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流及其地理意义教学设计李丽

合集下载

高中地理《洋流及其地理意义》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高中地理《洋流及其地理意义》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模式 环流方向洋 形成以 海区为中心的 北半球顺时针环反气旋型大洋环流(北印度 南半球逆时针西 洋除外)。

赤 形成以 海区为中心的 逆时针流动环气旋型大洋环流。

环 季风环流夏季顺时针不冬季逆时针自西向东形成环球性的西风漂流环观察 A 、B 两幅海平面等温线图回答1. A 、B 所示海洋分别位于哪个半球?如何判断?2. 等温线弯曲处的海水温度和同纬度海水温度相比是高还是低?为什么会产生这种变化。

(二)世界洋流分布规律 探究二:世界洋流分布规律读图 2-3-7 世界洋流分布(北半球冬季)1、 绘制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大洋环流简图,总结世界洋流分布三大规律。

海区 流性质分布中低纬度海区 流东部为寒流, 部为暖流, 道附近为暖流北半球中高纬度 海区流东部为暖流流西部为寒流北印度洋海区填南半球中纬度(40°--60°) 海区绕南极大陆,寒流(三)洋流的地理意义阅读教材 P51-52 及“知识窗”完成下列内容。

1、对气候影响:从全球看,可以促进高低纬度间的 ,调节全球热量平衡。

从沿海看,暖流对沿岸地区气候起的作用。

寒流对沿岸地区气候起的作用。

2、对海洋生物资源分布的影响:一般在大陆架浅海:海域和海域易形成大的渔场。

3 、对航海事业的影响:顺流速度快,逆流速度慢。

4、对海水污染的影响:一方面扩大了污染范围,另一方面加速海洋污染物净化速度。

(四)反思总结,当堂检测教师组织学生反思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并进行当堂检测。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构建知识网络并对所学内容进行简单的反馈纠正。

板书设计( 用案人完成)当堂作业课外作业教学札记。

洋流及其地理意义教案

洋流及其地理意义教案

公开课教案洋流及其地理意义2005年11月16日洋流及其地理意义教学目标:1、理解洋流的形成以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学会运用有关图表解释、应用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

3、通过学习洋流对自然环境的影响,认识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辩证关系。

教学重点、难点:1、洋流的分布规律2、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课标要求:运用地图,归纳世界洋流分布规律,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教学方法:多媒体演示探究法讲解法教学过程:组织教学导入新课大海是很令人神往的,一想到大海,我们会想到大海“海纳百川”的胸怀、“波澜壮阔”的气势……海水在不停地运动,海水运动表现出多种形式。

〔课件演示〕波浪、潮汐图片归纳总结:海水运动的形式主要有:波浪、潮汐、洋流三种。

我们今天来学习海水运动的主要形式洋流。

由此导入新课。

〔课件展示〕课标要求提出问题:什么是洋流?根据水温情况,洋流可分为哪两种类型?学生自学课本第一、二自然段回答。

〔课件演示〕归纳总结寒、暖流。

〔承转〕洋流是怎样形成的?〔课件演示〕风海流的成因。

展示图片:气压带风带和洋流模式图。

讲解洋流模式图的形成。

〔板书〕洋流成因:风海流、密度流、补偿流。

〔课件演示〕洋流模式形成过程〔板书〕(归纳总结)洋流分布规律1、以副热带为中心的大洋环流——中低纬度北半球南半球2、以副极地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北半球中高纬度3、南半球的西风漂流风海流寒流4、北印度洋的季风洋流夏季冬季〔课件展示〕世界洋流分布图。

学生利用图2—3—7落实需要记忆的洋流名称。

〔课堂练习〕1、下图为某海区大洋环流示意图,该环流是:A:北印度洋海区夏季季风洋流B:北半球以副热带为中心的大洋环流C:北半球以副极地为中心的大洋环流D:南半球以副热带为中心的大洋环流2、某洋流位于东半球大陆东侧的中低、纬海区,按顺时针方向流动,该洋流是:A:日本暖流 B:东澳大利亚暖流C:巴西暖流 D:秘鲁寒流3、1月份,自波斯湾到日本横滨的油轮在航行途中将会:A:一路顺流 B:一路逆流C:先顺流后逆流 D:先逆流后顺流〔承转〕洋流对地理环境的意义有哪些?〔课件演示〕寒、暖流对气候的影响;对海洋生物的影响;对航运的影响;对海洋污染的影响。

洋流及其地理意义教案

洋流及其地理意义教案

洋流及其地理意义教案【篇一:洋流及其地理意义》教学设计】第二单元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第三节第二部分洋流及其地理意义文登一中侯凤波荣风好姜红静一、教学目标确立依据(一)课程标准要求及解读 1、课程标准要求运用地图,归纳世界洋流分布规律,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课程标准解读从课程标准的要求来看,将洋流的学习归结到世界洋流分布规律和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两个方面。

