重点:1.比的概念和意义。

2.比的性质和运算方法。

教学难点:1.比的意义和应用。

2.比的性质的理解和运用。

教学准备:1.教材:课本、复印件。

2.教具:黑板、粉笔。

3.实物:如水果、学生的身高等。

教学过程:一、引入(5分钟)1.引入比的概念:通过观察实物,如梨子和苹果,学生们分析它们的数量关系,并引出比的概念。

2.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比?比有什么作用?二、探究(15分钟)1.比的定义:通过教师的讲解,学生了解比的定义和表示方法。

2.比的性质:教师通过多个实例,引导学生总结比的性质。

如:比的大小顺序不变,相等的两个比相等,比相等,其倍数的比也相等等。

3.比的运算:教师通过教材上的例题,讲解比的运算方法和注意事项。

三、拓展(15分钟)1.应用:教师通过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应用比进行解决,如:小明的身高是小红的2倍,小红身高1.5米,那么小明的身高是多少米?2.比的问题:教师提出一些有关比的问题,鼓励学生思考并给出解答。

四、训练(20分钟)1.个人练习:学生进行书面练习,巩固比的概念、性质和运算方法。

2.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比的应用问题,并展示解答结果。

五、归纳总结(10分钟)1.教师进行总结,梳理比的概念、性质和运算方法。

2.学生进行归纳总结,将掌握的知识进行整理。

六、作业布置(5分钟)1.布置书面作业:巩固比的概念、性质和运算方法。

2.提问作业:学生思考一个与比相关的问题,并写下来,下节课进行讨论。

教学反思:比的性质是比学习的基础,通过教学目标的设定,学生能够理解比的概念和意义,掌握比的性质和运算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引导学生进行实际问题的应用和拓展思维,加深对比的理解。

此外,通过自主练习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最后,对比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并布置作业,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比的意义和性质练习课教案

比的意义和性质练习课教案

比的意义和性质练习课教案第一篇:比的意义和性质练习课教案比的意义和性质练习课教案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课题:比的意义和性质练习本课初备课时共4课时,本课第3课时个人复备栏教学目标:.使学生加深认识比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能说出一个比的具体含义,能比较熟练地应用比的基本性质化简比。

2.使学生认识求比值与化简比的联系和区别,以及比与相关知识间的联系和区别。

重点难点:求比值和化简比的联系和区别。

课前准备:教学过程:一、布置要求,引导预学﹒复习⑴什么是比的基本性质?比的基本性质有哪些作用?⑵化简比的基本思路是什么?如何化简分数比和小数比?⑶求比值的方法是什么?二、预习反馈,诊断查学课中进行预习反馈,教师根据学生的反映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

三、目标引领,探究导学(一)基本题练习。

.比的意义。

比前项比号后项比值除法被除数除号除数商分数分子分数线分母分数值2.比的基本性质。

3.做练习十三第12题。

(二)综合练习。

.做练习十三第13、14题。

2.口答:灵活提问,用不同的方法说说每句话的含义。

a)男生人数和女生人数的比是5:6b)公鸡只数和母鸡的比是2:5c)汽车速度和火车的比是8:9d)杨树棵数和柳树棵数的比的比值是1.5e)女生人数是男生的 4.做练习十二第16题。

四、巩固练习,反馈练学⑴男工人数是女工的,男女工人数的比是()。

⑵一本书读了55页,还有45页没有读,已读与总页数的比是(),比值是()。

⑶长方形长工2分米,宽12厘米,长与宽的比是(),比值是()。

⑷16﹕20=32﹕()=()÷10===1.6﹕()=()﹕0.2⑸六(1)班男生与女生人数比是4﹕5,女生占全班人数的()。

⑹比的前项、后项都乘,比值()。

⑺在8﹕9中,如果前项增加16,要使比值不变,后项应()。

⑻先化简比再求比值。

24﹕6.4﹕0.162.25﹕90.6﹕五、课堂总结,拓展思学板书设计:比的意义和性质练习教后记:第二篇:比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练习比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练习一、填空。

《比的意义》教案

《比的意义》教案

《比的意义》教案《比的意义》教案(通用11篇)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比的意义》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比的意义》教案 1教学目的:1、使同学学会解比例的方法,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

2、通过合作交流、尝试练习,提高同学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解比例的能力。

3、培养同学的知识迁移的能力,增强同学的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使同学掌握解比例的方法,学会解比例。

教学难点:引导同学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将比例改写成两个内项的积等于两个外项积的形式,即已学过的含有未知数的等式。

教学过程:一、回顾旧知,复习铺垫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一些比例的知识,谁能说一说什么叫做比例?比例的基本性质是什么?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可以做什么?2、判断下面每组中的两个比是否能组成比例?为什么?6:3和8:43、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有关比例的知识,学习解比例。

