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基础教育改革的比较研究

合集下载

中美两国基础教育的比较分析

中美两国基础教育的比较分析

全的责任 , 省及省 以下的教育行政部 门的权利和职责相对 较
少。但是 , 由于一切教育教学活动都是在教育行 政部 门指令 或指导下开展的 , 基层和学校很 少有 自主权 , 使各级各 类 致 学校办学模式单一化。
年轻人接受教育 ; 在未来 的十年 中, 通过减少 30亿美元 的 0 家庭纳税额度 , 以增强 百万 家庭支付 子女上 大学 费用 的能
中 美 两 国 基 础 教 育 的 比 较 分 析
姥 飞
( 哈尔滨师范大学 教育科学学院 , 哈尔滨 10 8 ) 50 0

要: 中美两国在教育 , 尤其是基础教育方面存在 着很 大的差异。这些差异 , 导致 了中关两国在教 育质量和
人 才培 养 等方 面呈 现 不 同 的状 态。 通 过 比较 两 国在教 育体 制 、 育 内容 、 育 投 入 以及 师 资 队 伍 建 设 方 面的 差 异 , 教 教
化学 、 生物课 , 而是把它们合在一起统称为理科。
育的现状分析 , 学习和借鉴包括美 国在内的世界上一切先进
的教育教学方法和手段, 利于使我国的基础教育科学有效地
向前发展。

我 国教育 内容就要深得多 , 物理 、 化学 、 生物分学科而设
立, 过分强调知识 的系统性 , 从某种意义上讲 , 甚至是以牺牲 学生创造力的培养为代价来追求知识的系统性 , 而且现在高 中物理 、 化学教材上的不少 内容就是 大学普通物理 、 通化 普 学的内容 , 学生学起来 十分吃力 , 负担很重 , 而且到 了大学还 要重新再学 , 造成了学生时间和精 力的极大浪费。而美国大 学是宽进严出 , 进入大学后学生 的负担 比在高 中要重得 多, 从课程设置的科 学性上讲 , 既避免 了学生 时间和精力 的浪 ຫໍສະໝຸດ 费, 也符合人 的身心发展规律 。

国内外教育发展模式的比较研究

国内外教育发展模式的比较研究

国内外教育发展模式的比较研究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推进和信息时代的到来,教育的重要性愈发凸显,成为各国竞争优势的核心要素之一。

不同国家和地区根据自身的国情、文化背景和发展需求,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教育发展模式。

本文将就国内外教育发展模式进行比较研究,以期全面了解各国教育创新的理念与成果,为我国教育改革提供借鉴和启示。

一、国内教育发展模式中国传统教育注重知识传授和应试培养,长期以来,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差异和综合素质的培养。

近年来,伴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和社会需求的不断变化,中国教育的发展模式也发生了转变。

现阶段的中国教育发展模式强调了素质教育和综合能力培养,并且提倡创新教育。

这一模式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和合作精神,鼓励学生主动探究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二、美国教育发展模式美国的教育发展模式在世界范围内享有盛誉。

美国教育强调个性化教育和学生发展,鼓励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进程负责,并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美国的教育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力,让学生在学习和成长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三、芬兰教育发展模式芬兰被誉为世界教育强国,其教育发展模式备受关注。

芬兰教育的核心理念是平等、普惠和创新。

芬兰教育不注重应试教育,而是强调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批判性思维和合作能力。

芬兰教育重视学生的兴趣和需求,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自主发展。

四、日本教育发展模式日本教育发展模式以其高度组织化和高效率著称。

日本的教育强调纪律严明和基础教育的重要性,注重规范和纪律的培养,确保学生具备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规范。

日本教育着重培养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学科技能,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

五、比较与启示通过比较研究不同国家教育发展模式,我们可以从中获得一些启示。

首先,各国教育发展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这一点与中国的教育改革方向相吻合。

211049552_近二十年国外基础教育改革热点及未来趋势的研究图谱

211049552_近二十年国外基础教育改革热点及未来趋势的研究图谱

近二十年国外基础教育改革热点及未来趋势的研究图谱李德明邢玮李蕴礞钱松岭摘要基础教育改革历来是我国教育研究的重点和热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更是我国教改的集中关注点。

通过文献梳理对国外基础教育改革进行了探索性的描述研究,采用CiteSpace分析软件基于WOS全球引文数据库绘制了国外在2003-2022年基础教育改革方面的研究图谱,并通过对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相关热点词和聚类分析对该领域未来的发展趋势和热点进行了可视化整理,得出宏观层面、实施层面及结果层面国外基础教育改革的三个主要方向并对其聚类进行深度分析。

本研究以基础教育改革在国外相关领域的发展和未来趋势为主要研究目标,希望通过对国外基础教育改革方面经验的梳理为国内基础教育改革研究和实践提供启示。

关键词基础教育教育改革研究热点发展趋势CiteSpace作者简介李德明,吉林外国语大学副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长春 130117);邢玮,马来西亚国立大学博士研究生(班吉 43600);李蕴礞,吉林外国语大学(长春130117);钱松岭,吉林外国语大学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长春 130117)。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896(2023)02-0038-15一、问题提出与文献综述21世纪以来,随着人文科学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国家重视由教育所带来的社会经济等效益。

基础教育是整个国家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提高国民综合素质和培养社会所需专业人才的奠基性工程,基础教育不仅在个体的整个成长历程中具有重要的影响,同时也是各个国家和地区关注的重点内容。

一方面,基础教育是个体接受教育、发展身心的起始环节,个体在基础教育阶段所养成的学习、生活等习惯对其未来的发展都会有较为深远的影响,同时,基础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等的不同对个体身心各方面的发展都会产生不同的教育效果。