从而对传统高中地理中有关的洋流知识做了大量的简化。

(二)教材分析本课是高中地理必修1第二单元中的第三节,教材首先介绍了洋流的概念及按海水性质所进行的分类,然后详细阐述了洋流的分布规律和地理意义。

其中洋流的成因是本节的难点,洋流的分布规律和地理意义是本节的又一重点。

(三)学情分析高一学生身心发育趋于成熟,知识面广,具有较强的认知能力、推理能力和自学能力,故教学中学生为主体,展示多媒体课件,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

二、学习目标1、了解洋流的概念及类型。

2、通过教师的指导,生学会熟练绘制大洋表层洋流模式图3、运用地图,归纳并学会应用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4、理解洋流的地理意义三、教学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洋流的成因,洋流的分布规律和地理意义。

突破重难点宜采用直观教学法,通过多媒体动画展示等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理解洋流分布模式。

四、评价设计1.通过自主学习学案,课堂师生间回答,90%以上学生能够说出洋流的概念成因分类,通过小试牛刀检测教学目标1的达成情况,以举手调查的方式反馈,要求学生总人数达标率为90%以上。

2.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洋流模式图的成因,并有小组代表交流发言,根据“语言描述的准确性、全面性”等评价因素进行互评;再通过检测进一步巩固训练,提高学生提取信息和知识迁移的能力,实现学生总人数达标率为85%以上。

3.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案的问题,完成洋流的地理意义。

再通过检测进一步巩固训练,实现学生总人数达标率为85%以上。

五、教学方法1. 实例教学法;直观教学法;图表分析法;对比分析法;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解析和思辨能力,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洋流及其地理意义》教学设计 李丽

《洋流及其地理意义》教学设计 李丽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1(必修)山东教育出版社洋流及其地理意义教学设计授课人:李丽开远市第一中学地理组课标要求运用地图,归纳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课标解读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洋流内容应该从两个方面去理解和掌握:1.运用气压带和风带分布图、世界洋流模式图以及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图,分析不同纬度和不同海区的洋流系统,从而归纳出洋流的四大分布规律;2.结合所归纳的世界洋流分布规律,从气候、海洋生物分布(即世界主要渔场分布)、海洋环境、海洋交通运输等方面,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以及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影响;教材分析《洋流及其地理意义》这部分内容是为了进一步深化对于课程标准中“自然界中的物质运动”的理解。

该内容属于地理学科的核心内容,它可以培养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和概括能力,也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养成良好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

由于这部分内容比较抽象和过于宏观,因此借助一定的教学技术和教学手段使教学内容形象化和具体化就很重要。

教材的第一部分先给学生解释洋流的概念,并介绍洋流按照性质的分类,接着说明洋流的主要成因与盛行风有关,之后,结合风带与洋流模式图总结和归纳洋流的分布规律。

最后,给出《世界表层洋流的冬季分布图》,让学生读图思考的问题主要涉及洋流的分布规律和原因。

教材的第二部分阐述了洋流对地理环境四个方面的影响。

即洋流对气候的影响,对渔场分布的影响,对航海的影响及对海洋污染的影响。

其中对前两个方面的讲述较为详细。

在阐明洋流对气候的影响时,先阐述了洋流对全球热量平衡的意义及寒暖流对沿岸气候的影响,在讲述洋流对海洋生物的影响这部分内容时,主要以洋流对渔场形成的影响为例,归纳寒、暖流交汇及受离岸风影响形成的上升流是形成世界四大渔场的主要原因;在讲述洋流对航海的影响时,主要讲洋流对航速的影响;在讲述洋流对海洋污染的影响时,只简明扼要地指出洋流对海洋污染物扩散的有利及不利,没有举出相应的例子加以说明。

地理洋流教学设计

地理洋流教学设计

地理洋流教学设计篇1:地理《洋流》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条课程标准内容表达了两个要点:(1)世界洋流分布规律。

这是“标准”要求的基础知识。

学习应落实在地图上,将世界洋流的分布模式化,加强对世界洋流分布规律的把握。

(2)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标准”要求学习目的是通过阅读“世界洋流分布图”及有关材料,说明洋流对全球热量的输送、沿岸气候、渔场、海洋污染及交通的影响。

教材主要介绍了两个问题:一是海洋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正文部分着重讲述了中低纬海区的洋流分布规律,并以阅读材料的形式呈现世界洋流的分布,旨在让学生通过观察来理解洋流的分布规律。