(板书课题)二、引导探索,学习新知1、什么叫解比例?我们知道比例共有四项,假如知道其中的任何三项,就可以求出这个比例中的另外一个未知项。

求比例中的未知项,叫做解比例。

解比例要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来解。

2、教学例2。

(1)把未知项设为X。

解:设这座模型的高是X米。

(2)根据比例的意义列出比例:X:320=1:10(3)让同学指出这个比例的外项、内项,并说明知道哪三项,求哪一项。

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可以把它变成什么形式?3x=815。

这变成了什么?(方程。

)教师说明:这样解比例就变成解方程了,利用以前学过的解方程的方法就可以求出未知数X的值。

因为解方程要写“解:”,所以解比例也应写“解:”。

(4)同学说,教师板书解比例的过程。

教师:从刚才解比例的过程,可以看出,解比例可以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把比例变成方程,然后用解方程的方法来求未知数x。

3、教学例3。

出示例3:解比例 =提问:“这个比例与例2有什么不同?”(这个比例是分数形式。

比的意义教案与教案

比的意义教案与教案

比的意义优秀教案与优秀教案第一章:比的意义1.1 教学目标了解比的含义和用途学会用比表示两个量之间的关系能够进行简单的比的大小比较1.2 教学内容比的概念介绍:比是用来表示两个量之间的关系,通常写成a:b 或a/b 的形式,其中a 称为比的前项,b 称为比的后项。

比的用途:比较两个量的大小,分析数量关系等。

比的读法:读作“a 比b”或“a 与b 的比”。

1.3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通过实际例子引入比的概念。

利用图形、实物等辅助教具,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比的意义。

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比较不同物品的大小关系,增强对比的概念的理解。

1.4 教学步骤1.4.1 引入:通过展示两组物品,让学生比较它们的大小关系,引发对比的思考。

1.4.2 讲解比的概念:介绍比的概念,解释比的读法和表示方法。

1.4.3 举例说明:通过实际例子,让学生理解比的意义和用途。

1.4.4 练习:学生自主完成一些简单的比的大小比较练习题。

1.4.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比的概念和应用。

1.5 作业布置完成课后练习题,包括一些简单的比的大小比较题目。

第二章:比的性质2.1 教学目标了解比的性质,包括比的相等、比的逆、比的倍数等。

学会运用比的性质进行简单的数学运算。

2.2 教学内容比的性质介绍:包括比的相等、比的逆、比的倍数等概念。

比的相等:如果两个比的比值相等,则这两个比是相等的。

比的逆:如果两个比的比值互为倒数,则这两个比是逆的。

比的倍数:如果一个比是另一个比的倍数,则这两个比是倍数关系。

2.3 教学方法采用归纳法教学方法,通过具体的例子引导学生发现比的性质。

利用数学运算练习,帮助学生掌握比的性质的应用。

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探讨比的性质的应用。

2.4 教学步骤2.4.1 引入:通过展示一些具体的例子,让学生思考比的性质。

2.4.2 讲解比的性质:介绍比的相等、比的逆、比的倍数等概念。

2.4.3 举例说明:通过实际例子,让学生理解比的性质的应用。

比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教案

比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教案

2、复习比的基本性质小组内交流:比的基本性质是什么?比的基本性质有什么用处?3、求比值和化简比的比较(1)教材48页第8题。

要求:在练习本上写出过程,再填表。

(2)引导学生讨论:化简比和求比值有什么区别?(3)汇报:生1:比值就是求"商",得到的是一个数,可以写成分数、小数,有时也能写成整数。

生2:化简比则是为了得到一个最简单的整数比,可以写成真分数或假分数的形式,但是不能写成带分数,小数或整数。

三、回顾整理,评价反思1、系统整理(1)自我评价谈话:对于比的相关知识的学习,你认为自己表现得怎么样?觉得哪些地方表现得好?哪些地方还有差距,打算怎能样改进?(2)评价他人谈话:你认为谁是你的榜样?他在数学上有哪些值得你学习的地方?你想怎样向他学习?(3)教师评价四、拓展延伸巩固练习(一)基本练习1、练习第9题。

学生独立解答,集体订正时,强调每种方式的份数各是多少。

2、练习第10题和第14题。

学生尝试练习后,指名反馈,并说说解法,并鼓励学生加强解法多样性的训练。

(二)拓展练习活动一:辨一辨.师:奥运体育比赛中的比分与今天学习的比有何不同?生1:比分中,后面的数可以为0,像足球比赛经常出现几比零;而比的后项不能为0.生2:比分表示两队分数相差的情况,而比是一种关系.生3:比与比分也有一定的联系,比分也可看作两队分数的比.活动二:说一说.师:比的应用很多,我们身边的一些有趣的,有意义的事也能用比来说一说,你会说吗生1:我最感兴趣的是班里最胖的同学与最瘦的同学的体重的比,生2:我作业中做对题数与做错题数的比……活动三:课后的调查.师: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了,就连我们的餐桌上也发生了很多的变化.你们早上都吃些什么呢?生1: 我早上爱吃打卤面条。