另一方面,基础教育作为社会民生涉及的内容,在保证受教育对象、内容及教育设施等公平的前提下实现普惠性、高质量的基础教育对社会乃至国家未来的发展近二十年国外基础教育改革热点及未来趋势的研究图谱也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基础教育的国际比较研究

基础教育的国际比较研究

基础教育的国际比较研究基础教育在不同国家之间存在着许多差异,这些差异体现在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师资条件、学生素质等方面。

在国际比较研究中,我们可以看到各国在基础教育领域的优势和劣势,以及相互借鉴的空间。

在基础教育的比较研究中,我们首先要了解不同国家的课程设置。

不同国家的基础教育课程设置有着明显的差异,有的国家注重知识传授,有的国家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有的国家注重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例如,芬兰的教育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精神,而中国的教育则注重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应试能力的培养。

通过对不同国家的课程设置进行比较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找到各国在基础教育方面的优劣势,为我国的基础教育改革提供借鉴和启示。

除了课程设置,教学方法也是基础教育国际比较研究的重要内容。

不同国家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例如传统教学法、项目式学习、合作学习等。

在教学方法方面,芬兰的教育注重教师的专业素质和创新能力,缺少标准化的考试和评价,而美国的教育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实践能力培养,鼓励学生多种学习方式。

通过对不同国家的教学方法进行比较研究,可以发现各国在教育教学方面的长处和不足,为我国的教育改革提供借鉴和启示。

师资条件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国家的师资条件也存在着很大差异。

在某些国家,教师享有很高的社会地位和福利待遇,受到充分的尊重和支持;而在一些国家,教师的地位和待遇相对较低,导致教师的素质和敬业程度参差不齐。

例如,芬兰的教师享有非常高的社会地位和福利待遇,教师的专业素质和敬业程度都很高;而印度的教师待遇相对较低,导致教师素质参差不齐。

通过对不同国家的师资条件进行比较研究,可以发现师资条件对基础教育质量的影响,为我国教师队伍建设和教师培训提供参考和借鉴。

此外,学生素质也是基础教育国际比较研究的重要内容。

不同国家的学生在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创新意识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这些差异与教育制度、家庭环境、社会文化等因素密切相关。

例如,芬兰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较强,具有很高的创新精神;而印度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能力相对较差,缺乏自主学习和实践能力。

教育发展的国际比较研究调研报告

教育发展的国际比较研究调研报告

教育发展的国际比较研究调研报告教育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基石,对于提高国民素质、促进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随着全球化的加速和国际交流的日益频繁,对不同国家教育发展的比较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本报告旨在通过对多个国家教育体系的比较分析,揭示其特点、优势与不足,为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

一、教育投入比较教育投入是保障教育质量和发展的重要基础。

在这方面,发达国家普遍表现出较高的投入水平。

以美国为例,其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例一直保持在较高水平,不仅用于改善学校设施、提高教师待遇,还大力支持教育科研和创新项目。

相比之下,一些发展中国家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的限制,教育投入相对不足。

例如,在非洲部分地区,学校基础设施简陋,教学资源匮乏,严重影响了教育质量。

我国近年来在教育投入方面不断加大力度,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

需要进一步优化教育经费的分配结构,提高使用效率,确保教育资源的公平分配。

二、教育体系与结构比较不同国家的教育体系和结构各具特色。

德国的职业教育体系非常发达,为制造业等行业培养了大量高素质的技术工人,有效促进了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

日本则注重基础教育的普及和质量提升,其严格的教学管理和高水平的教师队伍为学生打下了坚实的知识基础。

而在英国,高等教育享有盛誉,牛津、剑桥等世界一流大学吸引了全球优秀学子。

我国目前正在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但在教育结构的优化和衔接方面仍需不断探索和完善。

三、教育质量与评估比较教育质量是教育的核心,各国在教育质量评估方面采取了不同的方法和标准。

北欧国家强调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培养,通过多元化的评价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

美国则注重标准化考试和学业成绩评估,但也引发了一些关于应试教育的争议。

我国的教育质量评估体系在不断改革和完善中,逐渐从单一的考试成绩评价向综合评价转变,但仍面临着如何平衡公平与质量、如何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等问题。

中国大陆和台湾的教育体制比较研究

中国大陆和台湾的教育体制比较研究

中国大陆和台湾的教育体制比较研究教育是一个国家发展的基础和根本,同时是一个国家民族复兴的重要保证。

中国大陆和台湾两地虽然有着相同的中华文化,但是由于历史和政治的原因,两地的教育体制存在显著差异。

本文将从教育背景、教学模式、教育内容、教师培训等多方面进行比较研究。

一、教育背景中国大陆的教育主要经历了新中国成立后面临的基础教育扩招,文革时期的破四旧、封科打击,改革开放后的教育公平与效率提高等阶段。

特别是近年来,中国大陆的教育制度不断完善,义务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的普及率不断提高。

与此相对应的是,中国大陆的教育投入逐年增加,逐步形成以财政资金为主、多元化投入为辅的教育融资体系,为教育改革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台湾的教育系统主要包括基础教育、高等教育、终身学习等,传承着中国传统教育文化和西方现代教育的理念。

在基础教育方面,台湾实行“九年一贯”教育改革,实行小学为六年,初中为三年的体制,强调学生全人教育和创意思维。

在高等教育方面,台湾有多所国际知名大学,培养了一大批精英人才,全国各省市也普遍有私立大学和职业学院等。

二、教学模式中国大陆的教育重视考试成绩,学生需要在一系列考试中取得优异的成绩才能进入更好的学校和获得更好的机会。

同时,在班级中,教学注重纪律性、积极性和竞争性,学生的角色主要是被动接受者。

此外,在大学中,中国大学以“知识面广”为目标,注重学科的专业性,而非强调学生的创造性和创新性。

相比之下,台湾的教学重视学生的自主性和创意性,注重发展学生的创意思维和动手能力。

在学校内,教学强调学科整合、试验性学习、学习社群等方式,鼓励学生各展所长,在创新、社交等方面得到全方位的培养。

此外,台湾大学中的教学也强调小班制和个别化关怀,局部学习,课程微调,师生互动、双向交流,着重强化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培养。