通过“绘制世界洋流模式简图”的活动加强对世界洋流分布规律的理解。

对具体的洋流名称不作强记性要求,对洋流的基础知识也作了较多的简化处理。

二是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是以活动的形式,通过对北大西洋海区的案例分析,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了解洋流对气候、渔场分布、航线选择及海洋污染的影响,从而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学情分析】我校高一均为艺术类学生,应用地理基础知识和技能较差,空间概念和空间想象力还较缺乏,因而洋流知识成为学生的学习难点,在教学过程中加大对地图的使用,引导学生从图表中提取有效信息、掌握新知识,深化培养学生的读图、析图、用图的能力,加强知识与技能的联系【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运用世界洋流模式图,分析世界洋流分布的规律。

2 理解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1 绘制大洋环流模式简图,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地理空间思维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综合分析加工地理信息能力2 通过学习洋流,用简练的语言表述洋流的分布规律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 通过理解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树立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运人类应认识物质的运动特性并做到趋利避害事物是普遍联系的洋流和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影响的,从而受到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教育。

高中地理《洋流及其地理意义(2)》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高中地理《洋流及其地理意义(2)》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洋流及其地理意义》教学设计鲁教版必修一第二单元第三节水圈和水循环第二课时“洋流及其地理意义”属于自然地理的核心内容,涉及水圈中的海洋水。

本节课从学生对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及其对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的探究入手,引导学生保护海洋环境的认识,认同人地协调的重要性。

同时,为新课标中选修部分《海洋地理》打好基础。

本节内容在《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 年版)》地理1 和选择性必修1《自然地理基础》中均有相关要求。

地理1:运用图表等资料,说明海水性质和运动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选择性必修1:运用世界洋流分布图,说明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并举例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2014 年教育部发布了《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书》中指出要将核心素养落实到各学科教学中。

地理学科的四大核心素养: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区域认知。

在研究生学习期间,也做过不少地理核心素养的研究,因此在教学实践中在不断摸索如何将核心素养落地,体现在实际的地理教学中。

在本次《洋流及其地理意义》的教学设计中,也努力将核心素养融入课堂之中。

一、引领问题意识,突出区域认知素养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了区域的丰富材料,了解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引导学生对区域进行推理分析。

导入部分:以一群年轻人的海上冒险之旅为主线,呈现在旅途的过程中他们见到的奇怪的地理现象,求助于同学们。

在赤道地区的企鹅、突然加快的船速、石油污染的扩散、英国黑暗料理炸鱼薯条、正在变冷的欧洲等新奇的故事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欲。

二、设计实验活动,培养地理实践力素养地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对地理知识的学习离不开实践。

通过开展地理实践活动,让学生认识地理事物和现象,主动探究地理事物的原理和规律。

在讲洋流的成因及类型时,设计了两个操作简单的实验。

实验1:探究洋流的成因实验用品:水盆、吸管、纸屑、自来水。

实验过程:在盛水的盆中洒些纸屑,用吸管对着水盆中间平行、连续吹气,观察水的运动。

《洋流及其地理意义》教案

《洋流及其地理意义》教案

洋流及其地理意义(教案)新课程标准要求:运用地图,归纳世界洋流分布规律,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课型:新授课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①理解洋流的形成以及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②学会运用课本中相关图形解释并掌握世界洋流分布规律,培养其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从生活中去感知身边的地理事物及地理现象;使其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主动参与,去发现、探究并解决问题,并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②通过自主探究和案例教学,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能力、知识迁移能力、读图能力及自学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关注全球海洋环境,做合格的世界公民。

二.重点、难点1、重点:①洋流的形成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②学会运用课本中相关图形解释并掌握世界洋流分布规律2、难点:洋流的分布规律。

三.教学方法1.学案导学法2.小组合作学习3.多媒体教学4.案例教学法教学过程: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据《彭城晚报》报道,一游客在英国海滩上捡到一只漂流瓶,内有一封信。

按信封上的地址,此信被送到一位74岁的名叫斯塔娜的老太太手里。

这位老太太读着此信,声泪俱下。

原来,此信是她56年前的情人——英军上尉乔治在军舰上写来的,当时军舰在非洲以西佛得角遇到猛烈的风暴,乔治怕再也见不到朝思暮想的恋人,于是给斯塔娜写了一封信装入瓶内投入大海。

不久,乔治殉职海底,谁想此瓶竟漂了56年,最终到达了收信人的手中,上帝创造了这个奇迹吗?引出“洋流”概念:自主探究:1.洋流的概念2.洋流的形成因素3.洋流的分类:承转过度:这封信是如何利用洋流到达的呢?下面我们通过学习洋流的分布规律揭开本次事件的神秘面纱,引出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2.洋流分布规律难点突破:首先出示太平洋洋流分布图和世界六大风带分布图,老师讲解北太平洋中低纬海域洋流的形成过程,引导学生分析归纳太平洋海域的洋流分布规律,完成学案,小组展示后。