生2: 我早上吃牛奶,面包和鸡蛋.生3:我吃中国传统的豆浆和油条.生4:我妈妈早上为我准备了牛奶和蛋糕.师:早餐对一天的工作学习很重要,一定要注意营养的搭配要均衡.餐桌上也有比的学问呢:做面包时,小麦粉与水的比是( ):( ) ?煮米饭时,米与水的比是( ):( )?生1:我来猜,我来猜!师:这可不能瞎猜,得通过自己的实际调查或实验,给我一个正确的答案.在生活生产中还有其他一些有趣的比,感兴趣的同学也可以调查研究,我们下一堂课再来交流,好吗?设计说明:本节课是对比这一单元内容的回顾与整理,教学中,我努力做到以下几点:1、创设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把微笑带进课堂,把尊重带进课堂,并通过多种方式进行评价,鼓励学生大胆质疑。

《比的意义》教学设计【7篇】

《比的意义》教学设计【7篇】

《比的意义》教学设计【7篇】比的意义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⑴ 理解比的意义,学会比的读写法,掌握比的各部分名称和求比值的方法。

⑴ 弄清比同除法、分数之间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⑴使学生经历“问题情景——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这一过程,牢固掌握比的意义。

⑴通过自学和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掌握比的各部分名称和求比值的方法,通过讨论与合作学习弄清楚比、除法和分数之间的联系。

⑴联系生活实际,增强学生对数学与实际生活联系的感受。

3、情感、态度、价值观:⑴培养学生对美的感受能力,学到有价值的数学。

⑴ 通过教学,培养学生分析能力和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掌握基本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

⑴通过对国情的了解,增强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提高忧患意识,培养主人翁精神。

教学重、难点:1 、意义的理解,比同分数、除法的关系。

2 、在现实生活中发现比、感受比。

教具准备:投影仪、课件,练习纸,学生准备生活中找到的比的例子。

教学过程:一、情景引入,导入新课:1 、我们六(1)班有男生29 人,女生27 人。

师:根据这两条信息你能想什么办法对六(1)班男生、女生人数进行比较?⑴男生人数比女生多多少人?⑴女生人数比男生少多少人?⑴男生人数是女生的多少倍?⑴女生人数是男生的几分之几?请同学口头列式,教师板书。

师:从同学们对六(1)班男生和女生的比较中可知,比较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什么?(求一个数量比另一个数量多多少或少多少),是差比关系。

用什么方法?(减法)。

另一种是什么?(求一个数量是另一个数量的几倍或几分之几),是倍比关系。

用什么方法?(除法)。

2、师: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我们常常把两个数量进行比较。

如黑板上方是一面长3 分米、宽2 分米的国旗,比较这面国旗的长和宽的关系,请你提出用除法计算的问题?二、探究新知l 、教学比的意义。

、师:求一个数量是另一个数量的几倍或几分之几用除法。

《比的意义与性质》(教案)-六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比的意义与性质》(教案)-六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比的意义与性质》(教案)六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学习比的意义和性质,包括比的定义、比的基本性质以及比的应用。

通过学习,使学生理解比的概念,掌握比的基本性质,并能运用比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1. 理解比的概念,掌握比的定义。

2. 掌握比的基本性质,能运用比的知识进行计算和解决问题。

3. 培养学生运用比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积极参与的学习态度。

教学难点:1. 比的概念的理解。

2. 比的基本性质的运用。

3. 比的应用题的解决。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PPT课件,展示比的例题和练习题。

2. 学生准备学习用品,如笔记本、文具等。

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a. 引导学生回顾分数、除法的知识,为比的概念做铺垫。

b.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比是什么吗?比有什么意义和性质呢?2. 学习比的概念a. 讲解比的定义,展示比的示意图。

b. 举例说明比的概念,让学生理解比的意义。

3. 学习比的基本性质a. 讲解比的基本性质,如比的大小不变、比的反比等。

b. 举例说明比的基本性质,让学生掌握比的运用。

4. 比的应用a. 讲解比的应用题,如行程问题、比例问题等。

b. 引导学生运用比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5. 小结b. 强调比的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

板书设计:1. 《比的意义与性质》2. 内容:比的概念、比的基本性质、比的应用作业设计:1.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比的意义和性质。

2. 准备一道比的题目,下节课分享解答过程。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比的概念、基本性质和应用,使学生对比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运用比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通过课后作业的布置,巩固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但在教学过程中,还需进一步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提高教学效果。

