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步教学反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散步》优质课大赛教学反思
郭文涛
卜一月,我市“青年教师优质课大赛”姗姗而至,这也是我从教
一年来首次参与此项赛事。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目标不仅是要改革学生的学习方式,更重要的是要对教师陈旧的教学思想与理念进行一次艰苦的蜕变,这个蜕变不仅是外表形式上的,更是思想深处上质的飞跃。
在这堂课上,学生小组讨论热烈,同学们的参与意识强,发言踊跃。学生们把个人的情感和作者情感相交融,拓展延伸,联系生活;
他们谈生活,进而理解生活,把自己所感受的亲情,对“家”的感受, 用优美的语言表达出来。
《散步》是一篇不可多得的美文,在看似寻常的一次家庭散步中,
涉及了中年人在生命延续过程中的承前启后的作用, 涉及了尊老爱幼这一亘古常新的伦理问题。最初,我想把教学重点放在以品味《散步》优美朴实而意蕴丰富的语言上,在玩味文字的过程中获取独特的生命的感悟,我认为这是语文教学的价值所在。但在教学一年后,我再备这篇文章,我的心灵震颤了,文中的作者,他陷入了矛盾而又痛苦的爱的抉择中,我突然间开始明白中年人复杂的心境了。而我们这些涉世未深的孩子,以他们现有的生活经验,走进成年人的内心世界,能引起心灵的共鸣吗?经过反复的思量后,我决定启动学生的心灵,做出了如下的设计:
首先选用朗读法,将朗读作为主线贯穿整个课堂教学,让学生在朗读中进入课文,在理解课文的同时反复吟诵,最终用朗读表达出自己对作品的感悟,对亲情的感悟。
例如:
A、指导学生分析本文的朗读基调:大声朗读,像是在欣赏自己刚刚完成的作品。
B、指导学生对人物语气、语调的把握,进而体悟作者的情感:此时我选用了美读法中的选择读。方式如下: [(PPT展示美读方式)
我(我们)选第____ 句(段),
我(我们)想深沉凝重的读/呼唤着读/分角色读/用方言来读/诗意
深情的读/天真活泼的读/自由惬意的读,因为],学习这篇文章,我将朗读作为主线贯穿整个课堂教学,让学生在朗读中进入课文,在理解课文的同时反复吟咏,最终用朗读表达出自己对作品的感悟,对亲情的感悟。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同学们自由选择课文内容可以是一个段落,也可以是一句话,只要读出感情,选择几名同学读,其他同学点评,教师在此基础上适当指导。朗读时要注意文章的感情基调、语气、语调、语速、停顿、重音等方面。例如《散步》中的第三自然段中的“太迟、太迟” “总算”“又”“熬”这几个词语要学生重点领会,强调要重读,并要求反复地朗诵,以达到理解的程度。指导学生分析本文的朗读基调:欢愉而深沉。但由于教学内容太过紧凑,我给予学生们自由朗读体会的时间和机会还太少,学
生大多只是停留在模仿朗读的层面上,这是本堂课最大的遗憾。
其次通过分析人物的行为,用智慧的眼光发现事件中折射出亲
情、人性的亮丽之光。
例如:
“我”一一承担责任:善良孝顺、关爱母亲(劝母亲散步、决定走大 路、背母亲时的样子)、妻子一一相互扶持:(贤惠、理解)、儿子
通过对每个人物的分析,来填补文中人物的空白对话和内心情感的挣 扎。学生们自说自演,在自由的课堂氛围中完成了对每个角色的解读。 进而让他们感受建立一个充满亲情的家庭每个人需要承担的责任。
三是感受“世界”,让学生们联系自身,去感受生活中“家”。
此时,学生们的情感已经进入了文中的角色; 我适时通过一个感人的 视频片段,让它们去听、去想、再去写。最终在感情的渲染和烘托下, 他们流下了真诚而充满情感的泪水,在对亲情的感动中写出了对家的 理解。
赛课结束后,我反复思考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点点滴滴, 有诸多地方需要改进。比如对“整个世界”的深入分析还不是太到位, 学生们还没有真正理解等到整个世界,我就已经拿出了预设的答案;
在每个环节过度的地方并不是太自然,显得很生硬,青涩等,这些都 是通过赛课所积累的宝贵的财富。
本次青年教师赛课还让我深深地思索:现在中学语文教学应该怎 样才能达到所谓的“自主、探索、合作”。 古人云:“画虎画皮难画
骨”。自主、探索、合作的学习方式不能只是“形似”,更要“神到”。 那么如何“神到”呢?通过课后的反思,我认为有以下几点:
首先教师应有独特的个人阅读体验和独立的思维习惯。 语文课本 中的课文有导读,有教参评点,有各种辅助参考资料。但作为教师要 勇于打破这构建和谐:(聪明、机灵)、母亲
主动谦让:(宽容、慈爱);
发现还
些先入为主的框框,第一个身份应是一个普通的阅读者。
要独立自主地阅读文章,注意从三个维度尤其是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体味文章的独特内涵,把握作品的意义和价值。通过对作者人生经历与写作经历,以及作者写作的人文背景的研究,独立思维,在自己的心目中得出独特的阅读体验。
《散步》一文通过生活中,最平常的散步,来表现家庭的和谐、
亲情的浓郁、以及中国人的家庭伦理一一以孝为先。“一千个读者, 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在语文教学中,同一篇课文,同一个人物形象, 学生的理解往往是各式各样的。而学生是阅读的主体,课文的意义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生成的。那么也就是说,只有教师真正读懂了课文,放开了思维,学生才可能真正发挥自主性、合作性,新课标积极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才会真正落到实处。
其次就是正确对待教学参考资料的问题。无可否认,教学参考资料给我们的教学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大大节省了我们查阅资料的时
间,帮助我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以及相关资料的补充。但我们应当高
度注意的是,既是参考就不能是标准,不能是唯一,不能是实际教学的指挥棒,更不能将之奉为神明,受到它已成定论的文字的摆弄,而疏于对文章本身的独立思维。正确运用教学参考资料,应是在教师深入而全面地把握了文章情感和价值,体味出作品甚至于是作家的人文观念和人文精神后,有选择地使用,见解不同或是考虑不周的地方, 进一步的思考,触发新思维,得到新教训,也可以对教学参考资料的使用内容提出预设,再考虑教学,引导、组织学生自主、合作地进行探究也就水到渠成。
教师也应培养人文精神。新课标重点强调了对学生人文素养的
提高和自主创新精神的培养。深入一点看,也就是说教师如果缺少人文意识、人文修养、人文理念,就不能做到知识文化修养上的与时俱进,怎么来注重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和自主创新精神的培养?因而新时代的教师,特别是语文教师应当更广泛地吸取人文文化中的精髓, 不是单学科的,而应是多学科的网络化的吸收,更深刻地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多样性文化的融会贯通,丰富自身的文化积淀和文化
内涵,使自己在新的时空观中获得更清晰的时空感和条理感,这样就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认识观,价值观。老师内心知识与内心精神的不断丰盈,就会以宽容博大的胸怀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就会“润物细无声”地用丰富的人文内涵感染学生的精神领域,自然增长他们的人文素