三、教育内容中国大陆的教育侧重对科学技术、语言文化、体育艺术等方面的教学,力图培养具备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人才。

中西方基础教育之异同比较摘要

中西方基础教育之异同比较摘要

中西方基础教育之异同比较摘要西方的教育制度注重启发式、探索式、研究式等教学,让学生自己去寻找答案。

而中国的教育更多是灌输知识,死记硬背。

两者都有其弊端,我想通过对比,来总结出中西方教育上的差异,这也为中国的教育改革提供了借鉴。

一、中西方基础教育之异同1、我们先看教育理念上。

西方学校强调对学生的尊重和平等,在他们的教育思想中,强调学生应该掌握一种技能并使其成为终身的习惯,而不是在很短的时间内学会更多的东西,他们的教育目标非常明确:培养创造性的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人学会把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完美地统一起来,即“天才”教育。

它重视创新,但又不排斥继承;它尊重教师,但又不依赖于教师;它倡导自由探索,但又反对不顾现实盲目地瞎闯乱干。

另外,他们的整个教育过程是教师和学生共同进行的,每个教师在课堂上有权根据自己的特点及学生的兴趣爱好来组织教学,有时还可以打破教材、脱离大纲来设计教学,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

而中国的学校的教育中更多的是关注学生在考试时的分数,而忽略了学生作为一个人所应该具备的各方面能力,虽然中国有着很悠久的历史文化,但随着改革开放经济的迅猛发展,我们正在走向一条全盘西化的道路。

4、在美国学校体育课主要是足球和篮球,但是绝不限制自由活动的空间,因此这些孩子即便到了16岁也仍然保持着旺盛的精力和充沛的体力。

他们热衷于体育运动,只要父母允许,就从早到晚地练习,直到满头大汗、气喘吁吁才肯罢休。

而中国的学生除了学习以外,每天要做的事情就是呆在家里写作业、复习功课,几乎没有什么户外活动,我们的学生长期处于室内环境中,身体素质越来越差,现在已经被世界卫生组织列入“十大死亡原因”之首,对人类的健康构成严重威胁。

2、相比之下,中国学生最大的优势就是在语言方面,但现在我们连本国的英语都说不好,你让我们怎么和世界接轨?那么多的留学生为什么都不回国呢?因为他们觉得回国很难适应中国的高速发展的社会,或许是在那样的环境中才能使他们变得更强,为祖国作出更大的贡献。

中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比较研究

中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比较研究

中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比较研究引言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水平的提高,基础教育对一个国家的重要性显而易见。

中俄两国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本文将对中俄两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行比较研究,分析其相同点和不同点。

中俄基础教育背景中俄两国在基础教育领域有着深刻而独特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中俄两国在基础教育的改革中采取了一系列具有代表性的措施和政策。

中国基础教育背景中国的基础教育改革始于20世纪80年代,主要目的是通过改变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来提高教育质量和教育效益。

2001年,中国政府颁布了《义务教育法》,确立了义务教育为国家基本政策的地位,并提出了实现基本均衡、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益、构建终身学习体系的改革目标。

俄罗斯基础教育背景俄罗斯的基础教育改革始于20世纪90年代,主要目的是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益。

在过去的20多年中,俄罗斯政府对基础教育进行了一系列重大改革,如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制度、推行选修课程制度、加强对职业教育的投资等。

中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比较课程目标和设计中俄两国的基础教育课程目标和设计有一定的相同之处,如都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均加强了职业教育的投入。

然而,中俄两国在课程设置和内容上存在明显差异。

在课程设置方面,中国注重对高校招生要求的适应性,体现在在课程设计中加大了基础知识与实践技能的比例,并着重加强高中生的思辨和创新能力。

俄罗斯则重视对学生不同发展特点的尊重,采用个性化教育,注重将教育与生活实践相结合、实现职业技能与素质教育有机融合。

教学方法和手段中俄两国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也存在较大的差异。

中国重视教育信息化建设,采用多媒体教学和网络教学等现代教学手段,推动教育“互联网+”的深入发展。

而在俄罗斯,教育信息化水平相对较低,重点突出教师到课堂教学的能力,重视小组合作学习、实验教学等。

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定位中国和俄罗斯在对教师和学生角色定位方面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教育发展的国际比较研究

教育发展的国际比较研究

教育发展的国际比较研究要进行教育发展的国际比较研究,我们首先需要了解教育系统的核心要素及其在不同国家中的表现。

这些核心要素包括教育政策、课程设置、教师素质、学生评估以及教育公平等。

每个国家的教育系统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挑战,了解这些差异有助于全面掌握全球教育发展的趋势与问题。

教育政策是影响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

不同国家根据自身的社会经济背景和文化传统制定了各自的教育政策。

例如,在芬兰,教育政策强调教师的自主权和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旨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造力。

而在中国,政策则更加注重基础教育的普及和学术成就,通过严格的课程标准和考试体系来推动教育的发展。

课程设置也是一个重要的比较点。

各国在课程设计上存在显著差异,有些国家如美国,鼓励学生在高中阶段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程,以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未来职业发展的灵活性。