重点关注的细节:教学过程详细补充和说明:1. 导入新课(1)联系旧知:引导学生回顾分数、除法的知识,为比的概念做铺垫。

《比的意义》教学设计优秀5篇

《比的意义》教学设计优秀5篇

《比的意义》教学设计优秀5篇比的意义教学设计篇一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十一册46页—47页。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在参与、探索的过程中,发现并理解比的意义、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认识比的各部分的名称,学会求比值。

2、在引导学生知识的发现和探究实践中,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事物的能力。

发展学生自主探究的意识,并从中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性。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比的意义。

教学难点:比和除法、分数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教学过程:一、回忆生活素材,导入新课。

师;生活中经常有同学说谁比谁高点,谁比谁矮点。

也就是说我们要经常比较数量。

师:我们学习的数学知识有很多是来源于生活。

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估算一下,教室前面的黑板长、宽各大约是多少米?生:长大约是4米,宽大约是3米。

师:你们根据这两个数据,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呢?生1:黑板的面积是多少?生2:黑板的周长是多少?生3:长是宽的几倍?板书:4÷1生4:宽是长的几分之几?板书:1÷4师:长是宽的几倍,宽是长的几分之几是我们以前学过的用除法对黑板的长和宽进行比较,今天,我们要在此基础上,来学习一种新的数学比较方法。

(板书:比)[评析]:著名的教育家布鲁纳曾经说过:探索是数学的生命线。

导入新课时,教师能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采用教室里的各种素材引入课题,不仅是学生感到数学知识的亲切自然,而且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意识。

二、充分感知,建构意义1、整理生活素材师:如长是宽的几倍,除了用4÷1来比较,还可以说成长和宽的比是4比1。

(板书:4÷1=4:1)宽是长的`几分之几,除了用1÷4来比较,还可以说成什么呢?(1÷4=1:4)师:同学们用刚才调查方法,说说教室各种事物还能得到什么数据。

你还能把它们用比的形式说一说吗?生1:我班男同学人数是32人,女同学人数是23人。

男生与女生的比是32比2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比的意义、性质以及比的应用练习教学设计
The meaning and nature of ratio and the teac hing design of its application
比的意义、性质以及比的应用练习教学设计
前言:小泰温馨提醒,数学是研究数量、结构、变化、空间以及信息等概念的一门学科,
从某种角度看属于形式科学的一种,在人类历史发展和社会生活中,数学发挥着不可替代
的作用,是学习和研究现代科学技术必不可少的基本工具。

本教案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要
求和针对教学对象是小学生群体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
设想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

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
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1.100克盐溶解在1000克水中,盐和水的质量最简整数比是(),盐和盐水的质量最简整数比是(),比值是()。

2.甲数与乙数的比值是,乙数与甲数的最简整数比是()。

3.甲数除以乙数的商是2 ,甲数与乙数的比是()。

如果
甲数与乙数的比是3∶5,那么甲数是乙数的。

4.苹果的数量是桔子数量的,苹果的数量与桔子数量的最
简整数比是()。

5.苹果的数量比桔子数量多,苹果的数量与桔子数量的最
简整数比是()。

6.苹果的数量比桔子数量少,苹果的数量与桔子数量的最
简整数比是()。

7.两个正方形的边长之比是1∶3,那么它们的周长比是
(),面积比是()。

8.两个立方体的棱长之比是2∶3,那么它们的表面积比是(),体积比是()。

9.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共长是14厘米,它们的长
度之比是3∶4。

如果斜边长10厘米,那么斜边上的高是()厘米。

二、应用题。

1.一项工程,甲单独做20天完成,乙单独做30天完成。

(1)写出甲、乙两队完成这项工程所用的时间比,并化简。

(2)写出甲、乙两队工作效率比,并化简。

2.育才小学参加运动会的男生人数和女生人数的比是5∶3,
其中女生72人。

那么男生比女生多多少人?
3.食品店有白糖和红糖共360千克,红糖的质量是白糖的。

红糖和白糖各有多少千克?
4.甲、乙两个车间的平均人数是162人,两车间的人数比是5∶7。

甲、乙两车间各有多少人?
5.有一块长方形地,周长100米,它的长与宽的比是3∶2。

这块地有多少平方米?
6.建筑用混凝土是由水泥、沙、石子按5∶4∶3搅拌而成,
某公司建住宅楼需混凝土2400吨,需水泥、沙、石子各多少吨?
思考题
1.甲、乙两个工程队共有240人,如果从甲队调出的人数
到乙队,那么甲、乙两队人数之比为9∶7。

甲、乙两队原来各有
多少?
2.李红、黄强、张明三人共有108元,李红用自己钱数的,黄强用了自己钱数的,张明用自己钱数的,各买了一本相同的课外读物,那么三人原来各有多少钱?
-------- Designed By JinTai College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