承转:,同学们,全球性的风带是否只影响太平洋海区呢?(学生可能的回答:不是)对,在大气运动及其他因素综合影响下,其他大洋也存在洋流,那么,太平洋洋流的分布规律是不是一个普遍规律呢?是否也能套用到大西洋、印度洋中呢?(学生可能会有争论)鼓励学生一定要有大胆假设的勇气,(举例:正因为有了魏格纳对各大洲轮廓形状的“大胆假设,小心验证”才有了现在地质学的主流学说:大陆漂移学说),我们比魏格纳还有优势:我们有许多前人的经验可借鉴。

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2.3《洋流及其地理意义》教学设计

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2.3《洋流及其地理意义》教学设计

发现存在问题较多的是这几个空。

合作探究〈过渡语〉带着学习目标和已有的基础知识,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第一个内容: 一、洋流 【情景与问题】思考:洋流是如何分类的?按性质分暖流和寒流;按成因分:风海流、密度流和补偿流。

〈转折〉:如何判断寒暖流?PPT 展示“等温线”图片:思考:下图中洋流是哪个半球的寒暖流?〈小结〉根据等温线判断寒暖流第一步:以温定球(温度由低纬向高纬递减)第二步:“凸向即流向”(等温线的凸出方向就是洋流的流向) 练一练:〈转折〉:俗话说:无风不起浪,有风必有浪。

洋流的主要动力就是大气运动和近地面风带 二、洋流的形成PPT 展示“全球风带模式图”和“全球洋流分布模式图”图片【情景与问题】思考:图中1.2洋流是如何形成的?3.4洋流又是如何形成的? 总结:在盛行风的吹拂下,表层海水沿着一定方向作大规模的学生回答 展示答案 同桌合作小组讨论、展示答案,其他组补充完善读图分析、 组织答案独立思考流动,这样的洋流就是被称为风海流。

讲解:由于风海流,使得流出的海域水位变低,流入的海域水位变高。

如图中南北赤道暖流使得大洋东岸水位变低,大洋西岸水位变高,就在赤道上形成了自西向东的补偿流,即赤道逆流。

其他的海域同样也会出现类似的补偿流。

另外,秘鲁沿岸海区的补偿流还存在上升流。

还有一种为密度流,是由于海水密度分布不均引起的海水流动,如图中。

〈转折〉:那么全球性的洋流到底是如何分布的呢?请同学们根据课本的内容,结合世界洋流分布图,独立思考洋流分布规律。

三、洋流分布规律PPT展示“全球洋流分布图”图片1.中低纬海区形成以副热带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印度洋(北半球)、大西洋、太平洋)2.北半球中高纬海区形成以副极地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大西洋、太平洋)3.南纬40度海域为环球性的西风漂流,性质为寒流总结:全球性的洋流分布近似一个无理分数。

注意书写顺序是洋流的流向。

注意,还有一个特殊的海域,北印度洋海区,在冬夏季风的吹拂下,形成季风洋流。

洋流及其地理意义教案

洋流及其地理意义教案

洋流及其地理意义教案第一章:洋流概述1.1 学习目标:了解洋流的定义、分类和分布规律。

1.2 教学内容:洋流的定义:海洋水沿相对稳定的路径,从高压区流向低压区的现象。

洋流的分类:根据形成原因和特点,分为风海流、密度流和补偿流。

洋流的分布规律:受地球自转、地形、气候和地球物理因素的影响,洋流在不同纬度和海区呈现出不同的分布特点。

1.3 教学活动:教师讲解洋流的定义、分类和分布规律。

学生通过地图和图像观察不同类型的洋流分布情况。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洋流分布规律的形成原因。

第二章:主要洋流及其地理意义2.1 学习目标:了解世界主要洋流的分布、特点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2 教学内容:北大西洋洋流:受北大西洋暖流和拉布拉多寒流的影响,对欧洲气候产生重要影响。

太平洋洋流:包括北太平洋暖流和赤道暖流,对北美洲和亚洲的气候产生影响。

印度洋洋流:受季风影响,形成季风洋流,对印度洋地区的气候产生重要作用。

南极洋流:受南极大陆的影响,形成南极绕极流,对全球气候产生重要影响。

2.3 教学活动:教师讲解世界主要洋流的分布、特点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学生通过地图和图像观察不同洋流的分布情况。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第三章:洋流对气候的影响3.1 学习目标:了解洋流对气候的影响及其在全球气候系统中的作用。

3.2 教学内容:暖流对气候的影响:暖流带来温暖的水汽,增加降水量,提高气温,形成温带海洋性气候。

寒流对气候的影响:寒流带来冷水,减少降水量,降低气温,形成地中海式气候。

洋流在全球气候系统中的作用:洋流参与地球的水循环和能量传输,调节全球气候平衡。

3.3 教学活动:教师讲解洋流对气候的影响及其在全球气候系统中的作用。

学生通过案例分析,观察洋流对特定地区气候的影响。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洋流对全球气候平衡的重要性。