相比之下,一些国家如日本,课程设置较为固定,强调学生在基础知识上的扎实掌握和考试成绩的提高。

教师素质对教育质量的影响不容忽视。

不同国家对教师的培训和职业发展的要求各异。

例如,在瑞士,教师需接受长时间的职业培训并进行持续的专业发展,以保证他们的教学水平。

而在一些国家,教师的职业培训可能不够系统,这可能导致教育质量的差异。

学生评估方法也是国际比较的重要方面。

标准化测试在一些国家如新加坡和韩国被广泛应用,旨在通过统一的评估标准来衡量学生的学业成绩。

然而,这种方法可能对学生造成较大的压力。

其他国家如荷兰,则采用更为灵活的评估方式,重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发展。

教育公平问题同样至关重要。

不同国家在实现教育公平的策略和效果上存在差异。

例如,北欧国家如瑞典和挪威,通过提供免费教育和广泛的社会福利,致力于减少教育机会的不平等。

而在一些发展中国家,教育资源的不均衡分配可能导致城乡、性别等方面的教育差距。

通过深入比较不同国家的教育发展情况,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全球教育的现状和挑战。

每个国家的教育系统都有其独特的优势和不足,综合这些信息,有助于发现潜在的改进机会,并为未来的教育改革提供借鉴。

新第三讲中外基础教育比较

新第三讲中外基础教育比较

新第三讲中外基础教育比较在中外基础教育比较的讨论中,我们将聚焦于新第三讲。

本讲将介绍中外基础教育的异同点,旨在促进对于教育体制的深入了解和思考。

一、整体概述中外基础教育的整体概述中,首先需要明确的是教育的目标。

中外基础教育都以培养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强调知识、能力和品德的培养。

然而,在实施方式和教育理念上存在一些差异。

二、教育体制中外基础教育的教育体制有着显著的区别。

在中国,义务教育由小学和中学构成,以年级为单位进行组织。

而在西方国家,基础教育一般包括小学和中学,但学制可能会有所不同。

三、教育内容1.学科设置中外基础教育在学科设置上也存在差异。

在中国,通常分为语言、数学、英语、科学、社会学科等,注重基础学科的学习。

而在西方国家,学科设置相对更加多元化,例如音乐、艺术等非学术性科目也占有一席之地。

2.教材内容在教材内容上,中外基础教育也有着各自独特的特点。

中国的教材偏向于注重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重点在于教师的指导和学生的答题。

而西方国家的教材更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

四、教育方法1.教学方式中外基础教育在教学方法上存在差异。

中国教育普遍注重教师的讲解和学生的记忆,教室内往往呈现出一种传统的教学场景。

相对而言,西方国家更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课堂互动,教师扮演着引导者的角色。

2.评价方式中外基础教育的评价方式也有所不同。

中国的教育评价更加注重成绩和考试,通常将学生的学习成绩以百分制或等级制进行评定。

而西方国家更注重综合评价,通过多种方式来评估学生的知识和能力。

五、教育制度中外基础教育的制度设计上也存在差异。

中国的教育制度中,选拔考试对学生的未来发展具有重要影响,例如中考、高考等。

而西方国家的教育制度相对灵活,注重发展学生的多元能力,不过也存在一些类似选拔考试的制度,如大学入学考试。

六、教育改革与发展中外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也是一个重要话题。

中国的教育改革重点在于减负和素质教育的推进,注重培养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美国与中国教育体系的比较研究与启示

美国与中国教育体系的比较研究与启示

美国与中国教育体系的比较研究与启示教育是国家发展的重要支撑和未来希望的重要基石。

美国和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两个经济体,其教育体系也备受人们关注。

本文将比较研究美国和中国教育体系的异同,探讨两国教育体系的优缺点,并提出关于教育改革的一些启示。

一、基础教育在美国,基础教育的年限为12年,通常从5岁到18岁。

基础教育分为小学、初中和高中三个阶段。

小学和初中的教育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学生必须掌握英语、数学、科学、社会科学和文化艺术等方面的基本知识。

高中的教育可以由学生自由选择方向,比如商科、文科、艺术等。

与此相比,中国的基础教育年限为9年,从6岁到15岁。

基础教育分为小学和初中两个阶段。

小学阶段的重点是打好基础,主要教授语文、数学和英语等基本科目。

初中阶段的教育内容逐渐扩展,包括物理、化学、生物等自然科学知识和文化、历史等人文科学知识。

在基础教育的教育质量方面,美国和中国都有其优势和劣势。

美国的优势在于学生有更多的自由度,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学科和课程,学校也注重开展学生自主学习和实践能力的训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然而,美国的基础教育的教学质量存在较大差异,有些学校在师资力量、教学设施和教学质量方面相对较弱。

中国的教育体系较为严格,注重基本功的打好,对学生的素质和品德评价非常重要。

但是,中国的教学内容较为单一,注重的是对知识的讲授,缺乏实践性和启发性教育,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高等教育美国和中国的高等教育体系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在美国,高等教育是享有多样性和灵活性的。

学生可以自由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专业和课程,学校也鼓励学生实践、创新和研究。

美国的大学注重学术研究,不仅为学生提供了广泛的学术资源和机会,而且也培养了大量的优秀科学家、工程师和创业家等。

在中国,高等教育注重对基础知识的讲授和专业的培养。

中国的高校常常被指责过于关注理论和基础知识,而忽视了实践和创新。

除了教学质量外,在高等教育的其他方面也存在差异。

教育发展的国际比较

教育发展的国际比较

教育发展的国际比较教育,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基石,关乎着社会的进步与未来。

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对不同国家教育发展的比较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它不仅能够让我们了解各国教育的特点和优势,还能为自身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

我们先来看看美国的教育。

美国的教育体系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从基础教育阶段开始,学生就被鼓励提出问题、自主探索和表达自己的观点。

课堂氛围相对活跃,小组讨论和项目式学习是常见的教学方式。

在高等教育领域,美国拥有众多世界顶尖的大学,这些大学在科研、创新和人才培养方面具有显著的优势。

然而,美国教育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贫困地区和少数族裔学生往往难以获得优质的教育。

再把目光转向欧洲。

以英国为例,其教育体系具有深厚的历史传统和严格的质量标准。

英国的基础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基础知识和素养,而高等教育中的牛津、剑桥等知名学府以其卓越的学术水平和严谨的治学态度闻名于世。

不过,英国教育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如教育成本较高,学生的学业压力较大等。

德国的教育则以其职业教育而著称。

“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使得学生能够在学校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在企业中进行实践操作,从而培养出具有实际工作能力的专业人才。

这种教育模式为德国的制造业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持。

但德国教育在一定程度上也存在学科发展不均衡的问题。

亚洲的日本,其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纪律性和团队合作精神。

基础教育质量较高,学生在数学、科学等学科方面表现出色。

日本的教育也在不断改革和创新,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然而,日本教育中也存在学生竞争压力过大、个性化发展不足等问题。

中国的教育在近年来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极大地提高了国民素质,高等教育也在不断扩招和提升质量。

但我们也面临着一些挑战,比如应试教育带来的学生创新能力不足,教育资源在城乡和区域之间的分布不均衡等。

通过对这些国家教育发展的比较,我们可以发现一些共同的趋势和特点。

基础教育发展的国际经验比较研究

基础教育发展的国际经验比较研究

基础教育发展的国际经验比较研究近年来,基础教育发展已成为许多国家的重要议题。

在全球化时代,各国纷纷探索不同的教育体制和教育方法,希望能够提供更好的教育质量和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综合素质的学生。

本文将对基础教育发展的国际经验进行比较研究,并探讨其启示和借鉴价值。

第一部分:教育体制的比较1. 教育体制的多样性不同国家的教育体制存在着显著差异。

以西方国家为例,美国的教育体制注重个性成长和全面发展,强调自由和选择;而德国的教育体制更加注重学术性和实践性,职业教育和学徒制在其中占据重要地位。

相比之下,东方国家如中国和韩国的教育体制更加注重集体主义和纪律规范。

2. 课程设置的差异不同国家的基础教育课程设置也存在着显著的差异。

以芬兰为例,其基础教育课程注重学生的兴趣和综合素质的培养,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而中国的基础教育课程则更注重学科知识的传授和学习技巧的培养。

第二部分:教育方法的比较1. 教育评估的不同方法不同国家的教育评估方法也存在差异。

美国的教育评估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更加注重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创新能力;而中国则更注重学科知识的考核和学习成绩的排名。

这种差异导致了教育目标和教育导向的不同。

2. 教学模式的多样性不同国家的教学模式也有所不同。

以瑞典为例,其注重学生的自治和自主学习,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活动和自主探究。

相比之下,中国的教学模式更加注重教师的权威和知识传递。

第三部分:教育改革的启示与借鉴1.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国外不少国家的教育体制和教育方法都注重以学生为中心,鼓励学生发展创造力和个性特长。

这一理念对于我国的教育改革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我们应该关注学生的发展需求,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和评估体系,推动教育朝着全面发展的方向转变。

2. 平衡学科和综合素质教育许多国家都注重学科和综合素质教育的平衡发展。

我们应该重视学科知识的传授和学习方法的培养,同时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关注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兴趣爱好,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发展空间。

小学教育现状与国际比较研究

小学教育现状与国际比较研究

小学教育现状与国际比较研究引言:教育是一个国家发展的基石,而小学教育则是孩子们接受教育的起点。

小学教育的质量和教育体系的完善与否,直接关系到一个国家未来的发展。

因此,对小学教育现状进行研究,并与国际进行比较,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和改进小学教育。

一、小学教育现状1. 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在我国,城市和农村之间、沿海和内陆之间的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

城市的小学教育资源相对较好,而农村和内陆地区的教育资源则相对匮乏。

2. 教育质量参差不齐:小学教育质量的参差不齐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一些优质小学的教育质量较高,但也有一些小学因为师资力量不足、教育设施不完善等原因,教育质量较低。

3. 教育内容单一:传统的小学教育注重基础知识的灌输,而缺乏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教育内容。

这种单一的教育内容无法满足当今社会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要求。

二、国际比较研究1. 教育资源均衡分配:在一些发达国家,小学教育资源的分配相对均衡。

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地区,学校的教育资源都得到了充分的保障。

这有助于提高教育质量,减少城乡教育差距。

2. 多元化的教育内容:与我国相比,一些国家的小学教育内容更加多元化。

除了基础知识的学习,学生还接受实践、创新、体育等方面的教育。

这样的教育内容能够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使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3. 重视学生个性发展:在一些国家,小学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个性发展。

他们鼓励学生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机会,以满足学生的个性需求。

这种教育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三、改进小学教育的建议1. 加大教育资源投入:政府应加大对农村和内陆地区小学教育资源的投入,确保教育资源的均衡分配。

只有这样,才能够减少城乡教育差距,提高教育质量。

2. 更新教育内容:小学教育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教育内容应更加贴近现实生活,关注学生的实际需求,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3. 提高教师素质:教师是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的素质直接影响到教育质量。

比较教育学实践论文范文

比较教育学实践论文范文

摘要:本文以比较教育学为理论基础,通过对中美基础教育进行比较研究,分析两国教育体制、课程设置、教学方法等方面的异同,探讨比较教育学的实践与应用,为我国基础教育改革提供借鉴。

一、引言比较教育学作为一门研究各国教育制度、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的学科,具有很高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各国教育交流与合作日益频繁,比较教育学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以中美基础教育为例,探讨比较教育学的实践与应用。

二、中美基础教育比较1. 教育体制美国实行的是联邦制教育体制,教育权主要由州政府负责,联邦政府仅提供政策和资金支持。

美国基础教育阶段包括幼儿园、小学、初中和高中,实行十二年制教育。

我国实行的是中央和地方两级管理体制,基础教育阶段包括幼儿园、小学、初中和高中,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