第四章:洋流对海洋生物和海洋环境的影响4.1 学习目标:了解洋流对海洋生物和海洋环境的影响及其生态意义。

洋流及其地理意义教学设计

洋流及其地理意义教学设计

第二节洋流及其地理意义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什么是洋流、洋流形成的原因及按成因分类。

2、知道洋流按性质分寒流和暖流,会根据海水等温线判定寒暖流。

3、掌握世界洋流分布的规律。

教学重点:1、洋流形成原因。

2、世界洋流分布规律。

3、洋流性质判定。

教学难点:1、洋流形成原因。

2、世界洋流分布规律。

3、洋流性质判定。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直接导入新课学习,本节课我们来学习洋流及其地理意义,我们希望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掌握如下内容:(PPT展示)二、检查预习:(学生口答)自主学习: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概念:洋流指。

2、根据形成原因,洋流可分为三类、、,世界洋流主要是。

3、海洋水体运动的主要动力是。

4、洋流按性质分和。

自高伟流向低纬为,自低纬流向高纬为。

过渡预设:从刚才的回答看,我们在预习过程中遇到些知识理解性的错误,希望在下面的探究讨论环节真正理解并及时更正。

为达成学习目标,我们安排了三个小组讨论的活动。

操作要求:1、根据课本相关内容讨论。

2、组长牵头,在组内互教互学,充分交流。

3、组内推选出组际交流代表参与交流。

三、探究讨论:•探究一:根据课本P49-50的内容讨论洋流形成的原因,完成以下五个小题。

1、是什么原因促使大规模的海水常年沿一定方向稳定地流动?答:海洋水体运动的主要动力是。

2、对照洋流模式与全球风带图思考:南北赤道暖流、西风漂流是怎样形成的?什么叫风海流?答:赤道两侧低纬海区表层海水以为驱动力自东向西流动,形成南北赤道暖流。

中纬度海区表层海水以为驱动力自西向东流动,形成西风漂流。

这种以为驱动力形成的洋流叫做风海流。

3、补偿流是是怎样形成的?答:由于风力和密度差异所形成洋流,使水流出的海区海水,相邻海区海水流过来形成补偿流。

4、密度流是怎样形成的?答:由于海水的温度、盐度不同,导致海水的分布不均,引起海水流动,形成密度流。

如直布罗陀海峡的底层洋流。

5、影响洋流的因素还有那些?答:使其动(风海流);使其偏(如日本暖流和墨西哥湾暖流);陆地轮廓使其阻(赤道逆流);密度不均形成流。

《2.3 洋流及其地理意义》教学设计-优秀教案

《2.3 洋流及其地理意义》教学设计-优秀教案

第二单元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第三节水圈和水循环课时2 洋流及其地理意义【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运用世界洋流模式图,分析世界洋流分布的规律。

2.掌握洋流的分类与成因。

3.理解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1.绘制大洋环流模式简图,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地理空间思维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综合分析加工地理信息的能力。

2.通过学习洋流,用简练的语言表述洋流的分布规律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通过理解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树立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运动是物质的本质属性、是客观存在的观点。

人类应认识物质的运动特性并做到趋利避害。

事物是普遍联系的,洋流和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从而受到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教育。

【教学重、难点分析】1.掌握洋流的分布规律及其成因;2.分析并理解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教学设计思路】本节课的研究对象是地理事物的宏观运动及其规律和影响,内容较抽象,如采用传统的接受式学习方式,学生较难理解。

针对传统教育中学生的学习大多是死记硬背的被动式接受学习的弊端,高中新课标提出“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在日常教学中注意使用探究方法,帮助学生形成主动探究地理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探究式学习具有实践性、参与性、开放性、创造性和过程性等特征,有利于激发学生深层次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结合教学内容和课标理念,本节课主要采用探究式学习方式。

教师在课前设计好一系列综合性和带有挑战性的问题并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两则活动素。

洋流及其地理意义教案

洋流及其地理意义教案

洋流及其地理意义教案一、重点知识1. 洋流的特点2. 洋流的形成原因3. 洋流在地理上的意义二、教学目标三、教学重点四、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

2. 教学录像带。

三、课前准备1. 将当堂教学内容提前下载好,充分了解洋流的定义及知识点;2. 讲授有关洋流的相关文献资料;(一)引导部分1. 通过多媒体让学生了解洋流的概念,并发现学生对洋流的知识,通过讨论和发挥,引导学生探究以下问题:(1)什么是洋流?(2)洋流有什么特点?(3)洋流的形成原因是什么?(4)洋流在地理上有什么意义?(二)讲授内容1. 洋流的定义:洋流是指由海水汇聚形成的一种自然水流。

2. 从温度、压力、密度特点来看,洋流分为暖流和冷流。

3. 洋流的形成原因有:地心引力的作用、温度差的存在、大气和地壳的热流等。

4. 洋流在地理上的意义:(1)它影响地球上各大气团之间的温度平衡,因此对构成气候的温度、湿度、风等气象要素有着重要作用;(2)它影响太平洋各大洋谷之间的海洋和淡水的循环,保证大气系统中水汽的赋存与转移,从而影响到气候状况;(3)它影响海洋生态系统,改变海洋生物的分布,还可改变海洋环境和海岸线,从而对对海洋生态与经济有着显著的影响;(4)它可作为海洋运输的市政管道,使海上联系、商贸更加便利,为环太平洋国家的经济建设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五、总结交流1. 通过本堂课的学习,大家了解到洋流的定义以及最重要的几种洋流的名称。

2. 将洋流的特点进行总结,对洋流的形成原因和地理意义作出分析阐述。

3. 通过本次课程的学习,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洋流的形成以及地理意义。

六、板书设计洋流一、定义:洋流是指由海水汇聚形成的一种自然水流。

二、特点:温度、压力、密度特征。

三、形成原因:地心引力的作用、温度的差异、大气热流等。

四、地理意义:改变气候系统温度,影响大西洋海洋活动,影响海洋生态系统,改变海洋环境和海岸线,促进海洋运输等。

高中地理《洋流及其地理意义(1)》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高中地理《洋流及其地理意义(1)》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运用地图,从分布位置、运动方向、寒暖流的位置来归纳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2.能画出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简单模式图;3.会分析洋流的主要成因;4.能举例分析洋流对地理环境(气候、渔场、海运、海洋污染)的影响;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文资料的分析有读图的能力,从图中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2.通过对世界表层洋流分布规律的归纳,能总结出归纳地理分布规律的一般方法和步骤;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会从地理的视角来看待周围的地理事物和现象;2.能理解海水要素和运动过程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意义(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树立海洋意识;3.能关注全球海洋环境问题,保护海洋环境;4.会欣赏海洋的广阔之美、洋流的壮丽之美;教学重点:1、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2、洋流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教学难点: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日本暖流、加利福尼亚寒流、东澳大利亚暖流、秘鲁寒流千岛寒流、阿拉斯加暖流。

归纳探究:1它们分别处在大洋的哪一岸?(东岸/西岸)2从纬度的角度上看,它们分布在哪个纬度的海区?(低纬/中纬/高纬)3从图中你可以得出什么样的寒暖流分布规律?⑷、寒、暖流概念的总结暖流:从水温高的海区流向水温低的海区寒流:从水温低的海区流向水温高的海区2、知识应用:等温线地图上判定寒、暖流⌝北半球中高纬度环流(以副极地海域为中心)方向:逆时针,大洋东岸为暖流,大洋西岸是寒流,该环流流向与气旋水平旋转方向类似,因而又称气旋型大洋环流。

⌝南半球中高纬度形成西风漂流。

践来印证洋流的分布规律。

活动中,体验知识的产生和发展。

探究三:洋流的成因与洋流模式图的建构1、提出问题:洋流为什么会这样分布?洋流的运动的能量来源于那里?2、教师板图:在黑板上画出气压带和风带示意图的空白图。

3、学生调板:将气压带和风带补充完整。

4、观察东北信风与北赤道暖流的流向,引导学生联想:风向对洋流运动方向的影响。

5、教师解释:盛行风对洋流的驱动作用,及地转偏向力对洋流运动方向的影响。

高中地理_洋流及其地理意义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地理_洋流及其地理意义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洋流及其地理意义》【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节课选自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单元第三节《水圈与水循环》的第二课时。

洋流是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海洋环境的重要组成,属于自然地理范畴。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洋流的含义、性质、分布规律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对表层洋流分布的基本规律和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有基本的认识,为后续学习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差异性及人文地理打好基础。

本节课的教学关键在通过丰富有效的活动促进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究,最终提高分析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二、学科核心素养地理核心素养主要涉及以下四个方面: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

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设计本节课内容。

1、人地协调观:通过让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洋流对地理环境中气候、航行、污染物等的影响来体现人地协调观。

2、综合思维:通过对澳大利亚东西两岸景观的对比,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洋流对沿岸地理环境气候的影响来提高学生的综合思维。

3、区域认知:通过展示世界洋流图,指导学生完成太平洋及北印度洋洋流分布简图,激发学生探究欲望,培养学生的区域定位能力和区域认知能力。

4、地理实践力:通过对风海流和补偿流的实践活动来提高学生地理实践力。

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洋流分布规律、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难点:洋流分布规律。

四、学习者分析1、对洋流缺乏直观认知。

2、大部分学生学习积极性很强。

3、具有一定的读图能力和区域认知能力。

五、设计思路通过多样性的活动来让学生对洋流的分布规律和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有较为深刻的认识,同时提高学生综合思维能力、地理实践能力、区域认知能力以及人地协调观。