2. 课程设置美国基础教育课程设置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课程内容丰富多样,包括语文、数学、科学、社会、艺术、体育等。

我国基础教育课程设置注重知识传授和技能培养,课程内容较为单一,以语文、数学、英语为主。

3. 教学方法美国基础教育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

教师采用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等教学方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我国基础教育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中心,注重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培训,教师采用讲授式、灌输式等教学方法。

三、比较教育学的实践与应用1. 提高教育决策的科学性比较教育学通过对各国教育制度的比较研究,为我国教育决策提供有益借鉴。

例如,我国在制定教育政策时,可以借鉴美国的教育体制,实行中央和地方分级管理,提高教育决策的科学性。

2. 优化课程设置通过比较中美基础教育课程设置,我们可以发现我国基础教育课程设置存在一定的不足。

借鉴美国课程设置的经验,我国可以适当增加艺术、体育等课程,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3. 改进教学方法比较教育学研究揭示了中美基础教育教学方法的差异。

我国可以借鉴美国的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等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教育改革:比较我国和欧美教育体系

教育改革:比较我国和欧美教育体系

教育改革:比较我国和欧美教育体系1. 引言1.1 概述教育改革一直是各国关注的焦点,因为教育扮演着培养未来社会发展所需人才的重要角色。

本文将比较我国和欧美教育体系,探讨它们在教育目标、价值观、教学方法和课程设置等方面的异同,并进一步分析教师培训和评估对比。

通过对两种教育体系的比较研究,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到各自的特点和优势,为我国教育改革提供借鉴和参考。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按照以下顺序进行组织:首先,在第2部分中,我们将概述我国和欧美的教育体系,并透彻了解两者的整体框架和组成部分。

接下来,在第3部分中,我们将探讨我国和欧美在教育目标与价值观方面的差异。

这涉及到不同文化背景和社会需求所塑造的不同价值观念。

第4部分将重点关注教学方法与课程设置方面。

我们将比较我国与欧美在这些领域的实践经验,包括传统教学方法与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以及课程设计上的差异。

在第5部分中,我们将对我国和欧美的教师培训和评估进行对比分析。

这一部分将探讨两种体系对于培养具备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的教师的方式和效果。

最后,在第6部分中,我们将总结比较研究结果,并展望未来我国教育改革可能面临的发展趋势。

1.3 目的本文的目的在于通过对我国和欧美教育体系进行全面比较,深入了解不同体系背后所代表的教育理念、目标和方法。

通过这样的研究,我们可以探讨如何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并结合本土特色推动我国教育改革,促进教育内涵提升和质量发展。

同时,我们也可为未来制定针对性政策、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和优化课程设计提供参考意见。

通过这些努力,我们有望实现更适应时代需求、培养出更优秀人才的目标。

2. 教育体制概览:2.1 我国教育体系:我国教育体系是经过多年发展形成的,具有一定的特点和结构。

目前,我国的教育分为幼儿教育、基础教育、高等教育以及继续教育四个层次。

幼儿教育主要面向0-3岁的孩子,在幼儿园进行启蒙教育。

基础教育则包括九年义务教育和高中阶段教育,涵盖了小学、初中和高中三个阶段。

中外基础教育课堂管理方式比较研究

中外基础教育课堂管理方式比较研究

【 yw r sB scE uain Casom— ng met d ;o p rt e Ke o d ] ai d ct ;lsro Ma ae n eC m aai o Mo v
课 堂 教 学 是 教 师 通 过 协 调 课 堂 内 的 各 种 教 学 因 素 而 有 效 实 现 预 定 教 学 目标 的 过程 f 实 施有 效 的课 堂管 理 , 仅 可 以维 持 良好 课 堂 教 1 ] 。 不

握 预 身 只 基 本上 成 为教 师 进 行 单 独 表 演 的 场 所 , 生 被 动 服 从 。 观 地 说 , 教 要 求 和 反 应 , 整 个 课 堂 情 境 , 防 学 生 不 良 行 为 发 生 ; 体 接 近 . 学 客 以 什 就 身 师 为 中心 的课 堂 管 理 在 教 育 历 史 上 曾 经 发 挥 过 积 极 的作 用 . 是 随 着 须 轻 轻 地 拍 一 下 , 么 也 不 必说 , 能使 学 生 行 为 端 正 ; 体 姿 势 和 面 但 即 说 , 矫 教 育 科 学 的发 展 ,尤 其 是 随 着 世 界 范 围 内基 础 教 育 改 革 的 进 一 步 深 部 表 情 , 教 师 以 此 辅佐 “ 话 ” 引导 学生 形 成 积 极 的 态 度 . 正 学 生 化 , 种传统课堂管理模式的弊端越来越明显 : 这 11 理 原 则 : 分 教 师倾 向 于 专 制 独 断 .管 部
ta h n a t r n c a s o m. n t i h ss t e a t o o a e h ls r o ma a e n de o a i du a in a d p i t d o tt e f au e f e c i g f c o s i l s r o I h st e i , h u h r c mp r d t e c a s o m n g me t mo f b s c e c t n o n e u h e t r s o o t a o h i i a a d f r i n c u t e .T e a t o l o c e ry p i t d o tt e e l h e h t b t n Ch n n o e g o n r s h u h r a s l a l o n e u h n i tnme twe c n g tfo f r i o n re n t e e i t i g n a e r m o e g c u t s a d is b n ft o n i b sc e u a i n r f rn i i a a i d c t e o l n Ch n . o