六、教学环节《洋流及其地理意义》【学情分析】1.处于高二阶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程度地理知识储备、地理思维能力、学科核心素养,课前教师可引导学生自主预习,从宏观上把握本课的主干知识,奠定本课的知识基础。

2.高二学习学习应以夯实学生基础知识、限时训练、提升学生地理学科素养为主,教师应根据重点内容,提供相关地理资料,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以小组合作讨论的形式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创设活泼课堂氛围,提升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探究能力。

(完整word版)洋流及其地理意义教案

(完整word版)洋流及其地理意义教案

(完整word版)洋流及其地理意义教案洋流及其地理意义下面我们开始上课,在进入新课之前我们先看一则小故事————漂流瓶靠什么力量在大海中游荡?(学生回答是洋流)?那么它的“航线”是漫无方向还是存在规律?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海水的运动洋流及其地理意义。

那么什么是洋流,她的主要动力是什么?请同学阅读教材49页的内容,找出答案。

板书再请同学回答这是世界洋流分布图,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不同地区洋流的流向不是完全一致的,主要有哪些方向的流向?有无规律可循呢?它们的性质一样吗?这下面的学习中我们将一一解决这些问题,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洋流的分类。

请同学阅读教材50页,找出洋流按性质分洋流可以分为哪几类?板书再请学生回答洋流的分类及寒流、暖流的概念。

(寒流是水温比流经海区水温低的洋流,暖流是水温较流经海区水温高的洋流),那么我们在题目中如何根据等温线判断寒暖流。

一般我们分成三步————在黑板上一边演练一边讲解步骤,下面我们来牛刀小试一下,这是四副等温线图,请同学根据等温线分布状况,判断海区位置及洋流性质(将学生分成四组)————这是海水等温线分布图(大家一起思考回答)——————请同学阅读教材50页的知识窗看看洋流除了按性质分类之外还有什么分类方法。

板书请同学回答再讲解风海流、密度流和补偿流。

风海流:在盛行风的吹拂下,表层海水沿着一定方向作大规模的流动,这样形成的洋流称为风海流。

密度流:不同海域因为海水的温度、盐度不同,导致海水密度分布不均,引起海水的流动,称为密度流。

补偿流:由风力和密度差异所形成的杨柳,使海水流出的还去海平面降低,相邻海区的海水刘过来进行补充,这样形成的洋流叫做补偿流。

大气运动是海洋水体运动的主要动力,要了解洋流的分布规律首先要了解全球大气的运动状况,前面我们已经学习过了全球气压带与风带的相关知识,下面请一位同学到黑板上来画一下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简图————在这些风带的影响下,海洋中的海水运动方向是怎么样的呢,请同学分组讨论一下,,之后我再请一位同学到黑板上尝试着画出洋流的分布模式图(注意一下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已经大陆轮廓的阻挡),根据学生画的图讲解一下赤道两侧盛行东北信风和东南信风,在他们的作用下,赤道南北两侧海域的海水向西流动,形成南、北赤道暖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1(必修)山东教育出版社
洋流及其地理意义教学设计
授课人:李丽
开远市第一中学地理组
课标要求
运用地图,归纳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课标解读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洋流内容应该从两个方面去理解和掌握:
1.运用气压带和风带分布图、世界洋流模式图以及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图,分析不同纬度和不同海区的洋流系统,从而归纳出洋流的四大分布规律;
2.结合所归纳的世界洋流分布规律,从气候、海洋生物分布(即世界主要渔场分布)、海洋环境、海洋交通运输等方面,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以及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教材分析
《洋流及其地理意义》这部分内容是为了进一步深化对于课程标准中“自然界中的物质运动”的理解。

该内容属于地理学科的核心内容,它可以培养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和概括能力,也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养成良好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

由于这部分内容比较抽象和过于宏观,因此借助一定的教学技术和教学手段使教学内容形象化和具体化就很重要。

教材的第一部分先给学生解释洋流的概念,并介绍洋流按照性质的分类,接着说明洋流的主要成因与盛行风有关,之后,结合风带与洋流模式图总结和归纳洋流的分布规律。

最后,给出《世界表层洋流的冬季分布图》,让学生读图思考的问题主要涉及洋流的分布规律和原因。

教材的第二部分阐述了洋流对地理环境四个方面的影响。

即洋流对气候的影响,对渔场分布的影响,对航海的影响及对海洋污染的影响。

其中对前两个方面的讲述较为详细。

在阐明洋流对气候的影响时,先阐述了洋流对全球热量平衡的意义及寒暖流对沿岸气候的影响,在讲述洋流对海洋生物的影响这部分内容时,主要以洋流对渔场形成的影响为例,归纳寒、暖流交汇及受离岸风影响形成的上
升流是形成世界四大渔场的主要原因;在讲述洋流对航海的影响时,主要讲洋流对航速的影响;在讲述洋流对海洋污染的影响时,只简明扼要地指出洋流对海洋污染物扩散的有利及不利,没有举出相应的例子加以说明。