关于中外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一点思考

关于中外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一点思考

关于中外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一点思考教育均衡主要指接受教育的机会均等,参与教育的机会均等,学业成功的机会均等,教育资源分配合理,教育政策公平甚至适当向薄弱倾斜.但是,教育均衡决不是教育"平均主义",决不是"削峰填谷",而应是不断增加和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的比例,广泛地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更大程度地满足人民对优质教育的需求。

教育科研课题的选择与科研内容国外中小学教育科研的选题范围十分广泛,从个体到整体,从学校到社会,从教学到学校生活……内容涉及的宽泛程度使得他们可以发现很多值得研究的东西。

学校发展中存在已久的困难与缺点、学校当今所面临的突出问题、学校自身的定位及已有的传统甚至学校已有的成功经验都是大有文章可做的。

对个别老师而言,课堂教学、课堂管理、对学生的品德教育等等一系列发生在身边的教育问题、教育难点都可以成为研究的对象,也可以通过校本研究来探索、验证某种教育教学设想,乃至自己的教育理念。

笔者在研究过程中查阅到大量实例,从研究对象上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以一个学生为焦点,实例一:莱斯莉是一个幼儿园教师,她的班级里有一个快乐、自信、有趣的孩子蒂米,他快乐的个性常常使他成为注意的焦点,但是在学习和交往方面却显得比较幼稚。

这个老师想蒂米可能更适合与学前班的孩子在一起,而不是和五六岁的孩子在一起。

当班级的其他同学开始进入更高的认知层次的时候,蒂米却显得还很不适应。

通过一些调查,莱斯莉发现蒂米是个早产儿,他的第一个月是在新生儿看护室里度过的。

莱斯莉调查了早产儿童的特征,发现他的行为实际上是这类儿童中的典型,强迫他在比他发育阶段高的水平上活动无异于拔苗助长。

这项研究使莱斯莉成了一个见多识广的儿童倡导者,她致力于反对那些可能会毁了孩子的错误决定。

2、研究一个具有相似问题的学生群体,实例二:一位教师觉得他的课程安排不适合大多数超前的学生。

这些学生应该在学术上接受更大的挑战,这种敏锐的感觉促使他去寻找适合他们的更好的新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内外基础教育改革的比较研究作者:邓茜来源:《环球市场》2018年第07期摘要:基础教育改革,在21世纪世界各国教育领域改革中的地位凸显。

国外的学者对基础教育改革和研究较早,从美国、英国、瑞典、新加坡等发达的基础教育改革及特点出发,分析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历程,及发展特点;尤其是以美国的基础教育中的科学技术教育知识体系与我国在基础教育阶段进行的科学技术教育知识体系相比较,找出我国基础教育阶段的科学技术教育的不足;提出以培养和开发学生才智和能力的基础教育改革内容。

关键词:基础教育;改革;比较人类的教育体系建设相当漫长,在人类文明的发展进程中,基础教育位于整个教育的基础阶段,是培养人才的基地,是整个人才培养过程中奠基性的工作。

社会进步、经济、政治文化发展带来的时代变革,促使基础教育进行改革。

在21世纪的世界教育发展进程中,基础教育始终占据基础地位,是整个教育的发展基石。

世界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和地区,对于基础教育的研究和改革非常重视,国外对基础教育方面研究较早,特别是欧美发达国家的学者和政府积极进行基础教育研究和改革。

在吸收国外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实际进行的基础教育改革,彰显时代变革,反映了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的人才需求。

一、欧美国家的基础教育改革特点欧美国家中,以美国、英国等发达国家为典型,尤其是美国,培养的学生在创新创业上的能力属世界一流。

(一)美国基础教育改革新特点美国在教育管理、办学体制、教育观念、教育环境等多方面对基础教育进行了改革,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首先,多元化的办学模式。

美国对于基础教育办学方式放的较开,办学体制相对轻松灵活,大量的公办学校和私立学校共同设立、发展。

其次,教育投资巨大。

美国对基础教育的投资数额相当巨大,在美国的法律当中,教育法中明确规定了办学经费的承担者为联邦政府和地方政府。

联邦政府投资一定数量的资金,其余主要的资金来源于地方政府收取的教育税。

其中,私人赞助的比重有所增加。

美国对于教育投资范围较广,包括图书馆、博物馆、科技馆等类别众多,这类教育资源随时对中小学免费开放。

再次,课程内容设置丰富。

在课程设置时,融入于现代经济、科技发展相关的内容。

在基础教育发展到近代,重视科技人才培养,在基础教育阶段提出技术素养、科学素养等人才培养内容,并将这种科学素养与人文素养纳入同等地位,甚至在衡量现代公民时,将这三种素养作为衡量现代公民必备的基本素养。

第四,政府颁布相关法律法规,对技术教育的标准等方面进行规定,如2000年颁布《美国国家技术教育标准》。

从指定国家技术教育标准的基础上,延伸出相关的技术教育课程体系和相应的考核形式。

瑞典在技术教育领域一方面重视学生的文化知识教育,另一方面,注重对学生进行动手实践能力培养,集知识和技术为一体的人才发展方向。

(二)法国、瑞典、新加坡、日本基础教育特色法国对于进行基础教育的学校非常重视,对学校在基础教育中的责任和使命,因此,尝试对学校实施企业管理制度。

法国的教育,从幼儿教育至小学教育阶段,整合为一个连续的整体教育;中学分为初中和高中两个阶段,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和心理健康教育。

瑞典在义务教育阶段对教育内容、语言、方法、评价、改革等方面比较重视,同时在高中阶段实施专业化一体教育模式,进行一元多态、专业教育并注重未来走向。

在瑞典还有一项特色教育——民主教育。

新加坡则融合了中外教育体系,其特点比较明显,包括双语教学、多元文化融合、德育教育、职业教育等。

日本基础教育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其现代教育的基础应该是明治维新时期建立,日本教育发展特点包括:基础教育启蒙、回复传统中推进教育向现代化转型、新时代教育改革——实施六年一贯制中等教育、从国家本位——人本生存,重视信息教育。