图1 3.2 洋流及其地理意义知识框架
学情分析
已学过的知识:降水的形成原理、植物蒸腾、地表径流、地下径流等的概念;全球的气压带、风带的分布;世界海陆的分布;气旋与反气旋;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未学过的知识: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洋流对沿岸气候、渔场分布、海洋污染及交通等方面的影响。

初中地理中对这部分的知识没有涉及,学生的知识结构中没有世界表层洋流的系统。

但是学生通过对课外知识的阅读了解有洋流这一地理现象的存在。

针对这一事实,应该在设计时让学生反复充分阅读“图2-3-7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来熟悉洋流的名称;并最终反复运用“图2-3-7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分析洋流影响地理环境。

并且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本节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师可布置导学提纲,要求学生提前做好预习工作。

在教学过程中,多举一些案例,多联
系前面学过的地转偏向力、气压带和风带等基本知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为学生理解洋流的形成和构建洋流运动模式做好铺垫。

尽可能使用地图,引导学生观察、讨论、分析、归纳,提高学生读图用图的能力。

设计理念
本堂课的设计意图是:根据课标的要求,采用问题导图,学生读图,教师板图,学生画图,学生用图等环节,通过图文转化,图图转化,多方面多角度的挖掘学生的读图用图潜力。

对学生的思维发展的培养则是希望完成一个从感性到理性,用原理来解释现象,实现原理指导实践的思想飞跃。

授课时先让学生阅读“世界洋流分布图”,观察不同海区洋流运动的特点,通过对比和分析,寻找共性和差异,归纳其分布的一般规律,并落实在洋流分布图中,然后建构洋流分布的理想模式图,接着再探讨成因,最后引导学生运用风向、地转偏向力等知识对洋流模式图进行印证。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能运用地图,从分布位置、运动方向、寒暖流的位置来归纳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
2. 能画出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简单模式图;
3. 会分析洋流的主要成因;
4. 能举例分析洋流对地理环境(气候、渔场、海运、海洋污染)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图文资料的分析有读图的能力,从图中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2.通过对世界表层洋流分布规律的归纳,能总结出归纳地理分布规律的一般方法和步骤;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会从地理的视角来看待周围的地理事物和现象;
2. 能理解海水要素和运动过程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意义(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树立海洋意识;
3. 能关注全球海洋环境问题,保护海洋环境;
4. 会欣赏海洋的广阔之美、洋流的壮丽之美;
教学内容
视点:洋流
概念:海洋中的海水,常年比较稳定地沿着一定方向做大规模的流动
关键词:常年沿一定方向大规模
相关知识点:地转偏向力全球风带与气压带
世界海洋表层洋流的分布(成因、类型、分布规律)
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气候、渔场、航海、污染物扩散)教学重点
1.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
2.洋流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教学难点
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
教学方法
读图分析法、对比讨论法、读图归纳法、问题探究法
教材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程类型
新授课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略)
备课素材
特殊性
索马里洋流的确是个例外。

它的特殊之处是它在夏季是寒流,而冬季是暖流。

即具有季节性,也是唯一具有季节性的洋流。

冬季时也是世界上唯一一个从低纬度流向高纬度的洋流。

从世界洋流分布图的左下角可以看到,夏季在北印度洋有一股从较低纬度流向较高纬度的索马里寒流,与一般分布规律不同。

[1]
夏季寒流成因
(1)根据洋流与流经海区水温的对比分析。

阿拉伯海附近的地区主要是热带沙漠气候,空气特别干燥,夏季气温上升很快;同时,阿拉伯海域在热空气笼罩下,水面温度上升较高。

从东非沿岸流向这里的海水虽然来自赤道附近(低纬度)的海面,但水温还是低于阿拉伯海海面的水温,因而形成了夏季的索马里寒流
(2)根据洋流的成因类型分析。

夏季,在西南季风的吹拂下,阿拉伯海表层海水离岸而去,而附近的东非沿岸的海水则流来补偿流失的海水,形成了上升补偿流。

根据海洋表层海
水的垂直递减规律可知,夏季从低纬度流向高纬度的索马里洋流具有寒流的性质。

冬季暖流成因
(1)北印度洋海区纬度低,沿岸气候干燥,云量较少,太阳辐射强,气温终年比较高,获得的太阳辐射能比较多--这是海水温度高的主要原因;
(2)沿岸多为干燥的热带沙漠气候,没有大江大河的流入,海水较少受到稀释--因而盐度高;
(3)海区虽然向南开口,但由于位于赤道附近,加上环流的形成,使这里的海水较少与南面大洋的海水充分交流,因而能够保持赤道附近海水高温高盐的特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