(三)我国基础教育发展历程和特点新中国成立之中国的基础教育根基较浅,基础教育的机构及教育工作者匮乏,整个中国,甚至在1946年教育发展规模较高的时期,全国从幼儿园到中学的教育机构严重不足,如幼儿园1300所,小学28.9万所,中学4266所。

直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在中央和地方政府的不断努力下,大量的财力和人力被投入到全国各地,推动了基础教育的发展。

我国也在不断的向国外学习经验,慨括起来大体包括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20世纪初至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开始向世界先进国家学习教育改革的方式,吸取美、英等国的教育改革经验,特别注重对赫尔巴赫等学者的教育思想的学习,并把这些学者的文章翻译到我国最早创办的教育专业刊物,《教育世界》中,成为这一阶段的特色。

第二阶段为20世纪50年代:在这个阶段,新中国建立后,教育体系方面经验不足,主要向苏联学习社会主义教育改革经验,输人、移植以凯洛夫为代表的教育思想。

第三阶段为20世纪70年代后期至今:改革开放后,在党中央的倡导下,我们向着先进国家学习,学习各国的教育改革内容、方式、特点,吸收其成功和不足的经验,对我国基础教育改革进行构想和实施,中国的基础教育进入了现代化的进程。

特别是在1985年的《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提出分级管理指示,提高了地方办学积极性;在198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的颁布,成为义务教育的有力法律保障。

二、中美课程标准主体结构比较——以科学课程为例美国的基础教育大体上分为相对独立而又连贯的三个阶段:学前教育、小学教育、中学教育;另外还建立特殊教育体系;在美国的教育中惯行教育机会均等、激发创造性的教育理念,同时注重科学教育、信息教育和德育教育等。

在2000年颁布《美国国家技术教育标准》之后,美国于2013年4月,发布了《下一代科学标准》,对基础教育进行深刻改革,教育的方向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将科学教育融入基础教育中,提出了学生的基础教育阶段必须掌握的知识和技能。

这也成为世界教育改革发展的风向标。

(一)中国小学科学课程的课程标准层次性我国的《科学课程标准》以总分的方式分层描述,整体呈树状结构,将课程内容结构和分支用清晰的脉络进行展现。

科学课程内容分为三个层次:首先提出核心概念;其次对核心概念进行说明、分解;再次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进行案例分析。

整个系统从理论——现象——实质,让科学融人生活的方方面面,更易理解和运用。

(二)美国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主体结构美国的《下一代科学标准》中的主题由三部分内容构成:行为预期、基础盒子和连接盒子。

以提出假设——实践——链接其他学科为主线进行。

提出假设,即学生在各个学习阶段应该能理解的科学知识,应该能够做到的科学内容,更为强调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并在评估学生的能力时,注重过程,以学生的实际行为进行评价。

实践这部分,包含在基础盒子里。

在这个部分,非常强调,学生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应该掌握的相关实践能力,并通过每一年龄阶段的实践,将科学知识体系进行架构,自然而然的形成了连贯的,条理清晰的知识脉络和实践技能。

链接其他学科是科学知识体系的重要作用。

从上至下依次排开。

它用来连接同年级或跨年级的其他主题连接起来,形成标准的统一知识体系布局。

(三)中美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对比分析对比中美两国的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发现两国的科学标准的结构设计不同。

美国的整体结构是从上至下,注重学生的每个阶段不同的科学内容的把握,并以实践为主体教学方式,达到预期行为目标。

在掌握这些知识的基础上,与其他年级、学科进行连接,进行多学科的融合,让学生的知识结构清晰、体系趋于完整、内容更为丰富。

我国采用分层次的方法进行知识结构搭建。

本着从简单到复杂的原则,进行内容呈现。

先从理论的角度,进行阐释,再进行案例分析。

这样的结构,对理论的阐释更为深刻,对于实践技能的培养相对薄弱,科学知识的跨度受限,对于整体科学知识体系的构架显得不足。

(四)以培养和开发学生才智和能力的基础教育改革国外基础教育研究到上世纪以来开始进行了逐步的改革,尤其是发达国家对基础教育的目标是非常明确的,那就是着重培养和开发学生的才智和能力,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在课程设置方面非常有特色。

如美国的基础课程中,语文科目的学习自成一个体系,包括基础写作、英文文学、莎士比亚戏剧、俄国文学等。

让学生能够学到丰富的知识,增加学生的知识面。

第二,注重因材施教。

因材施教是世界各国普遍重视的教学方法,许多国家在教材的编纂上,非常重视对学生情况的把握,如澳大利亚基本由学校根据学生具体情况编写教材,设定课时。

这样既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能够对自己进行准确的定位,在将来的就业领域找到自己的位置。

第三,严格的考试制度。

对学生的考核也非常严格,每个国家都制定了严格的考试制度。

英国在采取考试形式时灵活多样,可以以论文、调查报告、评论、实验报告等形式呈现,这些不仅在平时的课程中、作业内容中体现,也是许多课程的考试内容。

考试形式中,笔试部分也可进行开卷形式,题型灵活多变,通过考试督促学生独立思考、创新,不仅仅局限于对知识的记忆。

参考文献:[1]刘宜鑫.高校对口支援契机下的民族类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2013.[2]张蕾.教育公平视角下奥巴马政府基础教育政策研究--基于《改革蓝图》的文本分析[D].西南大学,2014.[3]叶军.美国南方理工州立大学电气工程专业课程设置及其思考[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15年11期.[4]王璐,王向旭.英国普通中等教育证书(GCSE)考试现状与改革趋势研究[J].外国中小学教育,2014年4期.[5]王保艳.二战后美国中学科学课程发展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